引言:现在许多人都比较重视教育,所以很多人会选择从事教育这个行业,当你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跌为这个行业而努力。所以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学历,提高自己的学识,才能为这个行业添砖加瓦。有的人说想发表关于教育类的论文,会有什么比较好的网站推荐一下,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其实有一些比较好的发展教育论文的网站,也比较快推早也是一种比较好的网站。这个网站流程不复杂,一次性就可以弄完,而且操作起来比较简便,有想在这个网站发表教育论文的,可以去试一下。其中语文教学与研究也是比较好的发表平台,因为他是国家级教育专刊主管的,是国家教育部主办的,而且他主办的主办方是华中大学并且他的见刊周期也是6个月左右时间,不是太短,但也不是太长。其中还有一个教育现代化这个出版的地方也是比较好的,也是由国家级教育专刊主管,而且它的主办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见刊周期是比较短的,三个月就可以了。
所以许多发表论文的网站是非常好的,但选择自己适合的是比较重要的,而自己写的论文的质量也是有要求的。当你的论文写得比较好,学术性比较有权威的话,在哪个论文平台都是比较好的,而且发表率也比较高。所以当你想发表关于教育类的论文的时候,要看看自己的论文形式和内容内容,多查一点资料,让自己的内容更有学术性,有参考性价值。这样的论文发表起来才比较有意义让更多人学习,有许多人会对你产生兴趣,从而去了解你的论文,了解你。
教育论文发表决定着我们一年的职称评选,千万不能马虎,一定要谨慎,花点钱没关系,但一定要能做成事,不然花了钱还耽误了时间,那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所以一定要选择信誉好的,非常安全的发表论文网站。top期刊论文网推荐教育期刊《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教育论文发表参考地址:刊名: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主管单位: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单位: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国内统一刊号:13-9000/G国际标准刊号:2095-6711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杂志社/杂志简介《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Contemporary Education Research and Teaching Practice(月刊)2013年创刊,杂志集学术性、实用性、权威性、前瞻性与专业性于一体,旨在推广教育新理论、新经验,为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全面深入推动素质教育,为评职、考核、课题、晋级等提供重要依据。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数字化时代悄然来临。长期以来,传统期刊作为教育研究的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越来越难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借助数字出版技术,以全媒体的方式全面覆盖传统载体(纸媒体、DVD-ROM)和移动设备(iOS、Android)。它以探讨教育理论,交流教育教研经验和信息,提供高质量的真正源自教师实际需求的教学资源为宗旨。该刊是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搭建的资源整合平台。通过该平台我们将发起全省乃至全国的微课程、教学课件及教育资源的课题研究、展示优秀作品(产品),全方位地满足教育工作者的多层次需求。希望广大读者、作者支持本刊。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收录情况/影响因子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1、数据:MARC数据、DC数据2、图书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栏目设置教育探讨、教学实践、教改理论、学术观察、课程研究、职业指导、课堂设计、德育探究、创新管理、体音美教育、思政哲学、艺术文化、校企合作、科教论坛、中外交流等。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编辑部/杂志社投稿须知1、来稿一律使用word文档,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编及电子信箱。2、基本格式:(1)文题:20字以内,可带副题应另列:(2)摘要:100-200字,左顶格;关键词:3-5个,以“;”号隔开,左顶格:(3)基金资助项目,应写明:基金全称、项目课题题目、项目编号:(4)正文(小标题3级以内;引文于结束处以阿拉伯数字加[]号编码,同出处引文采用相同序号,简短文献加括号直接标注于引文后,如《荀子劝学》);(5)参考文献(按引文编号加[]左顶格排序);(6)收稿日期(本刊编制);此外如属基金项目请于文章首页页脚注明项目名称编号等。3、尽量避免采用图表,确需附图不超过6幅,表格尽量采用“三线表”。4、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结构层次、语言文字和编辑规范性修改。5、来稿一周内未接到回复者请速来函来电查询;出刊满2个月仍未收到样刊者(仅限第一作者),请速来函来电查询。
可以选择教育论文的网站,也可以选择发表论文的网站,还可以选择相关的软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网站,或者是有学术理论的网站。
5年为上限。台湾胸腔科医师苏一峰就质疑,台大明明有规定,论文延后公开至多以5年为上限。但台“教育部”却以“绝对机密”的级别,注明解密期限为2049年12月31日。
★部门说在前面。在后面排名★工商分类:最爱在企业中的“业务”类别,台大仍是一个牢固的喜爱排名,前三名分别是:国立台湾大学,国立政治大学,国立成功大学(去年国立台湾大学,国立成功大学,国立政治大学)。 “营销策划”类别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国立政治大学,国立政治大学(去年:辅仁大学,辅仁大学,世新,铭传),“信息管理”类别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国立台湾大学,淡江,中原(最后:国立台湾大学,中山大学,丹达),“贸易企业”类别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丹达,辅仁大学,国立政治大学(去年:国立政治大学,淡江,辅仁大学) “税务会计”类别位居前三名为:吴,国立政治大学,东中国海(去年:国立政治大学,台北大学,东吴),“风险管理与保险”类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丹达国立政治大学,逢甲(去年:国立政治大学,台北大学,淡江),“金融经济”类别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政大,淡大,蒋介石(去年:国立政治大学,淡江,台北科技大学)。 ★系在前面说。在后面的排名★企业最爱(理学院)毕业生2004年被评为1交通大学,清华大学 2 4国立台湾大学,国立成功大学6孙中山中央大学基督教大学 8中兴大学9政治大学,国立中正大学部中学部部门排名院子院子 0010015国立台湾大学法学部科学部A财政厅,国立台湾大学法律系法学组A国立台湾大学财务金融系A,国立台湾大学法律系司法组A,全国台湾大学工商管理工商管理A,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文学A,国立台湾大学会计A国立台湾大学系国际商务A,国立台湾大学经济学A台北市立师范学院英语教育A010,A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系英语系A国立政治大学法律系科学部A财政厅,国立政治大学A政治科学系,国立台湾大学国际关系组A国立政治大学系法律财经法组A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系法学院法律小组A国立台北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A017,A020,A119 0010021政治科学系,国立台湾大学,公共管理组A信息管理(社会团体)的国家政治A,国立政治大学广播电视A国立花莲师范学院英语教学系部(公开资助女)A,国立台湾大学A社会学系,国立台湾大学政治系政治理论组A,国立台湾大学日本语文学系A025 > 0010017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工作A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学院A027在 0352011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A028,A124 0060366银行系,国立政治大学A国立政治大学国际贸易系A国立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系A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系A国立政治大学系广告A教育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A A035产品 0060373国立政治大学会计系A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教育心理与辅导A财政系,国立政治大学A国立政治大学英语系A国立政治大学经济系A国立新竹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A041,A078,A163 0060367国立政治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A教育部,国立政治大学学校教师队伍A国立台湾大学戏剧学系(女)A A045国立台北大学法律 0271536信息管理学院,国立中山大学逸A,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A国立屏东师范学院英语系教育(公费)A国立政治大学社会学A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系A国立政治大学日本语文学系A国立政治大学外交学系,国立清华大学A外国语大学?文学A教育部,国立政治大学小学教师组A,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系A国立成功大学工商管理系A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A部统计,国立政治大学社会团体A财政厅,国立中山大学-A,司法部,国立台北科技大学A国立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学系A061 BR /> 0993125财务,国立台北大学法律A062学院 0020132教育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社区新闻组A国立台北大学会计系A国立花莲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A065,A118,A217 0060412国立政治大学政治科学系A国立东华大学外语系?文学A,全国台湾大学戏剧学系(男)A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A国立台北师范学院儿童英语教育处(自费)A商业管理,国立台北科技大学系A072产品 0020133教育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和信息科学社会团体A国立台中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A074,A145 0161030,国立中央大学财经系A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系土地用途土地管理单位A教育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的社会群体A工商管理国立中山大学孙中山国家A中央大学英语系A,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系A A经济系,政大大学历史系,国家A政治大学,国土资源土地规划组A外语系?文学,成大,A全国台北大学财政系A国立台南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A088,A156 0161027,国立中央大学企业管理系A089 A国立成功大学会计系 0382112国立台东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A091,A238 0020124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A国立彰化师范大学英语系A外语系?文学,国立中山大学A经济学系,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国立屏东A系小学教育师范学院A096,A179 0221405教育部,国立高雄正常A全国中正大学法律系科学部A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A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地理系A100 0060362全国政治大学民族A101 0993126国立台北大学经济学系A102 0161031,国立中正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经济学A103 0412227财务部,法律部A104 0362031国立屏东师范学院英语系教育(自费)A105 0231433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地理系A106 0110575,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文学A107 0040242,全国成大,经济学A108 0060356国立政治大学哲学系系A109 0993117国立台北大学应用外语?A110 0412207全国中正大学外文系?文学A111 0020135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公民教育与领导研究A112 0412226国立中正大学法学部法律小组A113 0161025,国立中央大学法语系A114 > 0993113统计系,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国立中山大学-A115 0271533政治经济学A116 0993111国立台北大学地政处A117 0231427国立彰化师范大学辅导和咨询业务研究A118 1013230法律系,国立高雄大学A120 0060345国立政治大学,土耳其文学A121 0321701国立台北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教育A122 0060355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系俄罗斯A123 0221404国立高雄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A125 0030154外语系?文学,国立中兴大学,A126 0060351文学系国立政治大学韩国A127 国立中正大学传播学A128 0030155国立中兴大学财务金融系A129 0412216国立中正大学会计系A130 0030157 0412200财政部,国家中兴大学法律学系A131 0352015台北市立师范学院语文教育A132 0221362 A133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学系 0402171元智大学资讯管理系(社会团体)A134 0352012台北市立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教育A136 0412214国立中正大学,工商管理系A137 0221365国立高雄师范大学英语系A138 BR /> 0582725国立暨南国际大学,财政厅A139 0993120国立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的A140 0412217国立中正大学经济系A141 0562715,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广播电视学系A142 0231426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国文学A143 0372077国立新竹师范学院语言A144 0993124教育部,国立台北大学系社会学A146 0372064国立新竹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教育A147 1013232国立高雄大学财经法律和经济学系A148 0050331东东吴大学法律系A149 0201244辅仁天主教大学英语系A150 0040233,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A151 0412213国立中正大学犯罪防治国家A152 1003151嘉义大学部外国语文学英语教学组A153 1013217国立高雄大学亚太工业和商业管理的管理单位A154 0311632国立台中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教育A155 0161024国立中央大学中国文学A157 0271523中国文学系,国立中山大学-A158 1013215国立高雄大学西方语言和文学系A159 0532655国立东华大学中文系国立中兴大学会计A160 0030156企业管理,A161 0993116部国立台北大学历史系A162 0993123国立台北大学社会工作学系A164 1013216国立高雄大学应用经济学A165 0201301辅仁天主教大学国际贸易和A166 0060354,国立政治大学银行系,阿拉伯语语言文学系A167 0040241国立成功大学系政治学A168 0331736国立台南师范学院外语系教育A169 0321676国立台北师范学院幼儿教育A170 0331725国立台南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教育A171 > 0231434国立彰化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A172 0311644语文教育,国立台中师范学院A173 0412215财政厅,国立中正大学,A174 0993115国立台北大学中国语言系文学A175 1003162国立嘉义大学工商管理A176 0040235国立成功大学历史A177 0321672国立台北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系系(自费男)A178 0201317广告辅仁天主教大学部传播学A180 0532640国立东华大学英语系A181 0352010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幼儿教育A182 0352014台北市立师范学院汇特教育A183 0201316辅仁天主教大学新闻系和通信A184 1003163应用经济学,国立嘉义大学系A185 0582740国立暨南国际大学经济学系A186 1003160教育部,国立嘉义大学基础教育单位A187 0201320辅仁大学应用美术系国家A189 0030176中兴大学市场营销系A190 0372076国立新竹师范学院系特殊教育A191 0201276传播学系,辅仁大学影像A192 1003157教育部,国立嘉义大学,中学教育组A193 0331735国立台南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系A194 0201260辅仁天主教大学,工商管理系A195 1013231国立高雄大学政治法律部A196 0402151元智大学管理学院A197 0090512东海大学外国[语言文学A198 1003152外语系?文学?,国立嘉义大学应用外语?组A199 0201323辅仁大学法律系科学司A200 0412177国立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系A201 0402157信息通信,元智大学系数,数字媒体设计组A202 0201325财务,辅仁大学,法学系A203 0341774国立花莲师范学院教学心理与辅导A204 0321673国立台北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系(自费女)A205 0362043国立屏东师范学院语言?A206 0030153教育部,国立中兴系,中兴大学,辅仁大学中国文学,A207 0201322法系司法组A208 0532653国立东华大学经济学系A209 0301602长庚大学健康护理管理社会团体A210 0341767国立花莲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教育A211 0412212,国立中正大学历史系A212 0030161国立中兴大学历史系A213 0582733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外国语?文学A214 0402153元智大学,财政厅A215 0582736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A216 1003155国立嘉义大学特殊教育学系(男)A219 1003156国立嘉义大学特殊教育学系(女)A219 0412201国立中正大学社会福利学系A220 0532643信息管理国立东华大学,辅仁大学,A221 0201263 A222 0412202,国立中正大学资讯管理系,政治学系A223 0402156元智大学部信息通讯网络通信集团A224 1003145国立嘉义大学辅导A225 0311643国立台中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系(女)A226 0311642国立台中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系(男)A227 BR /> 0311631国立台中师范学院幼儿教育A228 0582726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国立花莲师范学院,国际业务部A229 0341773特殊教育A230 0331724部国立台南师范学院幼儿教育A231 0362033国立屏东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教育A232 0211343航运管理,国立台湾海洋大学A233空气管理集团 1003150国立嘉义大学部历史A234 0372063国立新竹师范学院幼儿教育A235 0362042国立屏东师范学院特殊教育系A236 0341766国立花莲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教育厅A237 0412230劳动关系,国立中正大学,国家,系A239 0532642国立东华大学工商管理系A240 0382114国立台东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教育A241 0562714台湾艺术大学电影学系A242 0382121国立台东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系A243 0362027国立屏东师范学院,全国A244 0412210中正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系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A246 0341770国立花莲师范学院幼儿教育系A247 0402154元智大学国际商务系A248 0582735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历史系A249 0402152元智大学企业管理系A250 1003146 A251 0532647国立东华大学历史系A252 0080455中原大学中国文学系,国立嘉义大学?应用外语和文学A253 0382113国立台东师范学院外语系教育A254 0201321辅仁大学景观系A255 0201326辅仁天主教大学经济系A256? 0211344国立台湾海洋大学航运管理系的海洋管理部A257 0582734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A258 0090556东海大学法学部A259 0382111国立台东师范学院幼儿教育A261 0532646国立东华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A262 0362032国立屏东师范学院幼儿教育系A263 0201262辅仁天主教大学会计系A264 0140725淡江大学大众传播A265 0582737国立暨南国际大学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部A267 0402155元智大学会计系A268 1003161国立嘉义大学A269生物学事业辅仁管理 0201257大学社会工作学系A270 0090534东海大学财务金融系A271 1003153国立嘉义大学幼儿教育A272 0050334东吴大学,业务部政府A273 0201242辅助辅仁大学系日本A274 0050321东吴大学英语系A275 0201275部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学院,辅仁大学,A278 0402150元智大学系,应用外语系?A279 0080500中原大学A280 0140731淡江大学信息系信息管理系通信A281 0050333东吴大学会计系A283 0090546东海大学企业管理系A285 0191233商业研究杂志(女)A286 0090552东海大学会计系A287 0080453中原大学特殊教育学系A288 0080456中原大学财经法律学系A289 0090524东海大学公共行政学系A290 东吴大学,日本A291 0201273 0050322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A291 0201324辅仁天主教大学社会学系A293 0201303纺织品和服装,服装设计系,辅仁大学A294 0080454中原大学商业设计A295 0090527东海大学日本A296 0321710国立台北师范学院外语系教育A297 0090550东海大学国际贸易系A298 0090525东海大学社会系工作A299 0090513东海大学外国语?文学(第二部分)A300 0080452中原大学室内设计A301 0562704,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图文传播艺术学系A302 0090561东海大学社会学系A303 0472511世新大学广播电视电影学系广播组A304 0201305辅仁大学,纺织品和服装纺织时装营销单位系A305 0201277辅仁天主教大学历史系A306 0201302富辅仁大学儿童与家庭学系A308 0090560东海大学政治学系国际关系组A309 0201272辅仁天主教大学德语系A310 0090511东海大学中国文学系A311 0201243 A312天主教辅仁大学中文系的法国 0472501世新大学公共关系暨广告系广告组A313 0201261?统计与信息科学学院,辅仁大学,A314 0050332东吴大学,淡江大学经济系,A315 0140733业务管理A316 0090526东海大学历史系A317 0201271辅仁天主教大学西班牙语系A318 0140713淡江大学,元智大学资讯管理系空客A319 0402160中国语言文学系A321 0472504世新大学新闻系编辑采访组A322 0201304辅仁天主教大学,纺织品和服装纺织设计集团A323 0140711淡江大学资讯与图书馆学系A324 0080457基督教大学国际贸易系A325 0472522世新大学资讯传播学系A326 0140705淡江大学公共管理A327 0140714 987654321管理系统(社会团体)A328 0472506系世新大学广播电视电影电视部A329 0090536东海大学经济学A330 0050274东吴大学历史系A331 0050323东吴大学德国文化学系A333 0050335东吴大学系国际贸易A334 0472510世新大学广播和电视电影电影组A335 0140741淡江大学会计系A336 0140730淡江大学英语系A337 0140735淡江大学财政厅A338 0090557东海大学政治系政治理论组A339 0472502世新大学中文系新闻国际交流组A340 0050273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A341 0080476中原大学商学院A342 0050300东吴大学社会工作学系A343 0140724淡江大学德语系日本A344 0140732淡江大学中文系A345 0603000国立台湾体育学院体育管理A346 0050277东吴大学社会学A347 0472516世新大学传播管理系A348 0080466基督教大学工商管理A349 0472475世新大学中文系的系英语A350 0472512世新大学法律学系A351 0191232商业研究杂志(男)A352 0050276东吴大学政治系A354 0090562东海大学社会学系(部二)A355 0462452铭传大学信息管理A356 0472515世新大学财务金融系A357 0171127中国文化大学教育学系A358 0090551东海大学,国际贸易系(第二部分)A359 0090554东海大学统计系(社会组)A362 0472530世新大学图文传播和技术部摄影组A363 0412211全国中正大学,哲学系A364 0090537东海大学经济系(第二部分)A365 0140712淡江大学历史系A366 0472477世新大学,语音通信部A367 0472474世新大学中国文学系A368 0140742 987654321 A369 0472526世新大学旅游系餐旅事业管理组A370 0140703淡江大学中国文学系A371 0472523世新大学资讯管理系A372 0050275东吴大学哲学系A373 0140726淡江大学法语系A374 0090547东海大学企业管理系(第二部分)A375 0080460基督教大学会计系A376 0140736淡江大学国际贸易系A377 0140723淡江大学西班牙语系A378 0090553东海大学会计系(第二部分)A379 > 0150760逢甲大学中国文学A380 0472525世新大学旅游系旅游和休闲规划部A381 0472500世新大学公共关系暨广告系,公共关系组A382 /> 0140734淡江大学保险系A383 0150763逢甲大学工商管理系A384 0171111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系的“金融法单位A385 0472514世新大学,行政部管理A386 0171110中国文化大学法律系法律每组A387 0150771一所大学会计A388 0150766逢甲大学财务金融系系A389 0090542东海大学系哲学A390 0502544实践大学建筑系(台北校区)A391 0422256大叶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A392 0201300辅仁大学宗教系A393 > 0472505世新大学新闻系编辑采访组A394 0140727淡江大学俄罗斯文华文学A395 0462444铭传大学商业设计A396 0512625张荣恭基督教大学部(第二部分)翻译A397 0472520世新大学经济学A398 0462433铭传大学应用英语系系A399 0181161静宜大学日本语言文学(A)A400 0140737淡江大学产业经济学系A401 0201274,辅仁大学哲学系A402 0140740淡江大学统计系A403 0502542实践大学服装设计学系(台北校区)A404 a> 参考文献:教育部,行政院
——已发表论文:1.夏雪梅、崔允漷: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互动理论模型的建构,《教育发展研究》2014-12.黄小瑞、崔允漷译:标志性的专业教学法:给教师教育的建议,【美】LeeShulman,《全球教育展望》2014-13.崔允漷、夏雪梅:论互动视野下的教师课程实施:基于40年文献的建构,《全球教育展望》2013-104.崔允漷:全球视野下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对策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13-185.崔允漷:追问“学生学会了什么”——兼论三维目标,《教育研究》2013-076.崔允漷:校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活得精彩”,《基础教育课程》2013-67.冯生尧、崔允漷:高考改革要秉持的基本原则,《中国教育报》2013年5月17日第六版8.崔允漷:“学生学会了什么”是评价的基点,《中国教育报》2013年4月10日第9版9.崔允漷、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中小学管理》2013-110.朱伟强、崔允漷: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一种实践模型,《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2-07-811.崔允漷、王中男:学习如何发生:情境学习理论的诠释(),教育科学研究,20120712.崔允漷: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一种增值的尝试,《人民教育》2012年第11期,P3613.胡惠闵、崔允漷:《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制历程与问题回应,《全球教育展望》2012-614.崔允漷:论课堂观察LICC范式:一种专业的听评课,《教育研究》2012-515.崔允漷: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与学分设置,《教育发展研究》2012-1016.崔允漷:教研员即专业的课程领导者,《基础教育课程》2012-517.崔允漷:没有课程规划,就没有课程管理,中国教育报2012年9月14日第6版18.崔允漷:谁赢得高中,谁就赢得人才——全球视野下高中课程和高考变革的对策建议,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咨询报告,2012年4月19.崔允漷:基于课程标准:让教学回家,《基础教育课程》2011-1220.崔允漷:关于我国当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调查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11-921.崔允漷: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框架及其意义,《教育发展研究》2011-1822.赵士果、崔允漷:比恩课程统整的理念及模式建构(),《全球教育展望》2011-723.王中男、崔允漷:教师专业发展为什么要学校本位——情境学习理论的视角,《上海教育科研》2011-724.崔允漷、夏雪梅:FAPO:一种新教师专业发展分析框架,《教育发展研究》2011-1025.崔允漷:课堂转型就是让学生的学习增值,《上海教育》2011年5A,P426.崔允漷、夏雪梅从墅一中学的案例探讨中国大陆新课程实施的过程,《课程与教学季刊·华人地区的课程改革》(台湾)2010-1027.崔允漷、柯政: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10-928.张雨强、崔允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科学学业成就评价框架的初步开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29.杨向东、崔允漷:关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比较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10-430.崔允漷: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教育测量与评价》2010-331.崔允漷:促进学习:学业评价的新范式,《教育科学研究》2010-332.崔允漷:“丛林之旅”:校本课程十年——校本课程的回顾、省思与展望,《基础教育课程》2010-01-233.崔允漷、柯政: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国际\地区比较研究(咨询报告),递交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2010年2月34.崔允漷:把握教学研究方向,《中国教育报》2010/01/01新年特刊35.崔允漷、杨向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国际\地区比较研究(咨询报告),递交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2009年12月36.崔允漷:教师需要的课程知识,《教师月刊》2009-237.崔允漷:论教研室的定位与教研员的专业发展,《上海教育科研》2009-838.崔允漷、洪春幸:有质有量,注重改进——教师绩效评价怎样才能更科学,《基础教育课程》2009-839.崔允漷:基于合作的教学决定:以课堂观察为例,《教育展望:国际比较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2007-240.崔允漷:课程实施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教育研究》2009-141.崔允漷、柯政:国家课程教材指导/审议委员会:国际与港台地区经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咨询报告,2008年12月10日42.崔允漷、洪志忠:审思“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福建教育》2008/11A43.崔允漷:校本课程的本土化探索,《中国教育报》2008/10/2444.钟启泉、崔允漷、夏雪梅:《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咨询专家意见分析,《全球教育展望》2008-945.崔允漷、胡惠闵、汪贤泽:关于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现状的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08-946.崔允漷、朱伟强:基于标准的课程设计:界定目标,《外国教育研究》2008-847.崔允漷、郑东辉:论指向专业发展的教师合作,《教育研究》2008-648.崔允漷、周文叶:课堂观察:为何与何为,《上海教育科研》2008-649.周文叶、崔允漷:教师如何开展课堂观察,《中小学管理》2008-450.崔允漷、洪志忠:要避免校本课程开发在实践中走入误区,《中国教育报》2008/5/3051.洪志忠、崔允漷:怎样理解新课程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中国教育报》2008/6/652.郑东辉、崔允漷:如何理解校本课程的地位与价值?《中国教育报》2008/6/1353.崔允漷:校本课程的生命力在于学生兴趣,《中国教育报》2008/6/2054.崔允漷:校本课程有哪些开发类型?《中国教育报》2008/6/2755.周文叶、崔允漷:学校要量身定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中国教育报》2008/7/456.崔允漷、杨璐:开发校本课程不是编写校本教材?《中国教育报》2008/7/1157.崔允漷、秦冬梅:教师如何开展校本课程的评价?《中国教育报》2008/5/3058.崔允漷、何珊云:如何要建立校本课程方案的审议制度?《中国教育报》2008/5/3059.崔允漷、刘辉、郑东辉: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统考情况调研报告,《全球教育展望》2008-360.崔允漷:我国学生学业成就评价范式亟待转型,《中国教育报》2008年2月23日第三版61.朱伟强、崔允漷:基于标准的课程设计:开发表现性评价,《全球教育展望》2007-1062.崔允漷:听评课:一种新的范式,《教育发展研究》2007-9B63.崔允漷、邵朝友:如何基于标准命题:从双向细目表走向测验设计框架,《上海教育科研》2007-864.JianpingShen,SuePoppink,YunhuoCui,andGuoruiFan,LessonPlanning:APracticeofProfessionalResponsibilityandDevelopment,educationalHORIZONS,Summer2007,Vol.85,No.4,PP248-258.65.崔允漷、周文叶:论学校文化建设:一种专业的视角,《教育发展研究》2007-5A66.崔允漷、夏雪梅:试论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课程·教材·教法》2007-167.崔允漷、郑东辉:分享思想,享受课程,《中小学管理》2007-168.崔允漷、洪志忠:第八届两岸三地课程专家论坛综述,《教育研究》2007-469.崔允漷、周文叶:齐话课程实施,共谋师生成长——第八届两岸三地课程专家论坛纪要(),《全球教育展望》,2006-1270.崔允漷:怎样认识学校课程规划,《中国教育报》2006-11-17第5版71.崔允漷:基于伙伴关系的学校变革,《当代教育科学》2006-2272.崔允漷、俞英: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政策建议,《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173.崔允漷、夏雪梅:从学生的课程表看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实施状况,《教育科学论坛》2006-10A74.崔允漷、夏雪梅: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处在十字路口——兼论评价范式的转移,《教育发展研究》2006-9A75.张雨强、崔允漷:论开放性活动的教育评价文化,《教师教育研究》,2006-276.夏雪梅、崔允漷: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历史考察与现实追问,《全球教育展望》2006-377.崔允漷:试论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价值,《教育发展研究》2006-3A78.崔允漷: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国教育报》2006-2-17第5版79.崔允漷、汪贤泽: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亟需澄清的认识问题,《基础教育课程》2006-280.崔允漷、汪贤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进展与问题,《全球教育展望》2006-1
他的教育模式新颖,不拘一格,认为教育是国家兴旺之根本,是国家富强之根基。教育思想灵活,兼容并包,不因学术争议而排斥,广泛吸收各家所长。“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他主张教育应注重学生,反对呆板僵化。他还提倡美育、健康教育、人格教育等新的教育观念。 蔡元培为人宽厚、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及陋俗有透彻观察;两度游学欧洲、亲炙文艺复兴后的科学精神及法国大革命后的思潮。他提倡民权与女权,倡导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开科学研究风气,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附带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梁漱溟曾说,蔡元培从思想学术上为国人开导出一股新潮流,冲破了旧有习俗,推动了大局政治,这是十分正确的。正是因为蔡先生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使得新文化有了立脚之地,使得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堡垒,科学民主的思想得以传播。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蔡元培不仅是现代北大的缔造者,也是中国现代大学理念和精神的缔造者。 蔡元培作为近代中国文化界的卓越先驱者,其著名的文化思想和学术观点,曾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过重要的影响。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的“兼容并包”的学术思想,不仅成为他主持北大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也是他所坚持的办学原则。此思想提出后,一批具有新文化、新思想的代表人物进入北大,北大因此而成为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因此,“兼容并包”思想在接纳新文化、反对封建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蔡元培先生在教育和美学方面的贡献有目共睹,但在民族学方面的贡献却鲜为人知。蔡元培在自写年谱中称,自己的梦想之一就是写一本《比较民族学》,“以研究民族学终老”。 蔡元培赴京殿试时,在有关西藏的策论题中,他详述西藏“地域广袤,山川道里”。1901年蔡元培在《学堂教科论》中说:”以前的历史只记帝王之事,不记民生风俗,以致于一群强弱盛衰之数,终不可稽。“1908年至1911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哲学、文学、文明史和民族学。1924年8月出席国际民族学会第21次大会。1924年11月至1926年2月在德国汉堡大学专修民族学。1926年至1934年蔡元培先后发表了《说民族学》、《民族学与社会学》、《民族学上之进化观》等文章。1927年中央研究院成立之时,蔡元培希望成立一个民族学研究所,但因人力物力有限,这个希望未能实现。1928年社会科学研究所成立,蔡元培在研究所中增设民族学组,亲任组长兼研究员。在民族学组里开展了下列研究。 广西凌云瑶族调查研究 台湾高山族调查研究 松花江下游赫哲族调查研究 世界各民族结绳记事及原始文字的研究 外国民族民称的汉译 西南少数民族研究资料的收集 “教育独立”作为一种思潮,萌发于“五四”之前,发展兴盛于20世纪20年代。由于军阀混战,经济凋敝,北洋政府又不重视教育,国家预算中教育经费比例极低,如1920年前后国家预算中教育经费仅占1.2%左右。仅此有限的预算内经费还常被侵占挪用,也不能如数到位,导致教育经费奇绌,教育事业陷于难以为继的程度。 蔡元培一贯视教育为救国的基本途径,推崇思想、学术自由,加之身为北京大学校长,对政府官僚掣肘、摧残教育有深切的感受,因此是教育独立的积极倡导和支持者,并从理论上加以引导。1922年3月,他在《新教育》上发表了《教育独立议》一文,阐明教育独立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成为教育独立思潮中的重要篇章。他认为政党与教育的对立表现为:①教育要平衡发展人的个性和群性,政党则不然,它要造成一种特殊的群性,为本党服务,抹杀受教育者的个性。②教育是求远效的,着眼于未来,其效果不可能在短期内表现出来,所以讲“百年树人”。而政党是求近功的,往往只考虑眼前的利益。③在政党政治背景下,政权在各党派之间更迭,由政党掌管教育,必然会影响教育方针政策的稳定,影响教育的成效。所以他认为教育要超脱各派政党之外。为实现教育的真正独立,蔡元培设计了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独立于宗教的具体措施,其中关于教育行政独立的方案是:分全国为若干个大学区,每区设立大学一所,区内的高等专门教育,中、小学教育,社会教育,文化学术事宜均由该大学校组织办理。大学的事务,由大学教授组成的教育委员会主持,校长由教育委员会选举产生。各大学区大学的校长组成高等教育会议,处理各大学区间的事务。教育部只负责处理经高等教育会议议决而与中央政府发生关系的事务,及教育统计报告等,不干涉各大学区事务,教育总长必经高等教育会议认可。这一设想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实施“大学区制”的框架基础。 蔡元培认为大学应当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这是蔡元培办学的指导思想,也是他大学教育思想的出发点。早在1912年5月16日,他以教育总长身份出席北京大学开学典礼,在演说中就提出“大学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他更是反复申述这一思想。1917年1月9日,他在就任校长的演说中,明确的向学生说明:“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肆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他还提出,大学不能只是从事教学,还必须开展科学研究。他要求大学教员不是灌输固定知识,而是对学问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并能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大学生也不是死记硬背教员的讲义,而是在教员的指导下自动的研究学问。为了使大学能承担起教学,科研双重任务,他极力主张“凡大学必有各种科学的研究所”。他在《论大学应设各科研究所之理由》的文章,详列了三点理由:一是“大学无研究院,则教员易陷入抄发讲义不求进步之陋习。”二是设立研究所,为大学毕业生深造创造条件。三是使大学高年级学生得以在导师指导下,有从事科学研究的机会。 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 提出背景辛亥革命胜利不久,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时提出来的。要使资产阶级对封建教育的改革能够深入、健康地开展,迫切需要在统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尽快地确定一个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宗旨,来规定资产阶级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只是在这样的形势下,1912年2月间蔡元培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论文《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军国民教育(一)从国外环境看来,中国处于“邻强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二)就国内情况而言,要打破军人成为“全国中特别之阶级”的局面,就“非行举国皆兵之制,否则无以平均其势力”。实利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被蔡元培认为是富国的手段,他认为世界的竞争不仅仅是在武力,尤其是在财力。因此加强科学技术教育,提高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国家 富强才能够在世界竞争中生存下来。公民道德教育他把西方近代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道德观念,分别比做中国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义、恕、仁”。他主张广泛吸收国外文化,同时“必择其可以消化者而吸收之”,并且“必须以“我”食而化之,而毋为彼此所同化”,他批评有些志行薄弱者,一到国外留学,“即弃捐其“我”而同化于外人”。世界观的教育世界观教育是建立在把世界划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这个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下,要求人们遵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原则,不要被束缚于某一学说的思想,在当时具有打破几千年思想专制统治的解放作用。美育教育美育教育是进行世界观教育最重要的途径,使人们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所必经的桥梁。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源于其特点,人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存在的障碍不外两种意识,一是人我之差别、二是幸福之营求。
两岸关系是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关系的简称,自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道路,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展现了合作共赢的前景。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两岸的关系15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两岸的关系1500字论文篇1 《浅析两岸关系新发展》 摘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关系存在的很多问题一时不易解决,但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 文化 、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基础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发展两岸经济往来,通过经济交往弱化政治,让百姓之间紧密相连,两岸和平发展。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追求和平与发展、从对抗到对话、从斗争到合作的世纪,也是一个兼顾自由与责任的世纪。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我们同属一个国家、同属一个民族从来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两岸政治分歧问题,我们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做出合情合理安排,推动两岸关系稳步前行。 关键词:两岸关系;一个中国;和平;新发展 一.两岸关系历史概述 宝岛台湾,自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到现在380多年,一直过着风雨飘摇的日子。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投降,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于中国主权管辖之下。解放战争之后,国民党残余溃逃台湾,台湾与大陆再次分离。家乡不能回,亲人不能相见,两岸人民再次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大陆方面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屡抛橄榄枝,两岸关系在艰难地前行着。两岸关系可以用“民间热,官方冷”来形容,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1988年,范光陵率台湾第一个经济文化访问团到大陆访问,开创了40年来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先河。1987年11月2日台湾开放一般民众赴大陆探亲,台海两岸人民打破以往隔绝状态、开始展开正式的交往,两岸关系迈入民间交流的阶段。然而,1999年以后,两岸关系受到“台独”分裂势力的严重冲击。大陆一方面坚决反对“两国论”、“一边一国”等分裂言行,另一方面扩大推行台资优惠政策,继续争取台湾民心。胡锦涛同志自2005年以来坚持“四个决不”(坚持一个 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 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并且启动国共两党对话,推进两岸 多层次交流,开始考虑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此外,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首次以国内法的形式将反分裂以及促进两时事报岸告人大民学交生流版法律化。此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区域经济化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两岸领导人共同努力,推进全方位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成为深化两岸关系、促进两岸最终走向统一的理论和实践需要。 二.两岸关系进展 今年以来,两岸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先后会见连战、萧万长、吴伯雄等人,阐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政策主张。国共两党在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重大问题上增进了共同认知。海协会与海基会签署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第五届海峡论坛成功举办。两岸人民往来和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交流合作继续发展。民间探讨解决两岸政治军事问题的研讨活动增多。认识当前台海形势和对台工作,一要深刻理解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总体考虑和政策主张。要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二要巩固和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 独”是国共两党一致的立场,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目前,国共双方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形成更为清晰的共同认知,对于巩固和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具有重要意义。三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保持两岸关系大局稳定,继续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主张和活动。推动两岸民间政治对话,为今后两岸协商解决政治分歧创造条件。四要积极宣导“两岸一家人”的理念。凝聚两岸共同的民族、文化认同,明确携手实现振兴中华的努力目标,共同谱写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新篇章。 三. 两岸关系的未来 (一)近期台湾的“九合一”选举,国民党惨遭滑铁卢。尤于蓝营大败,再加上时间紧迫,在未来的一年多时间当中,两岸可作的事可能将极为有限。 先来观察时间的安排。在选后新的当选人将在12月25日就职,这刚好已近年底。六周之后,又是过农历年,因而也难有何作为。农历年过后就是三月份了,日前民进党已宣布,届时将会推出2016的候选人,而国民党若要初选,那也就必须开始准备。因而,上半年已过,而在下半年就已经进入选举期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的选举必须在一月份进行,因为新任“立委”必须在3月1日就职,而“立委”选举又是与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一同举行。易言之,自地方选举后至2016“大选”,总共也只不过13个月的时间,而实际上这些时间都已经被切割,在两岸方面,确实难以有所作为。 虽然如此,卡在“立法院”的服贸等法案要通过的可能性却会增加。因为这完全掌握在民进党手中,而民进党已势在必得,故也不会为了2016的“大选”而过于开罪于企业家。尤其,若民进党解除封锁,让这些协议发挥一些正面的效果,同时亦可获得部份的功劳,有助于2016的“大选”。 (二)2014年12月17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范丽青表示, 2008年以来,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开创了新局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得到了两岸民众的认同和支持。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我们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保持稳定的发展势头,希望两岸同胞共同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希望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在既有共同政治基础上继续努力,相向而行,推动两岸关系稳步前行。 四.启示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启示我们,要将两岸和平发展向和平统一方向引导,除了搁置争议之外,我们还需站在争取台湾民心的战略高度,在经济、文化、社会交流等方面不断细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路线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夙愿。中国梦与台湾的前途是息息相关的。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需要全体中华民族一起来圆梦。 参考文献: [1]人民政协网:《两岸经合》,2014-1-14. [2]华夏经纬网:《人民日报》2014-12-17讯. [3]华夏经纬网:汤绍成,夜话宝岛,2014-12-17. [4]郑必坚 ,《中国和平发展与两岸关系的回顾和前瞻》 [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N],新华社,2011-03-16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2 《浅谈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形势与政策应当说是一门比较受欢迎的课程,青年人比较关注新闻时势发展趋向,关心国家命运与个人前途,因为有些政策会直接影响学生的 毕业 分配或是其他牵涉个人利益的问题。高校学生正处于心理成熟和生理成熟的快速成长时期,对于新事物好奇心较强,接收能力也较强。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形势与政策课有许多真实的教学实践却是在听会议、看电视中进行的,许多学生也认为只要经常看新闻报道,注意关心国家大事,就可以掌握此课程。另外,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对待某一事件经常仅从个人观点作一些肤浅的讲解,缺少对引发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深度的理论性 总结 ,讲形势不是看表象,谈政策没有真正从政策出台的前因后果、从纵向的社会形势、从横向的国内外形势等多种因素来看待。 许多学生存在对形势与政策的模糊认识,认为与自己无关的根本不用听;与发展前途有关的,也是只看表象,没有了解事物的本源。比如大学生就业难,有许多大学生关心的就是自己的专业与就业,或是发展前途,或是就业待遇是不是自己的期望。发现自己所学专业前景不妙或薪酬不高时,有许多学生仅把拿毕业证当成就业的“门票”,不从深层次上研究专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更没有对自己做长期的就业计划,更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细心解读形势与政策。根据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真正的原因是教学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太强,致使多数同学只是在考试前夕进行恶补,并且学习内容有局限性。以下是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首先,授课教师大多身兼多职,人员关系复杂,且大多较分散,难按计划规定进行教学,管理难度较大。这些教师有的是本校的在职行政人员,在这些任课教师中,有许多人自身对形势与政策认识就出现了偏差,也不具备充足时间很好地备课,走过场的不在少数。其次,没有固定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流动性大,教师资格难认定。由于目前没有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性的规定,仅有大纲性的教学指定目标,因此,对于教师任职资格考核、教学内容评估、教学质量监管等都存在种种不利的因素。教师往往为了完成课堂任务而教学,很少对自己讲解的内容作出评估,更没有进行自我总结。学生也把这些课当成消闲课,自认为对于当前形势很了解的也不在少数,遇上教师谈到某些问题抱怨多。学生与教师的种种现状,也决定了课程很难达到某种深层次的效果,难于对教师队伍进行培养和管理。 再次,没有紧跟形势和政策的相关教学大纲和具体教材。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学习会议精神的课程,也不是仅仅读读政策而已。我国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全国 教育 教学领导小组也只在每年的春秋两季下发教育教学要点,没有相对完整、稳定的统一学习教材,只有《大学生时事政策 报告 》作为参考教材,没有完整系统的大纲明确指定学习内容。这些状况决定这门课程只能处在“边角余料”的位置。 二、解决的途径与 方法 第一,从高校管理层面上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管理机制,并从管理理念上重视该课程,提高思想认识,要将教育部规定的课程纲深入细化在具体管理 措施 上。管理层的重视会直接影响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具体推进,比如规范制订该课程的管理制度、评估标准、教师资格认定等。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是我们提出的构建形势与政策课“四化”体系中的一环,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直接决定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能否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各高校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二,构建长效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领导机制。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不同于一般课程的教学活动,它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校党委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高校制订可行性的方案后,逐渐形成校党委统一领导,人文学院主管,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共同负责的体制,把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列入学校发展规划,与学校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有效地化解教学管理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难题,促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从而强化形势与政策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人文学院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计划实施和日常管理,教务处负责做好教学计划的编制和课程教学的安排与管理,学生处负责党总支副书记和政治辅导员等兼职教师的选拔与培训,宣传部负责邀请高层领导、知名专家组织专题报告,团委负责组织第二课堂学习讨论和实践活动,努力建立起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第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形势与政策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必须与其他课程一样实行规范化管理。在国家没有相应配套教材的情况下,灵活结合时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要点、 热点 问题,构建从“话题”→国家相关政策或法律、法规→现行“话题”优点与缺陷→改良建议等一系列规范模式。避免泛泛而谈的无边际讲课方式,反对没有任何标题的授课形式。话题与形势与政策紧密相连,与学生自身紧密相关。既能够上活课堂,也能让形势与政策课成为一个良好的沟通桥梁,让学生对社会问题有个深入的看法,对国家政策也有个初步完整的认识,也能激发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兴趣,鼓励学生担负起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了解青年人对国家发展前途应有的历史使命。 第四,构筑良好的形势与政策的教学理念。在全校统一认识,正确对待,并且坚持不懈地实行长期有效的教学理念机制。众所周知,每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形势变化决非偶然。同一时期重大历史进程常常决定一个社会的进步或倒退,作为社会未来生力军的大学生来说,对此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决不能用把必修课当成可有可无,只要考试通过就行的思想意识去学习,这显然是一种肤浅的学习观念。结合实际,根据高校自身情况,有必要将相关重要政策内容引入课程中去。实现时势与政策的紧密结合学习。要真正学而致用,学而会用,学而切行。深入了解国家发展形势,清醒认识自己在历史进程中所要担负的历史重任,这也是构筑良好的教学理念的重要根基。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3 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整合的几点思考 《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它也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样,在教学中陷入了困境。我院《高职院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研究》课题组对此进行了研究,认为要提高本课程的实效性,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 1 整合的原因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主要特点与 其它 课程相比,具有政策性、时效性、理论性、现实性的特点,内容信息量大,与现实联系紧密,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既包括国际局势、国内形势,又包括党和政府出台的重大方针政策,社会热点问题。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都在考虑如何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如有的研究者谈到要提高教师素质,最好由专任教师任教,同时要求教师知识结构要多元化,要有经济学,法学,外交学校,历史学等专业背景。有的研究者则认为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参与时政讨论,定时组织学生收看新闻,以板报、短信、微博等形式发布每日要闻。有的研究者则认为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到的东西才会有更深的感悟,因此必须建立固定的 社会实践 基地。这些研究者要么讨论《形势与政策》的理论教学,要么讨论实践教学,在具体的操作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还是分开的。理论教学基本由教师主导,教学的内容由教师确定,教学形式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践教学只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安排的课时少,二者有渗透,但教学的空间和模式不同决定了这种渗透并不多。这种教学功能的定位与分工确实比较合理,且易于操作,但无论是在功能定位还是教学设计上,并不利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补与融通。因此学生在参与的时候积极性还是不高,教学的效果仍然不够理想。 2 如何进行整合 2.1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设计 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程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也没有统一的教材。基本上是由各个学校参照中宣部提供的指导意见,自行选择教学内容。这是这门课程的劣势,同时也是优势。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师在内容的把握上会存在混乱的现象,但同时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师可以发挥主动性,根据当前热点,所在地区的发展,甚至任教学校的学生专业情况等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将选择的教学内容分为几个专题,让学生选择,得票数高的专题确定为教学内容,甚至可以每年抽取一部分学生代表参与到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来,每个专题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关注的是什么,教师在与学生代表讨论之后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这样确定下来的教学内容势必能引起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同时,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也进行了思考,甚至争论,这也是一种实践。 2.2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首先,教学内容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确定后,在教学中也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形势与政策》课程主要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这些专题可以由教师来讲,个别专题可以由学生来讲,配合一定的奖励措施,学生一定积极参与。学生在准备专题的过程中会查大量的资料,一方面增长了知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自身能力,对本国、本省、本市的情况会进一步的了解。 其次,必须争取在每一堂课上设计一到二个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好是当前热点问题。如讲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涉及金融方面改革时,可以让学生讨论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余额宝”。 再次,围绕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及重大事件的发生,组织各种座谈会、演讲会,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也可与团委、学生会合作开办相应的社团,有些专题交给社团来负责,轮到某一专题时,邀请社团成员来为学生作报告。 最后,我们将每年高校都会举办的“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与“形势与政策”课结合起来,邀请参加这些活动的学生举行座谈会,谈谈自身的体会,感想,将他们的所见所闻与其他同学分享交流。 以上这些教学形式,把“教师讲学生听”变成“学生做学生讲”,这些学生的见闻必然对其他同学的心灵产生影响,因为是自己的同学,他们的话更加可信,比听教师讲效果更好。 2.3 将社会实践基地与网络作为教学空间 以往的《形势与政策》教学环节中,受师资力量、学校条件,经费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多数的教学空间都选用在阶梯教室、学术报告厅中进行,一次性受众 面相 对较大,仅凭教师或专家或学生的讲解,即使运用多媒体设备予以教学辅助,在一定程度上也难以引起大多数学生对教学的共鸣,无法真正的融入课堂,从而降低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容易对该课程产生倦怠情绪,甚至是抵触情绪。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空间的开放在《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空间限制,将该课程的教学空间扩大到教室以外的环境中去。如讲民生问题这一专题时,我们就与团委和各系部开展的活动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组成小组,与常州社区居委会联系,甚至带领部分学生到社区作调研,回来撰写调查报告,讲这一专题时,请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调查报告,看看常州市在民生问题上才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今天的大学生都喜欢在网上与人交流,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将教学空间拓展到网络。利用社科部创办的网页,我们专门开辟出“形势与政策”师生互动专栏。教师在这里接受学生的访问,解答学生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困惑。 猜你感兴趣: 1. 2017两岸关系形势政策论文1000字范文 2. 2017关于两岸关系的形势政策论文3000字 3. 2017两岸关系形势政策论文1000字 4. 台湾问题与中国前途 1500字政治论文
近一段时间来,台湾局势呈现纷繁复杂、跌宕起伏的局面,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一历史阶段的种种现象,拨开迷雾,把握大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的两岸局势
从总的格局上看,祖国大陆紧紧抓住反对和遏制台独的首要任务,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保持了两岸关系的基本稳定。这主要表现在:
1、祖国大陆提出的新主张、新论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胡锦涛在会见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台湾人士时,提出了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样一个重要的主张,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祖国大陆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主张的内涵,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得到两岸民众的热烈欢迎和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
2、继续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陆续举办了两岸经贸论坛、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等大型系列活动。继续推出并且落实了一系列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进一步营造了有利于遏制台独的外部环境。祖国大陆以各种方式向国际社会宣传对台政策主张,表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和坚决反对台独的立场,增进了国际社会对我对台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对台独活动危险性的认识。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
事实表明,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继续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台海局势中有利于遏制台独的因素继续增长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台湾当局仍执意实行激进台独路线,企图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因此,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形势仍然严峻、复杂。2007年是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一年,台湾当局推动“法理台独”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两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
二、大陆的对台政策
面对台湾局势的复杂变化,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 工作 报告 中明确指出:祖国大陆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各项政策,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坚决反对“台湾法理独立”等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努力推进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
一是紧紧抓住反对和遏制台独这一首要任务,坚决挫败台湾当局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这是关系到国家核心利益的大事。当前台湾当局罔顾台湾民意和国际社会的反对,蓄意制造事端,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是突出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引导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保障。维护台海和平,促进两岸共同繁荣。
论文摘要:回首“十一五”辉煌成就,令人倍感欢欣鼓舞;展望“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人民生活将更幸福。中国经济走过波澜起伏的5年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也圆满的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为创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论文关键词:十一五 国际金融危机 科学发展观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一五”初期宏观调控表现的是“有保有控”的特点。中央政府一方面推出包括土地、金融、市场准入等方面政策的组合拳,加快结构调整,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另一方面,通过出台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着力加强农业等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在开局之时,我们收获了两个好年景。2006年国民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与低通胀的理想搭配;2007年虽然通胀问题逐渐凸显,但国民经济仍延续了平稳增长的好势头,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城乡居民收入齐头并进,都收获满满。
正当国民经济开始步入又好又快轨道时,突然袭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又打乱了中国发展的步伐和节奏。
前所未见的困难,前所未见的挑战,前所未见的精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党中央、国务院“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连连出手,果敢应对。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率先推出了力度最大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速度之快,规模之大,配套之全,前所未有。出手快,出拳重,中国经济一路下滑的势头被止住,从2009年一季度的6.1%,逐季回升到年末的近9%,画出一个精彩的“V”形走势。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保八”之战中,结构调整也未松弦。4万亿元的投资重点锁定经济发展薄弱环节,锁定民生相关的领域,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也相继推出。
从2006年到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长。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也在稳步推进。与2005年相比,2009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9.66%和13.14%,“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十一五”前4年,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年均降幅为4.15%。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 总结 和介绍“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情况时表示,为实现“十一五”目标,我国在结构节能方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共淘汰小火电机组6000多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8712万吨、炼钢产能6038万吨、水泥产能2.14亿吨。
事实上,中国作为发展中的传统工业国家、“世界加工工厂”,一度消耗着世界上40%左右的煤炭、50%左右的水泥、60%左右的钢铁和70%左右的油气,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尽管节能减排、治污降耗、淘汰落后已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五年内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依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为此,中央在此期间投资2000多亿元用于节能环保工程,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而这些投入只占全国节能环保总投资的10%至15%。
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十一五”前四年,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的基础上,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76%,累计实现节能量5.3亿吨标准煤。与此同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3.14%,为实现全国完成单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目前情况看,“四项指标中后三个到年底经过努力都能实现,但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解振华说。但他同时表示,“一定会努力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回望“十一五”,人们不难发现,在不断推进的各项经济、社会与政治改革等方面,无不闪耀着“民生”二字。
“农村改革使广大农民普遍受益,基本公共服务改革也有重大突破,民生建设得到各级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十一五’也被誉为‘民生五年’。”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谈到“十一五”期间各项改革措施取得的成果时说。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理念在“十一五”期间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越来越充分地得以体现——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广大农民从此走上减负增收的致富之路;同年,中央财政拿出1859亿元投向困难群体。此后,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逐年递增,2008年突破万亿元,2010年更是超出1.6万亿元。与此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8年起覆盖到了全国全部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此外,“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新医改方案惠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 保险 已覆盖全国92%以上的人口。
国家把越来越多的财力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交通、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偏远地区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2006—2009年,城镇和农村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分别为10.2%和8.3%。
从“十五”迈进“十一五”的门槛时,我们不仅对中国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更对发展的道路充满期待。因为,我们站在了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的五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战胜重重困难奋力前行的五年。走过五年,我们科学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步履更加坚定。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们迎接最大考验。我们要发展,我们更要科学地发展。带着这样的理念走进“十一五”,迎接我们的是超乎想象的一系列严峻考验。
如今,在各大中城市以及部分农村,汽车已经快步走进家庭,电脑、手机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娱乐的需求日益增长。数据表明,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从2006年的2333万辆,增加到2009年的4575万辆;移动电话用户从2006年末的4.6106亿户增加到2009年末的7.4721亿户,今年上半年更突破了8亿户。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36.7%下降到2009年的36.5%,农村居民家庭由2005年的45.5%下降到41.0%。这一切都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在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波谲云诡,跌宕起伏,艰苦卓绝,而又成就斐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十一五”都将是令人难以忘怀的5年。它为即将到来的“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 促进“十一五”时期区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出版社。
[2] “十一五”规划:关键时期的宏伟发展蓝图;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出版社。
[3] 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障(辉煌十一五·2006-2010);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出版社。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1500字相关 文章 :
★ 2017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范文
★ 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2017年
★ 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精选
★ 2017年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掌握最新动态
★ 形势与政策论文及写作指导
★ 2017年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论文2000字范文
★ 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论文2000字范文
★ 2017年形势与政策论文优秀范文模板
★ 2017年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掌握最新动态(2)
可以找到它们期刊的邮件,然后去投稿就可以了
《教育研究》杂志是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杂志,百度百科上面的图片上有个投稿邮箱,是,当时我看到了以为就是以这种邮件的方式投稿,于是就投稿了,没几天就被通知接收了,后来还汇了版面费过去,但是后来发现其实对方是个。百度百科的东西真不可信,百度百科要为此负责。
《教育研究》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国际刊号:ISSN 1002-5731,国内刊号:CN 11-1281/G4,期刊级别:北大核心/CSSCI期刊,期刊类型:月刊。投稿信箱: 工作QQ:2681773017,联系人:高编辑 ,欢迎订阅、投稿!
《教育学研究》未在新闻出版总署查询到,应该不是正规刊物
1、确定自己发表论文的需求。 2、选择合适的期刊,核实期刊论文真伪,目前国内所有学术期刊,均可通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期刊查询中心进行查询核实,如果查询不到CN刊号,那就说明期刊是假刊。 3、了解期刊征稿需求,阅读其刊登发表过的论文,看自己的论文是否适合在这些期刊上发表,从中挑出2-3个期刊作为备选,进一步了解这些刊物的审稿周期、投稿费用、投稿要求等. 4、等待样刊和论文上网,可以通过国内的四大权威数据库如知网、万方、维普、龙源查询核实。 5、如果觉得自己寻找期刊麻烦,还可以通过代理/杂志社服务,以下为流程: (1)论文写好并发给代理或者杂志社。(文章质量要有保证) (2)根据论文字数内容和作者的发表意向确定所发表的期刊及费用。 (3)支付定金。 (4)杂志社进行审稿,审稿通过后邮寄给您稿件录用通知单。 (5)在你收到用稿通知后,三天内请付清余款,以确保你的论文能及时发表。 (6)杂志出刊后杂志社会给每个作者邮寄两本样刊,以供您使用。
教育核心期刊有很多,现在我来汇总一下教育方面可以发表的核心期刊有哪些。北大核心《教育与职业》 《科技通报》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商业经济研究》 《人民论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财会通讯》 《学术探索》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双核心《外语学刊》 《出版广角》 《文艺争鸣》《人民论坛》 《法学论坛》 《理论探索》《学术月刊》 《经济纵横》 《心理发展与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看你需要在哪里呈现了。 一般论坛都能发表 学校论坛也能发表微博也能发表 微信公众号也能发表 朋友圈也能发表。。。问的仔细一点
发表专业教育论文有二种途径,一是直接向杂志社投稿,二是找合作的机构。教育类的核心期刊有很多,但是核心类的期刊对学术要求相对较高,建议您在发表之前对机构和期刊有所了解,以免上当。1、教育研究 2、比较教育研究 3、全球教育展望 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5、教育理论与实践 6、教师教育研究 7、外国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0、教育与经济 11、中国教育学刊 12、教育科学 13、当代教育科学 14、中国电化教育 15、教育学报 16.电化教育研究17、教育探索 18.中国远程教育 19、教育评论 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1、开放教育研究 22、教育导刊 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G64 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表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江苏高教 6、中国高教研究 7、现代大学教育 8、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9、高教探索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复旦教育论坛 12、中国大学教学 13、辽宁教育研究 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