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叶青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叶青发表论文

叶青女士出身于医学世家,自小便受家境熏陶,对医学颇有研究。1968年考入第四军医大学,四年大学毕业之后,曾多次到国内外多个知名美容机构做临床及示教工作,先后成功完成数万例,在美容界享有名气。正在她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她突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想放弃原本安稳的工作,决定去研究一门自己并不熟悉的行业。因为在她多年的美容中,发现了一个缺憾,就是有一些前来美容人的脸上长满了很多痘痘,而如果不将这些痘痘彻底祛除,再精湛的美容技术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叶青在看准这个遗憾之后,她毅然决然的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工作,从此以后便全心投身于研究皮肤行列。在决定之后,叶青又重返校园,在大学里通过自学,拿到了博士学位,后又从事教育工作十余载,而在这期间,又针对各类的皮肤类的皮肤性问题在一些知名的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都受到了多家媒体的极度关注和深切报道。

现为江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叙事学”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理事、江西省文艺学会秘书长、省美术评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美术史论、赣鄱地域文化、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出版《应物传神》等学术专著多部,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2项,其它课题十余项;论著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十余项。

叶冬青发表的论文

彩色叶片类树种 (一)红色叶片系列 水杉 落羽杉 池杉 三角枫 五角枫 鸡爪槭 茶条槭 日本槭 榉树 枫香 俏黄栌 秋枫 山麻杆 黄栌 黄连木 丝棉木 卫矛 扶芳藤 四照花 槲树 北美红栎 紫叶垂枝 欧洲水青冈 柿 檫木 厚皮香 石楠 紫叶碧桃 紫叶矮樱 紫叶李 樱花 豆梨 紫叶榛子 紫叶加拿大紫荆 香荚蒾 马醉木 大叶冬青 白蜡树 紫叶女贞 小叶黄杨 南天竹 紫叶小檗 络石 爬山虎 美国地锦 (二)黄色叶片系列 金钱松 金叶喜马拉雅雪松 金冠大果柏木 杂交金柏 金叶日本扁柏 洒金千头柏 金叶圆柏 银杏 七叶树 喜树 无患子 宜昌楠 皂角 垂柳 石榴 槐树 金叶刺槐 金叶女贞 金叶锦 黄杨 (三)蓝色彩叶树种 灰蓝黎巴嫩雪松 蓝叶北非雪松 银蓝朝鲜冷杉 北美云杉 蓝叶沙地柏 银柏 (四)斑驳彩叶系列 花柏 花叶刺柏 罗汉柏 斑叶大叶黄杨 洒金东瀛珊瑚 花叶挪威槭 花叶复叶槭 花叶枸骨 花叶枸骨叶冬青 金脉连翘 粉花绣线菊 金边六月雪 金边胡颓子 银边海桐 斑叶光叶子花 斑叶鹅掌柴 斑叶洋常春藤 斑叶扶芳藤 花叶蔓长春花 【说明】这个答案跟你上次的提问类似,不过我已经把不适合北方的树种剔掉了,还有些园艺种类则保留了下来,你还可以根据需要酌情删掉一部分。你还可以看看这篇论文,应该大有帮助:

1. Debin Wang, Don Operario, Qian Hong, Hongbo Zhang, Thomas J. Coates(2009). Intervention to train physicians in rural China on HIV/STI knowledge and risk reduction counseling: preliminary findings. AIDS Care. 21( 4) : 468 – 472.2. 王德斌,蔡海燕,洪倩等. 卫生行为干预的认知-情感网络模型.医学与哲学, 2006; 27(26): 44-45,58.3. Debin Wang, Xuejun Zhang at al (2005) A Rapid Assessment of Community-wide HIV/STI Control in China.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BMJ,81: 47-52.4. Zhi Hu, Debin Wang, Hongjie Liu et al(2005). STD/AIDS 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arket Vendors in Hefei, China. AIDS Patient Care & STDs.19:121-126.5. 王德斌,蔡海燕,程静等. 依恋理论与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 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0):745-748.6. 王德斌,张学军,叶冬青等.艾滋病与性病影响因素系统模型研究.疾病控制杂志,2002;1:59-62.7. 王德斌,蔡海燕,朱启星等.从系统论看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要求与差距.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21(1)11-14.8. 王德斌,蔡海燕,洪倩等.从系统论看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策略建议.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22(1):37-39.9. 蔡海燕,王德斌,程静等, 医科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行为及其依恋模式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6; 27(9): 748-75010. 蔡海燕,王德斌,程静等. 大学生HIV/AIDS知识、态度与依恋模式的关系.中国公共卫生,2006;22(5):518-520.11. 蔡海燕,王德斌,程静等. 大学生依恋模式与HIV/AIDS服务与支持利用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6;22(6):651-652.12. 蔡海燕,王德斌,张学军. 临床医生参与艾滋病干预的优势与阻力.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6; 12 (5): 479-480,42013. 王德斌,张洪波,张学军.区域性艾滋病与性病防制管理评估方法.中国卫生经济,2003;22(10):9-11.14. 王德斌,管建粉,洪倩,等.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与其个性的关系.中国妇幼保健,2007,(26):3636-363815. 王德斌,胡志,曹洪涛等.在个体诊所实施性病病征管理可行性研究.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12 (1):41-43.16. 柴静,王德斌,洪倩,等.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及态度和行为调查.中国妇幼保健,2007,(25):3536-353817. 薛茜,王德斌,许晏等,大学生艾滋病基础知识(第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北京.18. 童连,王德斌,洪倩等. 性病门诊患者艾滋病防治知识和行为状况分析.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11): 1281-1282.19. 王德斌,樊嘉禄,张学军. 从自然选择法则看HIV感染与控制. 医学与哲学,2004;24(7):36-38.

预防医学研究毕业论文

医学就是处理及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预防医学研究毕业论文 ,欢迎阅读。

浅析预防医学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摘要:近些年,我国的工业和经济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预防医学也得到了不断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其理论研究结果早已应用到我国的卫生事业当中,为我国甚至全球人类的健康预防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本文主要对预防医学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预防医学;发展趋势;现状;研究

1 引言

预防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群,并划分为多个分支学科。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人类组成,医学应用理论包括社会医学、环境医学以及生物医学,

并结合微观以及宏观的方法,研究疾病分布规律、发生规律以及有害健康的多项因素,从而决策预防措施及对策,实现提高生命质量、有利健康以及预防疾病的一门学科。根据预防医学的相关学科资料显示,其学科群有环境卫生学、少年与儿童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病与劳动卫生学、社会医学、毒理学、医学统计与卫生学、地方病学、性传播疾病学、媒介生物学、卫生检验学、流行病学、消毒学、寄生虫学、传染病学等学科。

2 预防医学的研究现状分析

2.1 预防医学理论的研究现状

当前,新的健康观以及新的医学模式都一定程度上促使了预防医学在理论研究上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生物医学模式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对医学的研究意义重大,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慢慢暴露出了该模式的消极影响以及局限性,因为比如社会心理因素引发的疾病或艾滋病不能应用该模式来解决的。因此,出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这个新的医学模式,积极的影响了预防医学在理论研究上的不断发展,使得预防医学从社会心理因素这个新的角度来研究影响健康的因素,让预防医学的理论研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WTO指到“健康是社会适应能力上精神上、以及身体上的良好状态,而不单单是没有虚弱或者疾病”,这个新的钙奶,让“没有病就是健康”这个就观念消失不见,同时也推动了预防医学的发展层次更高一级。临床前期预防、病因预防以及临床预防等提前预防的工作早已在实践中逐渐成为预防医学的重要举措。

2.2 新的生物学方法让毒理学的研究更上一层楼

目前对于致癌作用机理的关键研究方法就是分析癌基因问题。细胞学方法中的传代和原代细胞培养法现在还被污染物代谢致癌或者致突变的研究广泛应用。近些年,利用生物学方法来研究毒性试验的方法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一些传统的毒性慢性试验可以用生物标志物来代替。生物学毒性量效、活性与污染物化学结构关系通过数学方程式来表示的研究是近些年毒理学的研究前沿。上述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新概念的不断深入的应用和发展为环境污染物作用机理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膜毒理学领域,污染物对生物膜及细胞膜功能结构的影响研究是目前来看进步比较明显的学科。在皮肤以及粘膜的研究领域,掌握了大气污染物在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借助呼吸道侵蚀机体。以上的器官组织水平以及细胞组织相关的毒理学研究也渐入佳境。由于环境因素而导致的癌细胞或者突变的研究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上述这些都使得预防医学的基础研究不断进步。

2.3 现代生物技术应用让预防医学研究进入了一个疾病控制的新阶段

目前比较先进的基因研究技术,比如核酸杂交、DNA测序、基因克隆技术、DNA重组等已经逐渐运用到预防医学的实际应用上,疾病控制在研究的道路上又有了新途径。比如目前来说,我国已经广泛应用的乙肝重组亚单位疫苗。生物传感器、PCR技术、抗HBsAg单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监测技术以及诊断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工程菌比如含抗DDT基因菌、“超级菌”等的开始运用在净化环境上,显著的提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质量,意义重大。上述先进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让预防医学的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4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预防医学的发展

当代社会信息业高速发展,以因特网为标志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在或者早已改变了人民的工作、生活方式和先进的科学研究。信息网应用在医学上,让我们没一个人同国际的先进研究机构取得畅通的连接变成现实,让全球范围内的远程专题讨论和会诊、信息交流与文献检索及疫情通报查询等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有力的推动了预防医学的发展。

3 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预防医学会向着一个全新的道路前进。第一,预防医学正在进入一个社会预防为主的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慢慢的代替原有的生物医学模式,我们大众也开始认识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依赖于社会。要想达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理想,就必须让医学彻底的社会化。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人们合理消费,广泛的宣传健康教育是完成医学社会化道路上的一项关键任务。第二,其次,预防医学朝着促进健康、防治结合、提高人口素质以及生活质量的道路前进。随着我国文化水平以及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不仅在得病的时候得到及时治疗,并且还应该了解并掌握保健和预防常识,丰富自我保健知识,保障身体健康。因此,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临床医学以及预防医学的相互结合。第三,健康和环境问题会成为预防医学研究发展的新动向。人类在21世纪所面临的四大问题:能源匮乏、控制疾病、人口*炸、环境污染。其中得到全球关注的是环境污染问题,预防医学需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积极解决参与到健康和环境问题上来。最后,预防医学也很有可能朝着注重行为、精神以及心理原因对健康的影响的方向发展。现代社会工业化程度加深,也从另一个层面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精神和心理问题,都需要得到社会的关心、卫生心理教育、国家政策的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预防医学会为我们人类控制疾病做出巨大贡献,让我们健康的生活在美丽的大地上。

参考文献:

[1]杨德富.我国预防医学研究浅析[J].中外医疗,2009(09).

[2]林琳,叶冬青.定性研究方法在预防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03).

[3]孙士杰.预防医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

[4]朱惠莲,洪微,张作文.我国预防医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生命科学,2006(02).

[5]李君文,袭著革,晁福寰.科索沃战争对环境的破坏及对我军军事预防医学研究的启示[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9(12).

[6]赵西龙.预防医学研究与公共卫生服务的社会责任[J].宁夏医学杂志,2012(07).

[7]蓝毓营.壮医预防医学研究概述[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6(02).

坂上小学姚叶青论文发表

黄香莲 个人简介 黄香莲,女,歌仔戏小生演员。籍贯台湾。血型:A。身高:160cm。期外祖母成立「光赛乐歌仔戏团」,母亲绰号阿快为外祖母所收养,父亲黄铭传朋友称为「大沙仔」。四岁时黄香莲跟著母亲到小明明的剧团客串演出,父亲过世后才开始在各地主持活动表演。后被陈聪明挖掘进入电视歌仔戏,民国五十八年参加「中视」电视歌仔戏《三笑姻缘》的演出,改变戏路由旦脚变为生脚自此一炮而红,七十三年( 1984)被刘锺元网罗参加「中视歌仔戏团」演出,成为当家小生并担任制作人。七十九年( 1990 )与弟弟黄复国成立「黄香莲歌仔戏剧团」,致力于薪传教学与推广演出。 刘彻[编辑本段]代表剧目 《新七侠五义》(饰展昭)、《大唐风云录》(饰李世民)、《江南四才子》(饰唐伯虎)、《宝贝王爷贵千金》(饰王爷)、《罗通扫北》(饰罗通)、《新宝莲灯》(饰沉香)、《郑元和与李亚仙》(饰郑元和)、《青天难断》(饰陈世美)、《三笑姻缘》(饰唐伯虎)、《樊江关》(饰薛丁山)、《孟尝君》(饰孟尝君)、《前世今生蝴蝶梦》(饰梁山伯)、《汉宫怨》(饰如意)、《绿珠楼》(饰石崇)、《逍遥公子》(饰楚云烟)、《臭头皇帝》(饰朱洪武)、《东汉演义》(饰汉平帝刘箕子、汉光帝刘秀)、《新钗头凤》(饰陆游)、《大汉春秋》(饰汉武帝刘彻)、《正德皇帝游江南》(饰正德皇帝朱厚燳)、《福气神爷》(饰秦福气、宋仁宗赵祯)、《财神闯天关》(饰皇亲方琦)、《狸猫换太子》(饰太子赵祯)。 现代装 [编辑本段]经历 · 四岁,跟著母亲进入小明明的剧团 · 父亲五十三岁过世后,黄香莲才开始在各地表演,因而被电视歌仔戏导演陈聪明所挖掘,正式开始学习歌仔戏的唱腔身段 · 1969 年,第一次参加中视电视歌仔戏的演出,在柳青与王金樱主演的《三笑姻缘》中演出冬香,《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演出银心 · 1969 年起,陆续在「中视歌剧团」演出《三笑姻缘》、《节义廉明》与《朱洪武与刘伯温》等戏 · 1972 年,转往「台视联合歌剧团」演出《七侠五义》、《薛仁贵征东》、《西汉演义》与《万花楼》等戏 · 1980 年,在「华视歌剧团」演出《粉妆楼》、《三门街》与《罗通扫北》等戏 · 1982 年,在「台视歌仔戏团」演出《恩怨情天》、《白衣童子》与《花月正春风》等戏 · 1984 年,被刘锺元网罗参加「中视歌仔戏团」演出《正德皇帝游江南》、《钗头凤》与《汉宫怨》等戏,成为中视独当一面的当家小生,并担任制作人身兼数职 · 曾主持台视的午间节目「金舞台」 · 曾演出台视八点档《倚天屠龙记》中殷素素 · 早期曾和杨丽花到东南亚等地公演歌仔戏与新剧 · 1990 年,与弟弟黄复国成立「黄香莲歌仔戏剧团」 · 1994 年起,陆续推出《郑元和与李亚仙》、《青天难断 — 陈世美与秦香莲》、《前世今生蝴蝶梦》与《新宝莲灯》等精致歌仔戏 · 目前将重心转移到现代剧场或外台文化场的演出,也致力於歌仔戏薪传的教育,并应文建会与各地华侨的邀请,前往海外演出以宣扬歌仔戏文化 重要展演或作品发表纪录 · 1969 年,第一次参加中视电视歌仔戏的演出,在柳青与王金樱主演的《三笑姻缘》中演出冬香,《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演出银心 · 1969 年起,陆续在「中视歌剧团」演出《三笑姻缘》、《节义廉明》与《朱洪武与刘伯温》等戏 · 1972 年,转往「台视联合歌剧团」演出《七侠五义》、《薛仁贵征东》、《西汉演义》与《万花楼》等戏出 · 1980 年,在「华视歌剧团」演出《粉妆楼》、《三门街》与《罗通扫北》等戏 · 1982 年,在「台视歌仔戏团」演出《恩怨情天》、《白衣童子》与《花月正春风》等戏 · 1984 年,被刘锺元网罗参加「中视歌仔戏团」演出《正德皇帝游江南》、《钗头凤》与《汉宫怨》等戏码 · 曾主持台视的午间节目「金舞台」 · 曾演出台视八点档《倚天屠龙记》中殷素素 · 1994 年起,陆续推出《郑元和与李亚仙》、《青天难断 — 陈世美与秦香莲》、《前世今生蝴蝶梦》与《新宝莲灯》等精致歌仔戏。 [编辑本段]戏剧年表 1980 郑元和与李亚仙 饰: 郑吉 1981 情海断肠花 饰: 书生 (高清俊) 1982 恩怨情天 饰: 纪佳良 1983.4 万花楼 饰: 端亲王 1983.5 虎胆义魄 饰: 姚世安 1983.9 薛仁贵征东 饰: 周青 1983.11 白衣童子 饰: 燕长春 1984.5 梁山伯与祝英台 饰: 四九 1984.6 狸猫换太子 饰: 太子 (宋仁宗) 1984.11 年羹尧与鱼翠娘 饰: 雍正 1984.12 花月正春风 饰: 李元 1987 金石情 饰: 李孝文 1987 草莽英雄传 饰: 林国忠 1988 汉宫怨 饰: 如意 1988 江山美人(正德皇帝游江南)饰: 正德 1989 大汉春秋 饰: 汉武帝 1989 江南四才子 饰: 唐伯虎 1090 钗头凤 饰: 陆游 1990 东汉演义 饰: 孝平帝,光武帝 1990 绿珠楼 饰: 石崇 1991.6 罗通扫北 饰: 罗通 1992.12 大唐风云录 饰: 李世民 1993 孟尝君 饰: 田文 1993 宝贝王爷贵千金 饰: 郭钦 1994 逍遥公子 饰: 楚云烟 1996 财神闯天关 饰: 方琦 1997.3 福气神爷 饰: 福气,皇帝 1997 臭头皇帝 饰: 朱元璋 1998 草鞋状元郎 饰: 李永德 1994 郑元和与李亚仙 饰: 郑元和 1996 陈世美与秦香莲 饰: 陈世美 1997 前世今生蝴蝶梦 饰: 梁山伯 1998 三笑姻缘(唐伯虎点秋香)饰: 唐伯虎 1998 宝莲灯 饰: 刘谚昌,沉香 2001 情牵万里樊江关 饰: 薛丁山 2001 追凤求凰 叶青 叶青女士出身戏曲世家,自幼学习歌仔戏。1969年,台湾中视开播电视剧歌仔戏,叶青以“花田错”一剧反串小生,入电视歌仔戏圈。1982年,叶青转入“华视”,成立“华视叶青歌仔戏团”,主演了30多年的歌仔戏。叶青演出无数,3年以其杰出的成就,获邀赴纽约领取“亚洲最杰出艺人奖”,另外还多次荣获“金钟奖” , “终身学习奖”、“华视奖”等台湾重要奖项。2003年7月,在北京接受中央电视台的仔戏走入中央台的第一人 …… 缘起歌仔戏,是结合了闽南乡土歌谣“锦歌”与“车鼓戏”而逐渐形成的地方剧种,直到现在歌仔戏(歌子戏)仍然是福建闽的戏曲。歌仔戏被先民从闽南带到台湾,在台湾生根、茁壮,发展出有别于一般地方舞台演出形式的“电视歌仔戏”。台湾“传承闽南一带歌谣、戏曲的奇葩。自1962年在电视上首播以来,其间曾引发“儿童逃学,农人废耕”的盛况,影响了在台时至今日,年长者还能耳熟能详地吟哦出几句 《 都马调 》 ,年轻一辈的也还记得小时候全家人一边吃晚饭一边看电视歌仔戏的情景在2003年的初冬,在台湾电视歌仔戏已经度过40载春秋的今日,我们在北京迎来了台湾歌仔戏圈首屈一指的表演艺术士,一起来聊聊台湾电视歌仔戏的流金岁月,以及她从事表演与创作歌仔戏的甘苦谈。半生戏缘:璀璨之后的快意人生长达30多年,叶青这个名字一直是台湾歌仔戏的一个代表。但是出生于歌仔戏世家,自幼就接受歌仔戏熏陶的叶青,刚开本和歌仔戏毫无关系 —— 她是拍电影出身的。在闽南语电影盛行的末期,叶青进入电影圈,没几年,闽南语电影就开始没落,机缘,以“花田错”一剧反串小生一炮而红,这一次的亮相,注定了她长长的歌仔戏之路。由于家庭的歌仔戏背景,使叶青由电影转入电视歌仔戏一点也不困难。1米66的修长身材,便让制作群认定是小生的绝的扮相冷峻飘逸,出尘俊秀、魅力独具,无论扮演公侯将相、君儒士侠、巧扮娥眉,都有不俗的气质。在30多年的戏剧生涯里色无数,如何恣意挥洒,她认为不仅要懂得戏文,更要懂得人性,而生活中的阅历,正是她丰富人生和戏曲的要素。歌仔戏的曲调自由,没有固定格律,富有强烈的表现力,同样的曲调,可用不同的感情、节奏去唱,也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戏,由不同的人表演,就有不同的味道。所以叶青每次在接到剧本之后,就会先分析角色的个性,在不同环境产生的不同反应塑造人物的全新形象。这样的一份用心,让叶青在艺术的追求上精益求精,也奠定了她在歌仔戏圈里不可动摇的地位。尽管享有盛名,私底下的叶青却是内敛谦和的,她的巨星风范,并非是遥不可及。吃饭的时候她会笑笑地告诉你:我每餐一定要 然我就感觉吃不饱。据说她还有一个“白开水哲学”,就是每一顿饭吃毕,必须用原先吃饭的碗装满白开水,喝了这白开水之后饱”。她从来不讳言自己的贫困出身,所以她说:贫困中长大的孩子最能珍惜一点一滴,这也就是圣经上说的:“你当有衣食 [1] [2] [3] [4] 下一页 《 都马调 》 唱四海:台湾歌仔戏的流金岁月说起台湾歌仔戏,就不能不提到歌仔戏圈的三大小生。话说当年,台湾只有三个电视台:台视、中视、华视,这三台在名 的领衔下,分别由叶青、杨丽花、黄香莲鼎足而立,这“三大小生”各自组织班底制作“电视化”的歌仔戏,也就是我们现在剧”。在电视媒体与名角制作的合作之下,歌仔戏在台湾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盛况,三家专属电视剧团的成立,也意味着电视“商标资产”,足见得其招牌形象与广告收益是有利可图的,这对一向不入主流市场的戏曲来说,不啻是一次艺术和商业成功 在这三强鼎立的洪流里,叶青不改稳健严谨的态度,维持着每年一档精致传统大戏的制作,以三波改良艺术剧作风格交替呈叶青以其雍容大度、冷峻深情的风格神韵,自上世纪80年代便有“影友联谊会”的组成;而为了让观众享有新鲜感,在90次幕后制作群与演出团队的班底,如与编剧陈永明合作 《 陈三五娘 》 ,以传统“四句念”的说唱道念,取代了当时颇为流行的文本,散发出纯朴地道的乡土歌仔味。传承与创新,是叶青对歌仔戏的责任也是反馈。用叶青自己的话说:“歌仔戏给我一个个“恩”,所以我对歌仔戏有一份使命感,我想让歌仔戏传承下去。” 蓦然回首,歌仔戏与电视已经携手合作了40年的岁月。远在上世纪60年代台湾文化工业刚起步的时候,歌仔戏就挟着在有限的电视节目时段中攻城掠地、扩张版图;70年代以势如破竹的声势,掌握了三家电视台的市场命脉;80年代在明星 作人的模式下,确立了各自固定的合作班底;一直到90年代三台名角组团号召鼎足而立 …… 这一路行来,电视歌仔戏走过的风光至极的黄金岁月。虽然现在歌仔戏在台湾已经逐渐淡出荧幕,但是可喜的是在闽南一带,甚至新加坡、马来西亚都还有台大戏迷,这也就是叶青说的:潮流是免不了的,但是剧种是不会被消灭掉的。不管什么剧种都有它的观众,有观众就是它的价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冉冉红尘众知音:我演你看,都是爱戏的人歌仔戏毕竟还是属于戏曲,电视歌仔戏加入的是电视台商业制作的元素,失去的却是和观众直接面对面所能感受的舞台效戏曲表演者来说,不管电视制作再怎么精美,还是很难放弃对舞台的怀念和兴趣。所以在1992年,叶青为第一届台北国际艺 舞台歌仔戏,这是艺术节中唯一的台湾本土戏剧节目。为了加强长期演出电视歌仔戏的演员的肢体语言,叶青特地请了三位不同顾问,希望能强化舞台上的肢体动作和传统戏剧特有的舞蹈美感。后来这出戏演出时,运用许多传统身段,像是甩发、踱步、霸,都是根据剧情发展所加强的舞台做工身段。叶青回忆说:当最终幕的最后一首七字调乐声奏起,我唱出“ …… 替天行道斩罪囚”,一剑刺向铁木花,霎时间剧场掌声我自剧中人李志坚回神过来,跟着呼出一口气,望着台下观众,一种任重道远的心情油然而生。在这个冉冉红尘芸芸众生,透多素昧平生的朋友,做一场有声的交流,若说人间有情,歌仔戏就是我万般心情维系之所在。或许有很多人难以想象,为什么在歌仔戏没落了之后,叶青还能继续拥有广大的戏迷?而这些戏迷之中,不乏两鬓苍苍的老 上歌仔戏辉煌时代的年轻一辈,甚至还有远在台湾千里之外,根本听不懂闽南方言的湖北人、北京人、天津人 … 。这就是戏曲的 人演,有人看,歌仔戏就能一直传承下去,套用一句叶青的话,“自歌仔戏而生的叶青,要一直扮好戏给爱歌仔戏的朋友看;都是爱戏的人,也都是我的知音。”而这些爱戏的人,就是薪传歌仔戏的原动力。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后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的歌仔戏已经失去当年的辉煌,面临这个无法抗拒的现实,叶青选择的是一种豁实这个“现实”,叶青在十几年前就早有预备,她曾在当红的时候就毅然从商,并且认为利用经商的钱来支援戏曲的制作,才不谈艺术的窘况。经商的观念一直伴随着叶青,从旅行社到房地产,再到现在的女娲石艺公司,她在歌仔戏之外找到了自己事业除了现在的固定工作,闲暇时,她也是个快乐的“玩石族”,和石头接触十几年,叶青的定力像石头一样越来越深,修养佛教的她说:人生不必太计较,该来的福份,就接受珍惜,该走的就让它去。像现在她还是一个明星,走在路上很多人会注目圈,但是她提醒自己不要在意,总有一天她会退下来,走在街上无人相识。也许是虔诚礼佛的功力,使得叶青行止之间显得云淡人潇洒自在了许多。对于她全心热爱的歌仔戏,在大环境的种种限制下,她并不强求演出机会,这几年反而一直默默地从事歌仔资料整理,截至目前还算小有成就。这个叱咤台湾歌仔戏圈的叶小生,在脱去当红明星的光环后,在不远离歌仔戏的氛围中,甘于活在当下,享受生活。

叶青中国石油大学论文发表

2020年高级会计师考试时间为9月6日,高会实行考评结合,考试结束后取得成绩合格单就要开始准备评审相关事宜。有考生听说高级会计师评审对于考生职称英语和计算机证书也有一定要求?咨询中华会计网校没有这方面的证书是否会影响申报评审?考完试需要尽快准备吗?先来确认:职称英语和计算机证书是否会影响高会评审● 不作为评审必要条件:目前,根据高会评审相关政策,大部分地区已经不要求职称英语和计算机了,例如:广东、辽宁等地财政局在相关评审通知中明确说明,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不再作为申报评审的前置条件,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为非必须提供的材料。● 部分地区有一定参考价值,如果已经取得了相关证书,评审时最好也一并提供。湖南:不做要求但设置有权重。会计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对申报参评人员论文(专著)、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参加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情况不作统一要求,但均设置有量分权重。那么如何理解这个“量分权重”呢?如果你的其他各项指标都达标,那么没有职称英语和计算机水平也无伤大雅,如果你有这两项资格证书,综合考量时也会是一个加分项!宁夏:可抵继续教育学时。对以往参加过职称外语考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并合格的人员,成绩可代替公需课学时,其中职称外语可代替公需课40个学时,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每个模块可代替公需课10个学时。那么通过考试参加高会评审前你需要准备哪些材料?1、按要求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高级会计师评审要求申报人在公开出版发行的期刊上发表专业著作或论文,方可参加评审。高级会计师评审一般需要发表2-4篇论文,各省对论文发表的要求有细微的差别,一般来说文章字数在2000字到5000字之间,需发表在有国内标准书号(ISBN 号),或国内统一刊号(CN 号)或国际统一刊号(ISSN 号)的学术出版物或省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学术机构主办的定期出版的财会类专业刊物上。2、其他申报材料申报人的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聘书(或聘用合同、聘用证明)、及其他相关书面证明材料或者还要求提供继续教育证明材料。根据发布的评审政策,各省对于参评人员的申报条件(学历及资历)、评审条件(专业理论知识、工作经历与业务能力、论文论著、业绩与成果等)、破格条件各有差异。说明:因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中华会计网校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想知道你所在地评审政策对申报材料有哪些要求吗?快来中华会计网校高级会计师栏目查询吧!高会论文发表排期告急,中华会计网校为了更好的服务广大学员,为了提升更好的论文撰写指导服务、业绩指导服务及论文发表质量,高级会计师论文班/考评无忧班全国限额招生。

您好,叶青醇的心灵导师是李晓晗,他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心理治疗师。李晓晗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哈佛大学进行研究。李晓晗博士拥有超过20年的心理治疗经验,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自我调节,情绪管理,心理健康,情绪智力,认知行为治疗,自我调节和心理咨询。他曾发表过许多著作,其中包括《自我调节与情绪管理》,《自我调节与心理健康》,《自我调节与认知行为治疗》,《自我调节与心理咨询》等。李晓晗博士的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他也曾获得过多项国家级科研成果奖。

叶青,男,1962年3月出生,福建省建阳市人。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武汉大学商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财政部第二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财政史研究所副所长。 独立撰写、主编或参编30余本专著或教材,主要著作有《证券史与证券税制研究》、《德国财政税收制度研究》、《财政与会计关系史比较研究》等,在《中国经济评论》、《财贸经济》、《财政研究》、《税务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 主要学术兼职:湖北省统计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审计学会副会长,湖北省财政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经济史学会理事,全国孔孟理财思想研究会理事。审计厅特约审计理论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校研究生兼职导师。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武昌区政协副主席,湖北省审计厅特约审计员。是他吗?

您好,叶青醇的心灵导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精神病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社会活动家、社会改革家和科学家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文化和社会,他的思想对世界的影响仍在持续。弗洛伊德的思想涉及许多领域,包括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哲学、文学、美学、社会活动和社会改革。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文化和社会,他的思想对世界的影响仍在持续。弗洛伊德的思想涉及许多领域,包括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哲学、文学、美学、社会活动和社会改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学的基础,他的理论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叶青醇曾经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他在弗洛伊德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自己的心理学理论。叶青醇的心理学理论是以弗洛伊德的理论为基础,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而形成的,他的理论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

茶叶发表论文

最早的“茶道”两字因茶的意境而来.意境承 载茶之精神效用 “茶道”两字,在爱茶人心中是值得敬仰的一片 天地。它先出自诗僧和茶僧美称的皎然之诗作《饮 茶歌诮崔石使君》。诗的开头是茶事的描写,接着的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然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 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闷。”是茶事心 境的渲染,是茶事感受而来的非凡意境,“茶道”两字 在最后一句“孰知茶道全尔真,惟有丹丘得如此”中 推出。通读该诗篇,感受最深的是茶事的意境:先从 一饮之前的茶事情景铺开,尔后逐渐深入,直至妙不 可言,才有“道”与”茶道”,意境高远,也真可谓“道可 道,非常道”。皎然的另一首诗怍(《饮茶歌送郑容》) “丹五羽人轻玉石,采茶饮之生羽翼……霜天半夜芳 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赏君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 荡忧栗。 日上香炉情未毕,醉踏虎云溪,高歌送君 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并把茶的蕴意与友情连在 一起,诗的意境也让人联想到皎然与茶圣陆羽的关 系(可有相关的茶诗为证)。陆羽与皎然是忘年交,皎 然所提茶道,自然受陆羽的影响。陆羽也正是在湖 州与皎然结识,进一步积累学识,并终成博学之士, 并完成《茶经》的最后定稿(颜真卿也受影响,并著有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源”的诗句)。 蕴含深厚民族思想和精华的茶文化,由历史沉 积而来,也与茶的意境相伴随,给人以潜移默化的积 极作用和影响。具体地说,是人们在经过茶事、茶文 化思想内涵的感受和体验后,受那由茶所带来的美 妙意境等影响而对人产生作用。深入茶事之奇妙境 界、体验茶的精神(如“精行俭德”般的内涵).并把它 与人的精神追求相结合,这是茶之道的精髓。我们把 这种影响,以虚幻的方式来表示,可称之为与茶相关 的意境,是茶道的基础或重要内容;皎然所提茶道的 影响,也与其中的意境深远分不开。 二、茶以载道------茶道与中华传统文化 我国今古名茶的品种,总数不下二三百种之多,其质量之精美绝伦,花色品种之丰富多姿,堪称世界之最。据现代科学证实,茶叶中含有蛋白质、脂肪、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和十多种维生素等各种成分多达350多种(一说400种以上),富有营养,能调节生理功能,具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和药理作用。历代学者根据约500种古代文献资料的记载和研究成果,将茶的功效归纳为“二十四功效”,包括:少睡,安神,明目,清头目,止渴生津,清热,消暑,解毒,消食,醒酒,去肥腻,下气(消胀,止呃),利水(通小便),通便,治痢,去痰,怯风解表,坚齿,治心痛,疗疮治瘘,疗饥,益气力,延年益寿,其他(烧烟辟蚊蝇等)。茶可谓具有“厚德载物”之秉性。道寓于器,道在器中,茶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使茶与道得到融合、升华,与“文以载道”同,“茶以载道”得以成立,茶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因此我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骚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古人把饮茶的好处归纳为”十德”:即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中国人不轻易言道,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在唐朝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秦汉时期的《神农食经》已记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唐《茶经·一之源》:“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茶道是以修道、行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茶道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关于世界人生本体根据的、道的境界。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当时所倡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的活动之中。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茶道”以茶为媒,通过沏茶、赏茶、饮茶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增进友谊、学习礼法、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完善,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茶道所追求的是超越性与和谐性的有机统一。人的生存是现实的,也是超越的。处于现实中的人力求超越现实,克服现实的缺陷,摆脱现实的束缚,让身心得到解放和自由,让情感得到宣泄和升华。茶道首先追求在虚静玄观之中,通过直觉体悟达到对人生、对功利的精神上的超越。 中国茶道思想是融合儒、道、佛诸家精华而成。“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的陆羽接受儒、道、佛诸家影响,并能够融合诸家思想于茶理之中。把诸家精华与唐代文化的特色结合起来,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首创中国茶道精神。在陆羽的笔下.饮茶决不象烹肉、熬粥一样,为食而食,为生而食,而是把物性与人性融合在一起。”饮茶不只是-个物质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精神享受、精神陶冶、直觉体悟的过程,强调在茶事之中精行俭德,进行自我修养,陶冶情操,养成茶人品格。茶圣陆羽,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全力倡导和推行的茗饮方式,可令饮者能细心领略茶之天然特性;在茗饮中与清谈、赏花、玩月、抚琴、吟诗、联句相结合,旨在创造出一种清逸脱俗、高尚幽雅的品茗意境。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之道。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澈,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教更主静。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舒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中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文字五千卷”,是指老子五千言《道德经》。三碗茶,唯存道德,此与皎然“三饮便得道”义同。四碗茶,是非恩怨烟消云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羽化登仙。“七碗茶”对茶道直觉体验的细节作了详尽的描写,其中包含着庄子道家混同物我,顺乎自然,超越人生,大彻大悟的精神。“七碗茶”流传千古,卢仝也因此与陆羽齐名。 “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也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和而阴阳相调,和而五行共生,和是中庸之道,和乃”天人合一”。 茶道的“和”其实就是“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的中国儒佛道三家思想杂糅的具体体现。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和谐安乐之道。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凡茶有九难“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因而茶事活动是综合、协调“茶、水、器、火、境”各项要素的复杂过程;再者,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 儒家思想是中国茶道思想的主体,是提携诸家思想的纲领。儒家的思想要求我们不偏不倚地看待世界,这正是茶的本性,儒家把“中庸”和“仁礼”思想引入中国茶道,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的友情。饮茶可以更多地审己、自省,清清醒醒地看待自己,认识别人。各自内省的结果,是加强理解,促进和谐,增强友谊。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事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在待客是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 作为佛教中国化、简易化、世俗化的禅宗也创造了饮茶文化的精神意境。所谓“茶禅一味”也就是说茶道精神与禅学相通。从哲学观点看,禅宗强调自身领悟,“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所谓“明心见性”,主张所谓有即无,无即有,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教人心胸豁达些,而茶能使人心静,不乱,不烦,有乐趣,但又有节制,佛教提倡坐禅,饮茶可以提神醒脑,驱除睡魔,有利于清心修行,与禅宗变通佛教清规相适应。所以,僧人们不只饮茶止睡,而且通过饮茶意境的创造,把禅的哲学精神同茶结合起来。茶文化实际上构成了中国佛教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僧侣们以茶供佛,以茶待客,以茶馈人,以茶宴代酒宴;于是,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庄严肃穆的茶礼,尤其是佛教节日,或重要的法会都举行较大型的茶宴。唐时有的寺院还可以为仕宦各界迎亲送友设置佛门礼仪的茶宴。宋代在敕建的寺院,遇到朝廷赐钦袈、锡仗、法器时都举行隆重庆典,往往用盛大的茶礼以示庆贺。日本茶道即是以禅宗义理为灵魂,倡导“和、清、静、寂”的茶道精神。 唐代著名诗僧皎然在他的“三饮诗”里将禅学、诗学、儒家思想三位一体表现得淋漓尽致。“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既为除昏沉睡意,更为得天地空灵之清爽。“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撒轻尘”,自己心神清静便是通佛之心了,饮茶为“清我神”,与坐禅的意念是相通的,达到“迷即佛众生.悟即众心佛”的境界。“三饮便得道,何需苦心破烦恼”,实现了“静心”、“自悟”的禅宗主旨。皎然把这一精神贯彻到中国茶道中.道家、佛家在茶中溶进了“清静”思想,希望通过饮茶把自已与山水、大自然、宇宙融为一体,在饮茶中求得美好的韵律、精神开释,这与禅的思想是一致的。所以说,饮茶可以得道,茶中有道,佛与茶便连结起来,佛理与茶理便有共同之处。儒家在仕途的坎坷中以茶培养自己超脱的品质,道家在茶中寻求一种空灵虚无的意境。三家在求“静”、求豁达、明朗、理智方面在茶中寻找到一致。 三 茶道之现代意义 茶是色、香、味、形四美俱全之物,正可与人们追求真善美、追求超越的精神相契合;茶道的“和、静、清、俭”精神,恰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相适应。因此,现代社会弘扬茶道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三千年道统在中国历史上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到了近现代在西方理性主义的冲击下,亦曾被彻底否决。但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矛盾冲突的日益加剧,天地人道和谐共处的问题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人类社会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期,机遇与危机都是前所未见的,人类生存状态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方面,新科技革命使人类拥有征服自然的巨大能力,积累了超过以往世纪总和的物质财富,展现出十分诱人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人的异化程度有增无减,现代文明创造的物质力量已达到可于瞬间毁灭人类的水平,这是“外在危机”;同时.现代文明形成的种种异己力量也在摧毁人的心灵,导致人的异化,“使人背离了他的真正目的”,“阻碍人的成长”,这是“内在危机”。于是,追求经济增长、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三者协调共进的“可持续发展”,日渐成为世人的共识。人类的使命并不只是谋求在物质上掌握世界,从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意义上说,物质增长不是进步的目的,而只是未来进步的一个前提条件,通过这一手段的运用,使人类能够在精神上掌握自身,达到精神与物质的和谐统一。 茶道所蕴涵的超越、和谐、俭省等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力弘扬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就是“和谐”,就是谋求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持新的平衡,协调发展,即指从那种根深蒂固的动物性的、重占有的、片面的生存观念提升到注重生存意义与生命质量,强调人、社会、自然全面协调发展因而具有自我反思、约束及调节机制与效应的属人的生存观念,求得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步调一致,做到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相结合,当代人利益与后代人利益相结合,发展经济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相结合,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持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有的理性主义者认为,茶道以直觉体悟为认知手段,不合于逻辑推理,是非理性的东西,因而应当摈弃。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当今世界的重大理论课题之一,就是在人与社会发展中如何合理地协调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关于中西传统文化表现的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问题,也是一个争论很多误解亦很多的问题。特别是,我国大陆学术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表现出祟尚理性主义同时贬低甚至否定非理性主义的理论倾斜。仿佛只有理性主义才是真、善、美的创造者,而非理性主义则只能产生假、丑、恶。这种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无论对于个体人的思维,还是作为人类的思维,其具体过程,尽管有以理性或以非理性为主导的倾向,但在思维的全过程和思维的本性上,两者都是缺一不可的。事实上,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理性与非理性都是不可缺少的。把中国近现代的落后,简单地归之于非理性主义,是荒唐的。我们知道,西方的理性主义传统,并没有使西方的中世纪发出光彩,而中国的非理性主义传统,却使中国在中世纪创造出当时举世无双的灿烂文化。就是说,从学理上看,理性与非理性并没有哪个高哪个低的价值区分。对于人和社会的发展,理性与非理性都是不可缺少的,并且是不可互相替代的。在西方,从近代到现代由于理性主义被强调得过了头,出现理性异化,如科学主义与技术主义使科学技术反过来统治人,压抑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又有意志主义、存在主义等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至今方兴末艾。这也有力地证明理性与非理性是不可替代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同为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相辅相成。人既需激烈、昂奋、粗犷、豪放的阳刚之秉赋,也需平和、寂静、清悠、素俭、精进的阴柔之素质,阴阳共济,刚韧并存,乃有助健全人格之养成。酒性为阳,饮酒助豪情,茶性为阴,品茶添清雅。一侠一隐,一个热烈,一个冷静,故茶对人性的完善,有独特价值。 人们在功利生活中,难免产生浮躁、庸惰、焦虑、内心冲突等消极心理,心灵复归清静、恬淡和振作,是人所企求的心理需要。目前,我国正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跃迁,又值经济体制转轨,人们对竞争的激烈、生活节奏的紧张和人际疏离已有深刻体验,故人性复归的冲动尤显迫切。茶的俭淡、精清、恬静、冲和的特质,与此种心理需要正相契合,故“茶道”内容,应反映现实社会处境下人们的心灵渴求,引导人们追求品茶精神境界,使品茶生活成为人生旅途的“绿色栖所”:茶香飘处,收敛奢欲,洗心涤烦,振作向上,消除情乏,自我整合,人伦和谐,其乐融融下面还有一篇我国今古名茶的品种,总数不下二三百种之多,其质量之精美绝伦,花色品种之丰富多姿,堪称世界之最。据现代科学证实,茶叶中含有蛋白质、脂肪、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和十多种维生素等各种成分多达350多种(一说400种以上),富有营养,能调节生理功能,具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和药理作用。历代学者根据约500种古代文献资料的记载和研究成果,将茶的功效归纳为“二十四功效”,包括:少睡,安神,明目,清头目,止渴生津,清热,消暑,解毒,消食,醒酒,去肥腻,下气(消胀,止呃),利水(通小便),通便,治痢,去痰,怯风解表,坚齿,治心痛,疗疮治瘘,疗饥,益气力,延年益寿,其他(烧烟辟蚊蝇等)。茶可谓具有“厚德载物”之秉性。道寓于器,道在器中,茶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使茶与道得到融合、升华,与“文以载道”同,“茶以载道”得以成立,茶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因此我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骚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古人把饮茶的好处归纳为”十德”:即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中国人不轻易言道,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在唐朝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秦汉时期的《神农食经》已记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唐《茶经·一之源》:“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茶道是以修道、行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茶道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关于世界人生本体根据的、道的境界。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当时所倡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的活动之中。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茶道”以茶为媒,通过沏茶、赏茶、饮茶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增进友谊、学习礼法、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完善,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茶道所追求的是超越性与和谐性的有机统一。人的生存是现实的,也是超越的。处于现实中的人力求超越现实,克服现实的缺陷,摆脱现实的束缚,让身心得到解放和自由,让情感得到宣泄和升华。茶道首先追求在虚静玄观之中,通过直觉体悟达到对人生、对功利的精神上的超越。中国茶道思想是融合儒、道、佛诸家精华而成。“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的陆羽接受儒、道、佛诸家影响,并能够融合诸家思想于茶理之中。把诸家精华与唐代文化的特色结合起来,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首创中国茶道精神。在陆羽的笔下.饮茶决不象烹肉、熬粥一样,为食而食,为生而食,而是把物性与人性融合在一起。”饮茶不只是-个物质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精神享受、精神陶冶、直觉体悟的过程,强调在茶事之中精行俭德,进行自我修养,陶冶情操,养成茶人品格。茶圣陆羽,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全力倡导和推行的茗饮方式,可令饮者能细心领略茶之天然特性;在茗饮中与清谈、赏花、玩月、抚琴、吟诗、联句相结合,旨在创造出一种清逸脱俗、高尚幽雅的品茗意境。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入于儒,出于道,逃于佛”,儒与道、佛合掺互补,是古代士人精神上的生态平衡学。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支配其社会观念和伦理观念。而道、佛两家所宣传的、以自我精神解脱为核心的适意人生哲学,以及像闲云野鹤一般自然恬淡、无拘无束的生活情趣和清静虚明、无思无虑的心理境界,对士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渗透力。他们以老庄和禅宗哲学思想为基础,以求得精神上的超越和解脱,通过品茗、琴棋书画等修身养性方法加深涵养,以克制、忍让求得内心世界的平衡,保持感情与心理的和谐稳定。内在心性上的澄澈虚静。清心寡欲,就会表现为外在风度上的雍容大度,宽厚谦和,与人无争,怡然自乐,汰尽浮燥,归复天然。茶适应了中国士人“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性格和追求。茶使人产生一种神清气爽、心平气和的心境。当某些人经过仕途的坎坷、人生的磨难以后,他会从茶的清醇淡泊中品味人生,返朴归真。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之道。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澈,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教更主静。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舒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中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文字五千卷”,是指老子五千言《道德经》。三碗茶,唯存道德,此与皎然“三饮便得道”义同。四碗茶,是非恩怨烟消云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羽化登仙。“七碗茶”对茶道直觉体验的细节作了详尽的描写,其中包含着庄子道家混同物我,顺乎自然,超越人生,大彻大悟的精神。“七碗茶”流传千古,卢仝也因此与陆羽齐名。“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也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和而阴阳相调,和而五行共生,和是中庸之道,和乃”天人合一”。 我好不容易才打完这么多的字,希望对你有帮助。多给我点分哦。o(∩_∩)o 哈哈

茶道是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论关于茶文化的论文,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中茶艺教育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对茶文化的角度对茶艺教育的研究对象以及茶文化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最后阐述了茶文化与茶艺教育之间的关系,试图为茶艺教育提供一种更有价值的理念与模式。

关键词:

茶文化;茶艺教育;结构体系

1茶文化教育概述

文化主要包括物质行为文化与精神心理文化。随着文化的发展进步,文化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形态,而是一套价值体系。茶文化正是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茶文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代表,以茶叶作为基础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而且许多传统的饮茶习俗还保留至今,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宝贵财富。随着人类对茶文化研究的深入,茶文化也逐渐渗透到现代教育之中,成为一门专业化的教育课程。在关于茶文化研究中,如何组织更科学有效的茶文化体系,构建茶文化的应用领域,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茶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就呼吁应当将茶文化作为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茶文化有独立的研究对象,有一定的研究内容,有标准的价值体系。茶艺是茶文化的主要组成内容,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茶艺教育已经成为茶文化研究的代表内容。随着当前茶艺活动的日渐繁荣,对于茶艺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许多高校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于是开设了茶艺课程。茶艺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是茶文化仍是其前提和基础。

2茶文化教育的研究领域

茶艺教育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目的是更全面地掌握茶文化知识,以满足茶艺活动的各种需求。对于茶文化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区分。由于茶文化的发展现状,如果要构建出一个统一完善的教育体系是不现实的,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可以构建不同的结构体系,使彼此之间相互补充完善。对于茶艺教育来说,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培训,所培养的是专业型人才,是在科学系统化的知识基础上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主要面向的是社会岗位,因此,只有以专业的茶文化知识作为支撑,茶艺人才的培养也要符合教育规律,要充分明确茶文化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关性,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2.1茶艺专业的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演变,最先吸引人们关注的是饮茶的规范化和艺术化,即茶艺。茶艺不仅展现了茶活动的技术性,同时也更倾向于艺术性和思想性,茶艺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审美特性和艺术形态,因此被称之为茶艺。茶艺的方式也十分丰富,无论是民俗生活还是普通饮茶活动都有茶艺的存在,人们在追求思想与精神的净化与升华时也有茶艺,在现代茶叶宣传推广中,茶艺也必不可少。如何推广更为科学的饮茶方式,以及如何在茶艺这种艺术形态中宣传树立茶品牌都成为当前茶文化的研究内容,茶艺是因社会需求而产生的岗位,茶艺也成为专业人才就业的领域。茶艺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之一,提供了专门的职业与人才,而在他们背后,则是与茶文化内涵密切相关的科学进步,如果没有茶文化的基础与支撑,茶艺是无法真正确立起地位的。

2.2茶艺专业课程的构成

无论是从社会需求来看,还是从茶艺的结构层面来看,茶艺所涉及的学科内容十分丰富,主要的课程知识结构包括以下几个系列。首先是茶叶学。茶叶学的课程主要可以分为茶叶种植、加工、茶综合利用茶健康等内容。学科主要侧重于茶的应用以及民族体质的提升作用。其次是经营学。主要是从经济管理的角度研究茶产业的发展经营,主要包括茶叶外贸业务、茶旅游等内容。再次是茶艺学,主要包括茶艺、茶具、茶道、茶俗等内容,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饮茶的形式、制度和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最后是茶史学,主要包括茶文化发展史、茶文学、茶与哲学思想等内容,是从不同的角度学习饮茶文化及相关的文学艺术研究。

2.3茶艺内容的相关性

茶艺教育是具有茶文化特征的专业教育,教育内容与知识结构的研究对象相一致,二者不仅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且具有一定关联性。首先,茶叶学是茶艺教育中的基础内容,也是茶艺课程中的基础内容,主要研究对象是茶叶,只有以茶叶作为科学基础,才能使茶文化得到稳固的发展,茶艺教育才能经得起检验。茶叶也是茶艺教育中最具实物特征的文化代表。茶叶的研究是极具知识性与艺术性的学科。其次,茶史是茶艺课程的主干内容,研究对象是饮茶文化历史。由于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茶文化的研究包括了史学、文学以及哲学等综合内容,厚重丰富的茶文化内涵,进一步促进了茶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再次,茶艺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主要以茶的行为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茶艺学是一门综合的实践学科,主要是以茶史为基础背景,利用茶叶这一实物,演绎出丰富而具有创造力的饮茶方式,同时对茶叶的生产经营、经济发展都有较积极的推动作用。茶艺是一门特殊的文化学科,也是体现茶文化的重要形式,从茶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丰富了茶文化的知识结构与表现形式。最后,茶经营学也是茶艺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对象是饮茶的经济法则。经济的发展与文化密切相关,学生在接受茶艺教育时,不仅要符合发展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获得专业的提升与肯定,并从职业发展中获得经济收入。茶艺教育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教养性,因此,将茶文化与茶经营学相融合,使茶文化能够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激发出更鲜活的力量,才能有效促进茶艺的良性发展。

3茶文化在茶艺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茶文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茶文化的渗透,茶艺教育能够与人类的本性更加协调,使人在真善美等方面获得更好的融合发展。茶文化的价值与茶艺目标价值是相一致的,这也使茶艺教育的意义更具典型性。

3.1真的价值

茶艺教育是一门实物教育,是以茶文化为基础,具有求真的价值体现。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客观物质的求真。茶文化是以茶叶为载体,通过对茶叶的质量鉴别、冲泡技术、品饮方法的学习和研究,对其内在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以获得其真的价值所在。茶文化的这一价值体现在茶艺教育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茶艺作为一种茶文化艺术形态,在教育实践中也要求学生要遵守物质求真的价值观,以获得更真实有效的科学规律,有助于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其次,是对健康的求真。茶不仅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饮品,更有益于人体健康,通过多项科学实验证明,茶叶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茶的养生功能被不断的推崇,使茶成为世界上的健康饮品之一。最后,是对历史文化的求真。文化与历史是相互融合的,文化就是历史,历史也是文化,虽然历史不可重演,但可以通过茶文化延续历史,使茶文化的历史得以还原,从茶文化史中可以更真实地看到中国文化的精彩一面。

3.2善的价值

茶文化中有善的价值内涵,这也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至诚为德,尽性是善。在茶文化中,有尽茶之性和尽茶具之性,即再远大的理想也要通过实践而实现,而在实践过程中,要通过至诚来实成人与物的情感连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文化虽然是历史的还原与再现,但始终离不开现代人的思想与感觉,茶文化有深厚的茶德精神,从特性到人性,最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价值,这也是善的价值最形象的体现。茶文化不仅是文化的体现,也是人们价值观的体现。只有满足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茶习俗,才能与人们的生活意义相符合。同时,通过专业化的茶艺形态,能够促进人们的完善生活,体现人们的价值观,在继承了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更明确了生活的信念,使人们的生活理想超越了生活的人文意义。茶艺教育既营造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氛围,同时也为社会生活的平和高雅塑造了文化榜样。

3.3美的价值

美是人类的天性,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现,是人类对自由的想象与追求。茶艺中展现出的独特艺术魅力正是茶艺之美的体现。茶艺之美是形式与内容美的统一,展示茶艺形式的同时也体现出其内在美。茶艺的形式美主要是由茶、水、器、环境的组成,茶艺的内在美实质上是泡茶的意境之美,茶艺活动体现了一种人与茶相融的意境之美,是最接近生活的艺术表现。茶艺之美主要包括外在美与内在美。外在美主要体现在茶叶、茶具、茶环境、茶技艺之美。内在美是指茶体现出的人格之美,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提升茶艺的修身养性之乐,实现人与茶的和谐。通过茶艺教育,能够培养学生丰富的人生情感,情顺万物、对应自然等思想情感。茶文化体现了怡情养性的和谐之美,茶文化的美是规范的美,是高洁的美,是自然的修养,是对于人生的无限憧憬与热爱。

4结束语

茶文化是中华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在几千年历史文化发展中形成的独特艺术形态。以茶文化为基础和支撑,为茶艺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样本,使茶艺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思想之美得以体现,对于学生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玲.关于中国茶文化学的科学构建及有关理论的若干问题[A].茶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茶文化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17-29.

[2]庄晚芳,王家斌.研究茶文化,振兴茶业,促进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A].茶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茶文化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30-34.

[3]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25-226.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298-300.

[5]朱红缨.以茶文化促进茶产业品牌经济发展[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4):18-24.

[6]朱永兴,王岳飞.茶医学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茶文化与茶室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

文章简单介绍了茶文化与茶室,针对茶文化与当代茶室空间设计的结合途径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茶室设计与茶文化结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文化;茶室;空间设计

俗话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茶叶大国,茶种类繁多,茶文化历史悠久,并且随着茶文化的发展,饮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饮茶自然需要场所,茶室、茶楼、茶馆以及茶亭等修建数量不断增多,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精神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茶室空间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对我国现阶段的茶室空间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在设计风格方面过于平俗,并不能够充分的体现茶文化的文化性、趣味性。如何提高茶室空间设计水平已经成为困扰众多茶室设计人员的难题。因此,本文针对茶文化与当代茶室空间设计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茶文化与茶室简介

1.1茶文化简介。关于茶的起源,各家众说纷纭,公元前200年的史书《尔雅》中记载了野生茶树,《茶经》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还有许多学者认为茶最早起源于秦汉时期等。随着人们对茶的认识与理解,经过大量的移植、繁殖与生产,形成了现如今的规模。茶文化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发乎神农,闻与鲁周公,兴与唐而盛于宋”,随着中国其他传统文化的发展,茶文化才有了如今的程度,并且茶文化融合了道家、佛家以及儒家等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1.2茶室简介。茶室始于我国唐代,盛唐时期茶文化盛行,文人雅士逐渐开始钟情于茶文化,并建造了独特的茶事,为中国茶礼、茶艺、茶道等的传播提供了便利。茶室设计中不断引入风景,为了防止出现室内风景冲突的问题,需要在保留茶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室内空间设计,营造独特的室内环境,以便于为茶客、友人提供休息、饮茶的场所,同时还能够从事文娱活动。

2茶文化与茶室空间设计的结合途径分析

2.1空间设计。茶室空间设计应该包括服务台、展示厅、茶庭、水池、庭院、长廊、茶室、储物室以及大厅等等,为了防止在设计的过程中出现重复的问题,应该严格规范所有茶室的空间大小,既可以利用简单的空间布局对室内空间进行划分,营造一种清静、简单的氛围,也可以采用复杂的几何形体进行室内空间的划分,体现出室内空间的不稳定因素,对茶室整体空间进行协调与制约。同时,还可以根据饮茶者的爱好,对茶室空间进行划分,设置不同的功能区域,主要包括茶室、茶廊、茶亭以及茶庭等,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当地人偏好露天饮茶,特别是在回廊、庭院中。

2.2功能设计。在进行茶室设计时,应该根据茶室的不同功能分区进行相应的设计,主要包括品茗区、煮茶区、泡茶席。主要以泡茶席功能区设计为例,泡茶席也称之为茶席,是举办茶会以及茶室品茗的核心区域,泡茶席是提供奉茶、饮茶以及泡茶的场所,泡茶席设计时应该有供茶客就坐和泡茶的地方,在举办茶会时,如果客人围绕在茶桌边,品茗的茶杯可以放在桌子上,因此可以省略奉茶的环节;如果客人众多,则应该将茶座设计在距离泡茶席较远的位置,此时需要设计奉茶环节。现阶段,多功能茶室的休憩功能应该为客人提供席地而坐、卧或者躺的场所,例如,采用大炕床、地台或者榻榻米等,也可以将椅子改成坐墩、蒲团。茶桌是泡茶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为了方便移动,应该采用收纳方便、具有折叠功能的茶桌。为了实现泡茶的目的,泡茶席应该具备以下茶器:其一,主茶器,主茶器包括茶杯、盖置、壶垫、茶盅、茶碗、茶壶以及奉茶盘等;其二,储茶器,用于存放茶粉或者茶叶的器具,例如茶瓮、茶罐等;其三,备水器,用于弃置茶水、茶渣以及准备泡茶用水的设备或者茶器,例如水盂、水瓶以及煮水器等;其四,辅茶器,为了方便泡茶的辅助器具,例如计时器、茶拂、茶巾以及茶荷等。同时,还应该在泡茶席挂适当的字画,摆放适当的饰品、雕塑,熏点适当的香料等,为品茶之人营造宁静、沉静的氛围。

2.3茶室交通设计。茶室交通应该根据茶室建筑户型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卫生间、水池、服务台、展览室、庭院、茶室、大厅以及入口等,现代茶室空间设计应该重视不同空间的结合,防止出现空间组合重复的问题,以此提高室内空间交通设计的独特性,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例如,为了营造自然、现代感以及力度感,应该采用竹格栅进行顶棚设计,用于大厅、廊道顶部,还可以用竹子建造幕墙,营造茶室空间的现代感。在进行开敞式茶室空间设计时,应该重视与室外空间、环境的相结合,并增加自然因素和趣味性因素,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2.4服务设计。现代茶室服务设计指的是各功能区的附属设施,主要包括储物室、员工室、经理室以及卫生间等,在进行上述服务设施设计时,应该避免出现茶室功能与服务功能相冲突的状况,同时还应该重视服务设计与茶室整体氛围的协调性与一致性,以此为茶客提供便利的服务,而不至于对茶室客人造成不良的影响。

2.5照明设计。照明设计直接影响整个茶室的环境氛围,因此,在进行茶室照明设计时应该充分的考虑人工照明与自然光照,人工照明应该根据茶室的整体环境选择合适光源、颜色、尺寸的灯具,自然光照应该在茶室设计不同形状的采光口,通过门窗、侧面开洞等吸取自然光。照明设计中灯具设计至关重要,在进行灯具设计时应该选择与茶室整体设计风格相一致的灯具造型,并重视灯光颜色、发光方式的选择。现阶段,最常用的灯具形式包括台灯、地灯、壁灯、投光灯以及吊灯等,照明方式包括侧面投光、直接照明以及整体照明等。茶室内不同区域灯具的选择也不同,在大厅应该选择白炽灯进行漫射照明,尽可能的应用暖色光源;在服务台应该采用具有方向性的嵌入式筒灯,以此起到展示柜展示产品和服务台服务茶客的作用;在室外水池应该采用投光灯,将投光灯镶嵌在水池内壁,用透明玻璃将表面封住,在夜间灯光直接投射到水面;公共场合的指示灯,通常分为走廊道路指示灯、室内通路指示灯以及应急避难指示灯。指示灯应该选择固定的色彩,以此起到安全指示的作用。

2.6装饰设计。在进行茶室空间设计时,为了营造独特的氛围,应该重视室内空间装饰设计,插花、挂画以及焚香等在茶室空间设计的应用非常广泛。具体表现为:其一,插花设计,插花是美化茶室环境的重要材料,同时还能够清静身心、回归自然,茶室插花包括禅茶花、文人茶花两种,禅茶花主要集中在日本茶室中,文人茶花多讲究自然,尽可能地避免出现对称现象,茶室的插花不一定有花,可以用枝条、叶子、果实等,但是禁止使用假花假草,现场插花也是茶室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布置茶室时也可以自己到林间寻花觅枝,这样既能够美化室内环境,又能够增加了回归自然的意境;其二,挂画,挂画是美化茶室的重要装饰品,在选择挂画时应该选择值得鉴赏或者表达心意的挂轴,例如,在重阳茶会上,可以悬挂墨菊图,这样能够增加茶会的趣味和意蕴;其三,焚香,茶道点香的气味不能含有杂气,在迎客时焚迎客香,客人在门口能够闻到清新、若有似无的气味,能够使茶席更加宁静、安详,如果让可燃鉴赏香具,则应该摆设与整个茶室风格相匹配的香具。

2.7家具设计。现阶段,市场上的茶室家具风格主要包括现代主义风格、休闲式风格、田园风格、日式风格以及中式风格,在选择家具时应该选择和茶室风格相匹配的家具,茶室中的家具包括博古架、茶具、茶盘、茶沙发、茶凳、茶几等,家具的选择应该根据室内空间大小、茶人的喝茶习惯等选择。同时,家具材料选择也至关重要,不同材质进行搭配,能够为人们的视觉、审美带来不一样的感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家具的材料种类众多,例如塑料家具、皮质家具、竹藤家具、钢材家具、木质家具以及玻璃家具等,根据茶室的整体风格选择相应的材料。例如,田园式风格,应该选择竹藤家具、木质家具等。

2.8地面设计。茶室地面设计应该重视简素之美,木材具有生命力与亲和力,受到广大设计师和茶客的青睐,采用人工亚光木,不仅能够呈现材料的本色材质,还能够呈现随意、自然的形态,呈现一种洒脱、淡薄、自然的本色之美。茶室地面设计应该保证视野的开阔性,根据室内的环境氛围采用相应的地面材料,例如石材、砖材、木材、玻璃等,综合应用上述材料,进行别具匠心的拼贴,能够折射出茶人的特殊精神品质、生理以及心理需求。在进行地面形状设计时,可以采用变化、起伏、曲折以及蜿蜒等形状,给人一种韵律美、节奏感以及层次感。地台空间是抬高部分室内地面,突出的地面非常醒目,在造型上能够吸引人的目光,展现主人的性格,同时还能够开阔视野,愉悦茶人的心情。下沉空间是下沉室内地面,在茶室内分割出一个富有变化、界限明确的空间环境,给人以宁静感隐蔽感以及新奇感,特别是在繁华的都市环境,下沉空间能够放松人的神经,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受,这种回归自然、恬静、休闲的地面形式,受到越来越多都市人的青睐。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茶室作为体现、传播以及传承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进行茶室空间设计时,应该充分的将茶文化融入到茶室空间设计中,为茶客营造充满茶文化的茶室氛围。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该合理的运用茶文化,创造宁静、恬淡的环境,让人们在吃茶、品茶的过程中领悟与体会到传统茶文化,借助茶室空间所独具的灵魂,放松精神,在喧嚣的现代城市中,实现内心的平静发展。

参考文献:

[1]华永.论我国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茶室空间设计[J].福建茶叶,2015(6):160-161.

[2]马平.茶座的室内空间设计分析[J].福建茶叶,2016(1):75-76.

[3]李文君,张君旸,张建华.茶庭与茶室空间的“静”设计[J].上海商业,2015(6):38-41.

[4]陈丽昀,李雅娜,郗金标.山水精神在茶室环境设计中的运用[J].山东林业科技,2013(5):107-110.

[5]沈丹阳,刘毅,沈化林等.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茶室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3(10):80-81.

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 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 、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 、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 、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历史性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汉朝 ,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 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茶”,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 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 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时代性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 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 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 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民族性 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 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 ,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 、拉祜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 德昂族、基诺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与喜庆婚礼, 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地区性 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 区茶文化。我国地区广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 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经济 、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也形成独 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国际茶文化 节,显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国际性 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国,饮茶成为生活一部分,是英国人表现绅士风度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会活动中必需的仪程。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日本茶道具有浓郁的日本民族风情,并形成独特的茶道体系、流派和礼仪。韩国人认为茶文化是韩国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为全国茶日。中国茶文化是各国茶文化的摇篮。茶人不分国界、种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联合起来,切磋茶艺,学术交流和经贸洽谈。(这正是北京国际茶城的成立宗旨)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二是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十分显著; 三是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 。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 和丑恶。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 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四是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 ,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五是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上海市闸北区连续四届举办 国际茶文化节,扩大了闸北区对内对外的知名度,闸北区四套班子一 致决定茶文化节要一直办下去,并投资在闸北公园兴建茶文化景点, 以期建成茶文化大观园。 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国界 ,广交天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