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你自己的需求,看你是要发表纯英文的还是中文的。找正规的期刊发表,问清楚是什么网站进行收录。
如何发表sci论文?这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内容。目前,发表sci论文可以给国内作者带来很大的优势。然而,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是有难度的。发表sci论文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充分的准备才能使论文更顺利地发表,首先需要一篇高质量的论文。这也要求作者阅读大量的英语文学作品,并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如果英文水平不够,你可以先用中文写论文,然后找专业机构翻译成英文,他们也会对论文进行润色,使论文达到投稿的水平。国际sci论文审稿人是不习惯中国式英语的,很多国内作者投稿也是因为语言问题而被拒稿,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早做准备。论文写好后都会寻找相关的sci刊物投稿,大家阅读相关文献时也会知道一些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sci刊物,掌握其影响因子及相关期刊的名称非常重要。小编建议先发一些比较高质量的期刊论文,如果能被送审,得到一些修改意见,即使被拒,也可以发表一些影响因子较低的期刊。
可以发初中化学教学相关的教育专刊,当然也可以发综合刊,不过相对水一些
可以在汉斯出版社发表
周怀北 , 留美归国博士,博导, 教授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院长武汉大学高科技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 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计算机学院 教授湖北省留学人员创业圆管理办公室主任 1964年2月出生于湖南省湘潭。1984年7月,1987年8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空间物理及无线电物理专业,分别获得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87年9月开始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空间等离子体探测技术。1990年9月获得美方奖学金去美国留学,1994年5月获得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无线电物 理博士学位。 同年5月到1996年 1月在 美国 国家标准局 (National Institutes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做博士后,研究生物信息工程. 工作期间,1996年到 1999 年还在乔治。华盛顿大学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学习工商行政管理(MBA). 1996年1月到1999年 5月在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GE)任高级工程师从事卫星通讯技术的研 发。1998年5月至2002年4月受聘于美国 Motorola/Nextel移动通信公司,任高级经理,从事移动通讯网络的研究与开发。现任中国旅美科学家协会理事,北美国际交流中心执行理事,曾任武汉大学华盛顿地区校友会会长。 主要研究成果:先后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30多篇,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国际上首次计算出运动卫星天线在磁化三维空间等离子体中的辐射场并将结果应用于航天与地面电磁辐射试验室。首次发现蛋白质大分子运动的混沌行为,此发现对蛋白质的结构预测有重要意义,其论文被美英德法等国科学家大量引用。不仅在大学和研究院从事学术研究,还在通用电气(GE)公司卫星通讯部和NEXTEL移动通讯公司从事技术开发,共写出内部技术报告12篇并有美国专利申请,内容覆盖卫星通讯和移动通讯等领域,包括通讯网络 设计,监测和优化。200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人才基金(又称”百人计划”).研究领域:1)无线通讯工程,包括移动通讯和卫星通讯,网络设计,监测与优化,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的开 发;2)生物信息工程,蛋白质结构预测,蛋白质大分子的动力学与混沌行为,计算机模拟蛋白质三维结构及其在制药方面的应用。代表性著作 : 代表性论文 : 气体放电等离子体中朗缪尔探针应用中的问题、GPRS 数据传输技术及实时数据采集应用、电离层离子丰度对哨声传播经度效应的影响、哨声谱与出口点的关系 鱼男人seo
真的非常的优秀,这个博导基本上就是一个月发表一篇论文,她的这些文章也让其他的一些学生吸取了很多知识经验,给很多人都提供了帮助,非常的优秀。
她是非常优秀的,曾经发布过多篇论文,这些论文的质量也非常高的,是一个特别努力的人。
据悉,胡越自幼成绩优异。 在家人的启迪下,他于200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 2018年,胡越晋升为副教授,2019年成为博士生导师。目前,她与韩红卫教授共培养博士生5人,独立培养硕士生5人,硕士研究生毕业3人。 两个加入了华为,一个去浙江大学继续深造。
近五年来,胡越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21篇。 目前,Google Scholar 被引次数超过 3000 次,有 4 篇论文被选为 ESI 高被引论文。 她是985高校90后博士生导师! 经常被当成“学姐”,喜欢解压教学看有没有好的平台,有没有资源基金,有没有题目,我自己写过一篇英文文章,从3分开始 ,并提交两年。 最后我什至投给了0.6分的杂志,但我没有接受,只好放弃。 我只能羡慕那些有能力的人,还有伟大的人。
我认为科技人员的工作不仅可以看论文,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获得科技成果,也就是在没有取得实际成功的情况下做出产品。 不管纸上有多少论文,能不能实现都不确定,所以光靠论文是不够的。 你不能闭门写小说,更不用说科学研究了? 论文的完成包括查阅文献、选题、预实验、实验、统计和撰写论文。 除了第一年的基础课外,后两年都是论文的过程。 5年发表论文60篇,也就是一个月一篇。 主题是没有拒绝。 这是多少水! 堪比大跃进! 生化和环境材料已经很容易发表文章了。 这个出稿速度非常符合科技部的要求,可以为我们的论文数量超过美国做出很大的贡献!
1.期刊论文1) 徐亚明、周建国、张鹏,一种 WiFi 无线接入点位置估计新算法,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第 2 期,279-282 页,20142) 徐亚明、刘冠兰、柏文锋,顾及基坑施工影响的地铁区间隧道结构卡尔 曼滤波预报模型,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第 11 期,1322-1325 页,20133) 冯欣、张鹏、徐亚明、邹进贵, 一种利用 K 均值聚类的无线传感器网 络节点定位算法,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第 10 期,1257-1260 页,20134) 徐亚明、王鹏、周校、邢诚,地基干涉雷达 IBIS-S 桥梁动态形变监测 研究,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第 7 期,845-849 页,20135) 徐亚明、周建国、张鹏,基于 TinyOS 的传感器驱动分析,测绘通报, 第 4 期,12-14+41 页,20136) 徐亚明、周校、王鹏、邢诚,地基雷达干涉测量的环境改正方法研究,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第 3 期,41-43+51 页,20137) 邢诚、徐亚明、周校、王鹏,IBIS-L 系统检测方法研究,工程勘察,第 12 期,37-40+52 页,20138) 邢诚、徐亚明、周校、王鹏,IBIS-S 系统检测方法研究,测绘地理信息, 第 4 期,9-12 页,20139) 张鹏、孙福余、徐亚明、邹进贵,基于 USRP 平台的 GPS 软件接收机 设计与实现,测绘通报,第 11 期,55-58 页,201210) 孙福余、张鹏、徐亚明、沈智娟,GPS 软件接收机码环鉴相器研究,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第 4 期,144-147 页,20122.会议论文1) Yaming Xu, Jianguo Zhou and Peng Zhang. Dynamic Deformation Monitoring Based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The XXV FIG Congress in Kuala Lumpur,Malaysia,16-21 June 2014.2) Cheng Xing, Yaming Xu, Xiao Zhou, Peng Wang.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n the GB-SAR dam monitoring data caused by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2nd Join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eformation Monitoring (JISDM), Nottingham, 9-10, Sep., 2013.3) X Zhou, Y M Xu, P Wang, C Xing. Research on environment correction method of ground-based radar interferometry. 3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Beijing, 22-26, Apr., 20133.奖励1) 郭际明、宁津生、闫利、姚宜斌、徐亚明、许才军、黄声享、王甫红、邓非、张鹏、汪志明,创新性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实践,测绘地理信息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2.052) 林鸿、徐亚明等,广州珠江新城西塔项目主塔楼工程第三方测量,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工程勘察一等奖,2011.113) 王晏民、李广云、秦长利、徐亚明、朱 光、过静珺、张胜良、罗德安、李宗春、邹进贵,特大异型工程精密测量与重构技术研究及应用,国家科技部,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0 .04.4) 徐亚明、邹进贵、潘正风、张洪波、刘国建 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研究,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8.10四、专利张涛、徐亚明,一种解决 GNSS 伪卫星定位中远-近问题的方法,中 国,ZL2010 1 0214028.7徐亚明、潘正风、邹进贵、张洪波、刘国建,自动目标识别与照准全站仪,中 国,ZL2007 2 0088242.6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的前身是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始建于1960年,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的第一所口腔系。1962年湖北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成立并在武昌开诊;1993年湖北医学院口腔系更名为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000年8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与湖北医科大学组成新的武汉大学,医院更名为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建设,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于一体的高等口腔医学院校,是我国重要的口腔医学院和主要的口腔医学教育基地之一。口腔医学院拥有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口腔基础医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云集一批国内外著名的教授,其中国家教学名师2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名、博导25名、硕导60名,把握国际领先技术,具有先进的诊疗设备和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口腔内科教学团队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牙体牙髓病学》、《口腔生物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口腔医学为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第Ⅱ类特色专业,2项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现每年可招收五年制本科生、七年制本硕生、八年制本博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留学生、进修生等层次的学生。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学者不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和交流,培养出来的一批又一批学生已经遍布海内外。口腔医院是口腔医学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设有口腔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口腔基础医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持和完成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重大项目、面上项目及教育部、卫生部和湖北省等下达的科研课题。近三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8项,3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SCI论文发表数量多次排名全国医疗机构前20名,2篇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学院还与十余所兄弟院校合办、编辑出版了《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学院教师主编或参编全部卫生部本科生和研究生规划教材。口腔医院是中部地区最大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也是口腔医学专业教学、科研和临床实习的基地。她拥有23个临床及医技科室,其中牙体牙髓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牙周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医院拥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位,全国知名口腔专家17人、中级以上医技人员300余人。设置口腔综合治疗椅400台、病床150张、年门诊量达50万人次,为武汉市、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患者提供全面而精良的口腔医疗与保健服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陆续在武汉、宜昌、东莞设立10家分门诊,开拓了公立口腔医疗服务连锁化的先河,以一流的专业技术、完美的服务质量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国际最大的牙科研究组织IADR的中国分会的诞生地,口腔医学院与国际口腔医学界有着广泛的合作,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牙学院、美国佐治亚医科大学牙学院、美国农工大学Baylor牙学院、澳大利亚昆土兰科技大学、荷兰奈梅京大学牙学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牙学院、日本大学松户牙学院、日本新泻大学牙学院、泰国Thammasat大学牙学院、中国香港大学牙学院和中国台湾中山医学大学口腔医学院等学校签订有科研合作协议,同时接受国外研究生,留学生、进修生在医院进修学习。定期参加国际间牙科领域的会议或论坛,在把握国际牙科研究最新进展的同时,介绍中国口腔医学的发展。全院师生员工正奋发图强,锐意进取,并将继续为把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口腔医学院校和现代化医院而努力奋斗。
2020年十大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名单如下:1.陈思宇,中国民主同盟理事长,曾发起“中国青年五四运动”,被誉为“五四运动之父”;2.黄兴,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人之一,参与革命,参加五四运动;3.蔡元培,中国教育家,曾发动“五四运动”;4.陈独秀,中国民主革命家,参加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5.汪恩甲,中国革命家、爱国主义者,参加五四运动;6.段祺瑞,中国共产党元老,中国革命家,参加五四运动;7.吴佩孚,中国共产党元老,五四运动的发起人;8.谭嗣同,中国革命家、爱国主义者,参加五四运动;9.钱三强,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人之一,参加五四运动;10.袁隆平,中国农业科学家,曾发动“五四运动”。这十位杰出的青年人物,都是“五四运动”中的英雄,深受全国人民的尊敬,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现被授予2020年十大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20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共有10位,他们分别是:1. 贾梦雨: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致力于推动科技与社会的融合发展,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2. 王瑞琪: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和教育工作,为推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3. 张瑞敏: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光电子学领域的研究和教育工作,为我国光电子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4. 王瑞华: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药物化学领域的研究和教育工作,为我国药物化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5. 陈燕平: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和教育工作,为我国生物化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6. 王志刚: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地球物理学领域的研究和教育工作,为我国地球物理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7. 郭宇: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致力于推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我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8. 王婷婷: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长期从事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和教育工作,为我国生物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9. 陈婷婷: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致力于推动科技与社会的融合发展,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10. 王梦雪: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致力于推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我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上10位获得者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获奖也激励着更多的青年人投身于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事业中。
1985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8年至今,武汉理工大学(原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陈文 ,临床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1996年临床医疗专业毕业,进入协和医学院学习,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门诊时间:每周四下午1:00-4:00专业方向:整形外科、美容外科专长:眼部整形及新型小切口重睑术,微创体表瘢痕及缺损的修复。学术成就:作为第一作者,在《PRS》、《JPRAS》等整形领域的国际权威学术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在《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等国内学术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外置皮瓣延迟研究》《颈肩区穿支皮瓣解剖及临床应用》等各级临床及基础科研项目4项,参与编写《埋没导引缝合技术》《北京市整形外科培训》等论著4部。
l 计算力学算法和软件,包括径向基函数无网格方法、微分求积法、结构动力学刚性问题算法、弹性动力学和热传导反问题、边界元、非线性矩阵计算、基于Python Scripting的符号-数值编程语言和环境等;研发振动和噪声工程分析软件。l 软物质(又被称为“复杂流体”。例如,土壤、多孔岩体、胶体、薄膜、颗粒物质、泡沫、生命物质、聚合物熔液、液晶、石油等)复杂力学行为的分数阶导数建模和理论,包括介观尺度物理学原理,非常规统计(Levy统计、分数阶布朗运动、伸展高斯分布等),超声医学图像检测的力学仿真,湍流的分数阶导数和豪斯道夫导数的间歇性统计微分方程、雷诺方程建模、岩土力学本构模型、“反常”扩散。l 水工结构仿真、损伤检测、安全评估和修复技术。 Distinguished Fellow of ICCES (2014),第五届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2014)、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2013)、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013)、江苏省政协委员(2013)、江苏省特聘教授(重点资助,2012)、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1)、HumboldtResearchFellowshipfor Experienced Researchers (2009)、杜庆华工程计算方法奖(2009)、Australian Leadership Awards (ALA) Fellowship(200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JSPSResearch Fellowship Award (Japan, 1998-2000)、Motorola奖学金(1997)、Siemens奖学金(1995)、光华一等奖学金(1995);撰写英文学术专著1部、中文学术专著3部,授权软件著作权12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6项;发表SCI论文130余篇,SCI他人引用1300余次,单篇他引最高120余次。我们发表在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235:52-66的论文在该期刊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发表的所有1630篇论文中SCI引用数排名第一;发表在PhysicaA-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388(21):4586-4592的论文在该期刊2009年至2014年6月发表的所有3386篇论文中SCI引用数排名第四;发表在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7(3):157-163的论文在该期刊2009年9月至2015年5月发表的所有528篇论文中SCI引用数排名第四;发表在Computers &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43(3-5):379-391的论文在该期刊2002年至2014年6月发表的所有5414篇论文中SCI引用数排名第六;发表在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 26(6):489-494的论文在该杂志2002年至2014年6月发表的所有1592篇论文中SCI引用数排名第十四;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15(6):1424-1430的论文在该杂志2004年至2014年6月发表的所有8034篇论文中SCI引用数排名第六十四。有6年海外研究工作经历,在十几个国家参加过50余次学术会议并有5次短期学术访问;15个会议的国际学术委员会成员,1个海外国际会议的共同主席,10余个国内外会议邀请报告和6个大会报告,4个国际和2个国内学术会议的组织者(细节看学术活动);在大学、国立研究所、工业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力学、工业产品设计、科学计算等不同学科单位工作(见简历),主持了18个和参与了7个应用基础和工业应用研究项目;与不同学术背景的研究人员有广泛的接触,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专业语言。但主要研究内容始终以应用力学为中心。这是因为力学是一个交叉型应用基础学科,可以在很多不同技术领域发挥用武之地。2004年回国前的研究工作请点击。
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团队,为学院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学院在图书馆学理论、现代目录学、信息资源与知识产权管理、情报学理论、信息检索、知识组织、信息经济学、文献计量学、档案与电子文件管理、出版发行、数字出版、电子商务等研究领域具有优势和特色,其中多个领域在全国居领先地位。近10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余项,其中,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2项、国家自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科重点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0余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7项;教育部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1项;横向及其它项目200余项。近5年项目总经费超过7000万元。近10年来,学院出版专著70余部、教材125部、译著13部;发表论文3755篇,其中权威期刊以及国外学术期刊论文450余篇。学院师生论文被SCI、SSCI和A&HCI索引收录221篇,占全校20%以上,在Springer等国际知名出版社出版英文学术著作3部。2006-2016年,学院进入ESI社会科学总论论文124篇,被引非零论文83篇,被引论文数345篇,被引贡献率21.849%,居全校第一。研究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4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5项,其中,一等奖3项、特别荣誉奖1项。从文华图专开始,创办人之一的沈祖荣先生就把“研究图书馆学,服务社会”定为宗旨。“智慧与服务”被确定为文华图专的校训。文华图专师生继承了文华公书林“巡回文库”的传统,以“私立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学生服务团”的形式服务民众;所办理的公益讲座“群育讨论会”深受听众好评。秉承文华图专“智慧与服务”的优良传统,学院通过创新学术研究,聚集国内外资源,承担重大科研课题,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咨询服务。通过编印成果简报、工作简报、研究咨询报告等上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文化部、商务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档案局等国家部委,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学院还积极推广科研成果,为国家图书馆、湖北省国家保密局、航天科工集团、时代出版传媒集团、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各级政府和各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学院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软件推广培训中心、国际拔尖信息学院联盟成员单位、国际图联会员单位、美国图书馆协会国际成员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高级出版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信息资源管理武汉基地、国家保密教育培训基地武汉基地、湖北保密教育培训基地、湖北省保密教育实训平台等社会服务平台。受中央有关部委、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委托,举办各类高层次培训班百余期,培训各类人才4000余人。学院积极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为社会在职人员提供学历教育,通过自学考试、成人教育和网络教育等形式,培养人才2万余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了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自1993年来学院为来自西部高校的访问学者和科研进修人员免除学费,始终以最优厚的条件给予方便;从2003年起连续三年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合作主办面向中国西部高级图书馆员培训班和国际会议。
周怀北 , 留美归国博士,博导, 教授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院长武汉大学高科技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 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计算机学院 教授湖北省留学人员创业圆管理办公室主任 1964年2月出生于湖南省湘潭。1984年7月,1987年8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空间物理及无线电物理专业,分别获得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87年9月开始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空间等离子体探测技术。1990年9月获得美方奖学金去美国留学,1994年5月获得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无线电物 理博士学位。 同年5月到1996年 1月在 美国 国家标准局 (National Institutes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做博士后,研究生物信息工程. 工作期间,1996年到 1999 年还在乔治。华盛顿大学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学习工商行政管理(MBA). 1996年1月到1999年 5月在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GE)任高级工程师从事卫星通讯技术的研 发。1998年5月至2002年4月受聘于美国 Motorola/Nextel移动通信公司,任高级经理,从事移动通讯网络的研究与开发。现任中国旅美科学家协会理事,北美国际交流中心执行理事,曾任武汉大学华盛顿地区校友会会长。 主要研究成果:先后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30多篇,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国际上首次计算出运动卫星天线在磁化三维空间等离子体中的辐射场并将结果应用于航天与地面电磁辐射试验室。首次发现蛋白质大分子运动的混沌行为,此发现对蛋白质的结构预测有重要意义,其论文被美英德法等国科学家大量引用。不仅在大学和研究院从事学术研究,还在通用电气(GE)公司卫星通讯部和NEXTEL移动通讯公司从事技术开发,共写出内部技术报告12篇并有美国专利申请,内容覆盖卫星通讯和移动通讯等领域,包括通讯网络 设计,监测和优化。200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人才基金(又称”百人计划”).研究领域:1)无线通讯工程,包括移动通讯和卫星通讯,网络设计,监测与优化,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的开 发;2)生物信息工程,蛋白质结构预测,蛋白质大分子的动力学与混沌行为,计算机模拟蛋白质三维结构及其在制药方面的应用。代表性著作 : 代表性论文 : 气体放电等离子体中朗缪尔探针应用中的问题、GPRS 数据传输技术及实时数据采集应用、电离层离子丰度对哨声传播经度效应的影响、哨声谱与出口点的关系
王高峰,男,留美双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湖北省英山县人。1990年1月获得美方全额奖学金去美国留学,1993年12月获得美国威斯康辛(Wisconsin)大学电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博士学位。其后师从集成电路领域世界著名科学家、TCAD之父、 美国工程院院士Robert W. Dutton教授,获得美国斯坦福(Stanford)大学科学计算(Scientific Computing)博士学位。现任武汉大学黄彰任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微电子与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1993年12月至1996年5月,王高峰博士作为一名Scientist在美国Tanner Research 公司进行集成电路模拟及设计软件的研究及开发。1996年6月至2001年1月,作为Principal Engineer在世界上最大的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公司Synopsys, Inc.从事科学研究及新产品开发。1999年夏天曾受邀到美国贝尔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工作。2000年发起创办美国英迪光讯公司(Intpax, Inc.),并出任该公司的首席技术长(CTO)。2003年发起创办美国矽翔微机电公司(SiargoLtd.),并出任该公司的首席技术官(CTO)。2001年9月在武汉大学筹建黄彰任信息技术研究所。2004年回国正式受聘于武汉大学,建立微电子与信息技术研究院,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至今。王高峰博士已发表科研论文199篇,SCI收录66篇(含待收录SCI源6篇),EI收录136篇(含待收录EI源18篇),被SCI引用245篇次(他引191篇次)。在其所属专业国际顶级期刊IEEE上共发表25篇论文。拥有13项已授权专利(包括美国专利10项,中国专利3项),另有3项美国专利正在审批中。王高峰博士同时也是多个IEEE Transactions杂志的审稿人,John Wiley & Sons出版社审稿人。并在2001年被选为IEEE资深会员(Senior Member)。2005年入选(马奎斯)美国名人录,2006年入选(马奎斯)世界名人录和(马奎斯)科学工程名人录。王高峰博士的研究领域包括高频高速集成电路及微机电系统(MEMS),微纳电子学,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电磁场工程,通讯工程、信号处理及人工智能等。王高峰博士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胡继承,湖北人,博士。先后在武汉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并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做博士后研究。回国后在武汉大学微电子研究院担任专职教授并兼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方向:软件系统开发、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开发、信号处理(图像、语音识别)、小波分析和应用。
周怀北 , 留美归国博士,博导, 教授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院长武汉大学高科技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 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计算机学院 教授湖北省留学人员创业圆管理办公室主任 1964年2月出生于湖南省湘潭。1984年7月,1987年8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空间物理及无线电物理专业,分别获得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87年9月开始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空间等离子体探测技术。1990年9月获得美方奖学金去美国留学,1994年5月获得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无线电物 理博士学位。 同年5月到1996年 1月在 美国 国家标准局 (National Institutes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做博士后,研究生物信息工程. 工作期间,1996年到 1999 年还在乔治。华盛顿大学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学习工商行政管理(MBA). 1996年1月到1999年 5月在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GE)任高级工程师从事卫星通讯技术的研 发。1998年5月至2002年4月受聘于美国 Motorola/Nextel移动通信公司,任高级经理,从事移动通讯网络的研究与开发。现任中国旅美科学家协会理事,北美国际交流中心执行理事,曾任武汉大学华盛顿地区校友会会长。 主要研究成果:先后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30多篇,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国际上首次计算出运动卫星天线在磁化三维空间等离子体中的辐射场并将结果应用于航天与地面电磁辐射试验室。首次发现蛋白质大分子运动的混沌行为,此发现对蛋白质的结构预测有重要意义,其论文被美英德法等国科学家大量引用。不仅在大学和研究院从事学术研究,还在通用电气(GE)公司卫星通讯部和NEXTEL移动通讯公司从事技术开发,共写出内部技术报告12篇并有美国专利申请,内容覆盖卫星通讯和移动通讯等领域,包括通讯网络 设计,监测和优化。200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人才基金(又称”百人计划”).研究领域:1)无线通讯工程,包括移动通讯和卫星通讯,网络设计,监测与优化,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的开 发;2)生物信息工程,蛋白质结构预测,蛋白质大分子的动力学与混沌行为,计算机模拟蛋白质三维结构及其在制药方面的应用。代表性著作 : 代表性论文 : 气体放电等离子体中朗缪尔探针应用中的问题、GPRS 数据传输技术及实时数据采集应用、电离层离子丰度对哨声传播经度效应的影响、哨声谱与出口点的关系 鱼男人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