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应用前景主要在金融领域、物联网和物流领域、公共服务领域、数字版权领域、保险领域。
1、区块链在国际汇兑、信用证、股权登记和证券交易所等金融领域有着潜在的巨大应用前景。区块链技术应用在金融行业中,能够省去第三方中介环节,实现点对点的直接对接。
2、区块链在物联网和物流领域也可以天然结合,该领域被认为是区块链一个很有前景的应用方向。在区块链中建立信用资源,可双重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并提高物联网交易便利程度。为智能物流模式应用节约时间成本。
3、区块链在公共管理、能源、交通等领域都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区块链提供的去中心化的完全分布式DNS服务通过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点对点数据传输服务就能实现域名的查询和解析。
4、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对作品进行鉴权,证明文字、视频、音频等作品的存在,保证权属的真实、唯一性。作品在区块链上被确权后,后续交易都会进行实时记录,实现数字版权全生命周期管理,也可作为司法取证中的技术性保障。
5、在保险理赔方面,保险机构负责资金归集、投资、理赔,往往管理和运营成本较高。通过智能合约的应用,既无需投保人申请,也无需保险公司批准,只要触发理赔条件,实现保单自动理赔。
扩展资料:
区块链的核心技术
1、共识机制,通过特殊节点的投票,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交易的验证和确认;对一笔交易,如果利益不相干的若干个节点能够达成共识,就可以认为全网对此也能够达成共识。区块链共识机制的目标是使所有的诚实节点保存一致的区块链视图。
2、非对称加密,需要两个密钥来进行加密和解密,这两个密钥是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公开密钥与私有密钥相对应,在对数据的加密过程中使用了公开密钥,只有使用相对应的私有密钥才能解密;反之在对数据进行加密时使用了私有密钥,也只有使用与之相对应的公开密钥才能解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区块链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前景分析论文
区块链技术诞生于2008年,第一个应用是毕特币。区块链技术使用去中心化共识机制,维护一个完整的、分布式的、不可篡改的账本数据库,在无需建立信任关系的前提下,能够让区块链中的参与者实现一个统一的账本系统。2015年,欧美的很多主流金融机构认识到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纷纷探索在金融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它具有改变财政金融的潜力”,也有人认为区块链技术将会像复式记账法和股份制一样深刻改变人类社会。
区块链将使所有个体都有可能成为金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节点,也将促进现有金融体系与金融规则的改良,构建共享共赢式的金融发展生态体系。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是人类信用创造的一次革命,它能让交易双方在无需第三方信用中介的情况下开展经济活动,从而实现低成本的价值转移。可以说,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时代效率更高的价值交换技术,互联网由此从传递信息的信息互联网向转移价值的价值互联网进化,这有利于传统金融机构借势转型,将内生的业务流程和应用场景互联网化。
一、区块链的特征与不足
(一)区块链的主要特征
(1)去中心。在区块链中,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分布式的结构体系和开源协议让所有的参与者都参与数据的记录和验证,再通过分布式传播发送给各个节点,每个参与的节点都是“自中心”,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区块链又不是简单的去中心,而是多中心或弱中心。当物联网使所有个体都有可能成为中心节点时,传统金融中介的中心地位发生改变,从垄断型、资源优势型的中心和强中介转化为开放式平台,成为服务导向式的多中心当中的差异化中心。
(2)去信任。从信任的角度来看,区块链采用一套公开透明的数学算法,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使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下自动安全地交换数据。区块链实质上是通过数学方法解决信任问题,所有的规则都以算法程序的形式表达,参与方不需要知道交易对手的信用水平,不需要第三方机构的交易背书或者担保验证,只需要信任共同的算法,通过算法为参与者创造信用、产生信任、达成共识。
(3)时间戳。区块是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和代码打包而生成的,下一区块的页首包含上一区块的索引信息,首尾相连便形成了链。记录完整历史的区块与可进行完整验证的链,形成了可追朔完整历史的时间戳,可为每一笔数据提供检索和查找功能,并可借助区块链结构追本溯源,逐笔验证。所以,区块链生成时都加盖了时间戳,形成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的数据库。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除非能够同时控制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因此区块链的数据可靠性很高。
(4)非对称加密。区块链使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即在加密和解密过程中使用一个“密钥对”,“密钥对”中的两个密钥具有非对称特点。在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中,一方面,密钥是所有参与者可见的公钥,参与者都可用公钥来加密一段真实性信息,只有信息拥有者能用私钥来解密。另一方面,使用私钥对信息签名,通过对应的公钥来验证签名,确保信息为真正的持有人发出。非对称加密将价值交换中的摩擦边界降到最低,能够实现透明数据的匿名性,保护个人隐私。
(5)智能合约:由于区块链可实现点对点的价值传递,传递时可以嵌入相应的编程脚本,通过这种智能合约的方式去处理一些无法预见的交易模式,保证区块链能够持续生效。这种可编程脚本本质上是众多指令汇总的列表,实现价值交换时的针对性和条件性,实现价值的特定用途。所以,基于区块链的任何价值交换活动都可通过智能编程的方式对其用途、方向和各种限制条件等做到硬控制,省去了以法律或者合同软约束的成本。
(二)区块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能耗问题。传统货币银行学体系中存在不可能三角,即不可能同时达到去中心化、低能耗和高度安全,在区块链构建中也同样存在不可能三角。比如,在毕特币的实际应用中,其发展带来了计算机硬件的快速膨胀,在“挖矿”过程中的主要成本转移到硬件成本和电力成本等。所以,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权益成本收益后,让其技术功效发挥至最大化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2)存储空间问题。由于区块链记录系统中自初始信息的每一笔交易信息,并且每个节点都要下载存储并实时更新数据区块,所以,每个节点的数据都完全同步的话,网络压力较大,每个节点的存储空间容量要求可能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
(3)抗压能力问题。基于区块链构建的.系统遵循木桶理论,要兼顾所有网络节点中处理速度和网络环境最差的,所以,如果将区块链技术推广至大规模交易环境下,其整体的抗压能力还有待验证。如果每秒产生的交易量超过系统(最弱节点)的设计容纳能力,交易就自动进入到队列进行排队,带来不良用户体验。
二、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一)金融基础设施
区块链可能作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在很多领域都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金融行业中,区块链技术将首先影响支付系统、证券结算系统、交易数据库等金融基础设施,随后该技术也会扩及一般性金融业务,比如信用体系、“反洗钱”等。这是因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其将首先切入信任要求高且传统信任机制成本高的基础设施领域,过去,基础设施都是公共产品,而区块链新技术和新制度使更多人有可能参与公共产品供给。未来的互联网金融是要利用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金融机构的核心生产系统,把金融企业架构在互联网上。
当前的信息互联网可统称为TCP/IP模型,HTTP是应用层中最重要的应用协议。在价值互联网中,区块链是在应用层里的一个点对点传输的协议。它的价值与信息互联网中HTTP协议的价值是一样的。区块链的巨大潜力和前景就是可以重构传统金融业的基础设施与核心生产系统,而不仅仅停留在APP等应用层面。这是因为,在网络层次,区块链是建立在IP通信协议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分布式网络基础上的;在数据层面,区块链这一数据库系统是崭新的,明显优于现有金融体系的数据库;在应用层面,基于区块链的登记结算、清算系统以及智能合约、物联网能大幅提升效率,区块链上的金融活动是可编程的金融。.
(二)数字的货币
从安全、成本等角度看,纸币被新技术、新产品取代是大势所趋。数字的货币发行、流通体系的建立,对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遵循传统货币与数字的货币一体化的思路,数字的货币的发行、流通和交易应由央行主导,体现便利性和安全性,做到保护隐私与维护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平衡,要有利于货币政策的有效运行和传导,要保留货币主权的控制力,数字的货币是自由可兑换的,同时也是可控的可兑换。
区块链技术在毕特币上的成功证明了可编程数字的货币的可行性。英国央行的研究表明,中央银行可以考虑发行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的货币,这可增加金融稳定性。数字的货币的技术路线可分为基于账户和不基于账户两种,也可分层并用而设法共存。区块链技术的特点是分布式簿记,不基于账户,而且无法篡改,如果数字的货币重点强调保护个人隐私,可选用这一技术。不过,目前区块链占用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太多,应对不了现在的交易规模,需要解决这一问题才能得到推广应用。
(三)自金融
如果从服务的角度、从非货币创造角度来看,现代金融都是通过中介机构实现的。互联网时代,有可能实现去中介化的真正意义上的直接金融。不过,这种可能性还不完全,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互联网金融是在原有金融基础之上的,无法跳出来,区块链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区块链可分为公有区块链和私有区块链。公有区块链就是像毕特币这样的,认可了协议,就成为区块链的组成部分。私有区块链仍然是要获得许可的,银行系统的区块链技术,需要对每一个参与者进行审核。私有区块链非常近似于一种自金融的形态,公有区块链更类似于对私有区块链底层的支持和保障。当区块链技术普遍应用,金融管理技术的第三方化普通呈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自金融就完全成为可能。
三、区块链应用与金融监管
区块链技术是目前唯一无需第三方就可用于记录和证明交易一致性和公司财务准确性的工具。因此,它可以满足潜在监管者和公众对于审计有效性、准确性和时效性的要求,在金融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发展仍受到现行制度的制约。一方面,区块链对现行体制带来了冲击,因为其去中心、自治的特性淡化了国家、监管等概念。比如,以毕特币为代表的数字的货币挑战了国家的货币发行权和货币政策调控权,导致货币当局对数字的货币的发展持保守态度。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这项新技术也缺乏充分的认识和预期,法律和制度建立将会严重滞后,导致区块链运用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和法律保护,增大了市场主体的风险。
区块链金融技术一旦在金融业普遍展开以后,监管的去金融属性化就产生了,监管职能、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将会被重新界定。比如,证券借贷、回购和融资融券如能通过区块链交易,监管部门就可考虑利用这个公共账本的信息对市场中的系统性风险进行监控,不仅高效而且可靠。从宏观金融视角看,当自金融时代产生以后,货币创造和传导机制以及信用创造格局将会变化。从微观金融视角看,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金融与商业已经难以区分,将超越分业和混业监管的含义,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需要从这个视角来探讨。
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去中心化”仍需要中心化的部门提供规范和保障支持。监管机构可主动拥抱互联网金融的新技术,美国证监会委员Kara Stein认为,监管机构需要处于引导位置,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并快速响应其潜在的弱点。比如,区块链技术希望打破特权和人为操纵,让计算机算法实现“信用自由公证”。但从实践来看,由于缺乏监管,毕特币等数字的货币交易面临的投机和洗钱风险就很高。因此,区块链技术应用需要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金融创新产品得到合理运用。同时,还要提高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教育工作,提高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
区块链主要应用的范围包括:数字货币、金融资产的交易结算、数字政务、存证防伪数据服务等领域。区块链是将数据区块有序链接,每个区块负责记录一个文件数据,并进行加密来确保数据不能够被修改和伪造的数据库技术。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应用了密码学技术的多方参与、共同维护、持续增长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也称为分布式共享账本。共享账本中的每一页就是一个区块,每一个区块写满了交易记录,区块链技术匿名性、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等特点让其备受企业的青睐,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尝试。
区块链能够提供信任机制,具备改变金融基础架构的潜力,各类金融资产如股权、债券、票据、仓单、基金份额等都可以被整合到区块链技术体系中,成为链上的数字资产,在区块链上进行存储、转移和交易。
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使金融交易更加便捷、直观和安全。区块链技术与金融业相结合,必然会创造出越来越多的业务模式、服务场景、业务流程和金融产品,从而给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及金融业态发展带来更多影响。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改进及区块链技术与其他金融科技的结合,区块链技术将逐步适应大规模金融场景的应用。
传统的公共服务依赖于有限的数据维度,获得的信息可能不够全面且有一定的滞后性。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使链上的数字化证明可信度极高,在产权、公证及公益等领域都可以以此建立全新的认证机制,改善公共服务领域的管理水平。
公益流程中的相关信息如捐赠项目、募集明细、资金流向、受助人反馈等,均可存放于区块链上,在满足项目参与者隐私保护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有条件地进行公开公示,方便公众和社会监督。
利用区块链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性,可以确保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同时保证数据的不可伪造性,区块链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信息传播路径的安全问题。
区块链对于信息安全领域体现在以下三点:
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架构则会令黑客无所适从,已经有公司着手开发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互联网域名系统,绝除当前 DNS 注册弊病的祸根,使网络系统更加干净透明。
区块链+物联网,可以让物联网上的每个设备独立运行,整个网络产生的信息可以通过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进行保障。
安全性:传统物联网设备极易遭受攻击,数据易受损失且维护费用高昂。物联网设备典型的信息安全风险问题包括,固件版本过低、缺少安全补丁、存在权限漏洞、设备网络端口过多、未加密的信息传输等。区块链的全网节点验证的共识机制、不对称加密技术及数据分布式存储将大幅降低黑客攻击的风险。
可信性:传统物联网由中心化的云服务器进行管控,因设备的安全性和中心化服务器的不透明性,用户的隐私数据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而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账簿,各区块既相互联系又有各自独立的工作能力,保证链上信息不会被随意篡改。因此分布式账本可以为物联网提供信任、所有权记录、透明性和通信支持。
效益性:受限于云服务和维护成本,物联网难以实现大规模商用。传统物联网实现物物通信是经由中心化的云服务器。该模式的弊端是,随着接入设备的增多,服务器面临的负载也更多,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来维持物联网体系的正常运转。
而区块链技术可以直接实现点对点交易,省略了中间其他中介机构或人员的劳务支出,可以有效减少第三方服务所产生的费用,实现效益最大化。
供应链由众多参与主体构成,存在大量交互协作,信息被离散地保存在各自的系统中,缺乏透明度。信息的不流畅导致各参与主体难以准确地了解相关事项的实时状况及存在问题,影响供应链的协同效率。当各主体间出现纠纷时,举证和追责耗时费力。
区块链可以使数据在各主体之间公开透明,从而在整个供应链条上形成完整、流畅、不可篡改的信息流。这可以确保各主体及时发现供应链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找到解决方案,进而提升供应链管理的整体效率。
去年宣布合伙使用区块链建立一个概念证明来简化汽车租赁过程,并把它建成一个“点击,签约,和驾驶的过程。未来的客户选择他们想要租赁的汽车,进入区块链的公共总账;然后,坐在驾驶座上,客户签订租赁协议和保险政策,而区块链则是同步更新信息。这不是个想象,对于汽车销售和汽车登记来说,这种类型的过程也可能会发展为现实。
很多年来,许多公司致力于使得买进、卖出、交易股票的过程变得容易。新兴区块链创业公司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使这一过程更加安全和自动化,并且比以往任何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区块链初创公司 Chain 正和纳斯达克合作,通过区块链实现私有公司的股权交
政务信息、项目招标等信息公开透明,政府工作通常受公众关注和监督,由于区块链技术能够保证信息的透明性和不可更改性,对政府透明化管理的落实有很大的作用。政府项目招标存在一定的信息不透明性,而企业在密封投标过程中也存在信息泄露风险。区块链能够保证投标信息无法篡改,并能保证信息的透明性,在彼此不信任的竞争者之间形成信任共只。并能够通过区块链安排后续的智能合约,保证项目的建设进度,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腐败的滋生。
区块链技术应用还有很多很多,这只是区块链应用的一下支点。未来区块链技术将应用各个地方
一、区块链的应用与发展 部分互联网、互联网初创企业以及传统金融行业开始在部分项目进行尝试应用 二、国内金融机构试水区块链 各个金融机构纷纷试水,基本上都处于概念实验阶段,尚未大规模商用。 三、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全景图四、代笔 五、数字票据 票据是金融市场中一种重要的金融产品,它具备支付和融资双重功能,具有价值高、承担银行信用或商业信用等特点。票据一经开立,其票面金额、日期等重要信息不得更改。票据还具备流通属性,在特定生命周期内可进行承兑、背书、贴现、转贴现、托收等交易,交易行为一旦完成,交易就不可被撤销。票据在流通上有两个特点:一是票据流通主要发生在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的数量和流通量都较少;二是由各银行独立对票据业务进行授信和风险控制,单个银行的风控结果可能会影响到票据市场交易链条上的其他参与者。 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使用SDC(Smart Draft Chain,数金链)区块链技术,借助同态加密、零知识证明等密码学算法进行隐私保护,通过实用拜占庭容错协议(PBFT)进行共识,采用看穿机制提供数据监测。 实验性生产系统包含票交所、银行、企业和监控四个子系统:票交所子系统负责对区块链进行管理和对数字票据业务进行监测;银行子系统具有数字票据的承兑签收、贴现签收、转贴现、托收清偿等业务功能;企业子系统具有数字票据的出票、承兑、背书、贴现、提示付款等业务功能;监控子系统实时监控区块链状态和业务发生情况 六、
区块链金融应用是其在现实当中发挥作用的重点领域,金融业需要这样的高端技术,传统的运作方式会因为这样的技术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区块链金融应用有着很多鲜明的特点,也让人们对此津津乐道,更因为实际产生的效果而倍受众人的关注,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提要:发达国家和科技公司在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从专利技术的申请来看,我国与 美国 区块链技术或有一年半左右的差距。基于上述形势,中国如何实现“非对称”赶超?首先是要看清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其次,在了解区块链底层建设对于金融业现有业务及未来发展的必要性后,在各金融企业之间达成建立“中国的金融区块链联盟”的共识。最后是要协同推进,迎接变革。如何理解区块链?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2009年,论文发表之后,比特币作为一种虚拟货币在 互联网 的数字世界里诞生了。目前,比特币总市值65亿美元左右,虽然市值在不断变化,但它仍然是全球最大的虚拟货币。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区块链。区块链是比特币的一个底层技术,而比特币只是区块链的一个应用。众所周知,比特币可以实现点对点的价值传递,除比特币区块链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区块链,例如,以太坊的区块链等。所以,我们应该区分比特币、比特币区块链、区块链以及区块链技术等概念。目前,人们对区块链有几个误读。可以用英文描述区块链为“Decentralized Blockchain”,其中Decentralized被翻译成“去中心化”。但是,我认为区块链实现了价值的无中介传播,就是点对点的价值传播,这并不是说进入区块链时代以后就不需要中心了,而是应当从一个单一的集中化向中心与中心之间的并联发展。那么,现有的中心很可能变成分中心或者弱中心。目前所有银行都拥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如果今后成立金融区块链联盟,那么它们就可以成为区块链联盟里的各个节点,所以区块链并不是不需要中心。区块链不是不需要信用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文章观点认为区块链是要“去信用”,其实,区块链是通过共识算法建立信任,通过各个节点之间的共识保证交易的正确性。通过数学、算法以低成本建立信任,而不是“去信用”。只不过人与人之间的数字资产交易不需要两个人相互认识,或者是相互有信任关系,也不需要第三方信用机构,只需要大家信任区块链这个可信网络即可。为什么说它可信呢?因为它是一个分布式的数据库,有一套基于共识的机制:一套加密算法,使得它不可篡改。一方面通过公钥使得信息透明化、可追溯;另一方面,私钥可以保护隐私。区块链并非成熟技术,也非万能目前区块链技术还处于发展初期。今年年初我们派团去巴克莱 南非 的区块链研究室学习,在研讨会上,巴克莱非洲区块链专家认为,区块链技术要成为真正成熟的技术至少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目前,区块链存在计算速度相对较慢、存储空间小的缺陷,而且,并非所有的数据处理都需要使用区块链。区块链在国外的研究、运用我们发现,老牌金融发达国家在区块链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英国政府认为,政府参与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网络的立法是非常重要的,政府鼓励对区块链技术的深入研究。英国政府正在积极评估区块链技术的潜力,考虑将它用于减少金融欺诈,降低成本。此外,英国政府计划开发能够在政府和公共机构之间使用的应用系统。今年2月,欧盟委员会把加密数字货币放在快速发展目标领域的首位,这项举措推动了各个机构针对数字货币的政策研究。科技公司在区块链技术的研究方面也走在了前面。IBM推出了“开放账本项目”(Open Ledger Project),开发企业级的区块链软件结构,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商用,通过IBM云计算平台的Bluemix和API基础架构来支持外部数据的对接。IBM在区块链技术方面的实践还有很多,近期,它与 韩国 的一家公司利用区块链技术和物联网做了富有创意的试验,取得了一些成果。微软利用Azure平台,为用户提供“区块链即服务”,可以使得R3以及其银行成员加快试验和学习进程,加速分布式台账的开发、测试和部署。Intel也发布了用来搭建、部署和运行分布式账本的高效模块化平台SawtoothLake;同时,Intel还研究为区块链应用的硬件芯片创造可信任的执行环境,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隐私。与此同时,华尔街也在积极行动。尽管创建比较晚,但是R3的核心职能是制定 银行业 区块链技术开发的行业标准,以及探索实践用途,并建立银行的区块链联盟。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华尔街除了有这两家迎合数字金融时代到来的新公司之外,大型金融机构都在研究区块链技术,都在建立自己的区块链概念和技术团队。目前,区块链技术已经有了实际应用的案例。在加拿大,区块链初创公司“区块链科技有限公司”(Blockchain Tech Ltd )已经成功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 创业板 上市;爱沙尼亚政府将推出政府的区块链医保记录。国内对区块链技术的关注和研究情况区块链是可选的技术。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还召开了数字货币研讨会。除了央行以外,去年 浙江 省、 北京 市等有关部门也表达了对区块链应用研究工作的支持。从企业角度来看, 布比区块链已经应用于股权、供应链、积分等领域,并正在与交易所、银行开展试验和应用测试。布比区块链专注于区块链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已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开发了自有的区块链服务平台。而且很多区块链创新创业企业不断涌现。此外,一批行业联盟正在建立起来。在金融机构方面,目前我国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对区块链应用的案例仍有待破题。2015年末美国银行已经获得15项关于区块链的专利。我国与美国区块链技术或有一年半左右的差距。区块链金融应用正在全面的进入新的阶段,各种应用将会越来越深入,相关的改变也会越来越受人瞩目,也将会形成一股极大的新潮流。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前景分析论文
区块链技术诞生于2008年,第一个应用是毕特币。区块链技术使用去中心化共识机制,维护一个完整的、分布式的、不可篡改的账本数据库,在无需建立信任关系的前提下,能够让区块链中的参与者实现一个统一的账本系统。2015年,欧美的很多主流金融机构认识到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纷纷探索在金融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它具有改变财政金融的潜力”,也有人认为区块链技术将会像复式记账法和股份制一样深刻改变人类社会。
区块链将使所有个体都有可能成为金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节点,也将促进现有金融体系与金融规则的改良,构建共享共赢式的金融发展生态体系。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是人类信用创造的一次革命,它能让交易双方在无需第三方信用中介的情况下开展经济活动,从而实现低成本的价值转移。可以说,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时代效率更高的价值交换技术,互联网由此从传递信息的信息互联网向转移价值的价值互联网进化,这有利于传统金融机构借势转型,将内生的业务流程和应用场景互联网化。
一、区块链的特征与不足
(一)区块链的主要特征
(1)去中心。在区块链中,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分布式的结构体系和开源协议让所有的参与者都参与数据的记录和验证,再通过分布式传播发送给各个节点,每个参与的节点都是“自中心”,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区块链又不是简单的去中心,而是多中心或弱中心。当物联网使所有个体都有可能成为中心节点时,传统金融中介的中心地位发生改变,从垄断型、资源优势型的中心和强中介转化为开放式平台,成为服务导向式的多中心当中的差异化中心。
(2)去信任。从信任的角度来看,区块链采用一套公开透明的数学算法,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使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下自动安全地交换数据。区块链实质上是通过数学方法解决信任问题,所有的规则都以算法程序的形式表达,参与方不需要知道交易对手的信用水平,不需要第三方机构的交易背书或者担保验证,只需要信任共同的算法,通过算法为参与者创造信用、产生信任、达成共识。
(3)时间戳。区块是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和代码打包而生成的,下一区块的页首包含上一区块的索引信息,首尾相连便形成了链。记录完整历史的区块与可进行完整验证的链,形成了可追朔完整历史的时间戳,可为每一笔数据提供检索和查找功能,并可借助区块链结构追本溯源,逐笔验证。所以,区块链生成时都加盖了时间戳,形成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的数据库。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除非能够同时控制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因此区块链的数据可靠性很高。
(4)非对称加密。区块链使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即在加密和解密过程中使用一个“密钥对”,“密钥对”中的两个密钥具有非对称特点。在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中,一方面,密钥是所有参与者可见的公钥,参与者都可用公钥来加密一段真实性信息,只有信息拥有者能用私钥来解密。另一方面,使用私钥对信息签名,通过对应的公钥来验证签名,确保信息为真正的持有人发出。非对称加密将价值交换中的摩擦边界降到最低,能够实现透明数据的匿名性,保护个人隐私。
(5)智能合约:由于区块链可实现点对点的价值传递,传递时可以嵌入相应的编程脚本,通过这种智能合约的方式去处理一些无法预见的交易模式,保证区块链能够持续生效。这种可编程脚本本质上是众多指令汇总的列表,实现价值交换时的针对性和条件性,实现价值的特定用途。所以,基于区块链的任何价值交换活动都可通过智能编程的方式对其用途、方向和各种限制条件等做到硬控制,省去了以法律或者合同软约束的成本。
(二)区块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能耗问题。传统货币银行学体系中存在不可能三角,即不可能同时达到去中心化、低能耗和高度安全,在区块链构建中也同样存在不可能三角。比如,在毕特币的实际应用中,其发展带来了计算机硬件的快速膨胀,在“挖矿”过程中的主要成本转移到硬件成本和电力成本等。所以,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权益成本收益后,让其技术功效发挥至最大化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2)存储空间问题。由于区块链记录系统中自初始信息的每一笔交易信息,并且每个节点都要下载存储并实时更新数据区块,所以,每个节点的数据都完全同步的话,网络压力较大,每个节点的存储空间容量要求可能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
(3)抗压能力问题。基于区块链构建的.系统遵循木桶理论,要兼顾所有网络节点中处理速度和网络环境最差的,所以,如果将区块链技术推广至大规模交易环境下,其整体的抗压能力还有待验证。如果每秒产生的交易量超过系统(最弱节点)的设计容纳能力,交易就自动进入到队列进行排队,带来不良用户体验。
二、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一)金融基础设施
区块链可能作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在很多领域都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金融行业中,区块链技术将首先影响支付系统、证券结算系统、交易数据库等金融基础设施,随后该技术也会扩及一般性金融业务,比如信用体系、“反洗钱”等。这是因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其将首先切入信任要求高且传统信任机制成本高的基础设施领域,过去,基础设施都是公共产品,而区块链新技术和新制度使更多人有可能参与公共产品供给。未来的互联网金融是要利用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金融机构的核心生产系统,把金融企业架构在互联网上。
当前的信息互联网可统称为TCP/IP模型,HTTP是应用层中最重要的应用协议。在价值互联网中,区块链是在应用层里的一个点对点传输的协议。它的价值与信息互联网中HTTP协议的价值是一样的。区块链的巨大潜力和前景就是可以重构传统金融业的基础设施与核心生产系统,而不仅仅停留在APP等应用层面。这是因为,在网络层次,区块链是建立在IP通信协议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分布式网络基础上的;在数据层面,区块链这一数据库系统是崭新的,明显优于现有金融体系的数据库;在应用层面,基于区块链的登记结算、清算系统以及智能合约、物联网能大幅提升效率,区块链上的金融活动是可编程的金融。.
(二)数字的货币
从安全、成本等角度看,纸币被新技术、新产品取代是大势所趋。数字的货币发行、流通体系的建立,对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遵循传统货币与数字的货币一体化的思路,数字的货币的发行、流通和交易应由央行主导,体现便利性和安全性,做到保护隐私与维护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平衡,要有利于货币政策的有效运行和传导,要保留货币主权的控制力,数字的货币是自由可兑换的,同时也是可控的可兑换。
区块链技术在毕特币上的成功证明了可编程数字的货币的可行性。英国央行的研究表明,中央银行可以考虑发行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的货币,这可增加金融稳定性。数字的货币的技术路线可分为基于账户和不基于账户两种,也可分层并用而设法共存。区块链技术的特点是分布式簿记,不基于账户,而且无法篡改,如果数字的货币重点强调保护个人隐私,可选用这一技术。不过,目前区块链占用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太多,应对不了现在的交易规模,需要解决这一问题才能得到推广应用。
(三)自金融
如果从服务的角度、从非货币创造角度来看,现代金融都是通过中介机构实现的。互联网时代,有可能实现去中介化的真正意义上的直接金融。不过,这种可能性还不完全,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互联网金融是在原有金融基础之上的,无法跳出来,区块链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区块链可分为公有区块链和私有区块链。公有区块链就是像毕特币这样的,认可了协议,就成为区块链的组成部分。私有区块链仍然是要获得许可的,银行系统的区块链技术,需要对每一个参与者进行审核。私有区块链非常近似于一种自金融的形态,公有区块链更类似于对私有区块链底层的支持和保障。当区块链技术普遍应用,金融管理技术的第三方化普通呈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自金融就完全成为可能。
三、区块链应用与金融监管
区块链技术是目前唯一无需第三方就可用于记录和证明交易一致性和公司财务准确性的工具。因此,它可以满足潜在监管者和公众对于审计有效性、准确性和时效性的要求,在金融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发展仍受到现行制度的制约。一方面,区块链对现行体制带来了冲击,因为其去中心、自治的特性淡化了国家、监管等概念。比如,以毕特币为代表的数字的货币挑战了国家的货币发行权和货币政策调控权,导致货币当局对数字的货币的发展持保守态度。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这项新技术也缺乏充分的认识和预期,法律和制度建立将会严重滞后,导致区块链运用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和法律保护,增大了市场主体的风险。
区块链金融技术一旦在金融业普遍展开以后,监管的去金融属性化就产生了,监管职能、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将会被重新界定。比如,证券借贷、回购和融资融券如能通过区块链交易,监管部门就可考虑利用这个公共账本的信息对市场中的系统性风险进行监控,不仅高效而且可靠。从宏观金融视角看,当自金融时代产生以后,货币创造和传导机制以及信用创造格局将会变化。从微观金融视角看,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金融与商业已经难以区分,将超越分业和混业监管的含义,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需要从这个视角来探讨。
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去中心化”仍需要中心化的部门提供规范和保障支持。监管机构可主动拥抱互联网金融的新技术,美国证监会委员Kara Stein认为,监管机构需要处于引导位置,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并快速响应其潜在的弱点。比如,区块链技术希望打破特权和人为操纵,让计算机算法实现“信用自由公证”。但从实践来看,由于缺乏监管,毕特币等数字的货币交易面临的投机和洗钱风险就很高。因此,区块链技术应用需要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金融创新产品得到合理运用。同时,还要提高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教育工作,提高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
金融是区块链应用最多的领域
赛迪区块链研究院统计,2019年我国区块链应用落地项目328个,其中金融区块链应用落地项目96个,占比29%。在同期应用落地项目中占比最高,较2018年同比增长41%。
回顾国内,2019年区块链开始站上了政策的风口。据统计,2019年国家及各部委出台区块链方面政策21项,从国家政策上看,金融领域仍然是区块链技术的的重点领域,同时贸易与工业互联网也成为了新的区块链技术应用热土。
目前金融行业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跨境支付周期长、费用高,结算环节效率低下,风险控制代价高以及数据安全隐患大等。
区块链与金融业具有较高的契合性
由于金融业本身确认信息真实的成本较高、对大规模共识也有需求、行业天生包含很多原生数据、且参与人数众多可形成网络效应,因此区块链与金融业具有较高的契合性。区块链的出现,使很多传统互联网中因信任粒度或信任成本问题而难以进行线上融合的场景有了融合创新的可能。
具体来说,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价值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服务企业有72家
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显示,截至2019年底国内已备案的提供区块链信息服务的公司约420家左右,共计506项服务。其中提供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服务的企业有72家,占比17%,共备案120项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是探索最多的领域
细分领域来看,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支付清算、资金管理等细分领域都有具体的项目落地,尤以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结算以及贸易融资领域比重较高,落地项目数量分别为34个、15个以及13个。
银行业积极布局区块链
近几年,区块链金融应用案例不断增多,涵盖了银行、证券、信托、征信和保险等多个领域,而银行是布局区块链金融最积极的机构。据零壹智库统计显示,自2016年—2019年银行业申请区块链专利数量从11件增长至433件,翻了近39倍。具体来看,在2016年仅中国银行和微众银行申请了区块链专利,数量分别是7件和4件。2017年—2019年期间,申请专利总数量分别是43件、95件和284件。
注:2019年统计时间截止到12月1日。
截至2019年12月1日,我国共计15家银行申请了区块链相关专利,排在前3的银行分别是微众银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其中微众银行共申请了288件,占所有专利数量的66.5%。据统计,仅2019年银行业申请的区块链专利就达284件,共计有9家银行申请了区块链相关专利,其中,微众银行以229件排在首位,占到2019年新增专利总数的81%;排在第二的是工商银行,在2019年申请了35件,占总数的12%;其余7家银行专利申请数量均在10件以下。
工行落地场景最多
银行业也积极利用其技术优势纷纷布局落地区块链项目,从央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到城市商行,大部分银行机构都相继部署了区块链应用,其应用场景涵盖了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房屋租赁、公益扶贫、跨境支付和数字票据等多个领域。其中工行落地了8个场景,排在首位。据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金融应用工作组不完全统计,涉及应用领域如下所示:
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的国际化有三个重要条件,一是人民币在境外有一定的流通度,二是在国际贸易中以人民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三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
而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货币与金融具有天然的融合性,使用数字货币将会极大提高跨境结算的速度,其安全性也比传统跨境结算高得多。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海外资本的扩张,DC/EP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区块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区块链社会》(龚鸣)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区块链社会
作者:龚鸣
豆瓣评分:6.9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8-11
页数:371
内容简介:
区块链社会解码区块链全球应用与投资案例。
作者简介:
龚鸣,以网名“暴走恭亲王”而被人所熟知。数学专业毕业,擅长IT技术和金融证券分析,有着多年IT和金融的从业背景,在德隆期间长期参与行业研究和投资分析。2012年开始致力于推动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行业的发展,翻译和撰写过大量相关资料和区块链项目白皮书,参与著有《数字货币》《区块链:新经济蓝图及导读》等多部著作,参与投资多个区块链和数字资产项目,创办专业新媒体“区块链铅笔”,在区块链行业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区块链应用前景主要在金融领域、物联网和物流领域、公共服务领域、数字版权领域、保险领域。
1、区块链在国际汇兑、信用证、股权登记和证券交易所等金融领域有着潜在的巨大应用前景。区块链技术应用在金融行业中,能够省去第三方中介环节,实现点对点的直接对接。
2、区块链在物联网和物流领域也可以天然结合,该领域被认为是区块链一个很有前景的应用方向。在区块链中建立信用资源,可双重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并提高物联网交易便利程度。为智能物流模式应用节约时间成本。
3、区块链在公共管理、能源、交通等领域都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区块链提供的去中心化的完全分布式DNS服务通过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点对点数据传输服务就能实现域名的查询和解析。
4、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对作品进行鉴权,证明文字、视频、音频等作品的存在,保证权属的真实、唯一性。作品在区块链上被确权后,后续交易都会进行实时记录,实现数字版权全生命周期管理,也可作为司法取证中的技术性保障。
5、在保险理赔方面,保险机构负责资金归集、投资、理赔,往往管理和运营成本较高。通过智能合约的应用,既无需投保人申请,也无需保险公司批准,只要触发理赔条件,实现保单自动理赔。
扩展资料:
区块链的核心技术
1、共识机制,通过特殊节点的投票,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交易的验证和确认;对一笔交易,如果利益不相干的若干个节点能够达成共识,就可以认为全网对此也能够达成共识。区块链共识机制的目标是使所有的诚实节点保存一致的区块链视图。
2、非对称加密,需要两个密钥来进行加密和解密,这两个密钥是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公开密钥与私有密钥相对应,在对数据的加密过程中使用了公开密钥,只有使用相对应的私有密钥才能解密;反之在对数据进行加密时使用了私有密钥,也只有使用与之相对应的公开密钥才能解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区块链
圆通宝和天地炉似乎没有直接关系。圆通宝是由圆通速递推出的一种虚拟货币,用户可以使用圆通宝进行在线支付、转账等操作。而天地炉是一款以修仙为主题的游戏,与圆通宝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如果你在天地炉游戏中需要购买游戏道具或者充值游戏账户,可能需要使用类似圆通宝这样的虚拟货币进行支付。
《区块链社会:解码区块链全球应用与投资案例》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区块链技术指南》(邹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区块链技术指南
作者:邹均
豆瓣评分:6.4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11-1
页数:254
内容简介:
第1-2章为基础和入门内容,着重是区块链入门介绍,并讲解区块链的一些基础概念。本书详细、全面地介绍了区块链的基础知识与概念,剖析了区块链的架构、底层实现细节以及加密技术,并配合行业应用案例,常见问题等,全面解读大热的区块链技术实现与应用。第3-10章,着重是区块链架构剖析,并讲解区块链的关键技术,包括密码学和共识算法;提供比特币开发指南以及以太坊智能合同开发指南;同时介绍HyperLedger,讨论区块链的常见问题和典型的解决方案。第11章,从架构变革的角度探讨IT发展的原动力,并提供对区块链对未来IT发展的一些展望。
作者简介:
邹均,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专家、服务合约(ServiceContract)方向博士,关注与实践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现为海纳云CTO。曾任IBM澳洲金融行业首席软件架构师。擅长云计算、大数据、软件定义存储。融智北京高端外国专家,在国际会议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张海宁,VMware中国云原生应用首席架构师,Harbor企业级开源容器Registry项目负责人,CloudFoundry中国社区最早的技术布道师之一,多年软件开发经验。曾任IBM资深软件工程师、Sun公司资深架构师等。目前着重关注容器、云计算和区块链领域的研究和开发。
唐屹,广州大学教授、理学博士,专注于网络信息安全、分布式计算、区块链安全及应用等,为国外知名安全公司开发过椭圆曲线密码软件,获密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多次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科技与人才项目基金工作。
李磊,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Macquarie大学博士。擅长数据挖掘、社会计算、智能计算。多次担任IEEE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与组织者,在社会计算和区块链等领域发表论文40余篇,被引用350余次。
区块链的诞生和发展,存在一些机会解决传统教育和互联网教育的难题。以教 育资源匹配引入流量,随后利用红利形成虚拟币生态圈,做二级市场交易或者 社交圈消费,会是区块链撬动教育领域的一种方式。 在聊区块链技术与应用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个故事,通过此故事所衍生出来的 思考,开始提纲挈领地讲述区块链与教育行业结合的那些事儿。 拜占庭将军问题是一个协议问题,拜占庭帝国军队的将军们必须全体一致的决定 是否攻击某一支敌军。问题是这些将军在地理上是分隔开来的,并且将军中存在 叛徒。叛徒可以任意行动以达到以下目标:欺某些将军采取进攻行动;促成一 个不是所有将军都同意的决定,如当将军们不希望进攻时促成进攻行动;或者迷 惑某些将军,使他们无法做出决定。如果叛徒达到了这些目的之一,则任何攻击 行动的结果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只有完全达成一致的努力才能获得胜利。 数学家设计了一套算法:让将军们在接到上一位将军的信息之后,加上自己的签 名再转给除自己之外的其他将军,这样的信息模块就形成了区块链。 区块链的目的:验证信息的有效性 区块链的定义: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 如下两幅图对比,上图为现有的中心化方式,下图为区块链技术下去中心化方 式。通俗一点地说,区块链是一个收录所有历史交易的总帐,每个区块中包含若 干笔交易记录。如果说区块链是账本,那么区块就是账本的每一页。交易的细节 都被记录在一个网络里任何人都可以看得到的公开账簿上。 小Q曾在《在线教育行业机会和问题浅析:我们还有这些机会》一文中,通过市场 分析分析过: 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没有信息化,缺乏对教育资源的统一平台管理,引流困 难、推广不畅、应用不够,不利于学习和分享;已有的信息化教育资源较为分 散,未形成体系化; 特别是三四线城市供给两端需求强烈,三四线城市学生 对于课外辅导需求强烈,但当地优秀师资很有限。 由此可见,教育行业存在一个核心痛点: 优秀的资源(教育的资源)、优秀的生源(考家长)是教育的两大切入点。 兴起的区块链技术也许可以缓解这两大痛点,我们一起来看看: 帮助有良好记录的学生获得更多的激励措施,为用人高校提供真实可靠的学生资 源。实现学生技能与社会用人需求无缝衔接,有效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 实现和线下面对面招聘的方式,让线上的资源匹配环节更直接,更简单。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可将原本封闭的资源池,适当开放化。剥掉资源匹 配的平台从中获取利的部分利益,让供与求双方直接”对话“。无论是毕业前的 实习,还是毕业后的就业,抑或是小升初、初升高,都是一个双向选择,力求资 源最优选择的过程。 举例:跨境汇款的成本高昂,通过区块链技术,将国外小型的金融机构 吸入自建的生态体系,对出国汇款的利率进行成本控制。 原理: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省去了中间机构、银行职员手动 处理的步骤,跨行转账成了银行点对点区块链技术。 好处:区块链能够避开繁杂的系统,在付款人和收款人之间创造更直接 的付款流程,不管是境内转账还是跨境转账,这种方式都有着低价、迅速的 特点,而且无需中间手续费。 举例:学企合作,将学籍系统与认证系统挂靠,将学生3-4年的高校学 习成绩及课程线上化,且利用区块链建立真实可靠的认证体系。 原理:学习数据完全记录在数字分类“帐本”上,“账本”一加密,就 不能修不能改了。这就保证了学生信息的私密性和安全行,也降低了虚假的 风险。 好处:学生的成绩及学分完成进度均可放置认证系统且永久不被更改。 同时学校的学籍情况与企事业单位招聘挂钩,通过认证系统,了解学生整个 高校学习情况与素质,信息公开真实,增加雇主的雇佣机会。
《区块链技术指南》(邹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区块链技术指南
作者:邹均
豆瓣评分:6.4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11-1
页数:254
内容简介:第1-2章为基础和入门内容,着重是区块链入门介绍,并讲解区块链的一些基础概念。本书详细、全面地介绍了区块链的基础知识与概念,剖析了区块链的架构、底层实现细节以及加密技术,并配合行业应用案例,常见问题等,全面解读大热的区块链技术实现与应用。第3-10章,着重是区块链架构剖析,并讲解区块链的关键技术,包括密码学和共识算法;提供比特币开发指南以及以太坊智能合同开发指南;同时介绍HyperLedger,讨论区块链的常见问题和典型的解决方案。第11章,从架构变革的角度探讨IT发展的原动力,并提供对区块链对未来IT发展的一些展望。
作者简介:邹均,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专家、服务合约(ServiceContract)方向博士,关注与实践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现为海纳云CTO。曾任IBM澳洲金融行业首席软件架构师。擅长云计算、大数据、软件定义存储。融智北京高端外国专家,在国际会议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张海宁,VMware中国云原生应用首席架构师,Harbor企业级开源容器Registry项目负责人,CloudFoundry中国社区最早的技术布道师之一,多年软件开发经验。曾任IBM资深软件工程师、Sun公司资深架构师等。目前着重关注容器、云计算和区块链领域的研究和开发。
唐屹,广州大学教授、理学博士,专注于网络信息安全、分布式计算、区块链安全及应用等,为国外知名安全公司开发过椭圆曲线密码软件,获密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多次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科技与人才项目基金工作。
李磊,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Macquarie大学博士。擅长数据挖掘、社会计算、智能计算。多次担任IEEE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与组织者,在社会计算和区块链等领域发表论文40余篇,被引用350余次。
钛学术在钛学术版权交易平台投稿。钛学术联合入驻期刊社为上链的文献保证发表的真实性,并出具相应的发表认证证书作为凭证。基于区块链实现不可篡改的版权交易体系,期刊社独立运营,提供公正公平的版权交易环境,版权认证、溯源服务等维护版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微网绿电交易区块链数据模型在《电力通信技术研究及应用》期刊中有。以绿色新能源为主体的分布式能源成为能源交易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能源利用率、多渠道扩展分布式能源本地消纳,分布式能源获得合法就近售电资质,其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呈无中心、多节点状。现有能源运营模式由于具有集中式管理的特点,难以简单套用于分布式能源。区块链技术具有可追溯性、交易公开、数据透明的优势,其分散化特性与分布式能源无中心特点相符合,故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能源交易方案。分析现有分布式能源交易的方式及其弊端,研究区块链技术对于分布式能源P2P交易的适用性,在连续双边拍卖(continuous double auction,CDA)、竞争均衡价格(competitive equilibrium price,CEP)、节点信誉值等基础上确立支撑分布式能源P2P交易的分布式能源结算机制,制定符合中国政策的分布式能源区块链支付模式,提出包括系统架构、交易流程在内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能源交易方案,对比传统电力交易系统和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能源交易系统的性能,思考如何改进目前区块链的不足之处并展望能源市场未来,实现传统电力交易市场向分布式能源交易的延伸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