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包含的歌曲数:
迷你专辑(extended play),简称EP,俗称细碟,而迷你专辑通常包含了5至8首曲目。专辑包含的歌曲数大于迷你专辑的歌曲数,一般指含有至少10个音轨的唱片,没有上限。
2、名词定义:
专辑,也称为“大碟” ,是指将一定数量以上的歌曲或乐曲集结在一起,并对外发行的一种媒体。指的是多个音频录音作品以CD、唱片、录音带等介质为载体发布的单个项目的统称,一般指含有至少10个音轨的唱片音乐录制专辑。EP是一种介于单曲与专辑之间的音乐发行形式。
在20世纪初被开发出来,最早的音乐专辑类似数张78转唱片打包成书本的形式;而到了1948年,由聚氯乙烯材料制作的密纹唱片开始取代早期的78转唱片。目前最普遍的方式是透过商业机制发行,但也有许多一般歌手直接在现场表演或网站上销售专辑唱片。
迷你专辑与正式专辑相比,收录的歌曲虽然少,但不是为了卖一首歌而做的,意味着一个歌手的小作品集。不是以一首歌为主而是以整体为主。简单的说歌片就是为了卖一首歌而制作的唱片。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迷你专辑
百度百科_音乐专辑
ep细碟(MCD/EP) 也就是小专辑,一般有3-7首歌(当然也可能更多),时间也比较短,通常在15-20分钟左右。它是一种较不正式的专辑,乐队有了几首成熟的作品,需要及时推出,但又够不上一张大碟的数量,所以就发行这种细碟,当然也可能纯粹就是为了赚点外快。它的价格介于单曲和大碟之间。为了使细碟更具有吸引力,乐队有时会在细碟上放一些较为罕见的歌曲,如现场或翻唱歌曲。作为一支摇滚乐队来说,大碟是不可缺少的,细碟就属于可有可无的东西了。在胶木唱片时代这种细碟叫做EP,现在当然就叫MCD了。专辑(Music Album) 是指将一定数量以上的歌曲或乐曲集结在一起,并对外发行的一种媒体(通常是镭射唱片 (Compact Disc) 的形式)。最普遍的方式是透过商业机制发行,但也有许多一般歌手直接在现场表演或网站上销售专辑唱片。
EP:ExtendedPlay,慢速唱片。EP是CD的一种,播放设备亦与普通CD一样,没什么特殊要求。EP与CD又略有区别,每张EP所含曲目量较CD少,一般有1-3首歌左右,最多也不会超过5首歌,价位比一般CD低音乐小样有很多歌手在还没被公司挖掘之前,都会自己录一些歌曲送到唱片公司去,一般只有一两首或两三首,这就是小样。后来很多公司在给一个歌手或乐队出专辑前也会发一张EP,收录两至三首歌曲,顶多五首,算是投石问路,看看市场反应如何,因为EP的歌比较少,价钱相对要便宜点,如果连这么便宜的EP都卖不动,唱片公司就可能会有其它打算了。有些新的歌手或乐队只出了EP就不见踪影,多半跟EP的市场反应有关。专辑album现代音乐最主要的发行方式,通常由3-15首歌组成,长度大多在12到74分钟之间(不排除例外)。专辑中的歌曲顺序一般来说应该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按照这样的顺序听下来,整张专辑给人的感觉会超过简单的歌曲总和,也就是整体大于局部总和的意思(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尤其是概念专辑(conceptualalbum)。唱片的定义唱片是一种音乐传播的介质概括,其物质形态可以分为早期的钢丝唱片、胶木78转唱片、黑胶唱片及今时今日的CD光盘等等。
北方园艺不收取审稿费。一般杂志的拟发表时间都是预计的,根据栏目设置会有延后或提前,但提前的可能性小,
ep杂志好。杂志(Magazine),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总环和ep杂志比较ep杂志价格实惠,质量深受用喜爱是很好的。《ENVIRONMENTALPOLLUTION》简称EP,是1987年Barking、Essex等出版商出版的月刊,语言为英语,研究领域为环境科学环境科学。
北方园艺不收取审稿费。一般杂志的拟发表时间都是预计的,根据栏目设置会有延后或提前,但提前的可能性小,
概念不EP就是收录歌曲少的专辑,EP一般指迷你专辑。迷你专辑(extendedplay)简称EP,俗称细碟,是一种介于单曲与专辑之间的音乐发行形式。通常意义上,单曲一般包含有1至3首曲,而迷你专辑通常包含了4至8首曲目。专辑有论文专辑、音乐专辑等。论文专辑是指期刊的某一期专门对某一个大家关注的领域、问题、事件进行集中报道、讨论。专辑关注的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会有较大的反响。音乐专辑(MusicAlbum),简称专辑,也称为“大碟”,是指将一定数量以上的歌曲或乐曲集结在一起,并对外发行的一种媒体。指的是多个音频录音作品以CD、唱片、录音带等介质为载体发布的单个项目的统称,一般指含有至少10个音轨的唱片音乐录制专辑。EP(迷你专辑)实际上所包含的歌曲曲目时常通常在10~28分钟左右比单曲长但比专辑要短一半。
ep细碟(MCD/EP) 也就是小专辑,一般有3-7首歌(当然也可能更多),时间也比较短,通常在15-20分钟左右。它是一种较不正式的专辑,乐队有了几首成熟的作品,需要及时推出,但又够不上一张大碟的数量,所以就发行这种细碟,当然也可能纯粹就是为了赚点外快。它的价格介于单曲和大碟之间。为了使细碟更具有吸引力,乐队有时会在细碟上放一些较为罕见的歌曲,如现场或翻唱歌曲。作为一支摇滚乐队来说,大碟是不可缺少的,细碟就属于可有可无的东西了。在胶木唱片时代这种细碟叫做EP,现在当然就叫MCD了。专辑(Music Album) 是指将一定数量以上的歌曲或乐曲集结在一起,并对外发行的一种媒体(通常是镭射唱片 (Compact Disc) 的形式)。最普遍的方式是透过商业机制发行,但也有许多一般歌手直接在现场表演或网站上销售专辑唱片。
ep杂志好。杂志(Magazine),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总环和ep杂志比较ep杂志价格实惠,质量深受用喜爱是很好的。《ENVIRONMENTALPOLLUTION》简称EP,是1987年Barking、Essex等出版商出版的月刊,语言为英语,研究领域为环境科学环境科学。
细碟。EP:ExtendedPlay,慢速唱片。EP是CD的一种,播放设备亦与普通CD一样,没什么特殊要求。EP与CD又略有区别,每张EP所含曲目量较CD少,一般有1-3首歌左右,最多也不会超过5首歌,价位比一般CD低。ep的解释——EP就是伴随专辑宣传出版的单曲。一般EP都会包含3~5首曲目,其中会有1~2首是专辑中的歌曲,其他曲目则是专辑曲目之外的曲目(通常被称为B-sides)出版EP的主要目的是为专辑做宣传,由于会有专辑以外的歌曲出现,所以真正的铁杆歌迷都非常关注EP的出版。ep的翻译好像是extendedplay,即比单曲长一点,一般的专辑LP就是long,所以EP又称“迷你专辑”。
EP —— extended play (慢速唱片,密纹唱片,一般叫“短专辑、小专辑”) EP:Extended Play,慢速唱片、密纹唱片。EP是CD的一种,播放设备亦与普通CD一样,没什么特殊要求。 EP(extended-playing record)是一种专辑模式,指的是短专辑。所谓EP,是指时长远远不足一小时的短专辑,其实它更主要的意思是艺人的一种过渡性专辑,是相对于专辑的一种独立概念的作品集合。EP往往是一张唱片推出前,发行一个简单的版本来刺探市场。它也经常派发到电台,作用有点像白版,但它是在市场上流通的。EP以普通规格的为最常见,其次是小规格的3寸版本,它可以放在碟机托盘最中心的一槽。其次是图形版本的,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规则的图形状在CD机读取时,因要读取信号机器飞速运转、虽然可以正常播放,但很伤机。EP因为不像专辑或者精选可以录制近10首或者10首以上的歌曲,一般只能在五首以内,所以叫“细碟”,它的发行量比普通大碟(专辑)小,有的EP的价格甚至远远超过了大碟。 细碟(MCD/EP) 也就是小专辑,一般有3-7首歌(当然也可能更多),时间也比较短,通常在15-20分钟左右。它是一种较不正式的专辑,乐队有了几首成熟的作品,需要及时推出,但又够不上一张大碟的数量,所以就发行这种细碟,当然也可能纯粹就是为了赚点外快。它的价格介于单曲和大碟之间。为了使细碟更具有吸引力,乐队有时会在细碟上放一些较为罕见的歌曲,如现场或翻唱歌曲。作为一支摇滚乐队来说,大碟是不可缺少的,细碟就属于可有可无的东西了。在胶木唱片时代这种细碟叫做EP,现在当然就叫MCD了。
关于音乐专辑的说法(Music Album) 是指将一定数量以上的歌曲或乐曲集结在一起,并对外发行的一种媒体(通常是镭射唱片 (Compact Disc) 的形式)。最普遍的方式是透过商业机制发行,但也有许多一般歌手直接在现场表演或网站上销售专辑唱片。这种做法最常在庞克、硬核朋克和独立音乐界中出现,因为这些歌手往往都想远离主流的唱片业界,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资本主义的剥削。 历史“音乐专辑”的定义最早始于每分钟转速78 RPM的留声机唱片的包装形态,是将唱片与一本类似相簿的书包装在一起。第一张被称作“专辑”的歌曲集合是柴科夫斯基的《胡桃夹子》,这张专辑于1909年4月发行,是4张唱片的组合,由奥迪恩唱片公司(Odeon Records)发行。当时零售价为16先令,以现代汇率换算约为20美元。 在1948年,哥伦比亚唱片公司(Columbia Records)制造出了第一张12英吋、每分钟转速33⅓ RPM的唱片,原料为烯基树脂(Vinylite)。唱片每一面可播放23分钟的音乐,这种唱片比起以往的老式唱片能储存更多的歌曲,因此取代了旧式唱片成为“专辑”的主流记录媒体。多年来,西方标准的流行音乐业界规格都是一张专辑中有12首歌曲,这个数字是源自于要付给创作者的版税。 披头四乐团在1967年发行的《胡椒军曹寂寞芳心俱乐部乐团》(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被视为最早定义出现代专辑形态的作品,也就是包含了印刷的照片之外包装,这被视为是音乐创作者的艺术表现之一部份。 时至今日,烯基树脂唱片早已不再是主流的媒体格式,“专辑”的定义适用于所有录制声音的集合,通常是被收录在雷射唱片(CD)上。但仍有MiniDisc(MD)、紧凑音频盒带、MP3等不同格式的专辑。 由于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媒体的容量也越来越大,“专辑”的长度已经成为开放的讨论议题。根据英国单曲榜(UK Singles Chart)的定义,一张唱片要能被称为专辑,必须至少包含4首歌曲,或总长度超过20分钟。有时候长度较短的专辑又被称为“EP”,为Extended Play(延长播放)的缩写,“延长”指的是时间较单曲(Single)较长。有时也会被称为“迷你专辑”。 如果一张专辑的播放时间非常长,歌手通常会改为发行“双碟装”(Double Album)的专辑,就是将两张唱片包装在同一个盒子中。有许多录制过非常多张专辑的歌手或艺人,常会将多张唱片(CD)包装在一个有整体性设计的盒子中重新发行,通常会包含一张或多张专辑,也会收录以前未发表的录音作品。这样的作品被称为“套装精选辑”(Box Sets)。------------------------------------------关于EP的说法MCD/EP 细碟细碟(MCD/EP) 也就是小专辑,一般有3-7首歌(当然也可能更多),时间也比较短,通常在15-20分钟左右。它是一种较不正式的专辑,乐队有了几首成熟的作品,需要及时推出,但又够不上一张大碟的数量,所以就发行这种细碟,当然也可能纯粹就是为了赚点外快。它的价格介于单曲和大碟之间。为了使细碟更具有吸引力,乐队有时会在细碟上放一些较为罕见的歌曲,如现场或翻唱歌曲。作为一支摇滚乐队来说,大碟是不可缺少的,细碟就属于可有可无的东西了。在胶木唱片时代这种细碟叫做EP,现在当然就叫MCD了。慢速唱片EP:Extended Play,慢速唱片。EP是CD的一种,播放设备亦与普通CD一样,没什么特殊要求。EP与CD又略有区别,每张EP所含曲目量较CD少,一般有2-3首歌左右,最多也不会超过5首歌,价位比一般CD低. 音乐小样有很多歌手在还没被公司挖掘之前,都会自己录一些歌曲送到唱片公司去,一般只有一两首或两三首,这就是小样。后来很多公司在给一个歌手或乐队出专辑前也会发一张EP,收录两至三首歌曲,顶多五首,算是投石问路,看看市场反应如何,因为EP的歌比较少,价钱相对要便宜点,如果连这么便宜的EP都卖不动,唱片公司就可能会有其它打算了。有些新的歌手或乐队只出了EP就不见踪影,多半跟EP的市场反应有关。
在论文写作的早期,我们就需要开始考虑目标期刊,并在研究领域中找到与自身研究方向、重要性和相关性上都匹配的期刊。尽早了解所选择的期刊要求,还可以避免在之后的撰写中偏离期刊的宗旨、学术范畴和目标读者。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在线索引或数据库来查找可能的目标期刊,例如Scopus,Web of Science和开放获取期刊目录,包括Medline,PsycINFO和Agricola。此外,还可以通过搜索所在机构或专业协会的在线图书馆。
在我们已经确定了一些可能符合自身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的期刊之后,我们需要制作一个目标期刊的候选名单。
首先,列出你所在意的发表条件,然后评估初步搜索的每个期刊是否符合条件。查找每个期刊的往期shortlist内容,以确保你了解该期刊发布的内容类型,并仔细阅读作者须知和期刊网页上的“关于我们”信息。此外,还要在期刊网站上查找关键的发表统计数据,也可以在期刊的一些过去文章的脚注中查找。
其次,只保留三到四个匹配得最好的期刊,以你的目标和时间安排为策略进行排序。例如,如果你想发表一篇医学论文并且时间充裕,并且认为该研究非常重要,那么你可以以国际性顶级综合期刊为目标,一次一个(例如Nature,Science,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如果你的研究方向不被广泛关注的,但仍然具有国际影响,您的候选名单可由国际性单学科期刊(例如Nature Medicine,British Medical Journal,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Lancet)或分支学科期刊(Blood,Circulation,Stroke)组成。
最后,如果你的研究不具新颖性,而且时间紧迫,那么你的候选名单可包括或完全由同行评审时不考虑新颖性或潜在影响的在线大型期刊组成(一般包括PLOS ONE,Science Advances和Scientific Reports;生物医学领域的期刊包括BMJ Open,PeerJ和eLife)。
电脑:华为MateBook
系统:Windows10
软件:维普1.0
1、首先需要撰写一篇初稿,对于最近的研究成果,一个项目,一个成果,按照基本的中英文题目,摘要,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都要写好,包括详细的数据,图文等等。
2、论文写好后必须要多次修改,明确自己的观点,创新点很重要,数据也要真实。写好之后,寻找自己需要投稿的期刊,可以在万方,知网,维普等查询期刊,比较权威和真实。
3、比如知网,大家可以进入“期刊投稿”——搜索期刊关键字,选择自己领域里面的期刊。
4、这里大家需要注意,期刊是分等级的,有核心期刊,国家级,省级等,比较好的SCI,等,大家可以选择,不过越是好的期刊,要求越是严格,门槛也很高。
5、选择好自己的期刊之后,大家可以进入该期刊的官方,下载投稿须知,及相关的文件,仔细阅读该期刊的投稿要求,按照要求修改稿件,包括内容,文字,标点,字符,排版等。
6、接下来就是投稿,大家可以选择在线投稿,上传稿件,没有官方网站的,部分期刊是邮箱投稿,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弄错了信息,投错了地方,以防。
期刊投稿成功之后,等待通知,一般会经历退稿,或初审,退修,外审,等步骤,记得随时关注,尤其是退修之后一定要仔细按照要求修改。
找到自己要投的方向,确定要投哪个期刊,或者哪一类的期刊。写好文章(也可以找编辑写),找编辑帮忙发表就行了。当然自己也可以投稿,不过通过的机会很小。如果需要帮助可以来跟我了解
1.导师篇可能在看到上段的文字以后,一些会产生这样一个感觉: 你和你师兄师姐的文章会发表的原因是因为你的导师好吧。事实上笔者很认同这一点,可以说如果我没有遇到两位恩师我的博士经历可能会完全不同。但是请诸位不要误解,我说导师好会使文章发表的几率大一些并不是简单的因为你把导师的名字放在你论文上来震慑审稿人(事实上编辑们的心理素质是很好的,而作者和审稿人也是双盲),而是由于好的导师会教给你很多有用的东西。我不知道广大经济博士同袍们多久见导师一次面,我三年里是平均一周见一次的。当然见导师不是为了讨论哪家馆子的水煮鱼味道正宗(这个可以留到课后讨论),勤见导师的一大好处是你总会有压力,这种压力会不断推动你在下次见导师前准备好向导师提新的问题,问题解决了你的进步就会快一些。导师关键在一个“导”字上面,导不是说帮你研究,而是解决你不懂的问题,当你走偏的时候导师要帮你扶正方向。举个例子,做实证的时候用哪一种计量模型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比如如果观测值不独立就需要用Cluster来校正OLS的标准误,如果是面板数据就要考虑是用random effect 还是fixed effect, 如果因变量有上下限就要考虑用Tobit模型,如果因变量离散且大于三个值就不能用logit 和probit而可以考虑用multinomial,如果观测值很少很少可以试一下非参检验等等。这时候导师的几句话就能使刚入门的博士生避免走很多的弯路。当然这里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导师必须明白你提出问题的答案,或者至少能告诉你在哪里可以找到答案。我建议各位博士生一定要最大程度的争取与导师见面的机会。当然,你可能会问假如你的导师对你的研究漠不关心或者非常的忙根本没空理你怎么办呢?没关系,你还有另外一个导师——文献。2.立题篇研究的课题应该怎么找呢?首先说两种错误的方式: 首先一个错误的方式是抱着头自己想,头发都想掉了最后发现自己想出的问题爷爷辈儿的人都研究过了。说句实话,任何一个领域发展到今天,凡是你抱着头能想出来的经济问题基本上都能被前人研究了。第二个错误就是总想找一个很大的课题研究,整天琢磨着我要是能把股价预测出来就好了,这样我买股票就发了财了,问他怎么研究,除了甩别人听不懂的名词以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其实博士生要找研究课题最主要的方式是读文献。前人的研究是你的基础,你必须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走的更远一些。前人的研究是A,你的研究是B,B是从A得来的,没有A你不可能一下子蹦到B。文献怎么读?这其实是我刚读博士的时候问得最多的问题。问导师,导师反问我: 你读文献的目的是什么?一开始我觉得这是一句废话,读文献不就是看看前人研究什么了么?后来才慢慢的理解了导师的深意。目的是一个很需要明确的东西,比如在最开始找研究课题的时候,读文献的目的一是看看前人的研究究竟包含哪些方面有没有什么漏洞,这时候就不用精读所有的文章,只要把一个领域的经典文章细读一下,其它的扩展了解个大概就可以了。导师让我最初的做法是用文字写下每一篇文章的研究课题是什么,创新的地方在哪里,结论是什么,漏洞在哪。其实这里面前三部分都还好说,最令我为难的是找出漏洞在哪。我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有一门课叫做"批判性思维",练的就是这个,最开始应用起来也不是很容易,不过后来越来越顺利了,后来才知道导师其实是在训练我把自己摆在审稿人的角度来看文章。几周下来,脑子中对自己要研究的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差不多了解了,对这个领域中很热但是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也了解个大概,这时候再找研究的课题就会简单很多。当然,找课题并不是读文献的唯一目的,有时候你不知道写作的框架,有时候你不知道数据应该用哪种计量模型分析,有时你不知道理论模型的假设,甚至有时候你不知道表格的格式,这些你都可以从文献中找到,而这些时候由于你的目的不同,读文献侧重的方面也不同。3.论文篇众所周知,发表SSCI一定要用英文写作。一些人说自己发表不了好的SSCI是由于英语不好的缘故,如果英语是母语的话我肯定能发SSCI。如果有人问我对这番言论的意见,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英语是不是你发不出SSCI的主要原因。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最简单的方法是拿你的一篇得意之作(哪怕花钱)找人翻译一下,然后投一下好的SSCI就一目了然了,如果投中了的话说明英语是你的问题,如果投不中的话说明你的问题就不仅仅在英语上。有人问我英语不好怎么办?练啊!要么你就找个英语好的翻译当你的第二作者吧。我在这里要说的写论文主要不是英语方面,而是你论文的角度,换句话说,就是你论文的卖点在哪里。就好比一个商人兜售自己的商品,角度对一篇论文来说至关重要。比如实证研究中很有可能你搜集的数据给你带来的结果五花八门,甚至与你期望的相反。这个时候你文章中下结论的时候就要分外小心,找到一个有意思的角度然后看看数据是否符合。举个例子,我师弟的一篇文章的原假设是: 人们对不确定风险下的乐透的期望值与上一轮乐透彩票的结果正相关,说白了就是你看到了别人中奖了以后就会觉得自己买彩票的中奖几率会大一些。结果他的数据结果却正好和他的假设相反,人们对不确定风险下的乐透的期望值与上一轮乐透彩票的结果负相关!师弟一开始就慌了,头发都开叉了。不过几次见导师以后,他最终在导师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角度,用"赌徒谬误"解释了他所发现的现象。所以说,没有烂数据,只要你选对了一个角度,小心地得出结论,你的论文就很有可能增色不少,当然,你的数据一定要符合你选的角度,你不能明明数据不支持,你非要牵强的编一个故事,这样做唬外行可以,内行一眼就看穿了。4.润色篇终于在无数次撞墙打滚儿揪头发以后,论文完成了!那么是不是可以递交了呢?当然还不可以,首先找一个机构把你的论文变成工作论文(working paper),这样做的一个目的是为了防止学术不端的人剽窃你的成果,或者很巧有人研究的与你撞车了,还有一个目的是让别人能读到或者引用你的文章。在变成工作论文以后,你要把你的论文发给你认为是这个领域的专家,资深的学者。发的目的不是让别人赞扬你的论文如何如何的好,而是让他们给你的论文挑毛病。同时,你要抓住一切机会去各种相关会议去演讲(present)你的论文,学术演讲(presentation)的目的一个是为了让大家记住你,再一个是为了让你的听众挑你论文的毛病。有的人做学术演讲的时候生怕别人挑毛病,觉得很没面子,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为什么呢?因为在你把论文递交给SSCI的期刊以后期刊编辑会找一到三个审稿人,这些审稿人会给你的文章大挑特挑毛病。如果毛病太多的话,编辑拒稿是一定的。与其如此,不如在审稿人看你文章之前就尽量把你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能修改的修改,不能修改的至少要用语言防御一下,而修改和防御的过程就是你文章润色的过程。当润色接近了尾声,准备投稿吧。5.投稿篇向SSCI期刊投稿大多是在网上就可以完成的,投稿的时候一般要写一封covering letter,wrod文档一页就行,简单的说一下你希望贵期刊发表你的文章。投稿结果的可能性从好到坏分几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期刊直接邀你写稿,写完后发表。不过这种情形是可遇不可求的,Junior拥有这样的机会不大;第二个等级是你向SSCI期刊投稿,期刊回复不需要修改就直接发表。这一般发生在letter类期刊,要么接受,要么拒绝。第三个等级是你向SSCI期刊投稿,期刊回复需要修改重新递交,这个叫做R&R (revise and resubmit),修改重新递交以后期刊发表。这个是发表成功可能性最大的结果。第四个等级同样是R&R,但是重新递交以后被拒。第五个等级是递稿后发给审稿人,经审稿后被拒。最后一个等级是不发给审稿人,编辑直接拒。你千万不要以为最后一个等级发生的概率很低,事实上如果你给一些非常好的期刊投稿,编辑是很有可能直接把你的文章否掉的,否掉的原因五花八门,可能是该期刊类似的文章太多了,可能是你写的文章的结论不是非常有趣等等等等。如果非要说直接拒绝有什么好处的话,唯一的好处就是处理的时间快,不会耽误你很长的时间。假如你通过了编辑这一关,那么无论发表与否,至少你能有机会获得审稿人的意见了。当然,获得的审稿意见可能是2个"差评",在这种情况下编辑会礼貌的通知你另投别家吧(其实就是拒绝的意思),对于审稿人的意见你要认真读的,因为SSCI期刊的审稿人一般都是你论文领域的行家,给出的意见多少会有些建设性意义。如果两个审稿人都是"好评",或者两个审稿人意见一好一坏,但是编辑这个时候认为可以再给你一次机会的话,那么恭喜你,你获得了修改重新递交的机会了!R&R(也就是修改重新递交)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你在该期刊发表的概率大大的上升了。但是请诸君注意不要庆祝的太早,香槟什么的就不要准备了,概率大大上升并不代表着一定会最终发表,获得R&R最终被拒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审稿人和编辑提出的问题可能是非常难改动的,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认真的读审稿意见的每一个字,推敲如何在重新递交了以后能使审稿人和编辑满意。修改之后要附上一个文字说明,罗列清楚针对审稿人和编辑的每一条意见你是如何做相应修改的。有人可能问,审稿人的每一条意见都要修改吗?答案应该肯定的,笔者只见过两位恩师中的一位有一次说审稿人的几条意见不好,因此他决定不改,我当时觉得老头子太狠了,后来那篇文章后来也发表了。而笔者和笔者的师兄姐们均未敢做出这种大胆的行为(当然,有胆儿大的同事这样做不过后来被拒了)。因此笔者认为做为Junior还是按照意见改动的好。修改完成以后就重新递交吧,这时候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听天由命,假如几周后你收到一封通知你你的文章被该期刊发表的邮件,恭喜你!大功告成了!此时你的pose应该是头微仰呈45度角,眼角湿润,如果嘴里能叨念出一句座右铭什么的就完美了......6.尾声写的很长,情节也不够跌宕起伏,相信能看到这里的人不会很多,不过假如有一个搞学术的新人在看到我的这篇文章有一些启示的话,也算是笔者没有白写。笔者曾见过很多学术上的牛人,有的太牛了甚至可以被称之为犇人。与之聊天,发现牛人最大的特点一是基本功特别扎实,二是思维特别活跃。说实话搞好学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正成为大牛天分的确是需要一些的,但是就在SSCI发表这一个小的方面来看,即使是一个悟性不是很高的人,假如他专心学术坚持不懈,除非永远不尝试,否则发表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只是很可惜,专心学术坚持不懈这八个字说来简单,做到却并不容易。尤其对像与我一样的junior们来说,整天捧着文献读,坐在电脑前面踏踏实实写论文着实是需要一些毅力。无论如何,年轻是劣势,同样也是资本,正如我的恩师对我说的那样:你还年轻,假如你从现在开始一直专注一个领域,总有一天,你会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
投稿成功后能发表时间要根据杂志登记来定。一般是在3,4天审稿后会用稿声明,告诉你刊登的期刊。期刊不同刊期不同的,C刊审核时间一般都在1-3个月左右,审核未过是直接退稿的,后面需要再次提交审核,又得从新开始审核,详情要看文章的质量,但是一次性能过的比较少,发这类期刊是建议提前半年到1年安排。更多关于投稿成功后多久能发表,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只要你写的好而且报社编辑认为你写的可以的话是可以去投稿的
第 一 , 你 要 先 订 阅 该 黑 板 报 ; 第 二 , 你 投 稿 的 内 容 , 一 定 要 跟 看 荐 这 个 黑 板 报 主 题 相 关 , 涨 知 识 是 要 的 ; 第 三 , 投 稿 的 文 章 要 有 质 量 , 广 告 成 分 的 就 不 要 投 啦 ; 第 四 , 等 待 管 理 员 审 核 。
我们以帮你安排
稿子型别要和出版社的市场接受度吻合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路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101作文网可以投稿啊 还很方便 现在还有个招募启事呢
若您是初次投稿,建议先找些门槛低的省级期刊投稿,这类杂志有《故事》、《故事世界》、《幽默与笑话》。另外《知识窗》、《青年科学》、《思维与智慧》这些杂志你也可去试试。投稿时,你还要注意投稿格式,电子邮件投稿注意事项。 在这里顺便给你介绍一些注意事项,以提高你命中率:稿件后面要有完备的联络方式:作者名字、署名、地址、电话、邮箱,QQ什么的都要详细,以便编辑联络你啊!要是没有这些,发了你文章,难找你拿稿酬!用电子邮件投稿,得注明投什么栏目,写上你名字和稿件名字。另外,现在《故事会》在征稿。其原创稿酬千字400元,笑话每篇最高稿酬100元。你也可以给《青年文摘》荐稿,稿酬也不低。
如果寄信的话,要书写好;网上的话,要有一个独特的网名,然后内容新颖,主要还得写得好
注册帐号,发表文章就能够了. 检视原帖>>
在手机设定中开启u *** 除错,在电脑安装并开启应用宝,用资料线连线手机和电脑。在应用宝的我的手机的工具箱里有KingRoot,尝试root你的手机。 如果不行请试试SuperOneClick,请百度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