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中心内参发表重要论文

发布时间:

中心内参发表重要论文

重庆三峡学院简介:

重庆三峡学院(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坐落于重庆市万州区,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入选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是一所位于三峡库区腹地的以文、工为主,其他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重庆三峡学院创建于1956年,现有百安、沙龙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983.3亩,校舍建筑面积约44.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2亿余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亿元,馆藏纸质文献168万册、电子图书165万种;下设19个二级学院、60个本科专业,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教育硕士、农业硕士、工程硕士)。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教职工1100名,其中专任教师近800名。

校是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现有国家级、重庆市级特色专业9个,重庆市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2个,重庆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学校学生组队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巧固球赛获奖,在“挑战杯”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竞赛中屡获佳绩,其中,获得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八连冠、重庆市武术比赛十一连冠。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录用通知单就是证明论文成功发表的初步证明。如果能够检索得到这篇论文,那就证明这篇论文确实发表成功了,如果没有没有检索到的话那你这篇论文就要打一个问号了。

重庆三峡学院创建于1956年,坐落在千年古城移民之都——重庆市万州区。199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为普通本科院校(教育部代码10643),是三峡库区腹地唯一的一所多科性普通本科院校。2010年3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新增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院有沙龙、五桥百安坝两个校区,占地达到2000亩,全日制在校学生16000余人。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东南大学对口支援单位,是国家重点建设高校。

杭州人。杜兰晓,女,汉族,1972年12月出生,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2007年起担任硕士生导师,2009年晋升教授。现任浙江理工大学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浙江省舆情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课题6项;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等重要报刊和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导刊》、《中国高教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出版著作2部;发表中央内参、浙江省委内参4项。 学术成果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论文三等奖、团中央优秀成果奖、省社科联二等奖等荣誉;多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浙江省委副书记王辉忠、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等领导肯定性批示。 研究领域我的研究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研究联系方式通讯地址: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浙江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中心内参发表论文

论文的级别 是作者的级别内参的级别是观众的级别

杜兰晓,女,汉族,1972年12月出生,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2007年起担任硕士生导师,2009年晋升教授。现任浙江理工大学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浙江省舆情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课题6项;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等重要报刊和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导刊》、《中国高教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出版著作2部;发表中央内参、浙江省委内参4项。 学术成果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论文三等奖、团中央优秀成果奖、省社科联二等奖等荣誉;多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浙江省委副书记王辉忠、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等领导肯定性批示。 研究领域我的研究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研究联系方式通讯地址: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浙江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杭州人

1, 《刘少奇的反腐败思想》, 江西师大学报, 1999年第1期, 独著, 6500字2, 《刘少奇的经济伦理思想》, 江西社会科学, 1999年第2期, 独著, 6500字3, 《人的本质是劳动与社会性的统一》, 江西社会科学, 1999年第7期, 独著, 6000字4, 《青年学生价值观的“三性”特点》, 江西教育科研(核心期刊), 1999年第4期, 第一作者, 6000字5, 《试论大学生社会化运行的动力机制》, 中国三峡出版社, 1999年7月, 独著, 7000字6, 《论高校学生宿舍管理》, 广西师大出版社, 1999年5月, 第一作者, 7000字7, 《刘少奇的教育伦理思想》, 理论导报, 1999年第11期, 独著, 3000字8, 《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分析》, 新华出版社, 1999年12月, 独著, 4000字9, 《试论人文素质教育与师范教育的内在整合》, 新华出版社, 1999年12月, 独著, 6000字10, 《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9年12月, 作者之一, 16000字11, 《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要特点及教育对策》,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9年12月, 作者之一, 10000字12,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9年12月, 执笔之一, 11000字13,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建设的“生命线”》, 江西高校出版社, 1999年12月, 独著, 6000字14, 《论实施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 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0年, 第一作者, 7000字15, 《跨世纪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要特点及教育对策》, 华艺出版社, 2001年3月, 第一作者, 10000字16, 《江西大学生思想观念呈多样化趋势,》国内动态清样, 第2107期,2001年10月1日, 作者之一, 2000字17, 《构建面向21世纪的素质教育体系》, 江西教育科研(核心期刊), 2001年第11期, 第二作者, 8000字18, 《论西方市场经济伦理思想的嬗变,》天府新论, 2002年第1期, 第二作者, 7000字19, 《集中力量,优化组合,建设高水平学科》, 中国高等教育, 2002年第3期, 第三作者, 8000字20, 《21世纪江西师范大学的学科建设》, 中国大学教学, 2002年第2/3期, 第三作者, 7000字21, 《论美育对学校道德教育的价值》, 江西教育科研, 2002年第12期, 第二作者, 7000字22, 《“三个代表”的伦理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核心), 2003年第1期, 独著, 7000字23, 《欠发达地区高校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选择》, 江西师大学报, 2003年第2期, 第一作者, 8000字24, 《“三个代表”的伦理价值》,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义》,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 独著, 7000字25, 《江西干部道德状况呈现“四强四弱”特点》, 内参选编(新华通讯社), 2004年第6期, 第一作者, 3000字26, 《鲜明的“四强四弱”特点》, 江西内参(新华社江西分社), 2004年第5期, 第一作者, 2000字27, 《构建体系 完善机制 强化自律》, 江西内参(新华社江西分社), 2004年第5期, 第一作者, 2000字28, 《中国伦理学会第十次研讨会综述》,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 第一作者, 2000字29, 《道德:经济发展的内驱力》, 道德与文明, 2005年第1期, 独著, 8000字30,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伦理学研究, 2005年第1期, 第一作者, 4000字31, 《论经济伦理主流》, 企业经济, 2005年第3期, 第一作者, 6300字32, 《中国古代生产伦理观》, 江西社会科学, 2005年第3期, 独著, 7000字

内参发表重要论文

有统计源核心,北大核心,以及SCI、SSCI、EI等期刊目录,望采纳东北石油大学核心期刊文章认定办法国家级论文: 1、凡被SCI、SSCI、EI、ISTP四大国际检索所及CSSCI收录的中外文文章(以中国科技信息所年度检索报告和学校的学术通讯为依 据)。 2、在外文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指国外出版发行的外文版学术期刊)。 3、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报刊理论版上发表的1500字以上的本专业学术论文。 4、在《新华社内参》发表的15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调查报告。 5、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本专业学术论文。 6、在统计源期刊目录中由国家级学会(协会)主办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统计源期刊目录指由校科协提供的最新版本《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目录》。 7、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带*号的且由国家一级学会(协会)主办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 8、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最新版本)中所列期刊上发表的文章。 9、在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学报上发表的文章。 10、在上述已经认定为中文核心期刊的外文版上发表的外文文章。 附件: 1、全国56所研究生院名单 2、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 3、中国科协全国性一级学会名单 4、中文期刊带*目录

录用通知单就是证明论文成功发表的初步证明。如果能够检索得到这篇论文,那就证明这篇论文确实发表成功了,如果没有没有检索到的话那你这篇论文就要打一个问号了。

中国发展中心内参发表论文

省级期刊省级期刊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国家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指由国家部委、全国性团体、组织、机关、学术机构主办的刊物。核心期刊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凡是这些来源期刊目录里有的刊物均可认为核心期刊,包括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录用通知单就是证明论文成功发表的初步证明。如果能够检索得到这篇论文,那就证明这篇论文确实发表成功了,如果没有没有检索到的话那你这篇论文就要打一个问号了。

有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核心期刊。省级期刊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部门、委办、厅、局、所,省级社会团体和机构以及各高等院校主办,在新闻出版部门有登记备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私:六零16四八26四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

这几天最大的生态新闻莫过于咸海的干涸。这个地处中亚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面积曾经达68,0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6米,最深处水深69米,总水量1,100立方公里的咸水湖1960年曾被评为世界第四大湖。美国宇航局拍到咸海东部河床已经无水——这个拥有550万年历史的内陆咸水湖很快就会从地球上完全消失。消失后的咸水湖是什么?逐渐沙漠化!12年前,一个比咸海小得多,仅仅80平方公里咸水湖,地处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格勒盟阿巴嘎旗的查干诺尔湖完全干涸。查干诺尔(蒙语:白湖)干涸形成的干盐湖面积达80平方公里。湖盆积聚了大量的盐碱粉尘,大风下便形成盐碱尘暴。盐碱尘暴不是一般的自然灾害,它还会形成化学污染,其腐蚀性、毒性污染空气、环境、土壤和水源,危害草原、庄稼、植被,引发人畜疾病,腐蚀设备,比一般沙尘暴具有更大危害,也是生态治理的难点。盐碱尘暴不但破坏其他地区的生态,其源头也会发生植被退化消失、风蚀、沙丘堆积……查干诺尔干湖盆将逐渐演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沙漠。郑柏峪,这个当年在阿巴嘎旗插队,看到并享受过查干诺尔(白湖)的北京老知青也由此开始了他“与天奋斗”的历程。郑柏峪的“与天奋斗”并不是逆天意而行,而是在科学家的支持下,仔细研究了当地沙化的成因,同时吸取了中国苏北沿海治理滩涂的经验,进行了4年的科学实验,找到了种植碱蓬,积沙压碱这个治理干盐湖的技术道路。通过他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人工种植以后,这些一年生的先锋植物碱蓬已经在那里自然繁殖多年,取得大面积推播种的经验。查干诺尔是2002年彻底消失的。郑柏峪从2003年开始试种碱蓬,到2012年,他和企业合作,已经种植碱蓬75000亩。查干诺尔干湖盆原是一片白茫茫的死寂世界,没有生命。大面积碱蓬出现以后,湖盆的生态发生显著变化:大量堆积的沙土改变了湖盆土壤的结构,盐碱度降低,;碱蓬种植改善了小气候,增加了当地的降雨,小气候和雨水的增多及碱蓬的出现,引发其他植物的“入侵”,次生植物出现,蚊虫开始大量滋生,蜥蜴、昆虫也多了起来,鸟类经常光顾,甚至还发现了鼠类、狐狸……碱蓬地出现了生机,生态系统开始恢复了!到2012年,消失10年的查干诺尔湖水又重新出现。夏天的碱蓬郑柏峪找到了“顺天意”这个“与天奋斗”的途径,也享受到了“与天奋斗其乐无穷”的意境。这些,在他的新书《查干诺尔》中都有描述。但此时,郑柏峪一个人的治沙也遇到了他早该遇到的问题:资金没有了。资金缺失问题其实是一系列问题的结果,它反映出来的却是在中国一个人治沙必然要遇到的人文环境的困难。资金郑柏峪走在街上你绝不会多看一眼。他年过65,又曾经罹患癌症,但他的样子既不像电影中的干部,也不像大家印象中的知识分子,虽然他曾经是干部,也是一个有高等学历的人。他外表就是一个职业不详的中年人。也许他原来没有想到他压碱治沙会有这么好的效果,会成规模。因此,他只是一个人在干湖盆里熬。他从2003年熬到2008年,六年,他找到了一条可行的路,这就是从东海之滨引种碱蓬到查干诺尔压碱治沙。这期间他的环保活动完全是自费。我没有勇气问他自己花了多少钱,因为我知道这个钱无论多少都是他个人微薄的积蓄,是他一生的辛苦钱——是原本应该由国家或国家某一个部门出的钱。秋天的碱蓬2006年,韩国环境保护组织“生态和平亚洲”人士朴祥镐等和郑柏峪进行了接触,到查干诺尔进行了考察和调研。2008年,郑柏峪通过“生态和平亚洲”争取到韩国“现代汽车”的支持,成功实施了5年查干诺尔盐碱干湖盆治理项目:种植碱蓬75000亩,覆盖湖盆2/3的面积。“现代汽车”积极参与查干诺尔治理,每年出300万人民币的费用,查干诺尔项目费用全部列支在广告费项目里,明显有其商业目的。它五年全部投资为1500万元,其中用于韩国大学生来查干诺尔活动为1000万元,科学研究约100万元,直接用于治理项目的费用约为400万元。科研加治理的费用占1/3,公共关系费用为2/3。“现代汽车”这样做,更重要的目的是树立环保形象。根据朴祥镐先生讲,在项目进行的5年里,现代汽车在韩国民众的满意度由7%上升到11%。在“现代汽车”查干诺尔项目启动之前,它在全世界共资助了五个类似的环保项目。查干诺尔项目启动后,其他项目都不甚好,已经中止。因为查干诺尔项目非常成功,见效快,效益明显,符合“现代汽车”广告和公共关系利益。韩国有主导亚洲荒漠化科学研究的欲望,争夺治沙成果和科研话语权是其重要目的之一。因为他们发现中国对荒漠化的研究比较肤浅、问题不少,甚至有明显的错误,因此韩国学术界积极参与查干诺尔项目,每年都有学者来查干诺尔考察研讨,发表论文。2012年查干诺尔开始重新见水。由于政策问题,郑柏峪与“现代汽车”的合作不得不于这一年结束。治理项目停止带来严重问题。查干诺尔干湖区尚未治理的面积实际还有约15%;碱蓬是一年生植物,靠种子繁殖,如果不能持续在上风方播种,在风的吹动下,碱蓬会逐渐向下风方退缩,最终将使前十年的努力前功尽弃。那么,压碱治沙需要多少钱呢?按郑柏峪这个完全的志愿者的算法,每亩直接治理费用平均只要53元!其中种子费20元,劳务费约25元,杂费(例如管理人员往来交通食宿、种子仓储等)约8元。如果再加上五年的养护费用,每亩地一共只需要80元就可以做到自然更新了。按2008至2012的压碱治沙成本计算,如果10年内有资金750万元,不但可以继续维持和深化查干诺尔项目,而且还可以完成两个相当5万亩的干湖盆新开发项目。750万,在北京拿不下一个中等面积的豪宅,买不了一辆豪车,现在一个处级贪官贪污的钱都可能比这个多。但郑柏峪就是筹不到。募集资金有许多法律问题。另外就是体制问题了。防风治沙一直是历届政府的重要任务,国家投的钱不可谓不多,下的力量不可谓不大,可以说是重要国策。但政府部门对查干诺尔项目一直不投资,这就牵涉和暴露了我们管理体制上的许多问题。首先是种碱蓬压碱是不是治沙这个理论问题。“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植树造林的钱怎么会给你种草呢?”理论查干诺尔项目没有得到国家的支持,首要原因是: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传统理论,认为湖泊干涸并非治沙问题的主要方面;其次,我国传统理论划定150毫米降雨线以下的地区为荒漠区,但是查干诺尔咸水湖不在这个范围内;三是,主管部门认为荒漠化问题的对策是“防沙治沙”,沙尘暴发源于沙漠,手段以植树造林挡风拦沙为主。行政主管部门认为沙漠、沙地是沙尘暴的发源地,植树造林当然是最佳的手段。但是这个理论本身有缺陷,甚至可以说有错误,其给国家造成的损失也十分严重和巨大。郑柏峪是一个有脑子的人。他没有“人定胜天”的豪情,他一开始就想找到一条针对查干诺尔地区形成干湖的具体原因和治本的路子。早在2002年,郑柏峪就请专家到查干诺尔考察。与韩国合作的五年间,他委托地科院和内蒙古师范大学做了多项与查干诺尔直接相关的科学研究。这些科学家通过考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国东部的沙尘暴实质是含有盐碱物质的尘暴,发源自查干诺尔这样的干盐湖”。这个观点来源于现场的直接观察和学术上的研究,它直面目前学术界和舆论中的一个错误认识,即所谓我国京津、华北及东部地区的沙尘暴发源自沙漠的论断。真理始于实践。多大颗粒度的沙子、在多大风速下能够刮多远有详细的实验数据,有清晰的计算公式。对我国各大沙漠里的沙子的颗粒度大小也有明确的测量数值。实验说明,沙漠里的沙粒由于颗粒度比较大,只能随风蠕动,最多不过几百米,很难随风飘移上千公里扬到北京来。因此,结论只能是:所谓京津、华北及东部地区的沙尘暴实质上只能是尘暴。对于沙尘暴发源地,权威部门认为“京津地区的风沙主要起源于周边的农牧交错区、农耕区、退化草场、沙地以及河谷区……干湖确实是沙尘的源头之一,但与广大的沙漠和沙地比起来,就要小得多。”参与查干诺尔项目的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北京理化分析研究中心对北京沙尘的研究都证实粉尘主要来源于干涸盐渍湖盆区。他们在对北京尘暴源区27万平方公里的研究结果是:干盐湖的分布面积仅占本区域总面积的1.3%,可是来自干盐湖的粉尘却占总降尘量的30%;全部降尘中常温水溶盐含量高达2.36%,其中96%来自干盐湖。干盐湖很小的面积却能提供巨大的粉尘量和盐碱物质量,这个区域内的尚未完成演化的湖盆沉积区才是沙尘暴的发源地。地质科学院的结论:一是京津、华北的沙尘暴实质是尘暴;二是这种尘暴是含有相当多盐碱物质的;三是干盐湖是我国东部沙尘暴的主要发源地。这个结论并不是地质科学院一家的理论。支持这个结论的科学论据很多。已故的地质学家、原国务院环境委员会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名誉所长刘东生院士早就指明了沙漠的沙、黄土高原的土、东部的尘的发源地都在西部的荒漠区的大盆地,是风选的过程将它们分离,按照颗粒物的大小、有次序的沉降在不同的地点。颗粒度大的留在湖盆成为沙漠,中等颗粒飘散到较远地区成为黄土高原,细微的粉尘飘扬到东亚成为黏土、或者进入大气环流。按照这个描述,沙漠是风选的结果而不可能是尘暴的源头。已经形成的沙漠不可能成为沙尘暴的发源地的,只有积存大量盐碱物质的干盐湖才是,这些干盐湖包括我国西北的几大大盆地,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古海洋干涸的产物,查干诺尔不过是一个新的表现而已。咸海的干涸将是另一个例证。查干诺尔的实践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这个理论。种植耐盐碱植物碱蓬,覆盖湖盆,积沙压碱,改良土壤,植物替代,人为控制定向转化,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盐碱干湖盆转化成新草地。由于碱蓬是一年生植物,以多年生植物替代碱蓬,形成植物替代才是目的,在这个链条中,碱蓬被称为“先锋植物”。查干诺尔压碱治沙的实践表明,现在碱蓬的面积已经非常可观了,植物演替的过程要比原先预计的快很多,面积增长快……小气候改变,局部雨量增加,动物生存环境也得到了改善。碱尘明显减少!由此已经可以得出结论:查干诺尔治理项目路线正确,技术可行,圆满成功。查干诺尔治理项目成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把如此大面积的干盐湖、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成功绿化,不但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是首次。韩国人机敏地从这些科研项目中看到了缝隙,拿我们的观点和实践结果在韩国大加宣传,甚至整版的报纸报导查干诺尔的信息和科学价值,企图在荒漠化研究中占领导席位。但这些并没有触动我国的相关部门。在中国,照理国家主管部门应该从宏观上进行管理,尤其是应该掌握相关理论研究的成果或争论,将科研结果转化成行政管理的方向。但实际上它们很少有所作为。例如,防治荒漠化的工作由国家防沙办负责,但是他们对理论性的问题几乎毫无兴趣。虽然在防止沙化和沙尘暴方面的争论已经持续很多年了,一些科学家提出过尖锐的意见,仅中科院植物所首席科学家蒋高明对植树造林防风拦沙的做法提出异议已经十多年,且有学者出书赞同他的观点;我们查干诺尔项目的专家提出的“京津华北的沙尘暴实际是尘暴、发源地在干盐湖”也已经十多年,但是防沙办始终不予理睬,仍然坚持按“沙漠是沙尘暴发源地”这样陈旧的观点办事,主要工作还是放在三北防护林和京津风沙源治理那些治标不治本的项目资金分配上。报纸上报道的种树的面积不断加大,报纸上也不断呼吁重视沙化面积的不断增加——此间的面积差额到底到哪里去了,谁也不知道。“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植树造林的钱怎么会给你种草呢?”体制郑柏峪是一个有理智的正常人。他不是推石头上坡的息息法斯,不是无效追日的夸父,也不是为取悦自己想象中的情人达辛尼娅而勇斗风车的唐﹒吉珂德。他一个人治沙也好,和“现代汽车”合作也好,都是不得已而为之。郑柏峪曾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2003年初,郑柏峪联络十几名科学家在中青网上发表文章,证明他们通过在查干诺尔的调查认为北京的沙尘暴实质是尘暴。这篇文章在学术界、舆论界引起广泛反响。刘淇同志批示“组织专家论证”。但是主管部门没有找提出问题的专家,只找了几个坚持传统结论的人讨论。紧接着,几名领导和专家的文章便见诸报端:国家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刘拓认为,干涸湖泊并非京津沙尘暴的祸首。京津地区的风沙主要起源于周边的农牧交错区、农耕区、退化草场、沙地以及河谷区。其中河谷区就包含了干涸湖泊。但是,干湖只是风沙问题的一个方面,并非问题的主要矛盾。京津周围的干涸湖泊问题并不是很明显。北京市气象台台长郭虎说,认为肆虐京津的是尘暴而非沙尘暴这一结论不太准确。气象专家张明英认为,干湖确实是沙尘的源头之一,但与广大的沙漠和沙地比起来,就要小得多。2004年,郑柏峪他们发《内参》,讲述了一年的实验成果,请求国家支持。曾培炎副总理作出了批示给了发改委,发改委约见郑柏峪和参与项目的科学家,确定在国家林业局2005年科技支撑项目中予以安排。但是第二年,项目被取消了。2006年,沙尘暴肆虐。郑柏峪联系了10多名科学家联名写信给温家宝总理,呼吁召开专家论证会。6月下旬温总理亲自主持专家座谈会,查干诺尔项目科学家韩同林参加,第一个发言说明了观点,温总理在总结中作了鼓舞人心的讲话。但是最后还是无实质结果。之后,受国家林业局贾局长指示,主管部门曾经听取过郑柏峪他们的汇报和意见,但是还是毫无结果。究其原因,根源还是在主管部门。主要是认识问题。主管部门认为湖泊干涸并非防沙治沙问题的主要方面。沙尘暴发源于沙漠,解决荒漠化问题以植树造林为主要手段;其次是行政规定死板。我国传统理论划定150毫米降雨线以下的地区为荒漠区,但是查干诺尔咸水湖不在这个范围内。因此从理论上讲,查干诺尔地区不属于他们负责的范围。按照林业部三北局一位处长的话: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植树造林的钱怎么会给你种草呢?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片已经形成的沙漠有人管,但基本上属于在沙漠边植树造林,沙进人退,被动防御;我国不同程度盐渍化或次生盐渍化的地区28.8亿亩,占国土面积的20%,其中有6亿亩盐碱地的治理已经纳入农业部的工作范畴;但像查干诺尔这样的1.5亿亩干盐湖区虽然危害巨大,但通过治理可以重新恢复植被和水源地地区,目前尚无管理机关。更有趣的是,郑柏峪他们压碱治沙取得阶段性成功时,查干诺尔湖区的所有权问题也浮现了出来。查干诺尔原来有水时属于国营,归水利局管。没有水了,水利局也不管了。十年后又有了水,他们就又回来说查干诺尔是小湖泄洪地区,管理权在水利局。草原监理部门这时说了,既然种了碱蓬,查干诺尔就是草原。林业局种碱蓬是治沙,证明这里是荒漠,因此管理权是林业局。土地部门说查干诺尔是国有土地。嘎查大队说是牧民草场。有些农牧民干脆就在这里安营扎寨了……无论政府、集体和个人都看到了查干诺尔的好光景,他们说查干诺尔应该归自己。但自从2004年至今,这些现如今主张自己权利的单位和个人,对查干诺尔的治理没有任何投资和支持。郑柏峪显然不是这里的管理者。过去,他只是一个保护环境的志愿者,一个沙尘和盐碱化土地的治理者——现在,成果有了,但他既无权继续,也无钱继续了。咸海的消失不是偶然的。气候变暖,导致雪线上升;斯大林时期将其上游牧场改为农耕,用行政手段推广种麦,种棉花等需要大量用水的农作物;修运河截水;咸海周围人口剧增四倍……这些都是原因。这种种长期不顾自然环境的掠夺性的开发,造成了今天咸海的消失。我的疑问是:那些用掠夺性开发造成查干诺尔成为干盐湖,现在又用掠夺性手段企图占有郑柏峪治理成果的部门、集体和个人,会立地成佛,爱护这片土地吗?郑柏峪想趁自己还能动,再承包查干诺尔1000亩干盐湖地种碱蓬。但没有一个政府单位肯出这50万元区区小钱支持他。建议北京800公里半径内的几大咸水湖正在陆续干涸。其中,乌拉盖高毕面积230平方公里,2004年干涸;查干诺尔80平方公里,2002年干涸;安固里诺尔面积70平方公里,2004年干涸;黄旗海面积110平方公里,2010年干涸;一些小咸水湖,如阿尔肖特、乌兰诺尔、九连城诺尔早已干涸。面积230平方公里的达里诺尔湖也出现了危机,水面下降很厉害。目前类似查干诺尔的干湖盆还有内蒙古锡林格勒盟东乌旗的乌拉盖戈壁,230平方公里,它的边缘地区已经有大面积的碱蓬,利于项目实施;另一个重要的地点在新疆的西北部,主要是艾比湖,已经出现大面积的干湖盆;还有相当多的中小湖盆。资料显示,PM2.5和荒漠化也密切相关。在美国国家航空和太空管理局( NASA )发布的“全球PM2.5浓度地图”上,清楚地表明了北非-欧亚荒漠区是PM2.5的重点发生区,我国荒漠区及东南沿海是最重的地区。郑柏峪用自己的实践和努力证明了治理查干诺尔理论路线正确,技术可行,成绩圆满。查干诺尔这个干盐湖治理项目成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把如此大面积的干盐湖成功绿化,开始复水,不但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是首次。毫无疑问,查干诺尔的治理经验有重要的示范价值,将查干诺尔治理项目继续下去也是十分必要、且有重大意义的事业:——到2013年,实际尚未治理的面积还有约15%;——碱蓬是一年生植物,靠种子繁殖,如果不能持续在上风方播种,在风的吹动下,碱蓬会逐渐向下风方退缩,最终将前功尽弃;——由单纯碱蓬到植物多样性、再到普通草地的演化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维护,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治理项目出资支持的与查干诺尔相关的科学研究,也需要延续;特别是,大面积干盐湖在耐盐碱植物出现以后的植物演替是世界上无人做过的科研课题,非常有价值,非常有必要继续进行。应该强调的是:压碱治沙这个环保项目不仅有其生态价值、而且有其经济效益。以咸水作为荒漠化生态修复和建设的资源条件,在荒漠化地区种植盐生或耐盐碱植物、养殖盐生或耐盐碱水生动物,构建并形成农林牧副渔和谐共存的咸水复合生态农业的生产系统,不但可以达到荒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的目的,还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比如,碱蓬本身就是牧区牲畜过冬的必要补充饲料。尤其是大雪覆盖草原,碱蓬是牲畜补充盐分的最好植物。压碱治沙如果能够和产业开发相结合,产业开发支持生态治理,农牧民自然有积极性治理和开发干盐湖,项目就可进入良性持续发展的道路。苏北盐城地区已经形成了相关的耐碱性植物种植、加工和利用的经营链条。如果按每治理10万亩干湖盆,十年需要资金1040万元计算;如果国家投入1亿元,坚持10年,国家将可以将100万亩的干盐湖转化成草地。如果国家能组织对压碱治沙理论认真的科学研讨,在此基础上设立干盐湖治理专门机构和专项基金,不出几年,在治沙和压制尘暴方面的成绩可能就会超过林业部门。这需要的仅仅是一点点观念的调整和投资原则的调整。有了这个调整,郑柏峪一个公民的治沙就会变成全民的治沙,从过去一贯的被动防沙变成将来持续的主动治沙,从边缘治沙变成腹地治沙,从种树挡沙暴变成压碱治尘暴……这个账,无论怎么算都是值得的。这个曾患癌症,已经坚持治碱十二年,种碱蓬75000亩,今年六十七岁的郑柏峪想趁自己还能动,再承包查干诺尔1000亩干盐湖地种碱蓬。他能找到这笔资金吗?“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植树造林的钱怎么会给你种草呢?”

国务院内参发表重要论文

程国强:“我国境外农业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01月21日。 Cheng Guoqiang, Agricultural Policy Measurement: What Relevant for Policy Advice? paper prepared for OECD Global Forum on Agroculture, Paris, 16 December 2013.程国强:“对实施全球农业战略的思考”,《经济日报》,2013年10月04日。程国强:“我国实施全球农业战略的总体思路”,《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09月17日。程国强:“我国实施全球农业战略的政策与保障措施”,《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09月13日。程国强:“我国农产品进口增长成因与影响”,《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09月09日。程国强:“中国粮食宏观调控的现实状态与政策框架”,《改革》,2013年第1期。程国强:“投资农业要深刻把握农业的本质特征”,《农民日报》,2013年01月12日。程国强:“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影响、启示与战略选择”,《中国农村经济》,2012年第3期。程国强:“对近期几个粮食热点问题的回应”,《中国文摘》,2013年1月4日。程国强:“粮价补贴支持政策已到调整重要关口”,《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1月8日。程国强:“关于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战略的思考”,《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第24期。程国强:“全球粮价上涨对我国的影响与应对建议”,《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10月17日。程国强:“粮食宏观调控面临四大挑战”,《中国报道》,2012年第10期。程国强:“全球粮情与中国应对”,《今日中国论坛》,2012年第9期。孙绪华、程国强:“我国科技资源研发效率监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管理评论》,2012年第9期。程国强,“入世”深刻改变中国农业,《人民日报》,2012年09月14日。程国强,“全球粮价上涨之忧”,《财经》,2012年09月03日。程国强,“中国农业对外开放:影响、启示与战略选择”,《中国农村经济》2012年第03期。程国强、朱满德,“中国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农业补贴:制度设计与政策选择”,《管理世界》,2012年第1期。程国强,“着力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经济日报》,2012年4月11日。程国强,粮价“两难”困局有正解,《 农民日报》, 2012年03月13日 02 版。Cheng Guoqiang, China’s Oils and Oilseeds: Current Situation and Outlook, Paper prepared for MPOB International Palm Oil Congress (PIPOC) 2011, 15th - 17th November 2011, Kuala Lumpur, Malaysia程国强:“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农业开放战略”,《中国发展观察》,2011年第12期。程国强:“加入世贸组织与中国农业发展”,《农民日报》,2011年11月19日。程国强:“全球粮食供需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人民日报》,2011年09月19日。朱满德、程国强:“中国农业补贴:制度变迁与政策转型”,《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朱满德、程国强:“中国农业政策:支持水平、补贴效应与结构特征”,《管理世界》,2011年第7期。朱满德,程国强:“多哈回合农业谈判:进展与关键问题”,《国际贸易》,2011年第7期。程国强:“当前中国粮食市场形势与调控政策取向”,《中国粮食市场20年高峰论坛》报告,2010年10月12日。Cheng, Guoqiang, FTA and China’s Agriculture, Paper prepared for Asia Pacific Region Agro-food Industry Development Symposium, September 29 to October 1, 2010, Jeju, Korea.程国强:“中国农村市场改革:经验、挑战与思路”,《改革》,2010年第9期。程国强:“消除粮价异动之源”,2010年09月28日《财经》杂志。程国强:“中国农产品问题的现状和未来”,2010年08月30日《第一财经日报》。程国强:“粮价的困惑”,2010年08月28日,新浪财经。程国强:“当前粮价异常波动的原因与调控建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报告《择要》,2010年5月。程国强、朱满德:“多哈回合农业谈判:近期进展与关键问题”,技术报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内部调研报告,2010年4月。程国强:《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专访)》,《人民日报》,2010年1月11日第5版程国强:《粮食生产不能松懈》,《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1月25日第8版程国强:《农业补贴受益范围扩大》,《粮油市场报》,2010年2月11日第A01版程国强:《大豆产业政策调整要把握四个基本点》,《粮油市场报》,2010年4月14日第1版程国强:《支持大豆产业出发点必须是保护农民利益》,《粮油市场报》,2010年5月11日第1版程国强:《粮价异常波动亟须综合调控》,《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6月程国强:《强化调控机制,确保粮食安全——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运行的经验与启示》,《人民日报》,2010年6月2日第7版程国强:《完善托市收购政策,防止过度调控效应》,《粮油市场报》,2010年6月19日第A01版程国强:《理性看待农产品的投资属性》,《东方城乡报》,2010年6月24日第B01版程国强:《发达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启示与借鉴》,《粮油市场报》,2010年7月2日第2版程国强:《粮食市场进入调控敏感期》,《改革内参》,2010年第37期程国强:《粮食供给安全稳定,玉米深加工值得商榷》,《粮油市场报》,2010年8月31日第1版程国强:《汽车吃“粮”不符合中国国情(专访)》,《人民日报》,2010年9月3日第5版程国强:《理性应对粮食价格波动》,《中国合作经济》,2010年第11期程国强:《消除粮价异动之源》,《财经》,2010年9月27日总第273期程国强:“发达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启示与借鉴”,《红旗文稿》,2009年第15期。Cheng, Guoqiang and Zhu Mande, The Agriculture Negotiations in the Doha Round: Progress and Problems, Paper prepared for the 8th Asia Pacific Agriculture Policy Forum, September 1 to 2, 2009, organized by APAP Forum Organizing Committee, Special Commission on 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Rural Policies of Korea, Jeju-si, Korea.程国强:“信访新体制的取向”,《瞭望》,2009年第12期。程国强:“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农村工作通讯》,2009年第6期。程国强:“扩大农村消费:难点与建议”,《发展研究》,2009年第6期。程国强:“全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公共支出与采购》,2009年第4期。程国强:“稳住农业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根本举措”,《农村工作通讯》,2009年第3期。程国强:“中国农村市场改革:历程、经验与新思路”,《中国市场改革30年》,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年。程国强、胡冰川:“新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分析”,《管理世界》,2008年第1期。程国强:“改革开放以来农产品价格波动回顾”,《中国发展评论》,2008年第4期。程国强:“当前我国粮食市场形势与宏观调控建议”,《中国发展观察》,2008年第4期。Cheng Guoqiang, China’s Agriculture within the World Trade System, Invited paper for 2007 Year Conference,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Trade Research Consortium, Beijing, China, July 8-9th, 2007.程国强:“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5期。崔卫杰、程国强:“多哈回合农业国内支持谈判评估”,《管理世界》2007年第5期。程国强、刘合光:“多哈农业谈判:取消出口补贴的影响分析”,《管理世界》2006年第7期。刘李峰、程国强:“中国与澳大利亚、中国与新西兰农产品贸易特征及相似度,《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第9期。程国强:“建设新农村要着力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业”,人民日报《市场报》2006年4月。苗水清、程国强:“美国大豆补贴政策及其影响”,《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8期。程国强、崔卫杰,“多哈回合农产品关税谈判影响评估”,《管理世界》.2005/12.35-45页程国强,世界贸易体系中的中国农业,《管理世界》.2005/5.84-90页程国强,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优势与关键问题,《农业经济问题》.2005/05.18-22页程国强,中国农业面对的国际环境及其趋势,《中国农村经济》.2005/01.4-10页程国强,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结构与贡献,《管理世界》.2004/11.85-96页程国强,中国农业国际化的战略选择,《中国经贸导刊》.2005/15.22-23页程国强,关注大豆行业“拉美化”,《瞭望》.2005/52程国强,粮食安全必须立足本国,《瞭望》.2005/40程国强,粮食进口如何趋利避害,《瞭望》.2005/16.43页程国强,农业:后过渡期形势严峻,《瞭望》.2005/16.41-42页程国强,粮食最低收购价的设计,《瞭望》.2005/15.63页程国强,构建风险转移防范机制——重视国际玉米市场风险防范与管理,《国际贸易》.2004/12.18-19页程国强,WTO新一轮农业谈判:问题与前景,《红旗文稿》.2004/6.34-37页程国强,着力提高出口竞争力——中国农产品出口结构变化与政策建议,《国际贸易》.2004/02.17-21页。帅传敏,程国强,张金隆:《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估计》,《管理世界》,2003年第1期程国强:《寻求相对宽松与公平:中国农产品出口面对的关税壁垒》,《国际贸易》,2003年第1期程国强:《突破“技术壁垒”是地方政府当务之急》,《县域经济》,2003年1月第3期程国强:《农产品出口如何突破“技术壁垒”》,《经济参考报》,2003年1月8日程国强:《压力还在后头——加入WTO以来的中国农产品贸易形势》,《经济要参》,2003年2月12日第10期,总第1340期程国强:《1996—1998年中国国内农业支持》,《经济导刊》,2003年第4月总第3期陈锡文,程国强:《美国新农业法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和建议》,《经济导刊》,2003年4月总第3期程国强:《僵局未终结——WTO新一轮农业谈判进展与问题》,《国际贸易》,2003年第4期程国强:《“订单农业”的关键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县域经济》,2003年4月第12期程国强:《农业谈判,还得几个来回(专访)》,《环球时报》,2003年4月9日第19版程国强:《如何让技术壁垒变桥梁(专访)》,《人民日报》,2003年5月17日第5版程国强:《技术性壁垒纷纷高抬,农产品出口不容乐观(专访)》,《瞭望新闻周刊》,2003年7月7日第27期陈锡文,程国强:《WTO农业谈判的动向及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经济要参》,2003年7月9日第42期,总第1372期程国强:《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新框架及其影响》,《经济要参》,2003年10月22日第65期,总第1395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商务部联合调研组:《当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突出问题与建议》,《经济要参》,2003年10月31日第67期,总第1397期,执笔人:程国强、江帆、徐森程国强:《农产品贸易:出现大出打进格局(专访)》,《国际商报》,2003年12月19日第3版程国强:《中国农业面对的国际农业补贴环境》,《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第29期(总第1701期)程国强:《加入WTO与中国农业国际化》,《华夏星火》,2002年第1期程国强:《农业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经济日报》,2002年1月10日第13版程国强:《风雨已至,湖北农业如何破浪前行(专访)》,《湖北日报》,2002年1月15日程国强:《WTO框架下的农业补贴结构与政策调整——对主要WTO成员国履行农业补贴承诺的分析》,《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年第4卷第1期程国强:《国际化:WTO背景下海南农业面对的挑战(专访)》,《海南日报》,2002年2月24日第3版程国强:《农业:着力解决六大问题》,《经济参考报》,2002年3月27日第6版程国强:《加入WTO后改变中国农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人民中国》,2002年第2期程国强:《建立有效的农业支持机制(专访)》,《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5月20日程国强:《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农业:发展战略与政策调整》,《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5月7日第8版程国强:《WTO与中国农业人才走势》,《中华儿女海外版》,第181期程国强:《亟需建立反补贴应急机制(专访)》,《瞭望新闻周刊》,2002年7月1日第27期程国强:《痛陈中国农产品出口受阻》,《中华儿女海外版》 (20020805)程国强:《中美农产品贸易有来有往(专访)》,《环球时报》,2002年8月5日第18版程国强:《应对农业国际化的挑战:实施竞争性发展战略》,《经济日报》,2002年9月3日程国强:《着力解决几个关键性问题,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经济日报》,2002年9月10日程国强:《难有突破的补贴议题——中国农业面对的国际农业补贴环境分析》,《国际贸易》,2002年第11期程国强:《中国农产品出口如何突破壁垒》,《国际商报》,2002年12月4日第2版程国强:《我国农产品贸易不能盲目乐观(专访)》,《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12月10日程国强:《中国农业:考验还在后面(专访)》,《中国财经报》,2002年12月13日程国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整体提高(专访)》,《国际商报》,2002年12月10日第2版程国强:《努力扩大我国优势农产品出口》,《经济日报》,2002年12月31日程国强:《国际化对中国乳业影响多大(专访)》,《经济日报》,2001年1月16日第1版程国强:《提高乳品竞争力是当务之急》,《中国食品报》,2001年1月31日程国强:《面对WTO中国乳业何去何从(专访)》,《中国食品报》,2001年2月2日第2版程国强等,《中国乳业:生产、消费、贸易与国际化的影响》,《管理世界》,2001年第2期程国强,徐云,彭延军:《WTO新一轮农业谈判的主要议题与主要成员国观点与展望(一)》,《国际商报》,2001年2月11日第8版刘合光,彭延军,程国强:《WTO新一轮农业谈判的主要议题和主要成员国观点与展望(二)》,《国际商报》,2001年2月18日第8版徐云,刘合光,彭延军,程国强:《WTO新一轮农业谈判的主要议题和主要成员国观点与展望(二)》,《国际商报》,2001年2月25日第8版彭延军,程国强:《调节农业支持度——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执行情况评介》,《国际贸易》,2001年第3期程国强:《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的机遇与挑战》,《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1年第3期程国强:《加入WTO农业如何应对挑战》,《时事资料手册》,2001年第4期程国强:《加入WTO与中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改革》,《开放导报》,2001年第5期陈俊红,程国强:《辨别身份的恐惧——日本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及其影响》,《国际贸易》,2001年第6期程国强:《迎接乳业国际化的挑战》,《中国农垦经济》,2001年第6期程国强:《在“绿箱”与“黄箱”中做文章——透视中国农业补贴》,《中国改革》,2001年第9期程国强:《加入WTO不是农产品市场的简单开放》,《领导决策信息》,2001年9月第36期程国强:《进入世界市场中国农业面临考验》,《中国信息报》,2001年9月10日第2版程国强:《执行WTO承诺对中国农业的影响》,《中国信息报》,2001年12月3日第4版程国强:《双赢竞争迎“夹击”》,《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12月7日第2版程国强:《涉农新规则陌生可能导致市场失控》,《领导决策信息》,2001年12月第46期

录用通知单就是证明论文成功发表的初步证明。如果能够检索得到这篇论文,那就证明这篇论文确实发表成功了,如果没有没有检索到的话那你这篇论文就要打一个问号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