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L安装的硬件要求 硬件要求: (1)计算机:586奔腾以上或同档次兼容机,需内置以太网卡或USB接口。 (2)ADSL终端设备: ADSL MODEM 软件要求: (1) 建议使用WIN98操作系统。 (2)浏览器建议使用IE 4.0以上,或NETSCAPE 4.0 以上。 ADSL的安装分硬件安装和软件安装两部分:一、硬件部分一块10M或10M/100M自适应网卡;一个ADSL调制解调器;一个信号分离器;另外还有两根两端做好RJ11头的电话线和一根两端做好RJ45头的五类双绞网络线。 1.准备您的计算机 首先请打开您的计算机机箱,在您的计算机中需要加入一块网卡,10M或则10M/100M自适应的都可以。如果您的计算机中原来就有网卡,那就需要再加一块网卡。此网卡是专门用来连接ADSL Modem的。因为ADSL调制解调器的传输速度达1M/8M,计算机的串口不能达到这么高的速度(最近兴起的USB接口可以达到这个速度,所以也有USB接口的ADSL Modem)。加入这块网卡就是为了在计算机和调制解调器间建立一条高速传输数据通道。 2.安装ADSL Modem的信号分离器(又叫滤波器,Splite) 信号分离器是用来将电话线路中的高频数字信号和低频语音信号分离的。低频语音信号由分离器接电话机用来传输普通语音信息;高频数字信号则接入ADSL Modem,用来传输上网信息和VOD视频点播节目。这样,您在使用电话时,就不会因为高频信号的干扰而影响您的话音质量,也不会因为在上网时,打电话由于语音信号的串入影响上网的速度。您可以想象一边拿着电话和朋友聊着天;一边通过电脑在网上冲浪;同时又通过装有机顶盒的电视机收看着精彩的视频点播节目。你看,小小的信号分离器作用不小吧! 安装时先将来自电信局端的电话线接入信号分离器的输入端,然后再用前面准备那根电话线一头连接信号分离器的语音信号输出口,另一端连接您的电话机。此时您的电话机应该已经能够接听和拨打电话了。 3、安装ADSL Modem 这是其中最关键的过程,眼看着就要大功告成了。这也是其中最简单的过程,既不需要拧螺丝也不需要拆机器。您只需要用前面准备那另一根电话线将来自于信号分离器的ADSL高频信号接入ADSL Modem的ADSL插孔,再用一根五类双绞线,一头连接ADSL Modem的10BaseT插孔,另一头连接计算机网卡中的网线插孔。这时候打开您的计算机和ADSL Modem的电源,如果两边连接网线的插孔所对应的LED都亮了,那么您的硬件连接也就成功了。软件部分 ADSL上网的软件设置可分为以下的几各步骤: 1、网卡的安装和设置 由于ADSL调制解调器是通过网卡和计算机相连的,所以在安装ADSL Modem前要先安装网卡,网卡可以是10M或则10/100M自适应的。 安装完成以后应该如图所示: 要注意的是安装协议里一定要有TCP/IP,一般使用TCP/IP的默认配置,不要自作主张的设置固定的IP地址。 2、下载和安装PPPoE虚拟拨号软件 3、PPPoE软件的设置目前最常用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PPPoE软件有以下几个,它们都完全支持Windows98,Windows NT和Windows 2000 WIN98中的网卡驱动的安装: 1、自动检测首先将网卡插入机器的主板上,在添加新硬件中自动检测新的网络适配器。检测时问稍长一些。完成后,屏幕出现两个窗口。在左窗口,选你所用网卡厂商,右窗口,选你所用网卡的型号(驱动程序)。如:你的网卡是3com公司的3C509型网卡。你在左窗单击一下3com,再在右窗口单击3c509,然后确定,系统会自动在c:\windows\system\下查找与网卡匹配的驱动程序,或让你插入windows95盘来查找,找到后系统会自动安装完毕。此时,网卡驱动程序已安装好。 2、重新启动 Windows 95进入控制面板的系统中有一个“网络适配器”。进入网络适配器将显示出你的网卡驱动程序名。这里要注意一点,在网卡驱动程序名前有一个小图标□,若图标上没有出现黄色“!”,则表示网卡驱动器程序已安装成功。否则可能有以下问题: ①网卡坏了。 ②网卡没插紧。 ③主板上的插巢坏了,这时可换另一个插巢。 ④自动检测到的驱动程序与网卡不匹配。 ⑤中断口地址或输入输出口地址冲突。 3、解决以上问题的办法: ①换另一块网卡。 ②将网卡换另一个巢,或用力将松动网卡插紧。 ③换插地方。 ④在系统中将已装驱动程序删除,单击该程序,按“删除”。重新启动机器,然后重新做添加新硬件等以上部骤。当出现选驱动程序窗口时,可选择已装网卡的兼容程序。如:TE2000 DE220均可用NE2000驱动程序,然后重复2的过程,直到在控制面板的系统网络适配器的驱动程序的图标没有黄色“ ! ”。 ⑤进入控制面板—系统—网络适配器一网卡驱动程序—资源。看“冲突设备列表”。如果“没有冲突”,则说明不是此问题引起安装错误。若“设备有冲突”则要更改中断请求或输入/输出范围。将使用自动设置框中的“√”去掉,双击中断请求,改动设置号,通常网卡设在05、12、09等口上,改动时冲突设备列表会提示此时是否冲突,直到没有冲突为止。也可以按以上方法改动输入/输出范围。两个口地址可以只改动一个,也可以两个都改动。只要冲突设备列表中没有冲突即。 4、问题解决后,重新启动计算机。 在安装驱动程序过程中,有时系统会提示你插入windows 98光盘,有时系统又会自动在C盘上的&127;windows下找到。只要按系统提示一次完成,无论在软盘上还是在C盘上找都无关紧要,关键是系统如果返复让你插盘,返复说这个文件没找到,那个文件找不到,这说明安装是失败的。这时中断安装过程,删除已装驱动程序(以上谈到怎样删除),重新启动计算机,重新安装。 在有多媒体等多种卡的机器中,装网卡时,应先将其它卡都拔掉,等网卡和驱动程序装好后关闭机器,再插下一个卡,装此卡驱动程序,装好后关闭机器,再插另一个卡,装另一个驱动程序,再重新启动机器。总之,不能同时插好硬件,再一个一个地装软件驱动程序。而要插一个,装一个,再插一个,再装一个。这样可以必免中断口或输入输出口地址冲突。但必须首先装网卡。 有些网卡的驱动程序必须用自带的驱动盘来安装,不能用windows 98驱动程序表中的程序来安装。而中断和输入输出口地址的改动也是用驱动盘中的config文件来改动。如:TE2000。在TE2000驱动盘中,启动SETUP.EXE,在程序菜单中有config 提示。进入此屏便可更改中断口地址和输入输出口地址,所以,在安装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驱动程序安装好后,开始配制各种参数,在控制面板→网络中单击添加,屏幕出现适配器、协议等,单击协议→添加,左窗:选厂商,(Microsoft),右窗:选网络协议。如TCP/IP,确定完后,在当前窗口中找到TCP/IP,点亮,单击属性,填写本机的IP地址,子网屏蔽码、网关和DNS主机的地址,域名。如果是IPX协议,则不需填写以上IP地址等。 6、确定后重启机器。进入MS-DOS方式中,运行ping命令。如我的主机名为203.93.0.98则〉ping 203.93.0.98√出现:pinging 203.93.0.98 with 32 bytes of data:表示与主机连通:“Reply from 203.93.0.98:bytes=32 time=76ms TTL=63”。 如出现:Requdst timed out:可能参数设置错误。请将设置好的参数重新检查一遍,直到ping通为止。三、网卡及驱动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分析故障一:系统找不到网卡 故障现象:将一块Intel Pro 10/100Mb/s的网卡正确插入主板PCI插槽后,启动Windows98,系统无法找到该设备,也无法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 解决方法:当系统无法自动发现网卡时,首先可以尝试手动刷新系统设备。点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系统”,在系统属性窗口中点击“设备管理器”标签,然后单击“刷新”按钮,一般就能让Windows找到新插入的网卡了,接下来只需根据提示安装驱动程序即可。 如果手动刷新仍然找不到网卡,则可能是主板的BIOS设置有问题。在BIOS设置中,有一个“BIOS Features Setup”设置项,其中有一个选项为“Report No FDD For Windows95”,主板在出厂时的默认设置往往为“Yes”,而这种设置有时会导致一些特殊类型的网卡不能被系统所识别。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将“Report No FDD For Windows95”选项设置为“NO”,这样一般都能解决问题。 注意,有时系统找不到网卡是由于硬件安装上的问题而造成的,例如网卡与主板PCI插槽接触不良或安装没有完全到位。对于这种情况,用户可以采取“擦拭网卡金手指”、“将网卡安装到其它PCI插槽”等方法来解决。 故障二:网卡驱动装完后,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故障现象:网卡驱动装完后,第一次重启后显示“错误XXXX,XXXXXXX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解决方法: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有两种可能:首先得考虑是不是网卡的驱动程序与网卡不配套。虽然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非常小,但也不是不可能,特别是当用户购买的是散装网卡时。一般可以进入Windows的安全模式,然后删除已经安装好的网卡驱动,最后重新安装驱动即可。 另外得看看是不是网卡与其它硬件设备产生了IRQ冲突或I/O冲突。根据前面介绍的方法进入Windows的设备管理器窗口,然后选中已经安装好的网卡(在“网络设配器”选项下),点击“属性”按钮,然后在弹出的网卡属性窗口中点击“资源”标签,看下面是否提示网卡与其它设备有冲突。 如果发现有IRQ冲突或I/O冲突,则把“资源”中的“使用自动设置”去掉,然后手动设置IRQ,调整到空闲的那个。如果16个IRQ全都满了,就须禁止掉一个设备。推荐禁止掉COM2,释放出IRQ3是个不错的选择,然后手动设置网卡IRQ。 故障三:安装程序不认网卡 故障现象:正在安装网卡时,安装向导不认网卡,无法继续安装。 解决方法:如果无法自动安装驱动程序,用户可以手动安装好网卡。点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添加新硬件”,此时Windows会检测网卡并进行安装。如果系统没有这样做,则按以下步骤手动安装——点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网络”,等进入网络属性窗口后,点击“添加”按钮,并选择“适配器”。 点击“添加”按钮,然后在弹出的选择网络适配器窗口中选择自己所用网卡的设备制造商及型号,然后点击“确定”按钮进行安装。如果用户所用网卡没有在列表中,则点击“从磁盘安装”按钮,然后在弹出的“从磁盘安装”窗口中,将安装路径定位到网卡所附带的驱动盘上(事先得将驱动盘插好),根据提示安装好驱动即可。 故障四:无法安装网卡 故障现象:在Windows中安装一块3COM的网卡,但系统却找不到网卡,而且手动安装也失败。 解决方法:Windows支持PNP(即插即用),在正常的情况下应该都能自动找到并识别网卡,出现这种故障一般是由于网卡本身或物理安装有问题,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解决。 首先得检查网卡的物理安装是否正确,确定网卡及插槽是否工作正常,网卡是否正确插入了插槽中。接着运行“添加新硬件”向导,如果“添加新硬件”向导无法找到网卡,则可以尝试将网卡插入其它插槽中,然后重新利用“添加新硬件”向导来安装。在“网络”属性窗口的“配置”选项中双击已经安装的网络适配器列表中的网卡,然后在网卡属性窗口的“高级”标签中检查网卡的属性设置,特别要注意检查“Connection Type”选项,看设置参数是否与所用网线类型相符。 故障五:网卡工作不正常 故障现象:一块PCI总线网卡,无论在Win98还是在Win2000/XP中工作都不正常。主要表现在网络时断时续,查看网卡的指示灯,发现时灭时亮,而且交替过程很不均匀。与该网卡连接的HUB所对应的指示灯也出现同样的现象。 解决方法:根据故障表象,开始怀疑是HUB的连接端口出了故障,于是将该网卡接到其它的端口(该端口已证明工作正常)上,问题依然,说明HUB没有问题。之后再用网卡随盘附带的测试程序盘查看网卡的有关参数,其IRQ值为5。返回到Windows 操作系统,查看操作系统分配给网卡的参数值,其IRQ同样是5。后来怀疑主板插槽有问题,但换了几个插槽,问题没有好转。进入BIOS,选择“PNP/PCI CONFIGURATION”一项,发现IRQ 5后面的状态为“Legacy ISA”(保留的ISA总线设备)。问题就是出在这里,原来系统将IRQ 5分配给了ISA总线设备,而我们使用的却是PCI总线的网卡,从而导致网卡无法正常工作。将IRQ5后面的状态改为“PCI/ISA PnP”后,网卡的工作一切正常。 WIN200、WINXP中网卡及驱动安装相对容易不再阐述
Composite Stratigraphy of the Sailinhuodong Group and Ore-bearing Micrite Mound in the Bayan Obo Deposit,Inner Mongolia,China
乔秀夫高林志彭阳章雨旭
原文刊于《地质学报》1999年,第71卷第3期;英文版刊于Acta Geologica Sinica,1997,Vol.71No.4.
白云鄂博超大型矿床成因解释甚多,本文首次提出它的赋矿白云岩是一巨型深水微晶丘。之后在章雨旭等的研究中认为深水微晶丘物质来源于海底热液和CO2的喷溢,其中的生物与深海热水活动相伴生(微晶丘成因新认识, 2005,地球科学进展,20卷,20期)。重新刊印的意义在于:①腮林忽洞群白云岩与白云鄂博超大型铌稀土铁矿赋矿白云岩是与深部物质活动相关联,地震事件紧位于微晶丘之下及微晶丘内部,地震事件同样反映深部物质活动的结果;地震事件与内生金属成矿作用伴生。地层中地震记录的研究在矿床研究中应受到足够的重视。②腮林忽洞群腮4组中的地震记录是典型的“molar tooth构造”,它的时代为奥陶系。最近高林志等对腮林忽洞群中斑脱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为奥陶系,与古生物材料完全吻合,从而表明:液化泥亮晶脉(国外所称molar tooth)并非某些学者认定的只局限于中、新元古界。
据层序地层、事件地层、生物地层和岩石地层研究,腮林忽洞群是白云鄂博群的一部分。于腮林忽洞群下部层位的岩石切片中首次发现三叶虫屑,并首次分离出奥陶系疑源类及几丁虫化石;于上部层位首次识别出碳酸盐震积岩组及顶部巨型微晶丘(micrite mound)。白云鄂博超大型铌稀土铁矿赋矿白云岩既非火成碳酸岩,也非一般层状沉积岩,而是一巨型微晶丘,与腮林忽洞群顶部微晶丘白云岩宏观特征一致,并可能属同一层位。根据已有的化石材料,腮林忽洞群与白云鄂博群应为下古生界而非中元古界。本文的新发现与新认识将对白云鄂博超大型矿床的成因解释提供新的思路。并有可能在其以南地区发现新的同类型矿床。
腮林忽洞群、白云鄂博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北的白云鄂博—百灵庙草原,北纬41° 38′~41° 55′之间,呈EW向分布(图1)。有关白云鄂博群及白云鄂博矿床研究的历史很长,研究精度极高[1~33]。但是有关白云鄂博群在地层柱中的位置一直有不同的认识:是中元古界?还是下古生界?有关白云鄂博超大型矿床的成因解释甚多,对赋矿白云岩的成因认识极不相同:有人认为是沉积碳酸盐岩[1,5,14,18,21,23,28,33],但缺乏典型的沉积岩结构、构造和层状岩石的风化地形;有人认为是火成碳酸岩[2,4,9,11,12,27],尽管有岩石化学、地球化学数据支持,但无法否认其中的生物化石和藻纹层等;有人认为与火山作用有关[6,19,31,32],而赋矿白云岩的成因与矿床成因又有着直接关系。近年来,有关白云鄂博群基础地质及矿床成因研究应提及张鹏远等[28]、白鸽等[32]、赵景德等[21,26]和潘启宇[33]的成果。他们的研究对于进一步认识白云鄂博群时代与矿床成因环境均具重要意义。过去的研究多限于白云鄂博矿区及北侧的宽沟背斜北翼。宽沟背斜北翼由于接近北部洋壳,构造复杂,与矿区地层和赋矿围岩的对比方面容易产生不同认识。本文选择白云鄂博铁矿矿区东南约20km,即白云鄂博复向斜南翼的腮林忽洞群,进行精细露头层序地层、事件地层与生物地层工作。腮林忽洞群轻度变质,但构造简单、剖面连续、层序界面清晰,有利于认识与白云鄂博群相关的基础地质记录及整个盆地的演化。
图1 腮林忽洞群、白云鄂博群与什那干群分布图
1层序地层
图2为野外识别的腮林忽洞群层序与层序不整合界面,计7个三级层序。
1.1层序特征与纵向演化
层序1(DS1):以碎屑岩为特征的层序。LST为发育于色尔腾山群基底岩石侵蚀面上的河流相沉积,河床主流相为巨型透镜状砾岩,边滩相为长石石英砂岩。河床砾岩下切下伏花岗片麻岩基底达15~25 m深度。TST(三角洲—滨岸)以初始海侵面与LST分界。HST顶部含砂灰岩,广泛发育帐篷构造和硅结壳层。DS1中凝缩层不明显。
层序2(DS2):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混合相。底界面为岩相转换面。CS段为4~5 m厚的黑色板岩(第22层)。HST早期为深水锥柱叠层石灰岩,晚期变为圆柱叠层石灰岩及滨岸碎屑岩。
层序3(DS3):含石英砂藻纹层灰岩组成的碳酸盐岩层序。底界为海侵碳酸盐岩上超面;顶部界面是厚度不大的铁质风化壳。50cm厚不含石英砂的纹层灰岩(第35层)为CS期记录。
层序4(DS4):一个台地边缘叠层石礁相组成的层序,顶底界面均为以铁质红土型风化壳为代表的陆上暴露面。纹层灰岩(第47层,共厚50cm)为CS期沉积。
层序5(DS5):由藻团灰岩、藻纹层灰岩、泥晶灰岩组成的碳酸盐岩潮坪层序,顶、底界均为陆上暴露面。TST以波状起伏的海侵面(ts)与下伏海相LST分界。CS段为被上、下硬地限制的纹层灰岩(第57—58层)。59—66层代表早期HST;67—73层是晚期HST。
层序6及层序7(DS6,DS7):两个层序由深水微晶丘组成。DS6是微晶丘初始发育阶段;DS7微晶丘白云岩夹有三层具液化泄水脉的泥晶灰岩(浅水环境),它反映微晶丘发育过程中曾有三次停顿。DS7顶界由白云鄂博群黑色板岩所覆盖。据研究(袁忠信、白鸽等,1995及作者等薄片观察)[31],这种黑色板岩的原岩为火山-沉积岩。所以这一界面可能为火山作用形成,不是层序界面。
1.2层序不整合面与盆地演化
层序界面的野外标定是露头层序地层研究的关键。沉积层序及其间的界面是构造与海平面变化结果的响应,即盆地发生、发展的记录。沉积物组成的层序为正记录,界面则为负记录。
图2 腮林忽洞群综合地层柱
图2腮林忽洞群中的层序不整合面有不同类型。DS1底部界面代表腮林忽洞群—白云鄂博群盆地的开始。DS2与DS1之间的水下间断层序不整合面反映了盆地的进一步扩展。海侵碳酸盐上超(DS3底界面)于DSl及DS2组建的碎屑岩垫板(template)之上,标志新的盆地—碳酸盐台地形成,反映了全球海平面总体上升时期。腮林忽洞群碳酸盐台地位于华北地台北部大陆边缘,DS3—DS5碳酸盐岩中普通含有陆源石英砂,也说明这是与大陆相连接的台地。台地发展过程中有3次海平面下降形成暴露不整合面(红土型大陆风化壳),层序界面与当时的断裂构造活动相联系。层序5中大量发育的震积岩,有力地表明暴露型层序不整合面的形成是由于区域断裂构造活动引起碳酸盐台地抬升所致。
DS5,DS6顶部红土型风化壳厚30~50cm,从母岩至风化壳的地球化学变化列于表1中,风化壳中稳定元素大量集中,表明是一个相当长时期的暴露记录。DS5顶部界面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代表盆地性质的转换期,海平面由下降转变为迅速上升时期,由碳酸盐台地转化为深水盆地,发育了深水微晶丘。这种海平面的迅速上升,应是碳酸盐台地构造下沉的结果。
表1 腮林忽洞群层序5和层序6顶部风化壳化学分析结果表
2地震灾变事件地层
腮林忽洞群DS5为一震积岩构成的地震事件岩组。震积岩主要由内部发育各种形态液化泄水脉的纹理灰泥灰岩组成,即笔者等建立的碳酸盐震积岩序列中的A单元[34,35]。泄水脉由亮晶方解石构成,脉的上、下两端穿刺水平纹层,引起纹层牵引弯曲(图版Ⅰ-1)。除泄水脉外,纹层灰岩中广泛发育液化卷曲变形(B单元)及层间断层(C单元)。DS5中具7个震积岩层,DS7微晶丘中发现3个震积岩层,计代表了10个地震幕。显然, DS5—DS7是腮林忽洞—白云鄂博裂陷槽最强烈的构造活动(断裂活动、火山作用、火成岩侵入)时期,可能也是相应的白云鄂博矿床的成矿时期。震积岩即当时构造活动引起强地震(>6级)的产物。
3岩石地层
图版Ⅰ腮林忽洞群中的地震记录与微晶丘
地层中地震记录
腮林忽洞群原称腮林忽洞组,由内蒙古地质矿产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队1971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局.达尔罕茂明联合旗幅(K-49XⅩⅪ)1:200000区域地质测量报告,1971。,分为一岩段及二岩段。前已述及,“腮林忽洞组”厚达900m,其中有多个沉积间断面,故按岩石地层组的定义,“腮林忽洞组”应称腮林忽洞群,它可分为5个岩组(图2)。DS1,DS2为一个组,即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混合岩岩组,这个组即相当于原称的一岩段。二、三、四岩组为碳酸盐岩岩组,顶底均为明确的大陆风化壳所限,野外极易辨认。其中第三岩组为一叠层石灰岩岩组,横向应与灰岩相变;DS5单独构成第四组,第四组为一强地震事件岩组。DS6,DS7(第五组)为微晶丘白云岩。
4生物地层
4.1首次发现三叶虫碎屑
在腮林忽洞剖面第10层上部,即DS1顶部的含石英砂微晶灰岩薄片中,发现有十几粒细小生物碎片(图版Ⅱ-3,4,5),颗粒呈弧形,个别为波浪形,并在碎屑的一侧外壳上有暗色粉末状铁质镶边,在周围灰泥已结晶为细微晶体时仍保持了生物的原始玻纤结构,在正交偏光下呈追踪式消光,这种结构构造是典型的三叶虫碎屑的特征。薄片中可观察到有大量变形的S形石英晶体组成的细脉贯穿岩石,并见由铁质细粉末充填的细小裂缝切断三叶虫碎片。
4.2首次发现奥陶纪疑源类
微古植物样品采自DS1,DS2及DS3(图2),共计21份。分析结果如下:
①DS1第2层所夹板岩中:Lophosphaeridium sp.,Leiopsophosphaera simplex Sin,Leiopsophosphaera sp.,Micrhystridium sp.,Zonosphaeridium sp.,Taeniatum simplex Sin。
②DS2第22层(CS段)黑色纹理灰岩中:Micrhystridium sp.1,Micrhystridium sp.2,Micrhystridium conifrum Downia,Lophosphospheridium sp.,Microconcentrica sp.,?Gonio-sphaeridiasp.,Goniosphaeridia sp.,Baltisphaeridium solidium(Sin,1962)Fu,Ancyrochiti-nasp.,Rbabdochitina sp.,Cyathochitinasp.。
③DS3第35层CS段黑色纹理灰岩中:?Rbabdochitinasp.,Goniospheridiasp.,Leiopso-phosphaera sp.。
由于腮林忽洞群已轻微变质,具刺疑源类只保留了角刺类和微刺类化石。DS1中的化石属于寒武系的分子;而DS2和DS3中的具刺疑源类和几丁虫则应属奥陶系的分子(图版Ⅱ-6~17),特别是DS2的CS段中疑源类类型多样,反映出CS段沉积时间很长,可以保留较多的属种。Baltisphaeridium Solida,Gonosphaeridiasp.和几丁虫,它们最初发现于俄罗斯地台及扬子地台的下古生界中[36,37]。腮林忽洞群DS2和DS3的疑源类的时代应为早奥陶世。
1.腮四组(DS5)灰岩中的震积岩(岩石切片,比例棒长0.5cm),液化脉穿刺水平纹理灰岩使之在脉的两端弯曲变形。薄片中可清楚地看到直立的脉是在强地震振动下,由无数的水平泥晶纹层液化泄水集中而成(震积岩序列A单元)。图中直立的亮晶脉在图的上方、中部及底部可看到液化亮晶脉与水平纹层的连结,表明液化脉源于水平纹层灰岩。2.白云鄂博群中赋矿微晶丘宏观展布特征。3.腮林忽洞群微晶丘白云岩风化后的宏观地形。4.腮林忽洞群微晶丘上部青灰色富有机质微晶灰岩与黄色藻团相间排列。5.腮林忽洞群顶部微晶丘中黄色藻团冠部微晶方解石和亮晶方解石填充孔洞接触关系。6.腮林忽洞群微晶丘下部暗色藻泥及其间大量孔洞(箭头所指),比例棒长0.56mm。7.白云鄂博赋矿微晶丘已变为细晶白云岩,其中可见被改造的石英碎屑,比例棒长0.5mm,样品采自白云鄂博东矿以东地表。
图版Ⅱ腮林忽洞群中的古生物材料
地层中地震记录
5微晶丘——白云鄂博超大型矿床赋矿围岩
微晶丘一般为底平顶凸的铁饼状体,厚度一般从几米至几十米,出现于较深水缓坡地带,成带状平行于古海岸线。微晶丘由微晶灰岩、生物组分、层晶构造(Stromatactis)、亮晶及陆源沉积物组成。钱宪和[38,39]对微晶丘曾做了系统研究与总结,他认为在微晶丘的形成过程中,微生物,像菌类、蓝绿藻等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淀出大量的微晶灰泥,同时捕获与沉淀一些灰泥,造成大量的微晶灰岩。笔者等研究华北地台寒武系—奥陶系层序地层时,辨认出北京西山及山西浑源等地冶里组底部纯灰岩为微晶丘,对其宏观与微观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40]彭阳,季强,章雨旭,乔秀夫。北京西山及邻区奥陶系底部微晶丘特征及层序地层学意义.地质论评,1998,44(1):35~43。,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认为腮林忽洞群顶部和白云鄂博矿床赋矿围岩(H8或 )均为巨型微晶丘。
5.1腮林忽洞群DS7微晶丘特征
腮林忽洞群顶部厚约90~100m均由基本上面貌相同的同一岩性岩石构成,仅在下部有三层发育液化碳酸盐脉(地震记录)的薄层灰岩将其分隔。这一巨大的岩性体是一个主要由碳酸盐岩微晶组成的大型微晶丘,并已发生了白云岩化。微晶丘的风化地貌呈馒头状山丘,与一般层状沉积岩的风化地形迥然不同(图版Ⅰ-3)。微晶丘外貌上呈土黄色厚层块状,在野外可清楚地看到黄色的藻团与青色富有机质灰泥相间生长构造(图版Ⅰ-4)。显微镜下,虽然岩石已重结晶并已白云石化,但仍能与宏观对照看到原生长状藻丛的冠部与填隙物的接触关系(图版Ⅰ-5),表现为生长状藻丛部分结晶较细,而填充的灰泥及孔隙内则结晶较粗;在野外结构构造相同的下部层位的同样黄色藻团中发现了大量藻丝及藻凝团,显然白云岩化之前的微晶丘中除了灰泥之外也存在有类似的藻团,代表微晶丘中的生物组分;其中发育的大量孔洞构造也是微晶丘的特征之一(图版Ⅰ-6);在DS7顶部发现大量藻纹层,为微晶丘的又一证据。
5.2白云鄂博超大型铁矿赋矿白云岩——微晶丘的特征
1.白云鄂博矿床矿石中的纹层状构造,与藻纹层有相似性。白云鄂博东矿。
2.白云鄂博矿床赋矿微晶丘(H25)中的纹层状构造(藻纹层)。白云鄂博东矿以东地表。
3.岩石薄片中的三叶虫屑,箭头所指。单偏光(-),比例棒长0.52mm。
4.岩石薄片中细小的三叶虫屑(箭头所指),图中可见到细裂缝切断三叶虫碎片。单偏光(-),比例棒长0.15mm。
5.三叶虫屑,具玻纤结构,暗色部分为混染的泥、铁质杂质。单偏光(-),比例棒长0.52mm。
6.Goni ophaeridiasp.(×800)7.Lophosphosphaeridium sp.(×800)8—9.Micrhystridium sp.1(×800)10—11.Micrhystridium sp.2(×800)12.角刺藻(×800)13.Ancyrochitinasp.(×260)14.Microconcentricasp.(×800)15.?Goniosphaeridiasp.(×800)16.Baltisphaeridlum sp.(×800)17.Cyathochitinasp.(×260)(6—17号样品采自腮二组第22层,标本号911031-8,9)
赋矿白云岩形态呈长透镜状,具有微晶丘的宏观形态及展布特征(图版Ⅰ-2),东西向延伸18km,它为由早奥陶世(相当于腮四组时期)两条东西向同沉积断裂控制的深水盆地中的碳酸盐灰泥体。依潘启宇意见,这两条断裂为北部的高位断裂和南部的东介格勒断裂[33]。矿区内部受矿化的影响使原始结构破坏殆尽,只有矿石中的不规则条带状构造有可能是继承了原藻纹层的结构构造(图版Ⅱ-1);矿区东部同层位白云岩中宏观上也可见层纹状结构(图版Ⅱ-2),应为微晶丘内部微生物成分(如隐藻)的体现,其内部结构为细晶白云石成层分布(图版Ⅰ-7);微晶丘白云岩中有板岩的夹层及透镜体,这些板岩是由间歇性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沉积在微晶丘内部或丘间(微晶丘应看成是由若干个次一级的微晶丘互相叠置而成),后经变质改造形成;微晶丘的顶部为凹凸不平的起伏状,上覆很厚的板岩层,由于板岩为火山灰变质而来[31],因此微晶丘的消亡是由于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带来大量的火山灰沉降使制造碳酸盐岩微晶的微生物窒息而死。在白云岩下伏页岩中有白云岩的夹层及透镜体(原来疑为白云岩侵入体),应解释为在微晶丘的初始发育阶段,页岩中有微晶丘的夹层。
6讨论
6.1腮林忽洞群、白云鄂博群在地层柱中的位置
图3 腮林忽洞群与白云鄂博群下部层位可能的对比关系
内蒙古地质学家一直将腮林忽洞群与中元古界什那干群相对比[41]。腮林忽洞群组成白云鄂博复向斜南翼(图1),与白云鄂博群均不整合于色尔腾山群(Pt1sr)之上,有着共同基底,而与其南远距约100km的什那干群无关(图1左下图)。图3表示腮林忽洞群与白云鄂博群下部(H1—H5)的对比关系。 及H1,H2为河流—三角洲—滨岸浅水硅质碎屑岩为主;海侵碳酸盐岩上超的结果,发育了华北地台北缘的碳酸盐台地( O1s2-4)及其以北台地前泥质沉积(H3—H4);腮林忽洞群微晶丘白云岩 与白云鄂博群赋矿微晶丘白云岩 可能为同一时期深水碳酸盐盆地沉积。白云鄂博群的时代曾有长期争论。目前主导性认识将其置于中元古界[41]。主要依据是同位素定年资料(1400~1200 Ma)。张鹏远等对白云鄂博群的全面研究和公布的丰富的微古植物及微体动物化石(H3,H5,H8,H10),论证了白云鄂博群为下古生界[24,28]。作者等在腮林忽洞群中新发现的化石材料,支持了张鹏远等的工作。据目前已有的材料,在全球范围内,微晶丘仅见于奥陶纪—三叠纪,也佐证了白云鄂博群与腮林忽洞群更可能为下古生界。根据新的地质记录,作者修正原有中元古界的观点,认为,腮林忽洞群—白云鄂博群为加里东期裂陷槽沉积。根据震积岩层位,裂陷作用始于腮林忽洞群DS5,即腮四组时期。前已述及,这个时期可能正是主要成矿时期,白云鄂博群下古生界化石资料与大量加里东期成矿年龄数据相吻合[21,26,41,42]。至于1400~1200 Ma的年龄数据需进一步研究其地质意义。
6.2丘控矿床
基于赋矿白云岩为微晶丘这一新认识,白云鄂博矿床的形成除了可能与幔源物质及火山作用有关外,微晶丘的生物聚矿作用和微晶丘本身的储矿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7结论
腮林忽洞群与白云鄂博群的研究涉及对华北地台北缘构造演化和白云鄂博矿床成因的认识。笔者希望本文提供的新材料和新认识能引起地层学、沉积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矿床学等学科地质学家的兴趣,从新的角度和思路进一步深入研究。
目前,部分同位素年龄数据与古生物材料的矛盾应如何解释?腮林忽洞群中震积岩组与白云鄂博群中的多个震积岩层位如何等时对比?强地震形成的构造背景如何?腮林忽洞群微晶丘层位是否可能高于白云鄂博赋矿微晶丘而是一个穿时微晶丘?微晶丘生物成矿机制和微晶丘储矿机制如何?这些问题均需深入研究。
丘控矿床的提出,使我们不得不将注意力集中到与白云鄂博赋矿微晶丘平行的腮林忽洞微晶丘上,在这个微晶丘中是否存在类似的铁、稀土或(和)铌矿化。这是本文的期待。
参考文献
[1]李毓英.白云鄂博铁矿地质与勘探.北京:地质出版社.1959
[2]周振玲,李功元,宋同云,刘宇光.内蒙古白云鄂博白云石碳酸岩的地质特征及成因讨论.地质论评.1980,26(1):481~488
[3]李继亮,胡辅佑.白云鄂博群中蛇纹岩质滑塌堆积.地质科学,1981(3):269~272
[4]孟庆昌.白云鄂博碳酸岩矿床的成因特征.地质与勘探,1981(3):11~15
[5]孟庆润.论白云鄂博铁矿含矿围岩—白云岩的沉积成因及其沉积环境分析.地质论评,1982(5):481~489
[6]白鸽,袁忠信.白云鄂博矿床成因分析.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所刊.1983(4):1~15
[7]成忠礼,桂训唐,王俊文.白云鄂博黑色板岩的Rb-S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见: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年报(1982~1983).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43~44页
[8]李继亮.白云鄂博群中的酸性火山岩.地质科学,1983(1):36~43
[9]李士勤.再论内蒙古白云鄂博含稀有金属碳酸岩及其铌稀土铁矿床的成因.见:北方板块构造文集.第1集.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156~185页
[10]魏菊英,上官志冠.白云鄂博铁矿围岩白云岩的氧、碳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因。岩石学研究(第二辑).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14~21页
[11]刘铁庚.白云鄂博白云碳酸岩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学报,1985(3):15~28
[12]刘铁庚.白云鄂博白云岩氧、碳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因讨论.地质论评,1986(2):150~159
[13]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白云鄂博矿床地球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14]侯宗林.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成矿模式及成矿作用.地质与勘探,1989(7):1~5
[15]王楫,李双庆等.内蒙古渣尔泰山群与白云鄂博群时代对比及含矿性.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
[16]Drew L J,M eng Qingrun and Sun Weijun.The Bayan Obo Iron-rara-earth-niobium deposits,In ner Mongolia,China.Lithos.,1990(26):43~65
[17]刁乃昌.白云鄂博群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中国区域地质,1990(4):353~359
[18]孟庆润.白云鄂博“H8”含矿白云岩的岩石类型.冶金地质动态,1991(8):17~19
[19]袁忠信,白鸽,吴澄宇,张宗清.内蒙古白云鄂博铌、稀土、铁矿床的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矿床地质,1991(1):59~70
[20]张宗清,叶笑江,袁忠信等.白云鄂博稀土矿床的形成年代:Sm-Nd同位素数据.岩石矿物学杂志,1991(1):80~83
[21]赵景德,任英忱等.以多种证据建立的白云鄂博稀土矿床成矿物质的生成顺序.地质找矿论丛,1991(4):1~17
[22]梁玉左,王楫.白云鄂博群H8岩段顶部发现微小型叠层石.内蒙古地质,1992(1):11~12
[23]孟庆润,Drew L J.内蒙古白云鄂博“H8含矿白云岩”氧、碳同位素研究及其成因.地质找矿论丛,1992(2):46~54
[24]孙淑芬.内蒙古白云鄂博尖山组微古植物新发现.地质论评,1992(5):474~477
[25]王楫,李双庆,王保良,李家驹.狼山—白云鄂博裂谷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6]Chao E C T,Back J M,Minkin J A and Ren Yinchen.Host-rock controlled epigenetic,hydrothermal metasomatic origin of the Bayan Obo REE-Fe Nb ore deposit,Inner Mongolia,P.R.C..Applied Geochemistry,1992,7:443~458
[27]陈辉.白云鄂博矿床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意义.见:第五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561~562页
[28]张鹏远,李双庆,王长尧,牛绍武,孙淑芬等.白云鄂博地区地质构造特征.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1993,28,1~86
[29]任英忱,张英臣,张宗清.白云鄂博稀土超大型矿床的成矿时代及其主要地质热事件.地球学报,1994(1—2):95~101
[30]张宗清,唐索寒,王进辉等.白云鄂博稀土矿床形成年龄的新数据.地球学报,1994(1—2):85~93
[31]袁忠信,白鸽,吴澄宇等.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H9火山岩岩石特征及其意义.矿床地质, 1995(3):197~205
[32]白鸽,袁忠信等.白云鄂博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论证.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33]潘启宇.白云鄂博铌稀土铁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6(3):369~378
[34]乔秀夫,宋天锐,高林志等.碳酸盐岩振动液化地震序列.地质学报,1994(2):16~34
[35]乔秀夫,宋天锐,李海兵,高林志.辽东半岛南部震旦系—下寒武统成因地层.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36]Тимофеев Ъ В,Гнрмaн Г Н,Михайлова Н С.М икрофитофоссилииДокембрия,Кeмeбрияи Ордовикa.AкaдeмИЯН аук СССР,Институт Геологии иГ еохронологииДокембрия.1976,1~107
[37]邢裕盛,刘桂芝.长江西陵峡区奥陶—志留纪微古植物群.第一届全国化石藻类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145~154页
[38]Tsien H H.Ancient reefs and micrite mounds,their concepts,no menclature and recognition.Proc.Geo1.Soc.China,1990(4):261~287
[39]钱宪和,微晶灰岩与微晶丘.它们的问题与成因.台湾中央地质调查所特刊.1991(5):213~287
[40]季强,章雨旭.从层序地层学研究试论华北地区寒武系与奥陶系分界.地质论评,1997,43(3);241~248
[41]内蒙古地质矿产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42]刘兰笙、高翎、杜安道、孙亚莉.白云鄂博稀土矿床中辉钼矿的铼-锇同位素年龄.矿床地质,1996,15(2):188~191
分类: 生活 >> 生活常识 问题描述: 有环境的保护和破坏的严重性等都可以. 解析: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天齐等,环境保护概论.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解振华.我国环保事业的回顾与展望.中国环境报,1999-09-09[3]解振华.全面开创新世纪我国环保工作的新局面.环境保护,2001(1) [4]解振华.中国环境保护战略与对策.中国环境管理,2001(1):4~7 [5]上海第一医学院环境卫生病教研室.环境与健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1 [6]姚文贵等.环境保护趣览.北京:新时代出版社,1999 [7]刘君卓等. 居住环境和公共场所有害因素及其防治.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8]胡经之等.威胁人类存亡的定时炸弹——环境荷尔蒙.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9]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0]戴星翼.走向绿色的发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11]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Our Common Futur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12]张文学,杨立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前沿论坛,2002(10):47—51 [13]钱易,唐孝炎主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4]伊恩?莫法特.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和政策.宋国君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15]秦大河,张坤民,牛文元.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16]蒋志刚,马克平,韩兴国.保护生物学.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7]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生物多样性研究系列专著1——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 与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8]刘云国,李小明主编.环境生态学导论.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19]赵章元.中国近岸海域环境分区分级管理战略.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张洪主编.中学教师实用地理手册.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87 [21]2002年中国海洋环境公报.北京:国家海洋局,2003 [22]刘天齐主编.环境保护(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3]杨国清主编.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4]芈振明等.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 [25]聂永丰主编.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6]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燃煤电场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新型建筑材料,1996(3):13~18 [27]秦大河,张坤民,牛文元主笔.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28]祝学礼,徐文龙.我国固体废物污染与无害化处理技术.卫生研究,2002.31(4):331~332 [29]陈英旭.环境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30]张邦俊,翟国庆.环境噪声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31)王建龙.环境工程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2]殷维君主编.环境保护基础.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33]郑楚光等编著.温室效应及其控制对策.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34]朱庚生.环境管理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35]叶文虎.环境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6]李康.环境政策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7]张宝杰.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38]诸大建.超常规发展环境产业.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39]李焰.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40]张承中.环境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41]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第一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2]张建文,张海燕.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优化方案.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14(4) [43]王炳华,赵明.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0,12(6):13—17 [44]刘五英,黄秀梅,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6,11(2):24 [45]王炳华,赵明,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1,13(2):17~21 [46]陆书玉主编.环境影响评价(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7]丁桑岚主编.环境评价概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4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编.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49]郭子义,韦薇主编.环境化学概论(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0]张合平,刘云国主编.环境生态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51]延森著.徐有刚译.环境管理与环境认证.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6 [52]夏青等著.环境管理体系.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53]孟宪国主编.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教程.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54]中国进出口质量认证中心编.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审核.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 [55]朱慎林,赵毅红,周中平编著.清洁生产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6]刘静玲主编.绿色生产与未来(环境教育丛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7]汪应洛,刘旭著.清洁生产.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58]闵恩泽等著.绿色化学技术.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9]黄震方,祝晔等.关于旅游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初步探讨.经济地理,2003,23(1) [6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61]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l2523-90) [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 [63]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l2348-90) [6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放射防护规定)(GB8703-88) [6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 [66](1S014001 GB/T 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1996 [67](1S014001 GB/T 24004--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68](1S014010 GB/T 24010--1996).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1996 1996 [69](1S014011 GB/T 24011--1996).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1996
共合作出版专著两部,教材一部,论文90余篇。近年来的论著如下:1. CHEN Peirong, ZHOU Xinmin, ZHANG Wenlan, LI Huimin, FAN Chunfang, SUN Tao, CHEN Weifeng & ZHANG Min. Petrogenesis and significance of early Yanshanian syenite-granite complex in eastern Nanling Range. Science in China Ser. D Earth Sciences, 2005, 48(7):912-9242. 华仁民,陈培荣,张文兰,陆建军. 论华南地区中生代3次大规模成矿作用. 矿床地质,2005,24(2):99-1073. P.R. Chen, X.M. Zhou, X.S. Xu, C.F. Fan, T. Sun, W.F. Chen And M. Zhang. Petrogenesis and significance of early-Jurassic syenite-granite complex in Nanling Range, South China.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04, A671, 5.5.454. 陈培荣,周新民,张文兰,李惠民,范春方,孙涛,陈卫锋,张敏. 南岭东段燕山早期正长岩-花岗岩杂岩的成因和意义. 中国科学D辑,2004,34(6):493-5035. 陈培荣. 华南东部中生代岩浆作用的动力学背景及其与铀成矿关系. 铀矿地质,2004,20(5):266-2706. 蒋学鑫,陈培荣. 天然石英中气-液杂质的热动力解吸. 硅酸岩学报,2004,32(10):1199-12027. 章邦桐,陈培荣,凌洪飞,孔兴功. 赣南中侏罗世流纹岩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上地壳成因的微量元素和Pb-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制约. 岩石学报,2004,20(3):511-5208. 章邦桐,陈培荣,凌洪飞,孔兴功.赣南中侏罗世玄武岩的Pb-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中生代地幔源区特征及构造意义.高校地质学报,2004,10(2):145-1569. Pei-Rong Chen, Xin-Min Zhou, Ren-Min Hua and Xi-Sheng Xu. GEOCHEMISTRY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 OF A-TYPE GRANITES IN MID NANLING RANGE, SOUTH CHINA.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03,67(18, S1): A6110. RENMIN HUA, PEIRONG CHEN AND WENLAN ZHANG. Geochemistry of three etallogenic types related to Mesozoic continental crust re-melting type granitoids in the Nanling Range, South China.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03,67(18, S1): A16111. Hua Renmin, Chen Peirong, Zhang Wenlan, Liu Xiaodong, Lu Jianjun, Lin Jinfu, Yao Junming, Qi Huawen, Zhang Zhanshi and Gu Shengyan. Metallogenic systems related to Mesozoic and Cenozoic granitoids in South China. Science in China. 2003, 46(8): 816-82912. Zhang Bangtong, Chen Peirong, Yang Dongsheng and Kong Xingong. Geochemical evidence for contribution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from peraluminous granite basement. Science in China. 2003, 46(3): 296-30413. 华仁民,陈培荣,张文兰等. 华南中、新生代与花岗岩类有关的成矿系统. 中国科学(D辑),2003, 33(4): 335-34314. 张敏,陈培荣,张文兰等.南岭中段大东山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地球化学,2003,32(6):529-53915. 章邦桐,陈培荣,孔兴功.赣南白面石过铝花岗岩基底为6710铀矿田提供成矿物质的地球化学佐证.地球化学,2003,32(3):201-20716. 刘昌实,陈小明,陈培荣,王汝成,胡欢. A型岩套的分类、判别标志和成因. 高校地质学报,2003, 9(4): 573-59117. 孙涛,周新民,陈培荣,李惠民,周红英,王志成,沈渭洲. 南岭东段中生代强过铝花岗岩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中国科学,D辑,2003,33(12):1209-121818. 华仁民,张文兰,陈培荣,王汝成. 赣南大吉山与漂塘花岗岩及有关成矿作用特征对比. 高校地质学报,2003,9(4): 609-61819. 胡恭任,刘丛强,陈培荣,于瑞莲. 柯树背岩体的副矿物特征及地质意义. 地球学报,2003,24(3):231-23620. 章邦桐,凌洪飞,陈培荣.多体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对比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地质地球化学,2003,31(4):100-10621. 陈培荣,华仁民,章邦桐等. 南岭燕山早期后造山花岗岩类:岩石学制约和地球动力学背景. 中国科学,2002, 32, 279-28922. Chen Peirong(陈培荣), Hua Renmin(华仁民), Zhang Bangtong(章邦桐), Lu Jianjun(陆建军) & Fan Chunfang(范春方). Early Yanshanian post-orogenic granitoids in the Nanling region—Petrological constraints and geodynamic settings. SCIENCE IN CHIAN (Series D), 2002, 45(8), 755-76823. 陈培荣,华仁民,孙涛,范春方. 赣南陂头A型花岗岩成因:壳-幔作用的地球化学证据. 第四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论文集,2002, 171-17224. 章邦桐,陈培荣,孔兴功. 赣南临江盆地余田群双峰式火山岩的Rb-Sr年代学研究. 中国地质,2002,29(4): 351-35425. 顾连兴,陈培荣,倪培等. 长江中、下游燕山期热液铜-金矿床成矿流体.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2, 38,390-40726. 章邦桐,陈培荣,杨东生,孔兴功.过铝花岗岩基底对成矿物质贡献的地球化学证据-以富城过铝花岗岩体6722铀矿床为例.中国科学(D),2002, 32(9), 735-74127. 章邦桐,陈培荣,陈迪云,孔兴功.再论长英质引爆角砾岩的气热流体溶侵成矿机制-引爆角砾岩型铀矿床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矿床地质,2002, 21(3), 526-26328. 胡恭任,陈培荣,于瑞莲. 柯树北岩体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地质与勘探,2002, 38(6), 25-2929. 华仁民,陆建军,陈培荣等. 中国东部晚中生代斑岩-浅成热液金(铜)体系及其成矿流体. 自然科学进展,2002, 12, 240-24430. 章邦桐,陈培荣,杨东升等. 南中生代橄榄玄粗岩系列厘定的地质证据. 地质学报,2001,75(2),213-22031. 陈贵华,陈培荣,杨卫明. 南岭铀多金属成矿带赣南段构造-岩浆演化及富大铀矿成矿条件分析. 铀矿地质,2001,17(3),129-13632. 陈培荣,华仁民,章邦桐. 南岭燕山早期后造山花岗岩类:岩石学制约和地球动力学背景.The 3rd World Chinese Conference on Geological Sciences, Hong Kong, 2001, P. 8-1133. 章邦桐,饶冰,陈培荣等. 论长英质隐爆角砾岩的气热流体溶侵成矿机制. 矿床地质,2001,20(2),129-13634. 胡恭任,于瑞莲,陈培荣,彭培坤. 柯树背岩体铀金成矿远景分析. 地质地球化学,2001,29(4):1-635. 陈培荣,范春方,孔兴功等. 6710铀矿区火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和成矿意义. 铀矿地质,2000,16(6),334-34236. 蒋学鑫,陈培荣. 石英砂选矿厂尾砂综合利用研究. 地质找矿论丛,2001,16(4):276-27837. 范春方,陈培荣. 赣南陂头A型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 地球化学,2000,29(4),358-36638. 孔兴功,陈培荣,章邦桐. 赣南白面石盆地双峰式火山岩的Rb-Sr和Sm-Nd同位素特征. 地质论评,2000,46(2),186-18939. 范春方,陈培荣. 赣南不同类型花岗岩体的锆石形态群特征及其意义. 地质找矿论丛,2000,15(4),299-30640. 范春方,陈培荣. 赣南陂头花岗岩体Nd-Sr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 地质找矿论丛,2000,15(3),282-28741. 孔兴功,陈培荣,章邦桐. 江西南部白面石-东坑盆地A型火山岩的厘定与地质意义. 地球化学,2000,29(6),521-52442. Chen Peirong, Wang Rucheng, Chen Yiaoming, et al.. Fluid inclusion evidence for high copper content of ore-forming fluid. Ninth Annual Goldschmidt Conference, Boston, America, 199943. Chen Peirong, Kong Xinggong, Zhang Bangtong, et al.. Geochemistry and petrogenesis of bimodal volcanic associations related to uranium deposits, South China. Models of volcanogenic sedimentary ore-forming systems. Editor V.E.Popov, S. Petersburg, Russia, 1999, 205-20744. Chen Peirong, Wang Yinxi, Ni Qisheng, et al.. Rb-Sr isochron ages and significance of bimodal volcanic association in Baimianshi uranium ore-field, south China. CHINES SCIENCE BULLETIN, 1999, 44 (Sup.),3-445. 陈培荣,孔兴功,倪琦生等. 赣南燕山早期双峰式火山岩的厘定和意义. 地质论评,1999,45 (sup),734-74146. 陈培荣,孔兴功,王银喜等. 赣南燕山早期双峰式火山—侵入杂岩的Rb-Sr同位素定年及意义. 高校地质学报,1999, 5(4),378-38347. 孔兴功,陈培荣,章邦桐. 赣南双峰式火山盆地铀成矿性的地球化学评价. 铀矿地质,1999, 15,204-20848. 陈培荣,章邦桐,孔兴功. 赣南寨背A型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岩石学报,1998,14,289 –29849. 陈培荣,陆建军,王汝成等. 例独立碲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矿床地质,1998,17,1011-101450. 章邦桐,陈培荣,倪琦生. 赣闽长英质隐爆角砾岩和基底围岩水-岩作用的实验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98, 21, 201-20551. 陈云棠,赵连泽,陈培荣. 培养跨世纪地质学基础研究人才的思路. 中国地质教育,1998,3,5-852. 赵连泽,陈云棠,陈培荣. 加强理科基地建设培养跨世纪地学人才. 高教研究与探索,1998,1-2,24-2653. Chen Peirong, Liu Changshi, Hao Yanli, et al.. The Tin-Bearing Topaz-Quartz Porphyry, Yangbin Area, Taishun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A Fluid Inclusion Study.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1997, 16, 97-10454. 陈培荣,刘昌实,郝艳丽等. 浙江泰顺洋滨含锡黄英斑岩中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矿物学报,1997,17,126-13455. 陈培荣,徐士进,王汝成等. 四川盐源西范坪斑岩铜矿富铜流体物理-化学特征和成因. 地球化学,1997,26,54-6156. Chen Peirong, Chen Xiaoming, Ni Pei, et al.. Discovery of Chalcopyrite Daughter Mineral in Fluid Inclusions from Yanyuan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Sichuan Province. CHINES SCIENCE BULLETIN, 1996, 41, 128 1-128357. 陈培荣,陈小明,倪培,王汝成,沈渭洲,徐士进. 盐源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中黄铜矿子矿物的发现. 科学通报,1996, 41,633-63558. 郝艳丽,陈培荣,刘昌实等. 浙江洋滨黄玉花岗质班岩的包裹体研究. 岩石矿物学杂志,1996,15,333-33859. 章邦桐,陈培荣,陈迪云等. 闽北570隐爆碎屑岩型铀(银、钼)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物质来源研究. 高校地质学报,1996,2,187-19760. 王汝成,翟建平,陈培荣,凌洪飞. 地球科学现代测试技术.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东西准噶尔山和阿尔泰山之间,蓄含了丰富的石油资源,其基底为海西褶皱构造层,盖层由晚古生界和中、新生界组成。新生代,由于印度与亚洲大陆的碰撞及其随后的陆陆汇聚效应,准噶尔盆地周缘的褶皱山系,南侧的天山和北侧的阿尔泰山脉在新生代都发生了快速的隆升-剥露作用,新生代构造变动剧烈;盆地周缘的一些大型断裂带,如盆地北侧额尔齐斯河活动断裂带、东北侧的二台-可可托海断裂带、西北侧的达尔布特断裂及其盆地南缘的天山山前逆冲断裂带等新生代活动强烈,并控制了区域或局部地形地貌的形成与演化。然而对盆地内部的新构造活动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普遍认为盆地内部为相对稳定的块体,新生代构造活动不显著。
准噶尔盆地北部顶山地区是我国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远景区段之一,具有一定的铀矿资源潜力。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水成铀矿理论引入以来,经过多轮钻探找矿工作,在准噶尔北部的顶山地区,已经发现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点,有3个钻孔见到了具工业意义的砂岩型铀矿(图2-6-17)。
图2-6-17 准噶尔北部顶山地区区域地质构造简图及根据擦痕、节理统计推测的主压应力作用方向图
1—第四系;2—中新统索索泉组;3—始新统-渐新统乌伦古河组;4—古新统-始新统红砾山组;5—侏罗系;6—古生界;7—花岗岩;8—实测和推测断层;9—正断层;10—节理、擦痕野外统计点位置及编号;11—主压应力作用方向;12—矿化点位置
本节主要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研究,结合遥感卫片解译分析,探讨该地区新生代构造活动特征,及其对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控制作用,指出区域成矿有利的远景地段。
一、区域地质背景
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东西准噶尔山和阿尔泰山之间,其基底为海西褶皱构造层,盖层由晚古生界和中、新生界组成。研究区位于盆地北部顶山地区(图2-6-17),出露的地层主要是新生界,包括古新世-始新世红砾山组、始新世—渐新世乌伦古河组,中新世索索泉组和第四系(图2-6-18)。目前,本区砂岩型铀矿的找矿目的层主要为古近系乌伦古河组。
红砾山组(E1-2h)为一套干旱-半干旱气候下形成的河流相沉积物,沉积物总体上呈下粗上细、北粗南细的变化趋势。底部为砾质冲积扇,往上过渡为砂质辫状河,至曲流河沉积。岩性从底部的砾岩、粗砂岩、薄层泥岩的韵律层,变化为厚层砂岩和泥岩互层,至砾岩、砂岩、泥岩韵律层,厚约63~403m,顶部含有钙结壳,不整合覆盖于下伏的中-古生界之上。
古近系乌伦古河组(E2-3w)总体上为一套湿热条件下形成的、以河流相为主的灰色砾-砂-泥岩组合,总体上由北东往南西,粒度变细。其主体分布在乌伦古河南岸的广大地区,厚度10~155m,其内发育大量的钙结核,顶部有钙结壳。可分为三个旋回,下部为砾质冲积扇体和扇缘沼泽沉积,岩性为砾岩、砂岩和薄层泥岩的韵律层,顶部有厚层泥岩,含炭化植物碎屑;中部为辫状河及水下重力流沉积物质,由砾岩、砂岩及薄层砂质泥岩或泥质砂岩组成;上部为近端曲流河、浅水湖沉积,岩性下部为砂岩,上部为厚层红色泥岩夹薄层砂岩。与下伏的红砾山组成假整合或角度不整合接触,或直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古生界之上。
中新世索索泉组(N1s)为一套干旱炎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红色-杂色细碎屑沉积物,以泥岩为主,含泥质砂岩、粉砂岩,富含碳酸盐岩。研究区内出露广泛,但一般只保留在向斜的相对低洼处,往东南方向砂质层增多,出现砂-泥互层。为浅水平原湖泊和蒸发盐渍沼泽沉积,间有河道砂体,部分地区为三角洲相。与下伏的乌伦古河组呈假整合或整合接触,与下伏的红砾山组、古生界以角度不整合接触。平均厚度约60m。
第四系主要为一套松散的冲积、洪积砂土堆积物,研究区内主要是上更新统的新疆砾岩(Q3x),不整合或假整合于下伏的第三系、中生界、古生界之上。
二、新生代构造活动特征
在新生代新疆处于南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及其随后印度板块向北推挤、北部西伯利亚板块不断从NE方向向挤压的联合作用中,盆地南部的天山和北侧的阿尔泰山新生代构造活动强烈,盆地内部新生代变形总体上不强,地形相对较为平坦,但喜马拉雅运动在盆地仍有显示,主要表现为间歇性沉积了不同时代的沉积地层,造成了地层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也导致了基底断裂的复活,并而由此产生了一些地表的破裂和断块的掀斜,造成了第三系轻微的褶皱变形,形成了独特的多断块、多洼地的构造-地貌形态(图2-619)。
(一)地貌特征
准噶尔盆地北部基本上全为荒漠区,该区一个典型的地貌特征是,在荒漠区内展布有众多大小不同、深浅不一的封闭型洼地,如黄花沟洼地、顶山盐池洼地(图2-6-19、2-6-20)、萨尔多依洼地等,和荒漠峡谷型洼地,如三个泉EW向峡谷型洼地等(图2-6-20)。这些洼地地形较周围地区明显低洼,也是周围地区暂时性地表径流的汇集场所,但一般都没有出口,水只进不出。洼地的深度在100m以上,盐池洼地为210m,黄花沟洼地为280m,最大的如三个泉洼地,可达350m。对于其成因,彭希龄(1987)认为这些洼地是流水和风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2-6-18 准噶尔盆地北部顶山地区新生代地层柱、沉积环境及其接触关系图
图2-6-19 准噶尔北部遥感卫片图像(ETM1.4.5波段)
①三个泉峡谷;②顶山盐池洼地
经野外实地踏勘,笔者发现这些洼地和峡谷或者位于不同方向隐伏断裂的交汇处,如黄花沟洼地位于NE走向克-夏断裂带的分支断裂与隐伏的NW向断裂、EW向交汇处;或者位于隐伏的东西向断裂地表破裂处,如三个泉峡谷型洼地和盐池洼地分别位于隐伏的EW向三个泉断裂和吐兹多依拉断裂通过处。
石油勘探资料表明,这些断裂都是隐伏的基底逆冲断裂。笔者认为正是由于深部的隐伏断裂逆冲作用,控制了地表洼地或峡谷型洼地的形成:虽然隐伏基底断裂逆冲作用切割的深度仅达到侏罗系,但造成了之上白垩系、新生界的上拱,从而使地表呈现为张性破裂(图2-6-20),导致了固结不老、近似水平的白垩纪、新生代岩石张性破碎,并发育了大量的与深部断裂密切相关的张性节理。地表暂时性的径流从而不断地沿其节理面、破碎面切割,搬运碎屑物质。暂时性的水流消失后,未来得及固结的碎屑物质,由于风暴的搬运而吹往它地。如此往复,形成了这种特殊的洼地或峡谷。因此,这种由于深部断裂的逆冲推覆、导致地表张性破裂而破碎、受降水冲蚀及风力共同作用而形成洼地或峡谷的现象,也是本区新生代构造活动,结合大自然的流水和风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2-6-20 准噶尔盆地北部深部逆冲推覆导致的地表形成洼地示意图
(以三个泉为例,CD位置见图2C-D)
Q3—晚更新统;N—索索泉组;E1-2w—乌伦古河组;E1-2h—红砾山组;K—白垩系;J—侏罗系;C-T—石炭系-三叠系
(二)断裂和褶皱构造特征
从TM合成图像中(图2-6-19),可以发现本区地貌平坦,新构造活动不强,但是也可以清晰地发现盆地内部发育了一系列NWW-近EW、NE和NW走向的断层。其中NE走向的断层一般都发育在研究区的西部,EW走向的断层,发育在研究区的中部、盆地内部。另有少数隐伏的SN向和NW向断裂。由于不同方向隐伏基底断裂的发育,浅部地表的张性破碎而风化及其断裂的掀斜作用(图2-6-20),将研究区切割成地表浅部多个相互独立、深部可能又相互联通的块体(图2-6-17、2-6-19)。
大型的NWW-EW向断裂包括了吐兹多依拉断裂(图2-6-17、2-6-19中的F1)、三个泉断裂(图2-6-17、2-6-19中的F2)和乌伦古河断裂,皆是隐伏断裂。吐兹多依拉断裂(F1),是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坳陷北侧的边界,也是准噶尔地块北部边界壳层断裂的组成部分。经地震验证为一组宽约500m,高角度的逆冲断裂破碎带,断面北倾,倾角70°以上,断距约900m,断开最高层位为侏罗系,白垩系未见断开。在地表,该断裂通过处,可见一系列泉水发育。在顶山盐池北坡,该断裂虽然没有出露地表,但是深部断裂的逆冲推覆,地表上拱,使白垩系及以上地层发生上拱形成掀斜褶皱,产生张性破裂,局部地段上覆的地层已经被剥蚀,另外地段仍保留掀斜褶皱,形成一个向东张开峡谷型洼地(图2-6-19中的①,图2-6-21),成因可见于图2-6-20。
三个泉断裂(F2)位于准噶尔盆地的腹地,总体上呈近EW-NWW走向,也是一条基底隐伏断裂,具有长期的活动历史。断裂带切穿了基底古生代地层,表现为一条逆冲性质的断层。由于断裂的深部逆冲、浅部上拱,导致了地表的拉张破碎和断块的掀斜,形成了一条约1~1.5km宽、几十公里长近EW-NWW向展布的大峡谷(图2-6-19中的②),将准噶尔盆地一分为二,其南侧为第四纪沙漠覆盖区,即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侧为戈壁荒漠带,峡谷带地表有多个泉水沿断裂带展布。
图2-6-21 顶山盐池北坡吐兹多依拉断裂的地表上拱褶皱和张性破裂带
1—砾岩;2—砂岩;3—粉砂岩;4—泥岩;5—张性破裂带;
Q3x—晚更新统;N1s—索索泉组;E2-3w—乌伦古河组
NE-NEE向断裂带主要分布于盆地的西侧,最大的断裂为克-夏断裂带,与吐兹多依拉断裂带呈“入”字型相交,是一条在海西运动基础上又经印支运动推覆断裂带(图26-17、2-6-19中的F3),由一系列舌状滑脱体联合组成。在研究区的小海子(吉力湖)的东南侧,可见该方向的断裂带出露(F4)。断裂带下盘为石炭系的火山岩,上盘为索索泉组的红色砂、砾岩。断面倾向北西,倾角大约60°~70°。沿断裂带有一系列泉水展布,同时可见索索泉组的红色砂岩靠近断裂带产状明显变陡(图2-6-22),指示了该断裂新生代仍在活动。卫片解译也可以发现,在盆地的西部有一系列北东走向的线性构造。
盆地内部NE-NEE向断裂发育不多。结合卫片解译(图2-6-19),在杜热村西北乌伦古河的北岸,新发现了一条NE走向的断裂(图2-6-17、2-6-19中F5,图2-6-23)。断裂带走向NE60°,倾角近似直立,为一条具有走滑性质的正断层。断层的南东盘为乌伦古河组的砂、砾岩,北西侧为红色泥岩(可能为索索泉组)。断裂带内发育有20~30cm宽的断层泥,由红色泥岩和砂岩组成,夹有上盘的砾岩。往北东方向追索,沿断裂可见多个断层陡坎,显示了该断层现今仍有活动。
研究区内总体上地层产状平缓,一般倾角都小于10,总体上倾向南西。倾角陡的地层仅见于断裂带两侧,是由于断裂的掀斜作用而致,如顶山盐池的北坡,乌伦古河组地层局部可达25°(图2-6-21)。第三系组成的褶皱总体上不发育,主要是一些十分开阔的平缓褶皱,如在顶山盐池一带可见,主要由索索泉组红色泥岩、砂岩层组成。
图2-6-22 小海子(吉力湖)南东NEE向正断层示意图
1—砾岩;2—砂岩;3—火山岩;4—正断层;Pz—古生代火山岩;N1s—中新世索索泉组
图2-6-23 杜热NEE向正断层(F5)示意图
1—砾岩;2—砂岩;3—泥岩;4—电子自旋共振测年采样点;N1s—索索泉组;E2-3w—乌伦古河组
(三)节理和擦痕统计分析
为了进一步确定主压应力作用方向,野外对发育在乌伦古河组和索索泉组的节理进行了统计分析。所测得节理基本不切穿层面,倾角在80°以上,大都是直立的节理,为张节理或剪节理。室内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节理走向的玫瑰花图(图2-6-24)。图中可以得到,乌伦古河组中的节理集中在NNW、NEE和NE三个区间内,索索泉组、哈拉玛盖组中的节理集中在NNE、NW两个区间内,其中顶山盐池索索泉和西干渠索索泉组中的节理走向明显受深部隐伏的吐兹多依拉断裂的影响,出现较多的NWW走向的张节理。由于节理或为张节理或为剪节理,因而根据节理走向的集中方位,可以推测区域的应力作用方向,为NNW或NEE方向的挤压应力,总体上受近似南北向的应力作用(图2-6-17)。
野外对红砾山组和乌伦古河组发育的擦痕也开展了实地测量统计分析。擦痕主要发育在红砾山组、乌伦古河组的泥岩和砂岩中,擦痕面上往往都有方解石阶步发育,可以判断擦痕的运动方向。根据擦痕的运动学性质和擦面、擦线产状,通过电算或吴氏网投影,可以推测主应力的方位。本次研究,利用吴氏网进行了投图分析,其结果如图2-6-25所示。从图中可以区分出两个主应力作用方位:NNW向和NE、NEE向,红砾山组中擦痕推断的主应力方向为NNW和NEE向,乌伦古河组、索索泉组的以NNE、NE向为主,因此可以推测,NWW向和NEE向的主应力作用稍早,NEE方向的应力作用较晚。
图2-6-24 顶山地区第三系中节理走向玫瑰花图
图2-6-25 顶山地区第三系中擦痕产状的吴氏网投影图
综合节理和擦痕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得到区域可能存在两期的应力作用:早期为近似SN向的应力作用,晚期为NEE方向的应力作用。杜热NEE60°方向正断层的存在,也表明了区域存在NEE方向的应力作用。
三、新生代构造活动定年
(一)野外证据
在635西干渠第二个隧道处,在索索泉组红色砂岩中发现了一条NNE20°走向的节理,其内充填了上覆的新疆砾岩(中更新世)(图2-6-26)。节理宽约15~20cm,呈锯齿状,呈现出张性构造特征,其内充填的砾岩成灰白色,十分松散,其成分与上覆的新疆砾岩相同。因而可以确定,该节理形成于上覆的新疆砾岩沉积(中更新世)之前。
图2-6-26 顶山635西干渠索索泉组节理及其内充填的第四纪砾岩示意图
Q3x—晚更新统;N1s—索索泉组
(二)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结果分析
在杜热断层中,有大量的都层泥发育(图2-6-23)。在断层破碎带中,等间距采集了五个断层泥岩样品,挑选了其中两个做电子自旋共振测年(ESR)分析(Z28-3和03-581)。同时在西干渠索索泉泥岩中,也有NE向的裂隙发育,在裂隙面上,有垂直脉壁的石膏生长,野外进行了采样(03-50-1)。电子自旋共振(ESR)测试工作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开放实验室ESR实验室完成,其结果如表2-6-2所示。实验过程可以参考相关文献,如陈文寄(1991,1999)、Grun(1992)和Wu等(1999)。结果显示断层的活动年龄为0.13~0.44Ma,NE-NEE向裂隙发育的时代早于0.1Ma。因此,可以确定NE-NEE向的裂隙和断层活动的时代应该在0.1~0.4Ma之间。
表2-6-2 ESR(电子自旋共振)测年结果表
注:断层泥经过筛洗后,测试时主要矿物为石英;年龄计算公式为:TD/D,D是根据样品围岩中U、Th、K的含量来计算的,样品的测试分析工作由地质力学研究所ESR实验室完成。测试仪器为由Bruker公司生产的EMX-ESR仪器。样品中U、Th、K的含量由核工业地质分析测试中心测试完成的。
四、准噶尔盆地北部新生代构造演化
新生代沉积物质充填和新构造运动特征表明准噶尔盆地北部在新生代具有多期次的构造活动: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准噶尔盆地从第三纪开始,盆地周缘山系不断上升,盆地总体下沉接受沉积,但其南缘下沉强烈,沉积厚度巨大,北部沉积薄,并受新构造的影响发生倾斜变形,形成北高南低的单斜坡状构造-地貌(图2-6-27)。
图2-6-27 准噶尔盆地北部新生代构造地貌演化示意图
(一)第一期:古新世—始新世(红砾山期)
该期(相当于红砾山组沉积期间)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西准噶尔山脉等山系开始隆升,盆地北缘断裂发生逆冲推覆作用,盆地北部在断裂带前缘形成了厚层的粗碎屑沉积,以砾和砂质冲积扇为主,在远离断裂区发育河流冲积平原相沉积。晚期构造活动平稳,沉积了曲流河沉积(图2-6-27A)。
(二)第二期:始新世—渐新世(乌伦古河期)
在始新世早期(乌伦古河组开始沉积时),新一期的构造活动,表现为新疆北部山脉的又一次隆升和北缘断裂的逆冲推覆作用,在盆地北部的沉积了接近山脉和断裂带的冲积扇体沉积和远离活动带的河流相沉积,盆地内部则导致了红砾山组上部岩石被剥蚀[因而彭希龄(1998)称之谓“红砾山运动”]。之后至渐新世晚期,构造趋于平稳,从而在粗碎屑沉积之上,又沉积了近端曲流河相沉积体系和远端浅水湖泊体系。
(三)第三期:中新世(索索泉期)
从渐新世晚期,盆地北部整体上可能有一次轻微的抬升[即彭希龄(1998)的“乌恰运动”],导致了乌伦古河组顶部大量姜结石和钙结壳的形成,及其与下伏的红砾山组、古生界一起掀斜抬升而被剥蚀。至中新世索索泉组沉积时期,研究区再次下沉,但地表地形可能存在多个起伏,局部出现河湖,在炎热干旱的条件下,接受红色碎屑沉积(图26-27)。至中新世哈拉玛盖组沉积时,气候条件变为稍为湿热,碎屑沉积物质颜色变为灰白色和灰绿色。
(四)第四期:中新世末-中更新世
中新世之后至中更新世,准噶尔盆地南部由于天山的强烈隆升,前缘断裂向盆地逆冲推覆,前陆盆地继续深坳,沉积了厚度巨大的山前碎屑沉积。而在盆地北部研究区内,除局部地段可能有少量沉积外,由于北部和西部的盆缘断裂主要表现为走滑性质,逆冲推覆作用不强,因而研究区总体上受北部山系隆升的影响而处于隆升剥蚀的状态,缺失了上新统至中更新统沉积,新构造活动不强。
乌伦古河组、索索泉组和哈拉玛盖组中发育的NE、NNE和NNW向的节理,及其红砾山组、乌伦古河组和索索泉组发育的擦痕主要形成于这段时间内。根据擦痕的发育层位,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发现,及其断层泥、裂隙面上生长的石膏的电子自旋共振测年结果,推断在该构造平稳活动期间,也可以区分区两期的构造活动:即早期近似N-S向的挤压变形,晚期(0.1~0.4Ma)NEE向的挤压变形。
(五)第五期:晚更新世-至今
晚更新世期间,盆地北部再次下沉,区域接受了晚更新统新疆砾岩组的沉积。此后,盆地再次整体抬升,遭受剥蚀。这期间,研究区的新构造活动则主要表现为受基底隐伏断裂逆冲推覆的影响,造成了第三系地层的倾斜变形和轻微的宽缓褶皱,并造成了地表块体的掀斜。在地表,岩石中节理发育,并由于地表径流和风力的共同作用,形成了研究区独有的洼地或峡谷型洼地的构造-地貌形态(图2-6-27)。
五、对砂岩型铀矿的控制作用初析
准噶尔盆地北部新生代构造活动虽然其强度不大,但与砂岩型铀矿的成矿作用关系密切:新生代构造活动则控制了区域的构造-地貌演化,影响了地下水补径排体系,从而控制了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图2-6-28)。
图2-6-28 准噶尔北部地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图
(据林双幸等,2003,改编)
1—第四纪砾岩;2—索索泉组红色泥岩;3—不透水层(泥岩层);4—透水层(砂岩层);5—逆冲断层;6—正断层或张裂隙;7—黄铁矿和炭化植物;8—铀矿体;9—层间氧化带前锋线;10—深部还原性气体
上升方向;11—层间含氧含铀水运移方向和大气补给水;Q3x—晚更新统;N1s—索索泉组;E2-3w—乌伦古河组;E1-2h—红砾山组;H2S—含硫化物气体;O2+U6+—含氧含铀(6价)地下水
首先,由于研究区新生代构造活动不强,盆地整体下降接受沉积,在相对还原性质下,沉积了河流相含炭质碎屑的砂体,形成了本区砂岩型铀矿的原始堆积和赋矿地层;晚新生代适度的构造运动,造成了研究区内找矿目的层——乌伦古河组地层在内的第三系的总体抬升和掀斜,构成了完整的地下水补-径-排体系;而且,找矿目的层出露地表而遭受剥蚀,有利于含氧含铀地下水进入砂岩层,顺层流动,与砂体中的含炭有机物质发生氧化还原作用,在氧化还原带前锋沉淀而形成砂岩型铀矿床;第三,根据石油资料,研究区含有多个油气田,因而隐伏断裂的发育,也有利于深部的油气沿断裂带上升(图2-6-28),与还原剂含量不高的原生砂体发生还原反应,增加地层的还原剂的含量,有利于后期再次与含氧含铀地下水发生氧化作用而成矿。
其次,由于本区有多个方向的基底隐伏断裂发育,将研究区切割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块体;基底隐伏断裂的逆冲推覆,导致了地表地形的上拱而产生张性破裂,形成了该区独特的洼地或峡谷型洼地地貌形态,洼地的深部可达300多米,这些洼地或峡谷就成为地下水局部性的排泄源;根据唐鸿赞(2002)、何江涛等(2000)等研究,本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来自于向东北部的阿尔泰山,这样来自于东北方向的地下水,在浅地表由于多个局部排泄源(如黄花沟、盐池等)的存在而排泄地表(图2-6-28);同时各个块体之间由于断裂为压性的逆冲推覆,对地下水具有一定的封闭性,阻止了地下水之间的顺利连通,促使地下水沿断裂带上涌而可能排泄至地表,因此,含氧含铀的地下水不能顺畅地在地层中长距离的贯通流动,没能大规模地搬运沉积地层中的铀,进而在氧化还原带前锋成矿;第三,即使在早期地下水的顺层流动作用下形成了的层间氧化带型铀矿,但是由于后期隐伏断裂的逆冲作用,地表块体的掀斜作用而影响了块体的地表地貌,从而影响了地下水的流动方向的改变,造成早期的矿化体再次溶解、搬运,因而矿体的规模受限制,也增加了找矿难度。
上述分析表明在该区块体面积大、具有稳定的斜坡带,应该是成矿的有利区域。研究发现,本区三个泉斜坡带(图2-6-17、2-6-19),具有类似的地质条件:斜坡带面积巨大,达6000多平方公里,找矿目的层乌伦古河组在斜坡带上埋藏较浅,地层呈向南稳定倾斜的单斜带,地层倾角小于10°,深部隐伏断裂不发育,浅部无张性断裂发育,斜坡带新构造运动弱,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下水补经排体系。此外,根据石油资料显示,该斜坡带深部含有石油,深部含油气物质可以沿断裂带上升,还原地层中的砂体,增加地层的还原剂含量(图2-6-28),有利于后期含氧含铀地下水与砂体发生氧化还原作用,从而形成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
参考文献
何江涛.2000.顶山地区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西北铀矿地质,26(2):9~15
林双幸.1997.新疆准噶尔盆地北西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形成条件分析.铀矿地质,13(2):65~68
林双幸,师志龙.2000.准噶尔盆地北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形成条件分析.铀矿地质,16(4):193~198
林双幸,王果.2003.新疆准噶尔盆地顶山地区下第三系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的发现及其意义.铀矿地质,19(5):264~270
刘健,陈正乐,张洪喜等.2003.准噶尔盆地西北部中新生代地层成铀能力探讨.地质力学学报,9(3):241~245
彭希龄.1986.准噶尔盆地北部封闭型洼地的形成过程—兼论乌尔禾“风蚀城”的成因.新疆石油地质,7(4):83~87
彭希龄.1998.新疆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和特点.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5(2):169~181
师志龙.2002.准噶尔盆地北部古近系挤压推覆构造与沉积耦合.新疆地质,20(2):115~117
谭鸿赞.2002.顶山地区铀成矿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研究.新疆地质,20(2):126~129
王果.2003.准噶尔盆地北部顶山地区乌伦古河组W-1旋回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新疆地质,21(4):415~418
新疆油气区石油地质志编写组.1993.中国石油地质志:新疆油气区(上册),第15卷:准噶尔盆地.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37~38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841
叶捷,吴文裕,孟津.2001.新疆乌伦古河地区第三系简介.地层学杂志,25(3):193~200
Hendrix,M.S.,Dumitru,T.A.,and Graham,S.A..1994.Late Oligocene-early Miocene unroofing in the Chinese Tian Shan:An early effect of the India-Asia collision.Geology,v.22,487~490
(陈正乐,刘健,宫红良,郑恩玖,王新华)
发表论文的话一般看期刊类别,按高级等级分为1类,2类到5类。一般发表在3类以上就不错了。像这样的期刊很多,我仅就三类的列出来,当然只是自然科学版的,(社科版的如果需要再说):ISTP收录、国外刊物,自然科学进展,天津大学学报(原名为: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原名为: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方交通大学学报,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军工程大学学报,吉林工业大学学报.工学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上海理工大学学报,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名为: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桂林工学院学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工学科学版),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高技术通讯,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中国科学基金,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科学学报,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昌大学学报(理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版),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数学和力学,应用概率统计,工程数学学报,运筹学学报,数学的实践与认识,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应用数学,数学杂志,生物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固体力学学报,力学与实践,应用力学学报,实验力学,力学季刊,模糊系统与数学,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系统科学与数学,量子光学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强激光与粒子束,物理,工程热物理学报,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量子电子学报,液晶与显示,波谱学杂志,应用声学,计算物理,原子核物理评论,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红外与毫米波学报,高压物理学报,低温与超导,低温物理学报,声学技术,质谱学报,噪声与振动控制,光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环境化学,分析试验室,化学通报,色谱,分子催化,功能高分子学报,物理化学学报,催化学报,燃料化学学报,电化学,有机化学,分析测试学报,化学试剂,无机化学学报,煤炭转化,化学研究与应用,结构化学,生物多样性,昆虫学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动物学研究,遗传,水生生物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兽类学报,人类学学报,植物生理学通讯,实验生物学报,植物学通报,植物研究 ,菌物系统(改名为:菌物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微生物学通报,武汉植物学研究,西北植物学报,广西植物,生命的化学,植物分类学报,动物学杂志,云南植物研究,昆虫分类学报 ,植物生理学报,四川动物,动物分类学报,新型炭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玻璃钢/复合材料,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材料导报,稀土,材料热处理学报,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艺,稀有金属,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宇航材料工艺,材料保护,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耐火材料,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煤炭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湘潭矿业学院学报,中国钨业 ,煤田地质与勘探,金属矿山,矿山机械,煤炭科学技术,铀矿冶,煤矿自动化,矿业研究与开发,理化检验——化学分册,钢铁,粉末冶金工业,北京科技大学学报,钢铁研究学报,矿冶工程,硬质合金,冶金自动化,冶金能源,铁合金,焊接学报,特种铸造及有色金属,机械科学与技术,铸造,机械设计,金属热处理,机械传动,振动与冲击,无损检测,制造技术与机床,真空,机械设计与研究,机械强度,传感技术学报,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光学技术,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润滑与密封,液压与气动,铸造技术,工具技术,低温工程,继电器,热加工工艺,机床与液压,流体机械,机械设计与制造,锻压技术,模具工业,压力容器,变压器,焊接,起重运输机械,轴承,工程机械,仪表技术与传感器,内燃机学报,电网技术,电池,电力自动化设备,微特电机,华北电力大学学报,中国电力,动力工程,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高电压技术,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燃烧科学与技术,微电机,水力发电学报,电气自动化,高压电器,电机与控制学报,车用发电机,中小型电机,热能动力工程,低压电器,电工技术杂志,汽轮机技术,水力发电,大电机技术,机器人,制造业自动化,光电子•激光,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电波科学学报,探测与控制学报,激光杂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信号处理,压电与声光,应用激光,电子技术应用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红外技术,光电工程,电子元件与材料,光通信技术,微波学报,弹箭与制导学报,激光技术,现代雷达,红外与激光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动化学报,半导体技术,半导体光电,通信技术,微电子学,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管理版),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学报,计算机与应用化学,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工程与设计,计算机工程,微型机与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中国塑料,塑料工业,合成树脂及塑料,塑料,现代化工,膜科学与技术,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工业,化学工程,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硅酸盐通报,无机盐工业,合成橡胶工业,日用化学工业,涂料工业,过程工程学报,林产工业,农药,中国医药工业杂志,北京化工大学学报,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橡胶工业,离子交换与吸附,海湖盐与化工,中国陶瓷,棉纺织技术,中国粮油学报,食品科学,印染,制冷学报,中国造纸,中国乳品工业,中国油脂,纺织学报,中国皮革,粮食与饲料工业,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丝绸,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酿酒技术,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城市规划汇刊,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工业建筑,工程勘察,建筑科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建筑机械,施工技术,建筑技术,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水处理技术,应用生态学报,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化工环保,环境科学研究,生态学杂志,工业水处理,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资源科学,海洋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农业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环境工程,环境与健康杂志,环境污染与防治,中国环境监测,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西北地震学报,地震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地球科学,地学前缘,地球化学,第四纪研究,地球学报,地球科学进展,古生物学报,中国沙漠,地质科技情报,地质与勘探,现代地质,成都理工学院学报,高校地质学报,地层学杂志,矿物岩石,岩石矿物学杂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国岩溶,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干旱区地理,冰川冻土,地理学与国土研究,山地学报,地理科学进展,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干旱区研究,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中国药房,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沈阳药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华西药学杂志另外,团IDC网上有许多产品团购,便宜有口碑
2014年全院发表学术论文1117篇,同比增长16.6%,其中第一作者SCI检索论文371篇(同比增长64.89%)、EI检索论文114篇。出版专著25部。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属单位)和中国地质学会(办事机构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10种学术期刊,包括《地质学报(英文版)》(SCI检索刊物)、《地球学报》(E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地质论评》、《中国岩溶》、《岩矿测试》(CA收录刊物),《岩石矿物学报》、《地质力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英文版)。
2014年,中国地学期刊网()使用效果显著。目前是国内地学界唯一的容纳期刊最多的网站。同时,该网站还吸引了大批的海外读者,网站统计显示海外访客来自于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蒙古等十余个国家,网站海外显示度日益增加,突破了新语障。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现为双月刊,刊物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自2006~2014年连续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近年来,刊物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连续被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CA)等十多家著名文摘或数据库选为源期刊。2010~2011年本刊继续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资助。2012年荣获中国科协、财政部“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称号;2013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报刊”称号。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2013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在JCR中,影响因子为1.406,引文频次为2358次。登载的论文水平,基本上与国际刊物的论文水平接轨。2014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共出版6期,1936页;收稿总数413篇,刊发论文总数132篇,NEWS12篇;刊发各类基金论文比92%,海外论文比31%。全年共发表国外论文41篇,这些论文主要来自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扩大了刊物的国际影响。本刊还登载一批在国际地学界处于前缘领域的我国科技人员的研究成果,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地质科研的重大突破,其中追踪学科热点组稿22篇。2014年地质学报(英文版)荣获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顺利结题。2014年被北京市印刷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评为优等印刷品。这些是刊物长期以来重视科技期刊国际化建设的结果,也标志着刊物质量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网址:
国内:
国外:
《地质学报(中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学报(中文版)》现为月刊。该刊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12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刊物称号。2006~2014年连续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
2014年发表论文160篇,共2600页,基金论文比达98%,其中超过半数为重大科研项目(如国家“973”项目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的成果,为展示国家科技成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出版两期专辑,为“深部探测专辑”与“陈毓川院士8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60周年纪念文集”,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动力。2013年核心影响因子为1.770,总被引频次为4430次,综合评价总分74.3,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及综合评价总分在地质科学类排名分别为第4位、第2位和第2位。《地质学报(中文版)》一直常年吸引着众多作者投稿,投稿量居高不下,退稿率颇高,表明本刊有良好的论文来源,吸引了广大的读者。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地质论评》(GEOLOGICAL REVIEW):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以论、评、述、报为特色。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地质论评》是中文核心期刊,曾获得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协的国家期刊奖、优秀科技期刊奖、双奖期刊称号,被国内外众多检索系统收录。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分析”中,其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多年来均位居前列;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工程;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12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刊物称号。2014年发表论文130余篇,通讯资料和消息报道10多篇。据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统计,2013年《地质论评》的影响因子为1.112,总被引频次2407,综合评价总分56.9,综合评价总分在地质学类期刊中排名第4。
网址:
《地球学报》(ACTA GEOSCIENTICA SINICA):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双月学术期刊。《地球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首批“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进入SCI总被引频次100以上中国期刊排行榜。2013年成为EI来源期刊。2012年起连续三年荣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2013年,《地球学报》核心总被引频次1740次;核心影响因子1.263,在全国1989种核心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87位。
《地球学报》作为中国地质科学院树立其学术形象的重要窗口,力图充分展示院综合学术水平和科研竞争实力,2014年刊载“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全文10篇,同时刊载以“十大科技进展”为主线的封面照片和封面故事。全年共出版正刊6期,刊载论文95篇,报道各类信息快报25篇,共782页。《地球学报》同时发布网络电子版,在编辑部网站上实时提供免费全文浏览下载。
网址:
《矿床地质》(MINERAL DEPOSITS):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Abstracts》、《CSATechnologyResearchDatabase》、《 》(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
2014年《矿床地质》刊出96篇,并始终保持基金项目的较高比例。2013年影响因子为1.551,位居地学类期刊第5名,全国1989种核心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43位,总被引频次2423次。《矿床地质》再次荣获“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编辑部参与了“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项目,根据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CSTPCD)单篇文章定量评估与同行评议或期刊推荐相结合的方法,有2篇发表在《矿床地质》2013年的论文获得提名。2014年《矿床地质》编辑部网站点击率近六百万次。
网址:
《岩石矿物学杂志》(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GICA):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被国内的《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自然科学技术版)、《中国地质文献数据库》、《中国地质文摘》、《中国地质文摘》(英文版)、《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思博网和国际的AJ、BIG、CA、GEOREF、CSA等收录。
2014年共发表论文98篇,1170页。网站点击率已过253万次,在地学类学术期刊中受关注程度较高。2013年影响因子0.995,总被引频次1157,他引率达0.92,在同专业领域期刊中排名较前。再次入选“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并且各项指标较2013年均有所提升。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岩矿测试》(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1982年创刊,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技术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是中国唯一的地质分析测试专业杂志,所载内容反映了中国地质物料分析测试的水平。凡是正在进行的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地调项目等均在发表之列。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论文的内容质量是提高刊物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主编和专家的支持是提升刊物学术质量的要素,编辑的专业能力是提高刊物内容质量的关键。2014年本刊文章选题有导向性和启发性,内容充满质感,富含思辨性、论述性、借鉴性。刊物的学术参考价值、整体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有所提升。“国际SCI期刊导航”针对重点国际地学和化学SCI期刊的发展方向、学术标准,为青年作者提供了最新的、实用的投稿指导。针对我国作者的薄弱点和本刊报道的主题,2014年举办了两期作者培训班。调整办刊工作思路,聚焦现代各类分析测试技术的研究成果和重要创新,进一步凸显办刊定位,增长在文献领域的学术地位。
2014年发表论文135篇,共908页。网站访问量超过42万次。2013年的影响因子为0.661,总被引频次为1215次。
网址:
《中国岩溶》(CARSOLOGICA SINICA):创办于1982年,季刊,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2,2004年版),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Ref)、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IPD)、及美国汤姆森Gale数据库、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及国内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索引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收录。
2014年《中国岩溶》共出版4期,刊出论文64篇(514页),内容多为当前岩溶地区经济社会建设所关注或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学术性强,应用价值大。2013年的核心总被引频次671次,核心影响因子0.570。
网址:
《地质力学学报》(JOURNAL OF GEOMECHANICS):由中国地质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95年,以“弘扬李四光学术思想,求实、创新、发展”为办刊宗旨,是反映地质力学领域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地质力学学报》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2014年发表论文46篇,共474页。《地质力学学报》同时发布网络电子版,在编辑部网站上实时提供全文浏览下载。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13年的影响因子为0.788,总被引频次为451次。
网址: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英文版)(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是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于2013年4月创刊,英文季刊。刊登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下水资源、农业与地下水、地下水资源与生态、地下水与地质环境、地下水循环、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开发利用、水文地质标准方法、地下水信息科学、气候变化与地下水等学科领域的优质稿件。2014年发表论文48篇,共404页,并入选世界著名地学数据库《GeoRef数据库》,这标志着我国水文地质科学的研究水平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
网址:。
(注:期刊影响因子根据2014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SCI数据库等)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一般期刊,不是核心期刊。 2011版中文核心目录你可以去教育大论文下载中心下载吉林地质 Jilin Geology 主办: 吉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周期: 季刊出版地:
不是哦,是省级
一般期刊,不是核心期刊。 2011版中文核心目录你可以去教育大论文下载中心下载吉林地质 Jilin Geology 主办: 吉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周期: 季刊出版地:
你说的这类发表的比较慢,因为不容易发表,所以才叫核心。
国外:science、nuture,EI(The Engineering Index),这三个是研究生的论文发表的硬性杂志。一般看出版单位,一般是中科院、地大、北大这些学校出的相关报刊质量高些。当然中石油、中石化等一些能源公司的出版刊物也有相当高的份量。给你一份2011年地学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靠前的石油勘探与开发 2.43地理学报 2.31矿床地质 2.097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86地质学报 1.783石油学报 1.701中国沙漠 1.691岩石学报 1.561地球物理学报 1.56地理研究 1.483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434地球学报 1.374中国科学D 1.354第四纪研究 1.323岩矿测试 1.319地质力学学报 1.30地理科学 1.281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252干旱区地理 1.239石油实验地质 1.18自然资源学报 1.165煤炭学报 1.119古地理学报 1.086沉积学报 1.077天然气工业 1.006
查资料,这个杂志是2012度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请注意此刊不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而很多地方和单位不认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附1,《地质与资源》由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 主要栏目:基础地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评价、水文·工程·环境·生态地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与应用、问题讨论、国外研究动态。《地质与资源》由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 主要栏目:基础地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评价、水文·工程·环境·生态地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与应用、问题讨论、国外研究动态。地质学方面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有: 1.岩石学报2.地质学报3.地学前缘4.中国科学.地球科学5.地质科学 6.地质论评7.地球科学8.矿床地质9地球化学 10.地质通报 11.沉积学报 12.中国地质 13.天地构造与成矿学 14.高校地质学报 15.第四纪研究 16.地球学报 17.岩矿测试 18.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19.现代地质 20.岩石矿物学杂志 21.古地理学报 22.地层学杂志 23.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4.地质与勘探 25.地质科技情报 26.矿物岩石 27.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8.新疆地质 29.地球与环境 30.矿物学报 回答这么久,如有一点帮助,请及时采纳。
《安徽化工》 《广东化工》 《当代化工》 《化学工程师》 《化工生产与技术》 《现代矿业》 《地质装备》 《录井工程》 《化工矿产地质》《信息记录材料.
他们的资料没有写是科技可心耶,你看下土木工程呗,是rccse核心
好帮你了。。。不但有电邮,还有地址: 希望能对你有用。 1、北京 1-1100733《人民日报》北京市朝外金台西路2号 大地(散文、随笔、杂谈、诗)(总台) 文艺部王必胜刘梦岚卢祖品(诗)王力军(评论) 徐怀谦(散文) 副刊 周末文艺(散文、诗、影视评论)罗雪村 文化副刊(文化随笔) 科教周刊 1-2100062《光明日报》北京市崇文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周末文萃韩小蕙 肖海鹰, 文化副刊李宏伟wyb@gmw.cn 文艺观察付小悦wyb@gmw.cn 书评邢宇皓 1-3100050《新京报》北京宣武区永安路106号 王小山 1、 对各领域最新好书(最近半年内出版)的书评。 2、 对最新流行畅销书的分析批判性评论。3、 书话,一切与读书有关的精妙文字。字数一般控制在1500字以内。信箱: 批评广场 1-4100028《京华时报》北京朝阳区左家庄前街1号 胡同副刊张莉丽 7to7@@beijingtimes.com.cn 坐家专栏胡庆云, 宠物版(讲宠物的故事或与宠物有关的故事) 600字左右 1-5100026《北京青年报》北京朝阳区白家庄东里23号院A栋 天天副刊各版E-mail投稿方式:登录副刊主页 点击某版版名进入后,再点击“我要投稿”即可直达编辑信箱。 非常感受(随笔)陈新邵延凤 非常感受陈新马雄鹰 刘佳 人物在线孙进罗劲松 动感书屋晓春 风俗地理田利平 每日健康李彤李文 幽默地带版卢燕 生活张向红 1-6100027《北京晨报》北京东城区中街9号东环广场A座3层 文化副刊·城事高栎华 城市笔记(反映都市人群生活的感受、经历等) 赵昀 时尚见解(对流行的话题、事物、现象发表议论)赵昀 快乐工场(生活中的幽默好玩的故事如段子、短信、笑话等) 都市书缘 城市表情副刊佟彤 情感故事副刊佟彤 随意阅读副刊佟彤 人在都市黄立群 早茶(读者直言、人文时空、看法) 早茶(网虫)李新 早茶(成长)(宠物)赵昀 1-7100734《北京日报》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20号 文艺周刊部 副刊部 百姓写作(小小说、散文、随笔)陈戎 随笔副刊 人在旅途 杂文 网络文学 生活周刊 京华生活 文艺周刊观点李静 1-8100734《北京晚报》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20号 副刊中心 五色土·副刊(散文、随笔、杂谈)骆玉兰 五色土·副刊(散文、随笔、杂谈)李峥嵘 张丽 五色土·从与自然王达人陈玉珍 家园 1-9100010《三联生活周刊》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 生活圆桌(讨论生活观念,讲述生活中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苗炜 1-10100050《中华读书报》北京宣武区永安路106号 家园副刊王小琪 看法张隽 争鸣郁言 了望祝晓风 中外书屋·人物赵彤宇 艺文空间·中国文学赵晋华安心 阅读前线王洪波 1-11100027《中华工商时报》北京朝阳区东方东路8号 新周刊·文化副刊(生活随笔、故事新编、市井小品、闲情闲趣、杂文评论): 陈利民 读书陈贺新 收藏 商旅 副刊 1-12100702《中国青年报》北京市东直门海运仓2号 总邮箱综合新闻 国际部专版 教育科技 考试 文化副刊徐虹, 作文 调查观察 青年话题 法治社会 就业 冰点 屋檐下朱晓戎 读书缘肖云祥 经济生活 体育 绿 青春热线 摄影 军旅 1-13100702 中国青年报《青年时讯》北京市东直门海运仓2号 副刊版(情商) 态度版 城市品味副刊姜蕾 态度副刊何乐 态度(小杂文) 旅行笔记副刊 城市 阅读 青年体验 1-14100832《解放军报》北京西城区阜外大街34号 长征(散文、诗)陈先义 1-15100009《中国妇女报》北京地安门西大街103号 婚恋·家园周刊主编田鹰 投稿信箱: 一版、婚恋随笔(600字左右一组文章,加一篇大稿)侯晓然 二版、感受(生活随笔)王文 三版、家事(生活文章)侯晓然 四版、家居吴京 女性周刊 副刊 1-16100016《中国合作经济报》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南四路居 1-17100000《中国新闻周刊》北京 随笔栏目 副刊 1-18100023《中国新闻出版报》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南路55号(2350信箱) 采风(散文、随笔、诗)李晓虹 书谭马国仓刘蓓蓓 1-19100011《中国特产报》北京安外安德路西营房2号 1-20100028《中国贸易报》北京朝阳区北三环东路静安西街2号 1-21100011《中国交通报》北京安外安华西里三区13号楼 文化副刊(随笔、杂谈)经晓晔陈菁闻 1-22100021《中国民航报》北京市十里河2264信箱 1、 云海副刊 2、阅读副刊赵绍玲, 1-23100740《中国旅游报》北京建内大街甲9号 文化专刊·凡人视角副刊武葳 , 五花海(游记)武葳 , 江山(散文、游记、诗)魏晓霞 三味书屋(书评、读书随笔)魏晓霞 触摸都市副刊张玫 1-24100043《中国电子报》北京市石景山路23号 1-25100714《中国绿色时报》北京朝阳区和平里东街18号 绿色潮·生活副刊:曹志娟 1-26 1-27100025《中国畜牧报》北京朝外八里庄北里1号 1-28100029《中国冶金报》北京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号楼 紫烟副刊(散文、诗)洪景森 1-29072750《中国石油报》河北省涿州市 驿路随笔 生活空间王云峰 1-30100011《中国化工报》北京市六铺炕北小街甲2号 化苑选萃(散文、随笔、杂谈)黎红 园地(散文、杂文、诗歌、小说)李明月 1-31100037《中国矿业报》北京市西城北礼士路70号 文化观胜王新生山川观光张丽华(共用) 1-32100026《中国国门时报》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 绿地华静 1-33 1-34100085《中国包装报》北京上地信息产业基地雅芳园6楼 副刊(散文、随笔、杂谈)韩勇 1-35100081《中国引进时报》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路甲42号 1-36100053《中国商报》北京宣武区报国寺1号西2楼 社会周刊·生活舞台(生活文章) 杂文随笔/时评书话 话吧小品 藏友俱乐部 1-37100013《中国文化报》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15号 文坛风景(散文、随笔、书香、动态、聚焦) 张昱 品味生活(生活方式、生命宠爱、闲暇一刻、食尚主义)包亚茹 每周关注 (言说)朱家雄 养生花园赵京玲 风尚空间张焕引 欢乐城市熊涛 车行天下包亚茹 1-38100007《中国文物报》北京市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 文物之旅(散文、游记、杂谈)张伟王征 1-39100088《中国知识产权报》北京海淀区蓟门桥西土城路6号 1-40100088《中国专利报》北京市海淀区蓟门桥西土城路6号 1-41100009《中国医学论坛报》北京西城区后海北沿15号 1-42102209《中国经济时报》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王府街 芥子园副刊李成刚 芥子园阅读徐冰xbing@ 文化 百姓广场 总编室 1-43100044《中国测绘报》北京西外紫竹院百胜村1号 1-44100835《中国建设报》北京百万庄建设部内 文化周刊·长城(散文、随笔、小说、诗歌)李迎 都市生活(生活故事)袁晓红 风景旅游殷敖佗 的士周刊·空间七彩路季颖 副刊 副刊 1-45100831《中国建材报》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 人世间(生活文章)陈亚军 生活(生活随笔)郭君梅, 五色石(散文、随笔、诗)何谱 1-46100053《中国经济导报》北京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 社会周刊城市副刊李坤民 阅读董璐 绿色/生活: 阅读/文苑: 1-47 1-48100009《中国花卉报》北京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127号 芳草地(散文、随笔,花文章)王健 (总信箱) 花与生活副刊李宝泉 1-49100814《中国有色金属报》北京复兴路乙12号 五光十色副刊明明 1-50100734《京郊日报》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20号 喜鹊副刊(诗 随笔) 1-51100027《中国劳动保障报》北京市直门外斜街小关56号 创业驿站 创业驿站副刊 洪鸿 1-52100031《中国教育电视》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60号 1-53100020《中国社会报》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斜街4号 婚姻 两性 故事版魏光洁 1-54100820《中国老年报》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斜街4号 苍松副刊石祥 周末版 王嘉翔 杂文与老年生活有关 朝花夕拾版 记实类文字人生家庭散文随笔为主,也有杂文。栏目有 老夫 老妻、名人家风、情感驿站、家事点评、家教杂说 旅游 编辑:卢彦对于各地旅游景点的介绍性质的文字 银发广场(风格似城笔) 1-55100071《中国工商报》北京丰台区花乡纪家庙 大潮·广角(人生随笔) 副刊 1-56100053《中国税务报》北京市宣武区槐柏树后街21号 税苑 1-57100036《中国审计报》北京海淀区莲花苑小区5号华宝大厦17层 文化生活(文化随笔)丘桑 周末·社会之窗(生活文章)宋岳 专刊部 (文史与读书版 )刘谦谦 消费理财赵秀华 家庭生活专版:面向家庭,贴近生活的服务类版面。有女人(男人)手记、 食经(美食心得,类似梁实秋雅舍谈吃之类的小文,千字左右)、 云游天下(对一地的人文地理风物的游客笔记,最好有质量好的照片,可以是关于一地 的一组稿件)、健康快车、生活看板等。编辑宋岳: 1-58100036《中国经营报》北京阜成路79号 副刊 1-59100029《中国质量报》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甲2号北奥大厦6层 文化生活(在路上、心灵驿站、尴尬事、百味生活):段薇 文化视窗 休闲娱乐 市井万象 实惠消费贾书哲 副刊 1-60100826《中国信息报》北京月坛南街75号 1-61100081《中国气象报》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电话: 云海(生活散文、随笔、诗)任庆烽 1-62100061《中国环境报》北京崇文区龙潭路3号旁门 文化广场(随笔)丁品 副刊 1-63100860《中国海洋报》北京复兴门外大街1号 1-64100861《中国船舶报》北京西城区月坛北街5号 生活何金 , 100861《中船重工》(周刊)北京西城区月坛北街5号 副刊(散文、随笔、诗)何金, 1-65100034《中国国土资源报》北京西城区羊肉胡同甲30号 社稷坛(生活随笔)任晓路 休闲(生活文章)张玲 副刊·作品 1-66100011《中国土地报》北京市安德里北街23号 1-67100040《中国房地产报》北京石景山区鲁谷七星园 1-68100864《中国科学报》北京三里河路52号 1-69100037《中国汽车报》北京西城区百万庄路22号 1-70100036《中国军工报》北京阜成路26号 1-71100830《中国航天报》北京海淀区阜成路8号(北京849信箱) 副刊 1-72100010《中国航空报》北京东城区亮果厂5号 1-73100832《中国国防报》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国防广角 1-74100740《中国远洋报》北京市东长安街6号 1-75100027《中国安全生产报》北京市东直门外斜街小关56号 信箱 副刊 1-76100031《中国保险报》北京市西城区西交民巷22号 品位专栏刘嵘 青春岁月 副刊 1-77100044《中国人口报》北京海淀区交大东路甲36号 电话: 62255624 生活纪事 (城市笔记) 徐闳 生活空间(生活文章)潘华虹 生活顾问谭亚明 家庭副刊(家庭生活中的情感、故事,感悟、恋爱、家教) 1-78100053《中国水利报》北京宣武区白广路二条2号 水利人生:谈心亭、生活茶座、心灵释放(怀旧散文)、有话想说等, 均要求与水利行业有关。编辑:冷秋 生活周刊 蓝色周刊 1-79100032《中国档案报》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16号 副刊 1-80100101《中国人事报》北京市朝阳区育慧里5号 天地人副刊温金海杨晓冬胡超玲 副刊 1-81100011《中国黄金报》北京安外青年湖北街1号 1-82100073《中国财经报》北京丰台区广安路甲54号 副刊主编 胡兆燕(北人) 1-83100031《中国证券报》北京宣武门西大街97号 1-84 1-85100039《中国食品质量报》北京海淀区五棵松路91号 1-86100073《中国食品报》北京丰台区太平桥东里5号楼 1-87100834《中国物资报》北京月坛北街25号 1-88100009《中国艺术报》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九洲(散文、随笔、诗、阅读)冉茂金, 生活之镜(散文随笔)shhzhj@ 1-89100866《中国广播报》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新风格副刊(随笔、生活文章) 1-90100859《中国电视报》北京复兴路11号 民间文汇 1-91100088《中国电影报》北京海淀区文慧园路3号 1-92100010《中国演员报》北京东城禄米仓胡同71号 1-93100005《中国摄影报》北京东城区红星胡同61号 1-94100803《中国图片报》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1-95100061《中国体育报》北京崇文区体育馆路8号 1-96100061《中国足球报》北京体育馆路8号 1-97100037《中国机电日报》北京西城区百万庄葡萄园1号 1-98100718《中国职工科技报》北京安外六铺炕 1-99100044《中国企业报》北京紫竹院南路17号 1-100100088《中国民族报》北京海淀区北三环中路77号(北京8090信箱) 文苑(散文、随笔、诗、阅读)孙燕 风情大观(有关少数民族地区的风情面貌最佳)彭凤平 1-101100035《中国教育资讯报》北京东绒线胡同40号 副刊 1-102100044《中国电脑教育报》北京海淀区紫竹院路66号赛迪大厦16层 副刊 网络文化版宋辰 1-103100022《中国纺织报》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18号甲2号楼 1-104100062《中国服饰报》北京市崇文区东花市北里中区12楼 1-105100007《中国产经新闻报》北京东直门内大街195号 1-106100086《中国资产新闻报》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66号 1-107100081《中国图书商报》北京西三环北路19号外研社北楼 励志/成长/文学副刊 1-108100029《中国集邮报》北京朝阳区安苑路11号 邮色生香 新邮天地 品邮溯源 邮票与传说 邮人心情:与邮票有关的历史、文化、心情、 介绍、品读散文随笔。1000字以下编辑:小鲁 1-109100037《中国消费者报》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1号 副刊 1-110100036《中国城乡金融报》北京复兴路甲23号 文艺周刊(散文、小说、杂谈、书评)王汉 员工创作 1-111100010《中国红十字报》北京东城区干面胡同43号 总信箱 副刊(散文、随笔、诗)莫寒梅 1-112100054《中国医药报》北京陶然亭路甲8号 健康周刊·道德/社会适应 1-113100027《中国中医药报》北京市朝阳区东兴路7号 1-114100036《中国减灾报》北京复兴路63号 1-115100761《中国电力报》北京市白广路二条1号 文化周刊:刘建锦 文化:人生旅途、说说无妨、小小说。 发各种散文、随笔、报告文学、诗歌、杂文。 星期刊(文化、文学、生活副刊) 1-116100013《中国煤炭报》北京安定门外和平里北街21号 1-117100011《中国石化报》北京市东城区安外大街58号 朝阳周刊·文学艺术(随笔、散文、诗歌、小说)姜高毅 社区家庭(家庭生活类)丁中琴 休闲娱乐蔡琳, 生活时尚、百姓茶座、生活趣事、人在旅途、故事: 1-118 1-119100015《中国律师报》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甲1号 1-120100083《中国地质矿产报》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1号 1-121100027《中国劳动保障报职业导刊》北京东直门外斜街小关 1-122100091《中国市场经济报》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3号楼 1-123100021《中国改革报》北京市朝阳区华威北里甲10号 时代周刊·家春秋王丽娟 另类人生于河 1-124100007《中国纪检监察报》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7号 清风文苑(散文、随笔、杂谈、诗)唐瑜 1-125100007《中国人才报》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1-126100027《中国轻工报》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32号 1-127100825《中国农机化报》北京市月坛南街26号 1-128100855《中国铁道建筑报》北京复兴路40号 1-129100029《中国日报》(英)北京朝阳区惠新东街15号 1-13010004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北京石景山路22号万商大厦22层 园区文萃(随笔类): 1-131100036《中国计算机报》北京市海淀区恩菲大厦7层 1-132100863《中国科协报》北京市学院南路86号 1-133100088《中国教育报》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作品 / 综艺风朱平 品味生活(生活文章)郭铭 人文阅读杜悦 1-134100000《中国大学生就业》北京 副刊 1-135100028《中国儿童画报》北京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 1-136100028《中国儿童报》北京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 1-137100028《中国少年报》北京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 1-138100028《中国中学生报》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 1-139100036《中学生科学报》北京市海淀北洼路甲5号 1-140100037《中华建筑报》北京百万庄建设部内 1-141100031《中华新闻报》北京市西交民巷50号 精神家园副刊王欣, 通讯员园地 1-142100054《中华合作时报》北京市宣武区半步桥街13号甲鑫城大厦 〈安全时讯〉生活副刊(生活文章)李彩琴 1-143100011《中华老年报》北京市西城区德外五路通14号 1-144100037《中华时报》北京市阜成门北大街17号 百姓副刊 1-145100040《世界新闻报》北京石景山路甲16号 异域风情 家副刊(情感)陈儒斌 1-146100730《世界金属报》北京市东城灯市口75号 1-147100061《世界体育周报》北京体育馆路8号 1-148100733《环球时报》北京朝阳金台西路2号 1-149100078《国际商报》北京方庄小区芳星园三区14号楼 1-150100039《国际电子报》北京石景山区鲁谷路74号 1-151100710《国际经贸消息》北京安外东后巷28号 1-152100803《新华每日电讯》北京宣武门西大街57号 1-153100044《新华书目报·社科新书目》北京西外北礼士路54号 1-154100733《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朝外金台西路2号 神州副刊(散文、随笔)刘敏君杨鸥 1-155100075《人民政协报》北京市南三环中路赵公口小区20号 文化周刊 毛梦溪 午夜雨声 文化评论类的老实人 商世春秋 王悦 世说商语 关于经商的感悟 健康周刊 寻医 黄萱专家提示 自我保健 防患未然 家庭医生 问药 新概念 家庭用药 健康热风 自备药物 年华 颐寿养生 王晶 戏曲情缘 往事 追求(散文类吧) 年华 食品营养 黄静 滋补圆桌 食话食说 风向标等 读者之友 张敏 港澳台侨杜军玲 风格:海外风情介绍,游记 朝花夕拾:刘仰东 钩沉类历史、文化随笔 旧闻新读黄存琦历史类随笔 1-156100062《人民法院报》北京崇文区东花市北里西区22号 天平周刊文学作品高领 人物春秋罗书臻 文化评谈李芹 1-157100078《人民公安报》北京方庄方星园三区15号楼 往事悠悠(回忆性文章,以亲情为主); 新知随笔(与时代息息相关的知识类杂文随笔); 人世间(纪实类文章,多与警察办案有关); 姑妄看之(类似城市笔记,有一定讽刺意义,每期一篇); 生活沙龙(生活、科普知识) 1-158100841《人民海军报》北京西三环中路19-27 1-159100011《人民邮电报》北京安外大街181号 1-160100038《人民铁道报》北京复兴门外北蜂窝3号 旅人(千字文,关于火车的旅游故事): 副刊, 1-161100081《人民武警报》北京西三环北路1号 1-162100040《检察日报》北京石景山区鲁谷西路5号 绿海·生活(散文、随笔)彭程
GEN TA YI 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