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发表地图学论文

发布时间:

地图制图学论文发表

地图学是研究地图的理论、编制技术与应用方法的科学,是一门研究以地图图形反映与揭示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动态变化的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科学. 国家的疆域可以用地图、文字等多种形式来表达,其中,地图是表示国家版图最常用、最主要的形式.在地图上可以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国家的疆域范围和边界、各级行政区域、行政中心、主要城市等. 现阶段对地图学的定义是:研究地图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学科. 研究对象 地图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结构与特性的空间信息,包括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现实与历史的所有空间信息.涉及地球科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的许多领域,而且随着人类认识范围的扩大,地图学的研究对象正向外层空间和地壳深部延伸. 研究内容 地图学的研究内容是:探讨以地图作为空间信息的载体与传输工具,依据数学法则,按照比例建立空间模型,运用符号系统和最佳感受效果表达人类对地理环境的科学认识;综合分析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内在联系及其时间变化;研究地图编制与应用原理、方法与工艺、技术. 研究分支 在地图学的发展历史中,逐步形成了地图学史、地图投影学、地图美学以及地图制图学等若干分支学科和领域.19世纪后,又区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领域,逐步发展为普通地图学和专题地图学.专题地图学则更进—步发展,分化为多层次的各分支学科和领域.按用途划分,则区分为通用地图和专用地图两大领域. 应用 由于地图应用领域的不断开拓,使地图分析与应用的研究更加深入.地图方法已成为地学研究的重要手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航空摄影、卫星遥感、计算机技术等的应用和进步,地图学出现了系列地图、遥感地图、机助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新的方法和形式.信息论、传输论、模式论、感受论等的引进,推动了地图学的理论研究.现代地图学逐渐从地理学和测量学中脱颖而出,其研究手段兼收并容空间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最新成就,研究内容跨越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范畴.它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横断科学的性质. 现代地图学是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研究地图,地图被认为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信息载体,客观存在的地理环境的概念模型.地图作为一种信息载体,是指通过地图的制作和应用过程,聚集大量有关自然和经济现象的位置、形态、动态和内部联系的信息,进而加以浓缩、复制、存贮、传递,使读者能感受、量测、理解和利用. 地图学的任务,不能仅满足于对地理圈各种原始测绘数据的粗加工;而是要注意开发高层次的知识密集型的产品设计.为宏观规划决策与工程设计、施工和效益评价,提供预测图或预报图. 进入21世纪后,现代地图学的研究对象仍将继续扩大.由于人类的认识正在从陆地表层向海洋、地壳深部和外层空间扩延.因此,今后则是建立适用于整个人类智慧圈的统一的空间坐标体系,作为海、陆、空以至天文的动态信息载体.目前我们已能看到多维动态地图的曙光. 地图作为一种文化工具,在人类的知识宝库中,将与语言、艺术并存.从这个意义上说,对青少年加强地图学的教育,培养他们空间图像思维的能力,这对造就认识自然、改善环境的专业人材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增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也将是受益不浅的. 现代地图学理论 由于地图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行为科学、艺术科学等有着交叉及关联关系,它们的研究成果为地图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并促进了地图学理论研究的进展. 地图信息论 地图信息表现为图形几何特征、多种彩色的总和及其相互联系的差别,可以说地图信息是以图解形式表达制图客体和其性质构成的信息.地图信息论就是研究以地图图形表达、传递、贮存、转换、处理和利用空间信息的理论.该理论有助于认识地图的实质,并深化了对地图信息的计量方法的研究. 地图传输论 是研究地图信息传输的原理,过程和方法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客观环境——制图者——地图——用图者——再认识的客观环境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客观环境被制图者认知,形成知识概念,通过符号化变为地图,用图者通过符号识别,在头脑中形成对客观环境的认识.这个过程是一个地图信息流传输的过程,地图制作和使用都包括在这个传输过程中;地图符号能有效传输地理信息,但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噪声”干扰.该理论对于地图最佳制作和地图有效使用具有积极作用. 地图符号学 是研究地图符号系统的构图基础,感受方式及其设计使用的科学.提出了六种视觉变量:形状、亮度、色彩、尺寸、密度和方向是地图符号系统的构图基础;四种感受方式:组合感受、选择感受、等级感受和数量感受是制图过程中的视觉特点,该理论对于地图符号设计和地图生产有较大影响. 地图模型论 是研究如何建立再现的客观环境的地图模型,并以地图数学模型来表达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地图是客观世界的模拟横型.此模型是制图者的概念模型,并可用数学方法表达,经过抽象概括的制图对象的空间分布结构.该理论对于深入认识地图的实质,并对推动数字制图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地图认知论 是研究人类认知地图获取信息的手段,原理和过程的理论.该研究有两项成果.一是“地图认知环”学说,认为用图者首先接受到图像地图客体,进而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处理, 获取,然后据已有知识对所获信息进行加工,从而产生头脑信息图;再进一步通过对实地地理现象进行研究,最后得到所认知的地理实体,完成一轮认知环.二是“多模式感知和认知理论”,是指在虚拟地图环境下,用多种认知手段(如视觉、听觉)分别获取知识,并将其加以比较和想象处理,进而形成各自的知识库(如视觉、听觉知识库),最后将各知识库融合,产生综合知识库.该理论对制图手段、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使用有重要意义. 地图感受论 是研究地图视觉感受过程的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方法,探讨地图是如何被用图者有效感受的理论.研究内容有分级符号、网纹和等值灰度梯尺的视觉效果,色彩设计客观性、视觉感受与 图形构成的规律、特点等.该理论对于地图设计有重要意义. 地图学发展趋势 智能化 包括地图信息源信息获取,地图制作过程和地理信息表达的智能化等. 虚似化 地图学将来表达的制图对象不一定都是实体的客观存在,很多内容将是虚拟的、模拟的、多维仿真式的. 功能多极化 地图功能从表达地理客体规律特征,扩展到知识发现、空间分析、动态显示监测、综合评价、预警预报等. 主客体同一化 随着科技发展,促进地图制作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地图制作将越来越简单,故既是地图制作者又是地图使用者将渐趋普遍,使主客体同一化. 全球一体化 随着数字地球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将实现全球化的地图无缝拼接和万维网联通,使地图在表达地球和研究地球方面,都可以整体化,全球 一体化形式出现. 地图、RS、GIS和GPS 一体化 数据库是链接数字地图、RS、GIS、GPS技术的共有基础,随着这些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将使其在信息科学的范畴内不断融合并趋向一体化,为地球信息科学、数字地球的成熟发挥作用. 地图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地图学作为区域性学科,它的主要基础就是地学.所有这些如地理学、地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区域学科的野外实地勘测、调查都离不开地图.各用对象又是地图学的研究对象.

测绘科技信息工作在波澜壮阔的测绘体制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测绘科技论文3000字,仅供参考!

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数字地球和现代测绘科技的深入分析,对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供同行探讨。

[关键字] 数字地球 现代测绘 科技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117-1

0引言

所谓的数字地球也即是指一个用地球坐标为依据,同时具有多分辨率的海量数据以及多维显示的地球虚拟系统。数字地球看成是"对地球的三维多分辨率表示、它能够放入大量的地理数据"。而现代测绘科技则是以计算机技术和光电技术以及网络通讯技术,同时加上空间科学和信息科学为基础的科学技术,而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核心,并且将地面原有的特征点以及界线都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从而为社会的生产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当前社会的各领域和行业中,各种技术和理论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还涌现出了大批先进的技术和理论,而在当前的数字地球和测绘科技中也不例外,随着大量先进技术以及理论在数字地球和测绘科技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数字地球和现代测绘科技的水平,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就数字地球和测绘科技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严峻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数字地球和测绘科技的发展,还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文从测绘学的现代发展出发,对数字地球和现代测绘科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对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测绘学的现代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不断提高,因此人们迫切的需要加深对地球的认识,从而才能够更好的改造自然,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测绘学是人类认识自然和认识地球的重要手段,随着测绘学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认知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尤其是随着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在测绘领域中也加大了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力度,从而使得现代测绘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达到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而利用现代测绘学将测绘我国的地图就能够大幅度缩短工期,从而解放了许多劳动力,进而有效地节约了成本。

今天,光缆通讯、卫星通讯、数字化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使测绘产品从单一纸质信息转变为磁盘和光盘等电子信息,产品分发可从单一邮路转到"电路"(数字通讯和计算机网络传真),测绘产品的形式和服务社会的方式由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现了信息化的发展。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所有制成份和运行体制的改革,需要开放民用国家测绘产品;从技术方面看,西方国家卫星测地技术可制作全球几乎任一地区1m分辨率(相当1∶1万比例尺)的地图,卫星上的GPS又可将这种地图纳入全球参考框架和转换为他们的国家坐标系,中、小比例尺国家地图的保密价值已大大降低;对于军事敏感的重力数据,卫星重力技术所发展的低阶全球重力场模型已足够用于他们的远程战略导弹发射。

2数字地球和现代测绘学

地球上一切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空间位置,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信息绝大部分(约80%)都与地理位置相关。中国21世纪议程62个优先发展项目中,约有40个需要建立或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是利用海量地理信息(即地球空间数据)对地球所做的多分辨率、3维数字化描述的整体信息模型,便于人类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合理使用,为人类认识、改造和保护地球提供一种新的手段,这里在数字地球的概念中突出显示了地理坐标的框架作用,因此NSDI是数字地球的基础设施,要求提供(地球)空间数据框架,包括大地测量控制框架(国家定位网和重力控制网)、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道路、水系、行政境界、公共地籍等基础地理数据集。在此框架上加载各类地球自然信息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等一切所需要和感兴趣的人文信息。为数字地球提供上述地球空间数据框架是测绘业本身的"专职",但又对测绘学提出了更高层的技术要求。

3测绘学和地球空间信息学

在本文第一部分已谈及测绘学在新的技术进步推动下的现代发展趋势。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本质上就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反映、至少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和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

测绘学应该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于是从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 and 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也是五花八门,现在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但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通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极大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

4结束语

随着这些测绘技术以及测绘理论的应用,使得现代测绘科技水平得到了有效地提高,从而为帮助人们认识地球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本文对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深入分析,同时加上对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发展的详细阐述,相信读者对其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而言之,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现代测绘的水平,还必须要加大对其的分析研究力度。

如何促进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事业快速发展

[摘要]"十二五"期间为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刚召开的党的明确指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硬件、软件的两手共同发展,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事业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走向,结合经济发展的动态,科学谋划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的发展蓝图,丰富测绘地理信息的资源,加大开发力度,加快实现自主创新的脚步,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测绘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字]测绘 地理信息 科技事业 发展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114-1

0 引言

测绘工作国家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提保障性工作,是一个国家地信信息产业的基础组成部分。它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各种专题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信息,其成果是进行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农田建设、能源、交通、水利等大型工程建设、城乡规划建设、土地开发利用、重大灾害监测预报和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以及国家宏观管理决策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从八十年代初期,测绘业开始着手对传统测绘手段和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开展了数字化测图、机助地图制图、地图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GIS)、人卫激光测距(SLR)、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RS)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尽管我国测绘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整体技术水平同国际测绘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远远满足不了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尚未解决,完整的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体系尚未形成;测绘生产中生产速度慢、更新周期长、产品形式单一、地图印刷质量较低等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测绘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等领域,从而严重影响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测绘信息综合开发应用水平较低,测绘高新技术集成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较弱,参与全球问题的国际合作研究尚待进一步拓展。 本文就如何促进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事业的发展做以下建议。

1 积极推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

第一,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对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改造和优化升级,积极开展各级各类专题数据库建设。将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紧研究建立新形势、新技术条件下的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机制,加快信息更新步伐,切实提高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第二,加强各级各类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积极推进各级测绘部门之间以及测绘部门与有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不同数据源、不同类型、不同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集成应用。第三,尽快形成中央和地方测绘部门分级管理、标准统一、种类齐全、互联互通的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为实现测绘部门基础地理信息快速传送和充分利用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 创新思维,以新的理念引领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发展

测绘地理信息人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勇敢地举旗亮剑,提出24 字总体战略,成为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新坐标。新理念的形成,让我们突破传统思维的桎梏,实现了由“测绘”向“测绘地理信息”的嬗变;让我们更加与时俱进,推动数字中国向智慧中国迈进;让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测绘工作模式,开辟了地理国情监测新领域;让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了公益性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两条腿走路。只有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惯性思维的束缚,才能形成测绘地理信息文化“快”的灵魂、“干”的精神、“好”的品质,才能发扬好“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地理信息精神。

3 加强测绘科技人才资源建设

人才是科技创新和竞争制胜之本,没有人才就没有创新。一流的学术思想、一流的技术成果,需要有一流的人才。测绘科技人才资源建设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千方百计稳定现有科技人员,增强科研与生产单位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二是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优秀测绘科技人才,逐步开展成绩优异高级工程师的选拔评审,充实和壮大测绘科技创新队伍;三是培养和造就一批科技经营管理人才,提高测绘科技创新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管理水平。建立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机制,鼓励测绘生产单位设立特聘专家岗位,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测绘生产一线;鼓励职工开展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活动,并作为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以及在科技项目立项、评审和验收中设置人才培养指标等方式,培养造就一支由科技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科技创新骨干和基层单位技术骨干等组成的测绘科技人才队伍。

4 加强基础研究和软科学研究

跟踪国际测绘学科前沿,发展测绘科学技术理论和方法,积极开展现代大地测量理论和地球动力学、新型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机理、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空间信息网格理论与技术等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增强测绘科技持续发展的后劲。结合测绘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测绘软科学研究,用以指导测绘管理实践,重点加强测绘发展战略、测绘管理理论、测绘管理体制、测绘法律法规、测绘统计指标体系、测绘工程设计管理以及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5 总结

坚持以测绘信息化带动测绘事业发展全局,促进测绘工作在完善体制机制、科技自主创新、快速传送信息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全面提高测绘部门的利用、监管、保障和服务水平。以推进国家信息化发展全局为着眼点,以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重点,以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健全测绘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地理信息的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显著提高测绘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大力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测绘保障。

参考文献

[1]记者,周湛.推动地理信息新型服务业态大发展[N]. 中国测绘报. 2011-06-03.

[2]把握大好机遇努力奋发作为全力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再上新台阶[N]. 中国测绘报. 2011-12-20 (002).

[3] 本报记者 徐红.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步伐加快[N]. 经济日报. 2010-01-25.

地图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社会影响,从本质上来说,是因为地图具有严密的数学基础,采用符号系统和科学的综合方法,是国际上的三大通用语言(音乐、绘画、地图)之一,是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地理环境信息的工具,能反映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人文经济要素(现象)多维信息的位置、形状、数量和质量、时空分布、组合、联系等特征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地图上承载了所有测绘与地理信息元素,是表达非线性复杂地理世界的最伟大的创新思维,人们正是利用地图来认知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地图重构现实地理世界而非复制现实地理世界,是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之一。正因为如此,地图才具有模拟功能、信息负载功能、信息传递功能和空间认知功能,才具有科学价值(揭示科学规律、反映科技进步)、社会价值(任何社会不可能没有任何形式的地图)、文化价值(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军事价值(战略谋划、作战指挥和军事行动不能没有地图)和权属价值(解决领土争端的重要法理依据,具有明疆划界的作用)。地图的上述特性、功能和价值,在当今“互联网+”、时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迅速发展的新时代,仍然是要大力传承、创新和发展的。

发表地图学论文

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代表作有:《日本近代语言政策的困惑——日本民族“二律背反”的民族性格》,载《世界民族》2014年第2期。《国外近代地图学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冲击》,载2013年9月12日《光明日报》(理论版头条)。《辛亥革命期间的“专制”论》,载《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论张之洞调整中日俄三角关系的外交主张》,载《湖北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天朝礼治体系下的东亚“封建社会”》,载《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3期。《北宋与日本之间的“国书”及国交性质的探讨》,载《云南社会科学》2007年 第02期。《宋初“舍利建塔”对日本的影响》,载《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 第06期。《解析日本武士道“死的觉悟”》,载《世界民族》2006年 第03期。《日本的五台山信仰探析》,载《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04期。《宋初佛画的输入日本及其影响》,载《兰州学刊》2006年 第12期。《中日文化交流与中日关系——以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前的中日文化交流为中心》,载《日本问题研究》1998年 第01期。《语义界定的历史文化与措词用语的民族意识——汉语外来词“事变”的启示》,载《人文论丛》2007年卷。《两次体制转型凸显出的一个“非封建”社会》,载《人文论丛》2009年卷。《武士道の <死の觉悟>と宗教体验》,载《中国にぉける 神道研究》(国际获奖作品论文集),【日】有限会社国际文化工房2009年10月版。《论张之洞的版权意识——从主张“广译”到参与中日版权谈判》,载《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5月版。……

《测绘学概论》论文 测绘学概论》 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 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 旅 专 年 学 队: 业: 级: 号: 测绘学概论 地图学的发展历程 一旅五队 信息工程(指挥类) 2009 级 3762009174 杨凯华 学员姓名: 姓名: 地图学的发展历程保家卫国、献身国防是我们军人的天职,也是义不容辞的责 任。然而,作为一名军人,如果连最基本的识图用图、判定方位 的能力都不具备,那么这样的军人在战斗中只能吃败仗。在当今 社会,尽管随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导航仪器设备不断地被制造 出来、不断地更新换代,这无疑给人们的生活以及军事活动带来 了很大的便利,但是我们却发现那普普通通的一张地图,还是被 频繁地运用在军事活动中,而且军队也要求军事人员、各级指挥 员要具备较高的识图用图能力, 并且在各个测绘学校也培养着一 大批研究学习地图学的优秀人才。 由此,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地图学不仅是测绘专业人才学习 的重点科目之一, 也是我们指挥类生长干部学员确实应该了解的 学科啊!这学期,我们总共学习了两门关于地图学的学科,一门 是军事地形学,另一门就是测绘学概论。军事地形学这门课,着 重让我们掌握和提高识图用图的基本能力; 而测绘学概论中的地 图制图学重点是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一些关于地图学的知识, 使 我们在会识图用图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 这激发了我学习地图学 的兴趣,因为我知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官,首先得要学习 一些与地图学相关的知识。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以及各位院士教授 们的精彩授课,我对测绘学有了大致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我通 过这门课,我知道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的同时能影响带动 一些事物的发展。下面,我将从科技进步与地图学的发展来简要 地谈谈自己对地图学的认识, 至于地图学所涉及到的具体内容在 此不再赘述,不到之处还望批评指证。 地图学最先是由数学制图、 地图编制和地图制印三个分支学科组 成。尔后发展,增加了地图概论和地图整饰。20 多年来,地图 信息、地图信息传递、地图感受、地图图形符号论和地图模型等 新的学说被提出来。这些新的观点,丰富了地图理论研究内容, 促进地图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的发展。 如果说人类制造的其他工具是人类双手的延伸, 那么计算 机作为代替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工具, 则可以说是人类大脑的延 伸。计算机的问世和数字测图技术的发展,为空间数据的获取、 表达、存储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20 世纪兴起的航空摄影技术,尤其是彩色与多光谱摄影, 从根本上改变了 300 多年发展起来的地形图的测绘和生产过程。 半个多世纪以来,航天技术飞速发展,为经济建设、科学文化和 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尤其是对地观 测卫星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大量多种地面目标信息,为地 图和各种专题图的制作提供了快速、丰富的信息来源。全球卫星 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解决了大范围、全球高精度快速定位问题。 航空、航天及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发展,为地图提供快速、真实 的资料源,高新技术的应用缩短了地图制作和更新的周期,降低 了成本。 从纸质地图发展到数字地图或电子地图, 反映了计算机等高 新技术在地图领域中带来的技术革命。从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 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计算机辅助地图制图研究。经过 40 多年的努 力,计算机地图制图有了飞速的发展,尤其在对地观测技术、通 信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动下, 极大地改变了地图数据获取、 制作和使用方式。 地图制图自动化研究是根据地图学原理和地图 编辑要求, 利用计算机及输入输出设备,通过应用数据库技术 和图形图像数字处理方法,实现地图数据获取、处理、显示、存 储和输出。在数据采集方面,除遥感资料以外,数字化软、硬件 的推出又为大量现存模拟图和资料的数字化提供了高效的工具。 在地图投影及其变换方面,通过软件形式,用户可以灵活自如地 进行数据处理与变换;地图电子编辑出版系统的推出,打破了传 统的地图制图与出版的分工界限,友好方便的“所见即所得”地图 设计系统, 方大大减轻了地图编图的劳动强度, 缩短了成图周期, 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地图制作质量。 高新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 统地图生产模式由大比例尺到小比例尺依次派生的成图流程, 突 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 实现了快速编制大范围的小比例尺的 地图、三维动态地图和虚拟仿真地图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地图学的理论 也不断发展。现在人们把信息传输视为地图学的中心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延伸和发展,与 地图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系列比例尺地形图、地图集从某个角 度上可以看成模拟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专题信息系统。 空间可 视化技术实现对无边无际、 无缝连续的现实世界提供了一个多尺 度的、多维的、多时态、多种信息源的可视域。通过海量数据管 理、制图综合技术或对多尺度基础地理信息的组织,可以从宏观 到微观,从过去到现在以及将来,实现大范围的空间漫游和纵深 方向的信息检索查询。网络技术尤其是因特网的发展,以及移动 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利用, 为地图进入千家万户的服务模式提 供了技术平台。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及网络等技术的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材料、 能源和信息是构成现代化发展和三大支柱 资源。建立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已成为各国的主要 课题。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推进, 地理信息已成为宏观决策、规划和管理、微观生产建设、科学研 究和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空间支撑信息。 地图学是一门研究地图和制作地图的科学。 它解决的中心问 题是如何满足人们在社会生活对地图的需求, 最大限度地造福人 民,服务人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图学在汲取各学科成就的同时,正在不 断发展与进步。 作为一名 21 世纪的军校大学生,更是将来的指挥官。我认 为测绘学中的地图学应该是我们确实需要掌握的一门实用型学 科,让我们为的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吧! 姓名:杨凯华 队别:一旅五队 学号:3762009174

[1]赵军,李东平,朱瑜馨. 基于Map Info的森林资源调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 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GIS专业委员会.地图学与GIS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GIS专业委员会:,2002:6.[2]赵国虎,高锦章,赵军,索南,孙看军,杨武. 吗啡对B-Z振荡反应的影响[A]. 甘肃省化学会.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甘肃省化学会:,2003:3.[3]赵军,武江民,赵生龙. 中国地理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现状与对策刍议[A]. 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福建师范大学地球信息科学研究中心、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福建师范大学地球信息科学研究中心、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2004:4.[4]赵军,陶明娟. 国外在野生动物伯劳鸟保护中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利用[A]. 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福建师范大学地球信息科学研究中心、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福建师范大学地球信息科学研究中心、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2004:5.[5]汪明冲,潘竟虎,赵军,孙晓茹. 基于GIS与RS的土壤侵蚀变化定量监测——以黄土高原水保二期世行贷款庆城项目区为例[A]. .《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7.[6]贾艳红,赵军,南忠仁,赵传燕. 基于格网GIS的草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初探——以甘肃牧区为例[A]. .《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7.[7]甄计国,霍静,赵军,潘竟虎,李伟元,何瑞东. 我国西北工业与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与节约集约用地研究——以甘肃省嘉峪关市为例[A]. 中国土地学会.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中国土地学会:,2007:12.[8]符海月,赵军,李满春. 从Google Maps看我国全球化地理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02:113-115.[9]符海月,李满春,赵军,刘永学. 人口数据格网化模型研究进展综述[J]. 人文地理,2006,03:115-119+114.[10]孙晓茹,赵军. Google Maps API在WEBGIS中的应用[J]. 微计算机信息,2006,19:224-226.[11]贾艳红,赵军,南忠仁,赵传燕,王胜利. 基于熵权法的草原生态安全评价——以甘肃牧区为例[J]. 生态学杂志,2006,08:1003-1008.[12]汪明冲,赵军,李玉琳. 空间数据库引擎及其解决方案分析[J]. 地理信息世界,2006,04:63-66.[13]李红星,赵军. 基于GIS的区域环境噪声评价方法研究[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06,04:363-367.[14]贾艳红,赵军,南忠仁,赵传燕. 熵权法在草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的应用——以甘肃牧区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01:17-21.[15]李传华,潘竟虎,赵军. 基于GIS的兰州市普通住宅价格空间格局分析[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02:88-91.[16]赵军,刘琳,李霞. 基于RS与GIS的半干旱区城市绿化三维量测算研究——以兰州市安宁区为例[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04:37-40.[17]杜怀玉,赵军,冯翠琴. 西北干旱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相关分析—以嘉峪关市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11:90-94.[18]赵军,李旺平,李飞. 黄土高原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及特征分析[J]. 干旱区研究,2008,01:53-58.[19]潘竟虎,赵军,董晓峰. Geo-CA与GIS在区域土壤侵蚀动态监测与模拟中的应用[J]. 干旱区研究,2008,01:131-136.[20]李飞,赵军,赵传燕,郝君明,郑佳佳. 中国潜在植被空间分布格局[J]. 生态学报,2008,11:5347-5355.[21]赵军,魏伟,冯翠芹. 天祝草原景观格局分析及景观利用格局优化[J]. 资源科学,2008,02:281-287.[22]魏伟,赵军,王旭峰. 天祝高寒草原区NDVI,DEM与地表覆盖的空间关系[J]. 干旱区研究,2008,03:394-401.[23]李娟,赵军. 基于DEM的西北干旱区典型地貌类型坡度提取分析[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08,02:214-218.[24]张斌才,赵军. 大气污染扩散的高斯烟羽模型及其GIS集成研究[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8,05:17-19+55.[25]甄计国,赵军. 区域积温插值的GIS方法[J]. 冰川冻土,2005,04:591-597.[26]赵军,陶明娟. 兰州市2002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06:113-116+128.[27]刘振波,倪绍祥,赵军. 绿洲生态预警信息系统初步设计[J]. 干旱区地理,2004,01:19-23.[28]赵军,胡秀芳. 区域生态安全与构筑我国21世纪国家安全体系的策略[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02:1-4.[29]贾艳红,赵军. 白银市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4:91-95.[30]刘振波,赵军,倪绍祥. 绿洲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张掖市绿洲为例[J]. 干旱区地理,2004,04:580-585.[31]赵军,武江民,赵生龙. 我国地理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现状与对策刍议[J]. 地理信息世界,2005,01:39-41+50.[32]赵军,刘春雨,潘竟虎,刘英英,杨东辉. 基于MODIS数据的甘南草原区域蒸散发量时空格局分析[J]. 资源科学,2011,02:341-346.[33]李飞,赵军,赵传燕,张小强.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潜在植被演替[J]. 生态学报,2011,03:689-697.[34]胡秀芳,赵军,查书平,郑雪萍. 草原生态安全模糊评价方法研究——以甘肃天祝高寒草原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03:71-77.[35]李飞,赵军,赵传燕,王旭峰. 中国西北干旱区潜在植被模拟与动态变化分析[J]. 草业学报,2011,04:42-50.[36]赵军,师银芳,王大为,付鹏. 1961~2008年中国大陆极端气温时空变化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03:52-56.[37]魏伟,石培基,赵军,王旭峰. 石羊河流域海拔、植被覆盖与景观类型空间关系研究[J]. 干旱区地理,2012,01:91-98.[38]赵军,李霞. 中国农牧交错带研究进展[J]. 草业科学,2009,01:94-99.[39]李海亮,赵军. 草地遥感估产的原理与方法[J]. 草业科学,2009,03:34-38.[40]王世杰,赵军. 甘肃省区域经济时空差异GIS-ESDA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08:5-8.[41]韦莉,赵军,潘竟虎,李霞. 基于MODIS数据的黄土高原草地净初级生产力的估算研究[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05:660-664+553.[42]魏伟,赵军,王旭峰. GIS、RS支持下的石羊河流域景观利用优化研究[J]. 地理科学,2009,05:750-754.[43]赵军,韦莉,陈姗. 石羊河流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01:36-40.[44]魏伟,赵军,王旭峰. 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景观异质性[J]. 生态学杂志,2010,04:760-765.[45]索俊锋,赵军. 基于CLUE-S模型的千岛湖镇土地利用动态模拟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05:522-528.[46]赵军. 兰州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研究[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3:67-71.[47]梁会民,赵军. 基于GIS的黄土塬区居民点空间分布研究[J]. 人文地理,2001,06:81-83.[48]梁会民,赵军.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生态经济效益评估研究[J]. 生态经济,2001,08:12-14.[49]赵军,符海月. GIS在人口重心迁移研究中的应用[J]. 测绘工程,2001,03:41-43.[50]梁会民,赵军. 地理信息系统在居民点空间分布研究中的应用[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2:76-80.[1]赵军,王雪平,金蓉. ArcGIS在草地资源规划中的应用[J]. 草业科学,2006,03:1-4.[2]赵军,付金霞. 虚拟水理论在河西走廊的应用研究[J]. 人民黄河,2006,02:38-40.[3]甄计国,王义德,赵军.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指数及其变化特征[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06,04:294-301.[4]付金霞,赵军. 地理空间数据的空间性分析应用[J]. 地球信息科学,2006,04:65-69.[5]付彩菊,潘竟虎,赵军. 基于RS和GIS的额济纳旗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06:71-75.[6]胡秀芳,赵军,钱鹏,李东平. 草原生态安全理论与评价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04:93-97.[7]冯翠芹,赵军. GIS在现代景观生态研究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7,19:5951-5952.[8]潘竟虎,任皓晨,赵军. 甘肃省土地利用状况的计量地理分析[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7,03:377-381+384.[9]汪明冲,潘竟虎,赵军. 基于GIS与RS的土壤侵蚀变化定量监测——以黄土高原水保二期世行贷款庆城项目区为例[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06:116-121.[10]王世杰,赵军. 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理信息服务发展现状及思考[J]. 矿山测量,2007,04:48-50+4.[11]李娟,赵军. 基于WebGIS的遥感影像数据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北京测绘,2008,04:60-63.[12]潘竟虎,赵军. 高师遥感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J]. 理工高教研究,2008,01:118-120.[13]李娟,赵军. 基于DEM的西北干旱区坡度提取分析[J]. 北京测绘,2008,01:42-45.[14]党国锋,赵军. 兰州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定量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04:17-21.[15]潘竟虎,刘普幸,赵军. 黑河下游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时空特征分析[J]. 土壤,2008,02:306-311.[16]田凤宾,赵军. 基于Google Maps的同城生活信息平台设计策略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16:1340-1341.[17]张俊,赵军. 基于Web Service的WebGIS应用系统模式及其与其他模式的比较[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17:4873-4876.[18]赵军,贾新会,甄计国. 石羊河流域人口经济压力定量分析[J]. 西北人口,2008,06:100-103.[19]孙建国,赵军,甄计国,李东平. 基于DTM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太阳辐射值计算模型及应用研究[J]. 测绘工程,2003,01:28-30.[20]赵军,党国锋. 祁连山草地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 草业科学,2003,07:1-4.[21]陶明娟,赵军. 兰州市2002年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生态足迹分析[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02:51-54.[22]赵军,贾艳红. 国外GIS在地下水管理与研究中的应用和启示[J]. 地下水,2005,03:166-168.[23]刘琳,赵军,付金霞,王雪平. 我国航空航天遥感技术进展初探[J]. 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5,03:10-13.[24]赵军,刘琳,闫浩文. 基于GIS的危险废物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以兰州市危险废物地理信息系统为例[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5:75-78.[25]刘振波,赵军,倪绍祥. 基于GIS的区域发展均衡性测度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02:35-38.[26]孙建国,赵军,闫浩文. 一个空间数据挖掘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04:94-97.[27]朱瑜馨,张锦宗,赵军.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森林资源预测模型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01:101-104.[28]赵军,许兆霞. 中国人口增长率与人口文化素质相关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02:1-4.[29]赵军,胡自治. 从生态信息图谱的角度看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检索图[J]. 草原与草坪,2005,02:12-14.[30]魏伟,赵军,王旭峰. RS、GIS支持下高寒草原退化过程中土壤流失及治理模式仿真研究[J]. 干旱区地理,2009,01:47-56.[31]赵军,田英. 区域人口经济压力的空间格局演变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03:15-19.[32]赵军,任皓晨,赵传燕,张勃,孟宝. 黑河流域土壤含水量遥感反演及不同地类土壤水分效应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08:139-144.[33]赵军,郑珊,胡秀芳. 基于GIS的天祝高寒草原生态安全模糊评价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04:66-71.[34]李飞,王春,赵军,郑佳佳. 中国陆地多年平均积温空间化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10,05:778-784.[35]王世杰,赵军. 基于GIS的甘肃省区域经济时空差异研究[J]. 测绘科学,2010,02:170-172.[36]赵军,杨东辉,潘竟虎. 基于空间化技术和土地利用的兰州市GDP空间格局研究[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5:92-96+102.[37]赵军,杨梅,杨东辉. 基于GIS的甘南高原积温资源空间插值分析[J]. 甘肃科技,2010,13:40-42.[38]杨东辉,赵军,张智慧,付鹏,刘春雨. 近10年甘南牧区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01:257-263.[39]赵军,刘喆,赵媛. 生态脆弱区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生态保护[J]. 甘肃科技,2011,04:8-10.[40]赵军,陈姗. 基于GIS的石羊河流域森林生态效益估算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 干旱区地理,2011,01:12-19.[41]魏伟,石培基,赵军,王旭峰. 基于GIS和RS的石羊河流域景观功能分区[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08:47-52.[42]刘春雨,赵军,刘英英,党国锋,师银芳. 25年来额济纳天然绿洲LUCC及景观格局时空变化[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09:32-38.[43]赵媛,赵军. 基于移动GIS和智能手机的电子导游系统发展及其关键技术[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08:51-52.[44]赵军,王小敏,李东成. 基于MODIS的民勤绿洲植被覆盖变化定量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10:91-96.[45]朱瑜馨,赵军,曹静. 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模型[J]. 干旱区研究,2002,04:33-37.[46]李东平,赵军. WebGIS主要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1,12:23-25.[47]赵军,李东平,朱瑜馨. 可视化编程语言实现GIS软件的二次开发[J]. 测绘通报,2002,S1:68-70.[48]田英,赵军,管信龙. 1990年~2005年甘肃省人口经济压力空间格局及变化分析[J]. 资源环境与发展,2008,01:19-23+27.[49]张勃,石培基,赵军. 甘肃石羊河流域武威绿洲水资源系统分析[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03:73-79.[50]李传华,赵军. 基于GIS的民勤县生态环境脆弱性演化研究[J]. 中国沙漠,2013,01:302-307.

论文发表地图

百度百科可以把百度地图添加到公司地址目录,对于用户体验来说是一个提升,百度地图比较适合添加到地名、公司、工作室、机构、建筑物等类似这样的百度百科。 可以给你写参考

期刊论文地图审图号获取方法直接下载标准地图服务提供的地图。为了满足这个需求,自然资源部已经推出了标准地图服务,只要注册个账号就可以下载使用,非常方便。网址:目前网站中的中国地图、世界地图、专题地图都可以直接下载使用,并且自带审图号。目前网站中已经发布的标准地图包括中国地图209幅,世界地图51幅,专题地图9幅。下载格式包括2种:JPG 和 EPS,可根据自身需求下载。

GoogleMaps、百度地图、高德地图。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在论文中需要标注某个具体位置,可以使用地图进行标注,常用的地图应用包括GoogleMaps、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

地图论文发表

你是指中国知网吗?那厉害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2022年发表论文地图审图号应该用2022年的。为加强地图审核管理,保证地图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开出版地图、引进地图、展示、登载地图以及在生产加工的产品上附加的地图图形都需要经审核,审核通过之后编发审图号。

scholar.google.com

发表地图论文

《世界地图》的新面孔地图论文 -------------------------------------------------------------------------------- 收藏到网摘: 【题名】:《世界地图》的新面孔地图论文(《ShiJieDiTu》DeXinMianKongDiTuLunWen)【关键词】:《世界地图》 地图投影 图面设计 成图方法 地图色彩 地图主题【keywords】:《ShiJieDiTu》 DiTuTouYing TuMianSheJi ChengTuFangFa DiTuSeCai DiTuZhuTi【作者】:喻沧 【来源】: 知识词典【期刊名称】:地图(DiTu)【国际标准刊号】:1000-8128 【国内统一刊号】:11-4703【作者单位】:不详(BuXiang)【分类号】:P285 K991 【页码】:-46-49 【出版年】:2003.5 在2003年,我们看到了一张《世界地图》的新面孔。这是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中国测绘学会和中国地图出版社为主,其他部门通力合作编制的《世界地图》(新投影版)。这张“新面孔”新在什么地方呢?-------------------------------------------------------------------------------- 【相关文献】 -------------------------------------------------------------------------------- 《世界地图》的新面孔 - 地图 - 喻沧南站:上海的新面孔 - 社会观察(上海) - 徐汇老字号的新面孔 - 国际广告 - 筱奕硅谷的新面孔 -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 DanielH.Pink电磁炉的新面孔 - 中国厨卫 - STEVENLG手机的新面孔 - 销售与管理 - 郑彦Web开发的新面孔 - 电子与金系列工程信息 - 无香奈儿的新面孔 - 中国服装(北京) - 无作图题的新面孔 - 中学生数学:初中版 - 林进国 潘跃群日本的新面孔 - 东方企业家 - 周现丰田的新面孔 - 车迷 - 达夫阳明的新面孔 - 国际集装箱化 - 无Interbuild中的新面孔 - 建筑细部 - 刘全侠(译)赖斯的新面孔 - 世界知识 - 无硬盘的新面孔 - 少年电脑世界 - 马一龙

近来,关于谷歌宣布退出中国内地的新闻引起了互联网从业者的阵阵惋惜。而一贯打着技术创新的谷歌,为何在中国市场却一蹶不振呢?让人们很难把这个全球的所谓技术领先者和中国的谷歌联系起来。其他姑且不论,现让我们来探讨下谷歌地图在中国的发展。谷歌地图是 Google 公司提供的电子地图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卫星照片。能提供三种视图:一是矢量地图(传统地图),可提供政区和交通以及商业信息;二是不同分辨率的卫星照片(俯视图,跟谷歌地球上的卫星照片基本一样);三是地形视图,可以用以显示地形和等高线。它的姊妹产品是Google Earth。2005年9月,Google和北京图盟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出版中国大陆地区的谷歌本地,标志着谷歌地球入土中国,其实谷歌地图的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其它地区的服务已经是完成阶段。在北美的部分地方,还开通了“街景视图”服务。使用者可以通过街道上的视角查看街景(例如公交车站,商铺等)。但谷歌地图的中国大陆服务仍处于Beta测试阶段。香港版本于2008年7月推出。可以让使用者搜寻餐厅,亦可以建立自己的地图,与其他使用者分享有关的照片和评论。其他功能包括路线查询,可以显示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和行车时间。在中国用户看来,人们无疑会拿谷歌地图服务与百度对比,可惜的是,这位全球搜索大户好像在中国的地图搜索上并没有百度更优秀。它的地图页面上基本没有什么差异,连颜色设置也差不多,而且谷歌地图还没有乘车路线,唯一的路线服务,只不过是标明了方向和公里数,也许它忘了中国还有大多数人是靠公交生活,除此之外,谷歌中国地图设计也不够全面,很多街道经过放大之后便显得空荡荡的,街上应有的商场、银行和饭店都消失不见,搜索结果也不如百度的多。回首2006年,中国互联网在地图上已经完成了从二维转到三维的历史性突破,如城市吧开放出了360度的全景地图,通过海量的照片采集与合成,让用户在搜索地图时不仅能看到自己的站在那条街还能清楚的看到自己的上边的商铺之类的东东,他们从起步之初的仅限于某个大城市逐渐扩张到全国各大城市,并与相应的饭店、旅游景点等达合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增值服务。而对于其他业务都做的不错的谷歌,国内的一些用户也对谷歌中国地图的未来寄予了厚望,期望能看到全新的更加人性化的三维地图搜索,至少也应该与百度等其他一些地图软件有所区别,但结果很让人失望。而谷歌地图在中国发展似乎也不太顺利,它的市场占有率一度下降,以至于最终退出中国大陆市场,虽然谷歌在全球范围内的服务向不少,且口碑也不错,但由于它的傲慢与其对中国市场不客观的认识,谷歌并没有作出多大的改进,一切还是想当然的推出自己所谓的中国式服务,要知道无论是在国家成长环境还是在民族心理上中美都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谷歌这种态度必然很难被中国用户接受。不过据报道,四月十五日网络搜寻引擎公司Google又推出谷歌地球新功能,这次推出配合卫星照片的地图检索功能,可以让使用者利用卫星照片放大或缩小想要察看的地区空中照图,在寻找度假目的地附近的饭店旅馆,或者某个出租公寓附近的社区状况和规模上相当方便。目前更新的谷歌地图服务已经吸引了美国2600万拜访者。搜索引擎市场分析师史特林认为,Google这项服务还在测试阶段,但是势必给竞争对手带来压力。如今谷歌地图服务的用户已经扩张为三倍。在这本人希望谷歌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完善好的的谷歌地图推广到中国,重新入土中国市场 .

scholar.google.com

找论文应该去CNKI,那里都是专业论文,可以自己去下载。下载不了话可以去淘宝的<翰林书店>店铺,他那里能帮人下载到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