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译文有些长哦,希望可以帮到你哟^.^1.为什么我们与来自其它文化的人们的交流总是充满了误会、让人感到沮丧呢?令很多人奇怪的是,即使怀着良好的愿望、使用自己认为是友好的方式,甚至有互利的可能性,也似乎都不足以保证交流的成功。有时候,出现排斥现象正是因为一方所属的文化群体团体是“不同”的。在这个国际舞台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刻,探讨为什么尝试交流的结果却令人失望的原因是必要的,这些原因实际上是跨文化交流中的绊脚石。2.相似性的假设为什么误解或反对会产生呢?这个问题的一个回答就是,大部分的人天真地认为世界上的人有足够的相似之处,可以让我们成功地交流信息或感受,解决共同关注的一些问题,加强商业关系,或者只是产生我们所希望产生的印象。所有的人都会生儿育女,组成家庭或社会,发展一种语言以及适应他们周围环境的这种倾向特别具有欺性,因为它带来了一种期望,这种期望就是这些行为的形式以及围绕这些行动的态度与价值观念将是相似的。相信“人就是人”和“我们内在本质是相似的,”这让人感到心安理得,但是下定决心去寻找证据却只会令人失望。3.力求证明达尔文关于面部表情是共同的这一理论的跨文化研究给人极大的希望,研究者发现脸部的某些看得见的形状,即因愤怒、恐惧、惊讶、悲伤、厌恶、幸福而紧缩的肌肉组合,我们人类各成员都是一样的。但是这似乎无济于事,只要我们意识到一个人生长的文化决定了这种情感是否会表露或压抑,决定了在何种场合和多大的程度上会表露或压抑。带来这种情绪感受的情形也因文化而异,例如:由于崇拜的文化信仰不同,一个心爱的人死亡可能带来欢乐、悲哀或其他情感。4.因为似乎没有普遍的人性可以作为自动理解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把每交往当作个别案例来处理,寻求任何共同的认知和交流方法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如果我们认识到我们受文化的约束,受文化的改变,那么我们就会受这一现实:因为各自不同,我们确实不太清楚其他人“是”什么样的。5.相似性的光环严重阻碍了不同文化间的成功交流。来自具有明显的区别的文化的代表们见面时,他们都身着西装,讲英语,使用相同的招呼礼仪,这种表面上的相同有很大的迷惑性。这就像认为纽约、东京和德黑兰都是一样的,原因是它们彼此都具有现代化的城市的表象。因为没有警觉可能存在的差异和没有学习生活的新规则的需要,从一个城市去另一个城市人将会立刻陷入困境,甚至在完成诸如行人、司机之类的简单角色时也会如此。6、 相信相似性的神话比设想存在差异更让人觉得舒服,因为后者要求试探性的设想和行为并且乐意接受由于“不知”而产生的焦虑。然而,只有设想存在着差异时,才可能会去调整反应和解释,以适合“眼前发生的事情。”否则,很可能错误地解读符号和以自我民族为中心去判断眼前的情形。7.正如一个学习英语的人所表达的那样,相似性的假设这个的绊脚石是一个“麻烦”,不仅仅是对于来访的外国人,就连这个外国人接触的东道国的人也都是个问题。本国居民可能会被灌输有这种期望:既然外国人穿着合适,并且能说一些本国话,那么他或她也有同样的非语言的准则、想法和感觉。这样一来,点头、微笑和肯定的话语很可能会被自信地阐释为他们已经告知、帮助和取悦了外国人。然而,很有可能的是,外国人实际上不大懂语言的和非语言的内容,仅仅只是出于礼貌显示出兴趣或者尽量不使主人感到尴尬而没有说出心中疑问。8.语言差异第二个绊脚石显而易见,几乎不用说了—这就是语言。词汇、语法、俗语、俚语、方言等等都会造成交流困难,但是艰难地使用一种新语言的人至少会意识到语言上的麻烦。更糟糕的问题是死死抱住新语言中一个词汇或短语的一种意义,而不顾隐含义和语境。词意多变的现象,尤其再加上了语调起伏和音调元素,就更难以掌握,以致于常常被置之不理。这个问题之所比简单地翻译外文单词更糟糕,是因为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理解外语。赫鲁晓夫的名言“我们将要埋葬你”便是全国性误解的经典例句。甚至“是”或“不是”这两个词都可能造成麻烦。当一个日本人被问到“你不想要喝点茶吗?”,他(或她)听出了句子的字面意思,然后回答“不”,意思是他(或她)想要。其实“是的,我不想要”也许是一个更好的回答,因为这种前后矛盾的回答方式可以暗示主人这之中可能存在误解。当然,在一些文化中,拒绝主人前两次提供的茶点是礼貌的行为。但是,许多外国客人最终会感到饥饿,因为他们的美国主人从不主动第三次提供茶点——另外一种“不”就意味着“是”的情况。9.非语言的误解绝大多数外国访问者认为学习语言,对他们理解的唯一障碍,但实际上这只是个开始。第三个绊脚石是非语言的误解。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生活在不同的感官现实中,他们的视觉、听觉、感觉和嗅觉只关注于那些对他们有意义的或是重要的事物。他们只提精出那些适合他们认可的个人世界的东西,然后按照他们自身文化为参考系来加以解释。例如:一个沙特阿拉伯人会用抚平他的头发这种非语言的信号来表达他喜欢一个女孩,而对于一个美国女孩而言,这只是一个不代表任何讯息的普通的紧张的手势罢了。10、 由于缺乏对常见的手势、姿态和身体其他运动这样一类易于观察到的非语言符号和象征的正确理解,阻碍了正常的交流。但是,有可能学习了解这些可观察的信息,通常是通过非正式的而不正式的途径学习了解。更困难的是如何正确理解那些远未意识到的其他文化中含蓄的准则,例如对时空关系的处理和尊重礼节的点点滴滴。11.先入为主和程式化思维的现象第四个绊脚石是先入为主的观念和程式思维现象。如果我们对日本人先有了“难以理解的”成见,那么我们就会如此地解释始终挂在日本人脸上的不合时宜的微笑。阿拉伯人“易激动的”程式化形象,会导致美国学生与他们保持距离,或是当一群活泼的热闹的来自中东地区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时,美国学生甚至会提醒当局当心。如果一位教授认为来自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和一些其他国家的每名学生都“爱讨价还价”,那么可能会不公平地把这些国际学生的迟疑或请求理解为他们试图利用优先对待。12.程式化思维有助于做到欧尼斯特·贝克尔所说的易焦虑的人类必须做到的事情,即通过使世界变得可预知来减少未知的威胁。在眼前展现一个可预知的,给个人确定方向的世界,这的确是文化的基本功能之一。思维定式是过度概括的、第二手的信念,提供概念基础,在此基础上“弄清楚”我们身边发生事情,无论这些信念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实际情形。在异国他乡,运用它们会增强我们的安全感,在心理上是必要的--只要我们无法容忍歧义,无法容忍因不能了解并处理那些超出我们理解的人或情况而感到的无助。13.程式化思维是交流者的绊脚石,因为它有碍于对事物的客观观察--人们会敏感地搜寻线索,引导我们的想象更接近于其他人现实。程式化思维在自己身上不易克服,在他人身上也难以纠正,甚至会明知故犯。程式化思维之所以难以消除是因为本民族它文化中根深蒂固,已成为神话或公理,是因为它有时使偏见合理化了。有选择地认知那些符合已有形象的新信息的倾向,也维持并充实着这些程式化思维。14、对其他人或人群的言论和行为进行估价、表示赞成或不赞成的倾向,是来自不同文化或种族的人之间相互理解的第五个绊脚石,另一个阻碍。我们总是认为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才是正确的、恰当的和自然的,而不愿尝试去完全地领会从他人的角度所表达的想法和感受。这种偏见妨碍人以一种开放心态去观察, 而这种观察正是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他们态度和行为方式所需要的。15、在东京刚刚结束的一场研讨会上,日本教授强调了日本人民对于简朴、自然的事物怀有的一种偏爱,比如岩石、苔藓、流水,以及雾气迷蒙的景观。之后我参观了位于京都的katsura帝国花园。一位年轻的日本导游在约定的时间接待了我们这支由20名等候参观的美国人组成的团队,然后就感慨道我们的运气多么好,因为今天正好赶上了多云天气。这番话却使队员们勉强地笑了笑——他们可不期待着享受一场天然的淋浴。导游接下来宣称,选择仲夏时节来此地观光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此时杜鹃花刚刚凋谢,树叶还未完全变成秋天的灿烂金黄。游客们再也忍不住大笑起来,大家都认为这位日本导游富有良好的幽默感。我却对他迷惑的表情大为一怔,猛然意识到要不是我之前出席过那场研讨会,不然也肯定也会认为今天这多云的天气不那么好,从而也会和团里其他美国游客一样,认同了这位导游的“幽默感”。16、一旦深深地牵涉到感受和情绪时,直接评价导致的交流中止就会更加突出;而正是此时最需要通过聆听去进行理解。不应该通过价值判断的重重密障,而应该换位去观察和聆听,不然只会妨碍我们去公正的理解。17。高度焦虑在跨文化交流的经历中,高度焦虑和紧张是很普遍的现象,这是因为不确定因素之多和个人的卷入与风险。适度的兴奋和积极的态度可以使人满怀精力去应对挑战,但是由于适度的压力不断积累造成高度的兴奋,就会很快耗尽身体储备的能量;不论这个人是否愿意,必然会产生防备心理。如果长期呆在国外,并且又不能降低自己的戒备心理,就难免会产生“文化休克”现象。其结果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此时身体必须要休息和恢复。18、在跨文化对话中,交流双方都会感染到紧张情绪。做主人的一方在与外国人交谈时感到不自在,因为他(或她)不能够保持语言和非语言的正常流畅的互动。这里有语言和认知上的障碍;沉默太长或太短;距离的远近或其他规范可能会被打乱。他(或她)也会感到威胁,因为不了解对方的知识,经历和评价--来访者可能会审视和排斥主人以及主人的民族和国家。俩者之中国外人感到更大的威胁。他们感到陌生,易受伤害,对于铺头盖脑而来的大量信息,措手无策。除非他们采取防卫措施,比如回到他们自己的群体或自我当中,剔除或忽视这种刺激,或者变得具有攻击性或抱有敌意,否则他们的自尊所受到伤害会达到不可忍受的地步。这些防卫中的任何一种都不会带来积极有效的交流。19、了解了上述六种绊脚石,一定会有助于避免它们,但是,这些问题并能轻易地回避。对很多人来说,要想取得进步,这就需要洞察、培训,甚至有时要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或自己珍视的信念。然而,对全球性的相互理解和合作的需要正在不断增加,使这种努力显得极为重要。我们能够学习别的语言,学会对非语言形式和其他的文化方面的差异见怪不怪。我们可以培养自己在面对跨文化遭遇时,采用调查的方式,而不采用先入为主或程式化思维,去更加注意情景细节。我们能使自己逐渐接触到差异,从而减少自己的威胁感。通过练习有意识放松的技巧,我们还能够学会着降低自己的紧张水平,避免引起防卫性反应。Roger Harrison总结了跨文化交流者必须具备条件:交流者不能只满足于知道和他一起工作的人有不同于他的习俗,目标,和思维模式。他必须能够通过摸索与这些完全陌生的价值,态度和情感紧密相融。他必须能够与它们一起并在它们中间工作,在冲突中既不是丧失了自己的价值,也不是用躲在知识清高的大墙之后保护自己。
Stumbling block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如下:
1.为什么我们与来自其它文化的人们的交流总是充满了误会、让人感到沮丧呢?令很多人奇怪的是,即使怀着良好的愿望、使用自己认为是友好的方式,甚至有互利的可能性,也似乎都不足以保证交流的成功。
有时候,出现排斥现象正是因为一方所属的文化群体团体是“不同”的。在这个国际舞台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刻,探讨为什么尝试交流的结果却令人失望的原因是必要的,这些原因实际上是跨文化交流中的绊脚石。
2.相似性的假设
为什么误解或反对会产生呢?这个问题的一个回答就是,大部分的人天真地认为世界上的人有足够的相似之处,可以让我们成功地交流信息或感受,解决共同关注的一些问题,加强商业关系,或者只是产生我们所希望产生的印象。
所有的人都会生儿育女,组成家庭或社会,发展一种语言以及适应他们周围环境的这种倾向特别具有欺性,因为它带来了一种期望,这种期望就是这些行为的形式以及围绕这些行动的态度与价值观念将是相似的。相信“人就是人”和“我们内在本质是相似的,”这让人感到心安理得,但是下定决心去寻找证据却只会令人失望。
3.力求证明达尔文关于面部表情是共同的这一理论的跨文化研究给人极大的希望,研究者发现脸部的某些看得见的形状,即因愤怒、恐惧、惊讶、悲伤、厌恶、幸福而紧缩的肌肉组合,我们人类各成员都是一样的。
但是这似乎无济于事,只要我们意识到一个人生长的文化决定了这种情感是否会表露或压抑,决定了在何种场合和多大的程度上会表露或压抑。带来这种情绪感受的情形也因文化而异,例如:由于崇拜的文化信仰不同,一个心爱的人死亡可能带来欢乐、悲哀或其他情感。
4.因为似乎没有普遍的人性可以作为自动理解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把每交往当作个别案例来处理,寻求任何共同的认知和交流方法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如果我们认识到我们受文化的约束,受文化的改变,那么我们就会受这一现实:因为各自不同,我们确实不太清楚其他人“是”什么样的。
扩展资料:
Barna, L.M.“A summary of “Stumbling Blocks in Intercultural”这篇文章部分原文如下:
The fourth stumbling block is the presence of preconceptions and stereotypes. Stereotypes have the advantage of reducing the threat of the unknown by making the world predictable. But stereotypes also block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cause of their interference with objective viewing of stimuli. People can hardly overcome stereotypes by themselves.
第四个障碍是先入为主和成见的存在。刻板印象的优点是通过使世界可预测来减少未知的威胁。但刻板印象也会阻碍跨文化交流,因为它们会干扰客观的刺激物观察。人们自己很难克服成见。
The practice of immediate evaluation is the fifth stumbling block. Immediate evaluation means that someone always consider himself as right, proper and natural without completely comprehension.
立即评价的做法是第五个障碍。即时评价意味着一个人总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适当的和自然的,没有完全理解。
When feelings and emotions involved, communication will be cutoff dramatically by immediate evaluation. In this occasion, listening with understanding is urgently needed.
当涉及到情感和情感时,通过即时的评估,交流将被戏剧性地切断。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理解地倾听。
The sixth stumbling block is high anxiety. Moderate anxiety is good for people who stay in foreign country, while high anxiety will result in many problems.
第六个障碍是高度焦虑。适度的焦虑对在国外的人是有好处的,而高度的焦虑会导致很多问题。
They may have defenses to foreigners because of the feeling of strange and vulnerable. These defenses have a bad effect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他们可能会因为感到陌生和脆弱而对外国人采取防御措施。这些防御措施对跨文化交流有不良影响。
参考资料: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策略-百度百科
刻板印象这一术语是1922年Lippman在其著作《公共舆论》中首次提出的,它是指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形成的关十某类人的固定印象,普遍认为它与某些特征和行为相联系。自此,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都从李普曼提出的这一概念中汲取养分。但是,此后学界对十刻板印象这一概念的确切含义,却难有定论。
刻板印象是沃尔特·李普曼提出的。1922年,新闻传播学者沃尔特·李普曼在经典著作《舆论学》中首次将其引入至社会心理学领域。
刻板印象为人类狩猎祖先的进化遗产,具有适应性的一面——其为事物认知提供了简便的参考标准,有助于人们快速作出判断,进而有利于生存。
另外,当个体信息不可得或者获取成本较高时,根据个体所属类别的信息对个体做出一般性判断,是一种理性的决策方法,2006年经济学诺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将其称为统计性歧视。
扩展资料
刻板印象实验研究:卡茨和布雷利(1933年)调查了美国100名白人大学生对某些种族群体的刻板印象,发现他们大多认为黑人有迷信、懒惰、无忧无虑等品质,德国人有科学头脑、勤奋和呆板等共同品质。
Munro(1997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把学生分为对同性恋者有高低偏见的两组。随后每个学生都读了两篇有关同性恋研究的文章,其中一个结论和刻板印象一致,即同性恋被认为与性行为有关;另一组论是二者没有关系。
让这些有高低偏见的学生在评价每项研究的质量时,高偏见组的学生更多的采用了认为同性恋和性行为有关的那一项研究的信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刻板印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刻板印象
前言:本文是对 UC Berkeley 语言学家 Robin Lakoff 在1972年发表的论文《Language and woman's place》的主题和内容进行解析的文章,摘录了 Lakoff 在文中所提出的部分典型例子、结合她所处的时代/英文语境以及我自己所处的时代/中文语境的体验,进行解析、对比及延伸。
论文总体介绍: 这篇论文常被视为在社会语言学领域、讨论语言与性别关系的具有开创意义的重要之作,启发了往后至今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话题和观点。Lakoff 认为,当前在日常语言使用习惯中,有很多例子都反映了女性在社会上被边缘化和不被作为独立个体重视(not being taken seriously)的情况,以及根深蒂固且可能无意识的性别歧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现象:
1. 女性使用的词语表达更显“琐碎”(trivial)。 2. 女性不被鼓励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用语(strong expression)。 3. 一些形容女性的词语需要被委婉语替代/美化(euphemism)。
另外,论文的论点和例子都是基于 Lakoff 自己的研究和生活观察,并没有统计数据做支撑(不过她也在论文开头论述了自己搜集素材和结论的合理性),同时我延伸的例子和讨论也是基于自己的生活体验,因此不免有少虑和多虑的情况,但会尽量避免以偏概全。读者可斟酌接纳观点、或可直接通过评论和私信和我讨论。
Lakoff 首先提出了一个例子:女性通常比男性更能准确地区分并命名颜色,比如紫色里可以分紫色/淡紫色/薰衣草紫(purple/mauve/lavender)等等。我也举个很简单的生活例子——口红的颜色,大家就懂了。
像上图这样的段子很常见,一些男性朋友也常以此自黑。而Lakoff提到:
男性会认为能不能说准口红色号根本不重要(类似的例子包括衣服样式、花的种类等),而从这个词汇现象中反映的则是现实中比较普遍的认知偏见:女性会更专注在一些琐碎的事情上,而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不应该让她们做决定(women are not expected to make decisions on important matters),包括商业层面、政治层面的决策等。
为什么说是偏见?因为这些“琐碎”的事情本身不一定是琐碎的,只是被男性认为是不重要的(因为与自己无关),然后冠以“不重要”的标签。久而久之,社会上就形成一种刻板印象——“女性很擅长处理那些琐碎的事务,就让她们干这个吧”——作为降低女性的地位、稳固自身群体地位的借口。
b 句采用了感情色彩比较强烈的用语(通常带粗话),相比之下 a 句的语气比较温和她表示,一般情况下的日常对话中,上面的 a 句更倾向于被认为是出自女性之口、b 句出自男性之口。虽然也有一些女性会习惯使用 b 类句,尤其是当下网络时代,但在面对面对话场景中女性使用 b 类句还是会或多或少被烙以“粗鲁”的印象,而人们对男性使用这类句子的容忍度会更高。
如果把上面两类用语简单分为“女性语言”和“男性语言”,我们会发现另一个现象:一部分女性会开始使用“男性语言”,但反过来,“女性语言”很少被男性使用。Lakoff 基于这个现象引申出:一些以往被男性主导的工作也开始有女性参与,但很少男性会主动去参与以往被女性主导的工作(如家庭主妇、护士)。这可能是因为:
在社会上掌握主导权的群体,他们的言行、观念会被其它群体所吸收接受,反过来却不成立。 在父权社会中,女性如果想被尊重,需要“像男人一样强悍”、证明“我也能做男人做的事” ,而男性没有任何必要去理解女性群体、接纳她们的观点。
回到上面的两个例句,Lakoff 认为这也代表了一种看待男女性的态度的差异(尤其是对孩童):人们希望男孩能有“男子气概”、充满精神斗志(high spirits)、需要强硬一点,而希望女孩能更加温顺、贤惠。在交谈讨论的过程中,使用语气强烈、态度明确的用语,往往能更容易获得对方的注意。同样的,当一个人能自由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时,才能被别人重视(as a real individual in one's own right)。因此,这种在用语上的区别对待也更加巩固了在社会中男性的强势地位。
当一个常用的含贬义的单词或用语、或一个单词常被人联系到一些让人不安、尴尬的事物时,人们就会用一些 委婉词(euphemism) 去取代它/美化它,以便能让人们在公众场合放心地使用它。
其中“woman”这个词就是 Lakoff 提到的一个重要例子。在她观察到的、在英文的很多语境中,“lady”都会作为委婉词去替代 woman,她称 woman 常被联想到 housewife(家庭主妇)甚至是 broad(对女性的不尊称呼,相当于中文的“婆娘”),称呼 lady 比称呼 woman 听起来更有礼貌。
在中文语境也有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原本一个很正常的描述“妇女节”,近年来被很多花里胡哨的“女神节/女王节”的称呼取代。主要原因应该还是在于“妇女”这个词常与已婚女性、家庭主妇、年长女性等概念挂钩(即使本来的定义是“14岁以上的女性”)。
我不清楚这个趋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我知道商业市场是其中一大推力。通过对妇女节再包装,冠以女王女神等时尚的名头,本来“平平无奇”的、赞扬女性社会贡献的日子,摇身一变成为电商狂欢节。事实上,很多女性也吃这一套,觉得这种称呼的变化是美化了自己的形象,也让这个日子更加被重视。
但真的是这样吗?委婉语确实可以让人更舒服地去谈论一个事物/概念,但也很容易让人忽视这个事物原本的意义,因为越来越少人谈论它。而世界范围内大部分有关女性权益的组织、官方定义等都以“妇女(woman)”为准,包括妇女联合会、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Women 等。如果我们都把“妇女”贬义化,避而不谈,那么女性就更有可能被随意定义了。
妇女这个词不被正视,很容易导致女性权益不被正视; 对妇女节的商业包装,很容易导致女性被商业化和物化。
所以可以发现,今年电商平台有关“女神节”的logo或装饰都没以往显眼(上面以及下面的截图已经是个二级页面了),或者直接改为“3·8节”。
另外,Lakoff 也指出了 woman 的另一个委婉语 girl,通常是用作讨好女性、说她们很年轻。 在中文语境里也有类似的例子,比如祝福女性生日快乐时会习惯祝福“年年十八”、“永葆青春”之类的,一些女性自己生日时也会说“又一个18岁生日”。而在偏正式的环境里(比如办公环境),“我们办公室的一个女生/女孩......”,这两种称呼都很正常,但很少会出现“我们办公室的一个男孩......”这样的用法。
形容女性年轻,本身没什么问题,但要知道,“年轻”本身也容易让人联系到“不成熟”、“没担当”等特征。如果过分强调女性都是年轻的,就很容易形成女性都不成熟的刻板印象。
在 Lakoff 37页的论文里,还有很多其它语言现象的例子,能够说明女性在社会的地位是不受重视的,但我们没有必要对每个用语都锱铢必较,或者说要求人们一个个纠正,因为这只是人们在认知层面、社会层面就已经形成的固有思维(对女性地位的不重视)的具体表现,之一。正如 Lakoff 论文结尾所说的:
最重要的还是让人们意识到不公真实存在、广泛存在(这也是这篇论文和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重新好好地思考导致不公的原因,重新去了解、认识女性,而不是沿用父权社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的那套观念(包括部分女性也无意识地把自己套到了这些观念里)。引用【My Fair Lady】里的一句台词:
同样的,女性在我们眼中是怎样的,取决于我们以何种态度看待她们。
刻板印象这一术语是1922年Lippman在其著作《公共舆论》中首次提出的,它是指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形成的关十某类人的固定印象,普遍认为它与某些特征和行为相联系。自此,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都从李普曼提出的这一概念中汲取养分。但是,此后学界对十刻板印象这一概念的确切含义,却难有定论。
议论文高中生优秀作文800字(10篇)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理,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以下是我整理的议论文高中生优秀作文800字,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俗话说,“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三百六十行,无论做什么,细节都决定着成败!
什么是细节?就是那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却十分重要的事情,一件事的成败,往往都是一些小的事情所影响产生的结果。细小的事情常常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一个细节,可以使你走向你的目的地,也可以使你饱受失败的痛苦。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无数个小的细节组成的,每一个都很重要。就好比是一条铁链,有无数铁环组成,无论其中哪一个铁环坏了,整个铁链也就没有用了。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刘备留给他儿子的话。讲述的是,世上的事成败常常在于细节之中,谁会想到在关键的时候会是细节让你出类拔萃,也是细节让你一败涂地。
为什么苹果或从树上掉下来呢?牛顿因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为什么水烧开了之后,水壶的盖子会跳起来呢?瓦特因此发明了蒸汽机……这些事情在我们眼中再也正常不过的了,而那些科学家却能从其中发现出我们所忽略的细节。那些伟大的发明与发现,那一个不是他们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而发现的呢?同样的事,在不同人眼中,他们会发现不同的细节,生活中细节无处不在,只有一个善于发现细节的人,才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见,任何一次成功都离不开细节。一根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个木桶,最低的地方决定其容量;而一个人,最差的品格决定其发展!
当今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太少,须知伟业固然令人神往,但构成伟业的却是许许多多毫不起眼的细节。只有做好每一个细节,才有可能成就伟业。我们唯有改变心浮气躁,不求甚解的毛病,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才会成功。
但是想要做到重视细节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它需要你每时每刻都注意着,因为细节不会摆在你的眼前,它需要你去寻找并发现它们。所以,请记住: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抓住每一个细节,我们才会更靠近成功!
1和0。1相差多少?也许你认为那太微不足道了,简直不值一提。可如果没有0.9的差距,如果没有那一个小数点,也许一切的努力都会化为泡沫。
当年美国挑战者号升天的那一刹那,爆炸时的火花四溅,让我们触目惊心,而罪魁祸首却是一个被忽视了的小数点。
只是因为一个小数点……可是人们万万不能忽视这一个“小数点”,因为这1和0.1只是在你的弹指一挥间!
有人说:“短暂如朝露,在阳光洒散之际转瞬而逝;永恒如太阳,日复一日地东升西落。”万物生灵的全过程,对于拥有无穷力量的上帝而言,只是宇宙的一瞬间罢了。
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时间的流淌,并努力使它变慢乃至停止。可谁又能做到呢?可怜的人们啊,为什么不能找到成功的那把钥匙呢?其实,那就在我们身边,它就是细节。
细节是构成金字塔的一块块方石,是铺就铁路时自甘居下的一条条木头。我们只有关注细节才能把握人生和命运。
天才“爱因斯坦”造就了相对论,这无人否认。可是当人们翻开他的手稿时,发现那儿并没有复杂的微积分,仅仅是数万次看似普通的计算、推理和证明。每一次的计算、推理和证明看起来十分渺小,但正是这些细节成就了人类科学史上的一次飞跃与突破。没有细节哪来成功?忽略了细节就别想得到永恒!
一滴水可见太阳,窥一斑能知全豹。细节相当于试纸,可以测出一个人的素质和境界。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命运的偏旁部首。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并不是他们出生起就是伟大的,而是后天的努力让他们成为了伟人。惠普创始人戴维·帕卡德说过:“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如果林则徐不注意他的弱点,他不会成为伟人,如果毛泽东不注意细小的事,一不留神就因细小的“庇”而掩盖了“玉”。
生活中,工作上,细节点点滴滴反映着一个人的灵魂。要追求完美,要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毁灭一个人灵魂很容易,一个细节便会让灵魂不再想当初一样晶莹剔透。所以,人要注重细节,以洁白的云装点天空,以绚烂的花装点大地,以清澈的水装点湖泊,以细节挥洒人生的色彩。请记住:1%的错误必定会带来100%的失败!所以,让我们注重细节!让细节决定成败,点滴铸就辉煌!
”细节“看不见,摸不着,摸不着;也许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举止,就暴露了一个人的优劣;也许一句看似平淡的话语,就决定了你的生死与否,细节决定了成败之关键。
细节和谦虚谨慎是分不开的。古代秦朝,有个祸国殃民的大宦官赵高。他本是一个小太监,但是他有一颗贪欲的野心。起初是跟在人身后的跟班,可是他十分谨慎,他会注意到达官贵人的性格,躲在暗处察言观色。适时进,适时退,懂得运用细节来为人处世。他了解到了秦始皇是想长生不老。于是千方百计的炼造长生不老药,深得始皇帝的喜爱与信任,他不骄奢,不急躁,谦虚谨慎,笼络人心,排除异己,运用到了形形色色的细节。
最终,细节毁了泱泱大国,成就了赵高,而他,却也死于细节。
细节中蕴含了太多哲理,它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也注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汉高祖刘邦与楚霸王项羽二分天下,势均力敌。双方纷纷礼贤下士,寻求天下有识之士来帮自己一举夺得天下。刘邦手下有个谋士萧何,萧何的智谋不是最负盛名的,但他懂得体察人心,善于赏识别人。
当时有个年轻人,心怀大志,一心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韩信。他勇猛无语,善于排兵布阵,他会注意到每个人的细节,上到刘邦项羽,下至营中兵士,帐下士兵都信服与他。他一直谨慎处事,寻求着赏识他的人,在投于项羽帐下看不到前途后转投刘邦帐下。
统领千军万马,萧何给了他这个机会,他谨慎用兵,促成了他细心的性格。
后来,刘邦一统天下,韩信被封为楚王。这时候的他居功自傲,接受了汉王给予的所有封赏,并认为自己功高盖主,在安逸平静的环境中形成了一种傲然,失去了细心。致使汉王对他起了疑心。后来,萧何他到长乐宫,服毒自杀。一代枭雄由此终结了他的生命。正应了老子的那句至理名言,天下大事心作于细。
民间由此留下一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这样看来,细节掌握了无数人的命运成败。
一本书上曾说过﹕“成败的关键,往往在于细节。”因而又有了“成也细节,败也细节”一说。细节,也许只是一滴水,一个字,一片树叶……但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能决定一件事的成败。
去年暑假,我踌躇满志地参加了萨克斯八级的考核。面对“八”级的考核,我却满不在乎:怕什么啊?那么多年的“风风雨雨”都经历过了,八级?小菜一碟!在等候的那段时间中,我漫不经心地在通道里走来走去。
“终于”轮到我喽!我沉着冷静地拿着萨克斯走进考场去。当我兴奋的奏响第一个音时,我楞住了:我笛头上的哨片竟然缺了一个角!我呆呆地望着这片“残废”的哨片,苍天啊,我这可是在考级耶……唉,不过要怪也只能怪自己。在那段等候时间中,我像个闲人一样无聊地在通道里晃来晃去,而别人呢?复习谱子的在认真复习,检查萨克斯的在凝神检查。可我因不够仔细迟迟没有发现被我磕断的哨片。再抬头看看考官,一脸“冷漠无情”地看着我,我不禁倒抽一口冷气。算了算了,这次就将就地吹着吧。我无奈地摇了摇头。
我带着这片残缺的哨片,硬着头皮把整首曲子吹完了。虽然考完了,但不是考好了!要知道,这音色可是“惨不忍听”的啊!连我这个考生都对这令人心烦的声音深感不满,评委老师会怎么评价,可想而知!这次就等着妈妈来找我“算账”吧!我耷拉着脑袋,几乎要“崩溃”了。
考级成绩单发下来了,等第那一栏,别提了,果真不出我所料——合格!而考合格的原因……理所当然,音色的问题。不过,还幸亏我的节奏足够稳定,不然我就真的要排入不合格的行列里了。我考级合格的导火线——自己的不在意细节导致哨片忘记更换。
哨片——这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决定了我考级的成败。“细节决定成败”还真是言之有理啊!吸取了这次教训,以后我做任何事都要多留一个心眼儿。也许,就是这多留的一个心眼,会为你抹去遗憾,为你带来成功的喜悦!
他站在桌前,盯着这满桌的菜,不知该如何下手。
他和几位师兄一齐来应征,来时老板正在吃饭。他们来之前听说这个老板对吃很挑剔,已经不知多少厨子被赶走了。老板吃完饭看了看他们,“你们回去各做一道菜过来,我吃得满意就留下!”
天啊!怎么会这样,他根本不知道老板的口味,除了知道他对食物还讲究外,其他一无所知,什么样的菜才能使老板满意呢?他看着一桌的菜茫然。
等一下,他忽然想起了什么。对,他们去时,老板正在吃鱼,老板说鱼没味道。他想到了,老板是说鱼没有其他味道,他曾经看过一本书上写着将鱼冰冻会清口。对,就做极冰鱼。
第二天,他和师兄们一起端着各自的菜放在老板面前。师兄们到底比他拜师早,做出的菜老远就香气十足,而且非常好看;他也没修饰一下自己的菜,他不喜欢那些放在盘里都不能吃的东西,不过现在看看这一桌菜,他的那盘真是逊色多了。
老板一个个的品尝,脸上面无表情,也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终于到了他的菜了,他的心呯呯直跳,脸火辣辣的。老板拨开一点放在嘴里嚼了几下,抬头看了看他,他差点晕过去,老板眼珠子就快出来了:“你怎么想到做这个菜?”“我……我看你吃鱼想到的。”他顿了顿,声音终于稳了些:“你说鱼没味道,我就把大蒜、葱、花椒切成末点,和着蛋青放在鱼肚里,再将蛋黄涂在鱼表面将它蒸熟。我想你平时工作很累,又有应酬,一定不喜欢太油腻,我就将它放在冰块中冷却,这样吃起来就比较清口,不会感到太腻。”老板对他笑了笑:“我们只见过一次面,你怎么知道我觉得鱼没味道,我的厨子天天和我在一起也没想到,天天给我作美味。”他此刻已完全镇定,我上一次看见你吃鱼时皱着眉头,说没味道,后来就不曾动过,你吃完饭又喝了一口清茶才和我们说话。“老板哈哈大笑起来:”就你留下吧。“
后来他也做了师父,他对他的徒弟说:”当年老板之所以喜欢吃我做的菜,就是因为我注意到他的每一个举动。你们不仅要学会做菜,而且要注意每一个细节,包括观察吃者对菜的神情。只有注意到细节,才会取得成功。“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损失了一个马蹄,就损失了一匹战马,损失了一匹战马,就损失了一个军队,就损失了一个军队,就输掉了一场战争,输掉了一场战争,就失去了一座城池,失去了一座城池,也就失去了整个国家。
就如材料中蜗牛因忽视了萤火虫对自己的一系列做法,稳如泰山地蜗居在自己那温适的壳中。最终,蜗牛因那小小的细节成了萤火虫的美味佳肴。这两则小故事都在提醒着我们:细节决定成败。一些根本不起眼的小细节,很有可能就是你成就大事的绊脚石。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凡事无大小,如果小事做不好,就很有可能贻误大事。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个小细节,伟大就会不期而至。这就是细节的魅力。
韩非子常言:“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炽焚。”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遂改之,后有所成。
古人云:“祸患常积于微细。”小细节把握不好就会造成诸多危害。一个滑落在飞机跑道上的小铁片引发了空难,一个小小的螺丝会导致运载火箭爆炸,都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现在的海尔公司总裁张瑞敏有句名言:“把每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他就是凭借这种做好每一件事的执着,从细化管理入手,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大企业。我们都知道瑞士手表靠精工细作而享誉天下,德国人的严谨更是广为流传。德国企业正是以这种一丝不苟的态度才打造出众多世界级企业巨头。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当你完成一件事情的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时候,为什么不锦上添花完成那最后的万分之一呢?我们应学会去做一只注重细节的蜗牛,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刘备的不拘小节,让桃园三结义成为一段佳话,微软公司的员工不拘小节,甚至有些邋遢,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智慧的发挥,反而创造了奇迹,造福了全世界的人民。这样看来,成大事者,有时确实应不拘小节。
但我们也要从根本看起。刘备是做什么事情都不拘小节的吗?那他还如何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如何正确用人成为三国时期的一方霸主?你有亲眼见过微软员工面对程序设计与开发时,漫不经心,吊儿郎当的样子吗?况且我们既不是刘备,也不是微软员工中的一员。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小簇星火,我们更应该注重细节。毕竟细节决定着成败。
就拿平时来说。每当考试结束后,我们总会为自己不该丢的分数而懊悔不已。说是粗心,但其实就是不重视细节。若把题目中的每个字都看清楚,把重要的地方圈画起来。何须找“粗心”这样的借口呢?我们有时忘带东西,说是记忆不好,这其实也是不注重细节的表现。诸如此类的细节太多,也似乎太小。倘若我们都注意到他它,并为此付出行动。我们就不用为自己不如意的分数懊悔,也不用自责自己丢三落四。或许我们成绩会为此提高很多,或许我们也会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韩非子曾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老子也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非常注重细节。他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所做的事情及周围环境都安排的细致周到,才可吓跑司马懿,空城计名扬于天下;战国时期,魏国相国白圭在防洪方面颇有成就,他善于筑堤防洪,勤查勤补,哪怕是筑堤上有蚂蚁洞般的小口,他一经发现就叫人立即填补。在他治理的时期,魏国没有发生过一次水灾,国泰民安。大家是否还记得当年的乌镇错别字事件?某印刷厂将乌镇的“乌”中多了一点,变成了“鸟”镇。18万元的成千上万只塑料袋就此作废,等发现时已经为时已晚。这是不注意细节的表现,损失颇为惨重。
注重细节,能让我们收获更多;注重细节,能让我们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注重细节也是我们良好素养的体现;注重细节并不是一味地斤斤计较,钻牛角尖儿,它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让我们注重细节吧,细节虽小,但不能小看,毕竟细节决定着成败。
我是一名十一岁的小女生,成绩平平,爸爸妈妈为我操尽了心。我也有憧憬,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等一的好学生,上课积极发言,考试成绩拔尖,深受老师喜爱,作业能在校内完成,放学后可以到处疯玩……可现实却总是那么残酷,我的惰性让这份憧憬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我有很多很多不良的习惯:上课走神,不积极发言,做事拖拖拉拉,周五的作业偏要等到周日晚饭前才能做完,不帮忙做家务,连被子也懒得叠……
细节决定成败。我这么懒,一点也没有吃苦精神,学习、生活都处理得一团糟,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拿做作业来说,我总是拖拉,课堂作业写得很慢,同学写完都出去玩了,我还在教室里慢慢写。在班上我是唯一经常不交作业的女生,隔三差五就会出现一次,有时甚至连续四五天不交作业,连我自己都觉得太过分了。我也知道这样不好,可真的是没办法啊。
认真反思一下,我发现自己可能是因为缺乏强烈的上进心,缺乏意志力,养成了得过且过的坏习惯。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外婆对我太宠爱,从来不逼我,所以没有培养出一定的吃苦精神。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而我的惰性又比一般人更严重些,所以才会出现今天的局面。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我心里明白这个道理,但真要让我改过来,绝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要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勤快起来?对此我实在是很苦恼。
钱老师说:如果你想要改变现状,那就得对自己“狠”一点。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各种各样的魔障,懒惰就是其中之一。要驱除内心的魔障,不“狠”一点怎么行?
他的话听着总是很有道理,我以前就是太由着自己了,对自己不够“狠”。下一步我得一点一点改变自己,先从做事不拖拉开始。想到要做什么事就马上做,一口气把事情做完,做完再休息。短期内做不完的大事情可以分解成为一个一个的小事情,给自己确定阶段性的目标,一点一点把它吃掉。此刻我的心里很敞亮,因为我找出了自己的问题,也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我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改掉做事拖拉的毛病,并逐渐克服懒惰,最终让自己获得学业上的进步。
很多事情,有些人他有能力做好,但他的心态改变了这个结果,他轻视那件事,忽视了最小的细节,马马虎虎地敷衍了事。但是,即使这件事情对于他来说很简单,也很轻松就能做好,他满不在乎的心态把这件事的结果改变了,事情变得更糟了。
星期四的`晚修,是数学老师做晚修。她两只纤细的手抱着电脑走进教室,这时,数学课代表陈影正在认真布置数学作业。数学老师看到陈影难受的样子,加上陈影也生病了,就让我帮忙布置数学作业,让陈影回座位呆着。陈影就放下作业和粉笔,摇摇晃晃地走回座位。我拿起粉笔,长叹了一口气,为什么呢?因为我的粉笔字很差,害怕我写出来,同学们嫌弃、看不懂,但是老师既然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我,我也只好尽心尽力的去做了。
我用心地一笔一划写好每一个数字、字母,保证它们能看得懂。此时,风扇“咔咔”的声音,同学们“噔噔噔”的写字声,都影响不了我写字。等到我抄完题目,我还是不放心,整体观察了一遍,又把题目检查了一遍,没有问题才离开。
数学老师在第二节晚修时,把我和蓝健皓都叫了出去。我在出去之前,警告了一下班里,让他们保持安静才离开。数学老师对我们说:“你们两个数学在班上是第一二的了,你们每一次都说做点难题,但是,在段考中的基础题你们都做对了吗?都掌握了的话怎么会做不对呢?不要拿粗心当借口。既然基础题都会做错,那还谈什么拓展题呢?你们要先把基础题熟练了,能保证全对才去做拓展题,否则没用的。字一定要写好,我教过一个男生,他数学是很好的,但有一次就因为字写得差没了120,所以字一定要写好!”
数学老师说完后,我的心情很复杂。对啊,连最基础的都没完全掌握好,就去挑战难的,这不是最愚蠢的行为吗?我们还整天在同学面前炫耀,我们有什么好炫耀的呢?我们连最简单的题都错了,别人写对了,我们还应该炫耀吗?越是心态不正确的人越容易忽略最不显眼的细节。我们虽然脑子比别人灵活,但我们没有注意到细节问题,正是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打败了我们。
我们不应该忽视细节,有时候,细节可能是决定的关键。所以说——细节,决定成败!
“不积硅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古人这句话之所以能流传千年,就必有其道理。飞机的挡流板因短了0.3厘米而不能飞上天;巴林银行因忽略了一个细节而倒闭。细节,它无处不在,却影响着每一件事的成败。
细节是成功的基石,纵观古今中外,有哈维。费尔斯通的“成功是细节之子”;有米开朗基罗的“在艺术的境界里,细节就是上帝”;有李斯的“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细节之所以称其“细”,就是因为人们容易忽视它,但往往忽视一个细节,就会酿成大错。英格兰有一首民谣:“少了一根铁钉,掉了一个马蹄;掉了一个马蹄,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将军;损了一位将军,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一了个王国”。文中将军的马夫因在备马时发现少了一根铁钉,可他却忽视了这一细节,导致国王沦入他人手中。有人认为一个细节不重要“大丈夫不拘小节”,可就是这一个细节,却能反映出你的全部。上海地铁一号线为德国人修,二号线我们中国人修,可我们忽略了地铁雨天会进水洒在站台边加一道距离线,多加一个转弯口等细节,导致运营成本大大提升,而德国工程师想到并做到,使两号线有巨大差别。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正是这些细节,令“严谨”“刻板”的德国成了世界第三大强国,而我们呢?
当今社会,竞争压力大,招聘会已成了家常便饭。在一次招聘会中,应聘都小张从数名求职者中脱颖而出,他学历高,口才好,无疑成了胜者,但因为他不小心在家里弄湿了简历,却忽略了这个细节,导致公司高层对他印象大打折扣。同样是应聘,另一位小李却平凡许多,上场前,他也有些紧张,但因为拾起地上一纸团,便他成了赢家。海尔公司总栽张瑞敏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出色者忽略细节而失败,平凡者重视细节注定成功!
一滴水可见太阳,窥一斑可知全豹。细节好比试纸,测试我们的素质、境界、言行举动,成为我们生活的偏旁部首。让我们重视细节,远离失败,走向自己的成功!
一篇关于打破刻板印象的作文如下:筱莉是一个爱玩机器人又很好动的女孩,住在隔壁的阿杰则是一个爱玩洋娃娃又很文静的男孩,他们在学校时常被其他同学嘲笑、欺负,回到家里,兄弟姐妹也会排挤他们,这让他们感到十分委屈、难过,也很苦恼,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有一天,阿杰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遇到正在打篮球的筱莉,筱莉看到了阿杰,于是她便走过去向阿杰打招呼,筱莉问:“要不要和我一起打篮球?”阿杰摇摇 头,筱莉又说:“那我们一起走路回家吧!”一路上,阿杰都不说话,筱莉只好打破沉默,跟阿杰聊起学校的事,当他们知道原来彼此都碰到同样的问题时,他们决定要同心协力,一起克服困难,但是要怎么做呢?到了学校,筱莉把她和阿杰做的海报贴在所有的墙壁上,标题写着大大的“打破性别刻板印 象观念”,原本他们以为效果会很好,没想到一点都没有改善,反而被老师骂破坏校园美观,这使筱莉和阿杰感到很灰心,甚至想要放弃,但是在他们父母的鼓励与支持之下,他们又再次恢复信心,重新拟定计划。这一次,阿杰有了一个好点子,他说:“我们可以举办一场演讲呀!这样就能让大家直接了 解我们想要传达的内容了!”筱莉高兴的拍手叫好,她说:“但是如果没有人要来听我们演讲,该怎么办呢?”阿杰回答:“那我们可以准备一些小礼物,来当我们 演讲完的有奖征答啊!这样就可以吸引大家来听我们演讲啦!”筱莉露出佩服的表情说:“哇!没想到你这么聪明,这么厉害,我对你甘拜下风。”阿杰害羞的笑了笑说:“没有啦!你过奖了,我也是因为有你,我才可以想到这个方法,谢谢你!”筱莉说:“好了!好了!别肉麻了!我们赶快开始动手吧!”过了一个礼拜,筱莉和阿杰借好了场地,也把邀请函发出去了,现在就只能祈祷有没有很多听众来参加这场演讲了。到了演讲当天,筱莉和阿杰带着满怀期待的心情,来到了演讲现场,他们看到人山人海的同学,还有一些老师们,看到大家这么热情的踊跃参与,筱莉和阿杰感到十分感动,他们很高兴他们的努力付出,终于有 了收获,也很感谢大家给予他们肯定,让他们能够站上讲台。开始演讲了,筱莉和阿杰两人默契十足,令大家对他们刮目相看,也让老师们对筱莉和阿杰赞不绝口,同学们再也不敢轻视他们。现在,筱莉和阿杰已经完成他们自己出的任务,达成他们的心愿了。性别刻板印象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们往往容易对不同性别产生僵化的看法,而形成性别刻板印象,如果不打破这个观念的话,我们就无法落实性别平等,所以虽然男生、女生在生理构造上有所不同,我们也不应该歧视不同性别的人,应该要懂得包容、尊重异性,这样社会才会和谐。
现如今,社会各行业企业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员工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经济体系,人们的思想观念、认知水平、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上需要变化,内容上需要丰富, 方法 上需要改进。由此,从员工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去改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上的必要就凸显出来。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员工 心理健康教育
一、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分析
“日前,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生命时报社主办的‘2011 中国企业员工健康行’活动,该活动从5 月6 日启动,历时136 天,由来自营养、心脑血管、心理和急救等领域的百余名专家,走进北京、武汉、上海等30 座城市的50 家全国500 强企业,面向企业员工开展了 健康知识 讲座以及健康调研活动,在这次调查中发现,企业员工身为家庭和社会的双重支柱,压力使其身心受到很大的影响。身体方面,员工最大的困扰来自‘疲劳’和‘失眠’。心理方面,78.9%的员工有过‘烦躁’情绪,59.4%的人感受过‘焦虑’,38.6%的人觉得‘抑郁’ ”,这些反应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价值观念日益趋向多元化,这些社会发展的变化,使得员工工作、学习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导致员工的压力增大,各种心理问题也大幅度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引起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因素
1.1外部大环境
金融危机后企业面临的挑战,部分员工对市场竞争感到畏惧和害怕,从而影响工作状态和情绪。如今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企业面临着的市场竞争压力,要想立足,就必须面对行业竞争,这一竞争压力当然会转嫁到企业员工心理上,员工表现出对企业发展自信心不足。在其他很多发达资本国家,市场转型花费了300 多年的时间,而我们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仅仅三十几年的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大的变化,人们的心理不适是可想而知的。
1.2 内部小环境
随着大环境变化,企业重组改制是大势所趋,部分员工因为改制认识模糊不清,出现失落感和忧虑感。企业整体改制,员工从“国家的主人”变成企业的雇员,工龄没有了,待遇没有了,心理失落感油然而生。企业中部分管理制度改革如企业薪酬制度,上岗制度等,按岗定薪,竞争上岗这些给企业员工的利益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样的反应在国有企业的老员工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是家庭的顶梁柱,肩上的担子很重,心理的压力就会导致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迅速降低。
在新兴的非国有企业中虽然很少出现像国有企业那样的心理落差产生的心理问题,但是它也有其不同之处,很多员工大多数是80 后甚至是90 后,他们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多数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他们的成长环境相对轻松,思想更加活跃,在家庭里备受宠爱,在学校里备受呵护,具有很强的个性,而且刚踏入社会不久,在理想与现实有很大冲突时,他们没有很好的抗压能力,如富士康公司出现的“十三”连跳,全部是青年员工,企业中青年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一时之间成为关注。
2.个人因素
员工的一些个人问题,如恋爱、婚姻家庭、子女教育、个人心理及生理问题。虽然是员工的个人问题,却是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和情绪的重要因素。诸如员工因为身体原因,在工作中可能就会相应出现违章、违纪,我们不能发现其真实原因,不能及时了解情况时,仅仅就是直接这种行为进行追责,员工就会因为被领导批评而产生情绪低落,倘若该员工本身是性格内向型,他也不予沟通,就容易性格更加孤僻,如不及时调整,则容易酿成大祸。
3.其他因素
如员工与他人人际关系因素、员工工作安全因素、员工工作突发问题影响因素等。员工因为某种冲突和矛盾造成紧张关系,会产生心理问题和压力。员工因工作环境是否安全矛盾心理影响工作精力,员工因各类社会问题,临时突发各种问题也容易导致精力分散。特别是工业企业的一线员工,担心出现事故影响企业形象,这种紧张的情绪往往更加容易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这种心理很大程度地影响工作精力和注意力。这种情况会让员工紧张情绪产生,还有员工因为某种原因,与服务对象、同事、领导发生了矛盾和冲突,造成某种紧张的关系,这也会产生心理问题和压力,导致工作受到影响。
二、员工心理健康教育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必要性
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促进员工的心理健康、实现员工的心理和谐成为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向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企业经营活动的有力保证。在以往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在教育内容上注重政治化,把思想政治工作当成对员工进行教育的一种政治手段,在教育的方法上,主要采用宣传和“填鸭式”灌输手段对员工进行说教,在一定时期内的确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面对社会各方面的改革的展开,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方面的激烈竞争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思想压力和心理压力,这些新问题的出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改变以往旧的方式方法,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朝着加强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去转型,这样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
2.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需要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量大量增加,原有的价值观念被不良信息迅速渗透侵蚀,思想政治工作注重的就是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很难适应新形势,现代社会员工面临利益问题时,更加容易趋利避害,及时对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可以使员工的道德观念从扭曲的边缘和功利化的趋势上回转。再者,伴随着企业改革发展,由于制度上漏洞和实际操作中的不公平做法,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存在收入不公的现象,人们产生极大的不公平感,甚至是愤怒。如果对企业中这些“相对弱势群体”关注不够,各种心理不良心理情绪不能得到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时,势必会影响企业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引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工作的触角伸向被教育者的心灵,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积极化解他们内心的心理困惑,同时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像最近几年时有发生的上访事件,诸如“企业、事业单位军转干部退休待遇不公平”事件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提出新的要求。
三、 员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1.转变思想观念
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范畴。在日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科学合理的安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对员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或者咨询,对重点员工进行重要援助,及时主动的给心理困惑的员工以必要帮助,建立员工心理帮助计划。
2.转变工作方式
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氛围,密切联系员工,虚心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为员工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员工的心理需求,与员工产生共鸣,达到工作的目的。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座谈、会议、 报告 等形式,先进这种“大而统”空洞式的经常被排斥,大多数员工渴望理解与被尊重。
3.引导正确宣泄
合理宣泄可以帮助员工改变郁闷心态,减轻心理压力,形成健康心态。引导员工把受挫原因,痛苦等通过倾诉表达,或者企业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开通交流平台,让员工能有处探讨和交流,帮助员工解疑,这样的互动能让员工与企业领导者之间沟通增加。
4.普及心理知识
让员工把握基本的心理学科知识,基本原理,把握健康标准,提高自身认知能力,增强自我调试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可以根据不同员工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虽然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中心,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实效,要深入员工的内心,才能个好的了解和理解员工的思维活动。
3.5 建立心理档案
定期开始心理健康测评和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掌握员工的心理状态,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建立员工心理档案时将每名员工的家庭情况、工作情况、收入情况一一记录在册,解决员工信息不畅的问题,及时观察员工的心理活动,根据员工表现出来的个性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周评. 心理资本视角下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02:40-43.
[2]蒋明全. 企业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8,03:102-104.
[3]吉明明. 员工心理健康教育是 企业 文化 的基石[J]. 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12:396-398.
摘 要 电力企业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企业之一,其发展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而员工作为企业中的重要一员,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又直接影响到电力企业能否正常运行。近些年来,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员工的心理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员工心理健康的安全隐患,员工一些不健康心理会对国家电网的稳定运行造成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电力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对电力企业发展的影响,旨在使电力企业能够更加稳定地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电力 企业 员工 心理健康
前言:
通常所说的心理健康就是指员工的身心和社会等各方面都处于最好的状态,由于电力企业属于一种特殊的企业,尤其对于安全的要求非常高,加强心理健康管理使员工随时可以应对突发事件。所以,对于员工的心理健康加强管理,使员工能够处于心情舒畅和轻松的环境下,这样可以增加员工的工作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也能大幅度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文章 中重点介绍了当前电力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状态、加强心理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 措施 。
一、电力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现状
(一)员工的幸福感指数降低
幸福感指数指的是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理的满足程度。当前在我国电力企业中存在着员工幸福感指数降低的现象,也就是员工感觉到身体和心理都比较疲惫,这样一来就会出现许多员工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较差,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岗位的需要,严重的还会给电力的运行带来安全隐患。身体的疲劳会使员工出现体力透支的现象,从而不断衍生出来各种疾病,这严重影响到了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同样,员工心理对于工作不满意会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状态和效率,对于企业的发展也会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
(二)员工存在抑郁的倾向
据不完全统计,在当前的电力企业工作的员工部分出来了出现了抑郁的倾向,而且这个比例在不断扩大。通常抑郁倾向主要表现为员工的睡眠效果较差,缺少了工作的积极性,食欲不振,对于事物的兴趣渐渐减少,对于生活和工作失去了原有的信心,没有了希望,情绪出现严重抑郁的现象,与同事的沟通也变得越来越少,这样长期发展下去,既会对员工造成伤害,也会对企业造成影响,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
(三)员工出现职业倦怠的状况
部分员工由于长期从事某一职业,非常容易出现消极倦怠的情况,员工在工作中难以找到对自己的认同感,使员工缺少工作的兴趣,对于工作最大的感觉就是疲倦。同时导致心理压力过大,由于某方面的责任和生活因素的影响,需要员工时刻保持警惕的状态,因为稍出差错就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这样长期下来,员工就会对于电力企业的这个岗位出现倦怠的心理,对于电力企业的工作环境比较反感,长此以往,不利于员工的自身发展和企业的正常运行。
二、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增加企业的效益
做好对于员工心理健康的管理,有利于帮助员工树立健康的意识,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使员工的心理压力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让员工能够保证以最充沛的精神面貌和健壮的身体素质来工作,有效地提高工作的效率,使企业的效益得到最有效的提高。同时也能够也能够消除不安全的因素,保证企业安全稳定的发展,企业的员工凝聚力也能够有效得到提升,员工齐心协力,就会提高企业的综合能力,使企业具备更加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对于员工心理健康的管理,也能够使员工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员工会逐渐在工作中找到自我,找到时间人生价值的目标。企业的这些做法会让员工增强对于企业的归属感,有利于企业更好的留住专业的人才,保证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正常运行。有利于增强企业的信誉,减少员工对于企业的不满意程度,使企业走上人文化的道路,逐渐树立起企业的良好形象。
(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加强对于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一方面,能够让员工心理压力减小,达到心理上的基本的和谐,让员工有精力和能力去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家庭的不和睦,避免了员工的心理迷失,预防了家庭不和谐事件的发生,对于家庭的团结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另一方面,员工受到了有效的心理健康疏导,员工就会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到工作当中,使电力企业稳定安全的运行,同时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能,减少了社会的不安全因素,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全,保证了电网的正常运行。
三、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的具体措施
(一)公司应该加强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解答
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的管理,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和讲座,或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员工的心理状况,同时对于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估,对于存在问题的员工进行科学的疏导。企业最好经常开设相关方面的专题讲座,让员工的心理能够经常得到正确的指导,同时也使员工加强对于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公司也应该设立专门的部门,有专业的人士来为有需要的员工进行心理上的问题的解答,使员工不必为了心理问题而犯愁,保证员工的心理问题能够有效和及时的解决。只有企业考虑周全,使员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能够有效解决,才能够使企业的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更加有效,从而真正做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
(二)公司应该加强员工工作环境建设
员工工作的环境对于员工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应该注重对于员工工作舒适度的改善,企业可以增加对于员工工作环境的投入,优化环境,对于工作环境的装饰、空气和绿化等都应该进行提升,让员工能够在舒适和温馨的工作环境中完成每一项工作。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对于员工休息的环境的建设,比如一些咖啡室或者阅览室等,让员工在工作之余可以放松自己的神经,从而使员工的大脑能够得到有效的缓冲,以全新的面貌投入到工作中。公司也应该提倡和谐、快乐和包容的理念,让员工都能够以和谐、包容的态度去互相面对,增加企业的和谐。
(三)加强对员工的心理援助工作
企业中的员工心理健康存在着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员工平时缺少必要的心理援助。企业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帮助员工,比如企业可以更多的提供心理问题咨询和解答。制定相应的关爱员工计划,比如定期为员工开一个问题解决会、发放节日福利、对生病的员工进行关怀等,这样可以让员工的心理压力大大减小,同时有了企业的心理援助,能够让员工能够更加健康的去面对生活和工作。企业帮助员工去解决更多的问题,解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这样,员工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到企业的发展中。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所以当前许多电力企业的员工在心理健康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既影响员工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同时也对于电力的稳定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容易危及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所以,这就要求各部门要引起对于电力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对于存在问题的员工应该加强对于心理的疏导,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加强对于员工心理素质的培训,使全部员工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更够更好的为电力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慧林.提高企业员工心理管理的质量和效果[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08).
[2] 周廷操.浅论员工心理健康保健[J].商场现代化,2006(13).
[3] 梁金浚. 企业管理 中的心理管理[J].经营管理者,2009(16).
摘要:健康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本文论述了心理健康管理的意义,分析了现代企业员工当前面临的心理问题,归纳了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心理;心理健康;心理问题
0引言
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了帮助员工排遣心理情绪,缓解工作压力,改善工作情绪,提高工作积极性,有效处理同事关系。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通过对员工心理健康管理,使员工以最健康的心理状态工作。
1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意义
长久以来,人们往往关注生理上或躯体上的疾病,而忽视了人作为社会主体,对社会的适应和感知。随着社会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竞争和压力增加,个性张扬得不到释放,加之企业、单位的改制,员工心理承受已到了极限,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员工心理表现为紧张、压抑、没有信心、缺乏斗志、意志力薄弱等不良心理状态,由此产生的后果为工作效率下降、事故增加、企业成本增加。因此,舒缓员工的心理压力、实现心理畅通,已成为现代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工作的新内容。第三届国际卫生大会认定心理健康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做到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对企业员工作进行心理健康管理总的目的是:疏导和帮助员工树立良好心理、提升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效益等。有效的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能为企业和社会都带来效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推进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对员工实施心理健康管理,使员工心理压力处于最佳状态,身心健康、精力充沛、士气高涨、干劲十足;通过对员工进行心理辅导,摸清员工心理状况,人力资源管理者及时处理员工心理死角,消除可能防碍员工绩效的因素,提高企业劳动生产效率,进而增加企业内部凝聚力,推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 保护企业人力资源通过对员工实施心理健康管理,可以直接和员工沟通,了解员工心理动态,引导员工心理方向,解决心理矛盾,帮助其激发潜质,实现自我,强化员工敬业精神,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通过心理健康辅导,使员工感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和关心,使员工心灵有归属感,吸引更多的优秀员工,留住人才,减少人才流失,从而降低人力资源风险,保护企业的人力资源。
1.3 减少社会负担,保护家庭幸福通过对员工实施心理健康管理,达到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实现心理和谐。通过心理健康辅导,使员工意识到自己社会成员的身份,担负起社会、家庭责任,能及时阻止员工心理方向迷失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伤害的发生。
2员工的主要心理问题
员工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管理因素、人际因素、工作因素、生活因素等。如不及时对心理问题科学疏引,不仅对个人心态产生影响,还会影响到个人事业,而且对企业的效益产生很大影响。①管理因素带来的心理问题。在国企改制的大潮中,多数职工能够追赶社会发展的步代,认识到改制势在必行,积极乐观对待。但也有职工认为原来的工作岗位没了,待遇变了,身份置换了,“优越性”、“稳定性”不存在了,他们迷茫,不知所措,失落,愤闷,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和思想动态。②人际关系因素带来的心理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单位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上下级的沟通等已成为心理问题的首要问题。有调查表明,在现在白领 离职 原因中有75%与人际关系压力有关。③工作因素带来的心理问题。工作本身会给员工带来紧张和压力感,还有对职业生涯前途的担忧以及对工作环境变化的适应,以及家庭矛盾等所导致的负面情绪而引发的烦躁、顾虑重重等心理负担和压力。此时员工对工作远景失去信心、对工作缺乏热情、工作效率低,只是为工作而工作。加之晋升遥遥无期,前途迷惘,表现出懈怠、沮丧等情绪。④生活因素带来的心理问题。员工家庭负担过重,对某些社会现象不理解,会导致他们出现偏激行为,心灵扭曲、抑郁、不满,造成不应有的财产损失、身体伤害和家庭解体。员工处于这种状态,势必会造成工作质量低下,办事效率降低。
3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内容
目前员工心理健康与企业效益二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开始采用人本管理。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实施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大致可分为:①采用专业的心理健康调查方法了解员工心理现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②通过张贴印刷资料、讨论、讲座等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使员工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③改善员工工作环境,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规划员工职业生涯,加强团队建设,消除问题产生的诱因。④通过职业心态、情绪管理、协调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培训,帮助员工学会自我解压的技巧和方法;帮助管理者提高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技术,协助员工解决心理困扰。⑤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4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措施
①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工作技能,使员工工作能得心应手,减少工作能力带来的压力;聘请资深心理专家现场讲座,普及 心理健康知识 ,使员工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化解不良情绪,自我调整。②提高员工待遇,提供生活保障。企业要完善薪酬制度,为员工提供有竞争优势的薪酬,增强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和成功的成就感,真正起到薪酬的心理激励功能。在员工遇到生活困难和 其它 特殊情况时给予额外的带薪假期等。③改善工作环境。1)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给员工提供优美的工作空间,提高员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在工作当中,插播背景音乐,给出员工工间操时间,可以达到减压目的。2)组织集体活动,举办全员运动会、歌咏比赛、书法绘画展等,在企业成立员工娱乐 爱好 团体。企业领导参与集体活动,与员工进行面对面的互动,谈心,使人文关怀深入人心,让员工快乐的心情延续到工作中。④增加员工心理收入。在工作中,增加员工精神奖励。一声问候,一次握手,一句祝福,都会对员工产生心灵的振动,达到细流无声的激励效果。从而员工的心理得到安抚,工作情绪高涨,工作效率提高。
5结语
以人为本已写入我国宪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是深入人心,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必须从关心员工的心理开始。员工健康就是企业的财富,企业关注员工职业心理健康是一种新的“精神福利”,这样做不仅给员工带来好处,也会增加凝聚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1. 谈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 公司员工心理健康论文
3. 企业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初探论文
4. 员工心理健康论文
5.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
6. 浅议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这么说来有点讽刺.当你不是以正眼看别人时,别人怎么想。我们有许多的刻板印象。例如,别人有过失时,你会觉得这个人不是好人,但是,别人的感受呢?当你以自己的最觉得的感受是刻板印象吗?老一辈的人会觉得,歌手没前途是这样的吗?别人感受也很重要别人有尊严伤到别人怎么办?就像野玫瑰被男孩摘走时玫瑰花既不能反抗,也不能说话。这不就是你们刻板印象造成?不要让你们的刻板印象伤害了别人。
浅谈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分析与个人对策论文
论文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社会各界对高校教师寄予厚望,使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感到超出其承受范围的压力。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是外因和内因决定的,内因起决定性作用。
论文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 职业压力 对策
压力是我们对刺激产生的一种心理与生理上的综合感受。塞利博士(HansSelye)认为,压力是种认知,认为某种情况超出个人能力所能应付的范围。教师的职业压力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使教师个体受到威胁的压力源长期、持续地作用于教师而使教师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的过程。有研究表明,教师中感受到压力较大和压力很大的共占72.5%[1]。高校青年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身处学校各部门工作的第一线,承担了大量的教学、科研和行政性任务,在教学中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你,片刻不得松懈,不能有差错。所以,许多教师感觉压力很大,以至于身心疲惫,大大影响了身体健康,甚至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不乏有英年早逝的先例,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巨大损失。高校青年教师更是职业压力的高发人群。就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的来源进行分析,进一步就如何适应教师职业压力、获得快乐,从教师个人角度提出应对策略,以抛砖引玉。
一、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外因
1.社会对高校教师期望值过高
高校教师一直被认为是工作在象牙塔中的精英,是为人师表的楷模,是学识渊博、有教养的人,是人格完美、无所不能的人。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社会各界对教师寄予过高的期望,尤其是高校教师,使得高校教师深感压力巨大,但忽略了他们首先是一个普通的人。而且社会总希望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看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迟滞性,对学生的影响可能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凸显出来。于是在此之前,人们会高频率地看到各种社会舆论、报刊对教师能力的质疑,对教师责任感的指责,对教师德性的拷问,这一切使得高校教师经常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
2.高校把社会压力转嫁给教师
当前社会急功近利的趋势十分严重,社会要求学校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优秀人才,一旦未能如愿,就可能抱怨、指责,高校深感压力,只能将压力分解消化,转嫁到教师身上。而且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平民化,教学资源相对不足,高校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不断加重。然而高校教学体制改革不断变化和深入,一方面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大量搞科研,申请课题、发表论文。
这种超常的工作负荷使高校教师不堪重负,产生极度疲劳和心力交瘁,长期处于过高压力的状态。据有研究者对613名高校教师的压力调查显示,90.3%的高校教师工作一天之后感到疲劳[2]。另外,高校教师由于工作负荷量过重,竞争日趋激烈,人际交往时间较短,使得人际交往障碍增多,有效沟通减少,人际关系紧张。剑桥大学的基里亚科等人指出“学生对教师工作的恶劣态度”和“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导致教师与学生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方面,也是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3]。在这种人际交往紧张状态中,缺少家人关心、学校支持、社会理解,极易产生过大的职业压力。
二、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内因
1.教师的能力素质过低
考克斯等人研究调查指出“事业没有发展”、“常常感到压力”等与教师的能力素质差有关。教师备课、授课经验不足,组织能力不强,口头表达能力欠缺等,极易导致工作不顺心,难以承担教学任务。
2.教师自身过高的期望
教师能力素质过低也是教师的职业压力来源。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只是造成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的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而个人因素正是这个内因,主要包括高校教师的自我期望值、能力素质和感受力强度。
3.教师抗压能力过低
教师个人感受力的强度不同,所感知到的职业压力也不同。高校教师作为一名独立的个体,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样对压力的感受也是因人而异。在同等的压力状态下,对有些人来说是适度压力,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却是过度压力。感受性过强的教师容易感到职业压力过大,因为他们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对自我要求过高,容易产生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至于信心不足,进而悲观失望产生压力感。
三、教师职业压力的个人对策
1.教师职业的三个境界
孔子说,学习有三个境界,“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仿效这种说法,教学也有三个境界,即知“为人师”;好“为人师”;乐“为人师”,知“教(为人师)”者不如好教(为人师)者,好教者不如乐教者。
何谓知“教”,其基本条件是在具备专业知识,掌握了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何谓好“教”,其基本条件是了解教书育人中蕴藏着巨大的社会意义,及教师职业的高尚性,甘守清贫,苦中寻乐。何谓乐“教”,不仅知“教”,而且好“教”,并能从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获快乐。这太难了,如何才能做到?
2.怎样做到三个境界
知“为人师”是把教育教学当做一种职业,是平常说的职业境界,是从业的基本条件,从业者需要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除了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学习教育学,了解传授知识的基本规律,因为要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所以还要掌握心理学基本原理,以完成教与学的互动过程。除了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之外,教师需要多方面的技能,如“三笔字”。目前的大学教学中,由于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新进的老师普遍学历很高,大多是博士,他们制作PPT课件的能力不错,而传统的教师技能则有较大的欠缺,有的老师不要说粉笔字,就是钢笔字都比较差,更不要说毛笔字了,其实这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当前老师在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能放弃传统的教学技能。
知“为人师”更多是掌握做教师知识与技能,是把教师职业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行业,在其工作中伴随着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因此,教师个人的知识、情感、人格等可能会在学生中有放大的效应,桃李满天下是最好的褒奖,误人子弟则是高悬的警钟。 做教师仅有知识理论是不够的,更是一个实践活动,而且面对的永远是个性多样、充满活力的学生,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去,比掌握知识更具体,更丰富多彩,也更有挑战性。如果照搬书本知识,就会在实践中碰壁。所以,即使知为人师是第一境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掌握知识没有捷径可走,只能直接、间接途径获得,而理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即“知”易“为”难。如果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可能比较勉强,甚至不喜欢,也可能不太适合从事这种职业,因此,感到学生难教,教学太累。
好“为人师”是把教育教学当做一种事业,就是平常说的把职业当做事业来经营,这是一种颇受推崇的境界。即所谓做一行,爱一行;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凡的业绩,职业变成事业。在教学活动中,觉得自己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感到光荣自豪,是感到教育教学的意义而产生的快乐,未必能体会到教学中的乐趣。
“好”首先是一种态度,爱好或热爱,虽然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但无论什么事情,在行动中保持热爱,就不单单是一个态度的问题,往往在初为人师时,满腔热情,继而热情逐步平淡,最终不感兴趣,甚至厌烦,也就是爱好容易坚持难,“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所以贵在坚持。教师的日常是很平凡的、周而复始,没有什么新鲜刺激的'事,很容易使人提不起精神,产生职业倦怠感。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好为人师。而真正作到好为人师,必须做到或者向乐为人师努力。乐“为人师”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并享受快乐。
首先,享受学习之乐。教学中获得快乐,包括教的快乐,学的快乐,二者相互影响,教学相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学生有学习的快乐,教师自己要善于学习,并获得学习的乐趣。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所以必须终身学习,提高教育教学专业水平,而终生学习也不容易坚持,必须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成为一个“乐知者”。“朝闻道,夕死可也”,孔子学音乐,“三月不识肉味”。作为教师,学高为师,学习是应用之义,是必须的,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享受其中的乐趣,然后把这种方法和乐趣传授给学生,是获得乐为人师的第一步。
其次,教学过程之乐,“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一乐也”;怎样把看似重复的课堂教学,变得时时更新,生机盎然;教学本身非苦非乐,关键在于创造性地传授知识,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增长智慧。
第三,从教学的成就中获得快乐,这是从结果体会快乐,教学的成就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进步、成长。如果学生能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进步,他们会感到快乐,这种快乐将会反馈、传染给老师,从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境界。可能更多的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最后,应用积极心理学培养乐观心态。尽管教师职业是高尚的,意义是重大的,但教学活动不可能都是让人满意的,都会给人直接带来快乐的,所以要培养乐观的心态。积极心理学家塞里格曼(MartinE.P.Seligman)认为乐观是一种“解释风格”,据此将把人格分为“乐观型解释风格”和“悲观型解释风格”,前者认为失败和挫折是暂时的、是特定性的情景事件、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而且这种失败和挫折只限于此时此地,而后者与之相反,会把失败和挫折归咎于自身的原因,并认为这种失败和挫折是长期的、永久的,会影响到自己所做的其他的事情,因而悲观型解释风格的人更容易形成压抑。培养乐观心态的意义在于如何面对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不尽人意之处,如甘守清贫,甘于寂寞,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知足长乐。
参考文献:
[1]米术斌,王芳,张雷.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2).
[2]陈丽.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应对[J].新校园:理论版,2011,(2).
[3]汪泳,魏玉璞.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源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7,(2).
教师发表论文地方如下:
我看到:通知:部分论文、考试取消、条件放宽。查阅各省最新政策可搜: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简称、统称,搜索可查各省全部政策。
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也可搜17年前的: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18号)、全国职称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职称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
搜:高级经济师郑州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会计师郑州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农经师郑州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审计师郑州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统计师郑州郑密路全国办、高级政工师郑州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工程师郑州郑密路全国办。
高级教师郑州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郑州郑密路全国办。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论文考试答辩取消,条件也放宽了,根据自身条件来发表。
搜:高级经济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办(报考办、考试办、评审办、业绩办、成果办、项目办、答辩办),把“经济”换成“会计、审计、工程、教师等任何职称”都一样搜。
通常情况来说,大学教师发表论文的要求比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要求要高一些。很多老师都需要发表论文,那么我们大学老师怎么发表职称论文呢?一般的要求就是CN期刊,正规的学术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可以及相关的收录网站最近还可以查到,比如教英语的老师,需要发表英语方面专业的学术期刊,比如《校园英语》,《海外英语》等等。如果要求不高的话,可以发一些综合类期刊。但是有一点,大学老师发表论文的时候必须留意,所发表的期刊,最好不要是电子刊,因为有的地方评职称不认可电子刊。并且电子期刊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不允许出书的。其实,无论是大学老师评职称还是小学老师评职称,又或者是医生,工程师评职称,只要是需要发表论文,上面的意见或者建议都可以作为参考。
对这个期刊的印象就是初审和外审特别快,但是刊发周期较长。非常幸运,投稿的当天就安排了外审,外审专家一个星期左右就上传了修改意见,建议非常中肯。 按照意见修改了一次后,就到了终审环节。从投稿到录用大概一个月时间,录用到刊发的时间比较漫长,将近一年半。 版面费2200,稿件刊出后,期刊会按照每版面30元的标准向作者支付稿费。 期刊编辑态度挺友好的,如果不是非常着急发表的话,属于世界政治与经济、城市与区域、产业与布局、资源与环境等类型的论文可以考虑这个期刊。 当然,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加急也可以和编辑部联系说明。之前分析了这个期刊已经刊发的一些论文,一般情况下,论文从录用到刊发大致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论文的质量,是否经得起推敲?论文的指导教师,是否是可以指导你论文的教室?要投稿的期刊是不是你可以目前能投的。这个出版要多少钱,怎么出,什么时候出?
没有投过IEEE和EI,只说说投稿SCI期刊的经验。不同的期刊投稿方式、过程、状态大致相同,但审稿时间差距非常大,几天到一年、甚至几年的都有。对于大部分期刊,从投稿到接收(或拒稿)大概在1到6个月可以完成。现在大部分SCI期刊都是同行评议(peer-review)型。投稿给编辑部后,编辑转发给相关领域的几个审稿人(通常是2-4个),审稿人审稿后给出意见发回给编辑,编辑综合各审稿人的意见和自己的意见,作出决定。不同期刊有不同的论文类型,大致包括full article、communication、review,以及牛人受邀写的文章等,通常communication较full article容易发些,而且审稿周期也短些。投稿的大致流程是这样的(不同期刊、不同出版商略有不同):按照要求把论文正文、cover letter和相关信息都放到期刊网站的一个投稿系统上。完成后,投稿状态显示“Submitted to Editorial Office”或类似字样。投稿后,期刊编辑部会给通讯作者发email,通知签署版权协议,投稿状态可能会改为"Forms Awaiting Completion"或"Submissions Waiting for Author's Approval",也可能不改,取决于不同期刊。完成后,状态改回“Submitted to Editorial Office”或改为"Submissions Being Processed"。这个过程也就一两天就会完成。然后技术编辑会审阅论文格式,如果格式不对,打回修改。这个过程也不会很长,一周之内肯定能完成。通过技术编辑后,管学术的编辑先大概看一下,如果文章不符合期刊主题,或者文章实在太烂,会直接拒稿,但拒稿信措辞通常很婉转,类似于“不是你不好,只是我们不合适”、“你是个好人,肯定可以找到别人的”之类的。拒稿后状态会改成"Submissions with a Decision"或者"Manuscripts No Longer Under Consideration"。这个过程大概一周之内也能完成,所以你的文章如果投稿一周多后还没有消息,应该就是通过编辑这一关,送审了。我最快的一次,签署版权协议后不到24小时就被编辑拒稿,悲催啊。如果编辑觉得还可以,就会选择几个这个领域的同行(可能是你在投稿信息里推荐的,也可能不是,一般都是匿名评审,你不会知道审稿人是谁),发给他们审稿。审稿人完成审稿后会把意见发回给编辑。这个时候状态会维持"Submitted to Editorial Office"或"Submissions Being Processed"不变。这个过程短则几天,长则一年多,都有可能。不同期刊快慢不同。我之前的组里投稿,有的稿子两周就能完成初审这一步,有一篇这一步耗时13个月。网友在小木虫和上对每个期刊的审稿时间都有介绍,有时不是很准,但可以作为参考。编辑收到几个审稿人意见后,会综合考虑,决定文章是直接通过,还是大修(major revision),还是小修(minor revision),还是拒稿。如果需要修改,会在给通讯作者的email里写清楚deadline,如果不需要重新做大量试验的话,会给60天左右的修改时间。这个时候投稿状态会变成"Incomplete Revisions and Resubmissions"。修改完成提交到投稿系统,状态变成"Revisions Waiting for Author's Approval"或者"Revisions and Resubmissions Received by Editorial Office"。编辑收到修改稿,可以决定去留或者继续修改。如果编辑觉得不好决定,就会再次发给审稿人,这次的审稿人可能和之前的相同,也可能不同。这一步的时间一两天到几个月都有可能。投稿系统会重复显示之前的投稿状态。如果万事大吉,通讯作者会收到接收信,投稿系统状态会改成"Accepted Manuscripts"或者"Submissions with a Decision"。后面可能要签署一些协议,状态改成"Proof Ready for Review","Proof Comments Received"。一两天就搞定。签完协议后,工作人员会进行校对和排版,需要几天到几周时间。根据投稿时的选择,文章可能在未校对、排版前就可被订阅者看到(这时读者下载的论文pdf排版很难看),或者只在之后才能看到。校对排版后,出版社网站上可看到正式格式的全文。尽管这时读者下载的pdf文件排版已经正式了,但还没有正式刊号和页码。几周后,正式出版。这时网页上和读者下载的pdf文件中,已经带有正式刊号和页码了。可能现在还有很多期刊需要以email或者信件往来的方式投稿,不过我投过几个期刊,是几个主要出版商(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ScienceDirect, Wiley,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Springer)旗下的期刊,都是如上所述,在一个系统上完成投稿/修改过程。
(1)投稿前必须和所有作者确认:① 发给所有作者投稿的文稿,并请所有作者修改;② 作者署名和单位无误;③ 作者署名位置无争议;④ 作者同意投稿和发表;⑤ 请他们回信并确认“同意”。请务必确保每个作者都知情且同意署名。以免有人不同意,导致撤稿。另外,保密稿件需要单位同意。(2)查重报告,避免剽窃(3)伦理批件(伦理证明)(4)授权发表同意书(5)推荐审稿人/回避审稿人(6)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