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在一次采访当中说自己和另一位非常出色的职业选手faker对线五五开,就得了五五开这个外号,不过后面其实还有一句是,他感觉faker没有怎么认真玩。
这是一段2013年的央视采访视频,那个时候卢本伟是在皇族战队打中单位置,皇族在2013年杀入英雄联盟 S3全球总决赛,这段采访就是采访于卢本伟参加决赛之前。在这之前,皇族不被其他人看好,但是一路过关斩将,成功杀入总决赛和对手skt相遇,而skt这时正有一个天才中单名叫faker,不过此时faker并没有之后的名气。
因为Faker是卢本伟之后将要面对的对手了,采访的记者就问出了这么一个问题,问他觉得自己和faker比怎么样,卢本伟回答说:五五开吧,训练赛我也经常单杀他的,不过我觉得他没怎么认真玩。这次比赛皇族输给了skt,faker出道即巅峰,而卢本伟正式退役,开启了自己的直播生涯。faker在之后的比赛中再次获得冠军,成为英雄联盟最出色的职业玩家,卢本伟的直播事业也同样风生水起。这段采访也因为faker的强大被扒了出来,许多人都看到了卢本伟的回答,于是他就有了五五开这个外号。
之所以能有这么一个外号,最主要的还是faker够强,正是 因为faker在那几年如日中天,玩家才会觉得说和faker五五开的卢本伟很有意思,五五开这个外号的出现也促进了卢本伟的直播事业发展。
卢本伟在这比赛中成名以后就激流勇退,做起了直播。本身直播风格非常幽默,梗也比较多,就直接火了起来。后来因为教唆粉丝骂人又赶上了,当时严打就直接被封禁,不能再进行直播活动。
现代:袁隆平,钱学森,华罗庚,王选,钱伟长,茅以升,竺可桢,霍金,杨振宁等;
古代:徐光启,张衡,祖冲之,沈括,张仲景,贾思勰,李时珍,阿基米德等
1、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2017年7月,任青岛海水稻学院首席教授。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
2、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茅以升1916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先卡耐基梅隆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教授、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工科主任、国立河海工科大学校长、交通部唐山大学校长(今西南交通大学)、北洋工学院院长、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代院长、院长、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北洋大学校长、中国/北方交通大学(时含今西南交通大学和今北京交通大学)校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茅以升主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1989年11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
3、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修建了张衡博物馆。
4、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
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边论》《缀术》《述异记》《历议》等。
5、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被后世尊为 “药圣”
1982年,其墓地李时珍陵园(李时珍墓)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袁隆平百度百科-茅以升百度百科-张衡百度百科-祖冲之百度百科-李时珍
五五开课程卷面分60分要考40到50才能过。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五五是平时成绩(包括网上作业或者论文)占总成绩的50%,表现好的话,平时成绩有个30分,那期末考试60分能过,60x百分之+30等于60,平时成绩有个40分,期末考40分也能过。
娱乐圈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议论不断的话题。人们都说娱乐圈水很深,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作为娱乐圈的一员,那么你的言行举止,就一定要社会大众认可,要做正能量的事,既然是经常活动在大屏幕上的公众人物,那么无论他的言行举止是小事,还是大事,那可能都会给社会,给人们造成不小的影响。在现在网络信息时代很发达的时代里,可谓是人在家中坐,尽知天下事。现在娱乐明星的一举一动也成了人们饭后茶余后议论的话题。现在娱乐明星自己不经意的小事,后面造成的结果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像很久很久以前的“艳照门”事件,程冠希可能当时也没想到会给自己和张柏芝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和这么大的损失吧。
还有王心凌和自己的男友,王心凌在出道后和男友分了,后面男友竟然用生活中的事威胁她,如果只是一个普通人,这种事怎么可能威胁到呢。
对了,我突然想到卢本伟,也就是五五开,我想如果是玩英雄联盟的人,或者是看斗鱼直播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人吧,卢本伟作为一名英雄联盟职业选手,是非常出名的,后来退役做主播也是做的非常成功,有大量的粉丝,后面就因为玩游戏开挂,被举报,后面有唆使人带节奏骂人,结果,被封,以前的一切荣耀全都没有了。如果作为一个普通人,玩游戏开挂,那实在正常不过了,试问有谁玩游戏还没开过挂呢,谁又没骂过人呢,正因为他们是公众人物,所以这些不经意的小事,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还有最近芒果TV那个签约艺人因为过安检拒检查,还放狠话,最终的结局也是被芒果TV解约,而自己的前途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智力》目前10月底出刊,知网收录,6900-7000字/4版,价格五千多。
2009汉语国别化教材国际研讨会(2009年12月19-20日,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宣读论文《论汉语教材开发的技术支撑》。 外研社第五届商务汉语教学研讨会暨首届国际汉语论坛(2009年7月17日-19日,北京),大会宣读论文《关于建立基于WEB的商务汉语语料库的设想》。 第二届中青年学者汉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8年12月13-14日,北京大学),大会宣读论文《网络环境下的汉语学习策略研究》。 首届首对美汉语教学暨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2007年8月3-4日,南京大学),宣读论文《基于网络的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制作与应用》。 首届中青年学者汉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12月23-24日,北京大学),宣读论文《国外汉语师资远程培训网络资源建设》。 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2005年7月23-25日,北京),宣读论文《基于WEB的对外汉语教材多媒体协同编著系统设计与开发》(入选《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陆俭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 国家汉办召开的“现代教育技术和对外汉语教学研讨会”(2004年9月18至20日,华东师范大学),作“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练习与测试”专题报告。 英国汉语教学学会召开的“英国汉语教学研讨会”(2004年9月9日至10日,英国牛津大学),作《网络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国内网络教材编写成果与动态》和《基于WEB的汉语测试》3个学术报告。 第四届中文电化教学国际研讨会(2004年7月21-24日,北京),作为大会特邀专家作大会学术报告,宣读论文《网络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交互”》。 国家汉办师资处召开的“国外汉语教师培训项目”大纲编写研讨会(2004年1月7日-10日,福建师范大学)。 国家汉办教学处召开的汉语网络教学的基本模式及发展趋势研讨会(2001年11月10日-11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国家汉办召开的建立‘中国对外汉语远程现代教学中心’策略研讨会( 2000年3月4日-5日,国家汉办)。 对以英语为母语者的汉语教学研讨会(2000年7月18日至20日,英国牛津大学),宣读论文《“祝颂”言语行为的汉英跨文化对比》(入选《对以英语为母语者的汉语教学研究——牛津研讨会论文集》张德鑫、李晓琪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华南分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2000年7月,厦门),宣读论文《基于因特网的L2远程教学课件制作》。 论文《略论东南亚华裔学生华语学习词典的编纂》被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1999年,德国汉诺威)录用,因经费原因未能赴会。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华南分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1997年8月,昆明),宣读论文《语料库及其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四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研究:回顾和思考》被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1996年,北京)录用,因时间关系未能赴会。 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1993年8月,北京),宣读论文《英美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的文化负迁移》(入选《国际汉学论坛》卷一,陈学超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出版)。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四次学术讨论会(1992年4月,上海),宣读论文《功能和形式的关系及其处理原则——编写对外汉语功能教材的几点体会》。 首届中外语言文化比较研讨会(1991年4月,杭州),宣读论文《汉英时间观念差异及其在词语中的反映》。
1.网络环境下的汉语学习策略研究,《汉语教学学刊》第5辑,李晓琪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2.意义与形式、流利与准确——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两个问题,《海外华文教育》2008年第1期3.国外汉语师资远程培训网络资源建设,《汉语教学学刊》第3辑,李晓琪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4.基于网络的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制作与应用,《对美汉语教学论集》,程爱民等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5.基于资源策略的网络学习模式,《海外华文教育》2007年第2期。6.基于WEB的对外汉语教材编著系统:理论依据与设计开发,《外语电化教学》2006年第6期。7. 国外汉语师资培训网上测试系统设计(第一作者), 《海外华文教育》2006年第4期。8.汉语教材编写研究,《中国语言学年鉴》(1999-2003)上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言学年鉴》编委会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10月出版。9. 澳大利亚中小学汉语教师培训与教学考察报告(第二作者),《海外华文教育》2006年第1期。10. “乘风汉语”的中国文化教学研究,《<乘风汉语>教学设计与研究》,刘颂浩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7月出版。11.美国常用汉语教材分析,《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三辑,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12 以网络为媒介的对外中国文化教学研究,《文艺报》(理论建设版),2005年6月2日第59期第7版。13.网络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交互”,《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张普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14.文学语言的语料库研究方法,《文艺报》(理论与争鸣版),2004年3月25日第33期第2版。15.基于WEB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料库建设及在线检索程序开发,《海外华文教育》2003年第3期。16. 因特网第二语言学习课件的设计原则与制作方法刍议,《对外汉语论丛》第二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17.“祝颂”言语行为的汉英对比,《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3期。18.计算机自适应测试及其在因特网第二语言测试中的应用,《海外华文教育》2001年第3期。19.基于因特网的华文现代远程教学实践,《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增刊(教学论文专辑)。 略20.论东南亚华裔学生华语学习词典的编纂,《辞书研究》2001年第4期。21《华语学习词典》简介,《海外华文教育》2000年第2期。22 略论华文现代远程教学网站的建设,《海外华文教育》2000年第1期。 语料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23《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4期。24 因特网与远程教育概观,《海外华文教育》1998年第1期。2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研究述评,《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2期。26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华语教育个案调查与分析,《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第2期。 《英汉对比研究》的特色,《现代外语》1995年第2期。27对外汉语教材中课文词语汉译英的原则与方法,《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2期。28汉英时间观念差异及其在词语中的反映,《中外语言文化比较研究》第一集,第67—71页,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编,延边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29功能和形式的关系及其处理原则——编写对外汉语功能教材的几点体会,《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7月出版。30英美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的文化负迁移,《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3期。31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功能——形式关系及其处理原则,《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2期。32用复合词表示的明喻,《大学英语》1987年第4期。 小议多余否定,《大学英语》1987年第2期。33论汉语教材开发的技术支撑,国际汉语学报,2010年11月。
因为邱太太第一次开车差点撞了洛伟基的太太,邱太太还和洛的太太发生口角,因为洛太太当时怀有身孕,由于惊吓流了产,而且从此不能生育,这件事对洛太太的打击很大,最终导致她跳楼自杀。后来洛伟基知道了这件事和邱太太有关所以杀了邱太太,徐意志的死是因为他发现了是洛伟基杀了邱太太,被洛伟基杀人灭口了。不知道这样说你明不明白。
据考证,卢梅坡与卢钺是同一人。文章转载寻找卢钺作者:大侠茶居 卢钺是谁?知道的人肯定不多。在明•万历版《永泰县志》卷三《纪献》这一辑 “进士”榜中,有关卢钺条目只有十一个字:淳祐四年,有卢钺,字威重。民国版《永泰县志》卷六《选举志》进士榜里,多了几个字:淳祐四年甲辰,留梦炎榜:卢钺,字威重,户部尚书。看从上述文字,只知永泰进士有卢钺这个人,但没有更具体的记载。古人留下了一个谜团!近千年时光,无人对其探究。那么要是将卢钺与卢梅坡连在一起呢?卢梅坡就是宋末那个写了两首著名咏梅诗《雪梅》的诗人,这就大不同了。永泰已经有了一位豪放派词人张元干,再有一位浪漫主义诗人,那就有趣了。在永泰,最早关注卢钺与卢梅坡及有可能为同一人的,是文史爱好都陈肖波。肖波从小受爷爷影响,喜欢地方文史,特别是与嵩口有关的人物与事件。他在网络上看到钱钟书先生与南京师范大学王三毛教授有关卢钺与卢梅坡研究文章时,如获至宝,随即发与我看。这一看,也让我感兴趣。后来,他带我去嵩口,在二中一位卢氏族人那里,看到一本道光乙酉年(1825年)手抄本《范阳卢氏族谱》。慢慢翻看,一页页发黄的毛边纸族谱,有关卢钺的记载越来越多,卢钺这个人渐渐清晰起来,一条非常明晰的人生轨迹与家族发祥脉络浮现在眼前。族谱中写明石龙溪这个地方为祖居地,想必芦洋会有人知道石龙溪在何处。心就就有了冲动,与肖波商定,来一次寻找卢钺之旅。2015年12月12日,雾天,草叶上都是湿漉漉雾水。我们一行7人,从嵩口出发,经大喜村,然后从里洋村一条小道上山。担任此次向导的卢益荣老人是嵩口芦洋村卢氏族人。时年68岁的卢益荣老人说:确有石龙溪这个地方,位于今嵩口镇里洋村与仙游县东湖村交界的地方,少时曾随族人前往石龙溪祭扫祖墓,亲眼目睹石龙祖居故址上尚存残墙、地基、柱础、石臼等遗物。石龙溪所在地东湖村,清代时隶属永福县(今永泰县)中和乡感应里二十八都。1957年才将东湖村从永泰县划归仙游县,就如三状元之黄定故居一都,旧时属永泰县,1958划归福清。小路几近荒芜,卢益荣老人手持砍刀走在前头清路,凭着依稀可见的路坯,走走停停,速度很慢。越走山越高,林更密,雾更浓,有时像傍晚。登到山顶时,竟然是一片原始森林!粗大的阔叶林参天挺拔,古老的树木就像一群留守老人,可惜它们不能言语。卢老伯四处查看,发现走错路了!无功而返。返回时,我们一起去里洋村,到里洋村时,卢老伯记起原来的路,才知这次方向是走错了!回去后我把族谱中有关卢钺的记载拍下,现在,可以沿着族谱留下的路,一步步探寻卢钺的足迹。隔着这样的时空距离,应该感谢有情的文字,还原了卢钺以及这个家族的繁衍过程。卢钺(1193——1275),字威仲,号元庵,永福石龙溪人,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户部尚书、太子少保等。尽管县志上都没有具体记录卢钺出生与居住地,《卢氏族谱》却多处记载卢钺的出生与族人居住地“石龙溪”、“永邑石龙溪”或“二十八都石龙溪”。此前史料都无记载卢钺生卒年月,在族谱中却有详细记录:“钺公,字威仲,别号元庵,堑公次子,柱公之孙,居石龙,生于庆元四年癸丑四月十七日午时,享寿五十二登宋淳佑甲辰科进士,钦命中军监兼礼部侍郎、户部尚书,兼理给事,告老归隐于家,以山水自娱,谥于乙丑年十月念七日酉时,享寿八十有三,帝嘉其,谥文肃。”卢钺生卒时间,我与肖波探讨过,他曾做过比对。他认为:谱中记载卢钺生于“庆元四年”应是笔误,因“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是戊午年而非癸丑年,且“庆元四年”距离登科的“淳佑甲辰”年(公元1244年)是47年,而非52年,如果出生于“庆元四年”,根据族谱记载卢钺“享寿八十有三”,那么卒年应是1280年,而南宋已在1279年的崖山海战中被蒙元所灭,不可能如谱中所载“帝嘉其,谥文肃”。因此,卢钺应是出生于南宋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绍熙四年正是族谱中所载的出生年“癸丑”年。绍熙四年距其登第的“宋淳祐甲辰”正好是52年,与族谱中记载的“享寿五十二登宋淳祐甲辰科进士”相符。据“享寿八十有三”推断,其卒年应是1275年(南宋德祐二年),其时南宋还未灭亡,都城临安也尚未被元军攻破,与“帝嘉其,谥文肃”相符。以此判断,卢钺出生应是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卒于南宋德佑二年(1275年),享寿八十有三,这与族谱记载相吻合。卢氏族谱始修于宋末,元明清都有续修,一次次修谱,产生一些笔误是完全有可能。再说2015年冬天,我们探访石龙溪未果,一直耿耿于怀。无论它曾属永泰,还是今属仙游,这个小地方一门出过九进士,还有一位著名诗人、户部尚书卢钺(卢梅坡),理应引起有地方文化部门重视。石龙溪想必是个奇山异水清幽之地,与肖波约定,将再探石龙溪。肖波说看看到实地能不能找到一些古迹、古墓或者字刻。石龙溪此名,有点霸气,也诗意,蕴含古典气息。卢氏族谱对迁居石龙溪这样记载:族祖居永邑之石龙溪,盖其山川秀丽毓人,多生俊雅奇才,在有宋者,曰光前曰楚曰榕曰柱,父子同榜昆季联芳一朝济美,世世蜚声。从河南入闽,《卢氏族谱》也载得详细:“振元公,居河南,家道清寒,时大宋皇佑元年岁次已丑携宗从王来闽,赘于永之石龙溪陈崇芳君之次女为室”、“振元公因困极甚,携宗从王来闽省,贾于南街,大宋至和二年间入赘永之石龙溪,历四世,父子甲第,昆季联芳,满门济济,可以为甚矣!”从此可知,卢钺的先祖振元公于宋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从河南来闽,先是居于福州,在南后街从事商业。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卢振元入赘到永泰石龙溪(今永泰嵩口与仙游交界处)陈崇芳家。石龙溪山川奇丽,钟灵毓秀,卢氏历经四代,甲第联芳,蔚成望族。石龙溪地处偏远山区,卢氏这一族人经过数十年繁衍生息,家族逐渐兴盛。据《永泰县志》和卢氏族谱记载,从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到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的一百三十余年间,卢氏一门先后有卢光前、卢楚、卢榕、卢炎、卢镇、卢垢、卢德宣、卢宁和卢钺九人高中进士,其中卢钺最为显赫。九进士中不乏父子、叔侄、兄弟蝉联,父子甲第,昆季联芳,满门济济,与月洲张氏一样,堪为科举史上一道靓丽风景线。现在要说说,卢钺是否就是卢梅坡?卢梅坡,里籍姓字皆不详,《全宋诗》亦无小传。以两首雪梅诗留名千古。在学界上,钱钟书先生最早提出卢梅坡与卢钺应是同一人。钱钟书《宋诗纪事补正》云:“本书卷六十六有卢钺,字威仲,永福人,疑梅坡其号也。”研究卢梅坡的学者、南京师范大学王三毛教授认为,钱钟书的猜测是成立的。王三毛教授论文《宋末诗人卢梅坡考》一文作了非常详细的考证。王三毛教授之所以断定卢钺、卢梅坡为同一人,首先查找到他们都是闽人,又生活在同时代。《宋末诗人卢梅坡考》:“傅张文据陈著《跋徐子苍徽池行程历》及陆文圭《送唐子华序》,定卢梅坡为宋末人。”陆文圭云:“壬申(1272)、荧西(1273),余始弱冠,习《春秋》,受学于梅坡卢公。”傅张文据此云:“壬申、癸酉即宋度宗威淳八、九年( 1272-1273) ,此时卢梅坡还在世。”而刘埙记:“威淳七年五月四日御试集英殿,敕差详定……朝散大夫权尚书工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兼祭酒侍读卢钺。知卢钺咸淳七年正在朝中为官。”他们都有过寓吴经历(江苏苏州)。陆文圭《送唐子华序》:“壬申、癸西,余始弱冠,习《春秋》,受学于梅坡卢公,公板以登诸老之门,如存斋陈公、本心文公、止堂(引者按,疑是耻堂)高公、陵阳牟公,皆一时之望,余俱得拜床下。卢寓苏台,晚归闽。陈以下聚居霅上。”苏台即姑苏台,指苏州。卢梅坡寓居苏州,故陆文圭得以登门求教。陈经、文及翁、高斯得、牟端等“聚居书上”,霅上在今浙江湖州市,因境内霅溪得名。因为离得近,卢梅坡让陆文圭结识他们。陆文圭又说卢梅坡“晚归闽”,这便证明原籍福建。王三毛教授《宋末诗人卢梅坡考》有一段描述:徐元杰说:“此人(引者按,指卢钺)家本三山(福州别称),少失估恃,今贫而无家可归,闻往吴江娶妻就赘。”卢钺在《王著作集原序》:“铖少始知学,景行前修,闻邻邑福清有郑介公侠....第念生长永阳,距福清才一舍,且尝习《春秋》,今复寓吴。”一句“第生长永阳,距福清才一舍”,已表明自己为永泰人,永阳为永泰雅称,从永泰到福清,走一天就能到达(故有一舍之说)。卢钺与卢梅坡都习《春秋》。陆文圭《送唐子华序》知卢梅坡治《春秋》;卢钺《王著作集序》自云习《春秋》,《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亦云:“卢钺字伟节,福州人,淳祐四年留梦炎榜进士及第,治《春秋》。《宋末诗人卢梅坡考》,论证卢梅坡即卢钺,有以下充分理由:在查证众多历史古籍中,发现卢梅坡与卢钺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生活在南宋末期,同为闽人(福建人),都有寓居姑苏(苏州)的经历,且都是“晚归闽”(告老还乡)。元代著名学者郭豫亨咏梅集句《梅花字字香》中把原为卢梅坡的“骚人搁笔费评章”和“铁笛一声人倚阑”两句名句直接写为卢钺所作。此书编写于元至正三年(1311年),距卢钺去世的宋德佑二年(1275年)仅36年,可以说基本为同一时代,时人对卢钺爱梅、自号梅坡的情况记忆犹新。作为同时代的大学者郭豫亨广闻博识,学养极高,对南宋著名诗人卢梅坡即卢钺的情况应是熟知的,他的记录真实可信。在卢梅坡交游的同道中亦多是与卢钺有交集的朝中同僚,从中印证了卢梅坡与卢钺的关系。南宋文学家陈著在《跋徐子苍徽池行程历》中有云:“良泉徐子苍以《徽池行程诗编))示,……良泉拟寄卢梅坡之诗,有曰:‘但愿绿阴青子后,只如疏影暗香时。’后三年余当和此诗以寄。”从文中可知陈著与卢梅坡相识,查陈著曾与卢钺同为著作郎,二人同朝为官,系同僚关系。陆文圭文中所述“壬申、癸酉”即宋度宗咸淳八、九年(1272一1273年),陆文圭此时受教于卢梅坡,亦可说明卢梅坡为宋末人。而且卢钺咸淳七年遭台评论罢,咸淳八、九年正好赋闲在家,有“治春秋”和“寓姑台”经历。写诗表明寓居苏州经历。《姑苏台览古》:“姑苏台下百花洲,解语香魂此旧游。巧笑已倾吴子国,浅颦又涴范公舟。湖山四顾无奇骨,五霸俱空等拙谋。杯酒酹江应自誓,男儿西北有神州。”青年陆文圭得以有机会受教于卢梅坡门下,研习《春秋》,这些情况恰好与卢钺的经历完全吻合,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卢梅坡与卢钺的关系。从元初郭豫亨咏梅集句《梅花字字香》把卢梅坡的咏梅诗句标注为卢钺所作,这就将卢梅坡与卢钺连在了一起。南宋有不少号梅坡者,这与南宋的历史大有关系。一个偏安一隅的破碎小朝庭,造就了许多忧国忧民之士,一些文人墨客从梅花中找到精神寄托,以梅自喻,故自号梅坡者也多。肖波在研究卢梅坡时,从一些诗词文集中找到蛛丝马迹。特别是宋末元初著名学者熊禾(建阳人)的诗集中有一首《别永福诸友》,诗云:“高哉永阳山,清哉永阳水。不须问芝岭,不须寻桃源。……梅坡先生真绝俗,夜月清标照寒水。年移物换耳不闻,不挠不污直如矢。……虽然文章亦未授,山深最喜习气淳。万方飒飒声一概,此地未着裘马尘。”从诗中可以看出,宋末时永福县(即永泰县,雅称永阳)有一位超凡脱俗的名士“梅坡先生”。而宋末,卢钺已“告老归隐于家,以山水自娱”(见《卢氏族谱》)。熊禾诗中描写的地点、人物等都与卢钺晚年归隐故里、石龙溪情形相似。肖波推测:当时在学术上已小有名气的青年学者熊禾,在卢钺晚年归隐故里时特意前来拜访,诗中写的“虽然文章亦未授,山深最喜习气淳。万方飒飒声一概,此地未着裘马尘。”虽然未与梅坡先生未有文章上的交流,却喜欢这里的山水与淳朴,这里更无喧嚣的尘世风气。卢钺让人探究的不是官职,而是他的两首《雪梅》。特别是:“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意境高绝,不落窠臼,是历代咏梅诗中峰巅之作,无人超越。王三毛的《宋末诗人卢梅坡考》发表刚好10年,在这10年间,一直无人提出异议,足见其考证功夫的扎实与史料的翔实。王三毛教授在众多史料典籍中找出卢梅坡与卢钺之间许多关联,认定为同一人。而陈肖波在王三毛教授研究基础上,再深入研究,查找更多资料证实卢梅坡即卢钺,写出《宋末诗人卢钺生平事迹考略》一文,有力地证实了卢梅坡即卢钺。一个历史悬案始于尘埃落定。
具体创作年代已无法考证,当作于宋末的一个初春日,梅花开放,作者赏玩之时。
具体创作年代已无法考证,当作于宋末的一个初春日,梅花开放,作者赏玩之时。
出自:南宋诗人卢钺《雪梅二首》
原文: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扩展资料:
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次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
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
(1)这是宋代诗人卢梅坡咏物言志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对“梅”“雪”的评论,在比较中巧妙地写出各自的特色,并寓理于其中。“梅雪争春未肯降”,这句是写梅雪在“争春”上互不相让。因为梅花在冬末春初开放,香气飘散,给人以一种春天不久要来临的感觉;而白雪几经降落,也意味着春天不远了。“未肯降”即不肯认输。“骚人搁笔费评章”,这是指诗人要评价梅雪谁是报春使者,也需要放下手中笔,好好地权衡一番。“骚人”,即诗人:“搁”,放下:“评章”,评论。一、二句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梅须逊雪三分白”,这句作者从颜色角度来写,梅不如雪那样洁白。“三分”以实写虚,是“少许”的意思。这是梅的短处,恰是雪的长处。“逊”,逊色、差一点。“雪却输梅一段香”,这句作者从气味角度来写,雪当然不具备梅花的香味。这是雪的短处,恰是梅的长处。“输”,这里作“差”讲。三、四句意思:(看来)梅花在白的俏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白雪在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一“色”一“香”,一“长”一“短”,堪称神思巧运:“骚人搁笔费评章”的难题,作者轻轻巧巧一笔即“盖棺”——其实是既“盖”又未“盖”,因为“色”与“香”是两个不同的角度啊!(2)对于咏物言志的诗,我们要从物中获得启示,联想到社会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即“由此及彼”)。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哲理: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还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