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镇宁石头寨论文发表时间

发布时间:

镇宁石头寨论文发表时间

游玩黄果树瀑布要多久时间 游览时间:不计购票、坐车、检票、休息等其他时间,黄果树大瀑布游览全程约1.5—2小时,天星桥景区游览全程约2—3小时,陡坡塘景区约20-40分钟,一共耗时约5个小时。暑期周末及节假日因游客量较大,耗时将有所增加。 游黄果树瀑布大约多长时间 黄果树有三个景区。第一个景区陡坡塘瀑布,1个半小时;第二个景区大瀑布,3个小时;第三个景区天星桥,2个半小时,不包括等车时间。如果你赶时间的话也可以走马观花。 黄果树瀑布玩多久 游览时间:不计购票、坐车、检票、休息等其他时间,黄果树大瀑布游览全程约1.5—2小时,天星桥景区游览全程约2—3小时,陡坡塘景区约20-40分钟,一共耗时约5个小时。暑期周末及节假日因游客量较大,耗时将有所增加。 黄果树瀑布最快游玩需要多少时间? 游览间:计购票、坐车、检票、休息等其间黄树瀑布游览全程约1.5-2星桥景区游览全程约2-3陡坡塘景区约20-40钟共耗约5暑期周末及节假游客量较耗所增加黄果树瀑布门票是多少?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门票价格 黄果树景区门票价格(含大瀑布景区、天星桥景区、陡坡塘景区,两日有效):180元/人*次 景区环保车车票价格:50元/人*次(两日内有效) (上面两项必须购买) 黄果树奇石馆:范0元/人次 黄果树奇石馆门票:70元/人*次(两日内有效) 大瀑布自动扶梯单程: 30元/人*次 大瀑布自动扶梯: 50元/人*次 天星索道: 10元/人*次 黄果树漂流: 158元/人*次 神龙洞景点: 70元/人*次 去看黄果树瀑布几月份去看最好啊? 想看最漂亮的黄海树瀑布应该在10月,水量不大不小,形态最秀丽,水也是清澈的。 想看最壮观的黄果树应该在6-10月间,尤其是雨季,排山倒海,但不太美。 黄果树瀑布好吗?玩几天合适? 黄果树瀑布景区,是套票(含三个景点),黄果树景区这三个景点基本就全了,一天时间已经够了, 1.贵阳旅游客运中心车站(北京路278号),每天8班直达黄果树大巴,早上7点半头班, 2.黄果树有三个景区:一是黄果树瀑布景区;二是天星桥景区;三是陡坡塘瀑布景区,现在搞捆绑售票180元(通票)。含交通车,就是景区之间有车送,车费含在门票中。凭门票免费换乘景区环保车。 3.如果想安排两天,需住宿,可以住黄果树瀑布景点左边的工商招待所,安全又经济。第二天安排红巖天书(在距黄果树瀑布约7公里的红崖山的半山上),然后看”石头寨“(在回贵阳的路上) 游黄果树瀑布景区要多少时间 游览时间:不计购票、坐车、检票、休息等其他时间,黄果树大瀑布游览全程约1.5—2小时,天星桥景区游览全程约2—3小时,陡坡塘景区约20-40分钟,一共耗时约5个小时。暑期周末及节假日因游客量较大,耗时将有所增加. 安顺到黄果树瀑布的车票是多少?大概坐多久? 有两种方案可以选择!1在安顺车站直接买黄果树的票20块钱走高速要不了一个小时就能到黄果树!但节假日旅游旺季黄果树票很难买所以选择第二种方案!2买镇宁的票13块是高速!车很多人满就走不用按车号来大概30分钟到镇宁!下车后直接去出站口处坐黄果树的车不用去售票厅买票先上车后买票的6块钱20分钟左右到黄果树!第一次来的人都不知道第二方案所以节假日安顺直达黄果树的票很难买可以选择方案2 黄果树瀑布什么时间是最佳旅游时间? 黄果树四季适宜旅游,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秋夏季。 游黄果树的最佳时间是7、8月份!此时水量丰富,气势磅礴。枯水期去是没有那种感觉的! 黄果树瀑布以秋夏雨季时分景色最为壮观。这时黄果树瀑布高67米,顶宽84米,达全年最高纪录。只见河水咆哮倾泻,从河的断面层滔滔而下,声如雷鸣,气势磅礴,震天动地,摄人心魄。而在枯水期,随着水流的减少,瀑变小不少,此时虽有另一番秀丽景象,但瀑景大为逊色。 。 游黄果树瀑布需带好伞或雨衣,否则会被水淋得溼透 。

1996年10月,周雪松在香格里拉白马雪山、梅里雪山调研(受访者供图)1997年8月,周雪松在南滚河“追象”(受访者供图)1996年11月,周雪松在临沧南滚河下班老“追象”(受访者供图)他是一名教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了46年至退休;他是一名野生动植物摄影、摄像师,前20年特别关注野生亚洲象(以下简称“野象”),后20年潜心做蝴蝶谷生物多样性保护;他是一名成绩斐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者,多年来坚守保护一线,用脚步“丈量”了云南的100多个自然保护区,用摄像机记录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变迁。他,就是“追象人”周雪松。从小就向往当个地质队员 搞野外勘察1959年,籍贯上海市的周雪松出生于一个卫国戍边的军人家庭,儿时所接受的基础教育要求学工、学农、学军全面发展,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那时,学校的课外学习内容多与生产和劳动相结合,倡导回归自然、学以致用。学校有各种各样的课外兴趣组,比如地理组(含气象小组、天文小组)、生物组(含植物小组、动物小组)、电工组(含电工小组、无线电小组)等等。其中,地理组经常会有老师带着去到普陀山、黄山、庐山这些地方开展野营活动。“小时候觉得特别好玩,从小就非常向往今后当个地质队员,搞野外勘察,这也是我儿时向往的职业。”周雪松说。因为当时的地理组很受欢迎,周雪松一直没报上名。之后,当看到高年级同学自己动手做耳机、做矿石收音机、做单管收音机等......通过这些简陋装置就能收听到无线电广播时,周雪松觉得很神奇,于是便加入了无线电小组。到初中毕业时,周雪松已经会自己组装“五管超外差半导体收音机”。1974年下乡,当了三年知青后,1977年进工厂当了技术工人的周雪松,由于有着较强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和动手能力,很快就成为了所在企业电工、自动控制的技术骨干。1980年,从小就喜爱读书的周雪松在昆明的“第一届春城书市”上购买了一大堆各类图书带回工厂阅读,其中一本名为《野生的爱尔莎》的书,叙述了主人公在肯尼亚收养小狮子后放归大自然的故事让他深受感动,这对他后来热爱环保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85年,从华南理工大学(原华南工学院)工业自动化系自动控制专业毕业的周雪松,从原企业调入西南林业大学(原西南林学院)工作。据周雪松介绍,当时的西南林学院没有与工业自动控制相关的专业,但学校急需懂摄影、精通电子技术的人员从事电化教学工作。电化教学与摄影、摄像、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相关,主要是为了解决远程教育问题,使教学资源得以重复利用而兴起的一门学科,从而弥补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电教工作就是负责把专家、教授以及外教的教学资料通过影像、音频、计算机数据等的形式记录下来,之后能够重复利用的先进教育手段。尽管此后周雪松的工作都与“电”紧密联系,但成为一名亲近大自然,从事野外工作的梦想仍隐隐留在心底。初到学校的他,学校便安排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进修电化教学专业,一年后重回学校开始工作,从那以后便逐渐接触学校开展的野外调查工作。得益于在西南林学院的工作环境,周雪松能有很多机会接触生物学科,那时的他可以经常和其他老师一起外出搞野外调查、采标本。“我就负责影像资料收集,最后做成视频和课件,那时的我因工作需要,常接触与生物、自然有关的各个学科,工作闲暇时,也会悄悄到学校教室里旁听各种课程。”周雪松说。大多野生动物都生活在森林的边缘在周雪松的记忆里,最初接触野象是在1991年,当时学校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有一个横向合作项目,双方希望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外开展旨在固定耕地、杜绝毁林开荒的混农林业(示范)项目(简称“WWF项目”)。而在当时摄影、摄像是一项非常专业的技术,所以周雪松被WWF聘任为该项目的专职摄影、摄像师。当时WWF交给他一台专业摄像机,负责拍摄WWF在西双版纳的工作情况。从那时起,周雪松便开始接触拍摄野生动植物方面的工作,而彼时的他还是学校后勤一个科室的领导,负责全校水电、修缮、贵重仪器设备的论证、采购等工作,因此只能以志愿者的身份,利用假期从事WWF项目。为了能全身心做好一件事,权衡利弊后,1996年7月,周雪松辞去了科室领导的职务,全身心参与学校与全球环境基金会(GEF)的合作项目(简称“GEF项目”)。期间,周雪松还到国外学习生物摄影、摄像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非线性编辑技术等。通过长期跟随国内外专家学习,深入与同行间的交流、学习,使他学到了极专业的生物摄影、摄像技术、电视制片技术,储备了丰富的生物学、地理学知识。2003年1月,周雪松参加TNC拉市海项目(受访者供图)1997年7月,在南滚河石头寨营地(受访者供图)当时的周雪松年轻气盛,干劲特别大,为了追踪野象,多次穿越了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第一次穿越是从野象谷(那时叫三叉河)出发,穿越勐养西片区原始森林后到“大河边”的澜沧江边出来。第二次穿越了勐养东片区,从跳坝河进原始森林,穿越孔明山后沿罗梭江到勐仑。第三次胆子就更大了,直接经“大臭水”穿越到南平老寨,再到南平新寨,穿越了勐腊的尚勇片区。这期间,吃住行都在原始森林里。在多次穿越原始森林后,周雪松发现,除了树栖动物和鸟类,多数野生动物其实并不生活在原始森林深处,而大多野生动物都生活在森林的边缘。2009年至2012年期间周雪松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临沧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象栖息地再次做了深入调查,特别是2012年几乎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走遍南滚河自然保护区,对早年已搬迁出保护区的石头寨以及帕浪桥、下班老、东南海和当地驻军早年开垦后遗留的撂荒地等野象的主要栖息地做了实地调查。而调查的样地中仅仅只有一人多高的紫茎泽兰、飞机草、大乌泡等野生动物并不取食的外来入侵植物,而保护区的外围已大量种植了橡胶等经济作物,因此野象的原栖息地已近完全丧失。2015年,周雪松曾撰写过一篇论文,提出刀耕火种有利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周雪松告诉记者,“在传统的教科书中,我们历来认为刀耕火种是一种很野蛮的耕种方式,但事实上,野生动物基本都生活在森林边缘的轮歇地或村寨周围的森林边缘。在我没接触这项工作以前,我总认为野生动物都生活在原始森林深处。起初,我认为拍野生动物必须到密林深处去,但是当我去过后,这才发现原始森林的地面上只有数量巨大的枯枝落叶,而森林的郁闭度越高,地面上越照不到阳光,没有了阳光,地面上根本就长不出草本植物,地面上没有草本植物,就不可能有食草动物,没有了食草动物怎么会有食肉动物呢?”早些年,周雪松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为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减少当地居民与野象的冲突,政府把分布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的村寨(如勐养片区内的黎明村,尚勇片区内的南平老寨等)搬迁到了保护区外围。随后原先生活在保护区核心区内的野象也跟随着人们“搬迁”到了保护区外围,从而形成了日趋严重的人象冲突问题。遇野象攻击时要从没有路的山坡上往下逃1999年10月,南平新寨甘蔗地旁的野象(周雪松 摄)1999年10月,南平新寨甘蔗地旁的野象(周雪松 摄)1992年至2012年,为了拍摄野象的视频资料,周雪松曾多次随保护区职工、护林员、当地村民等深入西双版纳、临沧南滚河的原始森林。在他看来,拍摄野象可遇不可求。“那时野象真的很难见得到,技术手段和现在根本没法比。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我国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事业刚起步,因为社会经济落后,在保护区的建设上,无论硬件或软件设施都极度匮乏。简单地说,当时的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管理所连一台普通的照相机、对讲机都没有,交通工具也只有一辆老旧的长江牌边三轮摩托车。现如今人们可以通过无人机、监控摄像头、红外自动照(摄)像机拍摄野生动物,而当时的我们只能根据大象脚印的新鲜程度或村民上报的野生动物肇事报告跟踪野象的踪迹。”周雪松说。每次野外拍摄,周雪松都要背着摄像机和照相机。“那时的摄像机很笨重,一块重达一公斤的电池有效工作时间也就半个小时,每次都要带一大堆电池才够用,一个珠江牌的液压摄像机三脚架也重达十公斤”周雪松说,如果长期在野外拍摄时还必须带上帐篷、睡袋、炊具、粮油、副食、压缩干粮、手电筒、水壶、雨具、备用衣物、防身开路用的长刀等等,每个人的背包全部物品加起来至少也得有二、三十公斤。每次乘坐飞机过磅时,周雪松带的器材装备都重达八十公斤左右。1993年春节刚过,在西双版纳勐养片区的原始森林深处,周雪松和当地村民周大明、周二明与野象周旋了三个昼夜,此时的三人都十分疲惫,大家一致认为追着野象跑的拍摄方法不可取,于是改变了策略。“我留在‘口子’(野象经常经过的山丫口)守候,周氏兄弟俩则继续追踪寻找野象。出发前,周氏兄弟用树木帮我在大树上搭起一个平台,让我站在平台上守拍摄野象群。”周雪松说。从上午等到了下午,看不到一点野象的影子,也不见周氏兄弟俩回来。看着日渐偏西,天色渐暗,一直守在大树上的周雪松也渐渐失去了耐心。他背好了行囊,提着摄像机,独自一人离开了“口子”,顺着林间的象路向山坡下走去。“寂静的森林中除了我的脚步声外,几乎听不到别的声音,这反倒使我多少有些紧张。”周雪松说。“啪!”身旁不远处传来一声清脆的竹筒爆裂声,周雪松止住了脚步,他明白有野象在附近了。环顾四周,那里是一片不太茂密的竹木混交林,在小路下方的山坡上有一行野象刚通过的新鲜足迹,循声看去,约200米外,一群野象正向他下午守候的方向走去。“这就是被我们追踪了三天的野象群,这群野象一共有11头,其中最小的那头幼象生下来仅有几天,整个象群的行动显得较缓慢。”周雪松说。由于前两天的拍摄效果很不理想,而这里的森林不太茂密,光线也好,一时兴奋的周雪松早把危险抛在脑后,来不及判断风向的他提着摄像机一步步向象群靠近......就在这时,一头成年公象突然出现在周雪松眼前。“它正朝我走来,距离只有30米!我立刻单腿跪下,对着它就开始拍摄。我的摄像机从开机到对焦大约用了10秒钟,也就是这10秒钟,这头公象已经冲到了我的面前。”周雪松激动地说。周雪松告诉记者,“先前,向导周氏兄弟曾教我如何躲避靠近的野象。他们说因为野象的身体庞大,下坡时怕摔跤,所以一般不会猛冲下坡。如果遇野象攻击你,你就必需从没有路的山坡下方逃生,这是最有效的逃生手段。”眼看着那头公象已冲到了自己面前,周雪松抱着摄像机毫不犹豫向山坡下滚去。然而,只滚下两三米,他就被山坡上茂密的竹丛挡住了!“已经冲到我面前的野象用它的长鼻向我伸来,我只好拼命向身后的竹丛中挤,可是背上的行囊使我根本就无法挤进竹丛,野象的长鼻子离我越来越近,再有10厘米就能触到我的脸了,从大象鼻子里呼出的热气喷到我的脸上,那是一种难以言状的恐惧......”周雪松说到。所幸,此时周氏兄弟赶来了,他们敲响着竹筒,大声叫喊着把大象引到其他地方,过了近半小时俩人才回来。当时周雪松的腿上被竹子划破了一道伤口,一直到现在,伤疤依旧还在。野象北迁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近段时间以来,周雪松也一直关注着野象北迁的动态,对于野象北迁的原因,周雪松告诉记者,“在我看来,逐水草迁徙的食草动物,与随气候迁徙的候鸟都是野生动物的本能,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对野象来说,寻找食物和食盐同等重要,而野象是一种既怕热更怕冷的动物,热了冷了它们都不舒服。跟踪野象的时间长了就发现白天天气热的时候它们会躲在阴凉处乘凉,黄昏时分才下河洗澡,天冷了就要找开阔的地方晒太阳。食草动物(特别是野象)有定期去‘硝塘’吸食‘臭水’(其实就是含有盐分的水)以补充身体必需的盐分,因此对野象北上的原因,或许除了寻找食物、栖息地等原因外,还有寻找食盐的因素。”周雪松坦言,三、四十年前的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内以及森林周边有很多村寨和农地,水草密布于山谷间与河流两岸,森林中和周边的轮歇地较为广泛,生物多样性特征极为显著。而如今的西双版纳除自然保护区外,大量种植橡胶、砂仁、香蕉等经济作物,致使保护区及周边的轮歇地逐渐减少,野象在保护区内的食物也越来越少,因此越来越多的野象也就跟随村民“搬迁”到保护区的外围。水稻、玉米、甘蔗、香蕉等农作物成为了野象的主要食物。他认为这次野象的迁徙或许就是在寻找新的栖息地。1991年8月,在西双版纳勐养三岔河“追象”(受访者供图)在周雪松看来,野象其实是一种很温和的动物,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攻击人,但因历史上人类为获取象牙、争夺领地等种种原因,野象受到了过多的伤害。野象拥有非常灵敏的嗅觉和听觉。在野象的活动区域,人类的活动很容易被野象提前感觉到而主动躲避人类。但野象也具有超强的记忆力,对人类造成的伤害会非常记仇而主动对人类进行报复。但如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法制的健全,公众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增强,野生动物对人类的畏惧也逐渐趋缓,野生动物也渐渐走近了人类的生活圈,开辟了它们新的“领地”,这反而使人类多在不经意间突然闯入了野生动物的“领地”,使野生动物受惊后对人类发起攻击,从而使人类与野生动物间的冲突愈加突出。“为了保护野象,我个人建议把野象生活的保护区外围区域划定为新的野生动物保护区或国家公园,专门安排当地居民种植野象等野生动物喜食的植物,以此来圈住野象和其它野生动物。同时,政府部门应完善赔偿机制及工资待遇,让老百姓与野象等野生动物和谐共生。把农村改为农场,把村民转变为农场的职工,工作就是种植草料饲养野象等野生动物,彻底解决野生动物的生存问题。”周雪松说。针对此次野象北迁的问题,周雪松更倾向于就地找一个相对容易封闭的地点,把这群野象用技术和工程手段圈在一定的范围内。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办法,解决北迁野象产生的各种问题,把周边居民与野象隔离开,让它们在自然条件下生存。待天冷了,野象愿意回去时再一路护送它们回去。前20年追野象 后20年做蝴蝶谷生物多样性保护从90年代初至退休前,周雪松一直在做生物摄影、摄像、制片等工作,除拍过野象外,也更多地拍摄了别的生物。期间,为做好每一个节目,除了解说,周雪松始终坚持自己拍摄、自己撰稿、自己编辑,完成所有制片工作。在他看来,生物摄影需要储备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不懂就问,不懂就学。通过数十年不间断的学习和积累,使周雪松成为了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知识、成绩斐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者。多年来,周雪松拍摄的影像资料大多制作成了各个自然保护区的申报、宣教资料和学校的教学资料。数十年来,也有他独立拍摄、制作和参与拍摄、制作的多个电视节目在央视、云南卫视、湖南卫视等多家电视台播出。2002年5月,在红河蝴蝶谷调研(受访者供图)2000年9月,与全球环境基金会合作项目(GEF项目)结束后,周雪松回学校在保护生物学学院工作,同时还担任学校与自然保护区科考、生物学科的专业摄影、摄像和制片工作。期间,还负责学校标本馆的基建工作。标本馆建成后,学校调周雪松到标本馆工作,除继续担任专职的生物摄影师外,还承担标本采集、科普讲解、管理等工作,期间也在《中国国家地理》、《大自然探索》、《森林与人类》、《中国国家科技纵横》等杂志上发表了多篇与野象相关的文章和研究论文。2000年后,特别是2012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体力精力已大不如前,周雪松便与老搭档刘家柱一起搞起了红河州金平县马鞍底乡的蝴蝶资源调查、科学研究、保护规划等一系列工作,最终促成了中国·红河蝴蝶谷的诞生。红河蝴蝶谷是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成功扶贫案例。1998年以前,马鞍底是一个紧挨中越边境,鲜为人知的边远小乡镇。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老搭档刘家柱发现了这个生物多样性非常富集的地方。随后通过周雪松和刘家柱历经十余年的调查和研究,认为马鞍底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对当地乃至云南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随后在他们整个团队的积极倡导、推动下,在省、州、县各级政府的多方支持下,如今的蝴蝶谷已成为红河州生态旅游的一张名片。“看着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了,蝴蝶谷也被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和推崇,我们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退居‘二线’了。”周雪松说。2020年1月,周雪松退休了,原本可以不用再那么忙碌,可以再多点时间陪伴90岁老父亲和家人的他从同年年底又开始“折腾”起来。为迎接COP15在昆明的召开,周雪松应邀在中国·红河蝴蝶谷、轿子山生物多样性博物馆、众合社区等担任科学顾问,继续为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发挥余热。一直以来,对于家庭周雪松总是心怀愧疚。数十年的野外工作让他与家人聚少离多,最多时一年有近10个月在外面工作。“对孩子来说,我亏欠太多;对我爱人就更不用说,那亏欠的就更多了,所幸我有个好妻子,精神和经济上都全力支持我的事业。数十年来,仅是我自己掏钱购买的摄影、摄像、电视编辑设备、电脑等辅助设备以及存储视频的录像带、存储视频和图片资料的硬盘、图书资料等等都够开一个小型博物馆了。当然,受我的影响,学经济的妻子也热衷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周雪松说。关于作者:李映青,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站长

石头寨,顾名思义,就是石头搭建的寨子,广西南宁也有一个这样叫石头寨的寨子,暂且不来比较这俩个寨子,我们来看看这个离黄果树仅仅6公里的的地方,平时车水马龙,今天也可以换换口味了,现在让我详细介绍这个的旅游攻略。

票价成人门票价格:

40元/人

半价优惠政策:

票价半价门票价格:20元/人

优惠对象:

1、年满六十岁到七十岁之间的老人,包含两岸三地的老年游客。

2、六岁至十八岁之间的儿童。其中6<半票年龄<18

3、在中国境内参加普通高考进入高等院校的学生,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的学生凭借学生证或者户口本和身份证

4、国外的留学生需要携带学生证和身份证同时出示

免票政策:

1、中国公民满七十岁及以上的老人

2、年龄=<6或者身高在1.2米以前的孩子群体

3、凭借士兵证、军官证、学员证、军残证等,或者凭借离休证的离休干部,省级以上劳动模范或者国家优秀的专家,吃有效证件可以享受免费门票的优惠服务。

4、残疾人凭借持有有效残疾证可以享受免票政策

5、记者

注意事项:

以上优惠方法1.2米以下未成年人不限国籍,其他仅限中国公民(含港、澳、台地区)享有。

村寨特色:

1、石头寨依山傍水,四周有秀丽挺拔的群山,寨前田连阡陌,寨后绿树成荫,寨边有宽阔的石头河,河水清澈见底,常见游鱼成群,互相追逐。石头寨的石屋建筑极有特色:石屋沿着一座岩石嶙峋的山坡自上而下修建。石屋层层叠叠,鳞次栉比,依山林立,布局井然有序。有的石屋房门朝向一致,一排排参差并列;有的组成一正两厢院落,一幢幢纵横交错;有的石屋是石砌围墙,由一石拱朝门进出的单独院落。整个村寨依山建筑,呈阶梯状,与整个石山浑然一体。在寨前白水河、石拱桥交相辉映之下,更显这里的田园如诗似画的迷人风韵。民族节日:“六月六”布依节。

2、石头寨的妇女心灵手巧,个个都会飞针走线。石头寨布依少女做蜡染,织纳锦是她们的特长。全寨约80%的成年妇女都会做蜡染,有一半以上的人家设有染缸,约三分之一的农户从事纳绵生产。石头寨的蜡染和纳绵素以古朴、典雅的风韵著称,工艺精湛、制品精美,锦面鲜艳夺目,蜡花冰纹清秀。近年来随着黄果树风景区的不断发展,石头寨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传统精湛的蜡染、织绵民族工艺,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石头寨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安庄乡,位于镇宁县城西南12公里处,南距黄果树瀑布约6公里,安庄至落别的公路通过寨侧,蜿蜒的白水河绕寨而过。石头寨是扁担山48个布依寨的一个,依山傍水,四周群山秀丽,寨前田连阡陌,寨后绿树成荫。白水河上建有一座三十多米长、五米多宽的五孔石桥,更增添了石头寨的秀色。

石头寨旅游的最大景观便是观石头建造的民居,它以石为墙,以石为廊,以石为柱,以石为瓦。石头寨,当地布依语称之为“板波森”,其意是“背靠石山,世居石屋”。石屋层层叠叠,沿着山坡自下而上,布局井然有序。有的石屋房门朝向一致,一排排并列;有的组成院落,纵横交错;有的石屋有石砌围墙,有石拱门进出。寨边竹林、树下安置着石凳、石椅与石桌,可供休憩、娱乐。

石建民居,从外表看是一种以大小不统一、又各具有一定方正形的规则石头,通过错落有致的垒砌而成的坚固房屋。然而,这些民居在建造时却是颇有讲究的:石房依山而建,建房前看中一处地房后,就地开采石料。石屋屋基很高,一都在两米以上,所以家家都砌有进门的石台阶。这里的房屋不用一砖一瓦,建房时先用木料穿榫作为屋架,也有先砌两边石墙,中间架木柱,房架立好后,砌石墙四面“封山”,有的用薄石板隔房间,有的用石块垒砌,有的还要用石柱支撑。房屋无论三间、五间、中间总堂屋,左右两边为卧室。房屋均分为两层,中间铺木板,下层关牲口,上层住人。房屋的外墙体用大小不等的石头来砌合,用石灰混凝墙面上勾缝虎皮墙;砌石半缝紧密,线条层次匀称。

交通指南:

1、距离黄果树景区约10分钟车程,由黄果树天星桥景区前往即可,费用约50元。

2、在安顺临时汽车东站有到镇宁的中巴,车费5元,发车频密。

镇宁石头寨论文发表

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在以后,中国与世界文明加强交换的同时,年夜量的东方设计不雅念和作品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一些短视的设计师会在现今囊括中国设计界的伟大的“西风”声浪中吞没,只是一味的推重东方设计派别、设计年夜师而对中国的设计作风、设计精品疏忽,不克不及在接收东方设计精华的同时对中国优良的、传统的设计作品停止研讨、进修和发扬光年夜,这对我们造就具有有平易近族义务感及中国气质确当代包装设计师是无害有益的。我们是一个汗青悠长的国度,传统艺术理应成为设计师创作的丰硕源泉。在古代酒的包装设计中,融入具有中国特点的传统艺术,更深条理地去发掘中国文明艺术中的名贵财富,对中国现代和平易近间的艺术停止深刻的进修研讨和立异,能力使酒类包装借助中国的传统艺术而融入更加丰硕的内在,从而创立具有中国特点的酒类包装设计系统。本文拟从上面四个部门来商量传统艺术在中国古代酒包装设计中的运用第一部门经由过程对酒、酒文明与中国传统艺术关系的阐释,引出国际有关本课题的研讨静态和本身的看法,和本课题研讨的实际、实际意义。第二部门传统颜色在酒包装设计上的运用,经由过程对颜色的视觉性能与视觉、味觉、嗅觉之间的关系,又从颜色设计的准绳动身提出了几个方面要从吸引花费者留意,便于记忆,斟酌分歧平易近族地区对颜色的爱好等等。从“五色”以其深挚的文明内在和意味意义得出关于传统颜色不能不留意它的习气和应用规模,有选择的应用传统颜色。第三部门从文字在酒包装设计上的运用,阐述了汉字所具有激烈的象形性和装潢性,论述了书法的艺术特色和酒包装文字的装潢艺术特点。第四部门,传统装潢图形在酒包装设计上的运用。传统艺术图形作为艺术的精髓,是取之不尽的文明宝库,本部门以年夜量的图文解释,针对传统的纹样图案、祥瑞图案和图形在白酒包装中的运用诸方面停止剖析与研讨。在我国参加世贸组织的明天,中国包装艺术设计成长的偏向若何顺应国际市场,发明出富有中国特点的包装设计情势,是我们应当卖力研讨的成绩。本文经由过程对酒包装艺术设计的解析。论述了中国传统艺术与酒包装设计艺术无机联合的可行性创作思绪。结语作为对全文的总结,对传统艺术在古代酒包装应用的研讨提出了本身更新、更深层的懂得.参考文献[1].陈鸿奎.BaTiO3/TiO2光子晶体及结构色彩研究[D].天津大学.2004[2].王保成.三国吴简文字研究(上篇)[D].安徽大学.2013[3].鲁帅.工作坊: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新路径--基于“七色彩虹”、“漫步者”班主任工作坊的案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4].吴慧.商承祚文字学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5].任利娟.初中数学新课程实验教材“空间与图形”内容处理方式的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北师大版和华东师大版教材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10[6].覃亚双.布依族蜡染尚蓝心理研究--基于贵州省镇宁县石头寨的调查[D].中南民族大学.2013[7].刘妮娜.学前儿童文字意识发展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8].刘思源.论月份牌广告画对民国旗袍流行的影响[D].北京服装学院.2013[9].康盛楠.杨树达文字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10].王艳.通辽地区蒙古族民歌的色彩风格划分及艺术特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黄果树瀑布风景区是典型的溶岩地区,风景秀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素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美誉,被游客称为避寒避暑的胜地。景区内有黄果树大瀑布、天星桥景区 、陡坡塘瀑布、滴水滩瀑布、神龙洞、郎宫景区等远近闻名的自然风光。夏日,黄果树大瀑布瀑声轰隆、水汽扑面,当阳光折射在水雾上时,便会形成道道美丽的彩虹,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同时也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力。夜郎洞风景名胜区夜郎洞风景名胜区位于安顺镇宁县境内,与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石头寨景区紧紧相连,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集中的溶洞群景区,也是一个水旱相结合的溶洞。景区由神奇壮观的夜郎洞、石花洞、蜂子岩洞等大大小小的溶洞群,以及天坑、燕峰斜崖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共同筑成。夜郎洞景区内的独特溶洞,是天然形成的降温“神地”,行走在溶洞之中,能观赏到溶洞内各具形态的钟乳石,能体会到地表之下凉爽的气温给人带来的舒适感受。

7月4日是我到贵州的第二天,上午爸爸妈妈带我去参观黄果树瀑布,导游给我们介绍,黄果树瀑布高77.8米,宽101.0米,它是我国第一大瀑布,是世界上唯一能从上、下、前、后、左、右6个方位观赏的瀑布,也是唯一有水帘洞的瀑布,你还可以近距离的用手触摸到瀑布,西游记里孙悟空的水帘洞就是在这里拍的。我们步行进到景区,远远的就看到瀑布的壮观景象,河水从近百米的处落下来,形成巨大的水幕,瀑布哗哗落下时发出的声音在山谷里回荡,爸爸说可以用水流喷涌,荡气回肠来形容,我则想起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我们一边往瀑布上方走,一边近距离的欣赏着美丽壮观的瀑布,雾气很大,把我们的衣服都打湿啦,后来我们都穿上雨衣,好不容易才走到瀑布的后面,也就是猴哥的水帘洞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站在瀑布后的水帘洞中,可以亲手触摸到了飞奔而下的瀑布,我和周围的人都不停的哇哇哇一直哇个不停,因为实在太神奇、太壮观啦。

今天游黄果树瀑布我玩的实在是在太开心了,因为下雨很遗憾我没有看到彩虹,以后有机会我还想再来一次黄果树,希望到时候可以看到美丽的彩虹。

黄果树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西南部,距省会贵阳市128公里,距西部旅游中心城市安顺市区45公里,有滇黔铁路、株六复线铁路、黄果树机场、320国道、贵(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贯通全境,新建的清(镇)黄(果树)高速路直达景区。

景区内以黄果树大瀑布(高77.8米,宽101.0米)为中心,分布着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大小18个瀑布,形成一个庞大的瀑布“家族”,被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基尼斯记录。黄果树大瀑布是黄果树瀑布群中最为壮观的瀑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从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观赏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有水帘洞自然贯通且能从洞内外听、观、摸的瀑布。

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考察大瀑布赞叹道:“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以黄果树大瀑布景区为中心,分布有石头寨景区、天星桥景区、滴水滩瀑布景区、霸陵河峡谷三国古驿道景区、陡坡塘景区、郎宫景区等几大景区。

是全国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首批获得国家评定的AAAA级旅游区,景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文明风景区”示范点、“西部最具魅力旅游景区”。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被《人民日报》社评为“中国风景名胜区顾客十大满意品牌”,荣获“欧洲游客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景区”等荣誉称号。

黄果树景区内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经省级环保部门测定每立方厘米的空气含负氧离子2.8万个以上)、气候宜人(每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左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设施完善,是休闲、度假、观光、疗养、吸氧“洗肺”的理想胜地。

黄果树瀑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著名瀑布之一。它位于贵州省镇宁县城关镇西南约15千米的白水河上,故又名白水河瀑布。

黄果树瀑布落差74米,宽81米,飞流倾泄,气势磅礴,十分壮观。 黄果树瀑布的景观,昼夜不同,四季各异。

夏秋气势雄浑,捣金碎玉,令人心悸魄荡而又豪情满怀;冬春水流清澈,别有一番轻流曼舞的婀娜多姿。每当晴日当空,阳光灿烂,黄果树瀑布宛若一条溢彩流金的银龙,喷吐着浓浓的迷雾,在阳光的照射下,虹霓隐现,缥缥缈缈,似实如虚,神奇美妙。

瀑布背后横贯着一条百米溶洞,飞瀑如银白色的帷帘悬挂在洞外,故称"水帘洞"。置身幽暗的洞中,透过水帘,漫天倾泼的瀑布,带着巨大的水流动能,发出轰轰的如雷巨响,震得地颤谷摇,展示出大自然的一种无敌的力量与气势,大量的水烟云雾,使峡谷上下一片迷蒙,如幻景一般。

瀑布附近,山峦重叠,林木葱茏,树叶扶疏,急流下泻,景色秀丽宜人。这里,奇岩异洞遍布,急流飞瀑众多,有恢宏的陡坡塘瀑布、精巧的螺丝滩瀑布、跌宕的滴水潭瀑布、圣洁的吊水瀑布、峻急的星峡瀑布和仪态万方的银链坠滩瀑布等十八瀑。

在这里,至柔的水与至刚的山结下了不解之缘,造就了一部能用全身心去感受的交响乐。

黄果树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西南部,距省会贵阳市128公里,距西部旅游中心城市安顺市区45公里,有滇黔铁路、株六复线铁路、黄果树机场、320国道、贵(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贯通全境,新建的清(镇)黄(果树)高速路直达景区。景区内以黄果树大瀑布(高77.8米,宽101.0米)为中心,分布着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大小18个瀑布,形成一个庞大的瀑布“家族”,被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基尼斯记录。黄果树大瀑布是黄果树瀑布群中最为壮观的瀑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从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观赏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有水帘洞自然贯通且能从洞内外听、观、摸的瀑布。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考察大瀑布赞叹道:“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以黄果树大瀑布景区为中心,分布有石头寨景区、天星桥景区、滴水滩瀑布景区、霸陵河峡谷三国古驿道景区、陡坡塘景区、郎宫景区等几大景区。是全国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首批获得国家评定的AAAA级旅游区,景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文明风景区”示范点、“西部最具魅力旅游景区”。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被《人民日报》社评为“中国风景名胜区顾客十大满意品牌”,荣获“欧洲游客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景区”等荣誉称号。

黄果树景区内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经省级环保部门测定每立方厘米的空气含负氧离子2.8万个以上)、气候宜人(每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左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设施完善,是休闲、度假、观光、疗养、吸氧“洗肺”的理想胜地。

黄果树瀑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著名瀑布之一。它位于贵州省镇宁县城关镇西南约15千米的白水河上,故又名白水河瀑布。黄果树瀑布落差74米,宽81米,飞流倾泄,气势磅礴,十分壮观。

黄果树瀑布的景观,昼夜不同,四季各异。夏秋气势雄浑,捣金碎玉,令人心悸魄荡而又豪情满怀;冬春水流清澈,别有一番轻流曼舞的婀娜多姿。每当晴日当空,阳光灿烂,黄果树瀑布宛若一条溢彩流金的银龙,喷吐着浓浓的迷雾,在阳光的照射下,虹霓隐现,缥缥缈缈,似实如虚,神奇美妙。瀑布背后横贯着一条百米溶洞,飞瀑如银白色的帷帘悬挂在洞外,故称"水帘洞"。置身幽暗的洞中,透过水帘,漫天倾泼的瀑布,带着巨大的水流动能,发出轰轰的如雷巨响,震得地颤谷摇,展示出大自然的一种无敌的力量与气势,大量的水烟云雾,使峡谷上下一片迷蒙,如幻景一般。

瀑布附近,山峦重叠,林木葱茏,树叶扶疏,急流下泻,景色秀丽宜人。这里,奇岩异洞遍布,急流飞瀑众多,有恢宏的陡坡塘瀑布、精巧的螺丝滩瀑布、跌宕的滴水潭瀑布、圣洁的吊水瀑布、峻急的星峡瀑布和仪态万方的银链坠滩瀑布等十八瀑。在这里,至柔的水与至刚的山结下了不解之缘,造就了一部能用全身心去感受的交响乐。

古人言: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著名的黄果树瀑布是世界四大瀑布之一,今年暑假,我们全家来到了贵州省,亲眼目睹了其气势之雄伟的黄果树瀑布。听导游说:“黄果树瀑布高77.8米。

宽101米。是唯一能从六个方位来欣赏、感受的世界名瀑。

以大瀑布为中心20余平方公里范围内汇聚18个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

哇噻,我听了,便迫不及待地做好了下车准备,要一览瀑布美景。过了一会儿,我们到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但几分钟后,我们又乘上了景区里的环保车开始前往。

一路上,导游向我们介绍了高老庄、流沙河、螺丝滩瀑布等美丽风景。天星桥是通往黄果树瀑布的必经之路,所以,我们先走天星桥。

天星桥是由集石、水、根、藤、洞、瀑等景观组成的,桥上还写有一年12个月的日期,它被称为天然“童话世界”,在黄果树瀑布下游5公里处。终于,我们身临其境--来到黄果树瀑布了。

瀑布的水很大,我们在千米之外都被淋湿了。我快步向瀑布跑去,路虽然滑,但阻挡不住我的好奇心与步伐。

啊!真美呀,瀑布下居然有一条七色彩虹,每一种都是那么清楚、迷人,使我真想滚下山去摸一下。欣赏完彩虹后,我又快步往前走,前方有一个洞,我迅速钻到洞里,洞里很湿,洞顶上滴的水落下来,“砸”到我头上来时,感觉很清爽!听其他游客说:“这个洞名叫水帘洞,长达134米,是由六个洞窗、五个洞厅、三股洞泉和六个通道等组成。

”听说能摸得到瀑布水的地方就是水帘洞了,所以我小心翼翼地把手伸出洞外,摸了摸瀑布中的水,啊,凉丝丝的!再尝一尝,啊,清凉可口!走出水帘洞后,我们便下山集合去最后一个景点--陡坡塘瀑布。

它位于大瀑布上游1公里处,瀑布宽110米,是黄果树瀑布中最宽的瀑布,瀑布声震耳欲聋,因此又称“吼瀑”。这个景区里,常年栖息着孔雀、天鹅等珍稀动物。

黄果树瀑布给中外游客留下了美好难忘的纪念。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了家,收获很大。

游黄果树瀑布,使我心旷神怡,心胸开阔,醉不思返,是我人生当中的一件大乐事。

中国最大的瀑布就是黄果树大瀑布,是国家5A级风景区.黄果树大瀑布位于中国贵州,因当地一种常见的植物“黄果树”而得名.瀑布高度为77.8米,七中主瀑高67米;瀑布宽101米,主瀑顶宽83.3米.1999年被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走进黄果树大瀑布,你会感到无比的清新,让人心情愉悦.再那里,溶洞 石林 石壁 峡谷比比皆是.周围绿树成荫,深绿和浅绿加在一起,更能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丽.是休闲 度假 观光的好地方.站在黄果树大瀑布的旁边,昂首仰望,汹涌澎湃的河水从天而降,直落犀牛潭里.白水如练,飞珠溅玉,不大不小的水量使大瀑布显得更加清丽而秀美.腾起的水珠高90多米,犹如下毛毛雨一般,随风飘动,从我的脸庞上吹过,凉爽宜人.渐渐地形成了一团薄薄的雾,在强烈的阳光反射下,出现了一条五彩缤纷的彩虹,变幻莫测.闭上眼睛,呈现出一幅我踏上彩虹桥,走进瀑布的美丽的画面,天上还下着玫瑰雨呢!水面上还有十几个硕大的荷叶和荷花.黄果树大瀑布的神奇景色让我大吃一惊,还让我近距离的看清了彩虹的形状和颜色.黄果树大瀑布多么壮观呀!真不愧为世界第一大瀑布。

大家好,我是今天带你们游玩花果树瀑布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XX导。要说花果山,大家可能都知道吧,但花果树瀑布呢?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以其雄奇壮阔的大瀑布、连环密布的瀑布群而闻名于海内外,并享有“中华第一瀑”之盛誉。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西线旅游中心安顺市西南45公里处,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东北距贵州省会贵阳市150公里。景区以黄果树瀑布为中心,以瀑布、溶洞、地下湖为主体。

风景区内有雄奇壮阔的黄果树大瀑布中心区、石头寨景区、天星桥景区、滴水潭瀑布景区、坝陵河峡谷访古景区、郎宫景区。外围有关脚瀑布,犀牛洞、观音洞等独立景点。

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是贵州第一胜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最阔大壮观的瀑布之一。风景区内瀑布成群,洞穴成串,峰峦叠翠,植被奇特,伏流、溶洞、石林、石壁、峡谷比比皆是,呈现出层次丰富的喀斯特山水旖旎风光。黄果树瀑布落差74米,宽81米,河水从断崖顶端凌空飞流而下,瀑布对岸高崖上的观瀑亭上有对联曰:“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虹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此乃是黄果树瀑布的真实写照。但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因季节而有变化,冬天水小时,它妩媚秀丽,轻轻下泻;到了夏秋,水量大增,那撼天动地的磅礴气势,简直令人惊心动魄。有时瀑布激起的雪沫烟雾,高达数百米,漫天浮游,竟使其周围经常处于纷飞的细雨之中。瀑布后的水帘洞相当绝妙, 134米长的洞内有6个洞窗,5个洞厅,3个洞泉和1个洞内瀑布。游人穿行于洞中,可在洞窗内观看洞外飞流直下的瀑布;每当日薄西山,凭窗眺望,犀牛潭里彩虹缭绕,云蒸霞蔚,苍山顶上绯红一片,迷离变幻,这便是著名的“水帘洞内观日落”。

瀑布下的犀牛滩,瀑布溅珠上经常挂着七彩缤纷的彩虹,随人移动,变幻莫测。古人说“天空云虹以苍天作衬,犀牛滩云虹以雪白之瀑布衬之。"故有“雪映川霞”的美称。黄果树下游6公里的天星桥,是一个新开发的景点,开发前“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一旦展现在游人的面前,人们无不为之倾倒。天星桥有相连接的三个片区,即天星盆景点、天星洞景点、水上石林景点。石笋密集,植被茂盛,水到景成。“有水皆成瀑,是石总盘根”,这两句诗独到地概括了这里的景观。

黄果树瀑布群中,除了大瀑布外,还有众多的瀑布可以观赏。诸如瀑布群中瀑顶最宽的陡坡圹瀑布,滩面最长的螺丝滩瀑布,落差最大的滴水滩瀑布,形态最美的银练坠滩瀑布等。

黄果树是布依族苗族聚居地,到处是别具一格的石头建筑。黄果树附近的石头寨是著名的蜡染之乡,滑石哨是全国第一个布依族保护村。

黄果树附近有很多的名胜古迹,以“千古之谜”的红岩碑最为著名,此外还有相传石三国遗迹的关索岭、孔明堂、跑马泉、御书楼等。

风景区近年来投资数百万元在黄果树瀑布下景区内安置了大型照明灯和大型激光演示系统。夜游黄果树瀑布,如临幽幻迷离的仙境,别有一番情趣、在瀑布旁边的老龙篝景区,石丛奇特,曲径通幽。内有碑林公园,记载了历年来文人墨客对黄果树的一片深情。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服务设施已初具规模,黄果树宾馆备有套房、标准间95间,并有可容纳250人的会议厅,建有登山缆车,索道、水上茶室等。从建筑到服务,都独具特色

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西部高原的白水河上,是我国的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大瀑布之一。它吸引了不少中外学者和游客。

7月27日,妈妈陪同重庆钢厂的同志去黄果树瀑布游览时,把我和妹妹也带上了。我们坐着厂车,穿过繁华的城市,汽车便向郊外的公路驶去。这时,我的心啊,早已飞到了日思夜想的黄果树瀑布公园。 “到了,到了!”车上的人欢呼起来,我和妹妹高兴得手舞足蹈。“啪”,车门开了,我们迅速下了车,购了门票,便急忙向公园里走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依崖而立的一座亭阁。这座亭子古典、雅致,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亭的正中雕刻着三个大字;观瀑亭。亭子两边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下联是“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这时,站在我旁边的一位叔叔激动地说:“妙极了,观瀑亭想必就是观看瀑布的最佳角度了吧!”说着,我们便顺着石径再往下走约百余步,就来到座落在葱郁的树林中的茶室。它高二层,正好和瀑布遥遥相对。从茶楼到瀑布,有千余级台阶,一步一景,松青竹绿,山雀争鸣,嘤嘤成韵,使游人心旷神怡。路旁有摆摊出售芭蕉、黄果、桔子的布依族姑娘,还有专门为游人摄影留念的个体摄影师。

武汉光彩美丽的景点 20载春秋,弹指一瞬间,武汉三镇江换鲜艳,一个个光彩夺目的景点,建筑物像颗颗珍珠在江城大地上。

短短几年,武汉的绿化广场遍布闹市中心,其中西北湖绿化广场最大,站地面积最大达20万平方。一条条宽阔,平坦的街道站无法,似蜘蛛网。

百年老街中山大道焕然一新,人流量比以前增加40%,沿江大道,绿化广场,武汉三镇江增加了40%,一条条景观展示现代化城市­----城市的英姿。武汉博物馆刚刚建成,集东方文化于一体,给武汉增添了一道艳丽的一体。

如果说10年,武汉改革开方的亮点还是似日期期望哦突然让我下来度解答一看热必将更美。

1、安顺市西秀旧州生态文化旅游古镇

旧州生态文化旅游古镇旧州古镇位于安顺市之东南面,距省会贵阳80公里,距安顺市区3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气候宜人。旧州古镇被评为贵州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旧州古镇是贵州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原是黄平县城所在地。

2、天龙屯堡古镇

天龙屯堡古镇位于贵州省西部平坝县,喀斯特地貌大山深处,距省会贵阳60公里,贵黄高速公路、黔滇公路、贵昆铁路和清黄高速公路均从寨边穿过,素有“滇之喉、黔之腹”之称。

3、石头寨

黄果树石头寨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安庄乡,距黄果树瀑布约6公里,安庄至落别的公路通过寨侧,蜿蜒的白水河绕寨而过。

安顺其他好玩的地方:

1、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地处贵州西南部的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公园距省会贵阳188平方公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果树瀑布52公里、龙宫溶洞90公里。省级风景名胜区花江大峡谷位于保护区内。

2、安顺市开发区兴伟石博园

石博园汇集了各地数以万计的奇石精品、古生物化石和矿物晶体,兴伟石博园广纳了大量根雕、木雕精品,绝大部分是红豆杉、海南黄花梨、香樟木、小叶紫檀、沉香木、金丝楠木、楠木等雕刻而成的大型根雕、木雕精品。使兴伟石博园再次增添了一份文化气息。

丹寨苗族服饰论文发表时间

贵州社会科学 Social Sciences in Guizhou 1997年02期 ISSN:1002-6924、p44-p47所载索晓霞文《苗族传统社会中妇女服饰 的社会文化功能》,对于苗族妇女服饰的社会文化功能进行论述,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角度,对于相关内容,角度不一样,理解就有所不同,摘读其中一些有趣的章节作为资料进行收集。 1、关于苗族服饰 由于苗族历史上没有文字 只是在《后汉书》 、 《晋纪》等书中 有五溪苗“ 好五色衣裳” 的记载。 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曾写下“ 五溪衣裳共云天” 的著名诗句 盛赞苗族服饰足与天上彩云相媲美。 2、“ 以前有三兄弟、 三妯娌、 因为不堪官吏的压迫 不得不远走他乡。 在逃难前 规定大家的服装要做得一样 花要绣得一样 日后见了面 也好认得。 他们规定 女子一律缝花裙子、花衣服。 花苗是黑衣服、 尖披领 青苗在裙尾绣角角花、 枝角对枚角 花纹图案要单不要双 。三兄弟又同媳妇们商量 衣服的环肩 因为挑担子 经常打磨 男的衣服是不是把花缝在里面  外面不要花  女子挑担少  衣服的环肩上透花  不然分不清男女  商量好以后  三兄弟和抽姐们都做了这种衣服才分手  天各一方地走了。 这个规矩也一代一代沿袭下来。 ’  2从这个传说中可以看出  虽然苗族服饰的最初起源无从考查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那就是  苗族服饰具有作为本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一种标识  起着一种象征与符号的作用。 3、即使在苗族内部 无论在路上相遇还是几万人的盛大集会 不必开口 不必介绍 一看妇女的着装类型 他们便可断定这妇女住什么地方、 说哪种方言。 如 头饰的不同 就标志着她们来自不同的地区 挽偏髻于头右上方的一般来自安顺、 镇宁 挽髻于头顶中央的一般来自黔东南  挽螺旋髻于额顶的一般来自黔西南  戴金紫色小平帽的一般来自 黄平  戴青色尖帽的来自惠水、 平坝  就裙子来说  看见长不盈尺的“ 超短裙” 就知她来自雷山、 丹寨接壤一带  再如衣饰的色彩  地方特色也很明显  如黔东南喜用紫黑色  遵义喜用紫红色  贵阳喜用青色  威宁喜用红白相间等 。 4、在毕节地区部分俗称“ 小花苗” 的居住地区 流行着这样的传 说 “ 在远古的时侯 有兄弟二人居住在黄河以北 因连年战乱 被迫向西南迁移。 哥哥骑 马在前 弟弟步行于后。 弟弟眷恋故土 不忍离去 便将家乡的田园风光记录在自己的衣服 上。 那方形图案是田地 方形里的红布条表示鱼 花纹表示田螺和星星 弯道道表示树木 还有长形的红条、 黄条象征着长江与黄河。 ’ 5、研究表明 苗族起源于黄帝时期的“ 九黎” 尧舜时期的“ 三苗” 。 “ 五千多年前” 九黎确实是居住在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  后与黄帝部落发生战争  失败后退入长江中下游  形成“ 三苗” 部落。 在四千年前  以尧舜、 禹为首的北方华夏部落与“ 三苗” 发生战争  “ 三苗”战败后被迫南迁 。 6、传说恶神雷公放洪水淹灭天下 毁灭人类 姜央躲过灾难降伏雷公  用泥巴造人。 但泥人不会说话  于是派人去请天。 天说破竹子来烧  竹子爆出声音了人就会讲话了。 姜史照此办理、 果然如原。 施秉一位老奶奶说这类图案有避邪的作用  甚至结婚多年不育的妇女穿上后会有孩子。 7、苗族妇女传统服饰的文化传承功能 不仅仅体现在服饰图案、 纹样、 款式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后人研究苗族历史  苗族文化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形式  它还体现在苗族妇女服饰的制作过程和服饰图案的演变过程中。 苗族妇女服饰一代一代的制作过程  实际上就是苗族社会里母亲向女儿讲述历史、 传授技艺、 培养审美意识、 灌输有关民风民俗的过程  是母亲帮助女儿实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 服饰作为一种载体  它记录了苗族妇女创造的灿烂的女性文化  作为一种纽带  它维系着母女之间、 女由埋之间、 女伴之间的一种学习与继承、 交流与融合的关系。 8、在婚恋自由的自主婚中 苗族青年男子往往也通过服饰制作是否精细、 刺绣图案是否美丽、 色调是否协调来判定这位女子是否勤劳  是否能干  并作为决定是不是和她相爱的重要依据之一 。 因为服饰是买不来的  全靠姑娘一针一线缝来。 如果说小伙子的判断难免有感情因素参与其间的话  那么小伙子的母亲从服饰上判断姑娘是否勤劳、 是否能干就完全排除了小伙子“ 情人眼里出西施” 的特殊效果  而是用一种理智、 冷静的眼光来考查姑娘  因为苗族妇女都是精于刺绣的  因此她可以用内行的眼光来对姑娘进行客观判断。 9、苗族民间把这种习俗叫“ 坐家” 。 按照苗族习俗 妇女婚后的一切衣着 都是由女家带去的 男方并没有供给她的义务。 新妇为自己准备的衣物包括盛装和便装数套甚至数十套  以及生育子女后需要的背带、 鞋、 帽等 。 制作这些衣物大多相当讲究  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在台江城郊一带  制作一套盛装的绣花衣服  质地好点及花纹好一些的  需一个妇女工作    天  次一点的也费工    天  便装每套花工  天  施洞一带的一等盛装每套花工  天  次等的角套花工  天  便装每套花工  夭  舟溪一带每套盛装仅刺绣就花工    天以上。 而这些衣物由于费工费时  在新妇当姑娘时往往不能完全备齐  因此需新妇在“ 坐家” 期间完成 这也成为新妇婚后“ 坐家” 的一个重要原因  。 每个新妇在“ 坐家” 期间  少则需要作 — 套衣服  多者达 套左右 制作这些衣服  台江城郊一般费工合计一。 “”    —    。 天  施洞地区花工      一      天 舟溪一带苗族新妇在 坐家 期间 除制作。衣服外 还要用  一一  年的夏季时间 插秧后秋收前 来制作孩子的背带。 10、在雷公山的苗族中 关于短裙的传说则表明 裙子具有吸引异性的功能。相传古时候  有个英俊的青年上山打猎  打得一只钵鸡送给心爱的姑娘  为了回报青年的爱情  姑娘把自己打扮得像钵鸡一样美丽  高高的发髻好像佛鸡的羽冠  宽宽的衣袖好似锦鸡的翅膀、 密密打折的短裙  长长的花带飘在腰后  犹如锦鸡的羽尾  此后  这一带的苗家姑娘都穿起了这种色彩斑斓的绣花衣。  11、苗族妇女服饰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 它的实用功能 如记载历史、 表达情感、 教育后人、 吸引异性、 避邪秽、 驱鬼域、 保平安、 求保佑等 起主要作用  发展到后来  它最初的意义不再被重视 如银饰曾是避邪秽、 驱鬼域、 保平安及光明的象征  但后来却逐渐演变为贵与美的体现    而被后人作为一种文化的认同当成美的形式代代相传。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在苗族的审美意识中  就服饰而言  他们认为      传统的就是美的。 例如对服装样式的一明永相承      多的就是美的。 例如对服装一层叠一叠穿得越多被认为越美 。    有实用价值的就是美的。 例如可以吸引异性的短裙      能够表达感情的就是美的。 例如花带的来历与头帕的来历 。 12、就妇女而言 他们认为 心灵手巧就是美的。 例如 靠看谁的衣服花绣得最好便认为准最能干。    勤劳就是美的。 身上穿的衣服越多  证明姑娘越勤劳  这样的姑娘能够得到小伙及其母亲的好感 。    实有就是美的 。 为表示富有  姑娘在着盛装时不惜戴许多银饰  有的甚至重达几十斤。    善的就是美的。 例如关于后披领的由来  主张诚实善良  不主张含婪与虚伪。

宁河镇小城镇建设论文发表

一、短视行为导致地方产业结构失衡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条件不断变化。无视条件变化便把握不住小城镇建设的未来演变趋势。回头看,凡发生产业结构失衡的经济落后县市,当初都曾出现过短视、蛮干的行政行为和明显失误的地方政策。整个演化进程分四阶段。早期,城建摊子多半铺得太大,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超常规扩张。从县域经济层面考察,这些地方的财政收入已高度依赖于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于是陷入两大窘境:一是为获得更多财政收入直接介入房地产,前期协从房地产商低价征用民房搞旧城改造,后期则为房地产炒作推波助澜,民怨不小;二是当地一些实权官员直接干预或间接参与房地产开发,获利不小,更让社会上贫富悬殊差距转化成党群、干群间紧张关系。中西部县市过去经济多半薄弱,启动小城镇建设常靠土地拍卖,后来又人为助长房地产炒作,拆迁范围内百姓们花掉几十年积蓄才能适应。民间资金大多沉淀在房子上面,当地个体私营经济遭遇寒流,过去刻意打造的“食府一条街”、“娱乐一条街”等纯消费店面陆续歇业,很能说明问题。随之,当地劳动力市场受影响。以前,经济落后县市的国有企业差不多“放”完了,绝大部分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靠个体私营企业消化。当地居民现在购置新房后却面临个体私营经济寒流,劳动力只能外出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寻业,本地劳动力反而匮乏,严重时新引进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无法招满合格工人,当地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萎缩,完全出乎外来老板原先所料。问题还有,因劳力外出的劳务收入高于本地,不仅给本地更多的劳动力外出起示范效应,且因其带回资金增量短期内还达不到个体投资办企业的数量,只能偏向于投入家人生活消费,从而慢慢提高了本地的生活资料价格。笔者看到,那些县市的日常生活用品和服务价格就时常高于当地中心城市甚至省城。继而,当地财政对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大。由于本地劳动力大量外出,产业格局失衡,本地工薪阶层收入长年不得提高,其生活水平渐渐落后于其他居民,劳动力外出家庭大多剩下老弱妇孺和在读学生,造成本地的生活资料消费萎缩;而本地的廉价劳动力潜在优势丧失,又使得外地资金投资本地的难度陡升;结果是本地农业产品多以低价位的原材料形式进入外地市场,外地工业产品和农业加工产品多以高价位进入本地市场,本地贸易出现逆差,再加上前几年农村税费改革和今年取消农业税,当地财政收入吃紧,迫使政府更投入地“促进”房地产业和建筑业。有的地方完成旧城区改造后又立即搞新一轮城区扩建,于是出现已建房入住率低、新城区半拉子工程的尴尬情景。最后,产业格局严重失衡成定局,财政收入萎缩。由于经济落后县市多处于交通和资源条件均较差的边远山区,本地经济难以催生资本大户,故小城镇建设所需的巨大启动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贷款和房地产商;城建新房陆续出售时期,当地民间资金开始向房地产商手中聚集,但因本地产业结构仍然落后、利润回报率低且不稳定,所以他们并不把积聚的资金投入本地其他产业,而是外投其他地区,致使本地资金外流。这个阶段,有些地方的银行储蓄显著增大,来源主要是房地产商,其他产业的增量资金则开始减小。硬着头皮走下去房屋空闲率陡然上升,房地产商随之淡出,倚重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财政收入萎缩。单一依赖于房地产的小城镇建设政策取向,前期导致其他产业增量资金渐渐不足,后期导致当地整个产业结构动态调整滞后,前期条件变化成为后期条件变化的前提。由此可见,小城镇建设在此所涉及的已不只是单纯的城建学、经济学问题,而是涉及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目标的系统问题。二、导致地方政策失误的四大矛盾单一依赖房地产业小城镇建设策略,无疑是多重矛盾的作用结果。新的小城镇建设怎样选择正确发展方向,已陷产业结构失衡的经济落后县市怎样摆脱困境,不能不面对这些矛盾深加思考。本文归纳四大矛盾。第一,地方经济实力单薄与城镇建设所需资金缺口之间的矛盾。单靠政府财政,多数经济落后县市小城镇建设资金不足;故很多地方派员外出寻经,引进利用民间闲散资金的办法,其中两个办法即是:低价格征收老城区民房、高标准规划民间新建房。据此,贫穷县市小城镇建设愈超前,一时内财政增收幅度愈大;但由于原来本地经济资源形态低级、内生性储蓄低、社会闲散资金存量小,结果随之民间资金消耗愈大,其他产业发展所受影响亦愈大。此矛盾的内在固有因素是资源。欲化解这个矛盾,当从活化资源着手,化本地天然资源为可市场交换的商品资源、货币资源。第二,行政权力不断扩张与社会公众权益弱化之间的矛盾。为了低价征收老城区民房,这些经济落后县市往往成立含有土地、城建、公安等部门的“拆迁办”,强制居民拆房迁居;为了高价卖出房地产,当地的城建、土地部门往往联手策划炒作,导致房地产价格扶摇直上。贱征贵卖损害百姓利益,已引起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且出台一系列文件规定严加制止。此矛盾的内在固有因素是权力,其发生前提是公共权力的赋予、监督机制不完善。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中西部不少县市之所以经济落后,并非单纯的自然因素使然,而常伴有市场秩序欠佳、社会环境欠理想等综合因素作用,尤其表现为行政权力异常扩张。故当小城镇建设规划超越当地经济实力时,便要倚仗不当行政辅佐。欲化解此矛盾,只能经由建立和完善民本政府予以完成,也就是让普通百姓的意见、要求和评议进入公共权力的赋予和监督环节。第三,地方财税收入增加与税源缩小之间的矛盾。低价征收旧房地产和高价出售土地使用权,形成巨大的价差,加上房地产业膨胀,政府获得可观的税费收入,迅速扭转了经济落后县市以往财政上捉襟见肘的被动状况;然而,大量民间资金沉淀于房地产,其他产业的“资金——商品——资金”循环周期延长,产业税源范围反而缩小。房产业过度膨胀本身意味着经济泡沫,政府主导型的房产业过度膨胀更将直接导致当地整个产业结构严重失衡。该矛盾中,生产要素是其内在固有因素。虽然各地均有种类数量迥异的天然资源。但只有经过有效的开发利用,先行投入资金、技术和设备等,方可将本地天然资源转化成更具经济价值的可市场化的物质形态,换取更多生产要素。强硬推行超常规小城镇建设方案,使本地生产要素高度聚集于房地产业而减少其他产业所获份额,近乎杀鸡取卵。欲化解此矛盾,唯有破除不合科学发展观的“捷径”思想,按经济规律办事,再造衡稳型产业结构。第四,地方党政领导政绩标准与和谐社会全面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城镇建设多被当作最能体现领导政绩的“形象”工程;相比之下,要实现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则需更多地做些前提性、过渡性或扫尾性工作,隐而不彰,却要花大力气且讲求实效。现在各界一致认同新的科学发展观政绩观念,但与此相符的领导政绩考核、评判方法还很不成熟,以前的单纯财税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影响力还很大,经济落后地区的党政领导仍难免看齐经济发达地区的政绩标准,故一厢情愿地搞超常规小城镇建设也就顺理成章了。这个矛盾中的内在固有因素是执政观念。欲化解此矛盾,必须牢牢树立“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理念,规范“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权力行为准则。小城镇建设中,四大矛盾所处阶段及其作用各不同,但彼此关联。规划方案一旦超过地方经济实力的承载力,通常先遇行政权力不当扩张与社会公众权益弱化的矛盾,继而遭遇地方财税收入增加与税源缩小的矛盾;这两个矛盾则常由地方党政领导政绩标准与和谐社会全面发展需要的矛盾引发,于此凸显决策的重要性,落实科学发展观确实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但在中西部经济落后县市地方经济实力薄弱与城镇建设巨大资金缺口的矛盾贯穿全过程。四大矛盾分别围绕本地资源、公共权力、生产要素和执政观念等深层影响因素展开。紧扣深层因素化解矛盾,是那些县市在小城镇建设中成功规避产业结构失衡的先决条件。三、采取综合措施走出误区基于前述分析,陷入产业结构失衡的经济落后县市若要快步走出困境,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性治理措施。在小城镇建设的不同阶段上,均应正视所遇矛盾,从长远考虑。前期规划阶段,应当紧扣地方领导执政观念因素,端正小城镇建设的目的,树立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念,着重规避不合实际的政绩标准与和谐社会全面发展需要的矛盾,严把立项关。措施上既要加强领导干部自律、完善素质修养、强化亲民意识,也要加强上级党委政府指导监督力度、探索新的政绩指标系统、增加基层民主评议。中期实施阶段,应紧扣公共权力因素,完善权力监督和约束机制,及时纠正、制止和杜绝侵犯群众利益行为,规避行政权力不当扩张与社会公众权益弱化的矛盾,严格依法行政。属地最高权力机构人大宜增加相关工作内容,取消多职能部门联合组建的“拆迁办”,将合法强制拆迁事权交还城建和司法部门,坚持按市场公平原则协商处理非强制性拆迁。后期定型阶段,应当紧扣生产要素因素,着重解决好城镇建设已获成果与非房地产业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衔接,规避财税收入增加与税源缩小的矛盾。分时分区开展小城镇建设,及时恢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纠正明显的产业结构失衡,给本地产业优化重组提供必要时间。已陷入小城镇建设异常轨道的经济落后县市,要摆脱倚重单一房地产业税源的局面很不容易,但长远发展决定了必须这样做。地方经济实力单薄与城镇建设所需资金缺口的矛盾,是一个需长期面对的矛盾。该矛盾之所以具长期性,是因为城镇建设首先应满足人们聚集居住的条件需求;居住条件档次并不依循城镇大小截然不同,加上城镇其他功能需求,如区域性商贸、信息、文教科卫中心的功能,较长时期内小城镇建设所需单位投资量总要超过当地经济的承载能力。承认该矛盾的长期性,不是否定经济落后县市小城镇建设的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而是为了更精确地把握、遵循小城镇建设的内在规律。化解其他三个矛盾的同时也成功地化解此贯穿全程的矛盾,就能在推进小城镇建设中维持合理的产业结构。成功化解该矛盾的前提,在于正确制定中长期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正确实施适宜的产业经济政策,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创造产业发展新机遇。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目标是要活化本地资源,也就是挖掘本地天然资源的相对比较优势,使之转化为新颖的可市场化形态。经济落后县市过去在开发本地资源方面也做过大量工作,但随着小城镇建设进程中渐渐单一依赖房地产业,又更容易忽视本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化本地资源的工作也就渐渐不能到位了。理论上,中西部落后地区天然资源固然广袤,但从品位、聚集度、交通、技术、开发或加工成本等方面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又缺乏明显的可市场化优势,故长期闲置。但不能不好好思考:如果你那里真没一点资源优势,域外资金、技术和人才怎么会来呢?从社会学角度看,一个地区的天然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还包括了社会资源。社会资源是历史人化自然和现实人文环境的总和,是漫长历史中人们不断创造、积累的结果,其范围涵盖“硬”性的古代遗迹、传统景观、各类博物馆以及“软”性的体现于今人身上的衣食住行、民风民俗、道德准则、社会风气、制度构架、语言和艺术、生存安全度、交往信任度等等。有序化程度高的社会资源与优质自然资源同样重要。现实中,经济落后县市往往忽视自身社会资源,尤其是忽视体现于今人身上的“软”性社会资源。一些地方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同时破坏本地有序化社会资源,譬如拆除数百年历史的商贸阁楼街,强拆民宅时出动警察甚至雇佣打手,怂恿各方哄抬房地产价格等等。保护有序化社会资源不够,合理开发利用空间缩减,可衍生的产业发展机遇也就没有了。用创新精神来保护、开发和利用本地有序化程度高的社会资源,活化本地资源的路子就宽广起来了。枚举三条:(1)保护或恢复原有社会资源的有序化部分,如维持、恢复社会正常秩序和良好互信,能够增强人们定居和投资意念,提高已有房产利用率,拓延小城镇建设的边际效应。(2)开发利用现有社会资源的有序化部分,如扶持管理规范的旅行社、增加本地旅游项目的宣传,能够促进旅店、交通等配套工程,增强小城镇建设的特定功能。(3)创新有序化社会资源,如将民俗风情、戏曲杂耍与旅游业、商贸业联袂登上一个独具色彩的信息平台,能够拓展本地农渔产品、食谱服装和历史人文景观的知名度,触发产业新机。总之,小镇建设必须以促进本地产业发展为前提,发掘、保护和营造本地有序化程度高的社会资源,乃是活化本地资源的一种高档次手段。

小城镇建设面临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论文

随着环境的恶化,我国对于小城镇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在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出现了环境问题,本文主要对于小城镇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于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进行了简单阐述。

近些年,全世界都对于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大城市具有的问题,现在已经不断想着小城镇建设扩散。随着近些年小城镇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在小城镇中进行环境管理和治理也迫在眉睫,只有更好的解决了环境问题,才能使城镇达到可持续发展,更好的维持其经济的稳定进步。

1 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1.1 水域污染

近些年,随着工厂建设的增多,虽然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是其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吨数也不断增多,在废水中有很多污染物并不能进行化学溶解,如果没有经过处理的废水流入江河湖泊,就会造成严重的水域污染。在现阶段的废水处理中,虽然国家对此已经进行了处理规定,但是由于废水处理的难度很大,需要投资很多,许多企业在进行废水的排放中,并没有进行预先的处理。这种情况在小城镇中更严重,由于管理部门对于废水的管理力度并不大,所以更多的企业对于废水处理并不重视。这些带有悬浮物、氮磷污染物的废水流入水域后,会给水域中的动物造成严重的伤害,也会对于地下水造成严重影响。

1.2 大气污染

随着工业生产增多,汽车使用量的增加,大气排放气体也不断增多,这些含有煤烟的有害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后,会给大气造成严重的伤害,加大酸雨出现的频率,加剧全球变暖的速度。

1.3 垃圾污染

随着各种行业的发展,城镇中垃圾的数量也不断增长,在这些垃圾中存在的无法讲解的物质,如果处理工作做得不好,很容易赢下地下环境,对土壤及地下水都会造成严重的损伤。

1.4 噪声污染

各种声音的出现,在组合在一起的时候,会形成噪音,对人体的伤害很严重。很多城市住宅区的噪音严重超过规定要求,对于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 小城镇的主要环境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小城镇的进步迅速,但是随着小城镇的工业迅速发展,也带来了很多环境的问题。由于小城镇的环境管理力度并不够,环境污染现象发展迅速,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小城镇的发展健康。在小城镇中主要出现的环境问题包括以下几种:

2.1 工厂垃圾以及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在小城镇中,由于并没有垃圾集中处理的机构,所以工业生产的垃圾和人们日程生活垃圾,在处理上并没有相关规范,多数垃圾并不会经过分类处理就进行了随意的倾倒或者填埋工作,这也就造成了小城镇严重的垃圾污染,这些垃圾中存在的不可降解垃圾有很多,对于倾倒填埋区的土壤以及地下水污染严重。

2.2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在小城镇进行矿产等开发的时候,并不会对于开矿进行详细的规划,并不会适可而止,在开矿过程中采矿手段落后,很可能会给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生态平衡。

2.3 在工业的生产中,对于排放气体并不会进行预先的过滤处理,所以这些气在排放后,会给小城镇的大气造成严重污染,使大气环境遭到破坏,及影响农业发展,也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2.4 污染处理设施不足给小城镇的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制约,在小城镇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处理上,都没有很好地处理手段,所以就造成了严重的水域污染状况。

2.5 在进行畜禽养殖的过程中,养殖人员并没有对于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排泄物进行很好地处理工作,所以当这些物质直接流入农田等区域时,会给农业造成破坏,影响土壤质量,造成土壤的盐碱化。

3 加强小城镇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从环境系统角度看,小城镇乡村生态系统中物质流、能流和信息的传递中心,以是沟通城市与乡村生态系统的节点。小城镇环境既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又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许多小城镇周围地域开阔,环境容量较大,天然净化功能炉较强,自然资源丰富。加强环境保护可以使其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环境优美,生态平衡,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城市是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小城镇经济发展正处于初始阶段,小城镇的环境尚未受到很严重的污染或破坏,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现化小城镇,不重蹈发达国家早期及我国大中城市出现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在建设现代化城镇过程中,必须同时加强城镇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4 加强小城镇发展中环境保护的措施

4.1 加强和改进小城镇规划工作,优化城镇布局

首先确定小城镇的功能定位,从小城镇功能定位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基础条件出发做好小城镇的规划。小城镇的规划要做到几个结合:即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面、经济功能和社会生态功能、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现有能力水平与改革开发潜能的有机结合。要把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境规划、村镇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起来,实现几个集中:即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新建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2 发挥项目环评的作用

小城镇新建项目一定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把关。一是要符合本地区产业发展规划;二是项目要符合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要求以及总量控制目标,三是项目要建在合适的功能区。强化项目环评公众参与,认真听取公众意见。支持位于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较强、潜力较大的区域的城镇加速发展。

4.3 构建小城镇生态环保体系

要加强小城镇生态建设,大力提高小城镇绿化覆盖率,特别是提高人均拥有的公共绿地率,形成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小城镇特色。小城镇的绿化不能光种草,一是耗水多,二是生态效益不一定好。应做到草花藤科学搭配,针阔叶混交,对树种结构的选择要做到“五性”:生态性、适地性、经济性、需求性、观赏性。形成多品种、多样性、多层次,充分利用光、热、土、肥、气等资源,形成一个和谐稳定的生物群落。有条件的地方,在小城镇外围还可以建设成片森林或森林带,起到生态屏障的作用。

4.4 完善好基础设施建设

应当建立与城镇发展相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大污水集中收集和处理能力。小城镇应搞雨污分流,对污水的处理要走“大中小微”结合的路子。要因地制宜广开气源,开发好清洁能源,积极发展集中供热,解决分散的大气生活面源污染问题。推广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5 结论

随着小城镇的发展进步,环境问题不断出现,并且恶化迅速,如果不能对于环境问题进行合理的治理,将影响小城镇的发展速度,制约其经济的进步。所以在小城镇的管理中,管理人员必须对于环境问题进行重视,积极制定环境治理方案,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制定完善的环境管理方案,确保小城镇的稳定、健康、环保发展。

发展小城镇的城镇化建设 摘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规划中,应把小城镇的城市化建设作为我们当今工作中的主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和优惠的政策加强中小城镇的建设�1�0发展,以便更好发挥城乡经济的功能,为大城市建设卫星城提供良好的模板�1�7关键词:发展小城镇;建设新农村;二元化结构 三农工作的物质载体,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点?是亿万农民安居乐业的家园,直接体现着农村经济社会文化�1�0生态环境状况�1�0农村面貌�1�0农民生活乃至农村文明的总体水平�1�7在建设新农村这个大背景下,建议把优先发展小城镇作为重要抓手,稳定数量,提高质量,先抓点,后扩面�1�7要壮大小城镇人口规模,提升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发挥统筹城乡的功能,真正加快小城镇迅速发展�1�7 一、支持全国重点镇,发挥以点带面示范效应 2004年2月,建设部等六部委从2万多个建制镇中确定了1 887个全国重点镇�1�7选择结果无疑证明它们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也表明其在“质量”上走在了全国小城镇发展的前列�1�7应当强调的是,重点镇是小城镇衔接大中小城市形成战略布局的重要节点,必须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格局中明确重点镇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努力达到抓好一个点�1�0带动一个面�1�0影响一大片的效果�1�7 在对重点镇的扶持上,国家开发银行优先对全国169个小城镇提供信贷支持的探索,是实现党和政府发展目标�1�0弥补体制落后和市场失灵的一种金融形式,为我国城镇化提供了示范和样板,为党和政府在更大范围内有效指导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验�1�7 二、整合小城镇资源,形成城乡一体工作格局 小城镇发展需要按照综合协调�1�0政策集成的要求,整合规划�1�0建设�1�0国土�1�0农业�1�0交通�1�0水利�1�0扶贫�1�0卫生等各部门的资源,把环境整治�1�0精神文明�1�0农房规划�1�0生态农业以及扶贫等职能工作加以统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1�7在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中,应坚定不移地加快小城镇发展,坚定不移地把优先发展小城镇作为重要抓手,推动从中央到地方把小城镇发展全面纳入支持三农的各类规划�1�0计划中,把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1�0繁荣小城镇经济作为制定经济社会政策的重要原则,形成城乡一体的工作格局和推进机制�1�7 当前,特别应当重视小城镇发展的有关政策研究,加快小城镇发展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健全城乡资源良性互动的市场体系,促进小城镇加快发展�1�7 三、重视小城镇规划,突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规划在发展中居于龙头地位?小城镇发展离不开规划水平的提高�1�7应当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强化“科学规划”的理念,体现“因地制宜�1�0节约用地�1�0延续特色�1�0简明适用”的原则�1�7按照改造镇中村�1�0合并小型村�1�0缩减自然村�1�0拆除空心村和节约村庄占地总量的要求,优化小城镇布局规划,合理布置生产�1�0生活�1�0生态空间,合理布置教育�1�0医疗�1�0文化等服务设施,并与小城镇外部的基础设施�1�0生态环境�1�0交通道路�1�0产业园区�1�0水利设施等专项规划相衔接�1�7建议部分农村公路建设�1�0农村电网改造�1�0通讯建设放缓步伐,与小城镇整体规划相协调,以免通了公路�1�0电网�1�0通讯的村庄可能被撤并而造成浪费�1�7从原则上来讲,小城镇规划管理重在解决地脉�1�0人脉�1�0文脉�1�0经脉“四脉”问题�1�7小城镇规划是不是成功,主要看人工建筑与自然风景是不是和谐地融合在一起�1�7 针对小城镇有关扶持资金不完备�1�0不配套的情况,应当通过立法形式,按照城乡统筹发展和“多予�1�0少取�1�0放活”的方针,把国家支持小城镇建设�1�0推进反哺与支持机制的资金逐步制度化�1�7 四、完善小城镇功能,实现人居环境的逐步好转 要加快小城镇交通�1�0通信�1�0能源�1�0供排水�1�0园林绿化�1�0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设施建设,构筑城乡一体的生活垃圾处理�1�0供排水�1�0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网络,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1�0城市的公共服务向小城镇覆盖�1�0城市的现代文明向小城镇辐射�1�7 现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都呼吁?小城镇畜禽养殖污染�1�0农药化肥污染�1�0废水污染和工业“三废”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直接影响城乡统筹发展?而且还严重威胁着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1�7因此?研究制定小城镇污染控制技术方案和政策法规体系?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当务之急�1�7 五、繁荣小城镇经济,构建城乡互动产业格局 小城镇的核心问题还是经济发展,应立足当地资源条件�1�0环境优势�1�0人文特色等?继续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畜牧业,大力发展小城镇二�1�0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1�7 有必要指出的是,以内生比较优势为基础的竞争力培育正在成为小城镇�1�0尤其是资源缺乏型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手段�1�7根据自身条件�1�0竞争环境�1�0市场需求及变化趋势,通过知识学习�1�0技术积累和人才培育,做出相应的战略性产业选择,可以帮助小城镇实现长期效益的最大化,形成小城镇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1�7从长远考虑?应当在小城镇构建合理的城乡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框架,形成城乡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1�7一方面要引导乡镇企业把适合于在小城镇发展的产业和产品向小城镇集中;另一方面,城市要在加快产业升级的同时,把技术成熟�1�0产品成型的劳动密集型�1�0资源密集型产业,采取技术转移�1�0设备转移�1�0兼并联合�1�0设立子公司或建立新厂等形式,向小城镇转移�1�7 六、深化小城镇体制改革,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是小城镇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既涉及农村生产关系调整,也直接触及农村上层建筑变革�1�7应加快职能转变,发挥好政府经济调节�1�0市场监管�1�0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切实把小城镇政府的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保证基层政权正常运转�1�7应稳妥地推进以乡镇机构改革�1�0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1�0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综合配套改革;逐步建立与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体系,探索农村宅基地有效流转方式,研究农村房屋产权登记与流通政策;完善小城镇公共设施投入与长效运行管理机制,推进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资产变股权�1�0农民当股东,确保农民带着资产进入小城镇,并享受集体资产的股权收益;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在小城镇执行国家土地政策问题上,应当完善土地承包政策,推进承包地使用权流转,确保进入小城镇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解除进入小城镇的农民在土地经营权上的后顾之忧,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失地不失利�1�0失地不失业,让农民在小城镇发展中得到实际利益�1�7 结论 为了解决小城镇发展中遇到的农民居住分散�1�0生活配套设施欠缺�1�0宅基地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应根据小城镇的区位特点�1�0经济状况和村庄实际,有针对性地推进小城镇村庄整治进程�1�7坚持由点到线到面,一个镇一个镇地整体推进,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千篇一律,不搞包办代替,不搞盲目攀比�1�7 小城镇的发展在追求当前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应忽视同等重要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必须改变以往粗放型经营的经济发展观念,选择强化清洁生产,注重节约能源,充分利用绿色和可再生能源,保持稳定�1�0持久和健康的发展模式�1�7 参考文献: [1] 李文学.建设和谐的新农村[J].农村合作通讯,2006(11). [2] 曹宗敏.新时期小城镇如何发展[J].城市管理,2006(3). [3] 冯春燕.三农问题的实质性原因及解决途径[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6(3). [4] 杨守春.新农村建设要做好五篇文章[J].今日浙江,2006(2).

水磨古镇论文发表时间

李贵才,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他科研项目4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著多篇(部),先后获得国际建协城市规划专项奖、国家级金奖、建设部勘察设计规划一等奖在内的各类科研奖励6项。代表性的规划研究课题包括:《生态城市建设的景观调控机制研究(2005-2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功能网络的城市化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大珠三角地区为例(2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获建设部一等奖、国家级金奖),《盐田港后方陆域总体规划》,《深圳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深圳市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十一五”规划》,《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广东省建设厅和香港规划署项目)等。代表性的论著和论文包括:《人文地理学概论》,《国际性城市的空间取向》,《深圳优势论》,《文化地理学》,《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译著)》,《城市地域生态调控的空间途径——以深圳市为例》,《流域景观功能网络构建及应用——以台湾乌溪流域为例》,《不同尺度景观空间分异特征对水体质量的影响——以深圳市西丽水库流域为例》,《应用CITYGREEN模型评估深圳城市绿地净化空气与固碳释氧效益》,《城市生态安全的多种评价模型及应用》,《深圳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等。王仰麟,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近年来主要从事土地利用与景观生态、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支撑项目等10余项,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国家环保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现任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国土资源部技术标准委员会土地利用分委会委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曾辉,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及宏观资源环境科学、城市与区域生态规划及生态修复技术、城市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规划及大型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估等领域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要社会兼职包括中国生态学会景观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景观生态学联合会中国分会副秘书长、自然资源学会理事。后主持和参与包括科技攻关专题、973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海外青年基金、面上基金、部委及地方科研项目近60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合作出版学术专著3部,完成各类科研报告近100篇;获得包括国家环保科技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各类科研奖励10次。陈可石,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社科学院获博士学位。1982年获中国首届大学生设计竞赛一等奖,1988年获爱丁堡大学学者奖学金,1992年获亨利·莱斯特奖和中英文化基金奖,1996年出任英国TBV设计集团中国部总经理,1998年出任香港中营都市与建筑设计中心总建筑师,2004年出任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城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城市设计新理念与新方法,城市设计与古镇复兴,可持续的绿色城市设计理念和技术。主持完成规划设计包括珠海歌剧院建筑设计与香州湾城市设计、汶川新城水磨镇总体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杭州桐庐新城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西安未央区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成都洛带古镇城市设计、珠海西部新城设计方案、杭州萧山经济开发区城市设计、昆明安宁市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成都龙泉驿中心城区2.5平方公里城市设计、昆明新机场和空港经济区城市形态和景观设计、成都龙泉驿区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成都黄龙溪古镇规划和城市设计、红牌楼广场建筑方案设计、都江堰青城山镇概念规划等。主持北京大学城市设计论坛和主编北京大学城市设计丛书。近期发表的专著有《现代新昆明概念规划国际征集》、《城市设计与古镇复兴》、《城市设计晴朗的天空》、《城市的想象》、《汶川绿色新城》和《创造城市的价值》等。顾正江,规划师,北京大学国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国土与城市规划所所长。曾主持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城市规划及相关研究工作二十余项,尤其擅长于城市中、宏观层面规划和城市更新领域的规划和研究课题,其主持的《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总体规划纲要》获广东省2007年度城乡规划优秀设计项目一等奖,并在获省优二等奖项目《福州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负责区域研究专项工作。近年来,主持或参与《深圳市公明中心区城市品质提升行动规划》、《粤港澳共建大珠三角优质生活圈专项规划》、《梅州市城市总体战略规划》等课题,积极探索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城市规划由偏重于服务经济发展、规模扩张向重视生活品质全面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城市文明转型的现实路径。吴健生,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景观生态学、遥感与GIS、灾害。至今已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40个,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国家计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个奖项。阴劼,北京大学副教授,日本大阪大学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城市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与再生、东亚城市发展史、城市规划中的调查与分析方法、城市更新研究等。代表性规划研究课题包括:《王屋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5)》,《大万世居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创新》,《山西代县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8-2025)》普军,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高级工程师,兼职深圳市深商研究会理事。从事经济地理与城市规划方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参加了《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等横向课题20余项、纵向课题2项。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篇,合作出版学术专著1部,完成各类科研报告近1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获得包括2009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一等奖,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深圳市第十二届、十三届优秀城市规划二等奖等奖项。

一、阿坝师范学院在哪里 阿坝师范学院地址在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水磨镇佛山大道,该校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四川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二、阿坝师范学院介绍 阿坝师范学院前身为阿坝师范专科学校,是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的全日制普通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原坐落在汶川县城,2008年5·12特大地震后,学校搬迁至成都郫县古城、团结镇、彭州原成都师专老校区异地办学。2011年学校整体搬迁至汶川水磨镇新校园。2015年4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阿坝师范学院。 学校座落在民族文化璀璨的岷江之滨,寿溪河畔,国家AAAAA级特别旅游风景区汶川县水磨古镇,距成都市区60余公里,距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20余公里,紧邻三江生态旅游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学校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是四川省园林式校园,是莘莘学子求学深造的理想之地。 学校是四川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是四川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应用转型院校联盟单位、教育部中央教科所艺术教育中心艺术教育实验基地和副理事长单位、全国首批高校转型与课程改革联盟单位(首批72所)、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首批试点院校。 办学四十余年来,学校植根阿坝,始终牢记为阿坝藏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培育人才的办学使命,秉承“德才兼备、智慧永恒”的校训,始终坚持“重内涵、强质量、创特色、铸精品”的办学理念,坚持“民族+师范”,发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阿师精神,强化“感恩、奋进、务实、创新 ”的校风,“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博学善导”的教风,“善学善思、学用结合、求真务实”的学风,建成阿坝民族地区师资培养的摇篮,培养了一大批“融得进、扎得下、知感恩、能奉献”的“永久牌”阿坝民族地区优秀教育师资和其他各类优秀人才,为阿坝藏区及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杰出校友代表有四川省副省长尧斯丹、甘孜州州长肖友才;中学特级教师刘裕文、丁庭楹;著名歌手容中尔甲、郑绍兵;古文字学专家、 西南大学 文献所所长张显成教授等。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024亩,建筑面积约23.64万平方米。现开设有文、理、工、管、法、艺术、教育、历史8个学科门类20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9675人,现有校内专任教师438人,外聘教师39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320人。现有13个二级学院、2个研究所、11个非实体性科研机构和1个艺术团。拥有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科研团队3个,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突出贡献专家1名,省级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学校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光荣称号,是四川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围绕“生态、文化、民族”关键点,整合学校现有资源,做好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围绕“生态”组建了生物、化学、智能化、自动化、经济、管理、旅游等专业集群;围绕“文化”组建了音乐、舞蹈、美术、体育、文学与传媒等专业集群;围绕“民族”将四川省羌学研究会、学校民族文化研究所、科学工作院、VR 实验室、藏纸研究中心,四川省高水平科学研究团队(藏羌彝走廊民族文化创意研究团队)、藏汉双语研究中心等组合成为民族学学科平台。根据“突出优势、重点建设、全面推进”的原则,启动校级双一流学科建设工程,初步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主干、艺术和体育学科为优势、藏汉双语学科群为特色、非教师教育类学科为增长点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学校馆藏纸质图书105万册。建有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教学用计算机2000余台,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座位7000余座,校内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实验室61个,实训室88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000余万元。 学校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办学的根本任务;始终坚持本科教育在学校事业中的核心地位;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一个目标、两个抓手、三个一体化、四个符合、五个原则”的改革思路,按照“1+N”的模式推进合作办学,按照“就业力、考研率、参加学科竞赛、撰写论文和获得的专利及其转化、专业与岗位匹配以及上岗后未来5年的发展”等五个方面的学生质量要求,狠抓教学建设,制定《振兴本科教育实施方案》,近三年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专业相关度为75%,就业满意度为70%,被四川省教育厅授予“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据麦可思调查,升本以来,在校学生对教学工作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毕业学生对教学满意度保持91%以上。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泰国正大管理学院、泰国碧武里皇家大学、美国芝加哥东西大学、美国北密歇根大学、詹姆斯·麦迪逊大学、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韩国崇实大学等多家国外大学和合作机构签订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协议,泰国正大管理学院·阿坝师范学院研究生部已经挂牌成立,正式启动联合培养硕士、博士工作。学校现有“3+1”本科项目、暑假游学项目、国际交换生项目等学生出国学习项目。学校每年还将推荐优秀大学生到与我校合作的国外高校就读研究生,学校以“汶川+义乌+义乌工商职业学院+阿坝师范学院”的模式合作,按照“一年班、二年专业、三年学院”的思路为阿坝地区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加强特色项目科学研究。在汶川县居民健康指数指标体系构建、《青藏高原环境与山水文化(汶川卷)》的编攥、康养旅游项目策划、基础教育联盟建设、藏羌医药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建有省级科研创新团队3个、校级科研团队12个,近五年来,学校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任务项目6项,主持教育部社科规划和四川省社科规划、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等各类省、厅级项目220余项,主持校级科研项目近500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00余篇,100 余篇被EI、SCl、ISTP (CPCI) 收录;出版教材、专著140余部,近50项成果获国家相关部委、省级、厅州级奖励,近100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学校坚持“传承、创新、特色、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着力营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搭建校园文化建设平台,努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舞蹈表演专业被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批准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获得四川省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年荣获四川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5年学校荣获四川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6年荣获省级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2017年,学校被评为四川省易班建设示范高校,学校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获三等奖2项、优秀指导教师奖1项;在第三届四川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铜奖,在第2018年我校第一届本科学生参加“创青春”大赛中获得了2个金奖、1个银奖、13个铜奖(全省共32项金奖),省内排名第28位。 学校在服务地方和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中成绩突出。近三年来,学校教师承担各类横向科研课题6项;与阿坝州人民政府、州科知局、中国卧龙特区管理局、汶川县、黑水县、温州大学等建立了校地校企校际合作关系。其中与阿坝州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教师教育试验区;与汶川县人民政府联合成立汶川县南部片区教育联盟,并共建水磨中学、八一小学、汶川第二幼儿园等12所学校,举办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班,管理干部培训班。建立阿坝州科技孵化园,园区入驻企业达42家。成立大熊猫学院、乡村学院,藏纸研究中心、高原无人机研究中心、民族研究所。深度参与阿坝州精准扶贫工作,落实专项经费超过100万元,选派好驻村干部,参与映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推出了《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方法案例》、《熊猫指数》等创新成果。学校积极推广藏羌文化,以藏羌歌舞文化为题材创作的民族组舞、民族歌曲作品,在国际性、全国性、全省性比赛中屡创佳绩,我校主持研究的国家民委“十五”、“十一五” 全国少数民族重点古籍出版项目《羌族释比经典》,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阿坝旧志》获得社会高度认可;学校老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被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采录,专报*及全体政治局委员。我校教师创作的藏族祥巴版画,凸显了极强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现代性,一次性被国家美术馆收藏18幅;我校师生创作的大型羌族诗画乐舞“云朵·萨朗姐”获得首届四川艺术节“文华奖”剧目类“剧目奖”和“观众最喜爱剧目奖”,羌族舞蹈“鸽子花开”走进人民大会堂公开展演。 面向未来, 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以“两评估、两转型”为引领,牢记发展使命,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继续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大力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学院而努力奋斗!

西昌学院是有3个大学合并的,西昌师专,凉山农专,凉山大学,还算是比较综合性的二本大学。而阿坝是近几年才升成本科的。

四川民族学院不是西昌学院阿坝师范学院和四川民族学院都是近几年升本的高校。前者离成都80公里,后者离成都380公里。至于哪所学校好,见仁见智。我个人认为差不了多少,五十步与百步。但感觉上四川民族学院比较富裕。经常在街上看到阿坝师院的老师买1元钱的白菜要砍价砍成8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