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日本哲学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日本哲学论文发表

日本茶道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 饮茶 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浅析日本茶道 文化 论文,一起来看看。 浅析日本茶道文化论文1 浅谈日本茶道文化 摘要:中国茶道是日本茶道的祖先,但是日本茶道却拥有自己的特色。它拥有自己的的发展过程及独特内涵。日本茶道必须按照一整套规定程序来进行,它不只是一般的是社交手法,更是通过品茶和茶道来达到陶冶情操,抒发情感的目的。 本文从日本茶道的创立及形成入手,通过对日本茶道中茶具及茶室布置等方面的分析,来简单探讨日本茶道中所体现的日本人传统审美意识以及其蕴含的禅宗精神。 关键词:日本茶道、审美意识、茶具、茶室、和敬清寂 一、日本茶道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中国茶道是日本茶道的源头,茶道由中国传入日本后,经过发展、变化、融合形成了具备大和民族韵味的日本茶道。 唐代中期,派遣来中国的日本僧人最澄将中国的茶叶盒种子带回日本,并 种植 在大阪一带。茶叶刚刚出现在日本的时候属于贵族用品,只有权贵、少数高级僧侣才可以享用茶叶。茶道被当作一种特殊的有品位的文化活动仅局限在权贵的身边。 但到了镰仓时代,受《吃茶养生记》的影响,茶道有权贵和僧侣发展到了平民中间。等到了室町时代,以种茶为生的茶农开始对茶叶进行品评和开办品茶会,逐渐的这样的集会变成了平民的娱乐活动,并由此发展成为了日本最早的茶道。 对于“茶道”这个名词,最早则是由和尚村田提出来的。他把对佛法中的领悟融汇到了茶道之中,它起源于“佛法存于茶汤”的道理,并借由此发展成为了最具自然气息和朴素的茶风。 日本战国时代的千利休则把日本茶道进行改进并提高到了艺术层次。千利休把室内富丽堂皇的的装饰简化到了非常朴素的程度,让日本茶道脱离了物质因素的纠缠,让日本茶道更易于被大众所接受。与此同时千利休还特别要求“本心”的重要,并提出简化茶道的特殊动作,要随意的品茶并放弃外界的形式操纵,来达到用心体会茶道的高深意境。 二、传统日本茶道中的审美观念 在伊藤古鉴所著的《茶与禅》中,把日本的传统茶道分为了三个层次:品茶技巧、品茶礼仪、茶“道”。 日本人的审美观和品茶观完美的体现在其中。品茶技巧就是茶人怎么挑选合适的茶具、怎么放置屋内的盆景和装饰品、怎么点茶、怎么调配茶后甜点;品茶礼仪就是主人和宾客间的礼貌问题。主要方面就是主人对房屋的打扫和茶会上的表演节目;第三点茶道,就是品茶人在喝茶的过程中对人生的领悟、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下面我们就分别从这几个方面来深入的走进日本茶道文化,领悟其精髓,感受其文化。 (一) 茶具和装饰品 在日本的茶道文化当中,我们要深入的了解下其茶道文化的精髓,就要首先了解下其茶道文化中的重要的一个方面,即:茶具和装饰品。 日本茶道中的品茶工具、书画文字、盆景等饰物,体现了日本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从日本传统茶道的祖先村田珠光开始,日本人在查到中找到了寂静和质朴,来探索平淡生活中的点滴趣味。 在日本的名流中,也不乏在茶具和装饰品中有自己特有要求的,他们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是:茶道鼻祖村田珠光。村田珠光追求的是质朴,村田珠光自己就经常选择质朴的茶具,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节约简朴。他认为大和民族的黑色陶器颜色暗淡,但却拥有有 简谱 、寂静的美丽。使用这样的简约茶具,情真意切地待客,既有品茶的乐趣,对道德情操养成和锻炼也大有用处。 再挑选和物的基础上,应当多多选择用淡色系的朽叶色、淡青色茶具和适应寂静分为的茶具。茶道鼻祖村田珠光说‘正是这种以严峻、淡然、悠闲寂静为美的审美观点,才能让人把握到生活的乐趣,来达到灵魂上的追求。 自主独立的品茶地点、露天场所、石头灯笼等的设立都是千立休提出来的。品茶地点虽然简约淡然,喝茶的人却让茶具茶室干净整洁。只有喝茶周围的环境干净整洁才能“进入自悟之道的境界,和美、寂静有佛家的气氛才是最正宗的茶道。对于茶道的鉴赏千利休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也正好是日本人对传统审美观的具体表现。 (二) 茶室周围的布置 在布置品茶地点周围的环境方面,品茶的人所看重的就是喝茶时的虔诚心情,对周围大自然的美特殊的重视。插花对于日本茶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选用应季的花草树木,必须看重大自然之美,顺应花朵枝干的自然之势,不要求奢华,只需要简约自然,让人怦然心动,让他们所呈现的大自然的魅力,要和茶室中与季节、书画遥遥响应,真正意义上的靠近生命的本质。 从这里看出,这就是日本人传统的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理念。《茶之书》中也提到“花瓶滴落的清水其实并不需要加以抹去,因为它暗示着露水一般的纯净与清爽”。同样体现了日本茶道中的人当与自然相融合,在茶道环境的布置与高深技术中,重视大自然,轻慢人人之间的锁事,注重生命最本真的和谐。 (三)和敬清寂 17世纪前期,16世纪末期,千利休用“和敬清寂”四字囊括了日本传统茶道的精神理念,建立了日本最正统的茶道。“和敬”主要代表的是人人之间的和睦相处用心交流,万万不能妄自尊大;“清寂”指的是冷静严肃、淡然、悠闲的审美观点。 在举办品茶聚会之前,品茶人必须先打扫周围的环境,保持室内整洁,茶具的干净,茶叶必须经过精心的加工碾碎,茶具要反复清洗干净一尘不染,插花也要根据宾客的不同和季节的变换来选择。 茶人品茶时的动作符合规范迅速敏捷,“既要让人产生舞蹈时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精确规范”。因为这样宾客才能感觉到主人的重视和尊重,展现了主人待客的真诚。在茶会上,宾客们的穿着也非常重要,因为要与茶会的背景相互协调,身份再崇高的贵族都必须爬跪进入。入座之后也不能喧哗保持安静,并需要向着主人放置在王床间的画行礼致敬。这样才能体现出人与人交流的“和敬”气氛。 到了室町时代中期,伴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城市慢慢变的奢华和喧闹。很多人开始厌倦了这种喧闹的生活,把寂静、淡然、悠闲为美,他们期待着过上隐居的生活,来达到心灵上的安慰。茶道之茶称为“佗茶”,“佗”有是幽远寂静”、“闲适”的含义。一边喝茶一边和朋友谈天说地,不问世事,修养身心。“清寂”之美从这个时期得到广泛的流传。 (四)禅茶之缘 日本的传统茶道是必须按照一定的流程规范来完成的一种艺术。并且日本茶道的根本精神,正是包含在这些看似复杂繁多的程序中。而这些繁杂的工序 并不是要让品茶人的注意力从茶本身上移走,而是要茶客细心体会整个品茶的过程,从而把品茶人从世俗的喧嚣、和生活的琐碎中解脱出来。 茶道中禅的意义,就是通过繁琐的品茶程序和规则来锻炼人们的本心,当这些繁文缛节不再使品茶者苦恼,当饮茶人随意之间就能表现出茶道的礼仪规范,才算领悟了茶道本身的真谛。 茶道的最高境界就是把精神修养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茶会本身的形式,宾客和主人之间的相互配合,在寂静淡然的品茶环境中,以喝茶、欣赏茶具、宾主间天天说地的形式,以此来达到修身养心的目的、还能让我们洁身自好,拥有更加的完美意识和品质。这也就是禅宗里的“勿使染尘埃”和“本来无一物”的两个境界。 在整理中,我们发现:人们只有通过不停的反问自己的内心,才能最终令尘埃无可染之处。日本茶道,是用一种仪式来向人讲述禅的思想,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是融佛教、道教、儒家学说为一体的一种精神文化。领悟了这些方面才能更好的领悟日本茶道文化的内涵。 三、结语 日本茶道其基本精神被日本学者概括为“和、敬、清、寂”四个字,主张通过在茶室中举行茶会的方式来了悟禅法,参透本心。日本茶道推崇朴素的“闲寂”茶风,“在不引人注目的外表之下暗含着无价的宝物,在贫困之中深藏着难以言尽的恬静的喜悦”,这种意境被日本茶人奉为美的极致。“闲寂”的美学理念不仅显现于茶具、茶室、茶仪等诸多外在形式之中,更深深渗入了茶人的内心世界,成为日本茶道艺术最为鲜明的个性特征之一,对整个日本民族的审美情趣构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以上所说的,日本茶道不仅仅是单纯的娱乐、和业余活动,它让人们在谨慎的品茶过程中养成认真、并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同时,其实茶道本身已经成为了大和民族对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并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参考文献 [1]村井康彦.茶道思想[J].日本研究,1990(1):79. [2]千宗室.茶道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日本的发展[J].日本学,1995(5):273. [3]千宗室.〈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25-26. [4]钱朴.茶道渊源初探[J].农业考古,1995(38):51. [5]铃木大掘.禅与日本文化[M].北京:三联出版,1989. [6]铃木大拙.禅与艺术[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88. [7]吴平.禅趣人生[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8]赵天相.〈茶禅一味〉寻踪有感[J].农业考古,2000(58):126. 浅析日本茶道文化论文2 浅谈日本茶道文化 摘要:日本茶道把日常生活和宗教、哲学以及伦理结合到一起,从而成为了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文化活动。它在乎的不但是物质上的享受,而且还可运用茶会来学习茶道礼仪,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以及道德观。日本茶礼是一套能够表现出佛教禅宗思想的重要程序,立足于欣赏茶道表演,可以从中找到日本茶道所具有的含义。本文论述了日本茶道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日本茶道知识,并阐述了日本茶道的文化含义。 关键词:日本;茶道;文化 中国茶文化为日本茶道之源头,被后世尊称为茶圣的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中日两国人民共同认可的经典性著作。我国古代的佛、道以及儒等思想都会对日本茶道观念以及世界观具有极为深刻之影响。所以说,日本茶道是在我国茶文化为基础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结合了哲学、宗教、文学、伦理、道德以及建筑等的一门综合性艺术形式。日本茶道并不注重于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是要运用茶会等方式,让大家学茶道增长见识,离开浮躁,提升审美能力与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前,日本茶道已经走向全世界,为多个国家所认可与赞赏。通过研究日本茶道文化,能够让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日本茶道文化之精髓,推动中日茶道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一、日本茶道的发展历程 日本茶道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八百余年的历史,这是日本的一种 传统文化 。茶道也就是品茶之道,这就代表了茶艺操作当中追求与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风貌。日本和中国自古以来就一衣带水,两国一直具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长期联系,而茶文化则是两国文化交流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源自于我国的茶文化在往世界各地进行传播时,比较早地进入到了日本列岛。中日两国的茶文化交流可谓是源远流长,一千多年以来始终绵延不断。茶叶的故乡就在我国云南省和越、泰、缅等国的接壤处,那儿如今依然种有数棵千年古茶树,其中树龄最长的达到一千七百多年,可以称之为茶树之王。最开始人们所喝的是绿茶,后来中国发明了蒸制茶叶的手法,并在8世纪传到日本。当时日本的茶都是通过遣隋使或者遣唐使带回的,因而异常珍贵,主要是作为药用。到了平安时期,日本的永忠、空海等高僧把中国的茶种带回到日本进行播种,促进了日本茶文化的大发展。镰仓时期的日本大兴品茶之风。1191年,荣西禅师不仅自己种茶,而且还将茶种送于京都高僧明惠,明惠将茶种种于?衔采剑?日本著名的?衔膊栊?告诞生。此后,日本举国盛起了饮茶的新风尚。如今在日本大行其道的茶道是在十六世纪由千利休大师所创的。他主张在环境幽雅之处筑茶室,讲求茶具之美,推进品茶庭园创意化,产生了影响至今的日本千家流品茶法。 二、日本茶道知识介绍 日本茶道可以说是一种室内传统艺术,是在与人们日常生活全面隔绝的一种特殊场所之中和特定时间之中所开展的一种艺术性仪式,一定要通过十分复杂而且繁琐的手段,运用特定 方法 才能完成。除应用特殊方法之外,日本茶道还十分注重于人和人相互间的联系。比如,日本茶道中所之茶并非个人之茶,而是为集体所共有之茶。茶道的中心为茶的聚会。全部参加茶会的人士均可通过茶会来脱离现实社会之中的各类制约,让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心深处更加和谐。日本茶道涵盖了精神主义,也就是注重清、静、和、寂。在茶道历史之中,有大量重名的人为了求心之道而耗费了大量时间。茶道就是建立于与世隔绝前提之下的,因此其十分自然地追求精神境界视为自身的奋斗目标,也就是求道性。当然,茶道也有一定的趣味性,具备了游乐方面的性质,自然也不排除部分人士是因为娱乐目的而加入到茶道仪式之中的。事实上,茶道所具有的求道性和趣味性之间不是彼此矛盾的,其同时并存在茶道当中。茶会可以说是茶道之中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常说来,一定要具有三个条件,茶会才能够举行。茶会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聚会,通过茶会来获得心境上的沟通。其次,茶会注重于搭配,主人和客人之间使用茶道用具的科学搭配,让自身处于轻松和谐的茶室空间当中。最后,茶道的礼法包括主人接客过程中娴熟的动作等,都会让茶会的兴趣能够达到新的高潮。依据茶道之规矩,一定要在吃过饭之后才能够喝浓茶,如此一来茶会变得更为美味。在正式茶会喝浓茶以前,一定要吃一顿被称为怀石餐的简单饭菜。 三、日本茶道的文化含义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特殊表现方式之一,一直为全球各国所称道。当前,日本茶道中的著名宗派之一里千家已经在各个国家设置了茶室并且传播与研究茶道。品茶这一艺术形式来源于我国,并从唐代起传入到日本。日本对此加以吸收与发展,而且在十六世纪时由千利休创立了具备日本民族特色的茶道。茶道集中了哲学、文化以及宗教等内容,牵涉到了陶瓷、 雕刻 、书画以及建筑等各个领域,可以说是日本文化的集中体现,因此,日本茶道具备了十分重要的文化含义。一是茶的品位。茶是草木当中有一人,也就是说在大自然当中的人,其心灵最为平和、自然。当人们放下闲事、杂念与贪欲,即可欣赏到大自然之中的柳绿花红,欣赏到无尽的珍贵宝藏。在中国文化之中,将饮酒视为醉乡,这就是一个令人沉醉的世界。将饮茶称为醒乡,也就是让人保持清醒的世界。从醉乡进入到醒乡之中,也就是从烦恼世界进入觉悟世界之中。二是茶的寿命。在日本茶道文化之中素来有喜寿、米寿以及茶寿之说。喜寿为77岁、米寿为80多岁、茶寿则是108岁。正所谓"茶人得茶寿。"爱饮茶之人即可得到茶寿。茶人能得茶寿和茶所具有的养生功能息息相关。茶具有三德,既可驱除瞌睡,让人保持清醒,也可帮助消化,还能不让欲望对外爆发。因为有以上三大功能,饮茶能够养生延年。三是茶的精神。我国唐代茶圣陆羽提出精、行、俭、德四字,日本千利休大师提出的是和、敬、清、寂四字。和为茶道思想之中心。就精神层面而言,就是让内心相互对立的观念实现调和与化解。僧团被称之为和合众,因而一直以有六和敬之准则。敬是指在茶道中对所有事物均保持恭敬之态度,以恭敬之心来做好工作。清在茶道当中主要是指外物与内心之清净与洁白的状态。六根清净既是禅道也属茶道。寂主要是指心中各种欲火被浇灭以后的宁静安祥之状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茶道在日本文化当中具有主导性的地位,从而成为了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文化之精华。茶道被称为日本民族文化之象征,在全球传统文化之中具有很大的影响。通过观察日本茶道之发展,自始至终对于促进日本传统文化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并且为日本的人文、礼仪以及饮食文化之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发挥出非常大的作用。日本茶道的发展已经从一种娱乐方式升华为艺术、哲学甚至是伦理道德。日本茶道倡导的朴素与纯净精神成为了日本传统文化之中的重要代表以及日本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鸿 宇. 说茶之日本茶道[M].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 [2]陈姗姗,卢永松. 日本茶道的文化内涵[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2). [3]李 薇. 日本茶道文化的渊源与流变[J]. 科技视界,2014(26). [4]杨月琴,王荣华. 从中日茶文化的不同点看日本茶道文化特征研究[J]. 才智,2015(25). [5]黄 丹. 从日本茶道文化看日本民族精神[J]. 福建茶叶,2016(9).浅析日本茶道文化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 2. 关于日本茶道的论文2篇 3. 论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 4. 论中日茶文化的相关论文 5. 日本茶道精神文化

稻盛哲学是指稻盛和夫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独特的哲学理念。

日本著名大企业家稻盛和夫一生培育了两个世界500强企业,被誉称为当代的松下幸之助。稻盛先生不仅是一位卓越的企业家,还是一位企业思想家,从企业家上升到思想家是他成功之根本。他的经营哲学集中到一点就是:“敬天爱人”,这对企业家们很有启发,深受教育。

所谓“敬天”,就是按事物的本性做事。这里的“天”是指客观规律,也就是事物的本性。他坚持以将正确的事情用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为准则,提出了十二条经营原则,即:①明确事业的目的与意义,②设立具体目标,③胸中怀有强烈愿望,④付出不逊于任何人的努力,⑤追求销售最大化和经费最小化,⑥定价为经营之本,⑦经营取决于坚强的意志,⑧燃起斗志,⑨拿出勇气做事,⑩不断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要以关怀坦诚之心待人;始终抱有乐观、向上的心态,抱有梦想和希望,以诚挚之心处世。这十二条都是事物的本性要求,按这些本性要求去做事,则无往而不胜。

所谓“爱人”,就是按人的本性做人。这里的“爱人”就是“利他”,“利他”是做人的基本出发点,利他者自利。要从“自我本位”转向“他人本位”,以 “他人”为主体,自己是服务于他人,辅助于他人的。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利他经营”,这个“他”是指客户。广义的客户包括顾客、员工、社会和利益相关者。要从“企业本位”转向“客户本位”,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当然首先要为顾客服务,一切从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满足顾客的要求。只要为客户创造了价值,企业也就可以从中分享价值。

稻盛先生在各种艰难、复杂的决策面前,始终坚持“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个根本的判断基准即出发“原点”,“敬天爱人”就是稻盛经营哲学的原点。事物的本性、人的本性往往是最简单的,是“归零”的,这就是“道”。万“术”不如一“道”,公平、公正、正义、诚实、勇气、谦虚、博爱、勤奋等都是最根本的 “道”。守正于道,真心通天。

[编辑]为什么需要稻盛哲学

40多年前,在京瓷公司成立后不久,稻盛先生就把自己在经营以及生活实践中一点一滴的感悟记录下来,汇编成“京瓷哲学”,后又被称为“稻盛哲学”的小册子,发给员工学习,并与员工一起在实践中贯彻。在实践和理论之间、经营和哲学之间,稻盛先生把“稻盛哲学”忠实地贯彻于经营实践,它不但是稻盛先生各项事业迅速、顺利发展的思想基础,使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更是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了“稻盛哲学”。它的思想代表着人类的良知和睿智,在信仰混乱的现实世界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从企业规模讲,美国有盖茨,日本有丰田等,稻盛先生虽然赤手空拳38年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毕竟不是顶大,不是最有名,但从企业经营和经营哲学乃至人生哲学综合来看,稻盛先生站到了世界和时代的高峰。不仅日本,也不仅中国,在全世界的企业家中,至今还没有出现可以超越他的人物。季羡林先生说得中肯:“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二十多年前就有许多日本企业家追随稻盛先生,现在日本、巴西、美国共有4 100多名企业家参加 “盛和塾”,学习稻盛哲学,把稻盛先生作为自己经营和人生的楷模,这种现象,当今世界独一无二。

稻盛先生是通过光明大道到达巨大成功的典范,是纯粹的理想主义和彻底的现实主义优美结合的典范。稻盛哲学中包含了许多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为了回报中国,为了帮助中国企业家通过提升理念来拓展经营,为了中日世世代代友好,多年来稻盛先生一直想把他成功的经验和理念无偿地传授给中国的企业家。十多年来,稻盛先生应邀在北京、长春、天津、新疆、江苏、贵州、上海等地讲演,2004年4月5日中日友好协会授予稻盛先生“中日友好使者”的称号,同年4月6日应中共中央党校的邀请,稻盛先生又做了“致新时代的中国领导人”的精彩讲演。

学习过稻盛哲学的经营者们都对稻盛先生的经营哲学产生了共鸣。江苏无锡的部分企业经营者于2007年3月10日正式成立了“无锡市盛和企业经营哲学研究会”。7月2日—7月4日稻盛先生亲率130多位日本盛和塾的企业家和京瓷公司的干部来无锡参加“无锡盛和企业经营哲学研究会开讲式”,无锡和江苏各地有近180位经营者和学者参加了大会。稻盛先生作了《经营为何需要哲学》的精彩讲演,给全体参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用什么思想、哲学、价值观来经营企业,来度过人生,每个企业家都有选择的自由,但这种选择将决定着我们经营和人生的结果。比如,我们选择了利己主义的思想、哲学、价值观,无论什么事都只考虑对自己是否有利,甚至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那么我们的经营和人生虽然可能取得一时的成功,但这种成功却很难长期持续。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为了获得幸福的人生,我们就有必要认真学习并选择优秀的思想、哲学、价值观,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经营和人生。

一、关于京瓷哲学

“作为一个经营者,如果自己没有卓越的思考方法和人生观,职工绝不会凝聚起来。为了出色地经营,首先自己应该树立起高层次的思考方法、人生观和哲学。”

为什么要让全体员工接受京瓷哲学呢? 我举个登山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首先,重要的是决定自己准备攀登什么样的山。因为根据自己要登的山,要准备的东西也有所不同。如果是爬一座小山,像去郊游那样的便装就可以了。可是,比方说要是想爬冬天的八甲田山,从防寒用具的安排到露营的准备等,必须做好冬天登山所需的一切准备工作。如果要是想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话,连攀岩的技术都不能缺少。也就是说,根据目标的不同,所应准备的用具和想法也都不一样。

京瓷哲学是为了实现远大目标而必需的装备。

二、京瓷的经营理念

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三、以心为本的经营

京瓷公司是从一个既没有资金,也没有信誉和业绩的街道小工厂起步的。当时,它所拥有的只是仅有的一点点技术和相互信赖的28名员工。

为了公司的发展,每个人都竭尽全力。经营者也拼命工作,不负众望;员工们相互信任,不图私利私欲;以在公司工作为荣,盼公司发展壮大。这就是京瓷的经营之道。

虽然常言说人心善变,但同时也没有比人心更为可靠的东西。正是以相互信赖、紧密相连的“心”为基础,才有了京瓷今天的发展。

四、光明正大地追求利润

作为企业,不追求利润就无法生存下去。追求利润既不是什么可耻的事,也不会违背做人的基本道理。

在自由经济的市场上,通过竞争决定的价格就是正当的价格,以这个正当的价格堂堂正正地做生意所赚得的利润,当然就是正当的利润。在严峻残酷的价格竞争中,只有为追求合理化,提高附加价值而付出不懈努力,才能赢得利润。

不积极地为顺应顾客的要求脚踏实地地努力工作,光靠投机和不正当的手段,贪图暴利,梦想一下子发大财,这样的经营观点风行于世,但京瓷公司的经营之道是:自始至终坚持光明正大地开创事业,追求正当利润,多为社会作贡献。

五、贯彻实力主义

一个组织在运营管理上最为重要的是,这个组织的各部门负责人是否由真正有实力的人来担任。

所谓真正有实力的人,是指不仅拥有恪尽职守的能力,同时人格高尚,值得尊敬与信赖,并且愿意为了大家的利益而发挥自己能力的人。一定要建立起这样的组织环境,要给这样的人提供出任组织负责人的机会,并要让他们能够充分施展才能。如果依靠实力主义进行运营,这一组织便会不断得到强化,并进而成为全体员工谋福利的组织。

在京瓷公司,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不是看工龄或者资历,而是看他所拥有的真正实力。

六、重视合作伙伴关系

京瓷自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建立心心相印、相互信赖的伙伴关系,并以此作为事业的基础。因此同事之间,经营者与员工之间并不是纵向的从属关系,而是为了同一个目标,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走到一起来的同志关系,这也就是说这种横向的伙伴关系在京瓷成为最基本的关系。

京瓷能有今天的发展,并非来自于那种仰仗权力和权威而发号施令的上下级关系,而是这些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为了公司的发展而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

正是因为同事之间作为合作伙伴而结成了相互理解,相互信赖的关系,才使得这一切成为可能。

七、以纯洁的心灵来描绘愿望

如果没有以纯洁的心性来描绘的愿望,就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即使抱有强烈的愿望,如果是因私利私欲而产生的话,也许能够带来一时的成功,但这样的成功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

与世间道理相反的动机而产生的愿望,越强越会与社会发生碰撞与摩擦,结果只会带来更大的失败。

要想把成功长期地持续下去,其描绘的愿望和热情必须是纯洁的。换而言之,渗透到潜意识里的愿望纯洁与否,那才是问题的关键。持有纯洁的愿望,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么愿望一定会实现。

八、纯朴之心

所谓纯朴之心,就是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由此保持谦虚谨慎的姿态。

有能力的人,性情急躁的人,自我意识强的人,往往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即使听了,也会反驳。但是,真正能够上进的人,应该怀有纯朴之心,经常听取别人的意见,经常自我反省,正确认识自己。有了这样的心性,这个人的周围就会有志同道合的人聚集,这样力量凝聚,就能够使事业顺利发展。

九、始终保持开朗之心

不管遇到多么艰难、多么痛苦的事,自始至终地保持明朗之心,抱着理想和希望坚持不懈地奋斗,这才造就了今天的京瓷。

人生充满光明和希望。时常抱有“我将迎来辉煌的人生”这种念头很重要。绝不牢骚满腹,消极处世,或者憎恨别人,嫉妒别人。因为这会使人生变得黯然无光。

说来也简单,对于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并为之积极奋斗,这才是使工作、人生顺利发展的首要条件。

十、为伙伴尽力

在人的行为中,最美好而宝贵的,莫过于帮助他人。虽说一般人往往首先考虑自己,但实际上,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内藏以帮助别人为人生最大幸福的想法。

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在一个严冬,美国发生了一起飞机坠机事故。一个男人在自己将获救的瞬间,把率先获救的机会留给了身边力气用尽的女性,而自己却沉入水中。

人类的本性原来是如此的美丽。

正因为我们心存尽力帮助伙伴的同志关系,并不惜付出努力,所以才构筑起了强大的集团。

十一、自我燃烧

像物质可以分为可燃物、不燃物和自燃物一样,在人的类型中也存在着点火就可以燃烧的可燃型的人、点火也不能燃烧的非可燃性的人以及靠自己就可以熊熊燃烧的自燃型的人。

想要干一番事业的人,必须具有自我燃烧的热情。高中棒球队那些从内心里热爱棒球的年轻人们,以进军甲子园球场为远大的目标,齐心协力生气勃勃地刻苦训练。从他们的身影中,能感受到他们未来的希望和蓬勃的活力。他们是能够自我燃烧的自燃型的团队。

要想自我燃烧,除了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之外,同时还要抱有明确的目标。

十二、热爱工作

做成事业,需要极大的能量。这种能量靠自我激励、自我燃烧来获取。

自我燃烧的最佳办法,就是热爱工作。无论什么工作,如果全身心地投入并最终完成,将会产生巨大的成就感与自信心,从而引发向下一个目标挑战的欲望。如此反复,对工作就会更加热爱。这时,任何努力也会不觉其苦,就能取得杰出的成果。

只要把自己的心境调整到这种状态,就能取得辉煌的成功。

十三、感悟事物的本质

通过对一件事物穷其究竟,我们能够体悟到真理和事物的本质。所谓穷其究竟,是指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一件事物上,抓住问题的核心。拥有对一件事物穷其究竟的体验,就可以通晓其他所有的事情。

即使乍看很枯燥的事情,也要把赋予的工作奉为天职,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这样坚持不懈地努力,定会找到真理。

一旦懂得了事物的真理,那么不管做什么,不管身处何种环境,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发挥出自己的力量。

一事通晓万事通。

十四、成为漩涡的中心

工作不是自己一个人能做的,要与上级和部下,以及周围的人们一起齐心协力来干。

这种情况下,自己首先积极主动地工作,并影响推动其他的人,这样一来,周围的人自然而然地前来协助你。这就是所谓“在漩涡的中心工作”。

公司里到处都翻卷着工作的漩涡。如果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如果老以别人为中心,而自己只是在一边跟着转的话,将体会不到工作的真正快乐。

必须自己成为漩涡的中心,积极地带动周围的人一起工作。

十五、直言相谏

为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工作,与工作相关的人们,彼此之间必须毫不客气地指出发现的缺点和问题。

对事物不能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而必须以“什么是正确的”为基准,讲真话,直言相谏。已经发现了缺点和问题,却担心被他人讨厌而不敢大胆指出,只想保持和气,这就大错而特错。

即使唇枪舌剑,也要拿出勇气,把彼此的意见讲清讲透,在此过程中,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相互信赖关系,并把工作做得更为出色。

十六、毫无私心地进行判断

对某事要作决定时,哪怕夹杂一点儿私心,判断都会受影响,结果只能是倒向错误。

人的想法往往容易偏向利己,如果大家都把对对方的关心和同情抛在脑后,而把一个“私”字放在首位,那么就得不到周围人的协助,工作也不可能顺利地进行。而且,这样的想法,会使团队的道德观念衰退,活动能力减弱。

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不断扪心自问,是否克制了利己心,是否遵循正确的做人准则,是否夹杂着私心。必须一边自问自答,一边对事情作出决断。

十七、平衡的人格

所谓平衡的人格,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方面是,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从逻辑上追根究底,以求彻底弄清事物的真相,就是所谓合理主义;另一方面又要待人亲切,处事圆润。两方面兼备,合成一种平衡而成熟的人格。

只具备卓越的分析力,只强调行为的合理性,过分清高的人得不到周围人的协助,大家或许会认为他是个好人,但这样的人并不能将工作扎实推进。能任大事者,除了具备科学家的合理性之外,还必须具备一种品德,一种人格魅力,使别人愿意为他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十八、体验重于知识

“知”与“会”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从预测陶瓷烧制时的收缩率这个例子中就能明白这一点。根据参考文献上的知识,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烧结,理应得到相同的结果,但实际结果却每次都不尽相同。书本上的知识、道理,与现实中发生的现象并不一样。只有以经验来验证,也就是说,必须经过亲身体验才能弄清事情的本质。

不管是营业部门还是管理部门,这一点都完全相同。只有以实际经验为基础,才能掌握和活用知识和理论。

十九、贯彻信念

做事过程中,会有各种障碍,能否战胜障碍,其结果也会大不一样。

想做什么新事情的时候,会出现很多反对意见或各种障碍。有些人一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轻易放弃。但取得辉煌成绩的人,都是那种坚持以崇高的理想为依托的信念,击破所有障碍的人。那些人把障碍看作是一种磨炼,迎难而上,高举自己的信念大旗前进。

贯彻信念需要莫大的勇气,如果没有这种信念,就做不出有创造性、革新性的工作。

二十、做事要言出必行

人们常把“埋头苦干”作为一种美德,可在京瓷,我们强调的则是“言出必行”。

首先,要主动地毛遂自荐:“这件事我来做。”这就意味着你在向大家宣布,自己已成为了该工作的中心。这样发自内心和周围的双重压力能够使你振奋,同时通过不断地给自己施压,实现目标将会更有保障。

抓住晨会、会议等所有机会,主动地把自己的想法向大家清楚地说明,说出来的话不但能够激励自己,还会成为实际行动的动力。

二十一、深思熟虑到能看得见结果为止

我们从事工作时,必须具有能看得到结果的心理状态。

最初的梦想或者愿望,在大脑中经过数度反复思考,这样做如何,那样做又该如何,不知不觉之中,梦想和现实的界线便会逐渐消失,尚未着手的事情在脑海中也会产生实感,并由此而逐渐生出自信。这便是所谓的“看得到结果”的状态。

如果不深思熟虑到这种“看得到结果”的状态,就无法实现没有先例的工作或创造性的工作以及较为困难的工作。

二十二、心想事成

事情的结果是根据心里描绘来决定的。如果心里总是这样想“无论如何都要成功”的话,就一定能够成功,“可能不行,也许会失败”的想法占据心里时就会失败。

心里没有呼唤过的东西,所求之物就不会接近自己,现在自己周围所发生的所有的现象都只不过是自己心灵的反映。

所以我们心里不应该有愤怒、怀恨、嫉妒、猜疑等,不要在心里描绘一些带有否定性、阴暗的东西,而应该时常抱有梦想,在心里描绘积极的、美丽的事物。只有这样做才有可能“心想事成”。

二十三、度过时刻反省自己的人生

人要想提高自身,就要经常谦虚地、严格地反省自己每天的判断和行为到底在“人格上正确不正确,有没有骄傲自满”,需要时常告诫自己。

只要让自己返回到原点,反复地反省自己,“不要做肮脏的事”“不要做那么卑怯的事”,这样就不会做错事。

我们每天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容易失去自我。为了不失去自我,要有意识地养成反省自己的习惯。只有这样做,才能够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进步。

1.什么是企业经营者最需要的?

“当今时代最需要的就是从根本上思考‘人为什么活着?’”“尽管它像沙漠中洒水一样虚无,也像湍流中打桩一样困难。但它是从根本上决定着人们的思考和行动。否则,我们将陷入无止境地追求钱财和名位而疲于奔命。我希望,每人能带着美好一点、崇高一点的灵魂死去。”

2.人生态度能影响管理和企业吗?

“人的生活经历,取决于‘人生态度’。人生态度不同,就有高尚与卑鄙的分别。一切为了钱,将最终成为商业丑闻的主角。人越有才华,越相信自己有很强实力,越容易走上不知其危的失败不归路。因此,人生品格修炼对事业、企业都是十分重要的。”

3.什么是人的品格?

“品格是由先天的性格和后天的理念组成的。而后天的理念、思想、哲学是做人的准则,准则对与错在决定人的品格好与坏,而品格的好与坏决定了人生的成与败。要提高心性的尊贵,要追求人间正道的做人准则。品格的形成,是通过完成工作实现的。”“工作完成又受品格好坏决定。所以完善工作不如完善品格更根本。”

4.是什么造就了人一生的成就?

“人生成就是由思维方式、工作激情和业务能力这三个要素组成。”“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是思维方式。何谓思维方式?就是对待人生的态度,即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有好有坏,有积极与消极,因此有正值又有负值,它从正100到负100。而激情、能力都是0到100。三个要素的乘积,才是人的成就。”

5.什么是稻盛哲学的原点?

“这个原点就是‘正确地做人准则’。这是基于人类与生俱来的良心,并以此衍生出社会基本的伦理与道德。它使人不会迷失方向,是企业经营指针,也是人人必须遵守的判断是非的标准。”

“我的经营,是‘以心为本’的经营,就是在企业建立一种牢固的相互信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的经营。”“世界上没有比人心更易变、更不可靠的东西,但是只要建立起牢固的信赖关系,也没有什么比人心更牢固、更可靠。”

6.什么是我们办企业的目的?

“企业经营者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意义,从而能制订出光明正大、顾全大局的崇高目标。具体说:就是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的幸福,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

“企业经营的首要目标,是谋求全体员工及其家属的共同利益。”

7.什么是企业经营的基本出发点?

“实现销售额最大,经费支出最小”是京瓷创业时稻盛的基本理念,一直坚持到今天。为此,创办组织了完全独立核算的“阿米巴”小集体。“在其经营中,实行‘单位效益时间核算’。这与通常说的“成本核算”不同,而是先获取订单,在订单前提下生产,以投入最少,集中全力追求创造价值最大化。‘阿米巴组织’是通过明确责任,确保细节透明公开,形成可以彻底检验效益的经营体系。”

8.什么是经营者应有的境界?

“我的观点与中国道教遵循的‘道法自然’观点相近,即要以基本的道德观、伦理观为前提去办事。我是企业经营专业的外行,但我本着这一思想经营企业一辈子,也获得了事业的成功。如果我当初学了经营学,想到的只是赢利,甚至想到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一味通过人际关系去赢钱,一切为了少吃苦多获名利,那也就没有今天。我就是从做人的道理出发,提出我自己的经营哲学,并做到与全体员工共享。我始终如一得地去做,悟出道理就记在本子上,始终保持自己追求的人生理想。”

日本哲学论文发表时间

黑学(黑格尔哲学) 黑格尔(1770~1831) Hegel,Georg Wilhelm Friedrich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者。 生平与主要著作 1770年8月27日生于德国符腾堡公国首府斯图加特。1831年11月14日卒于柏林。1788年10月黑格尔到图宾根神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1801年来到了当时德国哲学和文学的中心耶拿,开始了他一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阶段。1805年获得副教授职。1816年黑格尔到海德堡任哲学教授,开始享有盛誉。1818年普鲁士国王任命黑格尔为柏林大学教授。1822年,黑格尔被任命为大学评议会委员。1829年10月黑格尔被选为柏林大学校长并兼任政府代表。1831年黑格尔被授予三级红鹰勋章,同年夏他的《论英国改革法案》一文发表,因普鲁士国王下令中止,文章只发表了前半部分。主要著作包括《 精神现象学 》、《逻辑学》、《哲学全书》(其中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3部分)、《法哲学原理》、《美学讲演录》、《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讲演录》等等。 哲学思想 在黑格尔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深造的几年里,受I.康德、B.斯宾诺莎和J.-J.卢梭等人的思想影响。在大学时期的生活和学习,引导他开始研究政治和宗教,并对现实进行批判。他把哲学家与民众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同时指向宗教和专制制度。此时,黑格尔尚未形成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仍然认为宗教高于哲学,认为哲学作为反思的思维不能把握生命和精神的无限性。这一看法不同于他以前的观点,到耶拿以后,黑格尔很快又放弃了这一观点,转入论证绝对知识。黑格尔在耶拿时期,是他把自己的理想变为体系的一个转折点。1801年黑格尔写了《费希特和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一文,参加当时的哲学争论。这是黑格尔发表的第一篇哲学论文。 黑格尔这一时期还发表了一些批评康德、费希特和F.H.雅各比等人的著作。这些人的哲学被黑格尔看作主观的反思哲学、需要克服的片面性哲学,因而必须把它们同以总体为基础的“真正的哲学”区别开来。 1805年开始写《精神现象学》,于1807年3月出版。它标志着由康德开始的德国哲学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也标志着黑格尔已经成为一位成熟的和独树一帜的哲学家。黑格尔在这部巨著中划时代地提供了一部人类意识的发展史。它从内容上将人类意识发展分为5个阶段。①意识,②自我意识,③理性,这3个阶段属于主观精神;④精神,即客观精神;⑤绝对精神。黑格尔的整体观和伟大的历史感,均体现在这部意识发展史中。《精神现象学》作为人的意识发展诸阶段的缩影,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个体发展及人类社会发展两个方面的历史辩证法。 在纽伦堡,黑格尔完成了另一部巨著即1812、1813、1816年先后分3 卷出版的《逻辑学》。这部著作的重要意义和它出版后遭到的冷遇形成鲜明的对照。它只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才得到了正确的理解、改造并加以应用。在黑格尔的体系中,《逻辑学》占有核心的地位。除了《精神现象学》之外,他把自己的其他著作都看作是《逻辑学》的展开和应用。《逻辑学》集中地体现了黑格尔把宇宙看成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有机整体的合理思想。在逻辑史上具有革命的意义。 1816年黑格尔开始在海德堡担任哲学教授,他根据讲课提纲编辑成《哲学 全书》于1817、1827、1830年出版,每次重版都作了重要修改。他还 发表了政论《评1815年和1816年符腾堡王国等级议会的讨论》,坚持他的君主立宪制观点,批评邦议员们要求恢复法国革命前的旧法制。 1818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普鲁士王国的教授。在柏林的主要著作是《法哲学原理》。在这一时期,黑格尔还讲授历史哲学。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通过理性主宰世界这一客观唯心主义原则,把历史看作一个有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从而结束了把历史看作非理性的、一团紊乱的观念。 宗教哲学是黑格尔在柏林时期开讲的一个课程。他的宗教思想是促成他死后黑格尔派分裂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一点上他继承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理性主义的神学传统,表现了明显的近代色彩。从来不把宗教归结为教士的欺,而把它看作是历史和当代深刻矛盾冲突的表现及其解决。人对神的观念同人对自己的观念相应,这是黑格尔的一个重要观点。黑格尔在柏林作了6次关于哲学史的讲演。他把哲学史和哲学统一起来,哲学史在他看来是在时间中发展的哲学,而哲学是在逻辑体系中的哲学史。因此哲学史在总体上可以说是哲学本身,哲学离开哲学史本身便不能成为哲学。哲学史上的多样性对于哲学的实存不仅绝对必要,而且具有本质意义。他的哲学史讲演达到了前人未曾达到的高度。 黑格尔哲学是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体系。它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具有百科全书式的丰富性,居于整个资产阶级哲学的高峰。它不仅反映了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与软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西方资产阶级的特点。在黑格尔哲学中,表现了丰富的辩证法内容与保守体系的深刻矛盾。 20世纪,黑格尔哲学重新受到广泛重视。黑格尔研究成了国际现象,不同阶级、不同的学派,都提出自己的解释,从中引出自己的结论。今天东西方很少有哲学家和哲学派别不同黑格尔发生直接和间接的关系。黑格尔派或新黑格尔主义,成了历史现象。但黑格尔哲学却在发挥自己的作用,启发当代人的思想。在中国,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中最有影响的一位哲学家,他的哲学也正在得到较以往更深入的研究。 伦理思想 黑格尔集以往西方伦理思想之大成,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康德的伦理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性主义伦理思想体系。黑格尔关于伦理的学说就是他的法哲学,其中包括抽象法、道德、伦理3个部分,中心是揭示自由理念的辩证发展过程。从哲学上看,黑格尔伦理思想的形式是唯心的,但其内容是现实的,方法是辩证的,它的成就对后世伦理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美学思想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美学讲演录》一书中,这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他的哲学体系在美学和艺术领域中的具体表现。艺术的根本特点,是理念通过感性的形象来显现自己、认识自己,“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成为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黑格尔分别对艺术的性质和特征、艺术发展的历史类型和各门艺术的体系,进行既是逻辑的又是历史的分析。逻辑方面,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有关艺术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历史方面,他开创了艺术社会学的研究,展示了宏伟的历史观。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划时代的作用,成为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参考资料:

快速发一篇期刊论文,需要确认好期刊之后及时投稿。

如果是自己在官网投稿的话,先在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去查找你要发表的类型。比如你是要投稿哲学类的,就看这类的,找到同类的期刊,点进去就可以看到期刊的信息以及投稿的方式。

需要注意的就是在数据库上查找期刊信息,一定要有官方标的,搜索引擎上有众多虚假的投稿网站。一不小心就会被不法分子所盯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果是选择代投的第三方机构相对会简单很多,从审稿到期刊发表收录成功会高效很多,中间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

通过代投机构,选择期刊,找刊以及审核速度上都是会快很多,相对付出的经济成本也要比自己去官方投稿要高一点。不管如何,投稿成功,拿到录用证明后都需要去和投稿期刊部门,去电话核实一下自己的论文是否被成功收录。

期刊论文的作用

期刊论文就是发表在国家正规期刊的论文,有学术性与非学术性之分。包括教育教学累、经济管理类、医药医学类(含护理)、文学艺术类、科技工程类、社科综合等类别。

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同时,要严格区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审计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由于别人要通过你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检索你的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

在数学的哲学中,直觉主义可谓引起引起了现代学术思想的一次革命。数学与哲学的关系一是人们谈论的问题。以下是我整理的数学与哲学的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摘要:在数学哲学中,直觉主义可谓引起引起了现代学术思想的一次革命。虽然直觉主义可以追溯到康德,甚至柏拉图。然而,它是近现代的,20世纪前20年,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数学哲学思潮而闻名。它是逻辑学哲学中的一次风暴逆袭,是经典数学的有力挑战者。直觉主义强调“构造”,出发于“心智”。直觉主义把整个自然数论视为整个数学的基础,直觉主义拒绝排中律和反证律, *** 实无穷而推崇潜无穷。随着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直觉主义在数字构造中起到了积极的应用。同时,直觉主义对数学哲学的创新教育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数学哲学 直觉主义 传统逻辑 布劳威尔

一、 “存在必须是被构造”——直觉主义的产生

直觉intuition一词意为未经充分逻辑推理的,直观的,直接领捂事物本质的思考。与H.柏格森、B.克罗齐、E.胡塞尔等人的直觉主义不同,我们这里所研究的“直觉”并不是指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一种直接把握能力,而是指思维的本能上的一种心智活动。在这里,直觉主义提倡的直觉,并非辩证唯物主义的“直观的感觉”,其本意是“先验的心智构造”,以此为出发点,形成了对数学物件“存在性”与“可构造性”等同的要求。[1]直觉主义哲学是一种反理性主义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潮。数学研究中的构造主义是一种有关数学基础的观点,它主张自然数及其某些规律和方法,特别是数学归纳法,是可靠的出发点,其它一切数学物件和理论都应该从自然数构造出来。[2]“存在必须是被构造”,这是直觉主义派最著名的口号。也因此,直觉主义是一种构造逻辑。直觉派认为,数学中的概念和方法都是必须可以被构造的,非构造性的证明不是直觉主义者能接受的。在数学领域中, *** 论悖论的问题不可能通过对已有的数学作某种区域性的修改和限制加以解决,而必须依靠一些可信的标准对已有的数学进行全面的审视和改造。直觉主义认为逻辑依赖于数学,而非数学依赖逻辑。数学建立在直觉的基础上。同时,直觉主义认为哲学、逻辑甚至计数等概念都比数学复杂得多,不能作为数学的基础,数学的基础需要更简单、更直接的概念,它就是直觉,直觉是心智的一项基本功能。[3]一位直觉主义数学家阿伦特·海廷Arend Heyting在他的论文《数学的直觉主义基础》中指出:“立即处理数学的构造也许是符合直觉主义者的积极态度了。这个构造的最重要基石是一unity的概念,它是整数序列所依赖的构造原则。整数必须作为单位units来看待,这些单位仅仅由于在这个序列中的位置而相互区别。”[4]61

直觉主义者认为,数学的基础在于数学直觉,在他们看来,建立在数学直觉之上的理论能使“概念和推理十分清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即“对于思想来说是如此的直接,而其结果又是如此的清楚,以致不再需要任何铸的什么基础了”A·黑丁:《直觉主义导论》。任何数学物件被视为思维构造的产物,所以一个物件的存在性等价于它的构造的可能性。这和经典的方法不同,因为经典方法说一个实体的存在性可以通过否定它的不存在性来证明。对于直觉主义者,这是不正确的;不存在性的否定不表示可能找到存在性的构造证明。正因为如此,直觉主义是数学结构主义的一种;但它不是唯一的一类。直觉主义的基本哲学立场是,数学是人类心智“固有”的一种创造活动,是主体的自身的活动,而不是对外在的描述.数学概念是一种自主的智力活动的结果,智力活动则是研究自明定律所支配的思想构造。[5]

二、颠覆传统逻辑, *** 的逆袭——直觉主义的特点

直觉主义不承认实无穷,拒绝实际无穷的抽象。也就是说,它不考虑像所有自然数的 *** 或任意有理数的序列无穷这样的无穷实体作为给定物件。数学上的实无穷思想是指:把无限的整体本身作为一个现成的单位,是已经构造完成了的东西,换言之,即是把无限物件看成为可以自我完成的过程或无穷整体。数学上存在着潜无穷与实无穷之争,就如同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而且必将长时间的持续的争论不休。数学上的潜无穷思想是指:把无限看作永远在延伸著的,一种变化著成长著被不断产生出来的东西来解释。举个形象点的例子就是,构成一条直线的点有无穷个,并且这条直线永远延伸著,不会有终结的一天。它永远处在构造中,永远完成不了,是潜在的,而不是实在。按照全称和条件量词的标准直觉主义,一个证明就是这样的潜无穷结构,这可能是合理的。达米特《直觉主义逻辑的哲学基础》[4]142按照此观点,所有的自然数可以构成一个 *** ,因为可以将所有的自然数看做是一个完成了的无穷整体。很显然,直觉主义支援潜无穷的观点,即把无穷 *** 看成无限延伸著的序列。

直觉主义反对排中律,这意味着直觉主义者可能和经典的数学家对一个数学命题的含义有不同理解。排中律和同一律、矛盾律并称为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规律。传统逻辑首先把排中律当作事物的规律,意为任一事物在同一时间里具有某属性或不具有某属性,而没有其他可能。排中律同时也是思维的规律,即一个命题是真的或不是真的,此外没有其他可能。例如,说A 或 B, 对于一个直觉主义者,是宣称A或B可以证明。但是,对于排中律, A 或 非 A, 是不被允许的,因为不能假设人们总是能够证明命题A或它的否命题。

直觉主义主要对抗的是 *** 。多个世纪以来,对数学规律的无懈可击的精确性的信念的依据是数学哲学研究的主要物件。直觉主义表示,精确性存在于人类心智之中, *** 者认为,存在于纸面上。[4]90

直觉主义具有非逻辑性和整体性。数学直觉是作为逻辑的对立面而介定的一种认识方法,因此非逻辑性是数学直觉的最主要特性。可以说数学直觉的其他特性都是由它的非逻辑性所决定的,这是许多哲学家、科学家的共同见解。[6]直觉主义认为,数学是心灵的创造活动,心灵是丰富的,逻辑则是贫乏的。因此,坚决不能用贫乏的逻辑规则来全面准确地规划丰富的心灵活动。直觉主义的另一位代表人物阿伦特?海廷Arend Heyting说:“逻辑属于应用数学”。在对于直觉主义整体性上,一个日本数学家有如下精辟的解释:当一个人已经长期而持续地从事了研究并已成为一个完全成熟的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笔?他就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经过他自己的努力,这种知识体系已被综合成为一种特殊的,确定的形式。而且自己综合的工作当然本身就是一种极有价值的经验。[7]

彭加勒在《数学中的直觉和逻辑》一文中写道:

哲学家告诉我们,纯逻辑永远也不能使我们得到任何东西;它不能创造任何新东西,任何科学也不能仅仅从它产生出来。在某种惫义上,这些哲学家是对的;要构成算术,像要构成几何学或构成任何科学一样,除了纯逻辑之外,还需要其他东西。为了称呼这种东西,我们只好使用直觉这个词。可是,在这同一谕后,潜藏着多少不同的意思呢?比较一下这四个公理:1等于第三个最的两个量相等;2若一定理对数1为真,假定它对N为真,如果我们证明它对N+1为真,则它对所有整数均为真;3设在一直线上,C点在A与B之间,D点在A与C之间,则D点将在A与B之间;4通过一个定点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所有这四个公理都归之于直觉,不过第一个阐明了形式逻辑诸法则中的一个法则;第二个是真实的先验综合判断,它是严格的数学归纳法的基础;第三个求助于想象:第四个是伪定义。直觉不必建立在感觉明白之上;感觉不久便会变得无能为力。[8]

值得注意的是,直觉主义不是神秘主义。直觉的“不可解释性”并不等于直觉的“神秘性”,尽管直觉是“不可解释”的,但它却有着确定的本质。我们认为,直觉是认识过程中的一种飞跃,因此它就不是一种经验的认识,而是原来的思想路线的中断,不可能按照通常的思维方式,用结论和推理的环节把它连线起来,所以直觉是“不可解释的”。[9]

三、从Kant到Dummett,直觉主义派的主要人物及其思想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直觉主义是由哲学家康德开始的。1755到1770年,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教物理和数学,他认为我们所有的感觉都来自于一个预先假定的外部世界。虽然这些感觉不能提供任何知识,但是被感知到的物体间相互作用就产生了知识。心智将这些感觉梳理清楚,得到对空间和时间的直觉。康德说,感性直觉有两个纯形式,它们是先天知识的原则,这两个纯形式就是空间和时间。空间是外直觉的纯形式,而时间是内直觉的纯形式,它们都不是从外邻经验得来的,而是必然的、先天的观念。空间和时间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心智的创作。心智理解经验,经验唤醒心智。虽然康德的思想有着直觉主义的影子,但是依旧没有直观地提出直觉主义,就数学基础的方法而言,直觉主义是现代的。[10]

亨利·彭加勒常译作庞加莱,Henry Poincare,1854-1912,当代语境中的数学直觉主义的先驱。后人评价为数学哲学与当代数学直觉主义之间的一座桥梁。逻辑主义对于数学基础的理解是虚幻的。它使数学失去基础。然而数学的基础是存在的,它就是我们的直觉。它赋予数学以意义,从而给数学以物件。彭加勒指明了一座本来就架在人类精神和数学存在之间的桥梁,那便是我们的数学直觉。[11]彭加勒主张自然数是最基本的直觉,认为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包含直观的思维方法,是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逻辑的。他主张使用有限个词能定义的概念,主张数学物件的可构造性。他还在另一种意义上理解和强调数学直觉,将其看做选择和发明的工具。彭加勒认为,我们有多种直觉。然而,最重要的可以归结为两类:一是“纯粹直觉”,即他通常所说的“纯粹数的直觉”、“纯粹逻辑形式的直觉”、“数学次序的直觉”等,这主要是解析家的直觉;二是“可觉察的直觉”,即想象,这主要是几何学家“形”的直觉。对于这两类直觉,他认为都是必要的,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他认为,这两类直觉“似乎发挥出我们心灵的两种不同的本能”,它们像“两盏探照灯,引导陌生人相互来往于两个世界”。[12]

布劳威尔L.E.J.Brouwer,1881-1966,直觉主义真正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是布劳威尔。布劳威尔在数学上的直觉主义立场来源于他的哲学。1907年他在博士论文《数学基础》中提出直觉主义观点,认为数学的基础是先验的初始直觉。数学是起源于和产生于头脑的人类活动,不存在于头脑之外,因此,是独立于真实世界的。布劳威尔认为数学思维是智力构造的一个过程,它建造自己的天地,独立于经验,并且只受到必须建立于基本的数学直觉之上的限制。[10]布劳维尔发表的《数学基础》表明直觉主义的立场是强调“直觉”,这并不是说否认数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而只是突出直觉、灵感和创造力在数学中的地位。直觉主义者认为数学不仅是最讲究严格性的科学,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科学。布劳维尔认为数学的基础是先验的初始直觉,他和他的学生说他们所说的直觉正是人心对于它本身所构造的东西的清晰理解。[13]布劳维尔修改了康德的先验时空学说,放弃了“外直觉的纯形式”的先验时空概念,以适应非欧几何的发展;池把数学的基本直觉建立在“内直觉的纯形式”的先验时间概念的基础之上。[14]布劳威尔还提出了“二·一原则”tow-oneness。他认为这是数学的基本直觉。即假设N成立,则N+1成立。这个过程可以无限重复,创造了一切有限序数,因为“二·一原则”的元素之一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新的“二·一原则”。布劳威尔认为,在这个数学的基本直觉中,联通和分离、连续和离散得到统一,并直接引出了线性连续统的直觉,即“介于”between的直觉。布劳威尔《直觉主义和 *** 》[4]93

阿伦特·海廷Arend Heyting,1898-1980,他是布劳威尔的学生。继承了布劳威尔有关数学直觉主义的思想。他认为,直觉主义是从一定的、多少有点任意的假设出发的。它的主题是构造性的数学思想。这使得它处于经典数学之外。 *** 和直觉主义的差别在于,直觉主义的进行独立于形式化,形式化只能追随在数学构造的后面。逻辑不是直觉主义的立足点,数学构造在头脑中是很直接的,结论也应该是很清楚的,所以不需要任何基础。海廷主张,在描述直觉主义数学时,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去理解。比如,在注视那边树木时,我确信我看到树木,而实际上光波达到我眼中,使我构造出树木这一信念需要相当的训练。这种观点是自然的。两个人说话,我向你灌输意见,实际制造了空气的震动。这是理论的构造。阿伦特·海廷《论辩》[4]77-88

迈克尔·达米特又译米歇尔·杜麦特Michael Dummett,1925-2011,当代数学直觉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达米特认为,数学首先是先验的,然后是分析的。达米特曾经从语言学角度和意义理论角度为直觉主义辩护。直觉主义关于数学陈述意义的解释避免了以真概念为核心概念的意义理论的不足,它把说话者关于数学陈述的理解与说话者使用这个陈述的实际能力结合在一起,因此具有很大的优点。从直觉主义关于数学陈述的意义说明出发,达米特提出了以证实为核心概念的新的意义理论的构想。[15]202达米特指出:“对于直觉主义逻辑来说,排中律的双重否定是有效的语义原则,就像二值逻辑认为排中律本身是有效的一样:断言任何陈述既不真也不假是不一致的。”[4]132

四、直觉主义的意义以及合理性

直觉主义对古典逻辑中的排中律和双重否定律等原理中的部分原则以及非构造性的结论持否定态度,也不承认数学中的实无限的物件和方法。数学的历史也表明,数学知识与理论不仅无法脱离对外部世界的永恒的依存关系,而且数学的错误不是通过限制数学,如排斥非构造数学和传统逻辑而得到克服的。数学真理的积累以及对谬误的抛弃是通过数学知识的不断增长和理论的不断完善获得的。一句话、数学的生命在于生生不息的创造过程中。庆幸的是,直觉主义由十其思想体系中某种先天的弱点而末成为数学的统治思想。但也应看到其构造思想的重要价值。[16]123-124可以说,直觉主义学派在本质上是主观和荒谬的,以直觉上的可构造性为由来绝对的肯定直觉派数学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但是,直觉主义揭示了经典逻辑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在具体的数学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数学哲学中的直觉主义学派高度认可直觉和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在科学实践中的作用,推动了现代递回函式论的建立和发展,这无疑对数学的进步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其次,直觉主义者倡导的构造性的能行性的研究方法,促进了人工智慧和电脑科学的发展。这种积极探讨可行性方法在计算机数学以及电脑科学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第三,直觉主义数学哲学的思想方法在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上,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在数学教育中,逻辑的作用很明显,其特征为,从已知知识出发,依据逻辑规则进行推导和演算,一步一步地达到对研究物件的认识。而直觉主义可以跳跃式地认知,虽然能一步得到正确答案,却无法说清楚其中的步骤。直觉主义虽排斥传统逻辑,但与逻辑关系十分密切,对培养良好的数学逻辑观念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直觉主义有助于培养数学教育中大胆猜测的思维习惯。这种创新和探索精神有利于数学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傅敏.直觉主义数学哲学研究及其对数学素质教育的启示[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

[2] 诸葛殷同.对传统逻辑的有力挑战——评《经典逻辑与直觉主义逻辑》[J].哲学动态,19904.

[3] 柯华庆.直觉主义数学哲学的两个阶段[J].学术研究,20052.

[4] 保罗·贝纳塞拉夫美,希拉里?普特南美.数学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 黄秦安.数学哲学与数学文化[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日本哲学论文发表机构

如果题主考虑发国际普刊的话,推荐以下两本社科类期刊:1、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 (JSSH) ISSN: 1811-1564《社会科学与人文杂志》官网:英国期刊2、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JISSR)《创新与社会科学研究杂志》ISSN: 2591-6890官网:这两本期刊都是社科类综合期刊,哲学专业的投稿都可以接受。期刊属于普通英文学术期刊,全球发行。不属于SCI,SSCI,Ei。可在知网外文库检索。

日本雅虎的论文搜索 专业论文搜索 科技刊物论文 搜索 日本博士学位论文检索

你快毕业了并且已经发表两篇论文,为什么还提出这样的问题?1、发表关于西方哲学论文的主渠道是期刊编辑部、期刊有《世界哲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等等;2、也可以把论文压缩投稿《中国社会科学报》(京)、《社会科学报》(沪);直接向杂志社投稿,现在有很多靠版面费赚钱的杂志。找中介机构需要支付高昂的中介费,不值得。

日本哲学论文发表时间表

大学论文的写作时间大多在2月到4月初,不同学校、专业之间会略有不同。大部分学生论文在2月到3月定题,少部分专业会要求学生在春节前定题,定题后拟定大纲并经过导师同意后就可以开始写了。三月中下旬或四月初完成初稿,交给导师审阅。

一般来说,大学学报会分若干版本,其中哲学是在 哲学社会版。此外,还有专门的期刊,是一些学会出版的,例如中国自然辩证法协会

学术堂整理了三个可以发表哲学论文的期刊:《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是综合性哲学类学术刊物,兼顾普及任务,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倡导辩证思维,加强科学与人文的沟通,促进自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联盟,推进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鼓励学术和理论创新,提倡应用研究,为社会发展服务.多年来连续被评定为核心期刊,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226;总被引频次:518,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557;综合影响因子:0.220.《中国哲学史》 (季刊)是由中国哲学史学会主办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哲学史》编辑部编辑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理论性、专业性学术刊物.由着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张岱年教授任顾问,着名哲学家、哲学史家任继愈教授任编委会主任.开设有"中国哲学与文化","中国哲学与现代化","当代中国哲学思潮","中外哲学与文化的交流与比较"以及学术性书评和学术札记等栏目.《哲学动态》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的哲学核心专业刊物.20世纪60年代由哲学所学术秘书室主编国内哲学动态,内部交流用;1979年1月正式创刊《国内哲学动态》,限国内发行;1987年更名为《哲学动态》,国内外公开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曾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期刊评奖获优秀奖,是哲学论文投稿的首选期刊.

1、发表前,先认真完成自己的哲学论文,体现出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 2、根据哲学论文,明确论文的主旨,研究方向等。确定准备投稿的期刊。选择前,确定其规范合法性。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或360搜索,搜索杂志之家网站,来查询杂志的基础信息,了解发表的问题和参考已经投稿过的同事的经验。 3、选择可靠的发表机构予以合作。通过工商局查询系统,确定其符合相关资质。 4、按照审稿专家要求,对哲学论文适当修改,使其符合发表要求。 5、完成发表。确定自己的哲学论文已经发表成功。可以到相关政府部门查询,也可以索要当期样刊查询。

日本哲学论文发表时间多长

论文发表一般需要的时间如下: 1、普刊即省级国家级一般安排周期是1到3个月。 2、本科学报的安排周期一般为2到4个月。 3、北大核心以上级别期刊的安排周期一般为6到8个月,审稿周期为一个月。 4、科技核心期刊从投稿到录用发表,一般是3到6个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