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茶树保护与开发期刊投稿

发布时间:

茶树保护与开发期刊投稿

一、茶园培育与采摘

1.栽培环境

①栽培环境的选择

地形选择:丘陵、山区和半山区面坡度25°以下。

土壤选择:有酸性指标植物如映山红、铁芒箕、马尾松、油茶等存在,土壤州4.0-6.0,土层厚度l米以上,地下水位1米以下。

②栽培环境的改善与维护

建立排蓄水系统:茶园四周设置隔离沟,深80一100厘米,宽50-100厘米;园内每隔40-50米设置横水沟(坡地等高修筑),深60-70厘米,宽50-60厘米;道旁设置纵水沟,深70-80厘米,宽60-70厘米;横水沟与纵水沟相接,相接处设沉沙凼。

园旁植树造林:有条件的地方在道旁栽行道树,以利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和冰土保持。

调整地形:地面坡度在10°以内的,只挖高填低,适当调整地形,以便茶行布置。地面坡度在10°以上的,修筑梯级茶园,梯壁高控制在1.5米以内。

2,茶园施肥

①茶园基肥

种植前施是底肥,种植后每隔1—2年施一次基肥,秋季封园后,及早在行间中心部位开沟施,沟深、宽30-40厘米,每亩施入农家有机肥(厩肥、秸杆、绿肥、土杂肥等)5-l0吨(100—200担)。茶树专用复合肥或磷、钾肥50公斤。肥土混合后再复土整平地面,亦可结合中耕。

②茶园追肥

每年分别于3月中旬、4月下旬到5月—上旬、7月中旬旬施三次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肥料种类为茶树专用复合肥、尿素、硫酸铵、碳铵等。施肥址采摘茶园按产量确定,幼龄茶园按树龄确定。沟施,沟深10—13厘米,撒施,施后随即中耕翻入土中。

③茶树根外追肥

根据茶树生长需要,可根外喷施可溶性氮、磷肥、稀土、微量元素和生长调节剂。但要严格控制使刚浓度和剂量,并汁意使用天气、时间,以提高使川效果。

3.茶园土壤管理。

①耕锄

浅耕除草:深度5-10厘米,次数视杂草生氏情况而定。—般全年3—4次,亦可结合迫肥进行。

茶园深耕:因园制宜进行。一般耕深15-20厘米。每年或隔年进行——次,宜秋季封园后及早进行。

深翻改土:幼龄茶园建园前用带状深垦的,应及早深翻行间土壤,深度60厘米。成龄茶园长年未施基肥土壤板结的应深翻改良土壤,深度60厘米。亩施10吨以上农家有机肥和50-100公斤茶树专用复合/吧或磷、钾肥。深翻改:土宜在秋茶封园后严寒到来之前进行。

②间作与覆盖

幼龄茶园头2—3年间作绿肥。

4.菜园水分管理成龄期不问种作物。加强茶园保水,蓄水和排水。有条件的茶园实行灌溉:

5.茶树修剪

根据茶园不同树龄阶段分别采用定型修剪、整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更新修剪等方法,培养树冠,整饰树型,更新复壮。一年中有两个时期可以进行修剪,即春茶前(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与春茶后(5月上、中旬)。定型修剪宜在春茶前进行,如未达标准的植株,第1-2次定型修剪可延至春茶后进行。

6.茶树保护

积极推行综合防治技术,作好茶树病虫检查要病虫害。

7.茶叶采摘

①采摘标准适时防治主

红、绿茶为一芽二、三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黑茶有粗细之分,一般以一芽四、五叶及形成驻芽的新稍为主;老青茶以形成驻芽的红脚新稍为主。

②手工采摘

红、绿茶分批多次留叶采,春茶采4—6批,夏秋茶采6—8批,秋茶采4—5批。标准新稍达20—30%开采。

③机械采摘

全年采摘4·—6批,春茶标准新稍达80%,夏秋茶标准新稍达60%开采。平地、缓坡地幼龄茶园选用双人平形采茶机,成龄茶园选用弧形采茶机。山地、窄梯茶园选用单人采茶机。

④鲜叶管理

采摘鲜叶防止暴晒、紧压和雨淋,及时送往茶厂加工采摘鲜叫‘盛装宜用通风透气的篾具,轻采轻放。

2.茶园中禁用甲胺磷、1605、1059和六六六、杀虫脒、三氯杀螨砜(醇)等剧毒和高残毒农药。

二、新植茶园(建园至6足龄)栽培技术要点

1.基本要求:力争早期成园,为高产稳产优质打下基础,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建园措施,加强培育管理。

2.园地建设

①垦复

场地清理:清理拟建茶园范围内所有树根、杂木、石块地等。

初垦:全面深垦60厘米,宜在夏秋高温少雨时进行。

复垦:初垦约一个月后进行,深度30厘米左右,进—除杂草、杂物等干整地面,以便布置茶行。

②建园形式

平缓地茶园:平地和10°以下缓坡地,在全面垦复的基础上,大弯随势,小弯取直,基本等高布置茶行。

梯级茶园:10°以上的坡地,就地取材构筑梯级。基本要求是:梯面外高内低(1°一2°的反坡),外埂内沟,同级梯各段等高,梯梯接路,路路相通,沟沟相连。梯宽既便于茶行布置,又不浪费土地,梯壁高在1.5米以内。土筑梯壁放坡70°左右;草皮砖砌梯壁放坡70一75°:梯级茶园茶行就是从梯面外侧,即离梯埂0.6-0.7米设置第一条茶行,而后依据既定行眶向内设其它各行茶树。

3,种植

①朴苗准备

品种:红茶宜用槠叶齐或更优的品种茶、白毫早、福云六号或更好的品种。绿茶宜用福鼎大白。

茶苗:苗高在25厘米,苗粗3毫米以上的健壮茶苗:宜提倡全部使用无性良种茶苗建园。

②种植规格与密度单行双株条植:行距1.5米,穴距30—35厘米,每穴两株茶苗。双行双株条植:行距1.530一40厘米,每穴两株茶苗。

③种前施底肥小行距30—40厘米开沟施,沟深60厘米,宽50一60厘米,亩施农家有机肥100-200担,茶树专用复合肥或磷、钾肥50公斤,肥土混合后再复土整平地面。

④栽植

栽植茶苗宜在10月一3月上旬进行。水源条件好的越早越好。入土深度以超过根茎部5—10厘米为度。以保水提高成活率,紧匝茶蔸附近的土壤,浇足安蔸水。

4.种植后的管理

①间苗补缺

定植后径一个生长期后.在秋末初冬或第间苗应留强去弱,补缺用同龄或大—龄的茶苗。

②幼龄茶园土壤管理

基本内容同1.3款。3足龄以山,树冠小裸露面大、可间作冬季绿肥,如蚕豆、紫云英、满园花等,但夏季不宜间作。茶园间作以不防碍茶树生育为原则。幼龄园尤应注意及时中耕除草。

③幼龄茶园树体管理

定型修剪:2年生时,当苗高30厘米以上,主干粗3毫米以上时,作第一次定型修剪,离地面12—15厘米剪去主枝上段,但不剪主枝剪口以F的分枝。3午生时第二次定型修剪,剪口比第一次提高15—20厘米,至4年生时进行第三次定型修剪,剪口比第二次提高15—20厘米。头两次应注意压强扶弱,抑中促侧,第三次剪平。

整型修剪:完成定型修剪后,每年作一个整型修剪。树冠封行前整成平形,封行后再过渡为弧形,整型修剪宜用修剪机进行,封行前用平形修剪机,封行后用弧形修剪机。最终控制树高70—90厘米。覆盖度80%以上。

打顶养蓬:3足龄前或移栽后2年内,严禁采,以后则可配合修剪,年打顶养蓬2—4次,即待新稍形成驻芽时留下1一3叶,摘去顶端以促进分枝,并严格撑握采高留低、打顶护边等原则,5足龄后视生长势可相应进入正常留新叶采摘或留新叶与留鱼叶相结合的采摘法。

④幼龄茶园施肥量

⑤保苗措施

移栽后第1年的茶树,抗性弱,常因外界条件不适而大量死苗。为此,必须抓住抗旱热、防寒冻的工作,确保全苗。幼树抗旱热的主要措施有促早苗、浇水、除草、蔽荫、地面铺草覆盖等。防寒冻的主要措施有秋培壮苗,灌越冬水、铺草、茶蔸培土和地膜覆盖等。幼龄园防病杀虫时应严格控制浓度,防止药害发生。

三、壮龄茶园(7-20年)栽培技术要点

1.基本要求

以肥培为中心,优质、高产、低耗为目标,因园制宜全面贯彻各项栽培管理措施。

2.追肥施用量

以产定肥,一般每产100公斤鲜叶,追施2.5—3公斤纯氮,折合标肥表12幼龄茶树氮肥用量标准。

3.修剪技术

壮龄茶树每年或隔年(手采和树势较差时)进行一次轻修剪,5—6年进行一次深修剪。

①轻修剪。

机采茶园,春茶前进行,修剪程度为从采摘面剪下3—5厘米或只剪除突出阿冠的枝梢,同时应在行间剪出20-30厘米的操作间隙。手采茶园可用修剪机械或篱剪进行轻修剪。

②深修剪

春茶前或春茶后进行,修剪程度为从采摘而剪下15-20厘米,即剪除全部的鸡瓜枝层。深修剪可用修剪机,也可用篱剪进行。修剪效果能维持5—6年。

⑧修剪形状:

壮龄茶树的修剪形:伏以弧形与平形两种较好摘面积尤以弧形为佳。

4.土壤管理

每年结合追肥进行3  4次浅排除草,秋末进行一次深耕覆盖度大的茶树不必年年深耕。

四、老龄茶园(20年以上)栽培技术要点

1.基本要求

以改树改土为中心,复壮树势,延长有效经济年限为目的,田园固树制宜贯彻相应的栽培措施。

2.树冠改造

①重修剪

上部枝叶衰退,骨干枝尚健壮的茶树离地面30--35厘米进行重修剪,重修剪可用重修剪机,也可用刀割或枝剪进行。保证剪口平滑.枝桩无裂伤。春茶前或早秋进行。更新效果可维持10年。

②台刈

树体衰退,用重修剪还是不能复壮的茶树离地面6-10厘米进行台刈。台刈可用刀砍.保证剪口平滑,留桩无裂伤。早秋或春茶前进行。更新效果可维持10年以上。

3.更新修剪后的树体管理

①重修剪后的树体管理:重修剪的当年秋末冬初或第二年早春比重修剪高度提高10—15厘米平剪定型,重修剪的第二年可打顶养逢3-4次,第三年早春再提高10-15厘米干剪。定型一次,严格留新叶采摘,尔后便可执行正常的整形修剪制度和采摘制度。

②台刈后的树体管理:台刈的当年秋可适当打顶采摘一次,第二年早春离地面2卜-30厘米作第一次定型修剪,并适当琉去细瘦枝,以后再进行两次定型修剪,并注意第2年打顶养蓬采摘2-3次.第3年严格执行留新叶采摘,尔后进行正常的整形修剪和采摘。

3.土壤改良

老龄茶园要在树体改造的当年进行深翻、增肥、改良土壤、方法见“深翻改土”部分.以后每隔1—2年施一次基肥。

4.茶树保护

①消灭枝杆寄生物

更新修剪后应抓住时期消灭枝杆害虫、病原体及苔藓、地衣等枝杆寄生物。

②更新后防治新生枝叶虫害:

更新修剪后新枝叶容易招致茶小绿叶蝉等害虫集中危害,应注意观察,及时防。

5.改植换种

对更新修剪效果不佳或需要换种的茶园要及时换种更新,其作法有改植换种和套植换种,以改植换种为主。

①改植换种:将老茶树挖掉,清除残根,重新规划建园,换植良种。

②套植换种:在不需要调整地形和老茶树行距合:适的情况下,为增加改植期间的收入,可采用新老套朴的办法以老带新。作法是秋末冬初对老茶树作重修剪或台刈,行间开沟深翻施底肥,移栽茶苗。从第二年外始对重剪或台刈厂的老树强采。第4—5年再挖除老茶树。

中国的茶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能追溯到西汉时期。中国以及世界的茶叶文化的起源地是中国的巴蜀地区,在西汉时期巴蜀地区的人们已经习惯饮茶,并在巴蜀地区形成了茶叶交易市场,并开发了专门的饮茶工具。茶文化拥有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地区性、国际性等5大特性,茶文化是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对社会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作用很大。茶文化属中介文化,它的内容包括茶的历史发展、茶区人文环境、茶业科技、千姿百态的茶类和茶具、饮茶习俗和茶道茶艺、茶书茶画茶诗词等文化艺术形式,以及茶道精神与茶德、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诸多方面。究竟什么是茶文化呢。“研究茶文化,不是研究茶的生长、培植、制作、化学成份、药学原理、卫生保健作用等自然现象,这是自然科学家的工作。也不是简单地把茶叶学加上茶叶考古和茶的发展史。我们的任务,是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王玲教授《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的物质形态表现为茶的历史文物、遗迹、茶书、茶画、各种名优茶、茶馆、茶具、茶歌舞、饮茶技艺和茶艺表演等。精神形态表现为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养廉、以茶养性、茶禅一味等。还有介于中间状态的表现形式,如茶政、茶法、礼规、习俗等属制度文化范的内客,因比文化的结体系包括有关茶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包含养生、修性、怡情、尊礼四个方面。   而广义的茶文化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有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 、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 、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 、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等,内容非常的丰富。 狭义的茶文化则往往独只落脚在人们的“精神感悟”的部分,指茶所能给人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注重文化的意识形态展现,以雅为主,集中表现于诗词书画、品茗歌舞,音乐灯光等带给人们的清心高雅的内心享受。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栽培茶树和开发利用茶叶的国家。茶树的起源已经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而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只是四五千年的历史。   有的书籍把发现茶的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之间,其历史可以推算到三皇五帝时期。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上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由此断定的有力依据是《神农本草经》和《神农食经》。《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食经》记载:“茶茗久服,令人悦志。”这一说法一直流传至今。   而汉族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汉族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又如在汉朝,茶叶已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 唐朝,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 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等等。   养生是茶文化的功利追求,修性是茶文化的道德完善,怡情是茶文化的艺术趣味,尊礼是茶文化的人际协调。茶文化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是很大的,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形式为   以茶营生。茶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深度开发的潜能,发展茶叶生产与茶叶贸易,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环;   以茶会友,以茶联谊,客来敬茶,以茶示礼,提倡“和为贵”,调节社会人际关系,促进和平事业的发展;   以茶代酒,以茶倡廉,提倡茶德和茶人精神,以茶养性,提高人类群体的思想道德水准;以茶作诗作画,以茶歌舞,以茶献艺,茶乡旅游,倡导高雅的艺术享受,美化人们的生活;  以茶为食,以茶设宴,提倡茶为国饮,丰富人们的饮食生活;以茶为媒,以茶祭祀,茶禅结合,发挥茶的媒介作用和精神寄托作用。   而唐代刘贞亮也曾说过茶之十德:既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已知茶叶中含有500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其中有机物要占系生素、芳香物质、类后、皂等,无机物包括钾.钠、破、铁,铅等数十种金属和非金属化合物。茶叶中的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类脂、钾、钠、钙、铁、锌、等是对人体健康具有营养的物质:而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茶多糖、茶氨酸等并非人体必需,但有防病治病的保健功效,称为药效成分。已知茶多酚具有抗氧化、降脂、杀菌抗病毒、防治辐射损伤、防癌抗癌等多种功效。咖啡碱具有兴奋、利尿、消解脂肪的作用。茶氨酸具有镇静调节神经输导等功效。茶多糖具有增强免疫、降血糖的作用。茶叶尤其是优质绿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比较多科学合理地饮茶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饮茶的好处主要是:生津止渴、消热解暑、利尿解毒、益思提神、固齿防龋、增强免疫、延缓衰老、杀菌抗病毒、降脂减肥、降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消除口臭、助消化、降血糖预防糖尿病、明目、清肝、防治辐射损伤、预防坏血病、抗过敏、抗溃疡、益智、治疗腹泻与便秘、防癌抗癌等。   中国的茶文化对于我们现代的生活更是有很大影响。中国的茶文化不仅可以提升上班族的身体健康,缓解心理压力,更可以依托现代社会的科技和信息技术,创造处更多的社会财富与价值,提升整个中华文明的健康度。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各种社会发展的经验表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并不是唯一目标,产生出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的精神文明才是最重要的,精神层面的健全和丰满才是社会中人们“幸福获得程度”的根本。茶文化所具有各种优良特性,不仅会在历史上的过去,也会在时代当下继续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最好的精神养料。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会名流和知名人士乐意参加。茶文化也是大众文化,民众广为参与。茶文化是自上而下覆盖全民,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集体精神食粮。这份已经滋养着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明的精神支持,值得我们极尽个人的绵薄之力,让中国的茶文化伴随着中华文明走向更长远的未来,久久流传。

中国农业科学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中国棉花

种子

《华北农学报》(双月刊)《农业现代化研究》《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双月刊)

石窟保护与开发期刊投稿

最后,试图将剑川石窟档案文献资源数据库意向性构建如下:第一,剑川石窟研究期刊篇名目录及全文数据库:研究剑川石钟山石窟期刊篇名目录,作者共收录100余条。在此略举几条如下:①杨新旗.石宝山的原始文化初探.大理文化(大理),1998,6:45~47;②杨适夫.明清文人题咏剑川石宝山.云南文史丛刊(昆明),1991,1:184~186(转163);③张文渤.剑川石宝山旅游诗话.大理文化(大理),1997,6:51~53;④张楠.石窟寺与摩崖造像艺术.南方丝绸之路文化论:云南民族出版社(昆明),1991,11:379~385第二,剑川石窟研究书目及全文数据库:研究剑川石钟山石窟书目,作者共收录近40多条。在此略举几条如下:①宋伯胤.剑川石窟.北京:文物出版社,1958,6;②杨延福.剑川石宝山考释(白族文化研究丛书).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3[第一版];③陈兆复.剑川石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7[第一版]; 其余略……第三,剑川石窟图文数据库:剑川石钟山石窟是灿烂的东方文化瑰宝,也是世界艺术的宝藏。它既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石窟中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壮丽辉煌的篇章,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建构剑川石窟档案文献资源图文数据库,对于研究剑川石钟山石窟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促进石钟山石窟的保护和开发,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促进剑川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者共收拍剑川石钟山石窟照片近60多幅。在这里举例两幅如下:①石钟寺区第七窟甘露观音像:甘露观音坐像高1.52m,左手捧钵置膝上,右手上举,似执杨枝,因毁坏不可辨认甘露观音容貌端庄而不浅薄,美丽聪明、善良慈悲而不轻佻。她的胸口被挖损了一长方形小洞,所以民间叫她剖腹观音。②石钟寺区第五窟释迦修行像:石钟寺区第五窟释迦修行像民间俗称愁面观音,诚朴厚重。窟高1.2m,宽1.4m。窟形仿堂屋建筑,窟檐雕有精致的图案纹样。愁面观音雕像身体微向前倾,目光俯视,眉宇之间有点忧郁,无言地凝视着悲苦的人间。

龙门石窟 简介2000年11月洛阳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龙门石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我国三大石窟之一。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现“伊阙”,自古以来,已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唐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千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万余尊。 。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高的艺术造诣。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 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而力士像就更动人了,只见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壮。金刚力士雕像比卢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动人,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积土时,在极南洞附近发现的,是被盗凿而未能运走遗留下的。只见金刚力士两眼暴突,怒视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犷豪放,雄健有力,气势逼人。龙门石窟中另一个著名洞窟是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高鼻大眼、体态端祥,左右二边有弟子、菩萨侍立,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颈平,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洞中原有两幅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太后礼佛图》,画面上分别以魏孝文帝和文明皇太后为中心,前簇后拥,组成礼佛行列,构图精美,雕刻细致,艺术价值很高,是一幅反映当时帝王生活的图画。可惜被美国人勾结中国奸商盗运到美国,现分别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和纽约市艺术博物馆。而洞口唐宰相书法家褚遂良书碑铭,很值得一览。万佛洞在宾阳洞南边,洞中刻像丰富,南北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计有1500多尊。正壁菩萨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莲花座上。束腰处有四力士,肩托仰莲。后壁刻有莲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萨或供养人,壁顶上浮雕伎乐人,个个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还有一座观音菩萨像,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姿势优美,十分传神。古阳洞也很出名。这里有丰富造像题记,为人称道的龙门十二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清代学者康有为盛赞这里的书法之美为: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还有一个药方洞,刻有140个药方,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成就。把一些药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别的地方也有发现,这是古代医学成就传之后世的一个重要方法。龙门石窟不仅仅是佛像雕刻技艺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题记也不乏艺术精品。龙门石窟造像题记遍布许许多多的洞窟,约有3600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国内外学术界、书法界有很广泛的影响。龙门二十品,十九品集中于古阳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龙洞崖壁的慈香窟里。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一个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一年。洞内小佛龛琳琅满目,雕刻精巧。龙门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它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宾阳中洞外南侧,依崖镌刻一碑,即著名“褚遂良碑”,即《伊阙佛龛之碑》,记载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泰,为其死去的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做功德开窟造像的一篇法愿文(贞观15年即公元641年)。此碑文已严重腐蚀,难辨其文。��宾样中洞原为北魏雕凿,由于宫廷发生内乱而止。故半途而废。该洞是北魏至淌初的过渡洞。该洞高9米、宽8米多、进深9米。主像是唐代流行的阿弥陀佛,高8米多,脸型稍长、嘴唇厚大、颈有横纹、胸部隆起。木尊两侧侍立二弟子,其中左侧的迪叶雕像,刻工十分逼真。他满脸皱纹、目不斜视、严谨持重、深谙世故。左右弟子外侧侍立的菩萨,披巾、璎珞厚重,造型古朴、典雅,具有北魏的风格。在洞内的四壁上,布满大小150余个佛龛,其中有隋大业和唐贞观年的佛龛多个。宾阳南洞体现的艺术风格,上承北魏时期的刚健雄伟,下启盛唐时期的生动活泼。��宾阳北洞,此洞完工于唐代初年。洞中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高近10米,结跏跌坐,双手平分指天、地。称作“施无畏印”即天地之间唯我独尊。就是佛祖释迦牟尼出生后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所说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左右两侧南北浮雕二天王。其造型威武,刚强有力。��(前往万佛洞)��我们离开宾阳三洞拾级而上,即可看到万佛洞。万佛洞的形状是方形平顶,顶上雕一莲花藻井,莲花藻井周围刊刻楷书大字:“大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云禅师,一万五千尊佛龛。”洞口过道北侧上有“沙门智运,奉天皇太后太子诸王敬造一万五千尊像一龛”的题记。两个题记互为补充,说明什末人,为什末发愿造像的原因。永隆为高宗李治的年号。太监为宫中的女官。沙门智运和内道场运单师,指比丘尼智运的号。因该洞为智运奉旨修造,所以又叫“智运洞”。天皇指唐高宗,天后指武则天,因洞勺刻有15000尊佛像,又叫“万佛洞”��该洞主尊名阿弥陀佛,有圆光和身光,结跏跌坐在印覆莲束腰须弥座上,一手贴身斜举胸前,一手抚膝。这种手势说明阿弥陀佛在向弟子信徒说法,故称“说法印”。束腰莲花座中间雕刻四个赤膊季节袒胸、筋肌突起、体朵勇猛的力士承托室座。佛背光以上崖壁上雕刻有54朵莲花,每枝上坐一菩萨,姿态生动、富于变化、造型别致、独具匠心。此外,在南北壁上雕有伎乐人,分;乐伎和舞伎。乐伎手执乐器有瑟、竺、拔、茎溪、笛子、西腰鼓等,这是唐代宫廷的“坐部”乐队。舞蹈者或吹、或弹、或拨弄琴弦,彷佛会奏出优美的旋律。将唐朝宫廷中的舞乐场面表现得活灵活现,真可谓工匠们的神工之处。��原洞外除浮雕的二力士之外,还有两尊石狮,即龙门唐代浮雕的精品,在30年代被盗。现存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和堪萨斯城纳威尔逊艺术博物馆内。��(在莲花洞)��这里为什末叫“莲花洞”呢?听我给大家解释:莲花洞是继宾阳中洞之后开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顶雕有大型飞天环绕的大莲花藻井图案而得名。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顶藻井多以莲花为饰,但像这样大型的莲花,雕刻的如此精美,在龙门石窟中这不多见。此洞开凿于北魏孝昌年间即公元526—528年前后,属于北魏后期作品。此洞高6.10米,深6.15米,主尊释迦高6米(为立佛)。两侧为胁侍菩萨,佛与菩萨之间,为侍立的伽叶、阿难二弟子。其左的伽叶,身披厚重的袈裟,显示着艰辛跋涉、风尘仆仆的苦行僧形象。他右手执锡杖,这是龙门石窟造像中所独有的。莲花洞南北两壁上方各有似为“法华经”所指十方分身佛的小千佛浮雕,每个高度仅有2厘米左右。他们就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小的佛像。在坚硬的石壁上雕刻如此小的佛,而又刻得如此精工细作,确实为龙门一绝。洞口北侧上方有一块平面下凹的碑记,上刻两个大字“伊阙”,原为唐刻陀罗尼经,后复刻明代河南巡抚的“伊阙”二字,说明龙门的原称。��(往奉先寺)��在登几十步台阶就到奉先寺了,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就在这个寺内,奉先即奉供祖先之意。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奉先寺东西深约40米,南北宽约36米,卢舍那佛(披身佛)左侧的《大卢舍那像龛记》记载:大唐高宗天皇大帝之所建也,佛身通光,高85尺,二菩萨高70尺,伽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奉先寺的建造时间,据有关资料和专家推测,约始建于武则天被立为皇后的永微六年。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的伊河两岸,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若门阙,故称“伊阙”,隋朝始称龙门。龙门石窟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凿(公元493年),历经400余年的雕刻,现存窟龛2300多个,雕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0多万字。两山窟龛造像以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题材多样,雕刻精美,蕴涵丰富而蜚声中外。以北魏和唐代造像达到当时艺术的顶峰及匠心独具的皇家典范、中原风格而异于早、晚期石窟。以碑刻题记数量为世界石窟之最而被誉为“古碑林”。以造像内容广涉佛教信仰的众多宗派甚至包括道教的题材也是石窟艺术中所罕见。龙门石窟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典型的皇家风范。其中奉先寺规模最大,是唐代雕刻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皇后武则天曾助脂粉钱两万贯,于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竣工。它是依据《华严经》雕凿的敞开式佛龛,主佛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她雍容大度、气宇非凡、撼人心魄,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香山寺地处世界遗产——龙门石窟景区内。始建于北魏,唐代武则天曾在这里主持了一次诗会,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大诗人白居易放情于龙门山水,慕恋香山寺清幽,居住于香山十八年,自号“香山居士”。香山寺北侧的白园就是这位伟大诗人的墓园,如今这里已成为各界来宾凭吊这一历史名人的理想之地。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山(东山)与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形成一座壮丽的门阙。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直,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贮藏食物和东西。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绘动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现象出现并作为佛教信徒、僧侣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却是在古印度兴起佛教后出现的。由于山林的幽静、神秘、石窟的冬暖夏凉,依山雕凿石窟比用砖石筑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现了集建筑、绘画、雕凿艺术之大成的石窟寺。这种石窟寺艺术,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艺术技法风格融合交汇,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我们今天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龙门石窟群的雕刻,除了前面所说的有利条件外,还有个不可忽视的自然条件。伊水两岸的山崖都属于古生代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层。其石质坚硬、结构紧密,不宜风化和大面积脱裂,很适合于艺术造像,与其他砂岩石相比,有着宜于保存的有利条件。洛阳龙门石窟的开凿是继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之后由皇室开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有效率的营建约计150年左右,分别出现在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约占110年左右)时期。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的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龙门石窟修建于隋唐是模仿云岗石窟世界上许多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其载体大都为石头,位于洛阳城南13公里的龙门石窟就以石刻的形式记下了公元五世纪到十世纪之间那段已经消失的文明。龙门石窟开凿于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北宋诸朝,开凿时间长达四百多年。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00多个,造像十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多块,佛塔70余座。代表了不同时代的雕凿风格,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时尚。龙门,最具永恒魅力的当属奉先寺。这是一组斩山为石、依崖临壁凿就的群像。主佛卢舍那是中国古代人物雕塑最完美的作品之一。她丰颐秀目,仪表堂堂,一泓秋水般深邃的目光微微向下俯视,默默传递着慈爱与安详,洋溢着关注人间和洞察一切的智慧之光。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最大的皇家雕刻艺术宝库。追溯渊源流长的历史,拂去千年岁月的风尘,龙门石窟,这朵石刻艺术奇葩,将永远的绽放在世界的东方。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因为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从中流过,看上去宛若门厥,所以又被称为“伊厥”,唐代以后,多称其为“龙门”。这里地处交通要冲,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又因为龙门石窟所在的岩体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选择此处开凿石窟。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477年),大规模营建于北魏、唐代,后经历代修建而成,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龙门石窟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沿西山石栈道缓缓而行,古阳洞、宾阳洞、万佛洞,洞洞有典;魏晋南北朝、唐代造像,代代不同。最显赫最精美的是奉先寺群像和卢舍那石佛,充分显示了唐代工匠巧夺天工的技艺,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从火车站乘81 53 60路公交车直接到景区,门票80元,有学生票.

石窟寺景区极具魅力和历史文化特色,也具有相当的沉淀,对于游客来说值得一玩,但是近年来过度的商业化非常严重,影响了石窟寺景区景点的严肃性,下面给大家分享石窟寺旅游发展趋势。

2021年5月6日消息,根据山西省发布的《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我省将规范石窟寺旅游开发活动,避免石窟寺景点景区过度商业化、娱乐化。

我省推进重要石窟寺合理适度开放利用,完善开放石窟寺的展示标识解说系统、游客服务设施,鼓励有条件的石窟寺建设遗址博物馆,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石窟寺文物资源魅力。

实施重点石窟寺展示陈列提质工程,推动形成联合办展、巡回展览、云展览等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石窟寺展示模式。

同时,规范石窟寺旅游开发活动。坚持发展旅游以保护为前提,避免石窟寺景点景区过度商业化、娱乐化。

有关部门将科学核定、公布重要石窟寺景点景区游客承载量和重点洞窟的最大瞬时容量,鼓励采用限时限流、预约服务等方式规范引导参观活动。

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关于加强石窟寺等文物开放管理和实行游客承载量公告制度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石窟寺景区管理机构在2020年12月31日前完成石窟寺景区游客承载量核定公布工作,并于2021年1月31日前将石窟寺景区游客承载量公布及执行情况上报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将会同文化和旅游部于2021年上半年组织开展石窟寺景区游客承载量核定公布及执行情况专项检查。

石窟寺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辉煌灿烂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见证,是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石窟寺保护利用水平不断提升,但节假日、旅游旺季,部分石窟寺和世界文化遗产地游客超负荷,给文物和游客安全造成一定隐患。

国家文物局说,要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妥善处理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的关系,避免石窟寺景区过度商业化、娱乐化。各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应会同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指导督促辖区内石窟寺所在地人民政府和景区管理机构,坚持发展旅游以文物保护为前提,制定石窟寺景区开放管理要求,明确文物保护、开放条件、容量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和措施,提高石窟寺开放管理水平。

各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应会同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指导石窟寺景区管理机构,按照石窟寺保护规划等有关要求,合理测算、从严设定石窟寺景区游客承载量。这里提到的游客承载量应包括核心景区承载量、重要区域(如窟前平台)承载量、各开放洞窟承载量、栈道/游步道承载量,重点洞窟和栈道必须确定瞬时承载量。目前尚未公布游客承载量,或此前已公布游客承载量但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石窟寺景区,应报请景区主管部门批准后公布执行。

严格控制游客数量将成为各处石窟寺景区必须遵守的一项要求。各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应会同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指导石窟寺景区管理机构,采取网络预约、电子票务、错峰参观、限时限流、定制服务、实时监测、预警上报等方式,调节控制游客量,严格落实游客承载量各项指标。

同时,石窟寺景区管理机构应开展游客承载量管控措施执行情况和效果分析,科学评估旅游开发对石窟寺的安全影响。鼓励石窟寺景区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提升讲解服务质量,并通过建设数字博物馆、智慧景区以及虚拟体验等措施,提高展示服务水平,提升游客参观游览体验。

另外,各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应会同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指导石窟寺景区管理机构,在不影响石窟寺历史环境风貌的前提下,加强安全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开展景区日常安全巡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重点做好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期的安全防控工作。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制定景区管理应急预案,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自然和人为损害,做好人员保障和物资准备,开展应急演练,增强预警响应能力,全面提升石窟寺景区应急处置能力。

国家文物局说,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布达拉宫等游客量大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也应遵照这些要求加强开放管理,核定公布游客承载量,严格控制游客数量。

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强石窟寺等文物开放管理和实行游客承载量公告制度有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石窟寺保护管理,切实解决部分石窟寺以及世界文化遗产地游客量超负荷问题,确保文物和游客安全,提供良好的参观游览环境。

石窟寺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近年来,石窟寺保护利用水平不断提升,但在节假日和旅游旺季,部分石窟寺和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游客超负荷,给文物和游客安全造成一定隐患。《通知》指出,游客承载量应包括核心景区承载量、重要区域(如窟前平台)承载量、各开放洞窟承载量、栈道及游步道承载量,重点洞窟和栈道必须确定瞬时承载量。各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应会同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指导石窟寺景区管理机构,合理测算后严格控制游客数量,提升游客参观质量。采取网络预约、电子票务、错峰参观、限时限流、定制服务、实时监测、预警上报等方式,调节控制游客量,严格落实游客承载量等各项指标。石窟寺景区管理机构应开展游客承载量管控措施执行情况和效果分析,科学评估旅游开发对石窟寺的安全影响。鼓励石窟寺景区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提升讲解服务质量,并通过建设数字博物馆、智慧景区以及虚拟体验等措施,提高展示服务水平,提升游客参观游览体验。目前尚未公布游客承载量,或此前已公布游客承载量但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石窟寺景区,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四十五条要求,报请景区主管部门批准后公布执行。

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布达拉宫等游客量大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应遵照相关要求加强开放管理,核定公布游客承载量,严格控制游客数量,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切实保障文物和游客安全。

根据《通知》要求,石窟寺景区管理机构在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石窟寺景区游客承载量核定公布工作,国家文物局将会同文化和旅游部于2021年上半年组织开展石窟寺景区游客承载量核定公布及执行情况专项检查。

来源:山西新闻网、北京日报、央视新闻

石油开采与保护期刊投稿

Petroleum Science(《石油科学》英文版)是中国石油大学主办,反映中国石油科学领域高水平学术成果的英文刊物。SCI-E收录期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Petroleum Science办刊宗旨是发表国内外石油科学研究领域高水平的原创性科研学术论文和综述性论文,为中外石油科学家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石油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报道石油地质、石油地球物理、石油工程与机械、石油化学与化工、石油经济与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新成果。国内外石油科技研究人员均可为本刊投稿。为了尽快地、高质量地刊登您的论文,请作者投稿前务必详细阅读如下各项要求,并以此为规范撰写论文和投稿:投稿总则:1、为确保所有来稿被安全收到,本刊只接受网络在线投稿,不接受邮箱来稿。如果遇到系统登录较慢,请稍后重试。2、我刊已开通中文《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和英文CrossCheck文献监测系统,编辑部可以使用这两个系统实现来稿与全球已经发表过的所有中英文文章的全文比对,以检测来稿是否存在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现象。3、我刊是SCI-E收录期刊。由于SCI只收录原创性科研论文或综述,不接受已经以中文等其他语言公开发表过的文章的译文。因此,为保证您发表在Petroleum Science上的每一篇文章都能被SCI收录,本刊不接受主体内容已经在中文刊或其它语言刊上发表过的文章的译文投稿。4、为避免在审稿中由于英语语言表达的问题而影响到对文章学术性的判断,我刊要求国内作者投英文稿时同时上传文章的中文稿。如果收到的作者投稿文件中缺少中文稿或英文稿,我们会将稿件直接退修给作者,请作者补充。请作者理解提交中文稿是帮助文章顺利发表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请点击编辑部网站首页的“版权转让声明”,下载“版权转让协议”,请所有作者签名后,将扫描件在投稿时与稿件一同上传。5、作者上传的稿件文档最好不要超过5M,通常因为文件太大,审稿人无法正常下载原稿,继而无法及时将稿件审回。为了您的稿件能够及时审回,尽早刊用,在上传稿件前,请先将稿件做一些技术处理以降低文件大小,图件清晰、可读即可,同时请保留好原始图件,来稿录用后进入后期制作时,我们会通知您再提供原始的图件进行期刊后期制作。6、请您务必在投稿过程中填写推荐审稿人信息,您最好推荐3-5位近几年从事过相关领域研究工作、非本单位的审稿专家。7、我刊审稿周期为3个月,编辑部会尽快处理所有来稿,请作者在审稿期内耐心等待审稿意见。作者想了解稿件的处理进程或结果,不必打电话或发电子邮件询问编辑部,直接在线查询即可。当显示“稿件已审回”时,您还不能看到具体的审稿意见,编辑部会等所有审稿人的意见都返回并经过讨论对稿件作出最后审稿意见,然后发邮件通知作者,这时作者才能看到具体的审稿意见。投稿细则:1. 来稿请用英文撰写,并请国内作者附相应的中文稿,以备审、编、校时准确理解原文含义。来稿内容可以是原创性科研论文,也可以是某专业领域综述性论文,但两种论文内容必须与石油有关。英文要求用词准确,符合英语惯用语法,尽量使用相对简单的句式以保证意思表达清楚。2. 来稿请登录本网站,点击注册登录“在线投审稿系统”,按照系统提示完成投稿。本刊不接受邮件投稿。3. 来稿必须包括下列要素: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论文正文;(致谢;)参考文献。4. 论文题目。题目应用最少量的单词充分表述论文的核心内容,力求准确、简洁,除非必要,避免使用非定量的修饰词,如rapid,new等,删去不必要的冠词和多余的说明性冗词,如study of (on),research on,investigation of (on),analysis of,development of,evaluation of等等。5. 作者姓名采用汉语拼音形式,姓前名后,首字母大写,如:Zhang Xiaoguang,Wang Yan。作者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请用脚注标明通讯作者姓名及其Email,通讯作者一般是作者团队中提出论文研究思路的核心成员,如研究生导师或课题主要负责人等。6. 作者单位。请尽量将作者单位写具体,如:School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102249,China。不同单位的在作者姓名右上角用阿拉伯数字加注上角标。7. 摘要。摘要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目的是使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可以知道作者的主要观点、方法。应能提炼论文的主要观点,简明描述研究内容和范围,顺序叙述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中一般不出现符号、插图、表格、参考文献、公式、缩略语等。8. 关键词。关键词5-10个,在词语选择上应注意其涵盖的领域范围深浅得当,一般应涉及更广泛的专业领域或地理范围,以增加在数据库中被检索到的几率,使论文被更多的大同行检索到。9. 论文各级标题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不置标点,如1,1.1,1.1.1。各级标题均为首字母大写。10.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反映文章质量、甚至此文是否能够得到更多同行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请务必重视参考文献的使用。请作者仔细核对每一篇文献以确保准确,参考文献中的人名、书名、文章名、出版社名称、期刊名称等必须与原译文一致,信息要全。每篇文章至少应有15篇以上的参考文献,其中英文文献应占1/2以上,最近5年的文献应占2/3以上。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分文中和文后两种情况:在行文中用括号注出,注明作者的姓和发表年份。在文后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列出所有的参考文献。请注意,文后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与文中引用的文献一一对应,不能出现文中引用而文后没有列出,或文后列出的文献在行文中没有引用的情况。参考文献一般分为期刊论文和专著书籍两大类,在文后全部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作者姓前名后。中文文献需译为英文,并在最后注明“(in Chinese)”字样。在文后的参考文献列表中,这两类的格式举例说明如下:(1) 书籍、专著类:作者姓名. 书名. 出版地: 出版社名. 出版年. 起止页码Borko H and Jones W. Formation of Subtle Reservoirs in Continental Faulted Basins. 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 1978. 1-19 (in Chinese)(2) 期刊类:作者姓名. 文章名. 刊名. 出版年. 卷次(期次): 起止页码Robert H. Ultramafic rocks. Geology. 1990. 27(4): 7-14需要注意作者姓名的写法,在文后一律用姓的全称+名的首字母大写,文中只用姓氏即可,具体举例说明如下: (1)如果只有一位作者,则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中写为:Wang D Y.……………文中引用为:(Wang, 1990);(2)两位作者时,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中写为:Wang D Y and Zhang X L.……………文中引用为:(Wang and Zhang, 1990);(3)三位或三位以上的作者,文中一律引用为:(Wang et al, 1990),文后参考文献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三位作者Wang D Y, Zhang X L and Ren S L.……………三位以上的作者Wang D Y, Zhang X L, Ren S L, et al.……………在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时,如遇到两篇或两篇以上文献在同一处引用,中间用分号隔开,如(Wang and Zhang, 1990; Robert et al, 1998)。如同一处引用的两篇文献在文中引用形式只有年代不同,则可以省略写为(Wang and Zhang, 1990; 1998)。但如果文中引用形式不同,如(Wang and Zhang, 1990; Wang, 1998; Wang et al, 2006),则只能逐一列出,不能省略。参考文献中的书名、文章名、出版社名称、期刊名称等必须与原译文一致,不能随便翻译。11. 量和单位。各种参数、单位及符号要符合国家和有关专业标准,公式中各项物理量均应注明物理意义,并使用法定计量单位。12. 缩略语在文中首次使用时应注明全称。13. 图件应清晰可读,分辨率必须在150-225dpi之间。图件中的文字一律需译为英文,必须清晰可辨。图件尺寸(含图版)不超过1个版面(大16开)。图件中表示量的单位时,我刊的格式是“量, 单位”,图中文字是首字母大写,其他字母小写(除专有名词外)。图件的位置是放在首次引用它的文字段落之后。14. 请作者在投稿后自留底稿。编辑部收到稿件后90天内会发送Email告知作者稿件是否刊用。在此期间请勿另投其他刊物。对修改后录用的稿件,作者应按照编辑部提出的修改意见修改好后将修改稿尽快返回编辑部。15. 随附的中文稿件文责自负。对英文稿件,编辑部若要在内容上进行实质性修改,须征得作者同意,但编辑部有权对其进行英文语言文法方面的修改及内容上的删节。16. 本刊与Springer公司合作出版,并已被SCI-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俄罗斯文摘、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ChinaInfo、美国化学文摘、美国石油文摘、剑桥科学文摘收录,论文发表前编辑部会与作者签定版权转让协议,由作者授权石油科学编辑部发表该论文,并同意被以上检索系统收录。如作者向本刊投稿,则视为同意授权出版并被以上检索系统收录,特此约定。17. 论文发表后,本刊对刊出的稿件按规定向作者收取版面费,向作者赠送刊登有其论文的期刊2本。

OIL SHALE GAS SCI TECHNOL Gas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石油类比较好发的期刊有如下两种:

1、《石油化工》1970年创刊,由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和中国化工学会石油化工专业委员会,联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报道石油化工领域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学术水平较高的研究成果,包括裂解分离、有机合成、高分子合成、石油化工新材料、绿色化工、精细化工、催化剂制备及表征、分析测试、化工数据测定、计算机应用、系统工程、化工设备、技术改造等。

2、《油气储运》1977年创刊,本刊是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主要刊载石油、天然气、成品油以及其他介质输送和储存工程等方面的科技文章。

本刊面向全国的石油、石化系统,国防、民航、铁路、交通的油气储运部门;市政供排水、煤气、热力管网等单位以及有关设计,科研院所,大专院校。

树木移植与养护期刊投稿

树木移栽最佳月份是在秋季11月份到来年3月份,此时树木已经落叶,进入到休眠阶段,生长缓慢,树液流动慢,移栽对树木本身的影响较小,也能利于成活。移植的植物最好是在半年内不要施肥,可以考虑用泥炭土、草炭土类的有机质含量高的土代替施肥。一般的肥料容易导致根部感染、烂根。可以考虑根据生长状况,页面喷叶面肥。同时注意分析叶色变黄的原因,不要误诊,一般的干旱、湿涝、病害也是叶色发黄。移栽树木一般不施肥。

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是一个“三分种,七分管”的工程,因此要想使植物能够达到最佳效果不仅需要做好园林绿化的施工工作,而且还要加强对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外部环境的形成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园林绿化工程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美化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途径,园林绿化施工是一项重大的工程,园林绿化施工的效果与之后的养护管理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关系,在园林绿化过程中要针对性地进行相应措施,做好养护管理工作,将施工与养护管理有机地结合,才能将园林绿化成果发挥其应有的效率,从而促进园林绿化业的发展和城市美化形象的形成。

关键词:

园林绿化;施工;养护管理;策略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绿地面积不断地减少,而园林绿化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环境,增加城市的空气质量和城市人民的环保意识。园林绿化工程主要包括前期准备阶段、工程施工阶段、后期养护阶段以及工程验收阶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施工和后期养护阶段,虽然园林绿化施工阶段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但后期养护阶段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将这两个阶段合理有机地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园林绿化工程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一、园林绿化施工技术

1、园林绿化施工前技术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的最大特点是该工程基本上采用具有生命力的绿色植物等作为对象,主要包括草坪、花草、花卉花坛、地皮、灌木、乔木等植物的栽培与设计,通过园林绿化的施工使这些植物能够发挥其生长效果和形状,通过掌握植物的成长习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出更好地植物达到美化城市环境的目的。园林绿化植物还具有吸附尘土、隔音杀菌、美化空气、调节温度,增加空气湿度,增加空气中的含氧量等功能。[1]另外园林植物由于易受季节性影响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园林绿化工程的难度也因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增大,因此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整个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2、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对象,由于园林植物是具有生命力的植物,而且在栽种这些植物时它们会因为不同的土壤、水分、环境会发生不同的变化,甚至因为风向和地势的不同而导致植物生长的不同,因此在园林绿化时应选择健康茁壮、大小合适、易于存活的植物,对于那些大型的树木,应先对其根部进行一定的修剪,并根据其生长习性对其进行栽培和种植,而且在选择过程中,同时要选择具有一定的美观性的植物,综合各种因素,要选择既经济又优良的品种,避免在施工阶段就被病虫所毒害。

3、园林绿化人员安排和时间管理

园林绿化施工前期及施工过程中都应该选择一些专业性较强,对植物的生长习性有所了解,能够对植物的栽培具有专业性知识的人员去施工管理,这样会减少施工过程中因能力问题而导致的返修问题的出现。由于园林绿化的植物极易受到季节性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园林绿化要选择适宜植物种植的秋末或者是在春初,由于时间的短暂性,施工人员应设计相应的施工计划表,在有效的时间内将所有植物合理地种植,避免植物在不适宜、难存活的季节去栽培,若是园林绿化在施工时受到时间的限制,不能在适宜的时间栽种,那施工人员也要做好反季节移植技术的应用和管理工作。

4、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

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应对植物的成长习性及特点进行分析,将不同植物进行划分层次或分类,比如像一些花卉类要多浇水,一些灌木类要注意防冻等等,在管理这些植物时一定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这些植物,做好某些植物的嫁接和移植工作,保证植物的水分,实现植物存活率的最大化。

二、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有机地结合

园林绿化工程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在整个工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园林绿化工程是一个“三分种,七分管”的工程,因此要想使植物能够达到最佳效果不仅需要做好园林绿化的施工工作,而且还要加强对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对于养护管理工作要科学、规范地进行,应当制定一套合理高效的管理制度,来提升养护管理的程度和园林绿化工程的景观效果。[2]

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贯穿园林绿化施工过程的始终,园林单位为了能够体现园林设计师的设计意图,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发挥其相应的景观和功效,他们在园林绿化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绿化养护,例如树木移栽过程中必须减少树木根部的损伤、对树冠进行修剪以降低树冠失水确保移植树木的成活率。树木移植以后进行遮阴保护,及时进行喷水以及用浸湿的草绳缠绕树干。[3]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离不开施工与养护管理的有机结合,只有将养护管理贯穿于园林绿化工程的始终,重视后期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工作,这样才保证植物的存活率,并实现与设计图纸保持一致性,最终达到美化城市形象的作用。

三、加强对园林绿化养护的管理

园林绿化的后期养护工作在整个园林绿化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园林绿化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养护管理标准进行操作,园林绿化企业应重视和加强对园林绿化后期的养护工作,制定出相应的可行性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政策,实现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四、结语

园林绿化工程要想取得快速的发展,必须将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有机地结合,遵循植物生长的规律和自然规律,定期对植物进行养护管理,并根据相应的规则对植物进行分类管理,从而使植物的存活率达到最大化,同时也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最终推动园林业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封彦梅;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技术[J];中国信息农业.

[2]张明秋,赵艳丽;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技术[J];自然与生活.

[3]封彦梅;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技术[J];中国信息农业.

修剪整形,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上冻后化冻前落叶树木基本上是处在休眠期,树体内的汁液几乎不流动,对树体的损伤较少;而且随着气温的慢慢回升,伤口特别容易愈合。修剪时,要尽量遵从“去弱留强”的原则,主要剪除细弱枝、病虫枝、徒长枝、下垂枝、过密枝和不利于观赏的枝条,以及妨碍架空线和建筑物的枝杈。在修剪时需要注意的是:要尽量做到剪口光滑,对于剪后直径大于三公分的伤口。初春土壤里的深层冻土还没有解冻,会影响苗木开启生长。所以在地面解冻的时候要浇一次解冻水,切记解冻水一定要浇透。根据地利情况及树木长势酌情施肥,可选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复合微生物菌肥,活化土壤养分、提高养分利用率,破除土壤板结,调节土壤酸碱度。

1、浇水:(1)浇水的原则应根据不同树种、树木大小和土壤干旱程度来确定浇水量和浇水次数,做到适时浇水。新植树、幼龄树、喜湿树要先浇多浇,耐旱树种或定植3年以上的树木可后浇少浇,土质差、土壤特别干旱时要及时浇,树叶已出现枯萎现象的要立即浇。(2)浇水的时间一般主要集中在2,3,4,5和6月浇水,其中3月和4月是关键时期(夏季抗旱为特殊情况)。(3)使用水车浇水的注意事项水压不能过大,不能直冲堰土;浇水要充足均匀,切忌边行车边浇水,浇成“跑马水”;若出现漏水应堵塞漏洞,补浇一次;若因灌水而使树木倾倒,要及时扶正。2、施肥:(1)树木施肥的原则和时期为了树木能正常生长,要定期对树进行施肥。一般在每年的12月到翌年3月树木的休眠期内,应施用基肥,基肥以充分腐熟的有机颗粒肥为最好。在每年的3~8月生长期内,以施用追肥为主,追肥可用复合有机肥或化肥。花灌木在开花后,要追施一次追肥。(2)行道树施肥在有绿带的地方,可在树冠投影线处挖一直沟,宽30厘米,长为绿带宽度,深20~40厘米,肥料施入浸干后应立即回土填平;在无绿带有树池的地方,以树池的大小作为施肥沟。(3)绿篱施肥可在绿篱两侧挖10~15厘米深的浅沟,将肥料施入后灌水、覆土。3、松土除草:(1)松土一般在每年4~10月进行松土,在浇水后地面板结时和夏季降大雨后均可进行,以保持土壤疏松,空气流通。休眠期松土,可结合施肥、浇水进行。(2)除草坚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以控制杂草的生长。4、修剪:修剪是树木养护中的一项重要技术。(1)修剪原则修剪应根据树种习性、景观效果来进行,以达到均衡树势、调节生长、姿态优美、花繁叶茂的目的。一般乔木的养护性修剪应当按照“多疏少截”原则进行,修剪不宜过重,保持其自然树形。花灌木的养护修剪应保持内高外低自然丰满的树形,按时疏剪细弱枝、过密枝、干枯枝、外围枝、病虫枝,分期更新丛生灌木的衰老主枝,短截影响树姿树势的徒长枝、(2)修剪时期落叶乔木一般在落叶后至萌芽前的休眠期进行,常绿乔木一般在4~8月上旬“立秋”前的生长期进行,剥芽、去蘖应在萌芽抽枝未木质化前进行,定干、短截、整形、更新树冠等强度修剪应在休眠期进行,春季开花花木则应在开花后进行。5、扶正:倾斜度超过10毅的树木,须进行扶正。落叶树扶正在休眠期进行,常绿树扶正在3~5月进行。6、补栽:补栽的原则:应使用同品种、同规格的大苗。若苗木来源有困难,可略小于原规格,但乔木胸径相差不能超过5厘米,灌木高度相差不能超过1米。

能源发展与保护期刊投稿

《今日能源》杂志

中国能源学会是类似卢俊卿华商组织的商业机构,非民政部批准的学会组织,无正规刊号的刊物。

在学术论文投稿方面,通常需要按照期刊、会议或出版社规定的论文格式和排版要求进行操作。如果可持续与可再生能源国际会议规定有模版,则需要使用官方模版,以确保论文符合其要求。如果没有规定官方模版,则可以借助预设文档模板,如LaTeX、Overleaf等,或者参考该领域常用的期刊或其他会议论文的格式和排版要求,以确保论文格式和排版规范,与主编和审稿者的预期相符,提升论文评审和刊登的机会。

通常国际会议都设定了投稿模版和格式,以为标准化审稿和出版确立规范。建议您按照官方的投稿模版和格式来撰写论文,这可以保证您的论文符合会议的要求,避免投稿不成功的风险。如果您有自己的模版或其他格式的文章,也可以进行参考,但最好还是以官方模版为准,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稍作调整。这可以提高您的投稿成功率,并且可以更好地展现您的学术研究实力和专业水平。如果您对于官方模版和格式有任何疑问,建议您可以联系会议主办方或者相关的会议机构,咨询和确认相关要求。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