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安康学院期刊投稿方式多吗

发布时间:

安康学院期刊投稿方式多吗

安康学院简介: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居秦巴之间,汉水之滨,与鄂、渝、川三省市相毗邻,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秦、楚、巴、蜀多元文化样态在此交融生辉,是宜居宜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分为江南、江北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13亩,校舍总面积279485.01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12.0825万册、电子图书88.8527万册、中外文报刊753种,校园网出口带宽为电信联通双千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7742.02万元。

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1252人,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医学等十个门类,设有13个二级学院,开设41个本科专业。

学校现有教职工771人,专任教师52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8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93人,“双师型”及行业工程背景教师124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国内知名作家1人,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17人,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144人为学科首席专家、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

5名教师被聘为陕西省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首席农艺师,60余位教师荣获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四个一批”、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高校首批“青年杰出人才”、陕西省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3名教师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

学校建有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陕南生态经济研究中心、陕西富硒循环农业发展研究院、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等11个省级科研平台、12个市级科研平台和9个校级研究中心,组建科技创新团队6个。设有陕西省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3个。

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313项,科研经费4242万元;出版著作、教材343部;发表学术论文5724篇;取得国家专利112项;获得各级科学技术奖、哲学社会科学奖、教学成果奖等403项。《安康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

安康学院(Ankang University)是陕西省安康市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

安康学院是安康市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安康大学,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8年8月恢复办学,1984年6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安康学院。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居秦巴之间,汉水之滨,与鄂、渝、川三省市相毗邻,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秦、楚、巴、蜀多元文化样态在此交融生辉,是宜居宜学的理想之地。升本以后,学校三次开展思想观念大讨论,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了“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办学声誉明显提升,学校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学校分为江南、江北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13亩,校舍总面积275807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98.7万册、电子图书3140GB、中外期刊1108种,校园网主干带宽为电信联通双千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6336.63万元。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2000人,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八个门类,设有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等12个教学院系,开设34个本科专业,形成了陕南民间文化研究、秦巴资源保护与开发、农业资源与环境为重点的特色学科方向。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学校现有教职工750人,其中专任教师524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5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50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7%,“双师型”及行业工程背景教师134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国内知名作家1人,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14人,外籍教师4人,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110人为办学顾问、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7名教师被聘为陕西省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首席农艺师,60余位教师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劳模、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等荣誉称号。学校建有6个省级科研平台、6个市级科研平台和9个校级研究中心,组建科技创新团队8个。升本以来,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95项,科研经费2601万元;出版著作、教材177部;发表学术论文3811篇;取得国家专利9项;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成果奖、教学成果奖等329项。《安康学院学报》被评为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社科学报,其中“汉水文化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学校秉承“笃学、尚行、砺志、创新”的校训,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升本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14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40项,建有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鉴定平台27个。近三年,学生在数学建模、挑战杯赛等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创新与技能竞赛和文体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426个、省部级奖346个;学生发表论文91篇,发表作品200篇。园林专业2007级1班被团中央、教育部评为国家先进班集体。学校面向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近三年本科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开展了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省市政府签订共建协议,与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对口支援、干部培训和合作办学友好关系,与安康市各县(区)和地方企业建立校地、校企合作办学关系。开设了“阳晨班”、“美华班”,为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与美国、台湾、北京多家公司和当地企事业单位共建10个实验室。与英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7所高校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教育,已有58名学生通过多种合作项目出国、出境学习深造。“十二五”以来,学校紧紧围绕“育人为本,突出应用,完善保障,强化服务,提高质量”的中心任务,坚定地走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之路,注重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坚持错位竞争与特色发展,为把学校建成有特色、高品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安康学院是一所省属多科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安康大学,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8年重新设立“陕西师范大 学安康专修科”,1984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原安康教育学院、陕西省安康农业学校并入安康师范专科学 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 学院座落在秦巴腹地,汉水之滨,被誉为“西安后花园”的西部名城??陕西省安康市。安康交通便 捷,襄渝、西康、阳安铁路在此交汇,316、210国道及京昆、十天、包茂高速穿境而过,是陕西省第二大交通枢纽。学院北眺汉江,南倚国家级香溪洞风景 区,校园花木繁茂,碧草如茵,风光秀丽,环境幽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院现占地743.8亩,校舍面积241847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4662.09万元。校内教学、实验各项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现有藏书 90.83万册,电子图书2008GB,各种期刊1500余种,拥有清华同方期刊、万方数据库和连接国际互联网的千兆校园网等为全院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 学、科研和获取信息的先进手段与发展平台。 学院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的发展战略。以培养具有综合 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立足秦巴,坚持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走内涵优先,注重应用,开放办学的 道路。紧紧围绕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积极培育现代大学文 化,努力建设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见长的有特色、高品质的综合型本科院校。连续多年专升本升学率一直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学院现有数学系、电子与 信息工程系、化学化工系、中文系、外语系、政治与历史系、教育科学系、艺术系、经济与管理系、体育系、农学与生命科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教学院 系,54个本、专科专业。学科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8大门类。形成了以汉水文化研究为重点的文学学科方向、以秦巴 资源保护与开发为重点的理学学科方向、以蚕桑为重点的农学学科方向,积极发展管理学、工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多学科结构。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面向全国 23个省市招生。 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基础好、教学与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26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185人,有博士、硕士261 人,国内知名作家1人。60余位教师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奖、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奖、曾宪梓奖、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 奖、优秀教材等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学院还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在内的80余人为学院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升本以来,学院在质 量工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均取得重大突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在研的省级教改项目7项,其中陕西省重大攻关项目1项。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 学名师5人,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优秀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 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学院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指导思想,努力促进教学、科研的共同进步,科学研究硕果累累,高层次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升本以来,全院教师承担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陕西省人民政府"13115"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教育部2007年重点及规划课题等各类科研项目200 余项。取得国际、国内科研论文、著作(教材)等各类科研成果1600余项。围绕教学和科学研究,学院获得省级重点学科1个,建有“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 室”、“陕西省富硒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陕西省安康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陕西省富硒食品 工程实验室”、“陕西省蚕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省级科研平台和“秦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等11个校级、市级合作科研平台。与 西南大学 、西北 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科研院所广泛开展合作,凸显科技服务功能。科研团队优势逐步凸显,服务经济社会功能不断增强。 学院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积极弘扬“笃学、尚行、砺志、创新”的校训,以优良的校风和浓厚学风积极引导和激励大学生成长成才。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 标,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近年来,我院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高等数学竞赛、全国“CCTV”杯大学生英语 演讲比赛、全国高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语文教师大赛和“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大赛中屡创佳绩,尤其是我院学生在取得陕西省第七届“挑战 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又荣获全省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金奖,并被推荐申报国家级奖项。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对学生全程就业指导和教育。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建立了稳固的就业、实习基地,为学生就业不断开辟新的天地。一批 学生扎根基层,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得到了省内外媒体的纷纷报道。几年来,学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陕西省同类高校前列。学院被省教育厅评为“2008年陕 西省高校学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院注重加强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4所国际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办学关系,为师生留学、进修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美国英语学会、英国语言学会、VSO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常年有多名外国文教专家在校任教。 在新的发展阶段,安康学院将紧抓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规模适 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质量过硬、特色鲜明并与区域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的综合型本科院校。使安康学院成为秦巴区域人才培养的摇篮、科学研究的中心、社会发 展的智囊、智力服务的基地,为、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院办公室电话: 传 真: 学院办公室邮箱:

安康学院期刊投稿方式

安康学院座落在秦巴腹地,汉水之滨,被誉为“西安后花园”的西部名城——陕西省安康市。安康交通便捷,襄渝、西康、阳安铁路在此交汇, 316、210国道和西汉、西康高速穿境而过。学院北眺汉江,南倚国家级香溪洞风景区,校园花木繁茂,碧草如茵,风光秀丽,环境幽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图书馆学院规划面积1200余亩,现有占地面积509亩。校舍面积19.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312万元。校内各项设施齐全,设备先进。风格典雅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设施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中心、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功能齐全的学术报告厅、体育馆文体活动中心、标准田径运动场、现代化的学生公寓、食堂等一应俱全。图书馆采用先进的图书管理集成系统,管理科学高效。现有藏书64.3万册,电子图书22.5万册,国内外各类期刊1800余种,拥有清华同方期刊、万方数据库和连接国际互连网的千兆校园网等为全院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和获取信息的先进手段与发展平台。 体育馆学院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注重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紧紧围绕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管理为抓手,规范教学运行管理;以加大教学基本建设投入为手段,加强实践、实验教学;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现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示范专业2个。学院的学科专业体系完整、特色鲜明。现有中文、数学、物理与计算机科学、化学与生命科学、政史、农学、英语、经济与管理、教育科学、艺术、体育和社科部等12个系(部),48个本、专科专业。学科门类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7大学科门类。经过几十年的不懈探索,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经验。现有学生6367人,在全国15个省市招生。 西校区教学楼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基础好、教学与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45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34人,有博士、硕士学历180人,常年有国内访问学者教师10余人。40余位教师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奖、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奖、曾宪梓奖、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陕西省教学名师称号等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学院还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在内的60余人为学院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学院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指导思想,努力促进教学、科研的共同进步,科学研究硕果累累,高层次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全院教师近几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6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0余项,地(厅)级科研成果奖70余项,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专著80余部。围绕教学和科学研究,学院建有省级“蚕桑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安康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和学院成立的“秦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汉水文化研究基地、“教育研究中心”、“农业科技研发中心”、“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机构。科研团队优势逐步凸显,服务经济社会功能不断增强。西校区花园学院注重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安工程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对口支援和合作办学友好关系。常年从英国、美国、荷兰等国聘请外教来校任教。学院目前正在启动国际联合办学工作,以加快学院国际化进程。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设有专门领导小组,建立就业网站,对学生进行全程就业指导和教育。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建立了稳固的就业、实习基地,为学生就业不断开辟新的天地,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陕西省同类高校前列。在新的发展阶段,安康学院将紧抓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本科院校,使安康学院成为秦巴区域人才培养的摇篮、科学研究的中心、社会发展的智囊、智力服务的基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安康学院

安康学院是安康市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安康大学,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8年8月恢复办学,1984年6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安康学院。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居秦巴之间,汉水之滨,与鄂、渝、川三省市相毗邻,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秦、楚、巴、蜀多元文化样态在此交融生辉,是宜居宜学的理想之地。升本以后,学校三次开展思想观念大讨论,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了“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办学声誉明显提升,学校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学校分为江南、江北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13亩,校舍总面积275807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98.7万册、电子图书3140GB、中外期刊1108种,校园网主干带宽为电信联通双千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6336.63万元。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2000人,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八个门类,设有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等12个教学院系,开设34个本科专业,形成了陕南民间文化研究、秦巴资源保护与开发、农业资源与环境为重点的特色学科方向。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学校现有教职工750人,其中专任教师524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5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50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7%,“双师型”及行业工程背景教师134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国内知名作家1人,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14人,外籍教师4人,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110人为办学顾问、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7名教师被聘为陕西省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首席农艺师,60余位教师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劳模、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等荣誉称号。学校建有6个省级科研平台、6个市级科研平台和9个校级研究中心,组建科技创新团队8个。升本以来,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95项,科研经费2601万元;出版著作、教材177部;发表学术论文3811篇;取得国家专利9项;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成果奖、教学成果奖等329项。《安康学院学报》被评为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社科学报,其中“汉水文化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学校秉承“笃学、尚行、砺志、创新”的校训,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升本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14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40项,建有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鉴定平台27个。近三年,学生在数学建模、挑战杯赛等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创新与技能竞赛和文体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426个、省部级奖346个;学生发表论文91篇,发表作品200篇。园林专业2007级1班被团中央、教育部评为国家先进班集体。学校面向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近三年本科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开展了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省市政府签订共建协议,与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对口支援、干部培训和合作办学友好关系,与安康市各县(区)和地方企业建立校地、校企合作办学关系。开设了“阳晨班”、“美华班”,为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与美国、台湾、北京多家公司和当地企事业单位共建10个实验室。与英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7所高校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教育,已有58名学生通过多种合作项目出国、出境学习深造。“十二五”以来,学校紧紧围绕“育人为本,突出应用,完善保障,强化服务,提高质量”的中心任务,坚定地走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之路,注重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坚持错位竞争与特色发展,为把学校建成有特色、高品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安康学院简介: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居秦巴之间,汉水之滨,与鄂、渝、川三省市相毗邻,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秦、楚、巴、蜀多元文化样态在此交融生辉,是宜居宜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分为江南、江北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13亩,校舍总面积279485.01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12.0825万册、电子图书88.8527万册、中外文报刊753种,校园网出口带宽为电信联通双千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7742.02万元。

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1252人,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医学等十个门类,设有13个二级学院,开设41个本科专业。

学校现有教职工771人,专任教师52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8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93人,“双师型”及行业工程背景教师124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国内知名作家1人,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17人,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144人为学科首席专家、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

5名教师被聘为陕西省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首席农艺师,60余位教师荣获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四个一批”、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高校首批“青年杰出人才”、陕西省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3名教师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

学校建有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陕南生态经济研究中心、陕西富硒循环农业发展研究院、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等11个省级科研平台、12个市级科研平台和9个校级研究中心,组建科技创新团队6个。设有陕西省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3个。

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313项,科研经费4242万元;出版著作、教材343部;发表学术论文5724篇;取得国家专利112项;获得各级科学技术奖、哲学社会科学奖、教学成果奖等403项。《安康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

安康学院期刊投稿方式要求

安康学院简介: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居秦巴之间,汉水之滨,与鄂、渝、川三省市相毗邻,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秦、楚、巴、蜀多元文化样态在此交融生辉,是宜居宜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分为江南、江北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13亩,校舍总面积279485.01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12.0825万册、电子图书88.8527万册、中外文报刊753种,校园网出口带宽为电信联通双千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7742.02万元。

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1252人,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医学等十个门类,设有13个二级学院,开设41个本科专业。

学校现有教职工771人,专任教师52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8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93人,“双师型”及行业工程背景教师124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国内知名作家1人,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17人,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144人为学科首席专家、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

5名教师被聘为陕西省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首席农艺师,60余位教师荣获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四个一批”、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高校首批“青年杰出人才”、陕西省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3名教师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

学校建有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陕南生态经济研究中心、陕西富硒循环农业发展研究院、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等11个省级科研平台、12个市级科研平台和9个校级研究中心,组建科技创新团队6个。设有陕西省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3个。

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313项,科研经费4242万元;出版著作、教材343部;发表学术论文5724篇;取得国家专利112项;获得各级科学技术奖、哲学社会科学奖、教学成果奖等403项。《安康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

不好。安康学院学报论文是比较难发的,因为学报其对文章和作者的要求都比较严格,且投稿审核的过程也很漫长。大学学报难发主要体现在其投稿过程,投稿需要漫长的等待,即是录用安排刊期出刊,之后也是漫长的等待。安康学院是安康市唯一的省、全日制普通工程学院,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安康大学,1963年停课,1978年8月恢复开学,1984年6月更名为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2月改制为安康学院。

本刊提倡网上投稿,网上投稿请务必以Word文件(扩展名DOC)附件发送至本刊电子信箱,请将篇幅尽量控制在8000字以内,并采用以下格式和设置——作者姓名置于开头醒目处,正文五号字,单倍行距,不分栏,文内小标题最多一级,纸张类型A4,页边距上下2.5cm、左右3cm,作者联系地址请括注在文章最后; 用微机打印者也请务必采用上述格式单面打印,恕不接受手写稿件; 邮寄投稿,收信人请写“《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勿写本刊工作人员姓名; 投稿请务必将联系人姓名、详细地址,以及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各种联系方式全部书写清楚; 文稿务必附上英文题目和作者的英文姓名,但无需附“参考文献”“摘要”和“关键词”等; 插图线条及其中的标注文字务必整洁清晰,插图须在文稿中的相应位置标上编号,插图及图表中的外文务必译成中文; 外国人名和地名请尽可能译成中文,有必要保留外文名称时,则在文中首次出现处将外文用括号标注在中译名后面; 请注意语言规范,例如“其它”一律改为“其他”、“公里”改为“千米”、“公斤”改为“千克”,数字和百分数尽量采用阿拉伯数字,书刊和一般文章的题目用书名号。

作文投稿格式也许能对你有所帮助,祝您在写作的舞台上大显身手!

a

题目居中——名字——文章——联系地址——附页说明

b.

一、投稿格式要求:

如今,电脑普及,一般作文投稿都采用打印稿。打印的作文要按以下格式:

作文题目:小二号,黑体,居中排列

作者学校、姓名:小四号,仿宋体,居中排列

正文内容:小四号,宋体

题目、姓名、正文之间都要有0.5行的间距

全文用A4纸打印,行距为20-23之间,

上左右的页面设置:均为2.5,下为2

一般来说,每篇作文以一张A4纸为宜,内容超千字的可打印成两页.

二、寄稿投稿地址选登:

《全国优秀作文选》:南京市湖南路47号1001室【210009】 《小主人报》:上海市安西路427号【200050】 《未来科学家》: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05号【210036】 《少年文艺(写作版)》:南京市湖南路47号15楼【210009】 《儿童时代》:上海市五原路300号【200031】 《小学生》:山西省太原市青年路新南西条43号【030001】 《小学生作文》:天津市和平区张自忠路189号625室【300020】 《家教周报·新春笋》:江苏省南京市建邺路66号【210004】 《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吉林长春市人民大街179—1号【130021】 《江海晚报》:南通市西寺路10号【226001】 《作文大王》:广西桂林市普陀路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541004】 《百家作文指导》: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中央大街西佳路【163712】 《语文报小学版》:山西省太原市双塔寺街124号【 030012】 《儿童大世界》:河北省石家庄市工农路359号【050051】 《小学生创新作文》:广西南宁市建政路37号【530023】 《小学生优秀习作》:福建省福州梦山路27号【350001】 《小学生学习指导》: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25号【110003】 《关心下一代周报》:江苏省南京市梅园新村大悲巷12号【210018】

三、网上投稿地址:

《作文大王》 《家教周报》 jjxcs979@sina 《读写天地》 duxietiandi@sina 《简妙作文》 jmzw6@126 《优秀作文》 YXZWxiao@tom 《新语文学习》 xywxx_xx@163 《金陵晚报作文版》liyaya.zw@163 《百家作文指导》(中高)bjzw999@163 《南京晨报作文版》cbzuowen@126 《时代学习报》投稿邮箱:lyzhoukan@163 《七彩读写》投稿邮箱: 《全国优秀作文选》(低年级)投稿地址:yuhaomiao1982@163 《全国优秀作文选》(中高年级) 投稿地址: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您们好!首先,非常荣幸和感谢您能于百忙之中接收和审阅我的稿件。

我系***大学(研究所)机械电子学院的一名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我的研究方向是***。这篇稿子的内容是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果和新的感想。

本着导师的期望和支持以及我对贵刊的敬仰和信任的态度,我把这篇稿件投到贵刊,得偿所愿,荣幸之至!再次希望专家、老师们能于百忙之中予以审阅。学生真成期待您的答复,并向您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祝专家、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意,阖家安康,福禄双至! 此致敬礼!学生:***时间:***。

1.是的,可以用任何邮箱发E-mail 。

2.这两种说法都不全对。

大多杂志欢迎WORD格式,因为方便修改和排版。

至于附件,他们也不太欢迎,除非是很长的稿件(超过两万最好用附件)。大家知道,很多病毒是通过邮件附件传送的,而很多杂志社的电脑上都装了病毒粉碎机这个软件,就是说在处理电子邮件的时候,有附件的系统一律删除。这意味着您辛苦的文字永远不会被编辑看到。另外,附件来稿格式不同,往往因为软件问题而打不开,或者,打开是乱码。

所以,为了您自身利益,别使用附件投稿。

3.主题:投稿栏目、文章名、发表笔名。

内容:文章的全部内容。

段间不必空一行。

作者信息在正文后面。

4.作者信息:您的真实联系地址、邮编、姓名、邮箱地址、固定电话、手机、QQ号码(注明QQ名)、其他您觉得有必要留的联系信息(比如简介)。

除了以上内容,一概不欢迎。

一般书信写作格式及范文一般书信写作格式及范文一般书信写作格式及范文一般书信写作格式及范文

书信一般由称谓、问候语、正文、结尾、署名、日期所构成。 我们以刘星给强强的一封信为例作简单讲析。

1 .称谓 在首行顶格的位置写称谓,后加冒号。 为了表示尊敬、亲切,可在称谓前加上“尊敬的”或“亲爱的”等词。这由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定。 亲爱的强强:(同学之间,关系亲密,可用亲爱的)

2 .问候语 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问候语。 运用礼貌语言,使收信人感到亲切,受到尊敬。 长者多问候身体,中年人多问候事业和家庭,青年人多问候爱情和学业,少年儿童多祝愿健康成长。 你好!你在新学校的生活还习惯吧,别忘记了老同学哟

3 .正文 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一件事一段,注意要分层次叙述清楚,简洁清晰 语言要求准确通俗,明白如话,不要作过多过深的修饰,已免造成对方难于理解。 最近我们准备开一次同学聚会,不知你有时间回来参加没有。 另外,请你帮我到新华书店买一本语文学习资料,阅读方面的。

4 .结尾 要根据收信人的身份,写表示祝愿的话,以示礼貌。 一般性的祝词“此致”“敬礼”,格式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敬礼”下一行顶格写。

给长者的信往往写“祝您健康长寿”,给朋友写“祝工作顺利”,给晚辈写“祝你学习进步”。 祝 学习更上一层楼。

5 .署名和日期

最后两行靠右写写信人的姓名,姓名正下方落下写信日期。

根据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在姓名前可表明身份,如“学生 *** ”、“儿 ** ”等。

好友:刘星 **年*月*日

一般书信写作注意事项:

1 .内容要写得清楚明白,以免造成对方的误会或疑问,耽误事情。

2 .用词要热情、自然、贴切、有礼貌。

3 .要按照书信的格式写,信封写作更要规范,避免投递困难。

4 .字迹要清楚,不能潦草,以免造成误会和麻烦。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您们好!首先,非常荣幸和感谢您能于百忙之中接收和审阅我的稿件。我系***大学(研究所)机械电子学院的一名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我的研究方向是***。这篇稿子的内容是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果和新的感想。本着导师的期望和支持以及我对贵刊的敬仰和信任的态度,我把这篇稿件投到贵刊,得偿所愿,荣幸之至!

再次希望专家、老师们能于百忙之中予以审阅。学生真成期待您的答复,并向您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祝专家、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意,阖家安康,福禄双至!

此致

敬礼!

学生:***

时间:***

若你是初次投稿,别选择那些名刊,否则屡投不中,会挫伤您的投稿积极性。建议找些门槛低的省级期刊投稿,这类杂志有故事汇、故事世界、幽默与笑话。另外知识窗杂志你也可去试试。投稿时,你还要注意投稿格式,电子邮件投稿注意事项。 在这里顺便给你介绍一些注意事项,以提高你命中率:

稿子后,要有完备的联系方式:作者名字、署名、地址、电话、邮箱,QQ什么的都要详细,以便编辑联系你啊!要是没有这些,发了你文章,难找你拿稿酬啊!还有,详细的联系方式是编辑鉴定作者是不是抄袭稿子的一个重要依据。

用电子邮件投稿,得注明投什么栏目,写上你名字和稿子名字。

写稿子要积累,写稿前,你要多了解、研究你投稿杂志。包括杂志定位,板块情况、目标人群、栏目的风格、栏目设置、字数等。做到有的放矢。

安康学院期刊投稿

高考已经进去尾声,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学季,作为安康学院新生的你,是否也对即将到来的安康学院住宿生活感到既期待又紧张呢?本文我给大家整理了安康学院的新生宿舍条件等相关内容,仅供参考。一、安康学院新生宿舍条件几人间 宿舍内部标准的八人间、上床下桌,独立洗手池、独立卫生间、独立阳台,还有空调。 几乎每幢楼都配有洗衣机、烘干机、洗鞋机和热水器,想要晾衣服、晒被子的同学可以去楼顶。 二、安康学院校区介绍 安康学院是安康市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公办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安康大学,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8年8月恢复办学,1984年6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安康学院。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居秦巴之间,汉水之滨,与鄂、渝、川三省市相毗邻,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秦、楚、巴、蜀多元文化样态在此交融生辉,是宜居宜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确立了“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坚定走地方化、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道路,实施特色发展,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办学声誉和社会满意度显著提升。累计培养了8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是陕西省教育厅与安康市人民政府共建单位,陕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教育部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应用型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江南、江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13亩,校舍建筑面积34.3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96.28万册、电子图书100.5万册、中文报刊312种,校园网出口带宽为电信联通双千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1.1亿元。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2000余人,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医学等十个门类,设有13个二级学院,开设41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茶叶、魔芋、生猪养殖、富硒食品为特色的秦巴现代农业学科方向,以师范为特色的教师教育学科方向,以陕南民间文化为特色的人文社会学科方向,以陕南生态经济、生态旅游、汉江水资源为特色的秦巴资源保护利用学科方向。学校获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省级一流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8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学院1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879人,其中专任教师623人,高级职称教师23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628人,“双师型”及行业工程背景教师247人,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140人为学科首席专家、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44人。学校现有省级教学名师8人,国内知名作家1人,陕西省优秀教师、三五人才、先进工作者、“四个一批”人才、青年科技新星、高校“青年杰出人才”、师德先进个人21人,4名教师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120余名教师被省市政府主管部门聘为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三区人才。 学校建有陕西省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陕西富硒循环农业发展研究院、陕西省茶叶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陕南生态经济研究中心、“汉调二黄”陕西省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14个省级科研平台、6个市级科研平台和8个校级研究中心,组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支,校级科技、社科创新团队16支。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联合建设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3个。截至目前,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54项;出版著作、教材401部;发表学术论文6813篇;取得国家专利267项;获得各级科学技术奖、哲学社会科学奖等408项。《安康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陕南民间文化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

安康学院是安康市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安康大学,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8年8月恢复办学,1984年6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安康学院。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居秦巴之间,汉水之滨,与鄂、渝、川三省市相毗邻,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秦、楚、巴、蜀多元文化样态在此交融生辉,是宜居宜学的理想之地。 升本以来,学校三次开展思想观念大讨论,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了“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办学声誉明显提升,学校事业发展势头良好。12月,成为陕西省首批省属公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学校分为江南、江北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13亩,校舍总面积276202.14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03.4万册、电子图书56.5万册、中外文报刊1030种,校园网出口带宽为电信联通双千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6608.6万元。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1867人,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等九个门类,设有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开设34个本科专业,形成了陕南民间文化研究、秦巴资源保护与开发、农业资源与环境为重点的特色学科方向。学校建有国家级农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3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学校现有教职工743人,其中专任教师52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7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58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8.8%,“双师型”及行业工程背景教师134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国内知名作家1人,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14人,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118人为办学顾问、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5名教师被聘为陕西省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首席农艺师,60余位教师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四个一批”、“三秦”人才等荣誉称号。 学校建有7个省级科研平台、8个市级科研平台和9个校级研究中心,组建科技创新团队8个。设有陕西省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富硒茶产业研究院。截至目前,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88项,科研经费3193.7万元;出版著作、教材302部;发表学术论文5055篇;取得国家专利44项;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成果奖、教学成果奖等381项。《安康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精品期刊。 学校秉承“笃学、尚行、砺志、创新”的校训,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升本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16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建有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鉴定平台27个。近三年,有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4项,学生在数学建模、挑战杯赛等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创新与技能竞赛和文体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207个、省部级奖381个;学生发表论文69篇,发表作品149篇。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多次获得国家及省级表彰。学校面向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近三年本科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积极探索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先后与省市政府签订共建协议,与 北京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海洋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对口支援、合作办学友好关系。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签署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为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产教融合。与美国、台湾、北京多家公司和当地企事业单位共建10个实验室。与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波兰、新西兰、马来西亚、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高校开展实质性教育合作,已有多名学生通过多种合作项目出国、出境学习深造。 绘就蓝图,继往开来,学校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办学层次”的主要任务,坚定不移地走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之路,为把学校建成有特色、高品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可以。可以投稿的有两种:一种是新闻报道类,叫校报。一种是学术或者理论类,叫学报。校报面向学校的全体师生以及教职员工、往届学生等,以发表新闻报道、综述以及反映学生生活、老师工作类文章为主,而学报一般属于学术期刊,主要发表老师和学生在学术方面的文章,如论文、科研项目等。这两种都是在自己学校可以投稿的。安康学院学报是省级刊物。安康学院学报是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主管单位是陕西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是安康学院。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高等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安康学院期刊投稿要求多少

安康学院是一所省属多科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安康大学,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8年重新设立“陕西师范大 学安康专修科”,1984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原安康教育学院、陕西省安康农业学校并入安康师范专科学 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 学院座落在秦巴腹地,汉水之滨,被誉为“西安后花园”的西部名城??陕西省安康市。安康交通便 捷,襄渝、西康、阳安铁路在此交汇,316、210国道及京昆、十天、包茂高速穿境而过,是陕西省第二大交通枢纽。学院北眺汉江,南倚国家级香溪洞风景 区,校园花木繁茂,碧草如茵,风光秀丽,环境幽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院现占地743.8亩,校舍面积241847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4662.09万元。校内教学、实验各项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现有藏书 90.83万册,电子图书2008GB,各种期刊1500余种,拥有清华同方期刊、万方数据库和连接国际互联网的千兆校园网等为全院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 学、科研和获取信息的先进手段与发展平台。 学院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的发展战略。以培养具有综合 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立足秦巴,坚持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走内涵优先,注重应用,开放办学的 道路。紧紧围绕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积极培育现代大学文 化,努力建设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见长的有特色、高品质的综合型本科院校。连续多年专升本升学率一直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学院现有数学系、电子与 信息工程系、化学化工系、中文系、外语系、政治与历史系、教育科学系、艺术系、经济与管理系、体育系、农学与生命科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教学院 系,54个本、专科专业。学科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8大门类。形成了以汉水文化研究为重点的文学学科方向、以秦巴 资源保护与开发为重点的理学学科方向、以蚕桑为重点的农学学科方向,积极发展管理学、工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多学科结构。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面向全国 23个省市招生。 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基础好、教学与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26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185人,有博士、硕士261 人,国内知名作家1人。60余位教师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奖、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奖、曾宪梓奖、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 奖、优秀教材等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学院还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在内的80余人为学院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升本以来,学院在质 量工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均取得重大突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在研的省级教改项目7项,其中陕西省重大攻关项目1项。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 学名师5人,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优秀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 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学院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指导思想,努力促进教学、科研的共同进步,科学研究硕果累累,高层次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升本以来,全院教师承担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陕西省人民政府"13115"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教育部2007年重点及规划课题等各类科研项目200 余项。取得国际、国内科研论文、著作(教材)等各类科研成果1600余项。围绕教学和科学研究,学院获得省级重点学科1个,建有“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 室”、“陕西省富硒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陕西省安康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陕西省富硒食品 工程实验室”、“陕西省蚕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省级科研平台和“秦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等11个校级、市级合作科研平台。与 西南大学 、西北 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科研院所广泛开展合作,凸显科技服务功能。科研团队优势逐步凸显,服务经济社会功能不断增强。 学院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积极弘扬“笃学、尚行、砺志、创新”的校训,以优良的校风和浓厚学风积极引导和激励大学生成长成才。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 标,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近年来,我院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高等数学竞赛、全国“CCTV”杯大学生英语 演讲比赛、全国高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语文教师大赛和“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大赛中屡创佳绩,尤其是我院学生在取得陕西省第七届“挑战 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又荣获全省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金奖,并被推荐申报国家级奖项。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对学生全程就业指导和教育。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建立了稳固的就业、实习基地,为学生就业不断开辟新的天地。一批 学生扎根基层,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得到了省内外媒体的纷纷报道。几年来,学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陕西省同类高校前列。学院被省教育厅评为“2008年陕 西省高校学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院注重加强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4所国际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办学关系,为师生留学、进修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美国英语学会、英国语言学会、VSO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常年有多名外国文教专家在校任教。 在新的发展阶段,安康学院将紧抓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规模适 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质量过硬、特色鲜明并与区域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的综合型本科院校。使安康学院成为秦巴区域人才培养的摇篮、科学研究的中心、社会发 展的智囊、智力服务的基地,为、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院办公室电话: 传 真: 学院办公室邮箱:

可以。可以投稿的有两种:一种是新闻报道类,叫校报。一种是学术或者理论类,叫学报。校报面向学校的全体师生以及教职员工、往届学生等,以发表新闻报道、综述以及反映学生生活、老师工作类文章为主,而学报一般属于学术期刊,主要发表老师和学生在学术方面的文章,如论文、科研项目等。这两种都是在自己学校可以投稿的。安康学院学报是省级刊物。安康学院学报是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主管单位是陕西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是安康学院。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高等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一、安康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安康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为,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安康学院简介 安康学院是安康市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公办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安康大学,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8年8月恢复办学,1984年6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安康学院。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居秦巴之间,汉水之滨,与鄂、渝、川三省市相毗邻,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秦、楚、巴、蜀多元文化样态在此交融生辉,是宜居宜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确立了“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实施特色发展,坚定走地方化、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道路,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办学声誉明显提升,学校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学校是陕西省首批省属公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高校,教育部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应用型建设高校。 学校分为江南、江北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13亩,校舍总面积279485.01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12.0825万册、电子图书88.8527万册、中外文报刊753种,校园网出口带宽为电信联通双千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8616.69万元。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近12000人,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医学等十个门类,设有13个二级学院,开设41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茶叶、魔芋、生猪养殖、富硒食品为特色的秦巴现代农业学科方向,以师范为特色的教师教育学科方向,以陕南民间文化为特色的人文社会学科方向,以陕南生态经济、生态旅游、汉江水资源为特色的秦巴资源保护利用学科方向。学校建有国家级农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及在线开放课程18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学院1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771人,专任教师52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8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93人,“双师型”及行业工程背景教师124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国内知名作家1人,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17人,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144人为学科首席专家、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学校现有陕西省优秀教师、三五人才、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14人,3名教师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20余名教师被聘为市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三区人才。 学校建有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陕南生态经济研究中心、陕西富硒循环农业发展研究院、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陕西省茶叶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等11个省级科研平台、12个市级科研平台和9个校级研究中心,组建科技创新团队14个。设有陕西省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3个。截至目前,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379项,科研经费4731万元;出版著作、教材369部;发表学术论文5896篇;取得国家专利133项;获得各级科学技术奖、哲学社会科学奖、教学成果奖等408项。《安康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 学校秉承“笃学、尚行、砺志、创新”的校训,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升本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20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0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省级优秀教材5部,建有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鉴定平台28个。近三年,有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70项。学生在数学建模、挑战杯赛等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创新与技能竞赛和文体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200个、省部级奖399个;学生发表论文82篇,发表作品78篇,获得专利2项。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多次获得国家及省级表彰。学校面向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近三年本科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示范性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积极探索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先后与省市政府签订共建协议,与 北京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海洋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大学 、 陕西科技大学 等高校建立合作办学友好关系。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为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产教融合。与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波兰、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30余所高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教学科研合作等,已有多名师生通过我校合作渠道出国、出境学习深造,每年聘请多名境外优秀教师来我校讲学并开展科研合作。目前有来自13个国家的89名留学生在我校学习。 ******、新气象、新作为,学校将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办学层次”主要任务,秉持“艰苦创业、团结奉献;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的安康学院精神,为把学校建成有特色、高品质的省内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