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博士不发文章肯定没办法毕业吗,是的,按照《中山大学授予学位细则》关于研究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博士研究生获得学位前必须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不少于一篇学术论文”“一、文科分委员会的规定1、刊物范围:学校社会科学处公布的《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在学期间的版本均可)。对于在国外出版的刊物、论文集上发表的论文,由各学位评议组认定,并报研究生院公示。2、发表时间要求:必须提交已正式发表的论文。3、发表论文必须和学位论文属于同一领域并具有相关性。”这个应该是经管类毕业要求。至于《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目录》在中大网上也能下到,其中管理学26种,经济学73种,就是我们说的CSSCI。
硕博连读第六年了,还没发论文不能毕业,这个一般作为硬要求,应该尽快联系导师安排上。
发表论文呀,这个直接和我联系私聊就可以了。
是今年就要毕业了吗?那你现在发表文章应该还赶得上吧。
硕博连读第六年了,还没发论文不能毕业,这个一般作为硬要求,应该尽快联系导师安排上。
大部分的大学都要求硕士生和博士生毕业时,需要发表一至两篇论文,有的211985大学还要求发表的论文是核心期刊或直接要求是SCI论文,否则就不能毕业。但也有少部分学校对硕博毕业没有硬性的论文要求,所以,能否毕业要看自己学校对论文的要求,不过,如果有机会最好还是在核刊上发表一两篇论文。
继续努力发表,争取结业。如果你因为论文未发表,导致没能按期毕业,并不需要气馁,因为这是正常情况,不少人都是延期毕业,关键在于延期期间也要继续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尽快毕业!
读博发不出论文不能毕业,当然是崩溃的。要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现象,因为博士不是那么容易读的。所以说要摆正心态,平静的、客观的去看待这个问题。千万不要慌乱,感觉自己是完蛋了,或者病急乱投医乱投文章。
大部分的大学都要求硕士生和博士生毕业时,需要发表一至两篇论文,有的211985大学还要求发表的论文是核心期刊或直接要求是SCI论文,否则就不能毕业。但也有少部分学校对硕博毕业没有硬性的论文要求,所以,能否毕业要看自己学校对论文的要求,不过,如果有机会最好还是在核刊上发表一两篇论文。
在国内的大学读博士,大部分学校对在读期间的发表有要求。文科类通常要求一篇或者两篇CSSCI,个别大学没有硬性发表要求。如果题主问的博士期间没有科研成果是指发表的论文的话,我身边有些没有,没有就意味着延期毕业或者毕不了业。我们学校的规定是,如果答辩结束,没有论文发表,两年内必须发出CSSCI论文,否则学位取消。以下是认识的个例子:同事,博士读了七年,没有任何发表,最后只有博士毕业证书,没有学位证书。不过她在职读,不影响她的工作,仅仅影响晋升而已。
博士6年不发表论文的后果没有统一规定,各学校要求不同。根据目前国内的博士论文发表现状,长时间不发表论文,一般情况下会导致延期毕业,严重的会无法取得博士毕业证书。
举例如中科大博士刘春杨6年未发论文,硕博连读是五年制,刘春杨应该在2017年6月拿到博士学位,但他没有达到博士毕业的要求,因此读博期间延期毕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关于博士学位标准修订的指导原则》规定,地球化学博士学位授予的科研成果要求是,“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导师署名不计在内)、以我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
发表(或被接收)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性学术论文”、“必须至少发表一篇本人第一的英文文章(影响因子大小不限)。”文件中还对硕博连读的年限作出了规定:“学习年限一般为5年,其中博士阶段学习年限不少于3年。
导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培养年限上采取弹性学制,博士阶段最长学习年限应不超过6年(含休学)。”是非常要紧的。
硕博连读第六年了,还没发论文不能毕业,这个一般作为硬要求,应该尽快联系导师安排上。
博士6年不发表论文的后果没有统一规定,各学校要求不同。根据目前国内的博士论文发表现状,长时间不发表论文,一般情况下会导致延期毕业,严重的会无法取得博士毕业证书。
举例如中科大博士刘春杨6年未发论文,硕博连读是五年制,刘春杨应该在2017年6月拿到博士学位,但他没有达到博士毕业的要求,因此读博期间延期毕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关于博士学位标准修订的指导原则》规定,地球化学博士学位授予的科研成果要求是,“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导师署名不计在内)、以我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
发表(或被接收)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性学术论文”、“必须至少发表一篇本人第一的英文文章(影响因子大小不限)。”文件中还对硕博连读的年限作出了规定:“学习年限一般为5年,其中博士阶段学习年限不少于3年。
导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培养年限上采取弹性学制,博士阶段最长学习年限应不超过6年(含休学)。”是非常要紧的。
1994年西安交通大学热能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28岁的于春红过完年后返校,就此失踪,至今28年了依旧杳无音信。综合网上的新闻来看,有关她的线索主要有三处。
第一处是于春红的妹妹于志华在西安交大寻找线索时,有个安徽网友透露。20多年前他的老家安徽亳州来了一位被拐卖的女子,女子被人喂了药物一直神志不清,村里人说女子是四川口音,还有人说她是博士,是在寒假返校的途中被拐卖的。而且该女子的长相和于春红有些相似。这个网友透露的信息和于春红的情况非常像,于是于志华抽血委托警方与那名女子做DNA鉴定,警方鉴定后告知那名女子不是于春红。本月23日晚,于志华告诉媒体,当晚西安碑林警方联系到她,称疑似有新线索出现,将为她进行采血比对。目前警方还没有透露结果。
第二处线索非常可疑,和西安交大有关。于春红的妹妹于志华赶往西安交大,寻找和姐姐有关的一切。然而,她到西安交大调查后发现,姐姐被校方封存的、包括日记在内的个人物品均已遗失。于春红有写日记的习惯,从她的日记里或许可以找到线索,但是校方却说全都遗失了。为什么会遗失?并且在于春红失踪后1年里,她的博士津贴仍在发放,1995年西安交大注销了于春华的学籍,于春红存折里的钱被取走了,存折被销户。是谁取走了她的钱?更离谱的是,校方给于志华出示过一份未加盖公章的情况说明。上面写着,于春红父母在寒假期间因经济问题与女儿发生矛盾,父母希望于春红能从博士津贴中拿出一些钱给父母补贴家用。于春红则表示“博士津贴很少,很难补贴家用,干脆不读书了”。关于校方的情况说明,于志华并不认可,认为其与事实不符。校方为何要出示这份情况说明?
第三处线索有些诡异。于春红硕士期间的好友联系到于志华,说在1993年12月,于春红去她咸阳的家里玩时就有点不正常,那次于春红穿了一件很脏的绿棉袄,神情有些恍惚,吃橘子时竟然连皮一起吃。这个朋友问她发生了什么,但于春红没说,第二天就不辞而别了。于春红的失踪是否与这有关
第一,好像在北京找到了,第二,已经进行了DNA的比对,第三,许多校友联合提供线索,第四,各大媒体转载,第五,已经发现疑似人员。
美国时间 6月14日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校警表示,该校一名华裔博士研究生陈某在其工作的校园办公室内上吊自杀,生前疑似受到华人导师李某的长期压迫与剥削,并与其存在巨大矛盾。
图片来源:华人生活网
事件始末
其电子邮件中留下遗书:「 没有杀死你的会让你更强大 」。
陈博士今年30 岁,正在佛罗里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生前疑似与华人导师李某产生巨大矛盾。
在陈博士自杀后,他的邮箱中设置了一封定时邮件,他的父母、女朋友以及他在佛大的导师李某均收到了这封「遗书」。
而在失踪之前,陈博士曾发微信给朋友,表示自己学业上的压力,并说自己已经走投无路了。
图片来源:知情者提供
有关消息说, 陈博士生前似因论文与华人指导教授李某发生激烈争执 。
消息人士说, 陈博士的论文原来已经投稿成功,即将发表,可是他发现起始数据有误,整个论文被全盘推翻 。
因此要求指导教授撤回论文,教授却不同意。
图片来源:知情者提供
教授表示如果撤销论文,陈博士六年心血将全部作废,无法获得博士学位,另一个办法就是装作不知情,直接发表论文。
但是,陈博士担心发表数据明显错误的论文,万一日后被同行看破,不但影响其他人的研究, 他自己的学术生涯也会断送 。
图片来源:新闻视频截图
朋友宣称陈博士个性乐观开朗,可是长期受到指导教授压迫剥削。动辄拿无法毕业威胁他, 论文事件更让他苦恼,早就萌生自杀念头 。
图片来源:知情者提供
他的电脑里就有很多有关自杀的信息。
而此次涉事的教授是一名中国的李教授。随后,记者联系了李教授,但是李教授却表示6月8号因为家里有事回了中国,自己不知道这件事情。
如今,警方已经介入调查,陈同学的父母也已经准备去往美国。
问题的关键是,如果陈博士的生前好友所言属实,他的的确确遭受过「野蛮」的对待,在毕业论文问题上,明知有问题,还有逼迫学生发表。
这难到还是一名导师应有之作为吗?
整整六年的时间,都在为自己的热爱的研究倾尽心力,得到的却是一个「造假就可以拿学位」的回答,这恐怕并不是陈博士的「初心」。
博士心理状况不容乐观
近年来,博士寻短见的悲剧我们见过太多了,每每都痛心疾首。
一提起博士,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可望而不可及。但事实上博士生的生活并没有想像般的光鲜。
在这个时代, 论文、毕业、就业 成了硕士博士们肩上的三座大山,压的人喘不起来。Nature的社论版块曾报导,45%的硕博士有抑郁倾向,有抑郁或者焦虑现状的硕博士比例比一般人高出6倍。
图片来源:Nature
博士生长期高压力和高强度的研究工作,情绪失落、焦虑甚至抑郁频繁出现。然而在心理出现问题后,较少有博士会寻求心理咨询,缺乏正确的心理疏导,最后承受不住,就往往会做出不正确的决定。
和导师关系,一个永恒的难题
每每有博士自杀,媒体总会报导其与导师关系不和谐,受导师压榨。对硕士博士来说,师生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也很复杂,但能确定的是,导师很重要。但是这年头,好老板凤毛麟角,优秀的博士比比皆是,一来二去抑郁的博士只能是越来越多。
举个例子,博士毕业必须要经过导师签字,故而遇到人品不太好的老师,毕业就会殊为不易。为了能让导师签字,博士硕士们往往要「答应」导师一些非毕业要求之内的其他额外条件。
而在此次事件中, 陈惠祥与导师之间关系就不是很融洽,据悉,导师经常对陈大骂出口,压迫剥削,甚至不顾陈的学术生涯也不撤稿。那么,在这种大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和导师相处呢?
学霸君也很无奈…处于弱势的博士生们往往只能选择 妥协 :
1、做自己该做的事,保持一些个性。
2、学会理解和观察,摸清导师的脾气。
3、我能行!用能力赢得导师尊重。
拒绝学术灌水,为自己的学术生涯负责
但是,这次事件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焦点: 论文撤稿 。
设身处地的想了想,如果是学霸君面对这件事,我也会和陈博士做出一样的选择: 撤稿 。
这是科研人最基本的科研精神。
作为科研工作者,论文在当前还是无法回避的一个评价标准。为了学位、职称、奖金、奖项、申请基金,科研工作者有时候不得不为了科研发一些「水文」,或者对论文数据进行一些「修饰」,有些地方将错就错,变得不那么较真。
陈惠祥正是担心有纰漏的论文会让同行纠错,最后影响自己的学术生涯。
比起陈惠祥的执著于较真,当前很多科研工作者有时迫不得已,随波逐流,事后又悔不当初,被网友爆出学术不端,居然以年轻时不懂事来回应。
对于自己的学术生涯,我们一定要谨慎再谨慎,毕竟被查出来学术不端,就是自己一辈子的污点。所以我们应该拒绝学术灌水,为自己的数据和论文负责。在投稿时要筛选靠谱,业界好评的杂志,避免被「黑名单」期刊和水刊耽误,进退两难。
最后,学霸君希望各位博士调整心态,拒绝抑郁,如果抑郁了,千万要: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
生命只有一次,千万珍惜。
封面来源:站酷海洛Plus 照片由 Pixabay 从 Pexels
都说“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说明了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正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很多少年人从小就被家长寄予厚望,希望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长大后有所成就对祖国做出一点贡献。这样优秀的人往往都是别人家的小孩,但现实中确实就有很多这样优秀的人存在,这两天一直被讨论上了热搜的中国少年曹原就是大人们口中所说的别人家的孩子了。曹原可以说是天才一般开了挂的存在了,虽然年年纪小,但个人所获得的荣誉是很多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峰。2月1日他再次在《自然》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五篇论文,引起了很多人的热烈讨论,被大家直呼天才,作为一名中国人非常值得大家骄傲,也印证了那句老话“自古英雄出少年”。对于曹原的成绩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那下面就来具体说说他有哪些值得大家为之称赞的地方。
1996年出生的曹原从2007年开始,在三年内完成了小学六年级,初中以及高中的所有课程,并在2010年一高考总分6699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在大学毕业后又成功考入麻省理工学院,现在是该学校的博士生,这样一路飘红的成绩可以说是只有在小说里才能见到了,这样的中国少年确实值得大家对他竖起大拇指。
英国《自然》杂质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非常的有权威性,不管是不是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该杂志上发表论文都是非常优秀的,而曹原在2018年时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该杂志上连续发表了两篇论文,接着在2020年以及2021年2月份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该杂志上先后发表了3篇论文,短短的三年内发表了5篇论文,也是该杂志上最年轻的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中国学者,这样的成就确实优秀了。
在2018年曹原就以22岁的年龄入选了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的科技领域精英榜单,成为入选年龄最小的一位。并且在同年12月份,曹原也荣登《自然》杂志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榜首,这样的荣誉可以说是对他的学术研究以及个人能力是非常认可的,曹原这个名字在国际上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而这位少年是来自中偶的,也是非常值得中国人骄傲的。
看了曹原的个人成就,对他的赞赏已经不能用言语表达了,只能说开挂的人生确实无需多加解释了,就是牛。
这几天天才少年曹原再发Nature论文的事情上了热搜,很多人不禁感叹如此妖孽的学者是如何练就?曹原身上的光环很多,最年轻的麻省理工博士,2018年年度《自然》期刊榜首封面人物等等,这些都给我们中国学者在国际上大大扬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科普一下这位天才少年学者的传奇经历。
一、曹原的成长经历。
曹原,1996年出生于四川成都。2007年11岁的曹原到深圳耀华实验学校读书,仅仅利用三年时间就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全部课程。2010年14岁的曹原参加高考考取669分的高分,被中科大少年班所录取。2014年中科大毕业时,曹原获得了郭沫若奖学金,而后前往美国求学,目前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工学博士。
二、曹原在学术上的爆发和成就。
2018年,年仅22岁的曹原发现石墨烯超导角度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开辟出了凝聚态物理研究的新领域,并且是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打破了《自然》杂志的记录。2018年,又是曹原在一天之内连续在《自然》发表两篇论文,阐述了石墨烯超导领域的重要发现,这一壮举直接让他成为2018年《自然》杂志的年度榜首人物。2020年5月份,曹原又是在同一天发表两篇文章,这简直堪称神迹。2021年2月1日,曹原又在《自然》上发表一篇论文,这也是他在该顶级期刊上的第5篇论文。
三、曹原的学术成就。
在很多人想在类似的顶级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而抠破脑袋的时候,曹原从22岁到25岁已经发表了5篇,而且几乎都是第一作者或者是通讯作者,说明他在研究中并不是充当助手或者打酱油的角色,而是真真正正的项目领导人,而且他开创的这个领域也是目前国际凝聚态物理学的热门方向,是开创者而不是追随者。
曹原现在年仅25岁,在很多同龄人还在学习的阶段,他已经成为了该领域的大拿,将同龄人远远的甩在了身后。曹原之前大火,但他并没有被现在的名利遮住双眼,而是默默不断的坚持研究,不忘初心,以他的年龄未来还有几十年的黄金时期,估计他还能带来更多的学术成果。期待曹原未来越来越好!
22岁,大多数人也就刚刚本科毕业,而曹原已经拿到了可以直聘教授业绩了。而最近,他又发表了一篇Nautre,将这一顶尖期刊论文数刷到了5篇。而且,他得这些论文,都具有开创性,可以说,曹原是全球在这个领域内最有潜力得"天才少年”。
他的确是我们国家的骄傲。他在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新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轰动,是一个天才一样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