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山西发表的高水平论文

发布时间:

山西发表的高水平论文

一般职称晋升都是需要发表论文的,得看你们当地是怎么规定的,就算没有硬性要求发表,你自己有文章发表评审的时候还是多多少少会加分的。,发表到壹品优刊

一般需要2-3篇,注意是正规杂志,给你说几个网站,有朋友在上面发过,比较正规1 中国鸣网 2 中国58期刊网

山西省晋升副高:省级医疗机构发表论文2篇以上;出书,个人不少于3万字,发表1篇论文。建议去《中国社区医师》杂志(国家级)和《内蒙古中医药》杂志(省级)上去发表论文。

职称:在职每年发表ISSN/CN一篇;中级,二篇ISSN/CN发表;高级,核心二篇,ISSN/CN数篇顺便提醒下,现在网上论文发表的很多,小心点哦。我到可以给你推荐个,我有在论文1718网发表过,最起码不是,QQ名字:论文1718网

中山医院高水平论文发表

中山医院拥有一支广大患者信赖和传颂的专家团队,他们在国内外享誉盛名,在各自领域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高深的造诣,深受业界同行高度赞誉和广大患者好评。 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所,获医学硕士。1982---1983 年在英国汉丁顿研究中心和利物浦大学临床药理系做访问学者;1984---1996在国家计生委科研所从事生殖药理、男性不育与性医学研究工作;1996年6月起在电子工业部402医院(现更名为清华大学玉泉医院)任主任医师,从事性医学临床和研究工作。 通过对2万多名病人的临床诊治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系《现代性医学》第一版一书的主编之一,该书获得1998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是《现代性医学》第二版主编。20年来已主编共同编写和翻译64种专业和科普书籍,发表了50多篇论文和综述等,发表了3000多篇科普文章。 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现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武警辽宁省总队医院泌尿外科名医顾问团特聘专家。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委、上海医学会泌尿外科学会委员、上海医学会男科学会委员。 从事泌尿外科及男科临床工作近五十年,在国内首创肾囊肿穿刺注药治疗术、经皮穿刺精囊内留置导管术治疗血精症和应用131碘——间位碘代苄胍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技术。对疑难复杂的尿道狭窄修复术、激光前列腺切除术等均已达到较高水平。 先后发表论文四十余篇,曾参加下列医学专业书籍的编写:华祖德等《肿瘤外科学》;谢桐等《实用手术图解——泌尿外科手术图解》及梅骅等《泌尿外科手术学》第二版。 曾任北京医院妇产科主任从事妇科临床工作30余年简介:毕业于沈阳医科大学,原北京市广安门第四医院妇产科主任。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30余年,对妇科、产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且融会贯通中西医理论,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理论和技术。擅长:无痛人流手术、女性不孕、女性内分泌疾病诊疗,在计划生育、微创技术方面有着30多年的临床经验,在中西医结合理论和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造诣。主要荣誉:中山妇科医院首席妇科专家、万例无事故专家、中西医协会妇科带头人、中山医院人工终止妊娠课题研究组组长、《中华妇产科》、《中国医学论坛》等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白求恩医科大学主任,从事妇科诊疗40多年简介:从事妇科临床医疗工作四十多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94年赴美留学深造,曾担任上海、北京多家医院顾问专家。现任北京医院主任医师,镇江白求恩诊疗基地顾问。对妇科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着很深造诣。不定期来镇江中山医院坐诊。擅长:四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妇科临床医疗工作,近二十多年来一直重点致力于妇科肿瘤专业,尤其在卵巢肿瘤、滋养细胞疾病方面的研究成果突出,手术和化疗经验丰富,为数千位患者解除了病痛。主要治疗:功血,滴虫性阴道炎,非特异性阴道炎,慢性子宫颈炎,痛经,经前期紧张征,闭经,子宫脱垂,子宫内膜癌,子宫颈息肉,子宫颈癌,子宫肌瘤,霉菌性阴道炎,前庭大腺囊肿。主要荣誉:白求恩医科大学名誉教授、上海妇幼医院专家顾问、镇江中山医院妇科肿瘤专家、国家级妇科临床医学教授。 支芸(周日上午接诊)镇江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简介:镇江市妇幼保健院主任,周日上午在镇江中山医院坐诊。主任医师,是镇江妇科临床诊疗第一人。擅长: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内分泌失调及不孕症,腹腔镜,宫腔镜手术主要荣誉: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中华妇产科协会会员、中国女医师协会会员。 朱东齐(不定期坐诊)特聘专家航空工业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简介:1975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1990年起任职航空工业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领导妇产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在三十多年的临床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妇产科的常见病及疑难杂症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对于“习惯性流产”、“不孕症”、“免疫与妊娠”等领域的世界性难题造诣颇深。朱主任多次赴欧州、吉隆坡等地进行学术会议,并在新加坡、德国等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论文。利用“三镜一丝”“21关排查法”等国际先进技术,已治愈了上千位不孕不育患者,被业界人士及老百姓誉为“妙手观音”主要荣誉:妇产科领域带头人,多次赴欧州、吉隆坡等地进行学术会议,并在新加坡、德国等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论文。曾在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医院胎儿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多次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厦门附属中山医院救助基金大概多久到账一般情况下,福建省厦门附属中山医院救助基金大概需要1-2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账。但是,如果您提交的申请材料有误,可能会延长到账时间。因此,建议您及时核对申请材料,确保没有任何错误。另外,如果您需要办理紧急救助,可以联系厦门附属中山医院的救助联络中心,他们会给您提供更多的帮助。

一个月。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资金一般一个月内可以领到。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始建于1928年,由爱国华侨和地方知名人士为弘扬中山先生“天下为公,造福社会”的精神捐资兴建而成,时任厦门大学校长、医学专家林文庆博士出任首任院长,1988年随着厦门经济特区发展迁址重建并于7月1日重新开诊,2005年成为厦门大学首家附属医院,现拥有4个院区(院本部、金榜分部、厦禾分部、东部分院[在建]),托管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和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附属医院。 医院总部占地面积约5.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1万平方米;金榜分部占地面积约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43平方米;厦禾分部占地面积约154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709平方米;在建的东部分院占地面积约9.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9.2万平方米。医院现有编制床位3500张(其中1000张在建),拥有教职员工300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专家713名,硕士及博士791名,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114名,承担厦门大学医学院的多项临床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也是厦门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 医院设有48个临床及医技科室、2个分部。目前拥有: 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消化内科、心内科。 10个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消化内科、肝胆胰外科、大普外科(普外科、胃肠外科、血管外科、乳腺外科、肝胆胰外科)、肾内科、康复医学科、皮肤科、中医科。 4个市领先学科:消化内科、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关节外科。 6个市临床重点学科:神经内科、血液科、内分泌科、超声科、胸外科、专科护理。 5个市医学优势亚专科:嗓音医学、神经血管介入、前列腺疾病诊治、甲状腺疾病诊治、急救重症医学。 5个名医工作室:钟南山院士名医工作室、董家鸿院士名医工作室、李兆申院士名医工作室、王坤正主委名医工作室、徐惠绵主委名医工作室。 5个国家级和市级医学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厦门市临床检验中心、厦门市消化疾病诊治中心、厦门市卒中质控中心、厦门市脑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8个医学研究所:厦门市老年疾病康复研究所、厦门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厦门大学医学院胃肠道肿瘤研究所、厦门大学医学院微生态研究院、厦门大学医学院传染病研究所、厦门大学医学院医学影像研究所、厦门大学医学院嗓音医学研究所、厦门大学医学院骨关节病研究所。 9个省市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福建省慢性肝病肝癌重点实验室、厦门市肝胆胰肿瘤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厦门市临床检验重点实验室、厦门市肠道微生态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厦门市胃肠肿瘤重点实验室、厦门市核医学分子影像临床转化重点实验室、厦门市肿瘤分子诊断与靶向治疗重大科技平台、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临床创新技术研发基地。 10个国家级和省级培训中心/基地:国家首批普通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培基地、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培训中心厦门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医师培训基地、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培训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培训中心、福建省超声医学培训基地。 此外,医院还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人体器官移植医院。 目前,医院拥有全球创新的首款彩色光谱CT、高端能谱CT(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医疗保障专用CT)、第二代双源CT、福建省首台3.0T光速磁共振(光速MRI),头部伽马刀、直线加速器、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PET-CT)、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等先进医疗设备,2021年又新引进目前全球最新的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Xi),率先开展了大量的临床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许多医疗技术空白。 近五年,医院获各级课题资助300余项,包括国家“863”和“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课题100余项,获省、市各级科技进步奖40余项、国家专利40余项,发表高质量的SCI论文300余篇。2010年-2015年,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连续六年全省第一,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在Nature出版集团发布的自然指数排行榜中名列厦门第一。2018年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发布中,医院有6个专科挺进百强榜单,入围专科数量位列厦门第一,2019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传染病学专业连续三年排名全国前50,省内排名第一。此外,医院曾连续5年在福建省三级医院评价中名列厦门市综合医院第一;曾连续3年在香港艾力彼关于中国竞争力地市级医院100强排名中,位列厦门市首位、福建省前列,其中2016年排名为全国第15名,消化内科、肾内科、皮肤科等多个学科在2019年最新的艾力彼专业排行榜中名列省、市第一名;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对全国279家医院的科研实力评价中,厦门市只有中山医院入围。2020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中,5个学科全市第一、2个学科进入全国50强;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连续两年荣获A+评价。 科技兴院,医教相长。1992年医院成为福建医学院教学医院,1998年成为福建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教学基地,2001年成为厦门大学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目前还承担了厦门医学院、福建省中医药大学等院校的教学任务。推进科系融合,助力厦大“新医科”建设,2020年牵头成立厦门大学医学院首个学系——消化病学系,2021年牵头成立厦门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系。 医院充分利用地域合作资源,创新护理管理模式,推进护理学科纵深发展,在护理管理、教育、科研、信息化和临床专科护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创新多学科团队合作,推动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精准护理质控,打造了一支服务优良、技术精湛、笃实好学、勇于创新的精优护理团队。2006年创建为福建省“巾帼文明岗”,2011年获评厦门市护理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是厦门市护理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单位。2013年获评厦门市专科护理专业重点学科,同年手术室专科、急诊急救专科获评福建省首批专科护士培训基地;2020年急诊专科、静脉治疗专科、手术室专科获评福建省护理学会首批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 近些年,医院围绕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电子健康卡多卡融合、优化流程信息惠民、分级诊疗区域协同等四大主题多措并举,为患者打造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就医服务。以全链条、全方位的“智慧”医疗服务,极大减少患者候诊时间,有效缓解“看病烦、流程繁”的问题,切实提高老百姓的就医满意度。医院受国家卫健委表彰,获评“2017改善医疗服务全国信息化示范医院”。2018年通过国家卫健委互联互通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2019年通过国家卫健委互联互通成熟度五级乙等测评。2020年获评国家卫健委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五级医院;成为全省首家启用“信用就医”服务的综合性医院并在全国率先开通融合了城市信用、金融信用、支付宝芝麻信用等多渠道的统一信用就医服务平台,让患者先诊疗后付费;还开通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微信公众号“在线诊室”功能,令患者市民可线上“寻医问药”,看病更便捷。2021年,医院《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案例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全国医管经典案例”奖,为厦门市唯一上榜医院,并顺利通过国家智慧服务三级评审,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通过该评审的医院。 拥有90年建院历史的中山医院积淀了历久弥新的医院文化,今后中山人将继续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厦大校训,传承“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医院精神,继续贯彻深化医改,加强医风医德教育,强化医院管理,改善医疗服务,提升医疗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满意的医疗服务。

西安理工发表高水平论文

1、西安理工大学是双一流吗 西安理工大学 不是双一流大学,该校是中央与地方共建、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院校。 2、西安理工大学简介 学校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北京机械学院和成立于1960年的陕西工业大学。两校的办学历史分别可以追溯至1919年由民国教育总长范源濂创办的北平市立商业补习学校和1937年成立的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水利组)。1972年,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陕西机械学院,隶属第一机械工业部。1994年,学校经批准更名为 西安理工大学 。1998年,学校划转陕西省,管理体制调整为中央与陕西省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2002年,陕西省批准西安仪表工业学校整体并入 西安理工大学 。学校以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北京机械学院前身学校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为校庆起始年,5月1日为校庆日。 学校建有金花、曲江、莲湖3个校区和1个大学科技园。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80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近7000名。有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800余人。现设16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设67个本科专业,其中10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21个专业入选陕西省一流专业,16个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设有23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其中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省级本科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本科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扎实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学校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研究生教育始于1960年,2011年成立研究生院。现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全部本科专业。现有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 5个二级学科),21个陕西省重点学科,12个陕西省优势学科。工程学学科、材料科学学科位列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水利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等3个学科进入全国前20%,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入全国前30%;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科进入全国前40%。 学校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将人才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学校成立“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研究院”,建设院士工作室19个。有双聘院士4人。入选国家“*”2人、“*奖励计划”2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中科院“*”3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入选陕西省“”39人、“特支计划”9人、“三秦学者”创新团队2个、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1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等40多人。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近年来,获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76项;有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71门省级精品课程,3个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广泛认可,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备军官选拔和培训基地,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3年作为全国试点高校率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是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生课程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建有2个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全国示范性基地,8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 学校坚持教学科研并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科研实力与社会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学校建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32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其中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推广中心,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近十年来,学校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67项,其中国家级奖3项,本校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承担97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课题、重大仪器专项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7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87项,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7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416件,获国际发明专利授权13件,科研经费到款23.8亿元,发表SCIE论文2397篇。学校不断推进校地校企合作,与省内外100多家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陕西、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建立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8个。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校是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陕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有2个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与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共建“ 西安理工大学 浐灞创新孵化中心”,双创中心下属的“西理工/工创汇”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陕西省众创空间及西安市众创空间。近年来学生在“互联网+”等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中成绩优异。 学校坚持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设有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陕西省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学生在全国性“挑战杯”等学术科技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游泳比赛、定向锦标赛、艺术展演等体育艺术活动中屡获大奖,学校被授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与陕西省文史研究馆合作建立的“古都大讲坛”在陕西高校具有较大影响。先后17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先后与德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关系。 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区)招生,考生报考踊跃,近年来学校在全国第一志愿录取率均超过97%。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位居陕西高校前列。学校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长期以来, 西安理工大学 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秉承“祖国、荣誉、责任”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知行统一”的办学理念,培养了近20万名各类专门人才,其中有多位两院院士、重要党政领导和杰出企业家,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特别是为国家装备制造、水利水电、印刷包装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全面提高质量为核心,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稳步提升。当前,学校正在为全面建设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西安理工大学在哪里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在哪里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西安理工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西安理工大学教务处电话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西安理工大学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西安理工大学有几个校区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附查询时间网址入口 ;

众所周知,学科评估是可以衡量一所高校实力的,目前学科评估的结果是家长和考生最信任的升学参考标准之一。截止目前,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已经过去了4年,如今大家都很期待新一轮学科评估的结果,那么在新一轮学科评估中西安理工大学究竟会有怎样的成绩呢?本期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2021年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

根据教育部最新消息可知,学科评估每4年便会公布一次,如今四年时间已到,教育部也在2020年的11月公布了《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在方案中明确指出,将启动第五轮学科评估的工作。所以目前 第五轮学科评估的结果暂时还未公布。具体的公布结果要以教育部的通知为准。

其实早在2020年时,我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就释放出重磅消息,我国决定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集成电路将成为一级学科。但目前集成电路的学科参评还在等待中,目前并未出任何结果。

二、第五轮学科评估西安理工大学

虽然目前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还未公布,但是网上对于西安理工大学的学科入选讨论度一直不见减少,那么西安理工大学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的表现将会如何呢?其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一下:

1、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西安理工大学拥有11个B类学科(其中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为B+)、6个C类学科(其中电气工程为C+)。学科建设数量并不是很多,甚至都没有A类学科,但是按照第四轮的学科评估发展来看,西安理工大学在第五次学科评估中, 很有可能获评A类学科。

2、学校后续发展

国家为了推动学科评估和双一流的发展,让国内各高校都能够得到发展,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考察,好的学科或者学校,自然也就会进入好的名次,因此每一所院校都在努力的发展着,西安理工大学自然也不例外。据了解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束后,西安理工大学先后获得了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6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8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7项、发表SCIE论文2397篇 。该校不断的进步,可以说为能够有一个好的成绩做足了准备。

3、预测第五轮学科评估

根据西安理工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发展情况和第五轮学科评估的发展体系,我大胆预测西安理工大学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上榜A类学科的可能性较大,学校的B+类学科,很有可能会上升为A-类学科,B类学科很有可能上升为B+类学科。

学科评估只是一个动态过程,本文所有的内容也都是查询资料所做出的预估,可能会和真实情况有出入,所有也仅供大家参考,具体的消息还是要以官方消息为准。

学院始终坚持以本科教学为中心地位,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探索。学院创建省级名牌专业2个;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7项,出版教材20余部,其中获省部级优秀教材奖3项,另3部列入“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百佳班组、省级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省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和省、校级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8人。学院设有陕西省新型半导体功能材料与设备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工业装备自动化与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军民两用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和电力电子技术与电源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等6个重要科研机构。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和总装备部国防重大项目以及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30余项重要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或发明专利;每年有二百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科研经费逐年大幅增长,年均科研经费达二千余万元。学院先后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加拿大和新加坡等国的近十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学院简介电气工程学院成立于2019年10月,由原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系和水电学院电力工程系合并组建。学院承担着电气工程领域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全层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任务。师资队伍:全院有教职员工100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23人。9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学缘结构合理。人才培养:学院办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两个本科专业,设有电气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流动站(西北地区仅四所高校),拥有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和国际化办学平台,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量高级电气领域专业人才。科学研究:围绕电能供给与变换系统开展科研与创新,年均承担国家及省部基金课题20余项,年均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近五年,转化专利近50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出版著作和规划教材10余部。社会服务:立足西北,面向全国,推进产学研联合,开展学术交流、技术攻关、技术评审、标准制定与科普宣传,担任国家级学会理事以上职务10余人。

西华大学发表高水平论文

近日,西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流体机械及工程团队成员闫盛楠博士在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一区,IF2020=9.709)上发表题为“Energy storage enhancement of paraffin with a solar-absorptive rGO@Ni film in a controllable magnetic field”的研究论文。 基于环境友好性及易获取性等主要特征,太阳能是化石燃料的最佳替代品之一。太阳能高效转换技术主要包括光电和光热利用,其中,光热储能是光热转换的重要应用,提高所用材料的太阳能吸收能力和储热能力至关重要。太阳能光热转换和储存已被证明是有效的太阳能利用途径。在相变过程中,相变材料可以储存和释放大量能量;因此,它们被认为是优良的太阳能存储介质。然而,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一般较低,导致传热过程缓慢,限制了相变材料的光热转换效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人员尝试将纳米颗粒掺入相变材料之中,并取得了优良的效果。但是,该种方法存在一定缺点,例如需要大量的纳米颗粒,造成成本较高;此外,一些纳米颗粒容易氧化或团聚,单位质量相变材料的光热吸收能力较低,而且纳米颗粒不易从相变材料中分离出来,会污染相变材料。 为改善上述缺点,团队成员将纳米颗粒(石墨烯)涂覆在导磁材料(泡沫镍)之上。泡沫镍是一种耐腐蚀的磁性材料,通常作为基底;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力学、光学和热性能,广泛用于与太阳能转换和存储相关领域,包括太阳能收集和光热催化等。在制备实验过程中,将泡沫镍作为基底,并将还原氧化石墨烯通过电化学还原方式涂覆在泡沫镍之上,制成复合膜;该复合膜具有耐腐蚀和抗氧化性,并可重复使用。在光热转换实验过程中,将该复合膜置于固态石蜡之上,并引入外部磁场,通过调控磁场强度,使复合膜伴随相变过程而紧贴固液相界面,改善石蜡光热转换特性。该方法结合了磁控调节与纳米颗粒强化光热吸收的优点。磁场调控下的表面式吸收方法可以在不污染相变材料的情况下调节相变过程,提升相变材料的光热存储能力。 结果表明,在泡沫镍上涂覆还原氧化石墨烯能够有效增强泡沫镍的光热吸收能力;通过调节磁场强度可以动态调整rGO@Ni复合膜的位置,使其紧贴固液相界面,且该复合膜易取出,不会污染石蜡;增大磁场强度提升了准稳态温度、储热能力和储热效率,并提高了单位质量石蜡的光热吸收能力以及相界面的移动速度。综上,该方法为太阳能转换和利用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方案。 据了解,闫盛楠,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多相流动及热质传递,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发表SCI收录论文7篇,EI收录论文1篇,现任西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师。(通讯员:西华大学翟元平)

去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2019 届毕业生发表 46 篇 SCI 文章”引起热议,在过去近一年之后,近日,这个话题再度被提起。 我发现,当事人 邓汉宇博士 ,目前已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 生导师 。担任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PLOS ONE等 多个SCI杂志审稿人 。据邓博士的ResearchGate(一个科研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显示,邓博士目前已经发表 文章82篇 。其中一篇发表在 EJSO 上的文章 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谷歌学术显示该论文已被引25次)。 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题为:“ Sarcopenia is an independent unfavorable prognostic factor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邓博士发微博表示:“我们的精准肺外科诊疗研究论文继续成为ESI(到十一月/十二月2019为止)高水平论文!(Web of Science统计中, 四川大学外科学研究方向中仅有的5篇高水平论文之一! )”。 01 争议不断 是“开挂”还是灌水? 去年,按照惯例,华西临床医学院公布了的2019届荣誉毕业生。但 3名荣誉毕业生发表的SCI数量之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质疑。 3个荣誉毕业生发表的文章分别为: 荣誉毕业生A: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大于120分。 荣誉毕业生B:SCI论文30多篇。 荣誉毕业生C:发表SCI论文31篇,影响因子95.56分,其中第一/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篇。 荣誉毕业生A就是争议最大的华西胸外科邓汉宇博士 ,从2016年入学以来,他已经发表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 大于120 分,40多篇论文包括: Original research:16 篇 Comments: 9 篇 Meta 分析:10 篇 其余为 letter。 很多网友质疑其文章的真实性和质量,认为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类完成这么多篇文章,是否存在抄袭和灌水的可能。甚至有华西医学院内部人士匿名评论。 46篇文章多为 2-3 分左右的期刊或者杂志,其中一篇 11 分左右的高分文章是 letter to editor,SCI 论文中一些 comments,letter 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科研论文。 SCI杂志的文章的几种类型 Original Artical 论著: 这个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分为基础性和临床性文章。基础性文章就我国现在普遍在发的文章,属于前瞻性的一个研究,通俗的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假设一个思路,然后通过实验来得出一个结论来证明我这个思路,得出的结果两种情况一个是阳性(符合我的思路)一个是阴性的(不符合)大家不要认为阴性的结国就发不了SCI,阴性的同样可以发SCI,可以想象它告诉了我们这样的思路是得不出来这样的结果,也是对国际科研的一个贡献。这类文章需要经过peer review,审稿周期较长,哪怕是低分杂志,从投稿到录用半年多是家常便饭。 Review: 也就是综述,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一般认为,学术文章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ion)”区分开来。“文献综述”并非一般的“背景描述”,还需要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思考。 Meta分析: 针对一个不同研究得出的结果有争议的科学问题,利用统计学方法将这些研究(以RCT为主)的结果放在一起,得出结论的文章。 Comment、invitedcommentary、editorial评论: 对最新发表(时效性)的某篇论文进行评论,一般是杂志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受邀评论,被评论的文章往往具有重大临床或科研意义。录用周期较短,基本可以控制在一周内。 Letter to editor: 致编辑函/信是读者针对某篇感兴趣的文章写的读后感,或延续要告诉期刊内容。字数限制约300-500字,也有杂志要求不超过150字,一般无具体格式要求。杂志接受针对最新发表论文写的letter(时效性),超过规定的时间不再接收。 读者若具备相应研究基础,能提出独到观点,一般容易被杂志接收,甚至是一些顶级杂志。 因为不同类型的SCI撰写难易度和接受周期不一样,综合来看, 三年一作发46篇SCI是一个可以做到的事情。 网友争议的点主要集中在邓博士发表的文章类型和 文章质量。 根据 2019 年公布的影响因子,计算 Nature、Science、Cell 三大顶级期刊杂志影响因子总和为: 43.07+41.037+36.216=120.323 也就是说邓博士三年发表论文影响因子达到了 CNS 之和。 试想如果邓博士三年发了 CNS 级别杂志的一作文章,相信他作为博士毕业生的优秀代表不会引起任何非议。 因此,网络上对邓博士的评论,渐渐的分成了两个大阵营: 一种认为,这就是一种论文“灌水”行为。 孔柚: 我只能承认他很能写,是不是灌水,有没有含金量,也只有他本人知道了。 fromiccas: 不喜欢灌水型研究,真要比,井冈山大学不是还有人一年一百多篇吗?我是希望学生都能够在主流杂志上发表文章,但是我的学生能发到macromolecules我就心满意足了。做研究,要有代表性的方向,代表性的工作。 知行合一: 三年46篇,三年就是36个月,不到一个月一篇,这种短平快的东西做出来能有多大学术价值,我表示怀疑。 一种则认为,“承认别人的优秀没那么难,能发这么多篇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Jenny: 没问题啊,那是人家能力和实力,存在就是合理的。他又没造假。 E.: 如果没有科研条件去写高分的,小课题做的快,多发几篇也是错吗?况且 16篇research都是实实在在的呀,没事时看看别人的研究写写与自己课题相关的letter和meta 也是一种努力啊,为什么要说人家水?个人觉得他只是在能力范围能尽了全力而已。 木兰舟: 那也不可否认16篇original article。三年16篇还要怎样。 02 本人发文回应 瞎喷没用,干点实事提升自己才是正经 面对争议,2019年8月20日,邓博士本人在知乎上曾对此事进行了回应: 我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9届荣誉毕业生本人(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我们荣誉毕业生是针对本科生,八年制是作为本科生进行评比,所以不涉及和传统博士的评比;其次,荣誉毕业生是同专业同学选举出来,而不是学院老师指定)。等最近忙空了,我想在知乎上给大家分享sci思维、写作、投稿等方面的经验,希望能够让没有sci的同学,也能够有机会发表sci,至少能够不为毕业而焦头烂额。在这里给大家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第一,我是华西临床医学院的8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的学生(2011年入学)。华西的八年制,大概比清华北大录取线少20分左右吧。八年前,我高考失利,与清华北大无缘(可以去我的高中调查一下真相),于是选择学医,选择八年制。所以,本人学习能力可能比较强吧,因此读文献、写文章的能力也相对来说比较强吧。 第二,8年的时间里,我分成了两个阶段。前4年的本科学习,所以我花了高中努力程度的70%,轻松达到平均分90分的成绩,单科解剖学,诊断学等临床基础课程,专业第一。临床功底,可以去春雨医生或者好大夫检索一下我的治病救人诊疗经验以及病人对我的评价。后4年研究生的学习,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胸外科专业,因为我热爱这个专业,我每天看专业文献就像放松心情一样地娱乐,所以我会写原始研究,写meta分析,写letter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请注意,这是我的爱好,因为能够和全世界胸外科医师交流,这是我感觉愉悦的事情。)。做科研,在我最开始的时候,我是抵制的。后来培养了兴趣,尤其是我能够把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所以我的文章,都是临床的。关于基础研究,我确实不太通晓),为我的病人提供最新的诊疗意见,我觉得值了。(可以参考一下我在春雨或者好大夫平台发表的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三,我对待科研文章,如同对待挚友,进行交流和学习。 不做科研的医生,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因为他不懂得思考和解决临床问题,一味地去接受他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想法,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医生,是很危险的。因为病人情况都是个体化的,医学作为实践性经验性学科,就是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里补充一下——胸外科有很多没有一致定论的东西,包括早期肺癌的手术,如果一个医生不去思考如何为病人做一次最佳的切除范围,那他只会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不必要的担心,甚至术后复发转移。我见过太多这些的医生,所以我才发出此感慨。 第四,关于灌水。 我很庆幸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发表在自己的专业杂志上,没办法我们胸外科相关的杂志,大概就是几分的水平。试问,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谁不想要呢?但我想,懂行情的人都会知道,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和资源!况且,各大医院的院长、主任们,也不见得都是发表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吧。 第五,大家如果感兴趣,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科研经验: 微博: 第六,我最后给大家解释一下,我在最后三年,也就是从2016年开始,在华西医院各科室实习一年,从2017年,在华西医院肺癌中心上临床作为住院医师参与一线工作(收治病人、值班等)一年半左右。 最后半年多时间里,完成专业博士毕业论文。 第七,我总结我以上所说的,我并不觉得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大学的八年里,相比于其他的荣誉毕业生,别人从一开始就叱咤风云,而我并不属于学院的知名人物(毕竟我不喜欢搞学生会工作,不喜欢互联网竞赛,不喜欢加各种协会……我们同一届的其他专业的,大多都没有听说过我这个名字),没想到在最后毕业的时候被选出来作为本科荣誉毕业生,我只是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没有白费。我常常给同学朋友开玩笑说,“我是拿了5年的励志奖学金,最后一年终于励志成功,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最后总结一下,我做这一次的正面回应网络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就是要让你们知道,大学里努力了的人,你们瞎喷、瞎黑,是没有用的!别一天没事干了,吃饱了就在网络上消化,干点实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和学习能力,对你自己才是最好的! 邓汉宇,男,中共党员,胸外科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生导师。师从于被誉为“中国肺外科第一人”的周清华教授,获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及胸外科学博士学位。现为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STS)会员、美国外科医师学院(ACS)会员、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症转移专业委员会会员。 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JAMA Surgery、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World Journal of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Interactive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等杂志发表胸部肿瘤外科学相关英文SCI文章5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120分()。受邀作为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PLOS ONE、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Surgery等SCI杂志审稿人。多次受邀参加ISDE、OESO、ASCVTS、ESTS、MRS、WCLC等国际会议以及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年会、青年医师论坛、川渝食管癌年会及四川省胸心血管外科年会并作大会发言和壁报展示。荣获2017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2019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虽然回应的最后言辞比较激烈,但 平心而论,邓博士绝对算得上优秀。 在现行评价体系下,每个医院的评价体系不同,邓博士虽有争议,但无可厚非。其发表在EJSO上的一篇一作文章还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2月23日, 科技部正式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通知,明确要求破除“唯论文”论不良导向,鼓励发“三高”论文,过几年再看,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你怎么看? 本文由 科研大匠 综合自知乎、@邓汉宇ResearchGate、微博,华西医院等

近日,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向文良教授“发酵食品过程学”团队在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一区,IF:6.475)上发表题为“Tetracycline Residue Alters Profile of Lactic Acid Bacterial Communities and Metabolites of Ginger Pickle during Spontaneous Fermentation”的研究论文。 结果表明在四环素残留下,即使生姜发酵盐水中TC残留含量从4mg/kg下降到2.56mg/kg,但异型乳酸菌发酵仍然没有启动。TC残留影响了LABs的发生、繁殖和演替过程,LAB生物标记转变为Lab. parafarraginis, Lab. buchneri 和 Lab. kisonensis。随着TC残留对LAB群落的改变,有机酸和挥发性化合物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重要的挥发性化合物变量为香茅醇、烯丙基塞内酚、乙酸香叶醇、乙烯基硬脂醚、异硫氰酸苯乙酯、3-辛醇等。TC残留诱导LAB生物标志物的转化是重要挥发性化合物变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但更有趣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生物标志物都具有显著的正或负相关性。 综上,抗生素残留对蔬菜发酵过程有着不良的生态影响。因此,应将抗生素残留列为发酵蔬菜原料的质量控制指标。 据了解,向文良,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科技 部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四川省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泡菜协会常务理事、西华大学古法发酵(酿造)技术研究所所长。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国际合作项目、四川省重大 科技 专项、四川省 科技 支撑计划、四川省应用基础等国家及省部级各类纵向项目30余项,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四川省 科技 进步奖和成都市 科技 进步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出版教材3部、专著1部。(通讯员:西华大学蔡婷)

发表高水平的论文

找中国期刊库啊,绝对高水准,嘿嘿嘿

论文要以意为主,首尾员一意是文章的中心,是主脑,是统帅。要写好毕业论文,就要抓住中心。这个中心的要求应当是简单明了的,能够一言以蔽之,可以达到以简治繁的目的。抓住这样的中心,紧扣不放,一线到底,中途不可转换论题,不可停滞,不可跳跃遗隙,这样就能使中心思想的发展具有连续性。

高水平论文期刊有:SCI、 SSCI、 A&HCI 、EI 、Scopus等。

无论是国内期刊还是国际期刊都有一部分高水平的期刊,其实所谓高水平的期刊,标准各不相同,国内期刊和国际期刊的具体情况也不同国内高水平期刊大家首先考虑的通常是核心期刊,国际高水平期刊是sci期刊,也可以是ei期刊。在某些地方的文件要求中,这样规定了高水平的期刊。

高水平学术期刊主要是指:①SCI(四区以上,不含网络版)、SSCI来源期刊;②CSSCI(核心版)来源期刊;③入选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北大版)的国家级期刊。今后,我校对优秀科研论文进行奖励时,对于在中文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其载文期刊需入选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在国际上的高水平期刊包括SCI、 SSCI、 A&HCI 、EI 、Scopus等,很多作者撰写学术论文,主要在于学术交流,被同行阅读、分享并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而收录数据库除了具有文献的收录功能之外,还有扩大学术成果被同行阅读到的机会,因此期刊被收录的数据库数量越大、级别越高,期刊的影响力也就相对越广。

国内期刊的分类中,核心期刊是最高级别了,核心期刊优于普刊,而核心期刊,目前世界最权威的是SCI、EI、CPCI,如果只算国内,自然是南核、北核、CSCD和科技核心(也叫统计源核心)这几个认可度最高,质量也是依次降序,其他稍微差一点的比如武大核心(RSSCE)和SCD核心,其认可度看具体地区、具体单位。

在选择期刊时一定要严谨,不仅要了解期刊的来源,还需要看是综合性期刊还是的专业性期刊。其实,在专业期刊发表文章会更好,因为是同一领域,能够更好地接受同一领域的文章,如果是用于评价职称的话,建议选择同一领域的专业期刊,从而使职称评价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