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论杨绛的小说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论杨绛的小说论文发表

上一节说到,杨绛夫妇和其他爱国知识分子一样,在战争结束后选择留在了北平,度过了几年闲适的生活,在养身体的同时,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翻译外国文献上。《堂吉诃德》译本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获得了两国人民的一致认可。这也标志着杨绛在翻译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笔耕不辍在后来的时光里,没有了其他的顾虑,于是杨绛便又投入到了小说和散文的创作中来。香港文学研究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分别于一九八一年和一九八二年出版 短篇小说集《倒影集》,其中收录《璐璐,不用愁》、《“大笑话”》、《“玉人”》、《鬼》、《事业》五篇短篇小说。这五篇小说的内容全部反映了三四十年代的女性生活,故事里的情节和人物都是旧社会的,而在新时代里,旧的习俗风尚已经陈旧陌生。在以前见怪不怪的事,现在看来也会显得新奇和令人发笑,这几篇故事就像是夕照中落入溪流的几幅倒影,故名为倒影集。期间,又有代表作长篇小说《洗澡》问世,也发表了诸多论文,可谓是高产学者。其理论研究不但涉及小说理论,还有具体的作品分析。在这些文章中,她强调想象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但又要贴近真实,不能偏离判断。杨绛通过对众多作品的分析,理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关系。想象力任意飞翔的时候,判断力就加以引导,纳入合情合理的轨道。同时她也提出了一些自己对翻译工作的看法和技巧,即如何通达流畅。比如她对于人名和地名翻译的处理,通常来说只能音译,但是一个名字往往需要许多无意义的字来拼凑出读音,只增添译文的滞涩程度,而对文章流畅和保有原意毫无作用,所以她便大胆简化了。但每个名字不论简化与否,都会在最初出现的时候附有原译的英文译名。杨绛的这种做法既是创新,又不失严谨。九十年代末期,杨绛还发表了一些纪实散文,如《钱钟书离开西南联大的实情》,《钱钟书集代序》等。在这段时间里,她的文字更多的在怀念过往,耄耋之年的她心里也清楚,一切都会消散,只不过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死者如生从一九九四年开始,钱钟书的身体一直不好,先是因为发烧而住院,后来查出他膀胱部位有癌变,手术过程中又发现右肾萎缩坏死。在成功切除癌变组织的同时,把坏肾也摘除了。住院期间,杨绛五十多天不离身侧,细心照顾,事必躬亲。医生护士和亲人朋友多次劝她回家由别人替换替换,她却一往情深的说:钟书在哪,哪就是我的家。说话时,她疲乏憔悴的脸上呈现出恬静的笑容。她的眼中好像浮现了几十年前,她生产住院时的样子。那时钱钟书总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般,来报告自己在家又惹了什么祸事。要么是把墨水洒在了桌子上,要么把台灯碰掉了。她只是笑着回应道:我会弄。正如现在一样。钱钟书这次病愈不久,又生病住院,一住四年多最终撒手人寰。在这期间,由于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他不能正常说话,也不能正常进食,好在头脑依然清楚。于是杨绛需要每天在家熬了鸡汁或鱼汁送到医院,和营养液合在一起。虽然每天有保姆帮忙,但对一位老人来说,仍然十分疲惫。在这期间,她不但要照顾呵护钱钟书的身体,还要替他操心《围城》的电视改编,并设计了一个详细的修改方案,又谈了许多细节,包括剧中人物说话的语调等。毕竟当时钱钟书创作《围城》时,杨绛不但忙前忙后,挑起了生活的重担,还充当了小说的第一个读者。每天钱钟书写完今天的稿子,便要拿来给杨绛读,把自己的构思想法,以及其中深意说给她听。这也是二人独特的甜蜜。所以对杨绛来说,这本书也是意义非凡,她也希望能以最好的面目,让《围城》出现在荧屏上。但屋漏偏逢连夜雨,命运对老年的杨绛不太公平。一九九六年春,杨绛的女儿钱媛腰疾加剧,一天竟无法起身,被送往医院后发现是骨结核,脊椎有三节病变,而且不排除癌变可能。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肺癌晚期,癌细胞已经扩散。这一消息对杨绛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她的丈夫钱钟书已经重病缠身,卧床不起。女儿钱媛又身患重病,命不久矣。杨绛同时照顾两个病人分身乏术,钱媛也体谅母亲不愿让她来看望,怕母亲见了自己的样子会伤心。钱媛的病情发展的很快,一九九七年三月初,她预感自己最后的日子就要来了,于是提出要见母亲杨绛。三月四日下午,钱媛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何等沉重的打击,但杨绛坚强的挺住了,一年半之后,也就是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九日,钱钟书匆匆离去。而在一个月之前的十一月二十日,他刚度过了自己最后一个生日。生命之火这位德高望重、学贯中西、成就卓越的学者,早就对自己的身后事做出了最简朴的安排。杨绛严格遵守钱钟书最后的遗嘱,不举行任何悼念仪式,不保留骨灰。有关部门出于好意,希望能帮助杨绛把钱钟书的丧事办的隆重体面些,杨绛却坚持道:钟书走了,他只有这一点点遗愿,希望大家能够体谅,能予以满足。钱钟书逝世后,杨绛一如既往,闭门谢客潜心读书,但她闭门读书不是消极避世也不是不通人情,而是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杨绛夫妇自始至终都是沉迷读书的。对此杨绛说道:读书就好比隐身的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另找高明与其对峙。可能也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有着对书纯粹的热爱,才能在文学道路上走得这么高,这么远。在钱钟书患病卧床这段时间,杨绛的主要工作内容都集中在帮他整理文稿,于一九九七年七月出版《钱钟书散文》,又于新世纪伊始由三联书店隆重推出收录钱钟书全部著述的《钱钟书集》,杨绛为此亲自作序。在钱钟书去世后,杨绛决定把他们夫妇的全部稿酬版税,包括刚出版的《钱钟书集》等的稿酬版税,捐赠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励基金,以此奖励那些好学上进,成绩优秀的学生。之后花了四年时间,九十二岁高龄的杨绛独伴青灯,把他们这个家庭六十多年的风雨点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在书中,她把最痛心的日子,写成了一个万里长梦,也许只有靠结实的情感,和饱经岁月的人才能用这样单纯的笔墨,把握家里最坚定的日常生活。二零零四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汇集杨绛先生迄今主要创作和翻译作品的《杨绛文集》,其中在包含原有发表作品的基础上,还收录《钱钟书离开西南联大的实情》、《怀念陈衡哲》等新文章,以及大量她亲自为文集选定的珍贵文献和人物图片。其卷尾的《杨绛生平与创作大事记》是杨绛先生根据回忆和记录亲自撰写和编订的,相当于一部微型的杨绛传记。二零零七年夏天,年近期颐的杨绛推出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这本书凝聚了她丰富人生历练的经验,这本书的题目也恰好描述了老人此时的境况,人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在边缘处回首往事。另一方面也回应了钱钟书当年的《写在人生边上》。杨绛被誉为民国最后一个才女,也被人评论说,瘦小的身躯里蕴藏着感动中国的力量。我们可以从她的字里行间看到一个知识女性的操守和坚持,她的人生不过百年,却留给了我们更加长久的记忆和影响。

杨绛(1911- ),女,原名杨季康。原籍江苏省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1935年至1938年与夫钱钟书一同留学于英、法等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风絮》等,翻译了《1939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西班牙著名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法国勒萨日的长篇小说《吉尔-布拉斯》等。 1970年下放河南“五七”干校,在菜园劳动。1972年回北京。“文革”后继续研究翻译外国文学,并从事散文创作。著有论文集《春泥集》,翻译了西班牙塞万提斯的著名长篇小说《堂-吉可德》等。 杨绛关于干校生活的散文集《干校六记》很受推崇,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并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其他还有一些散文如《将饮茶》、《回忆两篇》、《记钱钟书与〈围城〉》等都是平常的生活琐记和关于亲人的回忆文献性质的文章。长篇小说《洗澡》以不动声色的客观超脱的白描手法记录了一群知识分子在家庭、事业中的境遇,以及他们在政治运动中的不同心态和表现,是一部与众不同的描写知识分子和政治运动的小说,出版后很受学界的重视。 “文革”中苦难的积累是新时期杨绛散文创作的重要题材。其中《干校六记》,记述作者1969年底到1972年春在河南“五七”干校中的生活经历,是近年来公认对“文革”描写角度独到的文集。在这部文集中,作者以一种“冷幽默”的方式描绘了一幅“干校奇景”,将动乱年代各种不合常情的甚至是令人辛酸的故事以一种“正常”的口吻平静道来,虽然记述的都是日常小事,但却从另一种角度凸现了“文革”的荒唐和极大的悲哀。比如:当第一批下放人员整队而出时,“红旗开处,俞平老和俞师母领队当先,年逾七旬的老人了,还像学龄儿童那样排着队伍,远赴干校上学”;何其芳用自己的大漱口杯去食堂买了一份鱼,“可是吃来味道很怪,愈吃愈怪。他捞起最大的一块想尝个究竟,一看原来是还未泡烂的药肥皂,落在漱口杯里没有拿掉”…… 然而,作者没有在这些描写上过多停留,其浓墨重彩所描绘的则是这一群知识分子特别是作者本人与其丈夫钱钟书先生对这一环境的认同,以及在认同了之后渐趋“正常”的日常生活画面:钱钟书先生的专职是“通信员”,“每天下午到村上邮电所去领取报纸、信件、包裹等回连分发”;杨绛的专职是看守菜园,防止当地的老百姓——“我们奉为老师的贫下中农”偷窃“干校”的劳动果实。他们默默地、无怨无悔地、尽心尽力地从事着“班长”分派给他们的任务,仿佛他们所干的一切,他们现在的饮食起居、生老病死、劳动学习等等,都是天经地义的,本该如此的。因此,当读者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最初所感受的,仿佛仍是某种正常的生活情状。然而,当意识到作家所描绘的这些生活情状实际上是处于一种极其荒唐而混乱的时代背景之上时,文本所蕴涵的那种无可言说的悲哀,或作家所流露的那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所包孕的异常丰厚的、复杂的意味也就破空而来。 杨绛的散文浸透着浓郁的悲喜剧因素。具体地说,是充满了一种力图以喜剧精神压倒悲剧精神的努力。她尽量用喜剧语言冲淡残酷的岁月记忆,减弱沉重的精神压力。她喜欢用短句子,像讲故事似的又穿插 一些轻松的评论和独白,还包括生活中的奇闻轶事、对话情态、闲趣琐状,充分表现了一个家庭的和乐风范,而对生活中存在的悲剧,却只是用淡淡的语调平实地叙来,丝毫看不到抱怨和泄愤的企图。杨绛不希望读者随受她的痛苦,而读者却恰恰能从她的作品中读到无需言喻的生活体验。 从整体的美学效果上来看,杨绛的散文和同一时期的多数“老年作家”一样,呈现出一种活淡、平和、睿智的风格。在艺术上,语言表达简洁、凝练、幽默,结构安排比较机智,开合自如,技巧运用娴熟,不着痕迹,处处“随心昕欲”,又处处颇具匠心地洒脱与严谨。总是在冷静的叙述中,给读者以思考的余地。

杨绛的散文风格写实、笔触平实淡雅,笔有藏锋,平淡之中见神奇,于无声处见喜悲。

杨绛的散文创作谈或“夫子自道”。杨绛散文很少涉及自己生活范围外的事,即便写生活范围之内,也极少涉及如“海外游踪”等本来可写的内容。《艺术是克服困难》等文艺杂谈也屈指可数。钱钟书曾把《干校六记》和他并不喜欢的《浮生六记》类比。

杨绛散文也关注浮生琐事,写自己的亲历、亲感、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人和事。这些家事、小事、身边事,却迥异于当下流行的“杯水风波”,表现的是大智慧、大境界、大胸襟,还呈现出一种历经沧桑的浩然之气。杨绛既烤着自己的生命之火,更烤着著名学者钱钟书的生命之火,到《我们仨》,又烤着爱女钱瑗的生命之火。人们常说蘸着血和泪写作弥足珍贵,杨绛以生命之火烤出来的散文极品,自然有不同寻常的审美意义。

扩展资料:

杨绛散文的主要成就在于以平实淡雅之笔描绘浮生众态。她心系梦萦的是家人、家事、琐事、身边事,表现的却是大智慧、大胸襟、大境界、大时代。胸有丘壑,笔有藏锋,平淡之中见神奇,于无声处见喜悲,这与当下流行的女性私人化写作大相径庭。

如写其夫钱钟书的大智若愚、童心未泯;其女钱瑗的外秀内慧、勤奋敬业;杨绛“三伯伯”即三姑母杨荫榆曾因在“女师大学潮”中“镇压学生”,多年来一直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她却是在日寇攻陷苏州时因斥骂侵略者而遇害的爱国志士。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杨绛散文选

百度百科-杨绛

论杨绛的小说论文发表时间

杨绛 作家简介: 杨绛(1911-),原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 【杨绛:(当年)斯班斯大夫说,我将生一个“加冕日娃娃”。因为他预计娃娃的生日,适逢乔治六世加冕大典(五月十二日)。但我们的女儿对英王加冕毫无兴趣,也许她并不愿意到这个世界上来。我十八日进产院,十九日竭尽全力也无法叫她出世。大夫为我用了药,让我安然“死”去。 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像新生婴儿般包在法兰绒包包里,脚后还有个热水袋。肚皮倒是空了,浑身连皮带骨都是痛,动都不能动。我问身边的护士:“怎么回事儿?”护士说:“你做了苦工,很重的苦工。”另一护士在门口探头。她很好奇地问我:“你为什么不叫不喊呀?”她眼看我痛得要死,却静静地不吭一声。我没想到还有这一招,但是我说:“叫了喊了还是痛呀。”她们越发奇怪了,“中国女人都通达哲理吗?”“中国女人不让叫喊吗?”护士抱了娃娃来给我看,说娃娃出世已浑身青紫,是她拍活的。】 这便是钱瑗的出生。 当初怀孕时,杨绛以为可不必理睬,但后来才知道得全身心投入。钟书到年终在日记上形容她:“晚,季,总计今年所读书,歉然未足……”笑我“以才媛而能为贤妻良母,又欲作女博士……” 钟书曾说不要儿子,要女儿——只要一个,像杨绛的。杨绛对于“像我”并不满意。她要一个像钟书的女儿。女儿,又像钟书,不知是何模样,很费想像。后来的女儿钱瑗真的像钟书,不过,是后话。 【杨绛:政治运动虽然层出不穷,钟书和我从未间断工作。他总能在工作之余偷空读书;我“以勤补拙”,尽量读我工作范围以内的书。我按照计划完成《吉尔·布拉斯》的翻译,就写一篇五万字的学术论文。记不起是1956年或1957年,我接受了三套丛书编委会交给我重译《堂·吉诃德》的任务。 恰在反右那年的春天,我的学术论文在刊物上发表,并未引起注意。钟书1956年底完成的《宋诗选注》,1958年出版。反右之后又来了个“双反”,随后我们所内掀起了“拔白旗”运动。钟书的《宋诗选注》和我的论文都是白旗。郑振铎先生原是大白旗,但他因公遇难,就不再“拔”了。钟书于1958年进城参加翻译毛选的定稿工作。一切“拔”他的《宋诗选注》批判,都由我代领转达。后来因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和小川环树等对这本书的推崇,也不拔了。只苦了我这面不成模样的小白旗,给拔下又撕得粉碎。我暗下决心,再也不写文章,从此遁入翻译。钟书笑我“借尸还魂”,我不过想借此“遁身”而已。】 从一个女性的角度讲,实际上,杨绛先生一家三口,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钱钟书先生自不必说;杨绛也很独立,她的戏剧、翻译、小说都是非常优秀的;女儿钱瑗是一门学科(英文文体学)的创立者;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学者,在生活中又相互支撑,相守相助。学者的身份之外,杨绛先生是妻子、是母亲,她在生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在最困难的时期,上海沦陷,钱钟书先生去了上海,回不去联大。当时,杨绛先生写的《弄假成真》在上海非常有名,有一次他们看完杨绛的戏,在回去的路上(当时钱钟书正在写后来影响颇大的《谈艺录》),钱说:我也要写一部长篇小说!杨绛马上赞成道:好!好!你赶快写吧!当时他们的生活很拮据!如果钱少教几节课,空出时间写书,可挣一些钱贴补家用。杨绛把保姆辞退,一个人担负做饭、洗衣服等家务,只为省点钱,少一份支出,这样钱钟书便可以少教些课,写长篇,以维持家庭生活;从另一个意义上讲,这是杨绛对自己的牺牲。我们不难理解,对于一个惜时如命的学者,这意味着什么。 于是钱钟书写出一段,讲一段;钱钟书笑,杨绛也笑,整部小说的艺术品位形成,这便是钱钟书惟一一部长篇小说《围城》的诞生。《围城》后改为电视剧,妇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写作背景是这样一种情形,它与杨绛的理解与支持是分不开的。 一家三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问去作,但在最困难的时候,杨绛全部挑起负累,让丈夫、女儿集中精力做事情。这当中包括钱钟书病重和女儿钱瑗住院期间,她每天要去探望,当时钱钟书已经不能进食,她总要打各种各样的果泥、肉泥来为钱钟书改善营养,就连鱼肉也要用针一根根把刺剔除,而她自己倒可以“将就”! 【杨绛: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未,钟书去世。 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丈夫、女儿相继去世后,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钱钟书的作品整理出来,还把他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发表,之后又将他们二人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奖励好学上进、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使学生能无后顾之忧地完成学业。钱、杨二位先生对受奖的学生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他们学成以后,有朝一日能以各种形式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好读书”奖学金2001年9月建立以来,由钱钟书、杨绛作品出版收入积累的资金目前已近200万元,有九名学生获得奖励。随着《钱钟书手稿集》(四十多卷)《〈宋诗纪事〉补正》(十二册)《围城》英文版、汉英对照本的陆续出版,基金总额将相当可观。 杨绛用自己烛光般微弱的晚年时光,做完这些之后,便开始着手写作女儿钱瑗未完成的《我们仨》,此时此刻,《我们仨》朴素而干净地摆在我们面前,一如先生高尚的人格。 今天,杨绛先生已步入生命的第92个年头! 她真的老了,过着一个普通老人的生活,耳朵听力有些背,视力也下降了,已经闭门谢客。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打电话过去,她总会温和地聊几句,然后说她的胳膊有些酸了,让人不好意思再打扰。我想,我们真的不必再打扰,只是静静地读一读她和钱钟书的书,真的,这就足够了。《我们仨》中,我们看到那样一个让人仰止的家庭,也有普通家庭的欢喜与哀愁。杨先生的笔调依然清新优雅,冷隽幽默。钱钟书、杨绛、钱瑗“我们仨”,他们性格各异,志趣相投,都将读书治学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甚至生命本身。他们的善良、智慧和正直,他们对生、老、病、死的透彻豁达,使人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杨绛现在开始漫不经心地整理自己的作品,她自己却说:做完他们的事情,心里才踏实,剩下我自己的事,已经不要紧了,即使现在走了,也可放心了! “梦魂长逐漫漫絮,身骨终拼寸寸灰”(钱钟书语),爱女之心,爱夫之切,高尚人格,尽在其中参考资料:

杨绛 作家简介:杨绛(1911-),原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杨绛:(当年)斯班斯大夫说,我将生一个“加冕日娃娃”。因为他预计娃娃的生日,适逢乔治六世加冕大典(五月十二日)。但我们的女儿对英王加冕毫无兴趣,也许她并不愿意到这个世界上来。我十八日进产院,十九日竭尽全力也无法叫她出世。大夫为我用了药,让我安然“死”去。 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像新生婴儿般包在法兰绒包包里,脚后还有个热水袋。肚皮倒是空了,浑身连皮带骨都是痛,动都不能动。我问身边的护士:“怎么回事儿?”护士说:“你做了苦工,很重的苦工。”另一护士在门口探头。她很好奇地问我:“你为什么不叫不喊呀?”她眼看我痛得要死,却静静地不吭一声。我没想到还有这一招,但是我说:“叫了喊了还是痛呀。”她们越发奇怪了,“中国女人都通达哲理吗?”“中国女人不让叫喊吗?”护士抱了娃娃来给我看,说娃娃出世已浑身青紫,是她拍活的。】 这便是钱瑗的出生。 当初怀孕时,杨绛以为可不必理睬,但后来才知道得全身心投入。钟书到年终在日记上形容她:“晚,季,总计今年所读书,歉然未足……”笑我“以才媛而能为贤妻良母,又欲作女博士……” 钟书曾说不要儿子,要女儿——只要一个,像杨绛的。杨绛对于“像我”并不满意。她要一个像钟书的女儿。女儿,又像钟书,不知是何模样,很费想像。后来的女儿钱瑗真的像钟书,不过,是后话。 【杨绛:政治运动虽然层出不穷,钟书和我从未间断工作。他总能在工作之余偷空读书;我“以勤补拙”,尽量读我工作范围以内的书。我按照计划完成《吉尔·布拉斯》的翻译,就写一篇五万字的学术论文。记不起是1956年或1957年,我接受了三套丛书编委会交给我重译《堂·吉诃德》的任务。 恰在反右那年的春天,我的学术论文在刊物上发表,并未引起注意。钟书1956年底完成的《宋诗选注》,1958年出版。反右之后又来了个“双反”,随后我们所内掀起了“拔白旗”运动。钟书的《宋诗选注》和我的论文都是白旗。郑振铎先生原是大白旗,但他因公遇难,就不再“拔”了。钟书于1958年进城参加翻译毛选的定稿工作。一切“拔”他的《宋诗选注》批判,都由我代领转达。后来因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和小川环树等对这本书的推崇,也不拔了。只苦了我这面不成模样的小白旗,给拔下又撕得粉碎。我暗下决心,再也不写文章,从此遁入翻译。钟书笑我“借尸还魂”,我不过想借此“遁身”而已。】 从一个女性的角度讲,实际上,杨绛先生一家三口,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钱钟书先生自不必说;杨绛也很独立,她的戏剧、翻译、小说都是非常优秀的;女儿钱瑗是一门学科(英文文体学)的创立者;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学者,在生活中又相互支撑,相守相助。学者的身份之外,杨绛先生是妻子、是母亲,她在生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在最困难的时期,上海沦陷,钱钟书先生去了上海,回不去联大。当时,杨绛先生写的《弄假成真》在上海非常有名,有一次他们看完杨绛的戏,在回去的路上(当时钱钟书正在写后来影响颇大的《谈艺录》),钱说:我也要写一部长篇小说!杨绛马上赞成道:好!好!你赶快写吧!当时他们的生活很拮据!如果钱少教几节课,空出时间写书,可挣一些钱贴补家用。杨绛把保姆辞退,一个人担负做饭、洗衣服等家务,只为省点钱,少一份支出,这样钱钟书便可以少教些课,写长篇,以维持家庭生活;从另一个意义上讲,这是杨绛对自己的牺牲。我们不难理解,对于一个惜时如命的学者,这意味着什么。 于是钱钟书写出一段,讲一段;钱钟书笑,杨绛也笑,整部小说的艺术品位形成,这便是钱钟书惟一一部长篇小说《围城》的诞生。《围城》后改为电视剧,妇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写作背景是这样一种情形,它与杨绛的理解与支持是分不开的。 一家三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问去作,但在最困难的时候,杨绛全部挑起负累,让丈夫、女儿集中精力做事情。这当中包括钱钟书病重和女儿钱瑗住院期间,她每天要去探望,当时钱钟书已经不能进食,她总要打各种各样的果泥、肉泥来为钱钟书改善营养,就连鱼肉也要用针一根根把刺剔除,而她自己倒可以“将就”! 【杨绛: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未,钟书去世。 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丈夫、女儿相继去世后,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钱钟书的作品整理出来,还把他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发表,之后又将他们二人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奖励好学上进、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使学生能无后顾之忧地完成学业。钱、杨二位先生对受奖的学生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他们学成以后,有朝一日能以各种形式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好读书”奖学金2001年9月建立以来,由钱钟书、杨绛作品出版收入积累的资金目前已近200万元,有九名学生获得奖励。随着《钱钟书手稿集》(四十多卷)《〈宋诗纪事〉补正》(十二册)《围城》英文版、汉英对照本的陆续出版,基金总额将相当可观。 杨绛用自己烛光般微弱的晚年时光,做完这些之后,便开始着手写作女儿钱瑗未完成的《我们仨》,此时此刻,《我们仨》朴素而干净地摆在我们面前,一如先生高尚的人格。 今天,杨绛先生已步入生命的第92个年头! 她真的老了,过着一个普通老人的生活,耳朵听力有些背,视力也下降了,已经闭门谢客。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打电话过去,她总会温和地聊几句,然后说她的胳膊有些酸了,让人不好意思再打扰。我想,我们真的不必再打扰,只是静静地读一读她和钱钟书的书,真的,这就足够了。《我们仨》中,我们看到那样一个让人仰止的家庭,也有普通家庭的欢喜与哀愁。杨先生的笔调依然清新优雅,冷隽幽默。钱钟书、杨绛、钱瑗“我们仨”,他们性格各异,志趣相投,都将读书治学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甚至生命本身。他们的善良、智慧和正直,他们对生、老、病、死的透彻豁达,使人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杨绛现在开始漫不经心地整理自己的作品,她自己却说:做完他们的事情,心里才踏实,剩下我自己的事,已经不要紧了,即使现在走了,也可放心了! “梦魂长逐漫漫絮,身骨终拼寸寸灰”(钱钟书语),爱女之心,爱夫之切,高尚人格,尽在其中

没有啊真的没有啊

“演绎作品”是神马?

杨绛发表论文

杨绛先生对文坛有重大贡献,他是著名的翻译家,译作有《一九三九年以来的英国散文作品》、法国小说《吉尔·布拉斯》,西班牙小说《小癞子》和《堂吉诃德》等。1986年曾因翻译《堂·吉诃德》而获得西班牙国王卡洛斯授予的“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勋章”。她又是著名的剧作家、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和散文家,作品有喜剧《称心如意》、《弄真成假》,悲剧《风絮》,短篇小说集《倒影集》,长篇小说《洗澡》,论文集《春泥集》、《关于小说》,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和《杂忆与杂写》等。所以说杨绛先生对论坛确实有巨大的贡献

杨绛被钱钟书称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在她的百岁感言上一番文字被网友竞相传播,有一句话记得是这么说的,”和谁我都不屑去争“这种平和而高贵的人生态度影响了很多人。

杨绛先生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巨大的成就,在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研究上也有非常大的成就。她所翻译的多部外籍作品都受到了好评,其中她所翻译的《堂吉诃德》被认为是翻译最优秀的一部作品,被再版了很多次。

2016年5月25日,105岁高龄的杨绛先生在北京去世,这个消息立刻席卷了大江南北,不少网友在网上感慨一代文学巨匠的离世。而与此同时,关于为什么称呼杨绛为先生的问题也被广大网友提了出来。其实,之所以称呼杨绛为先生,是对她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她在文学上所取得的成就的认可。

杨绛品格

杨绛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位品格高尚的知识女性。杨绛品格历来都为人所称道,她的身上不仅有着十分纯净的大家闺秀般的温婉品格,也有着十分浓烈的坚忍品格。杨绛是一个具有高贵灵魂的人,她能够在逆境中处变不惊,也能够在欣喜中恬淡如菊,她能够不卑不亢地生活着,她也不在乎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纷繁,只希望在有生之年安心的享受着自己的一片天地,这就是杨绛品格。

杨绛对中国文坛的贡献有二。一是鼓励她的丈夫钱锺书先生完成了长篇小说《围城》的写作,如果没有她的鼓励,怕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会少一部如此优秀的长篇小说;二是她创作了长篇小说《洗澡》和《洗澡之后》,如果中国当代文学失去这些作品,将少很多成色。

杨小凯发表的论文

《经济学原理》(杨小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经济学原理

作者:杨小凯

豆瓣评分:9.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8

作者简介:

杨小凯,由于其在经济学上的巨大成就,被誉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

原名杨曦光。

1966年升入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高中部。

1967年2月4日由于路见不平的对抗行动,被关进了市公安局的看守所,监禁了两个月。

1967年下半年至1968年初,杨小凯写出了一批在当时属“大逆不道”、而在今天看来却又嫌幼稚不成熟的论文,即《中国向何处去?》(1968.1.6)。结果连康生、陈伯达、江青都知道了杨小凯,华国锋也知道并且也认为杨小凯是反革命,于是1968年2 月杨小凯第二次被关进了黑暗的监牢,而且长达十年之久。

1978年4月,杨曦光恢复了自由,这时已在文化程度上完成了大学毕业以上水平的学业。

1979年,他写了几篇经济学论文,并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虽有几名专家看中他的才能,但终因“政审”不合格,未能录取。

1980年,55万在23年前被错整的所谓“右派”们,都已全部获得平反,但杨小凯还没有被平反,主要是因为华国锋当时还在位,而杨小凯的入狱是华国锋做的批示。后来胡耀邦代替华国锋成为中央书记处总书记后亲自批示中央组织部:“杨曦光的问题要由法院依法处理。”

1983年被宣告无罪。

1981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硕士学位;

1982年,被武汉大学聘为助教、讲师;

1983年,考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1988年,被正式授于博士学位;

1990年,被澳洲莫纳什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1992年,出版专著《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书;

1993年,被澳洲社会科学院选为院士;

1994年,出任美国路易维尔大学经济系教授、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客座研究员;

1995年,出任台湾大学客座教授;

1996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1997年,任美国《发展经济学评论》编辑;在中国出版《当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一书;

1998年,任哈佛大学客座教授;

1998年,出版了令经济学界关注的《经济学原理》一书。

2001年,被确诊为肺癌晚期,此后逐渐皈依基督教。

2004年7月7日,辞世。

杨小凯,1988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CID)研究员、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他的论文见于“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期刊”、“发展经济学期刊”、“经济学期刊”、“城市经济学期刊”等匿名审稿杂志。他和黄有光合著的《专业化和经济组织》一书被权威杂志书评称为“盖世杰作”。财务理论奇才布莱克称此书为“天才著作”。他的《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被匿名书评人称为“对经济学根基进行重新梳理,为经济学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方法。”该书评人认为“杨正在建立起一个全新的领域。是的,我敢预见,人们对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兴趣将迅速兴起,我认为它很可能成为未来的潮流。”诺贝尔奖得主布坎南认为杨的工作比卢卡斯(Lucas)、罗默(Romer)、克鲁格曼(Krugman)的要好得多。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阿罗称赞杨的研究使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论与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浑为一体。由于其在经济学上的巨大成就,杨小凯被誉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妻子是吴小娟,他们有一女二子。

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和外部表现经济论文

[摘要]本文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含义出发,探讨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和外部表现,对认识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及促进两者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工业化城市化协调发展

一、工业化、城市化的含义

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化与城市化分别反映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化。一般来说,工业化意味着产业和就业结构的转变过程,即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向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农业部门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城市化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产业、资本、市场的集中过程。工业化与城市化并不是平行发展,而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能否实现协调发展将影响到整个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依赖于两者的互动发展,即工业化与城市化互为动力共同发展。从理论上来讲,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理论基础是专业化经济和集聚经济的存在。专业化经济是指由于劳动分工引起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而带来的经济产出的增加,而集聚经济是一种通过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获得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系统力量。分工水平的提高产生了专业化经济,引起商品种类的增加,与此同时也增加了产品之间的交易费用。交易费用可分为以下三种:一是运输费用,与交易产品的数量有关;二是固定交易费用,它是每次交易中确定价格所需要固定的议价费用;三是狭义内生费用,是指交易中人们为了从分工中获得更多利益而不惜减少别人从分工中得到的利益,结果造成分工利益不能充分利用或者资源配置产生背离帕累托最优的扭曲。而集聚经济恰好能降低这三种交易费用。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可以降低运输交易费用;交易技术或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降低固定交易费用;人口集聚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距离的缩减而降低内生交易费用。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作用关系,可简单概括为:分工与专业化提高了生产率水平,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引起产业结构的.转变,从而促进了工业化的不断深化。工业企业为降低分工带来的交易费用的提高,一般选择将其经济活动集聚于城市,从而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由于城市集聚经济效益的存在,促进了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从而推动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外部表现

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过程也就是产业结构转变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城市集中的过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也就是非农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集中,城市的发展进一步促进非农产业的发展这一过程的良性循环。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演进关系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在工业化的起步阶段,工业化占主导地位,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展动力。工业化初期阶段,制造业内部分工水平相对比较低,在市场上交易的产品种类比较少,专门从事产品交易的专业服务人员也比较少。这个时期制造业相对于农业和服务业而言,专业化分工程度是比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也比较高,对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吸纳能力相对比较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虽然低于农业,但增长速度是比较快的。城市化的发展是以工业化发展为前提,城镇的功能是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集聚场所,并提供相应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产品的交易数量与种类相对比较少;城镇的发展主要靠工业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所吸引的人口与资本的聚集,表现为城市规模膨胀、数量增加,城市的外延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速度开始加快。

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中期阶段,二者互动发展特征最为明显。随着工业化演进,工业分工逐步深化,中间产品增加,一方面促进了生产资料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产品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对专业中间商以及专业化服务经济的需求提高,推动了服务经济与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对于工业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通过共用基础设施,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通过面对面的交谈以及知识的溢出效应,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服务业的分工细化表现出对于企业的生产服务于对于人口的生活服务加强吸引人口进入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与市场范围的扩张,对工业产品的需求增加,为工业专业化生产提供条件。生产资料工业产生“资本排斥劳动”,使得工业对于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随着工业化的深入而降低;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其比重提高,逐渐成为吸收劳动力的主要产业。从空间转移来看,这个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稳步向城市转移,城市化率有一个大的飞跃。

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成熟阶段,工业化的作用开始淡化,城市化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心,具体表现为服务业功能的强化。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工业生产总量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减小,工业对劳动力的吸收开始呈现负增长或者零增长。服务业分工深化,生活服务业的重要性加强,服务业对于空间上可接近性的要求,使得城市发展的主导产业由工业演变为服务业,服务业与城市化之间互相促动,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等成为吸收劳动力的主要产业。农业劳动力的生产率水平与非农产业差距减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非常缓慢,城市化发展主要表现为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普景秋: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澳)杨小凯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种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框架[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牟礼小学杨军发表的论文

工作中,他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服从领导安排,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在教育教学中恪守教师职业道德,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他坚持自学,业余时间钻研新课程标准,学习体育教育和学校管理方面的知识,近十年间自学笔记达30万字以上。其担任学校后勤主任工作以来,围绕后勤处的工作职能,严抓后勤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用法规约束人。根据后勤各岗位的工作情况,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岗位考核细则,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办公用品采购和领用制度、安全保卫工作制度等。2001年被评为冷水江市“优秀教师”;2002年教育局党组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2003年被评为学校“优秀管理干部”,同年教育局党组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2004年度荣获市人民政府嘉奖奖励。2008年撰写的论文《如何将体育教学融入思想品德教育》荣获科教新报社“科教杯”论文评选大赛一等奖。2009年指导学生参加市第十三届中小学篮球运动会获小学组第一名,同年被评为“管理干部”。2010年4月:撰写的论文《宽有宽上 窄有窄上》在“娄底教育”刊物上发表。

启予国学不收费。启予国学的宗旨是弘扬国学,愿景是通过国学改变世道人心,所以全部课程是免费的。启予国学的学术思想传承自新儒学“三圣”之首马一浮先生,启予国学创始人杨军先生是马一浮先生弟子吕绍刚的学术传承人,而杨军本人是吉林大学现任文学院副院长,治学严谨,专业领域颇有建树,已发表的论文百余篇,学术著作20余部,译著5部,可谓著作等身。

有学费,五位数。《国学教育》是一本由张成写的图书,一般来说,国学主要是指以中国古典典籍为载体,表达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的学术体系。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倾浸着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中华民族因为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而存续,而骄傲,而伟大! [2] 为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体系,正本清源、扬清激浊、革故鼎新,传承中华美德,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打造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塑造国家和民族软实力,积极应对全球化竞争与挑战。在继承国学人文价值的基础上,积极提升国民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全国企业技术创新、集约创新、知识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夯实发展质量,增强公民与社会责任意识,培育中国自主创新与核心竞争能力,推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家战略,塑造国家软实力,使得中国企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积极转型,形成以出口导向为主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全面拓展的新格局,使得中国企业能够普遍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