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工商管理论文发表美食

发布时间:

工商管理论文发表美食

论西部企业管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本论文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梅奥的“霍桑实验”和1981年美国管理学家威廉· 大内提出的Z理论为基点,通过着重分析西部企业在管理沟通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根 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西部企业;管理沟通;改进措施 20世纪3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梅奥通过“霍桑实 验”提出了社会人的假设,纠正了企业家对员工只不过 是一个经济动物的偏见,认为企业的员工不单纯是经 济人,还是社会人。在“霍桑实验”的第三阶段———谈话 研究中,梅奥发现作业条件、生产效率之间没有直接的 相关联系,人们的工作成绩不仅仅取决于个人因素,还 取决于群体成员,实际上这次访谈为职工提供了一次 沟通的机会。1981年,美国管理学家威廉·大内提出了 Z理论,认为一切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信任、敏感和亲 密,因此他主张坦诚、开放,把“沟通”作为最基本原则 来实行民主管理。从以上两个理论,我们不难看出,在 对一个企业进行各种复杂的管理过程中,沟通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成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催化剂和 润滑剂。目前,我国西部大多数企业在组织沟通领域的确 存在许多问题,怎样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组织的管理沟 通呢?首要任务是我们要了解西部企业所具有特殊性。 一、西部企业所处地理环境及经济的发展现状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区市, 总面积约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2004年的 GDP总值为27585.17亿元,占全国的16.9%。西部地 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但由于 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1999年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西部经济有所 改观,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西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分别 增长8.5%、8.8%、10.0%、11.3%和12%,高于前些年的 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第二、第三 产业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22.3∶41.5∶36.2调整为 2004年的19.5∶44.4∶36.1,从这个结构上看,经济发 展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从整体上看,第二产业发展的 速度仍显迟缓,工业总量规模小,发展水平低,竞争力 不足,能源资源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加工制造业、能 源重工业化、资源深加工业还有待发展。 从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地区投资环境 不断改善,吸引了大量的国外以及东部地区的企业来西 部投资,西部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后发优势”,不但 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优秀的企业文化,同时可以引进 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 二、西部企业在管理沟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管理沟通出现的问题 1.企业内部经常出现越级上报现象,而导致组织 内部关系不和谐。在平时工作中,有些员工不注意或忽 略汇报工作的程序和规定,常常越级汇报工作。在这种 情况下,员工与直接上司的关系就会出现裂缝,甚至严 重地影响个人工作或企业内部的正常运转,因为直接 上司是员工的直接领导,也是员工工作的直接安排者 与工作成绩的直接考评者。建立好与上级的关系不是 让员工阿谀奉承,而是要注意经常与直接上级沟通,这 样员工可以尽快了解上级安排工作的意图,而上司也 可以准确掌握员工最近的工作动态和情绪变化,这样 更有利于完成自己的工作,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西部很多企业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忽略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大多数企业领导认为企业经济基 础稳定后,再建立企业文化也不迟,或者是不少企业起 初就建立起了企业文化的框架,但没有什么实质性的 内容,企业文化只是一个花架子、摆设。但事实上,一些 知名且成功的企业事例告诉我们,每个公司在孕育或 成立初期就应该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并积极地向内 向外宣传这些文化,因为企业文化它本身就是客观存 在的。此外,一些新员工在刚来公司时,如果不向他们 宣传企业文化,就会使这些新员工与其他人格格不入, 影响个人形象和工作进度。 3.企业内部还有一种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位差 心理”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健康发展的步伐。 所谓位差心理是指由于地位的不同使人形成上位心理 和下位心理,具有上位心理的人因处在比别人高的层 次而有某种优越感,具有下位心理的人则因处于比别 人低的层次而感到自卑。这种现象不仅存在普遍,而且 危害极大,它的存在,使每个企业、每个领导、员工心里 都会受这种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沟 通问题。 4.以个人的认知模式去理解对方的行为。沟通是 需要双向进行的,单向沟通是无法实现有效的信息交 流和管理沟通的。一些管理者虽有技术但为人处事却 不能客观理智,当出现问题时他们不愿接触员工,员工 对他们也是敬而远之,这些管理者只是试图用自己的 认知模式去解释别人的行为,这样阻碍了上下之间的 意见交流和感情传递,致使沟通失效。 5.忽视倾听的重要性。在企业每天的管理沟通中, 管理者往往忽略了倾听的重要作用,也是由于这种现 象的普遍存在,管理者常会误解别人的话,会搞不懂或 误解别人的意图。此外,管理者一般认为倾听是一种被 动的选择,实际上经常倾听下属的意见和建议,是进行 有效沟通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管理者了解自己员工 的重要途径。 (二)企业与外部之间的管理沟通问题 1.我国作为一个地域大国和经济大国,各个地区 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尤其是西部企业受到地理环境、 气候条件和知识结构的限制,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是 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一部分管理者只是盲目跟从或 闭门造车,从而导致市场过度竞争,以及市场竞争秩序 混乱,这充分说明部分管理层在与对外的信息交流过 程中,速度缓慢,没有及时掌握当前的势态发展状况, 孤立地对待西部企业的发展形势。 2.西部企业在树立企业形象和打造品牌的过程 中,没有把突出自我特色和优势作为工作重心,而是盲 目模仿其他企业的创业道路或是品牌模式,在西部特 殊的经济环境下,这种品牌不仅没有竞争优势,相反会 浪费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他们并不是把先进的管理 理念适当的“西部化”,而是根据原有的管理思想和经 营模式去发展西部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西 部企业发展进度迟缓,特色不明显。 三、改善西部企业管理沟通的途径及其措施 (一)人际沟通方面 1.调整沟通心态,选择最佳的沟通方式。随着现代 社会信息网络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因此也变得多样、丰富。表面上看来,人们之 间的沟通联络的确是越来越频繁了,实际上,大多数的 沟通已成为一种社会物质利益所驱使的表层化的行 为,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开诚布公”“、推心置腹”、 “设身处地”是大多数现代企业沟通者所缺乏的沟通心 态。人类通过视觉系统、听觉系统、触觉系统、味觉系统 与嗅觉系统这五种心理认知系统,掌握不同的人所拥 有的沟通特色,就能够大大提高沟通的效率。所以,现 代企业的组织沟通者不仅要做好企业运作的程序化信 息沟通,同时重视组织成员之间的心灵沟通。 2.学会倾听。在人们长期的传统思维中,“沟通”是 一种富有“动作性”的动感过程,而且也是一种用心交 流的行为,但“倾听”这一“静态”过程往往被许多沟通 者忽视了,倾听是沟通行为中的核心过程,也是心与心 交流的外界媒体,倾听不仅能激发对方的谈话欲,更能 促发更深层次的沟通。另外,只有善于倾听,深入探测 到对方的心理以及他的语言逻辑思维,才能更好地与 之交流,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所以,一名善于沟通的 组织者必定是一位善于倾听的行动者。 3.克服“位差心理”的方法很简单,如对于员工进 行客观的评价,并给予一定物质、精神奖励鼓励员工, 多从员工内部了解情况,多倾听一些意见和建议;管理 层可以深入生产第一线,多一些实质性的交流和沟通。 企业内部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提倡信任;不断提升 下属士气;为客户提供优良服务;及时沟通、努力沟通; 沟通只有打破表面上的敷衍了事,才能有实际的效果。 4.利用饮食文化加强交流与沟通。在人际交往过 程中,食物往往扮演着亲善大使的身份,它能促进人与 人之间的联系。一起分享食物,反映了人与人有福同 享、有难同当的一种情感纽带,员工有机会聚在一起一 边品尝美食,一边交流与沟通,这是建立良好公司人际 关系的大好时机。在沟通的过程中,员工在了解同事的 文化背景的同时,会更加深刻地理解企业、尊重文化多 样性的价值理念。 (二)企业应根据自己发展的需求,有目的地健全 沟通渠道 1.会议作为正式沟通的一种方式,在管理沟通中 不可或缺。对于管理者来说,组织有效的会议对于改善 管理沟通,将会产生显著的效果。定期的会议是必须 的,只有这样才能对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促 进公司的发展。如何使会议变得有效,如果想顺利召开 会议,首先要遵循会议的组织精神及会议目的,准备会 议前期的准备工作,明确与会者可能要涉及的每项议 题,要按时召开会议,也要按时结束会议,会议后,整理 出有效的会议纪要,列出行动表,确定责任到人,这种 会议才能称得上有效的沟通。 2.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网络技术也已 被引介于组织的沟通领域,这正是组织沟通领域的变 革和飞跃,电子网络因其快速、准确的特点,极大地提 高了组织沟通的效率。另外,公司内部的人员既可以选 择在局域网的BBS上发布信息、讨论专业问题;也可 以越级向上司发送电子邮件以征询意见;甚至文件的 传送也无需离开座位,音频及视频的多媒体支持也使 得不同地点的同僚们可以成功地创设学习型组织的议 事模式。 3.企业还应注重管理沟通反馈机制的建立。反馈 机制的建立首先应从信息发送者入手。另外,信息传送 者也应仔细观察对方的反应或行动以间接获取反馈信 息。因为反馈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所以信 息接受者不自觉流露出的震惊、兴奋等表情,都是反馈 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信息接受者,在沟通反馈中 实际上处于主体地位,但他们往往会因为信息发送者 (通常是上级管理者)的权力威慑,而不能客观准确地 做出信息反馈,这就需要接受者端正沟通心态,以实事 求是的态度对待信息沟通尤其是信息反馈。信息发送 者也应积极接受接收者的反馈信息,使得组织沟通,成 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向沟通。 西部地区在形成特色经济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打破地方壁垒,实 现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作为一个西部企业的管理者,在 促进企业团结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营造和谐愉 悦的气氛。不管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外部的管理沟通中, 都应该鼓励开诚布公的交流与沟通,建构和谐的企业 文化。这样,企业的管理沟通必定会得以改善,沟通艺 术的真谛也必将会得以领会。 参考文献: [1]白钢,史卫民.中国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6. [2]李家晔.完美执行之最佳沟通[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 出版社,2005.

饮食文化论文:浅析餐饮企业的微营销策略

微营销作为近年来互联网的一个发展趋势,营销者也不可逃避的要面微营销给营销带来的深刻变革。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饮食文化论文之浅析餐饮企业的微营销策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微营销的概念及特点,其次分析了餐饮企业传统营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再次结合微博阐述微营销对餐饮企业的作用,最后对当前时代的微营销做出总结写出结语。

关键词: 餐饮企业 微营销 传统营销 作用

引言

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消费者价值观念不断改变,商业竞争日渐激烈,企业的营销手段也渐渐的走向网络。民以食为天,餐饮企业一直是一个很红火的行业,众多餐饮企业日渐发展,其竞争激烈。餐饮企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一个支柱产业,一直在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最近进几年,我国餐饮也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势头,成为“热门”专业之一[9]。加上众多大众媒体的诞生餐饮企业纷纷转向微营销这个消费者的新聚集地。但是,很多经营者的营销理念还很陈旧,经营方式还处于陈旧的传统营销之上。在信息化大发展的现在,要想经营好餐饮企业必不能脱离网络营销,而微营销就是一个很好的网络营销方法。本文将从餐饮企业传统营销的问题上阐述微营销对餐饮企业的作用

1 微营销的概念及特点

1.1微营销的概念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互联网初期曾说过:“互联网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今,一句广告语变成现实,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目前拥有网民达2亿多,通过网络实现的销售大约4000亿人民币[1]。现如今,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消费者价值观念不断改变,商业竞争日渐激烈,企业的营销手段也渐渐的走向网络。全球知名咨询司德勤在前不久的一份报告则指出:2011年,以移动互联和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形态让营销的精准性得到空前突破,2012年将是企业社交网站的爆炸年,社会化媒体营销将深受餐饮企业空前的青睐[11]。

网络营销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于20世纪末至今。企业要懂得运用现代互联网的优势,迎合互联网发展的浪潮,在这种变革中顺应“应对不变最好的办法就是变”的这个真理,在每一个营销环节中都把握微营销与无缝对接的原则,相信这样的企业定能走出差异化的生存之道,创造一种属于自己企业的原创商业模式[7]。

近年来,“微”这个字,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其依靠着一种“微”力量,从一开始的“微博”“微话题”“微小说”到最近流行的“微信”“微电影”,一种可以称得上是新的“微营销”商业模式在无形中渐渐地延伸出来。民以食为天,众多餐饮企业日渐发展,竞争日渐激烈。在信息化时代,经营好餐饮企业也必须得通过网络形式来经营,而微营销就是一个很好的网络营销方法。

所谓微营销,是基于微信、微视频、微博等传播平台,使企业在其中即时进行品牌形象展示、社区主题活动、客户互动交流、产信息发布等,引导顾客主动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及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网络市场营销方式[2]。微营销是现代低成本、高性价比的一种营销手段,他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沟通平台,配合大众媒体和传统网络媒体,通过有持续性、可管理、策略的线上线下沟通,建立和强化、转化顾客关系,实现客户价值的一系列过程。微营销实际上就是一个移动网络微系统,他包括微博、微信、微电影、二维码、公众平台以及公司微商城。

1.2 微营销的特点

(1)高效便捷。微营销以“短、灵、快”为特点,发布内容精简,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满足微受众碎片化的快捷化信息获取需求。

(2)高精准性。微营销强调更多的用户参与,在此过程中群智和分享的海量用户信息可以让企业更有效地定位用户需求,从而进行更精准的营销传播。

(3)高速性。“碎片化”的传播顺应很多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消费习惯,从而能够迅速且高效地把营销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但同时很容易在迅速变化的信息海洋中被淹没,因此对于创意和活动机制设计的要求很高。

(4)高互动性。互动是全媒体视域下微营销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微传播、微营销更多地是通过细水长流的互动渗透式链接建立人与人、品牌与受众的关系。通过这种互动性极强的交流方式,从而建立起一种湿漉漉的具有极强粘性的客户关系。

(5)高传播力。微博传播范围广泛,受众面覆盖大,对品牌有较大的曝光量,可以将微博看做是品牌的广播台。微信则为品牌开通了“电话式”服务,当品牌成功得到关注后,便可以进行到达率几乎为100%的对话,它的互动传播能力便远远超过了微博。

(6)高性价比。与传统媒体发布广告昂贵的营销费用相比,微营销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交流平台,而且更加人性化,充满人情味,能更好地连接企业和微受众,从而建立良好的微客户关系,凭借微乎其微的营销费用达到良好的营销效果。微营销主张通过虚拟与现实的互动,建立一个涉及研发、产品、渠道、市场、品牌传播、促销、客户关系等更“轻”、更高效的营销全链条,整合各类营销资源,运营商投入的成本非常小,却可取得“四两拨千斤”的营销与服务效果。

2 餐饮企业传统营销的现状及问题

2.1餐饮企业传统营销的现状

传统意义的市场营销是4P营销的组合,即Product(产品)、Price(价格)、Place(渠道)和Promotion(促销)的同义词,无论是在时间、空间还是营销起作用的媒介平台都有着严格的限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限制因素便成为“固步自封”的范本[6]。目前,在餐饮企业传统营销中,4P营销组合4大点还包括以下几点。

(1)餐饮产品

包括餐饮产品实体、助餐服务、产品包装、餐饮品牌。餐饮产品实体包括餐饮企业提供的餐厅和菜品的质量、式样,给顾客的利益、保证、退换菜肴许可等,其中餐厅又暴包括了建筑物、装修、装饰、设施等。助餐服务是由餐饮企业提供的所有相关无形服务组成,包括餐前、餐中和餐后服务,也包括餐厅的音响、气味和温度等无形的感受,其产品属性同样包含质量、形态,给予顾客利益保证,但不含退换。

(2)餐饮价格

包括菜单价格、折扣价格、付款方式、付款期限、信用条件。菜单价格是指餐饮企业根据成本或预期利润率核定的正常价格。折扣价格通常是给予老顾客、重要顾客或购买数量较大的大客户的优惠价格。餐饮业中顾客的付款方式通常包括现金、信用卡、支票和签单延期付款。对采取签单延期付款顾客设定的付款期限,通常要做出规定或约定。餐饮市场营销中对签单顾客提供信用应有一定的条件,在对顾客进行信用调查才能为其提供适当额度的签单许可。

(3)餐饮销售渠道

包含市场营销通路、市场位置、存货、运输。餐饮企业的市场营销通路只要是提供现场烹饪产品和助餐服务的直销渠道,其他通路只能起辅助作用。市场位置指餐饮企业的餐厅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覆盖的市场范围。存货包括原料、半成品、少量成品及存货的控制和存储的设施,运输包括餐厅内的运输装备和送餐的

(4)餐饮促销

包括餐饮广告、餐饮人员销售、餐饮营业推广、餐饮企业公共关系活动、餐饮直邮推广。餐饮广告是利用大众媒介的付费宣传。在餐饮企业销售人员的访客和推销活动中,值得重视的是,参与餐饮服务过程的所有人员也都负有推销的活动。餐饮营业推广主要是设计和举办一些刺激消费的活动。餐饮企业公共关系活动是餐饮企业借以宣传或维护自身形象的手段,他不直接宣传和推销餐饮产品。餐饮直邮推广是利用邮递方式向目标顾客寄送宣传资料,以便宣传企业或推销餐饮产品。

2.2餐饮企业传统营销存在的问题

2.2.1餐饮产品认识不清

目前还有很多餐饮企业依然认为只要产品好,就不怕顾客不上门,依然坚持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特别是许多“老字号”的餐饮企业,他们依仗着自己是品牌餐饮企业,而忽略了其他地方。许多企业墨守成规,认为餐饮就是卖吃的,其他的可以不用考虑,他们都将产品作为企业的经营核心,餐饮经营者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研究产品和开发产品上面,所以产品是很多餐饮企业花时间和精力最多的地方。产品是最重要的没错,可是其他方面也必须兼顾。因为餐饮企业的产品不仅包括餐饮企业提供的餐厅和菜品的质量、式样,还有建筑物、装修、装饰、设施、企业文化以及餐前、餐中和餐后服务等等。在餐饮企业营销中,只有餐饮产品实体、助餐服务、产品包装、餐饮品牌几个方面全面发展,并以微营销加以辅助,才能获得成功之路。

2.2.2餐饮销售渠道单一

餐饮企业传统营销工作都是以击败邻近的餐饮企业为主,打败竞争对手。他们的经营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战胜竞争对手,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然后在区域或市场里独大,赚更多的钱。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很多无良商家为追求利益在餐饮中动手脚从而获取更大的利润。殊不知,只要坚持正确的经营方式,在经营中懂得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自然会成为胜利的竞争者。

餐饮企业在营销的时期上,他们不注重餐饮企业的长期发展,并且对长期的回报考虑得不是很多。传统营销的经营者们总是希望在营销中能够马上为企业再来效益,在营销时期这方面通常以短期回报为主,强调短期效益,这样反而会忽略长期效益的发展。要知道,欲速则不达,餐饮企业的经营者们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应该把眼光放在长远的未来,让餐饮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

在销售过程中,经营者一般较重视中高层工作人员的营销意识,对于那些普通的员工,例如发传单的宣传人员、上菜的服务人员,经营者对此类员工的营销意识就比较不重视。普通员工,是与顾客们接触得最多的人员,可以说他们是整个餐饮企业的门面,所以他们是最前端的营销人员,需要具备的营销意识一样也不能少。

2.2.3餐饮促销方式落后

餐饮的微营销过程中,促销宣传时其主要核心。现如今的经营方式都是需要和顾客相互沟通,倾听顾客的心声,了解顾客的需求,从而经营出手顾客欢迎的餐饮企业。餐饮企业传统营销一般其他的宣传方式都不够重视,经营者们总是以单一的广告宣传为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业优惠宣传

餐饮企业开业,吸引消费者到店尝试菜品,都会采取打折优惠的方式来做宣传,这是无论高级还是低级的餐饮企业都会采取的一种营销手段。在具体的执行上,方式虽有所差别,可是都是大同小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吸引顾客来消费。例如:让服务员或者兼职人员,拿着打折券、优惠券、宣传单在附近区域到处派送。这种方式是很普遍的一种营销方式,可是其影响地域小,宣传一般止于周围的小范围区域。再者到处派送宣传单等等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

(2)纸媒宣传

所谓纸媒就是包括城市的杂志和各大报纸。例如,在相关杂志上刊登相关的打折、优惠信息或在当地比较热门的报纸上打上自己餐饮企业的广告等等。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受众面广,但还是存在很多缺陷。第一,费用高,报纸的广告一般只能发软文,,刊载在相应的副刊;第二,时效性差,报纸天天都有,当天的广告基本上只能在当天起作用,刊登的信息很快就会被后来者淹没;第三,效果有限,现在的报纸广告满篇都是,其公信力也就大不如前;第四,效果无量化,花了大量金钱去去刊登大幅广告,但无法统计来到店里消费的客人是纸媒广告带来。

(3)电视台、广播的美食节目

这种宣传和营销方式也是目前餐饮企业比较普遍的一种方式。例如,很多电视台和广播的主持人都会用当地的方言来支持节目,让观众感觉是邻居、朋友在为自己推荐,使得美食推荐节目少了那种巨人千里之外的生硬感,相反就多了一份亲切。

3 微营销对餐饮企业的作用

传统的4P市场营销理论强调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餐饮企业认为只要围绕这四个方面,营销就有了保证。但是,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餐饮市场营销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餐饮消费个性化、理性化、多样化和人文化特征日益突出,传统的4P理论在市场营销实践中已经显现出一些不适应。为此,餐饮市场引入更新的4C市场营销理论思想,开拓适应市场变化的新市场营销方法。餐饮企业的4C市场营销是由顾客(Custo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四个因素组成的,而餐饮企业微营销中,主要是从顾客、便利和沟通这三个方面下手。

3.1 微博中的微营销

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微营销也逐渐融入到企业的营销之中。微营销是你与顾客、潜在顾客之间进行对话,传统营销却是对顾客、潜在顾客讲述一段独白。微博营销作为微营销的主要营销手段之一,为餐饮企业带来了良好的营销效果。互联网数据机构DCCI发布的数据显示,72%的微博用户会关注微博上的商业广告;近25%的用户在微博上会关注10个以上的企业官方账号;34.3%的用户使用微博获取品牌折扣信息[3]。

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微博营销是指企业或非营利组织利用微博这种新兴社会化媒体影响其受众,通过早微博上进行信息的快速传播、分享、反馈、互动,从而实现市场调研、产品推广、客户关系管理、品牌传播、危机公关等功能的营销行为[4]。随着微博在网民中的日益火热,微博效应正在逐渐形成。微博将能帮助广告主更好地整合其他数字媒体、传统媒体以及其他营销手段,从而提供最大化的投资回报,这也是一种双赢的局面[10]。

3.2 使顾客宾至如归

4C市场营销方法把产品的重要地位让位给了餐饮顾客,认为餐饮顾客是餐饮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中心。餐饮企业要取得市场营销的成功,对顾客的关心要甚于对产品的关心。这种观念体现在创造顾客比创造产品更重要、满足顾客的欲望和要求比餐饮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更重要两个方面。

让顾客获得固定的情感联系,才能让顾客真正对一家餐饮店产生忠诚,如今年轻人对微博的热衷无疑为这种情感联系提供了更快捷有效的途径[8]。若企业拥有一批粉丝,但这些粉丝又只关注不说话,这对企业的经营是毫无用处的。微博发布的消息应该融入消费者感兴趣的话题之中,如果只是单纯一味地宣传,这就造成了微博的枯燥性。所以,微博内容应该在日常宣传的基础之上加入与粉丝们互动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认真回复粉丝们的留言以及评论。很多企业对于粉丝们的留言和评论只是看一看而很少回复,久而久之就会造成粉丝们懒得回复的心理,从而使企业与粉丝们的微关系逐渐消失,使这批粉丝变成一批不会说话的粉丝。粉丝不说话多企业经营是毫无用处的,他们之间不会互动。在微博中,互动是十分重要的,他是是餐饮企业微博拥有持续人气的动力。总而言之,餐饮企业要想与粉丝形成长久的微关系,就得用心感受粉丝们的思想,认真回复粉丝们的留言。

餐饮企业还可以通过微博去了解粉丝们的相关信息,在拥有一定数量的粉丝之后,企业就可以对粉丝们的信息进行统计,统计内容可以包括性别、年龄、生日、兴趣等等。这样,就可以发送给属于他们个性化的信息,信息可包括生日或节日、促销预告、路况提醒、点评提醒等。

3.2 便利的销售渠道

所谓便利,是指方便顾客、维护顾客利益,为顾客提供尽可能多的全方位服务,4C市场营销强调餐饮企业提供给顾客便利比选择营销渠道更为重要,便利原则贯穿于餐饮市场营销的全过程,即购买前、购买和消费过程中、购买后。

微博还可以成为餐饮企业的一种便捷的销售渠道。餐饮企业可以在官方微博上开通预订系统,消费者可以通过微博直接预订餐位、包房或送餐服务。同时,餐饮企业可以在店内显眼位置或微博上告诉粉丝们本企业推出微博团购、微博订座等便捷服务。这样不仅能方便消费者的消费过程,而且能简化经营者的经营程序。餐饮企业在微博上发起团购活动,将微博变成自己的团购平台,与团购网站的团购相比,微博团购可以随时发起,没有排期;折扣由餐饮企业自建定,不伤品牌;货款及时到账,没有账期。因此,微博团购对餐饮企业来说是一种更为便捷的销售渠道。

3.4有效的沟通工具

4C市场营销强调餐饮企业与顾客的双向沟通,力图将顾客和餐饮企业的关系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之上。通过沟通来协调矛盾,融合感情、培养忠诚顾客,而忠诚顾客就是餐饮企业最理想的推销者。

微博为餐饮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搭建了一个更加快速、有效、互动的沟通平台。餐饮企业与消费者在微博卜进行良好的沟通,能够增进了解,消除误解。比如,在被爆出骨头汤勾兑事件后,海底捞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表声明,并配合媒体及有关部门调查,同时老板张勇也在个人微博上坦诚相待,并愿意接受公众检查监督。海底捞官方的坦诚、公开、透明、敢于负责任的态度,从一开始就争取了消费者、媒体的宽容谅解,对于一个知错能改、态度诚恳的企业,公众也会给予最大的包容,很快这个事件就慢慢平息了。

4 结语

“创新”“有效”的营销工具,随着时代与环境的变迁而改变,从广播、平面媒体到电视,甚至于今的网络科技,传播方式与媒体平台,其实都是因时代而改变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利用微电影、微博、微信等平台做营销,这充分体现出了企业对于用户或消费者行为习惯的洞察,及据此做出的与时俱进的营销方式调整[5]。

综上所述,微营销作为近年来互联网的一个发展趋势,营销者也不可逃避的要面微营销给营销带来的深刻变革。对于餐饮企业营销,微营销具有传统营销的大部分优势,比如传播内容的多媒体特性、传播不受时空限制,传播信息可沉淀带来的长尾效应等等。微营销可以精准定向目标消费者,其互动特性可以拉进企业跟顾客的距离。在进行舆论控制和市场调查中,微营销的大数据特性可以帮助餐饮企业降低成本,从而获得低成本组织的组织力量。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篇二 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其发展方向探索 摘 要:近年来,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了工商管理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关键性地位,开始积极开展对工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及相关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但应该看到的是,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在管理水平、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际上的先进企业间也存在着相当明显的差距。本文从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工商管理的重要作用出发,对目前我国企业工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其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工商管理企业现状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新时期企业工商管理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着市场经济转型,企业也由以前较为封闭的状态,开始融入开放性的市场竞争之中,重视管理运行和内部控制,注重用户的需求,也越来越成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这一背景下,工商管理作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逐渐受到了多数企业的关注。 工商管理学是基于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对现代企业的管理的效率与决策模式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具有较强的全面性、专业性和实用性。企业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几个方面,并包含对企业文化等各种软性建设的规划研究。而工商管理则是利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分析方法对相关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帮助企业作出及时、合理的决策或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2 目前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工商管理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企业对自身经营发展的组织和控制中,也同样体现在政府部门对市场的监督和对企业的规范上。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形势更加多变,企业组织结构也更加复杂,在这一形势下,工商管理的观念及其相关知识方法越来越多地得到实践和锻炼,高水平的工商管理也已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经济稳定、市场繁荣的有力保障。然而,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在落实工商管理工作的实践中也还存在着一系列较为普遍的问题,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1 管理能力不足 与先进企业相比,我国多数企业仍存在着生产活动闭塞、与市场部门沟通不畅等管理问题,管理制度缺乏弹性、组织结构过于僵化。在向规模要效益、向成本要效益、向价格要效益、向质量要效益的过程中,企业的生产计划、销售配合依然存在着问题。管理水平的落后直接导致核心竞争力的降低,使企业的综合效益无法达到预定的目标。 2.2 市场开拓能力不足 一些企业忽略了生产模式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生产部门只负责生产、市场部却不能及时准确地反应市场的需求变化,使产品无法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而成为了企业的负担。此外,现代物流已经逐步承担了企业内部的和企业外部的衔接工作,成为了企业实现零库存、即时生产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对物流环节认识的改变也成为了企业管理的亟待问题之一。 2.3 自身定位失准 工商管理的理念引入以后,财务报表中效益的增长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更多的企业开始制定长远目标,或战略性的发展规划。一些企业也从单纯的经济效益的追求转而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企业都还不能充分协调好遵守相关法规、合理利用资源、参加社会福利、杜绝盲目扩张等环节的关系,对自身的定位不够明确。 2.4 管理价值未能充分发挥 在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者素质有待提高的情况下,工商管理对企业经营的贡献有限,其管理价值未能充分发挥。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其管理作用主要表现在管理活动对企业长远的发展、员工绩效或企业效益,以及企业整体竞争优势等方面的影响力度或作用大小。然而,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其职能依然没有超越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仍停留在档案管理、工资和劳保福利等事务性的管理工作上,是典型的以“事”为中心的静态人事管理,没有承担起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一个内部管理部门对业务部门提供服务和支持,缺乏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洞察力,无法与企业结合起来。这种滞后于实践的管理模式也注定了人力资源部门无法成为企业的核心,为企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2.5 其他问题 目前企业还面临着诸如产品的系列化、资本运作的国际化、技术的更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服务水平等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地域性市场的概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资金和产品突破了国家与城市的界限,而在各地区之间迅速流动,在这一背景下,是否能够在上述方面与国际水平接轨,使企业经营模式与环境变化相适应,也已经成为了企业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此外,一些企业正向着学习型企业转变,致力于通过强化企业能力和提高员工价值来实现企业的升级。而在此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更加灵活巧妙的运用资本,最大程度的提高用户客户的满意度,也是企业必须解决好的重点问题。 3 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分析 在市场环境的激励与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国企业从整体水平上来讲,正沿着正确的方向飞速发展,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在正视并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发挥工商管理的决策支持功能,在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切实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 3.1 不断健全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必须建立在合理的制度之上,而工商管理将企业制度视为责、权、利的综合体,并作为奖惩机制的依据,形成企业内部调控的基本工具。一方面,制度的设立具有约束员工行为的作用,另一方面,人性化的激励制度和富有弹性的管理方法又能在保障员工利益的基础上,调动其工作热情。制度的制定应从员工的角度及其权益出发,并在落实中强调严格、公正,做到恩威并施、令人信服。如一些员工出于对企业利益的考虑做出了违反企业制度的行为,此时刻板的惩罚会使其失去对企业的信任与热情,只有增加制度的人性化层面,使其充满人性关怀,才会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在企业内部形成巨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3.2 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 企业的综合实力及其未来发展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对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和选择,因此必须制定科学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并使计划符合各个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能要求。新一代的工商管理人才应具备信息化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基本职业素养,并通过财务、生产、经营、统筹等方面的重点培训,使之成为集全面性与专业性为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还应注重人才的均衡发展,使其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此外,管理人才还应具备灵活的创新意识和反应能力,能够通过对自身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升级,切实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并能在最求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带领企业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不断解决企业内部及社会中出现的各种新生问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拥有可持续发展眼光、国际视角以及涉外能力,并能够在坚决执行国家政策和企业制度的前提下,不断积极地对其进行开发与完善的管理工作者,越来越成为各大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最终培养目标。 4 结语 我国多数企业目前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其在管理水平、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际上的先进企业间仍存在着相当明显的差距,有赖于企业管理者树立现代化的企业观念,利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积极提高企业的工商管理能力。在重视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人才建设的方针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朱静. 关于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02). [2] 史慧恩, 张群, 李群霞. 国内外工商管理现状比较及发展建议[J]. 中国科技论坛, 2007, (09). [3] 张伟奇. 工商管理类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06). [4] 陈得宽, 王昌明.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08, (01). [5] 叶晓燕. 浅谈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与构建和谐企业[J]. 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09, (01). 看了“工商企业管理论文_有关工商管理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浅谈工商管理专业论文范文 2. 浅谈工商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3. 浅议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4. 浅谈工商管理论文范文 5.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管理论文发表美食

饮食文化论文人生在世,吃穿二事,很早我们就知道了这句话。人虽然作为高级动物,但仍需要与普通动物一样:“吃”。所以,零零总总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美食也孕育而生,从古至今,长盛不衰。饮食行业也成为三百六十行常展长新的行当,而饮食业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说的更直接些就是一种“吃”的文化。 中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有着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餐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所以也就使得中国传统的饮食美食都“食出有门”如中华饮食文化理论奠基人??孔子的《论语》中就有关于饮食“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的论述。直至两千年后的今日,仍具有极高的理论指导性。中华茶道始主??陆羽认为茶道在中华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几乎与酒等量齐观,他曾遍访名茶产区荐评品第,又精研泉水,次第品级。中华食文化之圣??袁枚其《随园食单》经历五十年才写成,成为中华饮食史上光前裕后之作,也有中华饮食文化“食经”的美誉。还有以味道治国的大臣??伊尹将饮食的“色、香、味、形”与治国相融合,所以就有了 “治国若烹小鲜”之说。 由此,这就形成了我们传统的饮食有“四重”的特点: 1、重食:古人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见面常问“吃过没有?”足见饮食文化的地位。 2、重养:以“五谷”养“六脏”,饮食中重视人体养生保健。 3、重味:中华饮食最注意食物的味,讲究“色、香、味、型”。各种味道差异构成各种菜系的基础。 4、重理:注意各种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阴阳调和之理性认识指导烹饪。 正是由于中华饮食讲究料、作、食等等的精细,内容丰富且博大精深,民族特色鲜明,既兼容又特别,从古到今,历代相传又推陈出新。 不同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人大而全的一贯作风,吃饭时自然是七大盘、八大碗,一是显示了富足,二是摆足了排场;近而各地比吃、全国争雄,最终形成了八大菜系,也就是吃方面八个不同的“高手”;说得虽有些低俗,但还是很能传情达意的。 因此,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可以简单概括成八个字:精致、悦目、坠情、礼数。这八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致;我们在得意时都喜欢在酒馆、餐厅里点几个精致小菜,或自己做几个精致小菜来犒赏自己与亲戚友人,而这时就需要吃出一种气氛、品位甚至是文化来。饮食既然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吃”的文化,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 “精致”。尤其是现在非常注重个人身体保健的现代社会,更是要求我们的饮食向精致化发展,使饮食中融入文化,透出文化,从而“吃”出文化来,避免和摒弃那种“过之屠门而大嚼”不雅行为和有损健康的不良习惯。 悦目;这是将“吃”的文化与内涵进行升华的高级阶段,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它令食者有“三月不知肉味”的同时,更令人拍案叫绝和赏心悦目。这种悦目,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首先是味道美。孙中山先生讲“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将对“味”的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 令人悦目的美味佳肴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悦目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坠情;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因为菜系和饮食中蕴藏着各种感情在其中。做的人付出心血和真情用心去做,而吃者更是品味到自己喜欢的饮食则抱着的是一种感激与赞赏。吃吃喝喝,不能简单视之,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惜别或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于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过去的茶馆,大家坐下来喝茶、听书、摆龙门阵或者发泄对朝廷的不满,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 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我们要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礼数;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中国是礼仪之邦,而这种礼仪与礼数也渗透到了饮食当中。而饮食讲究“礼数”,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生老病死、送往迎来、祭神敬祖都是礼。《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数”中也讲究着一种秩序和规范,比如在重要场合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上菜的次序、有些菜的象征、来历等等都体现着“礼数”。 我们谈“礼数”,更应把它理解成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这种精神,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中,从而构成中国饮食文明的逻辑起点。 饮食中的精致、悦目、坠情、礼数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换言之,这四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这个整体概念。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而中华饮食也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用嘴“吃”出来了一种文化,一种浓厚的中华饮食文化,这种文化已经得以前仆后继的不断弘扬,已经影响到了我们自己和身边,影响到了全世界的饮食行业。

发表在核心期刊上面还是不错的,但是难度会比较大,管理类的文章主要是哪方面,企业还是经济,教学类,具体看你文章才好给你推荐。

国家的历史有长有短,疆域有大有小,实力有强有弱,人口有多有少,民族构成、宗教信仰、政权性质和经济结构也有差异,故而各国的饮食文化是不一样的。 中国饮食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从沿革看,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从内涵上看,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 从影响看,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中国是文明是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境地。吾存于世,吃喝二十余年,有所心得有所感悟,现将饮食文化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望大家见教: 第一,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第三,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第五,食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这些思想早在先秦就已经形成,在《礼记·月令》就有明确的记载,而且反对颠倒季节,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当然也反对食用反季节食品,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与当代人的意识正相反,有些吃反季节食品是为了摆阔。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西晋富翁石崇家也有暖棚。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这种意识残留到现代的大约仅有节日食俗了(中医中药里也有一些,但未受到重视)。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人是“三才”之一,饮食是人类生活所不可少的、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并产生了“五味”说(其实人能感觉到的“味”不止有五,但二三千年前,能分辨出五种也不算少),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这使人感到荒诞。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因此在祭天时要严格遵循阴阳五行之说。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者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什么叫“中”?不能简单地用“中间”来概括它。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有点像河南话中的那个“中”。“和”也是烹饪概念。《古文尚书·说命》中就有“若作和羹,惟尔盐梅”的名句,意思是要做好羹汤,关键是调和好咸(盐)酸(梅)二味,以此比喻治国。《左传》中晏婴(齐国贤相)也与齐景公谈论过什么是“和”,指出“和”不是“同”,和是要建立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审美理想建筑在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上。这种通过调谐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对于追求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古代文人士大夫,尤其如此。 与“中和”相反的是极端,极端在烹饪上也不被视为正宗,那些“咸过头,辣过头,酸过头”的食品虽然会受到一些身体处在不正常状态下的人们的追捧,但从长远看来它对身体是有害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的极端主义其弊更是不可胜言。 如上所述,华夏民族的饮食生活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性,尽管有些特性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不可理解、或者说不太科学(近百年来,“科学”二字在中国几乎成为宗教信仰,它只是衡量一切领域是非的一把尺子,而它本身却不能受到质疑),但饮食生活难道仅仅是“科学”二字所能说尽的吗?如果我们再关注一下“文化”,那么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目前,饮食文化还是个模糊概念。有的研究者笼统地说,它包括吃什么、怎么做、怎么吃这三方面的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饮食文化学孕育出六门科学,即烹调学、食品制造学、食疗学、饮食民俗学、饮食文艺学、食品制造学;有的研究者还主张加上饮食美学、饮食商业学、饮食用具学等等。本人才疏学浅,对于这么多学科未能涉猎。我所理解的饮食文化主要指饮食与人、人群的关系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意义。所以我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中虽然也讨论食物、肴馔、食品加工、烹饪、饮食习俗乃至进餐环境、食具、餐具等等,但都围绕着它们与人、人群的关系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意义等方面加以介绍和评介,至于与人关系不大的纯工艺过程、除了必要的知识介绍外,大多略去,意在突出饮食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以及中国饮食文化在这两方面的刻意追求。

写作思路:可以从中国的历史上的饮食文化进行追溯描述,从古至今的饮食的传承与发展等等,比如“以和为美”与中国食文化,“意境美与中国食文化”等等。

正文:

食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就其内容来说非常广泛,包括烹饪基础理论、烹饪技法、食料食器、餐宴风俗、名厨名菜名楼以及“食文学”等。

中国食文化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关系渊源流长,传统审美思想渗透到食文化的整个领域。因为中国饮食早已超越了维持生存的作用,不仅是为获得肉体存在的需要,而且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快感的需求,它如同绘画、音乐一样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以及深厚的审美意境和优雅的和谐美。从古到今,许多文人墨客通过撰文诵咏美食。

陆游的《鹧鸪天》、苏轼的《老饕赋》、《猪肉颂》、《黄洲食诗帖》等。名画《朝熙载夜宴图》描写了当时唐代餐宴的盛景。画像砖《进食图》生动地描写了店小二送食的情景。这些是中华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的典范。

“美”在中国传统艺术语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美”字的形成与食文化也有内在联系。古人认为,好吃就为美。后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于“美”字采用了“羊大为美”的说法。“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甘,美也,从口含一”。字的构成上“美”字也是“大”字与“羊”字的结合体。

从类审美意识的历史发展来看,人类对于美的感受是与味、声、色所引起的感官上的快感分不开的,其表现形式是直觉化的,二者都是属于自然感受的愉悦。美食所带来的味觉的快感中已蕴含了美感萌芽。羊作为六畜之一,主要是使用,也是美味的象征。

“羊大为美”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美的最原始的理解。中国也有许多文学艺术作品将味觉与艺术鉴赏联系在一起。如欧阳修:“近诗万古硬,咀嚼苦难嘬,又是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六一诗话》),苏轼:“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送参寥师》)。人们也常用“余香满口”形容优美的诗句,用“秀色可餐”来形容姑娘的美貌等等。

和谐观作为中国传统辩证的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根基。古人云“天地之道而美于和”,“天地之美,莫大于和”。“和”字从“禾”从“口”,“以和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念同样对中国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烹饪处处力求达到和谐的境地。

《周礼》中所说的“割烹煎和”,为“和”是贯穿烹饪全部过程的`。西周史伯提出了“五味以调口”,他认为“故先王以土与金木火杂,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调口……声一无听,物一无闻,味一无味,物一不讲”(《国语·郑语》),史伯认为单一口味的菜肴算不上美味,只有各种味道和才是美味。春秋时齐国的晏婴也提出“和如美羹”,用美羹来说明君臣和谐的道理。

其实,以和为美不但要求是味觉感官上的和谐而且也是与身体健康相统一。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已认识到摄取食物时偏好某一种味道或摄食过多均会引起疾病。《周礼·天官》就讲到,应该根据季节变化调节食物口味:“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只有每天摄入的食物与自然气候相调和,才能有健康的身体。

古人云:美食不如美器。菜肴与食器搭配生动地体现了“以和为美”审美的观念。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是广集众美的烹调爱好者。纵观古今美食与美器搭配关系的一个精练总结。首先,人们很注重菜肴与食器在色彩上的对比统一的关系,没有对比会使人感到单调,对比过分强烈也会使人感到不和谐。

如将嫩黄色的蛋羹盛在绿色的莲瓣碗中,色彩格外清丽,产生了清爽悦目的艺术效果。还有,在纹饰上食的料形与器的图案也要求相得益彰。根据菜肴掌故选用图案与其内容相称的器皿,如中国名菜“贵妃鸡”盛在饰有仙女拂袖而舞图案的莲花碗中,会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善舞的杨贵妃酒醉百花亭的故事。

次之,菜肴与器皿在形态上体现了和谐的追求。如人们把八珍汤盛在水晶碗里,汤色莹澈见底,透过碗腹,各色八珍清晰可辨,使其增色不少。

中国菜很注重调味适度,宴席也讲究不同口味,不同菜肴与食器之间的相互搭配,有浓有淡,有甜有咸,色泽上对比变化,不但品种要多样,食器的造型和色彩也丰富多彩。这样,佳肴耀目,美器生辉,蔚为壮观的席面美景便会呈现在眼前,才能称之为美食。

意境美是中华民族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思想境界。中国食文化同样具有蕴藉隽永,余味无穷的意境美。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中国菜讲究色、香、味俱全。人们同样重视菜的视觉形象所带来的优美意境,来满足精神上的快感和对现实生活的体味和享受。

许多菜不但味美,而且通过精美的造型和色彩创造意境,构成一种内在的含蓄的美感。比如《辋川图》是唐代诗人和画家王维的作品,被当时的美食家吸收做成了《辋川图》小样的拼盘。再如,在民间,各种岁时节令,婚丧嫁娶,生辰寿延等人们会做面塑礼花蒸制、供奉、食用,如过年的“如意年糕”,婚礼上的“鸳鸯饼”等等,用来祈求幸福,平安。

民间艺人们用大红、大绿等高纯度色彩,自然随意地涂出欢快、热烈的气氛。不但用笔泼辣帅气,无拘无束,同时造型生动,圆实朴厚。表现了劳动人民自然质朴的审美意境。中华美食不但注重口,而且构思立意独特,意味深长,注重所带来的意境。现代许多高档餐厅的菜名多以写意手法命名,用字典雅瑰丽,含意隽永深远,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把白菇摆在青菜上叫“金钱满地”。

中国食文化历史悠远,名声远扬。中国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中一颗璀璨明珠,在世界上影响深远,让许多外国友人叹为观止。《易经·系辞上》讲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从中国饮食这一有形的物,正反映出来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格局,体现了华夏民族的文明形态,这一无形的道。

管理学论文发表美食

自助餐,有时亦称冷餐会,它是目前国际上所通行的一种非正式的西式宴会,在大型的商务活动中尤为多见。它的具体作法是,不预备正餐,而由就餐者随意在用餐时自行选择食物、饮料,然后或立或坐,自由地与他人在一起或是独自一人地用餐。自助餐之所以称为自助餐,主要是因其可以在用餐时调动用餐者的主观能动性,而由其自己动手,自己帮助自己,自己在既定的范围之内安排选用菜肴。至于它又被叫作冷餐会,则主要是因其提供的食物以冷食为主。当然,适量地提供一些热菜,或者提供一些半成品由用餐者自己进行加工。自助餐(buffet),是起源于西餐的一种就餐方式。厨师将烹制好的冷、热菜肴及点心陈列在餐厅的长条桌上,由客人自己随意取食,自我服务。这种就餐形式起源于公元8—11世纪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式餐前冷食”和“亨联早餐(Hunt breakfast)”。自助餐 (3张)相传这是当时的海盗最先采用的一种进餐方式,至今世界各地仍有许多自助餐厅以“海盗”命名。海盗们性格粗野,放荡不羁,以至于用餐时讨厌那些用餐礼节和规矩,只要求餐馆将他们所需要的各种饭菜、酒水用盛器盛好,集中在餐桌上,然后由他们肆无忌惮地畅饮豪吃,吃完不够再加。海盗们这种特殊的就餐形式,起初被人们视为是不文明的现象,但久而久之,人们觉得这种方式也有许多好处,对顾客来说,用餐时不受任何约束,随心所欲,想吃什么菜就取什么菜,吃多少取多少;对酒店经营者来说,由于省去了顾客的桌前服务,自然就省去了许多劳力和人力,可减少服务生的使用,为企业降低了用人成本。因此,这种自助式服务的用餐方式很快在欧美各国流行起来,并且随着人们对美食的不断追求,自助餐的形式由餐前冷食、早餐逐渐发展成为午餐,正餐;由便餐发展到各种主题自助餐,如:情人节自助餐、圣诞节自助餐、周末家庭自助餐、庆典自助餐、婚礼自助餐、美食节自助餐等;按供应方式,由传统的客人取食,菜桌成品发展到客前现场烹制、现烹现食,甚至还发展为由顾客自助食物原料,自烹自食“自制式”自助餐。

内容摘要:食品供应链综合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质量认证与跟踪管理,发达国家选择食品供应链综合管理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我国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与食品安全相关问题,阐述了食品供应链综合管理的目标及基本要求,提出完善供应链标准认证体系、提高链上企业成熟度、推行可追溯制度、完善物流服务体系等具体对策。关键词:食品安全 食品供应链 综合管理食品供应链综合管理的内涵供应链是指由跨组织边界的彼此关联物流和信息流构成的行为系统。食品供应链是由农业、食品加工业和物流配送业等相关企业构成的食品生产与供应的网络系统。一般而言,食品供应链由不同的环节和组织载体构成:产前种子、饲料、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供应环节(农户供应商)、产中种养业生产环节(农户)、食品加工企业、食品通过配送企业进行包装、储藏配送到各零售商或者餐馆,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食品供应链综合管理的概念产生于欧洲,它将供应链视为一个整体,对供应链实施综合性计划、合作和商品流程的控制。其核心内容是质量认证与跟踪管理。有别于一般的供应链管理,食品供应链综合管理必须以保障安全为首要目标,要保障全社会的食品安全,需要在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加强安全管理,也就是说,食品的安全成为了食品供应链中每一个参与方共同确保的公共责任。供应链综合管理的思想为解决食品供应链中的安全问题提供了基本的思路。我国食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安全问题(一)食品供应链长且复杂从种植、养殖一直到形成消费,食品以其供应链长为首要特征,覆盖种植、养殖、屠宰、生产和流通以及餐饮管理等环节,并由此带来其复杂性。从食品供应链源头来看,农产品在种植、养殖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农药、化肥、工业“三废”的污染,而人体食用了这些被污染的农产品后不仅将产生直接的健康危害,而且还可造成食源性疾病的增加。据商务部统计,48.4%的种植地和养殖场周边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源,35%农民在生产中使用农药和兽药时没有经过农业技术人员指导,64%蔬菜上市前没有进行产地检验。从加工环节来看,食品生产企业规模过小、管理混乱的问题在我国还是比较严重,这形成了影响食品加工环节安全的最主要因素。据统计,2005年,我国食品工业产值突破了2万亿元,然而,国家质监局在对全国6万多家米、面、油、酱油、醋等生产企业的调查中显示,80%为10人以下的小作坊,食品生产企业规模小、门槛低、标准化程度低,已成为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此外,超量使用或滥用食品添加剂,也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诱因。从流通、消费环节来看,目前多数农产品仍以未加工或初加工的形式在农贸市场、街头巷尾直接销售,这种流通方式如果缺少了必要的检验程序和监督手段,食品安全事件将难以避免;而随着现代家庭结构的趋小与人口流动性的增大,人们对食品消费日益呈现出多样化、方便化的趋势。非时令食品消费、在外就餐消费等活动大大增多,食品消费不断上升,也使得群体性的食品安全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二)供应链基础薄弱物流基础硬件设施薄弱。在存储上,我国一直只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而忽视蔬菜、水果的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而忽视加工性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而忽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在运输上,目前国内冷藏运输率只有40%左右,而且主要是在干线运输,在支线配送上很少采用。服务不完善。一方面是服务标准不完善,譬如易腐保鲜食品的装船、装车大多是在露天而不是按照国际食品标准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其次是服务内容的不完善,虽然食品是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的服务内容,但多数还停留在简单的仓储、运输、搬运等方面,很少有能提供综合性一体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三)食品供应链安全管理有待完善食品供应链上相关的安全标准体系如农产品标准体系、食品检验检测体系、食品质量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等不健全。2004年底,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九部委出台了食品国家标准的修订计划,使我国食品行业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达到55%,此计划显示,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距离还很大;此外,我国仅个别省市实施了农产品的追溯性标准。食品安全的监管网络建设明显滞后。目前我国食品信息网络不健全,食品企业分散,沟通渠道不畅,许多信息难以收集、传递和及时处理,上下游信息共享不够,食品追溯管理缺乏现实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持,造成我国食品产业链连接不紧、难于管理和监督,这是引起食品供应链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食品供应链综合管理的目标及基本要求结合以上分析,食品供给的链条越来越长、环节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也越来越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增加食品风险发生的机率。从国际经验来看,供应链综合管理已成为食品安全的保障;从国内现实来看,国内农产品供需结构发生了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倍受关注。鉴于食品安全的特性,有别于一般的供应链管理,应该以保障食品安全为首要目标,然后才是对总成本最小化、总周期时间最短化、物流质量最优化等问题的考虑。为了达到食品供应链综合管理的目标,在进行供应链系统设计时应满足以下要求。(一)供应链监管体系科学有效食品供应链作为食品安全与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安全影响因素的载体。因此,食品供应链管理本身不能孤立起来,而应放在整个监管体系中去考虑,应与政府、行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相适应,使得整个监管体系的运行更科学有效。(二)供应链管理信息集成与共享食品供应链管理既是食品物流管理问题,更是食品安全信息流管理问题。我国食品供应链信息化滞后不是某个企业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由于食品安全事故带有突发性、涉及面广、危害性大等特征,因此,速度是关键。食品安全供应链综合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快速反应性”,即系统必须启动快速,安全事故定性必须快速,信息发布必须快速,措施决定和付诸实施必须快速,处理结果公布必须快速等。而这一切建立在信息能够流动快速、透明的基础上,所以,食品供应链综合管理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平台系统,提高管理的信息技术含量,以使整个食品供应链上的安全信息能够集成,并实现共享。(三)供应链合作协调有序食品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局部利益和行为经常与供应链系统的目标不一致,使供应链系统性能降低、效益受损。供应链管理是将上下游企业作为整体,互相合作,信息共享,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降低物流成本的管理模式。因此,设计和实现供应链管理协调机制,提高系统的功能与收益非常重要。通过食品供应链物流的协调管理可使物流活动的每一环节为了系统的同一目标努力,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有效提高食品供应链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并通过从食品原料的源头进行安全控制,确保食品的安全质量。推行食品供应链综合管理的对策(一)建立和完善供应链上相关标准力求做到无论企业处在供应链的哪个环节或具体生产经营何种产品,都有相应的质量标准被要求执行;没有标准,就无法进行统一的食品供应链综合管理;标准不同,就无法实现跨国界食品供应链管理,因此,标准是基础。目前,我国应尽快全面推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整个食品链中组织的要求》的标准,这是一套贯穿整个食品供应链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其目的在于为保障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供安全性。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包含了相互沟通、体系管理、过程控制、HACCP原理和前提方案等关键要素。从体系要素和体系包含的内容来看,若食品供应链上企业都能够参照标准建立体系,并严格执行,就能实现有效的食品安全供应链管理。(二)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和认证认可制度通过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规范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建立和完善食品的产地环境监测网络,保证产地环境符合安全生产要求;通过食品市场准入制度,杜绝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现象,防止不安全的农产品、食品流入市场和用于食品原料,保障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定;强化中介组织和横向联合组织的行业管理的作用,中介组织作为独立的法人行为主体和机构,以公正、公平、诚信的服务为宗旨,向社会提供有资信的质量管理服务,主要进行质量标准认证体系的注册管理,推广、宣传质量标准认证体系,实施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等。(三)提高我国食品供应链上企业的成熟度小作坊式的食品生产经营方式,不适合食品行业的发展,也无法实现有效的食品供应链综合管理,必须提高食品企业的集约化、国际化、信息化水平,培育和壮大食品供应链的龙头企业,由这些龙头企业来协调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带动整个食品产业链朝着健康、安全方向发展。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将促进食品产业融合与“一体化经营”,造就大型企业集团,实现增值环节内部化并有利于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食品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要求食品企业必须提高国际化水平,融入国际食品供应链管理体系之中;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则是关键中的关键,是能够实现食品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四)积极推行实施标识管理和可追溯制度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在于信息不对称、责任不可追溯造成的市场失灵。因此,控制食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手段是增强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透明度,通过食品优质优价机制激励生产经营者提高质量安全水平,或者通过明确责任的潜在惩罚约束机制促使生产经营者提高质量安全水平。运用EAN-UCC(全球统一标识)系统和RFID(非接触式微型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可以实现食品安全供应链综合管理的质量认证和跟踪管理功能,在供应链中以精确、快速的方式检索追溯数据,对接收、生产、包装、存储、运输等各个环节建立无缝的联接并进行有效的管理。 (五)加强食品供应链设施和设备建设以完善物流服务体系推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实现供应链高效管理。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对食品等商品实现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还可以对食品进行再加工处理,保证食品质量的卫生和标准,充分发挥现代流通方式在实施可追溯中的作用,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积极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社会化、专业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中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示范者和中小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者;在物流上配备低温冷链系统,建立食品冷藏供应链,将易腐、生鲜食品从产地收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以保证食品的质量,防止食品的变质和污染。参考文献:1.陈原.试论我国食品安全供应链综合管理[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2.陈椒.食品安全与食品供应链管理[J].上海企业,20053.斯樊锋.食品供应链管理[J].物流科技,2006

论西部企业管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本论文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梅奥的“霍桑实验”和1981年美国管理学家威廉· 大内提出的Z理论为基点,通过着重分析西部企业在管理沟通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根 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西部企业;管理沟通;改进措施 20世纪3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梅奥通过“霍桑实 验”提出了社会人的假设,纠正了企业家对员工只不过 是一个经济动物的偏见,认为企业的员工不单纯是经 济人,还是社会人。在“霍桑实验”的第三阶段———谈话 研究中,梅奥发现作业条件、生产效率之间没有直接的 相关联系,人们的工作成绩不仅仅取决于个人因素,还 取决于群体成员,实际上这次访谈为职工提供了一次 沟通的机会。1981年,美国管理学家威廉·大内提出了 Z理论,认为一切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信任、敏感和亲 密,因此他主张坦诚、开放,把“沟通”作为最基本原则 来实行民主管理。从以上两个理论,我们不难看出,在 对一个企业进行各种复杂的管理过程中,沟通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成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催化剂和 润滑剂。目前,我国西部大多数企业在组织沟通领域的确 存在许多问题,怎样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组织的管理沟 通呢?首要任务是我们要了解西部企业所具有特殊性。 一、西部企业所处地理环境及经济的发展现状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区市, 总面积约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2004年的 GDP总值为27585.17亿元,占全国的16.9%。西部地 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但由于 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1999年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西部经济有所 改观,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西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分别 增长8.5%、8.8%、10.0%、11.3%和12%,高于前些年的 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第二、第三 产业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22.3∶41.5∶36.2调整为 2004年的19.5∶44.4∶36.1,从这个结构上看,经济发 展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从整体上看,第二产业发展的 速度仍显迟缓,工业总量规模小,发展水平低,竞争力 不足,能源资源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加工制造业、能 源重工业化、资源深加工业还有待发展。 从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地区投资环境 不断改善,吸引了大量的国外以及东部地区的企业来西 部投资,西部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后发优势”,不但 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优秀的企业文化,同时可以引进 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 二、西部企业在管理沟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管理沟通出现的问题 1.企业内部经常出现越级上报现象,而导致组织 内部关系不和谐。在平时工作中,有些员工不注意或忽 略汇报工作的程序和规定,常常越级汇报工作。在这种 情况下,员工与直接上司的关系就会出现裂缝,甚至严 重地影响个人工作或企业内部的正常运转,因为直接 上司是员工的直接领导,也是员工工作的直接安排者 与工作成绩的直接考评者。建立好与上级的关系不是 让员工阿谀奉承,而是要注意经常与直接上级沟通,这 样员工可以尽快了解上级安排工作的意图,而上司也 可以准确掌握员工最近的工作动态和情绪变化,这样 更有利于完成自己的工作,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西部很多企业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忽略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大多数企业领导认为企业经济基 础稳定后,再建立企业文化也不迟,或者是不少企业起 初就建立起了企业文化的框架,但没有什么实质性的 内容,企业文化只是一个花架子、摆设。但事实上,一些 知名且成功的企业事例告诉我们,每个公司在孕育或 成立初期就应该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并积极地向内 向外宣传这些文化,因为企业文化它本身就是客观存 在的。此外,一些新员工在刚来公司时,如果不向他们 宣传企业文化,就会使这些新员工与其他人格格不入, 影响个人形象和工作进度。 3.企业内部还有一种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位差 心理”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健康发展的步伐。 所谓位差心理是指由于地位的不同使人形成上位心理 和下位心理,具有上位心理的人因处在比别人高的层 次而有某种优越感,具有下位心理的人则因处于比别 人低的层次而感到自卑。这种现象不仅存在普遍,而且 危害极大,它的存在,使每个企业、每个领导、员工心里 都会受这种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沟 通问题。 4.以个人的认知模式去理解对方的行为。沟通是 需要双向进行的,单向沟通是无法实现有效的信息交 流和管理沟通的。一些管理者虽有技术但为人处事却 不能客观理智,当出现问题时他们不愿接触员工,员工 对他们也是敬而远之,这些管理者只是试图用自己的 认知模式去解释别人的行为,这样阻碍了上下之间的 意见交流和感情传递,致使沟通失效。 5.忽视倾听的重要性。在企业每天的管理沟通中, 管理者往往忽略了倾听的重要作用,也是由于这种现 象的普遍存在,管理者常会误解别人的话,会搞不懂或 误解别人的意图。此外,管理者一般认为倾听是一种被 动的选择,实际上经常倾听下属的意见和建议,是进行 有效沟通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管理者了解自己员工 的重要途径。 (二)企业与外部之间的管理沟通问题 1.我国作为一个地域大国和经济大国,各个地区 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尤其是西部企业受到地理环境、 气候条件和知识结构的限制,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是 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一部分管理者只是盲目跟从或 闭门造车,从而导致市场过度竞争,以及市场竞争秩序 混乱,这充分说明部分管理层在与对外的信息交流过 程中,速度缓慢,没有及时掌握当前的势态发展状况, 孤立地对待西部企业的发展形势。 2.西部企业在树立企业形象和打造品牌的过程 中,没有把突出自我特色和优势作为工作重心,而是盲 目模仿其他企业的创业道路或是品牌模式,在西部特 殊的经济环境下,这种品牌不仅没有竞争优势,相反会 浪费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他们并不是把先进的管理 理念适当的“西部化”,而是根据原有的管理思想和经 营模式去发展西部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西 部企业发展进度迟缓,特色不明显。 三、改善西部企业管理沟通的途径及其措施 (一)人际沟通方面 1.调整沟通心态,选择最佳的沟通方式。随着现代 社会信息网络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因此也变得多样、丰富。表面上看来,人们之 间的沟通联络的确是越来越频繁了,实际上,大多数的 沟通已成为一种社会物质利益所驱使的表层化的行 为,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开诚布公”“、推心置腹”、 “设身处地”是大多数现代企业沟通者所缺乏的沟通心 态。人类通过视觉系统、听觉系统、触觉系统、味觉系统 与嗅觉系统这五种心理认知系统,掌握不同的人所拥 有的沟通特色,就能够大大提高沟通的效率。所以,现 代企业的组织沟通者不仅要做好企业运作的程序化信 息沟通,同时重视组织成员之间的心灵沟通。 2.学会倾听。在人们长期的传统思维中,“沟通”是 一种富有“动作性”的动感过程,而且也是一种用心交 流的行为,但“倾听”这一“静态”过程往往被许多沟通 者忽视了,倾听是沟通行为中的核心过程,也是心与心 交流的外界媒体,倾听不仅能激发对方的谈话欲,更能 促发更深层次的沟通。另外,只有善于倾听,深入探测 到对方的心理以及他的语言逻辑思维,才能更好地与 之交流,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所以,一名善于沟通的 组织者必定是一位善于倾听的行动者。 3.克服“位差心理”的方法很简单,如对于员工进 行客观的评价,并给予一定物质、精神奖励鼓励员工, 多从员工内部了解情况,多倾听一些意见和建议;管理 层可以深入生产第一线,多一些实质性的交流和沟通。 企业内部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提倡信任;不断提升 下属士气;为客户提供优良服务;及时沟通、努力沟通; 沟通只有打破表面上的敷衍了事,才能有实际的效果。 4.利用饮食文化加强交流与沟通。在人际交往过 程中,食物往往扮演着亲善大使的身份,它能促进人与 人之间的联系。一起分享食物,反映了人与人有福同 享、有难同当的一种情感纽带,员工有机会聚在一起一 边品尝美食,一边交流与沟通,这是建立良好公司人际 关系的大好时机。在沟通的过程中,员工在了解同事的 文化背景的同时,会更加深刻地理解企业、尊重文化多 样性的价值理念。 (二)企业应根据自己发展的需求,有目的地健全 沟通渠道 1.会议作为正式沟通的一种方式,在管理沟通中 不可或缺。对于管理者来说,组织有效的会议对于改善 管理沟通,将会产生显著的效果。定期的会议是必须 的,只有这样才能对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促 进公司的发展。如何使会议变得有效,如果想顺利召开 会议,首先要遵循会议的组织精神及会议目的,准备会 议前期的准备工作,明确与会者可能要涉及的每项议 题,要按时召开会议,也要按时结束会议,会议后,整理 出有效的会议纪要,列出行动表,确定责任到人,这种 会议才能称得上有效的沟通。 2.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网络技术也已 被引介于组织的沟通领域,这正是组织沟通领域的变 革和飞跃,电子网络因其快速、准确的特点,极大地提 高了组织沟通的效率。另外,公司内部的人员既可以选 择在局域网的BBS上发布信息、讨论专业问题;也可 以越级向上司发送电子邮件以征询意见;甚至文件的 传送也无需离开座位,音频及视频的多媒体支持也使 得不同地点的同僚们可以成功地创设学习型组织的议 事模式。 3.企业还应注重管理沟通反馈机制的建立。反馈 机制的建立首先应从信息发送者入手。另外,信息传送 者也应仔细观察对方的反应或行动以间接获取反馈信 息。因为反馈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所以信 息接受者不自觉流露出的震惊、兴奋等表情,都是反馈 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信息接受者,在沟通反馈中 实际上处于主体地位,但他们往往会因为信息发送者 (通常是上级管理者)的权力威慑,而不能客观准确地 做出信息反馈,这就需要接受者端正沟通心态,以实事 求是的态度对待信息沟通尤其是信息反馈。信息发送 者也应积极接受接收者的反馈信息,使得组织沟通,成 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向沟通。 西部地区在形成特色经济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打破地方壁垒,实 现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作为一个西部企业的管理者,在 促进企业团结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营造和谐愉 悦的气氛。不管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外部的管理沟通中, 都应该鼓励开诚布公的交流与沟通,建构和谐的企业 文化。这样,企业的管理沟通必定会得以改善,沟通艺 术的真谛也必将会得以领会。 参考文献: [1]白钢,史卫民.中国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6. [2]李家晔.完美执行之最佳沟通[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 出版社,2005.

据学术堂了,发表管理学论文的途径有很多种,这里给大家介绍最重要的三种:1.在导师指导下的科研项目成果如果你和导师关系比较好,导师比较厉害,你可能会在他的指导下完成一些实验或者是课题的研究(一般都是导师手上的科研项目),但前提是,你自己得有一定的科研或者学术能力,能帮助导师完成一些资料的收集,数据的分析等.一般这种情况下,研究获得一定成果之后,你可能和导师共同发表文章.2.独立写作,直接在网站或者邮箱投稿可以针对管理学专业内的一些热点、难点写一些文章进行投稿,正规的期刊一般都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和投稿邮箱,你可以通过在线投稿或者邮箱发送的方式,中国知网首页上有作者投稿一栏,根据自己的专业和论文方向,搜索相关期刊的网站链接即可.3.参加学术论坛的征文活动,文章被收录一些学术氛围浓厚的大学经常会举办一些学术论坛,并且面向高校师生征集相关稿件,你可以关注浏览各大高校的网站,也可以直接在百度上搜索相关新闻和公告,按照要求写,如果有幸你的文章被大会收录到论文集,那么你的文章就可以免费发表了.管理学论文发表注意事项:1、审稿周期即期刊编辑部对论文的内容和类别进行审核、确定能否发表所需的时间.评职称也好,大学生发表论文也好,都是有时间要求的,所以大家必须看你所选择的期刊是否能够及时见刊,审稿周期太长的不建议选择.2、录用通知和版面费部分期刊在决定用稿后会出具一个盖有编辑部公章的录用通知,告知用稿及刊发在哪一期上;版面费就是部分刊物在发表稿件时所收取的费用,也有一些期刊给予作者一定稿酬.所以看见版面费不要觉得是,仔细核实,确认后及时支付版面费,期刊才会安排出刊.3、第一作者第一作者很重要,在科研论文、专利、调研报告等创新性作品的署名中,对于多个作者共同完成的情况,对作品贡献最大的人通常署名在最前面.特别对于科研论文的署名,各期刊都有更细致的规定;而当论文署名用于职称评定时,第一作者的分量显然比第二、第三作者要重,而比单独署名的要轻.

发表论文工商管理

学生通过毕业实习,要把几年来学习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于实践,解决生产或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自己的专业技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工商管理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培养人才的工商管理论文

一、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制度,稳定现有的人才队伍

人文精神关心人的发展的目的与意义,它的物件是人,是在对人的存在的价值、合理性、人类前途等进行理性探询的过程中产生的。它追求对人的本质、潜能的发掘以及个性的张扬,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展现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求善求美是其核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国家的经济建设呈现出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发展景象,干部职工的工资待遇、福利补贴、住房标准、生活条件也随之不断的改善和提高。但由于各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区域的不同,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干部在工资待遇、生活福利等个人收人方面出现了悬殊过大的问题,致使在人才队伍中造成了待遇不公平、心里不平衡、情绪不稳定、工作不安心和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要确保边远地区人才队伍的稳定和壮大,必须按照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和用待遇留人的总体要求,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制度,

二、构建服务型、高效型工商队伍

针对极少数干部“吃拿卡要”不廉行为、“懒散冷硬”不勤现象,我们从教育、制度和查处三个环节入手,通过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引导干部树立“不想”不廉不勤的意识;强化规章制度制约,构建廉政纠风的防范机制,形成干部“不能”不廉不勤的环境;狠抓制度规定的落实,加大对违法违纪问题的惩处力度,营造干部“不敢”不廉不勤的氛围。

三、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良好的工作环境,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充分认识到员工的热情和他们的渴望。每一个员工对工作都充满著热情与梦想,他们希望在职业生涯中感受到成就感。工商系统应注重引发员工参与到企业中的热情,并将此热情转发成动力。给员工一个框架——明确说明要考虑的各种因素,清晰地表明日的和要求,然后,让每一个员工明白怎样靠自己去实现这些目标——尽可能地不规定其工作过程中那些能做,那些不能做。领导者应该是“要什么东西”的领导,而不是“该怎样做”的领导,让员工尽可能抛开“做任何事都依靠领导”这根柺杖,破釜沉舟,依靠自己。当员工发现创新性的方法去赚更多的钱,而又不一定总想打破规则时,就不必拿太多的框框来约束他们。给员工一切可能的机会,将员工的这种动力带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大胆改革干部任用制度,建立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人才竞争上岗制度,大力支援、鼓励人才积极参与竞争,为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全面推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创造性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营造环境,保障推进

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为确保“三个过硬”的能力建设目标,就要投入力量,制定能力建设规划。在具体规划指引下,实行专案式管理,确保能力建设质量。实行工程式推进,提高能力建设推进工作的系统性。还要多形式推进,努力解决实现能力建设目标的“桥”和“船”的问题。一是开展大教育。在完成“规定动作”学习内容的同时,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趣味性,在引导系统全员知荣辱、明礼仪、重品行上下功夫。同时不断丰富能力建设“自选动作”的内容,使学习内容和知识呈现多样性。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干部职工多看书,每个干部职工每季度至少选读一本书;尽可能多地开展一些知识性讲座,多进行一些专业性、案例或人文科学方面的研讨活动,激发系统全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在人文建设中,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尊重,是员工队伍最为理想的成长环境,所有员工都有权力为自己的工作生涯做出规划。领导人应当学会用心倾听员工的心声,给他们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给予他们以信任、支援、帮助和鼓励,员工们才能精神振奋,干劲倍增,心无旁顾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五、不断改进培训工作

在新世纪里,竞争成为主旋律,而竞争的焦点则集中于“人”,尤其是工商管理人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工商管理人才的智慧价值在人力资源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合理选拔、任用和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可以不断提高管理效率,推动企业的持续稳步发展。工商管理干部队伍整体上是一支政治坚定、执法严格、作风优良的队伍,但在个别地方、个别同志身上还存在着忽视思想修养,公仆意识不够牢、落实规章制度不到位、纪律观念不够强等现象。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除建立社会监督网路、加强外部监督外,重点应在全系统内部坚持不懈地开展干部队伍思想、纪律、作风整顿,加强队伍的培训力度。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有序开展培训活动。另外培训是教师的教和学员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它要求学员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和积极的参与,否则培训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对于培训评估者而言学员的反应,是迅速而详细的资讯的很好来源。在培训工商管理干部队伍中,要把学历教育、业务培训与考试制度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岗前培训、在岗轮训、承认教育等形式,构建多层析、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机制,提高工商队伍的岗位知识和队伍的素质教育,提高工商队伍的人文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工商队员的整体素质。

二:工商管理专业改善对策

1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文献研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术论文研读量较为缺乏,研读深度较浅

尽管在专业文献研读的课程中,教师总会要求本科生在日常要增加对学术论文的阅读量,这对于本科生熟悉学术论文的基本逻辑、专业术语和写作模式颇有益处,但部分本科生却充耳不闻、置之不理,本科生的阅读量不足的突出表现之一在他们呈交的各类课外学术研究课题申报书中可见一斑,如申报书中基本上没有文献梳理与述评的部分,研究问题的提出缺乏必要的文献基础,研究的内容与现有研究的关系没有涉及,甚至有些申报书连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具体研究内容是什么都模糊不清,等等。虽然有些本科生的课外阅读量较为充分,但就阅读的内容来看,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实用性较强的期刊与文献,例如行业动态、管理实践等,而对于那些学术味道浓厚、最具学术权威性期刊以及新理论和新技术的了解却置之甚少。就阅读的深度而言,他们一般只会浏览论文的题目、摘要和关键词等内容,对于论文的具体内容与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与技术等却基本都一一略过。总而言之,本科生的阅读量仍较为缺乏,阅读深度过于肤浅,而且多为短期行为,缺乏对权威文献的精读与思考。

1.2学术论文研读技巧缺乏,研读能力薄弱

在工商管理专业文献研读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本科生常常抱怨不懂得如何检索学术论文,而且学术论文中的专业术语繁多,内容晦涩难懂,尤其是不少工商管理研究的前沿文献属于令不少本科生阅读前就心生畏惧的外文资料,不同文献之间的联络与区别也难以把握,对文献的发展脉络模糊不清,这些都说明了他们尚未掌握学术论文的研读技巧缺乏,研读能力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第一,他们没有在认真领会课堂学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图书馆的资源自选主题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从而未能形成实用的文献检索技能;第二,他们对学术论文里提出的研究问题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没有感性认识,不明白其要解释的管理现象的概貌和细节,从而难以理解论文作者研究该研究问题的出发点与重要性;第三,他们对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了解较少,对学术论文中各部分的作用不明确,从而难以捉住学术论文的精华部分;第四,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完善,对于众多专业学习中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把握不到位,从而难以读懂学术论文中理论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内容;第五,虽然目前本科生的外语水平比以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他们往往缺乏对专业外语的系统学习与训练,从而对专业词汇以及专业文献中出现的大段长句、难句感到无所适从。

2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文献研读的改善对策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促进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文献研读质量的提升。

2.1优化课程考核评定方式,促进本科生对专业文献的研读意识和习惯

目前专业文献研读课程的考核往往是形式大于实质,其对学生研读专业文献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往往存在不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调整成绩评定方式,以改变本科生对专业文献研读课程的学习意识与投入。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加大专业文献研读成果如书面汇报、课余练习和课堂陈述等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中的比重,从而引导和激发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文献研读习惯和意识。由于大部分本科生都比较关心自己的必修课成绩,因此教师在平时成绩的评定上加大对学生专业文献研读成果的奖励力度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研读专业文献的兴趣和主动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启发和团队协作精神。另一方面,在期末考核中设定一些与专业文献推荐清单中所列内容直接相关的题目,并要求学生在考前复习时对这些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记忆和理解,促使学生在考前复习中进一步巩固对工商管理专业经典论著的融会贯通,从而促进他们在强化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形成专业文献的研读意识和习惯。

2.2提供专业必读书目的详细清单并规定阅读汇报的内容,以加强本科生学术论文的研读量与研读深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本科生学术论文的研读量与研读深度,教师可以在课程中向学生提供一个工商管理专业的推荐研读著作及论文清单,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该清单中选择规定量或以上的著作和文献,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分阶段研读这些著作与论文并定期以个人作业或小组作业的形式提交研读汇报,研读汇报主要可包括以下内容:研读著作或文献的研究问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创新之处、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不足之处及其改进。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详细审阅这些研读汇报并据此分析学生研读专业文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在课堂上澄清这些问题以及提供正确的研读指引,从而有利于切实改善学生的专业文献研读深度。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形成制定选题的文献综述,文献梳理与述评有助于扩充学生的研读面,从而进一步增加学生的专业研读量。

2.3重视传授本科生专业文献的查阅和研读技巧,培养他们专业文献研读能力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训练本科生专业文献的查阅和研读技巧,培养他们专业文献研读能力。教师一方面应该将查阅专业文献的基本技巧通过原理介绍、例项演示等方式传授给学生,传授的内容可包括查阅途径、查阅规则、常用文献资源库、权威期刊与出版社清单等。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向学生详细地说明专业文献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并通过选取工商管理权威期刊的经典文献作为例子,深入浅出地展示高质量的专业文献具有的共同特征以及判别专业文献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由于研究方法存在多样性如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均有多种方法,故在归结工商管理专业学术论文的写作正规化时,教师除了澄清专业文献的共性特征以外,还应该重点向学生介绍基于不同方法形成的专业文献之间的联络与区别、优点与缺点等,从而让学生在研读专业文献时能够有清晰的标准和蓝本作借鉴。此外,教师通过选取工商管理外文权威期刊的经典文献作为精读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作业的形式进行训练,引导各小小学生置身于专业文献的写作背景中,重点培养他们掌握专业文献是如何提炼研究问题、如何进行概念界定和理论建构、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以及如何运用它们、研究结论与研究价值如何形成、如何从文献中发掘出与研究领域相关的线索等关键研读问题的知识和技巧,促进学生形成专业文献研读的逻辑思维和能力模式。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工商行政管理》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这些都是不错的,杂志之家还有很多其他的核心的!

邮寄或邮件发送到其编辑部,注意需留下联系方式和地址。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 毕业 实习的“企业实习”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构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模拟实习的平台,营造工商企业经营管理情景,依托实验中心开展毕业实习将成为一种有效的毕业实习新模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范文 一:企业经济发展下工商管理论文

一、工商管理的发展历史简述

市场经济的出现基于剩余价值的产生,根据市场的发展要求对其进行调整经济活动,以便争取更多的利益。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市场经济在西方国家很普及,以至于出现了经济大危机,这也是资本经济制度本身的局限性所导致的。其实,只是靠市场进行调节人们的经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予人们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市场毕竟是无形,需要人们去摸索,在摸索之后很容易出现盲目随大流的现象,极易造成市场混乱的局面。宋朝是我国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以至于出现了交子以及集市的雏形,纵观我国的历史而言,在我国的先秦两汉时期成为了我国现代工商业企业实行注册的鼻祖。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基础设备,直至民国时期才完备。它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三个趋势:

1.由小变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充实管理部门,管理范围相应地变宽。它发挥的作用也更加细致化,更加深刻。之前主要面向私营工商业、集贸市场,而今拓展到“六道检查”甚至更多方面。同时也反映出工商管理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2.由单一到系统化

工商管理的最初功能是负责监督与管理,这是因为最初的经济活动不完善,比如小商贩,尤其是封建社会,我国以小农经济为基础,致使排斥商业活动,出现了严重的重农抑商现象。在之后重视经济的发展,才出现了各种经济活动,那么工商管理的职责也变得系统化。

3.由单一变多元化

工商管理的 方法 最初是单一的行政方法,在发展之后,变为行政、法律、经济、思想政治 教育 多方面的综合作用。

二、工商管理的职能分析

1.强调良好信誉制度的建立

我国经济发展在历史上错失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时机,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与世界发达国家,尤其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了经济掠夺,逐步引入了西方的经济模式,在如今,我国面对形形色色的经济诱惑,需要一个正确的观念进行指导,指引整个经济的发展方向。再者,经济的发展有其本身的规律,我们应该遵循其中的发展规律,正所谓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而行只会适得其反。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坐以待毙,更应该发现规律,调整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完美地去建设经济型社会。在贸易活动中,有买方和卖方,在经营过程中,买方购买东西之后,但过一段时间,商品出现了问题,需要卖方进行退换,倘若商家不退换,那么损失的就是买方的利益,这会影响到今后的贸易活动。工商管理在这之间起着一个监督与保证的作用,让很多的消费者能够放心去购物,因为工商管理代表着他们的合法利益。这是一个信誉问题。在面对利益,很多人会变得毫无原则,那么社会就会没有原则,工商管理的存在就是要确实维护这一原则,保证更多的人的利益。

2.对于经济的管理操作

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是重点,那么工商管理主要就是面向广大企业。始终铭记一点,工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企业对于社会的贡献最大,工商管理在企业繁荣时期要监督其的不正常行为,在其困难时期要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这样可以协调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其实工商管理的工作不是为了打击限制企业的发展,更主要的是能够规范它们的行为,只不过与企业所站的角度不同,企业是处于本身的利益,而工商管理则是整个社会。

三、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工商管理主要协调企业与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问题中,努力改变自己的工作方法,不断完善自身的服务体制,为社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在社会上,法律的最主要目的是规范社会秩序。随着经济的发展,往往会出现很多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想出新的解决策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多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在法制社会,更离不开法律的这个坚强后盾。法律给人们提升信赖度,让更多的人愿意去参与经济活动,才使得我们整个经济发展壮大。

2.我国进行了政企改革

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有助于规范企业的行为,但是很容易违背市场发展规律,限制企业发展的自主性,不利于企业向更强更大的方向发展。工商管理对企业进行管理,这极大的减少了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工商管理的工作更加专门化,通过在平时工作中对实际的经济状况进行调查,最终取得解决结果。这样比政府直接管理更加科学、专业,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工商管理部门还有个重要的任务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通过开展宣传工作,讲法律意识深入消费者心中,让他们勇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和权益,有助于建立一种健康的经济关系,更为长久的经济活动发展提供了条件。

四、结语

工商管理是新时代发展的产物,我们也要对其工作不断进行调整,以便更加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通常情况下,利益是交往的基础,可见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工商管理在其中起着监督与管理多方面的作用,总而言之,是为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正常运行。从古到今,工商管理不断进行发展,直至完善,甚至在未来会发展得更加好。不过,在具体的工作中,管理人员也要遵守社会的规则,不可逾越法律,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为人民服务。工商管理工作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是有前提条件,即工作人员兢兢业业,对人民负责。只有工商管理内部人员有很高的职业能力、道德素养,才会确保在日后的工作中为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二:农林高校工商管理论文

一、学校内部因素对农林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

(一)招生制度

近年来,各农林高校研究生不断扩招,影响生源质量,特别是工商管理类研究生,由于报名门槛较低以及在当今社会热门度较高,吸引了大量的考生报考。研究生初试阶段的考试难以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初试内容主要靠死记硬背,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没有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有效考验出学生的学术和科研能力,入学考试过于强调英语成绩,这样很可能把一些具有 创新思维 但英语稍逊的学生拒之门外。复试环节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多数高校复试内容和形式仍比较单一,不变的题型以及提问的偶然性难以考察学生的真实水平,并且复试过程缺乏对考生实践能力的考察,因此难以达到选拔创新人才的目的。

(二)研究生导师

在我国农林类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培养上,许多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导师有这样的观点,认为工商管理研究生学习阶段时间比较短,一般多为2年,最多为3年,并且上课时间占总时间比例比较大,并且很多工商管理研究生以前并没有从事过科研工作,在读研究生期间也做不了多少科研工作,更不用说高质量、创新型科研项目了,这样就导致了工商管理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对学生要求不是很严格,学生在潜意识上也存在松懈的消极态度,使一些工商管理研究生无法做到积极主动的进行创新型科研,这对于提高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整体质量,特别是对工商管理研究生开展具有较高质量和一定创新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另外,研究生导师数量严重不足影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人数激增,但是研究生导师相对不足,这样一个导师将会带几名学生,导师就不能很好的顾及到每一名学生,导致了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不高。

(三)课程与教学内容

国内部分农林类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

(1)目前国内工商管理研究生课程内容较为简单,多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性课程,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根据工商管理学科特点,其综合性、交叉性较强,但在课程的设置上忽视了学科渗透以及文理交叉,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开设较少,使学生对本专业知识与相关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了解不足。

(3)许多高校开展工商管理学术交流严重不足,这样使工商管理研究生无法更全面的了解到本学科的最新、最前沿的学术动态,不利于学生创新型学习。因此,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课程安排与教学内容缺少科学合理性,严重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农林类高校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科研实践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大量参与科研工作不仅是工商管理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特色,更是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改善工商管理研究生科学研究方法,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注重团队协作,有利于培养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在国内许多高校忽略科研方法的重要作用,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忽视实验室建设,没有形成凝聚力强的科研团队,缺少团队协作精神,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科研钻研能力以及实际工作能力都有待提高。许多高校与工业,农业,商业以及各类新兴产业缺少联系互动,不重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因此无法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缺乏科研实践,阻碍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顺利进行。

(五)学校环境

1.教室、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馆藏书等设施对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创新研究相当重要,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加方便老师授课,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力保障。

2.高校的学术氛围也是影响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研究的因素之一,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下,更加有利于学生及时地了解工商管理学科前沿动态,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研究。但目前,我国部分农林高校基础教育设施有待完善,工商管理学科开展的学术活动及讲座较少,以至于农林类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视野狭小,因此,难以实现学科创新研究。

(六)科研课题经费

目前,部分农林高校科研课题经费不足,严重制约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科研课题,不仅能够强化创新意识,还能提高创新能力。而科研课题的完成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撑,但是目前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中科研课题经费不足是个普遍现象。许多学校更加倾向于把较多的科研经费投入到短期内能看见成果的、或者是收益巨大的项目上去,比如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而对见效慢,成果不显著的工商管理类研究并不是那么感兴趣。科研课题经费的缺乏,不利于学生的科学研究,打击了学生科研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自身因素对农林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

(一)传统思想的束缚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自身因素也是影响其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陈旧观念的束缚,在当今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他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是简单的模仿、循规蹈矩、思维守旧、不敢打破常规来解决问题。这样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其在学习及从事科研工作时不懂变通,普遍缺乏创新意识,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生源多样化

随着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招,使得工商管理研究生生源也渐渐开始出现多样化倾向。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招生考试是面向全社会各阶层,这样学生来自社会不同领域,基础不统一,层次不均匀,年龄跨度大,很难统一授课。很多工商管理研究生在学校外有工作,有的学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生活负担比较沉重,这样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商管理学科科研创新研究中去了,使他们失去了很多锻炼和培养自身创新能力的机会。

(三)缺乏学术道德

由于当前社会生活压力不断增大,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物质生活比以前更加丰富,导致很多工商管理研究生不能安心做学问,内心浮躁,写论文、做课题并没有进行相关的实践调研,而是剽窃、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缺乏良好的学术道德,不利于学生进行创新型科研实践,这样严重影响了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工商管理发表论文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篇二 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其发展方向探索 摘 要:近年来,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了工商管理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关键性地位,开始积极开展对工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及相关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但应该看到的是,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在管理水平、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际上的先进企业间也存在着相当明显的差距。本文从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工商管理的重要作用出发,对目前我国企业工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其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工商管理企业现状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新时期企业工商管理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着市场经济转型,企业也由以前较为封闭的状态,开始融入开放性的市场竞争之中,重视管理运行和内部控制,注重用户的需求,也越来越成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这一背景下,工商管理作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逐渐受到了多数企业的关注。 工商管理学是基于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对现代企业的管理的效率与决策模式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具有较强的全面性、专业性和实用性。企业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几个方面,并包含对企业文化等各种软性建设的规划研究。而工商管理则是利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分析方法对相关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帮助企业作出及时、合理的决策或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2 目前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工商管理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企业对自身经营发展的组织和控制中,也同样体现在政府部门对市场的监督和对企业的规范上。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形势更加多变,企业组织结构也更加复杂,在这一形势下,工商管理的观念及其相关知识方法越来越多地得到实践和锻炼,高水平的工商管理也已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经济稳定、市场繁荣的有力保障。然而,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在落实工商管理工作的实践中也还存在着一系列较为普遍的问题,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1 管理能力不足 与先进企业相比,我国多数企业仍存在着生产活动闭塞、与市场部门沟通不畅等管理问题,管理制度缺乏弹性、组织结构过于僵化。在向规模要效益、向成本要效益、向价格要效益、向质量要效益的过程中,企业的生产计划、销售配合依然存在着问题。管理水平的落后直接导致核心竞争力的降低,使企业的综合效益无法达到预定的目标。 2.2 市场开拓能力不足 一些企业忽略了生产模式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生产部门只负责生产、市场部却不能及时准确地反应市场的需求变化,使产品无法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而成为了企业的负担。此外,现代物流已经逐步承担了企业内部的和企业外部的衔接工作,成为了企业实现零库存、即时生产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对物流环节认识的改变也成为了企业管理的亟待问题之一。 2.3 自身定位失准 工商管理的理念引入以后,财务报表中效益的增长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更多的企业开始制定长远目标,或战略性的发展规划。一些企业也从单纯的经济效益的追求转而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企业都还不能充分协调好遵守相关法规、合理利用资源、参加社会福利、杜绝盲目扩张等环节的关系,对自身的定位不够明确。 2.4 管理价值未能充分发挥 在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者素质有待提高的情况下,工商管理对企业经营的贡献有限,其管理价值未能充分发挥。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其管理作用主要表现在管理活动对企业长远的发展、员工绩效或企业效益,以及企业整体竞争优势等方面的影响力度或作用大小。然而,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其职能依然没有超越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仍停留在档案管理、工资和劳保福利等事务性的管理工作上,是典型的以“事”为中心的静态人事管理,没有承担起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一个内部管理部门对业务部门提供服务和支持,缺乏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洞察力,无法与企业结合起来。这种滞后于实践的管理模式也注定了人力资源部门无法成为企业的核心,为企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2.5 其他问题 目前企业还面临着诸如产品的系列化、资本运作的国际化、技术的更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服务水平等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地域性市场的概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资金和产品突破了国家与城市的界限,而在各地区之间迅速流动,在这一背景下,是否能够在上述方面与国际水平接轨,使企业经营模式与环境变化相适应,也已经成为了企业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此外,一些企业正向着学习型企业转变,致力于通过强化企业能力和提高员工价值来实现企业的升级。而在此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更加灵活巧妙的运用资本,最大程度的提高用户客户的满意度,也是企业必须解决好的重点问题。 3 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分析 在市场环境的激励与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国企业从整体水平上来讲,正沿着正确的方向飞速发展,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在正视并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发挥工商管理的决策支持功能,在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切实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 3.1 不断健全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必须建立在合理的制度之上,而工商管理将企业制度视为责、权、利的综合体,并作为奖惩机制的依据,形成企业内部调控的基本工具。一方面,制度的设立具有约束员工行为的作用,另一方面,人性化的激励制度和富有弹性的管理方法又能在保障员工利益的基础上,调动其工作热情。制度的制定应从员工的角度及其权益出发,并在落实中强调严格、公正,做到恩威并施、令人信服。如一些员工出于对企业利益的考虑做出了违反企业制度的行为,此时刻板的惩罚会使其失去对企业的信任与热情,只有增加制度的人性化层面,使其充满人性关怀,才会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在企业内部形成巨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3.2 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 企业的综合实力及其未来发展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对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和选择,因此必须制定科学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并使计划符合各个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能要求。新一代的工商管理人才应具备信息化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基本职业素养,并通过财务、生产、经营、统筹等方面的重点培训,使之成为集全面性与专业性为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还应注重人才的均衡发展,使其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此外,管理人才还应具备灵活的创新意识和反应能力,能够通过对自身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升级,切实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并能在最求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带领企业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不断解决企业内部及社会中出现的各种新生问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拥有可持续发展眼光、国际视角以及涉外能力,并能够在坚决执行国家政策和企业制度的前提下,不断积极地对其进行开发与完善的管理工作者,越来越成为各大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最终培养目标。 4 结语 我国多数企业目前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其在管理水平、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际上的先进企业间仍存在着相当明显的差距,有赖于企业管理者树立现代化的企业观念,利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积极提高企业的工商管理能力。在重视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人才建设的方针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朱静. 关于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02). [2] 史慧恩, 张群, 李群霞. 国内外工商管理现状比较及发展建议[J]. 中国科技论坛, 2007, (09). [3] 张伟奇. 工商管理类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06). [4] 陈得宽, 王昌明.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08, (01). [5] 叶晓燕. 浅谈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与构建和谐企业[J]. 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09, (01). 看了“工商企业管理论文_有关工商管理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浅谈工商管理专业论文范文 2. 浅谈工商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3. 浅议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4. 浅谈工商管理论文范文 5.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你可以发到国家级期刊 或者核心 那样的更有权威

这个期刊难度一般吧,可以找找看,这个一定要找专业的发表,一般的都是假的。

邮寄或邮件发送到其编辑部,注意需留下联系方式和地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