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选级别,很牛的论文就投国外sci,国内核心期刊,一些高校核心名单,国家级期刊如果只是为了毕业,评职称投个省级的,一般的就行。论文合不合法看issn,和cn号,这是国内期刊,国外期刊一般只有issn号,不出名的话,学校单位可能不认可。但是有一些引进的国外期刊也有中国教图刊号,不过和cn号不一样,比如国外的汉斯出版社的国际中文期刊,就有issn号,和中国教图刊号,所以高校和单位一般都认可。
为自己的文章选择合适的期刊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刚进入某个领域的新手,面对纷繁复杂的期刊种类和跨学科课题时更容易感到无所适从。即使是很有发表经验的成熟研究人员,也会遇到在冲一冲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在稍次期刊上快速发表的权衡。
实际上,有经验的科研人员不会等到文章写完之后才开始寻找目标期刊。而是在研究进入尾声的时候,在攥写论文前就已经规划好了文章的去向。通过对研究成果价值的判断,锁定两三个目标期刊。还有一些科研人员为了提高文章的录用率,会在研究真正开展前就瞄准某个期刊,研究的开展都是按照期刊文章应该具备的成果来规划,可以说这种研究是为某个期刊“量身定制”。这些做法虽然功利,但确实比没有经过仔细规划更有效率,更能提高文章的录用率。
下面总结了几个选择目标期刊时应当考虑的问题。
(1)了解期刊概况
很多综合性期刊(例如Nature、Science等)都拥有很高的影响因子,但是综合性期刊的投稿量大,录用率都比较低。相对来说,不少专业期刊的影响因子都比较低。特别是有不少的专业权威期刊现在仍坚持月刊和控制文章数量,近年来在开放期刊和其他期刊大量增加发表文章数量的冲击下,影响因子有日益下降的趋势。如果仅仅将影响因子作为参考的话,这些期刊容易被忽略掉,而实际上好的专业期刊在行业内的认可度是非常高的。这些专业期刊更容易接受本领域内的文章,使用的审稿人也都是领域内的专家,对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很有帮助。因此,在入行的时候搞清楚所在相关的国内和国际专业刊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些信息的获取并不困难,多和师兄师姐及同行交流,多花一点时间文献调研就会很清楚。
(2)期刊的具体方向和定位
除了专业领域外,每种期刊都有自己具体方向和定位,比如同样研究领域的期刊,有的偏重理论研究,有的侧重发表实验结果,有的更倾向于综述和模拟等。但要注意的是,期刊也是在不断改革的,也会按照研究方向的潮流增加热门方向的文章发表数量,甚至就不再发表某些方向上的文章,在做文献调研的时候应该考虑这种时间效应。
(3)论文的重要性是否符合目标期刊的影响因子
如果研究具有突破性的成果,那么发表在高影响因子的期刊或者专业的权威期刊是对自己和期刊都有利的双赢选择。如果自己已经认定研究成果的重要性较低,只是对现有成果的补充,那么是没有必要抱着赌一赌的心态投稿到高影响力的期刊去浪费审稿人和自己的时间。
此外如果急需快速发表文章,期刊的刊载能力、审稿周期、发表周期等都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一般来说,letter类型的期刊最适合快速发表。绝大部分情况下,审稿能在1-2个月内完成。同时每年刊载数目多的期刊的录用率相对也会高一些。
选择符合自己发表要求的部分期刊,研究这些期刊的栏目和对论文的篇幅内容质量要求,结合实际认真撰写论文,反复修改,然后投稿。
一、了解期刊的定位和方向,作者在进行投稿时,要选择那些针对自己专业方向的期刊,如新闻类、出版类、体育类等。二、了解期刊的需求,同一行业的期刊也有细节上的不同,找更接近自己文章主题的期刊。三、作者初稿投刊时,找和自己文章质量相符的期刊,这样才能降低拒稿率。四、了解期刊的投稿截止日期,了解期刊的选题指南,作者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某一选题,把握好投稿截止日期前投稿。五、根据自己经济情况选择版面费相当的期刊。六、辨别真假期刊,投稿要选择正规期刊投稿,避免上当。
在论文投稿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对自己论文的主题选择合适的期刊,通常都需要根据大类来分,比如说工科农科,这些都是我们大学所学习的分类。
投稿期刊的选取,应该是以研究领域对口为第一原则。只有发在对口的期刊上,自己研究领域的小同行才会最快关注到它,最有可能认可它。然而现实中,我们选取投稿期刊,被很多的因素左右。首先,是期刊分区、期刊影响因子等这些期刊评价因素。有时候我们研究领域的主流期刊虽然口碑好、圈内认可,但是分数算不上最高。文章发在这样的期刊上,如果拿到学校这样的大平台上被评价的话,就不占优势了。所以如果亟需毕业、上职称、或者考核的时候,特别是面临类似非升即走的压力的时候,大家就会选择高分的期刊(高IF,高分区),即使是自己圈内不是特别认可的期刊。分区多种多样,不仅有JCR分区和中科院分区,很多高校也有自己的分区。大家发文章到底是参考JCR分区、中科院分区,还是自己学校的分区呢?真是为难!影响因子也是每年更新,今年高的明年不一定还高,所以也有风险!其次,期刊处理文章的效率和期刊的发文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选择投稿期刊。传统期刊从投稿到接收,快则三五个月,慢则一两年,这样的效率,在现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实在是不能忍受。因为这样的话,我们完不成考核,学校可能已经把我们解雇了。所以我们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圈内认可的主流期刊,选择了处理速度快或者发文量大的期刊,如果两者能同时满足就最好了。有个MDPI出版社,大家肯定不陌生,它就同时满足上面两个要求。但这类期刊还处于发展过程中,由于是OA的出版模式,丰厚的APC收益驱动出版商发表越来越多的文章,发文量大,导致大家对这类期刊还不能完全认可。由于发文量大,PLoS One、Scientific Reports、甚至Nature的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都有被诟病。投稿这类期刊,需要秉持审慎的态度。还有就是学校的一些奇怪规定也左右了我们投稿期刊的选取。比如,听好几个朋友说到,他们是文科的专业/学校,评职称的时候学校只认可SSCI检索的期刊论文,所以这个专业的师生多去投稿SSCI期刊。而SCI期刊,因为学校学科性质的原因,评职称的时候甚至不认。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来创新的信息时代,竟然还有这样奇葩的规定,实在是难以理解。其实政策可以柔和一点,比如规定评职称的论文不能全部是SCI期刊,要有SSCI期刊论文。太过于僵化的政策,长远看,肯定是弊大于利。现在论文越来越多了。评价的尺子,也慢慢从重视数量到数量和质量并重。比如国家基金申请书现在最多只能提供5篇代表作,国家几个部委联合发文“破四唯”,清华大学取消了博士生毕业论文发表的要求,等等。所以大家投稿的时候,不能只考虑现实,只考虑毕业、职称、考核,还是要将眼光放长远。优先考虑领域里代表性的主流期刊,圈子里都认可的期刊,哪怕它的影响因子,它的分区不是那么靠前。其实,文章发表在最适合的地方,才最有可能得到找到它的知音,最有可能和最快地发出它的光和热。
首先选级别,很牛的论文就投国外sci,国内核心期刊,一些高校核心名单,国家级期刊如果只是为了毕业,评职称投个省级的,一般的就行。论文合不合法看issn,和cn号,这是国内期刊,国外期刊一般只有issn号,不出名的话,学校单位可能不认可。但是有一些引进的国外期刊也有中国教图刊号,不过和cn号不一样,比如国外的汉斯出版社的国际中文期刊,就有issn号,和中国教图刊号,所以高校和单位一般都认可。
1、选择投稿目标期刊的原则:力争尽快发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获得较大的投稿价值。2、要获得最大的投稿价值,投稿途径非常重要。建议:向国外投稿:三大检索系统(SCI、EI、ISTP)收录的国外期刊;本学科的国外核心期刊;影响因子大的国外期刊。向国内投稿:核心刊、统计源刊、SCI和EI收录的的中文刊要根据自己的科研准备,正确定位文章级别,选择适合自己的投稿期刊。3、了解学术期刊评价工具国外: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ISSHP)《国外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总览》其他索引工具,如科学文摘、化学文摘等。国内:《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D《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其中,SCI、EI、ISTP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了解三大检索系统的概况、期刊收录范围、入选原则等的重大意义在于:第一,可节省科研时间和精力。经常阅读三大检索系统中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期刊与会议论文的目录和简要报道,可拥一知百,能便捷地根据提供的检索线索索取原文。第二,有助于科研成果的高产出。常追踪、浏览三大检索系统,抓住本学科领域中的闪光点及学科交叉点等,捕捉利研灵感,可早出成果、多出成果。第三,有利于提高论文的影响范围。第四,有利于提高中稿率,对于提高自己的科研地位、职称评定等有帮助。下面介绍几个重要的学术期刊评价工具:
选择符合自己发表要求的部分期刊,研究这些期刊的栏目和对论文的篇幅内容质量要求,结合实际认真撰写论文,反复修改,然后投稿。
你可以到处咨询一下吧,论文期刊其实都是有很多的论文和你的比较符合的,那么你也可以观察你是什么样的性格,你喜欢的是哪方面的,如果是美食就要去美食的网上去观察。
一、了解期刊的定位和方向,作者在进行投稿时,要选择那些针对自己专业方向的期刊,如新闻类、出版类、体育类等。二、了解期刊的需求,同一行业的期刊也有细节上的不同,找更接近自己文章主题的期刊。三、作者初稿投刊时,找和自己文章质量相符的期刊,这样才能降低拒稿率。四、了解期刊的投稿截止日期,了解期刊的选题指南,作者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某一选题,把握好投稿截止日期前投稿。五、根据自己经济情况选择版面费相当的期刊。六、辨别真假期刊,投稿要选择正规期刊投稿,避免上当。
为自己的文章选择合适的期刊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刚进入某个领域的新手,面对纷繁复杂的期刊种类和跨学科课题时更容易感到无所适从。即使是很有发表经验的成熟研究人员,也会遇到在冲一冲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在稍次期刊上快速发表的权衡。
实际上,有经验的科研人员不会等到文章写完之后才开始寻找目标期刊。而是在研究进入尾声的时候,在攥写论文前就已经规划好了文章的去向。通过对研究成果价值的判断,锁定两三个目标期刊。还有一些科研人员为了提高文章的录用率,会在研究真正开展前就瞄准某个期刊,研究的开展都是按照期刊文章应该具备的成果来规划,可以说这种研究是为某个期刊“量身定制”。这些做法虽然功利,但确实比没有经过仔细规划更有效率,更能提高文章的录用率。
下面总结了几个选择目标期刊时应当考虑的问题。
(1)了解期刊概况
很多综合性期刊(例如Nature、Science等)都拥有很高的影响因子,但是综合性期刊的投稿量大,录用率都比较低。相对来说,不少专业期刊的影响因子都比较低。特别是有不少的专业权威期刊现在仍坚持月刊和控制文章数量,近年来在开放期刊和其他期刊大量增加发表文章数量的冲击下,影响因子有日益下降的趋势。如果仅仅将影响因子作为参考的话,这些期刊容易被忽略掉,而实际上好的专业期刊在行业内的认可度是非常高的。这些专业期刊更容易接受本领域内的文章,使用的审稿人也都是领域内的专家,对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很有帮助。因此,在入行的时候搞清楚所在相关的国内和国际专业刊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些信息的获取并不困难,多和师兄师姐及同行交流,多花一点时间文献调研就会很清楚。
(2)期刊的具体方向和定位
除了专业领域外,每种期刊都有自己具体方向和定位,比如同样研究领域的期刊,有的偏重理论研究,有的侧重发表实验结果,有的更倾向于综述和模拟等。但要注意的是,期刊也是在不断改革的,也会按照研究方向的潮流增加热门方向的文章发表数量,甚至就不再发表某些方向上的文章,在做文献调研的时候应该考虑这种时间效应。
(3)论文的重要性是否符合目标期刊的影响因子
如果研究具有突破性的成果,那么发表在高影响因子的期刊或者专业的权威期刊是对自己和期刊都有利的双赢选择。如果自己已经认定研究成果的重要性较低,只是对现有成果的补充,那么是没有必要抱着赌一赌的心态投稿到高影响力的期刊去浪费审稿人和自己的时间。
此外如果急需快速发表文章,期刊的刊载能力、审稿周期、发表周期等都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一般来说,letter类型的期刊最适合快速发表。绝大部分情况下,审稿能在1-2个月内完成。同时每年刊载数目多的期刊的录用率相对也会高一些。
首先看你的写作习惯,是小说,还是诗歌,或者是杂文、散文等。其次,找到合适的刊物,研究刊物的特点。
投稿期刊的选取,应该是以研究领域对口为第一原则。只有发在对口的期刊上,自己研究领域的小同行才会最快关注到它,最有可能认可它。然而现实中,我们选取投稿期刊,被很多的因素左右。首先,是期刊分区、期刊影响因子等这些期刊评价因素。有时候我们研究领域的主流期刊虽然口碑好、圈内认可,但是分数算不上最高。文章发在这样的期刊上,如果拿到学校这样的大平台上被评价的话,就不占优势了。所以如果亟需毕业、上职称、或者考核的时候,特别是面临类似非升即走的压力的时候,大家就会选择高分的期刊(高IF,高分区),即使是自己圈内不是特别认可的期刊。分区多种多样,不仅有JCR分区和中科院分区,很多高校也有自己的分区。大家发文章到底是参考JCR分区、中科院分区,还是自己学校的分区呢?真是为难!影响因子也是每年更新,今年高的明年不一定还高,所以也有风险!其次,期刊处理文章的效率和期刊的发文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选择投稿期刊。传统期刊从投稿到接收,快则三五个月,慢则一两年,这样的效率,在现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实在是不能忍受。因为这样的话,我们完不成考核,学校可能已经把我们解雇了。所以我们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圈内认可的主流期刊,选择了处理速度快或者发文量大的期刊,如果两者能同时满足就最好了。有个MDPI出版社,大家肯定不陌生,它就同时满足上面两个要求。但这类期刊还处于发展过程中,由于是OA的出版模式,丰厚的APC收益驱动出版商发表越来越多的文章,发文量大,导致大家对这类期刊还不能完全认可。由于发文量大,PLoS One、Scientific Reports、甚至Nature的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都有被诟病。投稿这类期刊,需要秉持审慎的态度。还有就是学校的一些奇怪规定也左右了我们投稿期刊的选取。比如,听好几个朋友说到,他们是文科的专业/学校,评职称的时候学校只认可SSCI检索的期刊论文,所以这个专业的师生多去投稿SSCI期刊。而SCI期刊,因为学校学科性质的原因,评职称的时候甚至不认。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来创新的信息时代,竟然还有这样奇葩的规定,实在是难以理解。其实政策可以柔和一点,比如规定评职称的论文不能全部是SCI期刊,要有SSCI期刊论文。太过于僵化的政策,长远看,肯定是弊大于利。现在论文越来越多了。评价的尺子,也慢慢从重视数量到数量和质量并重。比如国家基金申请书现在最多只能提供5篇代表作,国家几个部委联合发文“破四唯”,清华大学取消了博士生毕业论文发表的要求,等等。所以大家投稿的时候,不能只考虑现实,只考虑毕业、职称、考核,还是要将眼光放长远。优先考虑领域里代表性的主流期刊,圈子里都认可的期刊,哪怕它的影响因子,它的分区不是那么靠前。其实,文章发表在最适合的地方,才最有可能得到找到它的知音,最有可能和最快地发出它的光和热。
在选择投稿的期刊时,正确的做法是:
1、选择合适的领域期刊。在投稿前,作者应当了解自己所在领域的相关期刊有哪些。我们经常发现,有些作者错误地认为只有专业性期刊才发表专业性论文,因此只向专业性期刊投稿,这无形中缩窄了论文发表的渠道。在选择期刊时,应当同时考虑专业性期刊和综合性期刊。
2、了解目标期刊的特征。期刊与期刊之间刊载论文的范围都不同,有些接受生物医学类,有些接受土木工程类,如果文章属于计算机工程类,投往领域不相符的期刊很容易被拒稿。
3、确定期刊权威性。期刊总被引频次和IF越高,说明期刊群体使用率越高,也表明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较大;判断期刊的录用率,有助于作者了解期刊接收文章的喜好急方向,帮助作者选择确定投稿期刊。
4、确定期刊有哪些限制。如果把文章投稿在一本不接受这个类型的杂志上,那么将会立即被拒搞。例如,如《英国外科杂志》,不会发表案例报告。
最好是的,还是看您的文章适合发在哪个刊物上吧,还有期刊这类的也是须要注重的,戳戳戳还有的话,您对合适是期刊有什么总结吗?还是说合适就是自己写的舒服的意思吗?
投稿期刊的选取,应该是以研究领域对口为第一原则。只有发在对口的期刊上,自己研究领域的小同行才会最快关注到它,最有可能认可它。然而现实中,我们选取投稿期刊,被很多的因素左右。首先,是期刊分区、期刊影响因子等这些期刊评价因素。有时候我们研究领域的主流期刊虽然口碑好、圈内认可,但是分数算不上最高。文章发在这样的期刊上,如果拿到学校这样的大平台上被评价的话,就不占优势了。所以如果亟需毕业、上职称、或者考核的时候,特别是面临类似非升即走的压力的时候,大家就会选择高分的期刊(高IF,高分区),即使是自己圈内不是特别认可的期刊。分区多种多样,不仅有JCR分区和中科院分区,很多高校也有自己的分区。大家发文章到底是参考JCR分区、中科院分区,还是自己学校的分区呢?真是为难!影响因子也是每年更新,今年高的明年不一定还高,所以也有风险!其次,期刊处理文章的效率和期刊的发文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选择投稿期刊。传统期刊从投稿到接收,快则三五个月,慢则一两年,这样的效率,在现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实在是不能忍受。因为这样的话,我们完不成考核,学校可能已经把我们解雇了。所以我们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圈内认可的主流期刊,选择了处理速度快或者发文量大的期刊,如果两者能同时满足就最好了。有个MDPI出版社,大家肯定不陌生,它就同时满足上面两个要求。但这类期刊还处于发展过程中,由于是OA的出版模式,丰厚的APC收益驱动出版商发表越来越多的文章,发文量大,导致大家对这类期刊还不能完全认可。由于发文量大,PLoS One、Scientific Reports、甚至Nature的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都有被诟病。投稿这类期刊,需要秉持审慎的态度。还有就是学校的一些奇怪规定也左右了我们投稿期刊的选取。比如,听好几个朋友说到,他们是文科的专业/学校,评职称的时候学校只认可SSCI检索的期刊论文,所以这个专业的师生多去投稿SSCI期刊。而SCI期刊,因为学校学科性质的原因,评职称的时候甚至不认。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来创新的信息时代,竟然还有这样奇葩的规定,实在是难以理解。其实政策可以柔和一点,比如规定评职称的论文不能全部是SCI期刊,要有SSCI期刊论文。太过于僵化的政策,长远看,肯定是弊大于利。现在论文越来越多了。评价的尺子,也慢慢从重视数量到数量和质量并重。比如国家基金申请书现在最多只能提供5篇代表作,国家几个部委联合发文“破四唯”,清华大学取消了博士生毕业论文发表的要求,等等。所以大家投稿的时候,不能只考虑现实,只考虑毕业、职称、考核,还是要将眼光放长远。优先考虑领域里代表性的主流期刊,圈子里都认可的期刊,哪怕它的影响因子,它的分区不是那么靠前。其实,文章发表在最适合的地方,才最有可能得到找到它的知音,最有可能和最快地发出它的光和热。
在论文投稿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对自己论文的主题选择合适的期刊,通常都需要根据大类来分,比如说工科农科,这些都是我们大学所学习的分类。
选择符合自己发表要求的部分期刊,研究这些期刊的栏目和对论文的篇幅内容质量要求,结合实际认真撰写论文,反复修改,然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