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社会主义论文

学习党的十七大论文

2015-07-24 10: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无不蕴涵着伟大的社会实践产生重大的理论,同时又在新的理论指导下促进社会实践的向前发展。这就是新事物、新理论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下建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同时掀起了一场伟大的时代革命——共产主义运动。自此,社会主义事业便成为人类有政治理论、有组织领导的事业。先进的理论也是新事物,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先进的,就在于它不断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是先进理论跨世纪,跨国度的发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能指导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社会革命,并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因此,人类社会历史是发展的,指导人们思想行动的理论也是发展的,无疑在新世纪,理论创新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发展意义。

   一、马列主义理论创新在中国的三个发展阶段

   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实践经历了八十多年的光辉历程,其间风风雨雨世人瞩目,有革命志士在黑暗中探索、尝试,有几多革命高潮几番艰难曲折,无不进行着实践与理论的磨合,终究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光辉大道。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人自始自终坚定了马列主义信念,这就是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同时确立了马列主义指导的思想路线,这就是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变革中使主观符合客观。

   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这是人类不断发展的时代哲学。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封建势力和西方列强相勾结,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史,也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史。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实践证明中国农民阶级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中国资产阶级由于其本身的软弱性而导致革命的不彻底性,决定了都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责任,而领导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政党的肩上。伟大的实践历史地产生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28年坚忍不拔的斗争,终于****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又领导我国各族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中国大陆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在这伟大的实践中产生了伟大的理论。这便是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理论创新在中国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现代化建设时期,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摆脱了历史再次给予的困境,当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中国出现政治风波时,实践再次考验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其间造就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了马列主义理论创新在中国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邓小平同志通过对我国国情的分析,确认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发展道路、阶段、根本任务、动力、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依靠力量、祖国统一),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回答了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构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找到了马列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的“结合点”,也可以说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符合时代特点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南,是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邓小平理论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它将在我们继续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新发展。上世纪末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其实践中也经受了重大时代事件的洗礼,战胜“和平演变”的阴魂长期干扰,使馆在南联盟被炸,飞机在南海上空被撞,“******”对中南海的示威,98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等等艰难险阻,铸造了中国共产党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钢铁意志,同时促成了马列主义理论创新在中国的第三个发展阶段,这就是时代的主旋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和谐社会”重要思想。

   二、理解“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理论创新的深刻内涵

   学习党的“十七大”文献,重点应放在对“和谐社会”重要思想在理论创新上的深刻理解方面,理解其内涵,在思想认识上才能有所提升,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同志在“十七大”报告指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谐社会”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世纪“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历史性课题,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对未来的前瞻,既是源于党建实践的思考,又给党建实践以有力的指导,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现代化社会的伟大纲领。

   首先,“和谐社会”重要思想集中反映中国共产党性质,即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忠实代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为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本质,工人阶级(包括知识分子)仍然是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是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基本力量,集合了中国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的优秀分子,始终围绕着“变革中国社会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这一主题,“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阐发了中国共产党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最终奋斗目标和最高政治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其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集中指明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站在当今世界先进科学文化的前列,与一切旧的封建传统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决裂,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武装人民教育人民引导人民,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其次,“和谐社会”重要思想是贯穿“十七大”报告的思想主线,在党的理论发展上做出了重大的创新突破。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发展阶段。这是上承温饱社会,下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富裕社会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和谐社会”重要思想反映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提出的利益要求;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的进步完善和定型,指导我国将实现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和新的战略目标的核心。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社会才能全面进步。“和谐社会”无疑是将“三大任务(建设的三大基本纲领)”到“三大利益要求(三大目标)”深化为“三大文明建设(三大制度建设)”的理论高度上来了,更显示了“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

   “和谐社会”重要思想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包含着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文明”要求。第一,“和谐社会”重要思想发展了党的十五大关于“三个建设”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社会全面发展思想理论。“代表先进生产力”实际上也是对“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进一步提炼、概括和贯通;“代表先进文化”实际上是对“建设高度精神文明”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化;而“代表人民利益”实际上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在更高层次上的概括以及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进一步延伸,因为“和谐社会”的本质在于“执政为民”。第二,“和谐社会”重要思想进一步提出了建设“三个文明”的要求。十五大关于“三个建设”提法,在十七大明确为建设“三个文明”,而“和谐社会”则从内涵上明晰并深化这一命题,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因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核心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所以“和谐社会”实际上是强调了“三个先进”,即先进的经济,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政治,也就是“三个文明”。

   同志作的十七大报告,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论述精辟,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其报告文献通篇蕴涵“和谐社会”重要思想,从总结“过去五年和十三年成就”到论证宝贵经验,从全面阐述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到具体的“三大建设”、“三大体制”改革表述,无一不透析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为我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悟,贯彻落实,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投身于“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理论指导下的伟大实践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有了“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的先导,就应该致力于“和谐社会”重要思想指导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始终做到‘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源泉。”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贯彻“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这就是:“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实践中必须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精髓,遵循十七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要求,努力实践“和谐社会”重要思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新世纪教育发展要坚定不移地遵循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同志“和谐社会”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教育创新,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力、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

   我们的学校要发展,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学习、贯彻“和谐社会”重要思想,做到“三让一树”,以教育教学质量求生存谋发展,加强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把握好西部大开发和“服务溪洛渡,建设新雷波”机遇,按照“做大、做强、做好”发展的新思路,争创州、县“示范学校”。

   在实践中,作为党员和政治教育工作者个体,就是要做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在所属那个职能部门、那个岗位,努力宣传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愿望,努力提升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用正确的政治思想教育学生,为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人才而做出贡献。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