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城镇建设论文

中国城镇化建设—或高职医学院校发展的契机

2016-09-14 16: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高等教育的拉动非常明显,特别是作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战绩作用尤为突出,同时城镇化的推进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然而,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经费有限这两难的问题面前,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或许是高职医学院校转型和发展的契机,本文就中国城镇化建设对高职医学院校的意义及影响进行分析。


  城镇化的本质是农民向市民的转变的过程,是社会结构、产业结构转型的过程。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城镇化的历史渊源,特点及其作用,在推动城镇化的进程中主遇到的主要问题。对中国城镇化的前景作了一些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措施。通过清醒地分析、科学地把握新城镇化建设与民办高职医学院校发展的内在关系,以便找到解决民办高职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中国城镇化建设

 

  中国城镇化建设有:城镇化速度较快、城市规模较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特点①。一方面,最近30年来,中国的城镇人口比重平均每年大约增加一个百分点,估计中国完全度过城镇化成长期不会超过50年。历史上,欧洲用了200年时间,北美洲用了100年时间,拉丁美洲用了50多年时间。。另外,城市增长的存在地区不平衡性,体现在沿海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高,而非沿海省份城市城镇化水平低。

 

  二、新城镇化建设对医疗体制的影响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采用了市场化导向,概括为“放开市场、管住价格”②。“放开市场”主要表现在医疗服务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扩大了国有医疗机构的经营自主权。而“管住价格”则表现为政府逐渐减少了卫生财政支出,而对医疗服务价格实行严格的管制。通过改革基本上形成了市场化的医疗资源配置方式和医疗服务供求模式,确立了多种所有制的医疗服务供给体制。随着城镇社会保险制度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个人成为市场需求的主体。不少医疗单位片面追逐利润,认钱不认人,不择手段增大收入,放弃或淡化了公共部门为社会公益服务的目标。同时,卫技人员的流动,使卫生服务供给能力的地区性不平衡加剧,扩大了城乡差别。

 中国城镇化建设—或高职医学院校发展的契机

  三、城镇化建设对高职医学院校的影响

 

  (一)城镇化建设对高职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影响

 

  在国家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中,未来的10年是我国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基本原则是促进发展、强化基层、优化结构、提高素质。要求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同时,统筹不同所有制医疗卫生机构人才资源,优化医药卫生人才专业结构,改善医药卫生人才区域与城乡分布。而基层医药人才主要来自于高职医学的毕业生,国家城镇化建设对医药学基层人才的需求,对高职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城镇化建设对高职医学院校办学机制的冲击

 

  1.资金方面。民办资金困难是民办教育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其表面原因是举办者投入不足、融资渠道单一、运营收入渠道狭窄。要解决民办学校的资金问题,需要完善政府的财政政策、制定帮助民办学校融资的优惠政策、引导学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加强民办学校自身建设、加强社会服务和校产的商业化运营等方面着手。与民办高职院校相比,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的资金压力明显小得多③。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筹资渠道有多元化发展势态,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投入、学杂费、助学金、合同款项、社会捐赠、销售与服务等部分组成。其中来自政府投入、学杂费、销售与服务三项收入占总经费的绝大部分。

 

  2.人才培养方面。找不到、要不到是当前医学人才市场上最突出的两个问题,找不到指毕业生不能马上找到工作,就业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要不到是指一些基层单位要不到毕业生。造成这两个矛盾问题的原因有:第一,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环境下,卫生医疗机构却没有完全的市场化,由于行政机构过多的干预,卫生人才及资源的分配上的出现分配不均衡,因而造成基层医疗单位的人才力量、技术力量的缺乏;第二,高校的教育体制也不是完全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在招生结构、专业设置、教学质量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第三,毕业生在就业时通常把目标定位在县以上的大中城市,就业中过分强调自我价值,淡漠社会责任。

 

  (三)城镇化建设对民办高职医学院校社会价值的影响

 

  城镇化催生了大量社会私人资本,引导和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和教育等行业,鼓励民办教育,并且把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的目标。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的作用尤为突出。尽管取得了很多成绩,但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社会偏见、与行业企业联系体制未形成,校企合作衔接不够等,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出现一头冷一头热现象。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将加快社会对高职教育形成正确认识,以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形成教育、就业的良性循环。

 

  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对高职医学院校的发展既是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作为高职医学院校的管理者,一定要灵敏把握这一契机,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立足点,建立健全健康的办学机制,走上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快车道。

 

  作者:蔡锡亚 唐月华 来源:华人时刊·下旬刊 2014年3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