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仅是因为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是因为中小企业为我国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会。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从吸纳就业角度考虑,妥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都意义重大。据海通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80%的中小企业缺乏资金,30%的中小企业资金十分紧张。第一、现状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通过三个方面:银行贷款;政府扶持;企业自身。(1)银行贷款从银行方面看,虽然中小企业对银行较为依赖,但其从银行得到贷款份额较少,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即使有好的项目也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从企业方面看,中小民营企业的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高。贷款加息等体现了中小民营企业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存在着体制性的障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小民营企业经营业绩总体不佳与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度低。另外,虽然各地都出台了《关于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管理的若干规定》,并安排了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资金。但是由于担保人资产抵押及企业自身信用担保的苛刻条件,使较多的中小民营企业难以享受到政策的优惠。据调查,目前按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现行的规定办理贷款的户数与金额,与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实际需求差距甚远。(2)政府扶持国际上,政府扶持的手段主要有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税收优惠、信用担保、风险投资、金融服务等。就我国而言,前三项运用较多,下面将就这几点进行详细论述。财政补贴是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国家或地方科委、专家组评估确属技术先进但短期有亏损的中小企业、处于创业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创新领域的中小企业,政府可以给予相当于投资额一定比例的津贴或补助,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对于符合国有资产投资方向的产业部门,政府可以直接对属于此类产业的中小企业进行资本投入,或者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无论哪种形式的财政补贴,均是国家给予中小企业的直接资金支持,有直接性、权威性、实效性的特点。但是由于制度因素的缺失,造成了中小企业对国家财政的过分依赖,市场的调节作用降低,中小企业的功能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政府采购政策实质上属于保护型的扶持政策。通过政府采购,扩大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从而达到扩大生产、促进发展的目标。通过公开发布的政府采购招标信息,规范的招投标程序,科学、严格的评审制度等等,为中小企业公平参与政府采购领域创造平等参与竞争的前提条件,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更加公平的机会。由于这是一项倾斜性的产业扶持政策,在具体操作上严格遵循一定的原则,所以就需要一系列量化标准的出台,以保证政策的透明性和公开性。在实际操作中,更应避免“多头管理”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确保政策实施到位。税收优惠是各国支持和保护中小企业发展、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通行做法。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采用的统一比例税率33%,而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用差别税率,即中小企业低税率、大企业高税率的政策,减轻中小企业的不合理负担。尤其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对其利润再投资部分可实行税收抵免政策。对与高新技术相关的中小企业适当减征营业税,对中小企业科技人员给予适当的个人所得税减免。资本市场体系的设立和金融改革的深入,需要依靠政府扶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减少中小企业的资本缺口。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而建中小企业板块则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首要环节和切入点,不仅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可以完善资本市场功能,进而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信用担保政策是由政府牵头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开辟稳定的资金来源。发展为以社会、企业为主要资金来源的担保体系。信用担保机构的形式有政府出资组建担保组织,银行提供配套专项贷款,其运作方式可以采用委托政府选定的商业银行或投资公司管理和组建政策性金融担保机构进行;二是由政府、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担保机构,实行会员制的运作模式。虽然政府出面为企业担保的有效性仍值得商榷,但无论哪种担保政策,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银行的坏账负担,需要一个制度框架对其进行规范。(3)企业自身中小企业以自身为核心的中小企业融资可以分为内源中小企业融资和外源中小企业融资两部分,内源融资通过内部职工持股、盈余公积金的合理使用等实现,外源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有股票中小企业融资和债券中小企业融资,下面将主要阐述一下股票中小企业融资。国内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私募市场的不健全,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目前,沪深两市仅有上市公司1285家,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新建立的中小企业板块作为满足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平台,其独特的引导、示范和催化功能,对于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成长将发挥无可比拟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板块既是注重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讲求上市公司质量的市场,也是培育创业理念、催生创业机制的市场。然而,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庞大,即使深圳交易所短期内“速成”,使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数量达到100家以上,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只是“杯水车薪”。所以说在相关法律和上市规则不作大幅修改的前提下,已上市或拟上市的中小企业,都称得上是中小企业中的“大企业”,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小企业中做大的企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通过上市得到缓解,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一大特点。但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中小企业融资获取发展所急需的资金,“私募”等其他直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因为法律等原因也未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第二、原因从中小民营企业主要的三个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出发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原因: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筹资难长期以来,中小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较难。具体而言,一是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战略和方式发生变化。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包括贷款在内的社会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脱困任务,中小民营企业受到冷落。为加入WTO做准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确立了面向大企业、大城市的“两大”战略,中小民营企业未被列为贷款重点。二是基层金融系统对贷款实行连带责任制,对贷款责任人实行连带责任制度,加上基层银行授权、授信不足,给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带来一定困难。三是中小民营企业资本收益不相称,影响到银行贷款的积极性。银行给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额度一般较小,且手续繁琐,业务量大,费时费力,业务成本高。加上贷款利率受到政策调控限制,与贷给国有大中企业的利率差别不大,利润小而风险大。因而银行往往给几十家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额抵不上给一家大中企业的贷款多,省时省力,风险小。四是为防范金融风险,金融系统中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方式作了重大调整,由过去基本上是信用贷款改为抵押贷款或担保贷款。中小民营企业资产规模小,企业发展急需资金,通常没有有效资产做贷款抵押或质押,无法提供银行通常需要的足够的担保。五是中小民营企业信息缺失也是银行向中小民营企业放贷和投资的障碍。另外,现代企业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其财务制度建设与经营管理不规范,对银行的决策易产生误导。据中国农业银行调查,80%的中小民营企业,财务报表不真实或没有财务报表,中小民营企业利息回收率为43%。可见一些中小民营企业信用观念淡薄、经营管理不规范已成为制约自身发展,导致筹资贷款难。企业自身中小企业以自身为核心的中小企业融资可以分为内源中小企业融资和外源中小企业融资两部分,内源融资通过内部职工持股、盈余公积金的合理使用等实现,外源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有股票中小企业融资和债券中小企业融资,下面将主要阐述一下股票中小企业融资。国内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私募市场的不健全,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目前,沪深两市仅有上市公司1285家,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新建立的中小企业板块作为满足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平台,其独特的引导、示范和催化功能,对于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成长将发挥无可比拟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板块既是注重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讲求上市公司质量的市场,也是培育创业理念、催生创业机制的市场。然而,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庞大,即使深圳交易所短期内“速成”,使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数量达到100家以上,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只是“杯水车薪”。所以说在相关法律和上市规则不作大幅修改的前提下,已上市或拟上市的中小企业,都称得上是中小企业中的“大企业”,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小企业中做大的企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通过上市得到缓解,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一大特点。但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中小企业融资获取发展所急需的资金,“私募”等其他直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因为法律等原因也未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从股票市场来看,创业板发行市盈率偏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高,加大了企业筹资成本。而大部分受中小企业融资难困扰的中小企业,还不符合国内市场上的盈利标准。另外,抵押担保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呈现多样化趋势,但蕴含较大风险。从债券市场来看,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务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基本封闭。目前国家每年都发行一部分企业债务,但是现行公司法、证券法及有关部门法律条文严格规定了公司债券的发行主体及发行条件,面对门槛过高的债市,中小民营企业只能望而却步。有时,中小民营企业会求助于一些民间“金融组织”,以高出正常利率10%-40%的利率筹资。这一方面加大了企业的筹资成本,另一方面不利于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第三、途径为尽快消除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种种障碍,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以上述三个方面为核心展开,有如下的途径:1.建立中小企业金融体系(1)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处理中小企业的存贷款事宜,提高中小企业资金运用的效率和专业性。条件成熟时,还可组建地方性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性银行,专门落实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扶持。商业性中小企业银行,可由城市合作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改制而来,充分发挥地方性的非国有银行金融机构对当地经济情况比较了解的优势。同时,加快金融网点的铺设,提高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从目前已有的一些中小金融机构来看,因普遍缺乏政策性中小企业融资权,在其政策环境、体制结构、经营管理、自身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整体经营状况不佳,没有很好地起到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的作用,影响了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2)充分利用创业板市场。虽然目前内地的创业板市场已具雏形,但发展尚不完善,而香港的创业板市场发展成熟,为新兴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符合该市场上市要求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可考虑到香港的创业板市场上市。2.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经济金融政策体系,发挥中小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政府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过程中应做到: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和交易成本。如重新考虑不适合服务中小客户的规章制度,关注相关的抵押法规以降低风险、制定对创新发展必需的政策、法律和规章制度框架;增强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如促进专业贷款技术的革新,使金融机构能够低成本的评估中小企业信用,对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如降低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要求等。具体来看:(1)各级政府要建立专门服务管理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机构,专门研究并负责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和扶持,包括利用政府资金向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调整产业结构及经济布局的中小民营企业、高科技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向高科技的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投资基金。(2)建立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信用保险基金,完善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风险缓冲机制。一方面充分挖掘动产担保资源潜力,债务人一旦不能还贷,债权人无须通过诉讼便可直接拍卖质物;另一方面实行凭订单贷款,山东、江苏搞脱水蔬菜加工的企业,只要有订单,银行考察属实后,就可以办理贷款手续,这确是一种既便捷、风险又较小的贷款方式。(3)鼓励商业银行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向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承兑、贴现、转账、财务管理、信息服务等新型金融服务,使其享受与大中型企业同等待遇。企业间资金拆借、“三来一补”、卖方信贷、赊购等均是理想选择。(4)制定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尽快出台具体办法,运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创业投资企业增加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同时鼓励企业和个人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进行捐赠,准予捐赠支出按税法规定在税前扣除。3.企业自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度发展股份中小企业融资新的《证券法》对包括股市和债市在内的直接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准入采取核准制,为中小民营企业打开了通道。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使中小民营企业有了一个特定的市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使其股权得以便利流动场所,为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的股权中小企业融资、股权交易和流动提供方便。为此,中小民营企业要加强自律,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机制,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经营能力,完善风险控制制度,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增强企业运作透明度,促进企业建立规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中小民营经济的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其地位的不匹配性已成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冲突。要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障碍,那就要有一定的技巧。
试析融资方式与企业绩效的实证
融资指为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 融资通常是指货币资金的持有者和需求者之间,直接或间接地进行资金融通的活动。如下三一篇关于融资方式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的论文,小伙伴们在写论文的时候不妨多加参考。
论文摘要: 中小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不规范的一个重要表现。本文对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上市前财务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出中小企业融资偏好,用CORREL函数分析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考察样本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优选顺序。
论文关键词: 中小板企业 内源融资 股权融资 债权融资 绩效
文献综述
在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方面,各国都做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制约企业融资的外部因素和内在因素、企业融资的策略、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等方面。Modigliani和Miller(1958)在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利率一致、不存在税赋等假设条件下,运用马歇尔的市场均衡分析方法,论证了融资方式选择与企业价值无关的观点。权衡理论学派的Robichek和Myers(1966)等综合了税收差别学派和破产成本学派通过放宽无税负和无破产成本假设论证存在市场套利成本,且最小的套利成本对应着最优资本结构的观点,认为应在不同资本的收益与套利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以确定融资方式。Myers(1984)采用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框架,发现企业在利用不同融资方式时存在一个优先顺序,即内部融资优先于外部融资,债权融资优先于股权融资。Jensen和Meckling(1986)认为在市场越来越完善的前提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存在利益不一致,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代理成本,企业最优融资方式选择应能使综合代理成本最小。Opler和Titma(1994)认为融资方式同企业在其产品、要素市场上的竞争程度和竞争策略有关,企业选择融资方式时应该考虑破产清偿可能给消费者和供应商造成的损失。
目前,国内对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研究的成果较多,童盼和陆正飞(2005)从静态的角度考察企业融资方式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对融资方式与企业规模、成长性、盈利能力、非债务税盾、资产抵押价值及经济附加值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研究。张军等(2005)认为企业的股权和债务都存在融资过度的倾向。朱德新和朱洪亮(2007)则发现中小企业的融资决策遵循“内部融资—负债融资”的次序,既不符合权衡理论,也不符合最优融资顺序理论。罗正英和段佳国(2006)认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企业内生性多种变量及其相互关系的作用,尤其是企业治理结构和资本市场成为融资方式选择关注的对象。肖作平(2009)认为在不同法律制度环境下,控股股东对融资方式的影响是有差异的,债务水平受法律制度环境的影响。由此可见,国内学者对融资方式选择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
综上所述,经济学家们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但是由于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不同,影响着我国中小企业直接借鉴其它国家成功融资方法的效率。目前我国不少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并成功上市,且在所属行业中处于优势地位。相对于沪深主板市场中的上市公司,中小板企业表现出更好的盈利性与更高的成长性。然而,对大多数非上市中小企业来讲,融资问题依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融资方式选择与中小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样本为2004-2007年所有中小板企业上市前一年的财务报告数据资料,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38、50、102、202家,数据来源于各中小企业的《招股说明书》。通过Excel中的C0RREL函数对样本企业不同融资方式筹资金额与当年净收益以及主营业务增长率计算相关系数,然后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借以判断选用何种融资方式能够低成本并且及时地获取所需资金,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二)变量安排
本文采用净利润、主营业务增长率作为反映中小企业绩效能力的指标。严格来说,企业的业绩很难加以界定与衡量,至今没有一种方法能够明确告知企业是否具有较高的盈利性,作为会计计量结果的净利润,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成本水平,作为销售规模、成本控制、资产营运、筹资结构的综合体现,是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主要指标;主营业务增长率是评价企业成长状况和业绩发展的重要指标,是预测企业业务拓展趋势的重要标志。融资方式选择内源性融资、长期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试图更加准确地描述融资方式与中小企业业绩的相关性。
(三)实证检验
实证检验可以用相关系数的变化范围判断变量的相关程度,通过C0RREL函数计算相关系数r,判断标准如下:│r│=0完全不相关;0<│r│≤基本不相关;<│r│≤低度相关;<│r│≤显著相关; <│r│<1高度相关;│r│=1完全相关。
r的绝对值越接近1表示相关的程度越强,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则由r的符号定:r>0正相关;r<0负相关。
本文采用CORREL函数分析2004-2007年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不同融资方式之间的相关性,具体相关系数运行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运行结果参照判断标准可以看出:
年内源性融资与净利润的相关系数为,两者表现出了高度相关性;内源性融资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相关系数为,两者之间低度相关,而其他几组数据之间基本不相关。
根据内源性融资分别与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相关关系,把内源性融资、净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作为回归的形式参数建立线性回归方程:y=a+bx,利用INTERCEPT计算a,用SLOPE函数求出b,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a1=INTERCEPT(净利润,内源性融资)=12300593
b1=SLOPE(净利润,内源性融资)=
建立直线回归方程:
y=12300593+
a2=INTERCEPT(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内源性融资)= b2=SLOPE(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内源性融资)=
建立直线回归方程:
y=
结果表明,随着内源性融资的增加,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均在增加,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斜率更大,表现为更高的增长性。
年内源性融资与净利润的相关系数为,两者表现出了高度相关性;长期债权融资与净利润的相关系数为,两者之间低度负相关,而其他几组数据之间基本不相关。
根据内源性融资、长期债权融资分别与净利润的相关关系,把内源性融资、长期债权融资和净利润作为回归的形式参数建立线性回归方程,进一步分析他们之间的联系。
a3=INTERCEPT(净利润,内源性融资)=7182656
b3=SLOPE(净利润,内源性融资)=
建立直线回归方程:
y=7182656+
a4=INTERCEPT(净利润,长期债权融资)=48921568
b4=SLOPE(净利润,长期债权融资)=
建立直线回归方程:
y=
结果表明,随着内源性融资的增加,净利润稳定增加,而长期债权融资的增加导致净利润的下降,可能是因为承担过多的债务成本所致。
年内源性融资与净利润的相关系数为,两者表现出了高度的正相关性,其他几组数据之间基本不相关。
根据内源性融资与净利润的相关关系,建立线性回归方程为:y=a+bx,利用INTERCEPT计算a,用SLOPE函数求出b。
a5=INTERCEPT(净利润,内源性融资)=4479851
b5=SLOPE(净利润,内源性融资)=
建立直线回归方程:
y=4479851+
结果表明,随着内源性融资的增加,净利润稳定增加,研究结果与前两年相同。
年内源性融资与净利润的相关系数为,两者表现出高度的正相关,其他几组数据之间基本不相关。
根据内源性融资与净利润的相关关系,建立线性回归方程为:y=a+bx,利用INTERCEPT计算a,用SLOPE函数求出b。
a6=INTERCEPT(净利润,内源性融资)=3789509
b6=SLOPE(净利润,内源性融资)=
建立直线回归方程:
y=3789509+
结果表明,随着内源性融资的增加,净利润稳定增加,研究结果与前几年相同。
结论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与绩效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上市的中小企业上市前内源性融资与净利润存在着高度相关性,从回归方程中可以发现,净利润随着内源性融资的增加而增加,这主要是内源性融资是由企业的留存收益转换而成,净利润的增加必然加大内源性融资规模。部分样本企业显示出内源性融资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正相关性,一般情况下内源性融资较多的企业,企业的利润质量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的发展前景比较乐观。样本企业表现出长期债权融资与净利润存在负的相关性。从线性回归方程可以看出,长期债权融资与净利润之间有相反的走势,这可能是由于长期债权融资给企业带来较高的债务成本,如筹资费、利息费用等减少了企业的利润。
由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中小企业进入公开市场融资的门槛过高以及自身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的缺陷,很少能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筹资,加上一些中小企业在成长阶段依靠内源性融资或股东扩股增资的限制,通过向金融机构筹资或者发行债券融资是一条可行的途径,虽然融资成本摊薄了利润,但是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带来的收益足以支付融资成本,同时债权融资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提高每股收益,债权融资的节税收益也有利于增加股东财富。
参考文献:
F,Miller M H. 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8(48)
A A,Myers S in the theory of 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66(1)
S capital structure puzzle[J].Journal of Finance,1984(13)
M C,Meckling W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and Capital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6(76)
T,Titman distress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J].Journal of Finance,1994(49)
6.张雄华,赵戴怡,庄慧慧.中国中小板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J].中国风险投资,2012(6)
7.童盼,陆正飞.负债融资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研究:评述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5(12)
8.金永红,钱雯婷.我国中小板企业融资方式选择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研究[J].软科学,2010(3)
9.张军,郑祖玄,赵涛.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股权融资偏好、最优资本结构、还是过度融资?[J].世界经济文汇,2005(6)
10.朱德新,朱洪亮.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基于两种主要理论的检验[J].南方经济,2007(9)
[1]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资制度亟待创新》.《上海会计》.2002年第10期.33-36[2]李小建.《入世后中国关注中小企业融资》.《财会月刊》.2003年第2期.25-30[3]吴成宇.《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策略》.《会计研究》.2001年第7期.63[3] 孙丽华,杨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近期文献综述[J].北方经济,2005,(14).[5]孙岳晓.《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财税与会计》.2002年第10期.45-48
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 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量的指标较质的指标更为直观,数据选取容易,大多数国家都以量的标准进行划分,如美国国会2001年出台的《美国小企业法》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为雇员人数不超过500人,英国、欧盟等在采取量的指标的同时,也以质的指标作为辅助。 世界各国和地区中小企业划分标准: 美国:雇员人数不超过500人 英国:质的规定:市场份额较小;所有者亲自管理;企业独立经营。 量的指标:小制造业:从业人员在200人以下 小建筑业、矿业:从业人员在25人以下 小零售业:年销售收入在万英镑以下 小批发业:年销售收入在73万英镑以下 欧盟:雇员人数在250人以下且年产值不超过4000万埃居、或者资占年度负债总额不超过2700万埃居、且不被一个或几个大企业持有25%以上的股权。其中:雇员少于50人、年产值不超过700万埃居,或者资产年度负债总额不超过500万埃居,并且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 日本:制造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资本额3亿日元以下 批发业:从业人员100人以下或资本额1亿日元以下 零售业:从业人员50人以下或资本额5000万日元以下 服务业:从业人员100人以下或资本额5000万日元以下 我国目前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为2003年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研究制订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家统计部门据此制订大中小型企业的统计分类。 我国中小企业最新划分标准 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精神,原国家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于2003年2月19日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对主要行业的中小企业的标准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该标准是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的。按照《通知》的规定,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应该按照以下标准认定: 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 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 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 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建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 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 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 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批发和零售业,零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500 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 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 人及以上,销售额1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批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 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 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交通运输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 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 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5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邮政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1000 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 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量的指标较质的指标更为直观,数据选取容易,大多数国家都以量的标准进行划分,如美国国会2001年出台的《美国小企业法》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为雇员人数不超过500人,英国、欧盟等在采取量的指标的同时,也以质的指标作为辅助。 住宿和餐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800 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 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职工人数”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末从业人员数代替;“工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产品销售收入代替;“建筑业企业的销售额会计科目”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工程结算收入代替;“批发和零售业的销售额” 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销售额代替;“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营业收入代替;“资 产总额” 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资产合计代替。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各类所有制和各种组织形式的企 业,职工人数800 人以下。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 中小企业财务困境的现状或者表现 随着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和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2003年海安国税新增纳税人1842户,比上年同期增长47 %.2004年县政府下达民营企业发展目标,要求新发展个体私营企业 9250户。不断增加的中小企业一方面增加了税源,另一方面也对基层税收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最近,在进行纳税评估、一般纳税人复检等工作时事,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其结果不尽如意,提高中小企业财务核算水平、加强财务管理已刻不容缓。
中小企业融资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之现状与对策分析 》 【作者】 刘群. 【刊名】金融纵横 2005年05期
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对策分析 》【作者】 国亮. 【刊名】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01期
3.《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及对策》【作者】 洪慧. 【刊名】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01期
4.《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作者】 党宏明. 【刊名】 西安金融 2005年07期
5.《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作者】 姜征宇. 申希国. 【刊名】 济南金融 2005年06期
6.《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制约因素及对策》【作者】 王伯芳. 【刊名】 企业技术开发 2005年07期
7.《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与对策》【作者】 崔俊峰. 【刊名】 中国金融家 2005年06期
8.《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初探》【作者】 李靖. 刊名】 决策探索 2005年06期
9.《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及对策》【作者】 廖丹. 【刊名】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03期
10.《对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构建的理性思考》【作者】 陈璐. 【刊名】 巢湖学院学报 2005年04期
11.贝多广.中国资金流动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
12.刘彪.企业融资机制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13.吴敬琏.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14.伍中信.产权与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对企业来说,资金是企业的血脉,是开展经济活动的直接动力,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小企业融资论文参考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小企业融资论文参考范文篇1 浅析中小企业融资 摘 要:在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融资结构却是不容忽视的。本文首先综述了融资结构与企业绩效的理论,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现状,提出我国中小企业应当采取的融资策略,进而优化融资结构,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策略; 目前我国总中小企业融资 渠道 狭窄,其目前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即中小企业融资呈现内部融资比重大,外部融资比重小的现状。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也影响了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 一、企业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概述 (一)企业融资结构概述。企业融资结构, 又称资本结构, 是从融资方式的角度对企业资金结构的划分, 指在企业融资总额中内源性融资与外源性融资所占的比重。内源性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内部积累的方式筹集资金; 外源性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借贷、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我国关于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 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国外现有资本结构理论进行综述介绍, 或在已有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各自相应的研究。 (二)企业经营绩效概述。企业经营绩效(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是指一定经营期间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企业经营效益水平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偿债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经营者业绩主要通过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对企业经营、成长、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贡献来体现。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是企业规模形态的概念,是相对于大企业而言的。它是构筑在雇员人数、企业资产总值、企业经营收入和 其它 数量标准上动态的相对的概念。中小企业界定方面是一个相对的、比较模糊的概念,很难从理论上给它下一个很确切的定义,现阶段国际上对中小企业特征能够达成基本共识是:“独立所有,自主经营,在其所在行业领域中不占垄断地位”。 中小企业流动资金需求特点:短、频、快、小。就是能从银行取得贷款,贷款审批程序烦琐,资金到位,已经错失商机,失去短期借款的目的;再者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大、资金需求量小、频率快的特性也增加了银行贷款的管理成本和风险,影响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三、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的策略 鉴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特点,参考发达国家的做法,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企业自身要提高经营素质、增强信用观念。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应从自身做起,苦练内功,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以改善自身融资条件。要不断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促进中小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强化信用观念,提高自觉还贷意识,保持良好的银企关系。 2、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可以解决融资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后顾之忧,解决中小企业抵押难、担保难的问题。各级政府要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与再担保等。可以由地方政府和中小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政府提供大部分资金,企业作为会员向基金出资),其目标是向那些业务经营良好,具有发展潜力但是缺乏财务担保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保证。 3、培养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通过长期的合作关系,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逐渐增加。这就有助于解决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中小金融机构比较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因为它们资金少、无力为大企业融资,客观条件使中小金融机构不可能与大中型企业长期稳定的合作,其次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是中小金融机构可以承受的,并且它们在和中小企业长期稳定合作中,增强了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有助于解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4、完善资本市场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要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尽快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创业板市场,选择有条件的成长型中小高科技企业进入创业板证券市场进行融资。同时,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发挥股份制融资功能,采取改制、兼并、联合等多种形式,吸收民间资本、私人资本和外资进行参股,对于具有一定控股实力的中小企业,可以向外资转让股权,在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条件下,借助于多元投资主体上市在股票市场进行融资,促使中小企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5、推动债权融资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融资租赁业,这是企业进行长期资金融通的一种有效手段。一般来说,企业进行融资租赁的成本比贷款低、风险较小,而且其方式灵活、方便,比长期贷款和发行股票、债券受较少限制。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很欠缺,租赁公司的规模很小,融资租赁的金融杠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还有就是要促进融资的创新,可以考虑降低企业债发行的门槛。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无论债权融资还是股权融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都具有筹资、分散风险的作用。其中股权融资具有更强的导向性和针对性。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匮乏是当今的一个普遍现象,资金问题往往能够使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无法立足,以致趋于消亡。而在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基础上认清内部问题,把握外部制约因素,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则会助中小企业走出“瓶颈”,扭转当前困难局面。与此同时,企业的融资结构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起着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对企业的融资成本及其融资风险的影响很大。这关系到企业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及其企业经营风险, 因而企业应该优化融资结构, 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这就要求企业首先要完善自身的经营管理体制,促进企业优化融资结构,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李永军:《再论二板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改革》,2012年第2期 [2]廖勇:《我国上市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12年第28期 [3]吴健雄:《中小企业融资理财之道》,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年 [4]孔德兰:《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与融资策略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年 [5]罗丹阳:《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年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参考范文篇2 浅论企业融资问题 摘 要:对企业来说,资金是企业的血脉,是开展经济活动的直接动力,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一个良性循环的企业不但能充分地利用好内部资金来源,还能有效的从外部融入资金。企业融资过程也就是一种以资金供求形式表现出来的资源配置过程,融资的多少,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怎样有效地进行融资,怎样选择融资方式,怎样把握融资规模以及各种融资方式的利用都成为企业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企业融资 资金积累 发展 一、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融资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想要实现企业的良好融资为企业筹集资金,不论是从外部环境还是从企业内部开发,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通过国内资金市场融资,资金市场在融资方面还欠缺成熟,项目及实力不好的企业是很难通过融资方式通过市场解决问题的,如渠道窄、资金短缺等都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国外市场寻求资金却又需要高昂的费用。 (一)融资渠道相对单一 经过多年的 经验 积累与不断创新,我国已初步形成融资渠道多元化格局,但不是所有的方式都是可用的,是有一定的条件和需要一定的实力的,例如股票市场的快速发展,让一些企业利用上市的机遇筹集资金,不断提高企业的资金积累,但是,上市公司的门槛很高,有相当大一部分的企业是无法进入股市的,也就无法利用股市进行资金筹集,使得这些企业仍然过分依赖银行贷款,因此,贷款融资仍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二)融资中介存在风险隐患 银行是企业最重要的融资中介,证券市场是企业最重要的融资市场,在企业的融资过程中,它们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银行、证券市场的稳定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银行、证券业风险爆发,不仅对企业的融资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对整个金融界的稳定都会造成巨大损害。另外股票市场同样存在风险,有部分企业“借壳”上市,在股市上弄虚作假,造成股市泡沫严重。 (三)融资企业信用度不高 企业为了更好的积累资金,在融资上想方设法拓宽渠道,大量吸引资金,但有部分企业只是一味的想着资金的来源及使用,特别是以贷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企业,却不去考虑如何还贷,甚至有的个别企业在借款之初就没想过要还款,不论是对投资者还是对银行,权益都得不到保护,大大挫伤投资信心和导致贷款萎缩。企业在融资上的失信,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融资,造成社会信用秩序混乱,也对企业融资渠道的长久畅通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企业融资的方式 企业的融资方式根据企业的性质不同、企业的发展方向不同及融资定位等各方面的差异,每个企业都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体现企业特色,发挥企业优势,从而为企业更好的积累资金。 1、信贷:绝大多数企业都采用信贷的方式筹集资金,这不仅是最受企业欢迎的方式,也是企业最容易接受的方式。 2、证券:如今仍有不少企业通过进入证券市场进行融资。 3、发行企业债券:大多用于企业新建项目的开发,用于有盈利较高的、资金需求量较大的项目。 4、资产股份化:中小企业可以根据公司资产实际,将净资产作为股份划分,采取MBO(管理层持股)、ESO(员工持股)及向特定的股东发售股份的方式募集资金,并实现股份的多元化。 5、融资租赁。 6、国际市场开拓资金。 三、如何进行融资 (一)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性,不同的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是每一个企业都能在发展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的实现企业的资金积累。 但是大多数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都具有某种共性,也就是说经常以某种融资方式为主,如以银行贷款筹资为主或以发行证券筹资为主等,这便是不同企业的融资方式问题。 (二)健全信用体系 健全信用体系是企业不断提升融资能力的一项重要途径。融资企业的信誉度好坏,对企业的融资成功与否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信用良好的企业,能为企业顺利融资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同时,能通过提高自己的信用度来遏制失信企业的资金积累,树立自己企业的地位,在不断提高企业信用等级的同时,也是对竞争对手的有力打击,更加顺畅的实现企业的融资活动。 (三)适当的降低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一般指企业为筹措资金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主要包括:融资过程中的组织管理费用、融资后的资金占用费用以及融资时支付的其它费用。这部分成本对企业的融资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是企业选择融资方式的关键所在,所以说企业如何控制融资成本在实际融资中的作用已不言而喻。但是在具体运用时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操控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企业要跟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得出适合自己企业的方式。 (四)有效拓宽融资渠道 在融资渠道上,一定要多方面发展,不能局限于一种融资方式,使企业尽快适应市场,在市场中建立融资体系,从市场中发现融资机遇。通过多方努力争取与信托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融资服务融资机构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开拓融资渠道,从中挖掘出更多的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融资方式。 (五)撑控融资机会 所谓融资机会,是指由有利于企业融资的一系列因素所构成的有利的融资环境和时机。对企业来说,融资机会的选择过程,就是企业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开拓与创新来给企业增加融资机会,企业才会在发展中更好的积累资金,为以后的更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机会的把握上,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内部融资环境与外部融资环境的关系,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动性、超前预见性,及时应对各种变化对企业融资的影响,对各种情况做出合理分析,准确判断发展趋势,以便从中寻求最佳融资时机。 (六)借鉴国外融资模式 目前发达国家的企业融资主要有两大模式:一种是以英美为代表的以证券融资为主导的模式,另一种是以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及德国为代表的以银行贷款融资为主导的模式。通过对英美模式、日本的主银行模式和德国全能银行融资模式的比较研究,借鉴国外的做法,并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逐步摸索出适合自己企业融资的方式,与国外的先进思想接轨,全面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为企业更好的积累资金开拓新的方式。 结论 资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不论任何行业,任何企业,都离不开资金而独立存在,资金的取得与积累,便是企业持续经营的根本。 通过积累资金,不断壮大企业的资本实力,为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发展后劲的增强增加筹码,扩大了企业规模和获利能力,从而加快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提高了企业信誉,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不断提高企业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在提高自己的同时,利用自己企业的强有力竞争资本削弱竞争对手,充分利用规模经济优势,让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高,在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样才能让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进行融资便成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如何选择,如何决策,都要进行斟酌,制定合理、周密的计划,在决策时企业一定要选择最有利于提高竞争力的融资方式,扩大收益,积累资金,这就是企业融资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王承钢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沿海与科技 2、方晓霞《中国企业融资:制度变迁与行为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 3、郑文平、罗中伟《美日德企业金融体制比较及其借鉴 》中国工业经济 4、胡竟霜《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商业会计 5、刘鸿儒、__玲《中国融资体制的变革及股票市场的定位》 金融研究 6、李维宁《投融资管理》 深圳海天出版社 猜你喜欢: 1.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范文 2.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毕业论文 3.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开题报告 4.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5. 中小企业融资毕业论文
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仅是因为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是因为中小企业为我国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会。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从吸纳就业角度考虑,妥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都意义重大。据海通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80%的中小企业缺乏资金,30%的中小企业资金十分紧张。第一、现状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通过三个方面:银行贷款;政府扶持;企业自身。(1)银行贷款从银行方面看,虽然中小企业对银行较为依赖,但其从银行得到贷款份额较少,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即使有好的项目也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从企业方面看,中小民营企业的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高。贷款加息等体现了中小民营企业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存在着体制性的障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小民营企业经营业绩总体不佳与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度低。另外,虽然各地都出台了《关于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管理的若干规定》,并安排了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资金。但是由于担保人资产抵押及企业自身信用担保的苛刻条件,使较多的中小民营企业难以享受到政策的优惠。据调查,目前按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现行的规定办理贷款的户数与金额,与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实际需求差距甚远。(2)政府扶持国际上,政府扶持的手段主要有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税收优惠、信用担保、风险投资、金融服务等。就我国而言,前三项运用较多,下面将就这几点进行详细论述。财政补贴是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国家或地方科委、专家组评估确属技术先进但短期有亏损的中小企业、处于创业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创新领域的中小企业,政府可以给予相当于投资额一定比例的津贴或补助,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对于符合国有资产投资方向的产业部门,政府可以直接对属于此类产业的中小企业进行资本投入,或者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无论哪种形式的财政补贴,均是国家给予中小企业的直接资金支持,有直接性、权威性、实效性的特点。但是由于制度因素的缺失,造成了中小企业对国家财政的过分依赖,市场的调节作用降低,中小企业的功能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政府采购政策实质上属于保护型的扶持政策。通过政府采购,扩大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从而达到扩大生产、促进发展的目标。通过公开发布的政府采购招标信息,规范的招投标程序,科学、严格的评审制度等等,为中小企业公平参与政府采购领域创造平等参与竞争的前提条件,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更加公平的机会。由于这是一项倾斜性的产业扶持政策,在具体操作上严格遵循一定的原则,所以就需要一系列量化标准的出台,以保证政策的透明性和公开性。在实际操作中,更应避免“多头管理”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确保政策实施到位。税收优惠是各国支持和保护中小企业发展、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通行做法。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采用的统一比例税率33%,而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用差别税率,即中小企业低税率、大企业高税率的政策,减轻中小企业的不合理负担。尤其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对其利润再投资部分可实行税收抵免政策。对与高新技术相关的中小企业适当减征营业税,对中小企业科技人员给予适当的个人所得税减免。资本市场体系的设立和金融改革的深入,需要依靠政府扶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减少中小企业的资本缺口。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而建中小企业板块则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首要环节和切入点,不仅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可以完善资本市场功能,进而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信用担保政策是由政府牵头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开辟稳定的资金来源。发展为以社会、企业为主要资金来源的担保体系。信用担保机构的形式有政府出资组建担保组织,银行提供配套专项贷款,其运作方式可以采用委托政府选定的商业银行或投资公司管理和组建政策性金融担保机构进行;二是由政府、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担保机构,实行会员制的运作模式。虽然政府出面为企业担保的有效性仍值得商榷,但无论哪种担保政策,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银行的坏账负担,需要一个制度框架对其进行规范。(3)企业自身中小企业以自身为核心的中小企业融资可以分为内源中小企业融资和外源中小企业融资两部分,内源融资通过内部职工持股、盈余公积金的合理使用等实现,外源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有股票中小企业融资和债券中小企业融资,下面将主要阐述一下股票中小企业融资。国内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私募市场的不健全,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目前,沪深两市仅有上市公司1285家,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新建立的中小企业板块作为满足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平台,其独特的引导、示范和催化功能,对于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成长将发挥无可比拟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板块既是注重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讲求上市公司质量的市场,也是培育创业理念、催生创业机制的市场。然而,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庞大,即使深圳交易所短期内“速成”,使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数量达到100家以上,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只是“杯水车薪”。所以说在相关法律和上市规则不作大幅修改的前提下,已上市或拟上市的中小企业,都称得上是中小企业中的“大企业”,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小企业中做大的企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通过上市得到缓解,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一大特点。但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中小企业融资获取发展所急需的资金,“私募”等其他直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因为法律等原因也未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第二、原因从中小民营企业主要的三个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出发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原因: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筹资难长期以来,中小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较难。具体而言,一是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战略和方式发生变化。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包括贷款在内的社会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脱困任务,中小民营企业受到冷落。为加入WTO做准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确立了面向大企业、大城市的“两大”战略,中小民营企业未被列为贷款重点。二是基层金融系统对贷款实行连带责任制,对贷款责任人实行连带责任制度,加上基层银行授权、授信不足,给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带来一定困难。三是中小民营企业资本收益不相称,影响到银行贷款的积极性。银行给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额度一般较小,且手续繁琐,业务量大,费时费力,业务成本高。加上贷款利率受到政策调控限制,与贷给国有大中企业的利率差别不大,利润小而风险大。因而银行往往给几十家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额抵不上给一家大中企业的贷款多,省时省力,风险小。四是为防范金融风险,金融系统中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方式作了重大调整,由过去基本上是信用贷款改为抵押贷款或担保贷款。中小民营企业资产规模小,企业发展急需资金,通常没有有效资产做贷款抵押或质押,无法提供银行通常需要的足够的担保。五是中小民营企业信息缺失也是银行向中小民营企业放贷和投资的障碍。另外,现代企业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其财务制度建设与经营管理不规范,对银行的决策易产生误导。据中国农业银行调查,80%的中小民营企业,财务报表不真实或没有财务报表,中小民营企业利息回收率为43%。可见一些中小民营企业信用观念淡薄、经营管理不规范已成为制约自身发展,导致筹资贷款难。企业自身中小企业以自身为核心的中小企业融资可以分为内源中小企业融资和外源中小企业融资两部分,内源融资通过内部职工持股、盈余公积金的合理使用等实现,外源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有股票中小企业融资和债券中小企业融资,下面将主要阐述一下股票中小企业融资。国内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私募市场的不健全,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目前,沪深两市仅有上市公司1285家,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新建立的中小企业板块作为满足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平台,其独特的引导、示范和催化功能,对于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成长将发挥无可比拟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板块既是注重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讲求上市公司质量的市场,也是培育创业理念、催生创业机制的市场。然而,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庞大,即使深圳交易所短期内“速成”,使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数量达到100家以上,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只是“杯水车薪”。所以说在相关法律和上市规则不作大幅修改的前提下,已上市或拟上市的中小企业,都称得上是中小企业中的“大企业”,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小企业中做大的企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通过上市得到缓解,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一大特点。但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中小企业融资获取发展所急需的资金,“私募”等其他直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因为法律等原因也未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从股票市场来看,创业板发行市盈率偏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高,加大了企业筹资成本。而大部分受中小企业融资难困扰的中小企业,还不符合国内市场上的盈利标准。另外,抵押担保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呈现多样化趋势,但蕴含较大风险。从债券市场来看,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务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基本封闭。目前国家每年都发行一部分企业债务,但是现行公司法、证券法及有关部门法律条文严格规定了公司债券的发行主体及发行条件,面对门槛过高的债市,中小民营企业只能望而却步。有时,中小民营企业会求助于一些民间“金融组织”,以高出正常利率10%-40%的利率筹资。这一方面加大了企业的筹资成本,另一方面不利于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第三、途径为尽快消除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种种障碍,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以上述三个方面为核心展开,有如下的途径:1.建立中小企业金融体系(1)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处理中小企业的存贷款事宜,提高中小企业资金运用的效率和专业性。条件成熟时,还可组建地方性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性银行,专门落实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扶持。商业性中小企业银行,可由城市合作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改制而来,充分发挥地方性的非国有银行金融机构对当地经济情况比较了解的优势。同时,加快金融网点的铺设,提高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从目前已有的一些中小金融机构来看,因普遍缺乏政策性中小企业融资权,在其政策环境、体制结构、经营管理、自身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整体经营状况不佳,没有很好地起到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的作用,影响了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2)充分利用创业板市场。虽然目前内地的创业板市场已具雏形,但发展尚不完善,而香港的创业板市场发展成熟,为新兴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符合该市场上市要求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可考虑到香港的创业板市场上市。2.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经济金融政策体系,发挥中小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政府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过程中应做到: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和交易成本。如重新考虑不适合服务中小客户的规章制度,关注相关的抵押法规以降低风险、制定对创新发展必需的政策、法律和规章制度框架;增强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如促进专业贷款技术的革新,使金融机构能够低成本的评估中小企业信用,对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如降低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要求等。具体来看:(1)各级政府要建立专门服务管理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机构,专门研究并负责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和扶持,包括利用政府资金向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调整产业结构及经济布局的中小民营企业、高科技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向高科技的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投资基金。(2)建立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信用保险基金,完善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风险缓冲机制。一方面充分挖掘动产担保资源潜力,债务人一旦不能还贷,债权人无须通过诉讼便可直接拍卖质物;另一方面实行凭订单贷款,山东、江苏搞脱水蔬菜加工的企业,只要有订单,银行考察属实后,就可以办理贷款手续,这确是一种既便捷、风险又较小的贷款方式。(3)鼓励商业银行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向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承兑、贴现、转账、财务管理、信息服务等新型金融服务,使其享受与大中型企业同等待遇。企业间资金拆借、“三来一补”、卖方信贷、赊购等均是理想选择。(4)制定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尽快出台具体办法,运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创业投资企业增加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同时鼓励企业和个人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进行捐赠,准予捐赠支出按税法规定在税前扣除。3.企业自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度发展股份中小企业融资新的《证券法》对包括股市和债市在内的直接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准入采取核准制,为中小民营企业打开了通道。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使中小民营企业有了一个特定的市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使其股权得以便利流动场所,为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的股权中小企业融资、股权交易和流动提供方便。为此,中小民营企业要加强自律,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机制,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经营能力,完善风险控制制度,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增强企业运作透明度,促进企业建立规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中小民营经济的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其地位的不匹配性已成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冲突。要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障碍,那就要有一定的技巧。
你可以借鉴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的中小企业风险演讲对你有帮助的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中小企业融资研究目前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来进行的:一是从企业自身结构特点出发,从企业资本结构角度来进行,虽然其研究对象以大企业居多,但对中小企业也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二是从中小企业对资本的需求角度。
资本结构理论
所谓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和比例关系,是企业融资决策的核心问题。而企业也在致力于寻找最佳资本结构,以期达到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西方资本结构理论也主要是围绕如何形成最佳资本结构展开的,其发展过程大致分为连个个阶段,即早期资本结构理论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
企业的目标是实现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企业市场价值一般是由权益资本价值和债务资本价值组成,在企业息税前利润一定的情况下,总资本成本率最低意味着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于是美国的经济学家大卫﹒杜兰特(D. Durand ,1952)提出的早期的资本机构理论,他将资本机构理论分为净收益理论、净营业收益理论和传统理论(也称为折衷理论)。净收益理论是以权益资本总可以获取固定不变的收益率且企业总能够以一个固定利率筹集到全部债务资金为假设前提,该理论认为债务资金总是有利的,当企业负债率达到100%时,就可以满足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小化,实现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净营业收益理论是以总资本成本率和负债成本率都是固定不变的为假设前提,该理论认为,无论财务杠杆如何变化,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都是固定的,企业总价值不发生任何变化,企业价值和资本结构不相关,企业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问题。传统理论也就是折衷理论则是介于净收益理论和净营业收益理论之间的资本结构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的资本成本并不独立于资本结构以外,企业确实存在一个最佳的资本结构,即在加权平均成本由下降转为上升的拐点上,并且这个资本结构可以通过财务杠杆的运用来实现。从上面可以看出,这三个理论均不够成熟,净收益理论重视财务杠杆效应而忽略了财务风险,净营业收益理论则过分的夸大了财务风险,折衷理论则忽略了负债比率同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建立在经验推断的基础上,没有经过科学的数学推导和数据统计支撑,不够成熟,在实践中会产生偏差。而以MM定理为代表的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出现,则使得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1)MM定理。Modigliani & Miller于1956年在计量经济学年会发表了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后来又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上,论文上面所提的理论被称为MM定理。MM定理的提出被认为是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和现代结构理论的分水岭,也是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石。MM定理在一系列严格假设的条件下,例如完善的资本市场,无公司税和个人所得税等等,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数学推导,该定理证明,在一定条件下,企业价值与他们所采取的融资方式无关,即无论发行股票还是债券,对企业价值没有影响。该定理前提假设恨苛刻,与现实情况明显不符合。
Modigliani & Miller于1963年又发展了他们的理论,放松了没有企业所得税的假设,修正后的MM定理认为,由于债务融资的免税特性,负债率越高的企业将使用越多的债务,即债务的“税盾效应”,企业最佳资本结构即为100%的负债,企业可以通过利用政策来改变其资本结构从而改变市场价值。
Miller(1997)建立了一个包括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在内的模型,分析了负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分析了负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得出了个人所得税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利息的减税作用但并不会完全抵消的结论。该结论与Modigliani & Miller提出的修正的MM定理是一致的。但是他们有着相同的缺陷,都将债券融资放在最优先的位置,而忽略了债务的风险和额外的费用增加,与现实经济不符合。
Ang(1991,1992)对中小企业的税盾效应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中小企业一般缺乏此类动机,因为,一方面中小企业大多采取独资和合伙组织形式,公司税和个人所得税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另一方面,弱化的有限责任也使得破产成本至少在局部上依附个人,由于盈利性逊于大企业,中小企业较少使用债务融资的税盾效应(Prttit &),而从负债的成本来看,一般认为中小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破产可能性,因此比大企业使用较少的债务融资。
(2)静态权衡理论。MM定理只考虑了债务融资的税盾效应,而没有考虑其所带来的风险和额外费用。本杰明﹒格雷厄姆(1934)在其《有价证券分析》一书中指出,以法律规定的税率纳税,当财务危机可能性不大时,一个价值最大化的企业将不会有税盾效应,然而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增加负债率,这些企业就会增加的收入。
1984年,Myers在MM定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企业的高负债的增加,使得企业固定费用增加,收益下降,从而企业财务面临的风险越大,财务风险的增大产生了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两类成本。企业选择什么样的资本结构取决于他要达到的目标,其中包括在负债的收益和成本之间进行取舍,我们称之为静态权衡理论。最优的资本结构即为负债的免税利益和财务风险带来的成本之间相互平衡的资本融资结构。
1990年,Mackie-mason估计了一个公司优序租赁股份的发行的概率模型,她指出,低边际税率的企业(比如具有递延税收损失的公司),与那些面对固定税率的更具有盈利性的公司相比更倾向于发行股份,Mackie-mason 的结果与权衡理论相一致,因为它说明了赋税企业偏好负债。
(3)优序融资理论。1984年,Myers & Mujluf在其名篇《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中,根据信号传递的原理推出了他们的优序融资假说。其假设条件是:除信息不对称外,金融市场是完全的。其认为,公司偏好于内部融资,如果需要外部融资,公司将首先发行最安全的证券,也就是说,先债务后权益。如果公司内部产生的现金流超过其投资需求,多余现金将用于偿还债务而不是回购股票。随着外部融资需求的增加,公司的融资工具选择顺序将是:从安全的幅务到有风险的债务,比如从有抵押的高级债务到可转换债券或优先股,股权融资是最后的选择。
1989年Baskin以交易成本、个人所得税和控制权的研究角度对优序融资理论作出了解释,指出由于留存收益提供的内部资金不必承担发行成本,也避免了个人所得税,因此内部资金要优于外部资金。与权益性资金相比较,负债融资由于具有节税效应,发行成本低,又不会稀释公司的控制权,所以对外融资来说负债融资又优于权益性融资。
(4)信号理论。最早将信号引入经济学中的是Michael Spence,他认为尽管市场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但是潜在的交易收益依然可以实现。
Ross(1977)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分析,最早将非对称信息引入MM理论模型,分别假设公司的未来收益服从连续型和离散型的分布。假定经理人了解投资收益的分布函数,而投资人不了解, 建立了融资结构的信号传递模型。企业经理人对融资方式的选择向投资者传递了信号。一般来说破产的概率是和公司的质量负相关而与负债水平正相关。破产将给经理人带来损失。因而经理人不会盲目增加负债,在低质量的公司无法通过更多的债权融资来模仿高质量公司的情况下。外部投资者把较高的负债水平作为高质量的一个信号。所以,投资者将企业发行股票融资理解为企业资产质量的恶化,而债务融资则是一种企业资产运作良好的信号,负债率上升表明经营者对企业未来收益有较高的期望,传递了经营者对企业的信心,进而使投资者对企业也充满信心,进而使企业市场价值随之增大。
(5)代理理论。代理理论是指企业内部和外部投资者之间潜的冲突决定着最优的资本结构,即企业要在代理成本和其他融资成本之间进行取舍。
1976年Jensen & Meckling开创了代理成本理论,即代理理论、企业理论和财产所有权理论来系统地分析和解释信息不对称下的企业融资结构问题的学说,Jensen & Meckling把代理关系解释为委托人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而同时又要求代理人为其提供利益的服务关系。例如公司中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而引起的资本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就属于代理关系。由于经营者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者(存在外部股权),经营者的工作努力使他承担了全部成本却只能获取部分收益。而当他在职消费时,他却得到了全部的收益却只需承担部分成本。如果委托人和代理人都追求利益最大化,那么代理人就不会总是根据委托人的利益来采取行动的。也就是说经营者将不会努力工作,却热衷于在职消费,这将导致企业的价值小于管理者为企业完全所有者时的价值,这个差额就是外部股权的代理成本,简称股权代理成本。在投资总量和个人财产给定的情况下,增加债务融资的比例将会增加经营者的股权比例,进而降低外部股权的代理成本。但债务融资又会引起另一种代理成本。因为作为剩余索取者,经营者将更倾向于从事高风险项目。如果成功的话,经营者可以从中获取成功的收益;而一旦失败,他便借助有限责任制度将失败的损失推给债权人。经营者的这种行为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就是债权融资带来的代理成本 ,即债权代理成本。在对股权代理成本和债权代理成本进行分析 的基础之上,Jensen & Meckling认为 ,均衡的企业所有权结构是由股权代理成本和债权代理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来决定的,当两种融资方式的边际代理成本相等的时候,使得总的代理成本达到最小,进而企业便可以实现最佳资本结构。
(6)控制权理论。控制权理论主要是从企业经营者对控制权本身的偏好角度探讨了资本结构问题,主要反映了企业通过对资本结构中负债和股权结构的选择而对公司治理结构效率的影响程度。该理论认为,企业融资结构在决定企业收入分配的同时,也决定了企业控制权的分配。也就是说,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企业融资结构的。
Harris & Raviv,主要探讨Jensen & Meckling所提出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利益冲突所引发的代理成本问题,他们分别用静态和动态两个模型说明了经营者在通常情况下是不会从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出发的,因而有必要对经营者进行监督,他们认为债务融资有利于强化公 司治理结构中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Aghion & Bolton于1992年将不完全契约理论引入到融资结构的分析框架,并对债务契约和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他们认为,在多次博弈的过程中,当出现不容易得到的收益信息时,将控制权转移给债权人是最优的。
Davidsson(1989) 在对瑞典中小企业所有者、管理者样本进行分析得出了中小企业增长最重要的是“ 预期金融回报”和“独立性的增长”。 当中小企业扩张与独立发展发生矛盾时,所有者会保持企业的独立性为重。可见控制权在中小企业融资中是很重要的因素。
中小企业对资本的需求角度
国外从中小企业对资本的需求角度,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所作的研究很多,大概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微观层面上,企业自身成长周期对资本的需求,以及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角度;二是宏观经济层面,货币政策,银行业合并以及结构化调整等。
1.微观层面
(1)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是指企业融资结构问题,并没有考虑到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所不同的融资特点,也没有动态的研究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对资本结构安排有什么影响。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弥补了这方面不足。
Weston &Brigham(1970)根据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融资来源的变化提出了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并将企业的成长周期分为初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个阶段。Weston &Brigham对该理论进行了扩展,将企业的金融成长周期分为六个阶段 ,即创立期、成长阶段Ⅰ、成长阶段Ⅱ、成长阶段Ⅲ、成熟期和衰退期 ,并根据企业的资本结构、销售额和利润等显性特征说明了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来源情况,从长期和动态的角度较好地解释了企业融资结构变化的规律(见下表)
Berger & Udell(1998对 We s t o n &B r i g h a m的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进行了修正 ,即将信息约束、企业规模和资金需求等作为影响企业融资结构的基本因素并引入到他们所 构建的企业融资模型中,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 ,随着信息约束 、企业规模和资金需求等约束条件的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的融资安排 。
(2)企业融资困境方面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议员Macmillan在向英国国会提供的关于中小企业问题的调查报告中就指出,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着“金融缺口”,即著名的“麦克米伦缺口”。Macmillan发现,中小企业的长期资本供给存在短缺, 这种短缺尤其明显地发生在那些单靠初始出资人的资金已经不敷运用, 但规模又尚未达到足以在公开市场上融资的企业身上。“麦克米伦缺口”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的失灵,即市场的力量无法使资金向中小企业流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也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当中小企业无力从金融市场获得直接融资时,只有从银行获得间接融资。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所以银行贷款成为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唯一途径。这就使得银行具有相对的借贷优势。
1981年Stiglitz & Weiss发表了《不完全信息市场中的信贷配给》之后,信息不对称被公认为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Stiglitz认为,信贷配给源于信贷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导致了信贷合约中的道德风险问题。此问题的发生是基于商业银行不具备监督借款者的能力、借款人与贷款人利益不一致性以及他们之间事前的信息不对称这三个主要因素。
Bester(1982)引入了贷款抵押甄别机制,提出了低风险的企业承诺较高的抵押水平而享受较低的贷款利率,而高风险企业则相反,以此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利影响。Strahan、Weston(1996)提出了匹配理论,即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与银行的规模成较强的负相关性。
Berger& Udell(1998) 发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成为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关键。而关系型借贷被视为银行和企业双方在关系导向下达成的一种合意合约。如果借、贷者之间保持一种长期的关系,则有利于贷款人获得借款者的相关信息。如:借款者在贷款期限内生产经营状况,其产品市场占有率变化情况,借款者的还款的意愿及能力,是否需要抵押品以及是否需要签订有其他附加条件的合约等。
Uzzi& Gillespie(1999)认为,与中小企业贷款直接关联的贷款员,可能较其他人掌握更多的关于中小企业的权威信息。这些贷款员与中小企业主和其雇员保持着长期的关系,了解企业在当地的运行情况和企业的市场份额,甚至该贷款员就生活在当地的社区中。因此对中小企业及其所有者的财务状况非常了解,对其当前及未来的绩效有着比较准确的认识。
2.宏观层面
(1)银行业合并及结构调整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
一般认为, 银行业合并后形成的金融机构不仅规模会增大, 组织结构会更复杂, 行为方式也会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通常不利于关系型贷款的开展。
Strahan(1998)认为小银行合并之初,多样化使得合并后的银行抗风险能力增强,从而能够向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但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银行开始有能力向大企业提供贷款,并且内部管理也越来越复杂,所以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率就会下降;相反,小银行被大银行兼并时,新成立的银行则会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同样,当大银行之间发生兼并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也会减少。
Peek& Rosongren发现大银行对小银行的合并或大银行之间的合并倾向于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Berger进一步指出银行业并购对中小企业贷款存在4种潜在效应:静态效应、 重组效应、直接效应和外部效应。
Sharpe认为,市场力量使银行能够加强它与小企业的隐性长期合约关系,小企业从长远打算,会倾向于和银行保持长期关系。因为企业转换“基础”银行的沉淀成本相对较高,所以当银行与企业保持较长时期的关系后,银行就有可能使企业支付高于完全竞争时期的利率水平,使以前吸引小企业的短期低利率补贴部分得到补偿。Peterson和Rajan的研究发现,当银行的市场力量增加时,信用级别相对较低的小企业也有可能获得贷款支持。
(2)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货币政策主要有两个传导渠道: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货币渠道指货币政策通过改变利率,进而影响经济部门的真实支出。信贷渠道则又分两种,一种为银行贷款渠道,另一种为资产负债表渠道。银行贷款渠道是指,货币紧缩伴随着银行储备的减少,进而导致贷款供给的减少。。资产负债表渠道是指,货币紧缩通过提高利率损害到企业抵押品的价值,降低企业信用等级,进而削弱了企业获取贷款的能力。因此货币政策改变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冲击更大。
G e r t l e r 和 G i l c h r i s t 在对制造业小企业的经验研究中发现,小型制造业企业不仅直接对利率反应敏感,而且还深受经济周期的间接影响,因此,货币紧缩对小企业的影响要远大于对大企业的影响。
Taylor指出,金融自由化不会导致资金供给总量的增加,因为利率提高只会使得资金供给从非正规部门转向正规部门,总的借款额不会出现净的增加。Steel认为,由于较高的交易成本和风险、抵押品的缺乏以及历史渊源等,使得小企业在获取正规部门的贷款时仍将面临着诸多的限制。如果放开金融管制,金融自由化将会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更加恶劣。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关于国内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方式的选择及相关实证研究;第二,关于国内中小企业融资所面临困境原因以及相应对策的研究;第三、国际上中小企业融资在操作层面上经验介绍以及比较研究。
1、贺力平(1999)认为, 妨碍我国银行机构扩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主要因素是银行机构缺乏企业客户风险方面的足够信息,从而不能做出适用的风险评级并提供相应的信贷服务,指出可以通过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和转变国有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式来解决贷款者与中小企业借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2、周业安实证分析了我国金融抑制政策对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分析表明:信贷市场的利率管制、价格和数量歧视导致了企业的过度负债、逆向选择、寻租等现象,浪费了信贷资源;资本市场的行政管制则增加了企业的直接融资成本。
3、樊纲研究员(1999)认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原因主要是政府一直没有采取发展非国有银行的政策所致。所以作者提出要积极地发展非国有银行。同时为避免人们的‘市场选择’扭曲,提出对非国有银行的存款人提供与国家银行同等的社会担保。
4、张杰认为,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源于国有金融体制对国有企业的金融支持和国有企业对这种支持的刚性依赖,以及由此形成的信贷资本化。他认为,解除民营经济金融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营造内生性金融制度成长的外部环境。
5、陈晓红教授(2000)指出:由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差、财力物力有限、设备落后陈旧及生产的都是属于卖方市场的终端产品,而非生产与大企业相配套的中间产品和服务,经营效益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竞争的加剧而变得较差。基于风险和利润的考虑,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大量向大企业集团倾斜,使中小企业信贷资金严重不足,为解决这种资金关系的不协调,作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第一重构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关系,建立中小企业的主办银行制;第二建立政策性中小银行;第三大力发展非国有商业性中小银行。
6、魏开文博士(2000)认为,我国市场型的银行和中小企业关系的模式应该是一种契约型的主办银行关系。这种关系模式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用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则来规范银行和中小企业的行为,并体现契约型的信用关系。
7、林毅夫(2001)、 李永军从我国劳动力丰富、资本稀缺的要素禀赋出发,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成本较高,企业规模的限制决定了采取编制公开财务报表上市要承担巨大的信息成本;而在间接融资中,大企业在经营活动的透明性、抵押及贷款规模效应等方面原因,大型金融机构更偏好对大企业的贷款。而与大型金融机构所不同的是,中小金融机构比较愿意为中小企业贷款,而从企业的技术类型看,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唯一的方法是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8、白钦先、薛誉华(2001)指出我国由于长期实行赶超战略,强调规模经济的观点占据了政策层的主导地位,忽视了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较优势,认识上的差距导致长期
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
9、杨思群教授(2002)在对国外中小企业与银行关系的研究基础上,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存在“惜贷”、信贷的可歧视性、非长期关系、支付体系及中小金融机构等问题。提出我国银行和企业间问题的缓解思路是:银行“惜贷”一方面是反映中小企业素质及信用程度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反映了银行在信贷文化、重视资产的安全性方面有了积极的变化,所以“惜贷”只能是作为短期的特殊环境下采取的临时措施,而从长期看,为保障信贷资产的安全稳定运行,银行必须提高信息的分析能力和信贷担保技术;对于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非长期关系上,建立中小企业的主办银行制;在支付体系上,中小企业存在“多头开户”现象,这不利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运营情况和信用状况的了解,所以要减少这种现象并提高银行小额支付体系的效率;在中小金融机构上,片面强调国有化和国有控股,使中小金融机构存在着公司治理结构不良、预算约束不强等体制方面的弊端,为克服这一弊端,需按市场化的准则设立和监管中小企业,同时鼓励中小金融机构在整和过程中进行市场化的兼并和重组。
10、张捷教授(2003)通过银行组织结构与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特点来说明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特殊性意义。关系性贷款的基本前提是银行和企业之间必须保持长期、紧密相对封闭的交易关系,即企业固定地与数量极少的(通常一到两家)银行打交道。由于关系型贷款不拘泥于企业能否提供合格的财务信息和抵押品,因而最适合资产抵押品较少的中小企业。也就是说,中小银行在收集和处理公开硬信息(如企业财务数据、信用编码等)处于劣势,但由于其地域性特点,它们通过与中小企业保持长期密切的近距离接触而获得各种非公开的关联信息,具有向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发放关系型贷款优势。由于软信息传递存在成本问题,会在银行内部产生代理问题。与大银行相比,小银行科层结构简单,代理链条短,代理成本也相应地就低。
理论研究不足及以后研究方向
虽然说企业融资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相对较为成熟,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理论在很多问题上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各种实证检验也经常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果。这充分说明小企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其融资需求理论还远不够完善,还有相当多的问题和争论有待于进一步地解释。尤其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运作方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经济形势复杂,今年以来温州,鄂尔多斯相继发生的高利贷崩盘现象,充分的体现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方向,应该是多学科交叉,例如将博弈论以及行为经济学加入到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中去,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突破。
。。。。我也想要···有的话 给我也来一份吧····我的邮箱
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仅是因为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是因为中小企业为我国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会。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从吸纳就业角度考虑,妥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都意义重大。据海通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80%的中小企业缺乏资金,30%的中小企业资金十分紧张。第一、现状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通过三个方面:银行贷款;政府扶持;企业自身。(1)银行贷款从银行方面看,虽然中小企业对银行较为依赖,但其从银行得到贷款份额较少,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即使有好的项目也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从企业方面看,中小民营企业的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高。贷款加息等体现了中小民营企业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存在着体制性的障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小民营企业经营业绩总体不佳与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度低。另外,虽然各地都出台了《关于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管理的若干规定》,并安排了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资金。但是由于担保人资产抵押及企业自身信用担保的苛刻条件,使较多的中小民营企业难以享受到政策的优惠。据调查,目前按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现行的规定办理贷款的户数与金额,与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实际需求差距甚远。(2)政府扶持国际上,政府扶持的手段主要有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税收优惠、信用担保、风险投资、金融服务等。就我国而言,前三项运用较多,下面将就这几点进行详细论述。财政补贴是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国家或地方科委、专家组评估确属技术先进但短期有亏损的中小企业、处于创业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创新领域的中小企业,政府可以给予相当于投资额一定比例的津贴或补助,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对于符合国有资产投资方向的产业部门,政府可以直接对属于此类产业的中小企业进行资本投入,或者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无论哪种形式的财政补贴,均是国家给予中小企业的直接资金支持,有直接性、权威性、实效性的特点。但是由于制度因素的缺失,造成了中小企业对国家财政的过分依赖,市场的调节作用降低,中小企业的功能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政府采购政策实质上属于保护型的扶持政策。通过政府采购,扩大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从而达到扩大生产、促进发展的目标。通过公开发布的政府采购招标信息,规范的招投标程序,科学、严格的评审制度等等,为中小企业公平参与政府采购领域创造平等参与竞争的前提条件,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更加公平的机会。由于这是一项倾斜性的产业扶持政策,在具体操作上严格遵循一定的原则,所以就需要一系列量化标准的出台,以保证政策的透明性和公开性。在实际操作中,更应避免“多头管理”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确保政策实施到位。税收优惠是各国支持和保护中小企业发展、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通行做法。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采用的统一比例税率33%,而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用差别税率,即中小企业低税率、大企业高税率的政策,减轻中小企业的不合理负担。尤其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对其利润再投资部分可实行税收抵免政策。对与高新技术相关的中小企业适当减征营业税,对中小企业科技人员给予适当的个人所得税减免。资本市场体系的设立和金融改革的深入,需要依靠政府扶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减少中小企业的资本缺口。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而建中小企业板块则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首要环节和切入点,不仅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可以完善资本市场功能,进而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信用担保政策是由政府牵头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开辟稳定的资金来源。发展为以社会、企业为主要资金来源的担保体系。信用担保机构的形式有政府出资组建担保组织,银行提供配套专项贷款,其运作方式可以采用委托政府选定的商业银行或投资公司管理和组建政策性金融担保机构进行;二是由政府、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担保机构,实行会员制的运作模式。虽然政府出面为企业担保的有效性仍值得商榷,但无论哪种担保政策,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银行的坏账负担,需要一个制度框架对其进行规范。(3)企业自身中小企业以自身为核心的中小企业融资可以分为内源中小企业融资和外源中小企业融资两部分,内源融资通过内部职工持股、盈余公积金的合理使用等实现,外源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有股票中小企业融资和债券中小企业融资,下面将主要阐述一下股票中小企业融资。国内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私募市场的不健全,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目前,沪深两市仅有上市公司1285家,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新建立的中小企业板块作为满足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平台,其独特的引导、示范和催化功能,对于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成长将发挥无可比拟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板块既是注重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讲求上市公司质量的市场,也是培育创业理念、催生创业机制的市场。然而,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庞大,即使深圳交易所短期内“速成”,使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数量达到100家以上,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只是“杯水车薪”。所以说在相关法律和上市规则不作大幅修改的前提下,已上市或拟上市的中小企业,都称得上是中小企业中的“大企业”,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小企业中做大的企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通过上市得到缓解,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一大特点。但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中小企业融资获取发展所急需的资金,“私募”等其他直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因为法律等原因也未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第二、原因从中小民营企业主要的三个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出发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原因: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筹资难长期以来,中小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较难。具体而言,一是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战略和方式发生变化。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包括贷款在内的社会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脱困任务,中小民营企业受到冷落。为加入WTO做准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确立了面向大企业、大城市的“两大”战略,中小民营企业未被列为贷款重点。二是基层金融系统对贷款实行连带责任制,对贷款责任人实行连带责任制度,加上基层银行授权、授信不足,给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带来一定困难。三是中小民营企业资本收益不相称,影响到银行贷款的积极性。银行给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额度一般较小,且手续繁琐,业务量大,费时费力,业务成本高。加上贷款利率受到政策调控限制,与贷给国有大中企业的利率差别不大,利润小而风险大。因而银行往往给几十家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额抵不上给一家大中企业的贷款多,省时省力,风险小。四是为防范金融风险,金融系统中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方式作了重大调整,由过去基本上是信用贷款改为抵押贷款或担保贷款。中小民营企业资产规模小,企业发展急需资金,通常没有有效资产做贷款抵押或质押,无法提供银行通常需要的足够的担保。五是中小民营企业信息缺失也是银行向中小民营企业放贷和投资的障碍。另外,现代企业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其财务制度建设与经营管理不规范,对银行的决策易产生误导。据中国农业银行调查,80%的中小民营企业,财务报表不真实或没有财务报表,中小民营企业利息回收率为43%。可见一些中小民营企业信用观念淡薄、经营管理不规范已成为制约自身发展,导致筹资贷款难。企业自身中小企业以自身为核心的中小企业融资可以分为内源中小企业融资和外源中小企业融资两部分,内源融资通过内部职工持股、盈余公积金的合理使用等实现,外源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有股票中小企业融资和债券中小企业融资,下面将主要阐述一下股票中小企业融资。国内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私募市场的不健全,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目前,沪深两市仅有上市公司1285家,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新建立的中小企业板块作为满足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平台,其独特的引导、示范和催化功能,对于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成长将发挥无可比拟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板块既是注重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讲求上市公司质量的市场,也是培育创业理念、催生创业机制的市场。然而,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庞大,即使深圳交易所短期内“速成”,使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数量达到100家以上,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只是“杯水车薪”。所以说在相关法律和上市规则不作大幅修改的前提下,已上市或拟上市的中小企业,都称得上是中小企业中的“大企业”,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小企业中做大的企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通过上市得到缓解,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一大特点。但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中小企业融资获取发展所急需的资金,“私募”等其他直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因为法律等原因也未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从股票市场来看,创业板发行市盈率偏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高,加大了企业筹资成本。而大部分受中小企业融资难困扰的中小企业,还不符合国内市场上的盈利标准。另外,抵押担保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呈现多样化趋势,但蕴含较大风险。从债券市场来看,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务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基本封闭。目前国家每年都发行一部分企业债务,但是现行公司法、证券法及有关部门法律条文严格规定了公司债券的发行主体及发行条件,面对门槛过高的债市,中小民营企业只能望而却步。有时,中小民营企业会求助于一些民间“金融组织”,以高出正常利率10%-40%的利率筹资。这一方面加大了企业的筹资成本,另一方面不利于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第三、途径为尽快消除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种种障碍,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以上述三个方面为核心展开,有如下的途径:1.建立中小企业金融体系(1)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处理中小企业的存贷款事宜,提高中小企业资金运用的效率和专业性。条件成熟时,还可组建地方性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性银行,专门落实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扶持。商业性中小企业银行,可由城市合作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改制而来,充分发挥地方性的非国有银行金融机构对当地经济情况比较了解的优势。同时,加快金融网点的铺设,提高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从目前已有的一些中小金融机构来看,因普遍缺乏政策性中小企业融资权,在其政策环境、体制结构、经营管理、自身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整体经营状况不佳,没有很好地起到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的作用,影响了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2)充分利用创业板市场。虽然目前内地的创业板市场已具雏形,但发展尚不完善,而香港的创业板市场发展成熟,为新兴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符合该市场上市要求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可考虑到香港的创业板市场上市。2.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经济金融政策体系,发挥中小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政府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过程中应做到: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和交易成本。如重新考虑不适合服务中小客户的规章制度,关注相关的抵押法规以降低风险、制定对创新发展必需的政策、法律和规章制度框架;增强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如促进专业贷款技术的革新,使金融机构能够低成本的评估中小企业信用,对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如降低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要求等。具体来看:(1)各级政府要建立专门服务管理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机构,专门研究并负责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和扶持,包括利用政府资金向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调整产业结构及经济布局的中小民营企业、高科技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向高科技的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投资基金。(2)建立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信用保险基金,完善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风险缓冲机制。一方面充分挖掘动产担保资源潜力,债务人一旦不能还贷,债权人无须通过诉讼便可直接拍卖质物;另一方面实行凭订单贷款,山东、江苏搞脱水蔬菜加工的企业,只要有订单,银行考察属实后,就可以办理贷款手续,这确是一种既便捷、风险又较小的贷款方式。(3)鼓励商业银行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向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承兑、贴现、转账、财务管理、信息服务等新型金融服务,使其享受与大中型企业同等待遇。企业间资金拆借、“三来一补”、卖方信贷、赊购等均是理想选择。(4)制定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尽快出台具体办法,运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创业投资企业增加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同时鼓励企业和个人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进行捐赠,准予捐赠支出按税法规定在税前扣除。3.企业自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度发展股份中小企业融资新的《证券法》对包括股市和债市在内的直接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准入采取核准制,为中小民营企业打开了通道。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使中小民营企业有了一个特定的市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使其股权得以便利流动场所,为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的股权中小企业融资、股权交易和流动提供方便。为此,中小民营企业要加强自律,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机制,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经营能力,完善风险控制制度,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增强企业运作透明度,促进企业建立规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中小民营经济的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其地位的不匹配性已成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冲突。要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障碍,那就要有一定的技巧。
p to p网贷,余额宝,百度钱包
嗯把开题的模板发过来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主要作用为:体现研究的背景,明确研究的基础,提供论证的依据,区分成果的所有,便于读者的.检索,下面是我搜索整理的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范例,希望对你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一:
[1] 张恒义,刘卫东,王世忠,单娜娜,梁红梅. “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的计算--以浙江省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01)
[2] 王闰平,荣湘民. 山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10)
[3] 蔡九菊,王建军,张琦,李广双. 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及其对CO2排放的影响[J]. 环境科学研究. 2008(01)
[4] 刘遵义,陈锡康,杨翠红,Leonard Sung,祝坤福,裴建锁,唐志鹏. 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及其应用--中美贸易顺差透视[J]. 中国社会科学. 2007(05)
[5] 刘建兴,王青,初道忠,顾晓薇,李广军,梁桂燕. 中国三大产业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J]. 生态环境. 2007(02)
[6] 毕秀水. 我国经济有效增长研究--基于自然资本库兹涅茨曲线的经济学分析[J]. 东北师大学报. 2005(03)
[7] 陈艳莹,原毅军. 基于自然资本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条件研究[J]. 当代经济科学. 2003(04)
[8]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陈东景. 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02)
[9] 仇睿,姚俭建. 自然资本简论[J]. 东南学术. 2002(01)
[10] 李刚.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物质流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 2004(11)
[11] 刘宇辉,彭希哲.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中国发展可持续性评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05)
[12] 黄玖立,李坤望. 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 2006(06)
[13] 杨充霖,文先明. 自然资本的起因、含义及问题[J]. 求索. 2006(04)
[14] 曹淑艳,谢高地.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生态足迹模型[J]. 生态学报. 2007(04)
[15] 林娅,孙文营. 深化自然资本理念与发展循环经济[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8(05)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二:
[1] 张晓京,张玉喜,赵丽丽,张路蓬. 货币危机理论和汇率理论:发散与交融[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05)
[2] 唐斌. 资本理论的脉络及延展[D]. 复旦大学 2013
[3] 杨宏.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视域下我国老龄消费市场开发研究[D]. 大连海事大学 2011
[4] 梁茵. 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1
[5] 黄雯. 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从马克思到当代[D]. 福建师范大学 2011
[6] 李. 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J]. 学术研究. 2013(01)
[7] 黄先禄. 人民币汇率改革路径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2(22)
[8] 陈雨露,侯杰. 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文献综述[J]. 当代经济科学. 2005(05)
国贸论文开题报告到 “ 大学生部落 ” 毕业栏目 下载开题报告,看看别人是怎么写,..参考一下,希望能够解决你的问题。 ..
1/100【题 名】国际贸易载体发展趋势论【作 者】黄蕾【刊 名】当代经济.2007(01X).-72-742/100【题 名】国际贸易保护的新趋势【作 者】张晓霞【刊 名】企业研究.2007(6).-48-493/100【题 名】浅议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及我国的对策【作 者】刘斌【刊 名】新西部:下半月.2007(04X).-28-284/100【题 名】未雨绸缪早谋良策——国际贸易金融服务发展新趋势与现实应对【作 者】周红军【刊 名】中国外汇.2007(5).-60-615/100【题 名】论当前国际贸易壁垒新趋势与我国应对策略【作 者】苏启东【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2X).-53-546/100【题 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的战略对策【作 者】陈梅【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1Z).-53-537/100【题 名】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及对策【作 者】张哲【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1S).-57-578/100【题 名】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外贸战略调整【作 者】杨雪【刊 名】商业时代.2007(2).-26-289/100【题 名】国际贸易的“绿色化”趋势与林业院校有特色外贸人才培养目标模式探讨【作 者】寻舸【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1S).-288-28910/100【题 名】国际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新趋势——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采购示范法》修订的方案与思路【作 者】徐焕东【刊 名】国际贸易.2006(12).-57-6011/100【题 名】浅谈国际贸易的发展及趋势【作 者】王荣忠【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6(11X).-27-2712/100【题 名】论国际贸易壁垒发展的趋势及我国的应对措施【作 者】任涛【刊 名】黑河学刊.2006(6).-28-3113/100【题 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创新趋势【作 者】黄海宁【刊 名】新金融.2006(11).-36-4014/100【题 名】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若干思考【作 者】詹晓丽【刊 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5).-88-9115/100【题 名】我国电子出版物国际贸易现状与趋势分析【作 者】李军【刊 名】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6,14(5).-38-4116/100【题 名】新制度经济学和国际贸易与投资理论整合研究趋势【作 者】孔凡保【刊 名】经济学动态.2006(9).-71-7517/100【题 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与我国的对策【作 者】杨丹辉【刊 名】经济管理.2006(17).-28-3218/100【题 名】国际贸易新形势下的标准化发展趋势和特点【作 者】唐金彬 王云 杨安礼【刊 名】船舶标准化与质量.2006(4).-6-1119/100【题 名】农产品国际贸易发使趋势与我国农业的发展【作 者】张炎【刊 名】农业经济.2006(8).-78-7920/100【题 名】多边贸易框架下国际贸易摩擦的发展趋势【作 者】齐东锋【刊 名】经济纵横.2006(6).-39-4121/100【题 名】形势有望好转——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现状、问题及趋势展望【作 者】吴杨[1] 王学成[2]【刊 名】国际贸易.2006(5).-28-3222/100【题 名】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的预测研究【作 者】郑一华【刊 名】科技资讯.2006(9).-210-21123/100【题 名】保持发展趋势 提高发展质量——在2006年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新春座谈会上的发言【作 者】石广生[1,2,3]【刊 名】国际贸易论坛.2006(2).-1-424/100【题 名】国际贸易壁垒变动对企业行为影响的内在机理与演进趋势【作 者】杨小力[1] 杨林岩[2] 冯宗宪[1]【刊 名】经济经纬.2006(3).-21-2425/100【题 名】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运营趋势问题的研究【作 者】柯飞帆【刊 名】科技与经济.2006,19(2).-57-6026/100【题 名】国际贸易发展呈现六大趋势【作 者】国华 亚东【刊 名】世界标准信息.2006(3).-86-8927/100【题 名】透视禽流感对禽类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对国际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发展新趋势的思考【作 者】李凯年 逯德山【刊 名】家禽科学.2006(4).-3-628/100【题 名】国际贸易新趋势及我国对策【作 者】何枭吟【刊 名】北方经济:综合版.2006(1).-51-5229/100【题 名】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新趋势【作 者】一凡【刊 名】世界标准信息.2006(2).-117-11930/100【题 名】浅谈国际贸易的电子商务趋势【作 者】鲍科益【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6(02X).-199-19931/100【题 名】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作 者】张伟【刊 名】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01S).-14-1532/100【题 名】试论国际贸易竞争的新趋势【作 者】易露霞【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5(11Z).-1-233/100【题 名】国际贸易自由化背景下贸易保护的新趋势及动因分析【作 者】范兆斌[1] 左正强[2]【刊 名】商业研究.2005(21).-37-4134/100【题 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贸易秩序变迁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作 者】石磊 唐海燕【刊 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国际商务版.2005(5).-5-8,1335/100【题 名】当前国际贸易壁垒发展演变的趋势及我国的应对策略【作 者】刘琦 罗礼萍【刊 名】现代企业.2005(9).-44-4536/100【题 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与中国企业的策略选择【作 者】徐万华【刊 名】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9).-25-2637/100【题 名】应收款转让法律的国际统一化趋势——以《国际贸易应收款转让公约》为中心【作 者】高润恒【刊 名】政治与法律.2005(4).-65-7038/100【题 名】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六大趋势【作 者】无【刊 名】对外经贸统计.2005(3).-22-2339/100【题 名】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关系的趋势预测【作 者】高振沧 王凤如【刊 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258-26040/100【题 名】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支付方式的利弊及发展趋势分析【作 者】戴美木【刊 名】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5(10).-96-9741/100【题 名】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及我国的对策【作 者】翁迪【刊 名】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3).-4-542/100【题 名】论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新趋势【作 者】白云【刊 名】社会科学辑刊.2005(1).-55-5943/100【题 名】国际贸易中的电子商务趋势【作 者】季王芳【刊 名】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03X).-20-2144/100【题 名】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的发展新趋势及对策【作 者】莫少颖【刊 名】现代管理科学.2004(4).-56-5745/100【题 名】论国际贸易竞争的新趋势【作 者】李湘黔【刊 名】求索.2004(1).-27-2946/100【题 名】国际贸易中的劳工、环境标准之争及发展趋势【作 者】郭根龙[1] 冯宗宪[2]【刊 名】当代经济科学.2004,26(1).-77-8047/100【题 名】透视当代国际贸易中技术性壁垒的新趋势【作 者】金泽虎【刊 名】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6).-51-5548/100【题 名】国际贸易中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作 者】傅京燕【刊 名】中国环保产业.2004(7).-20-2149/100【题 名】当前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作 者】全毅【刊 名】国际贸易问题.2004(7).-64-6850/100【题 名】浅析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化”趋势【作 者】田千 康军【刊 名】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4,21(3).-64-6551/100【题 名】试析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作 者】张汝根【刊 名】技术经济.2004(5).-44-4652/100【题 名】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的变化趋势【作 者】袁申国【刊 名】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2).-32-3553/100【题 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作 者】范佳【刊 名】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5).-19-2054/100【题 名】疫病对动物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与发展趋势【作 者】李凯年【刊 名】世界农业.2003(12).-37-4055/100【题 名】森林食品及其国际贸易和生产趋势【作 者】曾燕如[1] 潘继进[1] 杜国坚[2]【刊 名】世界林业研究.2003,16(5).-26-2956/100【题 名】国际贸易争端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作 者】徐丽辉【刊 名】冶金经济与管理.2003(5).-38-3957/100【题 名】当前国际贸易的十大趋势研究【作 者】钟正岩【刊 名】国际贸易论坛.2003(1).-1-1258/100【题 名】国际贸易中的反补贴趋势与我国反补贴制度的完善【作 者】李学稳【刊 名】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3,23(5).-39-4259/100【题 名】台湾主要国际贸易港口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作 者】徐逸桥【刊 名】中国港口.2003(11).-47-4960/100【题 名】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对策【作 者】郑吉昌【刊 名】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2).-10-1361/100【题 名】21世纪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作 者】曹亮【刊 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4).-104-10862/100【题 名】当前国际贸易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作 者】薛荣久【刊 名】企业世界.2003(3).-24-2663/100【题 名】浅谈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企业跨国经营战略【作 者】徐磊【刊 名】新质量.2003(1).-48-4964/100【题 名】国际贸易政策的新自由主义发展趋势【作 者】黄静波【刊 名】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1).-70-7765/100【题 名】试论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趋势【作 者】徐松桃【刊 名】黑龙江对外经贸.2003(7).-26-2766/100【题 名】当代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交叉发展趋势【作 者】赵春明 焦军普【刊 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4-4067/100【题 名】从分歧到融合——国际贸易与投资理论的发展趋势综述【作 者】陈洁蓓[1] 张二震[2]【刊 名】南京社会科学.2003(3).-3-968/100【题 名】水产品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及对策【作 者】杨学军【刊 名】北京水产.2002(6).-8-1069/100【题 名】我国水果国际贸易状况及趋势【作 者】曹庆波【刊 名】西北园艺:果树.2002(2).-52-5370/100【题 名】棉花国际贸易格局及贸易模式变化趋势向研究【作 者】庄丽娟 王小虎【刊 名】中国农垦经济.2002(10).-23-2471/100【题 名】我国水果国际贸易状况及趋势【作 者】无【刊 名】中国农业信息.2002(12).-41-4172/100【题 名】国际贸易政策规律探寻及趋势展望【作 者】崔日明 邹东颖【刊 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国际商务版.2002(3).-1-573/100【题 名】我国花卉国际贸易呈现三大发展趋势【作 者】无【刊 名】农村科技开发.2002(11).-43-4374/100【题 名】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我国企业的策略【作 者】王方 全伟【刊 名】国际经贸探索.2002,18(1).-6-975/100【题 名】我国水果国际贸易状况及趋势【作 者】曹庆波【刊 名】农村工作通讯.2002(3).-42-4376/100【题 名】论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相互融合趋势【作 者】刘铁明【刊 名】税务与经济.2002(3).-67-7077/100【题 名】论国际贸易的信息技术化发展趋势【作 者】李权【刊 名】经济科学.2002(5).-94-10178/100【题 名】全系列融资组合—现代商业银行国际贸易服务发展趋势【作 者】陆虹【刊 名】国际贸易.2002(1).-54-5779/100【题 名】国际贸易标准合同的发展趋势【作 者】贾平【刊 名】兰州学刊.2002(6).-75-7680/100【题 名】新世纪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及趋势【作 者】和文华【刊 名】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2,16(3).-107-10781/100【题 名】国际贸易统一法的发展趋势【作 者】刘英姿【刊 名】海关与大市场.2002(3).-25-2582/100【题 名】法国国际贸易总额呈现下降趋势【作 者】无【刊 名】国际市场导刊.2002(15).-5-583/100【题 名】网络贸易——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作 者】赵龙【刊 名】科技术语研究.2002,4(1).-40-4384/100【题 名】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几大趋势【作 者】房杜【刊 名】中国外资.2002(9).-60-6185/100【题 名】当代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作 者】刘力【刊 名】理论视野.2001(5).-34-3686/100【题 名】国际贸易政策规律探寻及趋势展望【作 者】崔日明 邹东颖【刊 名】国际贸易论坛.2001(6).-62-6787/100【题 名】绿色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作 者】傅京燕【刊 名】国际贸易论坛.2001(3).-52-5788/100【题 名】简易化——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作 者】王安会【刊 名】对外经贸实务.2001(12).-3-589/100【题 名】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融合发展趋势的理论分析【作 者】顾颖【刊 名】经济师.2001(7).-70-7190/100【题 名】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外贸战略【作 者】李晋【刊 名】学术月刊.2001(8).-111-11391/100【题 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给我国外贸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作 者】李大鹏【刊 名】北方经贸.2001(1).-159-16192/100【题 名】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分析【作 者】鲍晓华【刊 名】亚太经济.2001(1).-4-793/100【题 名】从世界苹果、梨生产及发展趋势与国际贸易看我国苹果、梨产业存在的问题【作 者】王宇霖【刊 名】果树学报.2001,18(3).-127-13294/100【题 名】国际贸易新趋势【作 者】韦倩【刊 名】环境.2001(11).-4-595/100【题 名】当前发达国家国际贸易保护措施的发展趋势【作 者】刘似臣【刊 名】中国对外贸易.2001(7).-8-1296/100【题 名】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分析【作 者】鲍晓华【刊 名】世界经济研究.2001(2).-74-78,4497/100【题 名】论国际贸易中非关税壁垒的演变趋势与我国的对策【作 者】郑后建【刊 名】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8(2).-14-1698/100【题 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趋势【作 者】李庆萍【刊 名】中国外汇管理.2001(5).-38-3899/100【题 名】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外贸战略【作 者】苑春强【刊 名】现代国际关系.2001(2).-20-24100/100【题 名】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及我国对策【作 者】肖光恩【刊 名】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8(3).-22-26
文献综述,就是对于你所研究的专题相关书籍论文资料等的一个系统的整理,有点像所有研究资料的索引。首先你得尽可能多的收集资料,再按照时间顺序或者是问题方面的分类做系统的整理排序,总结等。文献综述是论文写作收集资料很好的一种方法。
1]钟朋荣.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经济的战略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01:64-70.[2] 张隽青.中国跨国公司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5,01:82-84.[3] 邱立成,于李娜.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南开学报,2005,02:72-77.[4] 孔令丞.2004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的国际化特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4,12.[5] 徐德辰.跨国经营的国际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5.[6] 刘晴.企业跨国投资若干问题的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05.[7] 郭梅.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与管理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03.[8] 尹柳营,杨凯云.我国企业国际化现状及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07:19-21.[9] 彭凯,储小俊.对我国向海外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J).价值工程,2005,01:1-3.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中小企业融资研究目前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来进行的:一是从企业自身结构特点出发,从企业资本结构角度来进行,虽然其研究对象以大企业居多,但对中小企业也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二是从中小企业对资本的需求角度。
资本结构理论
所谓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和比例关系,是企业融资决策的核心问题。而企业也在致力于寻找最佳资本结构,以期达到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西方资本结构理论也主要是围绕如何形成最佳资本结构展开的,其发展过程大致分为连个个阶段,即早期资本结构理论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
企业的目标是实现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企业市场价值一般是由权益资本价值和债务资本价值组成,在企业息税前利润一定的情况下,总资本成本率最低意味着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于是美国的经济学家大卫﹒杜兰特(D. Durand ,1952)提出的早期的资本机构理论,他将资本机构理论分为净收益理论、净营业收益理论和传统理论(也称为折衷理论)。净收益理论是以权益资本总可以获取固定不变的收益率且企业总能够以一个固定利率筹集到全部债务资金为假设前提,该理论认为债务资金总是有利的,当企业负债率达到100%时,就可以满足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小化,实现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净营业收益理论是以总资本成本率和负债成本率都是固定不变的为假设前提,该理论认为,无论财务杠杆如何变化,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都是固定的,企业总价值不发生任何变化,企业价值和资本结构不相关,企业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问题。传统理论也就是折衷理论则是介于净收益理论和净营业收益理论之间的资本结构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的资本成本并不独立于资本结构以外,企业确实存在一个最佳的资本结构,即在加权平均成本由下降转为上升的拐点上,并且这个资本结构可以通过财务杠杆的运用来实现。从上面可以看出,这三个理论均不够成熟,净收益理论重视财务杠杆效应而忽略了财务风险,净营业收益理论则过分的夸大了财务风险,折衷理论则忽略了负债比率同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建立在经验推断的基础上,没有经过科学的数学推导和数据统计支撑,不够成熟,在实践中会产生偏差。而以MM定理为代表的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出现,则使得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1)MM定理。Modigliani & Miller于1956年在计量经济学年会发表了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后来又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上,论文上面所提的理论被称为MM定理。MM定理的提出被认为是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和现代结构理论的分水岭,也是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石。MM定理在一系列严格假设的条件下,例如完善的资本市场,无公司税和个人所得税等等,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数学推导,该定理证明,在一定条件下,企业价值与他们所采取的融资方式无关,即无论发行股票还是债券,对企业价值没有影响。该定理前提假设恨苛刻,与现实情况明显不符合。
Modigliani & Miller于1963年又发展了他们的理论,放松了没有企业所得税的假设,修正后的MM定理认为,由于债务融资的免税特性,负债率越高的企业将使用越多的债务,即债务的“税盾效应”,企业最佳资本结构即为100%的负债,企业可以通过利用政策来改变其资本结构从而改变市场价值。
Miller(1997)建立了一个包括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在内的模型,分析了负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分析了负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得出了个人所得税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利息的减税作用但并不会完全抵消的结论。该结论与Modigliani & Miller提出的修正的MM定理是一致的。但是他们有着相同的缺陷,都将债券融资放在最优先的位置,而忽略了债务的风险和额外的费用增加,与现实经济不符合。
Ang(1991,1992)对中小企业的税盾效应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中小企业一般缺乏此类动机,因为,一方面中小企业大多采取独资和合伙组织形式,公司税和个人所得税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另一方面,弱化的有限责任也使得破产成本至少在局部上依附个人,由于盈利性逊于大企业,中小企业较少使用债务融资的税盾效应(Prttit &),而从负债的成本来看,一般认为中小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破产可能性,因此比大企业使用较少的债务融资。
(2)静态权衡理论。MM定理只考虑了债务融资的税盾效应,而没有考虑其所带来的风险和额外费用。本杰明﹒格雷厄姆(1934)在其《有价证券分析》一书中指出,以法律规定的税率纳税,当财务危机可能性不大时,一个价值最大化的企业将不会有税盾效应,然而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增加负债率,这些企业就会增加的收入。
1984年,Myers在MM定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企业的高负债的增加,使得企业固定费用增加,收益下降,从而企业财务面临的风险越大,财务风险的增大产生了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两类成本。企业选择什么样的资本结构取决于他要达到的目标,其中包括在负债的收益和成本之间进行取舍,我们称之为静态权衡理论。最优的资本结构即为负债的免税利益和财务风险带来的成本之间相互平衡的资本融资结构。
1990年,Mackie-mason估计了一个公司优序租赁股份的发行的概率模型,她指出,低边际税率的企业(比如具有递延税收损失的公司),与那些面对固定税率的更具有盈利性的公司相比更倾向于发行股份,Mackie-mason 的结果与权衡理论相一致,因为它说明了赋税企业偏好负债。
(3)优序融资理论。1984年,Myers & Mujluf在其名篇《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中,根据信号传递的原理推出了他们的优序融资假说。其假设条件是:除信息不对称外,金融市场是完全的。其认为,公司偏好于内部融资,如果需要外部融资,公司将首先发行最安全的证券,也就是说,先债务后权益。如果公司内部产生的现金流超过其投资需求,多余现金将用于偿还债务而不是回购股票。随着外部融资需求的增加,公司的融资工具选择顺序将是:从安全的幅务到有风险的债务,比如从有抵押的高级债务到可转换债券或优先股,股权融资是最后的选择。
1989年Baskin以交易成本、个人所得税和控制权的研究角度对优序融资理论作出了解释,指出由于留存收益提供的内部资金不必承担发行成本,也避免了个人所得税,因此内部资金要优于外部资金。与权益性资金相比较,负债融资由于具有节税效应,发行成本低,又不会稀释公司的控制权,所以对外融资来说负债融资又优于权益性融资。
(4)信号理论。最早将信号引入经济学中的是Michael Spence,他认为尽管市场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但是潜在的交易收益依然可以实现。
Ross(1977)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分析,最早将非对称信息引入MM理论模型,分别假设公司的未来收益服从连续型和离散型的分布。假定经理人了解投资收益的分布函数,而投资人不了解, 建立了融资结构的信号传递模型。企业经理人对融资方式的选择向投资者传递了信号。一般来说破产的概率是和公司的质量负相关而与负债水平正相关。破产将给经理人带来损失。因而经理人不会盲目增加负债,在低质量的公司无法通过更多的债权融资来模仿高质量公司的情况下。外部投资者把较高的负债水平作为高质量的一个信号。所以,投资者将企业发行股票融资理解为企业资产质量的恶化,而债务融资则是一种企业资产运作良好的信号,负债率上升表明经营者对企业未来收益有较高的期望,传递了经营者对企业的信心,进而使投资者对企业也充满信心,进而使企业市场价值随之增大。
(5)代理理论。代理理论是指企业内部和外部投资者之间潜的冲突决定着最优的资本结构,即企业要在代理成本和其他融资成本之间进行取舍。
1976年Jensen & Meckling开创了代理成本理论,即代理理论、企业理论和财产所有权理论来系统地分析和解释信息不对称下的企业融资结构问题的学说,Jensen & Meckling把代理关系解释为委托人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而同时又要求代理人为其提供利益的服务关系。例如公司中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而引起的资本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就属于代理关系。由于经营者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者(存在外部股权),经营者的工作努力使他承担了全部成本却只能获取部分收益。而当他在职消费时,他却得到了全部的收益却只需承担部分成本。如果委托人和代理人都追求利益最大化,那么代理人就不会总是根据委托人的利益来采取行动的。也就是说经营者将不会努力工作,却热衷于在职消费,这将导致企业的价值小于管理者为企业完全所有者时的价值,这个差额就是外部股权的代理成本,简称股权代理成本。在投资总量和个人财产给定的情况下,增加债务融资的比例将会增加经营者的股权比例,进而降低外部股权的代理成本。但债务融资又会引起另一种代理成本。因为作为剩余索取者,经营者将更倾向于从事高风险项目。如果成功的话,经营者可以从中获取成功的收益;而一旦失败,他便借助有限责任制度将失败的损失推给债权人。经营者的这种行为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就是债权融资带来的代理成本 ,即债权代理成本。在对股权代理成本和债权代理成本进行分析 的基础之上,Jensen & Meckling认为 ,均衡的企业所有权结构是由股权代理成本和债权代理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来决定的,当两种融资方式的边际代理成本相等的时候,使得总的代理成本达到最小,进而企业便可以实现最佳资本结构。
(6)控制权理论。控制权理论主要是从企业经营者对控制权本身的偏好角度探讨了资本结构问题,主要反映了企业通过对资本结构中负债和股权结构的选择而对公司治理结构效率的影响程度。该理论认为,企业融资结构在决定企业收入分配的同时,也决定了企业控制权的分配。也就是说,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企业融资结构的。
Harris & Raviv,主要探讨Jensen & Meckling所提出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利益冲突所引发的代理成本问题,他们分别用静态和动态两个模型说明了经营者在通常情况下是不会从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出发的,因而有必要对经营者进行监督,他们认为债务融资有利于强化公 司治理结构中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Aghion & Bolton于1992年将不完全契约理论引入到融资结构的分析框架,并对债务契约和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他们认为,在多次博弈的过程中,当出现不容易得到的收益信息时,将控制权转移给债权人是最优的。
Davidsson(1989) 在对瑞典中小企业所有者、管理者样本进行分析得出了中小企业增长最重要的是“ 预期金融回报”和“独立性的增长”。 当中小企业扩张与独立发展发生矛盾时,所有者会保持企业的独立性为重。可见控制权在中小企业融资中是很重要的因素。
中小企业对资本的需求角度
国外从中小企业对资本的需求角度,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所作的研究很多,大概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微观层面上,企业自身成长周期对资本的需求,以及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角度;二是宏观经济层面,货币政策,银行业合并以及结构化调整等。
1.微观层面
(1)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是指企业融资结构问题,并没有考虑到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所不同的融资特点,也没有动态的研究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对资本结构安排有什么影响。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弥补了这方面不足。
Weston &Brigham(1970)根据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融资来源的变化提出了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并将企业的成长周期分为初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个阶段。Weston &Brigham对该理论进行了扩展,将企业的金融成长周期分为六个阶段 ,即创立期、成长阶段Ⅰ、成长阶段Ⅱ、成长阶段Ⅲ、成熟期和衰退期 ,并根据企业的资本结构、销售额和利润等显性特征说明了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来源情况,从长期和动态的角度较好地解释了企业融资结构变化的规律(见下表)
Berger & Udell(1998对 We s t o n &B r i g h a m的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进行了修正 ,即将信息约束、企业规模和资金需求等作为影响企业融资结构的基本因素并引入到他们所 构建的企业融资模型中,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 ,随着信息约束 、企业规模和资金需求等约束条件的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的融资安排 。
(2)企业融资困境方面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议员Macmillan在向英国国会提供的关于中小企业问题的调查报告中就指出,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着“金融缺口”,即著名的“麦克米伦缺口”。Macmillan发现,中小企业的长期资本供给存在短缺, 这种短缺尤其明显地发生在那些单靠初始出资人的资金已经不敷运用, 但规模又尚未达到足以在公开市场上融资的企业身上。“麦克米伦缺口”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的失灵,即市场的力量无法使资金向中小企业流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也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当中小企业无力从金融市场获得直接融资时,只有从银行获得间接融资。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所以银行贷款成为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唯一途径。这就使得银行具有相对的借贷优势。
1981年Stiglitz & Weiss发表了《不完全信息市场中的信贷配给》之后,信息不对称被公认为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Stiglitz认为,信贷配给源于信贷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导致了信贷合约中的道德风险问题。此问题的发生是基于商业银行不具备监督借款者的能力、借款人与贷款人利益不一致性以及他们之间事前的信息不对称这三个主要因素。
Bester(1982)引入了贷款抵押甄别机制,提出了低风险的企业承诺较高的抵押水平而享受较低的贷款利率,而高风险企业则相反,以此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利影响。Strahan、Weston(1996)提出了匹配理论,即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与银行的规模成较强的负相关性。
Berger& Udell(1998) 发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成为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关键。而关系型借贷被视为银行和企业双方在关系导向下达成的一种合意合约。如果借、贷者之间保持一种长期的关系,则有利于贷款人获得借款者的相关信息。如:借款者在贷款期限内生产经营状况,其产品市场占有率变化情况,借款者的还款的意愿及能力,是否需要抵押品以及是否需要签订有其他附加条件的合约等。
Uzzi& Gillespie(1999)认为,与中小企业贷款直接关联的贷款员,可能较其他人掌握更多的关于中小企业的权威信息。这些贷款员与中小企业主和其雇员保持着长期的关系,了解企业在当地的运行情况和企业的市场份额,甚至该贷款员就生活在当地的社区中。因此对中小企业及其所有者的财务状况非常了解,对其当前及未来的绩效有着比较准确的认识。
2.宏观层面
(1)银行业合并及结构调整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
一般认为, 银行业合并后形成的金融机构不仅规模会增大, 组织结构会更复杂, 行为方式也会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通常不利于关系型贷款的开展。
Strahan(1998)认为小银行合并之初,多样化使得合并后的银行抗风险能力增强,从而能够向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但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银行开始有能力向大企业提供贷款,并且内部管理也越来越复杂,所以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率就会下降;相反,小银行被大银行兼并时,新成立的银行则会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同样,当大银行之间发生兼并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也会减少。
Peek& Rosongren发现大银行对小银行的合并或大银行之间的合并倾向于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Berger进一步指出银行业并购对中小企业贷款存在4种潜在效应:静态效应、 重组效应、直接效应和外部效应。
Sharpe认为,市场力量使银行能够加强它与小企业的隐性长期合约关系,小企业从长远打算,会倾向于和银行保持长期关系。因为企业转换“基础”银行的沉淀成本相对较高,所以当银行与企业保持较长时期的关系后,银行就有可能使企业支付高于完全竞争时期的利率水平,使以前吸引小企业的短期低利率补贴部分得到补偿。Peterson和Rajan的研究发现,当银行的市场力量增加时,信用级别相对较低的小企业也有可能获得贷款支持。
(2)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货币政策主要有两个传导渠道: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货币渠道指货币政策通过改变利率,进而影响经济部门的真实支出。信贷渠道则又分两种,一种为银行贷款渠道,另一种为资产负债表渠道。银行贷款渠道是指,货币紧缩伴随着银行储备的减少,进而导致贷款供给的减少。。资产负债表渠道是指,货币紧缩通过提高利率损害到企业抵押品的价值,降低企业信用等级,进而削弱了企业获取贷款的能力。因此货币政策改变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冲击更大。
G e r t l e r 和 G i l c h r i s t 在对制造业小企业的经验研究中发现,小型制造业企业不仅直接对利率反应敏感,而且还深受经济周期的间接影响,因此,货币紧缩对小企业的影响要远大于对大企业的影响。
Taylor指出,金融自由化不会导致资金供给总量的增加,因为利率提高只会使得资金供给从非正规部门转向正规部门,总的借款额不会出现净的增加。Steel认为,由于较高的交易成本和风险、抵押品的缺乏以及历史渊源等,使得小企业在获取正规部门的贷款时仍将面临着诸多的限制。如果放开金融管制,金融自由化将会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更加恶劣。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关于国内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方式的选择及相关实证研究;第二,关于国内中小企业融资所面临困境原因以及相应对策的研究;第三、国际上中小企业融资在操作层面上经验介绍以及比较研究。
1、贺力平(1999)认为, 妨碍我国银行机构扩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主要因素是银行机构缺乏企业客户风险方面的足够信息,从而不能做出适用的风险评级并提供相应的信贷服务,指出可以通过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和转变国有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式来解决贷款者与中小企业借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2、周业安实证分析了我国金融抑制政策对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分析表明:信贷市场的利率管制、价格和数量歧视导致了企业的过度负债、逆向选择、寻租等现象,浪费了信贷资源;资本市场的行政管制则增加了企业的直接融资成本。
3、樊纲研究员(1999)认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原因主要是政府一直没有采取发展非国有银行的政策所致。所以作者提出要积极地发展非国有银行。同时为避免人们的‘市场选择’扭曲,提出对非国有银行的存款人提供与国家银行同等的社会担保。
4、张杰认为,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源于国有金融体制对国有企业的金融支持和国有企业对这种支持的刚性依赖,以及由此形成的信贷资本化。他认为,解除民营经济金融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营造内生性金融制度成长的外部环境。
5、陈晓红教授(2000)指出:由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差、财力物力有限、设备落后陈旧及生产的都是属于卖方市场的终端产品,而非生产与大企业相配套的中间产品和服务,经营效益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竞争的加剧而变得较差。基于风险和利润的考虑,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大量向大企业集团倾斜,使中小企业信贷资金严重不足,为解决这种资金关系的不协调,作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第一重构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关系,建立中小企业的主办银行制;第二建立政策性中小银行;第三大力发展非国有商业性中小银行。
6、魏开文博士(2000)认为,我国市场型的银行和中小企业关系的模式应该是一种契约型的主办银行关系。这种关系模式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用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则来规范银行和中小企业的行为,并体现契约型的信用关系。
7、林毅夫(2001)、 李永军从我国劳动力丰富、资本稀缺的要素禀赋出发,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成本较高,企业规模的限制决定了采取编制公开财务报表上市要承担巨大的信息成本;而在间接融资中,大企业在经营活动的透明性、抵押及贷款规模效应等方面原因,大型金融机构更偏好对大企业的贷款。而与大型金融机构所不同的是,中小金融机构比较愿意为中小企业贷款,而从企业的技术类型看,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唯一的方法是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8、白钦先、薛誉华(2001)指出我国由于长期实行赶超战略,强调规模经济的观点占据了政策层的主导地位,忽视了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较优势,认识上的差距导致长期
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
9、杨思群教授(2002)在对国外中小企业与银行关系的研究基础上,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存在“惜贷”、信贷的可歧视性、非长期关系、支付体系及中小金融机构等问题。提出我国银行和企业间问题的缓解思路是:银行“惜贷”一方面是反映中小企业素质及信用程度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反映了银行在信贷文化、重视资产的安全性方面有了积极的变化,所以“惜贷”只能是作为短期的特殊环境下采取的临时措施,而从长期看,为保障信贷资产的安全稳定运行,银行必须提高信息的分析能力和信贷担保技术;对于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非长期关系上,建立中小企业的主办银行制;在支付体系上,中小企业存在“多头开户”现象,这不利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运营情况和信用状况的了解,所以要减少这种现象并提高银行小额支付体系的效率;在中小金融机构上,片面强调国有化和国有控股,使中小金融机构存在着公司治理结构不良、预算约束不强等体制方面的弊端,为克服这一弊端,需按市场化的准则设立和监管中小企业,同时鼓励中小金融机构在整和过程中进行市场化的兼并和重组。
10、张捷教授(2003)通过银行组织结构与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特点来说明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特殊性意义。关系性贷款的基本前提是银行和企业之间必须保持长期、紧密相对封闭的交易关系,即企业固定地与数量极少的(通常一到两家)银行打交道。由于关系型贷款不拘泥于企业能否提供合格的财务信息和抵押品,因而最适合资产抵押品较少的中小企业。也就是说,中小银行在收集和处理公开硬信息(如企业财务数据、信用编码等)处于劣势,但由于其地域性特点,它们通过与中小企业保持长期密切的近距离接触而获得各种非公开的关联信息,具有向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发放关系型贷款优势。由于软信息传递存在成本问题,会在银行内部产生代理问题。与大银行相比,小银行科层结构简单,代理链条短,代理成本也相应地就低。
理论研究不足及以后研究方向
虽然说企业融资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相对较为成熟,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理论在很多问题上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各种实证检验也经常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果。这充分说明小企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其融资需求理论还远不够完善,还有相当多的问题和争论有待于进一步地解释。尤其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运作方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经济形势复杂,今年以来温州,鄂尔多斯相继发生的高利贷崩盘现象,充分的体现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方向,应该是多学科交叉,例如将博弈论以及行为经济学加入到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中去,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突破。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的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通过了解选题的研究现状,发现前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找到突破口和创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