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的创始人是胡亚权和郑元绪。
38年前,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毕业的胡亚权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的郑元绪两个理工男,在种种机缘下一起创办了《读者文摘》杂志(1993年更名为《读者》)。
两个人当初就想办一本属于甘肃人自己的杂志,挤在一间不到8平米的简陋办公室里抄抄写写,不会排版就依葫芦画瓢,没有美编就自己上,不懂封面设计就去请教印刷师傅。谁能想到,就这样造就了“读者现象”,让《读者》成为中国杂志的奇迹。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1981年《读者文摘》面世,刊名由赵朴初先生题写,封面照是电影演员娜仁花。
1982年初,美国《读者文摘》来函指出:甘肃人民出版社使用《读者文摘》中文名是不正当的,不符合国际版权协定。中美两家《读者文摘》长达数年的版权之争从此开始。
从1990年开始,中美两家《读者文摘》的版权之争再次升级。
1992年美国《读者文摘》委托律师致函中国《读者文摘》,要求停止使用中文商标《读者文摘》。
后为化解与美国《读者文摘》发生的版权纠纷,1993年3月号《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启事,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应征信十万多封。信中提到新名有:读者、读友、读者之家、谈天说地、共享等等。最后使用了《读者》一名。
1993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正式改名为《读者》。
此后《读者》杂志发行量从创刊时月发行量3万册到2005年4月份月发行量已达910万册,2006年月平均发行量898万册,稳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
同时,《读者》杂志行销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拥有众多读者,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读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国期刊第一品牌”。
从创刊开始,《读者》在国内累计已发行11亿册,品牌影响力大大增强。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读者》创始人胡亚权:是读者成就了《读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读者
胡亚权 胡亚权(1944~ )男,汉族,196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读者》杂志的创办人。 甘肃武威人,中共党员,编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71年分配到甘肃人民出版社,历任编辑、编辑部负责人、专业出版社总编辑、期刊编辑部主任、《读者》杂志常务副主编、《读者欣赏》主编等职。现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 胡亚权长期从事出版工作,在图书及期刊两个领域均有建树。先后创办或参与创办过《读者文摘》(现《读者》)、《读者·乡村版》(现《读者·乡土人文版》)、《读者欣赏》等刊物。1981年,胡亚权在甘肃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曹克己领导下,与郑元绪一起创办了《读者》杂志,5年时间月发行量从创刊号3万份上升到183万份。1994年胡亚权再度出任读者编辑室主任。他提议成立读者杂志社,将杂志从纯粹编辑型转为市场营运型。杂志在内容创新、形象塑造、广告经营、公益宣传、发行分印等诸多方面大力改进中上了一个台阶,迈入发展期。 1994年获首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称号,2004年,胡亚权被中国出版者协会授予第五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称号。2008年12月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改革开放30年来为我国出版事业作出历史贡献的100位从业人员称号,被授予“中国出版荣誉纪念章”。
其实准确地说,《读者》杂志的创始人是曹克己、胡亚权和郑元绪三位出版界的前辈。当时(1981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即如今的读者出版集团前身)总编辑曹克己先生先有了办杂志的创意,他将自己想法的雏形告诉胡、郑二人,由他们俩具体执行的。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3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1981年创刊时的《读者文摘》只有48页,而且是双月刊,新闻纸黑白印刷,售价三角。杂志创刊一年,发行量达到16万,1982年底,发行量达到42万,1983年,发行量突破136万。然而《读者文摘》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982年初,美国《读者文摘》来函指出:甘肃人民出版社使用《读者文摘》中文名是不正当的,不符合国际版权协定。中美两家《读者文摘》长达数年的版权之争从此开始。从1990年开始,中美两家《读者文摘》的版权之争再次升级。1992年美国《读者文摘》委托律师行致函中国《读者文摘》,要求停止使用中文商标《读者文摘》。 后为化解与美国《读者文摘》发生的版权纠纷,1993年3月号《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启示,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应征信十万多封。信中提到新名有:读者、读友、读者之家、谈天说地、共享等等。最后使用了《读者》一名。1993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正式改名为《读者》。
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 这也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不一样。以前的《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现在的《新青年》杂志创刊于1976年,由共青团黑龙江省委主管、新青年期刊出版总社主办,创刊以来一直是各种社会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所以,并不一样。现在的《新青年》文笔优美,内容生动,为同龄人体验情感世界,了解世态人情提供一条捷径。主要栏目有:开卷有益、理论场、专场纪实、访问冰与火之歌、惟系列-惟文艺等。
青年杂志创刊于哪一年: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9月15日。
1、《新青年》(LAJEUNESSE)是一份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
2、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1916年9月1日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由陈独秀主编,编辑成员和主要撰稿人有鲁迅、钱玄同等。该刊前期宣传科学与民主,发起文学革命与批孔运动,对中国数千年的封建文化思想进行猛烈的攻击,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3、916年9月1日,《青年杂志》易名《新青年》出版。陈独秀在改刊后的《新青年》第一期上发表《新青年》一文,号召青年做新青年。他提出新青年的标准是:生理上身体强壮;心理上是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而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以自力创造幸福,而不以个人幸福损害国家社会。
4、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在文中揭露封建制度带来的危害,并强调要寄希望于青春中国之再生;号召青年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90年代香港介绍灌篮高手的杂志是slam杂志。《灌篮高手》漫画是在《周刊少年JUMP》1990年42号至1996年27号上连载,单行本在17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灌篮高手》电视动画于1993年10月16日至1996年3月23日在朝日电视台首播,全101话。
《灌篮》是以旬刊的形式发行。出刊时间是:每月5日,15日和25日。发行量是55万册。定价10元/册。
1967年,井上雄彦出生于日本九州的鹿儿岛县。这个个子不高,看起来有些内敛的漫画家,其作品风靡整个亚洲,缔造了日本动漫界的神话。他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比起自己作为一个万能的神来创作,我更想看到作品能走多远。我已经觉得自己的人生很美好,就算我现在就离开人世。” 中学时热衷剑道和篮球,高中毕业后就读于熊本大学文学部,在大三时毅然退学,前往东京追求自己成为职业漫画家的梦想。而他也幸运地得到青睐,成为创作出《城市猎人》《猫眼三姐妹》等作品的漫画家北条司的助手。 1988年,年仅21岁的井上凭借着《紫色的枫》荣获“手冢奖”,正式拉开了其漫画家的生涯。“手冢奖”由集英社漫画周刊JUMP创立,目的是为了纪念有着“日本漫画之神”之称的手冢治虫在推动日本漫画飞速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一个旨在针对少年故事漫画的新人奖。 有了“手冢奖”的肯定,井上雄彦于1990年在《少年JUMP》开始连载《灌篮高手》(SLAM DUNK),这部讲述一群高中生追求篮球梦想的故事在整个亚洲卷起一股篮球热潮。其单行本在全日本销售量超过了一亿册,而作品也在1995年获得了第四十回小学馆漫画赏。对于篮球的喜爱,除了巅峰之作的《灌篮高手》外,还有1993年开始连载的《HANG TIME》,1997年的《零秒出手》,以及1999年的《REAL》,虽然都是以“篮球”为题材,但其他作品并没有取得像《灌篮高手》那般的成功。虽然被奉为大神,但他自己却说道:“在我自己从事的活动中,我并没有把自己以漫画家或是艺术家的身份来区别。漫画以外的事情我缺乏知识与经验,凭自己的本事什么也做不成。我不擅长伪装也不懂幽默,只是全身心投入而已。” 井上雄彦从小学习剑道,在高中时则加入了篮球社,并担任主将,如今的篮球已成为全民潮流运动,而在当时却被认为冷门项目。热爱着篮球,并对美术充满了无穷的兴趣,于是将篮球变成故事也成为自然不过的事情。 《灌篮高手》于1990年10月1日在《周刊少年JUMP》上连载,《JUMP》是目前为止日本发行量最高的连载漫画杂志,位列日本三大周刊少年漫画杂志之首。《灌篮高手》共31卷,全276话,在1996年连载完毕。无论是在全亚洲带来的影响力,还是对于作者本人整个创作生涯的影响都是极大的。故事源于湘北队长赤木刚宪组织队员冲刺全国大赛,到全国大赛失利而划上句号。他塑造了一系列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樱木花道、赤木刚宪、流川枫、三井寿、宫城良田·····这些人物更准确的来说,都是热血少年。抛开樱木爱上晴子、晴子暗恋流川枫这两条极轻的感情线索外,《灌篮高手》更多的是少年之间的友谊以及为梦想不懈奋斗的努力。作者抛开了少女漫画式的玛丽苏情节,而专注于一群高中生为了一项运动所作出的努力,这样就使得梦想二字显得尤为纯粹。熟悉NBA球赛的人都能看出《灌篮高手》借鉴了当时90年代NBA的球队:湘北是公牛、陵南是活塞、翔阳是凯尔特人、海南是湖人。而湘北的五大主角也有原形,读者较为肯定的是:樱木对应罗德曼、流川枫对应乔丹、宫城对应凯文·约翰逊、三井对应雷吉·米勒、赤木对应帕特里克·尤因。井上雄彦经常来美国,每到洛杉矶必观球赛。对于他而言,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工作室,只要是待在自己的地方,总会感到轻松。他常常选择来咖啡馆进行素材的提炼,在咖啡馆里,一小时就是一小时,一周有大半时间都会待在咖啡馆,进行创作的自问自答。 他享受着一个人自由创作的“孤独感”,角色是活的,所以必须真诚地对待他们,要学会迎接他们,在设想人物下一个动作的时候,总是会问对方“是这样吗”。于是,故事不成为创作的首要因素,而将人物的塑造作为重中之重。脑海里要有鲜明的形象、明确的场景、饱满的情感,角色的行为由他们自身的性格出发,如此一来故事自有它自身的发展脉络。 《灌篮高手》的两大主角----樱木花道和流川枫。1988年使井上荣获“手冢奖”的《紫色的枫》就是以流川枫为原形的作品,还有《华SHONEN》《像JORDAN一样》都出现了流川枫。作为剧中的第二主角,井上在他身上投入了不亚于第一主角的情感。不仅将流川枫的原型定为自己最爱的球员迈克尔·乔丹,更是将自己永不服输的性格贯穿在其中。对于井上来说, “专业,是不断向上的人” ,而对于流川枫,成为全日本第一的高中生就是他的目标。 相较于樱木花道的外向、开朗、乐观,流川枫是截然不同的冷酷、执着,甚至会有些痴呆。选择来湘北的原因,仅仅是因为离家近。上课总是睡觉,骑车总是摔倒,和樱木花道一样属于单细胞生物,但我行我素的性格特点让他看起来沉默寡言,甚至有些张狂自大。 在队内担任小前锋,常被人诟病打独球,刚参加县大赛时,高一新生球员的他就敢挑战陵南神话般存在的仙道彰。练习赛时的失利在之后的正式比赛中,却能力挽狂澜,并与仙道彰各有千秋,不相上下。樱木惊讶于他射球的准确,他只是回答:“像这样的射球我已经练了几百万个了”,从开始的特立独行,到全国大赛对峙南时问到:“你认为日本第一的球员是怎么样的,我认为他一定会带领球队成为日本第一,我要成为这种球员”。在面对日本第一高中山王工高时的呐喊:“今天我们也一起喊吧,我们是最强的”。《灌篮高手》的全国大赛并没有进行动画化,全国大赛中,湘北队第二轮便遇到了日本第一高中山王工高。泽北荣治、深津一成、河田雅史、野边将广等全国最顶尖的青年球员出现在他们面前,井上用大篇幅刻画了五个球员在对抗山王前的情景:樱木睡不着给晴子打电话、流川枫坐在大厅里观摩录像带、宫城和彩子出来散心、三井和赤木以及木暮聊着当年要称霸全国的梦想。 井上没有将这些少年神话化,他们会退却、懦弱、甚至会放弃,所以当三井哭着对安西教练说道:“教练,我想打篮球”;所以当赤木面对鱼住纯时即使带着伤也丝毫不放弃;所以当宫城良田面对质疑时,仍然敢挑战牧绅一,问道看看谁才是神奈川的最佳后卫;所以当樱木拼了命地去抢球,扑倒在裁判席,最后还能站起来,对晴子自语似的说道:“是的,我喜欢篮球”。我们会哭、会笑、会感动,井上将人物注入鲜活的血液,让他们能与观众共同呼吸,而不是刻意去画一些酷炫的技巧与人物过于帅气的样子,这样更显得青春的本真,生命的可贵。 全国大赛中,樱木和流川最后的默契配合,让湘北突出重围打败卫冕16年冠军的山王,却因全体队员体力透支,败给了爱和学院。赤木的全国称霸之梦最终落空,山王之战成为湘北五人的最后一战。 《灌篮高手》的故事没有一个完美的happy ending,但是青春不就这样吗?我们努力过、奋斗过、背水一战过,难免也会有遗憾、失望、悲痛。 2004年12月,为了纪念《灌篮高手》总销售突破一亿册,井上决定在神奈川的一所废弃中学的黑板上绘制全国大赛“十日后”的他们。井上自费在六份报纸上刊登湘北球员形象的广告,他说道:“在这个夏天里,我得知《灌篮高手》的单行本突破了一亿册,因此也产生了想亲自向大家道谢的心情。很多人告诉我,他们看到了8月10日的报纸广告,这其中既有早上第一个给我发来邮件的人,也有搜罗到全部六份报纸的人,还有一个月后才知道这件事的人,他们发来的邮件有写的很长的,也有只写了一句话的,还有连名字都没写的·····有很多人都把这个故事看作是真实发生过的,并把它视为心中非常重要的回忆。每一位读者,都可以被这份相同的回忆联系到一起,而他们的过去和现在也可以把这份回忆联系在一起,我非常激动,如果这部作品具有这样的力量的话,那么我非常荣幸当初我能创作出它”。 《十日后》的他们:赤木离开了篮球队,安心准备考试,却在上课时有些心不在焉;宫城良田成为新一任的湘北队长,开始研究如何管理球队;樱木在康复中心治疗,当医生说道,日本已经诞生了第一个NBA选手,樱木自信的说道:“看着吧!下一个去NBA的人是我······因为,我是天才!”;三井继续练他的三分球,开始准备冬季选拔赛的活动;流川枫入选了日本国家青年队的培训,一边苦练英语为美国之旅做准备。 我们为了这个最终结局,足足从1996年的截稿等到了2004年,不少的读者朋友已从青年逐渐成长到有了下一代的中年,而我们回头发现,我们所热爱的少年们还定格在那个充满热血与活力的17岁。《灌篮高手》大获成功之后,井上雄彦在06年创立了“灌篮高手奖学金”,用于支持那些像“流川枫”一样的日本少年在更广阔的篮球王国寻求梦想。这部作为日本动漫界金字塔式的作品,倾入了井上雄彦满满心血。高中时,爷爷曾夸赞他的画“头发像活生生的一样”,读者朋友的赞赏成为他的精神粮食,继续工作的动力。“我不想让人觉得我半途而废,在半途中放弃,我还是会继续画下去”,而之后他又创作出与《灌篮高手》截然不同风格的《浪客行》,这部改编自吉川英治小说《宫本武藏》的作品缔造了另一个神话。 2011年3月,日本发生的里氏9级地震后,井上在推特上发表系列速写漫画《SMILE》,鼓励日本民众重新点起生活的希望并为灾民祈福。 井上雄彦现在已成为日本动漫界神话般的人物,而《灌篮高手》也已经诞生了25年,这部激励了一代代青少年对于篮球热爱的作品,也成为无数青少年心中最美好的青春回忆,故事已经落幕,而他们的时代永远不会落幕。 (林说------非常感谢大家的留言,想到大家看完之后,在手机上一个字一个字敲打着自己有关SD的回忆,我也非常感动。这篇文章是今年九月份写的,去年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把《灌篮高手》的动画版又看了一遍,看着看着还看哭了,都这么久了,依旧会为动画里的情节、人物所感动。在我心目中,《灌篮高手》这个故事,这里面的人物,那所叫湘北的中学都真实地存在过我的生活中,想必有很多朋友都有相同的感受吧。去年看完动画版,又把全国大赛的漫画版看了一遍。也是是因为长大的缘故,渐渐明白了井上里面很多设置的缘由,不禁再次膜拜了井上大神。提起看《灌篮高手》,还是刚上初一,当时我们地方台有点播台,有超多人都爱点SD,自己就跟着点播台看到哪一集就算哪一集,甚至有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布置作文,我还写了流川枫,通融的语文老师不禁给我打了A+,还给我很多句子打上波浪线以示鼓励,当时班上,除了我,还有很多同学都写了SD里的人物。男生们就说我们喜欢流川枫肤浅,哈哈,肤浅就肤浅,现在流川依旧是我心目中永远的男神O(∩_∩)O哈哈~有一个朋友留言给我,他在首体学篮球专业,他说他之所以学篮球就是因为小时候看了《灌篮高手》。SD给大家的,不仅仅是美好的回忆,它对于很多很多的人都产生了影响。我们会爱上那个整天说自己天才的樱木、那个酷酷面瘫的流川、那个永不放弃的三井、那个个子小小但毅力非凡的宫城、当然还有我们最酷炫的队长赤木······太多人物就不一一列举了,今年去电影院看《匆匆那年》,就是为了听SD的歌,电影剧情完全被忽略,只记得听到熟悉音乐时,整个人在电影院都要感动的哭了···可能是音效实在是比用电脑或手机好太多吧·····初一的表妹,小五的表弟,他们想玩iPad,我就说那只能看灌篮,结果他们也迷上了SD,两个00后还开始画起了SD里的人物。还有很多的回忆,就不再写了,谢谢大家的留言,如果你看完有感触,有自己的回忆,请写下来吧,虽然不能一一回复,但看着大家和我有着相同的共鸣,我也非常感动。附,虽然这篇文章里有剧透很多全国大赛的情节,但没看过的朋友不用担心,全国大赛真的超好看,还有全国大赛没有TV版,只有漫画版,网上一搜就有很多啦。最近科比宣布退役,又一个篮球巨星退出他的篮坛,大家不用沮丧,“故事已经落幕,而他们的时代永远不会落幕”,这是我想告诉给大家的。)
《科学》(英语:Science)是美国科学促进会(英语: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为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为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18世界品牌500强》榜单,科学排名第383。
《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为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 内容《科学》杂志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该杂志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 宗旨“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AAAS也是《科学》杂志的宗旨。 资金来源多数科技期刊都要向读者收取审稿、评论、发表的相关费用。但《科学》杂志发表来稿是免费的。其杂志的资金来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会员费、印刷版和在线版的订阅费、广告费。 竞争对手在全球,《科学》杂志的主要对手为英国伦敦的《自然》杂志,该杂志创办于1869年,曾发表了大量的达尔文、赫胥黎等大师的文章。21世纪的 前4年中,二者为率先发表人类基因排列的图谱而激烈竞争。 现任主编《科学》杂志的现任主编唐纳德·科尼迪毕业于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为斯坦福大学第八任校长,著名的环境科学教授
科学电报杂志于1877年8月28日首次出版。
自创刊到现在算有56年了吧《萌芽》杂志创刊于1956年7月,是中国第一本青年原创文学刊物。
《萌芽》杂志创刊于1956年7月,是中国第一本青年原创文学刊物,至今已走过了62年的辉煌历程。
杂志(Magazine),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
它根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将众多作者的作品汇集成册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称期刊。
“杂志”的形成来源于罢工、罢课或战争中的宣传小册子。这种类似于注重时效的报纸的手册,兼顾了更加详尽的评论,一种新的媒体也就因这样特殊的原因而产生了。
最早出版的一本杂志是于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国人萨罗出版的《学者杂志》。
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创刊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停刊于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
前后历时10年,共刊出11卷,每卷均合订为一本,是类似年刊性质的中医杂志。
它的稿件是当时江南一带的名医所供给的,故名《吴医汇讲》。
任何一种杂志以自己的“ISS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进行出版。
“萌芽”,是名词,是动词,更是一个中国知名青春文学文化品牌。“萌芽”,一个全方位的青春文学文化平台,“萌芽”,一本具有50年辉煌历史、仍为中国权威畅销的原创青春文学杂志,“萌芽”,一个历时8年,被誉为“中国语文奥林匹克”的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萌芽”,一个销售已逾百万册的国内畅销青春文学书系品牌,“萌芽”,一个近60万会员,每天百万流量的超人气青春文学文化网站。1956年 “任何参天大树都是萌芽长成的”3月,作为培养青年文学人才的阵地,《萌芽》杂志由上海市作家协会筹备。7月,《萌芽》杂志创刊,哈华任主编。杂志的封面刊名采用鲁迅先生的手迹,旨在继承和发扬鲁迅先生30年代办《萌芽》的传统,在文学战线上培养大批新战士。正如巴金在创刊号的祝词中说的那样,“任何美丽的花朵,任何参天的大树都是由萌芽长成的”,“任何萌芽只要得到阳光和雨露的养料,就会展开她那‘欣欣向荣’的前途。”1960's 艰难岁月VS无人不知的《萌芽》《萌芽》杂志创刊后,就受到全国各地读者的喜爱,来稿数量激增,发行量也直线上升。创刊号印数36000册,一年不到就达到20万份。在广大青年作者及青年读者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为青年习作者的园地,不少作家,如新近去世的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陆文夫等,都是在《萌芽》起步跨上了文坛。而今天50岁左右的一代文化人,几乎无人不知《萌芽》。最初,《萌芽》为半月刊,至1960年7月改为月刊,但只出了两期,因纸张供应紧张而被迫停刊。从创刊到停刊,共计出版了98期。1964年,经济形势好转,《萌芽》复刊。1966年7月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再度被迫停刊,共计出版31期。1980's 属于文学的80年代1981年,《萌芽》杂志复刊,哈华同志任主编。复刊后的《萌芽》很快便博得了广大青年读者的喜爱,发行量直线上升,刊物发表了一大批优秀文学作品。1983年,湖南省青年作家彭见明1983年发表在5月号《萌芽》上的小说《那山那人那狗》,以及湖南省青年作家刘舰平刊于6月号《萌芽》上的小说《船过青浪滩》,荣获全国短篇小说奖。1998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在国内外屡获殊荣,可见《萌芽》所刊作品的生命力之顽强。当时《萌芽》的最高发行量突破30万份。与此同时,大型文学杂志《萌芽》增刊《电影电视文学》,在上海创刊。开风气之先,发行量高达36万。1984年10月号《萌芽》发表的浙江省青年记者吴民民的报告文学《冰海沉船》,荣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1986年5月,哈华离休,曹阳接任主编。以后的十年,《萌芽》被誉为“作家的摇篮”。(《萌芽》增刊改名为《电视电影文学》杂志,于86年5月划归上海市文联主管。为了激励与扶植青年创作,复刊后的萌芽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萌芽文学奖,并恢复了推出年轻作家的“萌芽丛书”的出版。如今的《萌芽》编辑中,就有多位是从当年的“文学奖”中脱颖而出的作者。1988年6月,《萌芽》荣获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颁发的“庄重文文学奖”。1990年6月,《萌芽》杂志设计封面被评为国家刊物封面整体风格设计大奖。1994年6月号《萌芽》,闫连柯的《耙耧山脉》系列小说荣获第三届“上海市中长篇小说优秀作品大奖”中篇小说二等奖、优秀作品编辑奖。1996年 文学杂志的市场之路1995年,赵长天接任《萌芽》杂志主编。随着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进程,1996年1月号《萌芽》又进行了改版,内容栏目化,开本从16开改为大16开,定价元/册。这明示了《萌芽》办刊的目的不再限于培养青年作家、少年作家这一小众圈子,同时扩大范围,将眼光放远到提高广大青年读者的文学素养上。杂志将读者群重新定位在“大、中学生”,即以大学生为主,向下辐射到高中生,向上辐射到工作一两年的青年读者。改版后的萌芽更贴近生活、贴近校园和青年学生,既是一本青年文学刊物又是一种青年文学修养性读物,《萌芽》的品牌栏目有:小说家族、校园清泉、青春心事、校园扫描、第一类接触、异域传真、社团之页等等。1996年8月号《萌芽》,上海作家王周生的小说《星期四,别给我惹麻烦》,荣获《小说月报》’97百花奖、优秀编辑奖,以及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萌芽》新人奖推出张磊、刘文诚、周洁茹、商羊、张雄、路玮、王淑瑾等一批文学新人。1997年,萌芽杂志社与沪南供电局合作,每月向全国贫困地区赠阅《萌芽》杂志一千册,持续一年。并面向贫困地区举行了“沪南杯”散文征文活动。2000年,考虑原价6元的月刊,给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族每月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萌芽》杂志的开本从大16开,改回正16开,降价为元保持至今。通过不断的市场实践,“用一本杂志来体验青春,用一本杂志来感受文学”成为新时代萌芽的办刊口号。阅读萌芽成为大中学生的时尚。2000年,迎着这样的奇迹,萌芽及时推出了由学生自己担纲编辑的“刊中刊(AMAZING)”不断更新栏目,“少年小说”、“学园Q弹”、“爱上男主角”、“大牌档”、“众议院”等参与性互动性强的栏目,使文学杂志不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文化沙龙。基于1999年起又成功举办了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培养了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畅销书作家和文学新锐,萌芽的影响力再度节节攀升,销量达到每月的50万册上下。2001年,随着优秀作者的队伍庞大,应读者的强烈要求和编辑部人员的积极筹划,《萌芽》恢复增刊的出版,一年为2期,为中长篇小说专号。2001年,国家出版署批准《萌芽》作为“双效”期刊入选《中国期刊方阵》。2005年,萌芽杂志被评为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被列为百种重点期刊之一。同年,萌芽杂志社被评为上海市宣传系统第一届(2003年—2004年)“文明单位”。1999年 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掀起的作文革命早在1997年末,中国的舆论界就对中学语文教育投入了极大关注。《萌芽》作为时代青少年与文学之间的媒介,具有敏锐的嗅觉,察觉到一场作文革命的时机已经到来。1998年,《萌芽》联合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七所全国著名高校,向中学教育的“唯理模式”叫板,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就这样应运而生。“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出发点就是探索一条还语文教学以应有的人文性和审美性之路,让充满崇高的理想情操、充满创造力、想象力的语文学科,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大赛聘请国内一流的文学家、编辑和人文学者担任评委。除初赛作品要求字数控制在5000字以内、参赛者30岁以下之外,不收取报名费,无任何限制。“新概念”旨在提倡:“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初赛优胜者参加复赛,最后确定一、二等奖及入围奖名单。1999年3月,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得圆满成功。当年有7位一等奖获得者幸运地得到了保送联合主办高校的破格录取资格,自中国大陆恢复高考以来第一次因作文比赛的奖项,获得深造机会。自1999年7月第二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始,至第七届大赛止,新概念作文大赛由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独家协办并以“中华杯”冠名。2005年,第八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由掌上灵通有限公司独家协办,以“掌上灵通”冠名,简称“灵通杯”第八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至今新概念作文大赛已历时7年8届。7年来,参赛人数已经从最初的4千人次,逐年递增至7万多人次。随着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高校合作力量由最初的7所陆续扩大为10所到后来的13所,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也先后加入了联合主办单位队伍。1999年以降,全国不计其数的媒体报道了“新概念作文”大赛对传统语文教育的冲击,引发社会各界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深度思考。“新概念”的参赛稿件给文坛吹来了清新之风。许多作品使评委铁凝、叶兆言等成名作家无法相信这样才华横溢的文章出自中学生之手。评委会主任王蒙甚至欣喜地说:“我们可以搁笔了。”作家赵丽宏也发出了“青春的光彩谁也无法扼杀”的感叹。许多潜在写作的年轻作者被发掘出来,文学的基础人口获得了拓展。而起步于新概念作文大赛的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等“80后”作家,更成为如今文坛最活跃的分子之一,他们的作品之畅销是文学出版业中的奇迹。另外,韩寒这名当年由大赛发掘出的一等奖获得者、媒体眼中的“高才留级生”所引发的话题,至今是对中国教育界的影响深远的冲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媒体舆论都不得不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重新审视与思考。每年由大赛衍生出的出版物《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和《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特色作品选》的销量也历年保持较好的销售势头,成为广大青少年业余课外阅读的重要补充。而且后来每年出版《新概念才气作文选》2000年 萌芽网站建立——青春文学文化家园初具规模1999年《萌芽》杂志策划成立网站,以迎接网络时代的到来,方便编、读、写三者通过虚拟媒介更好地交流办刊心得,为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即时消息搭建更广阔的平台。2000年3月26日萌芽网站正式成立。2005年4月,改版后的网站一期顺利改造完毕。成为一个融《萌芽》官方信息发布、论坛交流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学爱好者集散地。杂志读者可通过登陆网站了解萌芽杂志、新概念大赛、萌芽书系及萌芽网站社区的全方位“萌芽”官方信息,也可在网站的平台上与萌芽杂志社、萌芽作者、萌芽读者进行直接交流沟通。2006年5月,萌芽网站完成二期改版,新增萌芽播客、聊天室、在线投稿《萌芽》杂志系统等新功能,进一步改造论坛结构,同时吸引大量萌芽作者聚集网站与读者面对面沟通。目前,网站的注册会员数量已逼近70万。日均流量百万,论坛日均发帖量15000帖。萌芽网站业已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青春文学文化家园”。2003年 萌芽书系——国内畅销青春文学图书品牌诞生2003年,作为青少年心目中具有权威性的刊物,《萌芽》杂志借助自己的品牌优势和稿源优势正式以“萌芽书系”的品牌,推出青春读物。2009年,萌芽杂志社与上海故事广播合作,创立了上海地区唯一一各面向中学生的广播节目萌动60分。早在杂志建立初期,《萌芽》编辑部就不定期地与全国各地出版社合作,为决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的青年作家搭建作品推广的平台,推出“萌芽丛书”。新概念作文大赛启动后,《萌芽》也时有图书策划编撰的成果。应该说,在2003年“萌芽书系”品牌确立前,《萌芽》推出的图书已经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消费群和可靠公信力;这个品牌的确立,已经使《萌芽》的图书编辑走向更专业更成熟更规范的运作模式。至今萌芽书系已与全国各大出版机构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依托萌芽杂志社自身的社会效应及经济实力,本着大力扶持青年作者的宗旨,提供尽可能多的有利于青年作者成长的图书出版条件。已出版的图书囊括长篇纪实文学、长篇小说、个人中短篇小说集、萌芽作品合集、萌芽作品年选等各个种类,诞生了畅销书作家蔡骏、那多、李海洋、马中才、王皓舒、朱婧、田瑞辉等实力作者。品牌旗下文学出版物已达50多种,每种最低以10000册起印,至今销售达上百万计。2013年,孙甘露接任《萌芽》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