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年,分别是1996年和2001年,下面具体说明一下:
1、引起的原因:股市的走势大大脱离经济的基本面,因此注定难以持续,一有风吹草动,便全线溃败,而股市中人则投机心态过盛,或风雨将至仍勉力为止,或追涨卖跌全凭感觉,终不免悲惨收场;
2、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证监会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
3、2001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点。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扩展资料:
股灾(The Stock Market Crash)是股市灾害或股市灾难的简称。它是指股市内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受某个偶然因素影响,突然爆发的股价暴跌,从而引起社会经济巨大动荡,并造成巨大损失异常经济现象。股灾不同于一般的股市波动,也有别于一般的股市风险。
参考资料:股灾-百度百科
出自下文:佐藤政府反动面目进一步暴露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日本日立造船公司同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签订的出口货轮的合同,由于佐藤政府的阻挠和破坏,已经失效。这样,由已故的高碕达之助先生和松村谦三先生等日本朋友辛勤经营起来的“备忘录贸易”,就有触礁的危险。佐藤政府应该对这一事件的严重影响,负完全的责任。 佐藤政府破坏向中国出口货轮的合同,并不是偶然的。佐藤政府上台以后,干出了一系列的歧视和敌视中国的坏事。它拒绝以彭真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入境。它在联合国为美国充当打手,领先作敌视中国的叫嚣。它悍然宣称以中国为假想敌的“三矢计划”还要“继续”下去。它派战犯岸信介去台湾,决定给蒋介石匪帮大量援助。它公开宣称受“吉田信件”约束,容许蒋介石匪帮干涉中日贸易。正是在“吉田信件”的名义下,它接连地采取了破坏中日贸易的措施。事实表明,佐藤政府蓄意从政治到经济,从各个方面破坏中日关系多年来积累起来的成果。现在,人们看得更加清楚了:佐藤政府是一个露骨亲美的、露骨敌视中国的反动政府。 佐藤政府甘心充当美帝国主义侵略亚洲的工具,它的这种反动面目已经越来越暴露了。它忠实地执行华盛顿的意旨,加速完成“日韩会谈”的罪恶计划,为美帝国主义拼凑东北亚军事集团的阴谋效劳。佐藤政府积极支持美国侵略南越和扩大印度支那战火的军事冒险。日本实际上已经成为美帝国主义进行这场侵略战争的重要基地。美国的飞机、军舰和地面部队,频繁地从日本调往印度支那。日本还为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南越的战争,提供了包括派出大批人员在内的后勤支援。佐藤政府根本不顾日本民族的安危,把自己紧紧地拴在美帝国主义的战车上,帮助美国侵略者在亚洲杀人放火。 为什么佐藤政府这样卖力地为美帝国主义在亚洲的侵略和战争政策服务呢?原来,它有不可告人的图谋。当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时,日本垄断资本曾经吃到过甜头,发过战争横财。现在,佐藤政府又想依靠美国在亚洲发动侵略战争,大捞一把。美帝国主义为了拖日本下水,又在给日本垄断资本吃点“甜头”了。美国对日本的军需订货增加了。美国侵略者在越南土地上投下的凝固汽油弹,有百分之九十二就是由日本垄断企业制造的。佐藤政府看来是有些得意了。它为了取悦于美帝国主义,大发战争横财,不惜中断日本同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和平贸易,也不惜破坏中日之间的“备忘录贸易”。看来,佐藤政府是要决心逐步地把日本经济推上为美国侵略战争服务的轨道。这就是佐藤政府正在作的一场血腥的黄金梦。 但是,佐藤政府在大干坏事的时候,嘴里还念着弥陀。它说,它执行的是“独立自主”的政策啦,它对中国要“向前看”啦,还要派出某大员同中国领导人“交换意见”以求得日中两国间的“相互了解”啦,它要在东南亚维持“和平”啦,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人的鬼话。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欺日本人民,借以掩盖它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反动本质。 佐藤政府的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把戏,是不了任何人的。中国人民对佐藤政府绝不抱有任何幻想。日本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将不断地提高警惕,加强对美日反动派的斗争。老实告诉佐藤政府,你们不要想得太美妙了。当心在美帝国主义点起的侵略战火中烧坏你们自己的手!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人民日报仲音连发七文谈疫情防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我一起看看吧。
“仲音”是谁?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坚持动态清零”的信号
10月10日起,人民日报连续发布署名“仲音”的文章,聚焦“抗疫”,指出“躺平”不可取。10月10日,发布文章《增强对当前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10月11日,发布文章《“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10月12日,发布文章《“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
人民日报的权威性自然不必多说,只是这么重要的观点,署名“仲音”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那么“仲音”到底是谁?
其实“仲音”并不一定是特指的一个人,或者说“仲音”是谁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民日报这个平台,这释放了“必须坚持动态清零”的信号。
众所周知,“动态清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国的新冠感染、死亡人数非常的低,当然,“动态清零”对很多人的工作、生活产生了影响,特别是没有固定工作的人,因而这些群体有特别的“躺平”期待。
此外,不时地有报道指出新冠毒性已经很弱,重症率很低,这加剧了很多人“躺平”的想法,再加上抗疫的时间确实已经很长,民众心理早已产生倦怠的情绪,因而这个时候官媒连续发声,强调“必须坚持动态清零”很有必要,这无疑可以统一思想和认识,增强信心和耐心。
中国的老年人口众多,想想老人和孩子,“躺平”思想确实不可取,国外“躺平了”,经济不还是一团糟吗?相信我们可以最终战胜疫情。加油吧,科学家,早已研发出有特效的疫苗和药物,加油吧,每一个人……
关于疫情防控,人民日报仲音连发七文
策划丨马梦娅 设计丨王语哲
【编辑:商佩】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塑料演员就是指那些没有真实价值,华而不实,没有真才实学,甚至没有才艺以及作为演员的自我修养,只是一个空花瓶,没有演技的演员。
雷锋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呢?是一种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是一种“爱憎分明不忘本”具有坚定意志和昂扬斗志的精神;是一种忠于人民忠于党的精神;是一种对人民充满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是一种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建立,有利于广大的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旗帜下,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去奋斗、去拼搏、去战胜困难。建国后60年的经验证明: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有了这种精神(特别是党和政府的领导层),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而一但失去了这种精神,困难就会接撞而至,并且“不可战胜”。 你可以在阅读下文后选择雷锋精神的词语:雷锋,永生的战士--纪念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4周年作者:魏敏毅雷锋,平凡而伟大的形象,历经44个寒暑,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风风雨雨,至今依然耸立在亿万人民的心中;雷锋精神的光芒和热量,并未因时间流逝而流逝,而是超越时空、跨过世纪,在新的历史时期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雷锋,生前为沈阳军区工程兵某部运输连班长,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1940年12月18日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农家庭。父母兄弟受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地主和资本家的迫害,相继惨死。七岁成孤儿,在穷亲戚照料下生活。1949年8月家乡解放后,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被送入学校读书。学习刻苦,并积极参加土地改革斗争。高小毕业后,在乡人民政府当通信员,后调至中共望城县委机关当公务员,被评为“工作模范”。1957年2月加入共青团。以后参加根治沩水工程、团山湖农场和鞍钢建设,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红旗手”。1960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里,他把毛泽东著作当作“粮食”、“武器”、“方向盘”,以“钉子”精神挤时间刻苦学习,牢固地树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远大目标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不忘阶级苦,懂得“为谁活着,怎样做人”,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立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为集体、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以甘当“螺丝钉”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具有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1960年在国民经济遇到暂时困难时,雷锋把省吃俭用节余下的钱支援人民公社和灾区,带病参加抚顺地区抗洪抢险,坚持奋战七昼夜。他曾担任校外辅导员,经常给少年讲革命故事,作忆苦报告,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激励少年一代健康成长。雷锋总是忘我工作,兢兢业业,“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他时刻保持着谦虚谨慎、严于律己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从不自满自炫,受到赞誉不骄傲,做了好事不留名。他在部队生活2年8个月,曾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受嘉奖多次,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出席过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会议,并当选为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1年5月任副班长,6月任班长。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时年不满22周岁。雷锋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他在千百万人民中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因而,当雷锋牺牲的不幸消息传出后,知者无不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雷锋担任辅导员的两所小学,同学们谁都不肯相信,谁都不愿相信,可当他们纷纷跑到运输连,确信再也见不到爱他们、帮他们的雷锋叔叔了,一个个都情不自禁地大声哭喊起来。他们哪里知道,雷锋计划在冲洗车辆以后,还要到学校看望他们呢!被雷锋待如亲人的烈属张大娘,她在菜园旁边听到雷锋牺牲的消息,顿时痛哭失声,比她失去亲生儿子还悲痛。她要亲手把自己的心里话写成悼词,老人家识字不多,写了改,改了写,整整用一个晚上才打好底稿。写好后,她念给小孙女听,觉得还不如意,又在旁边写了一行字:“雷锋和我亲儿子是一样的,我也要学习雷锋……”老人让小孙女扶着,来到了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雷锋不过是一名普通的战士,但他的牺牲却震撼着所有熟知他的人们。雷锋逝世第三天,在抚顺市望花区政府礼堂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部队上级领导机关和当地党政机关、群众组织、人民群众、学校师生,前来送花圈的数以百计;没有通知,没有组织,自发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礼堂里人满了,院子里和大街上人满了,只好在礼堂外临时安装扩音喇叭。追悼会开完了,街头上簇拥着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其中有工人、农民、商店营业员、学生,有机关干部、住院患者,也有家庭妇女、白发老人,还有许多学龄前儿童。他们自动带上黑纱和白花,脸上流露着悲痛、肃穆和若有所失的神情,秩序井然地随着护送灵柩的行列,向烈士陵园缓缓地走去。一路上停立在两旁的人们,听说是为雷锋送灵,也莫不肃然起敬,深情地怀念这位年轻的、平凡而伟大的战士。雷锋的模范事迹和崇高思想,在军内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雷锋牺牲不久,共青团中央追认他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为纪念雷锋和发扬雷锋精神,于1963年1月7日,命名其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号召部队学习雷锋的优秀品质。同年3月5日,毛主席亲自题词,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雷锋牺牲至今,还有周恩来、朱德等15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题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罗瑞卿、郭沫若、谢觉哉亲自撰写赞扬诗文;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组织相继发出号召;新华通讯社向全国发出通稿,《人民日报》发表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评论员文章及《雷锋日记摘抄》,《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及其它军内外报刊纷纷发表社论、评论及介绍雷锋事迹文章,都大力号召全国人民进一步向雷锋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奋斗。一个蓬蓬勃勃地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在亿万人民中兴起。雷锋精神的热能和光芒,发挥出惊人的力量,各条战线学雷锋小组如雨后春笋,千万个雷锋式先进青年脱颖而出,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引领社会风气、道德风貌出现了崭新的局面。雷锋可谓我党我军历史上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热情褒奖、题词学习最多的一人,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人。几十年来,在广泛持久开展学习雷锋活动中,全军各部队和祖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雷锋式的模范人物。雷锋精神培育着一代又一代新人成长。雷锋,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华民族现代精神的表征,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华,引领社会新风尚,构建和谐社会,急切呼唤雷锋精神。学习雷锋好榜样,用雷锋精神重塑自我,就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真正做到“树立和保持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无产阶级永远的学习榜样——雷锋>> 1. 艰苦朴素怀感情,雷锋甘做螺丝钉。 无私无畏勇奋斗,服务人民益百姓。人民子弟英年逝,丹心一片照汗青。 雷锋热爱毛主席,主席深情祭英灵。 2. 学习雷锋好榜样,歌声响彻万里疆。 激情岁月多斗志,共产主义放光芒。 兴私灭公道路变,人民大众心茫茫。 英雄牺牲献共产,信奉市场怎效仿? 3. 劳动人民要分清, 雷锋才是真英雄。 学习雷锋求解放, 团结互助能立命。 共产大道是正途, 雷锋就是启明星。 雷锋精神耀史册, 地老天荒难忘情。 4.浪淘沙·纪念雷锋 幼小历屈冤,终见晴天,幸逢人民建乐园。无私奉献勇添砖,功绩非凡。 牺牲在英年,献身共产,伟人挥毫留警言。华夏儿女永纪念,勇攀高山。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有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2)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先进的文化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4分)(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品格的体现,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4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员的文章里的话这一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考查先进文化对个人和社会有哪些重要影响,通过审读材料可知本题实质考查文化的作用。关于文化的作用需对课本知识进行整合,主要从两大方面分析文化上的作用。一是文化对社会的作用可从文化的实质及文化与经济相互关系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回答。二是文化对人的作用,依据材料可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及表现和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角度组织答案。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教材的相关知识,分析理解材料观点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材料的观点。关键是通过仔细审读材料和设问依据课本基础知识做答即可。
塑料演员就是指那些没有真实价值,华而不实,没有真才实学,甚至没有才艺以及作为演员的自我修养,只是一个空花瓶,没有演技的演员。
塑料演员就是一个花瓶演员,只是颜值好罢了,并不会真的演戏 。
中国证券市场大事记(1984-2009)1984年8月14日,上海市政府批准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呈批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管理办法》。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在海外引起比国内更大的反响,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信号。1985年1月, 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全流通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1986年9月26日,第一个证券柜台交易点——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1987年5月, 深圳市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深圳第一股。1987年9月27日,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1988年7月9日,中国 人民银行开了证券市场座谈会,由人行牵头组成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试开业”,第一天成交安达 股票8000股,采用的是最原始的口头唱报和白板竞价的手工方式。1990年12月19日,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在浦江饭店敲响上证所开业的第一声锣。沪市的首个交易日以点开盘,并以当日最高价点报收,当日成交金额49万4千元人民币。1991年5月21日,上交所统一实行自由竞价交易,沪市股价全部放开。1991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1991年8月2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1991年10月31日, 中国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市物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招股,这是中国股份制企业首次发行B股。1992年1月10日, 一种叫“股票认购证”的票证出现在上海街头,产生大批认购证,广义上讲也是一种权证。该权证价格30元,后被炒至几百元。1992年5月21日,当天取消部分个股涨跌价格限制。1992年7月7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宣布:原野股票停牌交易。这是中国证券市场首家停牌企业。1992年8月10日,深圳上百万人冒雨来买认购抽签表,最后发生著名的“8•10”事件。1992年10月12日,成立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1992年11月,我国国内第一家比较规范的投资基金------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简称淄博基金)正式设立。该基金为公司型封闭式基金,募集资金1亿元人民币,并于1993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最早挂牌上市。1993年3月1日,飞乐音响等内部职工股挂牌,这是股份制企业内部职工股首次上市交易。1993年6月29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国有企业。1993年8月17日,部分地区沪市行情传输中断一个多小时,而未中断地区照常营业,引起轩然大波。1994年1月14日,财政部代表中国政府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登记发行10亿美元全球债券。这是中国政府发行的第一笔全球债券,也是中国政府第一次进入美国资本市场。1994年1月26日南方某公司上海证券营业部因“红马甲”电脑操作失误,以20元一股的天价买入广船股票80多万股(当日广船正常价格在元左右)。一笔交易亏损达1000万元左右。1994年7月30日,在数月无抵抗的熊途中,上证指数最低到达点时,中国证监会宣布三项“救市”措施。一个半月,上证综指上涨了223%,成为我国证券史上股指上涨速度最快的一次。1995年1月1日,即日起沪深股市交易实行T+1交易制度。1995年2月23日,上海国债市场出现异常的剧烈震荡,327品种成交金额占去期市成交额近80%。对此,上交所发布紧急通知称,当日16:20以后的国债期货327品种的交易存在严重蓄意违规行为,故该部分成交不纳入计算当日结算价、成交量和持仓量的范围。称之为“3•27国债期货事件”。1995年5月17日,国债期货市场关闭,因期货资金涌入,5月18日股市井喷,沪市单日股指涨幅达30.99%。1995年8月9日,日本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和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通过协议购买法人股的形式,成为“北京北旅”的第一大股东。这是我国证券市场的首例外商A股大股东。1996年5月29日,道• 琼斯推出中国股票指数。1996年6月7日,上交所拟选择市场最具代表性的3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编制“上证30指数”,并在7月1日正式推出。随后在30指数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波大级别的行情。1996年10月23日沪市上涨点,收于点,在阔别千点大关两年后重新站上1000 点。1996年12月15日,在市场不理会管理层十二道金牌后,《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股市出现过度投机,要求进一步规范。上证综指自12月11日算起历时13天,跌幅达31%,单日跌停个股比比皆是。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去世,第二天两市众多股票跌停低开几分钟内被拉起到涨停报收,后历时3个月,指数上涨了74%。1997年4月18日法人股首次摆上了拍卖台。海南某公司持有的 600万股海南航空股份有 限公司法人股被依法公开拍卖,开我国股票拍卖之先河。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7月2日泰国发生金融危机,随后长达两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全面爆发。1998年4月,沪深交易所决定对“财务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实施股票交易特别处理。4月28日沈阳物质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因连续两年亏损,被列为首家特别处理的股票。1998年4月7日,第一批上市的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金泰,基金开元发行。1998 年11 月25日起,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一律不再发行公司职工股。1998年12月2日,中国证监会下发《关于停止发行公司职工股的通知》。1999年5月9日,发生美军“误炸”我驻南大使馆事件,上证股指跳空下行逼近千点,十天后引发一场大级别的“5• 19”行情。1999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 规范发展》“5•19”行情进入高潮。1999年7月1日,《证券法》开始正式实施。2000年2月23日 上市公司发行转债开先例,虹桥机场发行亿元5年期可转换公司债。2000年7月19日,上证综指以点开盘,首次站上2000点关口,当日成交量达亿元。2000年10月30日,新华社播发《假典型巨额亏空的背后——郑百文跌落发出的警示》,引起各界强烈反响,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纷纷就“郑百文现象”发表看法。并引起国务院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2000年11月2日,吴敬琏针对针对《财经》杂志2000年10月“基金黑幕”事件发表文章《证券市场不能黑》,引发“股市大辩论”。2000年12月16日上证所推出包括调整B股交易结算费用,降低交易成本在内的系列举措,以提高B股市场运行效率。此后B股指数不断上涨,12月25日沪市B股指数创出三年来新高,以 88.95点报收。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决定境内居民可投资B股市场。2001年4月23日,第一只退市公司——PT水仙2001年6月,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6月14日,沪市大盘见顶点,此后一路走低,开始绵绵数载的熊市。2001年7月23日,社保基金正式入市。2001年11月16日,证券印花税下调,上证指数开于点,跳空高开点,但当天收出长阴,收于点,仅上涨。2002年6月24日,国务院决定停止减持国有股,上证指数跳空高开,全天涨幅高达,上涨点,收于点。2002年9月23日起,上市新股于上市首日即计入指数计算。此前上交所新股上市后股指的计算方式是上市第二天计入指数。2002年12月1日,中国证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颁布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开始正式施行。2003年2月19日 ,沪深交易所计对封闭式基金存在交易上的缺陷,规定封闭式基金最小报价单位“分”改“厘”, 3月3日起正式实施。2003年3月,第一家瑞银华宝申请QFII资格。2003年4月,“非典””流行,交易清淡,行情回落。2003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受此消息影响,上证指数当日大涨点,收于点,单日涨幅达%。2004年2月2日,国九条出台,同年4月为落实国九条,证监会成立六个工作组。2004年6月25日,中小企业板块正式登场、首批八只股票上市,这是落实“国九条”的首项具体措施之一。2004年6月30日, 济南钢铁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一级市场新股不败神话在中国股市正式宣告终结。济南钢铁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一级市场新股不败神话在中国股市正式宣告终结。2005年4月29日,经过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2005年6月6日,沪市大盘见底点,从而结束了长达四年的熊市。2005年6月10日, 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获得通过,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个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实行全流通的上市公司。2006年5月20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和中国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发布关于资金申购上网定价公开发行股票的实施办法。沪市新办法将申购上限放宽到当次上网发行总量或万股,深市规定申购上限为不得超过本次上网定价发行数量,且不 超过万股。2006年6月19日,新老划断后的第一只新股中工国际在深圳中小板上市,这标志着终止一年多的IPO恢复,由于是一年多以来的首次IPO,该股首日受到市场资金的疯狂追捧,首日涨幅达到,最大涨幅更是达到惊人的576%。2006年12月26日,沪指报收点,当日成交额亿元,首次站上了2500点的高位。2007年1月9日, 国内保险第一股“中国人寿”成功回归A股,成为首家A股上市保险公司。这标志着保险公司登陆A股的序幕拉开。2007年2月26日,沪市大盘首次突破3000点。120只股票达到10%涨停位,投资者企盼的春节后“开门红”成为现实。2007年5月9日,大盘蓝筹股推动沪深两市大幅上涨,沪市大盘突破4000点,沪综指收报点。2007年5月31日,调高股票印花税,单日震荡320点创15年纪录。2007年8月23日,沪市大盘突破5000点.,盘中上摸点,报收点。2007年9月28日,沪市大盘突破5500点,迎接58周年国庆节。2007年10月16日,党的“十七”大召开,沪市突破6000点,最高到达点,成为了历史以来的最高点位。2008年1月14日,证券论坛讨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要以全球视野, 5500不攻而破,沪市又进入了进一步的下跌周期。2008年3月14日,受国内平安再融资,雪灾,大小非解禁和物价上涨等压力,以及美国次债进一步影响沪市直破4000点。2008年4月16日,中国第一只以角为计价单位的股票紫金矿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上申购,申购价为7。13元。2008年4月22日,管理层明确大小非减持的有关规定,上证指数高开低走,次日跌破3000点至2990点。2008年4月24日,受证券交易印花税从%降为%影响,上证指数大幅收高。2008年5月13日,受隔日下午14时28分汶川八级大地震影响,股市低开后返身走好,一度广大投资者以不抛股票来支撑指数。2008年8月8日,29届北京奥运会召开,大盘以“利好”出尽而大跌,次个交易日跌破2500点,收于点。2008年9月16日,受美国雷曼兄弟银行倒闭,美国股市暴跌影响,以及央行下调银行准备金和贷款利息拖累,金融股大幅下跌,上证指数跌破2000点,9月18日跌至点。2008年9月19日,受管理层允许汇金公司对工建中三大银行护盘等三大利好消息影响,大盘出现了几乎集体涨停的壮观。2008年10月28日,随着全球证券市场全面杀跌,上证指数又走入下降通道,最低到达1664 .93点。2009年3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自5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筹备十余年之久的创业板有望正式开启。2009年4月3日,中国证监会决定撤销宁波立立电子2008年7月公开发行股票的核准决定,同时要求立立电子按照发行价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返还证券持有人,这在中国证券市场尚属首例。2009年6月10日, 证监会正式公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实施之后将随时向企业发审核批文。这意味着暂停8个多月的IPO重启。2009年7月29日,金融危机全面全面爆发以来全球最大一单IPO中国建筑在沪市登陆,上海证券市场发生了有史以来亿的最大单日成交量,并出现09年最大的跌幅,盘中连破3400,3300,3200点整数关,报收点。
人民日报社简介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日报,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十大主要报刊之一。 人民日报诞生于1948年6月15日河北省平山县,当时作为中共中央华北局的机关报,是由晋察冀解放区的晋察冀日报和前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1949年3月,人民日报迁至北平(今北京),同年8月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作为一张权威、严肃的综合性日报,人民日报凭借其高素质的采编力量,任何时候都能对新闻事件作出迅速、及时、有效的反应,及时、准确而有深度地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已成为人民日报的特色之一,从而赢得大量国内外读者的信赖。 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承担着每天向全国和世界传播与介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方针、政策及主张的重任,其中人民日报的言论(尤其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等),已成为人民日报的一面旗帜,被认为直接传达着党中央的声音,而倍受海内外读者、外国政府和机构的重视。因此,人民日报既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中央精神的最主要媒体,也是世界了解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 目前,人民日报每周一至周五12个版,周六、周日8个版。人民日报在国内各省、市、自治区、经济特区和一些大城市设有37个记者站,在香港、澳门设有办事处,在台湾也派驻了记者。在国外,32个常驻记者站遍布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城市。自1985年7月起,人民日报海外版出版发行。1995年1月,人民日报华东版创刊。1997年7月1日,人民日报华南版创刊。人民网(前身是人民日报网络版)于1997年1月1日正式运行。人民日报在全国各地设有35个分印点,卫星网络可在同一时刻将人民日报版面传到各个印点,使绝大多数城市读者在每天上午读到当日报纸。 人民日报在编辑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现任社长、总编辑。设有总编室、记者部、网络中心、经济部、国内政治部、教科文部、文艺部、国际部、评论部、理论部、群众工作部等11个编辑部门。 除《人民日报》外,人民日报社主办、主管的报纸还有:《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日报·华东新闻》、《人民日报·华南新闻》、《市场报》、《环球时报》、 《证券时报》、《健康时报》、《京华时报》、《中国汽车报》、《江南时报》、《国际金融报》、《讽刺与幽默》。杂志有《新闻战线》 、《大地》、《人民论坛》、《时代潮》、《人民文摘》等。
创刊时间:1948年6月15日,由毛泽东题写报名的《人民日报》在河北省邯郸市创刊。1946年5月15日,由毛泽东题写报名的《人民日报》在邯郸市创刊,当时该报为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同年6月底,人民日报社先后移驻武安南文章村、河西村。1948年6月15日,人民日报社迁往西柏坡,与《晋察冀日报》合并,改为中共华北局机关报,报名仍为《人民日报》。从1949年8月起,《人民日报》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1946年5月15日,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创刊。1946年7月1日,毛泽东为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题写了“人民日报”四字报头。1948年6月14日,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停刊。共出版了746期。1948年6月15日,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与《晋察冀日报》合并为中共华北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中共华北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为代中共中央机关报。1948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开始使用毛主席第三次题写的“人民日报”报头。
"中国人民对佐藤政权不抱有任何幻想."是20世纪60年代,《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员文章当中的一句话。1964年11月19日,佐藤就任日本首相。他一共担任了3届首相,是战后在这一职位上时间最长的人。但同时,他也是迄今为止参拜靖国神社次数最多的人,多达11次,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此外,他与其兄岸信介一样,也采取敌视中国的立场,上台后不久,就使日中关系走进了死胡同。佐藤荣作刚刚就任首相,就着手阻挠和破坏日中关系发展。其一,他推行“两个中国”政策,大谈台湾“归属未定论”,公然插手台湾事务,干涉中国内政。在佐藤政府的怂恿下,日本右翼分子到廖承志驻东京联络处门前挑衅,叫嚷“台湾不是中国的”等口号。其二,阻挠中日往来。佐藤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拒绝彭真率领的代表团入境。1966年,佐藤又拒绝670名日本青年代表来华参加中日青年大联欢。其三,勾结美国,阻碍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正当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就要恢复之时,佐藤政府勾结美国提出所谓的修正案,阻挠联合国驱除台湾国民党政权代表的行动。佐藤执政末期,因美国改变对华政策受到巨大冲击。1971年7月,美国总统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发表了即将访华的爆炸性声明。10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把台湾当局驱逐出联合国一切组织。1972年2月,尼克松访问中国,签署了中美上海公报,美国事先未通告日本便改变对华政策,使佐藤及日本政府不知所措,乱了手脚。尼克松刚离开中国,佐藤荣作便派人给中国捎信,要求亲自访华。但立即被中方周恩来总理拒绝,中方说佐藤荣作说话不算数,中国不以他为谈判对手。历史的发展已经提出了新的任务,而佐藤在完成归还冲绳的使命后,已无力承担新的责任。1972年7月7日,佐藤率内阁总辞职。在发表辞职的电视讲话时,还演出了蛮横赶走新闻记者一幕。佐藤在任时,虽然实现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与之俱来的物价上涨、公害、城乡人口过密过稀等问题已日趋严重,影响日美关系的日美经济摩擦也已发生。特别是恢复中日邦交正常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外交课题。这些只能委于下届内阁去完成。1975年6月3日,佐藤因患脑溢血病逝,终年74岁
两者都属于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代表报社,报社是机关报集体,机关报的机关是中共中央。评论员文章比社论规格看似略低,其实不低,都是精心之作,需要层层把关。评论员文章可以理解为职务作品,历来的作者有地位极高的,如毛刘周及若干个中宣部长。评论员文章完全代表报社,文责由报社全负。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是评论部(或相关部)组织的评论,可以由评论部内人员撰写,也可以向合适的人、权威部门约稿,还可以是来论,来论是自发来稿(投稿)。人民时评可以理解为个人作品。人民时评的观点不完全代表报社,文责由报社和作者共同承担。
扩展资料:
人民日报版面设置:
《人民日报》的20个版(周六、周日为8个版)中,一至五版为要闻版,六版为视点新闻版,七版为理论版,九至十六版为新闻版,十七至二十版为周刊、专版和副刊。评论和理论宣传是《人民日报》的重点和优势。
除社论、评论外,还设有《人民论坛》、《人民时评》、《声音》、《思想纵横》、《今日谈》等一批言论栏目,“任仲平”、“何振华”、“国纪平”影响力日益彰显。《政策解读》、《热点解读》、《人民观察》等一批栏目,受到广泛肯定与好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代表报社,报社是机关报集体,机关报的机关是中共中央。评论员文章比社论规格看似略低,其实不低,都是精心之作,需要层层把关。评论员文章可以理解为职务作品,历来的作者有地位极高的,如毛刘周及若干个中宣部长。评论员文章完全代表报社,文责由报社全负。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是评论部(或相关部)组织的评论,可以由评论部内人员撰写,也可以向合适的人、权威部门约稿,还可以是来论,来论是自发来稿(投稿)。人民时评可以理解为个人作品。人民时评的观点不完全代表报社,文责由报社和作者共同承担。
《人民日报》作为党的机关报,发出的都是党的声音。其中的评论,更是如此。1)社论。这是以人民日报社的名义发出的。一般是针对重大政治社会问题发出的评论。往往能引起巨大反响。就写作层面来说,也是构思缜密、环环相扣,在写作议论文时,不失为好的范文。2)评论员文章。每家报社都有专门负责时评的评论部。这些文章都是出自该部门关于一般性问题的评论,有的还可以一论再论(类似连载)。3)特约评论员文章。这些都是多为高层领导干部的文章。不好署名,干脆就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当然,也有非本报社的评论家写的。也可以这样说。4)署名文章。有时确实会署名出来。《人民日报》多用“任仲平”(就是“任众评”),新华社是“辛华”,《半月谈》是“苏北”。当然,这里很多就是笔名。其形式不同,但也是评论性质的文章。大概就是这样。有人以前问过我,我大抵也就是这样回答的。有人觉得这些文章很无聊、枯燥,但要认真读,却有深刻政治内涵的。
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最为重要的新闻评论和舆论工具,是报纸编辑部就重大问题发表的评论。在英文中,社论称Leader。又称Editorial或Leading article,前者指的是“总编评论文章”,后者则有“首席评论文章”之意。美国作者史本沙尔在《社论写作》一书中认为:“社论是一种事实与意见的精确、合理与有系统的表白,为了娱乐,并影响公众,也为了要解释新闻,使一般读者能够了解其重要性。”
在我国较权威的新闻评论学著作中,社论的定义为:“代表编辑部就某一重大问题发表的权威性评论。”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又对此定义做了补充:“(社论)集中反映并传播一定政党、社会政治集团或社会群众团体对当前重大事件和迫切问题的立场、观点、主张。”“政党机关报的社论一般代表同级党组织的意见。” 我国老一辈法学家,政治学家,新闻学家张友渔对于社论也有过较为详尽的研究和概括。他认为,社论“为报纸上之评论,而由报社中人所撰,是以代表报社之意见者也。故可为之下定义曰:社论者,代表报社的意见之论评也。详言之,则为:社论者,代表报社之意见,对于时事有所解释、批判及主张,以期指导读者之论评。”另外,张友渔又从“新闻性”、“针对性”、“指导性”等方面阐释了社论的主要特征,他的学术观点对于后世的新闻评论以及社论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学者刘大保在《社论写作》一书中综合了张友渔以及当代国内新观点,对于社论做了如下界定:“社论是代表媒体(报纸、杂志、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编辑部和媒体主办者对重大新闻事件或时事政治问题发表的权威性评论。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称为‘本台评论’。媒体的社论集中反映并传播一定的政党、社会集团、社会阶层对即时发生的新闻事实或现实问题的立场、观点、主张,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社会舆论发生重大的影响。” 在当今新闻传播学教育中使用率较高的复旦版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中,丁法章在《新闻评论学》一书也对社论作了如下界定:“社论(从选题和写作要求上来讲)代表报纸编辑部和同级党委就国内外当前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分析评论,及时表明党的立场和态度,阐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注重政策性、思想性、指导性,文风庄重、严谨、朴实、鲜明。(从作用及注意事项上来讲)社论是报纸的灵魂与旗帜,它体现报纸的方向。党的各级领导经常通过自己的机关报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引导舆论,指导实践。它是一种最重要的评论形式,被人们称之为“党报的元帅”。发表社论,一般要经同级党委或有关部门审定。由于规格高,影响大,要坚持少而精。
报刊评论员文章是新闻评论中常用的一种文体。是仅次于社论的重要评论。报刊上的社论数量偏少,评论员文章则有日渐增多愈显重要的发展趋势。
评论员文章的规格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它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常用的属于中型的重头评论,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喉舌的作用。它与社论没有严格的界限,必要时可升格为社论。
本报评论员文章
由本报评论员撰写或以本报评论员名义发表的评论员文章。它作为结合新闻事件或新闻报道配写的重头评论,旨在体现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为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形式,“特约”即标明系社外人士所写,也用以加重评论作者的身份,一般不署名,必要时也署名。由于它来头大,块头也大,有人称它为“超重型评论员文章”。
观察家评论
为评论员文章的另一种形式。通常用于重要的时事评论。以观察家的身份出现,使得评论显得客观和具有权威性。
申论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为主观性试题,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在注意事项这一部分,我们要注意选择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进行作答,字迹要工整,考生可以在平时训练时就养成用黑色笔答题的习惯,同时注意练字。第二部分给定资料也是试卷占比最大的部分,在备考时就注意对一个问题的全面分析,看见问题的不同方面,同时也要多阅读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等内容增加积累。第三部分申论考试的作答要求,在作答要求里主要有五大题型,分别是归纳概括、综合分析、提出对策、贯彻执行和申发论述即大作文五种,考生在备考时不可忽视任何一种题型,平时要每种题型都要做到,对每一种题型的答题思路都记住。在平时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字数的要求,注意锻炼语言的简洁性,注意培养概括能力。
出名的都能但代表?阿娇不是大陆的,若果是可能已是好几届了
想了解申论将会考察的时政热点,从历年的申论考试试卷我们可以发现,申论的材料主要来自国家级各大主流媒体,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国家级主流报纸,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影响力较大的专业性报刊杂志,如《南风窗》、《半月谈》、《中国改革》等。但2013年申论选材出现了一定的反常现象,2013年材料来源于《浙江在线》、《凤凰资讯》、《南方周末》、《中国教育报》、《文汇报》、《解放日报》、《大众日报 》、中央电视台10套《探索·发现》栏目、《银川新闻网》这些媒体,选材的范围不再拘泥于国家级的主流媒体,而是更为偏向于一些具有全国甚至全球影响力的非官方大众媒体,如《凤凰网》,形成“国家级媒体、地方级媒体和大众媒体”的三足鼎立之势。
可以看《人民时评》《半月谈》等,如果有仔细去观察会发现,申论考试中的大部分主题基本上都能够在《人民时评》上找到。学习《人民时评》的时候可以通过问题、原因、对策等要素进行梳理,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另外,《人民时评》中一些比较好的措施可以直接积累。步知公考社区 有人直接将《人民时评》上的评论文调整为1000字的申论文章,很锻炼人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