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民权主义与中国政治现代化早期模式的建构无论是哪一种现代化模式的国家,在现代化进程的初期,面临的主要问题都集中在政 治方面,这是由于:一方面,在这个时期,现代化的最大阻力不是来自于经济方面,而 是来自于政治方面,即传统的政治权力中心对现代化的抗拒。因此,如何实现国家权力 由传统势力向现代势力的转移就成为这些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最重要的条件。另一方面, 即使完成了这种转移也并不意味着现代化就可以迅速、顺利地实现。实践表明,在一些 传统势力较为强大的国家,上述任务的完成往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国 家政治还要经历持续不断的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从而严重地影响到现代化的发展。所 以,作为现代化的倡导者,他们在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尝试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 是如何选择、制定正确的政治发展目标和模式,以保证国家政治现代化的顺利实现。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在充分借鉴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和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精神的基础 上,结合中国长期遭受封建专制统治的特点,对中国的政治发展目标及模式进行了有益 的探索,从而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现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一现代政治制度的最基本特征是政治民主化,在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体系中,以及他对 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模式的设计上,其核心目标和全部出发点就是在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的基础上,实现中国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建立一个民主共和政治的资产阶级国家。首先,孙中山对民主共和政治的提倡,是由于他对清王朝封建专制制度反动性和腐朽 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对中国 进行的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同时,也是造成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 要挽救中国深重的民族危机和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就必须以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制度代替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正如他所说的:“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 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1](P325)。所以必须进行政治革命,而“讲 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1](P325)。其次,孙中山认为,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 是实现国家进步的基本要求。孙中山指出,现在世界发展的主流已经到了民权时代,民 主共和政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无法抗拒。应该说,孙中山的上述认识,反映了他对中 国近代以来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对中国来说,鸦片战争以后,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下,逐步趋于 解体,中国的发展开始显露出新的契机,即以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代替落后的封建 生产关系,从而推动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孙中山以民权主义思想 为理论基础,提出了民主共和的中国政治发展目标及模式,这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现 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孙中山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还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寻找到 了理论支持。在孙中山看来,中国不仅必须要建立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而且他还认为 中国已经具备了实行民主共和的客观条件: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某些固有的属性如中国 的行省制度及国民在断讼、教育、公共事业管理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自治能力。这就是 孙中山所说的“中国已经具备了共和政体的雏形”的客观依据。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 上,孙中山得出了“共和政治不仅为政体之极则,而适合于支那国民之故”[1](P173) 的结论。二一个以追求政治现代化为目标的政权与传统政权最大区别就在于民众的广泛参与性。 这种参与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现代化最大的阻力来自于传统势力,而克服 这种阻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建立一个与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现代民主制度来扩大 民众的政治参与范围;另一方面,由于民众总是现代化的受益者,因而,也是现代化坚 定的支持者,通过这种参与,可以使民众在国家政治决策过程中充分体现其影响,从而 达到削弱传统势力影响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孙中山在其所提出的未来中国政治发展目标与模式中,着重强调了全民 政治的观念。首先,孙中山认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独裁专制政出一人,老百姓没有任何民主 权利,也没有民主参政意识,因此,必须通过革命的手段推翻封建政治制度,建立一个 “主权在民”,而非“主权在君”的新型国家政权。为了真正做到还政于民,孙中山详 细考察了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他发现,即使西方先进的国家,人民得到的民主权利仍 然很少,如在代议制政体下,人民虽然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其他方面的权利算 不上充分、发达。同时,由于西方近代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的享有设定了财产、受教育 程度等的限制,使民权制度往往成为资产阶级所专有,成为压迫平民的工具。基于这种 认识,他提出了“直接民权”的思想,以作为“全民政治”的基础。其次,为了追求“直接民权”理想,孙中山主张全体社会成员平等的、最大范围的参 与政治过程。按照他的设想,大多数人参与政治的途径应当是直接行使选举、罢免、创 制和复决四大民权。他说:“人民有了这四个权,才算是充分显现民权;能够实行这四 个权,才算是彻底的直接民权。从前没有充分民权的时候,人民选举了官吏、议员之后 便不能够再问,这种民权,是间接民权。间接民权就是代议政体,用代议士去管理政府 ,人民不能直接去管理政府。要人民能够直接管理政府,便要人民能够实行这四个民权 。人民能够实行四个民权,才叫做全民政治。”[2](P350)由于孙中山在中国未来政治 发展模式上坚持了全民政治的方向,又由于这个方向体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总 的趋势,因此,辛亥革命后民众对新政府的目标和手段能够在较大的程度上给予合理而 稳定的认同,其结果,就使新政权在革命胜利后的相当长时间内和相当大的程度上获得 了权威性和稳定性。而新政府就是利用了这段宝贵的时间,迅速而有序的贯彻、推行自 己的政治主张,并通过这些主张将中国引上现代化之路。当然,此后不久中国社会便由 于传统势力对现代化的抗拒而导致国家政治长期的动荡不安,但从总的趋势看,辛亥革 命以后,由于民众参与政治范围的扩大,进一步削弱了传统政治势力重新占据国家权力 中心的可能,而中国社会政治的发展此后也一直在沿着打破地方主义倾向的方面前进, 在中国以后的政治发展中,无论任何一种政治力量,只要它有可能问鼎国家权力中心, 总是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从这时起,建立一个以民主政治为基础的、统一的国家政权 已经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惟一选择.三孙中山在选择未来中国政治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十分注意新政权的质量问题即新政权 必须具有政治职能上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以保证新政权在对国家实行管理的过程中充分 显现工作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孙中山在国家的制度建设上,以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为基础,提 出了政权与治权分离的设想。政权即人民拥有的权力,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 复决权。治权即政府拥有的权力,包括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督权。人 民掌握了政权,就可以直接参与国家政治;而政府拥有了充分的职能,就使政府能够以 较高的效率管理全国事务。政权就是人民大众行使权力参与政治的过程,政府权运行时 ,人民又可以运用罢免权和复决权进行制约,也是一个参与过程。总之,在政权与治权 的各自运行过程中,都包含了人民大众参与政治的内容。具体来说,孙中山上述思想的贯彻,主要是通过五权分立的方法来加以实现的。五权 ,即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考试权和纠察权。孙中山在对未来国家创制问题上进行 长期、深入的思考后,认识到政府的质量是资产阶级政权能否得到巩固、政府职能能否 有效行使的关键。为了保证新政权的稳定和行政的高效率,一方面,孙中山充分借鉴了 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三权分立的原则;另一方面,又挖掘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长 期推行的考试制和纠察制,提出了他的五权分立政治构想。孙中山认为,虽然三权分立 的原则对巩固资产阶级政权、对限制和监督行政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行政机关 常常对立法机关采取忽视的态度,因而,在国家行政实践上,很难真正做到行政与立法 、司法的分离和相互监督,从而造成行政弊端。因此,在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之外 再加上考试权和纠察权,其目的就是通过考试,使大小官吏“除却盲从滥举及任用私人 的流弊”[1](P330)。通过纠察,以避免西方立宪国家立法机关兼有监督权限而常常导 致议院专制的弊病。与上述构想相适应,国家机构由“五院”组成,即中央政府由在权 力上完全平行的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组成。孙中山的用意在于通 过划清政府和人民的权力,各自在权力许可的范围内充分活动以维持两者之间的适当平 衡。这样,既最大限度地发挥民权的制衡作用,同时也可以使政府职能得到最充分的发 挥。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其在自身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中,总会孕育出一 些方法和机制,用于处理社会中不断发生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创制、协调、整合的问 题,以保证该国家或社会体制在较为正常、顺利的条件下运行。这些方法和机制实际上 反映了社会的调节功能。在正常的情况下,这些方法和机制越合理、越完善、越充分, 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就越顺利。现代化作为较高层次的社会发展过程,其所面临的问题 与过去相比都最多、最复杂,也最难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处于现代化进程中 的国家或社会应当具有较过去相比更有效、更合理、更完善的社会调节功能,以保证现 代化的顺利实现。孙中山在设计中国现代化蓝图时,在政治发展模式和目标的确立上, 十分注重社会调节功能的完善,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在政府与政府之间和政府与民众之间 建立起合理而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以实现上述目的。应该说,孙中山上述政治模式的 提出,极具创见性,这不仅为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现代化提供了较为合理的发展模式, 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未来政治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也具有很大的借鉴意 义。四政党政治是孙中山中国未来政治发展模式的另一个追求目标。我们都知道,政党既是 近代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物,同时也是近代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的出现及其在社 会政治中所发挥的作用构成了政治现代化的主要成分。因此,孙中山十分重视政党在中 国革命斗争和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孙中山的政党政治理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作 用和地位以及在现代政治中如何加强和完善党的自身建设;二是在国家政治制度化的前 提下,如何发挥政党的作用以推动政治的发展。首先,孙中山始终强调,政党的建立对于国家的政治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正如 他所说的,政党是“集一般优秀人物组织而成,各持一定之政见,活动国内,其影响及 于国家政治,至远至大”[3](P1)。因此,从他参加革命活动时起,就将建立一个坚强 的政党以及将政党作为其领导中国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同时,孙中山认为,政党政治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依赖 于政党政治。他说:“无论世界之民主立宪国、君主立宪国,固无不赖政党以成立者” [3](P5),而“共和立宪国之政治,……未有不以政党为其中心势力”[4](P397—398) ,即一方面,党必然是民主共和政治的基本标志;另一方面,只有以政党作为国家政治 发展的推动力量,民主共和政治才能存在和发展。孙中山还十分重视政党的自身建设, 即党纲、党德的建设及党员自身觉悟的提高。他首先强调党的政治路线的确定,应当以 国家的发展前途为进退,这既是政党存在的基础,也是政党能够取得事业成功的前提。 孙中山说:“政党欲保持其尊严之地位,达福国利民之目的,则所持之党纲,当应时势 之需要,以合乎世界之公理”[3](P1)。同时他还指出提高党员自身觉悟对政党的重要 性:“政党之发展,不在乎一时势力之强弱,以为进退,全视乎党人智能道德之高下, 以定结果之胜负。使政党之声势虽大,而党员之智能道德低下,内容腐败,安知不由盛 而衰?若能养蓄政党应有之智能道德,即使势力薄弱,亦有发达之一日。”[3](P2)其次,在对国家政治制度的设计上,孙中山在考察了英、美、法、日等国的政治制度 以后,主张中国应在共和制的基础上,实行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制度。他说:“要知文 明各国不能仅有一政党,若仅有一政党,仍是专制政体,……欲免此弊,政党之必有两 党或数党互相监督,互相扶助,而后政治方有进步。”[4](P408)孙中山认为,虽然政 党政治是现代政治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政党在国家政治中占有中心地位,但由于政党 也只是代表着一定的政见而活动于国内,如果某一政党不以国家为重,而专行私见,必 与国家无益,因此,在中国未来政治发展模式的选择上,应实行两党或多党制,既有执 政党,又有在野党。这样,如“甲党执政,则甲党以所持之政策尽力施行之。而乙党在 野,则立于监督者之地位,有不善者则纠正之,其善者则更研究至善之政策,以图进步 焉。”[3](P63)在现代政治制度条件下,随着某些社会或经济集团在政治上的唤醒,政党及政党体系 就成为政治参与的主要制度保证,在这种情况下,政党的高质量及政党体系的完善无疑 是政治发展最重要的内容。孙中山在其长期革命实践中充分认识到,政党是中国政治走 向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一整套关于政党的地位与作 用、两党或多党制以及政党建设的设想。由于这些设想是以资产阶级政党为主要特征的 ,因此,在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时,这种政治上的设想 无疑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方向。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建立一个支持现代化的具有较高权威的和制 度化的新型国家政权,又是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关键,因此,要成功地推行现代化,社会 系统必须创造出一种新的政治模式,以此来推动社会和经济变革。面对这一历史任务, 进入近代以后,中国的各派政治力量都曾提出过自己的解决方案,从而形成了各种不同 的现代国家建设理论。这些理论不仅丰富了中国人民的思想,也为中国人民探索国家出 路提供了大量可资借鉴的思想理论成果。但比较而言,由孙中山所提出的,以民权主义 为核心的政治现代化理论是在充分总结前人的学说及辛亥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 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逐渐补充、完善而最后定型的,因此,它是辛亥革命前后 中国人所提出的各种政治现代化方案中最系统、最深刻的.总之,孙中山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早期主要倡导者,他所提出的民权思想在较为完整的 意义上确立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及其模式,这些目标和模式的提出不仅为中国 政治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而且也确定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早期基 本框架。可以说,孙中山民权思想对于中国政治从传统走向现代具有伟大的奠基意义。收稿日期:2001-12-12【参考文献】[1]孙中山全集: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2]孙中山全集:第9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3]孙中山全集:第3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4]孙中山全集:第2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2.
演讲稿 应该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要做到这点,除了观点、道理要能为听众接受以外,演讲稿还要写得充满感情,用情来打动听众。以下是我整理了缅怀孙中山演讲稿3篇,供你参考。
缅怀孙中山演讲稿篇1
你去过中山公园吗?这里地处闹市,风景优美,来此锻炼、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你知道吗?汉口中山公园曾经是一片湖泊沼泽,1910年开辟为私家花园。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28年改名为“中山公园”。
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游览中山公园时,我们更要缅怀伟大的孙中山先生。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欲壑难填,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而苟延残喘的清王朝,不惜大量出卖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中国人民的苦难更加深得。一批批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孙中山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孙中山是一个年少有志的人,认为凡是不合理的事,就应该反对,就应该改变。孙中山先生在广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看到姐姐被强迫缠足,白天行走困难,晚上疼痛不能入睡,就要求母亲为姐姐解除缠足,由此和母亲发生一场争论。他反对“大脚丫头嫁不出去,三寸金莲走路好看”的封建传统思想。当上了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妇人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孙中山是个不屈的斗士。在推翻封建统治、建立共和的伟大事业中,作为中国革命先行者的孙中山先生,一生为了革命事业四处奔波,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在早19世纪末,孙中山就联络爱国青年和华侨,开始进行反清革命。1905年,他与其他革命志士一起创立了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们吹响了革命号角,激发了人民的革命斗志,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受孙中山等人的革命思想影响,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和士失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武昌起义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响应,清朝的统治在革命的浪潮中土崩瓦解。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人们永记孙中山。
孙中山是一个关注环保的人,在艰难的革命斗争之余,仍不忘在各种场合提出富含环保理念的主张,并努力付诸实践。他提倡植树造林,调节生态平衡;他重视治理江河,发展水利;他关注城市污染状况,改善城市环境。每年的3月12日是 植树节 ,孙中山逝世的日子与植树节是同一天,这也是告诉我们,孙中山是万古长青的、永远值得我们敬仰的人、缅怀的人。
在辛亥革命一百年之际,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我国做出贡献的所有人,更不能忘记伟大的孙中山。
缅怀孙中山演讲稿篇2
今天是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在其遗嘱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激励着一辈又辈的人为民主共和的目标而奋斗!我想,我们上不应该忘记这位伟人的!
孙中山是中华民族的一代伟人,伟大的爱国者,民主革命和中国近代化的先驱。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的近代化事业,他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和智慧。在半个多世纪的生涯中,孙中山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异国他乡度过的,足迹遍及欧、美、亚洲各地,历经各种艰险。他频繁地接触国内外各个阶层的人士,他的爱国革命活动也对外国发生了影响。所以,他又是一位世界性的伟人。正由于孙中山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又由于他思想深邃和人格高尚,自1925年他逝世以后,世界上研究他的思想和学说、评价他的历史功业者很多,“孙学”一直是一门显学。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中国人民已经搬掉了帝国主义侵略、封建统治和官僚资本垄断这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不但胜利地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我在想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来纪念孙中山呢?因为这是为了使我们永远怀念中国民主革命时期这位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缅怀孙中山演讲稿3篇相关 文章 :
★ 缅怀孙中山演讲稿3篇
★ 关于孙中山的散文
★ 2016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演讲稿(2)
★ 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学生演讲稿范文
★ 纪念孙中山诞辰优秀范文
★ 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作文优秀范文
★ 纪念孙中山诞辰中学生作文
★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心得体会范文2016(3)
★ 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范文
★ 纪念辛亥革命国旗下讲话稿三篇
孙中山是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一位伟大人物,他发动和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终结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推开了中国跻身现代化国家的藩蓠;他提出和倡行“三民主义”主张,关注民族、民权、民生问题,开凿了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先河;他坚持实业救国,致力于变封建农业国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构筑了中国未来经济现代化的蓝图;他传承先进文化,努力用近代文明荡涤封建主义思想意识污秽,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这个学期的学习,我们重温了中国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迹,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近现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孙中山。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在国内,多数革命者也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革命组织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顺利被选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领导他创建的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在名义上完成中国的统一。到战争中后期,孙中山很自然被推举为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亦为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他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监察权与考试权,形成五权宪法学说。而孙中山在其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却坚持共和民主之宪政体制,至今仍有其价值。因此经历史证明孙中山确实是近代倡导共和革命,成功组织成分复杂的各种反满势力,并注入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与宪政思想成分的领导人。孙中山与历代反抗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英雄和同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显著不同之处在于:一是通过其他方式独到的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将欧美资本主义制度之精华与中国落后封建专制制度之国情相结合;二是他自发动和组织革命伊始,终其一2生,在领导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彻底的反封建立场和坚定的革命方向;三是他始终坚守“一心为公”的崇高精神境界,从建立兴中会、同盟会,发动广州、惠州、黄花岗等十次武装起义,到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临时政府、举行二次革命,到组织和改造国民党、组建黄埔军校、实施国共合作,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抛却个人名利,大公无私,一生操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孙中山的理论学说、立场信念和品德情操,可说是独秀一枝,也正是由于孙中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与革命理论的宣扬,才使得广大中国民众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走出对民主共和的“反动”政治思想认识误区,有力的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扩大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影响,使得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世凯,是导致袁世凯窃国、革命政权旁落、共和制度倒退的起始成因,有些史论、史说由此引申出“孙中山一大失误”的评价,似乎顺理成章。然而,从客观现实来看,把此事件放在当时清末民初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中考察,却自然而然地得出截然相反的评价——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不仅不是失误或局限性,相反,是促成清帝退位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促使民主共和旗帜飘扬和革命思潮深入民心的一大历史功绩。所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能彻底实现革命目标,是时代的局限和国情的制约,中国近代史上这场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和正义悲壮的革命,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演示、提供了经验、准备了条件。总之,孙中山是一个伟大的革命领袖,他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做贡献,虽有一些在革命上的不足,但是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些事无法避免的,故他是一个令人敬仰的革命前辈。参考文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国父的传奇人生:《天下为公——孙中山传》„„„„„„„„„„„„„„„„„„华文出版社李菁著《孙中山全传》„„„„„„„„„„„„„„„„„„„江西人民出版社李守鹏汪鹏生倪三好著
演讲稿 应该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要做到这点,除了观点、道理要能为听众接受以外,演讲稿还要写得充满感情,用情来打动听众。以下是我整理了缅怀孙中山演讲稿3篇,供你参考。
缅怀孙中山演讲稿篇1
你去过中山公园吗?这里地处闹市,风景优美,来此锻炼、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你知道吗?汉口中山公园曾经是一片湖泊沼泽,1910年开辟为私家花园。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28年改名为“中山公园”。
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游览中山公园时,我们更要缅怀伟大的孙中山先生。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欲壑难填,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而苟延残喘的清王朝,不惜大量出卖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中国人民的苦难更加深得。一批批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孙中山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孙中山是一个年少有志的人,认为凡是不合理的事,就应该反对,就应该改变。孙中山先生在广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看到姐姐被强迫缠足,白天行走困难,晚上疼痛不能入睡,就要求母亲为姐姐解除缠足,由此和母亲发生一场争论。他反对“大脚丫头嫁不出去,三寸金莲走路好看”的封建传统思想。当上了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妇人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孙中山是个不屈的斗士。在推翻封建统治、建立共和的伟大事业中,作为中国革命先行者的孙中山先生,一生为了革命事业四处奔波,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在早19世纪末,孙中山就联络爱国青年和华侨,开始进行反清革命。1905年,他与其他革命志士一起创立了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们吹响了革命号角,激发了人民的革命斗志,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受孙中山等人的革命思想影响,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和士失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武昌起义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响应,清朝的统治在革命的浪潮中土崩瓦解。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人们永记孙中山。
孙中山是一个关注环保的人,在艰难的革命斗争之余,仍不忘在各种场合提出富含环保理念的主张,并努力付诸实践。他提倡植树造林,调节生态平衡;他重视治理江河,发展水利;他关注城市污染状况,改善城市环境。每年的3月12日是 植树节 ,孙中山逝世的日子与植树节是同一天,这也是告诉我们,孙中山是万古长青的、永远值得我们敬仰的人、缅怀的人。
在辛亥革命一百年之际,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我国做出贡献的所有人,更不能忘记伟大的孙中山。
缅怀孙中山演讲稿篇2
今天是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在其遗嘱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激励着一辈又辈的人为民主共和的目标而奋斗!我想,我们上不应该忘记这位伟人的!
孙中山是中华民族的一代伟人,伟大的爱国者,民主革命和中国近代化的先驱。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的近代化事业,他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和智慧。在半个多世纪的生涯中,孙中山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异国他乡度过的,足迹遍及欧、美、亚洲各地,历经各种艰险。他频繁地接触国内外各个阶层的人士,他的爱国革命活动也对外国发生了影响。所以,他又是一位世界性的伟人。正由于孙中山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又由于他思想深邃和人格高尚,自1925年他逝世以后,世界上研究他的思想和学说、评价他的历史功业者很多,“孙学”一直是一门显学。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中国人民已经搬掉了帝国主义侵略、封建统治和官僚资本垄断这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不但胜利地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我在想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来纪念孙中山呢?因为这是为了使我们永远怀念中国民主革命时期这位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缅怀孙中山演讲稿3篇相关 文章 :
★ 缅怀孙中山演讲稿3篇
★ 关于孙中山的散文
★ 2016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演讲稿(2)
★ 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学生演讲稿范文
★ 纪念孙中山诞辰优秀范文
★ 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作文优秀范文
★ 纪念孙中山诞辰中学生作文
★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心得体会范文2016(3)
★ 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范文
★ 纪念辛亥革命国旗下讲话稿三篇
1000字啊,老大,就为了你这20分要写几个小时哦!
孙中山民权主义与中国政治现代化早期模式的建构无论是哪一种现代化模式的国家,在现代化进程的初期,面临的主要问题都集中在政 治方面,这是由于:一方面,在这个时期,现代化的最大阻力不是来自于经济方面,而 是来自于政治方面,即传统的政治权力中心对现代化的抗拒。因此,如何实现国家权力 由传统势力向现代势力的转移就成为这些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最重要的条件。另一方面, 即使完成了这种转移也并不意味着现代化就可以迅速、顺利地实现。实践表明,在一些 传统势力较为强大的国家,上述任务的完成往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国 家政治还要经历持续不断的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从而严重地影响到现代化的发展。所 以,作为现代化的倡导者,他们在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尝试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 是如何选择、制定正确的政治发展目标和模式,以保证国家政治现代化的顺利实现。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在充分借鉴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和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精神的基础 上,结合中国长期遭受封建专制统治的特点,对中国的政治发展目标及模式进行了有益 的探索,从而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现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一现代政治制度的最基本特征是政治民主化,在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体系中,以及他对 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模式的设计上,其核心目标和全部出发点就是在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的基础上,实现中国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建立一个民主共和政治的资产阶级国家。首先,孙中山对民主共和政治的提倡,是由于他对清王朝封建专制制度反动性和腐朽 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对中国 进行的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同时,也是造成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 要挽救中国深重的民族危机和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就必须以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制度代替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正如他所说的:“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 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1](P325)。所以必须进行政治革命,而“讲 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1](P325)。其次,孙中山认为,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 是实现国家进步的基本要求。孙中山指出,现在世界发展的主流已经到了民权时代,民 主共和政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无法抗拒。应该说,孙中山的上述认识,反映了他对中 国近代以来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对中国来说,鸦片战争以后,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下,逐步趋于 解体,中国的发展开始显露出新的契机,即以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代替落后的封建 生产关系,从而推动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孙中山以民权主义思想 为理论基础,提出了民主共和的中国政治发展目标及模式,这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现 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孙中山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还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寻找到 了理论支持。在孙中山看来,中国不仅必须要建立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而且他还认为 中国已经具备了实行民主共和的客观条件: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某些固有的属性如中国 的行省制度及国民在断讼、教育、公共事业管理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自治能力。这就是 孙中山所说的“中国已经具备了共和政体的雏形”的客观依据。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 上,孙中山得出了“共和政治不仅为政体之极则,而适合于支那国民之故”[1](P173) 的结论。二一个以追求政治现代化为目标的政权与传统政权最大区别就在于民众的广泛参与性。 这种参与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现代化最大的阻力来自于传统势力,而克服 这种阻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建立一个与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现代民主制度来扩大 民众的政治参与范围;另一方面,由于民众总是现代化的受益者,因而,也是现代化坚 定的支持者,通过这种参与,可以使民众在国家政治决策过程中充分体现其影响,从而 达到削弱传统势力影响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孙中山在其所提出的未来中国政治发展目标与模式中,着重强调了全民 政治的观念。首先,孙中山认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独裁专制政出一人,老百姓没有任何民主 权利,也没有民主参政意识,因此,必须通过革命的手段推翻封建政治制度,建立一个 “主权在民”,而非“主权在君”的新型国家政权。为了真正做到还政于民,孙中山详 细考察了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他发现,即使西方先进的国家,人民得到的民主权利仍 然很少,如在代议制政体下,人民虽然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其他方面的权利算 不上充分、发达。同时,由于西方近代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的享有设定了财产、受教育 程度等的限制,使民权制度往往成为资产阶级所专有,成为压迫平民的工具。基于这种 认识,他提出了“直接民权”的思想,以作为“全民政治”的基础。其次,为了追求“直接民权”理想,孙中山主张全体社会成员平等的、最大范围的参 与政治过程。按照他的设想,大多数人参与政治的途径应当是直接行使选举、罢免、创 制和复决四大民权。他说:“人民有了这四个权,才算是充分显现民权;能够实行这四 个权,才算是彻底的直接民权。从前没有充分民权的时候,人民选举了官吏、议员之后 便不能够再问,这种民权,是间接民权。间接民权就是代议政体,用代议士去管理政府 ,人民不能直接去管理政府。要人民能够直接管理政府,便要人民能够实行这四个民权 。人民能够实行四个民权,才叫做全民政治。”[2](P350)由于孙中山在中国未来政治 发展模式上坚持了全民政治的方向,又由于这个方向体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总 的趋势,因此,辛亥革命后民众对新政府的目标和手段能够在较大的程度上给予合理而 稳定的认同,其结果,就使新政权在革命胜利后的相当长时间内和相当大的程度上获得 了权威性和稳定性。而新政府就是利用了这段宝贵的时间,迅速而有序的贯彻、推行自 己的政治主张,并通过这些主张将中国引上现代化之路。当然,此后不久中国社会便由 于传统势力对现代化的抗拒而导致国家政治长期的动荡不安,但从总的趋势看,辛亥革 命以后,由于民众参与政治范围的扩大,进一步削弱了传统政治势力重新占据国家权力 中心的可能,而中国社会政治的发展此后也一直在沿着打破地方主义倾向的方面前进, 在中国以后的政治发展中,无论任何一种政治力量,只要它有可能问鼎国家权力中心, 总是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从这时起,建立一个以民主政治为基础的、统一的国家政权 已经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惟一选择.三孙中山在选择未来中国政治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十分注意新政权的质量问题即新政权 必须具有政治职能上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以保证新政权在对国家实行管理的过程中充分 显现工作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孙中山在国家的制度建设上,以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为基础,提 出了政权与治权分离的设想。政权即人民拥有的权力,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 复决权。治权即政府拥有的权力,包括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督权。人 民掌握了政权,就可以直接参与国家政治;而政府拥有了充分的职能,就使政府能够以 较高的效率管理全国事务。政权就是人民大众行使权力参与政治的过程,政府权运行时 ,人民又可以运用罢免权和复决权进行制约,也是一个参与过程。总之,在政权与治权 的各自运行过程中,都包含了人民大众参与政治的内容。具体来说,孙中山上述思想的贯彻,主要是通过五权分立的方法来加以实现的。五权 ,即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考试权和纠察权。孙中山在对未来国家创制问题上进行 长期、深入的思考后,认识到政府的质量是资产阶级政权能否得到巩固、政府职能能否 有效行使的关键。为了保证新政权的稳定和行政的高效率,一方面,孙中山充分借鉴了 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三权分立的原则;另一方面,又挖掘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长 期推行的考试制和纠察制,提出了他的五权分立政治构想。孙中山认为,虽然三权分立 的原则对巩固资产阶级政权、对限制和监督行政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行政机关 常常对立法机关采取忽视的态度,因而,在国家行政实践上,很难真正做到行政与立法 、司法的分离和相互监督,从而造成行政弊端。因此,在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之外 再加上考试权和纠察权,其目的就是通过考试,使大小官吏“除却盲从滥举及任用私人 的流弊”[1](P330)。通过纠察,以避免西方立宪国家立法机关兼有监督权限而常常导 致议院专制的弊病。与上述构想相适应,国家机构由“五院”组成,即中央政府由在权 力上完全平行的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组成。孙中山的用意在于通 过划清政府和人民的权力,各自在权力许可的范围内充分活动以维持两者之间的适当平 衡。这样,既最大限度地发挥民权的制衡作用,同时也可以使政府职能得到最充分的发 挥。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其在自身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中,总会孕育出一 些方法和机制,用于处理社会中不断发生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创制、协调、整合的问 题,以保证该国家或社会体制在较为正常、顺利的条件下运行。这些方法和机制实际上 反映了社会的调节功能。在正常的情况下,这些方法和机制越合理、越完善、越充分, 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就越顺利。现代化作为较高层次的社会发展过程,其所面临的问题 与过去相比都最多、最复杂,也最难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处于现代化进程中 的国家或社会应当具有较过去相比更有效、更合理、更完善的社会调节功能,以保证现 代化的顺利实现。孙中山在设计中国现代化蓝图时,在政治发展模式和目标的确立上, 十分注重社会调节功能的完善,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在政府与政府之间和政府与民众之间 建立起合理而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以实现上述目的。应该说,孙中山上述政治模式的 提出,极具创见性,这不仅为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现代化提供了较为合理的发展模式, 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未来政治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也具有很大的借鉴意 义。四政党政治是孙中山中国未来政治发展模式的另一个追求目标。我们都知道,政党既是 近代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物,同时也是近代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的出现及其在社 会政治中所发挥的作用构成了政治现代化的主要成分。因此,孙中山十分重视政党在中 国革命斗争和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孙中山的政党政治理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作 用和地位以及在现代政治中如何加强和完善党的自身建设;二是在国家政治制度化的前 提下,如何发挥政党的作用以推动政治的发展。首先,孙中山始终强调,政党的建立对于国家的政治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正如 他所说的,政党是“集一般优秀人物组织而成,各持一定之政见,活动国内,其影响及 于国家政治,至远至大”[3](P1)。因此,从他参加革命活动时起,就将建立一个坚强 的政党以及将政党作为其领导中国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同时,孙中山认为,政党政治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依赖 于政党政治。他说:“无论世界之民主立宪国、君主立宪国,固无不赖政党以成立者” [3](P5),而“共和立宪国之政治,……未有不以政党为其中心势力”[4](P397—398) ,即一方面,党必然是民主共和政治的基本标志;另一方面,只有以政党作为国家政治 发展的推动力量,民主共和政治才能存在和发展。孙中山还十分重视政党的自身建设, 即党纲、党德的建设及党员自身觉悟的提高。他首先强调党的政治路线的确定,应当以 国家的发展前途为进退,这既是政党存在的基础,也是政党能够取得事业成功的前提。 孙中山说:“政党欲保持其尊严之地位,达福国利民之目的,则所持之党纲,当应时势 之需要,以合乎世界之公理”[3](P1)。同时他还指出提高党员自身觉悟对政党的重要 性:“政党之发展,不在乎一时势力之强弱,以为进退,全视乎党人智能道德之高下, 以定结果之胜负。使政党之声势虽大,而党员之智能道德低下,内容腐败,安知不由盛 而衰?若能养蓄政党应有之智能道德,即使势力薄弱,亦有发达之一日。”[3](P2)其次,在对国家政治制度的设计上,孙中山在考察了英、美、法、日等国的政治制度 以后,主张中国应在共和制的基础上,实行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制度。他说:“要知文 明各国不能仅有一政党,若仅有一政党,仍是专制政体,……欲免此弊,政党之必有两 党或数党互相监督,互相扶助,而后政治方有进步。”[4](P408)孙中山认为,虽然政 党政治是现代政治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政党在国家政治中占有中心地位,但由于政党 也只是代表着一定的政见而活动于国内,如果某一政党不以国家为重,而专行私见,必 与国家无益,因此,在中国未来政治发展模式的选择上,应实行两党或多党制,既有执 政党,又有在野党。这样,如“甲党执政,则甲党以所持之政策尽力施行之。而乙党在 野,则立于监督者之地位,有不善者则纠正之,其善者则更研究至善之政策,以图进步 焉。”[3](P63)在现代政治制度条件下,随着某些社会或经济集团在政治上的唤醒,政党及政党体系 就成为政治参与的主要制度保证,在这种情况下,政党的高质量及政党体系的完善无疑 是政治发展最重要的内容。孙中山在其长期革命实践中充分认识到,政党是中国政治走 向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一整套关于政党的地位与作 用、两党或多党制以及政党建设的设想。由于这些设想是以资产阶级政党为主要特征的 ,因此,在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时,这种政治上的设想 无疑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方向。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建立一个支持现代化的具有较高权威的和制 度化的新型国家政权,又是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关键,因此,要成功地推行现代化,社会 系统必须创造出一种新的政治模式,以此来推动社会和经济变革。面对这一历史任务, 进入近代以后,中国的各派政治力量都曾提出过自己的解决方案,从而形成了各种不同 的现代国家建设理论。这些理论不仅丰富了中国人民的思想,也为中国人民探索国家出 路提供了大量可资借鉴的思想理论成果。但比较而言,由孙中山所提出的,以民权主义 为核心的政治现代化理论是在充分总结前人的学说及辛亥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 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逐渐补充、完善而最后定型的,因此,它是辛亥革命前后 中国人所提出的各种政治现代化方案中最系统、最深刻的.总之,孙中山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早期主要倡导者,他所提出的民权思想在较为完整的 意义上确立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及其模式,这些目标和模式的提出不仅为中国 政治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而且也确定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早期基 本框架。可以说,孙中山民权思想对于中国政治从传统走向现代具有伟大的奠基意义。收稿日期:2001-12-12【参考文献】[1]孙中山全集: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2]孙中山全集:第9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3]孙中山全集:第3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4]孙中山全集:第2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2.
你还是自己找点资料,静下心来写一写!相信很快就会写好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意思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的远大政治抱负。今天我整理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议论文 作文 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文1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降职远调到岳州当知州。他没有因为仕途失意而意志消沉。他把岳州治理的井井有条。到第二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于是就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应他所求,写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在文中,范仲淹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伟大政治抱负,希望以此与朋友共勉。这种“先忧后乐”的情怀是令人敬佩的,也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大力弘扬的。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就不乏具有“先忧后乐”的伟大情怀的仁人志士。
战国时代,列国纷争,战火连天,老百姓辗转沟壑,水深火热。孟子对此深感忧虑,他提出了“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政治理想,要求统治者与天下人同忧同乐。唐代柳宗元被贬谪到永州当司马,有职无权,心情非常失落。但他同情人民疾苦,写出了《捕蛇者说》,揭露中唐苛征重税的罪恶,希望统治者关心民生。海瑞一生两袖清风,他关心百姓,无论是饥荒还是水灾,都时刻奋战在一线,冲风冒雨,亲劳胼胝。像这些“古仁人”,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僻处江湖,他们担忧的就是百姓,就是国家。
晚清以后的近现代,中国积贫积弱,列强环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孙中山先生要实现世界大同,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实行“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鲁迅先生忧虑国民精神的衰落,弃医从文,用他笔下的 文章 来唤醒沉睡的国人。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幸福”,几十年出生入死,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些革命先辈“以天下为己任”,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为了实现天下人“共同富裕”的理想,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新时期的领导者,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正确策略,把“科学发展”、“改善民生”放在了重要的位子。他们也正实践者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政治抱负。
作为这个时代的莘莘学子,我们也应该学习古往今来一切优秀的人物,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读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文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早在宋朝时就已经记录于范仲淹老前辈的《岳阳楼记》中。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天下人乐之后而乐。事实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何尝不想?只不过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太多太多的欣欣向荣、国泰民安,心中的那一抹颤心的感恩渐渐的、渐渐的早已褪去了它原本的颜色。世殊事异,情随事迁,处在现实生说中年少轻狂的我们,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拥有那一份忧国忧民的缠绵愁绪,那一腔慷慨激昂的热血激情,那一颗精忠报国的赤诚之心。自然前人的古训对于我们来说不免有着些许的牵强,而我们也不想背负着民族太过极端的千年期望,去承受理想与现实间不可泯灭的差距,从容不迫地去迎接未来属于我们的那一个个挑战。
物极必反,带给我们的只能是穷途末路。易不因人制宜?化悲观为乐观,以自己的种.种主观意愿去克服重重客观发展。每每心中千沟万壑,立时化为一滩止水。
先天下之忧而乐,后天下之乐而忧。
当遇到挫折时,太多的忧患只能使某些心理承受压力出的人将事情做得更加糟糕,如果我们换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去看待问题,又有谁会知晓你是不是下一个赛翁呢?倘若如此,是否会有另一番境地呢?每当浩劫来临之际,原先忧患成风的人们可能会愈加得沉重,更有甚者,可谓“心理变态”。我们不妨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以诚心去善待身边的一草一木,以缓解沉重的心情。这样做未尝不可呀!
人逢喜事精神爽。是非恩怨,难免会由喜忧参半。当我们遇到兴味之事时,有人便会喜形于色,忘乎所以。古往今来,乐极生悲比比皆是。我们可以在心中暗暗地为自己轻轻地敲一下警钟,可不是警钟长鸣哟!
成不了大事并不是你的错,差之毫厘决不是谬之千里,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另辟蹊径,以独到之处敖于众人之中,大可不必为人所知。做不了范老爷爷那样的人,我们可以做自己,活出自我。
在大悲之前“喜”一下,在大喜之后“忧”一点。正所谓“先天下之忧而乐,后天下之乐而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文3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千古名句。意思就是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再乐。”范仲淹乃一代贤人,能写出此句更显其品德高尚,他能看破世俗,独驾于青云之上。此乃人之极境也。
范仲淹是“进亦忧,退亦忧。”时时忧国忧民而丝毫不为自己着想,从来不“忧”自己。他如果是现代人,一定是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二世”。为共产主义事业奔走,为全国人民谋福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竭尽全力,定是他的毕生目标。
“然则何时而乐耶?”那他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忧来忧去,忧得死去活来,忧得肝肠寸断,忧得潸然泪下,视物而叹惋,此种忧愁,乃忧之最高境界,可摧残自己的身体呀。《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两眉弯弯如双月并行,妩媚双眼如星辰闪隐,甜甜小嘴如点点樱桃,秀发飘逸如淡淡微波。如此国色天香之人可惜整日哭哭啼啼,病魔缠身,正似那双月并潜,星日隐耀,樱花悠悠而凋焉。给人之感,乃是怅然若失,可悲可叹矣。忧可伤身,此乃事实,故忧需有度也。
人需忧之后而乐,此乃现代人之公理也。娱乐也是必要的。娱乐可以放松身心,缓解现代人的精神压力,从而提高以后的工作效率,这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
人不是机器,因此不可以不停地工作,否则零件经常出现故障。现代人有很大的精神压力,若不及时娱乐以缓解压力则会被压瘪在果壳之中,永世不得翻身。娱乐并非荒废时间,而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忧”(工作)做准备,以提高工作效率,这样工作比忧着工作情况要好得多。
综上所述,余诫仲淹叔曰:“忧而有度也,乐亦有度也,则事皆成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文4
范仲淹应友之邀,在岳阳楼上挥毫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此,这成了为官的准则。
范仲淹先生生活在兵戈四起,战火纷飞的北宋王朝,这注定了他纵然奇才旷世,纵然忧国忧民,也终究免不了被朝廷所抛弃。
北宋的重文轻武使这个脆弱的王朝面临着严重的戎狄外患。国难当前,范先生以书生之躯毅然奔赴战场,弃笔提刀。“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恰似当年的霍去病将军,将敌人拒之于边关之外,以换江山社稷无忧,黎民百姓安康。
边关风沙烈,漠北霜雪寒,但范先生始终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他和众将士们在这里受的每一分苦,都是为了他们的君王不受外族辱,百姓不受战火之苦。为祖国分忧,这应当是他的骄傲。
然而,“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并非所有的一腔热忱都能换来惺惺相惜,黑暗腐败的朝廷远比边关苦寒可怕。
回朝之后,范先生对存在问题的朝政提出质疑,与朝中一众奸佞斗智斗勇,可命运与君王并未眷顾于他。一次又一次的不低头,换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贬谪。被贬的地方越来越偏远,前来送行的官员也越来越少。朝中的黑暗势力一手遮天,已经不是他可以抵抗的了。
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忘记天下的泱泱众生。他的君王可以不要他,但他祖国的人民需要他。
他数年如一日吃着白粥与咸菜,把自己的钱财匀出来资助投奔来的穷苦求学者。他提携了不计其数的后生,救助了不计其数的百姓。就连他辞世的前夕,还忙碌在赈灾的事上。或许他的日子还没有大部分百姓过的好,可却乐在其中。
范先生谥号“文正”,意为立德立功立言者,算是一个安慰吧。他的一生都在为了天下忧愁,为了天下欢乐。不得不说,范仲淹这一生,便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最鲜活的写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文5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抒发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近千年来,这句格言一直影响、 教育 着后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优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历史上的文天祥在国家危亡之时,置个人生命于不顾,明知凶多吉少,念及“国家至此”,毅然前往和元军谈判;被捕后,几度挣脱敌人魔掌,以期重整旗鼓,收复大宋江山,表现了这种精神;1958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元帅冒着丢官舍命的危险,反映民情,说出真话。他为人民忧,为人民愁,为人民大声疾呼,尽管被罢官,仍然矢志不移,真正做到了忧在百姓前,为人民鞠身弓尽瘁。
国家的利益与个人的私欲这组矛盾,从古到今始终在拷问着每个人的灵魂。“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胸怀这种忧乐观的人,理想远大,精神崇高,追求真理,视国家民族的振兴为己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文天祥、彭德怀不正是这样不平凡的人吗?相反,有的人经不起物欲的引诱,享一时之乐,贪一己之利,而置国家、人民的利益而不顾,鬼迷心窍,灵魂丑恶,行径肮脏,犯下了损害国家、人民利益的罪行。原广西自治区主席成克杰,为了个人多提取“好处费”,竟然下令压低土地出售价格,使国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在他眼里、心里,哪有“天下人”的位置?只有他自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个人世界观的反映。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品德修养,陶治自己的情操,向历代民族英雄和志士仁人学习,汲取其精神滋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各种诱惑接踵而来。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尤其是领导干部,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时刻记住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并代表着人民,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且慢行乐,切勿忘忧,更不能大肆挥霍,贪污受贿,中饱私囊,为一己之乐,造成百姓之优、国家之优。
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像一口古老的洪钟,常鸣在人们的心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文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我国宋代范仲淹的千古名句。诚然,范仲淹有忠于封建君主思想的局限性,但是在豺狼当道的社会里,能够以天下为重,也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在古代,忧国忧民的英雄人物就不乏其例,像屈原、岳飞、文天祥等等,他们为了国家民族,不惜慷慨捐躯。他们的 事迹 ,将流芳百代,为人们所称颂。
在革命年代里,为了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中国,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英雄人物更是数不胜数。李大钊同志,双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革命英勇献身。鲁迅先生的一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敬爱的周总理,为人民披肝沥胆,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在革命的征途中,正因为有千千万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英雄人物,革命事业才兴旺发达,历史的车轮才能滚滚向前。
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处在伟大的历史转折关头。实现“四化”,振兴中华,急需一大批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有 文化 科学知识的专门人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青年人应当担负起历史的重任,为国分忧,为民尽力,用青春的光和热换来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康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应当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在我们青年中,也有少数人只顾个人的安逸享受,不顾国家的前途命运,他们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这些人鼠目寸光,心胸狭窄,连封建时代的范仲淹都不如,更不用说具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了。在伟大的时代面前,这些人应当感到惭愧和羞耻。
革命在发展,历史在前进,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应当时时刻刻想到国家,想到人民,为共产主义千秋大业而奋斗终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文7
古往今来,世事变迁,为国立志,为国捐躯的前辈如滔滔江水般源源不断尽。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亦或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多少仁人志士心系天下,心怀已任,他们以一颗炽热的报国之心,在国家需要之时,挺身而出,为国奋斗;他们志向坚定,有远大抱负,即使“烈士暮年”,也“壮心不已”。
苏轼,说到这位流芳百世,孺妇皆知的大文人,想必各位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文学作品。而我所要说的,是他的官职生涯,苏东坡从小立志苦读,年少成名,却因在官场上执己见而被一贬再贬。试想,苏东坡本可以在官场上多附和他人,多顺皇上之意,这样也许他就不会被一贬再贬,而是锦衣玉食,无忧无虑;再者,他本也可以在当官时剥削人民,以获取小利,但又为何尽心尽力让百姓的生活过得滋润,过得幸福?显然,是因为他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在官位时,他提出自己最为真切的建议,希望能对国家治理有所帮助;被贬后,他也不会因此而堕落颓靡,而是凭借一种随遇而安的情怀,管理好一方土地。他把百姓、国家的利益高架于个人利益之上,心忧天下,心系国家。正如范仲淹所写的:“居庙堂之高则忧胜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苏东坡也因为对天下、国家无悔的信念而被众人称颂至今。
除了古代,当今社会,拥有责任与担当的人也比比皆是,他们又何尝不是忧国忧民的作文勇士呢?
1999年3月14日,公交司机黄志全在驾驶过程中心脏病突然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他强忍剧痛,做了三件事:一、把公交车缓缓靠向路边,并用最后的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二、打开车门,让乘客们安全下车,三、熄灭发动机,以确保人们的安全。他用生命最后一分钟的努力,体现了一个普通司机的责任与担当。如果他当时并无法冷静地处理事情,无法考虑车上人民的安全,也许就不只是他一个人逝世,而是一车人。如果不是他的舍身为人,他的那颗心忧百姓的心,他心中的那份责任与担当,又怎能挽回这一车人的生命?不禁想起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而黄志全又怎不是此类为民舍己的勇士!
我们作为立身于现代社会的青年,又应当如何做呢?我们的前辈已经为了祖国奉献了太多,乃至自己的生命,他们所创造的悠久文明,他们所打下的大好河山,岂能毁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天的我们同样也要心存天下,心怀已任,学习前辈们的坚韧不拔,勇于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心存忧患意识,为国着想,为民思虑,有一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青年的肩上不应只是风花雪月,还肩负着属于自己的那份担当与责任!
心忧天下,乃青年之志;报国心切,待明日之时。新时代的号角已然吹响,我们已然成为新时代好少年,就让我们扛起祖国的大旗,昂首挺胸,不负众望,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文8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中的一句 名言 ,它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应把大众利益摆在第一位,把个人利益摆在第二位,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快乐。
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一个人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大众的利益是分不开的。如果国家衰败,生灵涂炭,那么个人利益又从何谈起呢?只有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个人才有幸福可言。因此,一个人应该有为国家、为大众谋利益的理想,为人民着想,在天下人尚未感到忧虑之前就为之忧虑,直到天下人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才谈自己的个人幸福。优秀的共产党员周文雍和陈铁军,他们生前尽管爱情的种子已经在心中扎根、发芽,但是他们都把它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他们顾不上谈个人的爱情,而是积极地为党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才举行了刑场上的婚礼,把一腔热血洒在黄花岗上。他们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贵品德,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今天,我们的祖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关头。为了实现“四化”,振兴我们伟大、古老的祖国,让五千年文明发扬光大,我们年轻的一代更应该树立起伟大而崇高的理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四化”而努力奋斗,贡献自己美好青春。在这一伟大的历史时期,绝大多数的青年也正是这样做的。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谱写着一曲曲壮丽的青春赞歌。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也有那么极少数的青年人,胸无大志,整天只顾自己个人的利益,忙忙碌碌为的是个人的小家庭。他们碌碌无为,虚度年华,有的人甚至为了个人私利走私贩私、盗窃行,成为青年中的败类。我们应向这些人击一猛掌,使他们明白:只有抛弃个人主义,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献给人民、献给“四化”,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凡华夏子孙怎可无爱国之心?是中华儿女安能无报国之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牢记范仲淹的这一名言,为伟大祖国,为天下大众,为“四化”大业而贡献青春,在我们每一个人的青春史上,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文9
城门向中缓缓闭上,将四起边声、牧马悲歌隔绝于外。可总挡不住这萧条荒凉之意。
雁字南飞,雁归人不归,将范仲淹埋在心底的思乡之情丝丝勾起,到最后这如潮涌的思念终是崩溃决堤。角声悠远,相思长远,泪珠顺着范公的脸颊流下,融进毕生的沧桑。举起浊酒一杯,望千山耸云,孤城紧闭,只叹燕然未勒,仰首痛饮。觥筹交错之际,神情恍惚,似乎又回到了接旨的那个夜
窗外夜色如浓稠的墨砚,深沉的化不开,一位霜染鬓发的老人独坐窗前,眉头微蹙。街上行人匆匆穿梭,谁也未曾料到的雨款款落下,就像毫无准备的他接到陛下派遣他前赴陕西御敌的圣旨一般,始料未及。要知道,他,范仲淹,如今已过知命之年了啊,他已然老了,他不得不承认岁月的残酷,他还有力气在黄沙满天的塞外城楼之上统领战士杀敌御外吗?他还有心力浴战杀敌吗?母亲年迈,相伴度过数十载的妻子灵牌刚立不久,而自己已经悲痛到“酒未到,泪已成”的地步了,割舍得下吗?窗外雨声依旧,灯火阑珊,灯芯冉冉,又像是他忠心报国的热火星星不灭,他当然是可以以年迈体乏,丧妻之痛为由推辞掉的,但为国计、为民生的那颗心,那种情,却压制不住。
雨声渐大,滴落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灯光在雨雾中朦胧,但范公的心好似变清晰了。雨滴重重击在屋顶,发出 清明 响亮一声,一声定音!范公依然选了家国,选了百姓,视天下兴亡为己任。风尘仆仆奔赴到延州,与黄沙角声,金戈铁马为伴戍守边关,忠心为国。
酒意渐渐退了,黑夜也涌了上来,羌管悠悠,白霜满地,夜色清凉凝成霜,却寒不了范公为国为民的热忱之心。
延州或许没有了飞舞的黄沙,但永留的是范公那“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忠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文10
世界之大,人口之多,事物纷繁复杂,对于幸福的看法就有各种各样的回答。路易十五这个暴君不是说:“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言外之意,就是唯我独尊、及时行乐,哪管人民的悲苦、后代的幸福、他人的快乐。但裴多菲却这样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是裴多菲的幸福观。他把对自由的追求看作是幸福,而把个人的一切置之度外。当然,各人对幸福的解释是不同的,但从这些解释中不难归纳出一个道理,不同阶级的人,为不同目标奋斗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而且无非是两种:一个是为自己,一个是为人民。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为人民,也就是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我们这个时代又赋予它新的含义,就是为人民着想,把自己的幸福同人民的幸福连结在一起,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奋斗。这是一种高尚的幸福观。这和路易十五的唯我独尊、及时行乐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一个是为广大人民以至人类的幸福,一个是为渺小的个人的所谓幸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高尚的幸福观。
马克思在中学 毕业 时就具有了这样高尚的幸福观。他说:“我的幸福属于全人类。”他就是以此为目标,为人类的解放事业,为共产主义贡献了一生。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也是以天下为己任,从小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他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受到人民的无比爱戴。马克思、周总理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榜样。
在新中国的青年中也有许许多多以人民的幸福作为自己的幸福的人。杜芸芸是一个平凡的女工,生活朴素艰苦,但她把继承的十万元遗产全部交给了国家。有人说她太傻了,现成的福不享。可是她说她把钱交给国家支援“四化”建设,等到“四化”实现了,人民都富裕了,这就是她的幸福。这是多么真挚的话语,表达了她美好的心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她高尚的幸福观。她是真正懂得幸福的人,而那些以为自己不傻的人,想不费吹灰之力得到财富而享清福的人才真正是傻子,是庸人。他们只想到个人的享受,是一种可怜的、唯我的、自私的幸福观。
我也是一个新中国的青年,我应该像杜芸芸那样,把自己的幸福和人民的幸福连结在一起,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人民。
雨果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灵。”这心灵就是伟大的心灵,它装着人类的幸福。我要有一颗这样的心灵。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议论文作文相关文章:
★ 九年级先天下之忧而优议论文5篇
★ 800字议论文先天下之忧而忧
★ 高中议论文800字
★ 语文议论文范文2020高中作文五篇
★ 高中优秀议论文
★ 心怀天下800字议论文初中
★ 高考优秀作文议论文800字
★ 高三年级家风议论文800字五篇
★ 高三作文生命价值议论文800字
如果有一天,为夜行人指路的星星厌倦了夜空的寂寞,它会选择什么?它是否会选择坠落?——题记云的责任是播撒甘霖,鸟的责任是飞扬歌声,树的责任是营造绿阴,花的责任是散发芬芳。对于我们,责任是人生路上最美的行囊,也是我们生命的重量。昨天生命一经诞生,就必然的要担负起某种责任。没有生命可以不负任何责任,也没有生命可以推卸和回避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还记得孙中山为了救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四处呼吁,决然发动了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回忆往昔,那一位位历史人物为救国救民而捐躯奉献,他们的身影仿佛还浮现在眼前。今天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把责任抛在了脑后,还有多少人能背负这与生俱来的责任呢?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有多年行医经验的医生对坐在自己对面的一位女士说:“你子宫里长了个瘤,要尽快做手术。”病人一下子慌了,但却暗自庆幸自己遇到了这位名医。手术很快安排了,瘤不大,只须开一个小口。但刀子在划开一个小口之后停住了,原来那并不是瘤,而是一个胎儿。医生在挣扎之后缝合了伤口。对病人坦白了自己的过失。但医生没有被谅解,最终被病人的家属告上法庭,差点倾家荡产。有人问他:“你何不直接拿掉孩子反正也没人知道。”医生一笑:“老天知道。”是的,就算是自己的过失,但也要为它承担责任。明天不管地球怎么转动,生活总要继续。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责任在等着我们。我们还要用那不算宽广的肩膀扛起生活赋予我们的重任。但是你可曾想过,尽责在痛苦的同时也是一种满足的快乐?对我来说责任就是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奋斗。这份责任是动力,在鞭策我向前。带着责任上路,那不是壳,不是十字架,而是我们人生路上最美的行囊。背起责任吧,为我们的生命添加一份重量。
孙中山民权主义与中国政治现代化早期模式的建构无论是哪一种现代化模式的国家,在现代化进程的初期,面临的主要问题都集中在政 治方面,这是由于:一方面,在这个时期,现代化的最大阻力不是来自于经济方面,而 是来自于政治方面,即传统的政治权力中心对现代化的抗拒。因此,如何实现国家权力 由传统势力向现代势力的转移就成为这些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最重要的条件。另一方面, 即使完成了这种转移也并不意味着现代化就可以迅速、顺利地实现。实践表明,在一些 传统势力较为强大的国家,上述任务的完成往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国 家政治还要经历持续不断的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从而严重地影响到现代化的发展。所 以,作为现代化的倡导者,他们在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尝试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 是如何选择、制定正确的政治发展目标和模式,以保证国家政治现代化的顺利实现。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在充分借鉴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和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精神的基础 上,结合中国长期遭受封建专制统治的特点,对中国的政治发展目标及模式进行了有益 的探索,从而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现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一现代政治制度的最基本特征是政治民主化,在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体系中,以及他对 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模式的设计上,其核心目标和全部出发点就是在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的基础上,实现中国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建立一个民主共和政治的资产阶级国家。首先,孙中山对民主共和政治的提倡,是由于他对清王朝封建专制制度反动性和腐朽 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对中国 进行的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同时,也是造成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 要挽救中国深重的民族危机和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就必须以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制度代替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正如他所说的:“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 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1](P325)。所以必须进行政治革命,而“讲 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1](P325)。其次,孙中山认为,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 是实现国家进步的基本要求。孙中山指出,现在世界发展的主流已经到了民权时代,民 主共和政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无法抗拒。应该说,孙中山的上述认识,反映了他对中 国近代以来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对中国来说,鸦片战争以后,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下,逐步趋于 解体,中国的发展开始显露出新的契机,即以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代替落后的封建 生产关系,从而推动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孙中山以民权主义思想 为理论基础,提出了民主共和的中国政治发展目标及模式,这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现 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孙中山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还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寻找到 了理论支持。在孙中山看来,中国不仅必须要建立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而且他还认为 中国已经具备了实行民主共和的客观条件: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某些固有的属性如中国 的行省制度及国民在断讼、教育、公共事业管理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自治能力。这就是 孙中山所说的“中国已经具备了共和政体的雏形”的客观依据。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 上,孙中山得出了“共和政治不仅为政体之极则,而适合于支那国民之故”[1](P173) 的结论。二一个以追求政治现代化为目标的政权与传统政权最大区别就在于民众的广泛参与性。 这种参与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现代化最大的阻力来自于传统势力,而克服 这种阻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建立一个与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现代民主制度来扩大 民众的政治参与范围;另一方面,由于民众总是现代化的受益者,因而,也是现代化坚 定的支持者,通过这种参与,可以使民众在国家政治决策过程中充分体现其影响,从而 达到削弱传统势力影响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孙中山在其所提出的未来中国政治发展目标与模式中,着重强调了全民 政治的观念。首先,孙中山认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独裁专制政出一人,老百姓没有任何民主 权利,也没有民主参政意识,因此,必须通过革命的手段推翻封建政治制度,建立一个 “主权在民”,而非“主权在君”的新型国家政权。为了真正做到还政于民,孙中山详 细考察了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他发现,即使西方先进的国家,人民得到的民主权利仍 然很少,如在代议制政体下,人民虽然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其他方面的权利算 不上充分、发达。同时,由于西方近代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的享有设定了财产、受教育 程度等的限制,使民权制度往往成为资产阶级所专有,成为压迫平民的工具。基于这种 认识,他提出了“直接民权”的思想,以作为“全民政治”的基础。其次,为了追求“直接民权”理想,孙中山主张全体社会成员平等的、最大范围的参 与政治过程。按照他的设想,大多数人参与政治的途径应当是直接行使选举、罢免、创 制和复决四大民权。他说:“人民有了这四个权,才算是充分显现民权;能够实行这四 个权,才算是彻底的直接民权。从前没有充分民权的时候,人民选举了官吏、议员之后 便不能够再问,这种民权,是间接民权。间接民权就是代议政体,用代议士去管理政府 ,人民不能直接去管理政府。要人民能够直接管理政府,便要人民能够实行这四个民权 。人民能够实行四个民权,才叫做全民政治。”[2](P350)由于孙中山在中国未来政治 发展模式上坚持了全民政治的方向,又由于这个方向体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总 的趋势,因此,辛亥革命后民众对新政府的目标和手段能够在较大的程度上给予合理而 稳定的认同,其结果,就使新政权在革命胜利后的相当长时间内和相当大的程度上获得 了权威性和稳定性。而新政府就是利用了这段宝贵的时间,迅速而有序的贯彻、推行自 己的政治主张,并通过这些主张将中国引上现代化之路。当然,此后不久中国社会便由 于传统势力对现代化的抗拒而导致国家政治长期的动荡不安,但从总的趋势看,辛亥革 命以后,由于民众参与政治范围的扩大,进一步削弱了传统政治势力重新占据国家权力 中心的可能,而中国社会政治的发展此后也一直在沿着打破地方主义倾向的方面前进, 在中国以后的政治发展中,无论任何一种政治力量,只要它有可能问鼎国家权力中心, 总是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从这时起,建立一个以民主政治为基础的、统一的国家政权 已经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惟一选择.三孙中山在选择未来中国政治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十分注意新政权的质量问题即新政权 必须具有政治职能上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以保证新政权在对国家实行管理的过程中充分 显现工作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孙中山在国家的制度建设上,以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为基础,提 出了政权与治权分离的设想。政权即人民拥有的权力,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 复决权。治权即政府拥有的权力,包括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督权。人 民掌握了政权,就可以直接参与国家政治;而政府拥有了充分的职能,就使政府能够以 较高的效率管理全国事务。政权就是人民大众行使权力参与政治的过程,政府权运行时 ,人民又可以运用罢免权和复决权进行制约,也是一个参与过程。总之,在政权与治权 的各自运行过程中,都包含了人民大众参与政治的内容。具体来说,孙中山上述思想的贯彻,主要是通过五权分立的方法来加以实现的。五权 ,即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考试权和纠察权。孙中山在对未来国家创制问题上进行 长期、深入的思考后,认识到政府的质量是资产阶级政权能否得到巩固、政府职能能否 有效行使的关键。为了保证新政权的稳定和行政的高效率,一方面,孙中山充分借鉴了 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三权分立的原则;另一方面,又挖掘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长 期推行的考试制和纠察制,提出了他的五权分立政治构想。孙中山认为,虽然三权分立 的原则对巩固资产阶级政权、对限制和监督行政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行政机关 常常对立法机关采取忽视的态度,因而,在国家行政实践上,很难真正做到行政与立法 、司法的分离和相互监督,从而造成行政弊端。因此,在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之外 再加上考试权和纠察权,其目的就是通过考试,使大小官吏“除却盲从滥举及任用私人 的流弊”[1](P330)。通过纠察,以避免西方立宪国家立法机关兼有监督权限而常常导 致议院专制的弊病。与上述构想相适应,国家机构由“五院”组成,即中央政府由在权 力上完全平行的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组成。孙中山的用意在于通 过划清政府和人民的权力,各自在权力许可的范围内充分活动以维持两者之间的适当平 衡。这样,既最大限度地发挥民权的制衡作用,同时也可以使政府职能得到最充分的发 挥。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其在自身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中,总会孕育出一 些方法和机制,用于处理社会中不断发生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创制、协调、整合的问 题,以保证该国家或社会体制在较为正常、顺利的条件下运行。这些方法和机制实际上 反映了社会的调节功能。在正常的情况下,这些方法和机制越合理、越完善、越充分, 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就越顺利。现代化作为较高层次的社会发展过程,其所面临的问题 与过去相比都最多、最复杂,也最难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处于现代化进程中 的国家或社会应当具有较过去相比更有效、更合理、更完善的社会调节功能,以保证现 代化的顺利实现。孙中山在设计中国现代化蓝图时,在政治发展模式和目标的确立上, 十分注重社会调节功能的完善,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在政府与政府之间和政府与民众之间 建立起合理而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以实现上述目的。应该说,孙中山上述政治模式的 提出,极具创见性,这不仅为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现代化提供了较为合理的发展模式, 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未来政治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也具有很大的借鉴意 义。四政党政治是孙中山中国未来政治发展模式的另一个追求目标。我们都知道,政党既是 近代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物,同时也是近代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的出现及其在社 会政治中所发挥的作用构成了政治现代化的主要成分。因此,孙中山十分重视政党在中 国革命斗争和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孙中山的政党政治理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作 用和地位以及在现代政治中如何加强和完善党的自身建设;二是在国家政治制度化的前 提下,如何发挥政党的作用以推动政治的发展。首先,孙中山始终强调,政党的建立对于国家的政治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正如 他所说的,政党是“集一般优秀人物组织而成,各持一定之政见,活动国内,其影响及 于国家政治,至远至大”[3](P1)。因此,从他参加革命活动时起,就将建立一个坚强 的政党以及将政党作为其领导中国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同时,孙中山认为,政党政治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依赖 于政党政治。他说:“无论世界之民主立宪国、君主立宪国,固无不赖政党以成立者” [3](P5),而“共和立宪国之政治,……未有不以政党为其中心势力”[4](P397—398) ,即一方面,党必然是民主共和政治的基本标志;另一方面,只有以政党作为国家政治 发展的推动力量,民主共和政治才能存在和发展。孙中山还十分重视政党的自身建设, 即党纲、党德的建设及党员自身觉悟的提高。他首先强调党的政治路线的确定,应当以 国家的发展前途为进退,这既是政党存在的基础,也是政党能够取得事业成功的前提。 孙中山说:“政党欲保持其尊严之地位,达福国利民之目的,则所持之党纲,当应时势 之需要,以合乎世界之公理”[3](P1)。同时他还指出提高党员自身觉悟对政党的重要 性:“政党之发展,不在乎一时势力之强弱,以为进退,全视乎党人智能道德之高下, 以定结果之胜负。使政党之声势虽大,而党员之智能道德低下,内容腐败,安知不由盛 而衰?若能养蓄政党应有之智能道德,即使势力薄弱,亦有发达之一日。”[3](P2)其次,在对国家政治制度的设计上,孙中山在考察了英、美、法、日等国的政治制度 以后,主张中国应在共和制的基础上,实行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制度。他说:“要知文 明各国不能仅有一政党,若仅有一政党,仍是专制政体,……欲免此弊,政党之必有两 党或数党互相监督,互相扶助,而后政治方有进步。”[4](P408)孙中山认为,虽然政 党政治是现代政治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政党在国家政治中占有中心地位,但由于政党 也只是代表着一定的政见而活动于国内,如果某一政党不以国家为重,而专行私见,必 与国家无益,因此,在中国未来政治发展模式的选择上,应实行两党或多党制,既有执 政党,又有在野党。这样,如“甲党执政,则甲党以所持之政策尽力施行之。而乙党在 野,则立于监督者之地位,有不善者则纠正之,其善者则更研究至善之政策,以图进步 焉。”[3](P63)在现代政治制度条件下,随着某些社会或经济集团在政治上的唤醒,政党及政党体系 就成为政治参与的主要制度保证,在这种情况下,政党的高质量及政党体系的完善无疑 是政治发展最重要的内容。孙中山在其长期革命实践中充分认识到,政党是中国政治走 向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一整套关于政党的地位与作 用、两党或多党制以及政党建设的设想。由于这些设想是以资产阶级政党为主要特征的 ,因此,在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时,这种政治上的设想 无疑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方向。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建立一个支持现代化的具有较高权威的和制 度化的新型国家政权,又是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关键,因此,要成功地推行现代化,社会 系统必须创造出一种新的政治模式,以此来推动社会和经济变革。面对这一历史任务, 进入近代以后,中国的各派政治力量都曾提出过自己的解决方案,从而形成了各种不同 的现代国家建设理论。这些理论不仅丰富了中国人民的思想,也为中国人民探索国家出 路提供了大量可资借鉴的思想理论成果。但比较而言,由孙中山所提出的,以民权主义 为核心的政治现代化理论是在充分总结前人的学说及辛亥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 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逐渐补充、完善而最后定型的,因此,它是辛亥革命前后 中国人所提出的各种政治现代化方案中最系统、最深刻的.总之,孙中山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早期主要倡导者,他所提出的民权思想在较为完整的 意义上确立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及其模式,这些目标和模式的提出不仅为中国 政治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而且也确定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早期基 本框架。可以说,孙中山民权思想对于中国政治从传统走向现代具有伟大的奠基意义。收稿日期:2001-12-12【参考文献】[1]孙中山全集: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2]孙中山全集:第9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3]孙中山全集:第3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4]孙中山全集:第2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2.
国父、先总理中山先生上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大明高皇帝,下开民主共和之道路。一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四十余年,武昌首义,倾覆满洲专制政府,结束封建帝制,创建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我党定性为软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倡导国民革命,图谋民生幸福,促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民主革命先行者,顺应世界之潮流,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民主革命精神。如今,孙中山这面旗帜即民主、自由、共和之象征。这是本人对孙中山的评价,可供你参考!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洋务运动是清王朝统治阶级为了谋求封建国家的“富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倾向。洋务派是这场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其内容虽然十分广泛,但核心一直是创办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陆海军的军事活动。 洋务派对清朝军队进行武器和训练的革新,与顽固派的愚昧守旧态度相比较,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中国军事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1865年到1895年,洋务派在各地创办了20多个制造枪炮、弹药和船舰的工厂。在自制和外购的基础上,19世纪70年代,淮军已“尽弃中国习用之抬鸟枪,而变为洋枪队”。
标题是建立黄埔军校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他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先生刚强不屈,连遗言都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推翻封建帝制,捍卫共和制度。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先生最大的历史功绩。为了维护之后的共和,从护法到北伐,孙中山先生时刻都没有停歇。 孙中山先生晚年更加进步,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直接推动了国内第一次革命高潮的来临。他对三民主义作新的解释,成为了国共合作的基础。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支持下,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孙中山与工农日益接近,他参加工农群众的集会,称赞工农是革命的先锋和基础,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
女排精神作文800字范文
新一代中国女排在里约的伟大胜利,又在中国年青一代中延续和强化了对这支队伍和“女排精神”的认知和情感。下面是由我为你精心编辑的3份女排精神作文800字范文,欢迎阅读!
女排精神作文800字范文一:
当中国女篮荣光不再,中国女足深陷困境,中国男排未能称霸亚洲,中国男篮和男足成为无法言说的悲哀,在三大球项目里,所有的希望都面临着崩溃。也许我们在国乒中自我满足,在体操跳水里欢呼雀跃,但在世界的眼中,我们仍然是黯淡无光的弱者,至少在体育上是这样的。可是今天,中国女排在面对东道主巴西时奋力搏杀,赢下了这场荡气回肠的胜利,让多少人湿了眼眶!在世界认可的三大球项目上,中国女排依然昂首挺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女排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一度在世界范围内战无不胜。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离不开女排精神,是她们用“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鼓舞了整整一代人。我们的父辈们,曾经在十几寸的黑白电视机面前守候,争先创优活动心得体会 看着一记记重扣欢呼雀跃、感动不已。
如今,中国女排五连冠的梦a幻已然不再,我们可以在四五十寸的电脑显示器面前观看着世界各地的体育比赛。但我们很难再去为一直球队疯狂、感动,我们失去了梦想和信仰,我们习惯了在三大球项目中的失败。当中国女排再一次用拼搏和顽强战胜对手时,曾经的荣光和信仰突然焕发,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
女排精神是刻苦奋斗、不畏强敌、奋力拼搏的精神。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国人意识到了自己与世界的差距,充满了彷徨和失落。中国女排在这个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成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正式这个时候,为了迅速提升中国女排的实力,时任女排主教练的袁伟民对女排进行了魔鬼训练。由于当时的训练条件十分简陋,女排姑娘们在地上摸爬打滚,被摔得遍体鳞伤。没有球网,就用竹竿代替;没有臂力器,就和对手比力气;没有创可贴,就有胶布粘贴。
在经历了严格而又残酷的训练以后,中国女排终于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1981年,中国女排在日本夺得了第一个世界杯冠军,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不断在国际赛场上取得好成绩,开创了女排五连冠的伟业。中国人民通过女排征服了世界,他们重新唤起了民族骄傲,在媒体发酵和渲染下,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努力向中国女排学习,树立了中华民族崛起的信心。
女排精神作文800字范文二:
“女排精神,洪荒之力!”“中国女排一直是我心中的神!”“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么一定是中国红”……当近10亿中国观众聚焦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当全世界华人瞩目这场意义远超体育竞赛的巅峰对决,一份久违的感动像闪电击中亿万观众,一股雄奇的力量穿越重洋,叩响每个中国人的心扉。
中国女排再夺奥运冠军,让人忆起曾经的光辉岁月。35年前的冬日,女排姑娘首次荣获世界冠军。咚咚的“铁榔头”,敲响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战鼓,提振了中国人的精气神。这支光荣的队伍不仅是竞技舞台上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更成为无数中国人的励志榜样。“三连冠”“五连冠”,在那个国门刚刚打开、人民呼唤精神力量的时代,中国女排以她们无畏的拼搏精神跨上巅峰,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能行”。在那个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中国奋力追赶世界的时代,女排精神如同一面旗帜,让世人看到中国的集体主义、爱国精神、自强意志,能达到怎样的高度、能创造怎样的奇迹。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成为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价值标签。
时光流转,世事沧桑。30多年来,女排姑娘有过成功登顶的荣耀与辉煌,也有过跌入低谷的徘徊和迷茫。但“跌的有多深,反弹就有多强”,正如主教练郎平所言:“中国的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不是说赢了就有女排精神,输了就没有。要看到这些队员努力的过程。”坚守为国争光的梦想,永葆求新求变的精气神,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用专业素养提升实力,以开放包容博采众长,靠苦干巧干赢得竞争,这是新时代女排精神的丰富内涵所在、持久魅力所在、深刻启迪所在,也正是新长征路上的`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力追上时代的底气所在、力量所在。
历史是现在跟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今天的中国,时代正打开一幅全新的场景,冲顶更需要坚强的意志、精神的伟力。面对决胜全面小康的艰巨挑战,面对困难众多的经济新常态,我们依然要发扬历久弥新的女排精神,去解决众多“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去化解“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风险,去应对暮气日长、锐气渐消的挑战,为民族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动力。
“再难的逆境也绝不言弃”,“可以被打败但是绝不会被打倒”,“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中国女排正是凭着这样的执着勇毅去拼搏去奋斗。今天,啃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硬骨头,涉过经济转型升级的险滩,都需要发扬女排精神,去把困难踩在脚下,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梦想化作风帆。
壮哉,女排精神!加油,中华儿女!
女排精神作文800字范文三:
很多年后,中国更强大了,中国人依然会想起2016年8月21日的这个场景:中国女排姑娘站在里约奥运会冠军领奖台上,齐声高唱国歌: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中国女排里约之行,完全可以拍成一部大片,逆袭命运,咬牙死磕,绝地反击,最终迎来气壮山河的胜利!
这是里约奥运会中国人最关注的一场比赛。一位“80后”妈妈在朋友圈里写道,她带着6岁的女儿在客厅里看完了这场直播,“奏国歌时,我把女儿拽着站起来,一起跟着唱”。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有刻骨铭心的集体记忆、共同情结,对中国人来说,中国女排就是集体记忆、共同情结。新一代中国女排在里约的伟大胜利,又在中国年青一代中延续和强化了对这支队伍和“女排精神”的认知和情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帷幕,封闭已久的中国大门,向世界缓缓打开。那是一个中华民族争取“球籍”的年代,百废待兴,而又迷茫困惑,中国人需要精神偶像。关键时刻,中国女排带来了一场关键胜利。1981年年底,中国女排以亚洲冠军身份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7战7胜,首次夺得世界杯赛冠军。
那时在中国,黑白电视机都不多见。决赛那天,人们黑压压一片守在电视机前、广播前,收看收听中国女排对阵日本队。在主场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一个叫郎平的北京女孩扣下了世界冠军,中国女排3:2获胜。举国沸腾。天安门广场上,人们彻夜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
在今天回望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那是一个人人谈理想为荣的年代,那也是一个国人争先恐后用勤奋与智慧改变祖国面貌的年代,而中国女排用“五连冠”的佳绩,对各行各业的中国人起到了激励、感召和促进作用,为当时的改革开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诚如当时《人民日报》头版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所言:“她们的胜利捷报,也使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全国人民得到极大的鼓舞……看看女排,想想自己,我们难道不应该好好向她们学习吗?中国女排在体育战线上为国争光,我们就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多作贡献吗?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三十多年过去了,中国早已今非昔比。198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5千亿元,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67万亿元。各个领域,中国都迎来了收获时刻。中国人对待奥运金牌的心态,越来越理性。毕竟,值得中国人骄傲的,已不仅仅是体育了。但是,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对巴西、荷兰、塞尔维亚的比赛,为何仍然让中国人揪心关注、热泪盈眶?
这又是一场关键时刻的关键胜利,远远超出了一块金牌的含义。中国人从这场比赛中,看到了理想的复苏,看到了奋斗的价值,看到了精神的力量!
在今天,中国已进入改革攻坚阶段和深水区,前面路上充满激流险滩,每进一步,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许多人像中国女排在里约那样“一分一分咬牙顶”,但也有人迷茫,也有人退缩,还有人堕落……在今天,时代和人民对精神的渴望和呼唤,越来越清晰有力。
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如果没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没有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在世界上生存,更谈不上实现伟大的梦想。
“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中国女排在里约的坚持,不正是形象地指明梦想实现的路径吗?中国人用“女排精神”去坚持去努力,像中国女排那样专注、团结、拼搏,一定能够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的提出,基于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历史大背景以及当代中国发展现状,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梦想总是美丽的、动人的,是激励人前行的不竭动力,但追梦之路,并不平坦,有不少的艰难与险阻,有不少的挑战与考验。
如果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女排之崛起,极大地激励了中国人投入改革开放;那么,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女排的胜利,将再度激发中国人的精神动力,自信地走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
里约奥运女排精神作文
女排精神作文800字范文
学习中国女排精神作文
2016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精神作文
2016女排精神作文
奥运会中国女排精神作文
2016年中国女排精神作文大全
学习中国女排精神作文精选3篇
学习中国女排精神作文素材
中国女排精神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女排精神作文范文(精选1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提起中国的三大球中,我相信有很多人都不约而同的想起女排,因为只有女排拿到过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的冠军成为大满贯!
想起女排大家都会想到朱婷,惠若琪等人。但我说的是我姥姥的那年代的女神———郎平。
郎平拥有铁榔头之称,她的球十分硬气,令对手魂飞丧胆,而且他还是世界三大扣球手之一,并且带领中国队豪取五连冠,为中国队立下汗马功劳,体现出不服输每球必争,即使对手比较强,但是也凭借毅力,信念,赢得比赛。正是这种崇高的意志精神,以致影响到世世代代的年轻人,明知会输也要赢得世界的尊重。这就是女排精神!
郎平不仅是非常优秀的排球运动员,在退役后又成为了中国女排的主教练,把女排精神传承下去了,在2016年巴西奥运会,在小组赛不尽如人意,以小组最后一名进入八强,遇见了另一个小组最强队——巴西,巴西队世界排名第一,拥有超级巨星球员,又是主场,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中国队压力很大,背水一战,第一局很快就输掉了比赛,这时郎平敢用奇兵,调动队员的情绪鼓励队员,就算输也要咬掉他们一块肉,拼个你死我话!中国队不畏强手,敢打敢拼,不服输,相信一切皆有可能,赢得了比赛进入了四强!这完全凭借坚强的意志力和女排精神,战胜了巴西,最后取得了奥运会冠军,站在最高领奖台上。
当他们站在领奖台上国歌奏响时,每个人都热泪盈眶,这来之不易的金牌,是女排姑娘用汗水伤痛,年复一年,加倍训练换来的。
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拿到金牌,女排精神感染到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都该学习女排精神,用坚强的意志力,顽强的拼搏精神,去战胜困难,带着女排精神,去学习,去工作,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女排精神”这个词,对于我们这些“00后”来说,已经很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了,即使知道也没有几个真正知道它的含义、背景与时间,可以说“女排精神”是一个被淡忘的宝贵历史遗产。
女排精神,其具体表现为:扎扎实实,同甘共苦,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他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女排的历史遗产。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女排身体力行地传承者着“女排精神”。
上世纪60年代,日本有“魔鬼教练”之称的大松博文应周总理之邀来华帮助我国训练中国女排。由此,中国女排引入“魔鬼式”训练。这日本教练在训练中严格要求,十分注重团队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这可能是中国女排的源头吧。后来,中国女排也正是使用者这种方法来训练的。他们大部分人都有着一身的伤,却依然坚持训练。还有的甚至打着绷带训练,这也成就了中国女排在后来以五连冠的辉煌战绩在世界杯上首夺冠军。
“女排精神”的精髓。就是坚持努力,无所畏惧。冯坤,中国女排主力之一。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尽管已受伤。而且先后经历了12次手术。本应养伤的她,依然带伤上阵。而当时中国队面临强敌俄罗斯队以2:0的分数处于劣势,可她们依然不气馁,扳回三局反超俄罗斯队取得了冠军。这场比赛,中国女排明知不可为,却依然有决心去为之,可以说中国女排他们不服输,他们竭尽全力的把不可能的奇迹变成了现实。
中国女排一路走来,充满了汗水与泪水,也充满了艰辛坎坷,他们在没有“女排精神”这个词时却做到了女排精神。他们永不停歇,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们砥砺前行创造出来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梦想每个人都有,要完成梦想。就要学习女排精神。努力超越自己,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创造自己的奇迹。
最近一场和巴西奥运会结束了,中国女排获得了奥运冠军,在女排取得奥运冠军的时候我回顾了往昔,细细的回味了女排精神。
在1979年的亚洲女排锦标赛,中国女排以三比一击败前世界冠军日本女排首次称霸亚洲!1984年洛杉矶中国女排第一次获得奥运冠军,而经过黄金时代之后中国队落入了低谷……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只获得了第七名,而在1994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中,中国队又以零比三败给了古巴,而2000年女排又在八强望而却步,2016年中国队以最年轻的阵容出赛,小组赛连输三场,没有人看好,经验缺乏的他们……而他们无视了许许多多的负面评论,重拾自信,击败了强敌塞尔维亚夺得了冠军。
中国女排在奥运会上,展现了可贵的奥林匹克精神,他们值得我们的尊重,这让我们想起了我们是从1932年那个弱小的国家一步一步走来的,当时,刘长春只身一人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由于战火他并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在奥运会前他在船上漂泊了21天身心疲惫,才赶上比赛,而他只跑到了小组第五,他被外国人嘲笑,被世界说为东亚病夫,虽然刘长春失败了,但是无数的后辈踏着他的路走向了成功,而中国女排就是其中之一,在女排队员们的眼里奥运精神并不是取得多少金牌,还是更多的去突破自己,挑战自己的极限,女排队员们认为:我们从不以成败来论英雄,你可以倒下,你可以失败,但是这些都必须是在夺冠的路上,这样才是值得别人尊重的失败。30年来,女排失败过,低谷过,可是从没有放弃过,可以说女排精神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缩影。
回味了女排精神,我明白了: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再深的低谷,只要努力地去拼搏就能取得成功!
今天,妈妈告诉我女排精神是什么,我有点不知道,我上网查了一下,通过查看女排的各种光辉事迹,理解了女排精神,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女排从一开始就很厉害,尤其是朗平那一代,朗平弹跳能力好,扣杀厉害。同时体能又好又有智慧,据说她的扣杀可以让对手措手不急。之后,她就去美国当教练,工资很高。那的女排正处于最低谷,再也没有登上领奖台。国家向朗平发了条信息说:祖国需耍你。郎平毫不犹豫的回来当主教练,指导女排训练。
终于,她们再一次登上冠军,带领女排从低落再到辉煌。女教练朗平为了中国,为了女排,为了她热爱运动,抛下女儿回到中国,当时她的女儿还只有四岁,如果是我们,可能掉进低谷中再也出不来。但她们出来了,一群女子,她们从心理阴影里走出来。凭着坚定的意志,刻苦的训练,同时还战胜了实力不一般的巴西队,让中国的国旗升起,响起了我们的国歌,一切让人兴奋,女排已经是第四次登上感动中国,而女排的精神就是有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我们也应该学习女排精神,因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下一代接班人。
9月29日,女排世界杯比赛圆满结束,中国女排十一连胜,气贯长虹,以全胜战绩卫冕冠军。这是中国女排第五次世界杯夺冠,威武霸气的中国女排,在最好的时间,以最圆满的成绩,给祖国献上了一份最棒的礼物!
10月1日,国庆阅兵时,女排出现在国庆游行的彩车上压轴出场。当她们驶过一个部队方阵时,兵哥哥们向她们齐声高呼表白“中国女排,世界第一!中国女排,世界第一!”女排姑娘们也对此作出回应到“你们最帅!你们最帅!”。无数网友纷纷表示被两大天团圈粉圈的死死的!
我个人特别喜欢郎平教练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她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是啊,生而为人,谁都不可能随随便便就一朝成名,只有经历过艰难困苦摸爬滚打之后才能百炼成钢!不惧逆境,追求卓越的女排精神,一直不曾改变!
80年代的中国正处在“一穷二白”的艰苦时期,那时候的训练场地是用竹子搭起来的竹棚馆,四面漏风不说,地面以细沙和白灰、红土混合压实,铺着带毛刺的旧木板。女排姑娘们一滚一身泥,煤渣、木刺经常划破她们的身体,每次比赛或训练结束,医生都要帮她们清理伤口。再加上因为在海边训练,淡水资源匮乏,所以为了节约用水,她们只能带着伤口下海洗澡,她们这种行为无异于“在伤口上撒盐”,别提有多疼了!
除了艰苦的训练条件外,女排姑娘们还要进行“魔鬼训练法”,每个队员一个上午,要发好100个球,扣好200个球,垫好300个球……所有任务,都必须高质量完成,才能作数。曾有女排姑娘用“恐怖”来形容那时候的训练。就这样,不知身上磨掉了几层皮,流过了多少汗,吃过了多少苦,“不怕苦、不怕累、不怕伤”的女排姑娘们,在1981年以压倒性姿态成功夺冠!
竞技场上的残酷,从来都是不言而喻的,每一次胜利的背后,都是咬紧牙关的努力!魏秋月膝盖手术后,一度行走都困难,每一次训练都要克服难以想象的巨大伤痛,比赛中却不顾膝伤,果断扑地救球;惠若琪两次心脏手术,依然坚强地奔跑在赛场,并在赛终一记漂亮绝杀;杨方旭韧带断裂,术后回到赛场,再次半月板撕裂,对阵巴西时,她打了封闭上场;徐云丽膝盖重伤,2015年大腿进行了自体移植,仍在赛场出色表现;郎平各种大小手术十几次,仍每天在训练场上呕心沥血;从队员到教练,几乎每位中国女排人都有自己残酷的伤病斗争史。
女排姑娘们的永不放弃、永不服输,顽强拼搏的精神让人为之动容和敬佩!
“这就是‘血战’,我们每一场球都不能输。不能想赢怕输,只能是想赢不怕输。”四年前的世界杯,进入夺冠的关键阶段,郎平曾这样给队员们鼓劲。四年后,这样的“血战”再次来临。激战正酣的女排世界杯上,中美两强再度相遇,这场被普遍视为“冠军争夺战”的焦点战役,最终以中国女排零封对手而告终。看比分,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犬牙交错,但女排姑娘力拼下的每一个球,都重若千钧。
“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在本届世界杯赢得开门红后,郎平的这句话一举冲上热搜,引得网友带泪转发。三连胜、五连胜、八连胜……女排姑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的坚韧、拼搏、稳健,像一股雄奇的力量,叩响每个中国人的心扉。平心而论,这些年中国女排有过高光时刻,也遭遇过低谷困境,但只要站立赛场之上,这支队伍就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不一般的血性。在最要劲儿的时刻,呈现出最顽强的精神,这或许就是中国女排最动人之处。
竞技体育本来就不仅是身体、技巧的比拼,也必然会包含意志力的较量——有赛场上对胜利的强烈渴望,更有赛场外向着梦想默默的坚持。郎平说,“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的确,“女排精神”不是喊出来的,而是靠日复一日的强化训练、一点一滴的艰辛付出凝铸出来的。有记者就观察到,女排队员在训练局很少能碰到其他运动队吃饭,因为来得最早、练得最久、结束最晚。就拿此次世界杯来说,女排姑娘刚到札幌就放下行李直奔训练场,郎平亲自上阵,用她的话说,“我一个快60岁的老太婆都还在拼,没有人好意思偷懒。”
女排是中国三大球中夺得过世界大赛冠军的队伍。作为一种情结,女排精神承载着几代人的共同记忆。38年前的冬日,女排姑娘首次荣获世界冠军。咚咚的“铁榔头”,敲响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战鼓,提振了中国人的精气神。这支光荣的队伍不仅是竞技舞台上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更成为无数中国人的励志榜样。“三连冠”“五连冠”,在那个国门刚刚打开、人民呼唤精神力量的时代,中国女排以她们无畏的拼搏攀上巅峰,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能行”。在那个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中国奋力追赶世界的时代,女排精神如同一面旗帜,让世人看到中国的集体主义、爱国精神、自强意志,能达到怎样的高度、能创造怎样的奇迹。
输过赢过奋斗过,哭着笑着坚持着,近40年来,这支队伍用一次次的拼搏展现体育的本质。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一支球队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纵然今天的中国早已无需用更多金牌去证明自己的强大,但正因此,我们才更要去理解、去体悟、去唤起那贯穿于“女排精神”当中的强大力量。我们前进的每一步,都需要“一分一分去拼”,这是时代和国人对精神的渴望和呼唤。把困难踩在脚下,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梦想化作风帆,有了这股子精气神,梦想再大,未来再远,也终将抵达。
女排,是三大球之一,也是中国除了乒乓球和跳水之后第三个引以为傲的比赛项目。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的赛场上,中国女排以3:1的大比分逆袭塞尔维亚队,相隔12年之后再次登上领奖台。女排,一时成为人们议论最广的话题,女排精神,也广为传知。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的历史遗产,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女排精神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女排精神很好地诠释了“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遵法、团结友好、坚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当代女排精神也可概括为顽强拼搏,永不言弃。
女排精神曾被运动员们视为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鼓舞着他们的士气和热情。更关键的是,它因契合时代需要,不仅成为体育领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强烈地升华为民族面貌的代名词,演化成指代社会文化的一种符号。它一直与女排的得失、沉浮紧紧联系在一起,并成为评价中国女排的最难以割舍的标准。
女排精神之所以备受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种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强敌、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远远比“五连冠”本身更加能鼓舞国人。
面对我们的人生,我们可以有多样的选择。可以扬鞭大漠,可以富居江南,可以坐拥书城,可以铁马金戈。只要我们选择对祖国有益的,那么人生的答案尽可以丰富多样。
女排精神不仅适用于赛场,小至个人至国家,她们的拼劲与坚韧是最宝贵的精神。所谓平静的湖面造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女排在艰辛的`训练后赢得惊人的战绩,她们从不轻易放弃,不轻言疼痛,流下的都是拼搏的汗水,胜利后喜悦的泪水。
女排懂得:没有悬崖,怎见得青松生命的强劲?没有暗礁,怎见得浪花的英姿雄壮?没有风险,怎见得风筝的坚决与无畏?这恰如郎平所言:“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的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女排既然加入了女排团队中,说明她已决心为女排开始奋斗拼搏,不惧疼痛,不怕失败,她们会更加坚定自己的梦想。每位竞争体育者都明白,不只是有在赛场上对胜利的强烈渴望,更有赛场外向着梦想默默的坚持。
我相信女排会因为一次的失败而哭泣,但我也相信女排会因为一次的险胜而露出甜人的笑容;她们不像男生一样本身就身壮力盛,但她们也证明了她们可以像男生一样忍受疼痛,加强训练锻炼身体。女排永远都是我们心中的铿锵玫瑰!
对于女排我心中有的是敬佩与赞扬;她们身上宝贵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学习她们对梦想的坚定,学习她们的坚韧拼搏,学习她们对待竞争的友好精神。我们可以不用成为女排,但我们可以成为一个和她们一样优秀坚强的女生!
每个人都是待发芽的种子,但你首先要学会自己破土而出,在阳光的滋润下,成为一颗参天大树,成为别人的榜样!
世界杯中这9个瞬间,或许就是你要的答案。
提到中国女排的名字,你很难不对她肃然起敬。这个光荣的集体是国人的骄傲,为中国赢得无数荣誉,并且现在依然还在为中国夺冠的征途中。那么什么是女排精神?
中国女排在每次暂停时都会讨论在场上的得失,不只是主教练会指导队员,女排姑娘自己也会和队友沟通。当再一次准备上场时,她们总是士气高涨,杀气腾腾。必胜的信念,这是女排精神。只有敢于胜利的人才能获胜。
在一次防守中有两名队员因为救球倒地,自由人王梦洁在比赛中多次鱼跃救球,小身板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她每场几乎都会遭到对方主攻手的重击,但她却从来没有倒下,这种坚强和默默奉献就是女排精神。
每次进攻开始之前,中国女排队员都会严阵以待,彼此通过声音传达信息:我已经准备好了。排球是一项体育运动,但在观看中国女排的比赛时,你甚至会感觉她们就是在打仗。
这样的感觉来自于女排主帅郎平。有铁榔头美誉的郎平,天生就有一种狠劲,这种劲头让中国女排成为世界排坛上的劲旅。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郎平就是中国女排的火车头。
中国女排还有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这种气势能压制对手的进攻势头,能掌控场上的比赛节奏。排球就是抑制和反抑制,只有自己掌握主动权才你才能获胜。朱婷、张常宁等队员多次在比赛中展现出超强的实力和这种霸气,对阵美国队的比赛表现的尤为明显。
中国女排在争取胜利的过程中一直注重人才培养,保持球队总有新鲜血液补充进来,这就是中国女排能一直保持竞争力的原因。在对阵肯尼亚的比赛中,中国队以年轻队员为主,只是派了张常宁和龚翔宇两名老将上场稳定局势。王媛媛和李盈盈都是新人,张常宁等于是在陪她们练级。
朱婷和袁心玥在比赛结束后庆祝胜利,这是她们之间最特别的庆祝方式。女排队员之间的感情也是她们能获胜的原因之一,彼此之间没有猜忌,肝胆相照,这样才能在场上共同面对强敌。
郎平旁边的这位是国家队助教赖亚文,她从1999年开始就担任中国女排的助教,先后经历过胡进和郎平两个时代。她是中国女排第9任队长,曾在郎平麾下效力,现在又成为了郎平的左膀右臂。比赛中她一直坐在场下观战,时不时和郎平交流几句,更多的时候她是那个“郎平背后的女人”。在镜头照不到的地方,有许多像赖亚文一样的人在为中国女排的荣誉而努力。
赛场内,中国女排连战连捷、气势如虹,豪取八连胜。赛场外,女排姑娘“我去”“走你”等呐喊声也成了网络舆论场上的“萌点”。势不可挡地扣杀、奋不顾身地拦网,这令人再熟悉不过的一幕幕,仿佛又将我们带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是的,这就是让中国观众再一次湿了眼眶的“女排精神”。
什么是女排精神?一言以蔽之,是中国女排奋勇拼搏、顽强战斗的精神。在这一精神的鼓舞下,可爱的女排姑娘们曾经五次蝉联世界冠军,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排精神,已经渐渐演化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扎根于国人的内心深处。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女排姑娘们越是大杀四方,中国男足和男篮越是“遭了殃”。网友们的吐槽是毫不留情的——“女排把观众打哭,男篮被对手打哭,男足一直在家哭”。这当然只是一句气话,但言下之意,大家都听得懂——中国男足和男篮的小伙子们,缺的就是女排精神。
但是,女排精神绝不仅仅是拼。
有那么几个细节,不应该被我们忽视。在中国女排轻松赢下俄罗斯女排之后,对手主教练由衷地赞叹道:“对这场比赛我没有太多好说的,因为中国队打得太好了,进攻、防守、发球、接发球,没有任何错误”。这说明什么?女排姑娘们的成就,靠的不仅是拼搏精神,更是每一项技术环节的扎实和到位。
而在每一场比赛之后,郎平都会谦虚地总结球队的不足,表示要学习对手的优点。这绝不是故作姿态,保持学习的心态,正是郎平和这支球队能不断进步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帮助中国女排在赛场上不断取得胜利的,是高超的专业技能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男足和男篮不是不想“拼”,而是“拼”不出来。每每在关键时刻,基本功的不扎实、准备工作的粗糙,总会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学习女排精神,光靠喊口号可不行。
时代在变,对女排精神的理解和诠释,当然也该与时俱进。在竞争越发激烈的当代体育领域,中国女排为何总能再现辉煌、带来惊喜?科学的训练比赛、专注的职业态度,都是应该被补充到女排精神里的内容。无论如何,真正热爱、关心中国女排的人们,更应该多去赛场为这些可爱的姑娘摇旗呐喊,带动球市的发展。
当然,时代在变,女排精神的底色不会变。对我们每一位普通人来说,学习女排精神,不该只是放在嘴边,而应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地提升专业技能。唯有如此,女排精神才能一代代传承下去。
在这个夏天,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了第3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里约奥运会上。尤其是女排的冠亚军之战,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巅峰对决,叩响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扉。今年中国女排时隔12年,重新夺取冠军,以实力为自己正名,重回世界巅峰。
在小组赛和半决赛中,中国队一度与荷兰队交锋,但并不处于上风,以2:3输掉了小组赛。虽然她们曾以高比分落后,但是在半决赛中,她们顽强的顶住了巨大的压力,最终以3:1成功复仇,进入决赛。
那天,在奥数放学后,坐在车上,听着中国与塞尔维亚的现场直播,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女排的大姐姐们稳定心情,顶住压力,一个球一个球的去得分,当比分胶着之时,我坐在车上,默默的为她们加油。23:23,23:24,一分一分咬住比分,最后她们找准机会,队长惠若琪“一球定音”,赢了!我们击败塞尔维亚队,获得了金牌。此刻,我才发现,我的手心全是汗水。看来我比她们还紧张啊!
女排的辉煌不仅靠她们自己艰苦的训练,还靠着主教练郎平。郎平自己也曾是一名中国女排队员,退役后全身心的投入到执教下一代的女排中。就是这把“铁榔头”带领着中国女排登上了世界的巅峰。
中国女排今天取得的成绩,可是她们辛勤汗水换来的,曾经有过低谷,也有过辉煌,但是女排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女排姑娘们,也激励着中国人民。“团结、奋斗、遇败不馁,逢胜不骄”正是女排精神最好的诠释,我们向你们看齐,向你们学习!
加油,女排!加油,中国!
8月20日晚,在里约热内卢小马拉卡纳体育馆,中国女排在万名现场观众和亿万电视观众的见证下第三次捧起奥运会冠军奖杯。
里约奥运会上,泳坛少女傅园慧的一句“洪荒之力”,让国人感受到一股清新之风。而随着中国女排的登场并且最终摘得金牌,很多国内网友才明白,原来女排精神才是真正的“洪荒之力”,让我们在激动落泪之后能够感受到昂扬向上的力量。
“女排精神”是现任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和她那一代的女排队员用一记接一记的重扣打出来的,用一座接一座的奖杯铸起来的。但是不可否认,30多年来,中国女排的发展并非顺风顺水,也曾遇到低谷,经历失落,但女排姑娘们面对失败与低潮,永不言弃,奋力争先。哪怕是遭遇大赛的失利,面对奖牌的旁落,姑娘们仍旧没有丝毫的懈怠,仍旧用训练场上的汗水与伤痛告诉自己,也告诉国人,希望的启明星仍旧悬挂在前方。这次奥运会之旅同样如此,中国女排开赛之初备受打击与压力,但正是不言弃的精神帮助她们走到了最后,也笑到了最后。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要想夺冠,都离不开拼搏与奋斗。女排姑娘们站在奥运最高领奖台上时的风光,我们都看在眼里,但是她们在日常训练中所付出的汗水,却是我们看不见的。而她们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正是无数个日夜不懈努力和付出的结果。正像郎平所说的,“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里约奥运已经结束,“女排精神”所蕴含的意义却早已经超越了体育的范畴,被视为融入各项事业中的宝贵精神财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让我们向女排姑娘们致敬,向团结拼搏、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致敬。
关于女排精神的作文5篇
这么大的动力,来自哪里呢?来源于从地板工到总教练,他把每位教练的优点相加。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女排精神的作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里约奥运会上,郎平带领中国女排绝地反击,荣获冠军,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电影《头文字D》里有一句台词:神其实原来也是人,只是做了人做不到的事,于是就成了神。郎平至此一战封神。从赛后观众的反应就可以看出,这次女排夺冠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中国军团多了一枚金牌,更因为她们为这个时代召唤出了“传说中”的“女排精神”。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女排之所以被称为“精神”,是因为她们并非世界“最强”,却战胜了对手。本届奥运会的中国队,从死亡之组以第四名堪堪出线,却在淘汰赛接连上演逆转好戏,中国队可以说是一路被看低地拿到这个冠军。但她们也正是以这样卑微却决不放弃的态度踏过了全世界。还有比卑微却不畏惧更加骄傲的吗?还有比弱小却不放弃更加强大的吗?还有比这更加励志的故事吗?
郎平赛后说:我们的技战术不是最强的,但我们有作风!这作风是什么?不就是不畏强权、坚定不移、敢打敢拼的“女排精神”吗?《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郎平作为运动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中国女排拿下了五连冠,可谓立功;如今带领新女排虎口夺金,使“女排精神”在新时代破茧成蝶,堪称立德。
没错,我们是无神论者。我们的意识形态里不需要神。但是我们的时代需要精神。“女排精神”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距今已经30多年。这30年正是我们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30年。“女排精神”能够延宕不息,穿越时空而重新绽放,正是因为它与我们的时代相得益彰,你我都需要它,我们每一个看完比赛热泪盈眶的人都需要它!
中国梦不应该是小富即安,也不应该是急功近利,而应该是以我为主,脚踏实地,锲而不舍,谦逊而又坚定地迈过艰难险阻,让民族重回世界之巅,让每一个人在民族自信中找到自己心安放的地方。“女排精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照亮了50后、60后甚至70后,“女排精神”今天必将凝聚80后、90后乃至00后。“女排精神”其实就是“中国精神”,我本自然,舍我其谁?
12年后,中国女排终于重返奥运之巅。当地时间20日晚的小马拉卡纳体育馆,在小组赛中2胜3负的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决赛中以3:1战胜塞尔维亚队最终夺冠,这是中国女排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时隔12年再次摘得奥运会金牌,也是第三次夺得奥运冠军。
四年一度的奥运盛会再次汇聚了世界的目光,由“铁榔头”郎平率队出征的中国女排再一次用行动诠释了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
一个特殊的群体,执念于一种特殊的精神传承,投身于一场特殊的“战斗”。在地球另一端,这样的情景同样在上演,这样的逆战同样在持续,只不过,主角是300多万名铁路职工,战场是暑运。
7月1日以来,面对多地降雨突破历史极值、台风频繁登陆、高温天气唱主角等“出师不利”的局面,铁路人众志成城,努力把对旅客出行的影响降到最小,交上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持续高位运行,累计发送量超过4亿人次,46天里日均发送旅客超900万人次的累计达19天。在压力面前不趴窝,在困难面前不叫苦,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离不开铁路职工的昼夜坚守。
笔者欣喜发现,近期新华网客户端、今日头条等网络媒体陆续推出“暑运最美铁路人”评选活动,粉丝阅读量累计破千万大关。这其中不乏被誉为“夏日金花布德泽”的值班员——宋慧、不乏奔跑在太阳下的检修工长——王广佩、还有洪水中毅然赶赴车站出乘的“最美背影”——“凤舞楚天”乘务组……网友纷纷点赞。其实,最美不光是身处一线的窗口服务人员,在旅客看不见的地方更多是默默奉献的幕后人员,深夜检修、冒雨抢险、有序调度,正因为有了铁路各工种的无缝衔接,才带来了旅客安全、方便、温馨出行的良好环境;其实,最美也不仅仅局限于一颦一笑之间的颜值,更是急难险重时争分夺秒的气质担当,洪水、台风来临之时,他们忘记了自己家人的时间,只记得旅客的时间,忘记了自己的生命,只记得旅客的生命。
有一种信仰叫女排,有一种奇迹叫郎平。当你因列车晚点而拼命吐槽,当你正在为自己不理性的需求维权的时候,请记得烈日下、洪水中还有这么一群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的人,他们在与旅客的需求赛跑、在与旅客的时间赛跑,旅客的赞誉便是对他们的最好褒奖!
有一群人,他们很女排!有一种美,需要细细去体会!有一种精神,同样属于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暑运铁路人!
有这样一个人,她作为队员,在赛场上以球员的身份铸就了无数辉煌,作为教练,以一座座奖杯续写着自己在世界排坛的传奇。
她就是郎平,2015年,郎指导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当时组委会给予她这样的颁奖词: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有这样一支队伍,从1981年到1986年,创下了世界排球史上的“五连冠”,开创了我国大球翻身的新篇章。
2016年8月20日,里约奥运会,随着排球落地,中国女排的姑娘们抱成一团,欢呼雀跃,里约热内卢的小马拉卡纳体育馆变成了欢乐的海洋。中国女排在时隔12年之后,再次夺得奥运会金牌。年轻的女排姑娘在郎平的带领下拼出了中国女排又一个辉煌。
2019年9月28日,中国女排3比0战胜塞尔维亚队,又一次卫冕成功,这是自1981年世界杯以来,中国女排在三大赛事的第十冠,中国女排又一次创造了历史,用胜利向新中国70周年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
有这样一种精神,国人概况为: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这就是女排精神。
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说过:“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一路走的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是只要你不打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
有这样一种情怀,我们称之为爱国,9月14日,在中国队首战韩国队胜利后,主帅郎平表示:“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出战,为国争光是我们的义务和我们的使命,我们的目标就是升国旗,奏国歌。”
同学们,一个人的成长之路总不是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荆棘、坎坷,一次次失败,一次次站起来。人生最大的精彩不仅在于登顶的那一瞬间,而在于我们始终相信:天道酬勤,努力就有回报!
同学们,适值祖国建国70周年华诞,我们通过观看中国女排对塞尔维亚之战,一起感受:有一种不服输叫中国女排,有一种不放弃叫中国女排,有一种为国拼搏叫中国女排!
中国女排2004年夺冠奥运会,我还是个孩子,记事不多,但听父母回忆过当年女排五连冠的情景。爸爸说,那时每次女排夺冠,大家真的会敲锣打鼓放鞭炮,是真正的万人空巷、举国狂欢。但毕竟中国女排五连冠的年代离我太遥远,印象不多。
记忆总是会随着时间慢慢消亡,所以关于中国女排,我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去年国庆前,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十一连胜,卫冕冠军,一路过关斩将,干脆利落。十一国庆,十一连胜,中国女排用一个世界杯冠军,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送上了最珍贵的礼物。
但是没有无缘无故的卫冕,也没有随随便便的奖杯,瞬息万变的竞技场上,一切顺境都源于场下的努力。最近看了电影《夺冠》,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女排夺冠背后的艰辛。
这部电影的时间跨度很长,从上世纪80年代,一直到2016年奥运会。从郎平,陈忠和刚刚加入国家队开始,训练,转变,比赛。再到中国女排世界冠军5连冠!后半段,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郎平执导美国队,陈忠和执导中国队。再一直到2016年中国女排再次夺冠。
但电影前后的两个时代,截然不同。1980年代,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物质贫瘠。队员们第一次出国比赛,在机场第一次喝咖啡,苦的,中药味。喝完咖啡,中国女排拿到世界冠军。但在2016年,机场咖啡,醇香四溢,只为讨一个好彩头。
郎平年轻的时候说,我十八岁进国家队,我没有退路,我不可能回去考大学了。但2008年,离队的球员说,我还年轻,人生不止有打球赢比赛一条路,我要去考大学了。
所以看完电影,我似乎理解了那个年代,女排五连冠时举国欢庆的情形。我们为什么那么在意比赛的输赢,就像电影中的说的那句话:只有等到内心足够强大了,赢才不是比赛的唯一价值。
电影前半段和后半段,整体氛围完全不一样,那是时代在碰撞。但在碰撞中留下的是真正的女排精神。是一路即使走得摇摇晃晃,但眼神中充满的坚定。是哪怕艰难险阻,也不忘在绝境中挥拳发出的怒吼。胜利时笃定从容,失败时孤胆向前。这是女排精神,是女排姑娘们的精神,她们身上都有一种打不散的力量感,哪怕被虐得体无完肤,也要挣扎着挺直腰杆站起来,扛起国家体育的未来。
女排的冠军是女排姑娘们用血肉和意志扛起来的,而国家的富强,是我们每一个打不倒的中华儿女扛起来的。做一个打不倒的中国人,这应该就是我理解了女排精神后想做的事吧。
中国如大鹏腾飞而起,经历了侵略者的铁蹄,也扛过了大自然的灾害。他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一路上靠的不仅仅是众多仁人志士的奔走呼号,也有众多精神力量的支持。我们提倡长征精神,五四精神,红船精神。再到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女排精神。这一路上见证了中国的成长。也是国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体现。身为每一个炎黄子孙,我们更应理解女排精神的真正含义。
艰苦奋斗是含苞的玫瑰不露尖刺而盈芬芳。在十岁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奋斗者的身姿,在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奋斗者的步伐。奋斗不仅是自己青春的底色,更是一个国家的兴旺所在。忆往昔,众多仁人志士,奔走呼告,为国请命。五四街头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看今朝,敦煌的女儿樊锦诗,舍半身给茫茫大漠。为我国的文化保护研究事业奉献出自己的青春。陈独秀曾说,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长征人更应该努力奋斗,化为滴水投入茫茫人海。在每一个赛场上,女排姑娘们所留下来的汗水铸就了他们的辉煌。也成为了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榜样。深刻的告诉我们,只有艰苦奋斗的人生才有意义。
团结合作是细雨润物落在生活点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架起团结合作之桥,连接你我之心。团结合作不仅是一个人的修养,也是大国的气度。在今天,所有的国家已经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紧密联系状态。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团结合作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的力量从古至今便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在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士不在少数。可曾想过他们为什么能够以如此巨大的军事力量悬殊来获取胜利。团结的力量当然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到今天为止它也仍有价值所在,每一个女排的姑娘,都无私奉献,以心换彼心。团结的力量,使他们一往无前,所向披靡。我们56个民族靠的就是团结合作,才能够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顽强拼搏是温和大海,不潮边浪而容万丈。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水虽无形,但所到之处便能塑形。女排精神就如同水一般,无论身在何处,总能够从容的面对不同的挑战与困难。放弃很容易,但坚持很酷。作为新一代的长征人,我们应该完成拼搏,努力学习。正如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一般,不放弃才有希望。
女排精神的光辉,照亮每一个炎黄子孙前行的道路。弘扬女排精神,让他在新时代熠熠发光。
我因为觉得排球不是用来拍的,而是用来踢的。所以看排球飞过来就有极强的抬脚欲望,无奈体育老师在。我们自认为不是文明人,却想不到我们体育老师更不文明。在和我们班的排球主力2战败北后说的最多的就是:“我说了你们不能骄傲。”却还是一副老撇子相,不过看的出大家都很喜欢他。这是与那些素质教育的蜡烛是不一样的,最起码的是我们在背后是没人会说这体育老师坏话的。这就说明天天喊素质的其本身是不见得有教育别人资格的。要想教育他人,必先要让他人认可。我特看不起那些伪的跟什么似的所谓君子说什么:“我不在乎其他人怎么看,我只是为他们好。”这什么?这就好像一个人被揍的特惨还要说:“我是在教他怎样挥拳”。又要回头说排球,听说中国女排的教练换了,报刊戏称其为“小鬼当家”。总之中国的排球是有看头的。从排球的构造上讲,其很适合用来踢的,踢排球让我感觉甚爽。当你排球踢到比红旗秆子还高的时候,周围又有一帮子女孩与非女孩在“啊”叫的时候与踢足球却把鞋子踢飞球还是好模好样躺那的时候,周围又有人呐喊:“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吉尼斯之臭脚啊!”的时候。你就明白了。现实告诉我们搞排球确实比搞足球来的爽,最好的证明就是排球可踢可拍,足球可踢但不可拍的,尤其是踢一脚过去还极有可能让别人知道你有香港脚,所以有人会在旁边说:“看啊!又是一臭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