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我国会计模式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我国会计模式研究论文

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及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渐被新的经济模式所取代。而新的经济模式促使新的财务会计理论产生,也就是所谓的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在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中,逐渐将传统的会计理论进行改变,从而创建了一些更加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会计理论。但是,在这个发挥暂中,难免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这就使得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相对受限。本文针对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实际状况加以分析,从而对其发展趋势加以明确,并进行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够提高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质量。

关键词: 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问题;研究

知识经济的出现给传统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为了保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其会计理论也必须要进一步做出调整。现代化会计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所提出的一种新型会计模式。其将会计理论与会计细则进行了调整,并且使得财务会计理论更加符合新经济形式的发展,使得其成为了新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由于传统的会计理论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其难免会制约着现代化财务会计理论的构建与发展,故而必须要针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以保证其实用价值。

一、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内容

现代财务会计是一个相对性概念,其是相对传统的财务会计而言。从资产经济到知识经济,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会计模式也在这个背景下有所转变。因此,人们将其称为现代财务会计。而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则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所创建的一个理论体系。该理论中主要包涵如下内容:

1.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的内容是明确要提供会计信息的原因,以及其需要提供会计信息的对象,具体需要提供哪些信息等。会计目标当前已经成为会计理论发展的重要引导与出发点。而在实践中,会计目标也是其会计运作的最终目的,在这个目的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作为,能够让整个会计活动相对完整。

2.会计前提

会计前提主要体现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等多个内容上。当前,会计的前提也主要是在其范围的规范以及会计要素的明确这两个方面。在经济方式相对改变的今天,传统的会计要素已经转变,会计范围也相对扩展。这就使得其作为会计前提作用相对削弱。因此当前会计前提是满足其行为的重要内容。

3.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一般包涵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另外,会计要素其实也包涵了会计主体、会计对象等多个内容。在会计理论中,这些内容都是会计的重要组成。

二、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

从传统的资本会计运作到当前的现代化财务会计模式,会计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持续经营概念的理解上

在财务会计理论中,持续经营实际上是一个长期的企业状态描述,而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中,其对于这个持续的认识相对缺乏。其对经营时间的认知不正确。然而,财务会计理论的建立,必须要以企业能够持续经营作为基础。现代财务会计理论是基于现代的经济形式而提出,其对于持续一次更加全面,其对于持续经营概念也相对符合经济发展。

2.会计分期概念的变化

会计分期实际上是针对固定时间段对会计信息的利用。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会计信息的渠道相对增多,网络上也存在很多会计信息,但是这部分信息是否真实,有用,却成为企业利用所困扰的一个问题。会计分期的概念就在这种背景下所发生的一个变化。

3.货币计量概念的变化

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中,货币概念是建立在货币价值的一定上。而当前货币价值却很容易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变化,货币作为商品的量化,其也存在一定的改变。如果单纯的依靠货币来进行计量,那么很容易导致其与经济发展脱节。在这种状况下,货币计量的概念也在不断的完善。

三、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的研究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已经有所发展,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缺失,也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而被弥补。然而,笔者认为,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实现如下几点的认知。

1.结合现代科学技术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其运用在企业内部管理的可能性不断提高,当前会计运作已经打破了传统的人工、手写等模式,并且,涉及了一定的软件应用。在这种背景下,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也必须要趋于科技化。其中涉及的计算方式必须要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

2.人员素质的提高

无论现代财务会计理论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状态,其最终的发展因素都是人。相对应的人员在不断的知识运用中发现其与社会的脱节,然后,对其进行一定的创新,进而达到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的目的。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必须要对现代财会人员的知识加以更新,让其充分认识到理论更新的重要性,从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理论更新。

四、结束语

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相对于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而言,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而在传统会计的约束下,这种新型的会计模式还缺乏一定的发展基础,例如人才。这就需要现代财务会计更加注重其发展的各个部分,从其发展的优势与劣势着手,以达到发展的目的。当然,为了保证现代财务会计充分满足新的经济需求,必须要对其内容加以反思,从而使得其使用价值提高。本文从其会计报表创新、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变化、会计形式多样化等内容来进行发展评估,希望能够为其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葛家澍.西方财务会计理论问题探索(一)——西方规范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及实证会计理论的基本框架(上)[J].财会通讯,2005(1):6-9.

[2]王杰华.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2):257-258.

[3]戴芳.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5(1):52-53.

[4]刘鸿嘉.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3(8):175.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一、推行高职会计专业实施“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1.会计行业已经形成规范、明确、社会高度认可的岗位分工制度。会计职业岗位分工明确,岗位工作职责分明,岗位操作规程已经成熟,岗位绩效考核指标基本确立。总体上看,规模大的企业、上市公司、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三种类型企业由于财务管理、会计监管要求严格,也由于业务复杂业务量大等原因,其会计岗位划分很细,相对而言,规模小的企业,尤其是小规模民营企业,其会计岗位划分很粗,但岗位划分粗细程度并不改变岗位工作流程和内容,为岗位实训和顶岗实习提供了可行性。

2.会计行业已经形成体系完善、管理规范、考试常规化的资格证书制度。我国会计职业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证书考试和管理制度,另外,一些国外的财会证书也逐步引入我国,尽管高职学生并非适应所有证书,但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终极目标来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当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和初级会计师证书考试,另外,还有一些会计职业所需的技能类证书也已经开设,有些比较成熟,如珠算、中文输入、电脑传票、点钞,虽然没有形成统一的社会证书,但为证书培训提供了可行。

3.校企合作为“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平台和保障。高职院校紧紧依托行业和企业办学,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产学研道路的背景下,依据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的教学特点,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办学特色等方面入手,通过对高职会计专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外部保障、内部共同需求以及合作机制的分析,提出了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一些具体措施,以实现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中的共赢,为“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开发“基础+培训”、“课岗证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一体化”的岗位能力课程和证书培训课程,打破学科框架,整合课程体系,形成“课岗证一体化”的新型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岗位要求、证书培训等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2.整合“课岗证一体化”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涵盖会计职业资格考证大纲、岗位能力培养要求的核心课程教学内容选取、整合和序化,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创设具有职场氛围的教学情景,构建互通互融的教学内容体系。

3.“课岗证一体化”教材体系建设。基于“基础+培训”与“岗证互通”的课程体系和内容选取,与行业企业深度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项目教材、实训教材以及职业操作内容的特色讲义,满足项目教学、资格考证、岗位技能训练的应用型会计职业人才培养的综合需要。

4.践行高职会计专业“课岗证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通过科学确定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教学与工作结合,课程与岗位结合,实现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和“教、考、训”零距离。

5.制定适合“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适应岗位培训、证书培训、课堂教学、学训指导要求,专兼结合的双师队伍建设方案,形成由专业带头人领衔、专任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为主体的专业教学团队。

6.基于“四化、三性、两高、一中心”原则和实现“课岗证一体化”培养目标,实践校内仿真实训室和校外项岗实习基地建设融通的校企组合运行模式,培养“三项业务”联结动手操作能力,实现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一体化,提升岗位实训的仿真度和职业性。

7.构建过程化考核制度、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资格证书培训制度等实施“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为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提供制度、组织保

三、高职会计专业“岗证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

1.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并重

(1)建立“基础+培训”课程体系。打破学科框架,整合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建设“基础+培训”的新型课程体系。开发会计实务培训课程、会计证书培训课程、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审计实务培训课程和银行实务培训课程。同时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三门课程,融会贯通于《会计学原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三门专业基础学科之中,让在校学生学完这三门专业基础学科之后,有能力通过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试。将《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两门课程融会贯通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等主干学科之中,让在校学生学完这几门专业主干学科,掌握会计岗位的操作技能,在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或实际工作后,有能力通过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2)建立实训教材体系。围绕课程建设开展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编写突出职业操作内容的特色教材。重点建设融财税审三大业务、银税企三个行业,从文音像三个维度表现职业操作流程和场景,服务于项目教学和实训练习的特色教材《财会实务情景专题》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程》。

2.建立适用“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团队打造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领衔、专任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为主体的适合岗位培训、证书培训和订单培养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是践行“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所在。

(1)加强教学队伍能力培养。通过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逐步形成专职教师从事基础课程讲授、实践课程设计、聘请兼职教师、开展教学监控和服务社会的工作机制。

(2)加大行业兼职教师的聘用力度。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工作机制,打造专兼比例不低于1 ∶ 1 的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提高职业会计的`教育教学能力。

3.建设实训实习功能强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1)以“四化、三性、两高、一中心”为原则,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建设先进开放、覆盖面广、兼具资格培训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服务于以“四化”为基础的实验课程体系。重点建设财税审和银税企实训室,通过财税审平台实现财务、税收、审计三项业务联结的平台,培养学生三项业务联结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银税企平台实现企业、银行、税务三个模拟单位业务联结的平台,培养学生三个单位联结的动手操作能力。我院按照实践课程的内容,将会计专业的实验实训室构建成三个技能培养平台:即基本技能训练平台,包括手工账会计实训室3 个;专项能力实践平台,包括电算会计实训室1 个、税务实训室1 个,审计实训室1 个;综合实践能力应用平台。即进行财会综合模拟实训的场所。目前,这些实训室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完成对学生会计技能的培养任务。

(2)以会计工作流程为导向,建立与学生规模相当的校内仿真的模拟实训基地。设置会计模拟教学系统、会计岗位模拟系统、会计业务模拟系统、银行结算模拟系统、纳税申报模拟系统等,让会计各岗位的业务都能在会计模拟实训中体现,并能提供相应的模拟操作训练,还可以将各个环节进行组合,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实训环境,校内模拟实训应聘请企业兼职老师提供实训指导。与此同时,可以运用校内师资的优势,组建会计服务机构,建立校内生产型实践基地,承担社会代理记账、会计咨询、审计等业务,组织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学生,在会计老师的指导下,直接从事企业会计业务的处理和审计基础工作实践课程体系。

(3)大力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重点建设校外顶岗基地,促进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力求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形成系统。

(4)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会计实践。在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在学识、能力、兴趣方面的差异,同样的实训内容和要求,完成情况却可能出现较大的差异。为了满足不同个体的教学要求,在实践教学时间之外,可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将学生的课外活动纳入到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来。积极探索公共实践、岗位实训、综合实训、暑期工学结合、综合实习等多种形式,注重课内与课外、学期内与学期外、校内与校外的结合。

4.开展学生技能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会计技能大赛是实现学校教育要素与企业实践要素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也体现出现代职业教育鲜明的类型特点。将高职会计技能大赛融入会计专业教学,探讨高职会计技能大赛与会计专业教学的协同性是当前会计专业职业教育改革深水区的关注热点问题。组织竞赛的内容,包括专业基础技能(珠算、点钞、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中英文打字、会计书法)大赛;专业单项技能(出纳岗位、工资核算岗位、存货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等)大赛;专业综合技能大赛;手工业务处理技能大赛和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大赛。还要积极参加国家、省、市有关单位组织的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5.构建过程化考核制度、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资格证书培训制度等实施“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为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提供制度、组织保障。从课程、教材、考证与竞赛、师资、学生管理、实习实训、就业指导、项目教学、毕业设计、工学交替等方面建立精细化管理制度,编写《会计专业精细化管理制度汇编》,制定精细化管理措施,开展项目教学和精细化质量管理培训,力争成为精细化管理的示范。

四、会计专业实施“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预期效果

1.从总体效果上看,推进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发展,提高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互动服务模式的成效,基本实现了以会计职业资格为框架弥合会计职业教育与岗位能力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之间的距离,提升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应用型、实践型、职业型和开放性水平。

2.从具体指标上看,将使我院会计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岗位胜任能力,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资格证书和点钞、珠算、电脑传票、中文输入等技能证书的通过率,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3.从社会功能上看,课题研究能提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发挥辐射功能,引领同类院校财经类专业建设,提升会计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个人觉得写现金流量表比较好,不过这就要看你对哪方面比较了解了

您好!关于选题参考:一、会计部分 1、试论会计的监督职能 2、企业会计信息与经营决策 3、论会计与经济效益 4、财会人员的素质 5、公开财务信息与保护商业秘密 6、西方财务会计体制浅见 7、我国会计模式的现实选择研究 8、财务的本质、职能研究 9、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10、对我国现行财务报告的评价 11、对建立会计报表体系的探讨 12、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13、关于成本核算若干问题的探讨 14、对降低产品成本途径问题的研究 15、关于标准成本与定额成本的探讨 16、间接费用分配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研究 17、对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认识和研究 18、试论成本的计算原则 19、对成本开支范围的再认识 20、实行成本控制,努力降低成本 21、对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的探讨 22、如何确定资产价值的研究 23、论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 24、原始凭证失真及解决办法 25、对商品购进和销售入账时间的研究 26、关于企业的或有负债 27、对商品销售成本结转方法的探讨 28、关于股份制企业的账务处理 29、谈谈加速折旧的原理及其方法 30、浅谈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31、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主体界定及其方法探讨 32、股票股利及其会计处理 33、债务重组会计研究 34、非货币性交易会计研究 35、租赁会计研究 36、投资会计研究 37、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38、期货会计探讨 39、减值会计研究 40、试论成本决策在产品开发中的作用 41、经济订货批量分析在工业企业中的运用 42、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问题的研究 43、成本—销售量—利润相关分析 44、责任会计与经济责任制 45、对责任成本的认识 46、论制造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和联系 47、浅谈目标成本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48、加强成本项目变动分析,降低产品成本 49、试述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50、论本、量、利分析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51、试论责任会计制度的内容及其建立的必要性 52、浅谈差量分析法在生产决策中的应用 53、试论安全边际率分析法的应用 54、机会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作用 55、试论现代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56、如何加强非商品流动资金的管理 57、企业财务结构比较分析 58、论资金利用效果的分析与考核 59、关于商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率计算 60、试论企业亏损的内因分析与治理对策 61、对无形资产管理的探讨 62、试论货币时间价值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意义 二、财管部分 63、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64、加速企业资金周转的途径与措施 65、遵循资金运动规律,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66、试论利润预测与计划 67、论筹资风险与对策 68、论无形资产投资预测与计划 69、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向 70、财务管理的模式选择 71、加速流动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72、谈企业的风险投资管理 73、论企业资金紧缺问题 74、网络会计研究 75、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6、普及和推广会计电算化策略 77、强化内部控制系统审计,提高审计质量 78、论审计风险与审计责任 79、试论应收账款审计的要点与方法 80、降低注册会计师法律风险诌议 81、浅谈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82、关于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 83、新会计法实施后企业内部审计 101 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102 企业长期投资决策中现金流量的识别 103 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与成本控制新思路 104 企业赊销活动财务管理对策 105 财务目标的滚动控制和弹性控制 106 浅谈企业筹资风险产生的根源 107 浅论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重叠关系 108 约束机制形成的理论探讨 109 企业直接融资效率分析 110 企业投资经营定位研究 111 出资人与企业财务监控 112 浅析折算风险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113 债务重组中财务分析的应用 114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无形资产管理 115 浅谈财务杠杆的应用 116 试论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 117 出资者和经营者的投资风险比较分析 118 浅析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 119 浅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 120 浅谈财务管理中如何体现谨慎性原则 121 期权原理及其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122 企业失败的财务理由探索 123 浅谈现金流量表如何反映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4 财务管理的经营风险分析 125 浅谈互连网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126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 127 浅谈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 128 人力培训的成本分析 129 净利润与现金流量差异原因分析 130 论电子商务时代的财务管理 131 中小企业项目投资的决策分析 132 对知识经济时代投资融资管理问题的思考 133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探讨 134 营销财务分析 135 浅议会计报表附注对于财务分析的影响 136 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协同效应 137 电子商务冲击企业现金管理 138 电子商务对财务管理方式的影响 139 集团公司的投资控制策略 140 谈流动比率的局限性及其改进 141 浅淡股票股利与股票分割 142 浅淡企业股利政策 143 浅议价值评估体系 144 价值评估体系计算思考 145 价值评估体系指标评价 146 价值评估体系运用浅析 147 负债结构的优化之道 148 “市盈率”在投资中的价值分析 149 风险投资价值评估的柔性分析 150 企业购并的成本效应分析 151 企业资产潜力分析 152 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特点分析 153 论作业成本管理的核心价值 154 应用权变法则处理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155 建立预算资金行业财务管理中心及其模式探索 156 浅论财务管理在提高投资效益中的作用 157 浅析上市改组企业的并账与分账 158 试论负债经营风险控制策略 159 论控制的内涵、形式与会计学价值 160 试论年金 161 试析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法律性限制 162 企业投资评价探索 三、审计部分 163 探讨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过程的弊端 164 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165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现状与审计对策浅析 166 探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 167 如何提高审计效率 168 论网络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69 试析我国国家审计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170 浅谈审计风险的综合控制 171 政府审计机关如何应对挑战的探讨 172 当前财政审计制度的缺陷及策略分析 173 浅析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及其对策 174 浅议审计人员辨别财务报表的不实 175 浅谈审计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176 谈期后事项审核 177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制度基础审计的测试与评价浅析 178 我国民间审计的现状与对策的分析 179 如何进行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180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研究 181 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研究 182 独立审计责任研究 183 独立审计民事责任研究 184 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研究 185 国有企业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评价方法研究 186 审计风险的研究 187 民间审计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188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189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研究 190 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191 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及独立审计研究 192 审计专业判断研究 193 会计报表审计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 194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195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工作 196 舞弊性财务报告及其审计研究 197 审计职业判断业绩评价 198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低透明度的独立审计研究 199 论电子商务时代的网络审计 200 审计风险管理模式及其分析 201 合并会计报表审计初探 202 证券市场上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探讨 四、会计电算化部分 203 浅谈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 204 会计电算化报表子系统的现状及问题 205 普及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6 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原则研究 207 会计电算化犯罪的防治研究 208 解决网络会计电算化安全问题的对策 209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质量控制研究 210 会计信息系统的成本控制初探 211 协调会计信息系统中各模块之间关系的研究 212 如何实现存货系统中数量控制与成本控制的协调 213 关于账套初始化的研究 214 硬件发展对会计电算化的促进研究 215 企业规模与会计电算化研究 216 ERP与会计电算化 217 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研究 218 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分析 219 浅谈知识经济与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 220 企业会计电算化验收程序研究 221 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制度分析 222 谈会计电算化培训目标和效果的统一 223 浅议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224 会计核算电算化与会计管理电算化之比较 225 科技发展对会计电算化促进探索 226 浅谈商业性会计软件 227 手工会计与会计信息系统之比较 228 企业会计电算化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229 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230 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岗位设置问题分析 231 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 232 试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233 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设置常用摘要研究 234 浅谈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风险与对策 235 会计电算化对行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研究 236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制度的影响研究

我国会计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国际趋同,财会人才应该是一个学历高层型会计专业型电算网络型操作合作型新型管理型终身学习型职业道德型素质综合型的具有研究分析决策管理能力的复合型财会人才 关键词:市场经济;现代企业;财会;复合型人才 知识经济对会计领域产生的冲击,思考着知识经济对会计人才能力的新要求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更需要学历高层型会计专业型电算网络型操作合作型新型管理型终身学习型职业道德型素质综合型的具有研究分析决策管理能力的复合型财会人才 1 学历高层型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会计专业的教育滞后,造成会计专业人才短缺,加上人们对会计专业的技术性认识不足常常出现会计岗位上多是一些没有会计专业学历,甚至只有初中学历,仅经过短期的培训或跟随老会计学习一阵,就匆忙上岗的现象,造成整个会计行业学历偏低随着市场经济转型的需要,许多高等院校开始恢复或开设会计专业,同时,在岗的会计人员又都在积极地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因此,会计岗位的高学历比例不断提高与前些年相比,近年来,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正在稳步提高 2 会计专业型多年来,我国会计人员大多理论知识贫乏,业务素质不高,不适应会计发展的需要财政部从 年开始直接组织高层次会计人才培训,计划用年左右的时间,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复合型领军会计人才同时,国家还通过组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技术职称考试会计执业资格考试( 等)以及组织选拔高层次会计人才培训等方式,正在逐步建立完善科学客观的会计人才评价选择机制和积极向上的激励机制,并从大批高校会计本专科生中不断充实会计队伍,使专业型的会计人才大大增加 3 电算网络型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平台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会计处理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实现了记账算账报账电算化这就要求现代会计必须具有现代化会计网络意识,以适应会计工作网络化管理的新环境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学好计算机知识,并学好一门外语,努力提高外语水平,熟悉相关学科知识,扩展专业视野等,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必不可少的专业知识,更要掌握随时代发展的边缘知识 4 操作合作型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工作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会计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核算工具。 而且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在现代会计工作中显得非常重要因此,现代会计工作要求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能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财务机构内部,有效地避免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在外部,能密切财务机构与财政税务机关 银行 会计师事务所的关系 5 新型管理型计划经济体制下,会计工作仅是核算型,知识经济促使生产的知识化信息化,也促使行业管理中的会计管理方法在适应性灵活性创造性等方面向多变多维的方向转化,形成一种新的会计观,即会计不再是一个单一的信息加工系统,而是一个组织监督协调控制经济活动的管理系统;会计工作不再是以核算为主体的工作,而是以内部控制为核心的管理;网络经济时代,使得管理在空间时间效率上都发生改变,形成具有网络程序化实时动态化的管理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会计人员能力的要求越广泛越全面越多样因此,现代的会计人员应当是既懂核算,又懂财务管理,具有创新性适应性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 6 终身学习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就成为会计人员成功的必备条件这种学习能力既是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能力,也有综合知识的博览能力,若把前者叫专业技能,则后者可称为复合技能有资料显示:一个人的专业技能知识只有1来源于学校,其余的则取决于日后的不断学习和积累,所以提高会计人员的能力需要终身学习,不断进取。 7 职业道德型职业道德是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同时,职业道德也直接左右着会计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市场经济的前期,对会计工作要求只是一般职业要求,并没有上升到职业道德高度,造成有些会计人员为维护小集体的利益,不顾国家利益和法律;只接受本单位负责人的指令,置会计制 度于不顾,弄虚作假,致使会计信息失真,成为社会公害随着经济管理规则和会计法的健全,会计制度进一步完善,加强会计人员的敬业爱岗 实事求是 恪守诚信严于律已操守为重的职业品德教育,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对自身角色与职能进行重新审视,并加以调整,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求实讲真恪守会计职业道德是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第一要求以诚信为本做好会计工作,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最基本的准则,是会计人员特 殊职责赋予的崇高历史使命。8 素质综合型由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传统的记账算账单一能力型的会计人员已经无法适应这种新型经济形态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打破原先束缚个人思维能力发展的桎梏,主动积极地去适应这一社会经济形态的重大变迁,重新审视自身的业务素质,重视知识,对自身能力进行一次革命,融入到综合素质型会计人才的社会主流,才能在激烈社会竞争中取得优势。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国际趋同,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更需要复合型财会人才王军副部长强调:一个人的视野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要真正成为行业领军人才,必须具备开阔的思想,宽广的胸怀;应关注会计以外的学科,跳出就会计论会计的定式只有更多更好地反作用于母体学科及经济社会,会计学科才能对其他社会科学有所贡献,会计的社会价值才会更好地体现因此,时代要求会计人才应该是一个具有研究 分析 决策 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就我看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的职能在不断的扩大。 建立高素质、复合型财会人员队伍,已成为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对高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校在深化体制改革和内部挖潜的同时,面向教育市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多模式、多层次发展高等教育.高校发展环境的多元化,使得高校财务逐步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多变化特点,如何加强学习,建立学习型的高校财会队伍,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管理能力,以"管理出效益、管理促发展",日益成为各高校财务关注的热点之一.所以,会计人员应由以往的记录型人才飞跃为适合现代经济发展的管理型人才。 面向21世纪,高校财会人员队伍建设要注重群体结构优化、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并且使引进人才与现有财会人员的培训相结合,以适应现代化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

会计研究期刊论文范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会计处理中的深入应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控制手段也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以下是会计研究期刊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在对固定资产进行会计处理过程中,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两者属于不同的服务对象及管理领域,因而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会计制度;税法;固定资产;财务会计;会计处理

在对固定资产的定义上,会计制度与税法基本无异,区别仅仅在于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差异,如会计制度与增值税法中对于固定资产内涵的规定不同。而会计制度与税法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其具有各自不同的最终目的以及遵守原则,正是因为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其会计处理的不同。鉴于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金融工作的顺利开展,就需要对会计制度与税法对固定资产财务会计处理上存在的差异进行详细地了解及掌握,现进行如下分析。

一、会计处理差异原因分析

1.重视实质的会计制度及税法的法定性

随着新会计核算制度的制定,其中一项新的会计核算总则为实质重于形式,此项规则表明当交易的实质与法律形式之间存在差别的情况下,会计人员在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质情况进行核算与反映,而不是依靠法律形式。但是在税法中,对于此类状况的会计核算则遵循的是法定性原则,因此在企业纳税额与利润总额的核算中,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的会计处理存在差异。如,在企业会计处理中,除了在国家税法的相关规定外,对于各项计提减值资产不能再进行税前扣除处理,但是在对待处理的财产损失进行处理时,必须在经过企业的申报以及税务机关批准后才能将其作为税前列支。我国会计工作人员在对两者之间差异进行会计处理时,主要采用的是会计制度与税收分离的方式,也就是说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当遇到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则存在差异的情况时,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主要以会计制度作为参考,在纳税处理时再根据税法进行相应的调整。

2.谨慎性的会计制度及税法据实扣除

企业会计人员在对不确定因素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应该具备一定的职业判断力以及谨慎性,在会计处理的过程中要全面地考虑到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损失,也就是说既不能不高估资产收益,也不能过于低估负债或费用情况。会计处理中的谨慎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当会计人员对各种不属于资产所作的计提减值准备,并且按照会计制度中计提的资产来对准备金进行控制,从而便会减少企业收益,但是若按照谨慎性原则所提取的减值准备金,在税法制度中不得再进行税前扣除处理。主要原因在于税法中所遵循的原则是据实扣除,简单地说就是所产生任何损失与费用只能是真实发生的,若对于损失与费用在无法确认的情况进行申报扣除则可能被认为是偷税行为。一般情况下,企业在会计处理中所进行的各种计提减值准备,主要是根据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定,由于此判断不属于真实发生的事件因而在税法中不得扣除。

二、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对企业会计处理的影响

简单的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主要指的是固定资产提取折旧的期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固定资产的规定中可知,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在符合相关要求的前提下能够根据自身固定资产使用情况与性质及生产经营特点,自主地预计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但在税法中,除了国务院财政及税务主管部门的其他规定外,对于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的最低年限进行了如下规定:其中对于房屋等建筑物而言,计提最低年限为20年;电子设备折旧计提最低年限为3年;飞机、火车、轮船、机器等生产设备而言计提最低年限为10年,而除飞机、火车、轮船外的运输工具计提最低年限为4年;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家具、工具等,计提最低年限为5年。这些规定则表明会计制度与税法对于折旧计提年限不同。除此之外,我国行业财务制度为了能够对利润进行调整,会限制企业利用折旧年限的长短,且不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强制性对折旧年限进行统一规范。从而便导致企业在对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进行确定时不得根据自身的主观判断与客观需求作出利于企业的会计处理。近年来,企业为了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改变人类生态环境以及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大部分企业加快对相关设备的更新速度,尤其是淘汰落后过时设备速度加快,因而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远远提前于行业标准。因此,这就要求在对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中应该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以此来激活企业的主动性与责任心,使其尽快地摆脱行业对于折旧年限的限制。在对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会计处理中应该根据自身经济实力与发展条件,同时在环境、技术以及地域的条件下,对企业折旧年限进行公平公正的制定,旨在更加真实地反映出企业成本及折旧。

三、确定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率

对净残值进行预计主要指的是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率主要指的是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与基础值费用后的金额、预计净残值占固定资产原值之间的比例。该企业的实际残值率在1-2%之间,远远低于预计残值率。同时对于不同固定资产的类别其残值率之间也存在极大的差别,例如电子设备与电缆。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对于环境要求的增加,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设备进行处理时会显著地增大其处置成本。其中低于带放射源的设备在会计处理上可能出现绝对值成负数。因此,企业在固定资产残值进行处理时应该根据实际处置不同类别进行会计估计,在处置的过程中即便同类别的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也会存在很大差别,因而就需要谨慎地把握资产所占比例、收入差别以及影响程度。除此之外,当固定资产全寿命使用周期结束时,应该根据固定资产折旧计算公式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的差异使得在会计处理中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但可以通过一定方法进行调节,使会计处理方法不仅能够满足我国税收法规与国际化接轨,也能有效地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同时,通过对财务会计处理的进一步完善能够有利于奠定企业发展的基础,从而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对经营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最终真正地做到内外统一。

参考文献:

[1]刘冬梅.关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3,(17):32-33.

摘要:随着近年来财政预算体系改革、零余额账户的推出、银行账户的清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公务卡强制结算等制度的实行,一个单位同时执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逐渐凸显两种会计制度双轨制的矛盾与冲突。笔者试着从两种制度双轨并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基本建设;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轨

历年来,事业单位建设项目核算通常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各单位均单独设置基本建设财务账套,根据不同的业务性质,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明细会计科目的设置与核算。2014年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基本建设项目纳入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但依然保留基本建设账套的独立核算,以双轨制维持现有的两种会计制度的模式。随着近年来财政预算体系改革、零余额账户的推出、银行账户的清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公务卡强制结算等制度的实行,一个单位同时执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逐渐产生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且日益凸显两种会计制度双轨制的矛盾与冲突。

一、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双轨制下的问题

(一)关于银行账户

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事业单位下拨的财政性资金统一纳入单位指定的银行开设的单一零余额账户中,因此,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基建项目必须要与单位大帐套合并使用,进行统一的收入与支出、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核算。目前,事业单位一般建设资金纳入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专账核算,按规定程序批准使用。国库零余额额度下达后根据项目进行分解,归集到各自项目的预算额度中,按规定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与单位财务账分开独立核算。由于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账套没有独立的财政零余额账户,基本户的银行账户也因根据规定进行银行账户被清理销户。单位的基建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另一部分来源于事业单位自筹,但是,基本建设账套的银行基本户已经不存在,其自筹资金只在单位大账套进行会计科目的形式核算,资金并没有真正拨付,但是在基建账中,这部分资金又作为事业单位的自筹拨款计入资金来源中,导致一定程度的“账账不符”。此外,公务卡强制结算制度实行后,基本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用公务卡结算的费用结算,需要单位大账户进行挂账、还款冲销的结算,同时,也须在基本建设账套同步反映,造成财务工作的重复劳动。

(二)关于会计核算

基本建设账套与所财务账套各自独立,在基本建设账套内根据实际承担的建设项目分别单独核算,按规定将决算情况合并纳入单位账簿和相关财务报表。基本建设设置独立账套,会计核算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均按《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并根据项目特点及财务管理要求,自定义部分末级明细科目细化核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会计等式为资金来源=资金占用。基本建设账套核算的同时,需将财务事项在单位的大账套里同步反映。事实上,建设单位基本建设账套的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这一会计等式核算的会计内容与行政事业单位账套内建设项目会计核算的科目并不匹配,需要手工调整合并后才能填报。另外,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项目经常有自筹资金,其资金的核算一般通过“结转自筹基建”这一科目进行列支,然后再转入基建账,但是这样的核算方法势必造成资金的重复性列支,具体的会计操作中,这样的会计核算方式也经常会使财务人员产生困惑,容易导致账务混淆。

(三)关于会计报表

由于《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会计等式与企业、事业单位不同,会计报表的格式也不一样,《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会计报表有:资金平衡表、基建投资表、待摊投资表、基建借款情况表、投资包干情况表。2014年起,财政部将基本建设会计报表调整为固定资产投资报表,保留了资金平衡表,另外设置了投资项目表、资产基本情况表、项目统计分析表。单位编制财务决算报表时,也必须将基本建设账套合并纳入一并反映。由于会计等式、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与会计报表的对应性不够强,即便合并账也会给会计报表的填报造成很大困惑,无法真正将基建项目的会计信息与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实时反映,不利于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完整的、科学的、合理的分析。

(四)关于财务内控

良好的财务内控制度,能够有效约束单位的主要经济行为和关键岗位人员,确保项目执行和管理行为在良性轨道上良好的运行。根据《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基本建设财务规则》(2016年财政部第81号令)及单位内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各单位基本都实行了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资金支付严格按照合同制、监理制管理,单位内部严格实行逐级审核审批制度。由于基本建设账套与单位本级财务账套的相对分离,其财务内控相应实施不同的内控制度和规程。这种情况下,单位的内控可能会出现思路不清晰、目标不集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不相容岗位的设置、关键控制点的具体目标、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财务决策等环节。基本建设项目财务内控的设计,在层次上一样涵盖单位领导班子、管理部门及其他业务部门、甚至单位全体职工。在流程上应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而选准关键控制点是规范内控制度的核心,只有抓住关键控制点,才能有效避免内控真空。

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轨的必要性

(一)取消基本建设独立账套,合并至单位法人账套

目前,基建会计核算采用独立账套核算,会计科目也是单独设计,会计恒等式为资金占用=资金来源,相对于其他会计制度有较大的区别,对会计人员工作“兼容性”有更高要求。新修订的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均要求基建并账,避免基建账“游离大账”。但频繁的并账工作,造成了重复的工作,多次并账也容易造成核算上的差错。此外,根据财政国库支付制度,支付额度统一按项目预算下达,但按照现行银行账户管理要求,涉及自筹资金的基建项目,其自筹资金是在单位基本结算账户,无法拨付转到基本建设银行账户(原基建银行账户已撤销),容易造成项目资金管理与财务核算交叉混淆,不易统一管理。因此,建议撤销基建项目独立账套核算制度,统一合并至单位账套内实行专项核算,专款专用。既满足了基建项目独立核算的要求,又实现了法人账套对单位财务收支和预决算执行情况的整体反映,还减少了合并基建账带来的财务重复工作,提高了管理效率与质量。

(二)对相关会计报表进行优化合并

目前,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基本建设财务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年末需要填报与基本建设项目相关的报表为《部门决算表》、《固定资产投资报表》,两套报表相互交叉,数据重复统计部分较多,差异在于统计口径。《固定资产投资报表》由以前的《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决算报表》修订调整而来,总共4张表,分别为资金平衡表(01表)、投资项目表(02表)、资产基本情况表(03表)、项目统计分析表(04表),其中资金平衡表与以前的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决算报表口径一致,但投资项目表与资产基本情况表为近年来调整报表统计口径后新增填报的。笔者认为,该套报表与《部门决算表》统计内容基本重叠,尤其投资项目表,将基本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和所财务账形成的固定资产混在一起,无实质意义。另外,资产基本情况表与部门决算的资产情况表统计内容基本一致,但统计口径不同,只需细化部门决算的资产情况表即可。因此,建议将《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合并到部门决算表中,并将《固定资产投资报表》除资产情况表外的单表各自单独反映。

主要参考文献

[1]《基本建设财务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81号令,

[2]《农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农业部,

[3]做好建设单位基建财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李国荣、陈加丽、曹国强,中国农业会计,.

会计研究方法的浅析论文

会计研究方法是沟通会计研究主体和会计研究客体的桥梁,它直接关系到会计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精确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会计研究方法的浅析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 当代学者对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是多种多样的,归纳他们的观点,大致包括归纳法、演绎法、实证法、行为法、法规法、经济学法、社会学法、伦理道德法、事项法和系统法等。本文将着重介绍实证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和行为研究方法,并对他们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我国当前的会计研究方法进行反思并提出意见。

关键词: 会计理论;实证研究;规范研究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人们探求会计理论所采用的手段、途径或活动的总和。它是进行会计理论研究的前提,是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会计界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构建适应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这一任务无论从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上,还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上看,都是极为重要的。

一.重要的会计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行为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法是实证会计学派偏重采用的方法,它关注“是什么”的问题。实证命题关注的是世界如何运行,即如果出现A就可能发生B的形式,并且可予以否定,它不涉及价值判断,主要用于为那些必须就会计政策做出决策的人士,提供有关决策后果的解释与预测,比如被用于解释和预测新会计准则变化前后的市场反应等。

2、规范研究方法是一种传统的会计研究方法,它关心的是“应该是什么”。它关注的是怎样限制或规范世界怎样运行,解决的是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它的命题涉及的是各种限定,即给定条件组C,必须选择方案D。该命题是无法加以否定的,它与价值判断有关,被用于描述,比如描述应该如何计量资产等问题。主要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论用文字描述。它表达的是人们的一种思想,一种理念或是一种愿望。

3、行为研究法是行为科学在会计学中的应用,它认为会计是一门面向行为的科学,其目的通过传递会计信息内容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行动。行为法研究会计信息的行为效应,它的应用效应具有,经济后果,社会后果和政治后果三种。因为行为法借鉴了心理学、语言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研究思路开阔,方法更加科学,主要通过问卷、采访、实验与模拟,更具有客观性、有效性,应用前景广阔。

二.规范会计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的本质、作用比较

1、从本质角度看,实证会计理论比规范会计理论更具体科学性。

规范会计理论的优点是可以保持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使理论构建更具有逻辑严密性;它能规范会计行为,找出较佳的会计准则和较优的会计程序与方法,推动会计理论向前发展。缺点是它的推导结论正确与否取决于前提命题的正确性,如果前提命题错误,则整个理论结构都将是错误的。另外,作为演绎法前提的少数概念往往较为抽象,与现实世界有一定的距离,所得出的结论和具体化的方法,由于缺少经验容易造成“闭门造车”式的个人观点和论断。而更重要的是它在于研究结果难以验证,不能为自身提供科学性的依据,需要利用实证的方法来检验。

实证会计理论恪守价值中立原则,研究特定行为和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涉及价值判断问题。实证会计理论最值得肯定的'地方是它的研究方法和程序,把实证检验作为研究重点,检验过程为:“假设—检验—解释和预测—再检验—…”,具有严密的科学性。正因为它不是以个人的知识和价值观来判断,而是建立在实际观察和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以尽可能排除研究对象作为客体对主体的反作用,这就使研究具备了可验证的特点,从而及清晰的突出了它的科学性。

2、在会计理论发展的作用上,规范研究比实证研究更有逻辑性。

因为,规范会计研究从假设或初始理论命题推导出下一层次的理论命题,并可对某一个理论命题做出演绎证明。这样,在对理论进行实践检验前,可预先对理论进行检验,以使理论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再次,规范会计研究可从理论命题推导出事实命题,也可用来解释已知的会计理论或会计行为,这对会计理论的发展更具有推动作用。

三、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的缺陷比较

实证会计研究的局限性表现在:一是从哲学基础方面考虑:它摆脱无法从个别到一般的逻辑困境。一个可被接受的命题,在原则上应能得到经验验证,这是进行实证会计研究的前提假设。有意思的是,正是因为证实原则的有效性,使得实证主义常常受到质疑。二是从实证方法的自然科学属性与会计学的社会科学属性间具有不兼容性。会计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很多因素很难量化,而这些因素往往会影响研究成果的质量,产生系统性偏差。三是在会计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完全排除价值判断也有不尽合理之处。

规范会计研究的缺陷表现在:一是忽略了对作为演绎逻辑推理起点的假设或前提的判别和检验。二是忽视了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不重视会计主体的行为因素,仅将会计环境中的不同利益集团简化为一个总体来看待。三是运用规范会计研究得到的结果往往由于缺乏经验支持而仅代表了闭门造车”式的个人观点和论断。

四、对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方法选择的意见

1、建立以规范研究为主的,实证及其他方法相辅的研究体系。

规范法有更大程度改变世界的意义,虽然很多学者出现闭门造车的想象,但是这是可以规避的。可以提高学者的素质培养和训练,培养良好的学术空间氛围。并且规范研究方法对实证研究,归纳研究,行为研究等方法都有其指导功能,在会计研究方法的体系中有其重要的地位。

2、加强对实证研究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分析,有区别的,有重点的运用在经济社会中。

实证研究的兴起和最广泛应用在西方是在其资本市场中,西方实证会计的发展与其经过百余年发展后较为完善的资本市场密切相关。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只有10余年的时间,上市公司至今还只有1000多家,特别是有关资本市场的法规建设正在逐步完善,许多法规本身还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实证研究”,一方面使研究者本身花费大量时间用于资料收集这一研究最基础的工作;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市场中存在着信息失真的问题,也难以保证研究资料特别是数据本身的准确性,进而影响这些研究结论的验证质量。再次,缺乏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

3、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相辅相成。

事实上,会计研究方法之间并不相互排斥而是互为补充的,如实证会计研究方规范研究将对会计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之后才能把握会计实践的本质,对会计形成整体认识,从而才能有效地发挥其指导作用。规范研究并不排斥实证研究,因为规范研究的结论需要实证研究加以验证;实证研究也不排斥规范研究,实证研究需要规范研究的结论为基础和前提。由于,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那种只采用单一方法进行会计理论研究的主张是有失偏颇的。

归根结底,会计研究的目的除了能解释和预测会计现象外,是为了在会计理论研究方面取得对社会有价值的成果,借此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其研究结论要能解决会计实践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会计实践所遇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当本着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采用相应的某种研究方法或方法组合。

参考文献:

【1】张晓峰.实证会计研究的含义及评述【J】.科学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2).

【2】覃志刚.对实证会计研究的辩解和思考【J】.财会通讯,2004(4).

【3】郝桂岩.论实证会计研究的优缺点及启示【J】.经济师,2002(10).

我国会计信息化研究论文

论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畅有序组织开展,是确保我国企业顺利实现最优化生产经营发展状态的重要前提,本文针对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择取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 :企业;会计信息化;现存问题;改良对策

伴随着社会信息化建设事业历史进程的不断深入,现代计算机学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的引入运用,使得我国企业实际面对的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开展路径发生了深刻变革,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活动业务开展模式背景之下,想要在竞争态势日趋激烈的真实市场环境中长期维持稳定有序的经营发展状态,必须借由采取和实施适当类型的干预控制手段,有效改善优化我国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研究资料显示,会计信息化是我国现代企业具体开展信息化建设实践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切实做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保障和促进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水平的显著提升。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简要阐释。

一、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概述

会计信息化,就是在全面引入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实践背景之下,将我国企业以往长期存在的传统性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工作业务模式,逐步向电子信息化,以及网络共享化的技术形态方向进行发展演化。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之下,我国企业能够借由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形态的运用,确保企业内部现有的财务会计数据信息资源要素在全部业务部门之间顺畅有序的传递和共享,并且在充分整合运用企业内部各类型财务会计管理信息要素,以及经营业务信息要素条件下,能够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决策和投资决策的科学制定,提供稳定充分的支持保障条件。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在全面充分整合我国企业现代性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业务开展模式背景之下,实现计算机科学应用技术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业务活动之间的充分结合,并且最终建构形成具备充分开放性和高效性的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系统。在我国企业实际面对的复杂多变的真实性市场经营发展背景之下,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系统的建构和稳定有效运行,能够借由对企业内部现有各类财务会计数据信息资源要素的系统化、全面化,以及科学化的解读分析,保障和促进我国现有企业的综合性市场竞争能力水平,以及经济收益获取水平的.改善提升,创造和提供稳定且充分的支持条件。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是我国信息化社会建设实践背景之下的衍生产物,在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共同支持背景之下,实现了我国企业内部现有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监督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目标,有效扩展了我国企业内部现有财务会计数据信息要素的传输实践空间。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存问题

第一,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重视程度明显缺乏。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工作的重点任务,在于全面且系统地认识和梳理我国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背景之下,各类型现有财务会计数据信息资源要素的基本管理制度、会计信息化系统组织实施模式、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方法、基础会计制度的影响作用,以及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工作基本特点。借由开展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工作,能够明确揭示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基本功能项目构成体系,同时还充分揭示审计业务环节切入接口,以及会计数据档案数据信息要素的基本要求,在充分满足手工会计业务操作模式背景之下,还能充分揭示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专有功能,确保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顺利组织开展。然而,受多种多样的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尚未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工作的充分重视,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预期效果的顺利获取造成了明显的不良影响。第二,企业内部现有会计信息化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存在局限性。遵照目前已经获取的调查研究数据信息资料、我国企业内部现有的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工作人员,大多对企业财务业务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业务实践技能具备较为充分的学习掌握,与此同时,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工作人员,均尚未实现对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基础性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全面清晰掌握,客观上引致我国企业内部现有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在自身实际具备的综合素质表现状态方面具备显著的参差不齐特征,客观上导致我国企业内部现有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实践人员,无法实现对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实践应用技能的全面清晰认识,导致在实际组织开展的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建设实践过程中,无法保证和具备稳定且充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给我国现有企业在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佳预期效果的顺利实现,造成了显著的不良影响。第三,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性。调查显示,我国企业想要在会计信息化业务系统的建设和业务运行实践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必须切实做好会计信息化系统在具体业务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监督和管理工作,从而保障和促进各项基础性的控制和设定目标均能够顺利实现,然而,受多种多样的主客观因素共同影响,我国企业在具体建设和运行会计信息化业务系统过程中,尚未建构形成科学系统有效的过程性管理控制机制,导致我国企业在实际组织开展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和业务运行过程中,无法始终保持其最为充分的系统性和稳定性,给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最佳预期效果的顺利实现造成了明显的不良阻碍。

三、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改良对策

第一,切实提升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力度。我国企业想要在实际组织开展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和业务运行工作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必须借由采取适当类型的改良控制措施,改善提升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力度。要借由不断改良完善我国企业内部现有的培训内容体系和培训工作机制,不断强化针对我国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从而显著提升我国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对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力度。第二,切实改善优化企业内部现有会计信息化建设从业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建构发展水平。为确保我国企业内部现有会计信息化建设从业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不断改善提升,我国企业应当结合现有会计信息化建设从业人员的自身基础素质建设发展现状,针对具体存在的问题实施培训督导,继而为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建设事业综合性组织开展效果的不断改善提升,创造和提供基础性的支持条件。要立足于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化组织开展水平,针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从业人员的日常表现和工作规范性展开过程性和动态性监督管理,确保实际组织实施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顺利获取到最优化的预期效果。

结束语

针对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问题,本文择取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概述、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存问题,以及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改良对策等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阐释,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马春华.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12,08:134-136.

[2]梁楠.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2:8-9.

[3]郎东梅.基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0:318-319.

[4]杨璐郡.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01:192-193.

[5]吕海林.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0,12:160+162.

[6]逯璐.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6,42:105-110.

[7]牛广海.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1,03:45+44.

[8]陈舒刚.新常态下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1:141-142.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升探究论文

摘要 :会计是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主要工具,对于企业会计而言,会计的作用伴随企业的发展而不断革新,从最初的单纯记账,到财务管理和分析,再到管理会计,会计也逐渐细分为会计与财务管理。这其中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为会计职能的升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与提升的重要意义,进而说明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此为基础,阐明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与提升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升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工具之一,这一点主要基于会计对于企业管理的基础支持作用。会计信息化解放了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基础核算所占用的巨大劳动力,优化了企业会计部门所承担的财务决策支持作用发挥效能,并在企业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会计信息化模式,实现了会计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发展。但必须认识到,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并不均衡,企业间的差距仍然较大,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企业不断提高对会计信息化的正确认识,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持续推进与完善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以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与提升的重要意义

(一)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会计核算效率提升的必然选择

会计信息化最初的起源是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将会计手工劳动的计算机化模拟,提高了会计人员的核算效率。伴随企业规模扩张,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化的要求不断提升,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会计信息化软件的`网络版发展,给总账及报表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提供了工具。如在企业对分子公司进行合并报表编制过程中,通过网络版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可以快速形成合并报表,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编制合并报表的工作量。

(二)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会计支持决策提升的必然选择

会计信息化在解放会计工作人员繁重劳动的同时,使得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在财务管理理论快速发展的当下,企业财务人员的职能逐步转变到企业决策支持的领域当中,为企业资本资金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这其中,会计信息化也在发生功能上的变更,通过数据积累与分析,提高财务人员对企业决策事项的支持效率,逐步转变会计人员在企业中的职能地位。

(三)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会计规模管理提升的必然选择

伴随实体经济持续发展,企业集团越来越多,企业多元化发展和数量极发展,使得企业会计自身管理的难度越来越高,在规模化管理中的需求越来越高。大型企业集团都在发展的ERP系统即是对会计信息化的延伸,是企业整体信息化的代表。当前,国内的金蝶、用友、浪潮等会计信息化系统开发商,都在财务共享系统方面作出了很多的创新,相关系统也不断成熟,为企业集团会计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工具,使得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管理能力与水平大幅提升。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信息化体系搭建仍需不断改进

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化工程,体系搭建尤为重要。但在实践操作中,有的企业对系统搭建并不重视,缺乏顶层设计,仅仅照搬照抄某个会计系统,或是购买现成软件,使得会计信息化的定位较为初步,不利于后期发展。也有的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在需求分析方面较为忽视,没有考虑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使得会计信息化缺乏延展性,或是与其他系统的接口难以建立,形成数据信息孤岛,制约企业整体效率提升。

(二)会计信息化实施推进仍需不断加强

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需要企业引起高度重视,并有效实施。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中,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企业领导对会计信息化发展不重视,认为会计信息化是企业财务部门自己的事情,没有通盘考虑,使得会计信息化实施效率较低。有的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实施中缺乏时间计划,职能分工较为粗浅,在实施中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使得会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三)会计信息化改进完善仍需不断提高

会计信息化是一项循环往复的工作,需要企业在不断发展中不断提升与改进,是一项持续性工作。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中,企业往往没有认识到持续改进的重要作用。有的企业没有建立会计信息化改进机制,将会计信息化理解为会计电算化,而没有在会计职能提升的同时,更新会计信息化的功能。也有的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发展中,对评估重点、监督体系、协同发展等事项没有具体研究与实施,使得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的支持效果较弱。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与提升的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化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会计信息化顶层设计,充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会计信息化的功能有较强的理解与设计。二是加强会计信息化功能需求的充分论证,在各部门中对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需求细致把关,特别是与企业其他部门相关系统的连接事项。三是提高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延展性设计,对于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发展具有前瞻性,不断增强会计信息化的广泛适应性。

(二)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化实施推进

一是加强企业领导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提高其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层次,从顶层加强管理。二是加强会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职能分工,明确会计部门、信息部门和其他涉及部门的各自职责,制定时间计划,提高会计信息化的过程效率。三是加强会计人员培训,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形成会计信息化与会计人员素质的整体协同提升。

(三)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化改进完善

一是建立会计信息化改进机制,对于企业对会计的职能要求要不断提升,并据以设计会计信息化发展思路,不断提升会计信息化功能。二是定期开展对会计信息化的评估工作,明确评估重点,不断推进会计信息化发展。三是建立统一的会计监督体系,将会计信息化作为企业考评管理的重要内容,以此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不断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会计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一、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财务信息缺乏相应的安全保障未来的会计信息化平台是搭建在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之上的,信息传递的无纸化不能完全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仍有可能存在电子凭证、电子帐簿被随意修改而不留痕迹的行为。另外,网络会计环境下,进行会计业务处理需要利用计算机及一些外部设备,会计人员职责分工不当以及对于这些硬件设备使用不当,也会对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造成影响。

(二)财务数据难以共享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同行业、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或者同一企业的不同部门之间,由于财务软件缺乏通用性和标准性,而不能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

(三)企业缺乏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会计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需要众多的高端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人才来推动,但从我国人才供给调查报告来看:我国中低层人才供给饱和或过剩,而高端人才却极度缺乏,供不应求。体现在会计领域,即手工记账式的'人才比比皆是,而真正能够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会计界,能够满足会计信息化需要,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人才却十分欠缺。

(四)有关制度不健全

一些单位内部控制不完善,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导致会计信息化难以顺利实施。我国在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在财务管理、档案管理、岗位责任管理、操作管理、维护管理、机房管理等方面制度不同程度存在问题,使得会计信息化不能正常健康地运转。

造成上述问题的相关因素有:网络环境中,财务数据流动过程中签字盖章等传统确认手段不再存在,从而使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受到质疑;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完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信息在传递中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由于各单位运用的会计信息系统不尽相同,在通用性会计软件设计时没有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和关联性的原则,相关财务软件缺乏通用性和标准性;高校不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目前还未开设会计信息化专业;有关方面管理制度不完善,严重制约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二、加强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一)实施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措施,保障网络会计信息的安全

1.我国应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及数据保护法律,从客观上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控制。

2.借鉴国外有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会计信息管理规范,具体规定网络会计信息质量标准要求、监管机构及其权责,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加强对信息输入输出的管理,保证输入数据的合法性和正确性,数据在输入前要经过检验,输入后进行必要的校验,使用无法复制的电子签章;在企业内部网络和对外公开信息网络之间设立屏障,对相关联的访问用户进行多层认证,如口令识别、指纹识别、面容识别、瞳孔识别等,并且这些识别不能被系统保存,以防网络客户的截取。

(二)

1.增强财务软件通用性和标准性,建立通用会计核算规范。在目前我国会计规范不统一的现实条件下,进行软件设计时,要尽可能找出各种核算方法所包含的共同点。在突出共性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成熟经验和方法,对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

2.制定会计核算软件开发和使用的规范和标准。这是实现会计软件通用性的基础和条件。要结合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特点,从会计管理部门和软件设计部门结合入手,开展调查研究,从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规范与标准。

3.采用模块化结构,增加自定义功能。

4.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技术,提高会计软件的通用性。

5.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技术,增加用户二次开发能力。

(三)要大力培养合格的信息化人员,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

1.培养复合型人才,可以在院校开设会计信息化专业或在财会专业中增设计算机编程、维护等课程,可以让财会人员进修计算机课程,还可以让计算机人员、在岗人员实习并进修财会知识。应把会计信息化列入学历培训、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范围之内,以形成必要的外部压力。

2.加大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要针对单位会计人员的特点和工作要求,科学地确定培训内容,做到教育对象层次化、知识结构系统化,更新会计人员的知识,提高会计技能,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可通过建立培训中心,抓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保质保量培训合格人才。同时,单位会计信息化人员要正确认识会计信息化后自己的作用和地位,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不断丰富工作经验,提高操作技巧,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完善各种管理制度

1.依据会计信息化的特点,制订岗位责任管理、操作管理、维护管理、机房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等制度,确保系统高效,安全地工作,充分体现出会计信息化的优势。

2.修改现行的会计制度以使之满足会计信息化环境的需求。

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以手工核算为基础的,应用会计信息化后,从账户设置、账户登记方法、账务处理程序到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系统设计、内部控制方式和会计档案保存介质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必须根据会计信息化的特点,相应修改财务会计制度。财务会计制度的滞后会影响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三、结论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未来会计发展的方向。研究会计信息化在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无论是对企业的会计工作,还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我国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把握信息产业发展脉搏,不断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和知识,使会计信息化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服务。

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现状论文

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所谓管理会计,就是指既有管理方面的要求,还需要具备会计方面的素质,对事业单位来说,管理会计的应用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愈加激励。随着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逐渐深入,管理会计的应用更加广泛,应用于企业 财务管理 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 企业管理 会计体系并不完善,管理会计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就我国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管理会计;问题;改进措施

管理会计在为企业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确保企业内部资源合理利用、发挥企业财务管理优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各企业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加强管理会计对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十分重要。管理会计是一项系统性地工作,因此,结合企业财务管理现状有针对性地改进企业管理会计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管理会计应用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间的竞争愈加激励。财务管理主要是指对企业的一系列财务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处理与财务相关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分析和处理企业财务信息等管理活动,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管理会计在整合财务信息、组织管理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管理会计的应用更加广泛,但目前我国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并不完善,在企业管理会计过程中,管理会计标准体系并不健全、管理会计制度并不完善、管理会计意识相对较弱、管理会计目标并不明确等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逐渐进入了新常态发展阶段,企业管理人员应该用长远的眼光看待管理会计问题,坚持创新与发展,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大趋势和企业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管理会计改进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些不合理现象,确保管理会计制度发挥最大化的财务管理优势。

二、加强管理会计应用的重要作用

其一,加强企业管理会计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现实需求。管理会计是一项系统性地工作,可以为企业管理和发展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在掌握有效财务信息的基础上,企业领导人才能做出合理的投资、经营决策,这样可以确保企业财务预算的合理性,有效降低企业投资、融资过程中的风险,从而确保企业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其二,加强企业管理会计是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有效策略。采用现代化的管理会计制度是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科学合理的管理会计制度可以确保企业各项经济活动正常运行,同时可以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范,确保企业资产得到合理利用。另外,加强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经营管理的成本,促使企业有效达成成本控制战略目标。这样企业在愈加激励的竞争环境中才能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动力。近些年来,我国逐渐进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阶段,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和 企业运营 特点完善企业管理会计制度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需要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

三、我国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一)强化管理会计意识

近些年来,我国企业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传统的管理会计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的发展需求,但我国强化管理会计的意识相对较弱,不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体现在目前我国企业管理会计标准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相应的管理会计制度的可行性较差,执行过程中的效率较低;另一方面体现在企业财务基层管理人员完善管理会计体系的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较差,这是导致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阶段,并没有真正发挥财务管理作用的主要原因。为了适应目前的发展趋势,首先应该强化企业管理会计意识。一方面,我国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宏观管理优势,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大趋势和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制定出管理会计标准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各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发展特点进行个性化改进,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管理会计制度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企业领导应该深刻认识到管理会计对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企业管理会计的目标,同时应该注重基层财务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基层财务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发现制度中的不合理现象并进行针对性地改进,从而为企业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二)完善管理会计制度

目前,在我国企业管理会计过程中,管理会计目标不明确、管理会计工作任务分配不明、管理会计内部审查制度并不完善等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快速发展。首先,注重财务管理工作、强化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但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管理会计目标分析不够透彻,管理会计过程中缺乏战略目标指导,不利于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其次,制约性因素在确保组织运行效率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管理会计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在这样的前提下很难确保管理会计的整体运行效率;最后,我国部分企业管理会计制度的可行性相对较差,在管理会计制度可行性较差的前提下谈论管理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为了适应目前的经济大环境,应该不断完善企业管理会计制度。首先,要逐步健全责任分配制度。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在 企业战略 目标基础上,全面分析管理会计工作的工作内容,制定出完善的 工作计划 ,另外,财务管理领导应该结合各岗位的工作要求和财务人员的能力进行责任分配,确保各项管理会计工作顺利完成;其次,管理会计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从而协调管理企业经济活动,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因此,企业管理会计也应该以促进企业发展为根本目标,企业管理会计制度应该致力于促进企业发展;最后,基层管理会计工作人员应该坚持创新与发展,结合市场经济趋势改进工作方式,制定出更多形式各异、充满活力的管理会计工作制度,确保管理会计制度的有效性。

(三)改进管理会计手段

近些年来,计算机信息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广泛应用于现代化办公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管理会计制度起步较晚、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自动化程度较低,这也是我国管理会计工作效率较低、企业财务信息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改进企业管理会计工作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应该利用软件信息技术开发出一些智能化的财务办公软件,办公软件应该具有财务信息输入、整合处理和分析等基础功能,现代化的办公软件可以有效提升管理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同时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财务信息真实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在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工作过程中,原始财务信息记录制度并不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并不健全等问题普遍存在,因此,在管理会计工作过程中,可以有效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管理会计信息平台,信息化平台应该具有信息共享的功能,这样有利于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化。

四、结束语

近些年来,我国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各企业更应该强化管理会计应用意识,坚持创新,不断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和企业财务管理需求完善管理会计制度,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加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确保企业各项经济活动正常运行,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作者:王燚 单位:河南铁路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朱春芝.浅谈我国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0:258

[2]任世明.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提升措施[J].会计师,2015,05:17-18

[3]魏贤富.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发展趋势研究[N].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59-60

[4]周娟.浅析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3,21:58-59

[5]李玉娇,胡元林.云南省民营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现状研究[J].中国商贸,2014,21:96-97

【摘要】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管理者越来越重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本文针对企业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管理会计;问题;改进对策

一、引言

管理会计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手段,逐渐在企业中被重视起来,在我国部分企业中,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管理会计的一些功能和作用慢慢被挖掘出来,在社会不断的发展背景下,管理会计在企业运行中将会更加重要,然而,目前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管理会计的发展。

二、管理会计的作用

管理会计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需要大量的科学依据对企业进行管理,不仅是财务会计的财务成本,还需要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管理会计的作用之一就是对企业内部的信息进行整合,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为企业管理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1]。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各种有效的决策,从管理者的决策可以看出企业以后的发展前景,而管理会计能够第一时间获得公司的管理信息,并且对管理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提供正确的决策或帮助管理者评估决策的作用。从另一方面讲,管理会计对企业制定的目标进行精密的监控,从起步、过程、结果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深入了解、分析,把经营目标执行的结果与企业计划中制定的目标进行比较,完善在实践过程中的不足,为企业的目标实现提供了保障。

三、我国管理会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逐渐地发现了以下几点问题:

(一)管理会计缺少具有执行力的理论依据

管理会计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发展的历程不够悠久,在很多理论上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缺少实践和研究去论证[2]。近年来,人民群众把各种相关学科的理论引入到管理会计中,完善了管理会计的一些不足之处,但是,管理会计中大部分正在探索和论证的理论并没有得到证实,导致了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无法对信息做出正确的衡量。

(二)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重视不够

管理会计的作用、价值和企业领导者的重视程度有直接关系,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中,企业管理者出现决策错误时,都是因为没有注重管理会计本身的作用,企业管理者的 文化 水平、自身 经验 等都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部分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只注重企业短期的发展,从而忽视了长久的利益,而管理会计是根据社会发展的现状结合企业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注重企业长久的利益和企业价值最大化,这就导致了企业管理者和管理会计之间的矛盾。部分企业因为对管理会计的重视不够或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对管理会计提出的决策或对决策的评估不予参考,让管理会计成为了企业的一个摆设,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三)企业对管理会计的认知不足

受传统理念影响,我国大部分企业中会计都集中在财务会计上,企业关心的对象是会计有没有把财务账本做好,而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一种,很容易被混淆,部分企业管理者由于对管理会计缺乏认识,误把管理会计当成财务会计使用,使管理会计得不到重用,部分企业甚至没有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或专业管理会计从业人员,极少部分企业中的管理会计也是身兼数职,在负责管理会计工作的同时,也要负责其他会计工作。

(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难以满足管理会计的要求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特殊性要求从业人员相对高的职业技能和管理手段,以及对整个企业的熟悉,对企业制定目标的监控能力和分析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等等,并且要求从业人员能够根据职业技能和管理手段去处理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总而言之,对管理会计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而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中,由于管理会计自身的综合素质达不到标准,在企业工作中,使管理会计的真正作用得不到很好的体现。部分企业的管理会计从日常会计中进行选取,再对选取的管理会计普及知识内容,然而,企业会计人员真正掌握管理 会计知识 的非常有限,部分会计人员从业管理会计却不明白对自身的定义,影响了管理会计的发展。

四、改进对策

根据我国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改进对策,希望我国的管理会计发展更加美好。

(一)建立管理会计制度

管理会计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引进而来,但是,我们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管理制度,我国的发展情况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差异,可以学习西方国家优秀的地方,在结合我国目前社会发展的进程进行研究、探索,开创出一条适合我国现阶段管理会计发展的制度。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应该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 总结 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同时,要对管理会计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论证,合理的修正管理会计中某些假设,建立起适合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制度,从而促进我国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

(二)强化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

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重视企业管理会计的价值和作用,加大对管理会计的宣传。其次,政府应该组织企业管理者进行相关培训,让企业管理者理解管理会计为企业带来的利益,它为管理层进行企业的计划、评价和控制,保证合理的使用资源并承担经营责任,从而进行各种信息的收集、分析、解释等,对信息确保真实性并进行整合,最后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正确的决策或评估决策的价值,从而让企业管理者真正的重视管理会计,政府应该指派专业人员帮助企业建设管理会计部门和落实管理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下,企业的各个管理层才会理解管理会计的工作性质,从而积极主动的配合管理会计工作,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整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二十一世纪,一个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应该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管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本来就有很多关联,为了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具体工作得到顺利开展,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整合是必然的。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工作合理分工,财务会计做好核算、监督等事后工作,为管理会计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管理会计除了充分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整合企业内部信息,还对未来事项进行预测规划等并参与企业各个管理环节,也可利用 网络技术 为其提供技术支持。

(四)提高管理会计的综合素质

针对我国管理会计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现象,首先,企业应该注重管理会计的培养,邀请管理会计知识及经验丰厚的人来企业授教,定期对管理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考核,实行优胜劣汰任用制度。其次,在企业招聘时,要根据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行合理的评估,有效的提高管理会计的综合素质。最后,学校应该丰富管理会计学科的知识内容,我国目前有很多会计的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管理会计 教育 ,所以,学校应该根据目前社会发展的现状,为国家提供储备人才。

五、总结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我国目前社会的发展进程,应该从建立管理会计制度,强化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整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以及提高管理会计的综合素质等多个角度入手,合理的解决管理会计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强建国.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3,22:91.

[2]孙雷.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20:115-116.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毕业论文相关 文章 :

1. 在我国企业中管理会计的应用分析

2.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现状分析论文

3.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及对会计影响力

4. 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及应对策略

5. 试论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问题

管理会计是本世纪初伴随着泰罗的科学管理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在国外的企业中得到了推广运用和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管理会计发展问题探析

一、新形势下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现状

一对管理会计的管理意识薄弱

管理会计一词的重点在于管理二字而不是表面字义简单的理解为一般的会计记账、算账、报账、核算资料等工作,如果分不清主次则企业很难得到有效地运用并得到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肩负著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的重任,而且要不断的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利润最大化,这一点不可否认。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效益,而且这种效益具有想象不到的长远性和不可估量性,但是现阶段不少企业管理者受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影响,对管理会计的理解不够深,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没有看到管理会计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没有良好的结合,不利于企业管理会计的长远发展和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知识陈旧,理论脱离实际,可操作性差

现阶段对于我国目前的管理会计研究,主要着重于其实践方法的探索,尤其是集中于引荐国外最新研究成果上,缺乏创新性和发展性,进而缺乏完整的会计管理理论体系,而且我国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倍曰峒乒芾淼难芯恐?睹挥谐ぴ兜哪勘辏?硪环矫妫?孀?a href='' target='_blank'>国际上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大,我国的研究重点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外国企业管理上,研究出的管理会计理论没有结合我国具体的会计管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环境,致使理论脱离了实际,可操作性差,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企业的经济发展。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应与实践相结合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才能使企业得到长远有效地发展。

三会计管理管理方法在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问题

会计管理的影响因素包含很多,例如历史发展因素、管理理论因素、金融性因素、会计人员因素以及我国法律政策因素等。因此会计管理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灵活运用:一方面,会计人员应该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清楚了解管理会计这一概念,并能熟悉的掌握管理会计的内涵意义以及发展目的,对于在实际管理方法中遇到的问题应结合现实中的实际情况积极探讨解决的方案,逐渐提升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另外,我国以往使用的会计管理结构体系确实能在一定时期内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变和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企业所处的环境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也致使一些新兴企业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不断发展壮大,而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很多生产技术都不再适用于企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的革新,而会计的管理内容也随着生产的革新而不断地改变,这就要求管理会计的方法必须随着企业生产实践进行有效的变革。

四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与企业管理会计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一个企业的综合效益的提高离不开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而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包含多方面,例如知识结构与知识层次、职业水准以及人生的价值观等,毕竟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水平与专业技能对企业管理会计有直接的影响,从目前各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来看,我国的财务人员的水平并没有达到当今企业发展的要求,整体综合素质偏低,具体表现为知识结构和知识层次不合理、接受专业教育层次低等,而且从近几年来企业招聘的会计人员来看,对会计的要求从学历高低逐渐转变为能力的高低,却都忽略了财务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水平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了企业内部财务资料出现普遍的弄虚作假、谎报财务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

二、解决会计管理应用问题的措施分析

一加强企业领导者的管理会计意识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领导者的指挥和带领,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会计管理问题,需从培养企业领导的管理意识开始。企业领导者必须加强自身的管理会计意识,结合企业本身的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相关的企业管理会计方案,带动整个企业上下共同发展。

二管理会计应根据我国发展国情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企业经济发展必须适应我国的发展国情,这就要求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理论必须建立在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不仅要借鉴国际上其他外国企业的管理会计理论,更要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变革,将外国的管理理论有效地运用到我国企业的经济发展上,同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避免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产生。另一方面,严格控制企业发展的方向,使管理企业会计的发展内容不断适应企业的发展目标,将其得到有效地运用和发展。管理会计的有效运用和发展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结合,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落实到企业发展的应用中,使企业得到最大效益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提高管理会计水平,培养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

企业相关人员应该在保持自身传统资讯来源的同时,树立现代化资讯观念,利用身边现有的网际网路等资讯资源广泛的吸取借鉴先进的会计管理理论,整合融入到自身企业的会计管理体制中,企业要为相关人员提供培训的机会和平台协助其更好地提升管理和业务水平,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管理理念并应用到工作中去。从而提高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适当的奖惩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使管理和具体工作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另外,在招聘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时,不仅要考虑应聘者的知识结构和层次以及能力的高低,更要考察应聘者的道德素质水平,同时提高现阶段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监督和审查企业的财务管理,将管理会计作为企业发展目标的重点,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会计人员的管理水平。

三、总结

管理会计的应用和推广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企业领导者的带领,更需要会计管理人员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既要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西管理会计的共性,更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发展状况,研究出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管理会计体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同应用于企业的管理中。总而言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企业应不断加强管理会计的理论实践,在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提高的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得到最大利润的、稳定的可持续性发展。

范文二:价值链视角下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

一、基于价值链视角管理会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问题

在价值链中,降低成本的主要方式是对生产环节的缩减,使得生产成本相应的提高,同时针对价值链所产生的问题也会出现,企业在和顾客之间的合作时,在节省生产环节的情况下,产生质量相对应地减少,这种利用成本作业的方法,对市场的秩序有一定的危害。

2.企业的竞争范围不明

目前,企业的运营方向过于繁杂,企业无法正确的定位自身的价值,在市场的环境中,对于竞争的范围不是很明确,也就在竞争对手方面无法明确,企业在实现经济产能提升时,由于缺少竞争目标,在市场的活动中行动过于模糊,无法通过依靠价值链来提高利润率。也就使得企业发展中遇到阻碍。

3.空间维度不足

传统的管理会计的构建需要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资源为保障,过度的依赖导致企业在管理会计的活动中体制的构建出现了一定的困难。管理会计体制的不全面使得企业活动的空间维度不足,系统在强化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对价值链资源的整合产生阻碍。

二、价值链视角下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与对策

1.明确企业竞争范围

企业竞争的价值链范围进行确立,首先对企业的产业链进行分析,把产业链看成一个整体,估算其整体的利率价值,然后对产业价值链进行有效的分解,以多个不同的情况,对其所占有的资源进行分析,确定单个产业价值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利润率,根据有关的资料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方案来对企业在生产前后的调整,更好的对投资的缩减,产业链的竞争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在生产过程是在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保持彼此的协调性,促进更快的发展,使得企业价值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能够明确企业竞争范围,并能够让企业在上下游的各个合作伙伴能够发挥企业的独有的优势,在结合自身情况下,使其能够对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竞争目标的确立,有效整合企业各部门的发展趋势,使得企业员工能够朝同一个方向迈进,从而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

2.准确定位价值链管理有关环节

基于价值链视角分析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在一些相关内容上应该包括市场、顾客、产品等。在市场与顾客的关系上,主要的核心在于将顾客摆在首位,以市场的作用调节,增加顾客的数量,在如何吸引顾客上下文章,对顾客价值的提高有一个精准的定位,使得价值链管理工作在进行过程中更加的高效和有条理。针对客户的具体情况,充分的利用服务的外包和增值服务,加强与顾客之间的商业关联,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手。在客户的资讯方面应该多加了解,客户对企业的满意程度和潜在客户的调查都需要有一个全面的统计,在进行价值链管理的准确定位,确定企业运营中所要面对的竞争性客户和能够占到的市场份额。定位价值链管理有关环节,精准的内部流程能够更好的使得企业和员工成长,在保证顾客需求的同时,对价值链的基本运营状态进行分析,确定有效而可行的方案,推动企业机制的正常进行。如企业组织相关的调查组对市场及价值链的应用进行调查和探讨,把握对市场经济整体的走向,在结合自身情况下,更好的改进自己生产环节的不足,使得在企业运营中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有着一定的市场份额,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3.价值链视角下维度的扩充

基于价值链视角下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需要在一定的空间上灵活运用,企业生产体系的运用在生产运营活动中,需要弹性的结合生产经营中的实际情况来对整个系统生产进行有效的整合。管理会计体系在运用价值链来分析整个产品的全生产周期,可以发现管理会计的有关技术注重对产品的研发和销售,企业的经济利益为先。在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制定相关的管理会计体系中,能够促进价值链的工作方式得到优化,更好的提升整个价值链的生长空间。把握对每个细节的处理和考虑,以此对标准进行放宽,使得价值链能够有效的节省经济成本,减少产品生产的相关费用,优化结构产能,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保持长久的优势地位。如企业在制定管理会计体制,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在运用中能够灵活性落实到运营环节中的每一步。

三、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价值链视角分析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这种模式是很有必要的。明确企业竞争范围能够使得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运营方向有个了解,从而推动企业向目标前进,对价值链管理的有关细节,确定好市场的定位,对有关资源进行整合,针对顾客的需求,对结构产能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价值链为战略方针,更好的推动企业快速平稳的发展。

战略管理会计研究论文

战略管理会计在世纪年代引入我国,但到目前为此,仍处于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阶段,尚未把它和企业的战略管理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推动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发展的有力工具。战略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管理拓展到战略层面的新经济时代,作为企业信息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战略管理会计在协助企业实施战略管理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关键是其理论必须服务于丰富而又生动的管理实践,而不应仅仅停留在纯粹的理论研究之上。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

战略管理会计是会计与管理的直接结合,它是利用会计资料和其它资料,采用会计的、统计的、数学的方法,对未来的经营管理进行预测决策,确定目标,以编制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加以控制和考核,旨在调动各种内、外部积极因素,获得企业长足发展。其特点和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战略管理会计超越了一个会计主体范围,具有明显的外向性;

(二)战略管理会计更加注重长远目标和全局利益;

(三)战略管理会计体现了动态性、应变性及灵活性;

(四)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更多地与战略有关的非财务信息。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

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长期持续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在概念和性质上它与会计基本目标有着一致性,在内容上又有别于会计基本目标,它从自身体系的角度提出了更具体、更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基本目标。众所周知,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是两对矛盾的统一体,局部利益、短期利益应与整体利益、长期利益保持一致,当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局部利益、短期利益应该服从整体利益和长期利益。战略管理会计基本目标的确定,决定了战略管理会计的行为准则。根据这个基本目标,战略管理会计的宗旨是要为企业获得长期、持续的整体经济效益服务。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应包括五个方面:战略规划、战略决策、战略成本管理、全面预算、综合业绩评价。

(一)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阶段通过对企业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分析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及其所在行业的特点对经济因素、社会文化、人口因素、政治法律因素、技术因素等环境变化产生的影响做出迅速反应,充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且能准确判断竞争对手的竞争战略,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价值链、核心潜力、增值能力、迅速反应能力及持久耐力,确定竞争对手的实力,根据竞争对手的战略差异做出战略规划,确定未来一定时期的发展战略。

(二)战略决策

战略管理会计从战略高度提供有关企业全局性和长远性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时,战略管理会计运用不确定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和非线性的本量利分析,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种相关成本,使决策方案更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

(三)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是在考虑企业竞争地位的同时进行成本管理。它强调进行成本管理时要关注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即考虑产品生产阶段发生的成本。战略成本管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事前成本决策、事中成本控制以及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管理。

(四)以作业为基础的全面预算

预算的编制必须以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为基础,根据战略目标所确定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制定当期计划。内容包括项目预算、业务预算、分级归口的责任预算和行动预算。

(五)战略性业绩评价体系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看,业绩评价是连接战略目标和日常经营活动的桥梁。良好的业绩评价体系可以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具体化,并能有效地引导管理者的行为。

四、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尽管我国已经具备推行战略管理会计的一些条件,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我国目前实行战略管理还会必须面临以下要解决的问题。

(一)战略管理的运用尚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国内企业学习和掌握战略管理知识并在实践中应用的意识仍然比较薄弱,经营目光短浅,资源的重复配置和浪费在市场经济建设初期比比皆是。在缺乏战略意识、战略思维的企业里要开展战略管理会计是比较困难的。

(二)企业会计的工作重点仍然在财务会计上。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会计只是作为财务会计的一个附属品。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缺少管理会计实践的环境,会计工作人员得不到锻炼,不能积累工作经验,使得战略管理会计开展起来很困难。

(三)缺乏战略管理会计人才。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对其认识不够,缺少超前的意识。不能促使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进行学习,广泛开展研究。而且,我国的会计教育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会计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的素质还不能适应战略管理会计的需要。

五、实行战略管理会计的对策

虽然我国已经具体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一些条件,也有些企业在实际运用,但其应用的水平不高,同时又面临一些推行的困境,因而在我国推行战略管理会计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协调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企业要摆脱传统会计思维定势的束缚,运用战略管理会计思想、方法,整合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功能,在保留传统会计管理的核算内容、方法和技术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系统与网络技术建立起与供应商、客户和银行等联系、交易与结算并行的大型自动化系统,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并提供相应的经营、财务状况报告及预测决策模型,及时提供企业外部市场及竞争者信息,以利于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统一迅速的整体行动和应变策略。

(二)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及创新

1。进一步加强对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2。以战略管理、市场导向的动态观念发展管理会计内容。

(三)更新实务界观念

1。培养外向型、整体观念。战略管理成功的企业是要创造和保持持久的相对竞争优势;

2。培养战略优势、可持续发展观念;

3。培养以人为本、不断改进的观念。

(四)强化实际操作

1。培植永久性的企业文化;

2。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实行战略管理,进而应用战略管理会计;

3。采取先试点、后推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实施方案;

4。加快管理电子计算机开发与应用的步伐;

5。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素质,造就一支专业的管理会计队伍。

(五)培植永久性的企业文化

1。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实行战略管理,进而应用战略管理会计;

2。采取先试点、后推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实施方案;

3。加快管理电子计算机开发与应用的步伐;

4。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素质,造就一支专业的管理会计队伍。

六、结论

战略管理会计从战略的高度,提供超越企业本身的更为广泛的和有价值与战略管理相关的信息,并从更高的起点重新界定了管理会计的内涵,它克服传统管理会计的缺点及局限性,使传统管理会计迈向更高的层次。战略管理会计对现代管理会计的突破,是管理会计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不仅改变了管理会计本身,而且对现代财务会计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利于降低各行业的管理成本加强各行业的管理水平,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为自己的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厚平。浅探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J]。财会月刊,2012

[2]夏宽云。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J]。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

[3]刘阳。战略管理会计的战略性[J]。中国财经报,2009

[4]李劲彪。战略管理会计及其挑战[J]。财务与会计,2014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

上市公司的会计问题研究论文

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这种公司到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除了必须经过批准外,还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上市公司的会计问题研究论文 ,欢迎阅读。

摘要:负责联系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债权人及各利益想关者的一种方式是会计信息,在证券市场发现的过程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重要的基础,各相关者的利益,证券市场和资源的配置都因为信息披露的质量受到直接的影响。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一方面能够维护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另一方面同样保障了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权利。会计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中就包括会计信息披露,在本文中探讨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问题。

在本文中,首先介绍会计披露的含义,其次,写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再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会计信息披露的成因,最后,再对我国会计信息披露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问题;信息披露;分析研究

在当今社会的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企业面对着更严重的压力。它要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取得胜利还要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管理系统。与此同时,现代企业制度也要随着市场经济的社会化慢慢运用出来,为了能够在市场上生存发展,企业的资本市场也要融资。在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的资本市场的共同影响下,上市公司的会计问题披漏问题就显示出来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核心内容是会计信息披露,会计信息披露同时还是证券市场发现的基础。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含义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一种企业行为。它需要将自身财产经营等会计信息根据上市公司的法定要求汇报给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同时还要向社会公众投资者进行汇报。投资者会根据上市公司的财务运转情况进行自己的投资决策,并且会计披露的信息必须准确,符合法律的标准公开披露。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中,股票的市场建立时间很短,我国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时间不够充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点进步,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尤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借鉴着很多国外的经验,与此同时根据国家国情发展,我国的上市公司的信息有着与众不同的中国特色。我国的信息披露适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一)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过程包括三个步骤:第一,会计信息有相应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会计主体然后进行会计计算,之后经过一系列核实写出合适的会计报表;第二,会计信息有更严格的会计师,然后由注册会计师对报表进行审核,还要做出详细的审计报告;第三,通过审核的审计报告要通过国务院的审核,审核通过后才会对外公布。

(二)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初步有了规范,但是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还是存在问题。

首先,我国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主要包括不充分揭示企业的偿还能力,不充分体现资金投放的去向和获利的能力,不充分提示重大财务事项以及借保护商业机密的理由,隐瞒企业的财务信息。这件事情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失去了股东的信用。

其次,我国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欺的问题,缺乏真实性。主要可以从我国的招股说明书上的信息进行虚假欺,同时还要在公司的财务年度报表上做手脚,增加财务风险以及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控股股东的占用资金显示不够明确,存在欺的嫌疑。

最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不够及时公布的问题,投资者不是公司的管理者,所以上市公司的会计披露要及时,这样才会让投资者知道公司的财务状况。

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原因分析

在我国企业的发展进程中,我国也建立了比较好的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体系。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今的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存在着发展速度慢的特点,在管理方面也显现出不足的`地方。如今的企业信息披露存在着很多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市场经济。所以找到原因是我们必须马上解决的事情。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分析:

(一)外在条件

首先,在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中,投资者对于信息量的需求是最大的,公司的效益与他们的利益是直接相关的,但是对于信息的供给者来说,要考虑公司会计披露给他们带来的效益,所以在会计信息上就会存在供需的矛盾问题。

其次,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的时间间隔比较长,这增加了企业的会计信息的内幕交易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我国的会计准则也不是很完善,对外公布内容很少。

最后,我国的审计服务部门受到削弱。同样,我国的会计事务所不够完善,会计人员很容易被内部人员收买,审计人员素质差,长此以来,我国的审计工作质量在不断的下降,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

(二)内在条件

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因素还有内在因素,公司治理就是一个原因,好的公司治理要鼓励公司人员积极提供公司的表现信息,不能因为公司的利益以及个人利益就对外界进行隐瞒,与此同时还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虽然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大师内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存在缺陷;最重要的是上市公司的会计问题存在造假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想要得到更多的利益。

四、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两个方面

在中国的资本主义市场中,上市公司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历程中,加快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所以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更是关注的事情。为了改善当今社会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我简单提出两个方面:

(一)从外部监督部门着手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证券监管机制,在现在的社会发展中,上市公司没有很强的自觉性,缺乏自律,为了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监督部门要做好本职工作及时监督上市公司的信息。为了能够提高监管力度,立法部门应尽快制定出监管的详细规范,明确规定奖惩制度。

最后,要加强会计事务所的队伍建设,时刻对业务部门的人员进行道德教育,多上一些关于法律观念的教育课程,让他们明白会计信息部门人员的重要性以及他们能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与坏处。

(二)从企业内部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方式及内容着手完善

第一,对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应该进行完善,要加入一些能够让客户明白的财务内容,但是虽然信息披露要完善,可是还要注意不要暴露企业的商业机密。

第二,上市公司还要做到加强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对外部的信息披露要保持连续性,不要为了某种目的就结束披露,这样的企业会计制度才会越来越完善,企业才会更好的发展。

第三,为了使企业会计披露制度更加完善,企业还要完善披露的方式。虽然强迫性的披露能得到准确的消息,可是不免还是存在欺的信息,为了能够得到更准确的信息,建议上市公司能够提高企业素质,自觉提高信息披露,这样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才会发挥充分的作用。

五、结束语

在现今的社会发展中,上市公司的会计披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它是证券市场的基石。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披露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上市公司的欺问题,还能使信息保障者能够及时得到准确的消息,保障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果为了公司的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上市公司传递不准确的消息,这不仅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建立,更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必须进一步的完善,客观分析现在的会计披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出适合上市公司会计披露的道德法制,相信这样的证券市场才会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顺才,刘雪辉,刘迎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

[2]陈启清,葛敏,张素华.信息披露案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

[3]张维迎.博弃论和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4]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规范2001[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5]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张军,罗汉,尹翔硕,谢识予译.微观经济学[M].中国人民出版社,2000,9.

[6]曹荣湘,袁增霆.虽制披露与证券立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8.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一项关系到投资者利益保护和规范上市公司会计行为的具体工作。披露工作做不好,不但损害广大投资者利益,弱化上市公司会计行为监管,而且会严重影响我国证券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会计信息披露论文,供大家参考。

会计信息披露论文 范文 一:国内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分析

摘要: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的逐渐成形、金融创新及衍生产品的高速发展,商业银行信息披露逐渐成为我国强化银行市场约束、提高金融透明度的重要 措施 ,也关系到银行监管部门和相关者的利益。本文以质量特征为出发点,深入揭示了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亟待解决的问题,然后结合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体系。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信息;信息披露

一、引言

现阶段全球经济活动一体化过程中,监管不到位常出现在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首的金融监管机构行使权力过程中。在如此情况之下,我们的解决 方法 是通过市场约束来达到补充监管的作用。商业银行在我国入世至今,信息透明度仍然被各方所怀疑,由此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也主要关注信息透明度。我国经济为了避免出现金融危机,政府以及各银行机构必须牢牢遵守国际巴塞尔协议中有关信息披露的内容,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及其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改善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二、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论

1.会计信息供求主体。现阶段的我们国家,一般而言管理层是会计信息供给主体。 企业管理 层并没有参与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然而他们更关注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内容与产生的影响,尤其是相对于普通会计人员来说。因此他们或多或少会影响会计人员信息生成的过程,从而干预普通会计人员的工作。归根结底就是企业管理层在操纵会计信息的生成及传递工作。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的管理层实质上是会计信息的最终主体而不是直接操作的会计人员。

2.影响会计信息供求的因素。

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基于利益最大化及信息透明的考虑,他们会充分考虑到提供会计信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且会与别的企业或往期对比提供会计信息所需花费的成本及可能带来的潜在利益。确保效益大于成本这个假设的前提能够成立,假如此假设不成立的话则不提供会计信息。换句话说,企业所获取的信息量不足,即使内部成本不高,然而外部使用者仍然认为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信息的正确性及可靠性,从而会对企业的会计信息产生怀疑,导致的结果就是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经营和发展。

会计法律法规的健全度和监管力度。由于披露的会计信息有着较好的确定性,使得会计信息编制者的工作量大大降低,同时使得会计信息的社会成本大大降低。商业银行编制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建立在全面有效的监管管理之上,目的是防止商业银行在披露会计信息的时候出现造假行为,使社会处于健康的信用环境之中。

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商业银行首先必须在自身内部对会计信息做好监督检查工作,这就需要商业银行有完整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大股东侵占公司资产,经理层追求个人利益授意编制虚假财务报表。

三、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因素分析

现今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诸多问题,如信息虚假,信息质量不高等,而出现这些制约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因素多而且复杂,综合来说其原因大概有以下这些:商业银行缺乏信息披露的内在动力,管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银行内部监管制度不健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

1.管理体制不完善。基于我国国情以及国家政策,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处于垄断地位,其主要特点是竞争压力小,从而导致国有商业银行很少或者不考量其自身信用情况以及债权人和投资人的信息。商业银行由于自身财务状况不好从而会顾虑其披露的信息质量,会顾虑由于资产质量不佳或者数据不好看等各方面的原因,从而披露给利益相关者看之后会影响银行自身形象,最坏的结果甚至会失去市场占有率,所以因为害怕而回避信息披露。

2.管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我国的会计信息主要还是披露财务会计信息,而对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等风险的计量缺乏实质性的研究,正是因为对这些风险缺乏衡量,而且对这些风险的监测技术和方法还不够完善,导致了很多差错的出现。比如对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由于没有规定统一可行的方法,所以也很难有估算其未来产生不确定的损失或收益的估算的技术和方法模型。

3.银行内部监管制度不健全。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还不完善,还处于发展时期,没有形成有效统一的制度,不能可靠保证其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准确性,因此金融监管机构和利益相关者不能根据其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风险估计,从而会影响其做出投资决策起。所以国家监管机构当务之急的任务就是完善和改进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

四、对策建议

我们在借鉴其他国家的 经验 的基础上,更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应该采取如下对策:

1.完善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高效的结合了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强制性披露手段的优点一方面是能为信息披露提供标准化的价值尺度,从而降低投资者的机会成本,最终达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市场对银行的约束作用,促使银行能认识到根本性问题即加强自身的内部管理,使经济能够稳健增长。强制性披露的缺点是银行的商业秘密可能由于强制披露被竞争者获得从而导致在竞争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所以我们不能以损害银行利益的方式而去追求充分披露。

2.健全银行内部控制机制。我国商业银行还应该建立优良内控制度,我们所说的内控不仅包括合理的 规章制度 ,还应该受企业环境影响,更应该受企业精神和管理理念等的影响。银行首先要做的是宣传,尤其是高层管理者的宣传工作,使他们从精神层面重视内控制度,从而知道内控不仅仅是静止的规定,而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

3.强化信息披露法律机制建设。商业银行的出发点在于盈利和扩大市场筹资,因而有时候为了达到目的经常出现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规则置之不理的情况。因此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遏制这种情况的发生,首先对民事责任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细化,然后完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刑事责任,追加问责职能,尽可能构建完整详尽的信息披露全效机制。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国银行业信息披露存在各种复杂的问题,为我国银行业信息披露提出了改进建议和措施,为其发展指引了方向。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借鉴国际银行信息披露指引不断完善的方法。而且在这种环境背景之下,银行的“最高”标准是我国银行信息披露规定,而基本没有任何愿意自愿披露银行高于标准,因此我国银行监管当局应参考国际最新监管思想,注重提高银行本身治理水平,争取早日实现突破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关新红.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与市场约束[J].会计研究,.

[2]李小娟,魏博,范淑芬.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J].时代经贸,2008,(6):76-79.

[3]郑晓玲.我国上市银行风险信息披露的现状研究[J],时代经贸,,(6):203-204.

会计信息披露论文范文二:上市公司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研究

摘要: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网络对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已经是现今的主要发展趋势,许多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都通过网络获取第一手信息。由此可见,在上市公司运营过程中,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的重要性。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真实度

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迅速,逐渐与世界接轨,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披露,已经为了企业获取第一首信息的一条主要途径。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上市公司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环节并不完善,因此对其进行分析是必要的。

一、研究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的价值及其比较优势

(一)研究价值

会计信息的价值具有内在和外在两种,利用会计信息可以对公司的投入和收益进行合理的衡量。高真实度信息披露可以使会计信息价值得到体现,而上市公司通过网络虚拟会计信息披露,则与之价值向背离。部门上市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为了实现一些目的,虚拟会计信息,投资者通过信息决策直接反映在股票的价值上,最终将会导致上市公司股票的价值被扭曲,使人们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的评价和度量。此外,虚假的会计信息披露也会对市场经济造成误导,从而可能会将会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会计信息披露优势

过去一段时间,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采取的方式是自愿性和强制性相结合的方式。强制性主要体现在理论表、财务 报告 、现金流量等方面。现代经济逐渐复杂化,使用者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这种形式的财务报告存在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其滞后性和欠灵活性已经无法满足市场要求。而网络会计信息披露优势则变得越来越明显,其具有针对性、高效性、成本低、查找便捷等诸多优点,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需求者制定相应的信息,使信息变得更加多样化,从而提高相关性。

二、影响上市公司网路会计信息真实度的因素

(一)上市公司自身利益

上市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为了考虑自身的利益,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造假。在激励的市场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脱颖而出,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对利润进行虚报的显现路见不鲜。虽然,因为受自身利于的驱使,网络会计信息虚假披露的原因有所不同,一些上市企业是为了对业绩进行粉饰;有的则是为了通过配股对利润进行扩大或者单纯的为了使公司的估价被抬高;也有部分公司为是了对利润进行操作,多别特殊处理,上市公司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舞弊行为,会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最终将会导致投资者在决策上出现失误,最终将会引发市场发生混乱。

(二)公司内部控制

公司为了资金经济的安全、完善,在财务会计信息的生成上要以信息的真实性为发点,建立相应的制度。在企业中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作用是对内部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控制、联系关系进行合理应用,从而构建出一个合理的体系,控制与调节公司的在运行过程中的各项经济行为。公司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是确保公司内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我国的研究学者在对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进行考量好普遍认为,管理层为了确保业绩能够得到要求,公司为了配股抑或为了应负监管,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都有可能会出现违规行为。公司内部管理机制则可以对这一现象进行合理遏制,从而降低对会计信息进行操作出现的差错和过失,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确保会计信息不会发生偏离,从而提高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度。

(三)公司股权结构

公司的治理受公司结构的影响,前者是后者的运行形式,而后者则是前者的基础。股权结构的差别不仅对公司的治理结构有着影响,并且也会对公司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现今,一些发达的国家对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部分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政府持有公司的股权比例超过20%,会计信息披露程度将会有所提高,管理层持股比例会上市公司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分析外部规制因素

证券市场外部规制会对网络会影响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度。主要表现在制度、政策、网络环节等多个方面对网络披露和会计信息起到一定的约束和监督作用。

1、会计准则

在我国,所有的上市公司在运行过程中都应当以会计准确为主要依据,对会计信息进行纰漏,虽然不同国家的会计制度会有较大差别,但是在目的差别并不大,其宗旨都是为投资者服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我国,新会计制度的制定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适目前我国的投资环境,一项关键内容是提高证券市场的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对上公司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度,虽然涉及到的内容有限,但是依据理论,上市公司应当具有向投资者发布“高质量”信息的实力,尽量降低投资者因为掌握的信息不足,而出现焦虑心里,这也是目前我国上市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与国家会计准则之间的差距逐渐变小,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市场监管

网络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会受到市场监管质量的影响,市场监管的主要作用是限制上市公司的二次融资资格,通过合理的措施对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在我国内,上市公司在盈利管理上的动机主要有两个,即避免亏损遭受处理、争取进行二次融资。具体来说,市场监管考虑的主要的内容有:二次融资资格、特殊处理等,从影响的程度来说,特殊处理并不会对网络信息披露的真实程度造成多大影响,但是企业所获得的盈余平滑机会将会明显减少,会对二次融资资格造成较大影响,程负相关,其余盈余平滑度的相关性为正,上市公司的规模与盈余平滑度和信息披露的真实度的相关都为正。

3、行业竞争

行业市场化,会行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惨烈,在这种环境下,上市公司针对网络信息披露过于保守,不希望因为信息披使公司在竞争中处于被动,而为了使投资者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高质量”信息,在完善尽量的传播“好消息”,会计信息披露造假的情况屡见不鲜。而同一般行业相比,上市公司所经营的行业如果为自然垄断行业,则应当相投资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但是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为了最大幅度降低政治成本,减少支出,其盈余平滑度始终处于较高状态。

(五)加强证券监管

证券机构应当增加对上市公司通过网络进行会计信息虚假披露的处罚。证监会作为我国证券监管最高机构,在纵向上可以向下设置具有针对性的调查委会和惩治委员会,合理分配资源,从而保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可靠,通过这种方式,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网络技术 的高速发展和普及,使其在许多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也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为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目前,网路乱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是上市公司关注的重点问题,在该背景下,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进行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本哲,于建民.上市公司网络财务报告自愿披露信息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

[2]刘青,刘彤.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

[3]陈运森.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与公司信息披露质量[J].审计研究,2012

[4]周晓苏,吴锡皓.稳健性对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会计信息透明度的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13

[5]李莎,兰芬.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研究[J].东方 企业 文化 ,2013

会计信息披露论文相关 文章 :

1. 会计信息监管成本效益分析

2. 环境会计论文

3. 信息经济学论文

4. 会计审计论文

5. CPA行业论文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思索论文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一方面,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管理层可能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过度投资;另一方面,由于逆向选择问题的存在,过高的外部融资成本可能导致企业投资不足。无论是投资过度还是投资不足,都会降低投资质量,影响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那么,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是否能够减少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的现象呢?Biddleetal.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如果会计信息质量较高,一方面可以提高股东对管理层投资行为的监督能力,减少过度投资行为;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外部融资成本,减少投资不足的现象。[7]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减少具有过度投资倾向(具体表现为现金余额小、资产负债率高)公司的投资额,提高具有投资不足倾向(具体表现为现金余额大、资产负债率低)公司的投资额,同时还可以减少企业实际投资额与预期投资额之间的偏差。综上所述,现有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提升企业价值,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而且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会计信息质量就越重要。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方法

我国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第一章第四条明确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以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因此,简单地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应该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客观地评价过去,科学地预测未来。现有研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方法有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两大类。直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方法包括对应计利润质量的衡量、对现金流量质量的衡量和对年度报告的直接评分等。

应计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计量利润之间的差异,也是会计人员专业判断在利润表上的直接反映。现有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可能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来影响报告利润,从而影响利润质量,因此,管理层主观操纵的应计利润大小通常被用来衡量企业应计利润的质量。在这个基础上,Jones试图通过对公司历史和同行业影响应计利润因素(包括营业收入的变化和固定资产水平等)的分析来估计企业本年度正常的应计利润,进而得出企业本年管理层可能通过会计政策空间操纵的非正常的应计利润(称为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并且以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大小来衡量利润质量。[8]随后,Teoh,WelchandWong进一步将应计利润划分为流动性应计利润和非流动性应计利润两部分。他们认为,管理层对流动性应计利润的操纵空间更大,因此,他们以流动性应计利润的质量来衡量会计利润的质量。[9]后来的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Jones的模型[8]进行了改进,如Kothari等人。[10]DechowandDichev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衡量应计利润的质量,即将营运资本转为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简称DD模型)。他们认为,应计项目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调整不同会计期间的现金流量,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但是,应计项目需要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估计和判断,因此,估计误差越小,其质量就越好。[11]Francisetal.[4]在DechowandDichev[11]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考虑了营业收入变化和固定资产水平对流动性应计利润的影响。Wysochi则对DD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并且提出了改进建议。[12]

前述研究主要从应计利润的质量角度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除此以外,大多数学者还发现,管理层除了可能利用会计政策的应用空间来调节利润以外,还可能通过调整正常的经营行为来干预企业的报告利润。如Roychowdhury发现,企业可能通过提高销售折扣的`方式来增加收入,通过增加产量的方式来降低产品销售成本,通过减少可操控性支出(如研发费和广告费等)的方式来降低期间费用等,这些方式可以暂时提高企业的会计利润,但是可能会降低企业的长期获利能力。因此,可以用非正常的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非正常的高生产成本和非正常的低可操控性支出来衡量企业的利润质量。[13]财务报告除了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外,还包括大量的报表附注和补充信息。因此,仅仅用利润这个综合指标来评价财务报告的质量尚显不足,还应该全面评价财务报告中披露的其他信息质量。一些学者也在这方面进行了探讨。如LangandLundholm用美国财务分析师协会的公司信息委员会的财务报告评级,即财务分析师对企业整套信息披露政策的评价来衡量会计信息披露质量;[14]Botosan用美国证券投资协会的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评级来衡量会计信息披露质量;[15]Li用公司年报的可读性(以每句话中的单词数量和每个单词中的音节数量来衡量)和年报的长度等来衡量会计信息披露质量。[16]

在某些研究设计中,现有学者也用高质量信息披露对相关利益人决策的影响后果来间接衡量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如利用会计利润与股票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未来盈余反应系数、知情交易评分、财务预测偏差、股票收益率的波动性等来间接衡量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综上所述,由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无法直接观测,因此,只能采用不同的估计和判断方法来进行衡量。但是,估计和判断通常是建立在一定的研究假设基础之上的,这样就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这就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对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并相互补充,以尽量提高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途径

现有研究结果表明,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途径包括改进会计准则、改善会计执业环境、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充分发挥信息中介(包括审计师和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

(一)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不同的会计准则是否存在质量差异,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是否意味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现有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如Barth比较了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之间的质量差异。她用不同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质量来衡量会计准则质量,即衡量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标准是盈余管理较少、亏损确认更及时、价值相关性更高。她发现,虽然采用美国会计准则的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更好,但是,如果将交叉上市的公司在本国准则下的会计数字进行调整,则无论调整为按照美国会计准则编制的数字,还是调整为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数字,其会计信息质量都没有出现显著差异。[17]Barth,Landsman,Lang比较了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会计准则。她们采用与Barth相同的会计准则质量衡量方法,发现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更好;而且公司在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以后,会计信息质量会有所提高。[18]也就是说,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Daskeetal.以市场流动性、资本成本和托宾Q的变化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变化,比较了26个强制执行国际会计准则的国家在执行以后的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差异。他们发现,平均来看,这些国家在执行国际会计准则以后,市场流动性都得到了提高。但是,只有在法律体系健全、执行效果良好的国家,才会发现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对资本成本和权益市值价值的积极影响。也就是说,会计执业环境可能会影响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19]EccherandHealy比较了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质量差异,他们用应计利润与未来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结果发现,国际会计准则并不优于中国会计准则。此外,对于拥有国际投资者的公司来说,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对于只有国内投资者的公司来说,中国会计准则的质量要优于国际会计准则。[20]

(二)会计执业环境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在有关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已经发现,所在国的法律环境等因素可能会直接影响准则的执行质量。在此基础上,还有学者探讨了劳动力市场环境对管理层会计决策的可能影响。如Desaietal.考察了公司进行报表重述以后,劳动力市场对相关高管的惩罚机制。他们发现,公司在进行报表重述以后,其高管的离职率会提高,而且离职高管的新工作会变差(如新公司的规模会更小、薪资水平会下降等)。[21]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的惩罚机制可能会制约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从而间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信息披露方式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Huntonetal.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发现即使是相同的会计信息,如果信息披露方式不同,那么可能会有不同的信息披露质量。[22]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认为报表和报表附注中披露的信息含量是不同的。相同的信息如果出现在报表(表体)中,管理层就认为投资者能够关注并解读其隐含信息,因此就不会通过会计方法或实际业务来人为地调节报告利润。反之,如果相关信息出现在报表附注中,管理层就认为投资者不会关注或者解读相关信息,其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也就是说,管理层似乎认为投资者能够看透报表中披露的信息,却无法仔细阅读报表附注中披露的相关信息。这个研究结果表明,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可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

(四)信息中介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在资本市场中,最主要的信息中介就是审计师、财务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如FanandWong发现,在法制环境有待健全的国家,审计师可以发挥公司治理的职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他们发现,代理问题比较严重、经常进行权益再融资的公司更愿意与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即聘请高质量的审计师),而相比其他公司,聘请高质量的审计师则提高了这些公司的市场价值。[23]Bushee讨论了机构投资者对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作用。他将机构投资者分为投机型机构投资者和非投机型机构投资者两大类。其中,投机型机构投资者通常采用动量交易策略,其投资组合变动较快,更加关注短期利益;而非投机型机构投资者则会关注企业的长期绩效,其投资的持有时间通常较长,对企业的监督能力也较强。他发现,如果公司投机型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较高,公司就更有可能通过减少研发费支出来提高短期利润,避免利润下降;反之,如果非投机型机构投资者的比例较高,公司通过降低研发支出来提高利润的可能性就会减小。[24]

(五)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现有研究还发现,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降低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如Klein考察了审计委员会、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他发现,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的独立性越高,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就越小,而且公司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会随着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降低而增加。[25]FanandWong研究了为什么东亚7国采用了与国际接轨的会计准则以后,会计信息质量不升反降。他们认为,由于东亚一些国家所有权集中、法律制度不健全、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现金流量权与所有权相分离、政治寻租行为盛行等原因,导致控股股东有动机隐藏内部信息,操纵财务报告政策。他们发现,在大股东拥有有效控制权的情况下,最终持有人的控制权越高,其会计信息的质量就越差;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之间的差异越大,会计信息的质量就越差。[26]

综上所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并不能仅仅依靠会计准则,完善法制环境、配套的市场机制和公司治理结构等也都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路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