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氧化铋毕业论文翻译

发布时间:

氧化铋毕业论文翻译

化 学 发 展 史( 化工学院 x x x)摘要: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们,在皇宫、在教堂、在自己的家里、在深山老林的烟熏火燎中,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为求得荣华富贵的黄金,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记载、总结炼丹术的书籍,在中国、阿拉伯、埃及、希腊都有不少。这一时期积累了许多物质间的化学变化,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丰富的素材。这是化学史上令我们惊叹的雄浑的一幕。后来,炼丹术、炼金术几经盛衰,使人们更多地看到了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了正当发挥。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籍,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英语的chemistry起源于alchemy,即炼金术。chemist至今还保留着两个相关的含义:化学家和药剂师。这些可以说是化学脱胎于炼金术和制药业的文化遗迹了。关键词:燃素化学;量子论;晶体化学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钻木取火,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青铜器和铁器,都是化学技术的应用。正是这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今天,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古至今,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化学历史的发展经历了哪些时期呢?远古的工艺化学时期。这时人类的制陶、冶金、酿酒、染色等工艺,主要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多少万年摸索而来的,化学知识还没有形成。这是化学的萌芽时期。一、化学的来由化学的英文词为Chemistry,法文Chimie,德文Chemie,它们都是从一个古字、即拉丁字chemia,希腊字Xηwa(Chamia),希伯莱字Chaman或Haman,阿拉伯字Chema或Kema,埃及字Chemi演化而来的.它的最早来源难以查考.从现存资料看,最早是在埃及第四世纪的记载里出现的.所以有人认为可以假定是从埃及古字Chemi来的,不过这个名字的意义很晦涩,有埃及、埃及的艺术、宗教的迷惑、隐藏、秘密或黑暗等意义。其所以有这些意义,大概因为埃及在西方是化学记载诞生的地方,也是古代化学极为发达的地方,尤其是在实用化学方面。例如,埃及在十一朝代进已有一种雕刻表示一些工人下在制造玻璃,可见至少在公元前2500年以前,埃及已知道玻璃的制造方法了。再从埃及出土的木乃伊看,可知在公元前一、二千年时已精于使用防腐剂和布帛染色等技术。所以古人用埃及或埃及的艺术来命名“化学”。至于其它几种意义,可能因为古人认为化学是一种神奇和秘密的事业以及带有宗教色彩的缘故。中国的化学史当然也是毫不逊色的。大约5000-11000年前,我们已会制作陶器,3000多年前的商朝已有高度精美的青铜器,造纸、磁器、火药更是化学史上的伟大发明。在十六、十七世纪时,中国算得上是世界最先进的国家。“化学”二字我国在1856年开始使用。最早出现在英国传教士韦廉臣在1856年出版的《格物探原》一书中。二、化学的几个发展阶段远古的工艺化学时期。这时人类的制陶、冶金、酿酒、染色等工艺,主要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多少万年摸索而来的,化学知识还没有形成。这是化学的萌芽时期。炼丹术和医药化学时期。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们,在皇宫、在教堂、在自己的家里、在深山老林的烟熏火燎中,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为求得荣华富贵的黄金,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记载、总结炼丹术的书籍,在中国、阿拉伯、埃及、希腊都有不少。这一时期积累了许多物质间的化学变化,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丰富的素材。这是化学史上令我们惊叹的雄浑的一幕。后来,炼丹术、炼金术几经盛衰,使人们更多地看到了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了正当发挥。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籍,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燃素化学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的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可燃物放出燃素后成为灰烬。定量化学时期,既近代化学时期。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这一时期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提出了原子学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所有这一切都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学相互渗透时期,既现代化学时期。二十世纪初,量子论的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共同的语言,解决了化学上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化学又向生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渗透,使蛋白质、酶的结构问题得到逐步的解决。这里主要讲述近二百多年来的化学史故事。这是化学得到快速发展的时期,是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期。让我们一道去体验当年化学家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在近代化学史峰回路转的曲折历程中不倦跋涉,领略他们拨开重重迷雾建立新理论、发现新元素、提出新方法时的无限风光。三、化学学科在探索中成长化学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尤其是它的边缘学科或者说是它的分支学科,譬如生物化学、物理化学、晶体化学等等,令人目不暇接。就眼下炒得过热的基因工程、克隆技术以及共轭电场论等,更是令人眼花缭乱。而古往今来,有多少化学家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你想了解他们吗?化学名人风采将带您走近他们。燃素说的影响 。可燃物如炭和硫磺,燃烧以后只剩下很少的一点灰烬;致密的金属煅烧后得到的锻灰较多,但很疏松。这一切给人的印象是,随着火焰的升腾,什么东西被带走了。当冶金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后,人们希望总结燃烧现象本质的愿望更加强烈了。1723年,德国哈雷大学的医学与药理学教授施塔尔出版了教科书《化学基础》。他继承并发展了他的老师贝歇尔有关燃烧现象的解释,形成了贯穿整个化学的完整、系统的理论。《化学基础》是燃素说的代表作。施塔尔认为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来,同时发光发热。燃烧是分解过程:可燃物==灰烬+燃素金属==锻灰+燃素如果将金属锻灰和木炭混合加热,锻灰就吸收木炭中的燃素,重新变为金属,同时木炭失去燃素变为灰烬。木炭、油脂、蜡都是富含燃素的物质,燃烧起来非常猛烈,而且燃烧后只剩下很少的灰烬;石头、草木灰、黄金不能燃烧,是因为它们不含燃素。酒精是燃素与水的结合物,酒精燃烧时失去燃素,便只剩下了水。空气是带走燃素的必需媒介物。燃素和空气结合,充塞于天地之间。植物从空气中吸收燃素,动物又从植物中获得燃素。所以动植物易燃。富含燃素的硫磺和白磷燃烧时,燃素逸去,变成了硫酸和磷酸。硫酸与富含燃素的松节油共煮,磷酸(当时指P2O5)与木炭密闭加热,便会重新夺得燃素生成硫磺和白磷。而金属和酸反应时,金属失去燃素生成氢气,氢气极富燃素。铁、锌等金属溶于胆矾(CuSO4·5H2O)溶液置换出铜,是燃素转移到铜中的结果。燃素说尽管错误,但它把大量的化学事实统一在一个概念之下,解释了冶金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燃素说流行的一百多年间,化学家为了解释各种现象,做了大量的实验,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特别是燃素说认为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这些观点奠定了近、现代化学思维的基础。我们现在学习的置换反应,是物质间相互交换成分的过程;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而有机化学中的取代反应是有机物某一结构位置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替换的过程。这些思想方法与燃素说多么相似。舍勒和普里斯特里发现氧气的制法 :令后人尊敬的瑞典化学家舍勒的职业是药剂师--chemist,他长期在小镇彻平的药房工作,生活贫困。白天,他在药房为病人配制各种药剂。一有时间,他就钻进他的实验室忙碌起来。有一次,后院传来一声爆鸣,店主和顾客还在惊诧之中,舍勒满脸是灰地跑来,兴奋地拉着店主去看他新合成的化合物,忘记了一切。对这样的店员,店主是又爱又气,但从来不想辞退他,因为舍勒是这个城市最好的药剂师。到了晚上,舍勒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他更加专心致志地投入到他的实验研究中。对于当时能见到的化学书籍里的实验,他都重做一遍。他所做的大量艰苦的实验,使他合成了许多新化合物,例如氧气、氯气、焦酒石酸、锰酸盐、高锰酸盐、尿酸、硫化氢、升汞(氯化汞)、钼酸、乳酸、乙醚等等,他研究了不少物质的性质和成分,发现了白钨矿等。至今还在使用的绿色颜料舍勒绿(Scheele’s green),就是舍勒发明的亚砷酸氢铜(CuHAsO3)。如此之多的研究成果在十八世纪是绝无仅有的,但舍勒只发表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直到1942年舍勒诞生二百周年的时候,他的全部实验记录、日记和书信才经过整理正式出版,共有八卷之多。其中舍勒与当时不少化学家的通信引人注目。通信中有十分宝贵的想法和实验过程,起到了互相交流和启发的作用。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对舍勒十分推崇,使得舍勒在法国的声誉比在瑞典国内还高。在舍勒与大学教师甘恩的通信中,人们发现,由于舍勒发现了骨灰里有磷,启发甘恩后来证明了骨头里面含有磷。在这之前,人们只知道尿里有磷。1775年2月4日,33岁的舍勒当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这时店主人已经去世,舍勒继承了药店,在他简陋的实验室里继续科学实验。由于经常彻夜工作,加上寒冷和有害气体的侵蚀,舍勒得了哮喘病。他依然不顾危险经常品尝各种物质的味道--他要掌握物质各方面的性质。他品尝氢氰酸的时候,还不知道氢氰酸有剧毒。1786年5月21日,为化学的进步辛劳了一生的舍勒不幸去世,终年只有44岁。舍勒发现氧气的两种制法是在1773年。第一种方法是分别将KNO3、Mg(NO3)2、Ag2CO3、HgCO3、HgO加热分解放出氧气:2KNO3==2KNO2+O2↑2Mg(NO3)2 == 2MgO+4NO2↑+O2↑↑2Ag2CO3==4Ag+2CO2↑+O2↑2HgCO3==2Hg+2CO2↑+O2↑2HgO==2Hg+O2↑第二种方法是将软锰矿(MnO2)与浓硫酸共热产生氧气:2MnO2+2H2SO4(浓)== 2MnSO4+2H2O+O2↑舍勒研究了氧气的性质,他发现可燃物在这种气体中燃烧更为剧烈,燃烧后这种气体便消失了,因而他把氧气叫做“火气”。舍勒是燃素说的信奉者,他认为燃烧是空气中的“火气”与可燃物中的燃素结合的过程,火焰是“火气”与燃素相结合形成的化合物。他将他的发现和观点写成《论空气和火的化学》。这篇论文拖延了4年直到1777年才发表。而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在1774年发现氧气后,很快就发表了论文。普里斯特里始终坚信燃素说,甚至在拉瓦锡用他们发现的氧气做实验,推翻了燃素说之后依然故我。他将氧气叫做“脱燃素气”。他写到:我把老鼠放在‘脱燃素气’里,发现它们过得非常舒服后,我自己受了好奇心的驱使,又亲自加以实验,我想读者是不会觉得惊异的。我自己实验时,是用玻璃吸管从放满这种气体的大瓶里吸取的。当时我的肺部所得的感觉,和平时吸入普通空气一样;但自从吸过这种气体以后,经过好长时间,身心一直觉得十分轻快舒畅。有谁能说这种气体将来不会变成通用品呢?不过现在只有两只老鼠和我,才有享受呼吸这种气体的权利罢了。”普里斯特里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英国的利兹作牧师,业余爱好化学。1773年他结识了著名的美国科学家兼政治家富兰克林,他们后来成了经常书信往来的好朋友。普里斯特里受到好朋友多方的启发和鼓励。他在化学、电学、自然哲学、神学四个方面都有很多著述。1774年普里斯特里到欧洲大陆参观旅行。在巴黎,他与拉瓦锡交换了好多化学方面的看法。正直的普里斯特里同情法国大革命,曾在英国公开做了几次演讲。英国一批反对法国大革命的人烧毁了他的住宅和实验室。普里斯特里于1794年他六十一岁的时候不得已移居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化学教授。美国化学会认为他是美国最早研究化学的学者之一。他住过的房子现在已建成纪念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里斯特里奖章已成为美国化学界的最高荣誉。拉瓦锡和他的天平: 燃素说的推翻者,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原来是学法律的。1763年,他20岁的时候就取得了法律学士学位,并且获得律师开业证书。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家里很富有。所以拉瓦锡不急于当律师,而是对植物学发生了兴趣。经常上山采集标本使他对气象学也产生了兴趣。后来,拉瓦锡在他的老师,地质学家葛太德的建议下,师从巴黎有名的鲁伊勒教授学习化学。拉瓦锡的第一篇化学论文是关于石膏成分的研究。他用硫酸和石灰合成了石膏。当他加热石膏时放出了水蒸气。拉瓦锡用天平仔细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石膏失去水蒸气的质量。从此,他的老师鲁伊勒就开始使用“结晶水”这个名词了。这次成功使拉瓦锡开始经常使用天平,并总结出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成为他的信念,成为他进行定量实验、思维和计算的基础。例如他曾经应用这一思想,把糖转变为酒精的发酵过程表示为下面的等式:葡萄糖 == 碳酸(CO2)+ 酒精这正是现代化学方程式的雏形。用等号而不用箭头表示变化过程,表明了他守恒的思想。拉瓦锡为了进一步阐明这种表达方式的深刻含义,又具体地写到:“我可以设想,把参加发酵的物质和发酵后的生成物列成一个代数式。再逐个假定方程式中的某一项是未知数,然后分别通过实验,逐个算出它们的值。这样以来,就可以用计算来检验我们的实验,再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计算。我经常卓有成效地用这种方法修正实验的初步结果,使我能通过正确的途径重新进行实验,直到获得成功。”早在拉瓦锡出生之时,多才多艺的俄罗斯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就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他当时称之为“物质不灭定律”,其中含有更多的哲学意蕴。但由于“物质不灭定律”缺乏丰富的实验根据,特别是当时俄罗斯的科学还很落后,西欧对沙俄的科学成果不重视,“物质不灭定律”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1772年秋天,拉瓦锡照习惯称量了一定质量的白磷使之燃烧,冷却后又称量了燃烧产物P2O5的质量,发现质量增加了!他又燃烧硫磺,同样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硫磺的质量。他想这一定是什么气体被白磷和硫磺吸收了。他于是又做了更细致的实验:将白磷放在水银面上,扣上一个钟罩,钟罩里留有一部分空气。加热水银到40℃时白磷就迅速燃烧,之后水银面上升。拉瓦锡描述道:“这表明部分空气被消耗,剩下的空气不能使白磷燃烧,并可使燃烧着的蜡烛熄灭;1盎司的白磷大约可得到盎司的白色粉末(P2O5,应该是盎司)。增加的重量和所消耗的1/5容积的空气重量接近相同。”燃素说认为燃烧是分解过程,燃烧产物应该比可燃物质量轻。而拉瓦锡实验的结果却是截然相反。他把实验结果写成论文交给法国科学院。从此他做了很多实验来证明燃素说的错误。在1773年2月,他在实验记录本上写到:“我所做的实验使物理和化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将“新化学”命名为“反燃素化学”。1774年,拉瓦锡做了焙烧锡和铅的实验。他将称量后的金属分别放入大小不等的曲颈瓶中,密封后再称量金属和瓶的质量,然后充分加热。冷却后再次称量金属和瓶的质量,发现没有变化。打开瓶口,有空气进入,这一次质量增加了,显然增加量是进入的空气的质量(设为A)。他再次打开瓶口取出金属锻灰(在容积小的瓶中还有剩余的金属)称量,发现增加的质量正和进入瓶中的空气的质量相同(即也为A)。这表明锻灰是金属与空气的化合物。拉瓦锡进一步想,如果设法从金属锻灰中直接分离出空气来,就更能说明问题。他曾经试图分解铁锻灰(即铁锈),但实验没有成功。拉瓦锡制得氧气之后: 到了这年的10月,普里斯特里访问巴黎。在欢迎宴会上他谈到“从红色沉淀(HgO)和铅丹(Pb3O4)可得到‘脱燃素气’”。对于正在无奈中的拉瓦锡来说,这条信息是很直接的启发。11月,拉瓦锡加热红色的汞灰制得了氧气。在舍勒的启发下,拉瓦锡甚至制造了火车头大小的加热装置,其中心是聚光镜。平台下面是六个大轮子,以便跟着太阳随时转动。1775年,拉瓦锡的实验中心已从分解金属锻灰转移到了对氧气的研究。他发现燃烧时增加的质量恰好是氧气减少的质量。以前认为可燃物燃烧时吸收了一部分空气,其实是吸收了氧气,与氧气化合,即氧化。这就是推翻了燃素说的燃烧的氧化理论。与此同时,拉瓦锡还用动物实验,研究了呼吸作用,认为“是氧气在动物体内与碳化合,生成二氧化碳的同时放出热来。这和在实验室中燃烧有机物的情况完全一样。”这就解答了体温的来源问题。空气中既然含有1/4的氧气(数据来自原文),就应该含有其余的气体,拉瓦锡将它称为“碳气”。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后,拉瓦锡总结道:“大气中不是全部空气都是可以呼吸的;金属焙烧时,与金属化合的那部分空气是合乎卫生的,最适宜呼吸的;剩下的部分是一种‘碳气’,不能维持动物的呼吸,也不能助燃。”他把燃烧与呼吸统一了起来,也结束了空气是一种纯净物质的错误见解。1777年,拉瓦锡明确地讥讽和批判了燃素说:“化学家从燃素说只能得出模糊的要素,它十分不确定,因此可以用来任意地解释各种事物。有时这一要素是有重量的,有时又没有重量;有时它是自由之火,有时又说它与土素相化合成火;有时说它能通过容器壁的微孔,有时又说它不能透过;它能同时用来解释碱性和非碱性、透明性和非透明性、有颜色和无色。它真是只变色虫,每时每刻都在改变它的面貌。” 这年的9月5日,拉瓦锡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划时代的《燃烧概论》,系统地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将燃素说倒立的化学正立过来。这本书后来被翻译成多国语言,逐渐扫清了燃素说的影响。化学自此切断了与古代炼丹术的联系,揭掉了神秘和臆测的面纱,代之以科学的实验和定量的研究。化学进入了定量化学(即近代化学)时期。所以我们说拉瓦锡是近代化学的奠基者。舍勒和普里斯特里先于拉瓦锡发现氧气,但由于他们思维不够广阔,更多地只是关心具体物质的性质,没有能冲破燃素说的束缚。与真理擦肩而过是很遗憾的。拉瓦锡对化学的另一大贡献是否定了古希腊哲学家的四元素说和三要素说,辨证地阐述了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化学元素的概念:“如果元素表示构成物质的最简单组分,那么目前我们可能难以判断什么是元素;如果相反,我们把元素与目前化学分析最后达到的极限概念联系起来,那么,我们现在用任何方法都不能再加以分解的一切物质,对我们来说,就算是元素了。”在1789年出版的历时四年写就的《化学概要》里,拉瓦锡列出了第一张元素一览表,元素被分为四大类:简单物质,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矿物界,可以看作是物质元素:光、热、氧、氮、氢。简单的非金属物质,其氧化物为酸:硫、磷、碳、盐酸素、氟酸素、硼酸素。简单的金属物质,被氧化后生成可以中和酸的盐基:锑、银、铋、钴、铜、锡、铁、锰、汞、钼、镍、金、铂、铅、钨、锌。简单物质,能成盐的土质:石灰、镁土、钡土、铝土、硅土。拉瓦锡对燃素说和其它陈腐观点的讥讽和批判是无情和激烈的。这使他在创建科学勋绩的同时得罪了一大批同时代和老一辈的科学家。在《影响世界历史的一百位人物》中,在许多有关历史、科学史、化学史的书籍中,作者都对拉瓦锡总是突出自己的人格特点进行低调的描述和评价,指责他在《化学概要》里没有提起舍勒和普里斯特里对他的启示和帮助。但我们得看到,拉瓦锡确实具有非凡的科学洞察力和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虽然不是他最先发现氧气的制法,但他通过制取氧气分析了空气的组成,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氧气因此不同于其它气体,被赋予非凡的科学意义。拉瓦锡十分勤奋,每天六点起床,从六点到八点进行实验研究,八点到下午七点从事火药局长或法国科学院院士的工作,七点到晚上十点,又专心从事他的科学研究。星期天不休息,专门进行一整天的实验工作。拉瓦锡28岁结婚时,他的妻子只有14岁。他们一生没有孩子,但生活非常愉快。她帮助拉瓦锡实验,经常陪伴在他身边。在拉瓦锡的著作里,有很多插图都是他的妻子画的。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三年后拉瓦锡被解除了火药局长的职务。1793年11月,国民议会下令逮捕旧王朝的包税官。拉瓦锡由于曾经担任过包税官而自首入狱。极左派马拉曾与拉瓦锡有过激烈的科学争论,心存嫉恨,便诬陷拉瓦锡与法国的敌人有来往,犯有叛国罪,于1794年5月8日把他送上了断头台。对此,当时科学界的很多人感到非常惋惜。著名的法籍意大利数学家拉格朗日痛心地说:“他们可以一瞬间把他的头割下,而他那样的头脑一百年也许长不出一个来。”这时,拉瓦锡正当壮年,是51岁。四、化学学科的发展前沿中国运动医学杂志000124 基因工程也叫遗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是20世纪70年代在分子生物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学科。基因工程就是在分子水平上,用人工方法提取(或合成)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在体外切割、拼接和重新组成,然后通过载体把重组的DNA分子引入受体细胞,使外源DNA在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与表达。按人们的需要产生不同的产物或定向地创造生物的新性状,并使之稳定地遗传给下代[1]。基因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分离基因、纯化基因和扩增基因的技术,其核心是分子克隆技术。它能帮助人们从各种复杂的生物体中分离出单一的基因,并把它纯化,再把它大量扩增,用于研究。20多年来,基因工程技术得到了迅速地发展,特别是限制性内切酶、DNA序列分析及DNA重组技术等三大技术的发现和应用,不仅把分子生物学提高到了基因水平,而且也把生物学与医学中的其他学科引上基因研究的道路,并取得了许多揭示生命秘密和生命过程的重大成就 ......

化学发展史论文一、化学的前奏1.人类文明的起点——火的利用在几百万年以前,人类过着极其简单的原始生活,靠狩猎为生,吃的是生肉和野果。根据考古学家的考证,至少在距今50 万年以前,可以找到人类用火的证据,即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生活过的地方发现了经火烧过的动物骨骼化石。有了火,原始人从此告别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吃了熟食后人类增进了健康,智力也有所发展,提高了生存能力。后来,人们又学会了摩擦生火和钻木取火,这样,火就可以随身携带了。于是,人们不再是火种的看管者,而成了能够驾驭火的造火者。火是人类用来发明工具和创造财富的武器,利用火能够产生各种各样化学反应这个特点,人类开始了制陶、冶金、酿造等工艺,进入了广阔的生产、生活天地。2.历史悠久的工艺——制陶陶器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已很难考证。对陶器的由来,说法不一,有人推测:人类最原始的生活用容器是用树枝编成的,为了使它耐火和致密无缝,往往在容器的内外抹上一层粘土。这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偶尔会被火烧着,其中的树枝都被烧掉了,但粘土不会着火,不但仍旧保留下来,而且变得更坚硬,比火烧前更好用。这一偶然事件却给人们很大启发。后来,人们干脆不再用树枝做骨架,开始有意识地将粘土捣碎,用水调和,揉捏到很软的程度,再塑造成各种形状,放在太阳光底下晒干,最后架在篝火上烧制成最初的陶器。大约距今1 万年以前,中国开始出现烧制陶器的窑,成为最早生产陶器的国家。陶器的发明,在制造技木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制陶过程改变了粘土的性质,使粘土的成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碳酸钙(gài)、氧化镁(měi)等在烧制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使陶器具备了防水耐用的优良性质。因此陶器不但有新的技术意义,而且有新的经济意又。它使人们处理食物时增添了蒸煮的办法,陶制的纺轮、陶刀、陶挫等工具也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陶制储存器可以使谷物和水便于存放。因此,陶器很快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必需品,特别是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更是离不开陶器。3.冶金化学的兴起在新石器时代后期,人类开始使用金属代替石器制造工具。使用得最多的是红铜。但这种天然资源毕竟有限,于是,产生了从矿石冶炼金属的冶金学。最先冶炼的是铜矿,约公元前3800 年,伊朗就开始将铜矿石(孔雀石)和木炭混合在一起加热,得到了金属铜。纯铜的质地比较软,用它制造的工具和兵器的质量都不够好。在此基础上改进后,便出现了青铜器。到了公元前3000~前2500 年,除了冶炼铜以外,又炼出了锡(xī) 和铅(qiān)两种金属。往纯铜中掺入锡,可使铜的熔点降低到800℃左右,这样一来,铸造起来就比较容易了。铜和锡的合金称为青铜(有时也含有铅),它的硬度高,适合制造生产工具。青铜做的兵器,硬而锋利,青铜做的生产工具也远比红铜好,还出现了青铜铸造的铜币。中国在铸造青铜器上有过很大的成就,如殷朝前期的“司母戊”鼎。它是一种礼器,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又如战国时的编钟,称得上古代在音乐上的伟大创造。因此,青铜器的出现,推动了当时农业、兵器、金融、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把社会文明向前推进了一步。世界上最早炼铁和使用铁的国家是中国、埃及和印度,中国在春秋时代晚期(公元前6 世纪)已炼出可供浇铸的生铁。最早的时候用木炭炼铁,木炭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把铁矿石中的氧化铁还原为金属铁。铁被广泛用于制造犁铧、铁■(一种锄草工具)、铁锛等农具以及铁鼎等器物,当然也用于制造兵器。到了公元前8~前7 世纪,欧洲等才相继进入了铁器时代。由于铁比青铜更坚硬,炼铁的原料也远比铜矿丰富,在绝大部分地方,铁器代替了青铜器。4.中国的重大贡献——火药和造纸黑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什么要把它叫做“黑火药”呢?这还要从它所用的原料谈起。火药的三种原料是硫磺、硝(xiāo)石和木炭。木炭是黑色的,因此,制成的火药也是黑色的,叫黑火药。火药的性质是容易着火,因此可以和火联系起来,但是这个“药”字又怎样理解呢?原来,硫磺和硝石在古代都是治病用的药,因此,黑火药便可理解为黑色的会着火的药。火药的发明与中国西汉时期的炼丹术有关,炼丹的目的是寻求长生不老的药,在炼丹的原料中,就有硫磺和硝石。炼丹的方法是把硫磺和硝石放在炼丹炉中,长时间地用火炼制。在许多次炼丹过程中,曾出现过一次又一次地着火和爆炸现象,经过这样多次试验终于找到了配制火药的方法。黑火药发明以后就与炼丹脱离了关系,一直被用在军事上。古代人打仗,近距离时用刀枪,远距离时用弓箭。有了黑火药以后,从宋朝开始,便出现了各种新式武器,例如用弓发射的火药包。火药包有火球和火蒺藜两种,用火将药线点着,把火药包抛出去,利用燃烧和爆炸杀伤对方。大约在公元8 世纪,中国的炼丹术传到了阿拉伯,火药的配制方法也传了过去,后来又传到了欧洲。这样,中国的火药成了现代炸药的“老祖宗”。这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纸是人类保存知识和传播文化的工具,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在使用植物纤维制造的纸以前,中国古代传播文字的方法主要有:在甲骨(乌龟的腹甲和牛骨)上刻字,即所谓的甲骨文;甲骨数量有限,后来改在竹简或木简上刻字。可是,孔子写的《论语》所用的竹简之多,份量之重是可想而知的;另外,用丝织成帛(bó),也可以用来写字,但大量生产帛却是难以做到的。最后才有了用植物纤维制造的纸,一直流传到今天。1957 年5 月,中国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西安市灞(bà)桥的一座古代墓葬中发现一些米黄色的古纸。经鉴定这种纸主要由大麻纤维制造,其年代不会晚于汉武帝(公元前156~公元前87 年),这是现存的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提起纸的发明,人们都会想起蔡伦。他是汉和帝时的中常侍。他看到当时写字用的竹简太笨重,便总结了前人造纸的经验,带领工匠用树皮、麻头、破布、破鱼网等做原料,先把它们剪碎或切断,放在水里长时间浸泡,再捣烂成为浆状物,然后在席子上摊成薄片,放在太阳底下晒干,便制成了纸。它质薄体轻,适合写字,很受欢迎。造纸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化学工艺,它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产物。实际上,蔡伦之前已经有纸了,因此,蔡伦只能算是造纸工艺的改良者。5.炼丹术与炼金术当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的时候,统治阶级对物质享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皇帝和贵族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两种奢望:第一是希望掌握更多的财富,供他们享乐;第二,当他们有了巨大的财富以后,总希望永远享用下去。于是,便有了长生不老的愿望。例如,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便迫不及待地寻求长生不老药,不但让徐福等人出海寻找,还召集了一大帮方士(炼丹家)日日夜夜为他炼制丹砂——长生不老药。炼金家想要点石成金(即用人工方法制造金银)。他们认为,可以通过某种手段把铜、铅、锡、铁等贱金属转变为金、银等贵金属。像希腊的炼金家就把铜、铅、锡、铁熔化成一种合金,然后把它放入多硫化钙溶液中浸泡。于是,在合金表面便形成了一层硫化锡,它的颜色酷似黄金(现在,金黄色的硫化锡被称为金粉,可用作古建筑等的金色涂料)。这祥,炼金家主观地认为“黄金”已经炼成了。实际上,这种仅从表面颜色而不从本质来判断物质变化的方法,是自欺欺人。他们从未达到过“点石成金”的目的。虔诚的炼丹家和炼金家的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是他们辛勤的劳动并没有完全白费。他们长年累月置身在被毒气、烟尘笼罩的简陋的“化学实验室”中,应该说是第一批专心致志地探索化学科学奥秘的“化学家”。他们为化学学科的建立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甚至总结出一些化学反应的规律。例如中国炼丹家葛洪从炼丹实践中提出:“丹砂(硫化汞)烧之成水银,积变(把硫和水银二者放在一起)又还成(交成)丹砂。”这是一种化学变化规律的总结,即“物质之间可以用人工的方法互相转变”。炼丹家和炼金家夜以继日地在做这些最原始的化学实验,必定需要大批实验器具,于是,他们发明了蒸馏器、熔化炉、加热锅、烧杯及过滤装置等。他们还根据当时的需要,制造出很多化学药剂、有用的合金或治病的药,其中很多都是今天常用的酸、碱和盐。为了把试验的方法和经过记录下来,他们还创造了许多技术名词,写下了许多著作。正是这些理论、化学实验方法、化学仪器以及炼丹、炼金著作,开挖了化学这门科学的先河。从这些史实可见,炼丹家和炼金家对化学的兴起和发展是有功绩的,后世之人决不能因为他们“追求长生不老和点石成金”而嘲弄他们,应该把他们敬为开拓化学科学的先驱。因此,在英语中化学家(chemist)与炼金家(alchemist)两个名词极为相近,其真正的含义是“化学源于炼金术”。二、创建近代化学理论——探索物质结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但是,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最早尝试解答这个问题的是我国商朝末年的西伯昌(约公元前1140 年),他认为:“易有太极,易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阴阳八卦来解释物质的组成。约公元前1400 年,西方的自然哲学提出了物质结构的思想。希腊的泰立斯认为水是万物之母;黑拉克里特斯认为,万物是由火生成的;亚里士多德在《发生和消灭》一书中论证物质构造时,以四种“原性”作为自然界最原始的性质,它们是热、冷、干、湿,把它们成对地组合起来,便形成了四种“元素”,即火、气、水、土,然后构成了各种物质。上面这些论证都未能触及物质结构的本质。在化学发展的历史上,是英国的波义耳第一次给元素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他指出:“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它可以与其他元素相结合,形成化合物。但是,如果把元素从化合物中分离出来以后,它便不能再被分解为任何比它更简单的东西了。”波义耳还主张,不应该单纯把化学看作是一种制造金属、药物等从事工艺的经验性技艺,而应把它看成一门科学。因此,波义耳被认为是将化学确立为科学的人。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物质是由元素构成的,那么,元素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1803 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创立的原子学说进一步解答了这个问题。原子学说的主要内容有三点:1.一切元素都是由不能再分割和不能毁灭的微粒所组成,这种微粒称为原子;2.同一种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质量不同;3.一定数目的两种不同元素化合以后,便形成化合物。原子学说成功地解释了不少化学现象。随后意大利化学家阿佛加德罗又于1811 年提出了分子学说,进一步补充和发展了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他认为,许多物质往往不是以原子的形式存在,而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例如氧气是以两个氧原子组成的氧分子,而化合物实际上都是分子。从此以后,化学由宏观进入到微观的层次,使化学研究建立在原子和分子水平的基础上。三、现代化学的兴起19 世纪末,物理学上出现了三大发现,即X 射线、放射性和电子。这些新发现猛烈地冲击了道尔顿关于原子不可分割的观念,从而打开了原子和原子核内部结构的大门,揭露了微观世界中更深层次的奥秘。热力学等物理学理论引入化学以后,利用化学平衡和反应速度的概念,可以判断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方向和条件,从而开始建立了物理化学,把化学从理论上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量子力学建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化学键(分子中原子之间的结合力)理论,使人类进一步了解了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大大地促进了化学与材料科学的联系,为发展材料科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也日益密切。化学家们运用化学的观点来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用化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例如能源危机、粮食问题、环境污染等。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产生了很多边缘学科,如生物化学、地球化学、宇宙化学、海洋化学、大气化学等等,使得生物、电子、航天、激光、地质、海洋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化学也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数不清的物质保证,在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代化学的兴起使化学从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多分支学科的科学,开始建立了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为分支学科的化学学科。化学家这位“分子建筑师”将运用善变之手,为全人类创造今日之大厦、明日之环宇。2.元素发现史上的两次奇迹及科学方法研究陕西省渭南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张文根化学发展史上,从个人发现新元素的数量方面讲,出现过两次奇迹。值得研究的是,两次奇迹基本上都采用了类似的科学研究方法。1.戴维与新元素的发现英国化学家戴维(H·Davy,1778~1829)出生于木刻匠家庭,从小就喜爱化学实验。他曾用自己的身体试验氧化亚氮(笑气)气体的毒性,发现其麻醉性,使医学外科手术发生了重大改途;他还发明了安全矿灯,解决了因火焰引起的瓦斯爆炸,对19 世纪欧洲煤矿的安全开采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但是,他一生最辉煌的成就莫过于新元素的发现。1799 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A·Volta)发现了金属活动顺序,并应用其发明了伏特电池。次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W.Nicholson)和卡里斯尔(A·Carlisle)利用伏特电池成功地分解了水。从此,电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1806 年,戴维对前人有关电的研究进行了总结,预言这种手段除可以把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外,还可能分解其他物质,这一科学思想使他把电与物质组成联系起来,从而导致了一系列新元素的发现。1777 年之前,对于碱类和碱土类物质的化学成分,人们普遍认为具有元素性质,是不能再分解的。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L·Lavoisier)创立氧化理论之后,则认为这两类物质都可能是氧化物。1807 年,戴维决心用实验来证实拉瓦锡的见解,同时也想验证一下自己预言的正确性。最初他用苛性钾或苛性钠的饱和溶液实验,发现碱没有变化,只和水电解结果一样。通过分析,他认为应该排除水这个干扰因素。于是改用熔融苛性钾,结果发现阴极白金丝周围出现了燃烧更旺的火焰,说明由于加热温度过高,分解出的产物立刻又被燃烧了。后来他换用碳酸钾并通以强电流,但阴极上出现的金属颗粒还是很快被烧掉了。最后,他总结教训,在密闭坩埚内电解熔融苛性钾,终于拿到了一种银白色金属,并进行性质实验,发现在水中能剧烈反应,出现淡紫色火焰,显然是该金属与水作用放出氢气的结果。山此,戴维判断这是一种新金属,取名为钾。不久,他又从苛性苏打中电解出了金属钠。次年,用同样方法,他从苦土(MgO)、石灰、菱锶矿(SrCO3)和重晶石(BaCO3)中分别又发现了新元素镁、钙、锶和钡。1807 年12 月,尽管当时英法两国正进行着战争,法国皇帝拿破仑仍然颁发勋章,以嘉奖戴维的卓越成就。但是,戴维并没有因此骄傲起来。金属钾被发现以后,他由该金属可从水中分解出氢气受到后发,认为钾也应该能够分解其他物质。于是在1808 年,他将钾与无水硼酸混合,在铜管中加热,得到了青灰色的非金属硼。这样,不到两年,戴维就发现了7 种新元素。如果加上他1810 年和1813 年确定的氯元素和碘元素,戴维一生发现和确认的元素就有9 种。这一成就在他去逝之前的52 个元素发现史上,无人能与其媲美。2.西博格与新元素的合成美国化学家西博格(G.T.Seeborg,1912~)的家庭境况和戴维差不多。依靠打工,他读完了高中和大学,并以出色的学习成绩,获得了著名科学家路易斯的赏识,随后便成为路易斯的得力助手和合作者,完成了许多重要研究。他热爱化学和物理学,决心在核化学领域做出非凡成绩。本世纪初,电子、X 射线和放射性的发现,打开了原子不可分的大门。1929 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斯(E.O.Lawrence)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发明■计出了回旋粒子加速器,从而取得了大大提高轰击粒子动能的手段,使新元素不断被发现和合成,仅1934 年至1937 年就有二百多种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出现。到1939 年,在92 号铀元素之前,只剩下61 号和85号两个空位了。所以,人们已不在关心元素周期表中的空格补缺,而将精力转移到铀后面元素的发现和合成上。3.金刚石的老知识和新知识吴国庆(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100875)早在1879 年,SmithsonTennant 已经发现,金刚石燃烧的产物是碳的氧化物,故金刚石是碳的单质。1913 年,Bragg 父子用X-衍射实验测定了金刚石的晶体结构。证实通常的天然金刚石属于立方晶系,其晶胞为面心立方,一个晶胞里有8 个碳原子(一个点阵点为两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周围有四十呈四面体排列的碳原子,健长为154pm。然而应当指出,在殒石里发现的金刚石却是六方晶系的。两种晶体的差别不在于碳原子的杂化类型(sp3),而在于排列方式不同引起晶体的对称性不同。金刚石被人类当作宝石而珍藏,据说已有3000 年的历史。经过琢磨的金刚石称为钻石,它密度大(·cm-3),是已知物质中最坚硬的(莫氏硬度10);它对光的透明度好,折射率高,琢磨适当的钻石能反射出更多的光而显得格外耀眼;高色散性还使钻石有‘光彩’,这是白光被钻石色散成单色光所致。金刚石的色散值是天然宝石里最高的。利用色散值的差别可以把金刚石跟很象它的锆石(ZrsiO4)区分开来。天然金刚石有的无色,有的则呈美而的蓝、黄、棕、绿等色,还有的呈黑色。理论研究证实,纯净的金刚石应当是无色的。它可以透过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包括红外和紫外)。这是因为把金刚石晶体里的电子从基恣激发到最低能量的激发恣需要电子伏特的能量,远大于可见光的能量(—电子伏特)。当金刚石里掺杂氮,能量从原来的 降到 左右,随氮原子的含量的增高,由于热运动引起的氮能级的宽度的差别,吸收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呈现黄(C/N=105:1)、绿(C/N=103:1)色,氮原子继续增多,所有可见光都会被吸收掉,便得到黑色的金刚石。在好长一个时期里,人们认为蓝色的金刚石是由于其中掺杂铝引起的。后来经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实验室证实,金刚石的蓝色是由其中不到百万分之一的硼引起的。他们发现,蓝色的金刚石是有导电性的。这可以解释为:硼原子的存在可以使碳的价带电子进入硼(受主)能级而在价帝里留下空穴,引起空穴导电。而铝的掺杂不可能有这种性质。金刚石的颜色还可因掺杂原子引起所谓的“色心”(又称F 心)而引起。这类金刚石的颜色会因加热、辐照而改交,有的还有荧光。习惯上钻石的质量按克拉(1 克拉等于200 毫克)计算。一颗钻石,超过10 克拉,就已很稀罕很珍贵了。至今最大的一颗金刚石是1906 年开采出来的‘非洲之星’,3025 克拉。世界上最大的一颗钻石则是称为‘蒙兀儿大帝’的,加工前重780 克拉。人们梦想合成金刚石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这种梦想的推动力一开始就是为了人工造出珍贵的钻石。因为天然的金刚石太少了。地球化学研究证实,自然界里的碳只有当熔化的岩百在3 万个大气压的高压下,才能以金刚石的方式结晶出来,有时生成金刚石的压力竟高到60000 个大气压。这样大的压力只有在地面下60—100 公里的深外才存在,从这样深的地方翻到地秃表层来的岩石太少了。开采金刚石需要很大的投资。那种从地表找到一颗金刚石的机会是极其稀少的。而开采出来的天然金刚12 石,只有很少就其质量而言可以加工成钻石,多数是灰色或黑色的。并不透明,有的内部夹杂有石墨,无法琢磨出钻石。最早尝试人工合成金刚石的报导在1880 年。而第一个宣称合成金刚石的是著名的法国实验化学家莫瓦桑(H·Moissan)。他以当时已有的化学知识预计,尚未制得的单质氟的化学性质极其活泼,若用它来及其迅猛地夺取碳氢化台物里的氢,就有可能把余留下的碳转变成金刚石。结果,他费了数年的光阴,克服了重重困难,真的制出了活泼的氟,取得了同的代人不可多得的巨大成就(他因此以及由此开拓的氟化学而得到诺贝尔奖金)。然而,当他实施氟和烃类的反应时,既使是在超低温下,也以猛烈的爆炸告终,一无所得。惨重的失败并未动摇过莫瓦桑人工制造金刚石的信念。后来,他从地球化学家那里得知了自然界石墨转化成金刚石的高温高压的条件,便设计了一种模拟天然过程的用石墨造金刚石的实验。他把石墨溶进熔融的铁,然后令铁急速地冷却。企图通过液恣的铁转化成固态的铁时产生的巨大内压,把石墨转化成金刚石。这种想法,粗想起来是蛮有道理的。因而莫瓦桑叫他的学生们,一次又一次地把这种实验得到的产品用无机酸把铁溶解掉,从黑乎乎的固恣残渣里寻找金刚石。后来,‘真的’从中发现了透明的“金刚石”。其中一颗被命名为法国卢浮宫里的著名钻石——摄政王同名的金刚石至今仍然在莫瓦桑的实验室里展览。莫瓦桑曾经两度在报上发表他已成功地制得金刚石。鉴于莫瓦桑的崇高威信,一时间引起了全球的轰动,穷人为之欢呼雀跃,富人为之垂头丧气。后来虽有著名氟化学家O·Ruff 在1915 年以及Parsons 在1920年宣称重复了莫瓦桑的实验制得了金刚石,却始终不能拿出足以令人信服的证据。到本世纪50 年代,有人从理论上论证了金刚石在高温高压下生成的临界条件,根本地否定了莫瓦桑设计的实验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据说,莫瓦桑的人造金刚石是他的学生被逼得无奈,投进酸洗后的黑色残渣里的天然金刚石。也有人报导,莫瓦桑得到的只是碳化硅或尖晶石(MgAl2O4)。首先在理论上计算合成金刚石的热力学条件的是R·Berman。简单地说,他的计算就是建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相图。计算的结果是:如果以温度为横坐标,压力为纵坐标,可以在图上划出一条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延伸的近似的直线,在直线的下方是石墨的稳定区(对金刚石则是热力学的介稳区),在直线的上方则是金刚石的稔定区(对石墨则力介稳区)。若温度和压力正好外于直线上则是金刚石和石墨的平衡转化点。这张图表明,例如在1200—1500K 的温度范围内,要使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压力需要达到××109Pa(4—5 万大气压)。值得指出的是,在教学讨论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人误解高温对合成金刚石的作用。应当注意,根据上述的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相图,如前所述,相平衡线的斜率是正值。这就是说,反应温度越高,需要的压力也就越高。若单考虑温度,结论应当是:(就热力学而言)温度越高,石墨越不容易转化为金刚石。这也可以从只考虑温度不考虑压力的Gibbs—Helmholtz 方程(△G=△H-T△S)看出。标恣下石黑转化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H>0),熵变△S<0(∴-T△S>0),因此温度越高,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自由能越大,即自发趋势越小。加压有利于转化是不难理解的。这是由于石墨的密度比金刚石的小,转化是体积减小的过程。因此,转化反应所需的高温只是为了提高速度。事实上,在高温高压下合成金刚石也是需要催化剂的。无催化剂时,石墨直接转化为金刚石的实验条件是2700℃,13GPa;利用Ni—Co—Fe 合金加入少量的硫、钛、铝等,可使转化温度降到950℃,压力降到4GPa。金属为什么能够催化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在已经提出的理论中有两种十分形象。一种是金属的表面作用的理论:金属镍属于面心立方晶体。镍原子的二维密置层的法线方向是立方晶胞的对角13 线方向,在晶体学上称为(111)方向,而每个镍原子周围有6 个镍原子的二维密置层则称为(111)面。面上的镍原子形成的正三角形的边长为249pm,跟石墨的二维面上的碳原子形成的三角形的边长(246pm)十分接近。当金属镍的表面正好是(111)面而又正好对着石墨的二维平面肘,镍原子便和碳原子之间一对一地形成化学键(石墨的碳原子的与二维平面垂直的2pz 轨道里的单电子进入镍原子的只有单电子的3d轨道),结果把石墨的二维平面上的半数碳原子拉向镍的表面,在高压下,石墨的层间距从335pm 被压缩,从而使碳原子的杂化类型由sp2 转化为sp3(见图1)。铁、钴、镍及其合金的晶体结构相似,因此都是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催化剂。另一种理论认为石墨中的碳原子可以单个地进入金属原子之间的四面体空隙,并在金属原子的作用下使其原子轨道杂化成sp3,碳原子通过扩散遇到另一碳原子形成金刚石。图1 石墨在金属表面原子的作用下转化为金刚石50 年代初,在美国和瑞典成立了两个人造金刚石的研究小组,分别在1954 和1953 年合成了金 回答者

化学发展史论文一、化学的前奏1.人类文明的起点——火的利用在几百万年以前,人类过着极其简单的原始生活,靠狩猎为生,吃的是生肉和野果。根据考古学家的考证,至少在距今50 万年以前,可以找到人类用火的证据,即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生活过的地方发现了经火烧过的动物骨骼化石。有了火,原始人从此告别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吃了熟食后人类增进了健康,智力也有所发展,提高了生存能力。后来,人们又学会了摩擦生火和钻木取火,这样,火就可以随身携带了。于是,人们不再是火种的看管者,而成了能够驾驭火的造火者。火是人类用来发明工具和创造财富的武器,利用火能够产生各种各样化学反应这个特点,人类开始了制陶、冶金、酿造等工艺,进入了广阔的生产、生活天地。2.历史悠久的工艺——制陶陶器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已很难考证。对陶器的由来,说法不一,有人推测:人类最原始的生活用容器是用树枝编成的,为了使它耐火和致密无缝,往往在容器的内外抹上一层粘土。这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偶尔会被火烧着,其中的树枝都被烧掉了,但粘土不会着火,不但仍旧保留下来,而且变得更坚硬,比火烧前更好用。这一偶然事件却给人们很大启发。后来,人们干脆不再用树枝做骨架,开始有意识地将粘土捣碎,用水调和,揉捏到很软的程度,再塑造成各种形状,放在太阳光底下晒干,最后架在篝火上烧制成最初的陶器。大约距今1 万年以前,中国开始出现烧制陶器的窑,成为最早生产陶器的国家。陶器的发明,在制造技木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制陶过程改变了粘土的性质,使粘土的成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碳酸钙(gài)、氧化镁(měi)等在烧制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使陶器具备了防水耐用的优良性质。因此陶器不但有新的技术意义,而且有新的经济意又。它使人们处理食物时增添了蒸煮的办法,陶制的纺轮、陶刀、陶挫等工具也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陶制储存器可以使谷物和水便于存放。因此,陶器很快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必需品,特别是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更是离不开陶器。3.冶金化学的兴起在新石器时代后期,人类开始使用金属代替石器制造工具。使用得最多的是红铜。但这种天然资源毕竟有限,于是,产生了从矿石冶炼金属的冶金学。最先冶炼的是铜矿,约公元前3800 年,伊朗就开始将铜矿石(孔雀石)和木炭混合在一起加热,得到了金属铜。纯铜的质地比较软,用它制造的工具和兵器的质量都不够好。在此基础上改进后,便出现了青铜器。到了公元前3000~前2500 年,除了冶炼铜以外,又炼出了锡(xī) 和铅(qiān)两种金属。往纯铜中掺入锡,可使铜的熔点降低到800℃左右,这样一来,铸造起来就比较容易了。铜和锡的合金称为青铜(有时也含有铅),它的硬度高,适合制造生产工具。青铜做的兵器,硬而锋利,青铜做的生产工具也远比红铜好,还出现了青铜铸造的铜币。中国在铸造青铜器上有过很大的成就,如殷朝前期的“司母戊”鼎。它是一种礼器,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又如战国时的编钟,称得上古代在音乐上的伟大创造。因此,青铜器的出现,推动了当时农业、兵器、金融、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把社会文明向前推进了一步。世界上最早炼铁和使用铁的国家是中国、埃及和印度,中国在春秋时代晚期(公元前6 世纪)已炼出可供浇铸的生铁。最早的时候用木炭炼铁,木炭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把铁矿石中的氧化铁还原为金属铁。铁被广泛用于制造犁铧、铁■(一种锄草工具)、铁锛等农具以及铁鼎等器物,当然也用于制造兵器。到了公元前8~前7 世纪,欧洲等才相继进入了铁器时代。由于铁比青铜更坚硬,炼铁的原料也远比铜矿丰富,在绝大部分地方,铁器代替了青铜器。4.中国的重大贡献——火药和造纸黑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什么要把它叫做“黑火药”呢?这还要从它所用的原料谈起。火药的三种原料是硫磺、硝(xiāo)石和木炭。木炭是黑色的,因此,制成的火药也是黑色的,叫黑火药。火药的性质是容易着火,因此可以和火联系起来,但是这个“药”字又怎样理解呢?原来,硫磺和硝石在古代都是治病用的药,因此,黑火药便可理解为黑色的会着火的药。火药的发明与中国西汉时期的炼丹术有关,炼丹的目的是寻求长生不老的药,在炼丹的原料中,就有硫磺和硝石。炼丹的方法是把硫磺和硝石放在炼丹炉中,长时间地用火炼制。在许多次炼丹过程中,曾出现过一次又一次地着火和爆炸现象,经过这样多次试验终于找到了配制火药的方法。黑火药发明以后就与炼丹脱离了关系,一直被用在军事上。古代人打仗,近距离时用刀枪,远距离时用弓箭。有了黑火药以后,从宋朝开始,便出现了各种新式武器,例如用弓发射的火药包。火药包有火球和火蒺藜两种,用火将药线点着,把火药包抛出去,利用燃烧和爆炸杀伤对方。大约在公元8 世纪,中国的炼丹术传到了阿拉伯,火药的配制方法也传了过去,后来又传到了欧洲。这样,中国的火药成了现代炸药的“老祖宗”。这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纸是人类保存知识和传播文化的工具,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在使用植物纤维制造的纸以前,中国古代传播文字的方法主要有:在甲骨(乌龟的腹甲和牛骨)上刻字,即所谓的甲骨文;甲骨数量有限,后来改在竹简或木简上刻字。可是,孔子写的《论语》所用的竹简之多,份量之重是可想而知的;另外,用丝织成帛(bó),也可以用来写字,但大量生产帛却是难以做到的。最后才有了用植物纤维制造的纸,一直流传到今天。1957 年5 月,中国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西安市灞(bà)桥的一座古代墓葬中发现一些米黄色的古纸。经鉴定这种纸主要由大麻纤维制造,其年代不会晚于汉武帝(公元前156~公元前87 年),这是现存的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提起纸的发明,人们都会想起蔡伦。他是汉和帝时的中常侍。他看到当时写字用的竹简太笨重,便总结了前人造纸的经验,带领工匠用树皮、麻头、破布、破鱼网等做原料,先把它们剪碎或切断,放在水里长时间浸泡,再捣烂成为浆状物,然后在席子上摊成薄片,放在太阳底下晒干,便制成了纸。它质薄体轻,适合写字,很受欢迎。造纸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化学工艺,它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产物。实际上,蔡伦之前已经有纸了,因此,蔡伦只能算是造纸工艺的改良者。5.炼丹术与炼金术当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的时候,统治阶级对物质享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皇帝和贵族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两种奢望:第一是希望掌握更多的财富,供他们享乐;第二,当他们有了巨大的财富以后,总希望永远享用下去。于是,便有了长生不老的愿望。例如,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便迫不及待地寻求长生不老药,不但让徐福等人出海寻找,还召集了一大帮方士(炼丹家)日日夜夜为他炼制丹砂——长生不老药。炼金家想要点石成金(即用人工方法制造金银)。他们认为,可以通过某种手段把铜、铅、锡、铁等贱金属转变为金、银等贵金属。像希腊的炼金家就把铜、铅、锡、铁熔化成一种合金,然后把它放入多硫化钙溶液中浸泡。于是,在合金表面便形成了一层硫化锡,它的颜色酷似黄金(现在,金黄色的硫化锡被称为金粉,可用作古建筑等的金色涂料)。这祥,炼金家主观地认为“黄金”已经炼成了。实际上,这种仅从表面颜色而不从本质来判断物质变化的方法,是自欺欺人。他们从未达到过“点石成金”的目的。虔诚的炼丹家和炼金家的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是他们辛勤的劳动并没有完全白费。他们长年累月置身在被毒气、烟尘笼罩的简陋的“化学实验室”中,应该说是第一批专心致志地探索化学科学奥秘的“化学家”。他们为化学学科的建立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甚至总结出一些化学反应的规律。例如中国炼丹家葛洪从炼丹实践中提出:“丹砂(硫化汞)烧之成水银,积变(把硫和水银二者放在一起)又还成(交成)丹砂。”这是一种化学变化规律的总结,即“物质之间可以用人工的方法互相转变”。炼丹家和炼金家夜以继日地在做这些最原始的化学实验,必定需要大批实验器具,于是,他们发明了蒸馏器、熔化炉、加热锅、烧杯及过滤装置等。他们还根据当时的需要,制造出很多化学药剂、有用的合金或治病的药,其中很多都是今天常用的酸、碱和盐。为了把试验的方法和经过记录下来,他们还创造了许多技术名词,写下了许多著作。正是这些理论、化学实验方法、化学仪器以及炼丹、炼金著作,开挖了化学这门科学的先河。从这些史实可见,炼丹家和炼金家对化学的兴起和发展是有功绩的,后世之人决不能因为他们“追求长生不老和点石成金”而嘲弄他们,应该把他们敬为开拓化学科学的先驱。因此,在英语中化学家(chemist)与炼金家(alchemist)两个名词极为相近,其真正的含义是“化学源于炼金术”。二、创建近代化学理论——探索物质结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但是,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最早尝试解答这个问题的是我国商朝末年的西伯昌(约公元前1140 年),他认为:“易有太极,易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阴阳八卦来解释物质的组成。约公元前1400 年,西方的自然哲学提出了物质结构的思想。希腊的泰立斯认为水是万物之母;黑拉克里特斯认为,万物是由火生成的;亚里士多德在《发生和消灭》一书中论证物质构造时,以四种“原性”作为自然界最原始的性质,它们是热、冷、干、湿,把它们成对地组合起来,便形成了四种“元素”,即火、气、水、土,然后构成了各种物质。上面这些论证都未能触及物质结构的本质。在化学发展的历史上,是英国的波义耳第一次给元素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他指出:“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它可以与其他元素相结合,形成化合物。但是,如果把元素从化合物中分离出来以后,它便不能再被分解为任何比它更简单的东西了。”波义耳还主张,不应该单纯把化学看作是一种制造金属、药物等从事工艺的经验性技艺,而应把它看成一门科学。因此,波义耳被认为是将化学确立为科学的人。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物质是由元素构成的,那么,元素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1803 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创立的原子学说进一步解答了这个问题。原子学说的主要内容有三点:1.一切元素都是由不能再分割和不能毁灭的微粒所组成,这种微粒称为原子;2.同一种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质量不同;3.一定数目的两种不同元素化合以后,便形成化合物。原子学说成功地解释了不少化学现象。随后意大利化学家阿佛加德罗又于1811 年提出了分子学说,进一步补充和发展了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他认为,许多物质往往不是以原子的形式存在,而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例如氧气是以两个氧原子组成的氧分子,而化合物实际上都是分子。从此以后,化学由宏观进入到微观的层次,使化学研究建立在原子和分子水平的基础上。三、现代化学的兴起19 世纪末,物理学上出现了三大发现,即X 射线、放射性和电子。这些新发现猛烈地冲击了道尔顿关于原子不可分割的观念,从而打开了原子和原子核内部结构的大门,揭露了微观世界中更深层次的奥秘。热力学等物理学理论引入化学以后,利用化学平衡和反应速度的概念,可以判断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方向和条件,从而开始建立了物理化学,把化学从理论上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量子力学建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化学键(分子中原子之间的结合力)理论,使人类进一步了解了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大大地促进了化学与材料科学的联系,为发展材料科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也日益密切。化学家们运用化学的观点来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用化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例如能源危机、粮食问题、环境污染等。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产生了很多边缘学科,如生物化学、地球化学、宇宙化学、海洋化学、大气化学等等,使得生物、电子、航天、激光、地质、海洋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化学也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数不清的物质保证,在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代化学的兴起使化学从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多分支学科的科学,开始建立了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为分支学科的化学学科。化学家这位“分子建筑师”将运用善变之手,为全人类创造今日之大厦、明日之环宇。2.元素发现史上的两次奇迹及科学方法研究陕西省渭南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张文根化学发展史上,从个人发现新元素的数量方面讲,出现过两次奇迹。值得研究的是,两次奇迹基本上都采用了类似的科学研究方法。1.戴维与新元素的发现英国化学家戴维(H·Davy,1778~1829)出生于木刻匠家庭,从小就喜爱化学实验。他曾用自己的身体试验氧化亚氮(笑气)气体的毒性,发现其麻醉性,使医学外科手术发生了重大改途;他还发明了安全矿灯,解决了因火焰引起的瓦斯爆炸,对19 世纪欧洲煤矿的安全开采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但是,他一生最辉煌的成就莫过于新元素的发现。1799 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A·Volta)发现了金属活动顺序,并应用其发明了伏特电池。次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W.Nicholson)和卡里斯尔(A·Carlisle)利用伏特电池成功地分解了水。从此,电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1806 年,戴维对前人有关电的研究进行了总结,预言这种手段除可以把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外,还可能分解其他物质,这一科学思想使他把电与物质组成联系起来,从而导致了一系列新元素的发现。1777 年之前,对于碱类和碱土类物质的化学成分,人们普遍认为具有元素性质,是不能再分解的。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L·Lavoisier)创立氧化理论之后,则认为这两类物质都可能是氧化物。1807 年,戴维决心用实验来证实拉瓦锡的见解,同时也想验证一下自己预言的正确性。最初他用苛性钾或苛性钠的饱和溶液实验,发现碱没有变化,只和水电解结果一样。通过分析,他认为应该排除水这个干扰因素。于是改用熔融苛性钾,结果发现阴极白金丝周围出现了燃烧更旺的火焰,说明由于加热温度过高,分解出的产物立刻又被燃烧了。后来他换用碳酸钾并通以强电流,但阴极上出现的金属颗粒还是很快被烧掉了。最后,他总结教训,在密闭坩埚内电解熔融苛性钾,终于拿到了一种银白色金属,并进行性质实验,发现在水中能剧烈反应,出现淡紫色火焰,显然是该金属与水作用放出氢气的结果。山此,戴维判断这是一种新金属,取名为钾。不久,他又从苛性苏打中电解出了金属钠。次年,用同样方法,他从苦土(MgO)、石灰、菱锶矿(SrCO3)和重晶石(BaCO3)中分别又发现了新元素镁、钙、锶和钡。1807 年12 月,尽管当时英法两国正进行着战争,法国皇帝拿破仑仍然颁发勋章,以嘉奖戴维的卓越成就。但是,戴维并没有因此骄傲起来。金属钾被发现以后,他由该金属可从水中分解出氢气受到后发,认为钾也应该能够分解其他物质。于是在1808 年,他将钾与无水硼酸混合,在铜管中加热,得到了青灰色的非金属硼。这样,不到两年,戴维就发现了7 种新元素。如果加上他1810 年和1813 年确定的氯元素和碘元素,戴维一生发现和确认的元素就有9 种。这一成就在他去逝之前的52 个元素发现史上,无人能与其媲美。2.西博格与新元素的合成美国化学家西博格(G.T.Seeborg,1912~)的家庭境况和戴维差不多。依靠打工,他读完了高中和大学,并以出色的学习成绩,获得了著名科学家路易斯的赏识,随后便成为路易斯的得力助手和合作者,完成了许多重要研究。他热爱化学和物理学,决心在核化学领域做出非凡成绩。本世纪初,电子、X 射线和放射性的发现,打开了原子不可分的大门。1929 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斯(E.O.Lawrence)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发明■计出了回旋粒子加速器,从而取得了大大提高轰击粒子动能的手段,使新元素不断被发现和合成,仅1934 年至1937 年就有二百多种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出现。到1939 年,在92 号铀元素之前,只剩下61 号和85号两个空位了。所以,人们已不在关心元素周期表中的空格补缺,而将精力转移到铀后面元素的发现和合成上。3.金刚石的老知识和新知识吴国庆(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100875)早在1879 年,SmithsonTennant 已经发现,金刚石燃烧的产物是碳的氧化物,故金刚石是碳的单质。1913 年,Bragg 父子用X-衍射实验测定了金刚石的晶体结构。证实通常的天然金刚石属于立方晶系,其晶胞为面心立方,一个晶胞里有8 个碳原子(一个点阵点为两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周围有四十呈四面体排列的碳原子,健长为154pm。然而应当指出,在殒石里发现的金刚石却是六方晶系的。两种晶体的差别不在于碳原子的杂化类型(sp3),而在于排列方式不同引起晶体的对称性不同。金刚石被人类当作宝石而珍藏,据说已有3000 年的历史。经过琢磨的金刚石称为钻石,它密度大(·cm-3),是已知物质中最坚硬的(莫氏硬度10);它对光的透明度好,折射率高,琢磨适当的钻石能反射出更多的光而显得格外耀眼;高色散性还使钻石有‘光彩’,这是白光被钻石色散成单色光所致。金刚石的色散值是天然宝石里最高的。利用色散值的差别可以把金刚石跟很象它的锆石(ZrsiO4)区分开来。天然金刚石有的无色,有的则呈美而的蓝、黄、棕、绿等色,还有的呈黑色。理论研究证实,纯净的金刚石应当是无色的。它可以透过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包括红外和紫外)。这是因为把金刚石晶体里的电子从基恣激发到最低能量的激发恣需要电子伏特的能量,远大于可见光的能量(—电子伏特)。当金刚石里掺杂氮,能量从原来的 降到 左右,随氮原子的含量的增高,由于热运动引起的氮能级的宽度的差别,吸收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呈现黄(C/N=105:1)、绿(C/N=103:1)色,氮原子继续增多,所有可见光都会被吸收掉,便得到黑色的金刚石。在好长一个时期里,人们认为蓝色的金刚石是由于其中掺杂铝引起的。后来经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实验室证实,金刚石的蓝色是由其中不到百万分之一的硼引起的。他们发现,蓝色的金刚石是有导电性的。这可以解释为:硼原子的存在可以使碳的价带电子进入硼(受主)能级而在价帝里留下空穴,引起空穴导电。而铝的掺杂不可能有这种性质。金刚石的颜色还可因掺杂原子引起所谓的“色心”(又称F 心)而引起。这类金刚石的颜色会因加热、辐照而改交,有的还有荧光。习惯上钻石的质量按克拉(1 克拉等于200 毫克)计算。一颗钻石,超过10 克拉,就已很稀罕很珍贵了。至今最大的一颗金刚石是1906 年开采出来的‘非洲之星’,3025 克拉。世界上最大的一颗钻石则是称为‘蒙兀儿大帝’的,加工前重780 克拉。人们梦想合成金刚石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这种梦想的推动力一开始就是为了人工造出珍贵的钻石。因为天然的金刚石太少了。地球化学研究证实,自然界里的碳只有当熔化的岩百在3 万个大气压的高压下,才能以金刚石的方式结晶出来,有时生成金刚石的压力竟高到60000 个大气压。这样大的压力只有在地面下60—100 公里的深外才存在,从这样深的地方翻到地秃表层来的岩石太少了。开采金刚石需要很大的投资。那种从地表找到一颗金刚石的机会是极其稀少的。而开采出来的天然金刚12 石,只有很少就其质量而言可以加工成钻石,多数是灰色或黑色的。并不透明,有的内部夹杂有石墨,无法琢磨出钻石。最早尝试人工合成金刚石的报导在1880 年。而第一个宣称合成金刚石的是著名的法国实验化学家莫瓦桑(H·Moissan)。他以当时已有的化学知识预计,尚未制得的单质氟的化学性质极其活泼,若用它来及其迅猛地夺取碳氢化台物里的氢,就有可能把余留下的碳转变成金刚石。结果,他费了数年的光阴,克服了重重困难,真的制出了活泼的氟,取得了同的代人不可多得的巨大成就(他因此以及由此开拓的氟化学而得到诺贝尔奖金)。然而,当他实施氟和烃类的反应时,既使是在超低温下,也以猛烈的爆炸告终,一无所得。惨重的失败并未动摇过莫瓦桑人工制造金刚石的信念。后来,他从地球化学家那里得知了自然界石墨转化成金刚石的高温高压的条件,便设计了一种模拟天然过程的用石墨造金刚石的实验。他把石墨溶进熔融的铁,然后令铁急速地冷却。企图通过液恣的铁转化成固态的铁时产生的巨大内压,把石墨转化成金刚石。这种想法,粗想起来是蛮有道理的。因而莫瓦桑叫他的学生们,一次又一次地把这种实验得到的产品用无机酸把铁溶解掉,从黑乎乎的固恣残渣里寻找金刚石。后来,‘真的’从中发现了透明的“金刚石”。其中一颗被命名为法国卢浮宫里的著名钻石——摄政王同名的金刚石至今仍然在莫瓦桑的实验室里展览。莫瓦桑曾经两度在报上发表他已成功地制得金刚石。鉴于莫瓦桑的崇高威信,一时间引起了全球的轰动,穷人为之欢呼雀跃,富人为之垂头丧气。后来虽有著名氟化学家O·Ruff 在1915 年以及Parsons 在1920年宣称重复了莫瓦桑的实验制得了金刚石,却始终不能拿出足以令人信服的证据。到本世纪50 年代,有人从理论上论证了金刚石在高温高压下生成的临界条件,根本地否定了莫瓦桑设计的实验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据说,莫瓦桑的人造金刚石是他的学生被逼得无奈,投进酸洗后的黑色残渣里的天然金刚石。也有人报导,莫瓦桑得到的只是碳化硅或尖晶石(MgAl2O4)。首先在理论上计算合成金刚石的热力学条件的是R·Berman。简单地说,他的计算就是建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相图。计算的结果是:如果以温度为横坐标,压力为纵坐标,可以在图上划出一条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延伸的近似的直线,在直线的下方是石墨的稳定区(对金刚石则是热力学的介稳区),在直线的上方则是金刚石的稔定区(对石墨则力介稳区)。若温度和压力正好外于直线上则是金刚石和石墨的平衡转化点。这张图表明,例如在1200—1500K 的温度范围内,要使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压力需要达到××109Pa(4—5 万大气压)。值得指出的是,在教学讨论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人误解高温对合成金刚石的作用。应当注意,根据上述的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相图,如前所述,相平衡线的斜率是正值。这就是说,反应温度越高,需要的压力也就越高。若单考虑温度,结论应当是:(就热力学而言)温度越高,石墨越不容易转化为金刚石。这也可以从只考虑温度不考虑压力的Gibbs—Helmholtz 方程(△G=△H-T△S)看出。标恣下石黑转化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H>0),熵变△S<0(∴-T△S>0),因此温度越高,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自由能越大,即自发趋势越小。加压有利于转化是不难理解的。这是由于石墨的密度比金刚石的小,转化是体积减小的过程。因此,转化反应所需的高温只是为了提高速度。事实上,在高温高压下合成金刚石也是需要催化剂的。无催化剂时,石墨直接转化为金刚石的实验条件是2700℃,13GPa;利用Ni—Co—Fe 合金加入少量的硫、钛、铝等,可使转化温度降到950℃,压力降到4GPa。金属为什么能够催化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在已经提出的理论中有两种十分形象。一种是金属的表面作用的理论:金属镍属于面心立方晶体。镍原子的二维密置层的法线方向是立方晶胞的对角13 线方向,在晶体学上称为(111)方向,而每个镍原子周围有6 个镍原子的二维密置层则称为(111)面。面上的镍原子形成的正三角形的边长为249pm,跟石墨的二维面上的碳原子形成的三角形的边长(246pm)十分接近。当金属镍的表面正好是(111)面而又正好对着石墨的二维平面肘,镍原子便和碳原子之间一对一地形成化学键(石墨的碳原子的与二维平面垂直的2pz 轨道里的单电子进入镍原子的只有单电子的3d轨道),结果把石墨的二维平面上的半数碳原子拉向镍的表面,在高压下,石墨的层间距从335pm 被压缩,从而使碳原子的杂化类型由sp2 转化为sp3(见图1)。铁、钴、镍及其合金的晶体结构相似,因此都是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催化剂。另一种理论认为石墨中的碳原子可以单个地进入金属原子之间的四面体空隙,并在金属原子的作用下使其原子轨道杂化成sp3,碳原子通过扩散遇到另一碳原子形成金刚石。图1 石墨在金属表面原子的作用下转化为金刚石50 年代初,在美国和瑞典成立了两个人造金刚石的研究小组,分别在1954 和1953 年合成了金

化学化工环境1. 喜树发根培养及培养基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2. 虾下脚料制备多功能叶面肥的研究3. 缩合型有机硅电子灌封材料交联体系研究4. 棉籽蛋白接枝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合成与性能研究5. 酶法双甘酯的制备6. 硅酸锆的提纯毕业论文7. 腐植酸钾/凹凸棒/聚丙烯酸复合吸水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8. 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对4-硝基苯酚吸附性能的研究9. 铝合金阳极氧化及封闭处理10. 贝氏体白口耐磨铸铁磨球的研究11. 80KW等离子喷涂设备的调试与工艺试验12. 2800NM3/h高温旋风除尘器开发设计13. 玻纤增强材料注塑成型工艺特点的研究14. 年处理30万吨铜选矿厂设计15. 年处理60万吨铁选厂毕业设计16. 广东省韶关市大宝山铜铁矿井下开采设计17. 日处理1750吨铅锌选矿厂设计18. 6000t/a聚氯乙烯乙炔工段初步工艺设计19. 年产50万吨焦炉鼓冷工段工艺设计20. 年产25万吨合成氨铜洗工段工艺设计21. PX装置异构化单元反应器进行自动控制系统设计22. PX装置异构化单元脱庚烷塔自动控制系统设计23. 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环己烷氧化性能的影响24. 高温高压条件下浆态鼓泡床气液传质特性的研究25. 新型纳米电子材料的特性、发展及应用26. 发达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的研究27. 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28. 氯气生产与储存过程中危险性分析及其预防29. 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与检测30. 环氧乙烷工业设计31. 年产 21000吨 乙醇 水精 馏装置 工艺设计32. 年产26000吨乙醇精馏装置设计33. 高层大厦首层至屋面消防给水工程设计34. 某市航空发动机组试车车间噪声控制设计35. 一株源于厌氧除磷反应器NL菌的鉴定及活性研究36. 一株新的短程反硝化聚磷菌的鉴定及活性研究37. 广州地区酸雨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38. 超声协同硝酸提取城市污泥重金属的研究39. 脱氨剂和铁碳法处理稀土废水氨氮的研究40. 稀土 超磁致 伸缩 材料 扬声器 研制41. 纳米氧化铋的发展42. 海泡石TiO2光敏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研究43. 超磁致伸缩复合材料的制备44. 钙钛矿型无铅压电陶瓷的制备和性能研究毕业论文45. APCVD法在硅基板上制备硅化钛纳米线46. 浅层地热能在热水系统中的利用初探及其工程设计47. 输配管网的软件开发

溴氧铋毕业论文

铋主要用于制造易熔合金,熔点范围是47~262℃,最常用的是铋同铅、锡、锑 、铟等金属组成的合金,用于消防装置、自动喷水器、锅炉的安全塞,一旦发生火灾时,一些水管的活塞会“自动”熔化,喷出水来。 在消防和电气工业上,用作自动灭火系统和电器保险丝、焊锡。铋合金具有凝固时不收缩的特性,用于铸造印刷铅字和高精度铸型。碳酸氧铋和硝酸氧铋用于治疗皮肤损伤和肠胃病。铋作为可安全使用的“绿色金属”,除用于医药行业外,也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超导体、阻燃剂、颜料、化妆品、化学试剂、电子陶瓷等领域,大有取代铅、锑、镉汞等有毒元素的趋势。第一电离能电子伏特。密度。熔点℃,沸点1560±5℃。银白色或微红色而由金属光泽的晶体。化合价+1、+3 和+5。常温时,在空气中稳定;赤热时,即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生成三氧化二铋。加热时能与溴、碘化合;铋粉在氯气内着火。溶于王水和浓硝酸。不溶于非氧化性酸;即使浓硫酸和浓盐酸,也只是在共热时才稍有反应。不溶于水 铋系超导材料,主要是铋锶钙铜氧2201、2212、2223型氧化物,具有较高的转化温度。锡铋合金技术的原理 在模具型槽检验中,主要运用锡铋合金固液间体积收缩率极小、可近似认为固液间体积不变的特点,浇注出型槽的样件,然后对该样件进行外观、各个部位尺寸(锻件的热尺寸)及几何形状等的整体检查,从中发现加工或设计的不足。 锡秘合金样件在模具型槽中的浇注 第一步,根据型槽容积大小取适量锡秘合金条,放入已加热到135℃的增锅或其它加热容器中,在其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搅拌至其均匀。 第二步,把需浇注样件的模具均匀加热到160-200℃(根据模块大小而定,大者温度低)。 第叁步,以常规浇盐的方法,把模具垂直立起(浇盐口朝上),沿浇盐口浇注合金液体,直至型槽浇满为止。 第四步,待模具完全冷却至室温后,采用适当的方法打开模具,取出样件(样件不能断开)。 第五步,检查样件是否符合型槽形状,若能真实地反映型槽,则交检检测;若不符合,则重新浇注直至符合型槽形状。 第六步,根据交检检测结果,对模具进行适当的处理。 在浇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①模具加热必须做到均匀,否则对大型模具浇注出的样件影响尤为突出;②要浇注的模具在其浇注前必须先处理好裂纹;③必须把锡Q,合金残余物从浇注后的模具型槽中清理干净;④样件不能有充不满、残留飞边过大、弯曲、局部变形大等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缺陷。 锡秘合金技术在模具检验中的运用 (1)对已加工好的模锻模,采用浇注锡秘合金样件的方法来检查其质量。 (2)用它验证模具修复的质量,即在已修复好的型槽中,浇注出锡秘合金样件,再对该样件进行检测。 (3)采用浇注锡秘合金方法来区分两种或多种除了个别尺寸等不同外、其它基本一致的锻件模具。 (4)对校正模总体尺寸等的掌握,是确定如何进行修复的关键。对复杂类锻件的校正模,其修复难度相当大,修复质量也难以保证。采用修复前浇注出该模具的锡秘合金样件的方法就可以加以解决。氧化铋的用途主要用于化工行业(如化学试剂、铋盐制造等)、玻璃行业(主要用于着色)、电子行业(电子陶瓷等)以及其他行业(如防火纸的制造、核反应堆燃料等)。其中,电子行业是氧化铋应用最广的行业,主要用在压敏电阻、热敏电阻、氧化锌避雷器以及显象管等领域。如果从材料来分,氧化铋主要用于电子陶瓷粉体材料、电解质材料、光电材料、高温超导材料、催化剂等。电子陶瓷粉体材料电子陶瓷领域是氧化铋应用的一个成熟而又充满活力的领域。氧化铋作为电子陶瓷粉体材料中的重要添加剂,纯度一般要求在以上。主要应用对象有氧化锌压敏电阻、陶瓷电容、铁氧体磁性材料三类。在电子陶瓷的开发方面,美国走在世界前列。而日本则靠大规模生产和先进的技术占据了世界陶瓷市场60%的份额。随着纳米级氧化铋的研究开发和均匀化制造技术的创新提高,也将大大推动电子陶瓷相关元器件性能的改善和生产成本的降低。氧化铋在氧化锌压敏电阻中主要起效应形成剂的作用,是氧化锌压敏电阻具有高非线性伏安特性的主要贡献者。我国中南大学的研究人员制备出了平均粒径为10nm的纳米氧化铋,其在氧化锌压敏电阻中的应用机理、对均匀化制造技术的贡献和对压敏电阻性能的改善正在研究之中。电解质材料γ-Bi2O3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具有立方萤石矿型结构,具有非常高的氧离子导电性能,是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或氧传感器的一种极具潜力的电解质材料,比现有的锆系电解质材料在相同温度下的导电性高1-2个数量级。光电材料氧化铋基玻璃由于具备非常优秀的光学性能,如高的折射率、红外传输和非线性光学性,因而在光电装置、光纤传输等的材料应用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氧化铋在铋系超导材料原料粉中的含量接近30%,纯度为4N。现在世界上主要有美国超导公司、日本住友电气公司、丹麦北欧超导技术公司等三家单位商业化供应BSCCO2223带材。美国超导公司持有BSCCO短导线实验室临界电流密度的世界纪录,提供的带材性能为工程电流密度大于13500A/cm2;日本住友电气公司是最早在世界上主导BSCCO导线发展的公司,提供的带材性能为工程电流密度大于10000A/cm2;丹麦北欧超导技术公司提供的带材性能为工程电流密度为6000A/cm2。我国自1988年以来,一直在开展铋系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目前从事BSCCO系超导带材研究的主要有清华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和北京英纳超导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英纳超导技术有限公司的设计生产能力为200km/a,工程电流密度超过6000A/cm2的铋系带材。氧化铋在催化剂方面的应用,主要有三类一类是钼铋催化剂,是用于氧化反应的一种效果好而又经济的催化材料,在工业应用中可作为丙烯氧化为丙烯醛、从丙烯制备丙烯腊、丁烯氧化脱氢制备丁二烯、丁二烯氧化为呋喃等过程的催化剂;二类是钇铋催化剂,掺杂了氧化钇的氧化铋材料,是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催化剂。三类是燃速催化剂,氧化铋正在逐步取代氧化铅,成为固体推进剂中重要的催化剂。因为氧化铅有毒,对工作人员和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在其他方面的用途还包括作为核废物吸收材料、显像管荫罩涂层、无毒烟花等。铋基黄色颜料的研究现状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含铋的黄色颜料的种类及其制备方法,同时对其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 铋,黄色颜料 1前言 铋是一种稀少的金属元素(丰度为×10-5%),是钨矿的重要伴生元素,我国铋矿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70%以上。铋是全球公认的一种非常安全的无毒的金属。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这种“绿色”的产品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在,全球铋消费量每年的增长率为10%~15%,铋取代铅在新领域的发展中功不可没。在医药、催化剂、颜料及新型功能材料等方面发展迅速。 黄色无机颜料一直在颜料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使用的无机黄色颜料多为铬黄和镉黄,由于含有铅、铬、镉等不利于环境的元素,导致其在许多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虽然有一系列有机颜料可作为替代品,但遮盖性和耐久性大多不理想且价格偏高。因此,开发色泽鲜艳、无毒、高性能、不易褪色的无机黄色颜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铋及其化合物因具有无毒、耐腐蚀及良好色泽等优良性能,备受关注[1~2]。 2单相纯铋钒氧系黄色颜料 BiVO4黄颜料 有文献报道[3],钒酸铋是多晶型化合物,已知含有锆石相、白钨矿相和褐钇铌矿相。白钨矿相是稳定的高温相,在低于225℃时,会转换为褐钇铌矿相。这是因为低温下,物体的对称性减小,孤对电子向Bi离子靠拢;白钨矿相的密度比锆石相大10%,在1bar的压力下加热,锆石相会自发地转变为白钨矿相。当NO3-、OH-等阴离子存在时,锆石相才能稳定存在,这可能是因为阴离子可使低密度的锆石相具有额外的热稳定性的缘故。钒酸铋颜料较之铬黄和有机颜料来说分散性好、遮盖力强、主色调高、热稳定性和耐溶剂性好。 颜料的主要性能指标有着色力、遮盖力、吸油量、耐腐蚀性、耐候性、耐光性、粒度及粒度分布、颗粒形状、密度和比容等。钒酸铋黄颜料的主要物理性能参数[4]为:平均粒径~μm,密度5~6g/cm3,比表面积12~9m2/g,吸油量25~30g/100g。经动物实验证明,钒酸铋黄颜料对动物无害,也无生态危害。钒酸铋黄颜料与其它黄颜料的性能对比如下表所示[5]。 钒酸铋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水溶液沉淀法和煅烧法:沉淀法是将含Bi(Ⅲ)盐和V(Ⅴ)盐的高纯溶液混合进行反应,需要时还可加入其它无机化合物,在严格控制浓度、温度和pH值等条件下,产生沉淀物,对沉淀物进行处理后得到产物。煅烧法是将含铋和钒的化合物(多为氧化物)混合,并加入少量无机化合物作为促进剂;也可用水溶液沉淀法制得的凝胶沉淀经干燥后,代替这种混合物进行煅烧。然后,将这种干物料在氧化气氛中,用高温(600℃或更高)煅烧。 唐安平,秦毅红[6]用水溶液沉淀法制备了钒酸铋颜料。具体方法是:高速搅拌下将偏钒酸铵溶液倒入硝酸铋溶液中,用10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整pH值为1~5,在25~80℃下反应1h后,加入硝酸钙溶液;然后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整pH值为5~8,加热至回流温度,并维持体系的pH值不变,继续回流2h;再调整pH值至,搅拌1h,最后经过滤、洗涤、烘干、粉碎后得到产品。此产品呈绿相黄,色饱和度约80%,吸油量,遮盖力,平均粒度μm,水溶物。李伟洲,李少波[7]用Bi(NO3)3·5H2O和NH4VO3溶液在60℃左右于磁力搅拌容器中进行反应,控制pH值在9~10,得到橙黄色沉淀。沉淀静置一段时间后,对其进行过滤和蒸馏水、丙酮的洗涤,并把产物于120℃下干燥后置于刚玉坩埚中,在550℃煅烧3h,冷却研磨后转入管式炉,在650~700℃下煅烧15h,然后以每小时25℃左右的速率冷至室温,得到产品。 Bi8V2O17黄颜料 目前,国内外对于钒酸铋黄颜料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于同属铋钒氧系颜料的Bi8V2O17的报道却很少。Bi8V2O17具有正交晶系结构,李伟洲[8]等人用粉末煅烧法和水悬浮液法制备出的Bi8V2O17黄色颜料,色度和颗粒度都非常好。其中粉末煅烧法的最佳煅烧温度为650~700℃,煅烧时间15h;水悬浮液法的煅烧温度为640~680℃,煅烧时间为10h。粉末煅烧法和水悬浮液法制备的Bi8V2O17颜料产物颗粒细小,粒径均在9~10μm之间;水悬浮液法可以制得比粉末煅烧法色度更好、颗粒分布更均匀的颜料产物。从而为钒酸铋黄之外的黄色无机颜料开辟了一条合理而有效的新途径。 3含其它成分的铋钒氧系黄颜料 市场上的铋黄颜料是一个混合晶体或与钼酸钙、磷酸铋、钼酸铋和相关化合物结合的固溶体。钒钼酸铋黄颜料含四方钒酸铋(BiVO4)和正交钼酸铋(Bi2MoO6)的双晶相,化学式为BiVO4·nBi2MoO6,是一种亮绿色、遮盖力强的黄色无机颜料。其中BiVO4是发色成分,而Bi2MoO6则是调色成分;增加Bi2MoO6的含量可以得到绿色调更重的黄颜色。钒钼酸铋黄色的发色类似铬黄,它之所以具有鲜艳的黄色,是煅烧时形成了正钒酸盐的结果;钼酸铋的黄色很淡,但在色调上仍有一些贡献。钒钼酸铋黄着色力和遮盖力都相当高、光泽性好、具有双晶面、折射率高、粘合力极强、超常的耐光、耐候和优良的光泽保持性能,其绿相黄色彩尤其鲜艳,用于配制不含毒性元素的黄汽车漆,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铋黄主要用于各项性能指标要求很高的场合或单色体系的高档制品,例如,黄色汽车外壳最后一道工序的喷涂、黄色工业涂料、橡胶制品、塑料制品、印刷油墨的着色。目前国内外报道的研制技术均采用纯铋化合物为原料生产颜料,因此生产成本高,许秀莲[9]等人在进行复杂铋中矿湿法冶金新工艺研究中,获得了中间产品氯氧化铋,并以此为原料制备高级无机黄颜料,取得了满意的结果。4其它含铋的黄色颜料 氧化锌铋系颜料[11~12]是一种新型的黄色颜料,由于其黄相高且对环境无害,因此,从环保的角度看,这种颜料可以作为一些有污染的颜料,尤其是含铬的黄色颜料的代替品。目前对于氧化锌铋系颜料的介绍十分少。通过控制原料反应物ZnO和Bi2O3的比例可以得到一系列的氧化锌铋系颜料。氧化锌铋是一种两相的混相颜料,含不完全尖晶石型金属氧化物24Bi2O3·ZnO和ZnO固溶体,其颜色随着两相相对含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随着Bi2O3的增加,产物的黄色变得更加明亮,而当增加到一定值时,产物的黄色色调达到峰值;如果再继续增加Bi2O3的含量,产物黄色调则会降低。Petra Sulcova和Miroslav Trojan制备了ZnO-Bi2O3黄颜料:ZnO按比例悬浮在Bi(NO3)3水溶液中,悬浮过程要达到彻底的均匀,然后进行干燥,干燥的产品在玛瑙研钵中研磨均匀,装入瓷坩埚,放进电阻炉中于600℃下煅烧2h,电阻炉的升温速率为10℃/min。经产品分析,发现Bi2O3含量为18%时,呈现最强烈的黄色,而且产品对环境无不利影响。 Rao等人研制了Y2O3或Ce2O3掺入Bi2O3的黄色颜料:往混合氧化物中加入丙酮,在玛瑙研钵中湿混,干燥后于铂坩埚中煅烧,合理控制升温速率,煅烧过程重复3次,并加以间歇的研磨而制得产物。此种颜料的黄度值可达40以上,红度值在1以下,色度好。[13]等人发现,(Bi,R)2O3(R:Nd,Sm和Dy)有可能作为颜料,而实验也证实(Bi2O3)(Sm2O3)和(Bi2O3)(Dy2O3)是很有前途的黄色无机颜料。 5 展望 无机铋系颜料因其着色力、遮盖力强,对人体和环境没有危害,成为目前最好的黄色无机颜料,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的发展前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展颜料后处理,提高颜料的性能[14];二是在原有基础上添加其余成分,改进已有品种。我国铋资源丰富,铋系颜料附加值高,应该加快它的开发应用步伐。

铋作为可安全使用的“绿色金属”,除用于医药行业外,也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超导体、阻燃剂、颜料、化妆品、消防、电子陶瓷等领域.铋剂通常指胶态次枸橼酸铋。常见的有枸橼酸铋钾胶囊、枸橼酸铋钾、胶体次枸橼酸铋等。口服后在胃酸作用下,形成铋盐和粘性凝结物,涂在胃表面,形成保护层并直接杀灭幽门螺旋杆菌;铋用做超导体材料;铋可做核反应堆的冷却剂;铋合金具有不收缩的特性,用于高精度铸型;铋的低熔点可做成易熔合金,用来制造消防水龙头,遇火自动熔化放水。也可做成保险丝,短路时熔化断电。铋同时还是绿色材料,完全无毒目前,大部分铋主要用在两大方面:冶金和医药。

溴氧铋硬度试剂是用于测定水中水硬度的一种特殊试剂,它也称为溴铋法。这种试剂主要由氯化溴(NaBrO3)和氧化铋(V2O5)组成,它们在复合溶液中发生反应,产生指示性的黄色悬浮液,用于测定水硬度的指数。它们是一种稳定的中和溶液,可以测量水中的硝酸盐、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的硬度。比较准确的测量值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温度、pH和浓度来获得。溴氧铋硬度试剂的使用可以更有效地检测水质,并帮助保护水资源。

化妆品翻译毕业论文

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毕业论文英语翻译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英文化妆品的翻译

摘 要: 名称的翻译对于化妆品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寻找一个汉译英文化妆品名称的好方法。作者首先介绍了翻译对品牌的重要性,接着对语言和文化关系进行了讨论,然后介绍了中英翻译的四种方法,最后进行了总结。为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译者应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 翻译 品牌 化妆品

品牌是由制造商或商品经营者确定的产品徽标。一个良好的品牌翻译将提升该产品的价值,它会吸引公众的眼球,激发他们的购买热情,甚至会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为了迎合消费者,在新的市场,品牌名称应翻译得当。

根据奈达的等价翻译原理,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杨朝燕,2001:45)。广告业的大师黄�先生也曾说过:“作为业内人士,我们的工作是要富有创造性的翻译。”(周兆祥,2000:55)因此,在翻译品牌名称时,译者不仅要知道英文单词的字面意思,而且要理解它的文化内涵。这样翻译时才能够正确理解英文品牌的含义,解决文化冲突,吸引消费者。我以外国品牌化妆品为例,讨论翻译的方法。

1.影响英文化妆品品牌翻译的因素

品牌与文化就像是两个彼此密切相关的亲密朋友,哪里有文化,哪里就会有品牌。品牌实际上是一座搭在两个不同的国家之间连接两种不同文化的桥梁。一般来说,文化包括社会意识形态、审美标准、价值观、认知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化妆品已敲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品牌的翻译变得非常重要。

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品牌的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意识形态会限制品牌的文化内涵。虽然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但西方和中国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例如,在西方,人们更加注重个人主义。他们更喜欢使用人名、地名或《圣经》中的词汇来命名一个品牌。但在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人们更加重视集体主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给予品牌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古代,中国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国,寻求统一的概念,而西方则充斥着价值膨胀和冒险精神。举个例子:“安娜苏”,这个是一个国外化妆品品牌,也是它创始人的名字。这就是一个对个人主义价值观很好的解释。

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审美标准是指衡量、评价对象审美价值的相对固定的尺度。为了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的产品,译者必须认真翻译品牌,才能使翻译的化妆品满足不同消费者不同的认知和审美心理。例如,大多数人可能听说过著名的香水“Poison”,这个是迪奥公司在1985年专门为西部妇女设计生产的,以满足她们对神秘事物的好奇和对冒险精神的追求。该产品在西方市场销量极好,“神秘和令人难忘的”是西方女性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共同感受。但是在东方,女性往往更温柔、安静,它被翻译成“百爱神”而不是“毒药”,说明译者选择了适应其民族特点和文化价值的语言。总之,在翻译前译者应该先了解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以便在全球市场上更好地翻译。

2.翻译方法

品牌名称的翻译是一个转换和再造的过程。追求同等价值的信息是成功翻译的关键因素。

音译

音译是指根据其目的语发音用近似发音的汉字进行翻译。以“Maybelline”为例,中国将它翻译成“美宝莲”。每一个字都有特别的含义,“美”是指它将会让使用它的女性变得美丽动人;而“莲”是指莲花,表明这个美容效果会使消费者像一个美丽的莲花自然清爽。这些都表明它的功能是让消费者比以前更漂亮。

“Clean&Clear”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该品牌被翻译成“干净清透”,它就会失去翻译之美。该品牌被翻译成“可伶可俐”,与品牌原名一样使用了头韵的修辞手法,也有一个类似的原始发音。同时人们将永远清楚这个品牌的目标消费者是可爱的年轻女孩。

“Dove”的本义是鸽子,在国外这是一个温柔和可爱的象征。但在中国,鸽子只是一种鸟类。作为皮肤美容品,如果翻译为“鸽子”,很难被公众接受。因此,在中国它被翻译成“多芬”,意味着更多的芬芳。

还有更多的例子:“EsteeLauder”被翻译成“雅诗兰黛”,“SISTEIN”翻译是翻译成“希斯汀”,“Elizabeth Arden”被翻译成“伊丽莎白・雅顿”等。

意译

意译是指根据原品牌的内涵来翻译,有利于消费者记住该品牌。相比较音译,意译更加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美学价值。例如,化妆品“BIOCEAN”被翻译成“碧欧泉”。“BIO”是指“生物”,“OCEAN”的意思是“大海”,将海洋生命之美延伸至自然之美,但如果使用音译,将会翻译成“比奥希昂”,显得烦琐和不雅,而“碧欧泉”则避免了这些缺陷。

“Uriage”是一个化妆品的名称,也是阿尔卑斯山中一个温泉的名字,那里的温泉专门用于治疗皮肤问题。作为一个化妆品品牌,“依泉”是一个好的翻译。翻译品牌的同时也展示了该品牌的组成成分和产品功用。

创造性翻译

创造性翻译认为音译和意译都有一部分缺陷,为了达到音、义的完美结合,译者创建另一个单词或词组来充分展示产品的功能。让我们以“Plantesystem”为例。这个品牌是由法国最大的医疗化妆品厂生产的。它的中文意思是“植物系统”。但译者翻译成“欧萃碧”。这种转换不仅使消费者感觉良好,而且强调这是一个来自欧洲以植物为原料的化妆品。

不译

不译即不进行翻译,只是使用原来的名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汉字、少数民族语言、外来词和字母可以作为商标注册。随着中国市场的迅速扩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化妆品厂商在中国直接注册商标品牌。这样既可以节省翻译费用,又确保了该品牌的异国情调。“VOV”、“HR”、“DHC”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

3.结语

由于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认知在中国和西方的审美标准的差异,翻译必须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并保留其民族特色和品牌的魅力,使原来的语言承担所有的信息和功能。一个成功的品牌翻译,能给消费者深刻印象,而失败的翻译,会令消费者失去兴趣。为了更好地表明外国化妆品的魅力,译者应该寻求最佳的方式来翻译品牌。如果我们将市场比喻成一场战争,成功的品牌名称就像一面旗帜永不落。如果一家公司想打开国外市场,就必须打动消费者。因此,品牌名称的翻译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杨朝燕.跨文化广告传播与商标翻译[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4).

[4]周兆祥.翻译与人生[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浅析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摘要】把汉语译成英语或把英语译成汉语是一种语言活动,它既涉及汉英两种语言本身的知识,也涉及多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这就需要译者对汉英两种语言的特点、差异及各方面的文化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表达完整,翻译出的作品才会忠实于原作。

【关键词】汉语;英语;文化差异;理解与翻译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其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可以说是千差万别,不了解这些差别,翻译出的作品肯定会洋相百出、词不达意。因此,要想处理好翻译过程中的难题,关键是要了解汉语与英语的区异。一般来说,所涉及到的汉英语言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语语法结构严谨,汉语遣词造句形式灵活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言,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汉语和英语的习惯用法不同。汉语中某一说法本来是很清楚的,谁也不会误解,但如果生搬硬套,逐字译成英语,就很可能词不达意,甚至还会引起误解,闹出笑话,或铸成大错。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必须在译文中增补适当的词,把原文中暗含的意思明确地表达出来。例如:

原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如果想当然地翻译成:“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就要贻笑大方了,因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典型的中文表达,直接翻译成英文不符合英文语法。正确的翻译应该是:Work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day.

另外,汉语中的典故、谚语等,汉语读者熟悉,一看就明白,但是英语读者就不见得能懂,因此翻译时就得适当地添加一些注释性的词语。例如:

“班门弄斧”可译成 This is like showing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the master carpenter。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不在译文中加上the master carpenter而只译作Lu Ban, 不知道典故的外国读者就会感到茫然,不知道Lu Ban是何许人,因而也就无法理解本句子内在含义。

二、英语句子如参天大树枝叶横生,汉语句子似万顷碧波层层推进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例如:

原文:In the doorway lay at least twelve umbrellas of all sizes and colors.

译文:门口放着一堆雨伞,少说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

如果把这个句子译成“门口放着至少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雨伞”,译文一听就是翻译腔调,语言色彩大打折扣。

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例如:

原文:Can you answer a question which I want to ask and which is puzzling me for a long time?

译文:有一个问题困扰我好长时间了,想请教你,你能回答吗?

汉语用三个分句表达原文的意思,显然效果很好,如果译成:你能回答一个长时间困扰着我使我想问你的问题吗?不仅效果不好,而且显得绕嘴。

三、英语中被动式居多,汉语中主动式居多

我们知道,在汉语中被动式使用较少,我们叙述一种行为的时候常采用主动式。而英语则不然,大量的及物动词可以用被动式,不少相当于及物动词的短语也可以用被动式。例如:

(1)English is spoken here. 这儿讲英语。

(2)It is hoped that you will have a chance to visit China. 欢迎你有机会来中国访问。

汉语的被动句子,从结构上来说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带有表达被动意义的标记,如“被”、“受”、“遭”、“给”、“挨”等;另一类则不带这种标记。普通而常见的是后一类。但不论哪一类,译成英语时基本上都可运用被动语态。例如:

(1)他被选为学生会主席。He was elected Chairman of the Students’Union.

(2)这个问题正在研究。The problem is now bEing studied.

但必须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带被动标记的句子都一定要译成英语的被动式。比如“老太太被风吹病了”,若译成“The old lady was blown sick by the wind” 就成了中国式的英语了,而只有译成“The old lady fell ill because of the draught.”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四、思维习惯差异

不同文化的人,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有很多不同,翻译时也必须作等值意义转换。如:英语民族的人见面时喜欢谈天气,说“Lovely weather,isn’tit”之类的话,根据英美人的习惯,这无非是一句最方便、最不得罪人的见面语。而在我国, 自古就“民以食为天”,人们见面时爱说“吃了吗?”在多数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别人是不是吃饭了,而只是一种招呼罢了。中国人听到这些问话也只是回答说“吃了”或“没吃呐”,实际上是个应酬。这样的对话如果译成英文只说“A:How do you do? B:How do you do?”或“A:Hi! B:Hi!” 就行了。如果将A的问话改译成“Have you had you meal?”如果被问者B是英语民族的人,他心理上首先的反应是:“Yes, I have.”或 “No, l haven't”或“Do you mean to invite me to dinner?”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形成的词语,在英语中就很难找到字面对应的表达法,对于“饭桶”、“吃不开”、“吃不了兜着走”等这一系列说法只好分别意译为“good- for-nothing”,“be unpopular”,“land oneself in serious trouble”,等才能基本如实传达原文的含义。

五、物指联想差异

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的文化里可能包含不同的价值,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的内涵。动物比喻(Animal Metaphors)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均有广泛的使用。然而,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人们对动物比喻的正确理解和翻译存有障碍。从翻译的角度总体说来,动物比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译语与原语存在对应的关系,翻译时可采用同值、近值互借法,以再现原语形象。例如:

(1)He is as sly as a fox. 他狡猾得像个狐狸。

(2)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披着羊皮的狼

另一类是:同一动物形象在原语和译语中的语用意义相去甚远。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就出现了动物形象名称的转换。这种动物形象的转换可以是一种动物形象转换为另一种动物形象, 也可以是一种动物形象转换成人的形象,例如:

(1)Talk horse.吹牛。(horse译为“牛”)

(2)Black sheep.害群之马。(sheep译为“马”)

(3)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dog 译成“人”)

翻译过程中出现的这种动物形象的喻体转换丰富了动物成语的内涵,同时,它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创造出生动、鲜明的形象,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

为使译文读者得到和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中遇到两种文化差异特别大时,用直译无法使译文传达信息,译者就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在译文文化中寻找对应的表达方式,做出各种必要的转换,进行意译。

【参考文献】

[1]张道真2002《张道真英语语法》商务印书馆

[2]范仲英 1994 《实用翻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喻家楼 1991 《汉语成语英译词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功能化妆品概要 功能化妆品的界定 在过去的10多年里,作为化妆品和制药工业革新,以及消费者对化妆品态度转变的结果,化妆品和药品的界线因为交叉而更加模糊不清,见Fig1-1, 由于这种交叉,化妆品和类似药物功效的新类别产品已经出现。比如,尽管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FDA)没有将功能化妆品(Cosmeceuticals)定义为独立类别,但是该术语已经被派生出来,并且被化妆品制造厂商者,迫不及待地用于描述化妆品和药品组合的一类产品。 每天都有越来越多的术语,用来描述我们正在称为功能化妆品这类日用品。这些包括: 美容增补剂;活性化妆品;效能化妆品;生物活性化妆品;植物化妆品;功效化妆品 皮肤治疗剂;皮肤药物;化妆品药物;疗效性化妆品。 当然,这些术语不都是一样的,在有些情况下,使用者正试图对一些产品类别进行正确地区分;在另一些情况下,使用者可能会简单地"将新酒装入旧瓶"。 美容增补剂基本上是天然营养保健类产品,通过口服产生美容效果,它们通常以胶囊形式使用,但有时以汤剂或甚至酊剂形式使用。 活性化妆品包括"活性"成分,可能不产生许多令人满意的健康益处,然而使用类似效能化妆品或功效化妆品的术语意味着:它们比一般化妆品表现出一些较有用的功效。 比如:皮肤治疗剂和皮肤药物只能简单地归为功能化妆品中的一小类,而化妆品药物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定义为:化妆品和药物相组合的产品,这类产品包括含氟牙膏,抗头皮屑香波,也必须符合人体健康,化妆品卫生和安全法规。由于世界上现有的化妆品卫生和安全法规,和全球文化存在着不同的差异,造成对功能化妆品的许多不同解释;并且不同的国家正在使用上述多种短语和术语,来表达功能化妆品。 .2 功能化妆品历史 尽管功能化妆品这个术语,最初由美国皮肤学家阿尔伯特克利格曼医学博士,在20世纪70年代制造出来,但埃及人是有史以来,最早认识到化妆品能有保健的作用。考古学家已经发掘出一些古代化妆品罐,在其化妆品罐上所写的象形文字是说:"对视力有益"和"止血"。公元前1600年书写的医用莎草纸,经常涉及到许多功能化妆品。特别受人喜爱的是使用蜂蜜和牛奶的制剂,据说蜂蜜和牛奶有助于治疗皮肤疾病。而其他由乳香、植物油和石蜡按等比例制造的产品,声称能消除面部皱纹。 对于许多中世纪的阿拉伯医生和他们的欧洲同行来说,化妆品、香精和草药之间没有什么区别。他们所做的研究和试制工作,同时也覆盖了这些学科。化妆品和洗涤工业从医药领域中分离出来,是19世纪当现代制药工业开始发展,当第一个管制药物销售的政府法令实施以来,所出现的现象。 在近来的50多年里,有点讽刺性的是,医生和公众过分关注化妆品,引起的过敏反应。化妆品作为有效帮助治愈的作用被忽视,直到它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才被重视。 克利格曼通过开发能改善紫外损伤皮肤外表和抗皮肤皱纹的制剂,重新点燃人们对化妆品的兴趣。在此,他使用维甲酸作为活性成分。维甲酸已被证实:具有消除细小皱纹、减少衰老角质症,和促使胶原形成的能力。 克利格曼认为:新的化妆品技术"使得在皮肤护理品中,加入数量不受限制的活性物质成为可能,这些活性物质来自自然资源-来自植物、海洋、地球以及宇宙,包括那些由化学家合成的令人心动的物质名单。比如:维生素和抗氧化剂、抗炎、影响情绪的香味、胎盘、羊水血清和众多的激素,选择的范围十分广泛。" 功能化妆品类型 (1)按通常使用来划分,功能化妆品被分为下列各部分: 皮肤护理:包括防晒和其他皮肤护理品; 头发护理:包括洗发香波、护发剂和保护头皮健康的护发品; 身体护理:包括除臭剂和广泛范围的个人护理品; 化妆护理:包括护甲、护眼和彩妆美容产品。 大多数功能化妆品绝多数是皮肤护理品,特别强调防晒品类;其次第二大类是护发品。 (2)按性别化使用来划分,功能化妆品被分为: 在男性中,潜在功能化妆品使用的关键领域是: 头发再生、抗衰老、抗头皮屑、抗汗、抗皮炎、抗牙齿腐蚀、抗脚癣以及作为收敛剂; 在女性中,功能化妆品最多数用于: 抗皱纹、丰乳、苗条(抗脂肪团)、脱毛、口腔卫生、皮肤变棕色、皮肤美白、细胞再生复原、抗自由基、抗静脉曲张。 在这个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当今,人们心里将青春与美丽联系在一起,对于女性,不断使用抗衰老面霜和皮肤美白产品,将构成不断增长的化妆品消费大市场。最近几十年,最流行和最有争议的功能化妆品,有些含有果酸:α-羟基酸(AHA)和β-羟基酸(BHA),它们都是非常流行的"抗衰老物质"。 红血丝是另一个美容的疑难问题,在这个领域中,生物化妆品和植物化妆品正愈加流行。许多植物药材,特别是葡萄叶提取产品,已经被成功地开始应用,减缓红血丝的局部面霜,也正日益进入市场。(今后继续连载) -------------------------------------------------------------------------------- 功能美白成分解析 1、减少黑色素生成,概念跟“预防胜于治疗”相类似:利用防晒露,使皮肤因缺少黑色素生成的刺激而变白。通常这类美白产品配方里都添加有防晒因子。 2、加速已出现色素沉着的角质层细胞的新陈代谢:α羟基酸及A醇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它们可帮助消除已出现色素沉着的细胞,使肌肤外表更明亮,还可使不断更新的基层细胞加快其生长分裂速度。这样,黑色素细胞进入邻近细胞中的数量就会较少,肌肤就会显著变白。 3、减少新色素的生物合成:关于此类成分的作用过程,目前市面上出售产品的内含成分大多通过抑制酪氨酸酵素而起作用。通常此类衍生物不能兼备安全性和功效性。以对苯二酚为例,该活性成分因据称有毒而渐遭弃用。 于是,近年来,新一代功能性美白产品成分成为许多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和开发重点——熊果素:其结构是对苯二酚的葡萄糖甙,通过抑制酪氨酸酵素而起作用;其刺激性及敏感性比苯二酚小很多。使用浓度介乎1%~10%之间,最好高于5%。易溶于水,需添加稳定剂以避免在最终配方中变色。 曲酸:其效用是在观察日本清酒酿造工人的手变白时发现的。它能有效抑制酪氨酸酵素,可溶于水,使用浓度介乎1%~3%之间,无毒,用后刺激性极小,在亚洲食品工业中被用作抗氧化剂。但在美白产品中应用,配方中存在稳定性问题,会令加入曲酸的产品变成黄褐色。基于这一原因,含有曲酸的美容化妆品中均添加抗氧化剂。 棕榈酸曲酸:由曲酸衍生而来的脂溶性成分,相对于防晒露及其配方中可能添加的防腐剂而言,其好处在于不影响它们的活性。尽管推测它能起抑制酪氨酸酵素的作用,但确切的作用过程仍未被业界人士彻底搞清楚。而通过人体试验显示其性质稳定,无刺激性。 维生素C衍生物:维生素C可有效抑制酪氨酸酵素,但不具相应比例的美白效果,因此业内人士推断是其抗氧化作用令黑色素减少进而分解,从而起到了美白作用。由于其性质倾向不稳定,故其配方中需添加其他成分保持其稳定性,但可能会因此而降低其功效。值得一提的是,维生素C磷酸镁盐是维生素C相对稳定的衍生物,可溶于水。作为皮肤美白成分使用时,浓度介乎5%~10%之间。具有令肌肤明亮及抗氧化作用,并能刺激胶原蛋白的合成,也常用于抗衰老保养品中。 壬二酸衍生物:该酸由引起花斑癣的皮屑芽胞菌酵母自然生成,通过该分子的作用会使皮肤出现淡斑。它是氧化酵素的有效抑制剂,因此也能抑制酪氨酸酵素。对光不敏感,与皮肤相容性好,但难以溶解,不便与乳液结合,近年来生产出的衍生物azelaoidiglycine,在其浓度含量为3%的口者喱中有显著的美白效果。 植物萃取物:许多植物萃取物具有美白肌肤的作用,而当前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辨别它们内部的活性成分。譬如,中国植物蔷薇科属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的衍生物,其美白作用与抑制酪氨酸酵素、抗组氨作用均同步进行,虽然目前仍不清楚这些作用是否来自萃取物中的同一成分,但肯定它包含多酚—— 一种洋甘草(Glycyrrhiza glabra)精油中供研究及散见于多种不同植物中、被确认为具美白功用的物质。 总之,美白配方的功效主要取决于所含成分的类型,人们可以通过试管及人体测试进行评估。不过有研究成果显示,数种活性成分结合产生的护理功效,可高于单一成分功效的总和。某些成分——如硫辛酸、山梨酸、萄糖氨、谷光甘肽及半胱氨酸等——各自的美白功效不大,但结合使用可提高其功效。

大致上有两种思路:1. 对同一作品(比如一本小说)的不同译文进行对比。然后给出自己的评析。2. 选取某种类型的翻译(比方说商标翻译,化妆品翻译等等)作为研究对象。此种类型,一般的思路是先介绍适用的翻译理论,然后给出该种类型翻译的正确方法论;最后是要用实例来证明方法论的可行性。、 当然你也可以写口译方面的论文。不过这需要你采集一定的数据来进行分析,相比之下可能比写笔译要花更多的功夫。建议你去看看翻译类的期刊,图书馆应该有的,比如说《中国翻译》,《上海翻译》,里面的文章很有借鉴的意义。

大致上有两种思路:1.对同一作品(比如一本小说)的不同译文进行对比。然后给出自己的评析。2.选取某种类型的翻译(比方说商标翻译,化妆品翻译等等)作为研究对象。此种类型,一般的思路是先介绍适用的翻译理论,然后给出该种类型翻译的正确方法论;最后是要用实例来证明方法论的可行性。、当然你也可以写口译方面的论文。不过这需要你采集一定的数据来进行分析,相比之下可能比写笔译要花更多的功夫。建议你去看看翻译类的期刊,图书馆应该有的,比如说《中国翻译》,《上海翻译》,里面的文章很有借鉴的意义。

毕业论文英文翻译自动化

本文表明,自动合成的仿真器是有竞争力的替代手工仿真器的二进制代码模型检查。虽然从硬件描述硬件仿真器代已久的使用在不同的领域,我们的工作是新的,它突出和接近抽象技术的自动集成的需要,以解决状态爆炸的问题。案例研究显示,只有最小的方案,否则可以验证。很明显,工作要求抽象,可自动集成技术的进一步调查,,SGDL代码特定于硬件的静态分析的合成。此外,即使我们相信,SGDL和基础合成系统一般,足以应付各种不同的微控制器平台,我们进一步要探讨其适用性合成仿真器如瑞萨R8C/23的16位微控制器。

Abstract China's output of CNC machine tools continued rapid growth in the processing precision CNC machine tools, automation, productivity, labour intensity, and so on all aspects of general machine tools incomparable advantages, but the purchase of new CNC machine tools in particular the large cost of CNC machine tools Very high, often many users looking to deter and, in particular developing countries such as China's limited funds.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upgrading of CNC machine experience tells us that the old machin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C transformation, not only for good performance, shorter cycle, and can save large amounts of funds. Wa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greater machine, the savings of more fund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ordinary lathe, and the steps needed to transform the main components. Focused on the machine CA6140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in drive system. In a nutshell, we implemented the old NC machine tool of transformation, our country's socialist construction will have a certain role in the promotion. Key words: CNC machine tools, NC transformation, spindle components

Car partsEngine The engine is a power plant, which provides power to drive the automobile. In most automobile engines,the explosive power of the mixture of air and gasoline drives the pistons.The pistons turn a crankshaft to which they are attached The rotating force of the crankshaft makes the automobile’s wheels turn.Some automobiles are powered by another kind of engine,known as the rotary valve,rotating combustion engine or Wankel engine The rotary valve engine also draws in a mixture of air and fuel, which is then compressed and burnt.A motor revolving in an elliptical chamber is connected to a shaft,Which finally drives the rear wheels.In most automobiles.the engine is mount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car,with the clutch and gearbox immediately behind it;the engine, clutch and gearbox are assembled into a single unit A number of systems are necessary to make an engine work . A lubrication system is neededto reduce friction and prevent engine wear. A cooling system is required to keep the engine’s temperature within safe limits .The engine must be provided with the correct amount of air and fuel by a fuel system. The mixture of air and fuel must be ignited inside the cylinder at just the right time by an ignition system.Finally, an electrical system is required to operate the cranking motor that starts the engine and to provide electrical energy to power engine accessoriesLubrication System An engine has many moving parts which eventually develop wear,as they move against each other.The engine circulates oil between these moving parts to prevent the metal-to-metal contact that results in wear. Parts that are oiled can move more easily with less friction and hence power loss due to friction is minimized.The secondary function of lubricant is to act as a coolant and also as a sealing medium to prevent leakages.Finally,a film of lubricant on the cylinder walls helps the tings in sealing and thus improves the engine’s compressions.Cooling System Due to the combustion of fuel with air inside the cylinder,the temperature of the engine parts increases.This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directly affects the engine performance and the life of the engine parts.The cooling system keeps the engine operating at the efficient temperature.Whatever the driving conditions, the system is designed to prevent both overheating and overcooling.Fuel System 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fuel supply system is to provide fuel to the carburetor or injection system at a rate and pressure sufficient to meet engine demands under all conditions of load,speed and gradients encountered by the vehicle.The fuel system must also have enough reserve fuel for several miles of vehicle operation.Ignition System The purpose of the ignition system is to provide assistance for the combustion of fuel either by a high voltage spark or self-ignition in each of the engine’s cylinder at the right time so that the air-fuel mixture can burn completely. The fuel supplied 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must be ignited to deliver power.In a spark—ignition engine an electric spark is used for this purpose.The compression—ignition engine does not require a separate ignition system because the ignition is affected by compression of the mixture to a high pressure. Electrical System The engine’s electrical system provides energy to operate a starting motor and to power all the accessories.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electrical system are a battery,an alternator, a starting motor, ignition coil and heater.Frame The frame provides a foundation for the engine and the body of the vehicle . The flame is constructed from square or box-shaped steel members strong enough to support the weight of the body and other components. The automobile frame is usually made up of a number of members welded or riveted together to give the final shape.The engine is mounted on the frame with rubber pads which absorb vibrations and also provide damping of these vibrations.Absorption and damping of vibrations protects passengers from discomfort caused by shocks. The frame is supported on wheel axles by means of springs.This whole assembly is calledthe chassis. Suspension System The function of the suspension system is to absorb vibrations due to the up and down motion of wheels.caused by the irregularities in the road surface . The springs, connecting linkages.and shock absorber comprise the suspension system of a vehicle.The suspension system is of two types: (1)Rigid system(2)Independent systemIn the rigid system, the road springs are attached to a rigid beam axle. It is mostly used in the front axle of commercial vehicles and in the car axle of all types of independent system does not have a rigid axle. Each wheel is free to move vertically without any reaction on its mating wheel. The independent system is mostly used in small cars Power TrainThe power train carries the power that the engine produces to the car wheels. It consists of the clutch (on cars with a manual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a system of gears that increases the turning effort of the engine to move the automobile ),drive shaft, differential and rear clutch is required with the manual transmission system to temporarily disconnect the engine from wheels. Such disengagement of the power train from the engine is essential while changing the gear ratio or while stopping 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is to provide the necessary variation to the torque applied by the engine to the wheels. This is achieved by changing the gearing ratio between the engine output shaft and the drive ShaftThe drive shaft or propeller connects the gearbox and the differential unit. The drive shaft has universal joints at its ends.DifferentialThe function of the differential is to split the power received from the propeller shaft to the rear axle shaft. It allows the rear wheels to be driven at different speeds when the vehicle takes a bend or falls into a ditch. AxlesAxles are the shafts on which road wheels are mounted. The road wheels are provided with the required drive through these axles.WheelThe automobile wheels take the load of the vehicle and also produce tractive force to move the vehicle. The wheels are also used for retardation and for stopping the SystemThe steering system is used for chang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The major requirements in any steering mechanism are that it should be precise and easy to handle, and that the front wheels should have a tendency to return to the straight-ahead position after a turn. A gear mechanism, which is known as steering gear, is used in this system to increase the steering effort provided by the driver. This system makes the vehicle steering very easy as the driver does not have to put in much effort.Vehicle steering is not only required on a curved road but also while maneuvering on the busy traffic roads.The steering system allows the vehicle to be guided i.e.to be turned left or right. Braking SystemBrakes are required for slowing down or stopping a moving vehicle.The braking system may be operated mechanically or hydraulically. 95 percent of the braking systems in use today are of the hydraulic brake consist of two members.one rotating and the other stationary.There are various means by which the two member call be brought in contact,thus reducing the speed of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the braking system are:brake pedal, master cylinder, wheel Cylinder, brake pipe,brake shoes.brake packing plant and linkages.As the load on the vehicle and the vehicle speed has increased according to recent trends.in modem days, the importance of the braking system has also increased and power brakes are now being preferred.Power brakes utilize vacuum and air pressure to provide most of the brake————applying effort.汽车部件发动机发动机是一种动力机械设备.它为汽车提供动力。在大部分汽车发动机中.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产生的爆炸性能量驱动活动活塞运动。活塞使它们所连接的曲轴转动。曲轴的转动力量使汽车的车轮转动。一些汽车是由另外一种发动机提供动力的,这种发动机被认为是旋转气门、旋转燃烧或汪克尔发动机。转子发动机也是吸入空气和燃料的混合气,混合气被压缩和燃烧•在一个椭圆形的室内旋转的发动机连接着一个轴,这个轴将最终驱动后面的车轮。大部分汽车中,发动机是架在汽车的前面末端的,离台器和变速箱在它后面,发动帆、离台器和变速箱被装配成一个整体。发动机工作时有很多系统都是必要的。润滑系统可以减少摩擦并减轻发动机磨损。冷却系统被用来保持发动机的温度在安全范围内。发动机必须有燃油系统保证适当数量的空气和燃料供给。空气和燃油混合物必须由点火系统在适当的时间在气缸内被点燃。最后,电子系统被用来控制启动发动机用的电动机和为发动机附件提供电能。润滑系统发动机有许多最终会被磨损的运动部件,因为它们是相对运动的。发动机使润滑油在这些运动的部件间循环,以避免因金属与金属之间的接触而导致磨损。被润滑过的部件能够因为摩擦减少而容易运动,因摩擦导致的能量损失是最小的。润滑油的第二个功能是作为冷却液和防止泄露。最后,气缸壁上的润滑油薄膜有助于活塞环密封并因此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性。冷却系统 由于燃料与空气在气缸内燃烧,从而使发动机部件温度升高。温度升高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发动机部件的寿命。冷却系统使发动机工作保持在有效的温度。不管驾驶条件如何,发动机系统被设计成既能防止过热又能防止过冷。燃料供给系统燃料供给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以一定的比例和压力给化油器或喷射系统提供燃料,并在汽车遇到的所有情况下,满足发动机对负载、速度和坡度的需要。燃料系统也必须为汽车行驶几英里保留足够的燃料。点火系统点火系统的作用是在适当的时间使燃料燃烧,不管是高压电火花还是在每个发动机气缸中的自燃,以便于气体混合物的完全燃烧。提供给燃料室的燃料必须被点燃以提供能量。在一个火花点火发动机中,电火花就是用于这个目的。压缩点火发动机不需要一个独立的点火系统,因为点火会受混合气压缩压力的影响。电气系统发动机的电气系统提供能量给起动电动机并给所有附件提供电能。电气系统的主要构件是蓄电池、交流发电机、起动电动机、点火线圈和加热器。车架车架为汽车发动机和车身提供了一个安装框架。车架用方刚或盒形钢铁制造,有足够的强度支撑车身和其他构件的重量。汽车车架通常由一些焊接或铆接在一起的零件构成,从而形成最后的形状。发动机和橡胶垫被圈定在车架上。橡胶垫可以吸收振动,也可以提供这些振动的阻尼减轻乘客由于振动产生的不适。悬架系统悬架系统的功能是吸收由于路面不平使车轮上下运动所产生的振动。弹性元件、连接装置和减振器组成了汽车的悬架系统。悬架系统有两种类型:(1)刚性悬架系统(2)独立悬架系统在刚性悬架系统中,弹簧被系在刚性横梁上,这种系统主要被用在商用车辆的前轴和所有类型车辆的车轴上。独立悬架系统没有一根坚硬的轴。每个车架可以自由做垂直运动而相对应的另一侧车轮没有任何反应。独立悬架系统主要用在小汽车上。传动系统传动系把发动机产生的能量传递给车轮。它包括离台器(汽车上用手动变速器)、传动系(一系列的齿轮,把由发动机产生的转矩增强.推动汽车)、驱动轴、差速器和后挢。离合器离合器用于手动变速的传动系统。用它暂时把发动机和车轮之间的动力传递分开。当换档或停车时,把传动系和发动机的连接断开是很必要的。变速籍变速箱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发动机把各种必需的扭矩提供给车轮,这是通过改变发动机输出轴和驱动轴两者之阃的传动比来实现的。驱动轴驱动轴或叫推动轴与齿轮箱和差动器相连。驱动轴通常在末端具有万向节。差速器差速器的功能是把来自传动轴的能量分给后轿。当汽车转弯或掉沟时,它允许后轮以不同的逮度驱动。车轿车桥是指用来安装车轮的轴,通过这些车桥向车轮提供必需的驱动力。 车轮车轮支承着整辆车.并产生牵引力来驱动汽车。车轮也用于减速和停车。转向系统转向系统是用来改变汽车方向的,在任何转向机构中最主要的就是转向精确且容易控制,同时前轮在转向后又能自动回正。一个齿轮机构,通常认为是转向齿轮,在这个系统内用来增强由驾驶员提供的转向力,这个系统使得汽车转向非常容易,驾驶员不用费报大的力。不仅仅是在弯曲的公路上需要汽车转向,在交通拥挤的路上也需要巧妙地控制。转向系统使得汽车可以被控制向左或者向右转向。制动系统制动用来使车辆放慢速度或者停车。制动系统可以是机械制动或者液压制动。现在用的制动系统95%都是液压型的。所有的制动系统都包含两种元件,一种是旋转零件,另一种是固定零件,有各种各样方法使得这两个元件相接触而使车辆减速。制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制动踏扳、主制动缸、车轮制动、制动鼓、制动管路、制动蹄、制动装备和联动装置。随着汽车负载和车速的增大,目前制动系统的重要性也在增大,并且现在人们更喜欢助力制动。助力制动利用真空和空气压力来提供更好的制动力。

这篇文章展示了自动合成工序仿真器(或者叫仿真程序)在成为传统手工型仿真器的代替品种展现了其能够胜任的潜力,特别是在处理和检核二进制编码的模型。虽然在硬件描述中已经看出在同时代的硬件仿真器已经在不同领域被运用得有一段长时间了,但是由于我们的仿真器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对抽象技术的自动凑合,而这种技术是多用于解决状态爆炸的问题,所以我们的仿真器相对来说是更加先进。在案例研究中也展示出,只是很少一部分程式能够核实出状态爆炸的问题。很明显,这个程序依然需要在抽象技术自动凑合和针对SGDL码的个别硬件的静态分析程序的合成这两个方面上投入更多的审视和研究。而且,虽然我们相信SGDL和潜在的(基本的)合成系统已经足够应付不同种类的微控制器(程序)平台,但是我们在将来会通过对16位微控制器,例如Renesas R8C/23(应该是程序的名称吧)的合成来进行对其实用性的审视。-------------------------------------------------------------------------------翻译完了,呵呵。这是我自己翻译的。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毕业论文译文翻译

外文翻译是什么意思问题一:毕业论文外文翻译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要求?外文翻译要求:(1)选定外文文献后先给指导老师看,得到老师的确认通过后方可翻译。(2)选择外文翻译时一定选择外国作者写的文章,可从学校中知网或者外文数据库下载。(3)外文翻译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从外文互章起始处开始翻译,不允许从文章中间部分开始翻译,翻译必须结束于文章的一个大段落。问题二:毕业论文的外文文献是什么意思?是说找一篇外文文献,然后把它翻译成中文吗?5分是在知网上(应该是Ebhos罚差不多是这个,具体记不清了)找到一篇与你论文主旨相关的英文文章,然后可以从头翻译或者从当中开始翻译。问题三:英文文献中的co-是什么意思co-表示共同,通常放在元音词根前C供operation合作(co+operation操作→共同操作→合作)Coagulate凝结(co+agul凝聚+ate→凝聚起来)Coalesce联合;合作(co+al=ally联盟+esce)Coexist共存(co+exist存在)Cohere附着;粘着(co+here粘→粘在一起)Coincide一致,符合,巧合(co+in进+cide掉下→共同掉进来→巧合)Coordinate协调:同等的(co+ordin顺序+ate→顺序一样→同等的引申为平等;协调)问题四:英文翻译是什么意思?度假者你现在离梦想更近了问题五:毕业论文中的外文参考文献什么什么意思?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外文参考文献就是指论文是引用的文献原文是国外的,并非中国的。原文就是指原作品,原件。即作者所写作品所用的语言。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原文是英语。译文就是翻译过来的文字,如在中国也可以找到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中文版本。这个中文版本就称为译文回答者:xffjy-见习魔法师三级10-2211:52问题六:99233用英文翻译是什么意思ninety-ninethousandtwohundredandthirtythree问题七:这是什么意思!英文翻译!我...我是在寻找爱。抚正的爱。可笑...不方便...消费...不能住在没有对方的爱。-从绝望的主妇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爱寻找失踪我们都是寻找一个人。特别的人,将会为我们提供什么的失踪,在我们的生活。有人能够提供同伴。我们都是寻找一个人。而如果我们能不能找到它们,我们只能祈祷...他们发现,我们....-从绝望的主妇请找我,快...问题八:"这是什么意思?"用英语怎么说?5分中文:这是什么意思?英文翻译:Whatdoesthatmean?相关例句:1.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Doyouknowwhatitmeans?2.这是什么意思呢?Whatdoesthatmean?3.这是什么意思呢?Whatdoesthismean?4.你想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Youwanttoknowwhatthatmeans?5.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Doyouknowwhatthatmeans?问题九:外文参考文献中文翻译!!求助50分红色旅游阶段的革命历史遗迹回归中国的中国游客来这里充斥的红色精神有助于了解中国问题十:英文文献综述中的是什么意思5分是期的意思。比如就是2009年第107卷第三期第266-271页。

毕业论文外文翻译:将外文参考文献翻译成中文版本。

翻译要求:

1、选定外文文献后先给指导老师看,得到老师的确认通过后方可翻译。

2、选择外文翻译时一定选择外国作者写的文章,可从学校中知网或者外文数据库下载。

3、外文翻译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从外文文章起始处开始翻译,不允许从文章中间部分开始翻译,翻译必须结束于文章的一个大段落。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外文参考文献就是指论文是引用的文献原文是国外的,并非中国的。

原文就是指原作品,原件,即作者所写作品所用的语言。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原文是英语。

译文就是翻译过来的文字,如在中国也可以找到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中文版本,这个中文版本就称为译文。

主要标准

翻译是语际交流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一般来说,翻译的标准主要有两条:忠实和通顺。

忠实

是指忠实于原文所要传递的信息,也就是说,把原文的信息完整并且准确地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得到的信息与原文读者得到的信息大致相同。

通顺

是指译文规范、明白易懂,没有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

实践产生理论,欧美许多国家的翻译理论是五花八门的。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派是翻译可能论,一派是翻译不可能论。其实,完完全全百分之百的可能是没有的,完完全全百分之百的不可能也是没有的。

世界上一切翻译活动都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进行的。欧洲许多著名的人物,比如马丁·路德、M.阿诺德、.纽曼、.波斯特加特、H.白洛克、.诺克斯、V.那巴可夫等等,都对翻译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据《开塞尔世界文学百科全书》的意见,这些理论中有些是刚愎自用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