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可以参考:当今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成果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这一科学论断精辟概括了当前一个时期国际形势演变的基本特征,也反映了2007年国际战略形势的主要特点。目前国际战略形势中出现的深刻变革和复杂调整,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三大趋势深入发展的推动下,各国利益出现新的变化、实力出现新的消长、政策出现新的变动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互动的结果。就我国而言,大国关系、周边关系、发展中国家关系和多边关系,构成了我国外交态势的全局。大国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重点,周边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要点,发展中国家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基点,多边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亮点。过去一年,我国的国际战略态势总体上继续朝着积极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进一步”:大国关系进一步调整,周边关系进一步改善,与发展中国家关系进一步加强,多边关系进一步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必须居安思危,妥善应对:一是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世界仍很不安宁;二是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三是我与各大国关系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四是我国周边还存在一些复杂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台独”分裂势力正在加紧进行分裂活动。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但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展望2008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四个继续”: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继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务实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一、大国关系过去一年,国际力量对比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推动着新一轮大国关系的调整。美国单边主义严重受挫,2007年明显加强对国际上其他力量的协调和借重。欧盟实现第六次扩大,成员增加到27个,欧盟峰会通过《里斯本条约》,一体化建设摆脱停滞状态。俄罗斯复兴势头强劲,2007年经济增速可达,俄对外政策进取性增强。日本经济保持复苏势头,积极谋求世界大国地位。在此背景下,美俄矛盾有所发展,针对美进一步挤压俄战略空间的做法,俄积极展开战略反制;美欧分歧犹存但关系有所拉近;美日强化同盟关系的同时分歧有所展现,特别是日政府被迫中止海上自卫队在印度洋对美军的支援行动,对美日关系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大国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重点。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内生产总值有望达到3万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2万亿美元,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过去一年,我国与各大国关系进一步调整。1、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胡主席与布什总统两度会晤、多次通话;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和战略对话成功举行,取得多项成果。2007年1—9月,中美双边贸易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我成功接待美国防部长盖茨访华,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2、中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两国高层互动频繁。胡主席与普京总统五度会晤,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第二个10年的发展确定总体框架。双边经贸合作务实推进,2007年1—9月,中俄双边贸易额达亿美元,同比增长,2010年前双边贸易额增至600-800亿美元的目标可望如期实现。我成功在俄举办“中国年”活动,双方共签署价值约43亿美元的21项合作协议,举行300多项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3、中日关系呈现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2007年年内,胡主席与时任日首相的安倍两度会晤,温总理成功访日,日现任首相福田成功访华,双方为构筑和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而共同努力。2007年1—9月,两国贸易额达亿美元,同比增长14%;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会议机制正式启动,并举行首次会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曹刚川成功访日,是中国国防部长时隔近10年再度访日;中国海军军舰首次访日,书写了两国军事交流的新篇章。“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活动举行近百次活动,加深了两国民间往来和相互理解。4、中欧关系保持稳定和发展。胡主席会晤多位欧洲政要,法总统萨科齐、英首相布朗等欧洲国家领导人访华,中欧举行第十次领导人会晤和第三轮中欧战略对话。2007年1—9月,中欧贸易额达亿美元,同比增长。9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在大西洋及地中海海域分别与英、法、西班牙等国海军举行海上联合军演,军事交流领域有新的拓展。二、周边关系我国周边地域广阔,国家众多,既是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亮点,也是诸多矛盾和问题相对集中的热点。过去一年,我国周边地区形势保持总体稳定,朝鲜半岛形势明显趋向缓和,东盟一体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南亚区域合作步伐加快,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成就显著。8月,上合组织峰会通过《上合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并成功举行“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演,引起广泛关注。周边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要点。过去一年,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进一步改善。俄罗斯和日本既是大国,也是我周边重要邻国。中俄关系、中日关系继续取得新的进展。除此之外,我与周边各方向上国家的关系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1、与东北亚国家关系取得新的成果。尽管解决朝核问题仍然是个曲折复杂的过程,但我在朝核问题有关各方之间积极斡旋,推动六方会谈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07年年内,六方会谈先后于2月和10月通过《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共同文件和《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共同文件。朝同意完成对宁边核设施的去功能化,并对核计划进行申报;美将根据朝方行动并行启动不再将朝列为“支恐”国家程序,推动终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进程;各方重申向朝提供经济、能源与人道主义援助。我在朝核问题解决进程中充分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称赞。中朝传统友好关系进一步巩固。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中日韩三国交流合作得到加强,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成功举行,“中日韩文化交流年”顺利展开。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深入推进。1月和11月,温总理先后出席第十次和第十一次东盟与中国“10+1”峰会,与东盟达成多项重要共识。7月1日起,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协议》正式实施,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积极参加东盟地区论坛安全政策会议等对话活动,成功主办东盟与中日韩武装部队国际救灾研讨会和中国与东盟维和研讨会,与东盟安全对话合作领域不断拓宽。2、与中亚国家关系不断深化。2007年是我国与中亚国家建交15周年。15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成功解决边界问题,不断增进互信,共同建立“上海五国”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已成为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的典范。8月,胡主席对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11月,温总理对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进行正式访问。高层互访和各层级交流进一步增强了我与中亚国家的政治互信与互利合作。3、与南亚国家关系稳步发展。2007年年内,中巴双方同意将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到新的水平。7月1日起,中国对巴实施中巴自由贸易协定第一阶段降税,推动中巴自贸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印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胡主席、温总理与辛格总理多次会晤,双方同意不断推进中印合作“十项战略”,深化双边关系发展。两国外长2007年年内共5次会晤,创历年之最。2007年1—9月,中印双边贸易额达272亿美元,超过2006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52%,增幅在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中居于首位。11月,中印举行首次防务与安全磋商;12月,举行首次陆军联合反恐训练,两国军事互信合作取得新的进展。三、发展中国家关系过去一年,发展中国家经济普遍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联合自强趋势明显上升。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金砖四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经济总和已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左右。亚洲、非洲、拉美地区经济都保持较高增速。新兴力量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传统大国。据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2007年143个发展中国家中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均实际收入都在增加,只有10个国家人均实际收入水平有所减少。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基点。过去一年,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进一步加强。积极开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2007年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各项后续措施的开局之年。1月30日—2月10日,胡主席对非洲8国进行国事访问,有力推动了中非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9月,中国与非洲48国外长在联大举行首次政治磋商,启动了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外长级定期政治对话机制。中国对非援助、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中非发展基金正式启动,免债、免关税等工作有序进行。2007年1—9月,中非双边贸易额达亿美元,同比增长。我与拉美国家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中拉双方在联合国、里约集团、美洲国家组织成员与常驻观察员对话会等机制内保持密切磋商、不断加强协调。以“G8+5”等机制为平台促进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在全面推动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同时,我积极主动地推进和引导南北对话与合作。自2002年起,八国集团在峰会期间与部分发展中国家举行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2007年6月,八国集团启动“G8+5”常规对话机制,今后将定期召开会议,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能源、社会等领域加强对话与沟通。“G8+5”机制正成为推进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的重要平台。2007年年内,胡主席出席在德国海利根达姆举行的“G8+5”对话会,就世界经济问题阐述中方立场,主张促进在国际发展领域的南北合作;就气候变化问题发表中方政策主张,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率先承担减排义务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根据自身情况采取措施;在出席发展中国家领导人集体会晤时就加强南南协调提出倡议,得到与会领导人的积极响应。这是胡主席继2003年法国埃维昂会议、2005年英国鹰谷会议、2006年俄罗斯圣彼得堡会议之后,第四次出席南北领导人对话会,对加强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巩固我与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四、多边关系过去一年,全球和地区多边关系发展更趋活跃。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贸组织、上合组织、欧盟、东盟、非盟、阿盟、亚欧峰会等全球和地区性多边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影响不断增强。在解决朝核问题、伊核问题、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等方面,联合国安理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12月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厘岛路线图”这一新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协议,引起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和广泛赞誉。亚太经合组织经过18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拥有21个成员,占世界人口总数的41%、世界经济总量的53%和世界贸易的46%,成为当今最具广泛性和代表性的地区性国际组织。9月,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悉尼宣言》,就气候变化、多哈回合谈判、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问题达成重要共识。多边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亮点。过去一年,我国多边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国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上合组织、东盟与中国“10+1”和东盟与中日韩“10+3”、东亚峰会以及“G8+5”等多边机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联合国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全球和地区性组织的活动。以联合国为重要舞台,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高度重视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一贯坚持在联合国框架内、通过对话协商解决有关国际问题,在朝核、伊核、苏丹达区等问题上既注意照顾有关国家的合理关切,又重视维护各方的共同利益,既有效维护了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权威,又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建设性作用,全面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中国积极加大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力度,截至2007年11月底,我军共参与联合国18项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军事人员9040人次,是安理会五常中派出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2007年,我应联合国请求,又向黎巴嫩派遣1支60人的维和医疗分队,将赴黎巴嫩维和工兵分队由182人扩编至275人,承诺向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派遣1支315人的多功能维和工兵分队,其中140人的先遣队已于11月24日部署到任务区,获得良好的国际反响。中国积极履行对联合国应尽的财政义务,会费比额由上升至,增幅居各国之首。中国还从2007年起参加《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恢复参加《联合国常规武器登记册》,为推动联合国裁军和军事信任制度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重视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支持该组织在亚太地区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2007年9月,胡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针对气候变化这一会议主要议题,胡主席明确提出坚持合作应对、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主张,提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介绍了中国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措施、成就和目标。这是继“G8+5”会议后,胡主席再次在多边场合深入、系统地阐述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也是中国领导人首次在国际会议中就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具体、务实的合作建议,受到各方积极评价和支持。会议通过的《悉尼宣言》采纳了中国提出的主张。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发展中的建设性作用日益增强。新的一年,我们将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战略态势,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和应对策略[摘要]目前国内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绝大多数研究都是关于战略背景、战略意义的研究,而对经济影响的评估显得不足。虽然现在已经建成的自由贸易区或多或少都有政治战略方面的考虑,但自由贸易区首先和主要是经贸关系安排,它虽是实现政治战略意图的一个轮子和工具,但它本身并不是一项政治安排,它的战略、政治和外交意义是经常意义的衍生物而不是替代物,因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主要任务应该是促进双方的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如果它不能对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切实的促进作用,那么它的政治战略作用就根本无从谈起。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挥经济功能。本文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双方未来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探讨了中国在自由贸易区主要问题上应该采取的立场,提出了应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影响、改进谈判组织工作和完善自贸区决策机制的若干建议。中国决定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中国东盟双方都对自由贸易区寄予厚望。希望它的建成能有利于双方实现优势互补、联合自强,开拓新的经济发展空间,共同抵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增强亚洲国家在国际经贸事务中的地位。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会大大降低双方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而且会减少双方的投资障碍和拓展合作空间。而所有这些将对双方及双方的主要贸易伙伴产生哪些具体影响呢?1.关税的降低将使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量显著增长,纺织服装、机电产品获益最大,产业内贸易将大大提高根据CTAP模型测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加106亿美元,与自由贸易区建立前相比,出口增长。其中对菲律宾、泰国的出口增加最为显著,分别增加31亿美元。从产品结构看,中国对东盟出口增加最多的将是纺织品和服装、机械电子产品和其他制成品,其中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在菲律宾和泰国将有显著增长,机械电子产品主要是扩大了在菲律宾和泰国的市场占有率,而其他制成品在菲律宾市场增长最多,达12亿美元。东盟对中国出口将增加130亿美元,增长48%。其中主要获益国家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东盟对中国出口增加最多的产品类别是纺织品和服装、机械电子产品和其他制成品。其中,印度尼西亚的其他制成品对中国出口增加13亿美元,新加坡的机械电子产品对中国出口增加13亿美元,泰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对中国出口增加17亿美元。从上述结构分析中可以看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大大推动双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双方在纺织和服装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制成品方面的产业内贸易将大幅增加。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本地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总体吸引力,但相互投资特别是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在短期内不会大幅增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之所以能够增强本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是因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区内区外的关税差别和原产地规则。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区外企业不在本区域投资就无法享受到该区域的关税优惠。而原产地规则发挥着压力机制的功能,外部企业只有符合该自由贸易区的原产地规则才可以享受关税优惠,没有相当数量的直接投资就无法达到原产地规则的要求,从而也无法获得优惠关税待遇。二是贸易转移效应导致的投资对贸易的替代。所谓贸易转移效应是指A国需要的某种产品B国、C国都能生产,但B国生产的产品不如C国质优价廉,因此,A国从C国进口该种产品,但是,A国、B国建立自由贸易区之后,由于B国该种产品进入A国享受关税优惠,价格反而比C国产品便宜,于是B国的产品反而排挤了C国产品,这对C国来说就是贸易转移效应。C国企业为了摆脱这种不利地位,可能就会到A国或B国进行投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将对区外的欧美日及其他国家产生一定的贸易转移效应,从而可能迫使他们增加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投资。三是开放领域的扩大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建立自由贸易区是扩大开放、增加透明度和投资环境改善的信号,因而将促进投资。不仅如此,新一代自由贸易协定(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日新自由贸易协定和欧盟墨西哥自由贸易协定)本身就包括投资保护条款、投资自由化措施和投资争端解决机制。这更是对投资者的硬承诺,有利于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和改善在区域内投资的盈利前景,因此能促进投资。另外,从长期看,因建立自由贸易区而形成的区域市场一体化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这也有利于吸引投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促进投资的机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区内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减少或消失→在区域内经营成本下降(区域外企业经营成本相对上升)→区域内企业盈利机会增加→对本区域的投资增加。当然,这要具体分析不同行业对区域内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这里以取消自由贸易区内的高关税壁垒为例来说明对吸引外资的影响。目前,东盟对从中国进口的浮法玻璃、摩托车、酒和某些谷类、家禽和肉产品、糖等征收高额关税,有的产品关税超过100%,同时,中国对进口的蔬菜和水果、肉类产品、家禽和海产品、大米、糖、纺织品、服装和化工产品和饮料产品也征收20%以上的关税。如果在自由贸易区内取消这些产品的关税,将有利于中国在浮法玻璃、摩托车和某些农产品领域吸引外资,有利于东盟在纺织品、服装和化工产品行业吸引外资,有利于在某些农副产品、糖领域增加相互投资。当然,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因素很多,而像跨国并购、汇率变化和投资来源国投资气候等因素又是经常变化的,因此,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并不意味着直接投资流入就一定会增加,也不意味着不发生剧烈波动。但是,建立自由贸易区是吸引外资的正面因素则是确定无疑的。但是,自由贸易区对中国东盟相互间投资的促进作用在近期不会很大,特别是中国对东盟的投资不会大规模增加。因为,第一,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创造效应将产生贸易对投资的替代作用。例如,原来一些东盟企业之所以到中国来投资,是因为存在关税、非关税壁垒,现在随着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降低了,就无需再将工厂搬到中国,只需增加对中国的出口即可。第二,本自由贸易区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资本输入国,发展阶段还没有达到不断扩大对外投资的地步。第三,本地区的多数国家存在严重的投资壁垒,而投资环境在短期内明显改善的可能性不大。第四,中国对东盟投资的起点很低,中国企业在适宜投资的较发达东盟国家缺乏应有的竞争力,而发展程度较低的东盟成员的投资障碍又较大。因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近期对双方相互投资的促进作用不会很大。3.关税的降低和直接投资的增加将促进双方的经济增长建立自由贸易区将使中国和东盟的实际GDP增加76亿美元,其中中国增加22亿美元,增加率为,东盟增加54亿美元。在东盟方面增加率最高的是越南,达,从绝对值上看,增加最多的是印度尼西亚、达亿美元(见表5)。另外,直接投资的增加也将提高双方的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也会促进经济增长。根据Rybezynski的理论(该理论将增加的外商投资划分为主要在初级产业和制造业或者在轻工业与重化工业之间分配),直接投资的增加将扩大产出水平,提高生产力,推动经济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发展。表6显示出在不同外资分配划分方式下,直接投资与全要素生产力提高的关系。从表中可以看出,如果增加30亿美元的FDI,制造业领域和重化工业的全要素生产力将提高和。该数据是在极其严格的假设条件下取得的,但是,充分显示出FDI能够提高劳动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虽然增长不多,但重要的是,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所有成员国的经济增长都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有成员国的实际GDP都将有所增长。4.降低非关税壁垒将有利于出口的扩大和经济福利的增加非关税壁垒很难量化。UNCTAD(1994)研究报告指出,仅与通关相联系的各种程序所付出的成本相当于贸易总值的7%-10%,如果在这些领域协调一致,那么这些成本将减少25%,也就是说将增加相当于贸易总值的收益。以2001年的数据计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通关程序的协调简化将使中国至少增加亿美元的经济收益。标准和认证的差别也阻碍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美国商务部和欧盟委员会1998年的研究指出,全球贸易值25%的产品出口涉及技术条例,而其中15%-25%的技术条例成为出口的技术壁垒,这些技术壁垒源于不同的标准和认证。与标准和认证相关的技术条例造成的出口损失占总出口值的。因此,如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能够使标准和认证统一,以2001年数据计算,则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将因此增加亿美元。总的看来,从降低非关税壁垒中,中国至少可获得14亿美元的额外收益(见表7)。此外,贸易便利化能够增加两地的福利。双方通过建立区域内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协调海关、银行、运输部门的管理和经营,将大大提高双边贸易的效率。如果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电子商贸系统,将会使双方获得巨大的收益。通过双边相互承认协定,把标准、认证、技术条理统一起来,则可以大大减少检验、授信和认证的成本,同时检验和认证市场本身也会因双方的协调统一而扩大。至于知识产权保护,则可以通过双方的技术合作,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5.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近期对服务贸易的总体促进作用不会很大,但对某些领域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世界贸易组织将服务分为商务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服务、旅游服务、娱乐文化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和其他服务等12个类别。而服务贸易又分为四种形式:跨界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服务贸易的开放就是指这12个服务类别的4种贸易方式的开放。由于许多服务活动天然的信息不对称和服务消费与生产的同步性,要对服务贸易开放的影响进行评估非常困难。从理论上说,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将促进货物贸易。世界银行最近对自由贸易区的研究表明,服务贸易自由化有特别重要的积极作用,因为,第一,与货物贸易不同,服务贸易的障碍主要是数量限制,服务贸易自由化不会造成贸易转移效应;第二,服务业的投入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基础性投入。另外,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还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由于自由贸易区,不仅不会产生排挤效应,反而有可能给区外有竞争力的服务提供者带来市场扩大的好处,因而有利于吸引区外服务业FDI。服务贸易的开放问题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开放程度会在WTO承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目前中国东盟之间的服务贸易水平之所以低到在统计上可以忽略不记的地步,除了双方都是发展中国家,服务业缺乏国际竞争力之外,还在于双方在服务贸易方面设置了许多障碍。东盟的贸易障碍中服务贸易障碍占的比重最大(参见分报告《东盟的贸易障碍》)。几乎所有的东盟国家都在电信、广播电视、金融保险、建筑、会计、法律、分销等领域设置了坚固的贸易屏障。其中,限制外资股权比例最多,且普遍存在于金融、保险及电信等行业。此外,行政程序繁杂(如申办工作证、临时居留证等程序繁杂及申请延期困难等)、内陆运输不便、通讯设备不足,以及信息取得不易等,也造成服务贸易发展的阻力。无庸讳言,中国也存在许多服务贸易障碍。如银行经营本币业务许可证制度、保险公司的规模、电信方面股权限制等。因此,从总体上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减少双方现在存在的服务贸易障碍,提升双方的服务贸易水平,并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但是,在近期对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不会太大。因为,第一,自由贸易区给中国东盟服务业带来的优惠抵消不了在国际竞争力方面的劣势。也就是说,即使中国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方面给东盟服务企业更多的优惠,仍然竞争不过欧美日的企业,从而也就难以对双方的服务贸易起促进作用。这就是说,由于中国和东盟主要国家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互补性不强,即便双方在市场准入方面都给对方以更大的自由和便利,也难以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这在金融、电信、分销、教育、健康服务等方面尤其如此。特别是在这些领域的商业存在方面,中国在东盟以及东盟在中国都不具备比较优势。这是由双方服务业在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决定的。第二,根据GATS规范,发展中国家可依法拒绝将许多服务部门纳入市场开放的承诺之中,中国东盟服务业的开放肯定将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主要东盟国家的服务贸易承诺表所涵盖的范围可能有限,其开放速度可能较为缓慢。近期自由化的程度将是有限的。许多限制在短期内难以取消。第三,双方有优势的服务部门,例如,旅游,已经相当开放,进一步开放的促进作用不大。当然,不同服务部门和不同国家情况会有所差异。从行业来看,由于我国在金融、通讯和专业服务等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中国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可能会增加进口,而具有较大出口潜力的部门是工程承包和文化服务方面。而在建筑、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等方面,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可能获益较多。例如,新加坡在建筑业、金融、咨询服务业、电信和教育培训等方面具备较大的比较优势,而中国具有在设计、建筑理念和经营管理上有待升级的庞大的建筑业市场以及大量的急于“充电”提高的劳动力,这将使新加坡成为中国服务业开放的最大受益者。从国际服务贸易的四种提供方式看,跨境消费和自然人流动方面,中国的优势比较明显,跨境交付则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商业存在则是比较薄弱的环节。6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利于增进国内竞争,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可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贸易与关税改革开放步伐,为全面开放市场提供重要经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一些产品的关税保护将取消,国内一些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这将迫使企业改进技术、通过结构重组等手段提高竞争力,并进而推动整个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实际运作中允许成员国对敏感部门实施一定程度、一定时间的保护,使其在一体化过程中对经济结构重组不会造成过大的竞争压力。因此比多边贸易体系更具灵活性和可接受性,为成员国调整国内产业结构、深化体制改革赢得一定的时间,并成为面对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必要的历练和缓冲。中国可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贸易与关税改革开放步伐,为全面开放市场提供重要经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无疑在较小范围内为中国关税体制改革提供了国际环境,可以为全面开放市场提供经验。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策略思路建立中国冻盟自由贸易不仅影响成员国的利益,而且将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区域外相关国家或地区如美国、日本、印度及我国台港澳的利益。制定正确的方针,妥善处理有关问题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妥善处理与美日的关系,减少来自美国的干扰中国决定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上抢占了先机,区外相关国家或地区纷纷做出反应。这些动作许多是为了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影响而采取的措施,虽不乏有针对中国的方面,但多数国家难以对中国构成严峻挑战,无损于中国在东盟的地位,只需按相关国际惯例处理即可。唯有美国和日本在东盟影响大、根基深,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最大的外部牵制因素。但是,美国与日本在东盟的利益又有差别。美国在东盟的战略利益主要表现在政治和军事上,经济上的利益相对次要。我们不必太担心美国的阻挠。对美国应该采取的策略:一是要善于利用矛盾,扩大我国与美国的共识;二是多宣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美国的正面影响;三是突出经济合作的互惠互利,尽量淡化我国的地缘政治战略意图。日本在东盟的利益主要表现在经济方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日本的利益是有冲突的,为此,一是可以考虑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之外再与新加坡、泰国、韩国分别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二是加强与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的合作;三是考虑与日韩或其他重要贸易伙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防止有人利用中日矛盾牵制中国。2.注意平等协商,切忌大国主义的想当然我国在与东盟进行合作上,目前有两个问题需要高度重视:一是对东盟国家的心理、脉搏和利益把握不够,我们真心展现合作诚意,但东盟却认为我们强加于人。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的之一,是打消东盟对“中国威胁”的疑虑。二是眼高手低。我们对中国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意义说的很多,但对于如何才能发挥主导作用却很少有人认真研究。在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上,我国要向东盟学习的地方很多,东盟走在我们前面,比我们更有经验。他们在自由贸易区研究、制订自由贸易区规则和进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方面实际上处在很主动的地位。我们很大程度上还有被动应付的色彩,在很多方面还没有资格和能力发挥领导作用。总之,中国要实现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战略意图,必须十分讲究策略,在做法上要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形成对照,要注意对方的感受,不要一厢情愿、自以为是,要竭力避免出力不讨好、好心买反感。同时,要放低急于当头的调门,认真掌握发挥主导作用的本领。3.要放眼未来,但更要立足现实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应该达到两个目的:眼前是为国内经济建设营造和平友好的周边环境,为国内经济发展添加更多的燃料;长远是为我国在亚太乃至整个世界政治经济事务中发挥关键作用投子布局,搭建战略平台。但是,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是复杂的,有时牺牲一些现实利益有助于实现长远利益,有时却恰恰因为牺牲现实利益而把长远利益给葬送了。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应该努力争取更大的现实利益。第一,中国能否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发挥关键作用,取决于中国的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其安身立命的根本在经济。在自由贸易区的一些关键条款上让步太多,表面上牺牲的只是眼前经济利益,实际上种下的是长久牺牲的种子。经济发展一旦因此受到严重影响,不要说发挥领导作用无从谈起,恐怕自保都来不及。第二,对东盟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做较大让步,并给予一定的援助是应该的,但是,在对东盟成员的让步和援助上,一定要吸取历史教训。这个世界是崇尚实力的世界,单方面的慷慨援助往往并不能达到怀柔人心的目的。“顺之以恩,恩竭则慢”,何况以协定的形式给予的援助,更不会被人珍惜。在国与国的关系上一定要摈弃理想主义,援助要在最需要时提供,尽可能以双边的形式进行,并遵循“有求才应”的原则。因此,在与东盟自贸区的谈判中不能盲目地“牺牲现实利益换长远利益”,要尽可能争取更大的现实利益,只有这样我国长远的战略目标才更有可能实现。当然,对现实利益的认识要有远见,要动态地看现实利益,不开放、不让步、不合作不等于维护现实利益。4.正确看待区内有区与区外建区的问题当前有些东盟国家在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之外,还单独与区域外的其他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例如,新加坡已与新西兰、日本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并正在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等讨论双边自由贸易协定问题。东盟对在区域自由贸易区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关系上有不同看法,担心这样做可能为区外国家的产品进入东盟打开后门。还担心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会分散对业已存在或正在谈判的自由贸易区的注意力。这些国家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举措招致区内其他国家的反对,马来西亚就曾对新加坡公开表示不满。但东盟有的国家认为,率先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可以树立一个样板,并提出与中国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建议,认为这样可以带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日建成。如何处理双边贸易协定与区域贸易协定之间的关系,是中国与东盟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区内有区和区外建区都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只要各走各的轨道就不是问题,中国也要考虑分散风险,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要考虑与区域内外的国家建立其他自由贸易区的问题。叠床架屋的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问题不是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与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规则间的冲突,而是增加了本国海关的负担,增加管理成本。只要各国从多重自由贸易区中带来的利益大于成本,只要管理跟得上,本来也不是个问题。美国的贸易政策历来都是从三个层面展开的,即多边、区域与双边,相互促进。美政府在全球多边谈判受阻,区域谈判得不到国会授权的情况下,往往通过双边的渠道拓展市场,为本国产品寻找出路。因为与多边、区域谈判相比,两国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具有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明显重视。双边合作的好处还表现在:可以从小范围的实质性合作做起,在此基础上扩大合作范围,提高合作水平。此外,通过商谈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本身也是学习和试验的过程,许多经验可以直接运用到多边和区域谈判中去。当然,中国与东盟个别国家进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应争取在取得东盟各国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双边自由贸易谈判应服务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并在进程上与之相协调,从而避免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产生不利影响。5.应该高度重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台湾因素,防止自由贸易区成为台独势力分裂祖国的新借口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大陆与台湾属于不同的关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种优惠待遇自然不能直接惠及台湾。这样台湾必然有进一步边缘化、进一步被孤立的感觉。为此,台湾正在寻找出路。实际上,台湾“经济部”国际贸易局已经制定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多种预案。其中,台湾与美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评估论证已经基本结束,台湾当局正在美国朝野四处游说,只是美国行政当局有所顾忌,尚未下定谈判的决心。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政府对与台湾建立自由贸易区不热心,而是在等待时机,它要把与台湾建立自由贸易区这张牌利用到极至。台湾与其他许多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都不可怕,因为我们可以施加影响,可以进行阻止,甚至可以不管不顾。但它与美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包藏祸心,后患无穷,将对祖国统一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我们不可能坐视不管。问题是我们能否阻止?如何阻止?这样,我国在考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时,必须考虑台湾因素。在短期无法实现祖国统一的条件下,比较理想的选择是,推动建立大中华两岸四地或大陆台湾的自由贸易区。但是台湾当局目前连三通都拒绝,因此,要在短期内使台湾同意与大陆建立自由贸易区恐怕并不现实。而且,这种局面即使“泛蓝”阵营的连宋上台也不会有突破性的改变。因为陈水扁的政策很大程度上并不是陈个人好恶的反映,而是台湾岛内外诸多因素决定的,主要有:美国的意愿、台湾一部份民众的意愿和“民选”政治的特点等。即使国民党重新执政,仍然摆脱不了这些因素的影响,届时两岸政策或许有些转机,但突变的可能性较小。因此,这个问题需要认真研究,集中更多人的智慧,提出新的思路和办法。
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环节之一,中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需要稳定、繁荣的周边环境,而东盟作为中国周边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走向将对中国产生直接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促进与东盟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深化双方合作,是中国营造良好周边环境的重要外交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全方位外交的重要基石之一。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及地区形势的缓和以及双方发展关系愿望的增强,双方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作为近邻,同是发展中国家,双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有着广泛的共识,具有良好的基础,包括历史基础、文化基础、经济基础、政治基础,这是双方关系不断深入发展的基石。虽然,双方在南海海域划分、台湾问题、华人华侨等问题上也存在着矛盾和分歧。但这不是主流。步入21世纪,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给我们的睦邻外交工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东盟关系作为中国睦邻外交的重要环节,它的发展变化不仅关系到中国的发展和稳定,对于整个亚太地区的繁荣与稳定也影响深远。中国与东盟发展彼此之间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作为中国与东盟在21世纪的重要政策目标,不仅利及双方,而且惠及亚太。 本文论述了中国—东盟关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前瞻性地预测了中国—东盟关系的未来走向,文章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和第三章是对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的现状研究,以中国与东盟关系历史发展开始,从经济合作、政治合作、安全战略合作角度进行综合分析,论述了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历程和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基础、特点及战略意义。第四章是对中国与东盟睦邻关系的前景展望,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中存在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趋势。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 题 报 告 学 生: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论文综述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 论文提纲 前言、 一、 1、 2、 3、 ··· ··· 二、 1、 2、 3、 ··· ··· 三、 1、 2、 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会计开题报告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与发展策略摘要】本文总结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状况及特点,分析了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策略。【关键词】农产品国际贸易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加入%&’以后,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但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仍然面临着农产品质量不高、绿色贸易壁垒和农产品反倾销等问题。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大力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具有战略意义。一、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特点!"从农产品进出口额来看。())(#())$年,农产品进出口额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产品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农产品国际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突破了$))亿美元大关,已跨入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的行列。尽管我国农产品贸易增长较快,但贸易额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却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相比较而言,在许多国家的贸易结构中,农产品贸易居于重要地位。这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升级,同时也说明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从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来看。亚洲仍是我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市场份额略有减少,但对欧洲、北美洲出口市场份额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我国农产品尤其是谷物、肉类、蔬菜、水产品等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和地区;欧洲是我国农产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北美洲为第三大出口市场。$"从农产品出口格局来看。以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且价格具有比较优势。!""#年,我国蔬菜进出口贸易顺差达$%亿多美元;水果进出口贸易保持&"亿多美元的顺差。!""’年我国水果出口量为$(#)(万吨,同比增长&()(*,出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进口量为&)’万吨,同比增长%)+*,进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呈现出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的趋势。其中,谷物出口大幅增长、进口大幅下降,呈净出口格局,这主要得益于近两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恢复性增产,供求关系得以改善。从品种来看,小麦进口显著下降,玉米出口大幅度增长。同时,食用油籽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扩大;食用植物油出口增长,进口有所下降,贸易逆差缩小;食糖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有所扩大。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过去有优势的大宗农产品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过去出口量较大的部分农产品出口幅度缩小;出口产品结构由以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为主转向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农产品为主;当前具有出口潜力的农产品的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二、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农产品出口多为初级产品,质量差、加工增值程度低、技术创新不足、缺乏品牌产品。我国的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导致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现代化和标准化程度很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水平还相当落后,很多环节尚未与国际接轨,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我国人多地少,农户均耕地不足")’公顷,导致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很高。由于产品质量和加工水平都很低,我国目前农产品出口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实质上依赖于低价竞销,农产品附加值较低,这既不利于农产品出口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又限制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发挥。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低、传统产品多、创新产品少、新品种研发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并且农产品生产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基本没有在国际市场上驰名的品牌。$"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大门虽已打开,但这并不意味着国际贸易门槛的降低。非关税贸易壁垒特别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强化,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构成了严重威胁。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为了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通过制定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国外的产品或服务加以限制。一些发达国家出于特定目的,已将其演变为一种技术壁垒,以此来限制外国农产品的进入。目前,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几乎所有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均面临着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农产品出口管理体制不完善,国内企业盲目竞争。当前,我国政府对农产品出口实行多头分割的管理体制,各部门分段管理,这使得监控脱节,既没有形成从生产到出口的全程监管机制,也难以建立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分散的小农生产与开放的大市场之间,缺少能够把农户组织起来的合作组织,也缺乏具有经营实力的农业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这种生产与贸易相分离的状况,不仅使农民利益受损,而且不利于农民了解国际市场的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生产出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另外,国内企业之间的盲目竞争也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诸多问题,对外贸易中的“倾销”与“反倾销”事件时有发生。三、发展策略#"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首先,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及科技含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尽快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升级,大力引进先进的加工工艺和技术,提高我国农产品生产者的加工能力和水平,变国内农产品的生产优势为市场竞争优势。其次,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要依据国际市场的需要,加强对国外市场的调研和销售渠道的开拓,调整农产品出口品种及其比重,加快发展有机农产品和加工品。从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战略储备的角度来看,应控制资源耗费较多的农产品的出口,适度增加互补性农产品的进口,减少竞争性农产品的进口。再次,建立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扶持一批产业化经营的出口企业。$"积极应对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有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要从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监管等方面引导农产品的生产,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从产品设计、包装、质量到技术、安全、卫生、环境等多方面均应增加环保因素,顺应绿色消费的要求,同时开发环保成本低、质量高、符合国际环境标准的绿色农产品,实现真正的绿色经济。同时,国家应尽快完善有害有毒物质的残留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推行农产品等级标准,鼓励生产优质优价的农产品,促进农产品市场的良性发展,逐步建立起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同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进一步改革外贸体制,加强国内流通市场的建设。国家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农产品出口战略的研究及对国际市场、国际贸易政策、相关农产品信息的研究,并及时传输给农民,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智力支持。国家要采取切实的措施,充分利用农业协议中的“绿箱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规范国内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竞争行为,遏制无序竞争,确保国家和农民的利益。同时,要打破条块分割、地方保护和部门垄断的局面,减少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和手续,降低市场交易费用。此外,还应建设好农产品配送、储运、拍卖及营销信息系统,为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农业行业协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化经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借鉴国外行业协会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专业农户!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借助农业行业协会的作用发展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主要参考文献①徐元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状况及发展对策)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②张兵)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状况及其提升策略研究)经济问题探索,!""(;$③庄惠兰)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发展研究,!""’;$
随着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贸易壁垒”逐渐形成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很大影响。本文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绿色贸易壁垒阻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综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旨在降低绿色贸易壁垒对现行我国农业的不利影响并推动我国农业朝着可持续性的绿色农业方向发展。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环境保护 农产品 出口我国农产品出口屡遭绿色壁垒阻碍随着整个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国际间的农产品贸易已成为各类环保规则及标准所涉及的主要领域。一个例子就是WTO框架下的《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及《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规定成员国政府有权采取适当措施,确保人畜食物免遭污染物、毒素、添加剂影响,确保人类健康免遭进口动植物所携疾病的损害。这些例外条款赋予成员国根据本国环保水平制定对本国产品和进口品同时生效的环保标准的权力。这些制度层面的变化客观地支持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各世贸组织成员为保护环境和国民健康,对进出口商品制定的技术、安全和卫生标准。但须遵循两个原则:非歧视性原则;对发展中国家成员设立这些措施时应予特殊考虑。在此基础上,世贸组织对于“正当绿色贸易壁垒”予以肯定。然而,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且对所谓“正当绿色贸易壁垒”并无规范和公正的评判标准,这一权力不可避免地被许多进口国滥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到最后的消费都与环保问题息息相关,绿色贸易壁垒必然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一般说来,绿色贸易壁垒只对发展中国家起作用。发达国的经济基础好、技术水平高、环保意识强,环保标准比较严格,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技术落后,环保水平和环保标准在短期内无法与发达国相比。为了竞争的需要,发达国家常常制定过分苛刻的环保标准。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发达国家利用世贸组织协议下允许的游戏规则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市场的不公平竞争手段。其结果是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能顺利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往往因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而被拒之于发达国家之外。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环保水平还比较低,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方法及过程、包装贮运、产品成分及性能等与先进国家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国是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较大的国家。据联合国统计,2002年我国约有包括农产品在内的价值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因绿色贸易壁垒受阻。以养蜂业为例,我国是世界蜂业大国,蜂蜜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今年年初,欧盟以我国蜂蜜所含氯霉素等抗生素超标为由,中止进口中国蜂蜜。欧盟国家的许多商场陆续将中国产蜂蜜撤下柜台,停止出售;已运抵欧盟国家的中国蜂蜜被执行退运。欧盟甚至全面禁止进口中国的动物源性食品和水海产品。另外,中国成为受到美国“绿色贸易壁垒”限制进口最多的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对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实施了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巨大损失,严重削弱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因此,合理应对国际贸易中日益苛刻的绿色贸易壁垒,是走出我国农产品出口困境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我国农产品出口受绿色壁垒阻碍的成因分析客观地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所陷绿色贸易壁垒困境,其原因来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竞争压力下产生的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我们自身。外部因素世贸组织中许多有关环境保护的协议和规则,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存在诸多漏洞,争端解决机制不完善,例外规则滋生机会主义行为。如关于食品卫生安全的规定就比较模糊。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下,一些国家把这些并不完善的规则当作制定歧视性政策的依据,为限制进口的手段带上合理合法的面具。在WTO目前的框架下,缺乏应有的双边或多边的非正式的协调沟通机制,一旦出现某种变化,进口国往往无法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而遭受巨大损失。如青岛海关2002年1至3月被退运冻鸡吨,就是因为进口国实行了新的检疫标准。内部因素我国环境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过低,缺乏一套统一的环境认证体系。在现有的19278项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此外,国外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标准,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存在滞后期,周期也长。国内较低的环保标准和落后的环保贸易法律体系,使得我国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方面陷于被动地位。农产品外贸体制不完善。改革开放后,国有外贸公司进出口专营的垄断局面被打破,但我国农产品出口还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体制。通常的做法是,拥有进出口权的贸易公司通过收购或者事先签订的订单从农村获得货源,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和包装,然后出口。其弊端是生产与出口主体分离,负责生产的管不到出口,负责出口的也难以参与生产。这种分离造成了主体利益的不一致性,致使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的滋生。缺乏服务于农产品生产、销售的中介组织,造成农产品市场信息无法及时获取、传递和扩散。经常出现某家企业在遭遇绿色壁垒后的一段较长时间内,国内其他企业重蹈覆辙的现象。如2002年欧盟禁止进口我国动物源性食品,由于信息不畅,企业各自为战,以至接二连三地遭遇退运,损失惨重。土地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一项产权制度安排,在改革开放初期,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然而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其弊端也逐步显示出来。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就是其生产分散性。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生产方式缺乏协调统一性。如造成病虫害防治的不同步性,导致防治的不彻底,从而增加农药喷洒的次数和数量,使得我国农产品的农药残存量超标。缺乏规模经济效应以及农业投入不足,难以生产出高标准的绿色环保产品。农产品生产的税收和财政制度不完善。如当前农业补贴采取的常用方式是直接把补贴款交到农民手里,其实施效果与目的产生了偏差。对农户来说,人均分得少量的补贴款并不能对其生产带来多大的支持,农户更缺乏的是技术,更急需的是市场。因此,在税收和财政补贴上,应该向从事农业一体化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及中间组织倾斜,向绿色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户倾斜,对从事农业技术研究和绿色无公害产品开发的机构给予财政支持。目前我国对农业科研投入和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支持很少。据统计,1996年我国政府对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不及发达国家平均数()的1/10,也不及30个最低收入国家简单平均数()的1/3,大大低于印度、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对绿色技术研发和绿色产品生产缺乏金融支持。二元经济下的农村金融制度不完善导致大量资金通过金融系统流出农业部门,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推算,1979-2000年,通过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的金融资金净流出量为10334亿元。其中农村信用社净流出8722亿元,邮政储蓄净流出1612亿元。从事绿色产品开发和生产的中小民营企业缺乏抵押资产,很难获得信用贷款;就直接融资来看,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从事绿色技术研发的投资的风险资金也没有退出的渠道,限制了绿色产品研发的风险资金投入。跨越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政策建议以上笔者从国际贸易规则、环保标准、外贸体制、中间组织、农业土地制度及财政金融制度等方面,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关税壁垒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针对内因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将农业生产导入绿色农业的轨道。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对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农业生产实施收缩战略;对符合环保潮流,采用新型先进的环保生产技术的生产进行大力扶持。我国入世后,在绿色农产品生产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绿色食品生产总量达到1000多万吨,基地4000多万亩,产值100多亿元,这些绿色食品的出口还没有被退回的案例。 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和运输过程中推行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体系,建立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改革农产品外贸体制,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出口企业能够从生产、加工到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标准。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农产品出口商会等中介组织,通过它们反映企业的要求和问题,收集企业所需的信息,使之成为农产品出口绿色标准、技术成果等相关信息交流和发布的平台。此外中介组织还应协调行业内企业之间关系,以民间组织角色与国外有关部门交涉和协商,为行业会员提供优良服务。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包括重新构造农地产权制度,明晰土地产权;建立承包土地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实现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以及金融支持来增加农业投入。完善农村财政金融制度,对绿色农产品生产农户、绿色农业经营企业、绿色农业技术开发单位增加财政补贴并实行税收减免;通过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发展银行对其进行信贷支持;鼓励和扶持有潜力的绿色农业经营企业通过二板市场上市,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支持。针对外因按照世贸组织《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迅速设立我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建立和完善国内环保贸易法律体制。同时,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新体系。引入ISO14000系列国际环境标准,以规范企业等组织行为,达到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农产品出口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积极参与国际间的绿色贸易规则的制订及建立同外国贸易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政府应积极开展“环境外交”,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家多边协定中环境条款的谈判。在国际的多边贸易组织中,充分发挥贸易大国的作用,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协调与合作,制定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能承受的国际环保标准,或者在一些国际标准中附加保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免受发达国家歧视的保障条款。积极与他国交涉协商,争取建立有效的双边或多边的非正式协调沟通机制,使我国可以及早获得进口国的新环保标准,及时通报相关企业和出口商采取补救措施,并且估计本国所受影响程度以及达到新标准的能力的速度,与进口国进行协商谈判,争取有利于我国的实施标准和时间安排。 参考资料:1.陈泉生.可持续发展与法律变革.法律出版社,20002.王学真.中国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02(6)3.夏英祝.加入WTO:中国农业如何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农业经济问题,2003(3)4.卢授永,杨晓光.国际贸易中的绿色瓶颈制约及其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3(1)
国际技术贸易的论文 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科技标准化作用的双重性研究. 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科技标准化作用建设已经成为 "双刃剑",在GATT/WTO的法律体系中第20条的安全例外中,明文规定进口国可以保护人类健康,枯竭资源,依据国家主权原则,制订更高标准,保护人类健康,枯竭资源( Human and health, exhaustive natural source)。但是由于规定不完善,易诱导绿色贸易壁垒。一些发达国家在绿色贸易的借口下,行贸易保护之实,制定严格复杂的检测和审批形成所谓的“绿色贸易壁垒”。尤其是乌拉圭回合之后,各国只能在GATT/WTO在规定第20条的安全例外中和卫生和预防协议(SPM)中,人为设置障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尽快研究建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适应世界自由贸易环境。 关键词:标准化 自由贸易 双重性 一, 引言 1947年,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了关贸总协定,3作为重要国际组织,WTO在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世界自由贸易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贸易组织所签的条约,尤其技术条约,已经成为规范贸易行为和制度世界性指导原则。但是这个多边贸易体制具有大国利益倾向,尤其是自由这个贸易中的实用主义依然存在,使WTO成为大国主导操纵一个场所。事实和历史证明:关贸总协定纠纷不断,原因之一便是自由贸易中的实用主义和大国主导操纵,科技标准化作用的双重性使然。有人说:WTO是一个“富国俱乐部(club of developed and rich states)”和“只保护富国利益(protection states' profit only)”4。 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科技标准化作用建设,已经成为 "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亦有不利的一面,因此要扬长避短。一方面,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另一方面,也要适当搞一些自己的标准,以阻挡外国企业长驱直入,保护本民族利益。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要利用贸易技术壁垒协定给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和在WTO的过渡保护期内的条件,战略高度上重视标准化作用。 二,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科技标准化发展的趋势和WTO技术标准协议 当今世界技术标准发展的趋势:5 (1) 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密不可分,技术标准成为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因此技术标准已经成为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6(2)国际贸易壁垒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是指关税以外的通过法律、政策等形成的限制进口的贸易壁垒,其中主要包括对进口产品数量的限制,如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等和贸易技术壁垒(3)贸易技术壁垒的核心是标准,贸易技术壁垒主要通过产品技术标准和制定技术法规,以及检验产品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法规的合格评定程序来实现,其核心是技术标准。 当今世界技术标准发展的另一种趋势是:技术标准与国际贸易的联系越来越多,尤其是乌拉圭回合之后,各国只能在GATT/WTO规定第20条的安全例外中和卫生与预防协议(SPM)、《TBT协定》中,人为设置障碍,这已经成为贸易技术壁垒的主要组成部分。7 1993年,关贸总协定历经七年艰苦谈判,达成贸易技术壁垒协定(TBT)-WTO。贸易技术壁垒协定的宗旨是限制贸易技术壁垒,要求尽可能采用统一的国际标准。但是贸易技术壁垒协定(TBT)给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带来的利益并不对称。原因是发达国家实际上掌握着国际标准的制定权,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壁垒可言,发达国家的产品能够长驱直入,而对于发达国家,这些标准则可以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口的铜墙铁壁。8 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密不可分,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捆绑现象屡见不鲜。
机械工程学报的英文版,属于sci,而中国机械工程学报为中文ei
非要讲个好的话,在国内,那肯定是核心期刊了
我把核心期刊的目录发给你,你自己找找看吧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
那要看是哪个方面的期刊了 有液压的 机械的 材料的等等
其实这三本期刊看单位需要投哪个了,如果都可以那你可以咨询一下编辑哪个安排会快一些就投哪个就可以了。塑性工程学报刊号:ISSN:1007-2012 CN:11-3449/TG 是由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分会、北京机电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刊物,其宗旨是活跃本专业学术思想,提高本专业学术理论,强化本专业学术交流,为不断提高我国塑性工程基础水平,确立我国塑性工程界在世界科技阵容中的地位服务。《机械工程学报》创刊于1953年,是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承办的机械工程类高学术水平期刊。 本刊是中国机械工程领域的顶级学术刊物,主要报道机械工程领域及其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等领域具有创新性及重要意义的前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刊期:半月刊 国内刊号:CN 11-2187/TH 国际刊号:ISSN 0577-6686 《中国机械工程》的前身是创刊于1979年的《湖北机械》,1983年更名为《机械工程》。经原国家科委批准,1990年主办单位变更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同时成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刊,其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1992年更名为《中国机械工程》,1998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2年改为半月刊。
2005年南博会期间,我和妈妈有幸参加了10月19日南宁青秀山的美食节。来到青秀山,,只见满山青松翠柏,山风吹来,绿浪滚滚,如黄河波涛般的声音,轩昂壮观。真像蓬莱仙境一般。作文网 在美食节上,人山人海。有着来自东盟各国的朋友,那里的美食琳琅满目,有:烤虾、童子鸡、北京烤鸭、啊炳的烤全羊、烤鹿肉……我和妈妈买了烤虾、童子鸡、烤鹿肉,坐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吃着东西,我还参观南博会会徽——朱槿花。会徽的底色是海蓝色的,象征着和平、美好。朱槿花是我们广西的区花,那十一片花瓣像十一条彩带,分别代表着美丽的中国和旖旎的东盟十国。美丽的花瓣,象无数双欢迎的手臂。11片花瓣间铺满了光荣与梦想,预示着中国与东盟十国人民互利合作,共享繁荣美好的未来。作文正在这时,美食节上空飘扬着《相聚到永远》这首歌。那歌声悦耳动听,让人如痴如醉。晚上回到家里,我梦见了我和东盟博览会吉祥物“合合”一起去东盟十国旅行。在曼谷,我们看见了闪耀的寺庙和宫殿,一流的购物中心和东盟最好的夜生活。在老挝首都万象,我们看见了庄严肃穆的佛塔,令人神往的博物馆,宽阔的林荫大道。来到柬埔寨首都,我们看见了皇宫、银塔和寺院还有湄公河。在越南首都河内,我们看见了有法国风格的建筑和清新、迷人的湖泊。在缅甸首都仰光,我们看见了施维达项塔、庙宇、神社。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我们作文看见了有传统特色和现代化的购物场所,不同风格的殖民地建筑以及世界最高的建筑物。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是对比鲜明的城市,是通往印尼的门户。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我们看见了多姿多彩的夜生活、英特拉姆洛斯城堡和宫殿。在文莱首都斯巴加湾,我们看见了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所在地。在新加坡,我们知道了新加坡是一个融合传统与现代,东西方文化相结合以及多元文化相辉映的亚洲国际大都会。它是东盟主要的门户和港口,以其最新潮的名牌和特具风味的美食而闻名。“再大的城市也装不下,双眼的眺望,梦想的宽广,共同的梦想才能有不熄的的信念和力量……”这首《相聚到永久》一直回荡在我心中。愿中国与东盟各国人民会更友好的相聚到永远。
解析:本题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文化经济领域的交流为背景材料,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等知识。回答本题的关键是仔细审题,题目设问是“如何开展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属措施类题目。根据设问,可从文化传播的途径、尊重文化多样性及坚持的原则等方面组织答案。答案: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中国在东盟国家建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可以推动东盟国家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②尊重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多样性,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语言教学、历史、教学模式存在差异,需要探索不同的教学大纲、培养方案、师资培训模式。③尊重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化,坚持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具有国际视野,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共同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化的繁荣。
先去知网下载,研究下别人怎么写的,从中提炼出来自己的东西就可以了,不会找的话,可以去我baidu空间里看下论文的查找步骤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文化交往,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这种交往对于增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对于各自文化以及光辉灿烂的东方文明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建筑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接地气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怎样写毕业论文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建筑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邢莉燕,陈起俊.工程估价.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郑少瑛,周东明,王力强.土木工程施工组织.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郑少瑛,周东明,周少瀛.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4]张立新.住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与案例精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第1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8]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9]汪正荣,朱国梁.简明施工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0]《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土建工程(GJDGZ-101-95).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12]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4]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分会.简明建筑施工机械实用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5]王玉龙.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计算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6]四川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四川省造价工程师协会.建设工程劳动定额建筑工程.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17]四川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四川省造价工程师协会.建设工程劳动定额装饰工程.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1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新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汇编(修订版).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19]荆莉燕,王坚,梁振辉.工程估价.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0]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装饰装修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刘柏茹.导线测量的精度控制探讨[J].硅谷,2009,(05).
[2]郭宗河,郑进凤,贺可强.全站仪导线测量若干问题的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
[3]陈正耀.导线测量的计算与应用[J].北方交通,2009,(05).
[4]姜华根.双点导线测量[J].科技资讯,2009,(15).
[5]王汉存.全站仪导线测量平差方法浅析[J].中国煤炭地质,2009,(11).
[6]焦建新,沈荣林,闫玮.全站仪测量导线中的错误分析和处理[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
[7]王海明.全站仪坐标导线测量的平差方法[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9,(09).
[8]孟令涛.城市导线测量一体化程序设计[J].现代测绘,2009,(04).
[9]黄艳立,高怡.全站仪导线测量数字化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09,(04).
[10]张小诺,李彦阳.导线测量严密平差定权方法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4).
[11]熊法堂.导线测量粗差浅析[J].人民长江,2000,(05)
[12]景德广.导线测量中错误或粗差的分析[J].测绘技术装备,2003,(02)
[13]尚海旺,王水林.导线测量检验粗差的有效方法[J].科技信息,2010,(01)
[14]吴家乃.导线测量中粗差的查找[J].工程勘察,1981,(02)
[15]陈章明.检查导线测量错误的方法[J].引进与咨询,2000,(04)
[16]黄林.论导线测量粗差的判断[J].地矿测绘,1996,(02)
[17]蔡群.关于粗差含义及其多样性的探讨[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01)
[18]宁卫远,焦利伟,刘艳玲.导线测量粗差判定方法的探讨[J].中州煤炭,2004,(06)
[19]陈玉平,胡奎.井下大压力巷道导线测量方法探讨[J].矿山测量,1998,(02)
[20].斯列涅夫斯基,.卡拜斯基,刘志源.导线测量中的坐标连测问题[J].矿山测量,1980,(03)
[1]王楠,邵毅明,周娜娜,阎宏涛.道路交通安全中的视错觉现象分析[J].公路与汽运,2010,(07)
[2](美)JR布洛克.奇妙的视错觉——欣赏与应用[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2.
[3]杨阿联.格式心理学与建筑设计[N].中国旅游报,2008.
[4]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146.
[5]贺俊杰.透视与错觉[M].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2012:98.
[6]随艳金敏丽.视错觉在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院校风采,2010.
[7]刘跃国.浅谈视错觉在建筑立面设计中的应用[J].广西城镇建设,2010.
[8](英)查尔斯麦基.可怕的错觉:人人都会犯的致命错误[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
[9]马连弟刘运符.透视学原理[N].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38
[10]熊圣.视错觉在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N].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
[11]李蔚.神奇的空间魔术——谈视错觉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上海建材,2011(2)
[12]张引良.浅谈符号学与电影海报的视觉符号[J].中国-东盟博览,2012
[13]张福昌.视错觉在设计上的应用[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3:1.
[14],[M]苏茂生,台北:大陆书店,1975:11.
[15]周东梅.视错觉在环境空间中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东华大学,2006:7.
[16]熊兴福,刘金萍.析视觉负后像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7(08):1.
[17]蔡从.浅谈视错觉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J].艺术广角,2011(04):58.
[18]康波,万铮.中国古典园林.2010:10.
[19]朴哲龙.人眼光学结构的研究[D]吉林延吉:延边大学,2007:6.
[20]贡布里希.贡布里希文集:艺术与错觉[M]杨成凯,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5.
[1]宁龙梅.武汉市湿地功能评价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4
[2]马健 章.关注正在消失的湿地[J].大自然,2012,(5).
[3]李益敏,李卓卿.国内外湿地研究进展与展望[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3,(1):36-43.
[4]陈求稳.我国湿地保护立法的科学支撑[C].2005年全国环境立法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2005.
[5]HOLLANDCC,HONEAJE,[J].Wetlands,1995(15):336-345.
[6]崔保山,杨志峰,李英华等.城市拓展中湿地的综合保护与发展[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4):462-471.
[7]肖清风.有机设计——中国古代的设计特征之一[J].设计艺术研究,2013,3(6):83-88.[8]朱建宁.城市湿地公园:概念与规划⑴.建设科技,2009,(3):51-59.[9]孙广友,王海霞,于少鹏.城市湿地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迸展,2004,23(5):94-99.
[10]吴丰林,周德民,胡金明.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途径[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3):368-372
[11]王建华,吕宪国.城市湿地概念和功能及中国城市湿地保护[J].生态学杂志,2007,26(4):555-560.
[12]温亚利,李小勇,谢屹.北京城市湿地现状与保护管理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13]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14]张冠增.西方城市建设史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5]宋言奇.生态城市理念:系统环境观的阐释[J].城市生态与环境,2004,11(2):71-74.
[16]李明.融通的智慧:唐君毅.论中国哲学的有机肖然观[J].宜宾学院学报,2013,(1)81
[17]杜洁,车代弟.依托青山碧海,建设山水城市[J].北方园艺,2005,(2):40-41.
[18]李昊,孙倩.文化·生态·景观——中国“山水城市”理念的历史内涵与.当代诠释[J].建筑与文化,2013,(8):18-22.
[19]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0]张巍巍.城市湿地公园开发模式研究——以唐山南湖城市湿地公园为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附 :建筑学毕业论文选题
1、室内外气温对建筑围护结构吸收太阳能的影响
2、鲁西南地区门墩石造型、纹样初探
3、室外气温和保温层位置对间断供暖房间能耗特征的影响
4、极少主义室内光环境设计研究
5、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6、老年人建筑的自然光环境设计初探
7、杨凌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研究
8、襄城县古城墙遗址保护公园规划设计
9、光导管照明系统的配光及应用研究
10、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建设阶段的应用
11、民营建筑企业项目团队核心利益相关者冲突管理研究
12、市政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应用研究
13、长春七天酒店(火车站店)装饰工程的成本管理研究
14、国学中心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研究
15、黑龙江移动枢纽楼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研究
16、呼和浩特市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
17、包头市A装饰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18、南京国际金融中心续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19、国有施工单位材料采购管理研究
20、基于互联网+的PMIS的运维管理研究
21、建发集团观澜丽景二期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22、俄侨文化影响下的中东铁路建筑及其历史价值研究
23、建筑艺术表现在房地产经营销售策略中的应用研究
24、吉林鼎鑫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25、湘黔古镇聚居文化和建筑空间形态研究
26、“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税负影响分析
27、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8、基于FIDIC合同条件的承包商索赔研究
29、基于分项计量的空调系统能耗诊断的实用研究
30、基于VE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研究与应用
31、建筑施工项目安全文化建设研究
32、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在独立式住宅中的应用研究
33、青岛地区农村钢结构住宅热桥的热工分析
34、英谈村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
35、我国建筑业营改增相关问题研究
36、延长油田中心化验室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37、低气压下噪声环境对人体舒适感影响机理的研究
38、青岛市住宅建筑室内热环境的实测与研究
39、晋鲁地区民居烟囱的建构技术与文化意义研究
40、挣值法在中铁一局二公司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41、我国工程承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对策研究
42、冯坪办公楼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研究
43、ZHGY集团管道安装项目预算控制研究
44、延长石油南区采油厂办公楼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45、NK集团土地整理项目的成本管理优化研究
46、延长油田崖里坪住房小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47、基于公司战略的建筑企业多项目管理研究
48、注册造价工程师诚信评价体系研究
49、HCE集团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50、K公司固定资产质量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
51、基于BIM的框架结构参数化设计研究
52、智能型太阳能LED路灯控制器的研究
53、青岛里院建筑保护与改造模式研究
54、基于博弈分析的绿色住宅发展研究
55、青岛市大型公建能耗现状评估与预测研究
56、符合被动式围护结构热工标准的“抬梁式”农村住宅构造方法研究
57、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58、基于可操作性目标的城市色彩设计方法研究
59、基于BIM的规则建立在建筑设计阶段应用研究
60、建设工程网上招投标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61、工程招投标中违规行为分析与监督机制完善
62、BIM技术在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63、商品房住宅项目成本管控的研究
64、以“美居购”网为例探析家居软装电子商务经营
65、建筑行业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66、“营改增”对建筑业税负影响分析及对策
67、北方寒冷地区农村住宅保温结构一体化设计研究
68、北戴河新区国家级绿色建筑示范区创建研究
69、河北省建材产业物流指数研究
70、挣值法用于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研究
71、高层住宅小区风环境数值模拟研究
72、绿色建筑运营阶段隐性成本估算模型研究
7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工程项目人工成本优化研究
74、工程项目供应链材料采购成本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
75、高温影响的舒适度模型研制及在我国南方城市的应用
76、唐华清宫景区气候适宜性空间格局初探
77、施工现场建筑工人作业疲劳的影响因素研究
78、基于热管置入式墙体的小型建筑能耗数值分析
79、中铁咨询集团公司财务与资本运营子战略研究
80、某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研究
81、ZH公司CM科技园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82、风险理论在工程安全监理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83、某研发中心与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
84、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85、青岛中山路商业街历史建筑保护修复研究
86、某市建筑节能检测平台建立与运行维护研究
87、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性能辅助商品房定价
88、建筑企业隐性知识转移影响机制研究
89、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研究
90、现代建筑空间与水要素研究
91、算量软件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及问题探讨
92、政府项目代建制合同管理体系研究
93、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探讨
94、建筑供应链环境下的材料联合库存优化研究
95、建筑材料“暴露”手法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96、虚实相生对空间意境营造的作用机制研究
97、基于Matlab对DEA工程建设项目评标模型的应用研究
98、西方文艺复兴绘画名作中建筑图景及其历史价值研究
99、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100、建设工程合同信用对合同管理绩效的影响研究
附:建筑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摘要:在今天的企业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的效率性,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合理地制定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条约,加大监督的管理力度,将工程的质量问题放在首要位置,保证了建筑本体的安全性,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本文针对建筑工程质量方面缺乏的相关法律条例、建筑企业质量监督的态度浅薄以及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差异过大进行讨论,根据此情况对提高工程质量的监督能力、加强施工单位的监督作用以及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也希望政府能够大力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使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得到有效根治。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难题;管理方式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迅猛,刺激了城市化进度的加深,作为城市化标志之一,建筑工程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质量监督方面的问题。对此,国家与建筑业相关部门开始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进行深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各方面的尽力配合,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使得建筑工程的一些管理模式得到优化,也成功解决了一部分难题,但是对于日益增多的建筑工程项目来说,这些措施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我们保持关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问题的基础上,对于在工程进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解和归纳,总结出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安全性,也对建筑工程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难题
(一)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是因为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去制约建筑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而一部分的法律政策太过片面,监督力度明显不足以约束一个庞大的建筑工程。所以,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时,如果施工方不遵守规定,在施工质量上大打折扣,那么对于这种情况也没有一个专门细致的惩处管理条例。为了改善这种不良环境,我国应该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相应措施,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相关法律,政府在宏观上加大对工程的监督力度,一个官方的、完整的约束条例对于建筑工程的需要来说,已经是迫在眉睫。
(二)建筑企业质量监督的态度浅薄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管理之所以疏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负责监督的企业专员对待质量监督没有一个积极的态度,缺乏监督的意识,这样一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了极坏的影响,相关的工作无法进行。同时,企业部门对于这种消极的影响也放任不管,一个工程项目的整体都缺少相关的监督措施,导致监督体制最终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形态,使得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管理力度越来越小,也就无法保证工程的效率。
(三)监督人员的素质差异过大
从某个方面来讲,负责质量监督的人员素质也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能否有效开展。在今天,一些工程项目中安排了专门的人员进行质量监督,但是这些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有高有低,在面对质量问题时,一些人会严把大关,另一些人可能会有所放松,这种情况使得政府的监督工作无法继续进行。所以,如果负责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人员素质过低,不仅难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也会使得政府的监督力度大打折扣。
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管理方式
(一)制定建筑工程质量监理制
工程质量监理制度的实行,能够大大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力度,对于工程的正确实施有着推动作用。所以,政府在大体方向上监督的同时,也要加强建筑工程监理制的规划,使得建筑工程监理制得以健全自己的形势内容,而且把监理制合法化,加强负责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者的认真态度,使这些工作者负责的工程项目与法律挂钩,一旦玩忽职守就意味着违法。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理的专门人员要进行精挑细选,这些人在工作时一定要遵守工程项目的监理机制,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对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的监督力度
建筑工程里许多的组合因素中,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建筑工程在正式开工前,对于设计人员的来历要有一个细致的了解,对于指派他的企业或者组织要进行深刻的调查,确保人员的选择没有问题。然后,对于设计人员提交的设计方案进行仔细研究,多次检查其合格性,一旦发现任何不妥之处立刻要求其做出修改,保证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完整性,对建筑工程起到决定的作用。
(三)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相关的工作者综合素质必须要高,对于工程质量要时刻进行监督,才能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方针得到有效实行。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只把重点放在怎样获取较高的经济利润上,忽视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使得建筑工程没有得到相应的保护措施,其中产生的许多问题在未来更加难以解决。所以,企业在挑选管理人员时要制定相应的选拔规则与制度,对于施工人员也要仔细选择,确保每一个工作位置都要有任务、有效率地进展,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定期开展相关知识方面的工作,加强管理人员的质量监督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监督的重要性,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为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三、结语
通过以上几大方面可知,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体系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是势在必行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有着较多的阻碍因素,这些因素分散于各个施工单位或者个人,如何集中这些因素并进行妥善处理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一大难点。所以负责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者要处理好自己的工作重心,对于工程项目中实行的监督管理监制要大力提倡并严格执行,政府在宏观调控的同时,对于单位及个体要及时加大监督力度,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样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将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在良好的监督作风下,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这样的建筑物才能够被安全地放入市场中,人们对于建筑成品的使用才能感到放心如意。
参考文献:
[1]彭淑芬.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J].山西建筑,2011,02(03):210-211.
[2]林星友.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创新管理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11,10(19):86.
[3]鞠录平.试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7(06):129-130.
[4]宋献博.关于新形势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工程质量,2014,11S2:144-146.
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应该怎么写 什么是论文的参考文献呢?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那论文的参考文献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我们介绍几种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写法和参考范文: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论文的参考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 翥 .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2.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6] 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 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壮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南博会”发展之研究摘要:研究我国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兴国社会价值。勾勒我国壮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活动中,结合地域的自然环境、民俗民节、民族共性、个性的品格,以及广西南宁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等优势,开发壮族传统体育文化市场,为增加创汇、扩大内需、提高就业率,脱贫致富、联动经济增长,促进我国壮族传统体育文化朝着新意、创新、科学、多元化发展,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壮族南博会体育文化前言:作为我国56民族人口之首,且最具有行动表现形式的壮族传统体育、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正走进国际新舞台,壮族传统体育具有基础扎实、底蕴深厚、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等特点。如舞龙、舞狮、三人板鞋、抛绣球、打扁担、叭喇球等,引进了学校体育教学发挥教育的传播功能中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和多民族共识,在国际、国内的交流中堪称品牌。本文结合多年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研究,引用文献资料参考法、参观走访笔录法、田野调研考证法、归纳演译统计法,理论思维比较等方法,论证壮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广西天时、地利、人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发展机遇优势中,对促进壮族传统体育文化康体、富民、兴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1、抢抓“南博会”机遇拓展特色与优势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一个综合性的博览会,它集货物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高层论坛于一体,将充分展示自由贸易区经济发展成果,为促进成交提供埸所,为相互投资创造机会,为政界、商界、学界开辟讲坛。新形势的“南博会”机遇,促使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也迎来了挑战,也将成为“南博会” 热点与亮点之一。1壮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化建设和“南博会”的作用从现代新兴体育运动发展而言,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具有主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它不但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体育精神,而且也体现民族文化的丛向继承和横向融合,它象征一种文化活动,千恣百态,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壮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巨大的吸引力,以娱乐、趣味性为特征,集竞技性、健身性、艺术性、欣赏性为一体,在社会主义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通过民族节日、节俗或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体育竞赛和表演,激励人们去参与、去实践、去体验,达到有希望、有可能获得成功,实现自我娱乐、趣味感的心理满足,有效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为推动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增进民族间的团结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1.2“南博会” 将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经济的新发展壮族传统体育民族文化的发展,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基础扎实,壮民族传统体育孕育在人民群众之中,底蕴深厚、喜庆节日、民俗、节日的各项传统体育活动。以及每隔4年举办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会”,按模式的贯例一层推一层、一浪接一浪,有机地把壮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向高潮,展示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极大作用,呼之即出。以民族体育搭台,经贸唱戏的大好势头,已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吸引着国内外各届人士来观光、探研、洽谈贸易、为广西民族地区经济开发打开一条新发展思路。从文献资料表明1991年在广西南宁举办第四届“民运会”期间各种物质、产品成交额达25亿元之多,1995年在昆明举办的第五届“民运会”也收到了32亿元的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1999年在北京第六届“民运会”,适逢我国建国50周年庆典,经济获利达90多亿元,2003年在宁夏第七届“民运会”是新世纪第一次56个民族团结盛会,运动会期间各种贸易、投资、旅游、产品、高层论坛是前几届之最。中国—东盟博览会发展的大气候,是广西南宁的永久会 ?点,不但有利于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也将对促进广西各个民族地区的繁荣与昌盛、民族经济腾飞,人民奔小康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2、壮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联动“南博会”经济效应。壮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开发,成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人文社科新研究的热点之一,“南博会”以现代旅游资源而言,它同名胜古迹,山水风光等为旅游资源有着本质的区别,壮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是以人的身体活动,为中介供游客观赏或直接参与,是集观光、健康、保健、医疗养生为一体,形成一种极有我国民族体育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壮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1.1寻求身心健康是21世纪人们突出显示的倾向来自教育网、体育网、旅游网、经济网等相关网站的报导,,在工业的高度发达,造成地球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城市的喧嚣、空气的浑浊、水质的降低,使人们的健康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人们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同时,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社会节奏及各种观念的冲击,使人们的心理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人们需要在青山绿水间放松疲惫的身心,也需要在自然中毫无顾及地玩乐一番,壮族传统体育旅游可为人们提供许多感受内心,感受人生,感受自然,亲近运动,欣赏运动,这种趋势意味着壮族传统体育旅游强化自然气息,突出康疗健康价值,以节日、民俗、民族风情节、民族运动会等有机结合,在“南博会” 开发旅游大协作,以全新意识融于闲暇、趣味、表演、娱乐、旅游生活中,其实效性效益叠加在旅游业上产生关联互动性的效应,将不逊于各地各种的节庆联动经济增长感应力。2.2壮族传统体育文化部旅游是“南博会”良好资源的禀赋纵观壮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人们看到一种更强烈原创生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环境的致富途径,体现在山水观光旅游、民族人文旅游、民俗旅游、沿海旅游、边关旅游、生态旅游,这就是旅游经济,旅游资源开发是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的社会交往活动,具有多属性的文化现象和时代特征。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交流创造成功基础,它体现几方面:2.2.1利用壮族发展的独特性,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活动的韵律感与多姿多彩的内容,融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态旅游中,使人们同欢共乐,放松身心,达到审美观赏与文化交流目的,也促使旅游业周期性和季节性的良性经营。2.2.2利用各种文化背景为一体,形成不同民族地区的民族旅游风格,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迎合游客的需求,使游客适合个性发展地乐意参与;共同构建特色鲜明、风格独特的民族文化情境的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2.2.3结合旅游业多向发展,多源并存和常态发展的规律,以壮族传统体育搭台,旅游经贸唱戏,互利互惠,体现不同民族地区的民族旅游风格,构建壮族传统体育旅游经济文化生态的产业群体;促进壮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产品结构与竞争力2.2.4融合健身、观赏、参与、娱乐、科学考察、教育等功能为一体化的常模。使壮族传统体育文化主动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大环境,解决广西乃至西部地区脱贫致富、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丰富新时期壮族传统体育文化体育旅游资源优势,促进民族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使之成为旅游业振兴各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潜质。2.3“南博会” 联动壮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开发的宣传效应壮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发挥,往往起决于宣传。意大利国家旅游局长莫雷蒂指出:“一百年经营旅游业的经验告诉我们,宣传工作是推动旅游业前进的火车头。”据世界旅游组织有关资料,加拿大旅游旅行的宣传费用占总预算的79%之多,泰国旅游局把总预算的60%用作宣传促销。花费大,收益也相当可观。美国花1美元吸引1名游客,墨西哥花1美元宣传费可换回40美元的收益。香港旅游协会统计,可花1港元宣传费,可获取123港元的旅游收入。具有时代气息的壮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潜力是巨大的,但目前知名度相对较低,仅靠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宣传还不够,应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包括在“南博会”上进行全方位宣传,使其广为人知,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对促进我国西部周边省分与东盟的交流合作,发展我国壮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不但对我国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整理、发展、改革、推广和完善的发挥起到了良好社会宣传作用。而且能促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经济、体育旅游业、体育产业化,向规模化、集团化、科学化发展的步伐。3、“南博会”引来壮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开发无限新商机我国壮族传统体育的优势和潜质。经济效益发展是另人乐观,威及遐迩,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带来无限商机,壮族的《打扁担》自参加第四届“民运会”表演获一等奖后,其器材、道具各地订购、源源不断,供不应求,《打扁担》活动的简易开展,加上有《百色起义》纪念邓小平领导中国革命电影巨片的拍摄的媒体宣传。一套套器材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国家。“舞龙、舞狮”、“三人板鞋”、“抛绣球”等项目和产品象征着一种运动和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在国际交往中堪称佳品大放异彩,备受各民族和国际友人的青睐,已成为一种广西旅游、娱乐产品热销。如:人称广西百色靖西的“绣球街”,每年刺绣球人均创收近万元,2001年获全国妇联誉为“中华巧女”的黄肖琴专门从事绣球制作,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挪威等国家,用勤劳的双手走向致富道路。广西建设厅领导与专家2002年出访欧州6国考察,只带精品赠送国家官员,很受到欢迎和赞扬。小小的绣球充满着民族独特个性魅力和文化理念,连结世界各国友谊的纽带,来自新闻煤体与市埸信息200广西靖西县旧州绣球之?距“南博会”还有二个月,当地壮民为了迎接盛会的召开,赶制一批绣着“中国、东盟、CAEXPO”字样的绣球在南宁市悄?上市,受到人们的青眯.外省游客纷纷购买,作为纪念品送给亲朋好友,由此可见壮族传统文化绣球已成为东、西方之间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1壮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多元化互动效应曾记得,1995年中央春节晚会著名的主持人赵忠祥,以“抛绣球”做即兴节目用激发表演和发言人,获得阵阵的喝采,广西举行的一年一次的《南宁国际民歌节》\?2003年春节桂林乐满地举办《中华民族文化节》、壮族传统民俗、民节就融汇许多富有壮族特色的传统体育,很大程度地促进各民族地区社会化、旅游化、产业化、经济化发展。在洽谈贸易中,利用赠送民族传统体育绣球、花包等为喜庆,以舞龙、舞狮作为表达对客人的美好祝愿。人们在不同民族间的体育交流、互相尊重、互相了解、友好相处、真诚合作,共同为中华民族经济的繁荣、振兴、促进人民身心健康,活跃文化生活作出极大贡献3、2 迎接“南博会”的机遇和挑战广西各民族地区以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为挈机,以《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为平台,加强同东盟国家和邻省的全面合作,实现睦邻安邻和富邻。不同程度地规划解决脱贫致富的手段,除此外,利用自然景观日旅游。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健康活动、民族传统体育培训、民族传统体育器材、民族传统体育服装、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开发等。如广西教育厅以民族教育优势为特点,在南宁市建成现代化气息相应规模的大学城,体现融民族科技、民族艺术、民族传统体育风情园等为龙头、集读书\学习\考察、观赏、健身、娱乐、参与文化教育苑。将民族教育与民族节庆、“国际民歌节”、“南博会”的货物贸易、投资合作,研讨、对外文化交流等四大平台等活动结合起来,将成为国内一流具有文化发达、科技先进、环境优美、创新活跃、信息荟萃的教育新区之一,成为经济、文化、高科技术发展一个新的亮点。而且使壮族传统体育资源发挥教育良好宣传和社会作用。有效促进广西民族经济、体育旅游业、产业化,向规模化、集团化、科学化发展的步伐。4、“南博会”振兴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对策壮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它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也不会破坏自然环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因此,壮族传统体育在发展中,应充分利用壮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优势,按照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壮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塑造加工、精心包装,使之推进各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的全面发展,拓展特色信息服务。是解决脱贫致富的最直接手段之一。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发促进国内国际旅游业市埸体育是人的身体力行运动发展的产物,是求身心和谐发展的实践活动,旅游产业化则是人们的一种休闲活动,其中包括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增强人的体质健康、教育培养和塑造人的美好心灵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壮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个现象,这就是旅游业对于壮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的进一步促进作用。从整体和多层次上推出丰富的旅游资源,挖掘壮族传统体育文化联动旅游经济发展,使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精华得到保留、发展、振兴和光大。加强我国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在体育全球科技网络信息化浪潮中,利用各种新闻传播媒体,利用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健身、娱乐、教育、竞技等功能,吸收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以学校教育为重点,全民健身活动逐渐辐射普及到家庭、社区、俱乐部。以小型多样形式多样、业余自愿的办法,结合节、假日的壮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通过举办的壮族传统体育竞技、游戏、邀请赛、对抗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壮族传统体育活动中来,使我国壮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多、更快的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壮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业产业化也将成为新时期的一个新行业体育产业化和旅游业都是有自己的特定的产品,有各自的消费者群体,从而构成了自己特定的市场,成为了相对的产业,从系统观点分析壮族传统体育联动旅游发展是相齿相依\密不可分,这是互动\互利\互惠的利益取向使然。在近年来各地举办的各种类型的体育比赛和旅游活动中得到充分表现,从整体和多层次上,壮族传统体育旅游业\产业化开发不但是旅游精选发展的需要,也是丰富的旅游资源挖掘壮族传统体育文化联动旅游经济发展需要,因此,形成和促进壮族传统体育文化开发的全新的模式势在必行。5、结论和建议 结论壮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文化、教育、生产、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呈现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东方文明气质;即竞争中有礼让;蛮劲而不粗野;情溢而含蓄内向;趣味横生而不庸俗;富有观赏而精神气质高尚。它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又丰富了生活,深为各民族所喜爱,也倍受游客的青睐,这正是本课题可行性操作发展的研究所在。壮族传统体育文化将通过民族教育\民俗风情、竞技表演、文化娱乐、观光鉴赏、竞赛活动以及旅游纪念品等特定人文资源体现给山水风光增添灵气,保护生态环境,为完善民族旅游市场体系,为壮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为广西各民族地区经济提供理论与实践性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依据。 建议:构筑21世纪我国壮族传统体育教育、科研奋斗的目标,建设科研网络,发挥壮族传统体育文化优势和功能,培养高素质壮族传统体育科研人才、寻求在“南博会”合作“经济发展”科研项目或课题。壮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发展中显示不可估量的作用,酝酿着巨大的潜力和无限的商机,等待着我们解放思想,加大力度去开发和利用。 壮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需要确立目标,科学定位、观念创新、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着力建立壮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保障体系,拓宽与各民族的体育文化交流途径,形成了具有壮族传统体育特色的民族文化体系。参考文献:1、邓永进等《民族风情旅游》,云南大学出版社、田里《论民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人文地理、刘德琼<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广西师大出版200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