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农产品论文外文文献全文

发布时间:

农产品论文外文文献全文

农产品品牌相关英文文献,点击下载Farmer-owned brands?DJ Hayes, SH Lence.,Agribusiness, 2004 of Origin as a Brand: The case of New Zealand lambRL Clemens, BA Babcock - 2004

farm families through an experiential learning model, by John Smith,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ducation, 2010 farm principles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by Donald Brown and William McBride, World Development, 2011 family farms: Supporting the global food system, by Ernesto Pollitt and Elizabeth G. Pringle, Annual Review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2012 farmers in a global economy: The need to invest in small-scale agriculture, by William C. McKillop and Cheikhou Bo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3 capital and family farm sustainability: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New Zealand farms, by Richard B. Howitt and Stuart Locke, Rural Sociology, 2014 farm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smallholder agriculture in the Andean Highlands, by Gonzalo Alfonzo,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5 family farming: Enhanc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y Frank J. Convery and Jonathan R. Gillard, Journal of Organic Systems, 2016 approaches to family farming: A case study from Mexico, by Joanne E. Tayl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2017 role of family dynamics in the success of small-scale farms, by Carolina L. T. dos Santo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Small Business, 2018 from family farmers: Best practices for agri-food system resilience in times of global change, by María del Pilar Olmedo and Stephen G. Sherwood, Renewable Agriculture and Food Systems, 2019.

关于家庭农场的外文文献有哪些答: 中英文外文翻译文献家庭农场摘 要家庭农场是一个农场拥有和经营的家庭像其他家族企业和房地产的所有权,往往会给下一代的传承。这是许多人类历史的主要是农业经济的基本单元,并继续在发展中国家。家庭农场的替代品,包括那些由农业,俗称“工厂化农场,或通过集体农业。关键词 家庭农场/现代农业/发展/策略

你好,请认准正确答案下载附件,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英文外文文献已上传,寻找不易,望及时采纳答案哦!

作者:Leroux N, Wortman M S, Mathias E D.

文题:Dominant factors impa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to-business (B2B) e-commerce in agriculture

期刊:The 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Review, 2001, 4(2): 205-218.

农产品外文论文文献综述

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 to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Research摘要:文章通过对农产品物流内涵、意义、特点及现状的分析,指出了目前农产品物流存在的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下、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缺乏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水平明显不适应等问题。并借鉴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经验,提出改善基础条件、优化整合资源、培育和发展农产品物流组织、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强教育与培训等对策,为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1农产品物流的概念和意义农产品物流概念。农产品物流的意义2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和现状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我国农产品发展的现状3农产品物流面临的问题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落后导致物流过程损耗严重。管理水平低下以及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缺乏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水平明显不适应4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经验的借鉴5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对策6结论由于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和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复杂性,农产品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比较贫乏。本文鉴于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农产品物流载体建设、优化整合资源、培育和发展农产品物流组织、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强教育与培训等对策,为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参考文献:[1]李大胜,罗必良.关于农产品流通的若干理论问题[J].南方农村,2002(1):30-32.[2]陈阿兴,岳中刚.试论农产品流通与农民组织化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3(2):11-13.[3]谢培秀.试论发展中国的农产品物流业[J].中国流通经济,2003(11):26-29.[4]丁华.供应链管理理论及其在农产品物流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流通经济,2004(1):17-21.[5]陈珊珊.农业物流现状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7):29-30.参考文献:[1]张倩.浅议农产品物流[J].农村经济.2003,2(19):48-50.[2]宋留栓,朱福良.SCM在农产品物流开展中的应用[J].工业工程,2005,(9):29-33.[3]吴清一.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4]韩美贵,张兆同.改善和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5,(2):21-23.[5]贾会棉,路剑.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06(,2):40.[6]梁小民.西方经济学教程(修订版)[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国际农产品物流发展特征及经验借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现代物流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加明显,很多国家开始关注物流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以及在成本上的节约。我国正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为保障农产品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应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推进国内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和创新。一、国际农产品物流发展类型及其特征(一)北美类型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其农产品物流集中体现其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的数量之巨大。美国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性、品种多样性以及农产品贸易活跃度,使其拥有庞大、协调、通畅、复合、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1、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发达、信息化程度高。美国交通运输设施十分完备,农产品装卸输送设备主要有各式输送机、可移式胶带输送机及低运载量斗式提升机。美国有发达的信息流基础,成立于1848年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就是农产品各市场主体了解市场行情、获取价格变化信息的直接窗口。众多农业网站、信息咨询公司也为农民了解信息提供了方便途径。2、农产品物流专业化、社会化。美国农产品物流业拥有一批专业的从业人员。就物流通道而言,有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大多由农场主经产地市场或中央市场的批发商销售给工厂,零售商销售量次之,直接销售的很少。连接农产品供需的物流主体有农场主参加的销售合作社、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农商联合体、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加工商、储运商和期货投机商等。全美合作社有6000个左右,实行民3、农产品物流组织化程度、供应链管理水平、物流标准化层次均比较高。美国农产品物流组织建设主要包括产销一体化组织和农业协会。产销一体化组织是把农产品生产同其生产资料的制造与供应(产前部门),以及农产品的储运、加工和销售(产后部门)等有关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经济联合体。美国有许多专业性的农业协会,这些协会是自发性组织,相互独立,资金自筹。这两类组织构成了美国农产品物流的主体,对农产品物流高效运行起到关键作用。美国绝大部分包装食品和大宗物品(袋装橘子、苹果)使用条形码(barcode),这些条形码的设计使企业及时了解食品供应链的物流状况,借此来对供应链上游物流的流入进行有效管理。4、政府宏观调控,依托市场运行。美国政府干预农产品物流,主要以法律和财政经济政策方式从宏观上创造供求均衡和价格稳定条件。美国政府重视对农业、公共农业研究开发和农村教育项目的投资,1998年推行了旨在提高农民素质的“新农民计划”。美国建立了完善的农场主批发市场和终点批发市场,批发业务实现了规模化。农村中的销售合作社以及大量从事农产品贸易的人员,活跃了农产品物流活动。农产品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同步运行,以实现物尽其值。(二)西欧类型欧洲农产品物流业发展以荷兰、法国和德国为主要代表。1、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发达。由于农产品保鲜期短,便利快捷的运输、合理的流通网点分布对于降低农产品损耗、提高农产品流通交易效率至关重要。荷兰的蔬菜、水果的损耗率仅为5%,而中国却高达20%以上。在促进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欧洲各国十分注重发挥公共设施服务功能的作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改造,优化网点布局。欧盟每年也从财政中拨款,对改善农产品运输、储存、加工和销售的项目进行补贴,包括修建码头、仓库(包括冷库)和市场等基础设施,此项补贴占欧盟农业基金的25%,在某些基础设施较差的区域甚至可达30%~50%。目前,除发达便利的海运、铁路、公路运输外,欧盟各国大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也非常合理。如荷兰拥有包括欧洲第三大航空港斯希波尔机场在内的6个航空港和鹿特丹港,其中鹿特丹港靠近重要的蔬菜和水果的种植地区,港区四周高速公路和水路运输网络非常发达,而且靠近欧盟国家水果进出口中心所在地巴伦德雷赫,可迅速便捷地将荷兰58%以上的蔬菜与切花等鲜活植物运往巴黎、伦敦、香港等世界各大城市。通过充分利用其交通设施便利的优势,荷兰的花卉产业目前已占领了全球60%的花卉市场。2、农产品物流链缩短,实现物流增值。通过收集分类、鲜储、拍卖、包装等程序,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花卉集散到世界各国,花卉品种达几千种,几乎全部是标准化生产。成交的花卉迅速由集装箱运往机场或港口,分销世界各地,有的当天就可运到销地市场。3、发展电子物流,冷冻行业发达。荷兰花卉和园艺中心拥有最先进的拍卖系统、新式电子交换式信息和订货系统,通过电子化农业产品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向全球许多国家的广大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服务。配送保鲜、冷冻和易腐货物的公司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均具备先进的冷冻技术设备。(三)东亚类型亚洲农产品物流业的先进代表是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省,这些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是“以小搏大”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1、政府主导,推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韩国和日本是这种模式的主要代表,均以批发市场为主渠道,以拍卖为手段。日本近年来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都对物流设施用地进行了合理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包括高速公路网、新干线铁路运输网、沿海港湾设施、航空枢纽港、流通聚集地在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2、注重农产品物流硬件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批发市场早已改变仅有广场、仓库和停车场的局面,配备有完善的保管设施、冷风冷藏设施、配送设施、加工设施等。日本的食品配送中心大都建有低温和常温仓库、包装加工设施等,开展加工、小包装分解、分等分级、电子商务配送等业务。频繁而小批量的配送是日本物流业的主要特色。目前日本的大规模零售店都已安装了自动定货系统,与交易对方联机,并有VAN(附加值通讯网)将食品业和批发业联结起来,提高了流通效率。同时日本的批发市场也已装备完善的信息设施,实现全国乃至世界主要批发市场的联网。韩国市场管理部门依托市场这一载体,建立起全方位的信息网络,在保障农产品的供应品种、数量和价格形成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内容包括农产品交易品种、拍卖定价、交易时间和提货地点以及该类产品主产地相关信息、市场流通费用、市场内出入车辆和入市人员情况等。3、农产品物流组织化、专业化程度高。为提高农产品交易水平和交易效率,从事农产品物流都有专门的组织协助,其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较高。日本农协作为组织农产品进入流通的关键性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增强了农民作为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保护了农民利益。基层农协在产地一般都建有农产品集贸所,负责本农协成员产品的集中、挑选、包装或冷藏和组织上市。农协不仅为其成员解决产品销售、运输等问题,还将批发市场的购销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户,引导生产。农业合作组织以综合性为主,批发市场最主要的产地供货团体是农协,各大中小城市都有由农协直接参加或组织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总量的80%~90%经由批发市场后与消费者见面。4、完备的法律法规及市场条例指导。日本1921年就颁布了《中央批发市场法》,将中央批发市场的开设、管理、交易等纳入法治轨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批发市场地位的日益提高,于1971年将《中央批发市场法》改为《批发市场法》,将地方批发市场也纳入法制轨道,以后每隔5年修订一次。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也依据该法制定了系列的地方法规。二、国际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一)培育物流主体,沟通产销对接应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降低流通成本,探索将农产品从农户或产品生产企业直接投放到零售商货架,甚至是消费者手中的途径。重点培育规模化经营的批发商,使其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美国的批发市场,每个市场的批发商虽不多,但他们的经营活动都是大规模的,几乎垄断了美国的果蔬流通,这使其能承担市场竞争中的风险。因此,我国应有意识地培育农产品物流主体,重点壮大一批具有承受市场变化压力的大型批发商,有效地组织产销衔接,促进农产品流通顺畅。(二)完善基础设施,增加资金投入为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高效有序,我国需要良好的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储、交通运输条件上等基础设施支持,其中重点应完善批发市场的功能,提高批发市场的档次,在全国大中城市和主要产区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交易方式先进、功能齐全、安全卫生的骨干批发市场;积极发展连锁超市、直销配送等新型流通组织,建立多层次、多业态、多种经营方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农产品的储藏、加工、运输、配送等物流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在资金来源上,应学习日本经验,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个人、集体、政府等多渠道资金投资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三)注重信息建设,实施标准物流在原有农村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与全程管理,实现生产者、销售者信息共享。要加强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建设,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推行与国际接轨的物流设施、物流工具标准,如托盘、货架、装卸机具、条形码等,实现物流活动规范化。制定全国统一的相关农产品质量标准,包括: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安全食用指标、鲜度指标等,并对农产品原产地进行大气环境测试、土壤成分测试、水资源测试等。(四)优化组织结构,加快立法进程欧美、日本等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从农产品生产到流通一整套的理论和体制,基本实现经营规模化,功能综合化,资本股份化,市场开设和经营管理分离化。发达市场经济的国家都将农产品的生产管理、产后加工、安全卫生、上市运销、零售消费等生产和流通诸环节的行政管理职能,归口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如日本由农林水产省流通局和地方农林部门流通室负责农产品的流通行政管理。美国和法国农产品流通行政管理职能也由农业行政部门负责。这种管理体制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产品生产与流通一元化的运行原理,也符合农产品商品化生产经营的规律,可减少政出多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值得我国借鉴。同时,要加快立法进程,完善相关法规。应制订《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法》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标准》等相关法规,对我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市场规则、市场准入制度等问题做出清晰界定。(作者单位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论文: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 摘要:农产品物流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在介绍国内外物流研究发展状况,总结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并作了评述。主题词: 物流 农产品物流 评价一、背景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农民没有从流通领域享受到应得的比较利益。由于农产品最终要依赖于流通领域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整个农业发展的关键。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必须依赖农产品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已成为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已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对落后,致使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不仅大大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已成为我国整个流通体系的瓶颈。我国每年果品产量有7000万吨左右,由于上市组织化低、包装不统一、大多敞篷车运输,果品从采收、运输、批发到消费者手中,大约损失30%。广东每年因水果、蔬菜等鲜活商品腐烂造成的损失达亿元。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超过1/4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因此,通过研究农产品物流,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将有效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地区封锁与货畅其流的矛盾、农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流通速度与效益,从而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打下坚实基础。二、国内外物流的研究综述1、 物流热的兴起据有关资料记载,物流概念的雏形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叶,1918年英国的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被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1927年,《配送时代》一书中首先使用Logistic来定义物流。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战时供应中,首先采用了后勤管理(LogisticsManagement)这一名词,对军火的运输、补给等进行全面管理。这种后勤管理方法后被引入到商业部门,被人称之为商业后勤(Business Logistics),定义为“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其领域统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上述历史被物流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物流的早期阶段。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期间,人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与商品销售有关的物流活动,因此通常采用的仍是PhysicalDistribution一词,在日本则被称为“流通技术”,后称之为“物的流通”。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将Physical Distribution改为Logistics。CLM对Logistics所做的定义是:“以适合于顾客的要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与其关联的信息,从产业地点到消费地点之间的流通与保管,为求有效率且最大的‘对费用的相对效果’而进行计划、执行、控制”。Logistics已突破了商品流通的范围,把物流活动扩大到生产领域,物流已不仅仅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等整个物理性的流通过程。物流不但与流通系统维持密切的关系,同时与生产系统也产生了密切的关系。这样,将物流、商流和生产三个方面连接在一起,就能产生更高的效率和效益。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概念做出了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最新调整,即物流是供应链程序的一部分,其专注于物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有效流通和储存的计划、执行(实现)和控制,以满足顾客需求。我国对物流的研究开始于物资系统,但由于物流概念本身的模糊,因此很多人将物流与物资流通混为一谈,近年来许多学者经过对西方物流的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认识,形成了当前比较一致的定义“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行有机结合”。 因此物流的概念发展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现代物流的概念是在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因此得以提出。随着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和跨国企业作用的发挥,世界经济在发达国家的带动下进入了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现代物流因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出现了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等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形态,物流规模和活动范围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撑下不断扩大,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物流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美国著名经营学家彼得.德鲁克将物流比做"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道格拉斯.M.兰伯特(Douqlas )指出在整个物流活动发生的费用中,在库费用是最大的一部分。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所写的《流通费用》一书,把改进物流系统称之为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泉",他在《主要社会的物流战》一书阐述:"现在的物流费用尤如冰山,大部分潜在海底,可见费用只是露在海面的小部分。"。蒋坚认为现代物流产业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物流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源泉,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产生新的拉动与支持作用,对我国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促进和协调作用,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难点问题起到关键性作用.2001年以来我国兴起了物流,许多科研院所和企业积极开展了物流的研究中。李学伟等对物流的物流的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物流特征如下:服务业的性质,整合特征,与生产经营的不可分性等。姜大立等对我国16个行业的物流管理的特点、政策法规、运作模式、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试图应用物流管理理论,结合行业特流管理实践,探讨行业特流发展趋势,研究行业物流管理方案。杜木恒从市场供求运行的角度,以经济学的需求观、交易费用、寻找费用等经济理论,分析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以经济学的财富观阐述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动力因素,进而探讨现代物流业态和物流经营方式的变革。陈清泰等在对美国、日本、欧洲等国现代物流发展进行了充分研究后,认为当前现代物流主要存在以下趋势:1.物流技术高速发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主要体现为信息化、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2.专业物流形成规模,共同配送成为主导; 3.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4.电子物流需求强劲,快递业“冲锋陷阵”;5.绿色物流将成为新增长点; 6.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增长,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2、主要物流理论综述①企业物流研究目前关于企业物流理论的研究很多,主要是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等,同时围绕物流主体研究开展了企业自营物流、专业子公司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等。在众多的物流管理理论中,精益物流的研究正在兴起。田宇、朱道立从精益物流的历史背景、内涵、方法等角度全面介绍了精益物流这一崭新的物流管理思潮。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也越来越接近用户,提供他们确实要的东西。②区域物流研究近几年来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发展现代物流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战略意义,并已着手研究和制定有关物流规划与政策。如北京市已经完成了“北京市综合物流系统规划研究”;作为全国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以及航运中心的上海市,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把现代物流同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列为上海市四大新兴产业,并编制了《上海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深圳市则把现代物流与高新技术和金融并重,作为跨世纪经济发展目标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委托美国盖兰德公司作了《深圳现代物流发展策路及交通运输相关政策研究》的咨询报告。有关专家认为虽然有关区域物流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在我国已经起步,但由于物流理论研究环节的相对滞后,我国区域物流发展还存在许多误区。指出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为推动区域物流和物流产业约健康发展,应进一步明确区域物流概念体系,从多角度来分析和认识区域物流,深入研究区域物流的增长机理,并增加区域物流政策研究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苗青,白玲,曲鹏飞认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对发展区域经济并调整产业和经济结构,培育新一轮经济增长点都具有重要意义。他们提出根据佩鲁的“经济空间”增长极概念,现代物流业属于推进型经济部门,因此要建立我们符合区域增长模式的现代物流,同时认为产业集群有利于现代物流的发展。李群峰(2002,同济大学)对城市物流系统概念设计及政府在其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从特例出发,以区位理论为基础介绍了对物流系统所依托的现实基础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物流系统的初步目标定位。然后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从物流系统模式、物流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结构设计、运行机制分析五个方面进行了物流系统概念设计。接下来对政府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论证,首先论证了政府特别是地方城市政府应该在物流系统规划中起重要作用的基本观点;然后从管理机构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制度建立、产业政策制定和政府企业战略五个方面明确了政府在物流系统规划和建设中的具体作用。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阐述了物流系统规划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作用,总结了目前城市纷纷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的原因。李兰冰对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以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将“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四层次分析法”作为理论工具,探讨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四个层次影响因素的具体贡献,进而明确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具体贡献模式,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模型,进而形成融入现代物流的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累积过程模型。③环保物流、绿色物流及逆向物流研究张念分析了绿色物流的三大理论基础,并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诸项措施.高本河、魏际刚分析了绿色物流在国外的发展及我国的差距。陈柳钦在《环保物流的理论探讨》中介绍了环保物流的产生有其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认为我国发展环保物流势在必行,政府要发挥政府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营造宏观环境鼓励环保物流,企业在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都要注重环保,形成环保物流,消费者要倡导绿色消费,支持环保物流。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系王长琼介绍了逆向物流的概念,分析了逆向物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国外的发展概况;从降低原料成本、提高服务价值、提高环境业绩等方面对逆向物流的经济价值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逆向物流管理的基本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绿色物流和环保物流从理论基础和内容来看基本是一致的,主要是适应当前人们要求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而产生的。从逆向物流的内涵看,其目标之一是对最终废弃产品或包装废弃物做出正确的处置,因此前两者有密切关系,但是逆向物流不仅仅是一种环境保护策略,而且是一种节约资源、降低污染,能为企业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的企业战略。④物流交易模式研究和电子商务物流李学伟、曾建平、卢勃等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物流的交易性质及其交易模式的选择理论。田学军对国外物流服务商的基本类型、物流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物流服务关系的建立与管理进行了分析。二、国内外关于农产品物流研究的现状目前关于农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经常混为一谈,有的专家则努力进行界定。一般认为农业物流是指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加工、储运、分销等,实现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流动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地说,它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 农产品物流的分类主要按产业链有农业物流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废弃物流,根据农作物的品种又分为粮食作物物流、经济作物物流、畜产品物流、水产品物流、林产品物流和其它农产品物流。因此从概念上来看农产品物流是农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广东智农通农业网报道,我国农资市场流通市场就有1500亿元的规模。因此农业物流如何发展成为广大学者关心的核心。Arlo Biere 认为农业贸易物流是农业贸易课程中单独的一门课,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使得其非常重要,他并为此设计了教学大纲。姜大立同时从农业行业物流管理的角度,提出农业行业物流管理应通过农资连锁经营配送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和农产品物流管理来开展。并提出了我国4类农业物流运作模式:农资企业的连锁经营模式、订单农业模式、产业化生产模式、农产品批发模式。赵黎明、徐青青对我国区域农业物流体系进行了设计,对区域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进行了设定,并进一步研究了大农业物流的产业链结构。王新利研究了农业物流和农业产业化的关系,认为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忽视了农村物流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与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落后。付洪垒、仪秀琴认为农业产业化呼唤物流业向农村的渗透,加速了农村物流的发展。关于农产品物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认为发展农产品物流不仅能使农民生产的任何产品都实现其价值与使用价值,也可以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还能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他同时认为中国农产品物流具有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多,农产品物流难度大、农产品物流要求高的特性,要充分重视农产品加工增值物流,要充分重视在农民中培育物流主体,在农村与城市建设物流载体要充分重视在农民中培育物流主体,在农村与城市建设物流载体。王静认为发展农产品物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之路,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产品需要现代物流. 李学工、刘伟芳认为农产品营销需要引入现代物流思想,农产品营销不是简单的生产、初加工、保管、仓储、运输的总结,而是需要借助现代物流及其供应链思想来解决。南京经济学院王遐见认为中国“入世”形势要求国内粮食市场进一步放开 ,并尽快与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粮食市场接轨;与此相适应 ,必然要调整现行的粮食产业政策, 加快粮食物流科学化建设;而实现粮食物流科学化的关键,就是运用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两种手段,优化调整粮食经济结构,理顺粮食合理流向, 完善粮食区域产销平衡机制。Alan McKinnon 对英国食品供应链运输效率进行了分析。俞菊生介绍了日本农产品物流和批发市场。秦代红、刘学以成都市为例,分析了农产品物流当前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发展农产品物流业、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对策。夏文汇对我过电子商务平台下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孙剑、李艳军对生产者和中间商为垂直一体化农产品物流体系进行了研究。罗其友、陶陶在《以功能统筹观重构农业政策》一文中,认我国中远期要从“农业零负担”政策逐步向“农业正支持”政策过渡,最终建成面向农业多功能统筹和农村地域全面持续发展的高效而规范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将农产品物流支持政策与农业资源储育支持政策、农业生产支持政策、农村社会支持政策并列为四大政策体系内容。谢培秀提出加快农业物流需要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国有粮食企业,培育多种所有制农业物流企业,培育构建现代物流企业,建立提升与之配合的区域性农协组织和农产品经销形态,并以现代物流和市场化运作为基础的粮食安全体系。四、关于目前研究的评价1、我国物流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在企业经营物流理论、区域物流不断完善同时,环保物流、绿色物流及逆向物流研究成为物流研究的热点,物流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发展迅速。2、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正在兴起,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关注。由于农产品物流的特殊性,由于农产品物流研究具有复杂性的特点,目前农产品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比较贫乏,目前的研究只是分散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目前的农产品物流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物流的概念、性质及物流体系建设,还没有从物流理论的角度进地深化研究,有待于深入研究。3、农产品物流与农业产业化、粮食流通体系改革研究等重大农业发展问题关系需进一步研究。4、农产品物流如何应用先进的物流理论来研究农业物流是热点。如与可持续发展结合,研究农业环保物流、绿色物流等将有待研究。5、农产品物流的实证分析研究相对较少,物流主体的培养、农产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及废弃物流和物流交易模式的实证分析都需要深入研究。

期刊论文]家庭农场经营代际传递有利于提高农场绩效吗?——基于种植业家庭农场实证分析期刊:《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年第 001 期摘要:家庭农场这种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产品商业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经营的代际传递关系到我国未来"谁来种地"等问题.家庭农场经营代际传递及其匹配模式对农场绩效的影响表明:父代与子代经营代际传递对家庭农场绩效存在显著的负效应,其中,母亲与子代经营代际传递相较于父亲与子代经营代际传递,导致农场绩效下降的程度更大;父代与男性子代经营代际传递会显著地降低家庭农场绩效,但父代与女性子代之间并未发现这种规律.从代际传递匹配模式来看,相对于开放型匹配,契合型和主动型匹配的家庭农场绩效更低,而强迫型匹配的家庭农场绩效并无显著差异.关键词:经营代际传递;匹配模式;绩效差异;家庭农场链接:.[期刊论文]建立农场收支日记账完善家庭农场经营体制——松江区实行家庭农场日记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期刊:《上海农村经济》 | 2019 年第 008 期链接:.[期刊论文]家庭农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路径选择——基于家庭农场与传统小农户、雇工农场的比较期刊:《南方农村》 | 2013 年第 004 期摘要:本文通过梳理家庭农场等相关概念,认为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家庭经营、适度规模、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经营、农业收入为主等五个基本特征;并通过比较家庭农场、传统小农户和雇工农场三种经营主体,发现家庭农场既把现代农业要素融入到了传统意义上的农户家庭经营中,又避免了雇工农场大规模流转土地带来的解放劳动力过多、企业运行风险累及农民、农作精细化程度不够等问题,是农业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关键词:家庭农场;适度规模;农业现代化链接:.[期刊论文]家庭农场是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最佳路径选择——基于家庭农场与传统小农户、雇工制农场的比较期刊:《桂海论丛》 | 2013 年第 004 期摘要: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家庭经营、适度规模、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经营、农业收入为主等五个基本特征.与传统小农户和雇工农场相比较,家庭农场既把现代农业要素融入到了传统意义上的农户家庭经营中,又避免了雇工农场大规模流转土地带来的解放劳动力过多、企业运行风险累及农民、农作精细化程度不够等问题,是农业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关键词:家庭农场;传统小农户;雇工制农场;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现代农业链接:.[期刊论文]家庭农场亏损不等同于农场企业亏损──对《家庭农场直接费用挂帐应作正确的会计处理》一文的商榷期刊:《中国农业会计》 | 1995 年第 004 期摘要:家庭农场亏损不等同于农场企业亏损──对《家庭农场直接费用挂帐应作正确的会计处理》一文的商榷刘民贵《中国农业会计》1994年第11期刊登师祥参等三位同志撰写的《家庭农场直接费用挂帐应作正确的会计处理》一文(以下简称“师文”),对农庭农场直接费用挂帐的会...关键词:家庭农场;会计处理方法;直接费用;企业亏损;家庭农场经营;新疆兵团;农三师;企业利润总额;农业企业;会计制度链接:.[学位论文]家庭农场运行及雇工研究——以庐江县4个家庭农场为例目录封面声明摘要英文摘要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相关研究理论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三、简要述评 一、研究对象选择 二、研究方法选择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 第一节 现代农业经营形式:传统小农抑或家庭农场 一、传统小农及其困境 二、家庭农场兴起的社会情境 第二节 家庭农场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 一、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主体 二、家庭农场在现代农业经营中的作用 第三章 家庭农场运行:基于个案 第一节 乐桥镇的家庭农场 一、四个家庭农场 二、家庭农场运行成效 第二节 家庭农场运行困境 一、土地困境 二、资金困境 三、社会化服务困境 四、雇工困境 第四章 家庭农场运行中的雇工问题 第一节 家庭农场的雇工使用 一、农业生产与雇工 二、家庭农场雇工与地主雇工的不同 三、家庭农场雇工与企业雇工的不同 第二节 家庭农场中的雇工问题 一、雇工少 二、雇工贵 三、雇工不稳定 第五章 促进家庭农场良性运行 一、根据农场规模,确定家庭农场雇工 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家庭农场雇工质量 三、促进家庭农场现代化发展,应对“无工可雇”风险 四、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消除家庭农场发展障碍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本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著录项学科:社会学授予学位:硕士年度:2018正文语种:中文语种中图分类:农场链接:.[学位论文]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以浙江省三县市粮食类家庭农场为例目录封面声明摘要英文摘要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路线及研究方法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4 数据来源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 家庭农场相关研究 2.1.1 家庭农场的基本概念与内涵研究 2.1.2 家庭农场的规模与经营效率的实证研究 2.2 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 2.2.1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本内涵 2.2.2 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及内容研究 2.2.3 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 2.3 相关理论 2.4 综合评述 3 浙江省家庭农场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现状 3.1 浙江省家庭农场的发展概况 3.2 样本家庭农场的基本情况 3.2.1 家庭农场劳动力情况 3.2.2 家庭农场土地经营状况 3.2.3 家庭农场资金及信贷情况 3.3 样本家庭农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情况 3.3.1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接受与需求情况 3.3.2 家庭农场的农产品销售情况 3.3.3 家庭农场的农业技术获取情况 3.3.4 家庭农场与涉农组织的关系 3.3.5 家庭农场主对相关政策的评价情况 4 浙江省粮食类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研究 4.1 DEA模型介绍 4.2 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评价指标 4.3 家庭农场经投入产出指标描述性统计 4.4 基于DEA模型浙江省粮食类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实证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影响分析 5.1 模型构建 5.2 变量选择与分析 5.3 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描述统计分析 5.4 影响因素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推进家庭农场主的职业化发展 6.2.2 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 6.2.3 强化两个市场建设 6.2.4 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撑功效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情况介绍 致谢著录项学科:农林经济管理授予学位:硕士年度:2017正文语种:中文语种链接:.[学位论文]园林型家庭农场规划设计研究——以江苏省泗洪县德尚亦农家庭农场为例目录封面声明摘要英文摘要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规划研究区背景 1.1.2 全国的家庭农场发展状况 1.1.3 方海公司租地建设家庭农场情况 1.1.4 园林型家庭农场发展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国内外园林型家庭农场的发展概况 1.4.1 国外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及现状 1.4.2 国内园林型家庭农场的发展概况 1.5 园林型家庭农场规划设计基础研究 1.5.1 园林型家庭农场规划设计相关概念 1.5.2 园林型家庭农场规划原则 1.5.3 园林型家庭农场特征分析 1.5.4 园林型家庭农场功能分析 2 国内外园林型家庭农场案例分析 2.1 美国米尔克里克农场 2.1.1 整体介绍 2.1.1 园林视角下的景观特色性分析——景观自然又不乏设计细节 2.2 北京摩登家庭农场 2.2.1 整体介绍 2.2.2 园林视角下的景观特色性分析——为游人提供全面的休闲娱乐平台 2.3 北京意大利农场 2.3.1 整体介绍 2.3.2 园林视角下的景观特色性分析——农场主题性突出 2.4 成都妈妈农庄 2.4.1 整体介绍 2.4.2 园林视角下的景观特色性分析——建设“招牌景观” 2.5 台湾清境农场 2.5.1 整体介绍 2.5.2 园林视角下的景观特色性分析——利用优势地理环境 3 园林型家庭农场规划设计研究 3.1 园林型家庭农场与传统园林要素的区别与联系 3.2 园林型家庭农场的规划要素设计 3.2.1 植物配置与生产旅游观光相结合研究 3.2.2 自然要素与生产景观应用研究 3.2.3 人工要素与园林结合研究 3.2.4 其它要素设计研究 3.3 园林型家庭农场的功能分区研究 4 规划实例研究——德尚亦农家庭农场规划设计 4.1 项目背景介绍 4.1.1 项目概况 4.1.2 基地资源 4.1.3 项目特色及优势 4.1.4 农场现状 4.2 设计目标与功能定位 4.3 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4.3.1 总体定位 4.3.2 农场布局 4.4 功能分区 4.4.1 景观化林果种植采摘区 4.4.2 园林化农田种植养殖区 4.4.3 核心体验区 4.4.4 多功能接待管理区 4.4.5 水产养殖区 4.4.6 农产品加工区 4.4.7 生态防护区 4.5 道路设计 4.6 水体设计 4.7 主要景观设计 4.7.1 生态长廊 4.7.2 文化广场 4.7.3 风景林带 4.8 植物种植设计 4.8.1 林果种植采摘区及麦田稻田植物种植 4.8.2 其他分区植物种植设计 4.9 服务设施设计 4.9.1 停车场 4.9.2 其他服务设施设计 5 投资效益分析 5.1 粮食种植投资效益分析 5.2 果树种植投资效益分析 6 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著录项学科:风景园林授予学位:硕士年度:2016正文语种:中文语种中图分类:园林设计链接:.[学位论文]石家庄地区家庭农场融资调研报告——以30个家庭农场为例目录封面声明摘要英文摘要目录 1 绪论 1.1 调研背景 1.2 调研意义和目的 1.3 文献回顾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3.3 综合评述 1.4 调研方案 1.4.1 调研方式、调研对象与人员 1.4.2 调研时间与地点 1.4.3 调研主要内容 1.5 调研报告的写作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写作思路 1.5.2 研究方法 2 石家庄地区家庭农场融资的调查与分析 2.1 石家庄地区家庭农场融资调查的基本情况 2.1.1 融资需求情况 2.1.2 融资需求环节和时长 2.1.3 资本构成与融资渠道 2.1.4 商业信用融资和金融信用融资状况 2.1.5 获得财政补贴状况 2.2 石家庄地区家庭农场融资问题的调查分析 2.2.1 融资渠道窄 2.2.2 金融产品供给与融资需求的严重不匹配 2.2.3 民间借贷成本高 2.2.4 传统信用融资方式制约 2.2.5 补贴支持问题 2.2.6 保险支持问题 3 石家庄地区家庭农场融资制约因素分析 3.1 政策层面 3.1.1 相关家庭农场信贷政策 3.1.2 相关财政补贴政策 3.1.3 相关农业保险政策 3.2 经营层面 3.2.1 经营风险大 3.2.2 经营利润低 3.3 融资层面 3.3.1 融资主体金融知识匮乏 3.3.2 融资主体保险意识匮乏 3.3.3 融资缺乏抵(质)押资产 4 发达国家家庭农场融资实践经验 4.1 荷兰家庭农场融资经验 4.1.1 荷兰合作社对家庭农场的农业产业链商业信用融资 4.1.2 荷兰合作银行对家庭农场的农业产业链金融信用融资 4.2 美国家庭农场融资经验 4.2.1 政府补贴支持家庭农场发展 4.2.2 完善的信贷体系促进家庭农场发展 5 石家庄地区家庭农场融资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家庭农场政策保障 5.1.1 强化家庭农场信贷支持政策 5.1.2 完善家庭农场补贴政策 5.1.3 推进家庭农场农业保险政策 5.2 培育家庭农场及推进信用评级 5.2.1 加大对家庭农场主的全方位知识培训 5.2.2 积极推进家庭农场信用评级体系建设 5.3 积极探索家庭农场信用融资 5.3.1 发展多样化专业农业合作社 5.3.2 拓展家庭农场商业信用融资渠道 5.3.3 创新家庭农场信用融资产品 5.3.4 完善抵(质)押方式及担保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著录项学科:金融学授予学位:硕士年度:2016正文语种:中文语种中图分类:农场;信贷链接:.[学位论文]社会政策支持视角下的家庭农场发展研究——以郎溪家庭农场为例目录第一个书签之前著录项学科:社会学授予学位:硕士年度:2015正文语种:中文语种链接:

纵观世界各国农产品零售业的发展和变迁可方式、农产品价格和质量等因素对农产品超市经营以发现,相对于传统的农贸市场经营,农产品超市的发展关系重大。目前,超市在许多国家都成为农经营表现出许多优势,如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流通产品零售市场的主导业态。如在拉美的厄瓜多尔、效率,可以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能够阿根廷、乌拉圭,超市在食品零售市场上所占份额减少农产品交易中税收的流失等。此外,超市便超过70%;在亚洲的马来西亚、菲律宾,超市在蔬捷、多样、规范的服务形式和舒适的购物环境,也能菜零售市场上占据35%的份额,在水果零售市场够适应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消费结上的份额更是高达60%。在欧美发达国家,超市构升级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超在食品零售市场中所占份额超过2/3,在蔬菜水果市经营在大中城市逐渐由兴起阶段转向快速发展零售市......

农产品论文文献

《国际贸易理论》、《贸易与环境》、《如何应对贸易技术壁垒》、《如何积极应对农业绿色贸易壁垒》、《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及其对策》

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研究

所谓现代物流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型。以下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研究论文,以供参考,欢迎借鉴阅读。

摘要: 传统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的功能环节是分散在生产和流通各个领域单独运行的,物流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效益差。现代物流(Logistics)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系统的观念进行物流功能整合,更能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还处于落后的传统物流阶段,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必须努力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并不断提高物流技术。

关键词: 农产品 物流 现代化

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可以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是增值性经济活动,同时物流又是增加成本、增加环境负担的经济活动。我们研究物流的目的在于尽量地降低物流成本,减轻物流造成的环境负担,使物流活动最大限度地增值。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还比较落后,成本高,损耗大,增值弱。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不仅能够实现“物畅其流”,而且还能够实现低成本,高增值,大大增加农民收入,这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界定

传统物流指的是物品的储存与运输及其附属业务而形成的物流活动模型。物流的功能环节是分散在生产和流通各个领域单独运行的,物流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效益差。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开始了一场对各种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的“物流革命”。首先,是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形成了以企业为核心的物流系统;之后,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扩展到企业之间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条,形成了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业务;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为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即第三方物流企业。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来临,物流活动范围空前扩大,供应链管理和物流功能整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物流在概念上传统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逐渐被现代物流(Logistics)所替代。所谓现代物流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型(闵耀良2004)。现代物流以物流配送的规模大、速度快、辐射面广、效率高见长。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与社会化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相适应的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业态和运作方式。现代物流理念的本质,就在于以系统的观念进行物流功能整合。即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等功能环节集成整合,一体化运作,而传统物流之所以能够发展为现代物流,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有了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撑,这将原本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代理、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物流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更能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处于传统物流阶段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农户或基地—→运销大户。运销大户建立与批发商稳定的购销业务关系,也有一些运销户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直接设立窗口。这种农产品物流方式在我国农产品流通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2.农户—→客商。这一物流方式也较为普遍,如大型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的批发商等在农产品收获时直接到农户田头收购。

3.农户或基地—→加工企业。这种方式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将自己基地的初级农产品和从农户手中收购来的农产品经过加工后或直接出口,或出厂销售给内地的批发商,或设立窗口直接零售到消费者手中。

4.农户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将社员和基地上的农产品收购来,或销售给与自己有业务关系的批发商,或将农产品运往自己在外地设立的批发窗口、零售窗口进行批发或零售。

5. 农户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出口。这一物流形式由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流通的中介组织发挥作用。他们接受农业加工企业由于出口需要的委托,或发动本社社员,或自办生产基地,种植某种出口加工企业指定的农产品,然后按加工企业要求制定出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出符合出口企业要求的农产品,提供给加工企业,加工企业按出口要求进行加工,然后外贸出口。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多数农户的生产经营是单户经营的形式,农产品的销售多为分散方式。这说明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尚处于传统物流阶段。这一阶段的我国农产品物流必然是成本高、损耗大、增值弱。下表是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主要经济指标的对比情况。

通过对比可知,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的4~6倍,损耗率是发达国家的3~4倍,加工增值约是发达国家的1/5~1/4。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在我国农产品领域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

三、我国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制约因素

1. 制度因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置我国农业生产小型化、分散化,而且还使我国的农产品流通主体小型化。农村改革释放出来的大量的农村富裕劳动力纷纷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搞起了农产品运输、加工等,这样的流通主体通常是以家庭为单位,规模较小,难以实现农产品物流各环节之间的无缝衔接,难以独自完成物流的全部流程,只能根据自身的优势、条件,完成物流中的某一环节,于是出现诸如专业运输户、专业包装公司、专业储藏公司等,这些小型企业物流技术不高,设备落后,难以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物流现代化。

2.体制因素。我国分部门管理体制使物流基础平台分割,比如现有的.铁路网与公路网接点不同,各自规划,甚至完全分离,相互之间转换起来很困难,需要不断地重新装卸、运输和组织,这必然造成物流环节衔接差,物流运转效率低,物流成本高的问题。另外,“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是地方保护主义存在的根源,地方保护主义的最大危害就在于阻止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保护本地企业的利益。这样做的结果是人为地割断了农产品的跨区物流,造成了严重的物流地方分割。

3.技术因素。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技术低,是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高、损耗大的重要原因。在发达国家,粮食早就采取“四散”即散装、散卸、散储、散运。而我国粮食运输大量的还是采用传统的“包装运输”方式,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在生鲜农产品储运方面,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一条冷链: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很低,而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仍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物流环节的损耗率高达20%。我国的农产品包装技术落后,不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一文中例举了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事例:中国的蔬菜运到日本,中国农民种植、车运、船运,非常辛苦,要经过很多环节。而日本的物流业在日本港口码头附近就有工厂,拆开集装箱后,迅速搞成小包装,两根大葱一个塑料袋;两三个青椒一个小塑料盒,立刻送到超市,甚至送到居民家里。这样就赚大钱,而我们只赚很少一部分。

此外,我国物流作业的自动化水平是比较低的,在搬运、点货、包装、分捡、订单及数据处理等诸多物流作业环节上,手工操作方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应当说明的是,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都拥有一些自动化物流设备,如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堆垛机、自动巷道起重机等,但是这些自动化设备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率。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中的条形码、语音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以及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还比较落后。4.物流标准化因素。物流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是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关键问题,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流效率的提高。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托盘标准化没有推行,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严重影响了物流的效率。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不少产品的分类、分级、分等大多凭人工感觉,误差过大;产品包装从材料到包装管理都没有统一标准,给农产品的储存、运输和加工造成一定困难。

四、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思路与措施

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是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自动化、社会化等。实现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重点是努力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不断提高物流技术。

1. 建立以商贸为中心的农产品物流系统。基于我国农户规模小且分散,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对比较发达这一客观事实,构建以批发市场为中心,集生产、加工、包装、公共服务为一体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是比较适合的。在批发市场为中心的物流系统模式中,进入市场“货不分南北,人不分东西,组织不分公私”,吸引众多国有、集体、个体等不同经济成份的经营者。能为农产品物流提供配套服务,如邮电、银行、税务、工商、治安管理等,能为经营者提供运输、包装、信息等服务。并利于采用先进的交易手段,如拍卖、期货交易、看样交易、对手交易等多种形式。该种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值得推广。

2.构建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农产品物流信息除具有信息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季节性、区域性、分散性等特征,因此,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反馈等必不可少。为此,应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制度,让农产品信息真正进村入户,切实为农户和龙头企业提供前瞻性、引导性的市场信息。

3.尽快制定适宜农产品物流的标准体系。考虑到农产品物流市场的自身特点,应制定适宜农产品物流的标准体系。在参考国外物流及相关标准并结合我国农产品物流实际的基础上,分析与描述物流系统典型工作流程,研究农产品的生产、采购、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标准需求,进而形成规范的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

4.提高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在整个物流链条上,技术的创新是物流业发展重要支撑和动力。因此,要始终把技术创新放在突出位置。一是在生产上要大力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把标准化贯穿于产前的种子、种苗、化肥、农药、饲料等生产资料的选用,产中的栽培、饲养等技术规程,到产后的加工、包装和产品质量的检验,把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为农业产出后各个环节的进行做好准备。二是要提高加工、包装技术。包装除具有保护功能和促销功能外,还是连接农产品市场利润和物流成本的结合点。因此,要在农产品的精加工和包装上狠下功夫,积极采用新型的保鲜技术,延长农产品的储藏时间,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三是要积极运用现代营销手段。要在抓好传统销售方式革新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和应用现代销售手段。鼓励龙头企业或销售公司在大中城市特别是在沿海沿边口岸设立流通加工和销售网点、对外窗口,发展代理商,建立直销市场。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配送等形式。积极运用拍卖、代理等现代交易方式。随着农产品贸易的国际化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购买、消费方式也会发生巨大变化,网上购买的比例会逐步增加,要适应信息化、网络化趋势,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网上交易。

参考文献:

1.喻晓燕、黄立平.构筑农产品物流运作新模式.上海商业2004(5)

2.孙剑、李艳军.基于一体化战略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商业时代,2003(17)

3.夏文汇,电子商务平台下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研究.农村经济2003(7)

4.赵黎明,徐青青.我国区域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发展探要.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3)

5.孟凡胜.我国农产品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的制约因素.商业研究,2005(10)

参考文献 [1] 约翰•史密斯.2007,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经济学家, 4,34-56. [2] 安德森, ., 2001,绿色贸易壁垒问题,市场研究, 24, 347-356. [3] 加拉格尔, R, 2003,农产品的出口贸易研究,管理, 3, 1, 43-62.

关于农产品论文的国外参考文献

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 to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Research摘要:文章通过对农产品物流内涵、意义、特点及现状的分析,指出了目前农产品物流存在的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下、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缺乏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水平明显不适应等问题。并借鉴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经验,提出改善基础条件、优化整合资源、培育和发展农产品物流组织、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强教育与培训等对策,为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1农产品物流的概念和意义农产品物流概念。农产品物流的意义2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和现状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我国农产品发展的现状3农产品物流面临的问题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落后导致物流过程损耗严重。管理水平低下以及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缺乏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水平明显不适应4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经验的借鉴5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对策6结论由于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和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复杂性,农产品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比较贫乏。本文鉴于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农产品物流载体建设、优化整合资源、培育和发展农产品物流组织、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强教育与培训等对策,为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参考文献:[1]李大胜,罗必良.关于农产品流通的若干理论问题[J].南方农村,2002(1):30-32.[2]陈阿兴,岳中刚.试论农产品流通与农民组织化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3(2):11-13.[3]谢培秀.试论发展中国的农产品物流业[J].中国流通经济,2003(11):26-29.[4]丁华.供应链管理理论及其在农产品物流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流通经济,2004(1):17-21.[5]陈珊珊.农业物流现状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7):29-30.参考文献:[1]张倩.浅议农产品物流[J].农村经济.2003,2(19):48-50.[2]宋留栓,朱福良.SCM在农产品物流开展中的应用[J].工业工程,2005,(9):29-33.[3]吴清一.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4]韩美贵,张兆同.改善和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5,(2):21-23.[5]贾会棉,路剑.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06(,2):40.[6]梁小民.西方经济学教程(修订版)[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国际农产品物流发展特征及经验借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现代物流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加明显,很多国家开始关注物流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以及在成本上的节约。我国正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为保障农产品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应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推进国内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和创新。一、国际农产品物流发展类型及其特征(一)北美类型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其农产品物流集中体现其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的数量之巨大。美国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性、品种多样性以及农产品贸易活跃度,使其拥有庞大、协调、通畅、复合、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1、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发达、信息化程度高。美国交通运输设施十分完备,农产品装卸输送设备主要有各式输送机、可移式胶带输送机及低运载量斗式提升机。美国有发达的信息流基础,成立于1848年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就是农产品各市场主体了解市场行情、获取价格变化信息的直接窗口。众多农业网站、信息咨询公司也为农民了解信息提供了方便途径。2、农产品物流专业化、社会化。美国农产品物流业拥有一批专业的从业人员。就物流通道而言,有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大多由农场主经产地市场或中央市场的批发商销售给工厂,零售商销售量次之,直接销售的很少。连接农产品供需的物流主体有农场主参加的销售合作社、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农商联合体、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加工商、储运商和期货投机商等。全美合作社有6000个左右,实行民3、农产品物流组织化程度、供应链管理水平、物流标准化层次均比较高。美国农产品物流组织建设主要包括产销一体化组织和农业协会。产销一体化组织是把农产品生产同其生产资料的制造与供应(产前部门),以及农产品的储运、加工和销售(产后部门)等有关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经济联合体。美国有许多专业性的农业协会,这些协会是自发性组织,相互独立,资金自筹。这两类组织构成了美国农产品物流的主体,对农产品物流高效运行起到关键作用。美国绝大部分包装食品和大宗物品(袋装橘子、苹果)使用条形码(barcode),这些条形码的设计使企业及时了解食品供应链的物流状况,借此来对供应链上游物流的流入进行有效管理。4、政府宏观调控,依托市场运行。美国政府干预农产品物流,主要以法律和财政经济政策方式从宏观上创造供求均衡和价格稳定条件。美国政府重视对农业、公共农业研究开发和农村教育项目的投资,1998年推行了旨在提高农民素质的“新农民计划”。美国建立了完善的农场主批发市场和终点批发市场,批发业务实现了规模化。农村中的销售合作社以及大量从事农产品贸易的人员,活跃了农产品物流活动。农产品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同步运行,以实现物尽其值。(二)西欧类型欧洲农产品物流业发展以荷兰、法国和德国为主要代表。1、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发达。由于农产品保鲜期短,便利快捷的运输、合理的流通网点分布对于降低农产品损耗、提高农产品流通交易效率至关重要。荷兰的蔬菜、水果的损耗率仅为5%,而中国却高达20%以上。在促进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欧洲各国十分注重发挥公共设施服务功能的作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改造,优化网点布局。欧盟每年也从财政中拨款,对改善农产品运输、储存、加工和销售的项目进行补贴,包括修建码头、仓库(包括冷库)和市场等基础设施,此项补贴占欧盟农业基金的25%,在某些基础设施较差的区域甚至可达30%~50%。目前,除发达便利的海运、铁路、公路运输外,欧盟各国大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也非常合理。如荷兰拥有包括欧洲第三大航空港斯希波尔机场在内的6个航空港和鹿特丹港,其中鹿特丹港靠近重要的蔬菜和水果的种植地区,港区四周高速公路和水路运输网络非常发达,而且靠近欧盟国家水果进出口中心所在地巴伦德雷赫,可迅速便捷地将荷兰58%以上的蔬菜与切花等鲜活植物运往巴黎、伦敦、香港等世界各大城市。通过充分利用其交通设施便利的优势,荷兰的花卉产业目前已占领了全球60%的花卉市场。2、农产品物流链缩短,实现物流增值。通过收集分类、鲜储、拍卖、包装等程序,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花卉集散到世界各国,花卉品种达几千种,几乎全部是标准化生产。成交的花卉迅速由集装箱运往机场或港口,分销世界各地,有的当天就可运到销地市场。3、发展电子物流,冷冻行业发达。荷兰花卉和园艺中心拥有最先进的拍卖系统、新式电子交换式信息和订货系统,通过电子化农业产品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向全球许多国家的广大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服务。配送保鲜、冷冻和易腐货物的公司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均具备先进的冷冻技术设备。(三)东亚类型亚洲农产品物流业的先进代表是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省,这些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是“以小搏大”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1、政府主导,推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韩国和日本是这种模式的主要代表,均以批发市场为主渠道,以拍卖为手段。日本近年来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都对物流设施用地进行了合理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包括高速公路网、新干线铁路运输网、沿海港湾设施、航空枢纽港、流通聚集地在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2、注重农产品物流硬件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批发市场早已改变仅有广场、仓库和停车场的局面,配备有完善的保管设施、冷风冷藏设施、配送设施、加工设施等。日本的食品配送中心大都建有低温和常温仓库、包装加工设施等,开展加工、小包装分解、分等分级、电子商务配送等业务。频繁而小批量的配送是日本物流业的主要特色。目前日本的大规模零售店都已安装了自动定货系统,与交易对方联机,并有VAN(附加值通讯网)将食品业和批发业联结起来,提高了流通效率。同时日本的批发市场也已装备完善的信息设施,实现全国乃至世界主要批发市场的联网。韩国市场管理部门依托市场这一载体,建立起全方位的信息网络,在保障农产品的供应品种、数量和价格形成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内容包括农产品交易品种、拍卖定价、交易时间和提货地点以及该类产品主产地相关信息、市场流通费用、市场内出入车辆和入市人员情况等。3、农产品物流组织化、专业化程度高。为提高农产品交易水平和交易效率,从事农产品物流都有专门的组织协助,其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较高。日本农协作为组织农产品进入流通的关键性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增强了农民作为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保护了农民利益。基层农协在产地一般都建有农产品集贸所,负责本农协成员产品的集中、挑选、包装或冷藏和组织上市。农协不仅为其成员解决产品销售、运输等问题,还将批发市场的购销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户,引导生产。农业合作组织以综合性为主,批发市场最主要的产地供货团体是农协,各大中小城市都有由农协直接参加或组织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总量的80%~90%经由批发市场后与消费者见面。4、完备的法律法规及市场条例指导。日本1921年就颁布了《中央批发市场法》,将中央批发市场的开设、管理、交易等纳入法治轨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批发市场地位的日益提高,于1971年将《中央批发市场法》改为《批发市场法》,将地方批发市场也纳入法制轨道,以后每隔5年修订一次。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也依据该法制定了系列的地方法规。二、国际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一)培育物流主体,沟通产销对接应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降低流通成本,探索将农产品从农户或产品生产企业直接投放到零售商货架,甚至是消费者手中的途径。重点培育规模化经营的批发商,使其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美国的批发市场,每个市场的批发商虽不多,但他们的经营活动都是大规模的,几乎垄断了美国的果蔬流通,这使其能承担市场竞争中的风险。因此,我国应有意识地培育农产品物流主体,重点壮大一批具有承受市场变化压力的大型批发商,有效地组织产销衔接,促进农产品流通顺畅。(二)完善基础设施,增加资金投入为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高效有序,我国需要良好的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储、交通运输条件上等基础设施支持,其中重点应完善批发市场的功能,提高批发市场的档次,在全国大中城市和主要产区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交易方式先进、功能齐全、安全卫生的骨干批发市场;积极发展连锁超市、直销配送等新型流通组织,建立多层次、多业态、多种经营方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农产品的储藏、加工、运输、配送等物流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在资金来源上,应学习日本经验,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个人、集体、政府等多渠道资金投资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三)注重信息建设,实施标准物流在原有农村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与全程管理,实现生产者、销售者信息共享。要加强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建设,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推行与国际接轨的物流设施、物流工具标准,如托盘、货架、装卸机具、条形码等,实现物流活动规范化。制定全国统一的相关农产品质量标准,包括: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安全食用指标、鲜度指标等,并对农产品原产地进行大气环境测试、土壤成分测试、水资源测试等。(四)优化组织结构,加快立法进程欧美、日本等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从农产品生产到流通一整套的理论和体制,基本实现经营规模化,功能综合化,资本股份化,市场开设和经营管理分离化。发达市场经济的国家都将农产品的生产管理、产后加工、安全卫生、上市运销、零售消费等生产和流通诸环节的行政管理职能,归口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如日本由农林水产省流通局和地方农林部门流通室负责农产品的流通行政管理。美国和法国农产品流通行政管理职能也由农业行政部门负责。这种管理体制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产品生产与流通一元化的运行原理,也符合农产品商品化生产经营的规律,可减少政出多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值得我国借鉴。同时,要加快立法进程,完善相关法规。应制订《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法》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标准》等相关法规,对我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市场规则、市场准入制度等问题做出清晰界定。(作者单位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关于家庭农场的外文文献有哪些答: 中英文外文翻译文献家庭农场摘 要家庭农场是一个农场拥有和经营的家庭像其他家族企业和房地产的所有权,往往会给下一代的传承。这是许多人类历史的主要是农业经济的基本单元,并继续在发展中国家。家庭农场的替代品,包括那些由农业,俗称“工厂化农场,或通过集体农业。关键词 家庭农场/现代农业/发展/策略

论文: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 摘要:农产品物流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在介绍国内外物流研究发展状况,总结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并作了评述。主题词: 物流 农产品物流 评价一、背景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农民没有从流通领域享受到应得的比较利益。由于农产品最终要依赖于流通领域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整个农业发展的关键。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必须依赖农产品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已成为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已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对落后,致使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不仅大大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已成为我国整个流通体系的瓶颈。我国每年果品产量有7000万吨左右,由于上市组织化低、包装不统一、大多敞篷车运输,果品从采收、运输、批发到消费者手中,大约损失30%。广东每年因水果、蔬菜等鲜活商品腐烂造成的损失达亿元。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超过1/4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因此,通过研究农产品物流,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将有效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地区封锁与货畅其流的矛盾、农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流通速度与效益,从而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打下坚实基础。二、国内外物流的研究综述1、 物流热的兴起据有关资料记载,物流概念的雏形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叶,1918年英国的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被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1927年,《配送时代》一书中首先使用Logistic来定义物流。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战时供应中,首先采用了后勤管理(LogisticsManagement)这一名词,对军火的运输、补给等进行全面管理。这种后勤管理方法后被引入到商业部门,被人称之为商业后勤(Business Logistics),定义为“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其领域统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上述历史被物流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物流的早期阶段。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期间,人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与商品销售有关的物流活动,因此通常采用的仍是PhysicalDistribution一词,在日本则被称为“流通技术”,后称之为“物的流通”。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将Physical Distribution改为Logistics。CLM对Logistics所做的定义是:“以适合于顾客的要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与其关联的信息,从产业地点到消费地点之间的流通与保管,为求有效率且最大的‘对费用的相对效果’而进行计划、执行、控制”。Logistics已突破了商品流通的范围,把物流活动扩大到生产领域,物流已不仅仅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等整个物理性的流通过程。物流不但与流通系统维持密切的关系,同时与生产系统也产生了密切的关系。这样,将物流、商流和生产三个方面连接在一起,就能产生更高的效率和效益。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概念做出了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最新调整,即物流是供应链程序的一部分,其专注于物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有效流通和储存的计划、执行(实现)和控制,以满足顾客需求。我国对物流的研究开始于物资系统,但由于物流概念本身的模糊,因此很多人将物流与物资流通混为一谈,近年来许多学者经过对西方物流的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认识,形成了当前比较一致的定义“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行有机结合”。 因此物流的概念发展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现代物流的概念是在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因此得以提出。随着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和跨国企业作用的发挥,世界经济在发达国家的带动下进入了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现代物流因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出现了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等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形态,物流规模和活动范围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撑下不断扩大,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物流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美国著名经营学家彼得.德鲁克将物流比做"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道格拉斯.M.兰伯特(Douqlas )指出在整个物流活动发生的费用中,在库费用是最大的一部分。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所写的《流通费用》一书,把改进物流系统称之为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泉",他在《主要社会的物流战》一书阐述:"现在的物流费用尤如冰山,大部分潜在海底,可见费用只是露在海面的小部分。"。蒋坚认为现代物流产业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物流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源泉,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产生新的拉动与支持作用,对我国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促进和协调作用,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难点问题起到关键性作用.2001年以来我国兴起了物流,许多科研院所和企业积极开展了物流的研究中。李学伟等对物流的物流的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物流特征如下:服务业的性质,整合特征,与生产经营的不可分性等。姜大立等对我国16个行业的物流管理的特点、政策法规、运作模式、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试图应用物流管理理论,结合行业特流管理实践,探讨行业特流发展趋势,研究行业物流管理方案。杜木恒从市场供求运行的角度,以经济学的需求观、交易费用、寻找费用等经济理论,分析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以经济学的财富观阐述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动力因素,进而探讨现代物流业态和物流经营方式的变革。陈清泰等在对美国、日本、欧洲等国现代物流发展进行了充分研究后,认为当前现代物流主要存在以下趋势:1.物流技术高速发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主要体现为信息化、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2.专业物流形成规模,共同配送成为主导; 3.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4.电子物流需求强劲,快递业“冲锋陷阵”;5.绿色物流将成为新增长点; 6.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增长,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2、主要物流理论综述①企业物流研究目前关于企业物流理论的研究很多,主要是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等,同时围绕物流主体研究开展了企业自营物流、专业子公司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等。在众多的物流管理理论中,精益物流的研究正在兴起。田宇、朱道立从精益物流的历史背景、内涵、方法等角度全面介绍了精益物流这一崭新的物流管理思潮。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也越来越接近用户,提供他们确实要的东西。②区域物流研究近几年来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发展现代物流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战略意义,并已着手研究和制定有关物流规划与政策。如北京市已经完成了“北京市综合物流系统规划研究”;作为全国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以及航运中心的上海市,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把现代物流同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列为上海市四大新兴产业,并编制了《上海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深圳市则把现代物流与高新技术和金融并重,作为跨世纪经济发展目标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委托美国盖兰德公司作了《深圳现代物流发展策路及交通运输相关政策研究》的咨询报告。有关专家认为虽然有关区域物流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在我国已经起步,但由于物流理论研究环节的相对滞后,我国区域物流发展还存在许多误区。指出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为推动区域物流和物流产业约健康发展,应进一步明确区域物流概念体系,从多角度来分析和认识区域物流,深入研究区域物流的增长机理,并增加区域物流政策研究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苗青,白玲,曲鹏飞认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对发展区域经济并调整产业和经济结构,培育新一轮经济增长点都具有重要意义。他们提出根据佩鲁的“经济空间”增长极概念,现代物流业属于推进型经济部门,因此要建立我们符合区域增长模式的现代物流,同时认为产业集群有利于现代物流的发展。李群峰(2002,同济大学)对城市物流系统概念设计及政府在其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从特例出发,以区位理论为基础介绍了对物流系统所依托的现实基础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物流系统的初步目标定位。然后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从物流系统模式、物流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结构设计、运行机制分析五个方面进行了物流系统概念设计。接下来对政府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论证,首先论证了政府特别是地方城市政府应该在物流系统规划中起重要作用的基本观点;然后从管理机构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制度建立、产业政策制定和政府企业战略五个方面明确了政府在物流系统规划和建设中的具体作用。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阐述了物流系统规划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作用,总结了目前城市纷纷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的原因。李兰冰对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以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将“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四层次分析法”作为理论工具,探讨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四个层次影响因素的具体贡献,进而明确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具体贡献模式,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模型,进而形成融入现代物流的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累积过程模型。③环保物流、绿色物流及逆向物流研究张念分析了绿色物流的三大理论基础,并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诸项措施.高本河、魏际刚分析了绿色物流在国外的发展及我国的差距。陈柳钦在《环保物流的理论探讨》中介绍了环保物流的产生有其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认为我国发展环保物流势在必行,政府要发挥政府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营造宏观环境鼓励环保物流,企业在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都要注重环保,形成环保物流,消费者要倡导绿色消费,支持环保物流。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系王长琼介绍了逆向物流的概念,分析了逆向物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国外的发展概况;从降低原料成本、提高服务价值、提高环境业绩等方面对逆向物流的经济价值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逆向物流管理的基本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绿色物流和环保物流从理论基础和内容来看基本是一致的,主要是适应当前人们要求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而产生的。从逆向物流的内涵看,其目标之一是对最终废弃产品或包装废弃物做出正确的处置,因此前两者有密切关系,但是逆向物流不仅仅是一种环境保护策略,而且是一种节约资源、降低污染,能为企业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的企业战略。④物流交易模式研究和电子商务物流李学伟、曾建平、卢勃等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物流的交易性质及其交易模式的选择理论。田学军对国外物流服务商的基本类型、物流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物流服务关系的建立与管理进行了分析。二、国内外关于农产品物流研究的现状目前关于农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经常混为一谈,有的专家则努力进行界定。一般认为农业物流是指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加工、储运、分销等,实现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流动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地说,它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 农产品物流的分类主要按产业链有农业物流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废弃物流,根据农作物的品种又分为粮食作物物流、经济作物物流、畜产品物流、水产品物流、林产品物流和其它农产品物流。因此从概念上来看农产品物流是农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广东智农通农业网报道,我国农资市场流通市场就有1500亿元的规模。因此农业物流如何发展成为广大学者关心的核心。Arlo Biere 认为农业贸易物流是农业贸易课程中单独的一门课,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使得其非常重要,他并为此设计了教学大纲。姜大立同时从农业行业物流管理的角度,提出农业行业物流管理应通过农资连锁经营配送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和农产品物流管理来开展。并提出了我国4类农业物流运作模式:农资企业的连锁经营模式、订单农业模式、产业化生产模式、农产品批发模式。赵黎明、徐青青对我国区域农业物流体系进行了设计,对区域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进行了设定,并进一步研究了大农业物流的产业链结构。王新利研究了农业物流和农业产业化的关系,认为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忽视了农村物流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与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落后。付洪垒、仪秀琴认为农业产业化呼唤物流业向农村的渗透,加速了农村物流的发展。关于农产品物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认为发展农产品物流不仅能使农民生产的任何产品都实现其价值与使用价值,也可以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还能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他同时认为中国农产品物流具有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多,农产品物流难度大、农产品物流要求高的特性,要充分重视农产品加工增值物流,要充分重视在农民中培育物流主体,在农村与城市建设物流载体要充分重视在农民中培育物流主体,在农村与城市建设物流载体。王静认为发展农产品物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之路,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产品需要现代物流. 李学工、刘伟芳认为农产品营销需要引入现代物流思想,农产品营销不是简单的生产、初加工、保管、仓储、运输的总结,而是需要借助现代物流及其供应链思想来解决。南京经济学院王遐见认为中国“入世”形势要求国内粮食市场进一步放开 ,并尽快与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粮食市场接轨;与此相适应 ,必然要调整现行的粮食产业政策, 加快粮食物流科学化建设;而实现粮食物流科学化的关键,就是运用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两种手段,优化调整粮食经济结构,理顺粮食合理流向, 完善粮食区域产销平衡机制。Alan McKinnon 对英国食品供应链运输效率进行了分析。俞菊生介绍了日本农产品物流和批发市场。秦代红、刘学以成都市为例,分析了农产品物流当前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发展农产品物流业、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对策。夏文汇对我过电子商务平台下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孙剑、李艳军对生产者和中间商为垂直一体化农产品物流体系进行了研究。罗其友、陶陶在《以功能统筹观重构农业政策》一文中,认我国中远期要从“农业零负担”政策逐步向“农业正支持”政策过渡,最终建成面向农业多功能统筹和农村地域全面持续发展的高效而规范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将农产品物流支持政策与农业资源储育支持政策、农业生产支持政策、农村社会支持政策并列为四大政策体系内容。谢培秀提出加快农业物流需要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国有粮食企业,培育多种所有制农业物流企业,培育构建现代物流企业,建立提升与之配合的区域性农协组织和农产品经销形态,并以现代物流和市场化运作为基础的粮食安全体系。四、关于目前研究的评价1、我国物流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在企业经营物流理论、区域物流不断完善同时,环保物流、绿色物流及逆向物流研究成为物流研究的热点,物流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发展迅速。2、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正在兴起,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关注。由于农产品物流的特殊性,由于农产品物流研究具有复杂性的特点,目前农产品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比较贫乏,目前的研究只是分散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目前的农产品物流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物流的概念、性质及物流体系建设,还没有从物流理论的角度进地深化研究,有待于深入研究。3、农产品物流与农业产业化、粮食流通体系改革研究等重大农业发展问题关系需进一步研究。4、农产品物流如何应用先进的物流理论来研究农业物流是热点。如与可持续发展结合,研究农业环保物流、绿色物流等将有待研究。5、农产品物流的实证分析研究相对较少,物流主体的培养、农产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及废弃物流和物流交易模式的实证分析都需要深入研究。

期刊论文]家庭农场经营代际传递有利于提高农场绩效吗?——基于种植业家庭农场实证分析期刊:《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年第 001 期摘要:家庭农场这种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产品商业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经营的代际传递关系到我国未来"谁来种地"等问题.家庭农场经营代际传递及其匹配模式对农场绩效的影响表明:父代与子代经营代际传递对家庭农场绩效存在显著的负效应,其中,母亲与子代经营代际传递相较于父亲与子代经营代际传递,导致农场绩效下降的程度更大;父代与男性子代经营代际传递会显著地降低家庭农场绩效,但父代与女性子代之间并未发现这种规律.从代际传递匹配模式来看,相对于开放型匹配,契合型和主动型匹配的家庭农场绩效更低,而强迫型匹配的家庭农场绩效并无显著差异.关键词:经营代际传递;匹配模式;绩效差异;家庭农场链接:.[期刊论文]建立农场收支日记账完善家庭农场经营体制——松江区实行家庭农场日记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期刊:《上海农村经济》 | 2019 年第 008 期链接:.[期刊论文]家庭农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路径选择——基于家庭农场与传统小农户、雇工农场的比较期刊:《南方农村》 | 2013 年第 004 期摘要:本文通过梳理家庭农场等相关概念,认为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家庭经营、适度规模、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经营、农业收入为主等五个基本特征;并通过比较家庭农场、传统小农户和雇工农场三种经营主体,发现家庭农场既把现代农业要素融入到了传统意义上的农户家庭经营中,又避免了雇工农场大规模流转土地带来的解放劳动力过多、企业运行风险累及农民、农作精细化程度不够等问题,是农业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关键词:家庭农场;适度规模;农业现代化链接:.[期刊论文]家庭农场是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最佳路径选择——基于家庭农场与传统小农户、雇工制农场的比较期刊:《桂海论丛》 | 2013 年第 004 期摘要: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家庭经营、适度规模、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经营、农业收入为主等五个基本特征.与传统小农户和雇工农场相比较,家庭农场既把现代农业要素融入到了传统意义上的农户家庭经营中,又避免了雇工农场大规模流转土地带来的解放劳动力过多、企业运行风险累及农民、农作精细化程度不够等问题,是农业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关键词:家庭农场;传统小农户;雇工制农场;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现代农业链接:.[期刊论文]家庭农场亏损不等同于农场企业亏损──对《家庭农场直接费用挂帐应作正确的会计处理》一文的商榷期刊:《中国农业会计》 | 1995 年第 004 期摘要:家庭农场亏损不等同于农场企业亏损──对《家庭农场直接费用挂帐应作正确的会计处理》一文的商榷刘民贵《中国农业会计》1994年第11期刊登师祥参等三位同志撰写的《家庭农场直接费用挂帐应作正确的会计处理》一文(以下简称“师文”),对农庭农场直接费用挂帐的会...关键词:家庭农场;会计处理方法;直接费用;企业亏损;家庭农场经营;新疆兵团;农三师;企业利润总额;农业企业;会计制度链接:.[学位论文]家庭农场运行及雇工研究——以庐江县4个家庭农场为例目录封面声明摘要英文摘要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相关研究理论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三、简要述评 一、研究对象选择 二、研究方法选择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 第一节 现代农业经营形式:传统小农抑或家庭农场 一、传统小农及其困境 二、家庭农场兴起的社会情境 第二节 家庭农场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 一、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主体 二、家庭农场在现代农业经营中的作用 第三章 家庭农场运行:基于个案 第一节 乐桥镇的家庭农场 一、四个家庭农场 二、家庭农场运行成效 第二节 家庭农场运行困境 一、土地困境 二、资金困境 三、社会化服务困境 四、雇工困境 第四章 家庭农场运行中的雇工问题 第一节 家庭农场的雇工使用 一、农业生产与雇工 二、家庭农场雇工与地主雇工的不同 三、家庭农场雇工与企业雇工的不同 第二节 家庭农场中的雇工问题 一、雇工少 二、雇工贵 三、雇工不稳定 第五章 促进家庭农场良性运行 一、根据农场规模,确定家庭农场雇工 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家庭农场雇工质量 三、促进家庭农场现代化发展,应对“无工可雇”风险 四、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消除家庭农场发展障碍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本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著录项学科:社会学授予学位:硕士年度:2018正文语种:中文语种中图分类:农场链接:.[学位论文]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以浙江省三县市粮食类家庭农场为例目录封面声明摘要英文摘要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路线及研究方法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4 数据来源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 家庭农场相关研究 2.1.1 家庭农场的基本概念与内涵研究 2.1.2 家庭农场的规模与经营效率的实证研究 2.2 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 2.2.1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本内涵 2.2.2 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及内容研究 2.2.3 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 2.3 相关理论 2.4 综合评述 3 浙江省家庭农场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现状 3.1 浙江省家庭农场的发展概况 3.2 样本家庭农场的基本情况 3.2.1 家庭农场劳动力情况 3.2.2 家庭农场土地经营状况 3.2.3 家庭农场资金及信贷情况 3.3 样本家庭农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情况 3.3.1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接受与需求情况 3.3.2 家庭农场的农产品销售情况 3.3.3 家庭农场的农业技术获取情况 3.3.4 家庭农场与涉农组织的关系 3.3.5 家庭农场主对相关政策的评价情况 4 浙江省粮食类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研究 4.1 DEA模型介绍 4.2 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评价指标 4.3 家庭农场经投入产出指标描述性统计 4.4 基于DEA模型浙江省粮食类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实证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影响分析 5.1 模型构建 5.2 变量选择与分析 5.3 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描述统计分析 5.4 影响因素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推进家庭农场主的职业化发展 6.2.2 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 6.2.3 强化两个市场建设 6.2.4 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撑功效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情况介绍 致谢著录项学科:农林经济管理授予学位:硕士年度:2017正文语种:中文语种链接:.[学位论文]园林型家庭农场规划设计研究——以江苏省泗洪县德尚亦农家庭农场为例目录封面声明摘要英文摘要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规划研究区背景 1.1.2 全国的家庭农场发展状况 1.1.3 方海公司租地建设家庭农场情况 1.1.4 园林型家庭农场发展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国内外园林型家庭农场的发展概况 1.4.1 国外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及现状 1.4.2 国内园林型家庭农场的发展概况 1.5 园林型家庭农场规划设计基础研究 1.5.1 园林型家庭农场规划设计相关概念 1.5.2 园林型家庭农场规划原则 1.5.3 园林型家庭农场特征分析 1.5.4 园林型家庭农场功能分析 2 国内外园林型家庭农场案例分析 2.1 美国米尔克里克农场 2.1.1 整体介绍 2.1.1 园林视角下的景观特色性分析——景观自然又不乏设计细节 2.2 北京摩登家庭农场 2.2.1 整体介绍 2.2.2 园林视角下的景观特色性分析——为游人提供全面的休闲娱乐平台 2.3 北京意大利农场 2.3.1 整体介绍 2.3.2 园林视角下的景观特色性分析——农场主题性突出 2.4 成都妈妈农庄 2.4.1 整体介绍 2.4.2 园林视角下的景观特色性分析——建设“招牌景观” 2.5 台湾清境农场 2.5.1 整体介绍 2.5.2 园林视角下的景观特色性分析——利用优势地理环境 3 园林型家庭农场规划设计研究 3.1 园林型家庭农场与传统园林要素的区别与联系 3.2 园林型家庭农场的规划要素设计 3.2.1 植物配置与生产旅游观光相结合研究 3.2.2 自然要素与生产景观应用研究 3.2.3 人工要素与园林结合研究 3.2.4 其它要素设计研究 3.3 园林型家庭农场的功能分区研究 4 规划实例研究——德尚亦农家庭农场规划设计 4.1 项目背景介绍 4.1.1 项目概况 4.1.2 基地资源 4.1.3 项目特色及优势 4.1.4 农场现状 4.2 设计目标与功能定位 4.3 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4.3.1 总体定位 4.3.2 农场布局 4.4 功能分区 4.4.1 景观化林果种植采摘区 4.4.2 园林化农田种植养殖区 4.4.3 核心体验区 4.4.4 多功能接待管理区 4.4.5 水产养殖区 4.4.6 农产品加工区 4.4.7 生态防护区 4.5 道路设计 4.6 水体设计 4.7 主要景观设计 4.7.1 生态长廊 4.7.2 文化广场 4.7.3 风景林带 4.8 植物种植设计 4.8.1 林果种植采摘区及麦田稻田植物种植 4.8.2 其他分区植物种植设计 4.9 服务设施设计 4.9.1 停车场 4.9.2 其他服务设施设计 5 投资效益分析 5.1 粮食种植投资效益分析 5.2 果树种植投资效益分析 6 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著录项学科:风景园林授予学位:硕士年度:2016正文语种:中文语种中图分类:园林设计链接:.[学位论文]石家庄地区家庭农场融资调研报告——以30个家庭农场为例目录封面声明摘要英文摘要目录 1 绪论 1.1 调研背景 1.2 调研意义和目的 1.3 文献回顾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3.3 综合评述 1.4 调研方案 1.4.1 调研方式、调研对象与人员 1.4.2 调研时间与地点 1.4.3 调研主要内容 1.5 调研报告的写作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写作思路 1.5.2 研究方法 2 石家庄地区家庭农场融资的调查与分析 2.1 石家庄地区家庭农场融资调查的基本情况 2.1.1 融资需求情况 2.1.2 融资需求环节和时长 2.1.3 资本构成与融资渠道 2.1.4 商业信用融资和金融信用融资状况 2.1.5 获得财政补贴状况 2.2 石家庄地区家庭农场融资问题的调查分析 2.2.1 融资渠道窄 2.2.2 金融产品供给与融资需求的严重不匹配 2.2.3 民间借贷成本高 2.2.4 传统信用融资方式制约 2.2.5 补贴支持问题 2.2.6 保险支持问题 3 石家庄地区家庭农场融资制约因素分析 3.1 政策层面 3.1.1 相关家庭农场信贷政策 3.1.2 相关财政补贴政策 3.1.3 相关农业保险政策 3.2 经营层面 3.2.1 经营风险大 3.2.2 经营利润低 3.3 融资层面 3.3.1 融资主体金融知识匮乏 3.3.2 融资主体保险意识匮乏 3.3.3 融资缺乏抵(质)押资产 4 发达国家家庭农场融资实践经验 4.1 荷兰家庭农场融资经验 4.1.1 荷兰合作社对家庭农场的农业产业链商业信用融资 4.1.2 荷兰合作银行对家庭农场的农业产业链金融信用融资 4.2 美国家庭农场融资经验 4.2.1 政府补贴支持家庭农场发展 4.2.2 完善的信贷体系促进家庭农场发展 5 石家庄地区家庭农场融资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家庭农场政策保障 5.1.1 强化家庭农场信贷支持政策 5.1.2 完善家庭农场补贴政策 5.1.3 推进家庭农场农业保险政策 5.2 培育家庭农场及推进信用评级 5.2.1 加大对家庭农场主的全方位知识培训 5.2.2 积极推进家庭农场信用评级体系建设 5.3 积极探索家庭农场信用融资 5.3.1 发展多样化专业农业合作社 5.3.2 拓展家庭农场商业信用融资渠道 5.3.3 创新家庭农场信用融资产品 5.3.4 完善抵(质)押方式及担保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著录项学科:金融学授予学位:硕士年度:2016正文语种:中文语种中图分类:农场;信贷链接:.[学位论文]社会政策支持视角下的家庭农场发展研究——以郎溪家庭农场为例目录第一个书签之前著录项学科:社会学授予学位:硕士年度:2015正文语种:中文语种链接:

农产品论文

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

绿色贸易壁垒及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摘要]在我国加入-.$后,发达国家纷纷采用技术壁垒、绿色壁垒来阻止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从而使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创汇受到极大影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提升我国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及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施标准化品牌发展战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影响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日益发展,各国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壁垒”已形成,并对世界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一、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绿色壁垒”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引导型的绿色壁垒,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有限资源、生态环境、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为名,以限制进口贸易为目的,通过立法,制定繁杂的环境保护公约、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标志等对商品进行的准入限制;另一类是非政府引导型的绿色壁垒,即是一些国家环境保护意识较强的生产商或消费者,对其他国家不符合其环境标准的产品和服务的歧视。目前,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涉及法律、法规、标准、程序等各方面,主要包括如下一些内容:!、环境标准和法规。是指一些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垄断优势通过立法手段,对环境中污染物含量水平及其排放源的限量阈值制定苛刻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通过行使境外管辖权来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入,如欧盟近期全面启动实施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制,要求进入其成员国的产品达到其规定的环境标准。’、卫生及植物检疫制度。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国际食品法典》,对!()种食品的卫生指标及重金属、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作了明确规定,不符合规定的不允许进口。*、环境标志制度。环境标志是一种经权威机构认定的图形,它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环境标准,而且其生产、使用、消费、回收的过程也符合环保要求,环境标志既是全球绿色消费浪潮的产物,又反过来引导绿色消费,如:全球认可经有机食品联盟认定的“有机食品”标志,我国的“绿色食品”标志,各省推出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等,调查表明:+),的美国人、)&,的德国人在购买食品时考虑是否有绿色产品标志,甚至愿意多花!&,的费用来购买绿色产品,发展中国家开展绿色环保认定由于受自身条件限制,因而存在着较大困难,不少商品往往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成本内在化要求与绿色补贴限制。成本内在化要求生产者将环境退化及治理的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环境标准较低,暂时无力承担治理污染的所有费用,因而被认为给予了其出口商品以隐含的补贴。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有时为了扶持民族工业的成长,对环保产业或外贸企业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西方国家认为无论是隐含或公开的补贴均违反了世贸组织的有关原则,需要实施贸易制裁,美国就曾以环保补贴为由,对来自巴西的人造胶鞋和来自加拿大的速冻猪肉提出过反补贴诉讼。二、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绿色贸易壁垒是一种全新的非关税壁垒措施,由于其具有合法性和隐蔽性、歧视性和不公正性、广泛性和关联性,时效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在加入!"#后,取消关税壁垒、配额限制,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已成为各国出口贸易中使用的最通用的有效手段,这一手段的使用,对世界各国特别是环保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和贸易出口,构成了天然屏障和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特点%$&合法性和隐蔽性。按照《关于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等文件规定,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在遵循贸易影响最小、科学上证明合理、国民待遇和非歧视、同一性、透明度、发展中国家特殊和差别待遇等原则下,可以实施贸易的环境控制,因此,从有关国际环境公约及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定看,绿色壁垒作为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或间接非关税壁垒,具有一定的合法性,但是在具体的实际情况中,进口国往往以卫生、检疫等多项指标超标为名,提高进口的门槛,实际是实施贸易保护政策,有时两种动机交叉,因而要明确甄别十分困难,这就使得绿色壁垒具有隐蔽性。%’&歧视性和不公正性。由于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利益通常成为牺牲品,它的实施没有考虑到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对环境保护所欠的账,超越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及技术水平的承受能力的现状,对各种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的产品规定统一的市场准入条件,这也具有一定的不公平性,往往这些市场准入规定过于复杂化且经常变化,违背国民待遇的原则,制定时也实施内外有别的双重标准,使出口国商品难以进入,进口国很容易就行使自由裁量权以实施贸易制裁,另外这些规定在执行过程中,一方面给进口国进入市场造成限制,另一方面也容易发生争议,拖延时间,影响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广泛性和关联性。绿色贸易壁垒涉及的范围很广泛,从产品看,不仅包括初级产品,而且包括中间产品、制成品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各种添加剂等等,绿色贸易壁垒往往会有连锁反应,容易从一个国家扩展到另一个国家,如$))*年我国输往美国的木质包装由于含有天牛病虫受限制后,加拿大、英国也迅速采用了类似的措施。%+&时效性和发展性。近几年来,绿色贸易壁垒的时间效应不断加强,实施方通常随着贸易伙伴国经济和技术条件的进步,不断提高技术标准,使得绿色贸易壁垒呈现出不断加高和拓宽的趋势,如:日本近年来对大米进口检验的理化指标从$))(年的’,多项增加’,,,年的$,+项,西方发达国家对进口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含量限量指标已降至几年前,-,$../。’、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从静态的角度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负面作用非常明显,几乎涉及到我国外贸所有的出口领域,每年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当年出口总额的’,0,价值高达几百亿元。这主要的原因有二种,一是市场准入的限制,发达国家通过立法及苛刻的环境、品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使我国农产品难以进入到国际市场参加公平竞争,丧失了其它国家对我国农产品的信任度。如:$)))年*月1’,,,年$月的六个月内,美国234扣留了5(+批我国进口的食品,主要原因是:杂质、食物卫生、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色素等含量超标。$))+年以来,我国的牛肉、猪肉几乎不能出口到美国,欧盟也以氯霉素等药物含量超标为由,完全禁止我国的牛肉、冻鸡肉及贝类产品进入其成员国市场。’,,$年$月’6日,欧盟委员会作出决定停止从中国进口动物源性食品。日本对进口大米检测项目已从过去的+’项增加到现在的$$+项。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234&最近公布了禁止在进口动物源性食品中使用包括氯霉素在内的$$种药物名单,由此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值从前几年的$*,亿元降到目前的$’,亿元。二是竞争力的影响,即发达国家虽然不对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直接设限,但通过开展绿色认证,征收绿色关税及实施所谓的反补贴措施,使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大大增加,进而削弱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如:在绿色标志认证方面,我国出口产品的企业为了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不仅仅需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花费大量的财力购买先进的仪器设备等间接费用,并要支付认证,申请费和标志的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导致这些产品的成本大幅度上升,进而丧失价格竞争优势。%’&从动态的角度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贸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特别是安全质量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积极意义。从本质来讲,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外源性的贸易措施,其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力如此之大,这就使得我们必须面对现实,除在!"#多边贸易框架下,开展贸易协调外,还应努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实施农业标准化发展战略,大力实施无公害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冲破“绿色贸易壁垒”,达到贸易与环保的双赢。三、冲破绿色贸易壁垒,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提高对绿色贸易的认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目前,尽管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所提高,但是仍然有相当的管理部门及生产企业对环保及食品安全引起的问题缺乏必要了解和重视,面对国外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及绿色贸易壁垒越演越烈的市场,应通过大力的宣传,引起各级领导及企业的销售全过程中贯穿环保生态意识,与国际有关技术标准接轨,使得发展优质安全、无公害产品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深入人心,并变为生产者的自觉行动,同时要及时了解进口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情况及对各类产品的环保要求,及时把握海关、商检等部门的相关信息,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实施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建立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产品采用国际质量标准是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关键,要像大力推进工业产品%&’#()))国际环保管理系列一样,建立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并按照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标准四个层次,国家、行业标准主要规定农产品质量等级一般性要求和安全卫生强制性要求;地方标准则主要围绕国标和行标对产品的具体要求,根据地方特点,制定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企业标准应对产品赋予特定的性能特征,区别于一般产品。!))#年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项无公害农产品国家标准,主要是蔬菜、果品、畜禽、水产四大类农产品的产地环境和质量安全要求,农业部颁布了#+,项无公害农产品行业标准,包括韭菜、番茄、蔬菜等品种,农业部计划以每年-))项的速度制定农业行业标准,建立农业标准体系。我们应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研究国际农业标准和有关国家的农业标准和技术法规主要内容,转化成出口推荐标准,消除绿色贸易技术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限制,实现与国际接轨。"!$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体系。在进一步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建设,形成功能齐全的省、市、县级梯度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计划通过中央及省级政府财政投入,用+.-年时间,建成以部级专业农产品"环境$综合性质检中心为龙头,省级"包含区域性分中心$综合性农产品质检中心为骨干,地方"县、基地、企业、市场等$快速检测机构为基础的全国性农产品检测网络,对农产品质量实施统一的检测监控,使质量管理关口前移。"+$建立农产品质量认证评价体系。目前国内农产品质量认证主要有名牌农产品及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搞好名牌农产品认定。名牌产品是品质好、技术含量高、生产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产品,目前名牌农产品认定有国家级及省级,国家级主要由农业部在举办农博会时组织认定。省级由省质监局、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成的省名牌农产品认定委员会每年进行一次认定,纳入整个名牌产品向社会公告和进行管理。"加快无公害农产品认定。无公害农产品是指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一定指标范围内的安全农产品。江苏省!))#年开始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省政府成立了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管理办法》,到!))!年止已获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达/,)个,各地应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主体,全面推进农业无害化生产的进程。#培育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都是以生产全过程无公害质量控制为基本要求,其指标要求更高。绿色食品认证中心在农业部,绿色食品标志是国家工商局的注册商标。绿色食品分0级和00级,0级允许使用一定量的化学物质,00级则基本接近于国际有机联盟认可的有机食品,禁止在生产、加工、包装、贮运等过程中使用任何化学物质。应鼓励和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出口企业、农产品流通批发市场通过一系列的绿色产品质量认证,全面提高质量水平。"($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快制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国家正在起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江苏省人大也先后制定和通过《食品卫生条例》、《关于在畜禽生产中禁止使用违禁药物的决定》,国务院也颁布了《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使农产品质量监督有法可依。"建立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准入制度。对经认证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安全优质农产品或经检验质量安全指标合格的农产品可准许进入市场销售,对未经认证认定、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农产品不准上市流通,禁止经营销售。按照国际惯例,对产品质量末端进行控制,使市场与基地有效衔接。#设立专销网点,在市场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安全优质农产品专销区、专销柜,实行优质推介。要开展对超市和团伙单位的集中配送,推行农产品超市经营,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应密切关注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发展进程,认真研究发达国家安全健康绿色消费浪潮的基本趋势,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发展无污染和少污染产品的产业,使环保指标和其它安全健康指标一起构成优质农产品的内涵,从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出口贸易商品结构,要把绿色生态平衡产业作为提升出口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向,实施战略性产业政策,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加以扶持,培植规模经济优势,在大力开展环保产品国际贸易的同时,提高企业防治污染的能力,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我国出口产品冲破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提供硬件上的支持。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农作物毕业论文摘要的撰写要求供大家参考:(1)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一次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文献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因此,摘要是一种可以被引用的完整短文.(2)用第三人称.作为一种可阅读和检索的独立使用的文体,摘要只能用第三人称而不用 其他人称来写.有的摘要出现了"我们"、"作者"作为摘要陈述的主语,一般讲,这会减弱摘要表述的客观性,有时也会出现逻辑上讲不通.(3)排除在本学科领域方面已成为常识的或科普知识的内容.(4)不得简单地重复论文篇名中已经表述过的信息.(5)要客观如实地反映原文的内容,要着重反映论文的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6)要求结构严谨、语义确切、表述简明、一般不分段落;切忌发空洞的评语,不作模棱 两可的结论.(7)要采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8)不使用图、表或化学结构式,以及相邻专业的读者尚难于清楚理解的缩略语、简称、 代号.(9)不得使用一次文献中列出的章节号、图、表号、公式号以及参考文献号.(10)要求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以及正确地书写规范字和标点符号.(11)要求使用众所周知的国家、机构、专用术语尽可能用简称或缩写.(12)长度要在杂志要求的下限与上限之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