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万州首届自然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

万州首届自然科学论文

无锡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奖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繁荣科技事业,推进科技进步,营造鼓励科技创新的环境,促进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以下简称自然科学)的研究,实现无锡市优秀学术论文评奖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奖工作,坚持党的“双百”方针,坚持学术水平与应用价值并重和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引导和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自然科学的研究,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 无锡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奖为市级奖,每两年举行一次,获奖论文的奖励经费由市政府在专项资金中列支。 第二章 组 织 第四条 成立无锡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评委会)。市评委会由市委、市政府及市有关部门领导和全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界的专家、学者组成。人数在30人左右。市评委会设主任委员一名,副主任委员若干名。 第五条 市评委会的职责: (一)制定和修改评选奖励实施细则。 (二)批准成立学科(专业)评审组。 (三)审议学科(专业)组评审意见。 (四)评定论文获奖等级。 (五)公布获奖结果。 (六)决定有关评审的其它事项。 第六条 市评委会办公室设在市科协,承担评审的日常事务工作。 第七条 市评委会按学科(专业)成立评审组,评审组由3人以上单数组成,设组长、副组长l—2人。学科(专业)评审组成员由未在该学科(专业)申报论文的评委和专家学者(资源库中随机抽取)组成。 第三章 申 报 第八条 申报的论文必须在经国家出版管理部门批准的刊物上发表,或国(境)外相应刊物上发表的,或在区域性、省和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交流发表的论文。在市、局级以上(含局级)内部刊物(须有市出版批准刊号)上刊登的也可以申报。 第九条 凡在无锡地区工作的科技工作者的自然科学和交叉学科学术论文均可申报评奖。与外市人员合作的论文,我市作者必须是第一作者方可申报评奖。外市作者受我市有关单位委托承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申报参评。 第十条 申报评奖的论文须提供在刊物上发表的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在区域性、省或全国学术会议上交流的论文,需提供相关证明。 第十一条 不属于自然科学和与自然科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的论文不能申报,技术工作总结、毕业论文、专业著作、试验报告以及科普文章、资料汇编、考察报告等也不属于申报评奖范畴。 第十二条 发出论文评奖征集通知后,评委会办公室对论文征集受理时间一般为三个月。 第十三条 参评论文的发表时间,一般应在该次评审年限范围的第一年1月1日至次年12月31日。 第十四条 申报参评特等奖、一等奖的论文需由2名本学科(专业)正高级职称的专家推荐并签署意见,申报二、三等奖的论文需2名本学科(专业)副高级职称以上(含)的专家推荐并签署意见。推荐专家需提供职称证书或复印件。 第十五条 申报参评论文,必须由作者本人填写《无锡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申报表》一式二份,经所在学术团体或所在单位盖章,提供电子文档论文及有关证明等资料并交纳评审费。 第十六条 申报参评论文须用中文撰写,如原论文为外文,需先译为中文方可参评。 第十七条 已获得市级政府以上奖(含市级)的论文。不在申报之列。 第十八条 一篇论文只能递交一个单位推荐送评,不能多处或多次推荐送评。 第十九条 数人合作的论文,作者不超过5人,超过5人的论文以课题组名义申报。 第二十条 凡符合论文评奖申报条件的论文和作者,其申报权利不受干涉。 第四章 标 准 第二十一条 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项数额由评委会根据申报情况及历次获奖情况研究确定。各等级评定的具体标准由市评委会制定。 第二十二条 获奖论文应有独到的学术见解,有理论性探讨,有创新论述,有应用价值,要特别重视已被采用并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论文。 第二十三条 在坚持评审标准的前提下,兼顾理、工、农、医、交叉学科的论文评奖分布。 第五章 评 选 第二十四条 评审工作按市学科(专业)评审组初评和市评委会终评进行,申报参评的论文均需按程序参加评审。 第二十五条 市评委会办公室对申报论文按各学科(专业)进行分组配比后分别送交各学科(专业)评审组评审。 第二十六条 各学科(专业)评审组对参评论文进行评审后,评选出获奖提名论文,并从中推荐需评定特、一等奖的候选论文,按水平高低列出顺序。 第二十七条 市评委会根据专业评审组提名推荐,对获奖提名论文进行复评,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得票数需得到评委会半数以上认定方为有效。推荐为特等奖的论文由省级专家提出复评意见。 第二十八条 对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相同的多篇论文,一般只评定一篇(等级最高的)论文获奖。 第二十九条 市评委会对评选出的拟获奖论文,通过有关媒体公示10个工作日,受理有关投诉和听取意见反映。 第六章 奖 励 第三十条 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励采用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 第三十一条 获奖论文由市政府颁发证书、奖金。 第三十二条 市评委会向获奖者和所在单位通报获奖结果,作为获奖者在考核、使用、晋升和评定职称时的依据,同时通过有关媒体向社会进行公告。 第七章 纪 律 第三十三条 凡申报人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而获奖的,由市评委会撤销其奖励,收回证书和奖金并通知其所在单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行政处分。 第三十四条 获奖论文因知识产权引起纠纷的,由获奖者承担责任。 第三十五条 市评委会、各评审组全体成员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评委会制定的评审纪律和工作要求,认真执行评审标准,坚持质量、水平第一和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团结协作,秉公尽职,按时、按质完成评审工作。 第三十六条 评审人员如有徇私舞弊行为,一经发现立即撤销其评审资格并予以通报。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评委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无锡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奖暂行办法》同时废止。2008年五月九日

关于动物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三条:(1)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世界各国保护自然生态和野生动植物免于灭绝并得以繁衍的主要手段。我国的神农架、卧龙等自然保护区,对金丝猴、熊猫等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繁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建立珍稀动物养殖场。由于栖息繁殖条件遭到破坏,有些野生动物的自然种群,将来势必会灭绝。为此,从现在起就必须着手建立某些珍稀动物的养殖场,进行保护和繁殖,或划定区域实行天然放养。如泰国对鲜鱼的养殖。(3)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如为了保护作物的栽培种及其它可能会灭绝的野生亲缘种,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网。现在大多数基因库贮藏着谷类、薯类和豆类等主要农作物的种子。(5)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人类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比如说诱变,基因合成,转基因等)创造出更多人类生活所需的物种,从而满足人类各种各样的需求。另外还有一些方法可产生新物种,如利用激素处理,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但它们要么无法产生新的品种,要么把产生的变异遗传下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效率。

自然科学论文2000字篇二 探析主流心理学追求自然科学化的原因 摘要:主流心理学采取自然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论,试图将自己变成一门自然科学。作者从历史、社会、经济、时代精神、学科建制的背景下,分析了主流心理学选择自然科学取向的原因。这些原因包括:自然科学对主流心理学的历史性影响,自然科学具备成熟的方法论和有利的时代精神,自然科学的实践性优势,社会需求对自然科学取向心理学的促进,主流心理学研究者的心理因素,以及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关键词:主流心理学;科学主义;自然科学取向 分类号:B84-06 1引言 心理学中存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对立的流派。代表前者的构造主义、行为主义和现代认知心理学接受“原子论、还原论、客观论、决定论、量化方法五个原则”(高峰强,2001),,以较大的影响力,在心理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主流心理学借鉴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数学、生理学、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以机械自然观为基本世界观,以实证主义为基础方法论,吸收了经验主义、客观主义、操作主义、价值中立等自然科学原则,并引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技术、设备和成果,建立了类似自然科学的方法论体系,来指导自身的研究。这种自然科学取向,尽管促进了主流心理学的独立和发展,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造成了“心理学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社会责任的迷失”(Bakan,1996)。 那么,为什么主流心理学选择走自然科学之路呢?近20年来,尽管不少学者对这一取向的不合理性进行了批判,但是对于它产生的原因,尚未做深入分析。作者从历史、社会、经济、时代精神、学科建制的背景下,考察了主流心理学选择自然科学取向的原因,其中包括:历史上自然科学对主流心理学的影响、自然科学具备成熟的方法论和有利的时代精神、自然科学的实践性优势、社会需求对自然科学取向心理学的促进、主流心理学研究者的心理因素,以及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作者提出,随着心理学科的成熟、社会的发展和科学观的演变,人文社会取向的心理学研究将会受到更多的重视。 2自然科学对主流心理学的历史影响 自然科学帮助心理学独立 人类心理一方面作为哲学思辨的主体和过程,另一方面又作为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这种主客体的双重角色,使得心理学同哲学相互交织,难以分离,无法跨出哲学思辨式的研究方法,始终无法独立。近代自然科学首先提出了独立的心理学研究的要求,并贡献出方法论、仪器和测量手段,帮助心理学摆脱了附庸哲学的地位,实现了独立。 19世纪初期,天文学家被反应时间差异所困扰。贝塞尔总结了“人差方程式”,提出了反应时间这一研究课题。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神经生理学、感觉生理学、脑机能研究涉及到了心理学领域。以医学家布洛卡、维尔尼克和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为代表的研究者们,研究了大脑机能、神经冲动和知觉等,创造了临床法、切除法和电刺激法,促进了生理心理学的产生。19世纪30-60年代,生理学家韦伯研究了物理刺激与心理感觉之间的关系;物理学家费希纳利用物理学和数学方法,创造了均差法、正误法和最小可觉察法,创立了心理物理学。1879年冯特借鉴自然科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研究终于具备了客观性、实证性、经验性和可操作性,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自然科学推动主流心理学发展 主流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量自然科学的原理和成果。艾宾浩斯以实验方法控制记忆条件、观察记忆结果,首次研究了高级的心理过程,推动了实验心理学的发展。铁钦纳吸收经验主义和联想主义,秉承原子论,对注意、联想、情绪和情感进行了研究,创立了构造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采取实证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经验主义和还原论,吸收了条件反射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以刺激一反应模型对行为进行了严格的实证性研究。新行为主义接受逻辑实证主义、操作主义和物理主义,采用数学和逻辑语言来描述人类行为。认知心理学吸纳了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数理逻辑、计算机科学,把人的思维看作物理符号系统来进行研究。尽管它反对行为主义对意识研究的忽略,但仍然继承了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原则。当今的主流心理学出现了生物神经学化的趋势。它吸收了认知神经科学、生物遗传学、习性学的研究成果,从生物决定论的视角,以基因、神经和激素等生物层面上来解释心理现象。 如此看出,在心理学独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科学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人文社会科学的创立和发展,相对于自然科学来说比较晚。加之这些学科本身就不够成熟,其对于心理学的影响也较为次要。 3自然科学成熟的方法论和思想基础 原则和方法论优势 自然科学方法论建立在决定论、机械自然观和客观性原则上,追求普适性真理,采用实验研究方法。与人文社会科学相比较,自然科学具有原则和方法论的优势。 1)决定论:决定论假设存在着普遍的因果规律。这就意味着,一旦认识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人们就有能力对事件进行预测和控制。因此,决定论是科学研究和社会控制的前提。与决定论概念相对的是自由意志,它较多出现在人文社会研究当中。自由意志排斥因果关系,然而没有因果关系,学科的实用性就大打折扣。 2)机械自然观:机械自然观把宇宙比做精密的机器。这种世界图景具有简明性、精确性、规律性、可预测性和可控性,有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和研究成果的应用。人文观点承认心理的主观能动性、复杂性和易变性,这就造成了研究的困难。 3)客观性原则:自然科学家坚持客观主义,尽可能地排除研究者主观态度、信念和偏见对科学研究的影响,以期发现客观真理。客观性原则还树立了一元的真理标准,有利于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和对成果的评判。 4)普适性:自然科学追求普适性的真理。自然科学家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式,来探索个别现象和普遍真理的联系,这种方法有利于理论的产生、检验和推广应用。 5)实验方法:在实验方法中,自然科学家通过控制变量来确定相关或因果关系,产生的结果具有必然性和较高的可信度。而人文社会科学的结论具有较大的或然性,可信度较低。 以上原则和方法的应用使自然科学具备了客观性、普适性、准确性、一致性、可观察性、可重复性和可操作性,形成了一个颇具吸引力的方法论体系。 有利的时代精神 科学的发展是特定的社会阶段和时代背景的产物。因此。“对心理学发展史的理解必须考虑这一学科进化的背景,考虑学科中的流行观念和那个时代的文化,以及时代精神或时代的思想氛围”(Schultz&Schultz,2007)。近几个世纪的多数哲学思潮、时代精神都是有利于自然科学的。 唯科学主义极大地提高了科学的地位。自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开始,天文、数学、物理、生理、医学等自然科学获得了空前的成功,“科学取 代宗教成为最为突出的理智的权威,成为文明世界的世界观的定义者、审判者和护卫者”(Richard,2007)。唯科学主义随之诞生,它认为自然科学能够解决一切问题,而其他知识都是不可靠的。在唯科学主义盛行的情况下,主流心理学作为新兴的、具有争议的学科,采取自然科学的定位是明智的选择。 从物理属性来阐释人性的机械主义人性观也随着科学革命而盛行。另一方面,由于工业生产方式,“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征是机械化,工业化和技术化代表了机器变成社会中心这一过程”()。在机械主义人性观和机械化社会的影响下,主流心理学走自然科学的道路,是符合社会思潮和需求的。 19世纪开始流行的实证主义崇尚理性,强调经验,提出科学研究必须采用假设、演绎、验证和数学方法,以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这些思想是与现代科学精神相一致的。通过这些主张,实证主义提高了自然科学的权威,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思想氛围。 经验主义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原则。它主张人类知识起源于感觉经验,而自然科学正是通过经验性研究来实现的。与之相对的理性主义否认经验的可靠性,也就贬低了科学的价值。在两种哲学思想的交锋中,经验主义自13世纪开始占据上风,直至今天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现代工业文明由理性文化主导,这与自然科学的理性前提是一致的。现代经济、政治、社会管理等基本活动都体现了理性精神,这一精神渗透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当中,创造了有利于自然科学的文化氛围。 除了刚提到的唯科学主义、机械主义人性观、实证主义、经验主义和理性文化之外,西方思想中的唯物主义、联想主义、客观主义、身心交感论、物理主义、操作主义,以及达尔文主义等哲学思潮,都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吸引了主流心理学向自然科学靠拢。相比较之下,人文取向的思潮,如解释学、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则影响力较小。 4自然科学的实践性优势 与人文社会科学相比,自然科学具有较多的实践性优势。这些优势即吸引了主流心理学,也成功地推动了主流心理学的发展。 研究对象的性质 从研究对象的性质来看,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物质世界,具有客观性、机械性、普便性、同质性和易操作的特点。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不同的自然科学家能够找到同质的研究对象,进行重复验证。因此,自然科学易于积累、比较和评判研究成果。相比之下,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发展性、异质性、历史性、文化性、伦理性和不稳定性,操作性也较差。人文社会学者很难找到同质的研究对象:很多人文社会现象随着历史推移而变化或消失;伦理性原则束缚了对研究对象的控制:社会现象、文化和人类个体较难被操作化研究。 从研究对象与外界联系来看,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相对孤立的,较容易确定因果联系。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则处于宏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交互错杂的关系当中,较难寻找到规律。因此,主流心理学偏重研究具有自然科学品性的心理现象。 研究方法 实验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法有固定的程序,通过控制变量来确定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容易得出较明确的结论。因此它也赢得了主流心理学的青睐。在《四十项改变心理学的研究》一书里,40项心理学研究中,有28项采用了实验方法,其他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临床法、总结性研究和思辨方法全部加起来,才占了12项研究(Hock,2004)。 自然科学应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统计和分析,以求客观性、精确性和可操作性。主流心理学追随了自然科学的数学化趋势,以对其重要思想进行严密的阐述(Thurstone,1986)。数学方法的引用为心理学带来“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数量分析和计算方法,推理工具和逻辑证明工具”(陈宏,2006)。相比之下,人文取向的研究则较少采用数学量化方法。而采用定性方法时,其定性的标准又多为主观,难以确定。结果就造成人文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难出成果,却更容易产生理论分歧。 另外,技术、设备的应用帮助自然科学家更好地观察、测量和控制研究对象。主流心理学采用了大量类似的技术和设备:从记忆鼓、棒框仪、闪光融合器到迷津、斯金纳箱、测谎仪,再到磁共振成像技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事件相关电位研究技术等;近年来还出现了计算机化的研究趋势。这些技术、设备的应用使自然科学成果产出稳定,相比之下人文社会科学较难应用技术、设施来辅助研究,故显步履艰难。 研究成果的物质转化 自然科学与物质进步直接相联系,多数研究成果可以迅速投入到工业生产、生活消费当中,社会贡献是外显的。在实际运作当中,自然科学研究往往和农业、生产制造业、商业等联系在一起,以研究成果换取资金支持。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则更多是非物质和隐性的,不直接贡献于物质资料,较难投入商业运作,只能应用到政府、管理、学术界、艺术等有限领域,获得的资金、政策支持也比较少。 社会认可度 自然科学研究具备客观性和精确性,为社会作出显而易见的物质贡献,因此比人文社会科学受到更多的社会重视。从社会心态来看,由于自然科学距离生活常识较远,大众缺乏专业知识对自然科学进行批判。而人文社会科学贴近现实生活,大众经常凭生活经验对其进行批判,因此,它在大众心目中的权威性不如自然科学。 5社会需求对自然科学取向的促进 科学的发展受社会需求的推动。“科学已经有意识地并直接地指向具体的领域,而且这些具体领域的选择已经越来越不由科学家决定了……科学研究工作越来越多……受科学以外的机关或团体――工业和政府部门所组织起来的研究机关或团体所控制”(Mason,2005)。心理学的独立和发展历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大战、信息化、经济发展和社会制度建设。这种社会经济状况对心理学的需求,更多表现在物质建设的层面。工业、商业、教育、医疗、军事、科学等领域的需求,有力地促进了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等自然科学取向心理学的发展。 独立的心理学研究的必要性,是由天文学、物理学和生理学等自然科学提出来的。主流心理学回应自然科学的需要,强调人的机械性和生物性,先天地与自然科学联系到了一起。为了解决狗的腺体分泌遭遇干扰的问题,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转向了对条件反射的研究。行为主义建立在条件反射原理上,与生理学产生了必然的联系。 1903年法国政府对智障儿童的关注,1905-1913年欧洲向美国的大规模移民,1917年美国加入一战时大量征兵,都需要检验人们的心理素质和能力(Gregory,2006),有力地推动了心理测量运动。现代社会的多个领域――教育、医学、企业、行政、学术研究等,都大量应用测量技术对人的心理进行评估。 美国工业革命完成后,大量涌入美国的移民需要接受训练,以适应新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不同地区、群体之间的思想分歧需要被调和,以巩固统一的国家观念;工业的迅速发展要求培训工人,以提高工作效率。这使得强调行为塑造、社会控制的行为主义被广泛应用,占据心理学统治地位长达几十年。 二战后,战争的推动、计算机与航天科技的发展,都要求对人类认知进行研究。随着西方国家从工业社会迈入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知识产业、信息产业发展壮大,推动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车文博,2007)。 纵观历史,心理学独立之时,正是工业化、社会化生产蓬勃发展及社会制度完善的时期。工业社会更多强调的是经济发展、制度建设的目标,而非人文的、精神的关怀。在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工业文明中,“心理学服务于这些机器的设计,使得机器最大程度地符合人的能力和特征,同时确保人最有效地使用这些机器”(Denis,2007)。国际竞争造成了近代科学发展的一般倾向:“工业不大发达的国家总是在大力开展工业方面的科学研究,而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则把大部分拨款用在军事科学研究方面”(Mason,2005)。自然科学取向心理学迎合了工业和后工业社会的需要。 但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已经开始挑战工业文明和理性主义,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当中的人的生存状态,为人文取向的心理学开拓了空间。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富足,人们将更加重视自身文化性、精神性的存在。人文取向的心理学也会随之发展。 6研究者的心理因素 研究者的学术偏好 库恩指出,科学中的一些决定并不是出于逻辑思考。而是基于个人的喜好、价值、政治信念和科学共同体中的共识(Kashdan&Steger,2004)。Karl Lashley和Gregory Kimble分别提出,心理学家的学术取向更多是出于性情和世界观,而不是理性思考(Hergenhagnn,2004)。Lashley把心理学家划分为柔性思想和刚性思想两种,以此解释了他们选择不同学术取向的原因:“这些纯粹是由性情决定的。是基于性情而不是理性的选择”(Lashley,1923)。Kimble选取APA成员和大学生进行调查,得出结论:不同分会的APA成员、不同学术水平的人士分别倾向于不同的学科取向(Kimble,1984)。 主流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取向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了学术队伍组成的影响。在心理学早期的学术队伍中,大批著名的心理学家,比如冯特、铁钦纳、詹姆士、高尔顿、卡特尔、麦独孤和伍德沃斯等,都是从医学、生理学或物理学转向心理研究的。在心理学研究中,他们把大量的自然科学方法和成果带入了主流心理学。在后来的发展中,主流心理学也大量吸收了生理学、医学、计算机、数学等领域的人员。即使在今天。很多大学都鼓励有医学、数学或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报考心理学。接受自然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研究人员,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人文社会取向的研究者,这种状况在相当程度上促成了主流心理学向自然科学方向的偏倚。 研究者的顾虑 在科学主义的影响下,将心理学建设成为一门自然科学,成为了无数研究者的梦想。但是,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心理学诞生艰难,科学地位不巩固,以至于研究者对心理学的合法性缺乏自信心。由于心理现象的主观性和内隐性,早在17世纪,伽利略就指出心理学不能成为一门科学。由于心理现象在过去不能被实证研究,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孔德拒绝把心理学列入科学的名单。由于不能采用量化研究,康德也认为心理学无法成为科学。心理学是否属于科学的问题,至今仍在争辩当中;近20年还出现了关于心理学合法性的危机论。 根据流行的英美科学体系,只有自然科学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社会学科只能勉强算是科学,而人文研究则只是“学科”,不是科学。因此,为了确立心理学的科学地位,多数心理学家选择了自然科学而不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取向。很多心理学家对自己的研究方法心存顾虑,于是尽力遵循自然科学方法论:“以方法中心为根基的正统观念鼓励科学家保持‘安全、明智、稳妥一(马斯洛,1987)。 哲学式的思辨成了主流心理学研究的大忌。Teo指出,“在20世纪,对哲学式思辨的指责成了对心理学家的死刑宣判”;在建立自己理论的时候,冯特、华生、斯金纳和乔姆斯基纷纷批评前人对哲学思辨方法的依赖(Teo,2008)。为了避免哲学化之嫌,华生否认把意识作为研究对象,而是将心理现象还原为肌肉活动和腺体分泌的物理、化学现象。在斯金纳的激进学说中,理论研究甚至被完全抛弃(Hergenhagnn,2004)。主流心理学家服从自然科学的权威,忽视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造成了自然科学化的取向。 7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早期的自然科学取向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着复杂的属性:物质性、生物性、社会性和精神性并存。这四个范畴之间有依存性和时间性的递进关系:在依存性上,序列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由前者演进而来。在时间上,存在无机物、有机生命、社会、意识先后发生的时间关系。由于这四种属性中占据前位的相对客观、机械、静止和外显,所以研究起来比较容易。这就决定了学科自下而上的发展规律。学术研究从基础性的对象开始,这样不仅有利于进行根源性的探索发现,也有利于知识在由低到高的层次上积累和发展。另外,这种研究顺序也符合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规律,从而顺应了社会需求。 由于人类机械性与主观能动性、生物遗传与社会文化影响、物质性与精神性并存,心理研究面临很大困难。刚诞生不久的心理学不具备完善的方法论对如此复杂的研究对象展开全面研究,只能从低级的心理现象入手。所以,机械性和生物性的心理现象受到了主流心理学的青睐。 未来的整合趋势 主流心理学选择自然科学取向尽管是明智之举,但是也为此付出了代价:“理论和方法通过忽视不能被数量化的现象来获得流行”fLalvor,2003)。心理学研究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从机械性到能动性,生物性到社会性、精神性,静止到动态,外显到内隐,由片面研究到整体研究,决定范畴到自由王国,功利追求到审美追求,从服务经济到以人为本,从关注人的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当心理学逐步成熟时,人文社会取向的心理学将获得较大的发展,与自然科学取向心理学进行整合。Henriques指出,心理学面临的困难是整合关于人的不同层面的知识的困难,并且提出了一个与上述观点相似的树形知识结构(由四个维度:物质、生命、思维和文化组成),来整合知识系统,从而解决心理学分裂的问题()。 洪晓楠从科学哲学角度阐述了科学与人文进行整合的必要性: “科学只是揭示了人的生活世界的一个维度或几个维度,……人对世界的把握并不仅仅限于科学认知,意义的追问和探求总是多向度的,这就需人文的探索和揭示来完成。只有科学与人文的互补整合,才能完整地表达人的存在的全面性和人的本质的丰富性”(洪晓楠,2008)。主流心理学将人机械化和生物化,忽略了人的社会、文化和精神维度,是不足以穷尽心理现象的丰富内涵的。一个更为宏观、整合的范式才可以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全方位的探索。 8结语――个宏观的范式 由于以上原因,主流心理学在发展初期走自然科学化的道路,有其必要的学科建设意义。但是“近年来,我们已经观察到逐渐上升的对科学心理学方法论,以及其相应的理论思考的不满”()。采用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心理学研究已经被批评为“解答问题的方法论与所提出的问题之间的不匹配”(Toomela,2007)。心理学中有很多问题并非经验性问题,而是关于意义、理解、道德、文化等宏观的问题,并不仅仅限于因果关系的描述上(Stam,2006),自然科学模式不能完全满足心理学研究的需求。另一方面,科学方法论是由哲学规定的,并且在提出假设、建构理论和解读数据的时候,哲学思辨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哲学思辨不应该成为心理学的禁忌。 心理现象的复杂属性要求“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研究取向的结合,和客观试验与主观经验研究模式的结合”(燕国材,2007)。随著心理学走向成熟,从机械、片面、静止的研究向生态、整体和能动方向发展,它提出了对宏观范式的要求。社会的进步将使人们强调自身的文化性、精神性存在,也将呼吁心理学展现更多人文关怀。 近几十年来理论心理学、科学哲学、后现代主义的发展都有利于人文主义心理学。但是唯科学主义势力余波仍在,尤其在中国,摆脱唯科学主义思想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范岱年,2006)。实证主义也依然拥有较大影响力。心理学界自身的努力尤为重要,心理学家们应该以研究对象的性质为根本依据来决定研究取向,这样才能实现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看了“自然科学论文2000字”的人还看: 1. 2000字自然科学论文 2. 关于科技论文2000字 3. 大学科技论文2000字 4.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 5. 科学技术论文2000字(2)

去中国知网找吧,那里的挺全的,而且又权威

台州市第六届自然科学论文

专业代码:0856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材料与化工

拓展资料

一、学位点情况

台州学院“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授予点基于原医药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成功获批,设置有“材料工程”、“化学工程”两个招生专业,拥有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金属材料及其表面工程、绿色有机合成技术与应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与资源再生等特色研究方向。

二、导师队伍

材料与化工学位点现有硕士生指导教师68名,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家引才计划专家、国家“百千万领军人才”等国家级人才5人,浙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 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浙江省“151”跨世纪人才10人,

入选首批“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8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9人,省青年科学家1人,省教坛新秀1人;台州市“21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人员3人,第一、二层次19人。

三、学科平台

硕士点依托台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两大“十三五”省级一流学科,拥有浙江省工量刃具检测与深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制药化工废弃物循环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浙江省生物医药试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等省级平台,以及台州市新能源与催化材料重点实验室、台州生物医化产业研究院,台州学院三门研究院、台州学院温岭研究院等市级平台作为支撑。

学位点与台州市生物医化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

四、科研成果

近6年来,硕士点教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项,省级项目近60项;发表科研论文357篇,其中SCI一区论文101篇,授权发明专利180余件,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浙江省科技发明奖三等奖1项,以及国家一级协(学)会科技奖项6项。

主任医师,温州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台州医院消化内科及内镜中心主任,恩泽集团临床路径首席专家。台州市内镜质控中心主任、台州市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台州市叶丽萍名医工作室领衔人、台州巿内镜学组组长、浙江省内镜学会常委、浙江省ERCP学组副组长。台州市十佳科技女明星,国家级“学习型知识女性标兵,台州市劳模、浙江省劳模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省第二届卫生系统十大最美天使,浙江省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台州市第四届人大代表”。在台州巿内率先引进内镜治疗胰胆管结石、超声内镜、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及食管胃固有肌层肿瘤内镜微创治疗等20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台州巿这些项目的空白。在浙江率先开展内镜下隧道法治疗食管胃肿瘤、贲门失驰缓症内镜治疗及纵轴超声内镜穿剌术等。主持省卫生厅、台州市科题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获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恩泽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出版专著1本。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中华及一级论文20余篇,多次获浙江省及台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及二等奖。2004-2013年连续十年被医院及集团评为优秀管理干部或“A”级管理干部及尽职恩泽人。多次应邀赴上海、江苏、北京、福建、贵州、杭州、宁波、温州等十几个省市各大医院作讲学、手术演示。经常应邀到温岭、椒江、黄岩等台州各医院开展内镜手术及疑难危重病人诊治。2013年受邀在徳国柏林召开的欧洲消化疾病周上作专题讲座介绍内镜微创新方法,是中国登上这讲台的第一人。继后又赴台湾召开的第五届世界内镜医师大会上作学术报告。受邀2014年美国DDW大会上发言。13年4月22日刘延东副总理批示全国医务人员向叶丽萍学习,4月28日光明日报头板刊登题为从乡村医生到登上国际医学舞台--记浙江省台州医院叶丽萍,中宣部组织十几家媒体赴台州作釆访作相关报纸、广播、电视专题报道。

成果类别 获奖名称及等级 发表刊物(出版社) 级别 论文 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 省级 专著 获厦门市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三等奖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市级 论文 获厦门市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 市级 课题 获厦门市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市级 课题 获厦门市集美区政府2000年度重点课题一等奖 区级 课题 获福建省委宣传部、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颁发的“优秀建言奖” 省级 论文 获中国当代优秀管理科学成果二等奖 《技术经济》2002年第5期,17-19 课题 获厦门市集美区政府2001年度重点课题一等奖 区级 论文 获2000年度中国改革实践与社会经济形势社科成果二等奖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0年第23卷第5期,443-447 论文 获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全国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论文 获厦门市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生产力研究》2001年第6期 市级 论文 获厦门市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 《世界经济》2000年第5期,46-49 市级 论文 获厦门市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 《系统辩证学学报》2002年第10卷,第2期 市级 论文 获厦门市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 市级 论文 获厦门市财政学会“象屿杯”征文活动,二等奖 市级 论文 获国家税务总局颁发第四次国际税收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省级 专著 获厦门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三等奖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市级 论文 获厦门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 《国际贸易问题》2003年第9期 市级 论文 获厦门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 市级 论文 获厦门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 《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10期 市级 论文 获厦门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第13卷第1期 市级 论文 获2005年度厦门市社科学会优秀调研论文优秀奖 市级 论文 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省级 论文 获厦门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市级 课题 获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市级 论文 获厦门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 《税务研究》2006年第9期 市级 论文 获厦门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 《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年第5期 市级 论文 获厦门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 《特区经济》2005年第6期 市级 论文 获厦门市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市级 论文 获2008年泉州市统计科学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市级 论文 收录在《当代中国科技成果汇编》,获“经济管理类一等奖” 《集美大学学报》2001年第4卷第2期,31-34 论文 收录在《二十一世纪中国发展战略论文集》,获“国际优秀论文奖” 《集美大学学报》2000年第3卷第3期,19-22 论文 2010年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三等奖 市厅级 论文 福建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9216) 省级 论文 厦门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市级 论文 厦门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市级 论文 厦门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厦门社科重点课题研究成果 市级 论文 厦门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怀化学院学报 市级 专著类 厦门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清华大学出版社 市级 论文 厦门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世界经济 市级 论文 福建省经济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论文 福建省经济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不是,是统计源

贵州大学研究生院在花溪北校区。

贵州大学校区分布如下:

1、花溪东校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花溪大道南段2708号

2、花溪南校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霞辉路

3、花溪西校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甲秀南路

贵州大学,简称“贵大”,位于贵州省会贵阳市,是“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作共建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扩展资料:

学科建设

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11个学科门类。

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24个省级重学科,9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4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一级学科硕士点覆盖二级学科硕士点167个),另有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工商管理硕士(MBA)。

农业推广硕士(MAE)、社会工作硕士(MSW)、法律硕士(JM)、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硕士(ME)、兽医硕士(VMM)、艺术硕士(MFA)、翻译硕士(MTI)等10类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中加合作项目管理硕士(MPM)。

并被授权开展高校教师和中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目前各类在校研究生7000多名,已形成博士、硕士学位、专业学位、在职人员以研究生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等多层次、多类型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学校现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5个国家级教学基地及示范点,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心), 3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心),4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出版有《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艺术版)、《山地农业生物学报》和《教育文化论坛》等学术期刊,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创造了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州大学

一、学报编辑部主任、副主任主 任: 杨军昌(教授、博士、省管专家)副主任:闵 军(编 辑) 童国萍(副编审) 周感芬(副编审、副研究馆员)二、学报综合办公室人员主 任:毛元学(副教授、硕士)副主任:钟昭会(副编审、硕士)工作人员:吴 平(馆员) 庄 琳(助理馆员) 黄效白(助理馆员)三、《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 编:封孝伦(教授、博士、博导、省管专家)副主编:闵 军(编 辑) 童国萍(副编审) 罗晓明(编 审) 赵广示(副编审、硕士)四、《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 编:宋宝安(教授、博士、博导、省核心专家)副主编: 王先桃(副编审) 曾 晶(副教授、副编审)五、《山地农业生物学报》主 编:金道超(教授、博士、博导、省核心专家)副主编:赵德刚(教授、博士、博导、省管专家)赵 致(教授、博士、博导、省管专家)编 辑:杨 华(讲 师) 钟昭会(副编审、硕士)六、《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主 编:封孝伦(教授、博士、博导、省管专家)执行主编:项锡黔(教授)副 主 编:罗晓明(编审)(兼) 张应华(教授)七、《教育文化论坛》主 编:封孝伦(教授、博士、博导、省管专家)常务副主编:杨军昌(教授、博士、省管专家)副 主 编:周感芬(副编审、副研究馆员)李琼英(副编审、副教授)编 辑:毛元学(副教授、硕士)

贵州有游记投稿的刊物吗?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啊

扬州大学学报有四种,都是很正规的刊物,有的还是核心期刊 期刊名称 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被引次数 1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核心】 14939 2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8716 3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6570 4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核心】 4429

扬州大学学报共有4种:期刊名称: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名称: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非核心期刊,是普通期刊;期刊名称: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非核心期刊,是普通期刊;期刊名称: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扬州大学学报编辑部简介是在原江苏农学院、扬州师范学院、扬州工学院、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高校学报编辑部的基础上,于1997年扬州大学合并办学5周年之际成立。1997年创刊《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双月刊)、《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季刊),2004年改为双月刊;1998年创刊《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1999年将《江苏农学院学报》更名为《江苏农业研究》;2002年将《江苏农业研究》更名为《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季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不是核心的,2012年新版中文核心目录中是没有的

首都师范大学的提档线高,说明每年的报考首都师范的学生很多。其实提档线是根据学生的报考人数和考生分数双重决定的。首都师范每年的录取人数是有限额的,报考的人数越多,那么就会将报考人数按分数进行排列,截止到招生人数为止,剩下的就不要了。从而就有了提档线高的现象了。但是如果报考的人数普遍的分数低,而且符合报考的要求,那么提档线就会相对来说要低了。

拓展资料:

首都师范大学(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创建于1954年,是一所包括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专业的综合性师范大学,是北京市重点投入建设的北京市属重点大学。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截至2015年10月,首都师范大学占地约88万平方米(共有校本部、北一、北二、海淀、东校区、良乡、通州等校区),建筑面积约7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用仪器设备总资产105151余万元;共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下设27个院系,开设专科专业1个、本科专业56个;共有各类学生总数26579 人(其中全日制专科生775人,本科生10730人,硕士生5226人,博士生605人,成教学生7656人,留学生1587人),教职工2549人,其中专任教师1532名。

学校下设25个院系以及2个教研部,设有90余个研究所(中心)。共有专科专业1个,本科专业55个,各类学生总数31086人,教职工2606人。出版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语文导报》、《中学语文教学》、《高教研究》、《教育艺术》等,同32个国家和地区的194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好像是中文核心期刊,但是《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是中文核心期刊吗?《武汉大学学报》还有《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等等之分,那《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是中文核心期刊吗?《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等编里面只有《华中科技大学学报》是中文核心期刊。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是中文核心期刊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是中文核心期刊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文核心期刊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中文核心期刊吗?

安卓开发参考文献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安卓开发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安卓开发参考文献1

[1]郭志宏.Android应用开发详解[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杨丰盛.Android应用开发揭秘[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Frank to Android development[J].developerWorks,2009,10(7).

[4]余志龙,陈昱勋,郑名杰,陈小凤,郭秩均.Google Android SDK开发范例大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5]李宁.Android/OPhone开发完全讲义[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6]Ed Burnett, Hello, Android: Introducing Google’s Mobile Development Platform[J]. PRAGMATIC BOOKSHELF,.

[7]Rick Rogers, John Application Development[M].O’Reilly Media,.

[8]胡伟.Android系统架构及其驱动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0(4).

[9]Steve [OL].http://iremnant .

[10]靳岩,姚尚朗.Google Android开发入门与实践[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11]陈建伟.基于Android的三维物体的触摸控制[J].硅谷,2009,(23):76.

[12]E2ECloud工作室.深入浅出Google Android[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13]傅曦,手机游戏开发精粹[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安卓开发参考文献2

[1]周雅翠.基于Android平台的个人事务管理系统设计[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5,06:67-68.

[2]吴亚林.浅析基于Android的天气预报系统设计与实现[J].山东工业技术,2015,24:123.

[3]王毅.Android平台并行计算研究[J].电子制作,2015,24:26.

[4]王冬.基于Android的天气预报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制作,2015,24:32.

[5]林煌,杨秀芝.基于Android机顶盒的节目管理方案设计[J].有线电视技术,2015,12:69-71.

[6]简靖韡.Android智能手机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J].通讯世界,2015,24:33.

[7]邓昌友,肖遥,马小月,夏利,曾俊.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数据安全的研究[J].福建电脑,2015,12:5-6.

[8]勾通.基于Android平台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5,24:60-61.

[9]石翠.PS制作Android智能手机界面技巧解析[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5,24:53-54+66.

[10]傅伟.基于Android的校园通系统设计--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6:24-29.

[11]吴新华,万强.基于Android平台的手机游戏开发[J].萍乡学院学报,2015,06:66-69.

[12]杨平.基于Android的移动外勤系统设计与开发[J].信息通信,2015,12:145-146.

[13]陈崇辉.基于Android手机的健康调理手环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5,12:4145-4148.

[14]田甜,林筑英.基于云存储的Android手机视频监控和流量共享系统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5,24:190-193.

[15]牟式标,楼越升.基于工程项目的Android设计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12:75-76.

[16]刘晓明.Android应用异常检测方法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5,24:121-122.

[17]郝波.基于Android的海南自助旅游系统开发[J].中国新通信,2015,24:74-75.

[18]张儒侠,付姗姗.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的志愿服务信息查询系统设计[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3:63-70.

[19]金永奎,袁圆,颜爱忠.基于Android的高效节水灌溉远程监控系统设计及实现[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6,04:202-206.

[20]李成吉,雷灵光,林璟锵,高能.安全的Android移动终端内容保护方案[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6,03:591-596.

[21]刘洪伟,戴芬,李璐.Android手机手工恢复文件方法研究[J].信息通信,2016,03:133-134.

[22]吴志霞.基于Android平台的“战斗士”游戏软件案例设计及实现[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1:67-69+76.

[23]胡全,莫秀良,王春东.基于Markov链模型的Android平台恶意APP检测研究[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16,02:27-31.

[24]邝家瑞.android系统用户体验下的可视化交互界面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6,04:124.

[25]黄晓先.基于Android的掌上校园交流系统设计与实现[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03:280-281.

[26]丘增富,秦裕德,陆科宏,马柏林,陆家卓.基于Android平台的互联网+云超市软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6,07:36+45.

[27]徐强,周倩,成敏,宋占伟.基于Android平台的物流信息采集系统[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6,02:196-203.

[28]柳淑婷,傅梓怡,范亚芹.基于Android的僵尸网络设计与实现[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6,02:182-185.

[29]王庆磊.Android移动数据安全探析[J].福建电脑,2016,03:101+109.

[30]陈屴.Android云终端的系统备份与还原方案[J].福建电脑,2016,03:130-131+157.

[31]沈丽云,尹孟征,郭凤仙,严佳玲,刘鹏.基于Android的康复医疗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装备机械,2016,01:37-41.

[32]李赫,赵晋睿.基于Android系统的地籍调查平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9:30-31.

[33]陈红梅.基于Android的科目三模拟考试系统[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6,02:55-57.

[34]胡伟峰,辛向阳.智能手机iOS&Android系统功能交互行为对比研究[J].装饰,2016,04:82-83.

[35]徐昕军,袁媛,苏剑臣,杨峰.基于Android平台的行为分析系统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6,04:223-226.

[36]李永宝,崔广章,陈琛,李岱英.基于Android的校园订餐系统[J].物联网技术,2016,04:71-75+78.

[37]王慧兰.基于Android平台的图书管理系统手机客户端开发[J].中外企业家,2016,11:204.

[38]祁洋,曹红根,朱长水,陈佳鑫.基于Android平台家校通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工程,2016,04:33-35.

[39]徐雪丽.基于Android平台的虚拟试衣关键技术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2:47-51.

[40]牛嘉祥,张红雨.基于Android平台的GPS防盗器软件设计[J].电子质量,2016,04:30-35+39.

[41]韦江华,李福章,林川.基于Android平台定位系统的客户端设计[J].信息系统工程,2016,04:102-103.

[42]吴成玉,吴飞青,章丽姣.Android系统上基于图像颜色特征的检索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1-4.

[43]柳迪,章国宝.基于Android的网购药品应用的设计与实现[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6,04:121-122+134.

[44]葛艺潇,闵富红.基于Android和Arduino的蓝牙考勤系统实现[J].信息通信,2016,04:109-110.

[45]江丽.基于android平台的实时互动远程教育系统设计与实现[J].信息通信,2016,04:121-122.

[46]杨世淼.基于Web Server和Android平台的智能幼儿园管理系统[D].浙江大学,2016.

[47]刘权,刘红,韦启旻,徐强,杨思晨,孙非凡.基于Android移动终端局域网通信设计[J].数码世界,2016,04:52-53.

[48]周兵.基于Android网络图片上传与下载的研究[J].河北工程技术学院教学与研究,2015,04:40-43+46.

[49]张跃骞.Android APP保护及破解[J].中国教育网络,2016,Z1:44-46.

[50]许瑾.第一次开发Android程序的历程[J].科技资讯,2014,29:20.

[51]张中伟,苏静.基于云平台的Android移动学习系统设计[J].民营科技,2014,09:100+59.

[52]王柯,马宏斌.一种基于Android平台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10:29-32.

[53]郭瑾,杨武年,易鹏.基于Google Android平台手机局域地图的实现[J].地理空间信息,2014,05:158-161+13.

[54]曹海英,元元.基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校园信息平台设计[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1:11-12.

[55]林伟铭,张源梁.基于Android平台的家庭灯光控制系统[J].中国新通信,2014,22:97-98.

[56]张生财.基于Android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4:72.

[57]潘晓东,费军,张益明.基于安卓终端的呼叫系统设计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4,11:52-53+88.

[58]徐剑,武爽,孙琦,周福才.面向Android应用程序的代码保护方法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4,10:11-17.

[59]吴轶群,朱亚东,王明敏.基于Android平台的多屏互动系统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4,10:234-238.

[60]余彦达.基于Android的校园卡查询系统[J].价值工程,2014,20:201-202.

[61]赵振峰,董日壮.基于安卓的手机校园导航应用系统[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30:7050-7052.

[62]李骏,陈小玉,Android驱动开发与移植实战详解,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87-105.

[63]韩超,梁全,Android系统原理及开发要点详解,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6-102.

[64]李刚.疯狂Android讲义[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25-42.

[65]杨丰盛.Android技术内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77-89.

[66]杨云君.Android的设计与实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45-49.

[67]柯元旦.Android内核剖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59-70.

[68]丰生强.Android软件安全与逆向分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78-90.

[69]余成锋,李代平,毛永华.内存管理机制分析[M].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3:55-80.

[70]佐冰冰.Android平台下Launcher启动器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108-150.

[71]杜吉志,徐明昆.Android系统内存管理研究及优化[J].软件,2012,24(5):69-80.

[72]马越.Android的架构与应用[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8:330-357.

[73]姚昱旻,刘卫国.Android的架构与应用开发研究[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8,77(11):99-111.

[74]高巍.Android操作系统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案的设计与实施[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440-479.

[75]孙剑.Android系统上应用程序按需加载机制的设计与实现[M].北京大学,2011:99-110.

[76]卢娜.基于Android平台的手机桌面资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290-300.

[77]高焕堂.Google Android应用框架原理与程序设计36计[M].Misoo,2010:8-13

[78]杨云君.Android的设计与实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5-65.

[79]柯元旦.Android内核剖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67-98.

[80]李刚.疯狂Android讲义[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12-87.

[81]陈最.基于Android平台移动终端透明加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重庆理工大学,2012:108-150.

[82]王春雷,柴守霞,袁杰,雷美容.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的移动护士工作站[J].中国数字医学,2013,05:85-87.

[83]李铮.基于Android的位置跟踪系统设计与实现[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5:33-36.

[84]孙亚非,曾成,伍萍辉.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低压配电终端[J].低压电器,2013,21:59-63.

[85]沈泽,周丽娴,梁昌银.Android语音备忘录程序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信科技,2013,10:37-42+47.

[86]吴立勇,丁作文.基于Android系统振动测试仪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3,12:10-11.

[87]朱生,牟星亮,单康康.基于Android平台的应用程序开发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10:46-47+64.

[88]郝俊寿,丁艳会.基于Android系统的影音播放器研究与实现[J].硅谷,2013,22:20-21.

[89]赵晓影.Android应用开发中的UI设计[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12:111.

[90]郑洲.基于Android平台的快捷查询软件设计[J].中国新通信,2013,23:123.

[91]王楠.基于Android手机平台的互联网应用探析[J].数字化用户,2013,10:3.

[92]高志新,李春云,仇治东,于泳波.基于二维码和android应用的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11:13-14.

拓展:安卓开发就业前景

Java工程师的就业前景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的,当我们大量需要的时候Java工程师就业前景就会比较明朗,相反我们不需要了,Java程序员的就业前景还会好吗,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2017年Java就业前景。

一,整体就业环境

网络依靠编程堆积起来,所以互联网时代编程语言必不可少。有专业人士阐述了下一代编程语言的要具备的特性:介于静态语言与动态语言之间的语言,有特定领域功能,有注解功能,是面向过程语言等等,无论未来编程语言如何发展,学编程开发都不会失业,所以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语言去编程吧。Java作为编程语言之手,可以优先选择。

据业内人才预测,2017年我国将新增10000家IT企业,这些企业将强势拉动IT人才的需求。而且现在80%互联网公司基本都在使用Java,维护项目运行也需要大量人力,所以在未来几年Java依旧是炙手可热的技术,就业市场依旧很大。

二,Java发展空间

Java应用无处不在,例子不枚胜举,在过去十年,Java为整个IT届带来的影响已经无法准确评估,现在Java向着高精尖方向而且,进一步说明了Java的时髦性。

现在Java非常普及,普及到在美国要求每一位人员都要会编程,巨大的Java社区需要很长时间才会接受新的编程语言,所以在未来几年Java就业市场依旧光明。

Java技能是目前为止被招聘人员,高层人员甚至乔布斯都称赞过的热门技能,高度可移植性目前还没有一门编程语言超过,所以不可避免,Java将继续影响下一代程序员。

三,Java就业情况

根据郑州达内12月份就业数据显示,不论是就业速度,就业质量,薪资待遇,Java依旧领先其他专业,总体就业薪资在6000-9000之间,可见Java就业就业市场依旧光明。

作为Java程序员一定要让自己有价值,如果你很容易被替代,那么你的价值就很低廉。如果你能负责的工作,只有20%的人能超越你,那么价值立刻凸显,就不愁找不到高薪工作了。Java新技术层出不穷,内核精髓变化不大,作为程序员一定要多掌握精髓东西,向深度发展,另外尽量抽时间向广度发展,这样才能在Java行业屹立不倒。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