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红霉素的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

红霉素的研究进展论文

1949年,菲律宾科学家Abelardo Aguilar把一些土壤样品邮寄给他的雇主Eli Lilly公司J. M. McGuire领导的研究团队,后者从Abelardo Aguilar的样品中发现的Streptomyces erythreus(改为“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的代谢物中分离得到了红霉素(erythromycin)。 Eli Lilly公司申请了红霉素的化合物专利保护并于1953年获得美国专利授予权。1952年,红霉素用商品名Ilosone(商品名源自菲律宾Iloilo地区采集的土壤样品)上市销售。红霉素以前也被称为Ilotycin。 1981年,Harvard大学的化学教授Robert B. Woodward(196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与他的研究团队多个成员一同报道了第一个立体选择不对称化学合成红霉素A,而Robert B. Woodward已于1979年7月8日去世,这也是20世纪著名的化学家去世后发表的论文。 日本大正制药在20世纪70年代发明了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这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克服红霉素的酸不稳定性。 日本第一制药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红霉素衍生物促胃动力素激动剂Mitemcinal。这个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具有强力促胃动力活性,虽然它的结构与红霉素类似,但已没有抗生素作用。目前红霉素作为off-label药(虽然是处方药,但它被用在不被批准的用途上),被用于胃动力适应症例如胃轻瘫等。若Mitemcinal可以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一种促胃动力药,它将是消化道治疗领域一个重大的进展,因为使用这种药物的不会增加无意携带的选择细菌耐药性的风险。 上面提到的红霉素、克拉霉素都是十四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而阿奇霉素则可视为红霉素的扩环产物。1980年,克罗地亚Pliva公司Slobodan Đokić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员Gabrijela Kobrehel、Gorjana Radobolja-Lazarevski和Zrinka Tamburašev发现了十五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azithromycin),并于1981年申请专利。1986年,Pliva公司与Pfizer公司签署了一项授权协议,给Pfizer在西欧和美国销售阿奇霉素的独家经销权。1988年,Pliva公司在中欧和东欧以商品名Sumamed阿奇霉素上市销售。1991年,Pfizer公司通过Pliva授权在其他市场以商品名Zithromax销售阿奇霉素。几年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阿奇霉素眼科制剂AzaSite用以治疗眼睫膜炎。AzaSite由Merck公司的全资子公司Inspire在美国和加拿大市场销售。

同学 老师会知道的哦

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 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 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6. 2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229. 3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695-696. 4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498-1499. 5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49-52. 6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39. 7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251-253. 8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93-1794. 9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925. 10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19-22. 11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56-1057. 12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481.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有效化学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全方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复方活性部位与有效成分的药理追踪等。 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在阐明中医的方药理论,揭示中药的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优化制剂工艺,制定质控标准,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并走向国际市场等方面均具重要意义。笔者就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1研究方法与途径 迄今,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无论在思路还是在技术与方法等诸方面仍处探索阶段,不少作者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观点和构思,如余亚纲的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系统分离与鉴定的三元设计方案〔1〕,薛燕等提出的中药复方多成分经多途径协同作用的霰弹理论〔2〕以及周俊的中药复方天然组合化学库与多靶作用机制〔3〕等,这些对于如何开展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价值。关于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与途径,目前可归纳成如下3个方面:1)以单味药有效成分为指标,对全方制剂进行定性与定量。2)采用植化方法对全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提取、分离和鉴定。 3)以药效为标准追踪复方活性部位与有效成分。 2以单味药有效成分为指标定性与定量 确定单味药主要有效化学成分作为指标性物质(marker substances),采用各种分离与分析技术,对复方全方、各药配伍及各单味药制剂中指标性物质(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并探讨制备条件(药材粒度、煎煮器具、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热温度、包煎与另煎以及先煎与后下等)、制备方式(单煎、分煎和合煎)、配伍和剂型等对指标性物质(成分)质和量的影响。此类研究工作开展较多,也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四物汤由当归、地黄、芍药和川芎组成,袁久荣等〔4〕采用多种分析方法测定了四物汤各药单煎、分煎和合煎液中的阿魏酸、8种微量元素、17种氨基酸及水溶性煎出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加热条件下合煎时,各成分间具有增溶效应。钟立贤等〔5〕测定并比较了小青龙汤(由麻黄、桂枝、芍药和甘草等组成)各药单煎、分煎及合煎液中麻黄碱的含量,结果显示合煎液中麻黄碱含量最低,此系甘草酸与麻黄碱作用产生沉淀所致,但合煎液与分煎液的药效并无显著差异,说明虽然甘草酸与麻黄碱形成沉淀,但口服后在体内仍具药效,因此对中药复方煎煮过程中产生的沉淀应慎重考虑其取舍。四逆汤由附子、甘草和干姜组成,张宇等〔6〕对附子与甘草、附子与干姜及三味药配伍前后主要有效成分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结果表明附子与干姜配伍时,具毒性的乌头碱类含量升高;而附子与甘草配伍时,乌头碱类含量降低,说明中医“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缓”理论具有一定科学依据。 六味地黄汤为补阴名方,严永清等〔7~9〕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方剂因制备工艺不同,其化学成分的质与量也不尽一致;复方化学成分不等于各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简单加和;合煎液中化学成分种类多于分煎液。朱永新等〔10〕发现生脉散水煎剂中人参皂苷Rg3和Rh1等含量明显高于单味人参水煎 剂,由此推测在加热煎煮过程中发生了人参皂苷的水解转化,结果使原来在单味药中属微量成分的Rg3和Rh1在复方中成为主要成分。严永清等〔7〕则在比较生脉散中人参、麦冬和五味子合煎与分煎液化学成分差异时发现,合煎液中人参总皂苷的含量低于分煎液,而在血流动力学以及对心肌作用和临床疗效观察上,合煎液效果优于 分煎液,据此推测人参皂苷Rg3和Rh1等可能是该方某些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的活性成分。魏慧芬等〔11〕对小半夏加茯苓汤及方中各单味药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复方中生物碱含量低于半夏单味药,而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各单味药,认为高含量的氨基酸对发挥该方的和胃止呕作用有益。 五仁液系山楂核等多种中药提取制成的一种杀菌剂,涂家生等〔12〕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富含酚类、苯甲酸类和脂肪酸等具抗微生物作用的有效成分,并以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类有效成分的相对含量。枳术丸由枳实和白术组成,罗尚凤等〔13〕采用GC/MS法测定了其制备过程中苍术酮、苍术内酯、羟基苍术内酯和脱水羟基苍术内酯等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炮制时白术中的苍术酮可氧化生成苍术内酯和羟基苍 术内酯,而在与枳实组方时苍术内酯和羟基苍术内酯又可还原成苍术酮,并讨论了这一化学变化的原因。 3用植化法对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 将中药复方视为一个整体,采用植化方法对全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可全面分析复方化学成分是什么,与单味药成分比较有何区别以及有无新化合物生成等。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报道不多。 全文地址: 共三页

红霉素研究论文

医药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医药毕业论文范文大全,每个大学生在毕业之际都要写一篇论文,这样是对这些年来自己学的知识的一种总结。下面就由我为大家解答一下医药毕业论文范文大全这问题吧,希望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药论文在交流中医药学术、推进中医药事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中医药队伍的日趋壮大、知识层次的逐渐完善、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中医药期刊数量的增加、质量的改善,中医药论文正呈现出逐年增多和提高的趋势,这是十分可喜的事。但当前中医药论文在撰写和编辑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笔者结合近年来审读中医药科技期刊的情况,就以上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从近几年多种中医药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看,以下几个问题是带有共性的,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1、论文类型单调,缺乏学科特色

中医药理论虽然有学术上凝固性的一面,表述上也形成了一定的习惯性程式,但同时又存在着学术上不断发展的一面,其表述形式也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不变应万变”这句老话所表现的,正是中医药论文在不断延续、出新过程中“不变”与“变”的辩证关系。这里,关键就在这个“变”字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实际上这种变化举步维艰,打开中医药期刊一看,大部分论文所表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几乎是几十年一贯制:一些理论性论文缺乏新意,甚至是一些论点的反复克隆和重复。应用性论文更加突出,充斥版面的个案、群案报道,使人有“百刊面孔雷同,千篇似曾相识”的感觉。也有期刊开辟出医话、医论、研讨、解答等形式,但还没有形成特色和个性,充其量是同类问题的汇集,缺乏有机交流的深层次内涵。一些专科性质的期刊,本身具备个性特色,却习惯于跟着综合性期刊的路子走,结果失去了个性。如以“民间医学”为宗旨的杂志,却找不到民间医学的内容;以“急救医学”为宗旨的杂志,反映的大都是寻常的治法。一些期刊还出于单纯的经济利益,把缺乏科技根据、夸大实际效果、明显带有广告性质的内容直接或变相强塞给读者,最终导致对读者基本利益的伤害。

2、论文设计粗糙,缺乏科学依据

一篇好的论文,首先来自一个好的设计。以应用性论文为例,无论是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重复测量设计,都必须能真实反映出研究目的和过程。不少作者不懂得这些基本方法,而是以简单的分组代替设计,绝大部分论文都是对以往经历的回顾,具有前瞻性设计的可谓凤毛麟角。其中虽有一些论文在名义上是冠以“前瞻性”的,事实上遮不住从回顾性内容中人为制造的痕迹。以上情况基本是当前中医药学术论文存在的通病。更有甚者,个别作者随意编造、删改实验数据,更改病例发生的时段,使论文失去真实性和可信性。不少论文没有对照组,即便是一些设有对照组的文章,不少却形同虚设:实验组与对照组不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要素上不均衡,缺乏可比性,且不是采取随机抽取或分层的方法,而是按照人为划分的手段获得的。这种所谓的“对照”,失去了对照的实质性意义。如一个乡镇医院的医生,在他的论文中提供了一年内使用中医药抢救有机磷中毒100多例的报道,还有30名的对照组。且不说这个乡中毒人数之众难以令人置信,就是其所谓的“前瞻性”设计也不能不令人生疑。试想,在中毒者情况各异、迅速抢救垂危生命前提下,要套入作者设计的方案进行对照可能做得到吗?给人的感觉,只会是虚假的、不现实的和不负责任的。

3、统计学处理问题多,假阳性结果随处可见

对于大多数论文作者、特别是工作在基层的临床医生来说,论文的统计学处理既是一个头痛的问题,也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一些作者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迫于期刊的要求,要么请人帮助计算,要么干脆拿别人使用过的结果比葫芦画瓢,照着搬过来。更有甚者,随便做起数字游戏,改变实际数字,制造出能够为设计“效果”服务的假阳性来。由此造成的一些论文“水分”大、所用方法不能重复的弊病,就在所难免了。有专家对近20年来我国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进行审查,发现统计学误用率平均高达80%。就是一些重大项目的论文,也有50%存在着明显的统计学错误。究其原因,虽然与论文作者的科研水平和道德缺陷有关,也与期刊普遍追求的所谓阳性率的做法不无关系。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疾病的实践中,两种实验方法或药物在临床上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却取得了基本相同效果的例子是十分常见的。它证明了不同方法或药物,在临床中具有的可靠性和可替代性,其本身也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意义。优效性结论(新方法优于传统的方法)虽然是我们每个科研者的愿望,但实际上是不容易取得的,能取得等效性(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效果基本相当或相差无几)、甚至非劣效性(新方法虽然很难超过传统方法,但具有验便简廉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结论,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有意义的结果,各种期刊不能不面对这一基本事实。

4、论文文采不足,语法错误较多

无论什么类型的文章,本质上都是以书面语为表达手段的。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构成,中医药著述自古就是非常讲究文字功夫的。翻开祖国医学的'历代典籍,先贤们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部部优秀的学术经典,更是一部部优美的文字学佳品,这是值得我们继承和效法的。只有准确的文字表述、优美的文学手法,才能把要表达的内容说清楚,才能引人入胜,才能达到扩大宣传和影响的效果。任何形式的论文,都必须符合起码的文字学规则,文章要写出点文采并不算苛刻的要求。不少中医药期刊的文章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文采不足情况,滥用字、生造词、语句不通、乱用标点等错误并不罕见。笔者在对报纸、书籍、杂志的审读比较中发现,期刊的差错率相对较高。它除了作者的责任心和水平外,也反映出部分编辑人员责任心不够、文化素质不高的缺陷。在被人们视为文人荟萃的中医界,写不出高水平的文章、作品缺乏文采的问题不是个别现象。

【论文摘要】同样都是老鼠,为何有老鼠与米老鼠之别?这就是品牌与非品牌的概念。一提到品牌有很多人都觉得很玄妙,事实上并非如此。就如制药工业中的品牌,比如琥乙红霉素与利君沙,化学成分没有任何区别,可是在销售上利君沙与琥乙红霉素相差甚远。利君沙就是“米老鼠”,而琥乙红霉素就是“老鼠”;利君沙就是品牌,琥乙红霉素就不是品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产品做成“米老鼠”。

一、品牌策略与执行

在医药行业中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所谓的“小市场,大营销”。这个行业有一个单品的销售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是凤毛麟角,它不同于啤酒、饮料等产品的市场很大,所以说是“小市场”。为什么说是大营销呢?我们先看一看电视里的广告就知道了,医药产品的广告投放量相当大,在当前的媒体投放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也就是说,在今天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我们制药工业的营销费用投入是很大的。营销什么?当然是营销我们的产品。而营销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个知名度高、美誉度高的强势品牌。

品牌从何做起?制药工业一直有一个说法:产品卓越,市场卓越,执行卓越。产品卓越对处方药的营销至关重要,市场卓越是对OTC产品的极大挑战,执行卓越无论是对处方药还是对OTC都是营销管理的一种极高境界。产品卓越是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方向。如果我们有“万艾可”这样的产品,我们根本就不用为打广告而犯愁,也不会担心搞促销之类的事情,这个药也会卖得很好,因为它相对卓越。国内众多药厂虽然在研发经费上不设上限,但是目前中国企业没有哪一家敢一年投入10亿元人民币来做研发的,因为研发来得太慢。

如果没有最好的产品怎么办?现阶段中国制药工业的成功者们,他们的成功大多是建立在市场卓越基础上的。换而言之,他们是找准了市场定位,再通过市场营销手段来完成产品的差异化,进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那么是不是有了好的想法、好的战略就可以了呢?你可以这么想,也可以模仿别人,但是你清楚这一点:过去别人做成了的,你现在不一定就能做得成;人家在别的公司做成了,在你这儿也不一定能做成。由此我们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企业外部的环境和内部的条件都在不断变化,而出路就在于创新,不断创新。别人的东西是拿不过来的,结合自己的文化进行创新才能获取成功。而创新需要的,就是执行上的卓越。

二、医药企业营销中的“推”与“拉”

制药工业的营销宝典是什么?实际上,无论是4C还是4P,营销都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两个方面:“推”和“拉”。举个例子,假如一个人感冒了,到医院看病,医生给他开治痔疮的药,他当然不会相信这个医生的话。但是假如有一套理论说“感冒是由痔疮引起的,治好痔疮就可以治愈感冒”,那么医生给他开治痔疮的药,他就会相信。[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不同之处在于处方药营销的对象是医生,所谓“拉动”的概念就是要给医生一个说法,只要有一个说法。那么医生就有理由开处方了。但是,有一个说法之后,在非常多的药品中,医生是否会选择这个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予以“推动”。因此,“推”和“拉”要结合,“拉动”就是给医生一个开处方的理由,树立学术地位,普及医药教育;“推动”就是给医生一个开处方的动力,让自己的药品能进到医院里来。只有“推”“拉”结合,才能让医生有理由开处方且愿意开处方。

非处方药的营销实际上也可以归结为“推”和“拉”。由于在OTC的营销链条上我们实在找不到像医生那样的角色,于是医药企业的“拉动”对象就不得不面向产品定位的消费者。所谓“拉动”,就是让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欲望,并且买得起;所谓“推动”,就是让顾客买得到,能够很方便地买得到。所以对于对非处方药的营销来说,就必须做品牌。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这几年药品零售商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批发企业的发展速度,而药店在做品牌经营的同时更希望与制药企业进行联盟与合作。因此,药店特别是连锁药店将成为OTC药品销售的关键力量。

三、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

医药企业做品牌时遇到的另外一个难题是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关系。比如在我提到杨森时人们会想到什么?会想到吗丁啉、达克宁。提到天士力时人们又会想到什么?一定会想到丹参滴丸。但一提到杨子江,我相信大部分人会哑口。可是扬子江在我们国家却是销售额位居前三名的制药企业,它的产品一点都不少。可为什么人们对它的名字那么陌生?是因为它的药更多地是在医院里做处方药,所以它的产品品牌知名度会小一些。由此对于我们来说就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到底是做产品品牌还是做企业品牌好?其实西药制药企业内心一直有个愿望,希望摆脱“一牌独大”的状态。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西药制药企业甚至包括一些中药制药企业,想以企业品牌来带动产品销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好先做产品品牌。至于最终能不能做好企业品牌,当我们国家的行业集中度非常高的时候,高到50家、10家、8家制药企业的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80%-90%的时候,制药企业的品牌对自己的产品群的销售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纪,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是难以在激烈竞争中立足的。企业现有的所有竞争力优势,包括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营销优势,最终都会转化为企业的品牌竞争力优势。

1. Fan Daidi, LUO Yan’e,Mi yu . Characteristics of fed-batch cultures of recombinant Escherichia coli containing human-like collagen cDNA at different specific growth rates, Biotechnology letter, 2005,27:865-870.《SCI》源期刊2. LUO Yan’e, FAN Daidi,MA Xiaoxuan:Process Control for Production of Human-like Collagen in Fed-batch Culture of Escherichia coli BL 21,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05,13(2): Shang, Jin Hwan DO, Fan Daidi :Optimization of Propionic Feeding for Production of Poly(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valerate) in Fed-Batch Culture of Ralstonia eutropha, 2003,11(2): daidi ,Shang longan,Mi yu: The kinetics of erythromycin fermentation in an air-lift bioreactor.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3,33(1): daidi , Shang longan, Li baozhang, Yu Juntang. The Route and Technology of Oxygen Uptake Rate as Fermentation Scale-up Parameters.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Marching toward the Century of Biotechnology, volume1,1997,542- Longan,Li Baozhang,Yu Juntang:Engineering and Techncal Parameters of Obtained from Shake Flask.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Marching toward the Century of Biotechnology, volume1,1997,546- Daidi,Shang Longan,Yu Juntang: Research on Fermentation Scale-up Based the OUR Obtained from a Shake Flask. Chinese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1996,12(3):177- Longan, Fan Daidi, Li Baozhang; Study of Downflow Liquid Jet Loop Reactor.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1996, 4(3): 246 - Daidi,Yu Juntang, Wei Dongzi; Determination of Oxygen Permeability and Volumetric Oxygen Transfer Rate of Shaken Flask. Chinese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1995,10(2): 91 - Yu, Daidi Fan:Study on Scale-up from Shake Flask to Fermento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Extracts of Scientific Lectures,Beijing,Chna,1995,.范代娣,孙晓红,史新元等: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在红霉素发酵中的应用初探.化学工程.2000,28(2):49-50. 被《EI》收录12.范代娣,俞俊棠:苏云金杆菌摇瓶发酵动力学研究.化学工程,1996,24(4): 51- 53. 被《EI》收录13.尚龙安,范代娣,凌海燕:环流反应器中固定化酵母乙醇连续发酵.化学工程,1997,25(6): 30 -33. 被《EI》收录14.范代娣,俞俊棠:摇瓶发酵参数的测定及其应用的探索.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995, 12(1): 91- 95. 被《EI》收录15.范代娣,俞俊棠:消除摇瓶与罐发酵工程参数差异的方法.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5,12(6):680-683. 被《EI》收录16.马晓轩,范代娣:基因重组大肠杆菌表达类人胶原蛋白诱导条件优化研究,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25(4):.骆艳娥,范代娣,花秀夫:重组大肠杆菌分批-补料培养生产类人胶原蛋白的过程控制,西北大学学报,2005,35(2):.尚龙安,范代娣:高密度Ralstonia eutropha 细胞培养过程中二氧化碳的生成及其抑制作用,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4,18(5):.范代娣, 原龙,米钰:基因工程菌发酵生产L-苯丙氨酸工艺优化,2002,32(1):.范代娣 段明瑞 米钰等:重组E. coli 工程菌高密度培养生产人源型胶原蛋白,化工学报,2002,53(7):.段明瑞,米钰,范代娣:重组人源型胶原蛋白基因工程菌补料分批发酵过程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2, 18(3):238-24322.范代娣,俞俊棠,魏东芝:摇瓶的体积氧传递系数与氧通透率的测定.生物工程学报,1995,10(2): .范代娣,俞俊棠:以摇瓶所得摄氧率为基准进行发酵放大.生物工程学报,1996, 12(3): .范代娣,尚龙安,俞俊棠:以摄氧率为基准的放大技术.化学工程,1996,24(6): .范代娣,俞俊棠,李宝璋等:摇瓶发酵中间过程的检测方法.西北大学学报,1996, 26(4): .范代娣,陈斌,尚龙安等:红霉素发酵工艺优化研究.生物工程学报,1999,15(1): .范代娣,俞俊棠:特制摇瓶用于测定菌种发酵动力学的研究.西北大学学报,1995,25(6):.范代娣,党政,孙晓红:红霉素摇瓶发酵实验工艺条件.西北大学学报,2000,30(1):.范代娣,张小燕,李万华:732H+ 树脂吸附L-苯丙氨酸发酵纯化中的应用, 西北大学学报,2000,30(4):143-146.

对油菜霜霉病的研究进展论文

油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而霜霉病是油菜种植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病害,如果不及时防治就会导致油菜严重减产,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油菜霜霉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希望对大家种植油菜有所帮助。

(1)发生规律此病为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以卵孢子在土中及病残体内越冬越夏,或以菌丝在种子内越夏,成为初次侵染来源。孢子囊的产生和萌发适宜温度在10℃左右,侵入的***适温为16℃左右。此病一般在早春2-3月间,油菜抽薹开花时大量发生。偏施氮肥、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连作地以及过于密植的油菜地发病均重。甘蓝型油菜较白菜型、芥菜型耐病;早播比适期晚播的发病重。

(2)危害症状油菜从苗期到成熟期都可以感染霜霉病。首先从叶片上发生淡黄色不规则形病斑。湿度大时,背面长出一层白色霜霉,以后病斑汇合成大斑,淡褐色,甚至全叶枯死。茎和花序发病时,初生水渍状斑,逐渐发展为黑褐色不定型斑块,上生霜霉。抽薹后期或盛花期,花序受害常肿大弯曲、变形,俗称“龙头拐”,不能结实,上生白霜状霉。

(3)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种植耐病力较强的甘蓝型油菜。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如翠姆水溶肥),及时中耕间苗,注意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搞好田园清洁。彻底病残体,避免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

②化学防治。于发病初期,使用如下药剂:75%百苗清可湿性粉剂每公顷1500克,兑水900千克喷雾;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每公顷1500克,兑水900千克喷雾;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公顷喷液1500千克。

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技术作物育种学实验农业概论农业系统工程学农学庄稼医生技术手册植物育种原理与方法植物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及应用油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油菜品质改良和分析方法油菜生态和遗传育种研究芸薹属植物的生物工程2004年加拿大油菜研究情况简介21世纪初湖南油菜生产发展趋势2BF-6型稻茬田油菜免耕联合播种机的研究681A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农艺性状的影响ACC合成酶基因技术在培育延熟保鲜果品上的应用ASK1 physically interacts with COI1 and is required for male fertility in ArabidopsisBiodiesel produc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strategyBreeding and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Bt transgenic insect-resistant Brassica napus linesBt杀虫蛋白基因在转基因油菜中的动态表达与其抗虫性研究Bt毒蛋白基因与植物抗虫基因工程Bt毒蛋白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获得转基因植株Bt毒蛋白基因的研究进展Cytogenetic studies on rapeseed. The analysis of salient feature on the chromosomal morphology of mitotic prophase in rapeseedEffects of lipoxygenase null genes of soybean in controlling beany-flavor of soymilk and soyflourInheritance and mapping of a restorer gene for the rapeseed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 681ARAPD Assessment of Genetic Diversity ofRAPD技术及其在油菜遗传育种上的应用Sensitivity of Maize Seed Germ 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to Water EnvironmentStudies and application of CHA and its hybrid of winter rapeseed (B. napus) in ChinaStudies of Graft Transfer of Endogenous Gibber ilic AcidsStudies on cytology of visible chromosome formation under the light microscope during cell cycle in rapeseedTA-29基因与转基因油菜杂交系TE缓冲液对RAPD带型的影响The effect of ZMA on inducing male sterility on spring canolaWeb农业专家系统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60Co电离辐射对油菜影响的研究“单低 双低油菜系列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单低 双低油菜系列标准”的制定及评价“单低 双低油菜系列标准”的推广与实施情况不同基因型水稻产量和品质的物质代谢研究不同播期对不同基因型油菜产量特性的影响不同播种期油菜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不同施氮水平和氮素来源烟叶碳氮比及其与碳氮代谢的关系不同栽培方式对辣椒采后病害的影响不同植物激素对油菜角果生长和结实的影响不同氮量和氮源的烟叶高级脂肪酸含量及其与香吃味的关系 世界油菜生产的发展和我国长江流域油菜带的开发两系亚种间与品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比较研究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遗传研究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配合力研究两系杂交稻籽粒充实度亲子相关研究中国芸芥形态特征特性及类型研究中国芸芥栽培品种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中国芸芥遗传多样性RAPD标记分析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研究进展优质油菜新品种湘农油571的选育传播科技信息荟萃学术新篇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碳氮及脂肪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作物收获指数的研究概况作物源─库关系研究的现状作物生长模拟模型技术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研究概述俄罗斯油菜育种俄罗斯的油菜育种光叶杂交油菜油用及菜用特性的研究光周期对水稻源库关系的影响关于植物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标记的可靠性问题关于油菜化学杀雄杂种的几点说明内源赤霉素与油菜不同种性品种花芽分化的关系的研究农业大学与职业中学联合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网络的探讨农业高新技术股份制企业式教学基地建设的探讨农学专业“六边”实习的教学改革探索农学专业《农学实践》课程的设置农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系统构建农学专业改革的探讨几种分析方法对杂种棉后代综合评价的比较研究几种化学药物对油菜杀雄效果的研究几种酶活性与油菜油分和蛋白质及产量的关系加拿大卡诺拉的生产和销售加拿大油菜品种的演变及现状匈牙利捷克波兰高等教育考察的启示化学杂交剂诱导油菜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 ⅡKMS-1对甘蓝型油菜育性的影响化学杂交剂诱导油菜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十字花科种间杂交亲和性雄性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十字花科芸薹属种间杂种营养优势的利用研究单双低油菜研究进展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湘杂油6号的选育双低油菜品种湘油13号选育及品种特性研究双低油菜新品种湘油15号双低油菜新品种湘油15号的选育双低油菜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双低油菜湘油11号高产长势长相及栽培技术的探讨双低油菜湘油15Bnapus对菌核病抗性的研究双低油菜湘油15号对菌核病抗性研究简报双低油菜湘油15号种植密度的调查国外关于Sinapis arvensis L.的一些研究基于Web的油菜生产专家系统施肥知识表示基于Web的油菜生产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的理科电子教材的设计与实现基因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基因工程技术与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与油菜育种基因枪法向甘蓝型油菜转移反义FAD2基因的研究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抗虫油菜中的遗传行为外源基因直接转移技术之评价大学理科教材汲取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与技巧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与豆制品产生豆腥味关系的研究进展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的缺失对其农艺性状的影响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的缺失对种子劣变的影响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缺失基因控制豆腥味效果的研究大豆种子脂肪氧合酶缺失体类型的加工特性研究大豆脂肪氧化酶生理作用研究进展威优207水稻种子对汞铜锌胁迫的耐抗性研究子房注射法与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甘蓝型油菜的比较研究建立“大农学专业”的实践影响油菜收获指数的几个生理因子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优质油菜抓住机遇,发展优质油菜抗除草剂油菜研究及其进展拟南芥ASK1与COI1形成蛋白复合体并调控雄性不育改变冬油菜栽培方式,提高和发展油菜生产新疆野生油菜与甘蓝型油菜属间杂种分子鉴定新疆野生油菜与野芥Sinapis arvensis L遗传性状的比较研究新疆野生油菜与野芥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新疆野生油菜细胞遗传学研究----Ⅱ.染色体的形态特征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mtDNA分新疆野生油菜细胞遗传学研究施氮对油菜几种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施钾对油菜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无菌苗法在鉴定油菜菌核病抗耐性上的应用杂交油菜制种行比的研究杂交油菜湘杂油1号的高产分析根癌农杆菌介导TA29-Barnase基因转化甘蓝型油菜的研究植物RAPD标记的可靠性研究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突变体的RAPD鉴定分析植物基因工程与油菜品种改育植物基因工程的新方向——叶绿体基因工程植物抗病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植物淀粉合成的调控酶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机制探讨水稻幼穗分化期间减源对源库关系的影响油菜Brassica napus L收获指数的变异油菜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研究油菜、玉米、晚稻三熟制高产栽培的配套技术油菜不同发育时期喷施杀雄剂1号的杀雄效果和对花药细胞形态的影响油菜不同品种逆境下结实性的研究油菜与芸芥属间杂种离体子房和胚培养研究油菜中内源赤霉素嫁接转移研究油菜产品综合利用的研究:Ⅲ[1].油菜茎杆栽培平菇试验油菜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管理多媒体专家系统油菜光温生态特性的研究和应用油菜分子标记图谱构建及抗菌核病性状的QTL定位油菜化学杀雄杂种湘杂油1号湘油11号×466选育报告油菜化学杀雄药物,机理和杂种研究油菜单倍体植株叶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油菜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油菜和芸芥杂交时花粉与柱头识别反应的研究油菜品种与菌核菌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进展油菜品质育种的研究:Ⅱ.双低油菜湘油11号的选育油菜品质育种的研究:Ⅳ[1]. 甘蓝型油菜种子中硫代葡萄糖甙油菜对菌核病抗耐病性鉴定与抗病育种研究进展油菜对霜霉病抗性鉴定及遗传研究摘要油菜小孢子培养和双单倍体育种研究Ⅰ供体植株和小孢子密度对小孢子培养的影响油菜小孢子培养和双单倍体育种研究Ⅱ影响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种间杂种胚产量的因素油菜库器官分化发育期剪叶对源库关系的影响油菜收获指数对经济产量的贡献油菜收获指数的研究摘要油菜无菌苗培养前的种子消毒技术油菜栽培密度与几种酶活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关系油菜栽培管理多媒体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油菜湘杂油1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油菜生产专家系统知识库构建油菜生产情况与科研进展油菜生态特性的研究油菜生态特性的研究:Ⅲ[1].油菜油菜生态特性研究油菜生物量与氮素吸收量及生理效率的动态变化油菜的小孢子培养和双单倍体育种油菜的自交不亲和性和杂种优势育种油菜的转基因育种油菜种子内生菌的检测及杀菌消毒处理方法油菜种子特异表达napin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序列分析油菜种子生产体系和方法的研究:I[1].双低油菜原原种不同隔离方法的比较油菜种子生产体系和方法的研究:Ⅱ双低油菜原原种种子来源对原种生长[1]油菜育种与生物技术油菜脂肪酸品质改良的研究进展油菜自交不亲和性杂种优势利用的遗传基础探讨油菜花期性状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油菜花药离体培养研究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抗性机理及抗性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油菜角果内的淀粉酶活性与有关同化物转运的调控油菜转基因的遗传研究油菜转基因育种研究油菜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油菜远缘杂交的遗传育种研究Ⅵ芥菜型油菜几个基因的染色体组定位研究油菜远缘杂交育种的主要障碍及其克服方法油菜迟播初步研究摘要油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油菜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油菜雄性不育性的研究:I[1].甘蓝型油菜波里马(Polima)细胞油菜雄性不育系与十字花科蔬菜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油菜高效转化系统的研究油菜高油酸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湖南发展油菜生产的措施湘农油571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与播种期关系的模拟分析湘南地区油菜播种期研究湘南地区油菜生长发育特点和适宜品种的研究湘南地区油菜适宜播种期的研究湘油13号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优化分析湘西地区油菜播种期研究烟叶自然陈化过程中高级脂肪酸及有关生化特性动态变化的研究烟叶香气前体物在成熟和调制过程中的变化烟草腺毛分泌物的化学成分及遗传现代生物技术与大麦遗传育种甘蓝型冬油菜Brassica napus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移的特性研究甘蓝型油菜FAD2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甘蓝型油菜fad2基因片段的克隆和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甘蓝型油菜pep基因片段的克隆和种子特异性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研究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研究摘要甘蓝型油菜与芸芥属间杂种F-1的获得及鉴定甘蓝型油菜品系一些酶的活性与抗菌核病的关系甘蓝型油菜显性无蜡粉基因的染色体组定位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及通径分析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81A选育研究生物柴油开发研究进展与产业化发展策略科技与教育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问题稻田三熟制油菜简化栽培技术研究I 不同播种量对稻板茬撒播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稻田三熟制油菜简化栽培技术研究Ⅱ 稻板田撒播油菜的播期品种播种量和播种方式稻白叶枯病菌对水稻悬浮细胞H2O2含量及其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篦齿眼子菜沼生水马齿对汞的耐受性与浓缩性研究精密排种器的特征造型及其装配关联设计红光和蓝光对烟叶生长碳氮代谢和品质的影响红麻分子标记的应用研究进展美国油菜生产情况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感光性初步研究芥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种间杂种二代分离观察芥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种间杂种后代的RAPD分析芸芥Eruca sativa Mill与芸薹属Brassica L3个油用种的远芸芥Eruca sativa Mill对菌核病的抗性研究芸芥抗菌核病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芸薹属作物的遗传转化芸薹属植物抗菌核病的研究进展菜籽蛋白对超滤膜污染机理及在线反冲工艺研究谈谈植被保护与植物栽培谷粒饱对油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转Bt基因抗虫油菜花粉对蜜蜂生存的影响转基因抗虫油菜中Bt杀虫蛋白基因稳定遗传和高效表达及抗虫性研究转基因抗虫油菜品系选育和性状研究转基因抗虫油菜对菜青虫抗性的研究转基因抗虫油菜的ELISA分析转基因抗虫油菜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转基因植物的应用研究及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转基因油菜应用研究转基因油菜雄性不育系15A生化特性研究转基因油菜雄性不育系15A结实性的研究辽西半干旱区农田水肥耦合作用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过氧化氢水杨酸与植物抗病性关系的研究进展适应现代农业需要 培养高素质植物生产类人才野芥Sinapis arvensis L在中国的发现及意义高光谱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综述)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人本科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杀雄剂1号”诱导油菜雄性不育的效果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湘农油2号”油菜的选育冬油菜稻板田免耕移栽的研究印度油菜的育成品种介绍春大豆花芽分化的初步研究油菜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的影响油菜主要性状遗传力和遗传相关油菜产品的加工利用油菜产品综合利用的研究Ⅰ油菜产品综合利用的研究Ⅱ油菜化学杀雄药物、机理和杂种研究油菜品质育种的研究Ⅰ油菜品质育种的研究Ⅱ油菜增产的几个问题油菜杂种在生长性状上的优势表现油菜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和行为油菜生态特性的研究Ⅰ.甘蓝型油菜()光温生态特性的初步研究油菜生态特性的研究Ⅱ.不同类型甘蓝型油菜( L.)异地异季种植的生态特性研究油菜生态特性的研究Ⅲ.油菜()低温敏感期的研究油菜的几个生理障碍及对策油菜的营养特性和施肥技术油菜种子生产体系和方法的研究油菜花芽分化的研究湖南地区油菜生长发育特点和适宜品种的研究湘油11号高产栽培措施的数学模型研究甘蓝型油菜()的不同杂种组合的优势比较甘蓝型油菜不同杂种组合的优势比较甘蓝型油菜产量形成的初步分析甘蓝性油菜雄性不育系“湘矮A”及其杂种的初步观察甘蓝型油菜单双低品系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积极行动起来 为我省农业发展做出新贡献论油菜“冬发”

1、品种选择甘蓝型油菜对油菜菌核病、霜霉病、病毒病的抗(耐)病能力均强于白菜型及芥菜型油菜,因此可根据当地环境、气候条件合理选择甘蓝型油菜品种。2、实行轮作采取与水稻水旱轮作的方式,可有效降低田间菌源基数。3、栽培措施根据当年气象条件适时安排播种期,合理密植,同时科学施肥,施足基肥,要加大有机肥的施用量,合 理搭配氮、磷、钾肥,并喷施硼、锰等微量元素。在雨后及时开沟排水。4、药剂防治苗期是油菜霜霉病的初次浸染期,在苗期喷药于初次侵染前杀死部分病菌,减少部分再侵染源,可在当菜长出真叶后,选用甲霜灵或多菌灵等药剂预防。花期是油菜最易感病期,若发生霜霉病,可选用嘧菌酯、代森锌、烯酰吗啉、霜脲.锰锌等药剂防治。

罗红霉素论文范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寒假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在苏联“十月革命”期间著有“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这是高尔基在成熟时期所写的作品。而三部曲其中的第一部——《童年》则是以他的童年生活为背景,以写实的笔法写出了俄国沙皇统治时期社会的黑暗、对女性的不尊重和无序。

在主人公阿廖沙(高尔基)的童年里,他哭过、笑过、挨打之后偷偷地抱怨过,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从艰苦中渐渐成长起来。但成长过程中的生离死别却给阿廖沙(高尔基)的童年蒙上了一层阴影;舅舅们为了家产相互辱骂、大打出手,好朋友小茨冈惨遭毒手,母亲偷偷离家出走,外祖父时常找茬痛打孩子……他厌恶了祖父家的生活,踏上了社会的的道路,少年的求知欲让他渴望并且拼命的读书,他为了读书而遭受的屈辱欺凌让人落泪,他为了读书而不知疲倦工作的行为让人感动。

童年中,高尔基以一个孩子逐渐丰满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他已自己逐渐成熟的思想思考着。高尔基带给了我们一个桀骜不驯,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的阿廖沙形象,他的作品同时折射出他本人对于俄罗斯底层劳动人民的无与伦比的洞察力。

这就是高尔基于无数俄国底层人民相同之处,他饱尝了人间的辛酸。但他的性格却让他成为了苏联一代的大文豪,让他的文才被列宁赏识。

今年的寒假,过得既简单又愉快,还很有好处,是属于我自我的寒假。你们瞧:

刚放假,爸爸就带我去了横店影视城,我们游玩了江南水乡,明清宫苑,清明上河图等景点,我还穿上小格格的服饰拍了照,这儿别有一番农村风味和山城气息呢,游完了影视城,我真正体会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7月13日至15日,我去参加了"勇敢者夏令营",这次夏令营不仅仅让我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胆量,更是让我学会了自我照顾自我,懂得了如何跟同学们相处融洽,配合默契。8月中旬,我又到四明山森林公园观光了一番,领略了青山绿水的风光,享受了秋天般的凉爽。

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给我的寒假生活增添了几分精彩,而学习和运动也让我的寒假充满快乐与活力。我每个星期天上午都去剑桥少儿英语培训班学习,这样既培养了我学英语的兴趣,又提高了我的英语水平。我还坚持天天练习电子琴,让我高兴的是,在8月13日的四级考试中,我顺利地透过了。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啊!7月17日至31日,我参加了游泳的培训,在学游泳中我体会到了"我锻炼,我快乐"的滋味。为了增强我的体质,每一天晚饭后,我和爸爸或打羽毛球或跑步或到小区健身场所活动。寒假里,学习和锻炼的收获可真不小呀!

这就是我今年的寒假生活,一个多彩又有好处的寒假,而我更期望以后的寒寒假都能这样,让我们小学生真切感受到"减负"后带来的快乐。

七年级学生寒假日记作文一:

这是我们第一天的寒假。我们全部的人很高兴。为什么?因为我们有一个月来做事情爱做的事。我们都很轻松。虽然我们有许多家庭作业。但是我们会在几天内完成它们。其余的时间要好好利用。我的神啊!我们已经很努力学习了。

在寒假期间,我想要有充分的睡眠和吃好东西为了补充自己。最后,我要好好休息一下。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们的时间。

七年级学生寒假日记作文二:

这是我们的寒假第二天。我觉得很好。我感觉我有空。我有很多时间去做我喜欢的事。我父母是在北京,所以我独自生活,但我不觉得寂寞。但我从来没这样做些特别的东西。我呆在家里看电视。哦!我写了一篇英语日常组成。它是我的家庭作业。今天,我已经睡了14个小时。我想我已经很累了。这是到吃晚饭的时间了。我一定要去!我很高兴。

七年级学生寒假日记作文三:

这是我们的寒假的第三天。今天,我坐在在我母亲的办公室,帮她接电话。虽然我也有大量的时间去做我的功课,我还是做这件事。因为在我母亲的办公室,我无事可做。

如果我无事可做,我是我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生命。我不能做傻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们的时间。

七年级学生寒假日记作文四:

今天上午,我和姥姥去买菜,到了菜市场,菜场里人来人往,我们看见有许多菜,有公鸡,母鸡,鸭子,鹅,鱼,还有许多鸡蛋,鸭蛋,菜市场的菜可多了,我和姥姥看见又大又绿的白菜,红红的.红萝卜,白白的白萝卜,脆脆的莲藕,长着小尾巴的豆芽,又粗又长的山药,嫩嫩的菠菜,红红的虾子,还有很多菜,可多了!

我们又到旁边看了一下,有地瓜,南瓜,菜瓜,还有许多卤菜,很多,很多,买了菜以后我和姥姥开开心心的回家了。

七年级学生寒假日记作文五:

寒假是我最喜欢的假期,因为我在这个假期里能有更多时间做我想做的事。

下午,我和我的朋友们在网上聊天,我对此感到十分开心。我还和我的妈妈去逛了街,我们买了许多年货。我认为有像春节这样的节日是十分好的。也许我能从我的亲戚那儿得到红包。我简直迫不及待了。

七年级学生寒假日记作文六:

今报纸拥有极大的价值,人人都应该看它。它每天提供我们各种类类的消息。它告诉我们世界政治局势。如果我们养成看报的习惯,我们就能得到足够的知识来因应我们的环境。 学生虽然每天须做功课,但他们至少应该匀出一两个小时来看报。哪些,他们不但能增加知识而且也能赶上时代。

总而言之,看报对学生很有益处。

像晨曦倚在绿叶上的点点露珠,闪烁着晶莹透明的光华;像曙光里响彻密林里阵阵鸟鸣,充溢着新奇喜悦的快意。转眼间,十三年已过。十三年,看似漫长,却在不经意中如强弩般飞快弹走。经历了十三次四季轮回,十三度叶落雪飘。这十三年间,有太多太多感想。如今,我们已初一。正值风华正茂,正值青春!

青春,毫无疑问,如春天般生机勃勃,焕发活力;春天,万物复苏,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这是一年的开端,在春天,我们也总有新的希望,新的目标。

我们从无忧无虑的童年走向渐渐懂事的少年,再由少年走向稳重的青年。正值青春,在闲暇时是否会游山玩水?是否会漫游书海…

青春的我们,也应有自己的梦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小便对自己的未来有着信心,有着憧憬,便会注定为此而奋斗。希望如明媚的阳光,梦想如浩瀚的大海。

纵观古今,花木兰用青春谱写了孝勇二字,身披战袍的她演绎了一首感动古今的千古绝唱;李白用青春在广阔的山水中挥洒不羁情怀,写出了一篇篇传世文章;有“发明大王”之称的爱迪生,一生发明了一千多件新产品,但每一个新发明的诞生,都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

青春如一江涛水,抒写了热情与奔放,让人意气风发;青春如一泻瀑布,宣誓了坚贞与不屈,让人不断追求。追求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享受。青春的我们,也许会喜欢读书,读饱经沧桑的名著,读诗情画意的诗集,读浮想联翩的散文,读感动人心的小说。青春的我们,也许会喜欢旅游,不受家长的束缚,游览名山大川,观赏名胜古迹……

我们,正值青春,有成功的欢乐,有失败的痛苦,有艰辛的奋斗,有平淡的踏实。郭沫若说过“谁能保持住永远的青春,谁便是伟大的人。”惊鸿一瞥是生命的美妙,细水长流是淡淡的快乐。

青春,是生命的又一次开始,是人生的又一次旅程,在人生的栈道上,我们是赶路人,却忍不住贪看山色,然而对于我们的未来,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去超越一切,做到最好。

故宫,又叫做紫禁城,有紫气东来却又禁止外人进入的意思。抚摸着那城门上的金色门钉,慢慢走进这高墙中的故宫,仿佛走近了时光隧道一样。

琉璃砖瓦、朱红色的石柱,金碧辉煌的大殿,这里就是以前皇帝居住过的地方。上至皇帝的龙椅,金銮殿上的“正大光明”,下至一草一木,无不像在诉说着那些过去的人和事。金水桥上,脚下的斑驳是历史遗留的痕迹,太和殿外面的一对狮子依然为所谓的“龙脉”镇守着。沿着中轴线前行,走出太和殿,走过中和殿、保和殿和乾清门,就来到乾清宫。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是故宫内廷正殿,内廷后三宫之一。在乾清宫的正殿中央摆放着一个金色的宝座,宝座后面是一个屏风,屏风的两边是两根通天的金柱子。

往前走就是御花园,这里就是皇帝妃子们日常休息玩乐的地方。各式各样的石子铺满地上,古柏藤萝皆有几百年的历史,虽然有铁柱支架固定,但依然充裕茂盛。一边走一边欣赏,十分有趣。

故宫实在是太大了,这里有许多的宫殿阁楼,储秀宫,咸福宫,永寿宫,钟粹宫等等,大大小小一共9999间半的房子。如果一个刚出生的小孩把这里的每一间房子都住一遍,那么这个小孩就已经是27岁了。

故宫是逛不完的,故宫的故事也是听不完的。这里有太多太多尘封的往事了,有空你也来倾听一下故宫的声音。

青春是人生最为宝贵的一段时光。在这段时光里,人的精力最为充沛,人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最强。所以,青春阶段是人生的基础。在这段时光里,我们不但要从自然界吸取营养,成长一个强健的体魄,还要从知识的海洋中吸取营养,成长一个智慧的头脑。而青春时光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短暂的那几年,所以对我们就显得极为宝贵:基础打好了,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虚度光阴了,就可能终生一事无成。

青春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人人都曾拥有,都会拥有这段宝贵的时光,但人和人对青春的态度不一样:有的人用它去奋斗,去创业,而有的人却用它去玩乐,去虚度光阴。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孩子一点都不喜欢上学,甚至旷课、逃课,但他唯独喜欢玩电子游戏,在别的孩子在教室里认真上课时,这小孩却在电子游戏厅里乐滋滋地玩着游戏。一日复一日,十几年过去了,当其他人拿着毕业证,东奔西走地找工作时,这个孩子在家里无所事事,而他的妈妈却从早到晚地帮儿子找工作,但由于这个人无一技之长,每家公司都拒绝他的应征。你们也许会好奇这个年轻人过得怎么样了,会有所成就吗?我就告诉你们,如今这个无所事事的年轻人的父母早已过世,他变成了一个失魂落魄的乞食者。而他童年的那些伙伴们,因为勤奋学习,已经或者在银行,或者在证券公司崭露头角。

俗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许,这个孩子如今已经幡然悔悟,但时光一去不复返,青春时光已经远去,他只能咽下自己酿成的苦果。所以,我们要珍惜青春的每一分、每一秒,好好把握住这段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用它去学习知识,学习生活的本领,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只有这样,你的青春才会大放异彩。反之,如果你轻视它、挥霍它,你就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得到报应。萧伯纳说:“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我们一定不要让青春在空虚的日子里悄悄逝去,也不要让它在迷茫中荒废掉。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趁青春时期有所付出,要是在青春时期碌碌无为,到年老的时候就会一事无成。

青春是短暂的,青春是多姿多彩的,知识是无限的,对于我们来说,抓紧时间学习知识是把握青春的最好办法。雨果说:“啊!春天是一年的青春!青春就是生命的春天!”既然我们不能留住春天,那么就抓紧在春天播种吧!

去年寒假使我最开心、感到最有兴趣的事是钓鱼。那天一大早,哥哥和我拿的上钓鱼用具来到池塘边,,见到许多人已经在钓鱼了,哥哥很快拿出鱼穿上鱼饵,用力一甩把鱼钓甩到池塘边中央。过发一会儿,只见鱼漂迅速下沉,哥哥便把鱼竿往岸边轻轻地一提就钓上了一条鲫鱼,那鱼极不情愿地离开了它的家,尾巴一个劲地乱拍打。哥高兴地把鱼钓从鱼嘴里取出,用手抓着鱼肋把鱼扔进桶里,那鱼气得在桶里扑通扑通乱跳,好玩极了。

我心里直痒痒,没有鱼竿,我便顺手拣了一根树枝当鱼竿。看书拴上鱼线,钩子、坠子和鱼漂,把挖到的蚯蚓穿在钓上作诱饵。我学着哥的样貌,举起鱼竿用力一甩,也把鱼钓甩到了池塘中央。好大一会儿没有动静,我扯起鱼竿跑到池塘对岸去钓,可鱼儿仍不上钓,我接连换了二三个地方,还是没有一点收获。我急得抓耳挠腮,哥看着我这个样貌笑着对我说:“钓鱼不能三心二意”。我听后开始专心地钓鱼,果然不大一会儿,鱼漂轻轻地点了几下,我急忙抓起鱼竿一甩,鱼钓却空空的。。我问哥:“为什么漂动时你能钓着而我钓不着呢?”哥望我说:“钓鱼要有耐心,鱼漂轻轻动时,不必须是鱼咬钓。鱼狡猾着呢?”这次,我耐心地等待,不久鱼漂迅速下沉,我猛地向后一甩鱼竿,一条半尺多长的草鱼衔着鱼钩被甩到了岸上。我高兴得又蹦又跳,拿着鱼儿给哥看,哥夸我学得快、真有本领。……

爱,是人间最真挚,最真实的感情,在两个世界之间连接他们的丝线,永恒的、不变的,并且人们也值得被拥有,更会去给予。

——题记

有人说爱可以没有声音,我认为如此,但我更认为,爱,不可以没有温度,他的温度就产生在感动的热流之中,他是温暖的,也可以是火热的,不同的爱也有不同的温度。我们曾经肯定会感受到这种温度,只是我们不曾发现、体会和保留罢了,如果我们不真的体会爱的话,只让我们变得冰冷、麻木、无情,而那些留守儿童不正式最好的例子吗?严重缺失父母的爱,然他们变动自闭、孤独,如果这样,人的七情就不全,也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爱是无处不在的,父母无时无刻不给我们爱,一句话,一个电话,一个动作都能体现出来。

几年前,我得过一次水痘,医生的医嘱上写到,要开几副罗红霉素的滴流,临办理住院手续是医生叮嘱到:“这种针虽然十分便宜,但却有些疼痛,还有,每天只能打一次。今天的,就从八点打到十二点。”

晚上,一个人的房间似乎有些空虚的恐怖,使人内心恐惧,不过还好有妈妈在,母亲身上的温暖驱赶了一切恐惧,也使我平静下来。门开了,护士熟练的为我打针,挂起了吊瓶,便离开了。

过了一会,我的手开始疼痛,又略带疼痛,这才向前医生说的话,这个要会有疼痛。妈妈似乎从我细微的表情中察觉到了,细心问我是怎么回事,我感到手上麻木、没有知觉,反应出了一个字:“冷!”妈妈温柔的看了我一下,又看看吊瓶,把吊瓶紧紧握了起来,我这才明白,妈妈原来是想用手焐热吊瓶呀!那一刻,我不再感到寒冷,这是爱的温度,是温暖的,这种温度更让我体会到了幸福,让亲情充满了房间,使着四个小时无比温暖,而这温度,久久也不散去……

我愿永远留在爱中,感受它无穷无尽的温暖。

作者 衣晓峰

用药错误对于孩子来讲是非常危险的,其发生率约为成人的三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统计数据,全球每年有千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2 3 死于用药不当。我国人口基数大,儿科疾病占所有就诊人数的 20%,同时也是安全用药隐患的重灾区,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约,新生儿更高达,不合理用药占比为12-32%。早在20年前,著名的《美国医学杂志》就给出了“用药错误中高达19%的案例是可以预防的”结论,随着医院药学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安全意识的日益提高,这个数据在持续向好,说明儿童用药的科学干预能够有效防范危险的发生。

针对临床常见的儿童合理用药问题,滕海龙主任药师总结了以下几方面注意事项,提请广大家长给予重视——

一是慎重使用抗生素 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次数对孩子免疫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滕海龙提示,作为感染最为多见的病因,区别细菌或病毒感染往往至关重要,严重细菌性感染必须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否则可能使细菌感染加重,发展成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后果。要注意的是,极少会出现细菌和病毒同时感染的状况,绝大多数患儿不需要“抗生素+抗病毒药”同时并用。如确需采用抗生素治疗,一定要保证足够的时间,至少应用5-7天(如阿奇霉素具有特殊半衰期,可用3-5天,但因为这类药物有心脏毒性,尤其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儿要避免使用),把细菌彻底杀死,避免耐药细菌的产生。

滕主任告诫,不是越高级、越贵的抗生素越好用,如果怀疑细菌感染,可配合医生进行血、尿或细菌敏感性检查来明确病因,针对不同细菌感染,选用药效相对较强的抗生素;同样,不管孩子的症状有多相似,如果没有医生的建议,千万不要重新使用以前用过的抗生素。自作主张给孩子开药的风险是:毁掉好的细菌,甚至是对免疫系统有用的细菌,而让那些耐药菌趁机作乱,大举进犯。特别是在儿内科,抗生素不提倡用作预防感染,因为这样做并不能取得任何疗效。

二是不可滥用抗病毒药物 滕海龙指出,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普通感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因此无需借助抗病毒药物医治普通感冒,过度服用抗病毒药物可明显增高相关不良反应的概率。有些复方感冒制剂的组分中加入了金刚烷胺,此药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效果,但对引起普通感冒的鼻病毒、冠状病毒并无“影响力”。不少家长没弄懂复方感冒药成分,往往同时给患儿服用2种以上的复方感冒制剂,这会导致伪麻黄碱、镇咳药(如右美沙芬等)、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西替利嗪、酮替芬等)等成分的重复用药、超剂量用药,不但不能缩短病程,反而容易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是儿童用药安全的重要隐患。滕主任说,治疗症状繁多的感冒,最好选择含单一成分的药物,这对于降低药物副作用是有益的。

三是要正确选择退热药 滕海龙告诫说,首先是否应用退热药需要专业医师的判断,盲目自行用药不利于疾病的控制。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是儿童最常用的退热药,一般口服或直肠给药;布洛芬制剂(如安瑞克)与对乙酰氨基酚一样,副作用少,是儿童退热的一线用药。需要指出两点,二者只可选其一,交替选用上述两种药物,目前临床尚没有联合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药师不推荐。另外,大部分感冒药中都含有退热药成分,如果没有医师或药师指导,不可随意采用“感冒药+退热药”方案,以免酿成药源性肝损伤的严重恶果。

四是理性看待“灌肠治疗” 灌肠治疗在一些地区很流行,家长认为孩子灌肠比静脉输液少受罪、更安全,医生说灌肠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效果好。药学研究证实,栓剂塞入距肛门口约2厘米处,可使给药总量50-75%的药物避开药物的“首过效应”。滕主任解释说,首过效应,亦称“首关效应”或“第一关卡效应”,是指某些药物口服后通过肠粘膜及肝脏灭活代谢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低、药效下降的效应。有些药物几乎无代谢作用发生,有些则在胃肠壁或肝脏内被广泛代谢、消除,发生首过效应。因给药途径不同而使药物效应产生差别的现象在治疗学上有重要意义,如直肠给药、注射、皮下或舌下给药可免除首过效应。

据有关文献报道,幼儿灌肠时的肛管插入深度,往往从3-4厘米到15-25厘米不等,滕主任认为,直肠给药的主要目的是免于肝脏首过效应,这种灌肠方式由于给药位置过深,并不能减轻药物可能带来的神经、血液、心脏、肝脏、肾脏等损害,虽然避开了药物对胃和小肠的刺激,但可能潜藏药物对直肠、结肠的伤害,存在安全隐患,应慎重选择。

五是正确服用治疗腹泻的药物 滕药师强调说,用药与否不取决于患儿大便性状和排便次数,而是需要确定腹泻的原因,如果是细菌感染所致,首先要用抗菌药物;如果需要吸附类药物(蒙脱石)和微生态制剂(四联活菌等)联用,建议先服用蒙脱石散,以将胃肠道内的细菌、病毒和毒素吸附掉,对肠道彻底“清扫”后,再佐用微生态制剂,纠正菌群的紊乱,恢复肠道正常菌群。两者用药间隔至少在2小时。若上述三类药物共用,应先用抗菌药物,再用蒙脱石散,最后使用微生态制剂,其用药顺序和间隔时间决定临床效果,切不可自作主张,随心所欲。

六是注意牛奶和一些药物的相互干扰 滕海龙表示,大部分抗菌药物不宜与牛奶同服,如大多数喹诺酮类药物(不推荐儿童服用)不易吸收,抗菌效果严重“打折”,致使药效降低,甚至完全失效(但阿莫西林、头孢羟氨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米诺环素可与牛奶同服)。与此同时,牛奶中的蛋白质容易与乳酸钙、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锌等常用的钙、锌制剂形成凝块,既破坏吸收,还会削弱血药峰浓度,且加重胃肠道负担。不仅如此,牛奶中的磷也易使铁剂沉淀,不利铁元素吸收,干扰疗效。

最后,滕海龙主任药师提醒广大家长,儿科疾病的药物治疗是一门极其专业的学科,因为合适的剂量资料及用药指南始终在逐步完善的路上,家长一定要听从医师和药师的指导,切不可盲目服药,以免贻误治疗时机,引发不良后果。再者,一定要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剂型,不宜随便摄取成人用药物,一方面药物剂量不好折算,二是容易带来不良反应。

滕海龙主任药师简介

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药学系,现为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黑龙江省唯一的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执业药师。曾任原黑龙江省卫生厅医疗质量管理药学评委,牡丹江市医疗质量专家组药学评委,获得黑龙江省医疗新技术二等奖1项,发表国家、省级论文6篇,是牡丹江地区抗菌药物治疗学、药事管理专家。

皮肤有什么小问题,我们常常都会用百多邦软膏。百多邦软膏主要的作用是什么?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百多邦软膏的作用,希望对你有用!百多邦软膏的作用 百多邦软膏的作用主要是抗菌消炎,因为它是一种抗生素软膏,用于皮肤感染、脓疮等皮肤疾病。百多邦软膏的主要成分是莫匹多星,在临床中属于外用抗生素。百多邦软膏的作用在治疗细菌引起的皮肤感染上效果很好,例如身上的脓包、体表外伤感染、湿疹合并感染、伤口流水化脓等都可以用百多邦软膏涂抹治疗。 百多邦软膏和红霉素软膏的不同 百多邦软膏为局部外用抗生素,适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例如:脓疱病、疖肿、毛囊炎等原发性皮肤感染及湿疹合并感染、溃疡合并感染、创伤合并感染等继发性皮肤感染。适用于皮炎,湿疹患者。用法用量为外用,局部涂于患处。必要时,患处可用辅料包扎或敷盖,每日3次,5天一疗程,必要时可重复一疗程。对于皮肤感染它的效果非常的好!防止感染的效果也是很显著的! 而红霉素软膏为白色或淡黄色或黄色软膏,是皮肤科用药类非处方药药品。红霉素软膏适用于脓疱疮等化脓性皮肤并小面积烧伤、溃疡面的感染和寻常痤疮。红霉素软膏的药理作用:本品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部分革兰阴性菌及一些非典型致病菌如衣原体、支原体均有抗菌活性。抗菌谱较广,通常用于化脓性皮肤感染及对青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感染。红霉素软膏在医疗救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外科手术,伤口的痊愈,皮肤的溃烂方面,运用显著,效果明显。 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用于皮肤感染性的疾病的效果是比红霉素软膏显著的,而红霉素软膏使用的范围则是比较广。同时罗红霉素软膏的价格是比较便宜的。性价比也是很高的。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药物,以达到期望的治疗效果。 百多邦软膏注意事项 如使用一疗程后症状无好转或加重,应立即去医院就医。感染面积较大者,去医院就医。本品辅料为聚乙二醇,大量聚乙二醇可能引起肾损害,因此当皮肤大面积破损,特别是合并肾脏疾病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本品,并去医院就诊。本品仅供皮肤给药,请勿用于眼、鼻、口等黏膜部位。本品请勿用于身体插管处附近的皮肤。误入眼内时用水冲洗即可。有中度或重度肾损害者慎用。孕妇慎用。哺乳期妇女慎用,尚不清楚本品的成份是否可进入乳汁,使用前请咨询医师。哺乳期妇女涂药时应防止药物进入婴儿眼内。如果是在乳头区域使用,请在哺乳前彻底清洗。 百多邦软膏说明书 通用名称: 莫匹罗星软膏 功能主治: ​本品为局部外用抗生素,适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例如:脓疱病、疖肿、毛囊炎等原发性皮肤感染及湿疹合并感染、不超过10厘米*10厘米面积的浅表性创伤合并感染等继发性皮肤感染。 用法用量: 本品应外用,局部涂于患处。必要时,患处可用辅料包扎或敷盖,每日3次,5天一疗程,必要时可重复一疗程。 剂 型: 软膏剂 不良反应: 局部应用本品一般无不良反应,偶见局部烧灼感,蛰刺感及瘙痒等,一般不需停药。偶见对莫匹罗星或其软膏基质产生皮肤过敏反应,如皮疹、肿胀(有时出现在面部或口腔,严重者可引起呼吸困难)或虚脱。已有报告显示莫匹罗星软膏引起全身性过敏反应,但非常罕见。如出现上述不良反应,赢取医院就医。 禁 忌: 对莫匹罗星或其他含聚乙二醇软膏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如使用一疗程后症状无好转或加重,应立即去医院就医。 2、感染面积较大者,去医院就医。 3、本品辅料为聚乙二醇,大量聚乙二醇可引起肾损害,因此当皮肤大面积破损,特别是合并肾脏疾病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本品,并去医院就诊。 4、本品仅供皮肤给药,请勿用于眼、鼻、口等黏膜部位。 5、本品请勿用于身体插管处附近的皮肤。 6、误入眼内是用水冲洗即可。 7、有中度或重度肾损害着慎用。 8、孕妇慎用。 9、哺乳期妇女慎用,尚不清楚本品的成份是否可进入乳汁,使用前请咨询医师。哺乳期妇女涂药时应防止药物进入婴儿眼内。如果是在乳头区域使用,请在哺乳前彻底清洗。 10、使用本品前、后应洗手。使用本品过多时,应将多余软膏擦去。如果不慎吞入本品,应咨询医师或药师。 11、本品应按用法用量足疗程使用,在感染未被完全治愈前,不要在症状消失时过早停止治疗。 1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3、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4、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5、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6、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成份: 本品每克含主要成份莫匹罗星20毫克。 辅料为:聚乙二醇400和聚乙二醇3350。 性状: 本品为类白色亲水性软膏。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作用: 本品对与皮肤感染有关的各种革兰阳性球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耐药金***葡萄球菌也有效。对某些革兰阴性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 贮藏:25℃以下,密封保存 猜你喜欢: 1. 常见伤口处理的用药有哪些 2. 激光去粉刺多少钱 3. 百多邦软膏使用说明书 4. 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说明书 5. 褥疮的护理论文范文

链霉菌生物防治研究进展论文

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90多篇,2000年后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Sci论文4篇、核心期刊47篇、第一作者42篇、通讯作者10篇。主编(译)专著5部;参与编写、翻译出版专著8部。完成农业部“水稻病虫害网络专家诊断系统”病害部分内容。 1. 南方优质稻米生产技术:中鉴100和中香1号生产技术 黄发松主编、参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7 -80119-433-O/ 2002-062. 浙江效益农业百科全书:优质稻 参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7 -80119-433-O/ 2002-063. 水稻杂草防除—全球综合状况(原著:联合国粮农组织之粮农组织植物生产与保护论文集139) 参译(第11章)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04. 优势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参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025. 水稻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 傅强、黄世文主编 金盾出版社 2005-036. 农民增收百项关键技术丛书:优质水稻品种及栽培关键技术 参编 中国三峡出版社农业科教出版中心 2006-017. 超级稻栽培技术 黄世文副主编 金盾出版社 2006-128. 中国现代水稻 参编第13章4万字 金盾出版社 2007-019. 2009年中国水稻产业发展报告 参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0810. 水稻生产100问:水稻技术100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一万个为什么 参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0311. 水稻病虫害及防治原色图册 傅强、黄世文、谢茂成主编 金盾出版社 2009-1112.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解析 黄世文、王玲、刘连盟主编 金盾出版社 2010-0413. 稻田浮萍:农业综合体系中多功能小型水生植物,原著:Ronald A. Leng 黄世文、王玲、刘连盟主编译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 2010-06 201173.对中国南方部分籼型杂交水稻纹枯病抗性的评价 王玲, 黄雯雯, 刘连盟, 傅强, 黄世文* 作物学报, 2011, 37(2): 263-270201072. 5个水稻品种对水稻纹枯病菌鉴别能力的比较 王玲,黄雯雯,刘连盟,刘恩勇,范锃岚, 黄世文* 中国稻米,16(2): 36-3871. 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的分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黄雯雯,王玲,刘连盟,刘恩勇,黄世文* 中国稻米,16(3): 34-3870. 水稻稻曲病G蛋白β亚基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序列分析 刘连盟,王玲,黄雯雯,刘恩勇,黄世文* 中国水稻科学,2010,24(4): 353-35969. 浙皖鄂地区水稻纹枯病菌5个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 王玲, 黄雯雯, 黄世文*, 刘连盟, 刘恩勇. 生态学报,201030(20): 5439-544768. Rice spikelet rot disease in China–1. Characterization of fungi associated with the disease Shi-wen Huang, Ling Wang, Lian-meng Liu, Shao-qing Tang, De-feng Zhu, Serge Savary*(Sci) Crop Protection, 2011, 30(1): 1-967. Rice spikelet rot disease in China–2. Pathogenicity tests, assessment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disease, and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control options Shi-wen Huang, Ling Wang, Lian-meng Liu, Shao-qing Tang, De-feng Zhu, Serge Savary*(Sci) Crop Protection, 2011, 30(1): 10-1766. 皖鄂地区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王玲, 黄雯雯, 黄世文*, 刘连盟, 刘恩勇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4(6): 623- 629200965. 水稻后期穗部病害---穗腐病研究 黄世文, 王玲, 刘连盟, 黄雯雯, 朱德峰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p206. 彭友良,朱有勇主编,2009,7月,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64. 水稻纹枯病抗性研究进展(综述) 鄂志国,张丽靖,黄世文,王磊 核农学报, 2009, 23 (6): 997-100063. 水稻纹枯病寄主-病原物互作鉴别品种与菌株的筛选 陈夕军, 王玲, 左示敏, 王子斌, 陈宗祥, 张亚芳, 鲁国东, 郭泽建*, 黄世文*, 潘学彪* 植物病理学报, 2009, 39(5):514-52062. 植物抗病促生蛋白对粳稻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黄世文,王全永,王玲,黎起秦 中国稻米,2009,16(6): 27-3261. 三种研究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方法的比较 王玲,黄世文*,黄雯雯,刘连盟 科技通报2009, 25(5): 588-59260. 水稻主要病虫害“傻瓜”式防控技术理论与实践(2) 黄世文,黄雯雯,王玲,刘连盟 中国稻米, 2009, 16(5): 48-5159. 水稻主要病虫害“傻瓜”式防控技术理论与实践(1) 黄世文,黄雯雯,王玲,刘连盟 中国稻米, 2009, 16(4): 13-1658. 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方法对超级杂交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 黄世文, 王玲, 陈惠哲, 王全永, 朱德峰 植物病理学报, 2009, 39 (1): 104-10957. 水稻重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核心技术 黄世文, 王玲, 黄雯雯, 刘连盟 中国稻米, 2009, 16(2): 55-56200856. 转真菌蛋白基因水稻生物学性状观察及抗病性鉴定 黄世文, 王玲, 王全永,毛建军, 邱德文 浙江农业科学, 2008, 1:85-8755. 土壤中有益放线菌的高效分离、筛选和生物测定技术 黄世文, 高成伟, 王玲, 王全永 植物保护, 2008, 34(1):138-14154. 纹枯病菌对不同水稻品种叶片中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黄世文, 王玲, 王全永, 唐绍清, 陈惠哲, 鄂志国,王磊, 朱德峰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22 (2):219-22253. 水稻品种ZH5及其杂交后代纹枯病抗性和农艺性状研究 黄世文, 王玲, 王全永, 唐绍清 杂交水稻, 2008, 23(4):7-1152. 新月弯孢菌CLE菌株胞外蛋白对水稻纹枯病的诱导抗性及其菌种鉴定 王玲, 黄世文*, 唐绍清, 朱德峰, 王 磊. 中国生物防治, 2008, 24 (3): 257-26151. 稗草病原真菌AAE的分子鉴定及其粗蛋白诱导水稻的稻瘟病抗性 王玲, 黄世文*, 王全永, 鄂志国, 王磊, 张建萍, 朱德峰, 傅强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22 (3): 327-33050. 植物生长素对水稻叶片衰老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王玲、黄世文*、王全永、朱德峰 浙江农业科学, 2008, 3, 310-31349. 新奇生物制剂对籼稻功能的影响 王全永 黄世文* 王玲 黎起秦 浙江农业科学, 2008, 6: 707-71248. 水稻干尖线虫病在籼粳杂交晚稻上危害及防治 王 玲, 黄世文*, 禹盛苗, 许德海 中国稻米, 2008, 15(5): 65-6647. 抗褐飞虱和抗除草剂转基因粳稻新品系的选育及其中间试验 王玲, 于恒秀, 黄世文, 赵志鹏, 龚志云, 汤述翥, 顾铭洪, 刘巧泉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 29 (3): 23-27200746. 一份抗纹枯病优质水稻品种ZH5的抗病虫特性和生物学性状 黄世文, 王 玲, 王全永, 唐绍清等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21(6): 657-66345. 两种氮肥用量对超级稻产量性状和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王 玲, 黄世文*, 林贤青等 植物保护, 2007, 33 (3): 76-7944. 利用啤酒和味精废水开发微生物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研究 黄世文, 王 玲, 王全永 上海环境科学, 2007, 26 (4):180-18443. 植物激活蛋白诱导的生物化学活性及其应用 王全永, 黄世文*, 王 玲, 黎起秦 植物保护, 2007, 33 (4): 20-2342. 利用工农业废水开发微生物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研究 黄世文, 王 玲, 王全永 浙江农业科学2007, 4: 476-48041. 工农业发酵废水生物处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黄世文, 王 玲, 王全永 中国生物防治, 2007, 23 (增刊):70-75200640. 沼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分析 王 玲, 黄世文*, 刘经荣, 袁翠枝 江西农业学报, 2006, 18(5): 42-45200539. 两株放线菌对多种病原真菌抑菌效果及发酵培养基筛选 黄世文、卢继英、王玲、黎起秦 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 中国农业出版社, p: 664-67038. Macro-lesions on Rice Near-isogenic Lines of Morphological Markers Enhanced Rice Resistance to Blast (Magnaporthe grisea) Huang Shi-wen, Lu Ji-ying, Luo Kun et al Rice Science, 2005, 12 (2):148-15037. HAS-1对多种病原真菌的拮抗研究 黄世文, 卢继英, 罗 坤等 第四届全国生物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5, 4月, 上海36.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Actinomyces TAS-1 as Potential Bio-control Agent for Disease HUANG Shiwen, LU Jiying, LUO Kun, et al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control and Bio-technolog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China, May 10-13, 200535. 稗草病原菌防御性接种防治稻瘟病研究初报 黄世文, 卢继英, 赵 航等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19 (4): 384-38634. 沼气生产及沼肥用于水稻的现状及展望 黄世文, 廖西元 中国沼气,2005, 23 (2): 23-2633. 转基因水稻抗病性研究进展及环境安全性评价 黄世文 植物保护2005, 31 (4): 5-932. 病原菌毒素与孢子协同作用防治稗草研究 黄世文, 余柳青, 段桂芳等 植物病理学报, 2005, 35(1): 66-72200431. NTG诱导及核辐射改良稗草生防潜力菌研究 黄世文, 余柳青, 段桂芳等 核农学报, 2004,18 (6): 423-42730. 大田杂草生物防治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 黄世文, 余柳青, 罗宽 植物保护, 2004, 30 (5): 5-1129. 一种筛选稗草生防潜力菌的简易生测方法 黄世文, 余柳青, 段桂芳等(省优秀论文三等奖) 中国生物防治, 2004, 20 (1): 53-5628. Comparison study on potential biological control fungi of barnyardgrass (Echinochloa spp). Huang Shi-wen,Yu Liu-qing, Duan Gui-fang, Li Di, Luo Kuan Plant protection towards the 21st century proccedings of the 15th 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ngress, Beijing, China, May 11-16, 2004. Foreign language press,p:604200327. 应用均匀设计法筛选稗草病原菌产孢最佳配方培养基 黄世文, 余柳青 植物病理学报, 2003, 33 (6): 493-49726. 稻糠与浮萍控制稻田有害生物初步研究 黄世文, 余柳青,段桂芳等 植物保护, 2003, 29 (6): 22-2625. 水稻品种(组合)与稻曲病的发生及防治 黄世文, 余柳青 中国稻米, 2003, 10(4): 32-3324. 稗内脐蠕孢菌(Drechslera monoceras) 原生质体制备 段桂芳, 黄世文, 颜秋生等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3, 11 (2): 245 -248200223. 稻田杂草生物防治研究现状、问题及建议(武汉会议) 黄世文, 余柳青, 罗宽 喻子牛、陈守文主编:《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进展》, 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 200422. 生物有机肥“肥士特”对作物产量和抗病性试验 黄世文,余柳青,等 2002年生物农药技术研讨会及产品展示会,苏州,2002, 09-25-2821. 稻曲病研究进展 黄世文,余柳青 江西农业学报, 2002, 14(2): 45-5120. 稗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原生质体的制备 黄世文,段桂芳、颜秋生等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2, 2(4):33-3619. 几种病原真菌对稗草的致病性及化学除草剂对病原菌的增效作用 黄世文,余柳青,段桂芳等 中国生物防治, 2002,18 (增刊): 41 -45 18. Structure and validation of RICEPEST, a production situation-driven, crop growth model simulating rice yield response to multiple pest injuries for tropical Asia 黄世文排名第8位, (Sci) Ecological Modelling, 2002, 153: 247 -268200117. 影响链格孢菌生长及产孢的因子 黄世文,余柳青等 中国生物防治, 2001, 17(1):16-1916. 国际水稻所的微生物除草剂研究进展 段桂芳、余柳青、黄世文 世界农业, 2001, 1:37-3915. Efficacy of pathogenic fungi and combination use with the herbicide to control Echinochloa crus-galli in rice field S. W. Huang, L. Q. Yu et al Proceedings of the 18th Asian-Pacific weed science society conference, Beijing, P. R. China, May 28-June 2, 2001.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P: 399-40514. Studies on Allelopathy of Rice (Oryza Stativa) for Barnyardgrass Control 余柳青、徐正浩、黄世文 同上, 2001, P: 198-20213. 三株病原真菌对稗草生防潜力的研究 黄世文,段、余等 植物保护学报, 2001, 28(4): 313-31712. 影响稗草病原菌内脐孢(Drechslera monoceras)生长及产孢的因子 段桂芳、黄世文、余柳青 《面向21世纪的植物保护发展战略》,2001, 8,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950-95211.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potential pathogenic fungi as bioherbicides of barnyardgrass (Echinochloa cruss-galli) in China S. W. Huang, A. K. Watson, G. F. Duan et al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Notes, 2001, 26 (2): 35-3610. Testing a yield loss simulation model for rice in Chinese rice-wheat system production environments 黄世文排名第4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Notes,2001, 26 (1): 28-299. 拜田净和磺酰脲类除草剂混用的互作类型研究 黄世文排名第3 《面向21世纪的植物保护发展战略》,2001,8,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020~1025 8. 好安威干拌种剂防治晚稻秧苗害虫 黄世文排名第6 植物保护, 2001,27(1): 40-4120007. 利用稗草病原菌开发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 黄世文,A. K. Watson等 《微生物农药及其产业化》,主编: 俞子牛(科学出版社)2000,P:260~2666. 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和开发进展 余柳青、黄世文、徐正浩 《微生物农药及其产业化》, 主编: 俞子牛(科学出版社)2000,P: 255-2595. 淡紫灰吸水链霉菌及其紫外诱变菌株用于害物生防研究 黄世文,余柳青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0,8(1): 79-844. Preliminary study on three pathogens with potential biological control in Barnyard grass (Echinochloa crus-galli) Huang shiwen,A .K. Watson et al Chinese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CRRN), 2000, 8 (1): 8-93. Inhibiting efficacy of metabolites of Streptomyces lavendulohygtroscopicus and its ultraviolet induced strain on two rice diseasesHuang shiwen, Yu liuqing Chinese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CRRN), 2000, 8 (2): 5-62. Study on the biological control of barnyard grass (Echinochloa spp.) with fungi pathogens Huang S., Watson AK et al Abstracts of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Conference: 31 March-3 April, Published by IRRI, 2000. P: 2001. Rice Pest Constrainst in Tropicl Asia: Characterization of Injury Profiles in Relation to Production Situations Serge Savary, Laetitia Willocquet, Francisco A. Elazegui, Paul S. Teng, Pham Van Du, Defeng Zhu, Qiyi Tang, Shiwen Huang, Xianquing Lin, H. M. Singh, and R. K. Srivastava (Sci) Plant Disease, 2000, 84 (3): 341-356

​接上文 【现学现卖】链霉菌防治谷类作物病害(1) 1. Streptomyces in Disease SuppressiveSoils(DDS) 抑菌土中的链霉菌DDS一般是长期种植一种植物并且保证这类植物生长健康,免受土传病害侵害的土壤,人们常在DDS中发现代谢产物丰富的链霉菌。链霉菌可以通过代谢抑菌产物或者分泌酶保护植物免受土壤、根际和植物内生病原菌侵害。 DDS土是一个典型的以微生物为基础抵抗土生病原菌的例子,一些研究通过分析DDS中微生物宏基因组、菌株分离等得到生防菌株和其抑菌化合物。从DDS中分离得到生防菌株。比如商品化的Biological fungicide Mycostop®的主要生防菌 Streptomyces griseoviridis 就是在DDS中分离的,可以防治由镰刀菌、疫酶菌、链格孢菌和腐霉菌引起的病害。 2. Antimicrobials against Phytopathogens of Cereal Crops 针对禾谷类植物病原菌的抗菌剂 不仅在DDS中,人们还从其他环境中,比如植物表面,真菌病害上等,分离出来可以用于生防的链霉菌,其中很多可以广谱地防治水稻、小麦等禾谷类作物的真菌病害。有一些从链霉菌中提取的抗菌素已经商品化,比如从 S. kasugaensis 提取的Kasugamycin,商品名Kasumin,可以防治稻瘟病。除了施用化合物,使用链霉菌活菌液体也可有效抑制病害发生发展。除了生防链霉菌,还有生防假单胞菌,但是荧光假单胞菌通常仅在小麦生长早期定殖,它们对环境很敏感。链霉菌可以作为一个替代的选择,因为它们的腐生和可形成孢子的生活方式使它们可以在不利的条件下可以很好地生存,它们还可以在谷物作物的根部定植。3. Enzymatic Control of Phytopathogens:Chitinases 几丁质酶防治植物病原菌人们在广谱生防菌链霉菌WYEC108(该菌株是市售生物防治剂Actinovate®中的活性成分)的实验中发现几丁质酶的体内抗真菌活性。从该物种纯化的几丁质酶能够溶解各种植物致病性真菌的细胞壁,包括几种腐霉菌。后来实验转基因表达了链霉菌几丁质酶编码基因 chiC ,使水稻对稻瘟病菌 Magnaporthe grisea 的抗性水平提高,这些实验表明链霉菌不仅可以直接用于防治,也是重要的遗传资源。4. Direct Inhibition by Volatile OrganicCompounds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直接抑制除可溶性化合物和酶外,许多链霉菌产生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这些低分子量的化合物可以轻松地通过土壤空隙扩散。链霉菌可产生具有多种功能的VOC的复杂混合物,它们的功能才刚刚开始被人们研究和理解。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体外有抗真菌活性,还会使植物根和茎生长增加。研究还提出了,将VOC用作生物熏蒸剂以抑制病原体的可能性。5. Antihelmintic Compounds 抗蠕虫化合物除抗菌活性外,链霉菌还可以产生有效的抗蠕虫化合物。比如阿维链霉菌产生的化合物阿维菌素,该化合物可导致线虫种群大量死亡。谷物囊肿线虫寄生于植物的根部,形成根囊肿,并吸收植物血管系统中存在的养分,它们可对小麦和玉米作物造成伤害,在世界上大多数谷物生产地区普遍存在。少数研究证明链霉菌可以控制谷物囊肿线虫的种群数量。鉴于链霉菌菌株产生的天然产物种类繁多,未来可能会发现更多这类化合物。6. Indirect Inhibition ofPhytopathogensofCereal Crops 间接抑制谷类植物的致病菌除了通过产生拮抗化合物直接抑制病原菌外,链霉菌还可以间接抑制植物病原体。比如与病原微生物的营养和生态位竞争,从而使链霉菌占据空间和资源,防止病原体定殖。这与直接拮抗作用并不互斥,甚至系列抗菌素可能是竞争的副产品。另一种间接途径是激活植物宿主抗性途径。已知几种根瘤菌具有诱导植物系统抗性(ISR)的功能。ISR使植物对未来的可能的病原体攻击产生更有效的应对,包括与防御相关的化合物的积累,局部细胞死亡和细胞壁增强等。已知大多数根际细菌,例如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都可通过以下途径介导ISR的激活,包括茉莉酸/乙烯(JA / ET)途径或水杨酸(SA)途径或者两者都有。但是链霉菌介导的ISR与传统的不同,因为它涉及ISR和SAR(获得性系统抗性)两种,甚至还有许多不同的植物激素信号传导途径之间的串扰。例如,有实验证明用链霉菌AcH505接种橡树导致PR基因和所有JA,ET,SA及脱落酸信号途径相关基因上调表达。这些结果与荧光假单胞菌的实验不同,荧光假单胞菌最初并未引起拟南芥中可检测到的防御基因表达的相关变化,防御信号仅在随后的病原体感染后才显着升高。相比之下,即使没有病原体,链霉菌似乎也能激活植物防御反应途径。对于定植于拟南芥中的内生链霉菌菌株也观察到了类似的观察结果。 这些结果表明,定植后,链霉菌可被宿主植物识别为轻度致病菌,导致防御相关途径(包括与SAR相关的途径)的激活,且大多数链霉菌缺乏致病因子,不会造成植物生病。链霉菌诱导植物抗病性的能力在保护植物宿主免受病原体感染方面非常有效。因此,生防菌株的筛选不应仅限于体外生物活性测定的结果,也应注意菌株引发宿主防御能力,从体内保护宿主植物等方面。 下期继续讨论链霉菌作为生防制剂的潜力以及需要考虑的问题。

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钱恩三人分享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为了表彰他们发现了有史以来第一种对抗细菌传染病的灵丹妙药——青霉素。但是青霉素对许多种病菌并不起作用,包括肺结核的病原体结核杆菌。肺结核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之一,在进入20世纪之后,仍有大约1亿人死于肺结核,包括契诃夫、劳伦斯、鲁迅、奥威尔这些著名作家都因肺结核而过早去世。世界各国医生都曾经尝试过多种治疗肺结核的方法,但是没有一种真正有效,患上结核病就意味着被判了死刑。即使在科赫于1882年发现结核杆菌之后,这种情形也长期没有改观。青霉素的神奇疗效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能不能发现一种类似的抗生素有效地治疗肺结核?果然,在1945年的诺贝尔奖颁发几个月后,1946年2月22日,美国罗格斯大学教授赛尔曼·A·瓦克斯曼(Selman A. Waksman)宣布其实验室发现了第二种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链霉素,对抗结核杆菌有特效,人类战胜结核病的新纪元自此开始 。和青霉素不同的是,链霉素的发现绝非偶然,而是精心设计的、有系统的长期研究的结果。和青霉素相同的是,这个同样获得诺贝尔奖的发现,其发现权也充满了争议。瓦克斯曼是个土壤微生物学家,自大学时代起就对土壤中的放线菌感兴趣,1915年他还在罗格斯(Rutgers)大学上本科时与其同事发现了链霉菌——链霉素就是在后来从这种放线菌中分离出来的。人们长期以来就注意到结核杆菌在土壤中会被迅速杀死。1932年,瓦克斯曼受美国对抗结核病协会的委托,研究了这个问题,发现这很可能是由于土壤中某种微生物的作用。1939年,在药业巨头默克公司的资助下,瓦克斯曼领导其学生开始系统地研究是否能从土壤微生物中分离出抗细菌的物质,他后来将这类物质命名为抗生素。瓦克斯曼领导的学生最多时达到了50人,他们分工对1万多个菌株进行筛选。1940年,瓦克斯曼和同事伍德鲁夫(H. B. Woodruff)分离出了他的第一种抗生素——放线菌素,可惜其毒性太强,价值不大。1942年,瓦克斯曼分离出第二种抗生素——链丝菌素。链丝菌素对包括结核杆菌在内的许多种细菌都有很强的抵抗力,但是对人体的毒性也太强。在研究链丝菌素的过程中,瓦克斯曼及其同事开发出了一系列测试方法,对以后发现链霉素至关重要。链霉素是由瓦克斯曼的学生阿尔伯特·萨兹(Albert Schatz)分离出来的。1942年,萨兹成为瓦克斯曼的博士研究生。不久,萨兹应征入伍,到一家军队医院工作。1943年6月,萨兹因病退伍,又回到了瓦克斯曼实验室继续读博士。萨兹分到的任务是发现链霉菌的新种。在地下室改造成的实验室里没日没夜工作了三个多月后,萨兹分离出了两个链霉菌菌株:一个是从土壤中分离的,一个是从鸡的咽喉分离的。这两个菌株和瓦克斯曼在1915年发现的链霉菌是同一种,但是不同的是它们能抑制结核杆菌等几种病菌的生长。据萨兹说,他是在1943年10月19日意识到发现了一种新的抗生素,也即链霉素。几个星期后,在证实链霉素的毒性不大之后,梅奥诊所的两名医生开始尝试将它用于治疗结核病患者,效果出奇的好。1944年,美国和英国开始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实链霉素对肺结核的治疗效果非常好。它随后也被证实对鼠疫、霍乱、伤寒等多种传染病也有效。与此同时,瓦克斯曼及其学生继续研究不同菌株的链霉菌,发现不同菌株生产链霉素的能力也不同,只有4个菌株能够用以大规模生产链霉素。1946年,萨兹博士毕业,离开了罗格斯大学。在离开罗格斯大学之前,萨兹在瓦克斯曼的要求下,将链霉素的专利权无偿交给罗格斯大学。萨兹当时以为没有人会从链霉素的专利获利。但是瓦克斯曼另有想法。瓦克斯曼早在1945年就已意识到链霉素将会成为重要的药品,从而会有巨额的专利收入。但是根据他和默克公司在1939年签署的协议,默克公司将拥有链霉素的全部专利。瓦克斯曼担心默克公司没有足够的实力满足链霉素的生产需要,觉得如果能让其他医药公司也生产链霉素的话,会使链霉素的价格下降。于是他向默克公司要求取消1939年的协议。奇怪的是,默克公司竟然慷慨地同意了,在1946年把链霉素专利转让给罗格斯大学,只要求获得生产链霉素的许可。罗格斯大学将专利收入的20%发给瓦克斯曼。三年以后,萨兹获悉瓦克斯曼从链霉素专利获得个人收入,并且合计已高达35万美元,大为不满,向法庭起诉罗格斯大学和瓦克斯曼,要求分享专利收入。1950年12月,案件获得庭外和解。罗格斯大学发布声明,承认萨兹是链霉素的共同发现者。根据和解协议,萨兹获得12万美元的外国专利收入和3%的专利收入(每年大约万美元),瓦克斯曼获得10%的专利收入,另有7%的专利收入由参与链霉素早期研发工作的其他人分享。瓦克斯曼自愿将其专利收入的一半捐出来成立基金会资助微生物学的研究。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萨兹的这种做法破坏了行业潜规则,虽然赢得了官司,却从此难以在学术界立足。他申请了50多所大学的教职,没有一所愿意接纳一名“讼棍”,只好去一所私立小农学院教书。虽然在法律上萨兹是链霉素的共同发现者,但是学术界并不认帐。1952年10月,瑞典卡罗林纳医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瓦克斯曼一个人,以表彰他发现了链霉素。萨兹通过其所在农学院向诺贝尔奖委员会要求让萨兹分享殊荣,并向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其他科学家求援,但很少有人愿意为他说话。当年12月12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如期颁给了瓦克斯曼一人。瓦克斯曼在领奖演说中介绍链霉素的发现时,不提萨兹,而说“我们”如何如何,只在最后才把萨兹列入鸣谢名单中。瓦克斯曼在1958年出版回忆录,也不提萨兹的名字,而是称之为“那位研究生”。瓦克斯曼此后继续研究抗生素,一生中与其学生一起发现了20多种抗生素,以链霉素和新霉素最为成功。瓦克斯曼于1973年去世,享年85岁,留下了500多篇论文和20多本著作。萨兹则从此再也没能到一流的实验室从事研究,1960年代初连工作都找不到,只得离开美国去智利大学任教。1969年他回到美国,在坦普尔大学任教,1980年退休,2005年去世,享年84岁。萨兹对链霉素的贡献几乎被人遗忘了。他是在退休以后才逐渐又被人想起来。这得归功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微生物学家米尔顿·威恩莱特(Milton Wainwright)。1980年代,威恩莱特为了写一本有关抗生素的著作,到罗格斯大学查阅有关链霉素发现过程的档案,第一次知道萨兹的贡献,为此做了一番调查,并采访了萨兹。威恩莱特写了几篇文章介绍此事,并在1990年出版的书中讲了萨兹的故事。此时瓦克斯曼早已去世,罗格斯大学的一些教授不必担心使他难堪,也呼吁为萨兹恢复名誉。为此,1994年链霉素发现50周年时,罗格斯大学授予萨兹奖章。在为萨兹的被忽略而鸣不平的同时,伴随着对瓦克斯曼的指责。例如,英国《自然》在2002年2月发表的一篇评论,就举了链霉素的发现为例说明科研成果发现归属权的不公正,萨兹才是链霉素的真正发现者。2004年,一位当年被链霉素拯救了生命的作家和萨兹合著出版《发现萨兹博士》,瓦克斯曼被描绘成了侵吞萨兹的科研成果,夺去链霉素发现权的全部荣耀的人。瓦克斯曼是否侵吞了萨兹的科研成果呢?判断一个人的科研成果的最好方式是看论文发表记录。1944年,瓦克斯曼实验室发表有关发现链霉素的论文,论文第一作者是萨兹,第二作者是E.布吉(E. Bugie),瓦克斯曼则是最后作者。从这篇论文的作者排名顺序看,完全符合生物学界的惯例:萨兹是实验的主要完成人,所以排名第一,而瓦克斯曼是实验的指导者,所以排名最后。可见瓦克斯曼并未在论文中埋没萨兹的贡献。他们后来发生的争执与交恶,是因为专利分享而起,与学术贡献的分享无关。那么,诺贝尔奖只授予瓦克斯曼一人,是否恰当呢?瓦克斯曼和萨兹谁是链霉素的主要发现者呢?链霉素并非萨兹一个人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发现的,而是瓦克斯曼实验室多年来系统研究的结果,主要应该归功于瓦克斯曼设计的研究计划,萨兹的工作只是该计划的一部分。根据这一研究计划和实验步骤,链霉素的发现只是早晚的事。萨兹只是执行瓦克斯曼研究计划的一个劳力而已。换上另一个研究生,同样能够发现链霉素,实际上后来别的学生也从其他菌株发现了链霉素。瓦克斯曼最大的贡献是制定了发现抗生素的系统方法,并在其他实验室也得到了应用,因此被一些人视为抗生素之父。所以,链霉素的发现权应该主要属于实验项目的制定和领导者(也即导师),而具体执行者(也即学生)是次要的。这其实也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颁发惯例,并非链霉素的发现才如此,其他获得诺贝尔奖的生物学成果,通常只颁发给实验的领导者,而具体做实验的学生很少能分享。萨兹显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在后来一直强调是他劝说瓦克斯曼去研究抗结核杆菌的抗生素,试图把自己也当成是实验项目的制定者。但是这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在萨兹加入瓦克斯曼实验室之前,瓦克斯曼实验室已在测试抗生素对结核杆菌的作用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