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宋希仁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宋希仁毕业论文

一、黑格尔1770年8月生于德国的斯图加特。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最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因此,说他大器晚成毫不过分。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恩格斯后来给其以高度的评价:“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黑格尔一生著述颇丰,其代表作品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和《美学》等二、黑格尔生于德国符腾堡公国首府斯图加特,父亲是税局书记。1780年起他就读于本城文科中学,接受古典和启蒙教育。他在这期间所写的几篇短文,如《三人间交谈》、《谈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宗教》、《谈古今诗人的显著区别》等,显示出他喜欢分析历史故事中的矛盾、对传统宗教观念采取批判态度的倾向。他在美学中关于当代诗人已不再起广泛作用的观点,也在此时相当明确地提了出来。1788年10月黑格尔到图宾根神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他对于哲学充满兴趣,十分努力,而对于正统神学则很反感。在学院里,黑格尔同荷尔德林、.谢林结识,他们之间的友谊对于他的思想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他们当时都是法国革命的热忱拥护者。以后黑格尔对于法国革命基本保持肯定态度。大学毕业后,他没有选择牧师的职务。1793~1796年,在瑞士伯尔尼一个贵族家里担任家庭教师。这一时期黑格尔对法国革命以后罗伯斯庇尔的恐怖统治持谴责态度。1797年末至1800年,黑格尔到法兰克福任家庭教师。这里的待遇比在伯尔尼优越,又能与好友荷尔德林生活在一起,为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1801年1月黑格尔在继承父亲的一部分遗产之后,来到了当时德国哲学和文学的中心耶拿,开始了他一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阶段。他与谢林一起开课,又合办《哲学评论》。直到《精神现象学》出版之前,两人一直合作,保持着良好的友谊。1801年黑格尔通过了学位论文和讲课资格的答辩。 1805年获得副教授职。 1804年黑格尔成为耶拿矿物学会鉴定员和威斯特伐仑自然研究会正式会员。1807年成为海德堡物理学会名誉会员。1807年 3月黑格尔迁居班堡,任《班堡报》的编辑。由于他的报纸同情拿破仑,一再与慕尼黑官方发生纠葛,一年后他辞去这个职务。1808年12月黑格尔转到纽伦堡任中学校长。1816年黑格尔到海德堡任哲学教授,开始享有盛誉。1818年普鲁士国王任命黑格尔为柏林大学教授。1822年,黑格尔被任命为大学评议会委员。1826年《福斯报》发表庆祝黑格尔生日的报道,受到普鲁士国王的警告。1829年10月黑格尔被选为柏林大学校长并兼任政府代表。1831年黑格尔被授予三级红鹰勋章,同年夏他的《论英国改革法案》一文发表,因普鲁士国王下令中止,文章只发表了前半部分。1831年11月14日黑格尔病逝于柏林。黑格尔的主要著作包括:《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其中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三部分)、《法哲学原理》、《美学讲演录》、《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讲演录》等等。2.哲学思想及其发展过程 图宾根、伯尔尼和法兰克福时期在黑格尔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深造的几年里,受到I.康德、B.斯宾诺沙和 .卢梭等人的思想影响,其中,他特别重视卢梭的著作,同时对古代精神的理解和解释也很注意。他写了《谈读古希腊和经典作家给我们提供的一些成见》一文,认为古代作家几乎在一切时代都同样保持着他们的声望,他们的著作现在也保持其价值,因为它们适合于“教养”。这是黑格尔哲学中一个值得注意的概念。黑格尔在文中借助德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莱辛的《智者拿坦》去批评正统教义。黑格尔在大学时期的生活和学习,引导他开始研究政治和宗教,并对现实进行批判。黑格尔在1795年 4月16日致谢林的信中表明,他期望从康德的体系及其完成中看到德国的一场革命。尽管黑格尔此时尚未完成对康德的批判,但他确认康德体系的革命性质,并把自己的哲学思考放在这一基点上。他强调这一目标的实践方面,认为哲学的最高目的是提高人的地位,时代的最好标志是人值得尊重。他把哲学家与民众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同时指向宗教和专制制度。此时,黑格尔尚未形成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按照康德关于理性宗教的要求,黑格尔写了《耶稣传》,把耶稣看成一位德行教师。他还写了《基督教的实定性》,把基督教看作是违反实践理性而强加于人的僵死的宗教。这在宗教的批判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1798年,他匿名出版了《关于瓦特帮(贝德福)和伯尔尼城先前国法关系的密信》,对伯尔尼寡头制度下的政治和司法作了尖锐的批判。黑格尔对于英国的政治经济学也有所研究,对于早期资本主义有较深的理解,并且构成他整个体系的重要部分。之后他逐步转入哲学。黑格尔不满意康德道德律的至上性,认为这是把普遍法则与个别主体对立起来。黑格尔主张普遍与个别、道德与感性的统一,他通过对爱、生命、精神和伦理的论述、力求克服二元论,以达到辩证的统一。黑格尔认为统一性是“结合与非结合的结合”,或者说,“主体与客体的合一,自然与自由的合一,可能与现实的合一”。这时,黑格尔仍然认为宗教高于哲学,认为哲学作为反思的思维不能把握生命和精神的无限性。这一看法不同于他以前的观点,到耶拿以后,黑格尔很快又放弃了这一观点,转入论证绝对知识。 耶拿时期和班堡时期黑格尔在耶拿时期,是他把自己的理想变为体系的一个转折点。1801年黑格尔写了《费希特和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一文,参加当时的哲学争论。这是黑格尔发表的第一篇哲学论文。黑格尔站在谢林一边。用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批判.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然而,文中已经蕴含着黑格尔自己特有的观点,表明他没有完全停留在谢林的体系之中。黑格尔认为,绝对是同一和非同一的同一,哲学的任务在于扬弃分离,达到结合。他批评费希特没有达到这种同一,仅以自我意识为主体-客体,其实主体是主观的“主体-客体”,客体是客观的“主体 -客体”。他还认为,作为谢林体系的同一性是绝对的同一,取消任何差别与对立,会导致独断论。黑格尔与费希特的不同,在于他强调绝对作为本体的客观性;他与谢林的不同,在于他强调绝对之中包含着差异及其显现与展示过程。黑格尔把哲学规定为知识的总体,认为它是一个概念体系,这一体系的最高法则不是知性,而是理性。他要求哲学以概念体系的形式表现绝对,表现主客体的辩证统一,从而奠定了他的辩证的客观唯心论的原则。黑格尔这一时期还发表了一些批评康德、费希特和.雅各比等人的著作。这些人的哲学被黑格尔看作主观的反思哲学、需要克服的片面性哲学,因而必须把它们同以总体为基础的 “真正的哲学” 区别开来。其中《论自然法权的科学研究方法》一文,批判地扬弃了T.霍布斯与卢梭的自然法权的学说,并进而批判了康德和费希特的实践哲学。他主张在近代条件下发展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原则,在保证个人自由的条件下,确立个人和整体的一致性,确立伦理和自由的统一、道德与伦理的统一。黑格尔还论述了伦理的组织形态以及劳动的伦理意义。上述著作和论文,都为黑格尔创作《精神现象学》作了准备。黑格尔从1805年开始写《精神现象学》,于1807年3 月出版。它标志着由康德开始的德国哲学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也标志着黑格尔已经成为一位成熟的和独树一帜的哲学家。黑格尔在这部巨著中划时代地提供了一部人类意识的发展史。它从内容上将人类意识发展分为5个阶段:①意识,②自我意识,③理性,这3个阶段属于主观精神;④精神,即客观精神;⑤绝对精神。黑格尔的整体观和伟大的历史感,均体现在这部意识发展史中。《精神现象学》作为人的意识发展诸阶段的缩影,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个体发展及人类社会发展两个方面的历史辩证法。对此,黑格尔主要是通过“异化”和“自我意识的异化”加以揭示的。只不过黑格尔把历史中人的异化的不同形态,归结为意识异化的不同形态。这样,他就把历史发展唯心主义地颠倒了。但是,在这种颠倒的形式中,包含着对于劳动本质的深刻认识,即把现实的人理解为他自己劳动的结果。《精神现象学》包含着黑格尔后来创造的庞大体系的基本纲要、萌芽和雏形。《逻辑学》中包含的思维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概念的自身运动、真理按其本性自己运动、 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对立面的树立及其扬弃从而达到统一、否定之否定等等黑格尔哲学体系核心的基本观点, 该书在某种程度上都提出来了。 《精神现象学》还包含后来《精神哲学》的基本轮廓、《自然哲学》的萌芽形态。著作在论述“感性确定性”时涉及到时空范畴;在论述“知性”时,提出了诸如物质、运动、力的交替和自然的内在核心等问题;在论述“观察的理性”时,讨论到生理学和生物学,提出了把自然当作有机整体的观点,批判了当时流行的相面学和头盖骨相学;在论述“理性” 尤其是“精神” 时,讨论了许多道德、伦理问题, 涉及到从古希腊、 罗马至近代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广阔历史问题,这些都为后来的《法哲学原理》和《历史哲学》开了先河。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虽然尚未在绝对精神部分把艺术作为一个环节摆进去,但在论述希腊的伦理世界和讨论道德时,他已涉及到悲剧起源于片面伦理观念冲突以及希腊悲剧中的命运问题。在讨论艺术的宗教时,他对艺术作了抽象的、有生命的和精神的区分,这和他后来在《美学》中把艺术发展分为象征的、古典的和浪漫的有内在联系。《精神现象学》中关于宗教的论述,从其内容的安排上看,大体上与他的《宗教哲学讲演录》也是一致的。黑格尔在从耶拿到班堡办报的一年时间里,写了《谁在抽象思维》这篇批判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重要文章。但他试图参与政治实践的愿望却没有实现。 纽伦堡时期和海德堡时期在纽伦堡,黑格尔完成了另一部巨著,即1812、1813、1816年先后分 3卷出版的《逻辑学》。这部著作的重要意义和它出版后遭到的冷遇形成鲜明的对照。它只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才得到了正确的理解、改造并加以应用。透过这部著作的神秘外壳, 可以看到其中包含的对于自然、 社会与思维中一般辩证法的深刻表述。在黑格尔的体系中,《逻辑学》占有核心的地位。除了《精神现象学》之外,他把自己的其他著作都看作是《逻辑学》的展开和应用。黑格尔的《逻辑学》,是由“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组成的概念推演体系。概念在这个体系中的先后次序,只是逻辑的,与时间无关。它在自然和人类社会出现之前就永恒存在,并构成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本原和本质。恩格斯针对这种观点指出,黑格尔哲学具有把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加以理性化的性质。正是在这种神秘主义虚构的外壳后面,无论就《逻辑学》的整体还是它的各部分而言,处处都包含着关于客观辩证法系统的深刻洞见。马克思指出,黑格尔“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从整体上看,在《逻辑学》中,“存在论”的概念是直接性的,比较抽象。“本质论”的概念是间接性的,向具体概念前进了一步。“概念论”的概念是直接性与间接性的统一,达到了真正的具体概念。《逻辑学》的这个整体结构表明,黑格尔实质上已经把认识看成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发展过程。但他把这个认识过程看成是客观世界本身的发展过程,从而把认识的逻辑结构强加给客观世界。在认识的逻辑结构中,黑格尔在极力把人类认识所得的概念,采取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式,分层次地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体系时,本身就包含着对于世界真实辩证过程认识的深化与升华。《逻辑学》集中地体现了黑格尔把宇宙看成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有机整体的合理思想。在“存在论”中,黑格尔通过质、量、度的推演和分析,在西方哲学史上最先把质量互变作为一条普遍的规律提出来了。质是某物之所以为某物的规定性。质的规定性一旦丧失,某物就不成其为某物。质本身就含有量,所以由质而推出量。量作为事物外在规定性,其变化一般不影响事物的性质。但这种量变是有一定限度的。这种限度就是度或称尺度。度又包含量变不影响质变与影响质变的两重含义。黑格尔把质量互变的点称作“交错点”,把由此种点组成的线称作“交错线”。特别重要的是,黑格尔指明了量变是“渐进性的过程”,而质变则是“渐进过程的中断”达到“飞跃”,并借此批判了否认质变和飞跃的形而上学发展观。他指出,“一切□和□,不都是连续的渐进,倒是渐进的中断,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本质论” 包括本质自身、 现象、现实三个层次的概念。黑格尔的杰出贡献主要是通过本质自身的推演,即分析同一、区别、对立、矛盾诸层次的概念,深刻地批判了否认矛盾和矛盾普遍性的形而上学世界观,揭示了对立统一这个宇宙的根本规律。黑格尔认为,以传统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作为把握世界本质的思维方式,是抽象的同语反复,不仅不能把握任何事物的本质,而且违背常识,甚至违背形式逻辑本身。即使一个由主词和宾词组成的判断,也不是依据 a=a这个同一律,而必须承认主宾词统一中包含有区别,否则就不成其为一个判断。黑格尔由此进一步认为,说矛盾不可设想,那是可笑的,一切事物自身都包含矛盾。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是因为本身具有矛盾,它才会运动,才有动力和活动。同时,黑格尔还把矛盾发展看作一个从自在到自为的过程。同一、区别、对立,都是矛盾发展的不同层次。同一不是 a=a,而是包含区别于自身。区别不是a≠非a,而是内含同一。对立也不是或者a,或者非a,而是同样包含同一于自身。但是,这些矛盾阶段,尚处于自在阶段,都还没有达到对立面相互转化的具有生命搏动的阶段。只有经过自为阶段的矛盾,才能过渡到一个新的矛盾统一体即根据。由此可见,黑格尔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表述是相当全面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对立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于一个统一体内,矛盾中的对立面转化是有条件的,对立面的转化标志着旧矛盾的扬弃和新矛盾的产生。此外,黑格尔还运用这种对立统一的观点,论证本质与现象、偶然与必然、可能与现实等诸种辩证统一关系,批判康德、D.休谟等人在这方面的形而上学观点。“概念论”包括主观性、客观性、理念三个阶段的概念推演。在主观性部分,黑格尔批评把传统逻辑作为世界观所表现的形式主义和僵化的倾向,并从逻辑形式所固有的内容及其关联上,提出了关于概念、判断、推理的辩证观。概念、判断、推理作为表达真理的具体概念,是普遍,但不同于抽象的“共同点”,而是包含特殊、个别于自身;它是个别与特殊,但并不排斥普遍,而是普遍寓于自身中。黑格尔在这里集中地揭示了普遍与特殊相联结这个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从而把他创立的辩证逻辑与传统逻辑作了严格的区别。在客观性部分,黑格尔所揭示的合理思想,主要表现在他实质上把目的性作为人所独具的实践的特征之一,目的性得以实现,被黑格尔称为“理性的狡狯”,即它不直接与对象发生关系,而是借助于工具和手段来实现。黑格尔关于工具重要性的认识,包含着向历史唯物主义前进的重要合理思想。理念是黑格尔《逻辑学》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它包括生命、认识的理念,实践的理念、绝对理念诸层次。在这部分,集中表达了黑格尔的真理观和方法论。就真理观而言,黑格尔不仅认为真理存在于现实事物的总和与相互关系之中,存在于对立面统一之中,因而是全面的、具体的;而且认为真理是一个矛盾的发展过程。黑格尔提出了著名的“行动推理”:①目的发自现实,并要求支配现实;②目的以制造和使用工具去陶铸现实;③结果使目的得到实现。在这个推理中,包含着如何使认识与实践、主观与客观达到统一的深刻思想,就方法论而言,黑格尔认为绝对理念包含了前此概念发展的全部真理。但是,他在这里所考察的已经不是这种结果,而是它的发展形势,即整个哲学方法。黑格尔依据内容与方法统一的原则,既坚持内容决定方法,又强调方法的极端重要性。他明确指出,“方法并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容的灵魂和概念”。鉴于哲学的发展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为了把握哲学发展中各环节的联系与区别,三分法只是认识的外在形式,重要的是要坚持对立统一原则,把作为辩证法要素的分析与综合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并在对立中把握统一。《逻辑学》在逻辑史上具有革命的意义。因为它既不是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形式逻辑,也不是今天的语言分析逻辑和数理逻辑,而是属于另一种思维模式。它在客观唯心主义前提下,以辩证法为贯串其中的主线,把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结合为一体,即用思辨概念表达同一的本原,即主客统一体自我展现的整体过程,并且只有在这种意义上,它才是内容与形式统一的逻辑,是真理自身的逻辑和达到具体真理的途径。1816年黑格尔开始在海德堡担任哲学教授,讲授哲学史、法哲学、美学、人类学、心理学、逻辑、形而上学。他根据讲课提纲编辑成《哲学全书》于1817、1827、1830年出版,每次重版都作了重要修改。他还发表了政论《评 1815年和 1816年符腾堡王国等级议会的讨论》,坚持他的君主立宪制观点,批评邦议员们要求恢复法国革命前的旧法制。 柏林时期1818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普鲁士王国的教授,他起初看到的是一个有改革起色的普鲁士,支持他的是教育大臣改革派人物阿尔腾斯泰因。黑格尔改变了以往厌恶普鲁士的态度,希望柏林这个新的政治中心能够同时成为科学与哲学中心,建立起一个“思想的自由王国”。事情的进展与他的愿望不同,他和普鲁士当权者貌合神离,他的哲学也遭到非议,甚至引起普鲁士当局的不满。黑格尔在柏林的主要著作是《法哲学原理》。法哲学阐述 “客观精神” 的全部内容,即权利、道德和伦理。整个法哲学的基础是关于自由的问题,其他方面则属于现象领域或历史性方面。法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法”或“权利”,黑格尔把它定义为“自由的所有规定的定在”,要求把它同法律上讲的权利、同所谓市民权利区别开来,要求对它不要做惯常的理解,声明它是指道德、伦理和世界历史。所以就理论原则来说,法哲学是一种近代的社会政治理论,它比启蒙运动思想有所前进,包含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因素。在这一时期,黑格尔还讲授历史哲学。在黑格尔的历史观中,历史的基本问题是关于自由的问题,他把历史看作自由意识的进展。他用目的论理解历史,认为历史的终极目的,在于让精神达到认识和实现其自身的自由。精神的本质是自由,它的其他一切特性都是为自由服务的手段。历史中的伟人也只是精神的工具。黑格尔把对自由历史的认识看作一个过程,最终认为一切人作为人是自由的。但这一过程更多地是从逻辑上复制历史,因此,他强调过程的长期性时又强调了原则本身及其历史实现之间的区别,认为这是一个基本规定。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通过理性主宰世界这一客观唯心主义原则,把历史看作一个有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从而结束了把历史看作非理性的、一团紊乱的观念。宗教哲学是黑格尔在柏林时期开讲的一个课程。他的宗教思想是促成他死后黑格尔派分裂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其青年时代相比,这时他对基督教的批判大大减弱了,甚至在哲学上与基督教和解。这不只影响黑格尔的宗教哲学,也给他体系的其他部分打上了神学印记。宗教在黑格尔体系中高于艺术,但低于哲学。在这一点上他继承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理性主义的神学传统,表现了明显的近代色彩。他把宗教看作一种认识方式,认为它是以表象认识绝对。他排除人格神,排除对神的盲目崇拜和对神的依赖感,而要求用思维把握神,使宗教在哲学中得到“扬弃”;强调神成为人以及人提高为神。黑格尔从来不把宗教归结为教士的欺,而把它看作是历史和当代深刻矛盾冲突的表现及其解决。人对神的观念同人对自已的观念相应,这是黑格尔的一个重要观点。黑格尔在柏林作了 6次关于哲学史的讲演。他把哲学史和哲学统一起来,哲学史在他看来是在时间中发展的哲学,而哲学是在逻辑体系中的哲学史。因此哲学史在总体上可以说是哲学本身,哲学离开哲学史本身便不能成为哲学。黑格尔力求使哲学史成为科学,反对把哲学史当作偶然意见的堆积,主张哲学史中存在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他把发展的原则贯串于对哲学史的考察,把哲学史理解为完整的辩证过程。这一过程是统一的真理得到认识的过程,其中的多样性、差异性和特殊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因为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并非固定的。哲学史上的多样性对于哲学的实存不仅绝对必要,而且具有本质意义。他的哲学史讲演达到了前人未曾达到的高度。(以上:薛华 王树人)3.伦理思想黑格尔集以往西方伦理思想之大成,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康德的伦理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性主义伦理思想体系。黑格尔关于伦理的学说就是他的法哲学,其中包括抽象法、道德、伦理三个部分,中心是揭示自由理念的辩证发展过程。黑格尔把法看作自由理念的体现,它的出发点是自由意志。在他看来,自由意志借财产私有权以实现其自身,就是抽象的法;它在个人主观内心的规定,就是道德,所以道德是主观意志的法。他指出,道德意志表现于外,便构成行为;行为通过故意的或有意图的活动所达到的结果,就是福利;法与福利的结合就是善,而良心是对善的内部规定或认识。黑格尔总结全部伦理思想史所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行法之所是,并关怀福利,——不仅自己的福利,而且普遍性质的福利,即他人的福利。”(《法哲学原理》第136页)黑格尔认为,道德行为的外部体现是复杂的综合体,是必然与偶然、动机与效果、目的与手段、理性与情感的辩证统一,善与恶也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在他看来,良心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它在道德阶段即在主观意志阶段只是形式的,既可能为善,也可能为恶,还处在“转向作恶的待发点上”,要达到对普遍的善即绝对价值的认识,只有在伦理阶段的普遍关系中才能实现。黑格尔认为,扬弃了的道德就是伦理,并在伦理中显示出人类共同体的有机形式,其发展过程包括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三个环节。家庭是单个人以爱相维系的联合体,它的分化及其外部联系所形成的共同体就是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一个包含复杂需要的体系,集中表现着个人与社会、利己与利他的矛盾。在黑格尔看来,人的现实活动表现为需要、劳动和享受三个环节,个体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既是自己需要的满足,同时又是对其他个体需要的满足,每一个个体要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只能通过别的个体的劳动才能达到。因此,他强调,他人和社会整体离不开个体,个体也在为他人和社会整体的献身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达到“为他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的统一,这种“活的精神”的伦理表现,是“他们为我,我为他们”。黑格尔力图克服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自爱论与仁爱论的片面性,提出应通过劳动和交换,在对立中使个人的利己心转化为有利于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实现个人利益和他人、社会利益的统一。黑格尔指出,市民社会划分为不同阶级、具有严格等级是国家的主要基础,国家是家庭和市民社会的统一,是伦理理念的最高体现,因而也是调解社会矛盾和个人生活的神圣力量。他强调,个人只有把自我规定在普遍的等级和阶级关系中,才能获得客观性和人格;个人只有隶属于国家,才能使形式的良心提高到真实的良心,实现法与福利、权利与义务、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达到至善和自由。从哲学上看,黑格尔伦理思想的形式是唯心的,但其内容是现实的,方法是辩证的,它的成就对后世伦理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以上:宋希仁)4.美学思想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美学讲演录》一书中,这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他的哲学体系在美学和艺术领域中的具体表现。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性的理念,整个世界不外是绝对理念自我认识、自我实现的过程。从而历史不再是一堆偶然的现象,而是合乎规律、合乎理性的发展。艺术、宗教、哲学,便是绝对理念在精神阶段发展中的最高阶段。艺术的根本特点,是理念通过感性的形象来显现自己、认识自己,“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成为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

宋希仁,男,吉林省临江县人。1936年7月生,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不朽的寿律》、《伦理与人生》、《人生哲学导论》、《日本采风》、《伦理的探索――从苏格拉底到马克思》、《西方伦理思想史》(合著);主编《当代外国伦理思想》、《道德观通论》等;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该书系统介绍了古希腊罗马时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伦理思想,以及近代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的伦理思想,既从思想层面上阐述了西方伦理学基本概念、主要命题、基本方法、重要问题等的提出和演变,又在深入研究伦理思想代表人物、流派和著作的基础上,梳理出西方伦理思想发生、发展的基本历程,阐明了西方伦理学理论体系的特点。 伦理学史的研究表明,伦理学史本身就是伦理学,通过对伦理思想史的研究可以引导人们了解伦理学本身的内容。换个角度看,研究伦理思想史,也就是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发展着的伦理学。这一方面要梳理出学科知识体系,描述其发生、发展的整体趋势和概貌;另一方面要注重发现那些曾经引起涟漪、激起波涛、带动历史潮流的思想理论观点,特别是那些处在历史转折点上的思想闪光。这部新编的《西方伦理思想史》,不但内容丰富,增加了新材料,而且富有创意,体现出对西方伦理思想研究的新思考,有助于人们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西方伦理思想。西方伦理思想史图书目录导言第一章 古希腊伦理学的先声第一节 从神话到哲学的道德思考第二节 伦理学的雏形第三节 伦理思想的深化第二章 尼各马科伦理学第一节 理性主义的发展第二节 初创的伦理学体系第三节 社会伦理思想第三章 希腊化和罗马时代伦理思想第一节 快乐主义第二节 德性主义第三节 怀疑主义第四章 中世纪基督教伦理思想第五章 从中世纪向近代的转型第六章 近代早期道德哲学第七章 近代道德情感论伦理学第八章 18世纪法国启蒙伦理思想第九章 功利主义伦理学第十章 道德形而上学体系第十一章 法哲学体系第十二章 进化论伦理思想第十三章 19世纪美国伦理思想第十四章 空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后记

腾格尔的可以吗?~~~~~~~~~~~~~~~~

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宋希亮

论文写好了,没有参考文献就添加相关的文献就好了。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格式:

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

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文献嘛,就是说你写文章的时候都参考了哪些资料你可以去百度搜一下论文文献,很多的先给你几个希望能帮上你的忙[1]范雪玲、范先国。对会计委派制的疑义。财会月刊。1998年第10期。[2]郜进兴。关于“会计委派制”的若干问题。会计研究。1999年第9期。[3]潘爱、杨佩礼。初探会计委派制的基本模式。四川会计。1999年第11期。[4]王海燕。从产权经济学角度看财务总监问题。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3期。[5]伍中信。产权与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年。[6]张贵友。会计派驻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中国乡镇企业会计。1999年第11期。[7]张延波。高级财务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8]宋希亮。强化企业财务监督机制措施的几点看法。财务与会计。2005年第6期。[9]杨有红。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与运行。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10]鄂秀丽。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方法。财务与会计。2005年第7期。格式看你老师要求拉

北宋仁宗朝人物史论文研究

说到宋朝的皇帝,先谈谈宋朝,宋朝是一个温和的朝代,一个繁华的朝代,同时也是一个懦弱的朝代,说他温和是因为宋朝终其始末没有杀过一个士大夫,不像后面明清时期,不是文字狱的大兴,就是构陷文官的下狱。

宋朝的皇帝对自己的权利把握最为精妙,他将皇权分出一部分让士大夫去制衡,同时又让士大夫受制于皇权,使国家权利平衡在一个合适的水平线,同时为了防止像唐末节度使权利过大,导致各地割据的情况的再次出现,宋朝对于兵权和将领的权力看的太重,这让士大夫从中崛起,而这也是宋朝重文轻武风气盛行的根源所在,所以宋朝是一个温和的时代。

宋朝,是历朝历代征兵最多的王朝,但它却无法应对对辽的战争,夺回丢失的燕云十六州,导致自身不得不派重兵在边境防守,所以宋朝是一个懦弱的朝代。说大宋繁华是因为工商业的发达,让这个朝代工商业发展十分的迅速,但是工商业的发达,导致小农经济体制被破坏,土地兼并严重,很多人不得不从商来以此养家糊口这就是宋朝。

而正是这样一个朝代,诞生了许多著名的皇帝,在这些皇帝中宋仁宗算是最为仁德一个。

宋仁宗--赵祯,宋朝第四位皇帝,宋仁宗天性仁孝,对人宽厚和善,喜怒不表现于外表,他是一个用一生去诠释了什么叫做仁德的皇帝,连后来的康熙乾隆皇帝都佩服他,他在位期间虽未有过对外的扩张的宏伟壮举,但是他对于自己父辈传下的江山,却守护的很好。

他在位几十年,对下属宽厚以待,让百姓休养生息,使宋朝达到一个发展的顶峰。宋仁宗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仁宗皇帝当政期间,政府正式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相对于“私交子”而言)。

这位帝王具有相当大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这在封建时代,也算是很难得的了。因此,以往历史学家们称誉他为“守成贤主”。

“仁政”,一直是传统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之前,没有一个帝王能以“仁”为谥号或冠以“仁”,尽管没有多少人喜欢当战争的牺牲品,但人们总愿意记住那些会打仗的皇帝,而忘却仁宗这样以“仁”治国的“仁主”。

宋仁宗同时也是一个睿智的人,他在位期间将自己的睿智展现的很充分,宋仁宗与他的士大夫合作者们共建了和谐的人文社会,为北宋的“极盛”时代的到来。做出了重要贡献。

庆历新政,一个为民谋福祉的政策但是它的实行却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与阻挠,所以最后以失败告终,并且败得很彻底,但这从另一方面也展现出了仁宗的睿智,在事态并未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宋仁宗便及时停止了改革,悬崖勒马。

虽然停止改革的理由很可笑,但是他不得不这么做,如果他像后面神宗在位时那样的优柔寡断,态度不明确,最后只会剩下人头滚滚,庆历新政的失败也使他暂时放下了革新的念头,因为他知道如果再这样改革下去,朝堂就不会稳固,再加上外敌环伺,会影响国家的根本。

同时为了国家的利益他还将自己亦师亦友的范仲淹下放了,并且赶出了中枢,哪怕他知道范仲淹这是个不可能会结党的忠臣,知道这是个济世之臣,他也无可奈何,这也是他作为一个皇帝的无奈和必要的牺牲。

公元1063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号,举国哀痛。《宋史》记载“仁宗驾崩的消息传出后,当他的死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

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更为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宋仁宗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出现了“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的景象。

史书记载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得知死讯大为惊讶,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此后,辽国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宋仁宗,终其一生,为国为民。在位期间,使得北宋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国家太平,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本来这样一个盛世,足以支撑一位帝王奢侈的生活,但是宋仁宗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没有耽于享乐,反而倡导节俭。

他将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国家,尽心尽力,真正得做到了一个“为人君,止于仁”的皇帝。

赵祯算是一个明君。

宋仁宗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1022年即位,宋仁宗从小性格宽厚,不喜欢何人能起争执,而且很稳重,史书记载他喜怒不形于色。一般来说中国古代帝王的身份在众人之上,宫女和太监在他们眼中都是仆人,有时候被伺候的不顺心,就是非打即骂,但是宋仁宗却不一样,他贵为皇帝的子嗣,对待下人不严苛,有时候还会照顾到他们的感受。

人物特点

宋仁宗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在位时间42年,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宋仁宗是一位明理的人,他大肆的主张学习读书,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为此宋朝也是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文学题材宋词,宋词的出现更加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他在位几十年,对下属宽厚以待,让百姓休养生息,使宋朝达到一个发展的顶峰。宋仁宗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仁宗皇帝当政期间,政府正式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相对于“私交子”而言)。

有:范仲淹、王安石、 苏轼、苏辙、司马光等。

1、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

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2、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3、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4、苏辙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

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谏事而被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宰相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5、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安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仲淹

毕业论文格式宋体和仿宋

毕业论文格式及字体字号要求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下面一起看看各部分的格式要求及字体大小要求。

中文题名

(二号宋体)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题名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同行不熟悉的外来语、缩写词、符号、代号和商品名称。为便于数据库收录,尽可能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

作者姓名

(小四号仿宋体)

作者单位(包括英文摘要中)

(小五号宋体)

(如果作者为两位以上,之间用","隔开;如果多个作者为不同单位时,应在作者姓名上打上角标以区别,作者通讯地址应为详细的工作单位、所在城市及邮编和e-mail地址,必须用全称标注,不得简称。在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姓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作者单位,城市,邮政编码。如作者为两位以上,应指定联系人。)

中图分类号

(图书分类法是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结合图书资料的内容和特点,分门别类组成的分类表。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论文进行中图分类的。)

中、英文摘要

(五号楷体)

(摘要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传达重要的可检索信息,其主要内容包括被报导的研究项目的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篇幅以3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要用英语清楚、简明地写作,内容限制在150~180个英文单词以内。)

关键词(5号楷体)

(关键词是便于读者从浩如烟海的书刊、论文中寻找文献,特别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论文应提供关键词3~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在审读文献题名、前言、结论、图表,特别是在审读文摘的基础上,选定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首先要选项取列入《汉语主题词表》、《MeSH》等词表中的规范性词(称叙词或主题词)。对于那些反映新技术、新学科而尚未被主题词表录入的新名词术语,可用非规范的自由词标出,但不能把关键词写成是一句内容"全面"的短语。)

正文(5号宋体)

文稿正文(含图、表)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应符合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GB3100-3102)。对外文字母、单位、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及易混淆的字母应书写清楚。

文稿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一级标题(小4号黑体)形如1,2,3......;二级标题(5号黑体)形如: 1,......; ,......; 三级标题(5号宋体)形如: , ,......引言或前言不排序。若论文为基金项目,请在文章首页下角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

图表要求

文中的图题、表题应有中英文对照(小5号黑体),并随文出现,图要精选,一般不超过6幅,请看具体要求。若图中有坐标,要求用符号注明坐标所表示的量(斜体),单位(正体)。若有图注,靠近放在图下部。照片应选用反差较大、层次分明、无折痕、无污迹的黑白照片,或提供*.tif格式的电子文档(分辨率不低于600线)。作者应自留底图。文中表格一律使用三线表(祥见示例)(不划竖线)。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用符号),若单位相同可统一写在表头或表顶线上右侧。若有表注,写在表底线下左侧。表中重复出现的文字,不可用"同前"、"同左"等表示,必须全部重复写出。

参考文献(小5号宋体)

为了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尊重他人研究成果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列出的应确实是作者阅读过的、最主要的且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或协作成果,应征得有关方面同意,以脚注方式顺序表明.参考文献选用顺序编码制,按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每条文献著录项目应齐全.文献的作者、编者、译者不超过3人时全部写出,超过者只写前3人,后加“等”或“et al”,作者之间用“,”隔开.外文作者或编者书写时,一律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且省略“.”。由于Ei信息部进行收录论文中的参考文献(仅指英文)的录入工作,所以在稿件中参考文献中文期刊论文按中、英两种文字给出(英文参考文献不必给出中文)。

毕业论文格式第一、构成项目 毕业论文包括以下内容: 封面、内容提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附录、参考文献。其中“附录”视具体情 况安排,其余为必备项目。如果需要,可以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参考文献后加“后记”。 第二、各项目含义(1)封面 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作者、学校名称、专业、年级、指导教师、日期等项内容组成。(2)内容提要与关键词 内容提要是论文内容的概括性描述,应忠实于原文,字数控制在 300 字以内。关键词是 从论文标题、内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现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通常不 超过 7 个。(3)目录 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附录、参考文献、后记等对应的页码。(4)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由绪论(引论) 、本论、结论三个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 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5).注释 对所创造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用脚注形式。(6)附录,以及毕业论文结论 附属于正文,在毕业论文结束语中出现,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 字、表格、图形等形式。(7)参考文献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名录。 4、毕业论文格式编排 第一、纸型、页边距及装订线 毕业论文一律用国家标准 A4 型纸 (297mmX210mm) 打印。 页边距为: (上) 天头 30mm, 地脚(下)25mm,订口(左)30mm,翻口(右)25mm。装订线在左边,距页边 10mm。 第二、版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 倍行距。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 汉字。忌用繁体字、异体字等其他不规范字。 第三、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 (1)文头 封面顶部居中, 小二号行楷, 顶行, 居中。 固定内容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2)论文标题 小一号黑体。文头居中,按小一号字体上空一行。 (如果加论文副标题,则要求:小二 号黑体,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论文标题以下的行距为:固定值,40 磅。 (3)作者、学院名称、专业、年级、指导教师、日期 项目名称用小三号黑体,后填写的内容处加下划线标明,8 个汉字的长度,所填写的内 容统一用三号楷体,各占一行,居中对齐。下空两行。 (4)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紧接封面后另起页,版式和字号按正文要求。其中,“内容提要”和 “:” 黑体,内容用宋体。上空一行,段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关键词”与 “内容提要”间隔 两行,段首空两格。“关键词”和 “:” 用黑体,内容用宋体。关键词通常不超过七个,词间空 一格。 (5)目录 另起页,项目名称用 3 号黑体,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内容用小 4 号仿宋。 (6)正文文字:另起页。 (7)论文标题:用二号黑体加粗,居中排列,上空一行;下标明年级、专业、作者, 作者姓名另起一行,四号楷体,居中排列;下空两行接正文。正文文字一般用小四号宋体, 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二)”,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级以下标题序号分别为“1.”和(1) ,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为避免与注释相互混淆, 不可用“①”。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 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9)注释:正文中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统一为“①”,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 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空两格后定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注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每个 注文各占一段,用小 5 号宋体。引用文章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文章标题、刊物名、某 年第几期〈例如 : ①龚祥瑞: 《论行政合理性原则》, 载《法学杂志》1987 年第 1 期。); 引用著作时, 注文的顺序为: 作者、 著作名称、 出版者、 某年第几版、 页数 ( 例如: [ 英 ] ② 威廉•韦德著: 《行政法》 ,楚剑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5 页。)。(10)附录 项目名称为小四号黑体,在正文后空两行空两格排印,内容编排参考“示范文本”,也可 附上毕业论文致谢词。(11)参考文献 项目名称用小四号黑体, 在正文或附录后空两行顶格排印, 另起行空两格用小四号宋体 排印参考文献内容,具体编排方式同注释(参考的著作可不写第几页) 。(12)页码

论文字体格式要求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论文字体格式要求,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封面

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

二、目录

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章节条目:五号宋体。

行距:单倍行距。

三、论文题目: 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

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

3、字数:300字左右。

4、行距:20磅

5、关键词: 四号宋体,加粗。 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

1、ABSTRACT:小二号 Times New Roman.

2、内容字体:小四号 Times New Roman.

3、单倍行距。

4、Keywords: 四号 加粗。 词3-5个,小四号 Times New Roman. 词间空一格。

六、绪论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七、正文

(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

章:标题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节:标题 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一级标题序号 如:一、二、三、 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

二级标题序号 如:(一)(二)(三) 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

三级标题序号 如:. 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四级标题序号 如:(1)(2)(3) 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五级标题序号 如:①②③ 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医学、体育类毕业论文各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1××××(小2号黑体,居中)××××××××××××××(内容用4号宋体)。××××(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小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三)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四)插图

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

(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 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表、公式()等。

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

八、结束语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九、致谢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十、参考文献

(一)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 五号宋体, 行距:20磅。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 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 .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十一、附录(可略去)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英文内容小四号 Times New Roman. 单倍行距。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0磅。

十二、提示

论文用A4纸纵向单面打印。页边距设置:上,下,左,右。

「就学高端版」APP:随身顾问,立即就学!

期刊投稿----核心期刊编辑帮您了解投稿、审稿规则,提高投稿命中率!

考研咨询----国内经管名校研究生,为您解答疑惑、分享经验!

高考择校----高校老师为您介绍学校、专业情况,助您成功选择理想大学!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一、基本格式

论文只能打印在每页纸的一面上,不得打印在正反面上。论文纸的大小尺寸为a4纸打印。侧面装订。

二、题名页

论文题名页上打印格式基本相近,中、英文对照,中文题目页在第一页,英文题目页在第二页。一般由顶部往下三分之一页处打印论文题目,论文题目都用大写字母,下隔八行打印论文调查者姓名、所属电大,再下隔八行视实际情况打上提交日期xx年xx月xx日以及课程名称:论文项目设计

上述各项内容都应打印在论文题名页的中间部位。

三、摘要及关键词页

摘要及关键词页上打印格式同论文题名页,中、英文对照,中文题目页在上,英文题目页在下。一般根据提要的内容多少安排打印。中文题目摘要采用宋体一号,加粗,摘要正文部分采用宋体,小四号。关键字题目部分采用宋体三号,加粗,关键字短语部分采用宋体,小四号。英文题目摘要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一号,加粗,摘要正文部分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小四。

四、致谢页

学员可以自选致谢页,一般不要求写中文。英文大标题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一号,加粗,正文部分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小四。

五、目录页

英文大标题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一号,加粗,小标题部分统一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三号,加粗。注意在右方注明对应的页号,中间虚线连接。

六、正文页

论文的正文需隔行打印,正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小四。大标题为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三号、加粗字。副标题为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三号、加粗。

七、尾注、参考文献页与附录页

尾注、参考文献页与附录页(大标题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一号,加粗)正文部分如尾注、参考文献目录与附录可不必隔行打印,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小四。

一、纸型、页面设置、版式和用字.

毕业论文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mmX210mm)打印.页面分图文区与白边区两部分,所有的文字、图形、其他符号只能出现在图文区内.白边区的尺寸(页边距)为:天头(上)25mm,地脚(下)20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

二、论文封面.

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作者、学校、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组成员、答辩日期、申请学位等项目组成.文头:封面顶部居中,占两行.上一行内容为“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用小三号宋体;下一行内容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3号宋体加粗.文头上下各空一行.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文头下居中,上下各空两行.论文副题:小2号黑体加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作者、学校(市级电大)、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组成员、答辩日期、申请学位等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内容用3号楷体,在正副标题下适当居中左对齐依次排列.占行格式为:作者:XXX;学校:XXX;年级:XXX;学号:XXX;指导教师:XXX;职称:XXX;XXX(主持人)职称:XXX;XXX职称:XXX;答辩日期:X年X月X日;申请学位:学士(不申请可省略此项).由于论文副题可有可无,学位可申请可不申请,答辩组成员可以是3、5、7人,封面内容占行具有不确定性,为保持封面的整体美观,可对行距做适当调整.

三、论文

论文由论文目录(提纲)和题目、作者姓名、完成日期、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附录等项目组成.需要列目录的论文,目录要独占一页.“目录”二字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以下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及参考文献、附录等项及其对应页码.用小4号宋体.

论文题目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作者姓名:题目下方居中,用四号楷体;完成时间:作者姓名下方居中,字样为“X年X月”,用四号楷体;摘要:作者姓名下空一行,左起顶头,写明“摘要”字样加粗,点冒号,接排摘要内容.一般用五号字,字体用楷体;关键词:摘要下方,左起顶头,写明“关键词”字样加粗,点冒号,接排关键词.词间空一字.字型字体同摘要;正文:关键词下空一行开始.正文文字一般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正文文中标题: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如果居中,上下各空一行;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三、四、五级序号分别为“1.”、“(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一般不独占行,末尾加句号.如果独占行,则不使用标点.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注释:注释采用脚注形式.加注符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标在须加注之处最后一个字的右上角后,用带圈或括弧的阿拉伯数字依次标示.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左起空两字后写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建议使用电脑脚注功能;参考文献:在正文项目后空两行左起顶头用四号黑体写明“参考文献”,另起行空两格用5号宋体编排参考文献内容,每个参考文献都另起行.参考文献的项目见“实施方案”正文;附录:在参考文献后空两行左起顶头用四号黑体写明“附录”字样,另起行编排附录内容,格式参考正文.

知识扩展:毕业论文格式

1、论文题目,有的含副标题.题目之下是作者署名,署名之前或下边一行写作者的校、院、系、年级.

2、“摘要”与“关键词”,或称“内容提要”,一般为300字左右.位于作者署名之后,正文之前.关键词,结合标题和正文内容一般选取3至5个.

3、引论.用“O”标示,常写作“引言”、“引论”、“绪论”,引言较短时可不标出“O.引言”类小标题.引论的内容一般是交代选题背景,主要有:课题来源,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状况.已有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选题的意义,讨论的问题.本文分几部分,从哪些方面进行讨论,以及指导思想、论证方法等,均可根据内容的需要写在引论中.

4、正论.正论常分几部分写,分别标示“一”“二”“三”“四”等,有的加小标题,或以分论点的形式出现,以凸现论述的观点或主要内容.这部分是对研究过程及分析、归纳、概括的表达,体现出分析方法与思路,充分有力的论证.正论还要体现出明确的'指导思想.

5、结论.一般用“结语”“小结”“余论”等标示.也可不标示“结语”之类的词儿,在正论之后空一行直接写结论或总结.在毕业论文格式中,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归纳、综合或概括,也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若是在正论之后,对相关联的问题还想简短论述一下,或是对较为重要的问题再说一些想法,可写成“余论”.

6、毕业论文致谢.接上文另起一段.简述自己撰写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对指导老师以及有关人员表示感谢.“毕业论文致谢”并非形式,也不是走过场,是一个大学生修养的表现.

7、注释与参考资料.注释专指“本文注”,即作者对论文有关内容所作的解释,一般用脚注,放在本页末,属毕业论文格式的非必备项.参考文献专指“引文注”,即作者对引用他人作品的有关内容所作的说明,在引文结束处右上角用[1][2]等标示,序号与文末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同一著作或文章被多次引用时只著录一次,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见《参考文献格式》.

8、附录.收录和论文有直接关系的文字材料、图表、数据、试验结果等.中文方面的毕业论文格式中作附录的情况似乎不多见,属毕业论文格式的非必备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毕业论文古希腊

你好,是要多长的篇幅

具体题目和要求是什么。

道德伦理神话起源希腊神话对现世的影响(文学、艺术。。。)人物特点神话是希腊社会的再现希腊神话与其他地区神话的比较

提供一些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方面的毕业论文选题。供参考。外国文学方向 1 、 论古希腊神话的特质及其对西方文化精神的影响。 2、 试论荷马史诗的时代主题及其艺术成就。 3 、 论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和艺术风格。 4 、 从《俄狄浦斯王》看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艺术成就。 5 、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悲剧艺术比较。 6、 东西方悲剧精神的比较研究。 7 、 论但丁《神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8、 《巨人传》与法国文艺复兴精神。 9 、 堂吉诃德与桑丘 ? 潘沙形象研究。 10 、论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主题思想及其艺术特征。 11 、试论莎士比亚喜剧的主题思想及其艺术特征。 12 、论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成就(四大悲剧或《哈姆莱特》)。 13 、试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男性(女性)形象。 14 、从《伪君子》看莫里哀古典主义喜剧的艺术成就。 15 、试论《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思想意义。 16 、论《浮士德》的思想主题及其艺术特色。 17 、论《浮士德》的人物形象及其辨证思想。 18 、论浮士德人生追求的主题意义。 19 、从《恰尔德 ? 哈洛尔德游记》看拜伦浪漫主义诗歌特色。 20 、从《巴黎圣母院》看雨果的美丑对照艺术原则。 21 、从《悲惨世界》看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22 、试论《红与黑》的艺术成就。 23 、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对贵族的态度。 24 、论《高老头》的典型人物及其主题意义。 25 、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 26 、论《人间喜剧》的思想主题与“巴尔扎克式”小说的艺术特征。 27 、从《包法利夫人》看福楼拜的小说艺术成就。 28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简 ? 奥斯汀的妇女观。 29 、论《简 ? 爱》的艺术成就。 30 、论《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和人物形象。 31 、试论狄更斯前期小说创作中的“流浪汉小说”特征。 32 、论狄更斯笔下的“小人物”形象。 33 、从《双城记》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34 、论普希金《叶甫盖尼 ? 奥涅金》的艺术成就。 35 、论果戈理的幽默讽刺艺术(“含泪的笑”)。 36 、屠格涅夫笔下的“多余人”形象研究(罗亭等)。 37 、诗意的现实主义?D?D屠格涅夫小说艺术研究。 38 、从《罪与罚》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现实主义艺术特点。 39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及其艺术特征。 40 、莫泊桑短篇小说研究。 41 、从《玩偶之家》看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艺术成就。 42 、偶然性与必然性?D?D论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命运主题。 43 、传统性与现代性?D?D论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悲剧意识。 44 、性格与环境?D?D论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人物形象。 45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小说的艺术成就。 46 、试论《战争与和平》的艺术成就。 47 、论《安娜 ? 卡列尼娜》的艺术构思及其主题意义。 48 、论安娜 ? 卡列尼娜的悲剧及其“心灵辩证法”。 49 、从《复活》的人物“复活”看“托尔斯泰主义”。 50 、论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51 、论马克 ? 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 52 、论《哈克 ? 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小说成就。 53 、论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创作的艺术特色。 54 、论《母亲》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成就。 55 、论萧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的艺术成就。 56 、试论劳伦斯小说中的两性关系研究及其文化价值观。 57 、论《儿子与情人》的思想主题与艺术特色。 58 、论《虹》的三代人情爱观及其思想意义。 59 、试论海明威长篇小说中的反战主题和“迷惘的一代”人物形象。 60 、论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及其“硬汉性格”。 61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62 、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征。 63 、论《荒原》的后期象征主义艺术特色。 64 、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主题。 65 、试论卡夫卡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 66 、从《追忆逝水年华》看普鲁斯特的“回忆的诗学”。 67 、论《尤利西斯》的意识流小说艺术成就。 68 、试论存在主义小说、戏剧的现代哲理。 69 、试论东方文学的文明特质及其文化价值观。 70 、东方神话研究。 71 、论古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的人物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72 、论印度两大史诗的文化影响。 73 、《圣经》文学研究。 74 、试论《源氏物语》的小说成就。 75 、论《源氏物语》的女性形象及其意义。 76 、阿拉伯民间文学杰作《一千零一夜》研究。 77 、试论泰戈尔散文诗《吉檀伽利》的艺术成就。 78 、川端康成的小说美学及其艺术成就。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