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什么中的物理小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什么中的物理小论文题目

要写好教研论文,首先要选好题目,其次要尽量多地获得这一选题的相关资料,还要实实在在地进行教学研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关于初中物理教学论文题目,希望对你有帮助

1、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

2、谈谈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3、兴趣——学生学习物理最好的老师

4、物理习题隐含条件的探讨

5、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探讨

6、高中“课题研究”教学案例总结

7、中学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分析

8、论物理教育中的科学素养培养

9、新的中学物理课程目标分析(择其某一项)

10、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美育素材研究

11、物理教学中的创造人格培养

12、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探究

13、试论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14、对高考“理科综合”科目的改革的思考

15、未来中学物理教师素质结构之设想

16、现行物理教学大纲及教材的有关评价

17、对高中某一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教学研究(电磁学,光学方面)

18、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思考

19、高一物理新教材的比较与评价

20、论非智力品质在物理学习中的形成与作用

1、缠态与量子通信述评

2、光折变材料的光信息存储研究进展

3、纳米结构ZnO研究状况

4、纳米尺度中的量子力学

5、由相对论的创立看物理学的思想方法

6、从经典力学到量子力学的思想体系探讨

7、光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8、用麦克斯韦方程组讨论晶体双折射现象(电磁学,光学)

9、计算半径为R的球的热传导现象(热学及统计物理学)

10、用麦克斯韦方程组讨论晶体双折射现象(电磁学,光学)

11、用傅里叶变换计算(单缝、圆孔)衍射的光强分布(光学)

12、论物理学中的理想模型

1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Flash/Authorware)

14、激光全息实验的设计(光学)

15、物理学中的美学问题探讨(物理学史)

16、四层楼电梯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17、简易稳压直流电源设计

1、复摆实验仪的研究

2、杨摸量实验仪研究

3、落球法液体粘滞系数测定仪的改进

4、浅议氦氖激光器在光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5、全息照相实验技巧探讨

6、实验数据的处理和测量不确定度计算

7、标准不确定度合成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讨论

8、钢丝的切变模量与扭转角度关系的研究

9、物理实验测量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10、向心力实验装置研究

11、重力加速度测量实验装置研究

12、液体表面张力实验装置研究

13、MATLAB在声学实验中的应用

14、非线性电阻特性的实验研究

15、简易万用表的设计制作及校准

16、体效应管负阻特性的测量研究

17、微波光学实验研究

18、组合测量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19、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微小形变实验方法的改进与研究

1、新制冷剂HFC—134a的热物理及热力学性质2、热力学状态函数关系图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3、应用物理学专业《热学》与《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整合之初探4、浅分析物理化学中的“热力学”5、讲授物理化学中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探讨6、热力学第二定律从物理说法导出数学说法7、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简明教程8、热学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9、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解题指导10、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

高中物理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写这种文章啊,看看《物理教师》这本杂志很有帮助

一道题目有好多的方法去做。没有固定的方法与题目

题目:关于焦耳定律实验的讨论摘要:焦耳定律Q=I^2Rt是中学物理中重要的电学定律,对于焦耳定律的实验演示,教材或教参上常用的方法主要有:(1)传统的煤油吸热法.将阻值不同的电阻丝串联后插入盛有相同质量煤油的量热器中,通电后看哪个量热...

惯性的物理论文参考题目:1. 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等的实验验证。2. 谈谈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3. 惯性系与非惯性系中物理学规律之间联系的讨论。4. 生活中的惯性力,科里奥利力,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科里奥利效应。5. 谈谈角动量守恒及其应用。6. 质心参照系的利用。

初中物理科技小论文题目

1.选题 翻翻你物理课本选一个试验来写(水泥加水后搅拌成泥浆)2.然后写 自己通过做试验来证明1.题目(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试验)2.准备工作(材料准备,时间准备)3.试验开始:拿出水泥,然后加入水4.得出结论5.做记录--我只是随便给你提出一个试验,具体写什么,你自己来定,就按照我上面的流程写,就对了。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研究》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的形式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 关键词:物理新课程 科学探究 经历过程 以学生为中心,就要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就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教学中注重科学探究实验,是实现学习方式多样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这就要求过去以书本为主、以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物理《物态变化》一节中。传统的教学是以学科的知识为核心的。一般都是通过教师做演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再讲解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以及过程特征。而按照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以熔化和凝固知识的内容为载体,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不能只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熔化和凝固概念的规律本身上,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凝固和熔化过程的经历和体验上。首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如“水结成冰、冰熔化成水”这样的典型事例引出熔化和凝固这种现象;然后结合事例引导学生猜想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究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猜想不是瞎想,应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给的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或者对一些可能性做出假设。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猜想做出记录,以便在验证之后和开始时猜想情况进行对比,这也是一种学习。有了猜想之后就要进行验证,看猜想是否正确。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用什么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组织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交流。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物理,教师应根据探究的方案进行较多的指导,在学生交流方案的基础之上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提出如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1.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为什么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要把试管放在水中,通过烧杯对水进行加热?2.烧杯中要放多少水才合适呢?3.温度计的测温泡放在什么位置才比较合适?4.怎样才能把温度计的测温泡放在合适的位置?5.实验当中需要记录哪些数据,怎样记录?6.实验操作的程序是什么样的?7.怎样才能保证实验的过程安全操作?”学生清楚这些问题以后实验方案也就已经确定了。方案确定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并收集证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搜集学生操作过程当中的所有问题,包括学生操作是否规范、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主动、学生的操作是否有安全隐患等等。在学生完成实验探究以后,学生通过实验所得出的结果可能并不十分理想,如熔化的温度偏差较大,所画的图像并不能明显地看出来熔化过程等一些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在传统教学观念来看实验都是失败的。现在我们注意到新课程标准已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摆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实验的结果是否理想,更要关注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参与程度。不管实验的结果如何,在得出实验结论之后都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可以让学生考虑这样的问题:“1.你的猜想和实验结论是不是一致哪?2.你的结果和其他同学相比有没有较大的差异?如果有较大的差异原因是什么哪?3.在探究过程你是否发现了新问题?4.你对这个装置是否有新的改进?5.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哪?”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和讨论,如果学生的实验结果并不理想,但他能找到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这也是一种收获。通过交流探究过程的收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也可以巩固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可见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主要是在于不仅注重探究的结果,同时也注重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当然,学生在刚刚学物理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控制好科学探究的操作难度和思维难度,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当中可以进行科学探究的因素。比如在声现象的教学当中,由于对于声现象学生并不很陌生,所涉及到的实验器材又比较简单、操作也很方便。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要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参与引导学生经历研究声音产生的过程,交流所发现的实验现象。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认知过程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一般性方法。再比如《大气压强》的教学,以往都是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大气压强的存在,进而再由教师来讲解大气压强的数值以及测定方法。而现在的教学需要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激发起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通过对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这样来设计大气压强的教学,通过学生在课下的观察现象和搜集资料、动手做实验等方法,让学生对大气压强的存在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一种具体可行的方法。通过课上学生对课前准备的展示与交流,从知识与技能上看,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也感受到了向四个方向都存在大气压强的事实。从过程与方法上来看,学生在准备工作中经历了猜想、假设、实验验证、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来看,通过参与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以及交流合作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一种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这样的新课的引入,从课程目标三个方面上来看,都是符合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育理念的。另外关于大气压强的测定的实验的教学,传统的教学多是通过看挂图或录象来直接给出托里拆利实验的结论。而现在我们考虑到应该在知识的教学过程当中充分的引导学生来进行科学探究,所以关于大气压强的教学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通过压强的定义式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大气压强的数据。首先让学生来设计方案,使学生经历设计方案的过程,并且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际的验证。在验证当中发现问题时再不断地修正方案,这样经历一个设计新方案——进行实际验证——完善方案的科学探究过程,最后再给出托里拆利实验的结论。这样的处理会充分地利用教学当中科学探究的素材,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思维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另外,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学生探究活动与传统的学生实验是不同的。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学生的实践活动并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师预先规定好的程序来进行操作,得出教师预计的实验结论。现在的实验探究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方案来交流研讨探究的结果。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新课程教材注重到了在每章、每节的开始尽量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事物或现象引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事物或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规律。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应力争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这样既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的科学情感。比如在《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因此在这一节的教学之初,我们就应该避开那些比较抽象的、一般化的物态变化和那些非常严密的物理概念,而应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当中的实例(比如晒衣服的问题)出发,认识到一种具体物质——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从衣服上跑掉了!”从这样一个学生很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来认识汽化现象。再比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的教学,这个知识点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一个分化点。但是在现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应该进行改革。尽管在探究活动之后需要一些定量的计算,但是应该尽量避开那些意义并不很大的一些模型化的繁杂的计算,应该像教材当中的例题和作业那样设计一些有实际背景、有实际意义的习题。再比如《光的反射》的教学,我们不能仅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的落实上,只关注如何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而应该从实际的问题出发,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物理知识在实际当中是很有用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些具体的实例出发来引入所要研究的内容并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来解决这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三.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方式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强调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和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感受。所以物理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知识内容本身,而应结合学校的物质条件和学生的兴趣、能力水平,开发多种多样的探究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探究“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当中,学生从他的实验结果或者从熔化图像上很难看出比较明显的熔化过程,或者可能会发现海波由于过热而不凝固这样的问题。

暑假中学校布置要做一个叫“塑料瓶潜水艇”的小制作,我做了一个,效果还不错。这个“潜水艇”制作起来很容易:先准备一个塑料瓶,两根塑料管,橡皮泥和卡纸少量。需要的工具也很常见:剪刀、刀片和小锥子。对了,还有必不可少的塑料绝缘防水胶带(橡皮胶布)。用刀片将塑料瓶的瓶底整齐地切下来,在瓶内放一小块橡皮泥并用塑料绝缘胶带(橡皮胶布)固定,作为压舱物。再在瓶盖上分别钻两个孔,将一长一短的两根塑料管插入,胶布固定。然后用胶布把刚才切下的瓶底固定在原处(注意密封)。之后用卡纸做一个“指挥塔”,并用蜡笔在两面涂上颜色(防水)。最后装饰下就好啦!我找来一个长些的盆子,盛了大半盆水,手拿“潜水艇”慢慢放入水面,水从下面的塑料管流入瓶内,当瓶内装满水后,潜水艇就沉在水底。这时,嘴从上面的塑料管中慢而均匀地吹气,就会发现浸在水中的下面的塑料管口会往外冒一长串的水泡,然后开始往外出水。潜水艇慢慢地前进,一边航行一边上浮。停止吹气的话,水又会流入瓶内,潜水艇又下沉了。而当你在吹气的过程中用手指堵住另一根漫在水里的塑料管管口,水就会从你吹气的管中流出呢。如果拿出灌满水的潜水艇,倒过来,让两根塑料管管口都朝下,你又会发现,只有一根管往外出水,另一根管却在往瓶里送空气。堵上出水管,另一根管就改为出水管了,而原来的出水管又变为出气管。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后,你一定有许多疑惑吧。第一,潜水艇为什么在吹气的过程中会一边向前航行一边上浮呢?因为空气进入瓶内后,瓶内的水受到空气的压力会从另一根管中流出,瓶里的水排出了,潜水艇自然会上浮,至于航行,是因为排出的水有一股反作用力,会推动它慢慢前进。第二,为什么堵住漫在水中的塑料管管口,水会从吹气的管中流出?因为瓶内的水由于空气的压力必须通过塑料管这惟一可以出水的通道排出,如果堵上了,水失去出去的通道,自然会选择吹气管往外排出,压力大就可促进水向气体进入的地方流。第三,为什么倒拿潜水艇塑料管一根会出水一根却要进空气呢?因为“水往低处流”,倒拿后水一定会找下方的通道流出,选择低处的管道后,高处的管道自然会往里进空气。因为水排出后,水所占瓶内的容积会逐渐变小,瓶内的另一部分要靠空气来填充,这就促使空气不断地通过塑料管进入了。通过这次的实验,我明白了许多科学道理,同时也明白了:只有亲自去实验论证,才能得出最科学最精确的答案!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科学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汽车上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的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 它是利用凹透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的。 轿车上装有太阳膜,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太阳膜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放射足够的光头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反射成的像在过的前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及时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上,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相遇路上的行人相混。 现在,人类所有令人惊叹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天技术等,无不是建立在早期的科学家们对身边琐事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上的,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甚或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小论文题目精选

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研究,在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中早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了.许多物理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一定律的教学发表了自己颇有见地的教学见解,并且得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当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教学策略时,我们发现,确实可以取得如同一些文献中所述的预期效果.然而,当我们设计一些新的情境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决问题时,令我们十分吃惊的是:学生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掌握程度却又非常之差.这使得我们困惑不解.为何对同一教学策略教学的结果的评价出现如此之大的偏差?是教师教的原因,还是学生学的原因,抑或两者兼而有之.这促使我们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进一步,我们从学生的认知心理上,对这一规律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 通常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一般是按教材编排顺序,先进行演示实验引出课题,然后通过讲解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的争论,消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错误观念,进一步通过做斜面小车实验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最后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从而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为了检验学生学习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情况,我们曾用这样一道题目来检测学生.题目如下.你坐在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将手中的钥匙竖直上抛,问当钥匙落下来时是落在手里,还是落在手后面.全班56名同学在试卷上皆答:落在手后面.问其原因,皆曰:汽车在走,而钥匙抛出后不再向前走了. 2 怎样更好地改进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效果,使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效果真正是实实在在意义上的令人满足.我们认为,囿于一般形式上的教学方法的改进已是隔靴搔痒,而必须深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考察学生产生错误认识的根源.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物理概念、规律时所形成的错误,常常是由于其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 所谓前科学概念,是指儿童在学习物理课程以前的生活实际中,对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反复建构所形成的系统的但并非科学的观念.比如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如此.在物理教学中,那种认为只需要“正面”传授知识,学生就能接受,如果他们仍不理解,可以多讲几遍就能达到目的的想法,实践证明是过于天真了.因为在有些学生的经验中,早已有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理论类似的观念.这样,当他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之后,就可能把定律纳入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牛顿第一定律实际上成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代名词.让他们解释用手推车、用脚踢球等一些不易暴露错误观念的生活实例时,他们也能解释得头头是道.但当解释用手抛钥匙、飞机扔炸弹的例子时,他们却又运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去解释,其错误观念暴露无遗.这正是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之所在. 3 研究和改进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应当了解学生头脑中前科学概念的特点. 第一,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是自发形成的. 过去,我们在教学中,常常误认为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其头脑如同一张“白纸”,教师可以在上面任意涂画,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对客观世界物质运动规律的看法.他们几乎每天都会看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而在力停止作用时物体静止,于是主观地断言:有力,则物体运动;无力,则物体静止.这正是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理论. 第二,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具有隐蔽性. 由于学生头脑中前科学概念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所以它以潜在的形式存在.这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学生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因为学生并没有有意识地思考并形成“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概念.其二是前科学概念平时并不表现出来,但往往在学生运用物理概念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来.比如前述测验表明,许多有10多年教龄的初中物理教师头脑中也存在着牛顿第一定律的前科学概念,然而他们自己却并不知道. 第三,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具有顽固性. 由于前科学概念是儿童头脑中业已形成的概念,且长期的日常生活经验与观察又加强了这些概念.因此,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慨念是非常顽固的. 国内外物理教育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一旦学生对某些物理现象形成了前科学概念,要想加以转变是极其困难的.尤其那些在人类科学认识史上经历了曲折历程的前科学概念,更是如此.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学生认识什么和如何行动,主要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认知图式(思维模式),而不完全取决于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他们按照自己已有的图式吸收和排斥信息.在有错误认识存在的情形下,就会在头脑中形成和正确信息极不相同的东西. 4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研究》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的形式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 关键词:物理新课程 科学探究 经历过程 以学生为中心,就要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就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教学中注重科学探究实验,是实现学习方式多样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这就要求过去以书本为主、以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物理《物态变化》一节中。传统的教学是以学科的知识为核心的。一般都是通过教师做演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再讲解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以及过程特征。而按照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以熔化和凝固知识的内容为载体,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不能只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熔化和凝固概念的规律本身上,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凝固和熔化过程的经历和体验上。首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如“水结成冰、冰熔化成水”这样的典型事例引出熔化和凝固这种现象;然后结合事例引导学生猜想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究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猜想不是瞎想,应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给的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或者对一些可能性做出假设。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猜想做出记录,以便在验证之后和开始时猜想情况进行对比,这也是一种学习。有了猜想之后就要进行验证,看猜想是否正确。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用什么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组织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交流。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物理,教师应根据探究的方案进行较多的指导,在学生交流方案的基础之上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提出如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1.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为什么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要把试管放在水中,通过烧杯对水进行加热?2.烧杯中要放多少水才合适呢?3.温度计的测温泡放在什么位置才比较合适?4.怎样才能把温度计的测温泡放在合适的位置?5.实验当中需要记录哪些数据,怎样记录?6.实验操作的程序是什么样的?7.怎样才能保证实验的过程安全操作?”学生清楚这些问题以后实验方案也就已经确定了。方案确定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并收集证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搜集学生操作过程当中的所有问题,包括学生操作是否规范、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主动、学生的操作是否有安全隐患等等。在学生完成实验探究以后,学生通过实验所得出的结果可能并不十分理想,如熔化的温度偏差较大,所画的图像并不能明显地看出来熔化过程等一些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在传统教学观念来看实验都是失败的。现在我们注意到新课程标准已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摆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实验的结果是否理想,更要关注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参与程度。不管实验的结果如何,在得出实验结论之后都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可以让学生考虑这样的问题:“1.你的猜想和实验结论是不是一致哪?2.你的结果和其他同学相比有没有较大的差异?如果有较大的差异原因是什么哪?3.在探究过程你是否发现了新问题?4.你对这个装置是否有新的改进?5.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哪?”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和讨论,如果学生的实验结果并不理想,但他能找到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这也是一种收获。通过交流探究过程的收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也可以巩固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可见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主要是在于不仅注重探究的结果,同时也注重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当然,学生在刚刚学物理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控制好科学探究的操作难度和思维难度,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当中可以进行科学探究的因素。比如在声现象的教学当中,由于对于声现象学生并不很陌生,所涉及到的实验器材又比较简单、操作也很方便。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要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参与引导学生经历研究声音产生的过程,交流所发现的实验现象。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认知过程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一般性方法。再比如《大气压强》的教学,以往都是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大气压强的存在,进而再由教师来讲解大气压强的数值以及测定方法。而现在的教学需要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激发起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通过对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这样来设计大气压强的教学,通过学生在课下的观察现象和搜集资料、动手做实验等方法,让学生对大气压强的存在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一种具体可行的方法。通过课上学生对课前准备的展示与交流,从知识与技能上看,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也感受到了向四个方向都存在大气压强的事实。从过程与方法上来看,学生在准备工作中经历了猜想、假设、实验验证、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来看,通过参与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以及交流合作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一种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这样的新课的引入,从课程目标三个方面上来看,都是符合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育理念的。另外关于大气压强的测定的实验的教学,传统的教学多是通过看挂图或录象来直接给出托里拆利实验的结论。而现在我们考虑到应该在知识的教学过程当中充分的引导学生来进行科学探究,所以关于大气压强的教学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通过压强的定义式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大气压强的数据。首先让学生来设计方案,使学生经历设计方案的过程,并且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际的验证。在验证当中发现问题时再不断地修正方案,这样经历一个设计新方案——进行实际验证——完善方案的科学探究过程,最后再给出托里拆利实验的结论。这样的处理会充分地利用教学当中科学探究的素材,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思维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另外,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学生探究活动与传统的学生实验是不同的。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学生的实践活动并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师预先规定好的程序来进行操作,得出教师预计的实验结论。现在的实验探究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方案来交流研讨探究的结果。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新课程教材注重到了在每章、每节的开始尽量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事物或现象引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事物或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规律。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应力争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这样既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的科学情感。比如在《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因此在这一节的教学之初,我们就应该避开那些比较抽象的、一般化的物态变化和那些非常严密的物理概念,而应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当中的实例(比如晒衣服的问题)出发,认识到一种具体物质——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从衣服上跑掉了!”从这样一个学生很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来认识汽化现象。再比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的教学,这个知识点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一个分化点。但是在现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应该进行改革。尽管在探究活动之后需要一些定量的计算,但是应该尽量避开那些意义并不很大的一些模型化的繁杂的计算,应该像教材当中的例题和作业那样设计一些有实际背景、有实际意义的习题。再比如《光的反射》的教学,我们不能仅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的落实上,只关注如何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而应该从实际的问题出发,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物理知识在实际当中是很有用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些具体的实例出发来引入所要研究的内容并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来解决这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三.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方式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强调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和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感受。所以物理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知识内容本身,而应结合学校的物质条件和学生的兴趣、能力水平,开发多种多样的探究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探究“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当中,学生从他的实验结果或者从熔化图像上很难看出比较明显的熔化过程,或者可能会发现海波由于过热而不凝固这样的问题。

多给你几篇吧!参考参考一下 基本粒子的重力与典型质量差距深解 摘要:本文应用了电磁力也是引力,引力也是电磁力之学说的解释基本粒子的重力与其典型质量差距。 基本粒子的重力与典型质量差距深解 云南 云维集团 电仪公司 黄兆荣 曲靖 (655338) 摘要:本文应用了电磁力也是引力,引力也是电磁力之学说的解释基本粒子的重力与其典型质量差距。 关键词:重力、引力、电磁力、质量。 Abstract: This article has applied the electromagnetic force is also the attraction, the attraction is also theory of the electromagnetic force explanation fundamental particle gravity and its typical quality disparity. key word: Gravity, attraction, electromagnetic force, quality. 一、概述:在地球上, 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即: F = m g 二、实验: 1、用各种电压表测量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电压,或物体与大地之间的电压,均有电压读数,在之间。在同-物体之间测量其电压值。只要它的内阻大于一定值时(如500欧),电压表就会测量这个物体两点之间的电压值。这就是说任何两个物体间、物体两点间都有电磁力的存在。 测量房子墙上的电压发现,等距离上有等电压。将绝缘绳上等距离固定金属片,测量各相等分之间的电压值,发现各等分之间的电压值相等。 2、用一块永久磁铁与一个小铁片来检测任何-个物体是否含有磁场中的磁元素,将物体放在永久磁铁与小铁片之间,移动永久磁铁,观看小铁片是否与永久磁铁一起运动,结果是小铁片跟随磁铁-块运动。说明任何一种物体都含有磁元素。 宇宙和地球均是大磁场,在磁场中物体必含有磁元素,那么必受地球的电磁力作用,离地球越远,磁力线越稀,电磁力越小。离地球越近,磁力越密,电磁力越大。 三、分柝: 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在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地球引力也就是电磁力,即电场力与磁场力之和。在某一固定的区域,电场力和磁场力是线性,即电磁力是线性的。 F引力 = F 电磁力 即 F 电磁力 = m g 地球也是一个带电体。根据实验测试,在地球表面存在一个垂直向下的稳定电场,电场强度E约为100伏/米,场强的大小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弱。晴天时在地面附件的电场强度为120V/m。另外,根据实验测试,在地面附近大气的电导率σ0约为3×10-14西蒙/米,且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电场力则为: F 电场力 = q * E = 100 * q 地球的磁性,是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之一。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在其周围形成磁场,即表现出磁力作用的空间,称作地磁场。地磁场强度很弱,这是地磁场的另一特性,在最强的两极其强度不到10-4(T),平均强度约为(T),而它随地点或时间的变化就更小,因此常用(γ),即10 -9(T)做为磁场强度单位。 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电荷受到的洛仑兹力等于零;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电荷受到的洛仑兹力最大。 [1]马英卓:引力是产生出来的,〈科学〉(科学美国人中文版)杂志,1998年第五期。 [2]马英卓:引力与广义力学、整体天体,〈科学〉(科学美国人中文版)杂志,1999年第三期。 [3]马英卓:惯性力学与整体科学体系,《科学》(科学美国人中文版)杂志,2000年第七期。 [4]马英卓:等效原理的对与错,《当代物理世界-物理论文集》网站。 [5]马英卓:万有引力真的失灵了吗?《当代物理世界-物理论文集》网站。 [6]马英卓:用惯性力学三定律解力学习题。《当代物理世界-物理论文集》网站。``多多看看吧```

要写好教研论文,首先要选好题目,其次要尽量多地获得这一选题的相关资料,还要实实在在地进行教学研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关于初中物理教学论文题目,希望对你有帮助

1、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

2、谈谈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3、兴趣——学生学习物理最好的老师

4、物理习题隐含条件的探讨

5、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探讨

6、高中“课题研究”教学案例总结

7、中学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分析

8、论物理教育中的科学素养培养

9、新的中学物理课程目标分析(择其某一项)

10、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美育素材研究

11、物理教学中的创造人格培养

12、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探究

13、试论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14、对高考“理科综合”科目的改革的思考

15、未来中学物理教师素质结构之设想

16、现行物理教学大纲及教材的有关评价

17、对高中某一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教学研究(电磁学,光学方面)

18、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思考

19、高一物理新教材的比较与评价

20、论非智力品质在物理学习中的形成与作用

1、缠态与量子通信述评

2、光折变材料的光信息存储研究进展

3、纳米结构ZnO研究状况

4、纳米尺度中的量子力学

5、由相对论的创立看物理学的思想方法

6、从经典力学到量子力学的思想体系探讨

7、光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8、用麦克斯韦方程组讨论晶体双折射现象(电磁学,光学)

9、计算半径为R的球的热传导现象(热学及统计物理学)

10、用麦克斯韦方程组讨论晶体双折射现象(电磁学,光学)

11、用傅里叶变换计算(单缝、圆孔)衍射的光强分布(光学)

12、论物理学中的理想模型

1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Flash/Authorware)

14、激光全息实验的设计(光学)

15、物理学中的美学问题探讨(物理学史)

16、四层楼电梯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17、简易稳压直流电源设计

1、复摆实验仪的研究

2、杨摸量实验仪研究

3、落球法液体粘滞系数测定仪的改进

4、浅议氦氖激光器在光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5、全息照相实验技巧探讨

6、实验数据的处理和测量不确定度计算

7、标准不确定度合成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讨论

8、钢丝的切变模量与扭转角度关系的研究

9、物理实验测量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10、向心力实验装置研究

11、重力加速度测量实验装置研究

12、液体表面张力实验装置研究

13、MATLAB在声学实验中的应用

14、非线性电阻特性的实验研究

15、简易万用表的设计制作及校准

16、体效应管负阻特性的测量研究

17、微波光学实验研究

18、组合测量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19、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微小形变实验方法的改进与研究

初中物理研究小论文题目

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研究,在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中早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了.许多物理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一定律的教学发表了自己颇有见地的教学见解,并且得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当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教学策略时,我们发现,确实可以取得如同一些文献中所述的预期效果.然而,当我们设计一些新的情境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决问题时,令我们十分吃惊的是:学生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掌握程度却又非常之差.这使得我们困惑不解.为何对同一教学策略教学的结果的评价出现如此之大的偏差?是教师教的原因,还是学生学的原因,抑或两者兼而有之.这促使我们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进一步,我们从学生的认知心理上,对这一规律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 通常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一般是按教材编排顺序,先进行演示实验引出课题,然后通过讲解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的争论,消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错误观念,进一步通过做斜面小车实验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最后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从而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为了检验学生学习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情况,我们曾用这样一道题目来检测学生.题目如下.你坐在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将手中的钥匙竖直上抛,问当钥匙落下来时是落在手里,还是落在手后面.全班56名同学在试卷上皆答:落在手后面.问其原因,皆曰:汽车在走,而钥匙抛出后不再向前走了. 2 怎样更好地改进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效果,使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效果真正是实实在在意义上的令人满足.我们认为,囿于一般形式上的教学方法的改进已是隔靴搔痒,而必须深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考察学生产生错误认识的根源.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物理概念、规律时所形成的错误,常常是由于其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 所谓前科学概念,是指儿童在学习物理课程以前的生活实际中,对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反复建构所形成的系统的但并非科学的观念.比如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如此.在物理教学中,那种认为只需要“正面”传授知识,学生就能接受,如果他们仍不理解,可以多讲几遍就能达到目的的想法,实践证明是过于天真了.因为在有些学生的经验中,早已有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理论类似的观念.这样,当他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之后,就可能把定律纳入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牛顿第一定律实际上成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代名词.让他们解释用手推车、用脚踢球等一些不易暴露错误观念的生活实例时,他们也能解释得头头是道.但当解释用手抛钥匙、飞机扔炸弹的例子时,他们却又运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去解释,其错误观念暴露无遗.这正是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之所在. 3 研究和改进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应当了解学生头脑中前科学概念的特点. 第一,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是自发形成的. 过去,我们在教学中,常常误认为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其头脑如同一张“白纸”,教师可以在上面任意涂画,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对客观世界物质运动规律的看法.他们几乎每天都会看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而在力停止作用时物体静止,于是主观地断言:有力,则物体运动;无力,则物体静止.这正是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理论. 第二,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具有隐蔽性. 由于学生头脑中前科学概念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所以它以潜在的形式存在.这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学生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因为学生并没有有意识地思考并形成“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概念.其二是前科学概念平时并不表现出来,但往往在学生运用物理概念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来.比如前述测验表明,许多有10多年教龄的初中物理教师头脑中也存在着牛顿第一定律的前科学概念,然而他们自己却并不知道. 第三,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具有顽固性. 由于前科学概念是儿童头脑中业已形成的概念,且长期的日常生活经验与观察又加强了这些概念.因此,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慨念是非常顽固的. 国内外物理教育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一旦学生对某些物理现象形成了前科学概念,要想加以转变是极其困难的.尤其那些在人类科学认识史上经历了曲折历程的前科学概念,更是如此.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学生认识什么和如何行动,主要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认知图式(思维模式),而不完全取决于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他们按照自己已有的图式吸收和排斥信息.在有错误认识存在的情形下,就会在头脑中形成和正确信息极不相同的东西. 4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如果是教师小课题,可选实验探究方法、课堂提问技巧,不同课型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在实验中的尝试……如果是学生小课题,可选物体导电性、蒸发快慢因素,物质吸热能力,浮力浮沉条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题目:关于焦耳定律实验的讨论摘要:焦耳定律Q=I^2Rt是中学物理中重要的电学定律,对于焦耳定律的实验演示,教材或教参上常用的方法主要有:(1)传统的煤油吸热法.将阻值不同的电阻丝串联后插入盛有相同质量煤油的量热器中,通电后看哪个量热...

物理教学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物理教学论文主要是写作一些教学 经验 和教学研究成果,再以论文的形式写作出来。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物理教学类毕业论文题目选题推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物理教学毕业论文题目

1、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及其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研究

2、 西藏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术语教学研究

3、 物理探究课有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4、 基于 思维导图 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证研究

5、 徼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6、 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7、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思想 方法 的案例研究

8、 基于标准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

9、 优化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10、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11、 高中物理力学核心概念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

12、 知识可视化在中学物理模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13、 物理教学培养科学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14、 自制教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5、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16、 平板电脑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7、 利用同课异构资源优化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研究

18、 利用微格教学提升教师物理教学技能的研究

19、 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 高中物理走班制分层教学实践探索

21、 “主体活动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初探

22、 现代信息技术和大学物理教学的整合

23、 大学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设计研究

24、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

25、 中学“物理情景与提出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26、 物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7、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

28、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

29、 中学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

30、 高中物理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1、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实验研究

32、 基于交互式Flash技术的网络虚拟大学物理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33、 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 教育 的模式研究

34、 在物理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35、 工科大学物理实验开放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36、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研究与探索

37、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创造性思维能力探讨

38、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39、 物理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 提高学生的 创新思维 能力

40、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科学方法教育

41、 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

42、 中学物理模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3、 对话物理教学及物理教师的角色定位

44、 论中学物理概念教学

45、 论建构主义视野中的物理教学过程

46、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加强科学素养培养的研究

47、 中职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研究

48、 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49、 “历史探究模式”下的物理概念教学研究

50、 中学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51、 高中物理网络教学中的教学要素及其作用分析

52、 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53、 中等专业学校物理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54、 成长档案袋评价方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物理论文题目

1、 中学物理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表达方式的研究

2、 关于中学物理学习中学生素质培养之设想

3、 中学物理学习中互动作用的深入研究

4、 通过力学教学实现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的良好过渡

5、 一类变分问题在中学物理课外教学中的尝试

6、 在中学物理知识结构化中锻造学生核心素养

7、 浅谈中学物理探究教学的策略

8、 物理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9、 浅谈中学物理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与对策

10、 中学物理知识在甜樱桃保鲜中的应用

11、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骆驼教学法”

12、 中学物理良性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13、 函数图像法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

14、 中学物理异课同构教研活动设计研究

15、 中学物理教学中缄默知识的应用研究

16、 中学物理教学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影响——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

17、 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8、 中学物理活动教学的设计研究

19、 中学物理课堂环境评价量表的实证检测

20、 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

21、 几何画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2、 引导式 反思 :将HPS教育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方式

23、 中学物理实验课堂环境的测评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

24、 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研究的进展与趋势——基于中国知网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25、 国际科学教育坐标中的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际比较研究

26、 中学物理实验技能的评价研究

27、 中学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

28、 突破中学物理教学难点的策略

29、 探究中学物理课堂的实际案例中如何引入新的教学模式

30、 中学物理“微实验”创设的价值思考

31、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思考

32、 提高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策略

33、 高师本科物理专业中学物理教学能力培养目标体系的研究

34、 刍议中学物理教科书中的举例说明题

35、 中学物理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

36、 3D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7、 以藏族 文化 生活为例,开发藏区中学物理课程实验资源

38、 贯通大中学物理综合能力培养的物理学术竞赛教学模式

39、 中学物理在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思考

40、 我国中学物理“时间观”课程教学的现实与改进

41、 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应用策略

42、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43、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

44、 浅谈提高中学物理低成本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45、 浅谈中学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46、 中学物理的教学现状与思考

47、 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探讨

48、 探究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49、 大学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50、 新课标下中学物理“合作学习”模式的课堂效果研究——以洛阳市第八中学为例

物理教学类论文最新题目

1、初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思路的实践探究

3、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中学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4、浅析如何高效开展初中物理教学

5、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开展

6、试论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7、浅谈多媒体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8、再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应用

9、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0、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 抽象思维 能力的对策研究

11、高中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的途径研究

12、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3、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14、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应用

15、学案导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6、高中物理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策略探析

17、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8、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19、3+1+2高考模式下大学物理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20、GeoGebra软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1、大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

22、基于原始物理问题的初中物理教学初探

23、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典型例题的引申和拓展

24、在物理教学设计中引入任务分析程序的探讨

25、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性探讨

26、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27、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探究模式探析

28、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29、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30、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探讨

31、虚拟仿真实验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2、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33、论如何利用导学案提高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34、微视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35、微课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6、将问题情境创设于初中物理教学中

37、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 学习方法 的有效应用

38、以问题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探究

39、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0、以研究性教学为导向的"粒子物理"教学改革

41、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2、以美育人 以文化人--中职物理教学中的美育价值

43、互联网时代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4、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45、分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46、实验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47、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48、浅谈"项目学习"法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的策略

49、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转变探讨

50、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策略

51、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与数学知识的融合

52、试论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5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中职物理教学改革研究

54、普通高中差异化物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55、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物理教学类毕业论文题目选题相关 文章 :

★ 物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 物理学毕业论文选题

★ 初中物理论文题目

★ 物流管理方向专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 教育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大全

★ 电子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及选题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