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育模式在悄然发生变化,新的教育理念已逐步在幼儿教育课程中渗透。幼儿中大班的数学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有效的实施好策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是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
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时期重要的学习内容。幼儿的思维是一个整体结构,在数学教育中,幼儿的数学发展只是表面现象,最主要的是通过学习能够促进幼儿思维结构的发展。数学知识是变化的,而数学思维是千变万化的。如果在幼儿时期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对他们深入的数学学习有着很大的意义。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育,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应该说是赋予幼儿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智力上的潜在能力,帮助幼儿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对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幼儿的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特别是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如果简单地“复制”到幼儿的头脑中,那么,就会失去数学知识对幼儿大脑、思维等各方面的开发过程,不能使幼儿得到有效的培养。为此,在幼儿中大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将计算作为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而应将发展幼儿的思维和对数学的兴趣作为数学教育的目标,积极的通过各种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模式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其求知欲,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实现变“苦学”为“乐学”,变 “低效学习”为“高效吸收”。只有这样,通过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去引导孩子积极学习,在使孩子学习好知识的同时,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
二、数学学习应积极发挥趣味游戏的作用
数学知识普遍比较抽象,容易造成幼儿学习上的困难。如果教学方法不当,更会使幼儿对数学感到枯燥与乏味。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例如,在教学中班数学——守恒教育的内容时,笔者用自制的扑克牌,通过玩“抽牌配对”或“抽牌比大小”的游戏帮助学生学习守恒的相关内容。对于水平较低的幼儿,提供给他们的是同一花色的扑克牌,形状和颜色相同,且排列的形式也比较规则和单一。让幼儿彼此抽出一张牌,比一比谁的牌大或谁的牌小,对于水平较高的幼儿,则使用不同花色的扑克牌。由于这些扑克牌中花色、形状、颜色及排列的形式都不同,他们就必须充分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多向的思维,排除多种因素的干扰,去正确地分析、比较和判断牌中花色图案的数量,使每个幼儿在不同起点上都得到发展。再如,笔者设计游戏《铺路》的主要意图就在于,使幼儿在铺路的过程中,掌握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在游戏《逛超市》中,幼儿通过认识超市物品——摆超市——购物的途径,轻松掌握了分类、对应、感知物体数量的数学知识。玩水、玩沙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游戏,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用各种形状的容器盛装沙和水来感知容量守恒。此外,沙子和水泥合成后还可垒成多种立体模型,使幼儿感受不同的.空间形式。抢椅子游戏,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在游戏中,幼儿能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形成初步的数的概念。
三、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亲自实践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幼儿年龄小,记忆力都不是很强,在数学的学习中,如果孩子只是单纯的学习而没有实践,孩子则不会记忆太久,会很快忘记。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特别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更为明显。为此,在幼儿中大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玩中学的同时,教师还应极其的重视让学生的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引导孩子实践,巩固、强化所学习的知识,培养能力,让孩子明白学有学有所用。例如,在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加减后,教师可模拟生活中的购物情境,给学生十块钱,让学生当顾客,教师当商家,出示一些布娃娃、玩具等之类的商品,标上价格,让学生用手中的钱来买东西,看看手中的钱能买到些什么,钱不够了该如何?超过了又该找回多少?等等。这样,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孩子进行实践体验,在强化孩子学习成果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实践能力。
当然在学习数的组成过程中,仅仅依靠正式的集体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正式教学之前,可以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简单、耐玩,又具有数组成功能的学具,放在幼儿容易取放的地方,便于幼儿选择、调换、整理、取放。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充分接触,积累相关的具体操作经验,使这些非正式活动的操作经验为幼儿正式学习组成奠定初步认知的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为幼儿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去探索发现,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学数学、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的知识,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提高幼儿的思维发展,不仅扩大了知识面,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乐意与同伴合作。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我们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对自己的教学,幼儿的发展进行反思,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真正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的同时收获知识,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不在感觉到数学是枯燥无味,怕学数学的心理,同时培养了幼儿对科学知识探索的兴趣,喜欢学科学。
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等特征,幼儿受到直观形象思维的限制,对数学知识的领悟和接受能力不强。文章从“兴趣教学”入手,就如何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幼儿 数学 兴趣 游戏 氛围
数学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等特征。由于幼儿年龄小,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往往受直观形象思维的限制,再加上有些教师的教学手段陈旧,幼儿对数学的学习感到枯燥和乏味。鲁迅说过:“如果学习没有兴趣,就是一种负担,没有兴趣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天真好奇、求知欲强、注意力不集中、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是孩子们凸现出来的共同特点。所以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幼儿数学教学决不能单纯教知识,而必须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当幼儿对某一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他们才会全神贯注地参加进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受知识。那么,如何提高幼儿的兴趣,使其快乐学习、主动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为孩子创造学习数学的快乐氛围
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教育上的环境,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愉快、自由、宽松的环境是幼儿进行数学活动的关键。教师要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学习的氛围,老师除了为孩子创造物质的环境,最重要的是精神环境,所以教师要将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势放下,活动中要充满激情地感染孩子,和他们打成一片,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把孩子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对教师创设的活动蠢蠢欲试。如:教师的体态语言,精神面貌,动作的夸张等都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导入别出心裁,引人入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的开头语我都会特别设计一下。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喜欢儿歌、故事、谜语等,因而在大班数学“5的加减”时,我用了《孙悟空海底探宝》的故事稍加情节改动来导入新课的: “在大海深处,有一座神奇的宝库,宝库里藏着一棵长满智慧果实的大树,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想获得智慧果实吗?”幼儿的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孩子们在充满童趣的故事中开始学习数学知识,显得格外开心、格外专注。
三、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游戏对于儿童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是最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之一,因而,它也是向儿童进行数学教育的有力手段和重要途径之一。数学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游戏化的教学手段,它不仅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而且还提高了幼儿学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结合游戏活动进行数学教育可使幼儿摆脱枯燥抽象的数量概念,让幼儿在欢愉、轻松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和学习初步的数学知识。因此,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恰当运用数学游戏,既能避免数学学习的单调与枯燥, 又能增强数学学习的愉悦性与趣味性。如:在小班的数学活动“认识1和许多”中,我设计了“小兔采蘑菇”的游戏,教师、幼儿分别扮演“1兔妈妈”和“许多小兔”。“兔妈妈”在游戏中要求“小兔”:“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你们到草地上去采蘑菇,每只小兔采1个蘑菇,然后来交给妈妈。一个蘑菇一个蘑菇合起来就是‘许多’蘑菇。”在这一系列情节中渗透“1”和“许多”的数学概念。从游戏中让幼儿知道数字的概念,教师和孩子是共同的游戏者,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自由自在,没有负担,幼儿情绪愉快,自然而然地喜欢上数学活动了。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兴趣
在教学中,我常常会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幼儿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充分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运用多媒体演示,先让幼儿看到画面中自行车、三轮车、汽车的车轮都是圆的,接着将它们的轮子换成三角形或正方形等形状,幼儿观察后议论纷纷,个个笑得前俯后仰……同学们看完后都说:“这也不行,坐上去谁受得了?”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圆形的轮子就行,其他形状的轮子都不行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唤起了幼儿探究的愿望,诱发了幼儿参与学习的动机。这样,幼儿在积极的状态下,弄清了道理,深刻地认识了圆的特征。
五、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教育,稳定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量、形知识的内容,我们要及时抓住不同时机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能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从而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上下楼梯时让幼儿一边走一边数数楼梯有几个台阶;整理玩具或积木时,请幼儿想想如何分类;玩沙玩水时,我们提供各种形状的杯子、碗等装沙和水。幼儿在反复翻倒过程中逐步感知量的笔尖和守恒。同样,在组织幼儿散步时,找找、看看花园里的树木,你可以问幼儿有几棵树,哪棵树高,哪颗树矮,哪颗树粗,哪颗树细,这会让幼儿觉得连小树都在和我们一起游戏,从而使幼儿的身心得到放松,而且能在看看、找找、数数、比比中愉快地学习数学。增进了对数量的了解,培养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六、提供丰富的材料,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多种操作材料,使幼儿主动操作,充分利用一切条件让幼儿动起来。要让幼儿真正理解数学,必须让他们与丰富多彩的材料互动。于是,凡是要教给幼儿数学知识,都应尽可能转化为可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动。老师要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操作学具,充分激发幼儿操作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小班孩子按颜色标记进行分类时,我不仅制作了各种颜色的形状卡片,各种颜色的水果卡片,还收集了各种颜色的豆豆、瓶盖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孩子们将红豆豆、红瓶盖、红苹果、红色的圆纸片一一放入贴有红色标记的盒子里,他们反复摆弄、兴趣盎然,完全沉浸在玩乐的喜悦中。
七、运用恰当的鼓励手段,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成人的鼓励和赞扬,特别是老师的赞扬和鼓励。教师要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多鼓励幼儿,让幼儿对学习时刻充满信心。我常运用表扬、鼓励对幼儿的行为或言论肯定评价,它有着强化作用,能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我们教师千万不要吝啬对孩子的夸奖,哪怕是一句赞扬的话语:“你真棒!”“你听的很认真!”……都会增强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鼓励的形式不仅仅局限于语言,也可以是肢体鼓励,如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个拥抱。还可以是物质上的,如一朵小红花、一个五角星、一面小红旗、一张小笑脸等。得到鼓励的孩子会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加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数学抽象而富有逻辑,他对学前阶段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把孩子引入这神秘而又绚丽的世界,让他们在这个世界里畅游,我确信兴趣的培养是第一步。
在幼儿园 教育 中,数学教育工作一直是我国幼教界非常关注的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 文化 素养之一。作为学校教育预备阶段的幼儿园,应注重数学教育的启蒙性和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而为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育;游戏
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期重要的学习内容。数学以其自身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成为促进幼儿发展、尤其是 逻辑思维 发展的有效工具。那么,在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呢?
一、数学学习应有趣味性
数学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抽象、孩子觉得学习数学很难。如果我们 教学 方法 不得当的话,会使孩子们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之情。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 经验 。例如:数学活动6的组成。以情境导入: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熟了,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吧!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来到果园,果园里的叔叔请我们帮助来分苹果,要求把6个苹果分成两份,一共有几种方法,边分边进行记录。孩子们在分的过程中学习了6的分成,同时学会了正确的记录方法。老师在 总结 的时候,让孩子们自己来探索怎样记录又准确又快。共同寻找有规律的记录方法。最后,大家开心地摘苹果。但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每个小朋友只能摘两个苹果,而且两个苹果上的数字相加是6。孩子们的兴趣非常地高,开开心心地摘着苹果,摘对的小朋友还可以把苹果带回家。整节课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6的组成,效果非常好。
二、幼儿数学教学在游戏中进行
对孩子来说,游戏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锻炼他们学会考虑一些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与理解。
首先,根据不同的年龄编制数学游戏。编制数学教学游戏,必须根据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选择、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智力的发展,游戏化的程度宜逐渐减弱,游戏中宜减少游戏情景增加智力因素。小班的幼儿以有情景、有角色的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为主。中班幼儿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他们适宜开展各类游戏。
其次,设计教学活动时,可选择不同的游戏形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等。这样既能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如中班数学“学习5的序数”中,既有幼儿的单独操作游戏“给小动物回家”,又有集体参与的游戏“找朋友排队”,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整个数学活动可以采用一个游戏主题贯穿始终,也可以各个环节运用不同形式的游戏。
第三,将数学活动与音乐、美术、体育等游戏性结合。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我让幼儿玩“抢椅子”的音乐游戏。当音乐一停,会又一位幼儿没有抢到椅子,这时,我就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幼儿能通过游戏实践获得“比较多少”的方法的数学知识。
三、尽可能选用操作和实践的学习方式
我们知道,幼儿的认识要经过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幼儿自主的操作和实践中实现的。只有在操作中幼儿才会去探索,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也只有通过操作探索式的学习,孩子才能长出一双数学“慧眼”,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独特视角和策略去解决问题。这样,数学才能走出神秘的象牙塔,成为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数学,成为孩子喜欢的数学!
在操作性的学习方式中,首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设计一个《超市》的活动,幼儿按照不同特性摆放商品(学习归类),摆放时要注意美观、方便拿取(学习排序),用多少钱来买什么东西(学习计算),卖出多少,收了多少钱(学习统计、对应)。其次,不直接提供方法或告知结论,留给孩子尝试、讨论、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学习“数的分合”中,我们不直接教孩子应怎样分,有多少分法,有什么规律……而是让孩子自己做实验:把吸管往杯中抛,看有多少根落在杯中,有多少落在杯外,(分)做好记录。然后把杯里杯外的合起来看是不是总数(合),重新再抛……这样幼儿通过操作、发现、总结、归纳出“数的分合”规律……在操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中,幼儿学到的知识才是最牢固的、不容易遗忘的。正如一位 儿童 对皮亚杰所说的:“一旦你知道了,你就永远知道了,”(当皮亚杰问一位达到守恒认识的儿童“你是怎么知道的”时,儿童说出了上面的话,皮亚杰认为这是一个绝妙的回答。)
四、数学学习应扎根于儿童的生活经验
儿童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是以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为基础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促使孩子们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能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例如:孩子们的抽屉上有自己的学号,这样幼儿不但能记住自己的学号,也能记住同伴的学号,孩子们看着抽屉上的数字还可以进行顺数、倒数的练习,同时进行了单双数的区分。
在我们的活动室里还有着各种学习数学的机会。如:椅子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桌子的面又是什么形状的?我们的活动室里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他们的大小一样吗?给幼儿点名的时候,我们又可以让幼儿说一说今天有几个小朋友没有来?我们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今天来了几个小朋友。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生活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随时注意观察事物的数量变化,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运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之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要】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而幼儿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多媒体以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的吸引着幼儿,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
【关键词】幼儿 多媒体 数学活动
幼儿时期,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她能给孩子留下无穷的乐趣和美好的回忆。在这期间孩子天生对色彩和声音极为敏感,集鲜艳色彩、夸张形象、动听音乐于一体的动画片,理所当然成了他们的最爱。看见宝宝睁大着眼睛,全神贯注盯着屏幕的样子,毋庸置疑,动画片会给宝宝带来巨大的欢乐,是孩子离不开的童年伴侣。
利用电脑辅助教学,能圆幼儿在课堂上看动画片的梦,也是当今幼儿教育的新课题。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幼儿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使幼儿“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把多媒体引入到教学中使我们园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使我们老师的课在也不感到难上了,孩子们更喜欢这片有色彩的学习园地了。以下是我这几年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1.多媒体是教师手里的魔法棒,能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激发兴趣,活跃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让较为枯燥、死板的数学教学变得和音乐、游戏一样的有趣,好玩,正是多媒体教育手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所体现的魅力。如我在讲解 小班“找规律排序”这一课时,我先引用了动画片里“喜羊羊”这一聪明、可爱形象,喜羊羊说:“小朋友,我有一个万能口袋,它能变出许许多多的东西。”老师就接着说: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它的万能口袋里装了什么?这时从喜羊羊的口袋里依次出现苹果、香蕉、苹果、香蕉、这时提问幼儿下一个会是什么?孩子会一起回答苹果,气氛非常活跃。接着“美羊羊”的出现,同样学习更为复杂的AAB和AABB形式的排序,这些引入激发了幼儿兴趣,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能通过多媒体技术现实情境游戏,避免了枯燥无味的直接进入的引入形式,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以下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借助图像,动态情境,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
传统数学教学中,往往通过一些贴绒教具或实物教具,让幼儿理解数概念及其表达的含义显得更抽象。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用清晰的图象,形象生动,动态情境,使幼儿在短时间内就能理解数的概念。如我在大班数学《学习4的减法》中,先在电脑大屏幕上出现:草地上有4只可爱的小白兔,其中跳走了两只,草地上还剩下几只?观看了动态情境后,幼儿很快就能列出算式,并掌握算式中各数字、符号的含义。又如我在大班数学《5的分解》"一课时,我先进行游戏让每位幼儿扮成小兔子到菜地里拔萝卜,并要求每位幼儿只能拨表示数字5的萝卜,之后让幼儿分别把萝卜放到两个筐里,列出对应的分解式。就这我准备了大量的萝卜图片,又费时又费事。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几乎乱做了一团。当我运用了课件效果就不一样了,我让幼儿一起随着电脑娃娃一起来操作,结果作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按传统教学要准备大量的图形数卡和幼儿操作材料,而利用了电脑大屏幕后,我们只须准备一份教学课件就能将教学内容清晰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可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加深了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2.多媒体能帮幼儿突破重点和难点
大家都知道一节好课就是要看教师怎样把重点突出和把难点攻破,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全面展现出来,可突出重点,又可突破难点.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如,在大班教学“认识图形”时,我先向幼儿介绍,今天老师带了几位图形朋友,配合精彩的声音效果,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一个个都象真的飞到了我们面前似的,展示在了屏幕上来到幼儿面前,幼儿们兴奋不已地报着这些图形的名称。在认识长方形对边相等时,采用了相对两条线演示重叠使幼儿一眼就看明白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正方形也一样的方法。这就不需要我们去示范去量,也减少了误差,同时掌握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如,教学简单的加法时,首先展示了青蛙在草地和水里的情景图,之后岸上的青蛙下到水里,让幼儿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这时在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边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多媒体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明了,幼儿学得非常轻松。
3.多媒体能帮幼儿形成自主探索
听一位老教师说过:“老师教,不如让孩子主动去学”。我感觉说的一点也不错。由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如果能启迪幼儿思维,促进幼儿自主探索,培养实践操作能力,那幼儿就会把新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教学带来的弊端。例如,如:《认识时钟》一课,认识时钟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单调枯燥,难以掌握。于是我设计了生动有趣、蕴涵丰富、色彩明快的课件《有趣的钟》。首先我用了“时间象小马车”这一律动曲导入,之后向幼儿展现我收集的世界各国各种精美的时钟图片,还介绍了古代人们各种记时的方法及工具,再录制了本班孩子们不同时间的生活片段,制作了可转动并报时的时钟,设计了相关的连接“说一说”、“画一画”、“填一填”等游戏。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自然生成了幼儿的研究问题,为幼儿创造了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空间,成功地将幼儿引向了对问题的探索,让幼儿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幼儿,打破常规思维束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4.多媒体的运用,体现出幼儿思维过程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幼儿园教师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我们利用多媒体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幼儿的潜能,使幼儿对知识的学习变难为易,提身提升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如,在水波荡漾的湖面上,漫漫地游来了一只黄绒绒的活泼可爱的小鸭子,小朋友们一下来了劲,根据老师的提问,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湖面上游来了一只小鸭子,我问孩子一只鸭子用数字几来表示呀?孩子们说用数字1来表示。一会儿,又游来了一只小鸭子,这次没等老师提问,小朋友们已经说出了结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很容易理解1+1=2的内涵。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理解道理。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数学中抽象的东西,通过图象、动画等具体形象表现出来,使幼儿的学习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有利于幼儿深化认识,强化记忆,发展思维想象能力。
5.多媒体的出现,充分的体现了数学美
在大家的心目中,数学一直都是枯燥无味的单调学科,没有生机,没有情趣没有色彩,它怎么会体现美呢?当多媒体的引入后就不一样,多媒体手段直观新颖。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营造温馨愉悦的课堂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放飞心灵的天空。当展现在孩子眼前的画面是:鸟语花香的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快乐地做游戏、各类可爱的会动小动物……难道你能说不美吗?在课件中孩子即看到大自然的美,活灵活现的动物,又能感到数学学科也象音乐,语言,美术那样是一种美的教育.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发利用,使事物形、色、声直接作用于幼儿感觉器官,将教材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变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形象,重点突出,难点易破,从而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也开拓了幼儿新的视野,让幼儿在一个情境生动的世界里学习。但是多媒体手段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要与传统的手段有机结合。我们应该在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从而优化了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
[2] 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数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实践,而对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更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让幼儿通过动手去摆弄、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积极性,在老师提供的适宜的数学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动手做、动脑想、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
关键词:数学;操作材料;探索发现
从事幼儿园教育已经十几年,对于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我着重从材料的准备和幼儿学数学的方法这两方面讲一讲自己的心得。
幼儿是如何学数学呢,不是看看、记住就算学了,也不是编成儿歌背两遍就是学了,而是由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这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数学,学好数学,必须实践,而对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更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一、材料的准备
1.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的数学材料。
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数学材料是幼儿园数学材料准备的很重要的途径之一。
首先,要向家长说明收集材料的意义所在,让孩子参与收集过程。
其次,收集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比如一些废弃的瓶子,可以用来区分大小、颜色,可以将瓶盖单独收集,可以按大小分,用来练习按大小排序,也可以按颜色分,练习按颜色排序。又如一些旧衣物,一些有图案的衣物,可以从中发现事物排列的规律。
另外,注重挖掘材料的潜在教育价值,拓宽收集材料的范畴,如废弃的扣子,可以点数,可以对应比较,又可以排序,说不定多次的探索后,它们还会有更多的教育价值呢。
2.教师制作的材料
数学有很多材料应该是很精确的,比如各种形状,数字,体现时间的钟表等,这些就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以体现数学的准确性。教师制作,在选材上应注意这几点:
首先是材料的安全性,要无毒、无味,保证与幼儿的接触是安全的。
其次数学操作的材料应该是耐用的,幼儿会经常地探索、操作这些材料,所以再选材上要注意这一点。
另外就是材料的多样性,可以是纸制的、塑料的、布料的,以及一些木制的、竹制的等等。
3.幼儿制作,及师幼共同制作的数学材料
这也是幼儿园数学材料收集很重要的途径之一,幼儿制作材料更有利于幼儿学习数学,比如制作点卡,教师准备好规范的白纸卡片,引导幼儿依次在上面点上一个、两个、三个,及更多的圆点,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巩固了点数的经验,而且幼儿亲手做的卡片,他们会有更多的兴趣支操作、探索的,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在中大班的数学教学中,这一点体现的更为突出,比如,制作图形卡片,数字卡片,自制的小钟表,认识钟表也许对幼儿来说并不难,但认识整点、半点却不是很容易就能掌握的,所以,让幼儿和老师或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简易的钟表,让幼儿参与其中,不仅培养了兴趣,更加深了印象,非常有助于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
二、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
之前已经谈到,幼儿是在操作中学习数学的,所以这第一个方法就是操作法,其次就是探索发现法,这两种方法是构建幼儿数学知识结构最主要、最根本的方法。下面,我就着重论述一下这两种方法。
1.操作法――幼儿只有亲自动手,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
在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中,操作法是很重要的,操作法其实就是动手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与技能的一种 学习方法 。
首先,操作法是老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主动地学习,而主动学习的途径之一就是动手操作:比如,幼儿学习数字“4”,如果老师对幼儿说这个数字是“4”,并出示4个实物,数给幼儿看,这样,幼儿就掌握了“4”的概念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怎么样做,幼儿才能真正地掌握这个概念呢,方法就是让幼儿反复地对4个物体摆弄,反复地操作,才能把数字“4”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区分开来,理解“4”是所有4样物品的集合,从而真正理解数字4的真正含义。
其次,操作法是老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构建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概念必须通过亲自的体验,即幼儿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把知识内化,为自身所吸收。
第三,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操作法。幼儿处于直觉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思维还不能摆脱动作的影响。动作的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相反,思维的发展也促进了动作的发展。
2.探索发现法――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探索发现法强调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反对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反对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幼儿。探索发现法与启发式教学有着相同之处,它们都强调根据幼儿身心特点来进行教育教学,引导幼儿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但相比之下,探索发现法着重于幼儿主动的探索和积极的思维,给幼儿创造自己发现学习内容的机会。
比如教幼儿学习数的组成,在通过操作法帮幼儿理解并掌握了2和3的组成以后,就可以引导幼儿探索性地去学习4至10之间的数的组成了。给幼儿提供材料,让他们充分地进行分合操作,以2、3的组成为经验,让幼儿总结出4可为分成1和3、2和2、3和1,而1和3合起来、2和2合起来、3和1和起来是4。依次类推,让幼儿在积极的操作活动中去探索、发现数的组成,让幼儿多动手、多动脑、多思考,既掌握了知识,更培养了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除此之外,数的守恒、相邻数、单双数等等都可以用探索发现法来进行教学。
总之,幼儿学习数学,应该是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通过动手去摆弄、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积极性,在老师提供的适宜的数学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动手做、动脑想、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当然不能缺乏大量适宜的操作材料,这些材料的准备和收集当然也是要更利于幼儿的学习,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永远都是我们所渴求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肖湘宁《幼儿数学活动教学法》,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4]周希冰,《幼儿数学教育操作活动潜能》,教育导刊, 1999(5).
[5]吴雪英,周俞慈,《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探索》,学前教育文荟,2000(5).
1. 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
2. 如何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3.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4. 有关幼儿园教育论文
5. 大学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6. 数学教育论文题目大全
幼儿园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开展的几点建议论文范文
相信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尤其是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那么大家知道优秀的议论文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开展的几点建议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我国的传统节日活动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情感,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尊老爱幼,追求和平,团结合作等优秀品质和精神。这些优秀文化和精神的传承是教育必须承担的使命。
关键词 :幼儿 传统节日教育 ;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德育目标为“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并指出一条有效的培养途径:“让幼儿高兴参加各种节日活动,从中感受节日的愉快”。但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在这种背景下,教育迅速发展。可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节日文化的、十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为什么孩子们所熟知并热衷的却是“洋节日”“洋风俗”?很多人对于传统节日的概念已经淡化,尤其对身处激烈社会竞争中的年轻家长而言,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重视我们的传统节日就是在弘扬我们的文化。下面浅谈在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活动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幼儿健康情感的发展
情感是人在社会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丰富而健康的情感是人们精神生活得以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尤其情感对孩子智慧的发展、德性的养成,以及整个人的成长,是阳光,是甘露。如果没有健康的情感就没有完美的童心。但是,儿童的情感生活并不完全是自发的。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期是萌发各种情感的重要时期。诚如郭沫若先生所说:“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所以,我们抓住传统节日教育的核心意义,把握要点进行价值遴选,找准和突出传统节日文化中的精华,然后设计活动,使幼儿在传统节日活动中健康情感得到发展。我们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这些中华传统民俗节日,挖掘其中蕴涵的优良品德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增强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让其初步了解我国传统民俗节日。培养幼儿敬老、友爱、善良、勤劳、勇敢等健康情感与品德。
二、有利于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
目前大部分幼儿生长在独生子女家庭,很多幼儿缺乏与同伴交往合作的机会,大多数在家里养成独占心理,这对于幼儿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特别是那些习惯于“惟我独尊”的'独生子女。缺乏合作能力的幼儿容易被孤立冷落,从而容易导致破坏行为的发生。而幼儿的交往与合作是满足幼儿的归宿感、自尊心等心理需要方面必不可少的,在幼儿园进行传统节日节庆教育有利于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在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动手尝试,同伴之间互相商量、讨论。例如:在节前,师幼一起布置活动室,班级中陈列、悬挂师幼一起收集制作的与节日有关的物品;在节庆、区域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调查、交流、制作、讨论等活动,一起协商布置主题游戏区,主题表演区,这些过程中幼儿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提高了,反过来交往合作的成功,又会大大调动幼儿学习,主动参与积极性,从而促进幼儿整体和谐发展。
三、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不仅在于从小训练手的灵巧性,身体动作的协调性,而且由于动手能力的发展与大脑的发育紧密相连,通过手的活动,促进幼儿的积极思维,从而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活动中,我们先让幼儿动手试一试,激发其的兴趣,鼓励幼儿发现问题,自已解决问题。例如:在制作“冬至”汤圆时,我们给孩子们提供冷开水和热水,让孩子们实验出用那种水做出的汤圆好看又好吃,幼儿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食物的变化规律,不仅记得牢,激发了学习科学的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精神。在龙舟接力赛中,让孩子们自己探索,试验出最科学、最省力、速度最快的合作划船方法,老师对孩子的发现给予充分肯定,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活跃了思维,体验发现问题的快乐和创造的乐趣,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区域活动“制作角”中为幼儿创造动手尝试的环境,随时按活动所需增添操作材料,让幼儿随时随地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各种各样的尝试,让他们每一次都有新的操作内容,每一个内容都有新的发现,让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四、有利于促进家园共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家园互动,家长和教师教育理念的沟通,教育行为的一致性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首先,我们在楼下大厅最显眼的地方设置“十一五”课题专栏,展示该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计划,让家长对节日节庆课程有了初步了解,知道幼儿园教育的方向,从而产生参与活动的愿望。还有,在每个节日节庆活动开展之前,我们会发放给每位家长一封信,向家长介绍节日节庆课程,请家长协助幼儿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及收集,丰富幼儿节日的相关经验。让家长清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什么,在家配合做什么。例如:参与节日准备活动,家长与孩子一起到商场采购节货,与孩子一起大扫除,装点家居,从而调动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春节的时候,用彩灯装饰柑桔,用各种喜庆的吊饰装点家中的环境。在元宵节,家长可在家中悬挂自制的彩灯与孩子一起猜灯谜……家长还可有意识地添置一些有关节日传说、故事书等,开阔幼儿眼界,鼓励孩子多接触传统文化。再次,我们还邀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与孩子、老师共同感受节日的快乐。通过亲子活动唤起家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可,通过家长与孩子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家长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引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喜欢和热爱,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的子女,激发幼儿想要过“中国节”的欲望,使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幼儿期开始传承下来。如:在“赏月品茶过中秋”节庆中,晚上我们安排了赏月活动,并邀请家长来园和孩子们一起过节,许多家庭爷爷、奶奶也来了。孩子们在与家人过节中形成重视与家人团聚,合家团圆和和美美度佳节的和谐节日观。
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开展的论文
[摘要] 我们可爱的家乡丽水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本土文化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可说处处是教材。将本土文化渗透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根据丽水特有的地方性文化资源来选择和调整活动内容、开展主题探索活动,有助于增强本土文化的吸引力,不仅能充分调动起幼儿的探索兴趣,激发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本人就如何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使我们的孩子深入了解和喜爱我们的家乡、从小具有本土意识作了一个调查研究。
[关键词] 本土文化主题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们的家乡丽水拥有得天独厚的地方性教育资源,我们试图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地生成一系列的探索性主题活动,从家乡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中科学地筛选和归纳出适合幼儿学习的资源,生成有价值的主题活动,使本土文化资源与主题探究活动有机整合,培养幼儿从小树立起本土意识。在主题探究活动中促进师生互动,促进师幼整体性和谐发展;培养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幼儿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体系。他主张幼儿园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让幼儿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得到身心和谐的发展。
二、研究范围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莲都区机关幼儿园大一班20名幼儿,其中男女各半。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收集各种材料并进行分析。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研究,开阔研究思路。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教研经验,为研究活动积累材料。
三、过程分析
1、幼儿对本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
我们面向幼儿科学地设计了本土文化知识调查表,问卷从丽水的风光、历史、人文、特产等几大方面进行测查,旨在了解幼儿对家乡的了解、熟悉程度。
2、本土文化资源与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的整合
(1)目标上的整合。
本着主题活动与《规程》、《纲要》培养目标一致:以幼儿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幼儿品德和人格的完善,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的原则,我们在制定主题探究活动以此为准绳,尽量在落实的过程中,体现出多领域的、有机的、整体的层层推进,体现目标上的整合。
(2)内容与形式的整合。
在研究中,我们提倡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方式,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我们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们关心幼儿对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形式。因此,我们通过主题探究活动的教育形式,结合本土文化资源,以目标的整合为基点,实现内容和形式上的整合。
3、主题的建构与开展。
主题建构的原则应是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幼儿感兴趣的、方便幼儿实际操作的。有关专家认为,成人与幼儿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是主题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我们在主题网络的架构与主题活动的设计上也体现了这些原则。
丽水地处浙西南边陲,拥有多种香飘万家的绿色生态名茶、脍炙人口的椪柑和香菇等生态特产。并赢得了全国第一个“中国摄影之乡”的美誉。缙云仙都黄帝祠宇,龙泉青瓷与古剑,青田石雕、云和木制品等,无不散发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幽香。丽水还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如防洪堤、缙云仙都、莲都东西岩、南明山摩崖题记、遂昌南尖岩以及各处的漂流等等无不体现了丽水的人杰地灵。针对丽水这些有特色的本土文化资源,我们选择性地开展了如下主题活动:摄影文化(摄影节、家乡的美景、小小摄影师〈摄影作品展〉)、茶文化(茶叶、茶的文化、丽水名茶)、家乡的特产(柑橘丰收了、青田石雕、龙泉青瓷)、我爱母亲河(美丽的防洪堤、森林公园、环保小卫士)等,均历时半学年。
四、结果分析
(一)幼儿对本土文化有了较大程度的了解和熟悉
作为祖国的未来、家乡的希望,幼儿有责任了解家乡的人文资源、本土文化,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他们年幼的`心。只有在此基础上他们才会有责任去自觉地保护它,主动地宣传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从而为建设家乡做贡献。在研究初期我们对幼儿开展了本土文化知识调查,问卷的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如下:
在经过为期一学年的整合本土资源的主题探究活动之后,在对原有问卷进行问题的深化与补充的基础上,我们再次对幼儿进行了本土文化知识了解程度的问卷调查,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如下:
从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经过一学年的整合本土资源的主题探究活动,幼儿对家乡文化的了解、熟悉程度有了明显提升。
(二)幼儿得到了爱家乡的情感体验
本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幼儿心中,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我们通过对幼儿的问卷及日常生活中的了解,发现幼儿对家乡的概念很模糊与淡薄,甚至有部分幼儿根本不了解家乡的概念。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目标的主题探索活动,幼儿在收集资料、参加各种活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逐渐了解、熟悉了家乡的文化,慢慢强化了家乡的概念,并从对家乡的了解过程中自然地衍生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并产生了一定的自豪感。如在“摄影文化”这一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充分应有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幼儿参加“国际摄影文化节”后高涨的兴趣,我们开展了“小小摄影师”的系列主题探究活动,并举办了幼儿摄影作品展。展出的摄影作品全部来自幼儿手中的相机,镜头均采自丽水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以及人物、花草等,虽然拍摄的角度很幼稚,拍摄的镜头不尽美观,但这些却是幼儿自己的作品,体现出幼儿对家乡的美好观感和殷殷热情。
(三)师幼互动得到充分体现
良好的师幼互动能给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行为空间,在这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幼儿才能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才能使他们主题探索活动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教师开启的互动行为启发指导幼儿。例如在“茶文化”这一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带幼儿参观了茶园。回来的途中有一幼儿问:“树上的茶叶是绿的,但我们家的茶叶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针对幼儿的这一问题,我们又设计了炒茶、泡茶和品茶的一系列主题活动,活动中我们通过录像和实地参观工人的炒茶工作,让幼儿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和品尝过程。通过这些师幼互动活动,幼儿对茶文化已达到一定程度的理解了。
(四)幼儿的多项能力得到了发展
在研究活动中,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大量资料,制定了一套有计划、有目的的较为完整的主题活动计划,并通过主题探究活动的形式进行教育实践。它的操作性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探索、交流、分享、合作多种形式,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通过主题探究活动,幼儿了解了家乡资源的珍贵,使他们懂得了保护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了解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幼儿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五、思考与建议
本土资源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并给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极大的冲击,为现代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实践证明: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巩固和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和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增进了幼儿间的交往与合作,培养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起到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研究中存在一些值得思考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1、如何有选择性地运用本土文化资源。
家乡丽水的文化资源无穷无尽,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在制定主题活动时只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为切入点。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可能了解无限的本土文化,所以如何选择本土文化资源为课程、为主题服务,也是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的。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探索,深入挖掘家乡中可用的各种教育资源,让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这一生动的教材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2、如何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更好地开展主题活动。
在此次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主题活动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使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成为主题开发、实施的一部分,能够更好地推动主题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比如在“我爱防洪堤”这一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让家长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感受和体验家乡防洪堤的美丽,并让幼儿在保护母亲河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亲近社会、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幼儿观察力、审美力以及对周围事物的兴趣。通过教育合力,能进行教师在幼儿园所不能充分开展的补充活动,幼儿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主题的兴趣更浓了,对主题的认识也更深刻了。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家庭教育——怎样教孩子》陈鹤琴
[3]《幼儿教育中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任华(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幼儿园主题活动策划方案范文5篇
为了确保活动有序有力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从活动的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幼儿园主题活动策划方案,希望大家喜欢!
一、主题说明:
国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生日,为了让幼儿了解十月一日是国庆节,知道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中国的国歌雄壮有力,天安门是中国首都的象征,“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长江、黄河是中国的象征,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火箭卫星上月球,“我们是聪明的中国人”,这些都在孩子们的头脑中留下了痕迹。
二、主题目标:
1、知道我是中国人,了解中国的名胜古迹和重要的人、事、物,萌发幼儿爱祖国的的情感。
2、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并让幼儿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幼儿喜爱各民族的情感。
3、激发幼儿参与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体验庆祝国庆的快乐。
三、环境创设:
1、“欢腾的国庆”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结合幼儿收集的图片,实物资料,师幼共同讨论环境布置的形式、位置、所需材料等,可以分别布置出“各族儿童是一家”、“北京天安门”、“旅行去”、“了不起的中国人”等教育环境,环境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丰富变化,孩子们的创造力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孩子们热爱祖国的情感也在一天天地增长。
2、动室内挂一副中国地图,让幼儿了解有关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之最等有关情况,扩展幼儿的认识和视野。
3、幼儿收集的各地土特产、服饰、特产的包装盒、袋等,举办“祖国特产展”、“民族服饰展”,师幼一同讨论展览的位置、物品的分类等。
4、幼儿将收集的北京名胜古迹的图片、自己游览北京及其他名胜的照片、各自画好的作品合理地组合布置。
四、家园共育:
1、识地通过看电视、上网等形式,让孩子欣赏、了解祖国各民族的服饰特征、习俗、文化,向孩子介绍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节日。
2、带领孩子共同制作和品尝1——2种不同民族的小吃,如羊肉串、馄饨、牛肉、奶茶等,体验各民族的饮食文化。
幼儿园主题活动策划方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让幼儿学看图谱演唱歌曲。
2、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3、能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并唱准曲调。
活动准备:
有关歌唱的'图谱、节奏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春游,你看到了什么?”
(小树长出嫩芽了,小红花也开了……)
“春天来了,外面的景色真漂亮,老师想用一首歌唱出来,听听我唱了哪些东西?”
(老师轻声歌唱)
二、出示乐谱,启发幼儿寻找与歌词相匹配的图片。
师:“这首歌很长,我们可以用乐谱记下来,看看,这句歌词用哪张图?”
老师出示图谱,以同样的方法让幼儿听歌曲选歌词填空缺。
师:“小朋友真棒,我们做的乐谱完成了。听我来唱一遍。”
老师看图谱唱一遍
幼儿自己制作图谱
师:“你想有张自己做的乐谱吗?”“老师为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份,请你听老师唱自己填,好吗?”
(幼儿听老师清唱自己填乐谱)
师:“现在我们看看你填的和我的乐谱一样吗?”
(让幼儿对照乐谱)
“好,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吧。”
三、突出重点
引导幼儿找出难点
师:“你觉得什么地方不会唱的,很难的?”
(请幼儿自己发现问题)
师:“有谁会唱这个地方?”
师:“那请你们再听老师唱一遍吧。”
师:“现在我们都会擦黑能够这首歌了。我们听着优美的琴声一起唱一遍吧。”
师:“谁来帮它起个名字?”
师:“我们把这首歌唱给其他小朋友听吧。”
幼儿园主题活动策划方案篇3
一、主题开展背景:
进入秋天以来,小朋友发现自己家里的橘子都成熟了。在幼儿园里,好几个小朋友在说家里树上接了橘子,而且很好吃。我听到了,赶紧参加了他们的谈话,我问:“你们家的橘子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小朋友说:“是圆形的”,有的说:“是绿色的。”有的又说不是这样的……看着孩子们很喜欢研究水果,一直在争论,我就让他们回家去看了,第二天再来说一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第二天,许多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家的橘子等水果。于是,我们的“苹果和橘子”这个主题就产生了。
二、活动实录。
实录一:品尝橘子。
吃是小朋友最感兴趣的事情,在进入这个主题的一开始,我预设了这个活动。我先将小朋友带来的橘子分成六份,分别放在桌子上面。让小朋友坐成四排,先交流橘子的特点。有的小朋友发现这里的橘子是不一样的。我就问他们:“你发现了地方哪些不一样?”有的小朋友说:“我看见了绿颜色的橘子。”有的说:“有的橘子是黄颜色的。”我顺势引导幼儿认识“橘红色”——就是橘子熟透了的时候的颜色叫“橘红色”。有的小朋友观察能力很强,就说“我看见了有点黄有点绿的橘子。”因此,这次活动有生成了一个探索内容:“为什么橘子有点黄又有点绿?”后来,我和孩子们一起交流橘子的吃法,在刨橘子和吃橘子中激发了幼儿对橘子的兴趣和探索愿望。后来,孩子们一有时间就走到放橘子的篮子那里,一起看看和摸摸,有的还特别想尝一尝呢!看上去对橘子特别喜爱。
实录二:音乐欣赏——“橘子船”。
在吃了橘子后,我发现孩子们吃橘子要花很长的时间,他们几乎把吃橘子也当成是一种游戏一样,希望一直吃着好吃的橘子,不情愿一下子吃完橘子。而且他们喜欢一边吃,一边交流,抒发自己开心的心情。我结合教材内容,又安排了音乐欣赏这个活动,意图就在于让幼儿将橘子美化,让吃橘子变得更有意思。孩子们的想象力真是五彩缤纷,在讨论一瓣橘子象什么的时候,孩子表现特别活跃。有的说:“一瓣橘子象弯弯的月牙”;有的说:“一瓣橘子象树叶”;有的说:“一瓣橘子象切开的西瓜”;还有的说:“一瓣橘子象纽扣”……然后我们一边听歌,一边象开船一样,把橘子给听的认真的宝宝吃。果然,正如我所预料的,幼儿觉得很有趣,有的都发出了很惊喜的声音。就连平时多动的孩子,这个时候也变得特别安静,特别喜欢老师能把橘子船开到自己的嘴巴里。平时不喜欢吃橘子的卫小源宝宝也争大眼睛看船到底开到谁的嘴巴里,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也很希望船能开到他嘴巴里。小朋友听完歌曲后,都说再听一次,再听一次。活动后,我在美工区投放了给水果宝宝穿衣服的材料,有的小朋友就画出了黄和绿色都有的橘子,而有的小朋友则是按自己的意愿将水果涂成了五颜六色。
实录三:开水果船。进行一系列关于橘子的
活动后,本来应该用橘子皮做粘贴画,但橘子皮不小心弄脏了,非常可惜。但很多小朋友热情很高,他们经常叫我给他们开橘子船,甚至在吃苹果的时候,我把苹果切成船的形状,他们一下子就说:“老师要开苹果船了!”他们个个都坐得笔直,等着我把船开到自己的嘴巴里,那样的情景让我感觉特别好。在开展英语活动时,我又用开水果船来激励幼儿的积极性,这样他们学习英语的确认真了很多。但有一次吃完点心后,我发现自然角的一个苹果缺了,仔细看,是被谁肯了几口。我很纳闷,他们这么小怎么就敢偷吃呢!也许太想开苹果船,而没有得到,就自己吃了起来吧!疑惑归疑惑,我还是集体活动时批评了这种现象。
这个主题中强调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我觉得应该重点结合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由于材料和时间的限制,我还没有来得及组织用橘子皮做粘贴画的时候,一股强冷空气的到来让我们进入了“寒冷的冬天”这个主题,由此我觉得有些遗憾。
三、反思:
在开展主题活动中,我常常不知所措,因为缺乏经验,我总觉得自己不能很好地利用现有的教材。有时候觉得某些内容不太有趣,有时候收集材料又有难度,有的时候又有解不开的疑惑。正如案例中我的疑惑一样,我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是不是该找出肯苹果的人到底是谁,然后在集体前交流这个问题;还是应该单独教育。单独教育的后果肯定是其他小朋友不知道这样是不可以的;而集体教育会伤害当事人的自尊心。类似这样的困惑很多很多。又如:大主题下的很多小主题到底该怎么样有序的开展?哪些子主题可以结合起来开展?大主题之间又可以怎么样更好的结合起来?因为有许多主题之间有交差或重复的部分,存在同时开展的条件。
此外,我觉得二期课改整合开展主题活动的理念,非常有利于幼儿多方面认知和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多视角地探索一系列相关联的事物。但我觉得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这一思想。比如在“苹果和橘子”这个主题里面,教材上就安排了一些不怎么有趣的儿歌和故事,来提升幼儿的认知经验;并预设了用橘子粘贴菊花或螃蟹的活动内容,没有将主题内容和幼儿美工技能有机地结合。幼儿美工能力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跟随主题活动很突然地安排这样的内容,没有任何技能铺垫性活动,开展下来的活动效果不太好。我感觉这样开展活动下来,幼儿技能发展没有经历一个积累的过程,反而会扼杀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我平时没有深刻钻研教材,以至于不能灵活有机地运用教材,以后我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幼儿园主题活动策划方案篇4
一、活动目的
1、让幼儿体验毕业离园时的惜别情,记住这一美好而难忘的时刻。
2、通过幼儿人人参与毕业典礼,使幼儿的各项技能有一次综合提高的机会,帮助他们勇敢地迎接挑战,激发他们的思考力、创造力,使他们不断地克服困难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3、让每个幼儿感受师生之情、同伴之情,萌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并使家园联系得以加强。
二、活动准备:
1、各毕业班根据项目内容布置有特色的环境、准备节目所需的材料(在六月二十二日检查)。
2、各毕业班以班为单位,做好表演节目和游戏的准备工作(各班选好参加歌曲联唱、儿歌联读、拍球、跳绳的幼儿,识字游戏由学前班准备,各班组织幼儿学会唱《毕业歌》、读《毕业诗》)。要求每个幼儿有机会参加活动。
3、在活动场地做好布置,舞台布置布幕(在六月二十日前完成,由_负责召集人员布置)。
4、由_老师和_小朋友担任主持人。
5、给幼儿化妆,穿好演出服装。
6、邀请毕业生的家长参加活动(各班在十五周把活动内容告知家长,在十七周星期三出通知邀请家长)。
三、活动时间:
六月二十九日
四、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致辞。
(二)园长致辞。
(三)家长代表发言。
(四)小朋友代表_发言。
(五)教师代表_讲话
(六)游戏和才艺表演
1、表演
(1)集体唱《毕业歌》
(2)儿歌联读表演(由_老师负责组织)
(3)拍球表演(由_老师负责组织)
(4)歌曲联唱表演(由_老师负责组织)
(5)识字游戏(由_老师负责组织)
(6)跳绳表演(由_老师负责组织)
要求:选材符合本班幼儿水平;表演活泼、大方;服装设计符合表演节目需要;根据节目的需要配有一定的背景和表演用的道具。
2、“智力大冲浪”智力题抢答
各班选派出5名幼儿参加比赛,在比赛中,要求选手们根据主持人提出的问题进行抢答,每答对一题给1分。(比赛所用问题由各班根据幼儿本学期所学内容选取后而定,比赛时所用道具由_老师负责)
3、幼儿故事续编:请每班派出一名幼儿根据给定的线索进行故事续编,然后根据幼儿续编情况打分。
4、集体朗读《毕业诗》
5、根据各班幼儿得分情况,让幼儿设计奖项,然后颁奖。
幼儿园主题活动策划方案篇5
一年一度的儿童节是幼儿最隆重的一个节日,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在自己的的盛大节日里,留下一个愉快、难忘的回忆,今年我园的“六一”儿童节将以开展系列庆祝活动的形式来进行,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开展庆祝“六一”系列活动,积极创设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亮点,以点带面,使每个孩子的个性得到飞扬,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成功、合作与交往的快乐,从而度过一个幸福、难忘的“六一”儿童节;
2、使家长在参观和参与幼儿的节日庆祝活动中,进一步感悟幼儿教育的新观念,从而对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启发;通过向家长、社会展示幼儿的“六一”活动,进一步塑造本园的良好形象。
二、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学会合作、展示才能、放飞梦想
三、活动准备:
1、布置富有欢庆气氛的班级环境及全园周围环境(5月30前各班创设庆“六一”环境,布置“六一”主题画展,布置户外演出环境,悬挂庆“六一”宣传标语、彩旗、舞台)。
2、以班为单位做好参加活动的准备:
(1)各班各排练一个表演节目和一个集体节目,亲子画展、户外创新活动;
(2)各班布置好各班的绘画主题和画卷。
3、由幼儿园准备活动奖品。
四、活动内容:
(一)活动倡议:
1、目的:为了使幼儿能度过一个愉快、难忘而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倡议本园全体教师和全体家长积极为幼儿创设欢度“六一”的节日环境与氛围,共同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六一”节的各项活动。
2、时间:20__年__月__日---__日
3、对象:本园全体教师、幼儿和家长。
4、办法:通过飞信向幼儿家长发出倡议引起家长的重视,争取全体教师和家长对此次庆祝活动的配合与支持。
(二)系列活动:
本次“六一”儿童节活动以“幼儿体操”、“幼儿才艺展示”、“户外小能人比赛”、“亲子绘画展”、“教师与家长才艺展示”等系列活动的形式来进行。
五、活动时间安排:
20__年__月__日分别进行两次节目彩排;__月__日上午举行庆“六一”活动
六、主要负责人:
总体策划:__
节目编排:___
后勤保障:____
场地布置:____
现场音响、摄像:___
主持人:____
七、活动宣传:
目的:通过新闻界的报道及广大家长的宣传,使活动产生广泛的影响,提高本园的知名度、美誉度,为随后的招生工作产生良好的效应。
时间:_月__日上午
媒介:电视、网络报道、本园家长。
方法:发电视、网络新闻通讯
八、附:幼儿园庆“六一”活动节目单
1、幼儿团体操表演
2、大合唱《庆六一》-----大班全体幼儿
3、幼儿舞蹈《兵娃娃》-----___、___等部分幼儿
4、幼儿舞蹈《最炫民族风》-----大班幼儿
5、幼儿舞蹈《桃花朵朵开》-----中班全体幼儿
6、幼儿舞蹈《瘦身操》-----小班全体幼儿
7、幼儿时装模特表演《酷酷的我》-----___、___等部分幼儿
8、教师舞蹈《唐古拉风》、《为祖国添彩》、广场舞等
9、家长广场舞
10、幼儿交谊舞-----___、___
11、幼儿京剧表演-----___及___
12、各班亲子绘画----大班《我心中的小学》、中班《绿色家园我的家》、小班《美好的世界》
13、各班户外活动比赛----大班《爬树比赛》、中班《梅花桩》、小班《背沙包》等。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育模式在悄然发生变化,新的教育理念已逐步在幼儿教育课程中渗透。幼儿中大班的数学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有效的实施好策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是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
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时期重要的学习内容。幼儿的思维是一个整体结构,在数学教育中,幼儿的数学发展只是表面现象,最主要的是通过学习能够促进幼儿思维结构的发展。数学知识是变化的,而数学思维是千变万化的。如果在幼儿时期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对他们深入的数学学习有着很大的意义。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育,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应该说是赋予幼儿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智力上的潜在能力,帮助幼儿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对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幼儿的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特别是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如果简单地“复制”到幼儿的头脑中,那么,就会失去数学知识对幼儿大脑、思维等各方面的开发过程,不能使幼儿得到有效的培养。为此,在幼儿中大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将计算作为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而应将发展幼儿的思维和对数学的兴趣作为数学教育的目标,积极的通过各种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模式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其求知欲,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实现变“苦学”为“乐学”,变 “低效学习”为“高效吸收”。只有这样,通过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去引导孩子积极学习,在使孩子学习好知识的同时,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
二、数学学习应积极发挥趣味游戏的作用
数学知识普遍比较抽象,容易造成幼儿学习上的困难。如果教学方法不当,更会使幼儿对数学感到枯燥与乏味。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例如,在教学中班数学——守恒教育的内容时,笔者用自制的扑克牌,通过玩“抽牌配对”或“抽牌比大小”的游戏帮助学生学习守恒的相关内容。对于水平较低的幼儿,提供给他们的是同一花色的扑克牌,形状和颜色相同,且排列的形式也比较规则和单一。让幼儿彼此抽出一张牌,比一比谁的牌大或谁的牌小,对于水平较高的幼儿,则使用不同花色的扑克牌。由于这些扑克牌中花色、形状、颜色及排列的形式都不同,他们就必须充分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多向的思维,排除多种因素的干扰,去正确地分析、比较和判断牌中花色图案的数量,使每个幼儿在不同起点上都得到发展。再如,笔者设计游戏《铺路》的主要意图就在于,使幼儿在铺路的过程中,掌握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在游戏《逛超市》中,幼儿通过认识超市物品——摆超市——购物的途径,轻松掌握了分类、对应、感知物体数量的数学知识。玩水、玩沙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游戏,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用各种形状的容器盛装沙和水来感知容量守恒。此外,沙子和水泥合成后还可垒成多种立体模型,使幼儿感受不同的.空间形式。抢椅子游戏,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在游戏中,幼儿能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形成初步的数的概念。
三、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亲自实践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幼儿年龄小,记忆力都不是很强,在数学的学习中,如果孩子只是单纯的学习而没有实践,孩子则不会记忆太久,会很快忘记。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特别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更为明显。为此,在幼儿中大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玩中学的同时,教师还应极其的重视让学生的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引导孩子实践,巩固、强化所学习的知识,培养能力,让孩子明白学有学有所用。例如,在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加减后,教师可模拟生活中的购物情境,给学生十块钱,让学生当顾客,教师当商家,出示一些布娃娃、玩具等之类的商品,标上价格,让学生用手中的钱来买东西,看看手中的钱能买到些什么,钱不够了该如何?超过了又该找回多少?等等。这样,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孩子进行实践体验,在强化孩子学习成果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实践能力。
当然在学习数的组成过程中,仅仅依靠正式的集体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正式教学之前,可以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简单、耐玩,又具有数组成功能的学具,放在幼儿容易取放的地方,便于幼儿选择、调换、整理、取放。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充分接触,积累相关的具体操作经验,使这些非正式活动的操作经验为幼儿正式学习组成奠定初步认知的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为幼儿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去探索发现,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学数学、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的知识,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提高幼儿的思维发展,不仅扩大了知识面,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乐意与同伴合作。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我们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对自己的教学,幼儿的发展进行反思,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真正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的同时收获知识,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不在感觉到数学是枯燥无味,怕学数学的心理,同时培养了幼儿对科学知识探索的兴趣,喜欢学科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性比较强的学科,幼儿的逻辑思维都是以具体的、形象的为主要形式,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只能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掌握一些知识。那么,在幼儿园开展数学教学时有哪些方法能使幼儿既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又能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同时幼儿的智力又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呢?一、故事情境导入法故事情境导入法就是把一个活动主题编成一个故事向幼儿进行引导。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把你的活动主题编在一个故事里,引导幼儿,幼儿的兴趣会更浓,更易接受。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倾听能力,更进一步地培养了幼儿对一个故事的理解能力。例如,我们在教学小班数学活动《给图形宝宝分类》的时候,我就把这节活动编在一个故事里,小熊伯伯开了一间超市,里面买了很多饼干,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都想去买饼干,可是,小熊伯伯有要求:什么样形状的盒子里面就只能放什么样形状的饼干。本来很枯燥的一个活动,因为有了这个故事的导入,幼儿一下兴趣就来了,他们都想买小熊伯伯的饼干,就积极动脑筋的来想给每个图形宝宝找到自己的家。故事情境导入法应用的范围比较广,在这个方法中,幼儿不仅学会了当节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听了一个动听的故事,真是一举夺得。二、操作法操作活动是幼儿形成数概念和掌握数学技能的基本方法。每位幼儿都要有一套小教具,如雪花积木、小木棒、点子卡、数字卡等,教师利用教具,组织全体幼儿根据内容进行活动。我个人认为操作法是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因为研究证明,幼儿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及形成都是在操作活动中形成的。根据幼儿年龄的不同采用多种操作方法,不断提要求,要人人动手,手脑并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例如,我们在教学中班数学活动《10以内数的形成》时,如果教师干巴巴的给幼儿讲1个填上1个是2个,幼儿听着就很厌烦,但是,教师给每位幼儿发了雪花积木,让幼儿自己来操作,幼儿兴趣就很浓厚,而且效果非常好,在操作过程中,就掌握了1个填上1个是几个,很快就掌握了10以内数的形成。三、游戏法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最自然的形式。数学游戏内容要符合数、形基本知识和运算能力的训练,游戏的动作要符合幼儿学习数的特点,如运用多种感官看看、听听、摸摸、跳跳等动作来掌握数学知识。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也是一种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方式。而且《新纲要》提出: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我们的游戏法是多么重要。例如,我们在教学中班数学活动《相邻数》时,我们就可以和幼儿来玩《小鸡找朋友》的游戏,教师给每位幼儿发一张1到5的数的字卡片,然后带上小鸡的头饰,念儿歌:“小小鸡,叽叽叽,4的朋友请上来”。拿到数字卡片3和5的幼儿上来和小鸡握握手,并讲:“我是3,3是4的好朋友。”“我是5,5是4的好朋友。”幼儿在游戏中很快就掌握了4的相邻数这个数学知识。四、演示法演示法是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最直观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直观的教具对幼儿进行操作、演示,使幼儿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获得抽象的数学知识。我们在平时的演示操作活动中,配上优美、动听的语言讲解,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们在教学大班数学活动《2、3的组成》时,对幼儿首先进行实物演示,我先出示2只茶杯,要放在2只盘子里,怎样放?左边盘里放1只,右边盘里放几只呢?老师有3朵花,要插在2个里,如果左边花瓶里插2朵,右边花瓶里插几朵?通过实物的演示操作,幼儿理解了一个整数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整数。我们在使用演示法时,要突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让幼儿观察什么,比较什么,以及思考什么,都要提得很明确才行。在演示时,使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使每位幼儿都能看清楚每一个动作,充分发挥演示的作用,从而使幼儿学到抽象的数学知识。就这样,我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在活动中游戏,在游戏中操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在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中,还有许多的教学方法,比如比较法、类推法等等。我们在开展活动时,需要遵循的是幼儿的思维特点,又要遵循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学校教育预备阶段的幼儿园,应注重数学教育的启蒙性和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而为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摘要:幼儿是民族的希望,人类的未来。数学教育作为幼儿园教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幼儿阶段就为他们打好理性思维的基础,是幼儿园数学教育应重视和深究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征,对如何通过教学环境的创设及差异化教学活动设计开展数学教育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使幼儿喜欢学习数学,并能通过教育活动体验数学对其生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数学;学习心理;教学环境;差异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1C-0092-02
一、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征
教育活动设计是否与学习者的特征相匹配,是决定教育活动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需要首先分析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征。
一从具体到抽象
数学知识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它的获得需要摆脱具体事物的其他无关特征。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需要借助于具体的事物,甚至借助于动作从对具体事物的抽象中获得,他们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所依赖的具体经验越丰富,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就越具有概括性。
二从个别到一般
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存在一个逐渐摆脱具体形象,达到抽象水平的过程,同时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上,也存在一个从理解个别具体事物到理解其一般和普遍意义的过程。例如,当幼儿对数的概括意义还不完全理解时,在按数取物的活动中,幼儿往往会认为与一张数字卡相对应的只能取放一张相同数量物体的卡片,只有当他真正理解了数的概括意义以后,才会认为可以取多张,只要数量相等就行。对于其他数学知识的学习,幼儿也经历了同样的概括过程。
三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
幼儿在学习数学时,最初是通过动作进行的。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在完成某些任务时,经常伴随着外显的动作。比如,年龄小的幼儿,在数数时往往要用手来一一点数;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计数能力的提高,他们能逐渐把动作内化,能够依靠视觉在头脑中进行数和物的对应,甚至能直接用目测来确定1O以内物体的数量。在幼儿学习某一数学知识的初期阶段,特别需要这种外部的动作。大班幼儿已具有了较强的动作内化能力,他们在学习l0以内的加减时,已经具有在动作水平上进行加减操作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加以概括和内化,而不是凭空出现在头脑中的。
四从不自觉到自觉
心理学所说的“自觉”,指的是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意识。幼儿往往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自我意识,他们思维的自觉程度和动作的内化有关。如,小班幼儿在将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归类时,往往会出现做的和说的不一致的情况。不少幼儿能根据感官判断其共同特征如形状特征并进行归类,但在语言表达上却出现了不一致。显然,幼儿这时的语言表达往往是不随意的,仅仅作为动作的伴随物,而不是思维过程的外化。
二、通过教学环境的创设开展数学教育
创设数学环境时,教师不能着眼于活动室的一面墙、一个角,而是把幼儿周围的所有环境都充分利用起来,变单一为多种,变平面为立体,变视觉 *** 为多种 *** 。
一活动室
主要是充分利用活动室的墙面和角落。室内墙面有大有小,在设计时,要根据墙面的大小把材料制成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画面,并在下方设有活动材料,供幼儿操作。例如,在大班活动室的主墙上,布置上组成、加减、时间、空间、分类:守恒、排序等方面的数学内容,下方留一块空间,提供材料让幼儿操作验证。在利用活动室角落设计数学角时,要注意到: 材料和工具要便于幼儿取放,每个数学角的内容既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又要不断更新。
二盥洗室
结合幼儿爱玩水的特点,可以把吹塑纸剪成各种几何图形,供幼儿在盥洗室开展“水贴画”游戏。幼儿只需将吹塑纸片放入水中溼一下,然后往平滑的瓷砖墙上一贴,图形就牢牢地贴在墙上了。刚开始幼儿可能只是无目的地利用各种图形进行简单的拼贴、排列,后来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就会逐渐有目的、有主题地根据图形的特点拼贴、排序、分类,比较大小以及加减运算。幼儿在兴致勃勃的“玩”中增长了知识,并且发展了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力及观察力。
三卫生间
幼儿在卫生间中相对来说是比较放松的,因此,要通过创设了一定的数学环境,以激发幼儿的“无意注意”,让幼儿在自然、轻松的状态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如在平滑的瓷砖上用水将各种几何图形拼贴成一些可变换的图案,让幼儿观察、操作。
四楼梯
可以通过在楼梯上设计各种颜色的数字及与之相对应的圆点,让幼儿有意无意地去感知数序、序数、相邻数。同时,把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及按规律排序等多方面的内容也融到其中,幼儿在进进出出、上下楼梯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观察力。
五阳台与走廊
阳台与走廊虽然并不开阔,但它是幼儿经常玩耍的地方,所以,要也充分利用这一环境,如在地板上画迷宫、房子,让幼儿自由地游戏。
三、通过差异化教学活动设计开展数学教育
教育研究和实践表明,幼儿学习数学的个体差异最为突出。教师可以把应该掌握的内容分解成不同层次,并配有不同层次的材料,根据幼儿数学发展的需要,将各种型别操作活动全班操作活动、分组操作活动、个别操作活动合理互补贯穿运用于各个教育环节,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之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为此,幼儿数学操作活动的开展需要我们创设数学活动角,投放丰富、可操作、安全而有吸引力的蕴含着有关数学概念属性的各种材料;引导幼儿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与内在需要,自主地选择、操作,探索、揭示有关数学现象和原理,发现和能动地构建数学关系,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孩子在操作中可以学会自我纠正、归纳、发现规律。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小组,进行不同层次的操作,在操作中可请操作较规范的幼儿进行演示,以指导较差的幼儿;或教师在观察的同时,适时帮助幼儿体验成功,使他们学会自信、自主、自立、合作,产生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慢慢地从低层次过渡到高层次,呈阶梯状层层递进,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发展,以发挥个体的优势和整体功能。
在数学活动中,操作型别单一,不利于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操作组织形式一致,不利于体现教育的层次性;操作材料贫乏,不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只重视正规性操作活动,不利于渗透教育的随机性。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设计合适的操作型别,合理选择验证性操作、探索性操作、创造性操作并有机配合,使幼儿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有关归纳、概括,揭示有关数学现象和原理,发现和能动地构建数学关系。例如:在组织幼儿学习二等份的过程中,首先在探索性操作活动中,让幼儿理解二等分的含义;教师给每组幼儿提供足量的不同材料,让幼儿自由地选择。体验将各种形状的纸张、不同长度的绳、一定量的米和水分成二等分,请幼儿说说自己进行二等分的方法;其次,在验证性操作活动中,巩固对二等分含义的理解并探索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最后,幼儿通过交流体验后再去体验并继续交流,在创造性操作活动中,感知同种物体和不同物体二等分的多种等分形式。在此教学过程中,操作过程环环相扣,操作型别相辅相成,幼儿在这一系列操作中步步接近和抽象出二等分的数学内涵。
此外,在数学活动中应拓展语言操作形式,采用多样的方式提问。数学概念的内化和语言技能的发展是孩子智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语言可促进孩子理解数学概念、增强逻辑思维。数学活动中的提问形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都不利于促进幼儿良好数学思维的养成。教师的启导语必须生动、简洁、准确,并进行同一问题多角度提问,积极引导幼儿理解数学情景中的多种逻辑关系,启迪幼儿发散思维和思维的灵活性,拓展幼儿数学思维的空间,提高幼儿分析、理解、判断能力,增强幼儿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结束语:总之,在幼儿数学教育中,要树立“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概念形成的源泉”的基本观点,贯彻“数学教育联络儿童生活”的原则,并抓住教育内容、活动目标、活动情境和实施途径等几个关键点将数学教育生活化真正落到实处。最终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设计使幼儿喜欢学习数学,并体验数学对其生活的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幼儿园
参考文献:
[1]王菊琴.浅谈幼儿数学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012.
[2]吴连琴,许魂霖.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方法与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025.
[3]王雪珍.亦谈幼儿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8.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幼儿教师应该努力读懂幼儿,尊重幼儿,深入到幼儿的精神世界中,找到有效培养幼儿综合发展的途径,使幼儿的主体价值得到很好的体现,推进素质 教育 。我为大家整理了幼儿教师教育论文,欢迎阅读!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篇一:幼儿教育对人生成长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人类的高速进步,近些年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教育,幼儿教育也一直在不停地改革,幼教工作者也十分重视教育观、 儿童 观的转变,重视幼儿的兴趣、需要,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幼儿拥有现实的快乐生活。本文主要分析讲诉了针对幼儿时期进行科学教育的方式 方法 ,对此进行分析探讨,从而幼儿教育对孩子人生成长的重要性意义。 关键词:幼儿教育;关键期;人生成长;重要性 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它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幼儿教师而言,如果自身都不具备强烈的教育责任心,那么对于学生也会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应该要有职业精神和为教育事业献声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幼儿教育的含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秉持教育要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这一理念不断探索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小孩的学龄前期在3到6岁,在这样的时间段是一个人正确世界观建立的基础,也是孩子身心建立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需要进行正确的早期教育。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1]。 二、幼儿时期教育对人生成长的重要性 (一)幼儿时期是智力发育重要时期 幼儿在5岁之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间段,幼儿在这5-6年里在不断的学习,他学会了说话、走路;认识了各种事物;懂得了各种道理;还学会了不少技能。幼儿在这段时期,求知欲特别强,学习能力也特别好,而且印象特别深。在这段时期里,品德、性格、习惯、 爱好 在逐渐形成,是最容易接受各种思想观念的时候,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对幼儿实施科学的教育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儿的思维多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教师或家长在引导幼儿学习时应让幼儿慢慢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2]。 (二)幼儿的诚实教育的重要性 婴幼儿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习惯、思想、情绪、语言、态度等等都将在这一时期奠定好基础,如果基础不扎实,那就不容易为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诚信教育是儿童生活发展有关。不要惊慌,如果你发现孩子是不诚实的,不要责骂孩子。如果孩子说谎,而父母认为孩子很聪明,不纠正,但赞扬,孩子会加强对说谎的动机。让孩子知道,不诚实的隐藏不能隐藏任何人,让孩子自觉地说出真相,孩子们继续信任,教育和鼓励他们的孩子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诚实,让孩子明白“知错能改”是一个好孩子的真理。 三、针对幼儿人生成长的教育方法 (一)尊重幼儿的好奇心 孩子生下来对于这个世界就是陌生的,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期待和好奇,他们的好奇心是帮助他们探索这个世界的一把钥匙,只有好奇能够让他们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不断追求,好奇心是人生进步最好的老师,我们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正确地去引导孩子对世界的好奇,让他们去学习,去探索,去研究问题。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力,孩子在有了强烈的兴趣之后就将会去发现和提问,而且能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快乐,证明自己能够依靠自我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积极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兴趣以及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幼儿爱思考,有着无数个疑问,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刺激,使幼儿思维活跃起来。老师可以根据周围的实际现象和物体,给孩子一些提示,引导他们去思考“为什么”,例如,井盖为什么做成圆形?天为什么会下雨?太阳到底有多远?为什么河流一直在不停的流动?等等一些孩子身边所能接触到的现象。好奇心是幼儿走向知识大海的必经途径,而其中的兴趣是就是指路灯。 (二)随机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科学探索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偶然事件,教师要抓住机会,引导孩子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寻找问题的答案,帮助孩子找到其中的科学真理。例如,在室外活动,发现很多孩子是蜻蜓飞得很低,“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蜻蜓?为什么它们飞这么低?”这些孩子都很感兴趣,所以我引导孩子们讨论这些问题,帮助孩子理解低飞蜻蜓与天气的关系。 (三)根据时代的进步和需求给予孩子最新的知识 让我们的孩子也会继续收到大量的信息,所以在选择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贴近孩子的生活,关注和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以适应孩子的发展,适当安排反映时代特征和现代科技含量的相关内容,让孩子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初步认识。要知道科技正在不断发展,它会给人们更多的便利,扩大孩子的视野,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探索科学的奥秘。 四、 总结 幼儿是一个关键时期的良好行为习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期坚持[3]。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这个时期里刚刚走出家庭,暂时离开父母的管辖,进入到了幼儿园里生活,这个时间段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所在。在这样的一个时期里,幼儿学习力强,但是也容易接受到外界的不良信息,这时候幼儿教育的重要关键就在于要善于引导孩子去筛选好的东西进行学习,剔除掉不良信息,直到当习惯成了一种自然,孩子才能自我正确的去选择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享受知识科学的海洋,创造出灿烂的明天,第二十一世纪的辉煌。幼儿教育对生命的成长非常重要。 作者:侯涛 单位:重庆市永川区幼儿园 参考文献: [1]蓝小燕.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谈对“溺爱”型孩子的教育[J].都市家教月刊,2014(9):206-207. [2]袁爱斌.幼儿教育对今后学习的重要性[J].成功:教育版,2011(20). [3]黄观菊,嵇晓珺.为孩子的人生储存一个长效的资本———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2):100-100.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篇二:游戏在幼儿教育的运用 摘要:幼儿游戏离不开教育情境的创设,要使教育情境充满游戏的魅力,必须营造健康宽松、愉悦的游戏氛围,更要提供良好的环境、丰富幼儿的游戏活动,改进游戏的方式,丰富游戏活动,改进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优化教育情境。 关键词:创设;游戏;魅力;教育;情境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幼儿游戏氛围 1.教师要热爱和信任幼儿 只有对幼儿充满爱心,教师才能用心去关注每个幼儿的喜怒哀乐,了解每个幼儿的需要,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把钻研、改进幼儿教育活动作为自己的乐趣。教师的信任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动力,能激发幼儿的活力,使他们振奋精神和充满信心去克服困难,追求自身的进步。只有在充满爱和信任的氛围内,幼儿才可能有安全感、有愉悦的心境,能够无忧无虑地投入到游戏等活动中去,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获得自我展现和发展。教师应当满怀对幼儿和教育事业的热爱,建立起对幼儿的信任,努力满足幼儿的合理需求,调动幼儿的发展潜力,使幼儿在爱和信任的浇灌中进步。 2.幼儿教育过程富有感染力 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教育过程,使教育活动充满魅力,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幼儿忘我地沉浸其中,获得主动的发展。幼儿对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与疑问,迫切地想要了解和探究周围的世界。教师必须重视挖掘幼儿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调动幼儿的探究兴趣,激发幼儿对生活中各种疑问的思考与研究,使幼儿在熟悉可感的、有趣的活动中开启心智、增长智慧。教师应有意识地按活动主题创设富有美感的教育情境,用美的环境、语言、旋律、情感,把幼儿带入美的氛围当中,使教育过程成为美的享受,并使幼儿在美的感受和体验中参与活动,获得进步。同时,教师要重视幼儿情感的调动。幼儿的思维较为感性,他们情绪性强、容易受到感染,积极的情感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幼儿良好态度习惯的养成。 二、提供良好游戏条件,丰富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对幼儿园教育而言不可缺少,只有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丰富幼儿的游戏活动,把游戏融入幼儿教育中去,才能使幼儿教育充满游戏的魅力。游戏的环境会对幼儿的游戏活动产生较大影响,幼儿游戏的数量、主题、内容、方式等与环境的安排组织密切相关。良好的游戏环境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意愿,而且有助于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主动探索与合作,提高游戏质量,促进游戏的进行与发展。因此,教师应当把握环境对幼儿游戏的影响,合理地安排游戏时间、场地、游戏材料,丰富和促进幼儿的游戏活动。 三、改进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优化教学情境 1.改进游戏活动的组织 游戏不仅指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更蕴含着反映游戏内在本质的精神性内涵。教师要正确认识幼儿游戏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组织幼儿游戏时充分考虑幼儿的需要。幼儿园中的游戏不可避免地具有教育的意味,当幼儿游戏被纳入教育的视野,进入到幼儿园中,便不再是纯粹自然的活动,而被印上了教育的痕迹。即使教师对其的游戏不加干预,而游戏若发生在幼儿园就具有了教育意义。游戏的自然性与教育性并不是截然对立,它们有可能并且有必要融合统一于幼儿游戏中。幼儿不仅有玩耍的需要,还有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需求,其在游戏中的满足感源于他们自我发展的实现。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自然性与教育性的关系,既保证游戏的自由愉悦性,又使游戏充分发挥教育性,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自主快乐的发展。在组织幼儿游戏时,教师必须支持、引导幼儿游戏的发展。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游戏的质量,他们的重视和参与会让幼儿感到自己进行的游戏活动是有价值的、被认可的,就会更加认真、自信、专注地投入游戏。教师不能随心所欲地对幼儿的游戏施加干预,而要仔细考虑、谨慎而为,对干预行为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师组织游戏的过程应当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个观察、决策和 反思 的过程,需要在了解幼儿游戏的基础上,明确组织指导的目的、时机和方式方法,通过一定的策略扩展和丰富幼儿的意义建构,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学习。 2.优化教育情境,把游戏渗透到教育活动当中 幼儿教育活动是由教师设计发起的、以促进幼儿教育为目的的活动,它不同于幼儿的自主游戏。在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教育意图主要通过间接方式,而教育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教师要通过预先设计的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由于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中的主动参与、愉悦体验对幼儿学习和成长具有促进作用。教育活动把游戏引入其中,能提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发展。把游戏渗透到教学情境中,使外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身的要求,使教育活动成为幼儿喜爱的、主动自觉投入其中的富有意义的活动,实现教学需要与幼儿个体需要的和谐统一。 四、结束语 幼儿的成长是在具体的环境进行的,幼儿的行为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之中。游戏离不开教育情境的创设,要使教育情境充满游戏的魅力,不仅需要营造健康宽松、愉悦的游戏氛围,还必须提供良好的环境、丰富幼儿的游戏活动,改进游戏的方式。 作者:马英 单位:黑龙江七台河市教育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张燕,邢利娅.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邵小佩.幼儿园情境教学模式构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01).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篇三:幼儿教育中肢体语言的应用 摘要: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体态动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体态对于幼儿理解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种体态语言的使用,能够有效强化幼儿教育实践的效果,保证幼儿能力的提高。本文以探寻幼儿教育中肢体语言的应用为主题,主要就幼儿体态语言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怎样促进幼儿肢体语言的发展进行分析,旨在有效发挥幼儿肢体语言对于幼儿教育的帮助作用,更加有效地开展幼儿教育,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肢体语言;应用;作用;形式 肢体语言主要是指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代替语言起到表情达意效果的无声语言。在幼儿教育中,肢体语言格外重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教育工具。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使用一些形象化的体态语言,采用比较幽默的艺术形式,通过各个肢体部位表达情绪和情感,从而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幼儿教育的效率。幼儿比较善于察言观色,对于一个小小的动作都会进行思考。教师通过一个动作,能够使幼儿产生信任和依赖,更加相信教师,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体态语言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为幼儿的理解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如果教师单纯地使用文字语言进行教学,有的时候就会出现与幼儿沟通存在障碍的问题。通过应用肢体语言,能够使幼儿更容易地理解教师传递的信息,产生兴趣,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幼儿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能够有效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在学习一些动物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表演,通过模仿小动物,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二)提高幼儿的记忆能力。幼儿还处于形象思维发展的阶段,运用肢体语言教学能够使孩子把声音和肢体语言有效结合起来,更加有利于孩子吸收。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幼儿更好地记忆所学习的知识,有效保证教学效果。运用这样的形式会使幼儿学习压力减小,强化记忆,在愉悦的氛围中开展活动,有效降低遗忘率。例如在进行“老鹰抓小鸡”游戏的时候,教师通过肢体语言让幼儿按照游戏规则参与游戏,基本只需要讲过一次就能够保证教学效果。幼儿能在良好的氛围中记忆游戏知识,有效保证了幼儿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三)提高幼儿注意力,增强幼儿理解能力。幼儿由于年龄小,认知能力比较差,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如果教师采用有趣的教学语言和生动的肢体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就能够有效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合并起来,使幼儿更加有效地理解活动目标与内容。例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的 故事 时,教师可以进行展示,一边讲解故事,一边掺入肢体语言。这样,能够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保证。同时,能够增强幼儿的理解能力,提高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 二、如何有效促进幼儿肢体语言的发展,提高幼儿教育效率 (一)在幼儿活动中激发幼儿的肢体语言。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的主体都是幼儿,所以教师应该不断丰富教学形式,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进行活动,激发幼儿的肢体语言。这就需要幼儿园举办的活动应该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与幼儿的个性发展相适合,使幼儿在幼儿活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猫抓老鼠的游戏,让幼儿分别扮演猫和老鼠,然后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表演,使学生的肢体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二)教师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进行有效的引导。教师应该学会利用自身的肢体语言进行引导,使幼儿喜欢上肢体语言,有强烈的模仿欲望,从而有效发展幼儿的肢体语言理解能力。例如学习《两只小鸟》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听音乐的同时做出一些肢体语言的动作。让幼儿有一种自己飞翔起来的感觉,这样能够使其歌唱起来的时候更加有趣。在无形中激发幼儿的学习愿望,促进幼儿肢体语言能力的深入发展。 (三)关注幼儿个性发展,注重幼儿肢体表现。发展幼儿的肢体语言,提高幼儿教育的有效性,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幼儿的成长环境,关注个性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观察幼儿的生活 经验 ,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肢体表现,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活中一些喜闻乐见事物开展活动,在教师肢体语言的引导下,能够使学生愿意利用肢体语言效仿,有效保证学生的肢体语言表现力,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目标。 (四)开展成功教学,增加幼儿肢体语言成功体验。要想提高肢体语言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使幼儿能够体会到成功。这就需要教师开展成功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有更多的成功情感体验,有效保证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例如教师可以让两个幼儿一组进行表演动作,猜动物的游戏。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在幼儿表达正确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幼儿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结语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于肢体语言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调动幼儿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教师应该努力读懂幼儿,尊重幼儿,深入到幼儿的精神世界中,找到有效培养幼儿综合发展的途径,使幼儿的主体价值得到很好的体现,推进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 参考文献: [1]魏晓娟.浅谈肢体语言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4,01:215+219. [2]杜友莉.父母学习肢体语言与幼儿交流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2:201. [3]蔡敏.让肢体语言在幼儿教育中“闪光”[J].新课程导学,2012,18:76. [4]姜红.通过肢体语言的阅读发展幼儿的阅读能力[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7,05:16-17. [5]叶文香.发挥肢体语言的功能提高幼儿园教学的有效[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0:104-105. [6]唐敏智.小议幼儿园教师的肢体语言[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4:110.
作为学校教育预备阶段的幼儿园,应注重数学教育的启蒙性和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而为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摘要:幼儿是民族的希望,人类的未来。数学教育作为幼儿园教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幼儿阶段就为他们打好理性思维的基础,是幼儿园数学教育应重视和深究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征,对如何通过教学环境的创设及差异化教学活动设计开展数学教育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使幼儿喜欢学习数学,并能通过教育活动体验数学对其生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数学;学习心理;教学环境;差异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1C-0092-02
一、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征
教育活动设计是否与学习者的特征相匹配,是决定教育活动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需要首先分析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征。
一从具体到抽象
数学知识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它的获得需要摆脱具体事物的其他无关特征。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需要借助于具体的事物,甚至借助于动作从对具体事物的抽象中获得,他们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所依赖的具体经验越丰富,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就越具有概括性。
二从个别到一般
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存在一个逐渐摆脱具体形象,达到抽象水平的过程,同时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上,也存在一个从理解个别具体事物到理解其一般和普遍意义的过程。例如,当幼儿对数的概括意义还不完全理解时,在按数取物的活动中,幼儿往往会认为与一张数字卡相对应的只能取放一张相同数量物体的卡片,只有当他真正理解了数的概括意义以后,才会认为可以取多张,只要数量相等就行。对于其他数学知识的学习,幼儿也经历了同样的概括过程。
三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
幼儿在学习数学时,最初是通过动作进行的。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在完成某些任务时,经常伴随着外显的动作。比如,年龄小的幼儿,在数数时往往要用手来一一点数;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计数能力的提高,他们能逐渐把动作内化,能够依靠视觉在头脑中进行数和物的对应,甚至能直接用目测来确定1O以内物体的数量。在幼儿学习某一数学知识的初期阶段,特别需要这种外部的动作。大班幼儿已具有了较强的动作内化能力,他们在学习l0以内的加减时,已经具有在动作水平上进行加减操作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加以概括和内化,而不是凭空出现在头脑中的。
四从不自觉到自觉
心理学所说的“自觉”,指的是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意识。幼儿往往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自我意识,他们思维的自觉程度和动作的内化有关。如,小班幼儿在将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归类时,往往会出现做的和说的不一致的情况。不少幼儿能根据感官判断其共同特征如形状特征并进行归类,但在语言表达上却出现了不一致。显然,幼儿这时的语言表达往往是不随意的,仅仅作为动作的伴随物,而不是思维过程的外化。
二、通过教学环境的创设开展数学教育
创设数学环境时,教师不能着眼于活动室的一面墙、一个角,而是把幼儿周围的所有环境都充分利用起来,变单一为多种,变平面为立体,变视觉 *** 为多种 *** 。
一活动室
主要是充分利用活动室的墙面和角落。室内墙面有大有小,在设计时,要根据墙面的大小把材料制成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画面,并在下方设有活动材料,供幼儿操作。例如,在大班活动室的主墙上,布置上组成、加减、时间、空间、分类:守恒、排序等方面的数学内容,下方留一块空间,提供材料让幼儿操作验证。在利用活动室角落设计数学角时,要注意到: 材料和工具要便于幼儿取放,每个数学角的内容既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又要不断更新。
二盥洗室
结合幼儿爱玩水的特点,可以把吹塑纸剪成各种几何图形,供幼儿在盥洗室开展“水贴画”游戏。幼儿只需将吹塑纸片放入水中溼一下,然后往平滑的瓷砖墙上一贴,图形就牢牢地贴在墙上了。刚开始幼儿可能只是无目的地利用各种图形进行简单的拼贴、排列,后来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就会逐渐有目的、有主题地根据图形的特点拼贴、排序、分类,比较大小以及加减运算。幼儿在兴致勃勃的“玩”中增长了知识,并且发展了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力及观察力。
三卫生间
幼儿在卫生间中相对来说是比较放松的,因此,要通过创设了一定的数学环境,以激发幼儿的“无意注意”,让幼儿在自然、轻松的状态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如在平滑的瓷砖上用水将各种几何图形拼贴成一些可变换的图案,让幼儿观察、操作。
四楼梯
可以通过在楼梯上设计各种颜色的数字及与之相对应的圆点,让幼儿有意无意地去感知数序、序数、相邻数。同时,把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及按规律排序等多方面的内容也融到其中,幼儿在进进出出、上下楼梯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观察力。
五阳台与走廊
阳台与走廊虽然并不开阔,但它是幼儿经常玩耍的地方,所以,要也充分利用这一环境,如在地板上画迷宫、房子,让幼儿自由地游戏。
三、通过差异化教学活动设计开展数学教育
教育研究和实践表明,幼儿学习数学的个体差异最为突出。教师可以把应该掌握的内容分解成不同层次,并配有不同层次的材料,根据幼儿数学发展的需要,将各种型别操作活动全班操作活动、分组操作活动、个别操作活动合理互补贯穿运用于各个教育环节,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之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为此,幼儿数学操作活动的开展需要我们创设数学活动角,投放丰富、可操作、安全而有吸引力的蕴含着有关数学概念属性的各种材料;引导幼儿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与内在需要,自主地选择、操作,探索、揭示有关数学现象和原理,发现和能动地构建数学关系,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孩子在操作中可以学会自我纠正、归纳、发现规律。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小组,进行不同层次的操作,在操作中可请操作较规范的幼儿进行演示,以指导较差的幼儿;或教师在观察的同时,适时帮助幼儿体验成功,使他们学会自信、自主、自立、合作,产生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慢慢地从低层次过渡到高层次,呈阶梯状层层递进,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发展,以发挥个体的优势和整体功能。
在数学活动中,操作型别单一,不利于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操作组织形式一致,不利于体现教育的层次性;操作材料贫乏,不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只重视正规性操作活动,不利于渗透教育的随机性。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设计合适的操作型别,合理选择验证性操作、探索性操作、创造性操作并有机配合,使幼儿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有关归纳、概括,揭示有关数学现象和原理,发现和能动地构建数学关系。例如:在组织幼儿学习二等份的过程中,首先在探索性操作活动中,让幼儿理解二等分的含义;教师给每组幼儿提供足量的不同材料,让幼儿自由地选择。体验将各种形状的纸张、不同长度的绳、一定量的米和水分成二等分,请幼儿说说自己进行二等分的方法;其次,在验证性操作活动中,巩固对二等分含义的理解并探索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最后,幼儿通过交流体验后再去体验并继续交流,在创造性操作活动中,感知同种物体和不同物体二等分的多种等分形式。在此教学过程中,操作过程环环相扣,操作型别相辅相成,幼儿在这一系列操作中步步接近和抽象出二等分的数学内涵。
此外,在数学活动中应拓展语言操作形式,采用多样的方式提问。数学概念的内化和语言技能的发展是孩子智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语言可促进孩子理解数学概念、增强逻辑思维。数学活动中的提问形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都不利于促进幼儿良好数学思维的养成。教师的启导语必须生动、简洁、准确,并进行同一问题多角度提问,积极引导幼儿理解数学情景中的多种逻辑关系,启迪幼儿发散思维和思维的灵活性,拓展幼儿数学思维的空间,提高幼儿分析、理解、判断能力,增强幼儿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结束语:总之,在幼儿数学教育中,要树立“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概念形成的源泉”的基本观点,贯彻“数学教育联络儿童生活”的原则,并抓住教育内容、活动目标、活动情境和实施途径等几个关键点将数学教育生活化真正落到实处。最终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设计使幼儿喜欢学习数学,并体验数学对其生活的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幼儿园
参考文献:
[1]王菊琴.浅谈幼儿数学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012.
[2]吴连琴,许魂霖.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方法与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025.
[3]王雪珍.亦谈幼儿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8.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在幼儿园 教育 中,数学教育工作一直是我国幼教界非常关注的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 文化 素养之一。作为学校教育预备阶段的幼儿园,应注重数学教育的启蒙性和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而为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育;游戏
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期重要的学习内容。数学以其自身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成为促进幼儿发展、尤其是 逻辑思维 发展的有效工具。那么,在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呢?
一、数学学习应有趣味性
数学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抽象、孩子觉得学习数学很难。如果我们 教学 方法 不得当的话,会使孩子们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之情。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 经验 。例如:数学活动6的组成。以情境导入: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熟了,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吧!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来到果园,果园里的叔叔请我们帮助来分苹果,要求把6个苹果分成两份,一共有几种方法,边分边进行记录。孩子们在分的过程中学习了6的分成,同时学会了正确的记录方法。老师在 总结 的时候,让孩子们自己来探索怎样记录又准确又快。共同寻找有规律的记录方法。最后,大家开心地摘苹果。但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每个小朋友只能摘两个苹果,而且两个苹果上的数字相加是6。孩子们的兴趣非常地高,开开心心地摘着苹果,摘对的小朋友还可以把苹果带回家。整节课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6的组成,效果非常好。
二、幼儿数学教学在游戏中进行
对孩子来说,游戏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锻炼他们学会考虑一些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与理解。
首先,根据不同的年龄编制数学游戏。编制数学教学游戏,必须根据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选择、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智力的发展,游戏化的程度宜逐渐减弱,游戏中宜减少游戏情景增加智力因素。小班的幼儿以有情景、有角色的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为主。中班幼儿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他们适宜开展各类游戏。
其次,设计教学活动时,可选择不同的游戏形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等。这样既能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如中班数学“学习5的序数”中,既有幼儿的单独操作游戏“给小动物回家”,又有集体参与的游戏“找朋友排队”,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整个数学活动可以采用一个游戏主题贯穿始终,也可以各个环节运用不同形式的游戏。
第三,将数学活动与音乐、美术、体育等游戏性结合。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我让幼儿玩“抢椅子”的音乐游戏。当音乐一停,会又一位幼儿没有抢到椅子,这时,我就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幼儿能通过游戏实践获得“比较多少”的方法的数学知识。
三、尽可能选用操作和实践的学习方式
我们知道,幼儿的认识要经过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幼儿自主的操作和实践中实现的。只有在操作中幼儿才会去探索,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也只有通过操作探索式的学习,孩子才能长出一双数学“慧眼”,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独特视角和策略去解决问题。这样,数学才能走出神秘的象牙塔,成为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数学,成为孩子喜欢的数学!
在操作性的学习方式中,首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设计一个《超市》的活动,幼儿按照不同特性摆放商品(学习归类),摆放时要注意美观、方便拿取(学习排序),用多少钱来买什么东西(学习计算),卖出多少,收了多少钱(学习统计、对应)。其次,不直接提供方法或告知结论,留给孩子尝试、讨论、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学习“数的分合”中,我们不直接教孩子应怎样分,有多少分法,有什么规律……而是让孩子自己做实验:把吸管往杯中抛,看有多少根落在杯中,有多少落在杯外,(分)做好记录。然后把杯里杯外的合起来看是不是总数(合),重新再抛……这样幼儿通过操作、发现、总结、归纳出“数的分合”规律……在操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中,幼儿学到的知识才是最牢固的、不容易遗忘的。正如一位 儿童 对皮亚杰所说的:“一旦你知道了,你就永远知道了,”(当皮亚杰问一位达到守恒认识的儿童“你是怎么知道的”时,儿童说出了上面的话,皮亚杰认为这是一个绝妙的回答。)
四、数学学习应扎根于儿童的生活经验
儿童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是以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为基础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促使孩子们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能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例如:孩子们的抽屉上有自己的学号,这样幼儿不但能记住自己的学号,也能记住同伴的学号,孩子们看着抽屉上的数字还可以进行顺数、倒数的练习,同时进行了单双数的区分。
在我们的活动室里还有着各种学习数学的机会。如:椅子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桌子的面又是什么形状的?我们的活动室里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他们的大小一样吗?给幼儿点名的时候,我们又可以让幼儿说一说今天有几个小朋友没有来?我们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今天来了几个小朋友。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生活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随时注意观察事物的数量变化,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运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之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要】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而幼儿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多媒体以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的吸引着幼儿,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
【关键词】幼儿 多媒体 数学活动
幼儿时期,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她能给孩子留下无穷的乐趣和美好的回忆。在这期间孩子天生对色彩和声音极为敏感,集鲜艳色彩、夸张形象、动听音乐于一体的动画片,理所当然成了他们的最爱。看见宝宝睁大着眼睛,全神贯注盯着屏幕的样子,毋庸置疑,动画片会给宝宝带来巨大的欢乐,是孩子离不开的童年伴侣。
利用电脑辅助教学,能圆幼儿在课堂上看动画片的梦,也是当今幼儿教育的新课题。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幼儿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使幼儿“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把多媒体引入到教学中使我们园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使我们老师的课在也不感到难上了,孩子们更喜欢这片有色彩的学习园地了。以下是我这几年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1.多媒体是教师手里的魔法棒,能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激发兴趣,活跃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让较为枯燥、死板的数学教学变得和音乐、游戏一样的有趣,好玩,正是多媒体教育手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所体现的魅力。如我在讲解 小班“找规律排序”这一课时,我先引用了动画片里“喜羊羊”这一聪明、可爱形象,喜羊羊说:“小朋友,我有一个万能口袋,它能变出许许多多的东西。”老师就接着说: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它的万能口袋里装了什么?这时从喜羊羊的口袋里依次出现苹果、香蕉、苹果、香蕉、这时提问幼儿下一个会是什么?孩子会一起回答苹果,气氛非常活跃。接着“美羊羊”的出现,同样学习更为复杂的AAB和AABB形式的排序,这些引入激发了幼儿兴趣,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能通过多媒体技术现实情境游戏,避免了枯燥无味的直接进入的引入形式,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以下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借助图像,动态情境,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
传统数学教学中,往往通过一些贴绒教具或实物教具,让幼儿理解数概念及其表达的含义显得更抽象。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用清晰的图象,形象生动,动态情境,使幼儿在短时间内就能理解数的概念。如我在大班数学《学习4的减法》中,先在电脑大屏幕上出现:草地上有4只可爱的小白兔,其中跳走了两只,草地上还剩下几只?观看了动态情境后,幼儿很快就能列出算式,并掌握算式中各数字、符号的含义。又如我在大班数学《5的分解》"一课时,我先进行游戏让每位幼儿扮成小兔子到菜地里拔萝卜,并要求每位幼儿只能拨表示数字5的萝卜,之后让幼儿分别把萝卜放到两个筐里,列出对应的分解式。就这我准备了大量的萝卜图片,又费时又费事。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几乎乱做了一团。当我运用了课件效果就不一样了,我让幼儿一起随着电脑娃娃一起来操作,结果作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按传统教学要准备大量的图形数卡和幼儿操作材料,而利用了电脑大屏幕后,我们只须准备一份教学课件就能将教学内容清晰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可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加深了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2.多媒体能帮幼儿突破重点和难点
大家都知道一节好课就是要看教师怎样把重点突出和把难点攻破,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全面展现出来,可突出重点,又可突破难点.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如,在大班教学“认识图形”时,我先向幼儿介绍,今天老师带了几位图形朋友,配合精彩的声音效果,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一个个都象真的飞到了我们面前似的,展示在了屏幕上来到幼儿面前,幼儿们兴奋不已地报着这些图形的名称。在认识长方形对边相等时,采用了相对两条线演示重叠使幼儿一眼就看明白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正方形也一样的方法。这就不需要我们去示范去量,也减少了误差,同时掌握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如,教学简单的加法时,首先展示了青蛙在草地和水里的情景图,之后岸上的青蛙下到水里,让幼儿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这时在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边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多媒体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明了,幼儿学得非常轻松。
3.多媒体能帮幼儿形成自主探索
听一位老教师说过:“老师教,不如让孩子主动去学”。我感觉说的一点也不错。由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如果能启迪幼儿思维,促进幼儿自主探索,培养实践操作能力,那幼儿就会把新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教学带来的弊端。例如,如:《认识时钟》一课,认识时钟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单调枯燥,难以掌握。于是我设计了生动有趣、蕴涵丰富、色彩明快的课件《有趣的钟》。首先我用了“时间象小马车”这一律动曲导入,之后向幼儿展现我收集的世界各国各种精美的时钟图片,还介绍了古代人们各种记时的方法及工具,再录制了本班孩子们不同时间的生活片段,制作了可转动并报时的时钟,设计了相关的连接“说一说”、“画一画”、“填一填”等游戏。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自然生成了幼儿的研究问题,为幼儿创造了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空间,成功地将幼儿引向了对问题的探索,让幼儿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幼儿,打破常规思维束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4.多媒体的运用,体现出幼儿思维过程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幼儿园教师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我们利用多媒体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幼儿的潜能,使幼儿对知识的学习变难为易,提身提升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如,在水波荡漾的湖面上,漫漫地游来了一只黄绒绒的活泼可爱的小鸭子,小朋友们一下来了劲,根据老师的提问,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湖面上游来了一只小鸭子,我问孩子一只鸭子用数字几来表示呀?孩子们说用数字1来表示。一会儿,又游来了一只小鸭子,这次没等老师提问,小朋友们已经说出了结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很容易理解1+1=2的内涵。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理解道理。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数学中抽象的东西,通过图象、动画等具体形象表现出来,使幼儿的学习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有利于幼儿深化认识,强化记忆,发展思维想象能力。
5.多媒体的出现,充分的体现了数学美
在大家的心目中,数学一直都是枯燥无味的单调学科,没有生机,没有情趣没有色彩,它怎么会体现美呢?当多媒体的引入后就不一样,多媒体手段直观新颖。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营造温馨愉悦的课堂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放飞心灵的天空。当展现在孩子眼前的画面是:鸟语花香的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快乐地做游戏、各类可爱的会动小动物……难道你能说不美吗?在课件中孩子即看到大自然的美,活灵活现的动物,又能感到数学学科也象音乐,语言,美术那样是一种美的教育.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发利用,使事物形、色、声直接作用于幼儿感觉器官,将教材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变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形象,重点突出,难点易破,从而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也开拓了幼儿新的视野,让幼儿在一个情境生动的世界里学习。但是多媒体手段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要与传统的手段有机结合。我们应该在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从而优化了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
[2] 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数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实践,而对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更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让幼儿通过动手去摆弄、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积极性,在老师提供的适宜的数学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动手做、动脑想、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
关键词:数学;操作材料;探索发现
从事幼儿园教育已经十几年,对于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我着重从材料的准备和幼儿学数学的方法这两方面讲一讲自己的心得。
幼儿是如何学数学呢,不是看看、记住就算学了,也不是编成儿歌背两遍就是学了,而是由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这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数学,学好数学,必须实践,而对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更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一、材料的准备
1.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的数学材料。
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数学材料是幼儿园数学材料准备的很重要的途径之一。
首先,要向家长说明收集材料的意义所在,让孩子参与收集过程。
其次,收集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比如一些废弃的瓶子,可以用来区分大小、颜色,可以将瓶盖单独收集,可以按大小分,用来练习按大小排序,也可以按颜色分,练习按颜色排序。又如一些旧衣物,一些有图案的衣物,可以从中发现事物排列的规律。
另外,注重挖掘材料的潜在教育价值,拓宽收集材料的范畴,如废弃的扣子,可以点数,可以对应比较,又可以排序,说不定多次的探索后,它们还会有更多的教育价值呢。
2.教师制作的材料
数学有很多材料应该是很精确的,比如各种形状,数字,体现时间的钟表等,这些就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以体现数学的准确性。教师制作,在选材上应注意这几点:
首先是材料的安全性,要无毒、无味,保证与幼儿的接触是安全的。
其次数学操作的材料应该是耐用的,幼儿会经常地探索、操作这些材料,所以再选材上要注意这一点。
另外就是材料的多样性,可以是纸制的、塑料的、布料的,以及一些木制的、竹制的等等。
3.幼儿制作,及师幼共同制作的数学材料
这也是幼儿园数学材料收集很重要的途径之一,幼儿制作材料更有利于幼儿学习数学,比如制作点卡,教师准备好规范的白纸卡片,引导幼儿依次在上面点上一个、两个、三个,及更多的圆点,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巩固了点数的经验,而且幼儿亲手做的卡片,他们会有更多的兴趣支操作、探索的,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在中大班的数学教学中,这一点体现的更为突出,比如,制作图形卡片,数字卡片,自制的小钟表,认识钟表也许对幼儿来说并不难,但认识整点、半点却不是很容易就能掌握的,所以,让幼儿和老师或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简易的钟表,让幼儿参与其中,不仅培养了兴趣,更加深了印象,非常有助于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
二、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
之前已经谈到,幼儿是在操作中学习数学的,所以这第一个方法就是操作法,其次就是探索发现法,这两种方法是构建幼儿数学知识结构最主要、最根本的方法。下面,我就着重论述一下这两种方法。
1.操作法――幼儿只有亲自动手,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
在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中,操作法是很重要的,操作法其实就是动手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与技能的一种 学习方法 。
首先,操作法是老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主动地学习,而主动学习的途径之一就是动手操作:比如,幼儿学习数字“4”,如果老师对幼儿说这个数字是“4”,并出示4个实物,数给幼儿看,这样,幼儿就掌握了“4”的概念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怎么样做,幼儿才能真正地掌握这个概念呢,方法就是让幼儿反复地对4个物体摆弄,反复地操作,才能把数字“4”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区分开来,理解“4”是所有4样物品的集合,从而真正理解数字4的真正含义。
其次,操作法是老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构建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概念必须通过亲自的体验,即幼儿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把知识内化,为自身所吸收。
第三,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操作法。幼儿处于直觉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思维还不能摆脱动作的影响。动作的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相反,思维的发展也促进了动作的发展。
2.探索发现法――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探索发现法强调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反对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反对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幼儿。探索发现法与启发式教学有着相同之处,它们都强调根据幼儿身心特点来进行教育教学,引导幼儿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但相比之下,探索发现法着重于幼儿主动的探索和积极的思维,给幼儿创造自己发现学习内容的机会。
比如教幼儿学习数的组成,在通过操作法帮幼儿理解并掌握了2和3的组成以后,就可以引导幼儿探索性地去学习4至10之间的数的组成了。给幼儿提供材料,让他们充分地进行分合操作,以2、3的组成为经验,让幼儿总结出4可为分成1和3、2和2、3和1,而1和3合起来、2和2合起来、3和1和起来是4。依次类推,让幼儿在积极的操作活动中去探索、发现数的组成,让幼儿多动手、多动脑、多思考,既掌握了知识,更培养了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除此之外,数的守恒、相邻数、单双数等等都可以用探索发现法来进行教学。
总之,幼儿学习数学,应该是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通过动手去摆弄、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积极性,在老师提供的适宜的数学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动手做、动脑想、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当然不能缺乏大量适宜的操作材料,这些材料的准备和收集当然也是要更利于幼儿的学习,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永远都是我们所渴求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肖湘宁《幼儿数学活动教学法》,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4]周希冰,《幼儿数学教育操作活动潜能》,教育导刊, 1999(5).
[5]吴雪英,周俞慈,《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探索》,学前教育文荟,2000(5).
1. 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
2. 如何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3.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4. 有关幼儿园教育论文
5. 大学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6. 数学教育论文题目大全
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等特征,幼儿受到直观形象思维的限制,对数学知识的领悟和接受能力不强。文章从“兴趣教学”入手,就如何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幼儿 数学 兴趣 游戏 氛围
数学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等特征。由于幼儿年龄小,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往往受直观形象思维的限制,再加上有些教师的教学手段陈旧,幼儿对数学的学习感到枯燥和乏味。鲁迅说过:“如果学习没有兴趣,就是一种负担,没有兴趣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天真好奇、求知欲强、注意力不集中、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是孩子们凸现出来的共同特点。所以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幼儿数学教学决不能单纯教知识,而必须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当幼儿对某一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他们才会全神贯注地参加进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受知识。那么,如何提高幼儿的兴趣,使其快乐学习、主动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为孩子创造学习数学的快乐氛围
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教育上的环境,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愉快、自由、宽松的环境是幼儿进行数学活动的关键。教师要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学习的氛围,老师除了为孩子创造物质的环境,最重要的是精神环境,所以教师要将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势放下,活动中要充满激情地感染孩子,和他们打成一片,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把孩子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对教师创设的活动蠢蠢欲试。如:教师的体态语言,精神面貌,动作的夸张等都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导入别出心裁,引人入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的开头语我都会特别设计一下。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喜欢儿歌、故事、谜语等,因而在大班数学“5的加减”时,我用了《孙悟空海底探宝》的故事稍加情节改动来导入新课的: “在大海深处,有一座神奇的宝库,宝库里藏着一棵长满智慧果实的大树,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想获得智慧果实吗?”幼儿的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孩子们在充满童趣的故事中开始学习数学知识,显得格外开心、格外专注。
三、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游戏对于儿童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是最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之一,因而,它也是向儿童进行数学教育的有力手段和重要途径之一。数学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游戏化的教学手段,它不仅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而且还提高了幼儿学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结合游戏活动进行数学教育可使幼儿摆脱枯燥抽象的数量概念,让幼儿在欢愉、轻松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和学习初步的数学知识。因此,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恰当运用数学游戏,既能避免数学学习的单调与枯燥, 又能增强数学学习的愉悦性与趣味性。如:在小班的数学活动“认识1和许多”中,我设计了“小兔采蘑菇”的游戏,教师、幼儿分别扮演“1兔妈妈”和“许多小兔”。“兔妈妈”在游戏中要求“小兔”:“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你们到草地上去采蘑菇,每只小兔采1个蘑菇,然后来交给妈妈。一个蘑菇一个蘑菇合起来就是‘许多’蘑菇。”在这一系列情节中渗透“1”和“许多”的数学概念。从游戏中让幼儿知道数字的概念,教师和孩子是共同的游戏者,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自由自在,没有负担,幼儿情绪愉快,自然而然地喜欢上数学活动了。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兴趣
在教学中,我常常会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幼儿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充分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运用多媒体演示,先让幼儿看到画面中自行车、三轮车、汽车的车轮都是圆的,接着将它们的轮子换成三角形或正方形等形状,幼儿观察后议论纷纷,个个笑得前俯后仰……同学们看完后都说:“这也不行,坐上去谁受得了?”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圆形的轮子就行,其他形状的轮子都不行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唤起了幼儿探究的愿望,诱发了幼儿参与学习的动机。这样,幼儿在积极的状态下,弄清了道理,深刻地认识了圆的特征。
五、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教育,稳定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量、形知识的内容,我们要及时抓住不同时机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能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从而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上下楼梯时让幼儿一边走一边数数楼梯有几个台阶;整理玩具或积木时,请幼儿想想如何分类;玩沙玩水时,我们提供各种形状的杯子、碗等装沙和水。幼儿在反复翻倒过程中逐步感知量的笔尖和守恒。同样,在组织幼儿散步时,找找、看看花园里的树木,你可以问幼儿有几棵树,哪棵树高,哪颗树矮,哪颗树粗,哪颗树细,这会让幼儿觉得连小树都在和我们一起游戏,从而使幼儿的身心得到放松,而且能在看看、找找、数数、比比中愉快地学习数学。增进了对数量的了解,培养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六、提供丰富的材料,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多种操作材料,使幼儿主动操作,充分利用一切条件让幼儿动起来。要让幼儿真正理解数学,必须让他们与丰富多彩的材料互动。于是,凡是要教给幼儿数学知识,都应尽可能转化为可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动。老师要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操作学具,充分激发幼儿操作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小班孩子按颜色标记进行分类时,我不仅制作了各种颜色的形状卡片,各种颜色的水果卡片,还收集了各种颜色的豆豆、瓶盖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孩子们将红豆豆、红瓶盖、红苹果、红色的圆纸片一一放入贴有红色标记的盒子里,他们反复摆弄、兴趣盎然,完全沉浸在玩乐的喜悦中。
七、运用恰当的鼓励手段,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成人的鼓励和赞扬,特别是老师的赞扬和鼓励。教师要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多鼓励幼儿,让幼儿对学习时刻充满信心。我常运用表扬、鼓励对幼儿的行为或言论肯定评价,它有着强化作用,能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我们教师千万不要吝啬对孩子的夸奖,哪怕是一句赞扬的话语:“你真棒!”“你听的很认真!”……都会增强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鼓励的形式不仅仅局限于语言,也可以是肢体鼓励,如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个拥抱。还可以是物质上的,如一朵小红花、一个五角星、一面小红旗、一张小笑脸等。得到鼓励的孩子会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加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数学抽象而富有逻辑,他对学前阶段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把孩子引入这神秘而又绚丽的世界,让他们在这个世界里畅游,我确信兴趣的培养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