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扮演着文化交流驿站的角色,目前方所、西西弗、言几又已经在做这件事了。方所是在卖书之余,真的举办了带有文化沙龙性质的活动,比如陈丹青、吴念真、北岛都曾经开过交流会。后两者主要是单纯卖书比较多,请了一些网红来签售吹逼。2,成为休闲娱乐场所。卖书、卖咖啡、卖零食、卖文具、卖唱片、卖盆栽,再准备两只猫(这些成分比重相当)的那种地方。不是说不好,生活需要这种消遣。上海的半层书店装修得很有自己的风格,还在创意园区里,一群小姑娘咔咔咔照个不停,文具也好看,赏心悦目的。1和2结合起来,应该是大势所趋吧。3,专售专业书籍。想看美学的书,在解放碑跑了好几个独立书店无功而返,最后还得是海纳百川的重庆书城伸出了援手。有一种家里的老婆虽然人老珠黄,但是贤惠能干的感叹。专业性强的书籍论述,需要有安放它们的地方啊。4,隐藏在城市背后的旧书店,会成为淘书迷的宝藏。至今仍记得朋友五块钱淘了本《国富论》还带笔记得意的神情。淘书的快乐不仅来于便宜,还有不期而遇的惊喜、那本旧书里藏着的年岁与记忆、与旧主人穿越时空的对话。即使他们终将走向灭亡。
广州有个1200不打烊书店。书店里特地隔出小隔间,供住不起旅店或者纯粹想体验一把的学生、背包客在此读书过夜。每回到这家书店去,都觉得,那些晚上不睡觉在这儿看书的年轻人,和这家书店本身,都挺可爱的。也算一种价值吧。其实关于实体书店未来存在的价值,2016年5月6日,一堆开书店的中国人和外国人在成都开了个会。会上,澳大利亚书商协会CEO乔尔•贝克尔是这么说的:开书店和卖书是两个概念,卖书是把畅销书摆上超市货架,那些书名通常很短,而且就是吃得开。开书店要做的事,比这多得多。澳大利亚Gleebooks书店二楼有一个能容纳二百多人的活动室,每个月这里要办三四场活动,包括阅读会、论坛、讲座以及新书发布会。几年来,越来越多书店效仿这样的做法,一些书店为所在社区提供了会议空间。有时候这些会议跟书也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书店得到人们的信任。
爱买书的人,不只是选书、拿到手这么简单,他喜欢到书店去,在书店的气味儿里,走进很多架子和台子里面,东摸摸、西看看,何况一本书常常拿到手里翻翻才确切地知道自己会不会读它。逛书店于他很可能是种生活习惯,便捷的另一面,是不解风情,什么都招手即来,挥之即去,也未必就是最好的选择,否则景甜老师怎么会一部接一部地拍大片,那些投入都够把东莞再重新振兴起来了。买书和爱情一样,都是追求体验的。有的人喜欢经历完整的过程,对他们而言,专程到书店去买书和去超市买瓶酱油,真不一样。实体的意义,是给我们虚拟给不了的体验和心理暗示,长期缓慢有长期缓慢的乐趣。书店的气质,不只是装修设计和卖不卖吃食。我回忆一家书店,能想起来的,第一在于都卖什么书,或不卖什么书,和去过的博物馆一样,主要记得藏品。能让我对书店的经营者如何看待书有个大致印象,这个印象让我喜欢,书店的其他细节问题就不大,一家书店的书是内向拘谨的,连店员也不会过于蛮横或黏人。很奇怪,百货公司里用商品标注自己档次的道理,有些书店好像不认同,书店应该习惯上觉得什么书都卖明显更容易赚钱,而这样的书店,实在无从知晓它的气质,起码留不下什么印象,顶多像逛京东亚马逊的仓库。我在本地印象最好的两家(非全国连锁)书店,其一是某大学后门专门从当废纸收购来的旧书里精选内容版本品相好的来卖的小书屋,其二是某大型书城顶层专卖港版外版和三联等大社打折书的书店,不过呢,都倒闭了,前者因为店主去世,后者也变成咖啡屋兼眼镜店,书只剩下中小学教辅。在其他大城市的名书店,好像多是文艺景点,虽然是书店,总嫌刻意——唉,我毛病太多,您别嫌弃,其实它们已经够好的了。书店能不倒闭,很不容易,基本上也要有景甜老师那样的运气,有一位相信爱情不在乎付出与回报的支持者。
真的,你徜徉在满屋子书香的房间里,和只面对桌子上的一台破电脑,意境完全不一样。科学上有心理暗示,满屋子书香就是积极的心理暗示,,人不由自主得会静下心来
当前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二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这一点,最近国际经济评论界已有共识。以至一向以鼓吹经济自由主义著称的诺贝尔奖金得主萨缪尔森最近也对西方领导人发出严肃警告: ”这场经济动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段历史时期中前所未有的,它使重要政治领导人及其经济学家们毫无思想准备。他们几乎已经不知所措。正如所有严重的经济动荡所带来的后果一样,这场经济动荡所造成的后果也必然是社会性政治性后果。所有这一切意味着,我们所面临的已不再是少数国家或某一地区的孤立的问题了。日本、亚洲其他国家、拉丁美洲和前苏联集团的经济都在放慢增长速度或陷入衰退。这些地区加在一起,占了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将近一半。除非它们的经济衰退被制止,否则崩溃局面将自行蔓延。“ 一位德国银行家最近也指出:”如果美国倒了,欧洲也会跟着倒下去。现在的情况与20年代末在美国和世界发生的情况的相似之处太多了。有一个共同点是:股市在有时出现引人注目的技术性反弹后又一再下跌。一个不同点是:这一次,金融货币投机到了极没有节制的地步。“(《参考资料》9月16日) 更深刻地观察,我们可以认为这次危机乃是50年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将引起全球经济政治的深刻结构改组和政治变动,将导致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最终倾覆。 四 如果以10~30年发展趋势的观点作中程展望,我认为未来世界极可能陷入多区域的战乱局面。从苏联崩溃到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局面一度成为美国一极主导的局面,并没有实现”多极化“。但是,这种一极化需要非常强大的能够控制主导世界经济的资本力量来支撑。美国虽然是最强大的世界资本主义帝国,目前却也没有这种力量。因此这种一极化的局面,是支撑不久的,必将被打破。打破之后的世界局面,只能是各国、各利益集团根据自身利益自行其是的无极化的动荡纷乱世局。 这种前景,在不远的时期即将出现。 1.东亚以日本为中心的日元区; 2.欧陆以德国为中心的马克区; 3.美元将不再居于世界货币地位,仅作为区域性货币从而形成美元区。宫泽说,这将是世界经济中一个极其重大的变局。 六 但是,这种局面的发生,将意味着,美元不再作为世界货币,即不再作为世界贸易的主要结算工具和储备工具。对美国自身来说,这将意味着其巨大的外部债务和国际收支逆差,不再能以美元作为结算手段而支付。 如果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观点看,美国作为巨大国际债务国,在国际金融中实际早已处于存在最大坏帐、呆帐(末清偿债务)的不良金融国家的地位,是国际中一个最大泡沫经济的寄生体。 一旦美元不再作为世界货币,也就是美国不再作为掌有世界货币发行权的世界银行国家,其表面庞大而骨子里虚弱的金融地位即将现形。这一前景对是美国是一个恶梦。实际上,自90年代以来,美国在全球所进行的一系列战略调整,从打海湾战争到以”对冲基金“为金融突击力量发动东南亚金融危机,都是为了阻止这种天下三分的局面发生。在实施这种战略时,美国一直在有效地利用两种国际金融工具和一种意识形态工具。 这两种金融工具就是: (1)表现为对冲基金(hedge fund)的庞大跨国金融游资 (2)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这两种金融工具的背后决策者,是美国的联邦储备委员会。财政部和国会。而其所运用的意识形态工具就是弗里德曼、萨缪尔森——萨克森主张放任金融资本的全球自由化,不受任何政府力量控制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意识形态。
虚拟经济是和人类预期心理作用有关的实体经济的价值方面经过预期收入资本化定价后进入市场交易;其作用的工具有其物质的存在形式(如纸币、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工具等材质本身或符号),但与其所代表的价值相背离;是不经过具体的客观物质产品或劳务,只通过建立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分工细化和信用借贷基础上的价值符号的转移实现的对价值或财富进行分配或再分配的人类经济活动;它已成为现代经济生活的常态,并有进一步主导实体经济领域发展的趋势。本文选择从制度与结构变迁的视角,用历史和理论相统一的辨证分析方法、新古典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合理内涵和范式,分析这种经济形式产生的制度根源、结构特点、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意义。虚拟经济是在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收益和效率的原因而逐步产生的,但它的迅猛发展却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当资本增殖在传统的产业领域遭遇困境时,资本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方式做出的一种新的制度安排。虚拟经济发展的制度与结构安排主要由英美主导,是因为英美的资本增殖过程中首先出现对这种制度的需求、英美的虚拟资本实力最为强大,发展虚拟经济的要求最为迫切。本文阐述了这种制度需求的产生动因,制度供给中各种经济组织的作用及其适应性变迁,制度变迁的原则、即制度变迁的收益与成本分析,制度变迁的结果、即不同类型的国家在虚拟经济制度与结构变迁中的具体地位与出路。从研究的实践意义上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对席卷全球的经济全球化我们还处于一种被动的适应状态,没有充分认识到虚拟经济全球化现象下所掩藏的深层次经济背景、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危机和极其严重的挑战。本文就想从以上几个角度作出自己的探索,目的在于从全球虚拟经济制度变迁的客观背景出发,认识虚拟经济制度与结构变迁发生、发展的规律,希望从中总结出能有效地指导中国虚拟经济实践的原则和政策。具体而言,遵循以下研究思路:第一章明确研究的背景、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方法,提出研究的重点和希望突破的方向。第二章从文献综述的角度,初步构建起本研究的逻辑性分析思路:正是生产效率提高和减少交易成本的需要,决定了商业资本重新从生产领域独立出来,演变为借贷资本,并进一步发展为虚拟资本。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回顾对研究对象作出了概念上的进一步界定,分析了虚拟经济、虚拟经济制度与结构及其变迁的具体内涵和外延,以及变迁的内在逻辑。第三章用制度分析的视角阐述了虚拟经济发展的历史。论述了主要的虚拟经济产品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描述了产业资本本位时代发生的几个典型的虚拟经济现象,指出了其发生发展的制度原因;分析了金融资本本位时代虚拟经济规制的起源和虚拟资本的成长,重点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虚拟经济迅猛发展并主导实体经济的制度背景及其演变的具体过程。第四章虚拟经济制度与结构变迁的动因。分析影响虚拟经济制度需求的各种因素,即虚拟经济制度产生及其变迁发生、发展的动因。存在虚拟经济的制度需求是因为虚拟经济制度的存在能使经济个体的利润或潜在利润合法化、永久化和最大化。利润率的变化是虚拟经济制度起源与变迁的最终落脚点。利润和与利润有关的价值、利润率、利率,对虚拟经济制度的影响都是通过利润因素发挥作用的,本章分析了这些不同的经济变量在虚拟经济制度变迁中的决定性作用。第五章虚拟经济制度与结构变迁的过程。分析了影响虚拟经济制度供给的各种变量,主要是包括企业、市场和国家在内的各种经济组织在制度供给中的作用。具体来说:首先,分析企业的组织形式为了适应虚拟资本增值的需要而发生的结构和经营模式的变化;其次,讨论各种虚拟经济市场形式的发展给虚拟经济制度提供的生存基础;第三,在概述新自由主义国家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国家和政府行为在虚拟经济制度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第六章虚拟经济制度与结构变迁的收益与成本分析。分析虚拟经济制度变迁的原则、即虚拟经济制度变迁的成本和收益分析,以及虚拟经济制度变迁的具体结果、即不同国家在虚拟经济制度变迁中的具体地位和出路。虚拟经济制度与结构变迁的原则分析主要是以英美机构投资者的虚拟资本增殖所带来的利益与风险为背景进行。至于虚拟经济制度的发展对世界上的其它经济体的影响作者则将其作为虚拟经济制度变迁的结果来看待,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以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福利资本主义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分析。第七章、中国虚拟经济制度与结构问题的产生、发展与对策,提供的是一个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总结性部分。首先分析了中国虚拟经济制度发展的概况,介绍了中国虚拟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其次对中国虚拟经济主要的内部结构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探讨,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选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对中国虚拟经济制度与结构选择的世界格局背景、自身的特点、定位的原则进行了总结。首先,从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出发,选择制度与结构变迁的视角,用新古典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科学内涵和研究范式分析虚拟经济发生的制度背景和发展趋势,全面阐明了虚拟经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虚拟经济的起源和形成背景,它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以及随着制度环境的变化,具体的虚拟经济制度与结构安排的变迁过程和发展趋势,构建了一个概念清晰、分析层层推进、逻辑严密的分析性框架体系。分析角度比较新颖,概念的逻辑性一致,比较清晰地阐述了虚拟经济产生和发展的规律。2、用新制度主义和国家理性的理论研究了虚拟经济制度需求的产生动因,制度供给中各种经济组织的演进及其作用,揭示了人类社会虚拟经济制度变迁的客观过程。对虚拟经济制度供给中各种经济组织形式的分析,包括企业组织、市场和国家为了适应虚拟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发生的适应性变迁分析具有一定的开创性。3、与一切笼统的简单主义相反,在论文展开的脉络中作者展现的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是一个辨证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代,它们之间的关系内涵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教条。总的来说,虚拟经济本是实体经济的一个派生物,但当资本增值在实体经济领域内走到一定范围和程度上的极限时,虚拟资本核 诮优蹋考醭直澈蟀挡匦
副标题# 经济类学术论文挑战杯作品篇二 虚拟经济、泡沫经济与实体经济 虚拟 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经济的 发展、经济机制运行效率的提高,均与虚拟经济的扩张发展密切相关,但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又会引致泡沫经济,损害实体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拉美和东南亚地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由于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引致了比较严重的泡沫经济,导致了一系列的金融危机,不仅对有关国家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破坏作用,也对世界经济形成了很大冲击;即使经济发达国家也存在诸多泡沫经济的隐患,日本的泡沫经济破灭后,至今未恢复增长;美国经济不断积聚的泡沫成分,让全球经济界人士忐忑不安。如何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引致泡沫经济,已成为国际经济学界的 热点 。目前,我国正处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加入WTO后,金融服务业将被迫对外开放,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进程将日益加快,研究的关联机制,以便在充分发挥金融深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的同时,防止金融深化过程中发生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进而引发泡沫经济问题,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的重要课题。 一、的涵义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不仅包括 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 建筑等物质生产活动,也包括了商业、 教育、 文化 、 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 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的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虚拟资本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包括银行信贷信用如期票和汇票、有价证券如股票和债券、产权、物权及各种金融衍生品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的货币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活动占总经济活动的比例也越来越大,金融深化的程度日益提高,其结果是资本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大量创新。由于证券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存在大量的投机活动,金融市场的交易额和金融活动本身的产值迅速增长,形成规模不断扩张的虚拟经济。 泡沫经济是指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引致的股票和房地产等长期资产价格迅速的膨胀,是虚拟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实体经济增长速度所形成的整个经济虚假繁荣的现象。其形成过程为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在一个连续过程中陡然涨价,价格上涨的预期吸引了大量新的买主,这些新买主一般只是想通过投机获取价差、牟取利润,而对所买卖的资产的实际使用价值或盈利能力不感兴趣;由于新买主的不断介入,价格节节攀升,形成泡沫经济现象;一旦价格上涨的预期发生逆转,价格暴跌,泡沫破裂,便引发金融危机并导致整个经济衰退。历史上著名的泡沫经济案例有1636年发生的荷兰郁金香泡沫、1791――1720年发生的巴黎密西西比泡沫、在伦敦发生的南海泡沫等,近年来发生的典型的泡沫经济案例拉美地区的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日本金融危机等。 在讨论泡沫经济时应严格区分泡沫经济和经济泡沫,泡沫经济并不等于经济泡沫。经济泡沫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均衡现象,具体表现为上下起伏的经济周期。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市场机制会对经济泡沫起制衡作用,无论速度快慢,最终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总会出现一个均衡点,突出表现为价格上升,需求将下降。但市场机制对泡沫经济则无能为力,因为泡沫经济中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均衡点,突出表现为价格上升,需求随之上升,市场充溢着买涨不买落的投机气氛,泡沫经济运行不遵循市场的基本运行原则,是市场失灵的特殊典型。1846――1847年英国铁路狂热,1919――1920年伦敦和纽约股票和商品价格暴涨暴跌,1920――1923年德国物价剧烈波动,1982年黄金价格从每盎司850美元跌至350美元等,均是比较典型的经济泡沫的案例。 二、虚拟经济的特征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最终目的。随着虚拟经济迅速发展,其规模已超过实体经济,成为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的经济范畴。与实体经济相比,虚拟经济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等四个方面。 1、高度流动性。实体经济活动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即使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其从生产到实现需求均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但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的持有与交易活动,只是价值符号的转移,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其流动性很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股票、有价证券等虚拟资本无纸化、电子化,其交易过程在瞬间即刻完成。正是虚拟经济的高度流动性,提高了社会资源配置和再配置的效率,使其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不稳定性。虚拟经济相对实体经济而言,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这是由由虚拟经济自身所决定的,虚拟经济自身具有的虚拟性,使得各种虚拟资本在市场买卖过程中,价格的决定并非象实体经济价格决定过程一样遵循价值规律,而是更多地取决于虚拟资本持有者和参与交易者对未来虚拟资本所代表的权益的主观预期,而这种主观预期又取决于宏观经济 环境、行业前景、 政治及周边环境等许多非经济因素,增加了虚拟经济的不稳定性。 3、高风险性。由于影响虚拟资本价格的因素众多,这些因素自身变化频繁、无常,不遵循一定之规,且随着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交易规模和交易品种不断扩大,使虚拟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变得更为复杂和难以驾驽,非专业人士受专业知识、信息采集、信息分析能力、资金、时间精力等多方面限制,虚拟资本投资成为一项风险较高的投资领域,尤其是随着各种风险投资基金、对冲基金等大量投机性资金的介入,加剧了虚拟经济的高风险性。 4、高投机性。有价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虽然可以作为投资目的,但也离不开投机行为,这是市场流动性的需要所决定的。随着电子技术和 网络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巨额资金划转、清算和虚拟资本交易均可在瞬间完成,这为虚拟资本的高度投机创造了技术条件,提供了技术支持。越是在新兴和发展不成熟、不完善、市场监管能力越差,防范和应对高度投机行为的措施、力度越差的市场,虚拟经济越具有更高的投机性,投机性游资也越容易光顾这样的市场,达到通过短期投机,赚取暴利的目的。 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内在 联系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经济范畴,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虚拟经济的产生源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无论虚拟经济发展多快、规模多大,其根本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实体经济,则虚拟经济将无从谈起,即实体经济是第一性的,虚拟经济是第二性的。同时,实体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中的货币、资金、电子货币、股票、债券、ABS等金融工具,已经渗透到实体经济的各个环节,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快速发展,离不开虚拟经济的支持,落后的虚拟经济会成为快速发展的实体经济的障碍。 但是,我们应看到,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虚拟经济的超前发展,并不能带动实体经济的超速发展,反而会引发泡沫经济,而泡沫经济破裂又会引致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破坏。以为代表的众多 经济学家认为,金融活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着金融深化而不断增加,因此主张通过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增长。但经济 发展的事实表明,这一主张是片面的。西方发达国家自80年代以来已相继实现金融自由化,金融深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资产总量迅速膨胀,目前均已大幅度超过本国的GDP,但在金融资产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GDP并没有随之快速增长,其增长速度反而有所下降,而且,在欧洲还引发了90年代的货币危机,在日本则产生了严重的泡沫经济现象。许多发展中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等在80年代中后期推行金融自由化之后,金融深化程度迅速提高、虚拟经济膨胀速度超过发达国家,经济的泡沫化现象日益严重,并引发了一系列的金融危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这些金融危机的发生,不仅对本国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损害,还通过国际贸易、汇率变动以及资本流动等渠道,对周边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金融危机。 四、虚拟经济的功能及其对实体经济运行的影响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不仅可以提高 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而且资本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提供的套期保值等服务,还为实体经济提供了稳定的经营 环境,降低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和因价格或汇率波动引致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使实体经济能够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虚拟经济自身产值的增加本身即促进了GDP的增长,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直接促进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具体而言,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有助于提高社会资本的配置效率。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实现资本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优化配置。金融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发现的虚拟资本所代表的权益价格,是实现增量资本在实体经济各部门之间优化配置的主要诱导工具。通过发行并交易虚拟资本,使发行主体如企业等能及时并充足地获得发展所需资金,促进优良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获得社会资金的企业有义务提高其经营透明度,由广大虚拟资本投资者予以监督和审查,通过市场的力量,自动调节资金流向,使社会资本流向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经营效益好、 管理规范的行业和企业,使没有前途的企业由于资金匮乏而自生自灭,提高社会资本配置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金融市场还为存量资本优化配置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可以实现存量资本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再次优化配置,盘活因投资决策失误或市场需求结构转变而闲置的存量资本,提高社会资本的利用效率。在这一方面,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例子是美国经济近十年的强劲增长。美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与技术进步、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和经济结构的成功转换有关,但风险资本市场提供的巨大支持也起到了同样重要的作用:风险资本市场为美国的 网络经济等新兴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发展资本,使其在短期内能够迅速发展,并成为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2、有助于提高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其一,虚拟经济在促进社会资本优化配置的同时,也带动了劳动力、技术以及自然资源在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优化配置,使有限的经济资源流向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实体经济部门,提高整个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其二,股票、债券等证券市场的发展,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企业的规模扩张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股权置换、控股收购等产权交易方式的创新,为企业低成本规模扩张提供了便利渠道,有助于社会规模经济的发展。其三,制度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虚拟经济的发展是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源泉。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表明,对社会经济发展最具影响也最具推动力的企业 组织形式就是股份制,而股份制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股权的分割、设置和股权交易,这些均是虚拟经济的重要范畴。 3、有助于分散企业经营风险。其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企业制度的创新,使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同时也使企业产权的所有权、经营权和受益权相对分离,企业所有权的 转让与处置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影响弱化,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增强。其二,资产证券化、ABS(资产担保证券)、期权交易等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对企业资金安排、投资选择、规避经营风险等具有重要影响,如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和外汇掉期业务,可使企业有效规避市场价格波动和汇率变动带来的经营风险,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等。其三,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反映了现货市场供求关系的未来转变,有助于企业及时调整经营战略,选择正确的经营方向;股票市场的价格发现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也有助于企业及时调整发展战略,规避投资风险。 4、虚拟经济规模的扩张,在增加GDP规模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虚拟经济日益发挥出对实体经济巨大的促进作用的同时,虚拟经济自身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1980年相比,1996年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资产总额均成倍增长,特别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资产的增长迅猛,并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1980-1996年主要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金融资产 1980-1996年主要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服务业增加值的变化(1995年不变美元) 1980-1996-年主要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变化(%)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中经网数据处理中心整理。 五、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的关系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将储蓄有效地转化为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实现的。但虚拟经济的发展与投机活动始终是共存的,虚拟经济所提供的资本配置的高效率,取决于虚拟资本的高度流动性,而虚拟资本的高度流动性是依靠投机活动实现的;虚拟经济所提供的风险规避功能如套期保值和外汇掉期业务等,风险也是通过投机者分摊的。虚拟经济相对于实体经济所具有的高风险、高收益特点,很容易吸引大批资金滞留于虚拟经济领域进行投机活动,而投机过度会引致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并形成泡沫经济。从日本、东南亚各国以及墨西哥等拉美国家的 经验看,泡沫经济的产生是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的直接结果,但与实体经济也有密切关系。引发泡沫经济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货币政策失误与金融监管不当是产生泡沫经济的体制性因素。在金融监管不利的情况下,低利率和超量的货币供给会使大量资金流入股票、房地产等容易产生泡沫经济的领域,导致投机活动猖獗,引发泡沫经济。如日本货币供应量在1982――1985年期间十分稳定,经济也稳步增长,出现大量外贸顺差,导致本币升值;且由于日本居民储蓄率始终很高,银行拥有大量过剩资金。为了继续保持其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日本央行在坚持零利率政策的同时,多次放松银根,增加货币供应量,1987――1990年日本货币供应量(M2+CD)超过了10%;日本银行积极向房地产经营者提供贷款,1985-1987年间对房地产的贷款增加了20%以上。由于大量新增资金并未投入实体经济部门,而是流入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导致投机活动日益猖獗,并使日本 经济迅速泡沫化:日经指数1985年为12000点,1986年开始急剧上升,到1989年底已突破39000点,四年之内翻了二倍多;日本土地价格以1980年为100,1985年上升为154,1990年上升为626,日本土地面积只有37万平方公里,按当时市值计算,1990年日本的土地总值已达15万亿美元,比美国土地资产总值多四倍(美国土地面积为93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五倍多。日本的泡沫经济与其货币政策的失误是密切有关的。 2、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扩张过度,金融资产质量低下,大量呆账、坏账的存在是引发泡沫经济的重要原因。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追逐高利率的利益驱动下,放松金融监管和金融审查,银行信贷过度扩张,大量信贷缺乏必要的可行性论证,贷款抵押品手段非常软弱,许多贷款以被高估的股票和房地产作抵押,当泡沫经济迸裂,股票和房地产价值回归其合理价格时,被抵押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股票和房地产等抵押品出现大量缩水,不仅高息无法收回,而且贷款本金亦难以到期收回,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帐面出现大量呆账、坏账,金融资产质量低下,当广大民众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失去信心,便会发生挤提,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危机,进而引发金融危机。如泰国银行坏帐占银行总信贷的比例,1996年为,到1997年就上升为,1997年8月国际债信评价机构认为,泰国金融贷款中25%付不出利息。银行体系存在的大量呆帐、坏帐已经严重扭曲了泰国的金融体系,积聚了极大的金融风险,引暴了金融危机。 3、 发展中国家在实体经济实力不强、结构性问题突出的情况下,金融市场过度开放,会导致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引发泡沫经济。七十年代以后,拉美和东南亚等地区国家经济快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受金融深化理论的误导,上述各国相继开放金融市场,企图通过金融完全自由化,依靠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刺激实体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但由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偏低,且存在诸多结构性问题,虚拟经济过快发展超过了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最终引发了泡沫经济并导致了一系列金融危机。以泰国为例,泰国在工业基础设施落后、建设资金匮乏、出口以资源型产品而非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虽然泰国政府力主投资并着重发展重化工业和高科技产业,但受 教育和科技水平限制,严重制约了泰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实体经济存在比较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和金融监管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泰国政府却在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 管理上推行了一系列激进的改革措施,加速了金融自由化和对外开放步伐,使虚拟经济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该国实体经济发展速度,特别是短期外资大量流入,且被投入到房地产和股市炒作而非实体经济领域,使泰国经济的泡沫化现象日趋严重,并成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1980-1996年期间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资产占GDP<的比例(%)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国际金融 统计年鉴1997》 4、国际游资的大量存在也是产生泡沫经济的重要因素。国际游资属于短期投机资本。从新兴工业化国家泡沫经济的形成及其破裂过程看,国际游资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较快,金融市场开放度较高,且在金融监管方面 经验不足,使国际游资有了大肆进行投机牟取暴利的机会。 1988-1997年新兴工业化国家股票证券投资流入(亿现价美元)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99年世行发展指标》 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必然引发泡沫经济,但并非说虚拟经济快速发展中形成的经济泡沫即为泡沫经济。由于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举足轻重,且美国股市最近持续高涨,引致全球经济学界对美国经济是否泡沫化的担忧。事实上,美国目前仅仅是存在一些经济泡沫,整体经济并未泡沫化:其一是美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是由实体经济中高科技、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的,80年代之后一直维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80年代后为5%,90年代为1-2%,目前为,失业率不断降低,98年跌至,消费持续旺盛,兼并收购浪潮风起云涌等,使美国实体经济稳步、持续增长,足以支撑美国虚拟经济中的金融泡沫;其二是美国虚拟经济中存在一些金融泡沫是合理的。首先,美国股市虽然频频创出新高,但主要是由NASTAQ科技股的强劲上扬所带动,工业、运输业、银行业等行业的股票走势较为平稳。NASTAQ的平均市盈率虽已经高达90倍,但以美国工业类股票的平均PE(市盈率)仅为25倍,运输业股份的PE平均为12倍,银行业平均为13倍,公用事业股平均为20倍,均处于合理区间,不能仅仅因为一个科技股板块市盈率偏高而认为泡沫成分过大。其次,科技股板块整体市盈率偏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根据现代的现金流量模型,股票价格更多地反映了投资者对该企业的成长性的预期,股票的内在价值由拥有这种资产的投资者在未来时期所预期并接受的现金流所决定,等于预期现金流的贴现值。其公式为: V=D1÷〔1+K〕 若按此方法计算,除个别市盈率过高的股票,如有的科技股市盈率达2900倍,存在过度投机现象,大多数科技股若长期保持现在的增长势头,则美国科技股的定价尚不太高。其三,美国拥有全球最为健全、规范、高效的金融体系,具有较高的金融监管水平,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较好,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强。因此,美国经济虽然存在一定的金融泡沫,但并未泡沫化。 六、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危害 在看到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促进作用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引致的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危害。泡沫经济产生后,无论其持续时间有多长,最后均会发生破裂并引致严重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构成多方面的损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扭曲资源配置方式、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阻碍 农业、工业等实体经济的发展。在泡沫经济兴起阶段,投资于股市、汇市和房地产等可以得到远非实体经济能够企及的很高的回报率,高回报率使大量资本从实体经济部门流入股市、汇市或房地产,使股市、汇市和房地产异常繁荣,资金供求失衡又会引致利率大幅上升,使实体经济部门的发展因融资成本过高而萎缩甚至停滞;同时,股市、汇市和房地产业的高收益使大批人才流入泡沫经济领域,使劳动成本因人力资本短缺而迅速提高;生产成本的过度膨胀会降低实体经济部门的国际竞争力,阻碍出口贸易的增长。泡沫经济所扭曲的资源配置方式,会严重损害一国的综合经济实力,阻碍一国的经济增长。 2、扭曲消费行为,恶化国际收支状况。泡沫经济引致的虚假繁荣景象扭 曲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产生过度消费现象的重要根源,而过度消费又容易引致进口大量增加,同时,企业由于借贷成本过高,劳动力成本加大,会降低出口竞争力。进口的大量增加与出口的急剧下降,破坏经常项目的贸易平衡,经常项目出现巨额逆差,外汇储备剧减,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 看了“经济类学术论文挑战杯作品”的人还看: 1. 大学生学术论文挑战杯作品 2. 大学学术论文研讨会作品 3. 挑战杯数学学术论文(2) 4. 2016经济学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5. 经管类学术论文
不是说得数据者得天下 而是首先得到数据 其次利用好数据者得天下 比方淘宝数据的作用 通过销售数据分析 你可以知道一年中淘宝销售数量最多的产品 购买群体 销售渠道 产品品牌 小方面到根据个人的上网痕迹 习惯精确定位消费需求 比方你上网查装修有关的东西 说明你近期存在这个需要 你上网购买过的东西 定位你属于那种消费群体 比如你什么时间看过簧片 什么时间买过避孕套 一年买了几次 什么时间订的货 什么时间收到的货 来确定你的生理生物钟需求 个人的身体状况 大概年龄段等等等等 大数据下 没有你做不到的 只有你想不到的
毕业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特色:(一)论文名称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稜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基本研究内容一般包括:1、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2、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目标特色:1、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2、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扩展资料毕业论文的作用:1、推动教育科研活专动自身不断完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讲,教育科研活动均属创造性活动。为了保证教育科研活动越发卓有成效,论文是十分有必要的。2、交流认识:教育科研过程,属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这种经过精心设计、精心探索而获得的直接经验不仅对直接参加者来说是十分宝贵的。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五、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七、课题的经费估算。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2.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3.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4.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5.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落实科学发展观;6.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降低能耗,提高效益。拓展资料: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等。探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的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经济发展中内在的各种均衡问题等。通过研究为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为制定的产业政策提供经济理论依据。产业经济是居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是连接宏微观经济的纽带。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研究逻辑起点,主要研究科技进步、劳动力等要素资源流动、空间发展与经济绩效的学科以及产业的动态变动规律,主要研究经济数据的工具有计量经济学工具(用sas、spss eviews等软件运算),主要分析方法有博弈论分析方法、各种力量博弈、均衡与非均衡分析方法、主要思想来源是哲学中的矛盾对立统一思想、辩证法思想,主要模型来源于自然科学模型。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根本联系上是相通的、一致的。构建由微观开始、从而中观层次到宏观层次知识体系和逻辑大厦。试图寻求产业的发展规律性,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实体经济的踏实的学问。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引擎,实体经济则是轮胎。产业发展必然由非均衡趋向均衡,“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东部、中西部经济发展失衡,必然东部会有“灾难”,经济危机对东部冲击是最大的。产业经济学是预测性较好的学科。
产业经济学图一、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降低能耗,提高效益
经济学的客观梦想 有关经济学家的笑话很多,且贬远多于褒。不过,很少有经济学家对此耿耿于怀,因为经济学家这个行业依然是最受关注、最有地位、最能赚钱的行业之一;也依然不断有人试图进入经济学家的行列。所以,很多经济学家自己也常常谈起此类笑话,看似自嘲,实则自夸。当然,也有些此类笑话是没有贬义的,或者对于经济学家自己来说,不觉得是贬义的。其中一则笑话说的是,一群物理学家看到经济学家所用的数学知识,感到大为吃惊:经济学居然用如此复杂的数学!经济学家看到物理学所用的数学知识,同样大为吃惊,物理学居然用如此简单的数学!在一些人看来,这是在嘲笑经济学对于数学的过分使用。而对于经济学家来说,这却是在褒奖经济学家所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自然也就越来越朝着精确的自然科学的方向发展了。 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们对经济学的帝国主义倾向很不以为然,认为经济学家与他们其实并没有什么两样;自然科学家们更不认为经济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而经济学家们则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摇摆。经济学家们自然希望经济学被认为是自然科学,因为自然科学更加精确,而且更加客观。客观与精确正是经济学家们自我标榜且引以为豪的地方,而且希望凭此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家。经济学家以理性人为出发点,引入了边际分析和广泛的数学工具,试图建立一个客观、精确的经济学帝国。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强调实证经济学的重要性,着重就某一个现象进行解释,认为经济学应该说明的是“是什么”,而不是“应该是什么”,因为后者往往带有太多的价值判断,而价值判断难免包含太多的个人利益。 到了今天,计量经济学更是如日中天,在中国尤其如此。翻开中国最有名的经济学学术期刊,绝大多数都是计量文章,甚至某些期刊已经到了没有计量的文章便不能发表的地步。中国经济学家在国外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也几乎全部是计量文章。为什么计量经济学会如此兴盛呢?说到底无非是经济学追求所谓客观、真实与精确的结果。计量经济学通过不断改进的工具、大量的数据和严谨的方法为经济学建立起了一个看似精确与客观的经济学帝国。但是,事情果真如此么? 经济学家的客观 2004和2005年是中国经济学的多事之秋。从郎咸平炮轰格林科尔开始,中国大陆的一些著名经济学家与郎咸平展开了激烈交锋,甚至很多具有人身攻击意味的词语从一些名经济学家的口中说出。这场争论最后几乎演变成了全民参与的争论。从网络上看,郎咸平几乎是大获全胜,但是,也有人统计说,学习经济学的人大多反对郎咸平。众所周知,与一般人相比,学习过经济学的人多半更加右倾,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丝毫不奇怪。在这场争论中,毫无疑问,很多经济学家和学经济学的学生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论述的,而经济学的所谓客观就是“效率”。对于自我标榜为客观的经济学而言,选用效率作为评价经济政策或者经济表现的标准没有丝毫的意外。因为,从经济学的核心假定——人是自私和理性的出发,最终的结果只能用“效率”来衡量,而且,用公平来衡量经济政策或表现的好坏总是充满了“价值判断”,是极其主观的。 但是,从效率出发也不一定能够保证经济学的客观。特别是2005年格林科尔最终倒闭,其董事长也因为涉嫌犯罪被捕之后,很多人对经济学家的客观与中立越来越怀疑。这本身不奇怪,也不能说明大陆的经济学家就失败了。但是,随后传出的消息无疑让人吃惊。在与郎咸平的争论中力挺格林科尔的部分经济学家曾经在格林科尔的资助下召开过一个学术会议批判郎咸平,并且将争论上升到改革路线的高度。这其实也没有什么,因为郎咸平的确试图得出一些普适性的结论,所以,将争论上升为“改革路线”之争也很正常。但是,在当事企业的资助下举行的学术会议是否可信就值得怀疑了。更为重要的是,随后的调查表示,格林科尔付给了这些经济学家高额的出场费和稿费。而且,还有经济学家随后不断出席由一些大型民营企业,尤其是由国有或者集体企业改制而来的民营企业举办的各种会议,高调发言,更是引发了一系列争论。普通民众对经济学们的不信任似乎也在蔓延。 这种不信任是建立在经济学家为少数人和少数既得利益集团说话的基础之上的。不过,这种为少数人说话的经济学家往往会很快被大多数人不信任,并不能对经济学构成实质性的伤害。即使经济学家们依然信任这些人,也不要紧,因为大多数民众不信任意味着经济学市场必然萎缩。所以,个别经济学家没有任何根据的发言并无损于经济学本身的客观,只会有损于经济学家个人或者这个团体的客观。不过,问题往往是,经济学本身就是客观的吗? 经济学是否客观? 经济学往往有很多基本的假定,经济学中任何一个理论或者一个模型更是有非常多的假定。这些假定的本意是为了抽象与简化现实生活,从而增强模型的解释力。但是,这些假定往往与现实情况不符,由此导致它对现实情况的解释力不足。事实上,经济学的发展正是建立在对经济学假定不断修正的基础之上。某种理论或模型的发展也是建立在对某个假定不断修正的基础之上。比如,对古典经济学价格刚性假定的修正,得出了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完全竞争假定的修正产生了不完全竞争理论;对交易成本为零这一假定的修正产生了新制度经济学。某个具体的理论或者模型的发展更是如此,从古诺模型到勃川德模型再到斯坦克博格模型,就是通过改变有关厂商竞争变量和竞争方式而得到的。博弈论的发展也是如此,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到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到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再到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都是基于对一些假定的改进。当然,这些对假定的改进,很多情况下都是越来越倾向于现实。也就是说,这使得假定越来越接近现实。但是,由于一个抽象的理论与模型往往需要很多假定,而要把假定做到完全与现实相符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不可能除给了经济学不断改进的空间之外,也给了经济学家很多解释的空间。这种空间其实就是经济学家的“权力空间”,这个“权力空间”不但给了经济学们改进理论的可能,也给了经济学家们争论和解释的可能。 如果说理论只是提供了一个想法或者解释的话,那么,实证经济学,尤其是目前高度繁荣的计量经济学则给了经济学们证明自身的客观与精确的机会。很多理论往往相互冲突。比如,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哪一种效应更强呢?这需要实证检验。比如说,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有怎样的影响?不同的理论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哪个理论是可信的?这也需要实证经济学的检验。于是,实证经济学成了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 但是,对于理论经济学家而言,这种检验总是值得怀疑的。就案例检验来说。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与俄罗斯的休克疗法相比,哪个更加成功?印度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哪个更加成功?如果单从目前的经验来看,毫无疑问,中国改革比俄罗斯改革成功,比印度的也更加成功。但是,如果我这样说,肯定会被经济学们认为不严谨,甚至被怀疑是否真的学过经济学,至少也是没有学好。比如,有很多经济学家就坚持认为,中国的改革不一定比俄罗斯的成功。因为,尽管从目前来看,中国的经济发展更好,但是,俄罗斯通过休克疗法建立起了更好的制度与市场环境,将来的发展可能比中国更快。也就是说,经济学告诉我们,从长期来看,中俄的发展情况还不一定。不过,正如凯恩斯所说,“长期是对目前的事情的一种误导,在长期,我们都死了”。而且,从长期来看,任何事情都是不一定的,因为谁又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这些事情可能会彻底改变目前中俄经济发展的全貌。因此,说未来不确定可能是对的,却是毫无用处的。如果我们只会说不一定,经济学存在的意义就值得怀疑。也许经济学家会说,决策是领导者的事情,我们只是提供建议和信息,更加丰富的信息将有助于决策者做出更加正确的决定。但是,如果所提供的任何信息都是不确定的,而且,对于一个我们都能观察得到的事实,我们依然说,孰优孰劣不一定。那么,经济学作为一门“长期的学问”就是没有价值的。 同样,对于实证经济学家们而言,实证检验也是值得怀疑的。且不说不断改进的计量方法会让人发现前人所作的实证研究的缺陷,不同的计量方法之间也会产生各种争论。如果不同的计量方法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倒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是,绝大部分情况下,不同的计量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那么,我们该信任哪一个呢?再者,很多计量研究对数据往往非常敏感,数据的变化往往会导致结果的改变。同样,熟悉计量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很多情况下,对变量的选择往往会成为争论的中心,而变量选择不同,得到的结果也是不一致的。 再以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例。从库兹聂兹以来,这一话题一直是经济研究的热点,因为这个问题对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含义,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也会形成冲击。但是,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始终在争议中进行。国内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近几年也有所增多。在1990年代以前,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多半表明收入差距有助于经济增长,或者二者呈现出倒U型关系。由此得出的政策建议自然是追求更有效率而不是更公平的经济政策;1990年代以后,很多研究运用政治经济模型或者带有社会学倾向的模型,说明收入差距扩大会导致政治上对投资的抑制,或者对社会地位的过分追求会使投资受到抑制,从而会阻碍经济增长,而且,相关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这种理论分析。这些研究很多发表在很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上,比如《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杂志》。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结论也是莫衷一是。由于不同的研究结果推论出的政策建议是完全相左的,决策者无疑更加疑惑。 经济学家的解释空间 理论研究会得到相反的结论不足为奇,实证研究得到相反的结论也很正常。如果我们得到的实证研究结果与理论相悖,我们也许会由此发现一个新的理论,或者发现另外一个藏在证据背后的东西。自然科学常常这样发展,但经济学很难这样发展,原因在于,自然科学的事实只有一个,而经济学往往能够发现很多个“事实”。当我们发现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的结论相反时,我们多半会去改进实证研究的方法,寻找新的数据,或者提出新的解释。但是问题随之而来:经济学的理论和模型众多,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理论提出不同的解释,而哪个理论正确,往往依赖于实证研究的检验。如果实证检验的结果也是相反的,由于不同的检验结果也能得到不同理论的支撑,我们很难判断哪一个检验或者说哪一个事实是成立的。从而,我们会发现,理论和事实都是不清楚的。 很多初学计量经济学的人都会发现,数据或者方法的微小变化会使得检验结果大不相同。这说明结果不稳健。在很多情况下,尤其在我国的很多经济学杂志上,我们看到的计量检验都是不稳健的。但是,面对这些检验结果,我们往往能够看到很多似乎合乎理论的解释与说明。或者说,对于不同的计量检验结果,作者拥有很大的解释权。只要结果是显著的,我们便总能找到“合理”的解释。最著名的例子来自英国的一位经济学家。他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太阳黑子的活动对英国的经济发展周期有显著影响。很多人都认为这个结论是荒谬的,并以此嘲笑经济学,但是,按照经济学家的逻辑,这事还真不一定啊。 好在,计量经济学的工具在不断改进,对各种因素的控制也使得计量经济学越来越精确。但是,经济学家对理论、对现实、对实证检验结果的解释依然存在很大空间,对同一事情往往存在多种解释,这无疑让人烦闷。就像我们看一些小品文,同一个故事,翻来覆去地讲,竟然能够讲出几十个道理,甚至还是完全相反的道理。 正是由于经济学对结果的解释空间很大,我们就不得不提醒自己:小心思想背后的利益。经济学家标榜自己的效率标准,以此说明自己的客观和中立。可是,阿克顿勋爵的话依然在耳边回响:绝对的权力绝对导致腐败(也有翻译为,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换成经济学的语言,有权力,就有寻租。而经济学家对理论、对现象、对实证检验结果的解释空间就是一种权力。因为有空间的存在,就有解释的权力,而这种权力必然导致寻租。正如经济学所认为的,经济学家绝不是道德上一定高尚的人,相反,他们都是自私的理性人。那么,又有什么理由认为他们不会利用自己的解释空间,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寻租呢? 如果经济学只是帮助人们解释现象存在的原因,或者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各种现象,那么,这种解释空间的存在没有任何不妥。但是,每一个经济学家总是希望自己的主张为决策者所用,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我曾经以为国外的经济学家可能不会如此,可是一名诺奖得主来复旦大学讲演的时候,PPT(PowerPoint 的幻灯片文件)上就几次出现与美国总统的合影,我顿时知道所有的经济学家果然都是理性人。而且,就目前看来,经济学对决策者和普通民众都有着极强的影响力,如果一个经济学家,一个理论是服务于少数人的,其后果往往会非常严重。所以,经济学的解释空间也就相对而言对社会有着潜在的危害。也正因为如此,一个充分竞争的经济学市场、一个反对垄断的经济学市场、一个能够允许而不是排斥所有人发言的经济学市场是缩小经济学的解释空间、瓦解经济学的绝对权力的必要条件。同样,一个更为广泛的知识市场,一个允许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等等充分表达的学术市场的存在也有利于控制经济学解释的空间,从而减少经济学家寻租的空间。 所以,无论是决策者,还是普通人,当看到一种经济理论时,请先告诫自己:警惕思想背后的利益。
刊名: 中国农村经济Chinese Rural Economy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002-8870CN: 11-1262/F邮发代号: 2-850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农村经济创刊时间:1985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国农村经济是了解农村的窗口,探讨农村改革与发展理论的园地。选题始终围绕农村改革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以及党和国家重要的农村政策,注意及时抓住农村经济运行中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 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农村经济杂志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最好是电子稿如果确实是《农村经济》的话不是很好过稿所以电子稿会 更好些
期刊名称:农村经济英文名称:Rural Economy语言种类:中文ISSN: 1003-7470CN: 51-1029/F邮发代号: 62-154周期:月刊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主管单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单位: 四川省农业经济学会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农村经济》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注重理论创新,突出现实研究,注重以专业和专家的眼光评析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讨农村改革实践的经验和方法,从全新和全面的角度展示改革开放后广大农村的崭新面貌。《农村经济》创刊于1983年,本刊为月刊,主编:郭晓鸣。国内统一刊号:CN51-1029/F,国际刊号:ISSN1003-7470。《农村经济》获奖情况:核心期刊(全国农经类),四川省社科类质量一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