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企业管理创新的战略任务中国企业在过去10年的发展中,曾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涌现了一批优秀企业。这些企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关键在于管理创新,在战略决策上、在多元化经营模式上、在经营体制和用人机制上、在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区域拓展诸方面,都结合了企业经营目标,适应市场变化,以管理创新取得市场、品牌、资产的互动效应,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面对新世纪,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不少企业还提出建成世界级企业、冲击世界500强等口号和目标。现在的经营环境、经营模式、竞争方式跟以往10年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必须以新的思维方式思考如何实现新的经营目标。本文认为,资源整合是这些企业目前最重要的管理创新内容和方向。一、资源整合的重要意义企业经济管理就是有效利用资源,“有效”表现在产出的资源大于投入的资源,这是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还表现在资源不会枯竭而且能不断增长。现代企业经营资源已不再以“资金、设备、原料”为核心,而是以“人才、品牌、技术”为核心,软资源比硬资源重要,无形资源比有形资源更具价值。资源整合是面对新经济环境的战略调整,是在新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变革措施,是营造新的竞争优势的必经途径。通过资源整合可以创造发展机会,机会牵引人才,人才营造技术和市场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帮助企业扩大顾客群和提高物流速度,从而达到资本、品牌及文化增值的目的。资源整合是管理创新的过程。1、实现创建世界级的中国企业的目标需要资源整合尽管在这样一批优秀企业中,过去的积累已经为它们迈向世界级企业的目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然而,现有的资源仍是企业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在干部素质、经济实力、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等方面与发展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通过资源整合,有效利用企业现有的品牌和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研发资源、生产资源和网络资源;通过资源整合,有效利用外部资源。只有内外部资源都有效利用,才能缩短与国际优秀企业之间的差距。2、竞争环境对资源整合的要求中国企业面对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竞争对手不仅是国内强手,还有更多的世界级强手;竞争的焦点不仅是产品和价格,还在向品牌和服务转移;竞争的区域由局部变为国际化;竞争的方式由规模经济变为速度经济……这些变化是由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技术发展的数字化引起的。要适应这些变化,企业必须在经营观念、运作机制、技术发展方向、市场营销模式、人才培养和使用诸方面都进行变革创新。如果按照过去的资源配置机制,就不能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要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就要通过资源整合,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二、资源整合的任务要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实现世界级企业目标,企业就必须面临5大资源整合任务:1、品牌资源整合由于历史的原因(组织的变化、产品的拓展和引入CI时的认识水平等),造成今天许多企业的品牌管理混乱,各个产业甚至各个产品都有不同的字体、不同的颜色,不同的使用规范等。企业要稳固在国内的品牌地位,要成长为世界知名品牌,必须进行整合。首先是品牌管理组织的整合。过去企业品牌管理存在多头管理和分散管理,这是造成品牌形象混乱的组织根源。在集团层面应该在品牌管理委员会下设执行机构——品牌管理中心,形成品牌统一管理、分开操作的机制;其次是品牌形象的整合,目前的关键是VI形象的改造和统一规范,不要让“诸侯割据”状态再延续下去;还有公共关系资源的整合,建立各个产业、各个公司可以共享的公共关系资源,避免各自重复投入。品牌资源的浪费是较难评估的,它的浪费比起设备资源的浪费更严重,几百万元的硬资源浪费是很容易察觉和发现的,而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品牌资源浪费很可能不被发现。有的公司一年仅在国内投入广告费用一项就几亿元,每年在品牌资源的投入和管理都花费巨资,如果不进行品牌资源的整合,不在品牌资源管理上进行创新,那么企业就不可能发挥品牌优势,“市场—资产—品牌”就无法继续“良性互动”。2、网络资源整合销售网络对企业的成长功不可没,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策略中,销售网络不仅起到流通作用,而且起到对研究开发和生产的牵引作用,对品牌成长起到推动作用。国内企业中包括行销非常成功的一些企业,如TCL,销售网络已经暴露出机构重叠、效率下降的端倪,销售网络要在未来竞争中扮演排头兵的重要角色必须深化改革,网络资源整合势在必行。网络资源整合阶段性任务:第一阶段是提高网络资源的内部效率,更好更快地销售自产产品,服务自产产品的用户;第二阶段可以适当引入非自产产品的销售,提高网络的整体效率;第三阶段可以把销售网络改造成开放式的电子商务网络,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解决配送和信用问题,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研发资源整合研发资源是国内企业最为短缺的资源,而长期以来,企业往往存在“重市场,轻研发”、“重外延扩张,轻内涵发展”的思想和“名义上重视,实际上不重视”的行为。如何从“大”走向“强”,重塑企业的创新精神将是决定我们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所在。4、生产资源整合纵观这几年大批优秀企业的涌现,他们之所以成功,是由于他们不仅看到销售网络的作用,也认识到生产制造能力的持续提高和成本控制能力的增强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为了适应未来竞争的需要,生产资源要从三方面进行整合:一是原材料采购,与原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提高讨价能力和保证供货量和供货期。为了避免出现因原材料供应不足而影响生产和销售的情况,企业应设立询价机构,扩大在全球采购的能力;二是生产设备利用,要交流提高生产设备利用效率的经验,避免内部富余生产能力的浪费;三是加强对OEM的管理,无论是接受委托加工还是委托别人加工产品,都要加强质量控制,并设立准许OEM制度,不断提高自身生产制造和利用其他生产厂商的能力。5、人力资源整合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上述各项资源的整合最终都取决于人力资源,没有人去做或没有合理组织去做,所有整合都是空话。人力资源整合主要是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即用人制度的整合。在企业文化方面,首先要着力培养创新氛围,调动员工的创造活力。企业应倡导一种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既要融合优秀文化,又要强调奋斗精神、融和精神,打破区域界限和裙带关系,防止在集团内部机关化、行政化的倾向以及一种以老乡、亲信为选人、用人标准的不良气氛。其次要解决企业精神和组织行为的矛盾,不能以个人权利、小圈子利益来扩大这种矛盾。在组织结构方面,首先“组织能力是核心竞争力”,企业要面对新的竞争,要取得未来的成功,必须深化企业组织的变革;其次,要结合品牌、网络、研发、生产的整合任务,设计和构筑新的管理架构和制度。我们的企业虽然有一只脚已经跨出国际化的门槛,还有一只脚还停留在传统的门内,这种不协调将影响我们与世界级企业的竞争。新的组织构建必须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内部的管理效率与活力,二是提高对外的扩张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在用人制度上,要注意:(1)集团人力资源部的角色问题;(2)人才的标准问题;(3)人才培训问题;(4)人才流动问题;(5)人才考核与奖惩问题。三、资源整合的原则与方向资源整合的原则是:有利于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企业竞争实力的增强,有利于企业可持续的发展和有利于员工福利的提高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资源整合必须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和技术发展方向。一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把握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机遇,参与世界分工。在研发、生产、销售、采购和管理等方面向国际化的企业看齐,以国际化的策略整合资源。二是适应技术发展的数字化,在新经济浪潮面前不能以老眼光来对待,也不能给新浪潮冲昏了头脑。而要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在经营管理工作中应用现代管理手段。这一切都是为了适应新经济的速度要求。以最快速度获得信息、原材料,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制造产品,以最快的速度服务顾客。还有,就是要适应技术发展的融合趋势。在上述两种趋势的推动下,市场变化速度加快,企业必须在这种变化的环境中准确定位。想冲击世界500强的企业是积极进行技术创新,而不是固步自封安于现状的企业;想成为世界级的企业是大胆应用数字技术于经营管理的企业,而不是拒绝新生事物的企业;想做大做强的企业是敢于发展的企业,它将适时利用品牌、技术、市场的优势,进入Internet时代。企业必须在这种变化的环境中丢弃包袱,集中优势资源,轻装上阵。集团下属的公司、产品、技术,哪些要调整、哪些要补充、哪些要重组,都是整合内部资源要考虑的问题。集团以外的技术、人才、资金的引进,则是整合外部资源要考虑的问题。不管是内部资源还是外部资源的整合、利用,都要符合自己的角色定位,符合企业现实实力和长远发展目标。
当今社会是科技知识快速发展的时代,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技术创新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文中论述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企业提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要意义的认识,并努力成为创新的主体。
[关键词]自主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引言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创新,是现代企业进步的原动力,是增强核心竞争能力,获得跨越式发展,实现持续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营环境急剧变化的复杂环境之中,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把握管理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把创新渗透于管理整个过程中。要为员工发挥创造性才能搭设舞台,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创新者。要注重个性 文化 的培养,创造独具特色的经营模式,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体来说,在信息化、市场化、一体化日益深化的背景下,企业要取得持续发展,必须要在理念、技术、组织及制度上不断创新,运用新的理论指导企业管理,在变化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
1.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
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改变了经济增长中要素贡献率的结构,而且是科学、技术、知识等无形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日渐凸现并逐步超强。这一切都清楚地告诉我们,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内容的转变必须要求经济模式也发生相应的转变,而作为实体的企业及其管理也应紧随其变,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的要求,因此管理创新是我国企业的必然趋势。
2.技术阜新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我国自1995年以来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1999年8月20日)明确“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全面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是现代化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作为以创利为目的经济组织,具有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利润最大化内在动力;在市场经济及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企业始终面临竞争压力,具有重视技术创新的外在压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能够使技术方向和目标的选择中更符合市场能力。总之企业具有直接面向市场,了解市场需求的灵敏机制,有把科技成果化为产品的内在优势,有实现持续的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企业深知必须提高自主开发创新能力,形成此企业必需亦最有条件成为技术创新中的主体。
技术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现代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赢得竞争上的话语权,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包括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企业可根据自身的技术条件充分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通过技术创新取得核心技术优势。在信息时代,企业取胜的关键因素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而不一定是资金和资源优势。核心技术优势决定着企业在市场的认知度以及获得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的根本途径和有力锐器。因此,现代企业技术创新要有规范有序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就企业自身而言,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稳定的技术支撑体系,形成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能力,有自己核心技术项目,同时对该项目有较强地控制能力。
3.认真学习,提高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胡锦涛曾多次强调,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了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
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安全地保障,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在涉及国家战略高技术,国家重要产业用经济安全领域和高新技术领域的核心,我们必须自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学习不来的,坚持自主创新技术是我国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石。
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技术独立,才有经济独立,才能政治独立。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应对国际竞争,自主于世界民族之大需要。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依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为主导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转向依靠科技知识和人才这主导的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立国已成为各国发展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的竞争力的最大差距是缺乏创新能力。
4.努力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主体
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与管理创新体系对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亦是一个坚持费力的过程,决非举手之劳,朝夕之功。建立“创新型”国家更需要长期坚韧不拨,持之以恒。使企业成为技术与管理创新的主体,有许多艰苦工作要做。
贯彻科学发展观 坚持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采取坚决 措施 ,按照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要求,脚踏实地,苦练内功,提高创新能力。
建立学习型组织 为适应知识经济和市场的复杂对变性,必须将企业构造成一个学习型地组织,使企业面对变化的世界才能不断适应、生存和发展。学习不仅是对企业、而且也是对企业里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每一个员工,这一点也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和可持续发展对我们的要求。
强化或建设企业技术核心,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结合企业实际,围绕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定课题,加大投入(尽快使企业科技开发投入占全年销售总额的2%-5%),实施产学研紧密结合进行开发创新工作。
管理观念实现从利润最大化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面转变企业是人力资本和物质酱的配置主体,是效率和效益的追求者。传统的企业管理只是为“利润”而管理,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是他们过早衰亡的原因。企业只有跳出仅为自身谋利的狭隘的单个小系统,而从将环境包括在内的更大系统出发来考虑、构思企业的发展战略,(例如现在国内外有一些企业对竞争中的你死我活或两败俱伤,为了寻求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宽容战略”、“双赢战略”、“利益共享”战略等,都是改变传统的竞争而营造一种合作与和谐的氛围)才有可能是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大大厦降低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形成企业良性循环的可持续性发展。
科技创新,以人为本 人才资源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和关键。企业要认真做好吸引人才,留信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工作。
长期以来,由于只重视对物的管理,而忽视人的思想,情感以及对其行为的调整,造成企业管理 方法 僵化,生产效率低下,并使企业处理信息迟钝、决定缓慢,缺乏弹性,从而也就失去了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为了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挑战,获得竞争优势,企业管理必须从以物为中心的“物本”管理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上来,把人视为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充分发挥“人”这一生产中最积极、最活跃因素的根本作用,重新认识和确立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强调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价值和尊严。
企业要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必须艰苦的坚持推进。我们如何从全面和的高度去深刻认识自主创新的重大意义,把自主创新与企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衰紧密联系起来,齐心协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事。要居安思危,奋发图强。历史属于未来、刻苦顽强、坚韧不拨、开拓前进的人们。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其主要功能是保障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用水需求。当今的时代要求水利知识结构上要与时俱进,当前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这对水利管理部门的干部和职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部门要做到与时俱进,必须加快我们的知识更新,改进知识结构,强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的技术含量。一、提高水利管理的技术含量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份量似乎越来越小,这种价值取向使得地方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没有足够的重视。针对农村污染呈现“面广、点多、污染来源复杂”的特点,水利科技创新可以在改善农村环境方面发挥作用。而对于城市而言,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部分企业和群众对水资源保护意识淡薄,加上城镇污水管网不完善,再加上生态环境监管不够到位,出现了大量工业废水超标排放和大生活污直排的现象,这就直接导致了部分江河水库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在积极主动争取各级财政对水利管理投入的基础上,抓好安全管理,主要是通过工程管理、技术管理以及信息管理来保证工程安全。抓好法制管理,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和 规章制度 ,坚持依法管理,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抓好经营管理,充分利用水利工程和水土资
源及其他优势,下大力气开展多种经营,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水利科技创新可以在多个方面为社会主义的水利建设做出贡献。
二、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能够提供防汛预案,支持积极支持会商。水利信息化不能对行政领导提供行政决策服务是目前比较普遍的问题。为了满足水利管理部门这方面的需求,需要在信息系统中加入防汛预案,提供洪水的预警。例如当洪水达到一定的预警级别时,这样的系统就能够给出相应的预警方案,根据方案,领导就会在会商中做出相应的调度决策。而在决策之前系统还能对放多少洪量、对下游会有什么影响等进行模拟。这样的系统也能够将水利信息完全掌控。为了让用户更快捷地了解到水利信息情况并作出相应举措,掌上GIS资讯系统是重要的支撑。“掌上GIS资讯系统”可以运行在智能手机之上,智能手机提供无线电话、短信、电话簿等功能,“掌上GIS资讯系统”还能够提供全面的行业资料查阅、电子地图、空间定位、实时信息浏览查询等功能,两者有机结合,基于“掌上GIS资讯系统”提供的及时、充分的水利信息,项目领导、相关负责人可以快速地进行决策。
三、极大RTK技术的应用
RTK(Real-timekinematic)是实时动态测量,对于RTK测量来说,同GPS技术一样仍然是差分解算,但不同的只不过是实时的差分计算。RTK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与计算机的普及,能够使得传统作业模式得到革新,工作效率极大提高。
RTK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以前的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
RTK技术相比于GPS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高精度的GPS测量必须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历时不足1分钟。
RTK技术如何应用在水利中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在各种控制测量传统的大地测量、工程控制测量采用三角网、导线网方法来施测,不仅费工费时,要求点间通视,而且精度分布不均匀,且在外业不知精度如何,采用常规的GPS静态测量、快速静态、伪动态方法,在外业测设过程中不能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测设完成后,回到内业处理后发现精度不合要求,还必须返测,而采用RTK来进行控制测量,能够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点位精度要求满足了,用户就可以停止观测了,而且知道观测质量如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RTK技术还可应用到地形测图中。在过去测地形图时一般首先要在测区建立图根控制点,然后在图根控制点上架上全站仪或经纬仪配合小平板测图,现在发展到外业用全站仪和电子手簿配合地物编码,利用大比例尺测图软件来进行测图,甚至于发展到最近的外业电子平板测图等等,都要求在测站上测四周的地貌等碎部点,这些碎部点都与测站通视,而且一般要求至少2~3人操作,需要在拼图时一旦精度不合要求还得到外业去返测,现在采用RTK时,仅需一人背着仪器在要测的地貌碎部点呆上一两秒钟,并同时输入特征编码,通过手簿可以实时知道点位精度,把一个区域测完后回到室内,由专业的软件接口就可以输出所要求的地形图,这样用RTK仅需一人操作,不要求点间通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RTK进行水利工程测量不受天气、地形、通视等条件的限制,断面测量操作简单,工作效率比传统方法提高数倍,大大节省人力。
四、结论
水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水利工程发挥效益的前提和保障,是水利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提高水利管理的技术含量,利用先进的水利技术是提高水利管理能力的重要保障。
浅谈技术创新管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创新管理论文
2. 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3. 企业创新管理论文
4. 创新管理论文
5. 浅析工程技术管理论文
6. 浅析企业经营与管理论文
7. 浅谈公司管理论文范文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论文
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社会稳定和促进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亦日益暴露。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论文,希望能提供帮助。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愈发提高,而市场竞争力亦逐渐加大。所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必然需要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稳定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而在网络经济背景下,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技术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研究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究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中的问题以及对策。
关键词: 网络经济;中小企业;创新理念
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社会稳定和促进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亦日益暴露。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例如,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不足。而且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依靠企业资源,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备稳定的市场竞争力。所以,优化企业管理模式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有利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和意见,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规模与数量急剧增加,发展规模逐渐加大。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占据企业总数量的99%,在促进我国GDP增长方面占据着,而且,中小企业的.产生使得我国社会销售额逐渐增加,中小企业的销售额占据总销售额的越60%。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国民素质不断提高,就业压力亦随之增加,而我国中小企业所提供的城镇就业岗位占据全国的75%左右,至今,中小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从中小企业的分布状况来看,主要集中与东部沿海地区,并且带动着此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的销售额以及资产总额与西部地区形成极大的反差[1]。
二、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所存在的问题
1.缺乏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意识
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若想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必然需要增强信息化建设意识,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均存在信息化建设投入较低的情况,而我国中小企业仅仅在购进设备与系统时花费一定的资金,一旦设系统上线运行,并没有维护费用的投入。而且,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和经费有限,为了节约资源,多数情况下会向专门的软件公司直接购买信息化建设系统,使得系统较难适应所有企业的业务需求,降低了企业资源利用效率。而在出现故障需要维护时,往往需要花费昂贵的费用去聘请专业人员解决,不仅浪费资源,更使得故障的决绝缺乏了及时性。
2.缺乏专业人才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往往由于费用的局限性,对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不加重视,错误的认为培养信息技术型人才所耗费的资源远远超过了直接购买信息系统所需要的资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缺乏专业的企业管理人员,懂得企业业务并且具备信息技术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致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难以顺利开展,更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2]。
三、优化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策略
1.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大创新意识和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当今社会是网络社会,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必然需要增强信息化建设力度,将开放共享的经营模式取代传统的封闭经营模式。企业的思想意识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在企业内部应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观念和意识,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在网络经济背景下发展的首要任务。在企业内部广泛宣传信息化管理的观念,让员工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的发展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时代在发展,企业仍停留在原来的高度上难以改变势必会被社会所淘汰。企业若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必然需要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汇总,企业应积极推动各部门间的协作,统一信息化管理的目标,使得企业在统一目标的趋势下稳定发展。
2.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社会的发展无法与高科技人才相脱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更是国家发展的根本。而在网络环境下提升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必然需要大力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使得其既懂得中小企业管理的模式与技巧,又熟悉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研发出适合企业业务发展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而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可以加大培训力度,让企业员工走出企业去学习更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专业技术。通过学术交流增加信息共享与往来,从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
在人才招聘方面,应严格要求,制定科学的考核方式和内容,招聘符合要求的员工,提升整体的企业素养。另外,可以通过提高福利待遇引进或留住现有的优秀人才,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使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加,并为其能够提升自身素质和技能提高良好的机会。企业还可以通过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将企业需求告知高等院校,使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同时亦促进了高等院校的就业率[3]。
四、总结
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必然需要与社会需求相协调,而在此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竞争日益激烈,迫使中小企业更新管理观念与模式,以迎合市场发展需求。所以,中小企业想要在网络环境下稳固市场地位,需要企业对信息化建设加以重视,分析社会现状与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系统,使得中小企业的管理和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更加稳固了市场地位,增强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杜小霞.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路径选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4(3):19-21.
[2]赵绘存.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研究——以中小企业板企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4,7(12):7-10.
[3]陈劲,李飞.中小企业全面创新管理模式的关键维度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9,7(S1):71-80.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撰写文献综述步骤:
1、搜索相关文献
2、评价来源
3、识别主题、辩论和差距
4、概述结构
5、写文献综述
论文文献综述的格式及各部分要求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论文文献综述的格式及各部分要求,欢迎大家分享。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般由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
1、前言部分
主要提出问题,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发展动态或争论焦点,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2、主体部分
主要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可以采取纵横结合式的写法,如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
①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研究的现状,包括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分析,对有创造性的理论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进行比较,指出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③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
3、总结部分
主要是对主题部分所阐述的主要内容进行述评,提出结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还要说明本综述的局限性,前任研究的优缺点有什么,自己的创新之处有什么等。
4、参考文献
这是写作综述的基础,最重要的是使读者在探讨某些问题时,提供查找有关文献的线索,可按参考文献查阅原文。因此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论文参考文献的基本格式
1、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将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论文的组成部分。
2、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文献中的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一般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c.”;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中外人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法。
3、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a. 连续出版物:[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b. 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c. 论文集:[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C].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d. 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e. 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f. 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g. 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h. 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i.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拓展内容】
论文引用文献标注小技巧介绍
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需要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很多人对论文引用怎么标注不太清楚。因为不同的杂志社要求的文献格式不同,文中的插入方法和文章后面的文献排列格式都不一样,很多同学在论文写完后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去调整引用文献的格式。国内大部分期刊杂志都要求按照文献插入顺序进行排列,如果后期文章有改动,参考文献的增减和排列都会发生改变,工作十分繁琐,杂志社审核编辑如果对格式要求严格,那么你的论文就有可能被打回去,参考论文引用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软件Reference manager是专门用来管理参考文献的,它功能很强大,能对文献进行二次检索、管理,与Word结合还可完成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插入,相信很多高手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都用它解决了参考文献的插入问题。Mendeley 、Endnote的文献管理方式也很好,以批量导入文件或文件夹,也可以直接拖动PDF到Mendeley,所有文献自动云同步。有的人不习惯用这些软件,如果写的是期刊类文章,可以采用Word插入“脚注/尾注”的方式标注参考文献,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引用”—“脚注/尾注”。 当插入下一条参考文献的时候,选择“下一条脚注”这样标注论文引用文献也是非常方便的。
在科研工作中,我们写论文引用大量的文献,掌握几个文献检索工具、文本编辑技巧、软件使用小窍门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文献综述是对论文选题研究现状的梳理,但并不仅仅是把文献进行简单的堆砌与罗列,而是需要在总结梳理别人研究的同时,对已有的研究做出评价,也就是说有述有评,这也是为什么文献综述也叫做文献述评的原因。
当今社会是科技知识快速发展的时代,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技术创新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文中论述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企业提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要意义的认识,并努力成为创新的主体。
[关键词]自主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引言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创新,是现代企业进步的原动力,是增强核心竞争能力,获得跨越式发展,实现持续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营环境急剧变化的复杂环境之中,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把握管理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把创新渗透于管理整个过程中。要为员工发挥创造性才能搭设舞台,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创新者。要注重个性 文化 的培养,创造独具特色的经营模式,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体来说,在信息化、市场化、一体化日益深化的背景下,企业要取得持续发展,必须要在理念、技术、组织及制度上不断创新,运用新的理论指导企业管理,在变化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
1.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
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改变了经济增长中要素贡献率的结构,而且是科学、技术、知识等无形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日渐凸现并逐步超强。这一切都清楚地告诉我们,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内容的转变必须要求经济模式也发生相应的转变,而作为实体的企业及其管理也应紧随其变,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的要求,因此管理创新是我国企业的必然趋势。
2.技术阜新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我国自1995年以来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1999年8月20日)明确“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全面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是现代化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作为以创利为目的经济组织,具有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利润最大化内在动力;在市场经济及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企业始终面临竞争压力,具有重视技术创新的外在压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能够使技术方向和目标的选择中更符合市场能力。总之企业具有直接面向市场,了解市场需求的灵敏机制,有把科技成果化为产品的内在优势,有实现持续的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企业深知必须提高自主开发创新能力,形成此企业必需亦最有条件成为技术创新中的主体。
技术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现代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赢得竞争上的话语权,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包括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企业可根据自身的技术条件充分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通过技术创新取得核心技术优势。在信息时代,企业取胜的关键因素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而不一定是资金和资源优势。核心技术优势决定着企业在市场的认知度以及获得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的根本途径和有力锐器。因此,现代企业技术创新要有规范有序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就企业自身而言,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稳定的技术支撑体系,形成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能力,有自己核心技术项目,同时对该项目有较强地控制能力。
3.认真学习,提高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胡锦涛曾多次强调,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了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
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安全地保障,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在涉及国家战略高技术,国家重要产业用经济安全领域和高新技术领域的核心,我们必须自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学习不来的,坚持自主创新技术是我国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石。
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技术独立,才有经济独立,才能政治独立。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应对国际竞争,自主于世界民族之大需要。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依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为主导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转向依靠科技知识和人才这主导的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立国已成为各国发展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的竞争力的最大差距是缺乏创新能力。
4.努力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主体
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与管理创新体系对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亦是一个坚持费力的过程,决非举手之劳,朝夕之功。建立“创新型”国家更需要长期坚韧不拨,持之以恒。使企业成为技术与管理创新的主体,有许多艰苦工作要做。
贯彻科学发展观 坚持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采取坚决 措施 ,按照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要求,脚踏实地,苦练内功,提高创新能力。
建立学习型组织 为适应知识经济和市场的复杂对变性,必须将企业构造成一个学习型地组织,使企业面对变化的世界才能不断适应、生存和发展。学习不仅是对企业、而且也是对企业里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每一个员工,这一点也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和可持续发展对我们的要求。
强化或建设企业技术核心,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结合企业实际,围绕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定课题,加大投入(尽快使企业科技开发投入占全年销售总额的2%-5%),实施产学研紧密结合进行开发创新工作。
管理观念实现从利润最大化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面转变企业是人力资本和物质酱的配置主体,是效率和效益的追求者。传统的企业管理只是为“利润”而管理,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是他们过早衰亡的原因。企业只有跳出仅为自身谋利的狭隘的单个小系统,而从将环境包括在内的更大系统出发来考虑、构思企业的发展战略,(例如现在国内外有一些企业对竞争中的你死我活或两败俱伤,为了寻求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宽容战略”、“双赢战略”、“利益共享”战略等,都是改变传统的竞争而营造一种合作与和谐的氛围)才有可能是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大大厦降低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形成企业良性循环的可持续性发展。
科技创新,以人为本 人才资源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和关键。企业要认真做好吸引人才,留信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工作。
长期以来,由于只重视对物的管理,而忽视人的思想,情感以及对其行为的调整,造成企业管理 方法 僵化,生产效率低下,并使企业处理信息迟钝、决定缓慢,缺乏弹性,从而也就失去了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为了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挑战,获得竞争优势,企业管理必须从以物为中心的“物本”管理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上来,把人视为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充分发挥“人”这一生产中最积极、最活跃因素的根本作用,重新认识和确立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强调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价值和尊严。
企业要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必须艰苦的坚持推进。我们如何从全面和的高度去深刻认识自主创新的重大意义,把自主创新与企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衰紧密联系起来,齐心协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事。要居安思危,奋发图强。历史属于未来、刻苦顽强、坚韧不拨、开拓前进的人们。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其主要功能是保障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用水需求。当今的时代要求水利知识结构上要与时俱进,当前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这对水利管理部门的干部和职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部门要做到与时俱进,必须加快我们的知识更新,改进知识结构,强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的技术含量。一、提高水利管理的技术含量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份量似乎越来越小,这种价值取向使得地方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没有足够的重视。针对农村污染呈现“面广、点多、污染来源复杂”的特点,水利科技创新可以在改善农村环境方面发挥作用。而对于城市而言,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部分企业和群众对水资源保护意识淡薄,加上城镇污水管网不完善,再加上生态环境监管不够到位,出现了大量工业废水超标排放和大生活污直排的现象,这就直接导致了部分江河水库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在积极主动争取各级财政对水利管理投入的基础上,抓好安全管理,主要是通过工程管理、技术管理以及信息管理来保证工程安全。抓好法制管理,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和 规章制度 ,坚持依法管理,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抓好经营管理,充分利用水利工程和水土资
源及其他优势,下大力气开展多种经营,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水利科技创新可以在多个方面为社会主义的水利建设做出贡献。
二、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能够提供防汛预案,支持积极支持会商。水利信息化不能对行政领导提供行政决策服务是目前比较普遍的问题。为了满足水利管理部门这方面的需求,需要在信息系统中加入防汛预案,提供洪水的预警。例如当洪水达到一定的预警级别时,这样的系统就能够给出相应的预警方案,根据方案,领导就会在会商中做出相应的调度决策。而在决策之前系统还能对放多少洪量、对下游会有什么影响等进行模拟。这样的系统也能够将水利信息完全掌控。为了让用户更快捷地了解到水利信息情况并作出相应举措,掌上GIS资讯系统是重要的支撑。“掌上GIS资讯系统”可以运行在智能手机之上,智能手机提供无线电话、短信、电话簿等功能,“掌上GIS资讯系统”还能够提供全面的行业资料查阅、电子地图、空间定位、实时信息浏览查询等功能,两者有机结合,基于“掌上GIS资讯系统”提供的及时、充分的水利信息,项目领导、相关负责人可以快速地进行决策。
三、极大RTK技术的应用
RTK(Real-timekinematic)是实时动态测量,对于RTK测量来说,同GPS技术一样仍然是差分解算,但不同的只不过是实时的差分计算。RTK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与计算机的普及,能够使得传统作业模式得到革新,工作效率极大提高。
RTK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以前的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
RTK技术相比于GPS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高精度的GPS测量必须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历时不足1分钟。
RTK技术如何应用在水利中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在各种控制测量传统的大地测量、工程控制测量采用三角网、导线网方法来施测,不仅费工费时,要求点间通视,而且精度分布不均匀,且在外业不知精度如何,采用常规的GPS静态测量、快速静态、伪动态方法,在外业测设过程中不能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测设完成后,回到内业处理后发现精度不合要求,还必须返测,而采用RTK来进行控制测量,能够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点位精度要求满足了,用户就可以停止观测了,而且知道观测质量如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RTK技术还可应用到地形测图中。在过去测地形图时一般首先要在测区建立图根控制点,然后在图根控制点上架上全站仪或经纬仪配合小平板测图,现在发展到外业用全站仪和电子手簿配合地物编码,利用大比例尺测图软件来进行测图,甚至于发展到最近的外业电子平板测图等等,都要求在测站上测四周的地貌等碎部点,这些碎部点都与测站通视,而且一般要求至少2~3人操作,需要在拼图时一旦精度不合要求还得到外业去返测,现在采用RTK时,仅需一人背着仪器在要测的地貌碎部点呆上一两秒钟,并同时输入特征编码,通过手簿可以实时知道点位精度,把一个区域测完后回到室内,由专业的软件接口就可以输出所要求的地形图,这样用RTK仅需一人操作,不要求点间通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RTK进行水利工程测量不受天气、地形、通视等条件的限制,断面测量操作简单,工作效率比传统方法提高数倍,大大节省人力。
四、结论
水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水利工程发挥效益的前提和保障,是水利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提高水利管理的技术含量,利用先进的水利技术是提高水利管理能力的重要保障。
浅谈技术创新管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创新管理论文
2. 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3. 企业创新管理论文
4. 创新管理论文
5. 浅析工程技术管理论文
6. 浅析企业经营与管理论文
7. 浅谈公司管理论文范文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论文
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社会稳定和促进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亦日益暴露。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论文,希望能提供帮助。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愈发提高,而市场竞争力亦逐渐加大。所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必然需要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稳定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而在网络经济背景下,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技术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研究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究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中的问题以及对策。
关键词: 网络经济;中小企业;创新理念
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社会稳定和促进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亦日益暴露。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例如,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不足。而且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依靠企业资源,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备稳定的市场竞争力。所以,优化企业管理模式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有利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和意见,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规模与数量急剧增加,发展规模逐渐加大。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占据企业总数量的99%,在促进我国GDP增长方面占据着,而且,中小企业的.产生使得我国社会销售额逐渐增加,中小企业的销售额占据总销售额的越60%。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国民素质不断提高,就业压力亦随之增加,而我国中小企业所提供的城镇就业岗位占据全国的75%左右,至今,中小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从中小企业的分布状况来看,主要集中与东部沿海地区,并且带动着此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的销售额以及资产总额与西部地区形成极大的反差[1]。
二、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所存在的问题
1.缺乏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意识
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若想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必然需要增强信息化建设意识,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均存在信息化建设投入较低的情况,而我国中小企业仅仅在购进设备与系统时花费一定的资金,一旦设系统上线运行,并没有维护费用的投入。而且,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和经费有限,为了节约资源,多数情况下会向专门的软件公司直接购买信息化建设系统,使得系统较难适应所有企业的业务需求,降低了企业资源利用效率。而在出现故障需要维护时,往往需要花费昂贵的费用去聘请专业人员解决,不仅浪费资源,更使得故障的决绝缺乏了及时性。
2.缺乏专业人才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往往由于费用的局限性,对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不加重视,错误的认为培养信息技术型人才所耗费的资源远远超过了直接购买信息系统所需要的资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缺乏专业的企业管理人员,懂得企业业务并且具备信息技术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致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难以顺利开展,更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2]。
三、优化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策略
1.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大创新意识和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当今社会是网络社会,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必然需要增强信息化建设力度,将开放共享的经营模式取代传统的封闭经营模式。企业的思想意识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在企业内部应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观念和意识,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在网络经济背景下发展的首要任务。在企业内部广泛宣传信息化管理的观念,让员工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的发展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时代在发展,企业仍停留在原来的高度上难以改变势必会被社会所淘汰。企业若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必然需要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汇总,企业应积极推动各部门间的协作,统一信息化管理的目标,使得企业在统一目标的趋势下稳定发展。
2.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社会的发展无法与高科技人才相脱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更是国家发展的根本。而在网络环境下提升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必然需要大力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使得其既懂得中小企业管理的模式与技巧,又熟悉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研发出适合企业业务发展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而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可以加大培训力度,让企业员工走出企业去学习更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专业技术。通过学术交流增加信息共享与往来,从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
在人才招聘方面,应严格要求,制定科学的考核方式和内容,招聘符合要求的员工,提升整体的企业素养。另外,可以通过提高福利待遇引进或留住现有的优秀人才,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使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加,并为其能够提升自身素质和技能提高良好的机会。企业还可以通过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将企业需求告知高等院校,使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同时亦促进了高等院校的就业率[3]。
四、总结
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必然需要与社会需求相协调,而在此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竞争日益激烈,迫使中小企业更新管理观念与模式,以迎合市场发展需求。所以,中小企业想要在网络环境下稳固市场地位,需要企业对信息化建设加以重视,分析社会现状与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系统,使得中小企业的管理和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更加稳固了市场地位,增强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杜小霞.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路径选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4(3):19-21.
[2]赵绘存.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研究——以中小企业板企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4,7(12):7-10.
[3]陈劲,李飞.中小企业全面创新管理模式的关键维度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9,7(S1):71-80.
谈谈石油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发展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谈谈石油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发展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石油企业管理模式中,组织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构建,是影响石油企业管理模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实现石油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每个环节的管理均需要加强改善和创新。
关键词:石油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发展
石油企业的发展随社会经济体系的革新逐渐走向国际化,从而加大了国内外石油市场的竞争力,传统的石油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新形式,为提高和稳定石油企业能够在竞争激励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必须改善管理模式,提高开阔思想,完善、创新传统管理模式,促使石油公司的管理实现积极、创新的目标,从而促进石油企业的稳步、长久发展。下面本文就从组织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和信息管理四个方面来探讨实现石油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具体内容如下。
一、创新组织管理
在石油企业管理体系中组织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构架,它是各项管理和工作执行的基石。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以职能制结构为主,他不能及时进行部门与部门间的沟通,影响工作效率,随企业不断发展,逐渐演变成事业部结构,虽其提高了经济效益,但仍存在部门自主独立和监管不足等问题,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加大逐渐形成了矩阵制结构,矩阵制结构是一种新型管理体制,可通过横向、纵向有机衔接各部门工作,不仅实现了石油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而且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效益。
二、强化财务管理
1.完善成本管控机制
首先建立成本预测机制,成本的预测可有效进行石油企业成本的管控,具体实施中需要将成本具体预测到部门、人,这样可以把握预测成本的具体数目;然后对企业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成本根据实施操作的差异给予详细分析后进行科学预测,确保正常流程的运行。其次采取成本落实分解制,将预测后的成本具体落实到部门,具体分解到每个领导、工人、职员等身上,让其了解自身担负的责任和权利。然后强化成本的控制,当具体责任落实至人后,要加强他们的责任、规范意识,具体产生的成本均需要落实到具体单位、相关负责人确认签字等,并将产生的费用对应纳入对应部门并统入到企业运行成本费用中。最后建立成本考核制度,建立严格奖罚制度,对企业人员的花费成本进行审查,超出者给予惩罚处理,同时加强财务、审计等部门对工作的严格执行、监督和审查。
2.优化资金管理制度
石油企业需要加强对具备丰富经验和先进资金管理模式的学习和借鉴,以本企业管理机制为主,加强创新和优化。首先实现预算管理全面制,建立集权、分权管理模式,整合预算管理方式,把投资、成本、收入和费用等全部归入预算中,有效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的控制效率。其次要建立会计核算集中制,形成一套规范、符合各区域、贯穿企业操作的财务报表制度,使其具有统一性、操作性、共享性和透明度。第三是进行资金管理集中制,为避免石油企业资金的不规范性和分散性,需要加强资金管理集中制的建立,资金的应用与拨付全部由总部执行,不仅建立统一账户,还要与银行协调好工作,尽可能避免一些漏洞出现,同时加强监管制度和落实力度,加强资金的科学、合理管理效果。
三、夯实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具体表现在质量管理及安全管理两个方面上,分析如下:
1.石油企业夯实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的要求
第一,石油企业必须加强对石油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重视,石油生产的根本就是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和提炼,在每个步骤实施中都要加强质量的监督才可获取优质产品。第二,加强对矿区工作环境和员工安全管理的重视,提高员工工作患者,加强食宿条件创建,尽量减轻员工工作劳动力,避免因环境恶劣而引发的员工受创事故。第三,加强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企业发展相结合的重视,只要石油产品质量提高,员工工作环境安全,降低危险率,便可通过稳定的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效率,推动石油企业的长久发展。
2.夯实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的选择
要想夯实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实现石油企业创新发展,首先要通过1996年世界权威组织颁布的ISO1400绿色认证,得到认可后才可以加强绿色管理的实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其次需要符合《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规范》的相关制度规定,石油生产中要以安全为重,并通过职业安全卫士管理体系认证和许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再者是要以身作则,石油企业管理体系需要符合由石油业创建的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保证健康、安全的进行生产,确保其操作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四、改善信息管理
1.改善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建立信息管理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虽其需花费一定资金,但其带来的效率是不可替代的。首先,应用信息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对成本控制和管理,还可以对石油生产进行切实监控管理;其次,信息管理具有先进的科学实用性,能够有效对企业的正常运行和生产带来科技便利,而且便于对各类信息的搜集和管理;最后信息管理的应用便于企业高层对企业的管理,通过信息管理技术可将企业人员构架形成立体分级管理图,便于管理者更有效的进行管理。
2.改善信息管理的措施
第一,提高对信息管理技术的认知和重视,企业无论管理人员或其他员工,均需要加强信息管理知识的学习、培训和教育,提高整体人员的专业化素养;第二,加强对信息管理体系的统筹和建设,虽然石油企业加强了对信息管理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但有很多系统操作经验仍然缺乏,需要在实践中加强对信息管理系统的进一步探究;第三,完善信息管理体制,石油企业的生产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它需要信息管理技术具备准确的计量、检测、录入、储存和应用等技术特点,所以企业人员必须对应用软件加强了解和掌握,创新并提高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效率;同时还需加强进行信息资源安全管理设置,避免发生信息管理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代晓琳.关于石油企业管理模式问题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7):70.
[2]王成银,曹会,何司平.我国石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构建[J].企业经济,2012,(10):89-92.
[3]李红星.石油企业管理创新与自主管理[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0,(10):56-58.
[4]贾昆.试论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J].江汉石油科技,2009,(4):60-62.
[5]白楠楠.石油企业管理创新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8,(8):80.
摘要:
介绍了华北某石油钻探企业实行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经营思路,对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分析,提出工程总承包应走规范经营之路,加强施工队伍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以保证工程总体质量、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
工程总承包,石油企业,管理模式
目前越来越多的石油工程企业采用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工程)管理模式进行项目管理。在EPC管理模式下,承包商对设计、采购和施工进行总承包,项目运作中可充分发挥EPC项目整体协调优势,改变了传统的等待设计图纸全部完成后,再进行采购和施工的串行工程建设模式,很好地解决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中存在的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等突出矛盾,使企业以更好的质量,更快的速度,给业主提供更满意的服务,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本文对华北某石油钻探企业EPC管理模式的选择思路及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以期对石油钻探企业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借鉴作用。
一、华北某石油钻探企业EPC管理模式的选择
华北某石油钻探工程公司采用EPC模式,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
1、满足公司的发展目标的需要。华北某钻探工程公司为了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扩大市场份额,使企业在所处的行业成为有实力的竞争者。
2、良好的人才资源储备。华北某钻探工程公司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的积累。从公司发展到现在,几十年的石油钻探开采经验,造就了一大批技术精英。公司一直在培养自己的人才,比如送一些技术人员去学习,不仅仅学习技术,还学习管理知识,也在向管理要效益。而且,公司不断从外面引进高级人才,比如每年都引进了一些博士,甚至博士后等。同时,原有石油钻探业务为提高效率、控制人员规模,增加企业竞争力,也在不断尝试新的项目管理模式运用。
3、公司具备实行工程总承包管理的基础条件。在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发布的关于工程总承包工作一系列文件精神指导下,一些工程公司和具有工程总承包能力的设计院,己经初步建立了适应于工程总承包的组织机构、项目管理体系,培养了项目管理人才,提高了项目管理技术水平。在这些年的工程总承包实践中,根据建设市场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工程总承包方式,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承包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在石油、化工等行业进行工程总承包的工程案例也逐渐的多了起来,积累了较丰富的国内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经验,对石油钻探行业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很强的借鉴作用。
4、改革现行主导项目管理模式缺陷的必然需要。平行发包模式是我国石油钻探建设的`现行主导模式。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模式的缺陷日益明显:首先采用平等发包方式选择各类承包商,招标采购和合同管理工作量大,需协调管理的界面多,项目管理工作零散且错综复杂,使得项目业主必须组建机构庞大且能力强大的项目管理团队,人力资源成本高,管理难,项目建成后又出现富余人员安置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平行发包模式下设计与施工的分离,产生了一系列对项目业主的不利情况,设计人和施工方的积极性无法调动,工程参建各方很难统一认识,从而导致投资失控,工期不确定,工程质量难以保证。相对而言,工程总承包模式适应了工程建设的专业化、科学化、规模化、集成化和市场化的要求,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择优选定能够对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全过程、全面负责的总承包商,有利于充分发挥设计在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使工程项目的整体方案不断优化,有利于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和脱节的矛盾,使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工作合理交叉。工程总承包模式的这些优点,更有利于项目业主在工程投资和工期方面的控制。
5、实施工程总承包模式是市场规律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传统的施工模式中,业主要承当很多的风险,有法律风险、自然条件、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等。如果在国外实施项目,还要考虑政治风险。但在EPC总承包模式下,业主仅仅承担自然条件和不可抗力的风险,其余的风险均由总承包商承担。因此,EPC总承包模式加大了总承包商的风险,降低了业主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EPC在目前的石油钻探市场中大有可为,也很受业主的欢迎。
2009年以来,该钻探公司在市场工作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不但在外部市场实现中标额同比增加35%,公司的施工作业率、市场收入和经济效益连续大幅度增长,整合业务创收同比增长39%。并先后在塔里木轮南,冀东3号岛,长庆环江、彭阳、合水,苏75区块和印度尼西亚马都拉等地区实施EPC总承包一体化服务。总承包业务的有效推进,带动了相关技术服务,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实现了规模效益。
二、企业EPC管理模式实施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华北石油钻探公司在实施EPC管理模式的历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反映了石油工程企业在经营中遭遇的一些共性难题。这些因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市场环境的作用,另一个就是企业内部环境及能力的问题。
(一)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
1、业主行为的影响制约了EPC项目的健康发展。目前市场中,业主类型较多,由于业主的建设目的不同,对建筑法、投招标法的理解有所差异。某些业主避开有关法规的限制,将工程进行分块,分段招标,不利于开展工程总承包管理。在石油工程建设领域,这种情况也很突出。例如在钻探和储运建设项目上,标段分段过细,其他如测井、固井、管沟土石方等工程也热衷于单独招标。此种外部环境,影响企业在钻探建设上开展EPC总承包管理。
2、非市场因素干预多,二级分包市场并不成熟。国内石油建设企业开展施工总承包的分包项目往往仅限于各单位的二级公司(分公司),内部进行行政干预、保护、制约了总承包市场,不利于外部优质企业进行良性竞争,导致总承包项目水平不高,市场评价较差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利因素。
(二)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
1、组织机构形式滞后,不适应工程EPC总承包的要求。按照既有思路,华北某钻探公司尚未建立适应总承包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架构。在开展EPC总承包时,依然沿用过去的施工总承包的组织模式,采取一级单位承包,二级、三级单位分包的方式,还未能完全按照项目管理的建制进行常态化的项目管理运作。
2、高端复合型人才缺乏,不适应EPC的发展需要。公司虽然拥有大量高素质的技术及管理人才,但能够组织大型工程项目投标工作、合理确定报价、合理承包并商签合同的商业人才还属凤毛麟角。高端复合型人才要按照国际通行项目管理模式、程序标准进行项目运作,熟悉各种合同文本和各种项目管理软件,能够进行全面的项目管理。
3、缺乏高层次总承包管理能力。石油钻探领域对于如何进行高质量的工程施工具有极为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还没有系统地总结提炼国内外石油钻探EPC管理模式的精髓,设计、采购能力与施工衔接不足,EPC管理还停留在总承包管理经验积累上。
4、项目管理体系有待完善,项目管理水平较低。企业在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及岗位职责、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文件、工作手册和信息化系统等方面都不够健全,多数还是运用传统手段和方法进行项目管理,企业资源信息化还有待完善。
三、进一步提高EPC管理模式效果的对策及建议
随着我国已经加入WTO,国外一些著名的石油钻探企业已经参与到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中。为了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结合实际,企业应从以下方面努力,改善EPC管理实施的效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1、加强培训,提升石油工程建设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对总承包的认识和理解。要充分认识到工程总承包是设计、监理、施工企业调整经营结构,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措施,是基建工程组织实施方式的调整。大力培养满足EPC管理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积极开展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高层人员同世界最新管理趋势接轨。加强对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的培训。培养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以适应国内外工程建设市场的需要。此外还要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设计、设备采办、施工管理、质量控制、计划控制、投资控制、HSE控制等方面的人才。对于设计、采购、工程施工人员,要加强对工程建设程序、相关标准规范及制度学习的同时,各种力量聚焦于施工一线,使各类人员适应自己在工程总承包中的角色定位,使理论与施工实践更好地结合,保证工程总体质量的实现。
2、调整组织结构,建立适合EPC管理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钻探公司可参考大型建筑业集团内部成立事业部性质的总承包部的做法,成立总承包部,专门从事EPC总承包工作。在项目部的组建上,可参考CPECC的做法,包括大项目部的管理模式、以我为主进行项目管理,施工进行分包的管理模式、联合体模式、纯项目管理模式。加强工程总承包单位内部队伍建设,提高内部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管理层及协调层的现场综合协调服务意识,提升工程总承包队伍的整体市场竞争力。
3、企业必须加强项目管理为中心的规范化经营。完善合同关系,依法管理。制定出适合本企业需要的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完善合同条款,做到关系清楚,职责明确,减少业主与总承包单位之间的推诿,为工程安全、优质达标服务。
4、应大力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增加EPC管理实力。EPC项目管理需要总承包商具有很强的融资、筹资能力。很多大型企业集团拥有较宽的融资渠道,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及信贷等方式获得大量资金。石油钻采企业必须放眼国际,加强与金融、信贷机构及政府的写作,强化企业融资能力,才能逐渐将业务从国内拓展到国外市场。
华北某钻探企业作为较早在海外进行石油钻探的企业,率先进行工程总承包工作实践,在工程总承包的管理中尚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处在不断摸索和积累经验的阶段,丰富的EPC管理项目经验将会为本企业及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带来借鉴和启示。
知识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运用越来越重要,本文在归纳出知识管理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具体从企业知识库、企业产品创新、企业客户管理等几方面说明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 关键词:知识管理 知识库 产品创新 客户管理 邓立治版权所有 随着知识经济的初显峥嵘,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已成为全球的发展战略。知识作为企业中一种新的资源这种观念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为了有效地利用好这一资源,知识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者最为关注的话题。 一、知识经济下的知识管理和企业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将主要通过知识而不是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源来获取竞争优势。企业的知识将成为和人力、资金等并列的资源,并且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劳伦斯·普鲁萨柯(Laurence Prusak)指出:唯一能给一个组织带来竞争优势,唯一持续不变的就是知道什么,如何利用所拥有的知识和以更快的速度获取新知识。所以知识管理在企业中处于战略性地位,任何一个现代化企业都应该把它提升到战略角度来考虑。 (一)知识管理的现状 企业的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它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考察和分析管理问题。近年来许多学者和团体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知识管理的定义。比较有代表的有:“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Bassi,1997)。“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地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待特定问题的理解。”(E.Maise,1998)。总之知识管理的基本思想是“在充分肯定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创造一种环境,让每位职员能获取,共享知识。使用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知识和信息以形成个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出新的知识。并支持、鼓励个人将知识应用,整合到组织的产品和服务中去,最终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企业的知识管理的基本职能有三个,如图1所示,它们分别是外化、内化和认知过程。 (1)外化:外化包括一个强大的搜索、过滤与集成工具,从企业内部和外部知识中获取对企业现在和未来有用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在用知识库储存起来,在用一个文件管理系统对储存的知识进行分类,并找出其间隐含的联系和关系。(2)内化:指发现知识库中与知识寻求者相关的知识,并把相关的知识呈现给知识需求者。知识的需求者根据这些知识再进行知识的创新,由此循环。(3)认知:认知是经由前几个功能交换得出的知识的运用, 是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 (二)知识管理对现代化企业的重要性 知识管理对现代化企业来说非常重要,除了可以在企业内建立一种知识的积累、共享和传递的机制,来加强知识资源的管理外。还有以下几个直接的因素 ● 人员流动特别是关键人员的流动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企业因此可能丧失一部分多年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和方法; ● 员工相互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机会越来越少; ● 一些复杂的业务流程难以在短时间内被人所理解和接受; ● 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提升客户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客户对公司和品牌的忠诚度; ● 由于知识的不断产生,同时知识本身特别是一些专门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员工有持续再学习的需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要求,迎接新的挑战; ● 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敏捷的反应和调整。所以为了解决以上出现的情况,企业管理者引入知识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知识管理可以为企业管理者实现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储存,隐性知识集中在劳动者脑里。知识管理有助于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处理并把这些知识用一种适合于社会环境的方式表现出来。实施良好知识管理的管理者能够对外部需求作出敏捷反应,明智地应用内部资源并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 二、知识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运用 (一)知识管理与企业知识库的建立 国外知识型企业大多十分重视组织和建设企业知识库,广泛采集与企业经营发展有关的各种经验和知识,经过分类编目,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存储和积累起来,成为企业知识共享和使用的必备基础结构,构成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企业知识资源的集散中心。而国内企业在这方面比较欠缺,所以对于现代化企业来说建立企业知识库对知识进行有序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企业的知识库内容可以非常丰富,这其中可以包括:(1)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知识管理是从强调人的重要性、人的工作实践和文化开始的,然后才是技术问题。因此,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是知识库的首选。(2)公司员工的各种经验和建议。员工解决各种难题的成功经验或方法建议,由专家评审小组进行审核,经筛选后存入知识库,并列出提供者姓名,以资鼓励其积极性。(3)公司各部门和各地分公司的内部资料。(4)公司客户的全部信息。由此可以了解客户的需求的新动态和其对产品的偏好。(5)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的详细资料。这样可以为公司人员了解对手的动态提供一个平台。(6)公司内部研究人员的研究文献和研究报告。内容如此广泛而丰富的知识库通过企业内部网络系统为全体员工提供快捷和方便的服务,公司员工可以使用该系统查询和获取必要的知识和信息,也可在虚拟的公告板上相会,交流和讨论各种问题。 企业知识库对于企业的知识管理有莫大的帮助,这主要有:(1)企业知识库乃是这些企业信息库或数据库发展出来的高级形式,它正在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推动难以“言传”、只能“意会”和“身教”的隐性经验知识的文字化和编码化进程,从而实现更多知识的无障碍交流和共享。库藏也比一般信息库更广泛、更丰富。(2) 企业知识库的组建并发挥功能,正在加快和完善企业知识的采集和加工、积累和交流、共享和使用的有序过程。其中知识的分类、时事和新闻栏目的开设、生产方法的优选、成功商业经验和管理经验的报道以及员工建议和客户知识的进入知识库等,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3) 企业知识库的文化环境乃是其成功组建和持续发挥作用的基础性条件,企业文化和员工的精神状态乃是对知识库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企业艰苦创业和不断创业的文化氛围,员工积极进取和旺盛的求知欲望,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以及与合作伙伴共存共荣的品格风范等,都成为企业知识库成功实践的文化支持和力量源泉。 (二)知识管理与企业产品创新过程 知识管理在企业产品创新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并且渗透到了企业产品创新的各个过程。在这我们可以把产品创新过程分为四部分,即产生产品创新想法的过程、产品创新想法实现的过程、创新产品的商业化过程和新产品知识的共享过程。 (1)产生产品创新想法的过程:产生产品创新的冲动需要一定的动因。而对产品喘息的意识和火花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在产生一个创新的想法之前,知识的内化过程已经发生,也就是指相关知识的共享和交流已经发生。并且也就是在此基础上,个人通过对知识的获取、自身经验和与他人交流使产品得到创新。所以产品创新离不开知识的内化过程。 (2)产品创新想法的实现过程:怎样才能是这个产品创新的想法获得实现呢?最重要的让有关部门和人员能理解这个想法所蕴涵的基本思路,这也是说要把这个个人的隐性知识进行外化成为一种明确的概念。这个概念可以是字面的描述、原型、试验等等,并由整个组织的人员对其实现。这样,想法就能够一步步得到证实并最终成为一种基于产品的发明。 (3)创新产品的商业化过程:为成功实现产品商业化,首先要做的是要有一种整体方法将企业已有知识和伙伴知识有效的整合起来,这些知识的结合对于最终开发一个有市场价值的创新产品非常重要。其次,这些知识还需要跨越组织得到整合,因此也因能够实现和供应商、分销商、广告代理商等之间的知识交流, 进行市场研究、制定公司产品策略等,以使新产品的商品化能够得到有效的资源支撑,假如这种产品能被客户所接受而创造出经济价值,就将最终成为创新的产品,最终实现它的商业化过程。 (4)新产品知识的共享过程:在商业化后,总结出新产品的知识,并使这些知识继续提供给相关人员共享。这样,就可以为下一个产品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并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三)企业设立知识管理部门,建立知识经理制度 知识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必须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对其进行管理,才能提高其利用效果,充分发挥知识创造财富的巨大价值。目前,国外许多大型企业已经建立其以知识总监CKO(Chief Knowledge Officer)为中心的知识管理体系,其地位居于行政总监CEO和信息总监CIO之间,是公司中最具有挑战性的职位,其主要任务是将知识资本化。具体职责应包括:首先,为组织建立一套知识管理的信息基础结构。它包含综合的技术基础结构,如技术支持环境的建立、知识管理工具的选择等;人力基础结构,如人力资源的发展机制、智力知识库的建立和维护等;环境基础结构,如连接于国际商业环境的知识网络和知识组织(团队)等。其次,为组织营造一种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企业文化。CKO必须配合组织的高层管理团队出台一系列激励机制,促进以知识导向开展工作。通常,CKO此时会真切地感到来自组织多方面、多层次的挑战和压力。最后,为组织获得经济回报。CKO必须决定如何通过知识管理更好地产生知识产品,以便帮助组织赚钱或者省钱。(四)企业客户的知识管理 了解客户的知识对企业来说十分重要,而目前的现状是大多数企业缺乏详细的客户资料。而在现代化的企业中我们因该不遗余力的去了解客户的知识,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并提高他们对本企业的忠诚度。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比如说: (1)在销售人员接触顾客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了解其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将汇总到企业知识库中,这些信息经过信息提炼与数据挖掘过程形成关于顾客的知识,比如“青年人喜欢休闲服饰”、“学生喜欢购买音像制品”……然后,该知识库根据顾客的信息归纳出该顾客的购买倾向,生成顾客知识,并由此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而每次的个性化服务结果都会记入到顾客知识库中去。顾客知识库将尽量保持精简,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保持过旧的纪录是毫无意义的,所以要及时更新并使顾客信息系统化,这样就能及时更换掉数据垃圾,为顾客以后的服务提供知识和信息,提高企业反映顾客需求的速度,缩短为顾客服务的时间,这样对客户的知识管理可以增加顾客服务的满意度。 (2)在对代理商、销售商的调查和反馈过程中,可以了解客户需求的最新动态。经过专门人员的处理和归纳可以使其系统化,并纳入企业的知识库中。这样为企业其他不太接触客户的部门人员了解客户和市场提供一个便捷的途径,使客户的知识得以共享。这样才能更好得发挥企业人员得主观能动性。 (3)对客户进行知识管理能更好的留住客户,使消费者成为企业长期忠实的客户,保证企业能够拥有稳定的顾客群,企业在进行营销时,能够从对客户知识管理中分析出顾客是什么人,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并且可以通过了解客户的知识,采取一些好的促销方式,与客户建立紧密的联系,使客户不再转向其竞争对手。所以在企业客户的知识管理过程中,我们主要考虑的是通过客户的知识管理,如何能够有效的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和有效的解决企业面对客户的复杂繁琐事务,为企业提供迅速反应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缩短客户服务时间与流程,增加客户服务满意度,提高其对企业产品的忠诚度。
论文摘要: 文章从知识管理的发展与重要性展开论述,说明了企业知识管理的出发点是应将知识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把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管理知识的能力处于企业战略的中心,拥有高超的驾驭知识的能力,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论文关键词: 知识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竞争力;企业战略
对知识的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知识和信息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最主要的资源,知识经济迫切要求管理创新。近几年来,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念知识管理正在国外一些大公司中形成并不断完善,其中心内容便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雇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总监,培养组织创新和集体创造力。总结和研究知识管理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将有利于我国企业管理的创新,有利于引导我国企业步人知识经济时代。
一、企业知识管理的发展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管理实践的发展,知识管理逐渐从信息管理中独立出来,从而形成一个崭新的管理领域,此时,知识管理已有了不同于信息管理的内含和外延,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人的管理。知识作为认知过程存在于信息的使用者身上,只有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才能创新,知识管理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结起来,实现知识(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创新能力,以赢得竞争优势。
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转化,是管理理论与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管理主线进一步体现。知识管理有助于信息处理能力与员工创新能力相互结合,进而增强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应变能力和预见能力,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全球化以空前未有的速度推进。这一切都改变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知识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就必然体现为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二、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一)知识管理的目标与核心
通过提高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来实现企业创新,知识管理为企业实现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了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进行计算机存储,而隐性知识是则难以掌握,它集中存储在雇员的脑海里,是雇员所取得经验的体现,任何组织要在知识经济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进行大量创新。但决不能将知识管理简单等同于信息管理。二者的关系体现在: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
(二)知识管理也是网路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
所谓知识管理是在企业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企业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企业的知识成为企业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应对市场的变迁。
(三)知识管理是技术,因为知识管理系统的实现,依赖于知识管理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知识管理的关键技术:知识收集分类存储标记技术,知识搜索技术,以及辅助的交流沟通技术:即时通信,电子邮件,企业门户,等等。我们在直观上感知的,能够把握的知识管理,其实就是这些技术和技术的产物。正是这些技术,将知识管理从理论变为了实践。
(四)知识管理是管理
知识管理同以往的任何一种管理理论一样,发现了企业中的稀缺和关键的资源,并将它们管理起来,以求更有效率、更有效果的利用这些资源。这个资源,就是企业拥有的知识。既然是管理,自然就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对知识这种资源的规划与组织、导向与激励、评估与控制,以及不断的创新、演进,就是知识管理。
(五)知识管理是哲学
知识管理同以往的管理理论的不同还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同的,以往的管理哲学、管理理论看什么是企业,同知识管理的观点是不同的,如科学管理就把企业看成是一部自动化的机器,各种生产资料从一侧进入这部机器,另一侧则源源不断的涌出产品和服务,机械性和自动化就是企业的核心,知识管理看企业,是把它当作关于自身规律和顾客价值的知识的聚合体,如果不拥有这些知识,企业就不存在,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就被理解为企业寻找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在方法论上,就表现为围绕企业知识,进行组织的运作,各个层级的人员都依靠知识管理系统,发展业务、管理企业。
(六)知识管理是文化
在组织中实践知识管理,就要培养与之匹配的组织文化。知识管理强调创新,强调共享,强调协作。组织的文化就要围绕这些作强有力的导向,让每个人都了解怎么做是对,怎么做是错,一定要把做事的知识共享出来,每个需要的人都有机会学到它,寻找新的方法,创造新的知识,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围绕着知识管理,调整自己的行为、做事的方式方法,从而形成知识管理导向的价值观。这就是知识管理是文化的涵义。一般来说,知识管理是一种漫长的经营策略,带给企业的好处为创造企业新竞争价值,增加企业利润,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率,建立企业新文化。
(七)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是企业适应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
现代企业运营的核心是培养组织的学习能力,实现企业内部个人知识资本的保值、增值,信息技术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能够为企业知识创新注人强大的动力,实现企业健康持久地发展。
知识管理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企业知识管理和生产管理的出发点都是把知识视为最重要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这是企业竞争力得以提高的关键,由于人是知识的重要的载体,从而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要想在经济知识化的浪潮中取得竞争的优势,必须进行知识管理的'尝试,在发展知识战略、重塑企业知识文化、实现知识度量、设立知识主管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在进行知识管理的探索实践中,企业必须有一个以知识为中心的实体、目标和知识共享价值体系,围绕这一价值体系,企业能够进行自组织和对知识以及企业知识化进行管理和整合。
(八)企业知识管理对员工的作用
企业知识管理具有以重视对企业员工的精神激励,赋予员工更大的权力和责任,充分发挥员工的自觉性、能动性和首创性;重视企业知识的流动、共享和创新,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重视企业知识和人才,促使企业成长为学习型组织,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实现企业自我价值的同时,注重向传统产业的渗透,提高社会整体的知识化水平。
(九)企业知识管理的共享
企业知识管理把知识共享作为核心目标,知识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是鼓励相互协作,培育知识共享的环境,知识只有通过互相交流才能得到发展,也只有通过使用才能从知识中派生出新知识,知识的交流越广效果越好。只有使知识被更多的人共享,才能使知识的拥有者获得更大的收益,对一个企业来说,迎接知识经济必须首先促进本企业的知识化包括生产过程的知识化、劳动者的知识化、管理的知识化和生产产品的知识化。促进企业知识化的重要举措就要进行知识和技术创新、大力引进知识和技术、激发员工学习和利用知识技术与经验、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员工知识与技术培训等。
三、结语
1.成功的知识管理实践往往在于恰当地运用知识管理技术,企业知识管理与应用信息技术相辅相成,信息技术为企业知识管理提供了保证,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只有在知识管理和信息技术实践都很成功的情况下,才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地生存下去。
2.企业的每一项业务工作都与知识管理有关系,或者在创造知识,或者在使用知识。因此,建立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成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首要目标,将知识视同资产进行管理,凡是能有效增进知识资产价值的活动,均属于知识管理的内容,结合个体与团体,将个体知识团体化,将内隐知识外显化,结合组织内部与外部,将外部知识内部化,将组织知识产品化,则属于知识管理的过程。
3.对于企业来说,研究知识管理,充分利用知识提高竞争力和创造经济价值,已成为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知识管理成为企业在新形式下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知识经济催生了知识管理,而唯有以知识管理来迎接知识经济,才能应对知识经济所带来的挑战。
传统企业战略理论主要以大企业为研究对象,难以有效指导中小企业战略实践及其可持续成长。促进中小企业成长需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战略管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革,知识化与信息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潮流。知识在更新,时代在发展,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发展要建立在知识的管理与创新应用上,要以知识管理为动向进行战略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提升。
关键词:知识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创新发展;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成为最具战略性的资源与资产,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的一种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及更新过程,是对知识的一种创造、应用及规划管理过程。面临市场竞争局势的愈演愈烈,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企业要发展,就要创新战略管理,就要突破传统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就要以知识创新推动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就要通过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并以新知识为媒介为企业创造全新的价值,就要以适宜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知识管理策略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发展。
一、当前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分析
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令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变得复杂和易变,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已经无法适存和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传统的战略管理理念缺乏科学性,管理方式过于线性化。在企业战略管理的传统形式中,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相对单一、理性、硬性,相对极端的管理方式无法及时化解复杂的外界环境刺激和企业内部突变时所产生的矛盾。在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中,在管理的思维线路和模式上呈现机械化状态,这种状态下的管理思维对于企业发展的环境、知识文化的传递和员工的激励作用有限。环境变化是影响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因素,预见环境的变化性与复杂性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而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却未能意识到这一点,其研究的重点仅仅是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后果,这种单一性的分析令企业的战略管理理论的自我完善速度减慢,令企业的战略管理理念缺乏一定的科学根基和说服动力。
2.传统的战略管理仅注重显性知识,忽视隐性知识的重要性。在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中,知识管理被狭义地看待,企业中的显性知识以其清晰的特性备受关注,并且逐渐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根本;而隐性知识却以其隐藏性的特点被忽视、被忽略,被看作是与显性知识相同的性质而存在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之中,也被认为是可以过渡、交流和传递共享的。这种传统落后的、错误的知识观点令企业的战略管理无法展现成果和达成成就,令企业的战略及战略管理方法和框架无法达成创新优化。
3.传统的战略管理将管理的核心归结在企业的竞争上,由于知识经济的盛行和发展,知识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生产要素,传统企业战略管理中以竞争为核心的管理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已经无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养分。知识经济形势下的企业管理,已经将管理的核心进行移位,已经由以竞争为核心的管理形态转化为以知识的交换转移和交流共享上,企业管理的发展将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与创新程度上。
二、知识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之间的关系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战略管理与知识管理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企业的战略管理需要在知识操作的基础上进行,需要在知识创新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就是知识生产、储存、传递和应用的动态性过程,是包含企业所有业务活动的复杂性与系统性过程。
1.企业战略管理的本质是知识的进化过程。以传统的经济视角进行分析,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是外部环境的变动和竞争形式的刺激。但是企业的发展不仅在于外部环境的变动,还在于企业内部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企业战略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的研究,其实就是一种知识的产生和积累的动态性过程,就是知识的缔造、认知和肯定过程,就是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竞争力相互整合、相互匹配的动态过程。
2.企业战略管理思维逻辑是知识的创新过程。企业战略管理,主要表现在企业战略管理思维的适应性、创新性与演进性,是思维逻辑的一种创新与创造形式。企业的战略管理思维逻辑与战略理论过程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趋向于一致,战略逻辑的思维发展是建立在企业已有的知识结构上的,是在外围松散化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发展过程。企业战略管理方案的拟定、实施等都是在知识积累与管理的过程中实现优化改善的。
三、以知识管理支撑企业战略管理创新发展的有效策略
21世纪企业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知识的质量,利用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和持续竞争优势对企业来说始终是一个挑战。知识管理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企业战略管理创新发展的根本所在,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以知识管理的视角进行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发展,是企业环境复杂性与多变性的适应要求,是企业能够正确做出决策和应对市场变迁的根本,是企业重新确定竞争优势的驱动力,是企业不断发展与壮大的不竭动力。
1.以知识管理实现企业战略思想的创新。知识管理是企业知识创新的根本过程,是以创新的知识推进企业发展的系统循环过程,是对企业战略思想进行重新定义与建树的关键内容。在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发展中,持续不断的知识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而从知识形态的角度来讲,知识创新就是企业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作为企业,要将企业发展中客观有形的显性知识进行梳理,让其以清晰、完整的状态传递给企业员工;针对复杂、隐含的隐性知识,企业可以采用人文战略将其对外传播与共享,从而促进企业知识的社会化。企业要处理好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与过程,要将隐性知识外化为显性知识,要将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要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进行合并积累,要对纷杂的知识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划与总结,并将归结的知识体系融入于企业战略管理思想之中,要摒除以竞争为核心的传统观念,树立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战略思想,以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实现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创新性研究,实现战略管理思想及时转变。
2.以知识管理实现企业战略制定的创新。以知识管理为导向的企业战略制定是系统行为的交互式动态过程,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知识创新过程。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管理战略的制定要以企业知识的理性分析为基础,要从全局、最大化企业价值的角度对企业内外知识进行管理,要对有价值的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和统一分类,并将这些知识资源作为企业创新管理决策的依据,作为企业战略创新制定的源泉。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系统性的分析,要根据企业的特定需求进行企业知识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分析与归纳,要用实效性的观点看待企业知识,要注重企业知识的外部引进与内化吸收,以此挖掘出对企业发展和战略制定有价值的知识。企业还要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不断地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及时进行知识缺口的补充和管理,以知识缺口发现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阻碍因素,并以理性的分析实现企业战略制定的有效创新。
3.以知识管理实现企业战略实施的创新。以知识管理为导向进行企业战略实施,就需要企业以智能化的方式进行知识管理,需要将信息系统和数据挖掘技术融入到企业的知识管理之中,要利用技术进行企业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深入挖掘,以技术形式应对知识的多变性、复杂性与分散性,以此实现企业知识的创新管理。作为企业,要对企业知识采取内部创新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策略,要以各种有效的方式引导内部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组织学习,以学习提升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文化水平;企业还要充分信任内部员工,以信任提高员工知识转移的能力,实现个体资本递升为组织资本,实现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过渡;企业还要注重外部人员的引进,要以薪酬与福利吸引外来员工的加入,将新员工、新知识作为弥补和建立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以新员工、新知识作为企业知识创新的基础,以此完善企业行为主体的知识管理和员工的行为机制,以此实现企业战略的顺利沟通与实施。
总之,知识经济发展鼎盛的环境下,以知识管理为导向来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已经成为了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关键。作为企业,要充分认知企业知识管理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评估好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要确定好企业知识管理的正确方向,规划好知识管理的复杂过程。只有将知识管理充分融入到企业战略管理之中,只有将企业中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只有将企业的外部知识与内部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只有将企业知识与员工知识相互统一,才能推进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文波.浅析企业的“知识管理”[J].现代交际,2010(09):52.
[2]张雨.基于知识管理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摘要:
中小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我国正在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企业投资战略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的投资内容对象就日趋丰富。对中小企业投资战略管理的研究也就被提上了新的议程。虽然我国中小企业投资战略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目前还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小企业;投资战略管理;问题;对策
一、引言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企业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再加上近年来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据调查显示,截止2015年4月初,中国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1023万户,这还不包括其他数量更多的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已经占据我国企业数量的99%,对我国GDP的贡献达60%之多。在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同时,有许多中小企业也在关门倒闭,深圳明星企业福昌集团,安徽黄山的中显微集团等的一系列中小企业的倒闭,敲响了中小企业的投资战略管理的警钟,目前我国仍有近2万左右的中小企业濒临倒闭边缘,而据相关专家调查分析,这些中小型企业倒闭的主要原因是其投资战略管理上存在着严重问题。分析我国中小企业投资战略管理现状,找出问题并解决,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
二、中小企业投资战略管理现状分析
(一)中小企业管理者素质较低,投资战略管理理念薄弱
我国有许多中小企业的创始人都是草根创业者,这就导致了在中小企业中领导管理人员没有意思到投资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在进行相应的投资决策时候盲目的跟风,见旁边的企业进行的何种投资获得了较高利润就跟着进行。除了领导者之外,有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不高,专业能力不强,尤其是在许多小型企业中财务人员往往是领导管理人员的亲属,连财务报表都看不懂,就更别说投资战略管理了。还有就是许多中小企业虽然领导者素质较高,但是由于环境影响,导致其投资战略管理理念薄弱,在进行相应的工作时候草率,导致投资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管理者的素质低,投资战略管理理念的薄弱,就会从根本上导致该企业的发展不能够长久,为企业的倒闭埋下导火索。
(二)中小企业投资能力以及专业化程度较低
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发展的规模限制,导致其资金在运作时候不是很充裕,往往会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使得中小企业投资无法同计划的那样顺利进行。而中小企业获得外来资金资助的方式主要是从银行借贷,但是由于给中小企业借贷的风险较高,所以有很多银行在给中小企业贷款时候金额较小甚至不给放贷。有的中小企业则会同其他企业进行高利贷,如果一旦该中小企业运转出问题,高利贷还不上,该企业就面临破产。中小企业投资能力低下以及其高风险性是其致命弱点。中小企业除了投资能力低,其进行投资时候也没有专业的人士进行分析,没经过系统的专业的分析,就会使得在战略投资决策时做法不科学,进行投资管理时方法不专业,往往许多中小企业在战略投资时候就会获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中小企业投资战略管理方法落后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进行战略投资的方法选择上一般采取的是折现现金流量法,租赁时中小企业投资最为常见的一种替代方式。虽然这些能很好地适用于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的战略投资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了。另外有许多中小企业在进行战略融资决策时,所选取的融资渠道和对象单一,有的企业长期使用一种渠道进行融资,而不根据企业实际发展选择新的渠道,企业就不可能很好地发展。
(四)中小企业战略投资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的有关企业战略投资的相关法律还不够健全,相应的法律就是《公司法》,但是该法律中中小企业进行投资有很多的限制,这样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并明确规定出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候应注意事项与其权力。
三、加强中小企业投资战略管理能力对策研究
(一)提高相关领导者素质,在企业内部树立投资管理理念
要提高中小企业领导者的素质,相关政府部门就要定期进行培训活动,根据当地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对那些草根创业者以及文化素质较低的企业领导人进行专业培训,让相关领导者知道何为企业的战略投资管理,以及加强战略投资管理的重要性。另外,各中小企业在领导者素质提高的同时,要严格地筛选有关战略投资管理工作的人员,对与文化素质低并且缺乏专业能力的人及时地调离该岗位。企业要对战略投资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在培训之后进行定期考核,对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相应处罚。最后,还应加强中小企业投资战略管理宣传,让整个企业的员工及领导者都意识到其重要性,从而树立起属于企业自身特色的投资战略管理理念。
(二)完善相应的战略投资管理体系,加强投资能力
首先,中小企业要建立专业化的战略投资分析团队,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高薪聘请专业化的投资管理人才,这样有效的分析团队可以及时地根据市场上各种信息,总结出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投资对象以及渠道供企业领导者选择,可以解决领导者盲目跟风的现象。其次,中小企业要加强与当地政府以及银行的交流沟通,与政府沟通,政府可以及时地了解各中小企业遇到的情况,并伸出援助之手,与银行打交道可以让当地银行更好地了解中小企业的运营及其投资管理情况,从而银行在给中小企业贷款时候就能够合理地分配贷款金额。最后,加强投资战略管理的监督体系和奖惩体系,这二者的改善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并且加强其意识。领导层要建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定期的对投资战略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于工作中出现问题的要及时地处罚,对于在投资管理工作中为企业带来利益的要进行奖励,并通报企业上下。
(三)创新中小企业战略投资管理方法,适应企业发展进程
虽然有很多传统战略投资管理方法很实用,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所处在的金融环境变幻莫测,要想企业投资做好,就必须要时时刻刻地抓住各方面信息。企业的战略投资管理部门应该建立现代化的信息渠道来收集各种信息并进行汇总,做出战略投资决策。在相应的决策实施的过程中,要实行动态化的监督与干礼,同时分析当前的经济情况,如果决策在进行过程中,金融环境出现大的波动,战略投资部门就应该及时地拿出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得到投资汇报。在相应的投资决策实行完之后,战略投资部门要对每一次的投资进行对比分析,以选取最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战略投资管理方法,并且不断地创新。(四)完善中小企业战略投资的法律法规,出台有利于其发展的政策相关当地政府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给中小企业一些投资时的优惠,出台相应的政策,使得中小企业投资变得更加合理化规范化。中小企业的投资规范化,不仅可以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当地政府对企业的管理监督。
四、结语
中小企业的发展正面临着严峻形势,据许多专家分析,中国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将会面临一股倒闭潮,所以中小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下去就必须加强建设其战略投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在倒闭潮中生存下去。另外,政府也应该出台政策帮助中小企业的发展,这样不仅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更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而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胡争光.关于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缺失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4(33).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论文
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社会稳定和促进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亦日益暴露。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论文,希望能提供帮助。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愈发提高,而市场竞争力亦逐渐加大。所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必然需要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稳定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而在网络经济背景下,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技术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研究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究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中的问题以及对策。
关键词: 网络经济;中小企业;创新理念
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社会稳定和促进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亦日益暴露。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例如,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不足。而且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依靠企业资源,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备稳定的市场竞争力。所以,优化企业管理模式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有利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和意见,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规模与数量急剧增加,发展规模逐渐加大。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占据企业总数量的99%,在促进我国GDP增长方面占据着,而且,中小企业的.产生使得我国社会销售额逐渐增加,中小企业的销售额占据总销售额的越60%。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国民素质不断提高,就业压力亦随之增加,而我国中小企业所提供的城镇就业岗位占据全国的75%左右,至今,中小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从中小企业的分布状况来看,主要集中与东部沿海地区,并且带动着此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的销售额以及资产总额与西部地区形成极大的反差[1]。
二、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所存在的问题
1.缺乏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意识
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若想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必然需要增强信息化建设意识,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均存在信息化建设投入较低的情况,而我国中小企业仅仅在购进设备与系统时花费一定的资金,一旦设系统上线运行,并没有维护费用的投入。而且,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和经费有限,为了节约资源,多数情况下会向专门的软件公司直接购买信息化建设系统,使得系统较难适应所有企业的业务需求,降低了企业资源利用效率。而在出现故障需要维护时,往往需要花费昂贵的费用去聘请专业人员解决,不仅浪费资源,更使得故障的决绝缺乏了及时性。
2.缺乏专业人才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往往由于费用的局限性,对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不加重视,错误的认为培养信息技术型人才所耗费的资源远远超过了直接购买信息系统所需要的资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缺乏专业的企业管理人员,懂得企业业务并且具备信息技术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致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难以顺利开展,更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2]。
三、优化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策略
1.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大创新意识和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当今社会是网络社会,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必然需要增强信息化建设力度,将开放共享的经营模式取代传统的封闭经营模式。企业的思想意识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在企业内部应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观念和意识,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在网络经济背景下发展的首要任务。在企业内部广泛宣传信息化管理的观念,让员工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的发展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时代在发展,企业仍停留在原来的高度上难以改变势必会被社会所淘汰。企业若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必然需要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汇总,企业应积极推动各部门间的协作,统一信息化管理的目标,使得企业在统一目标的趋势下稳定发展。
2.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社会的发展无法与高科技人才相脱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更是国家发展的根本。而在网络环境下提升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必然需要大力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使得其既懂得中小企业管理的模式与技巧,又熟悉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研发出适合企业业务发展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而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可以加大培训力度,让企业员工走出企业去学习更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专业技术。通过学术交流增加信息共享与往来,从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
在人才招聘方面,应严格要求,制定科学的考核方式和内容,招聘符合要求的员工,提升整体的企业素养。另外,可以通过提高福利待遇引进或留住现有的优秀人才,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使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加,并为其能够提升自身素质和技能提高良好的机会。企业还可以通过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将企业需求告知高等院校,使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同时亦促进了高等院校的就业率[3]。
四、总结
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必然需要与社会需求相协调,而在此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竞争日益激烈,迫使中小企业更新管理观念与模式,以迎合市场发展需求。所以,中小企业想要在网络环境下稳固市场地位,需要企业对信息化建设加以重视,分析社会现状与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系统,使得中小企业的管理和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更加稳固了市场地位,增强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杜小霞.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路径选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4(3):19-21.
[2]赵绘存.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研究——以中小企业板企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4,7(12):7-10.
[3]陈劲,李飞.中小企业全面创新管理模式的关键维度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9,7(S1):71-80.
浅析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析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许多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企业必须加强经济管理的创新,结合自身经营发展的实际状况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积极创新企业自身的管理理念,为企业提供发展的新动力,从而实现自身的长远、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新形势;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引言:
经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企业一定要加强自身内部的经济管理,以保障企业的日常运营。在企业的不断改革与尝试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可是依然有不少企业还是用的比较传统的管理方法,以至于脱离了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质量和水平。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只有不断尝试并创新自己的经济管理策略,才可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才能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一、新形势下企业加强经济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企业经济管理质量的好坏,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一种体现,同时对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着积极的作用。面对着如今竞争愈加激烈的市场环境,各个企业都在尝试改革、创新,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而经济管理的创新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努力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企业才能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
(一)适应宏观环境的需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一个联系密切的世界市场正在逐步形成,且已经初见雏形,给各个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挑战。不仅仅需要应对来自本国企业的冲击和挑战,还要承受来自国外企业的压力,而且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所有的企业都被卷入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没有哪一个企业可以独善其身,也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在该行业永远处于垄断地位,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满盘皆输。所以,企业必须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创新自身的经济管理方式与方法,努力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尽快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通过创新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二)改善内部环境的需要。
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经济管理体系,在一定时期,从一定程度来看,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下,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改革、创新的重要性,也没有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在管理方法上,照搬其他企业的经验,其决策缺乏可行性的分析,从而影响到发展战略的可持续性。
(三)提升经济管理水平的需要。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其经济管理都是贯穿于自身发展的各个环节,从设计、研发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离不开经济管理,只有对企业经济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对资金加以有效的利用,也才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各个企业都加强了自身内部的管理,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经济管理,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为企业今后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需要企业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缺乏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
目前,不少企业经济管理的目光依然停留在怎样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上面,觉得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着企业的经济利益着手,其管理显得过于死板和僵化,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其工作效率,自然也就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缺乏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
现阶段,不少传统企业的组织构架是呈金字塔形的,其机构设置过于复杂,而且职能往往有很多重复的地方,增加了工作流程,相关管理者对于政策的实施也不够顺畅,十分不利于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缺乏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
目前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不大重视本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对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制定的管理制度,很多时候只是流于形式,对企业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约束力,致使其经济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与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相去甚远,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新形势下企业创新经济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的战略创新,严格把控经济管理的方向。
企业的战略是一个宏观的命题,主要包括企业的发展战略、产品的营销战略、品牌的经营战略以及企业的经济管理战略等等,是企业基于自身的长远、健康发展而制定的发展目标,因此企业的战略具有规划性、长期性和整体性。建议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各方面的资源优势,结合经济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科学把握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的发展战略,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以实现自己预期的发展目标。现阶段,从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企业要想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对战略进行创新,从而为企业日常的经济管理提供正确的方向,不断进行全局性和前瞻性的创新,以创新经济管理方式为契机,全面提升企业各方面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建议企业在日常的经济管理过程中,要密切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加强对相关财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从而为企业的技术研发、产品推广和市场营销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帮助企业更好的应对市场竞争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二)加强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开展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管理方法与思维方式的体现,通过转变企业的管理思维和观念,以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方式,从而推动企业经济管理能力与水平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企业领导和管理者要加强对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学习,摒弃之前落后的管理理念,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创新经济管理部门的管理理念。二.对经济管理人员加强培训和教育,可以组织安排他们去其他先进的企业参观和学习,从而为自身创新经济管理思路提供参考和借鉴。三.建议企业积极搭建员工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多听取企业一线员工关于经济管理的看法和建议,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对于那些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管理理念,应该坚决摒弃,努力形成科学的管理理念,积极开拓和创新企业的管理方法,以达到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目的。
(三)经济管理创新过程中要结合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那么优秀的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为了能够吸引和留下人才,企业在其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必须结合以人为本的思想,为企业的发展汇集更多优秀的.人才。这就要求企业在其日常管理制度中,更多的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进行人本创新。改变企业之前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以物为本的刚性管理方式,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方式,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尽快制定出一套灵活的管理制度,摒弃之前僵化、死板的管理制度。比如:可以设置员工自我管理与服务平台,让员工可以根据的实际需要进行请假、调动、加班和辞职等申请,财会人员按照公司的薪资标准对其工资加以核算和处理,如此一来,企业的管理不仅显得人性化,同时也更加有利于实现经济管理的公平、公正和公开,从而可以增强员工对本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其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自然就会大大提升,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四)积极调整和创新企业的组织结构。
在新形势下,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已经不再适用,它不仅不利于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甚至还会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建议企业积极调整和创新自身的组织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及时改变之前过于刚性的组织结构,可以建立一些临时性的、具有管理职能的组织,并充分发挥这些组织的灵活性和机动性,以摆脱企业组织形式对经济管理的束缚,从而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变得灵活多样。二.努力推进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改变垂直多层次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以解决信息传递和反馈比较慢、职能重复的问题,从而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幅度和效率。三.积极搭建虚拟化的组织结构。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搭建一个虚拟化的经济管理组织,从而可以让企业员工在虚拟化的组织平台里面对经济管理创新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同时也可以调动其积极性和参与性,形成群策群力的良好氛围,共同推进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以全面提升企业经济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
综上,在新形势下,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如果还是一成不变、不思进取,则势必会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企业要充分意识到创新经济管理思维和方式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要对自身经济管理方面的局限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并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及时改变和调整自身的经济管理方式,以增强对新形势的适应能力,以经济管理的创新带动企业的全面发展,从而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殷群玲.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刍议[J/OL].中国商论,2018.
[2]朱玉华.关于新形势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探讨[J/OL].中国商论,2018.
[3]谢飞.浅谈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J].纳税,2018.
[4]穆松林.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品牌研究,2018.:108.
谈谈石油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发展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谈谈石油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发展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石油企业管理模式中,组织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构建,是影响石油企业管理模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实现石油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每个环节的管理均需要加强改善和创新。
关键词:石油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发展
石油企业的发展随社会经济体系的革新逐渐走向国际化,从而加大了国内外石油市场的竞争力,传统的石油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新形式,为提高和稳定石油企业能够在竞争激励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必须改善管理模式,提高开阔思想,完善、创新传统管理模式,促使石油公司的管理实现积极、创新的目标,从而促进石油企业的稳步、长久发展。下面本文就从组织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和信息管理四个方面来探讨实现石油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具体内容如下。
一、创新组织管理
在石油企业管理体系中组织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构架,它是各项管理和工作执行的基石。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以职能制结构为主,他不能及时进行部门与部门间的沟通,影响工作效率,随企业不断发展,逐渐演变成事业部结构,虽其提高了经济效益,但仍存在部门自主独立和监管不足等问题,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加大逐渐形成了矩阵制结构,矩阵制结构是一种新型管理体制,可通过横向、纵向有机衔接各部门工作,不仅实现了石油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而且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效益。
二、强化财务管理
1.完善成本管控机制
首先建立成本预测机制,成本的预测可有效进行石油企业成本的管控,具体实施中需要将成本具体预测到部门、人,这样可以把握预测成本的具体数目;然后对企业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成本根据实施操作的差异给予详细分析后进行科学预测,确保正常流程的运行。其次采取成本落实分解制,将预测后的成本具体落实到部门,具体分解到每个领导、工人、职员等身上,让其了解自身担负的责任和权利。然后强化成本的控制,当具体责任落实至人后,要加强他们的责任、规范意识,具体产生的成本均需要落实到具体单位、相关负责人确认签字等,并将产生的费用对应纳入对应部门并统入到企业运行成本费用中。最后建立成本考核制度,建立严格奖罚制度,对企业人员的花费成本进行审查,超出者给予惩罚处理,同时加强财务、审计等部门对工作的严格执行、监督和审查。
2.优化资金管理制度
石油企业需要加强对具备丰富经验和先进资金管理模式的学习和借鉴,以本企业管理机制为主,加强创新和优化。首先实现预算管理全面制,建立集权、分权管理模式,整合预算管理方式,把投资、成本、收入和费用等全部归入预算中,有效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的控制效率。其次要建立会计核算集中制,形成一套规范、符合各区域、贯穿企业操作的财务报表制度,使其具有统一性、操作性、共享性和透明度。第三是进行资金管理集中制,为避免石油企业资金的不规范性和分散性,需要加强资金管理集中制的建立,资金的应用与拨付全部由总部执行,不仅建立统一账户,还要与银行协调好工作,尽可能避免一些漏洞出现,同时加强监管制度和落实力度,加强资金的科学、合理管理效果。
三、夯实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具体表现在质量管理及安全管理两个方面上,分析如下:
1.石油企业夯实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的要求
第一,石油企业必须加强对石油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重视,石油生产的根本就是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和提炼,在每个步骤实施中都要加强质量的监督才可获取优质产品。第二,加强对矿区工作环境和员工安全管理的重视,提高员工工作患者,加强食宿条件创建,尽量减轻员工工作劳动力,避免因环境恶劣而引发的员工受创事故。第三,加强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企业发展相结合的重视,只要石油产品质量提高,员工工作环境安全,降低危险率,便可通过稳定的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效率,推动石油企业的长久发展。
2.夯实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的选择
要想夯实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实现石油企业创新发展,首先要通过1996年世界权威组织颁布的ISO1400绿色认证,得到认可后才可以加强绿色管理的实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其次需要符合《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规范》的相关制度规定,石油生产中要以安全为重,并通过职业安全卫士管理体系认证和许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再者是要以身作则,石油企业管理体系需要符合由石油业创建的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保证健康、安全的进行生产,确保其操作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四、改善信息管理
1.改善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建立信息管理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虽其需花费一定资金,但其带来的效率是不可替代的。首先,应用信息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对成本控制和管理,还可以对石油生产进行切实监控管理;其次,信息管理具有先进的科学实用性,能够有效对企业的正常运行和生产带来科技便利,而且便于对各类信息的搜集和管理;最后信息管理的应用便于企业高层对企业的管理,通过信息管理技术可将企业人员构架形成立体分级管理图,便于管理者更有效的进行管理。
2.改善信息管理的措施
第一,提高对信息管理技术的认知和重视,企业无论管理人员或其他员工,均需要加强信息管理知识的学习、培训和教育,提高整体人员的专业化素养;第二,加强对信息管理体系的统筹和建设,虽然石油企业加强了对信息管理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但有很多系统操作经验仍然缺乏,需要在实践中加强对信息管理系统的进一步探究;第三,完善信息管理体制,石油企业的生产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它需要信息管理技术具备准确的计量、检测、录入、储存和应用等技术特点,所以企业人员必须对应用软件加强了解和掌握,创新并提高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效率;同时还需加强进行信息资源安全管理设置,避免发生信息管理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代晓琳.关于石油企业管理模式问题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7):70.
[2]王成银,曹会,何司平.我国石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构建[J].企业经济,2012,(10):89-92.
[3]李红星.石油企业管理创新与自主管理[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0,(10):56-58.
[4]贾昆.试论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J].江汉石油科技,2009,(4):60-62.
[5]白楠楠.石油企业管理创新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8,(8):80.
摘要:
介绍了华北某石油钻探企业实行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经营思路,对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分析,提出工程总承包应走规范经营之路,加强施工队伍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以保证工程总体质量、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
工程总承包,石油企业,管理模式
目前越来越多的石油工程企业采用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工程)管理模式进行项目管理。在EPC管理模式下,承包商对设计、采购和施工进行总承包,项目运作中可充分发挥EPC项目整体协调优势,改变了传统的等待设计图纸全部完成后,再进行采购和施工的串行工程建设模式,很好地解决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中存在的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等突出矛盾,使企业以更好的质量,更快的速度,给业主提供更满意的服务,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本文对华北某石油钻探企业EPC管理模式的选择思路及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以期对石油钻探企业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借鉴作用。
一、华北某石油钻探企业EPC管理模式的选择
华北某石油钻探工程公司采用EPC模式,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
1、满足公司的发展目标的需要。华北某钻探工程公司为了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扩大市场份额,使企业在所处的行业成为有实力的竞争者。
2、良好的人才资源储备。华北某钻探工程公司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的积累。从公司发展到现在,几十年的石油钻探开采经验,造就了一大批技术精英。公司一直在培养自己的人才,比如送一些技术人员去学习,不仅仅学习技术,还学习管理知识,也在向管理要效益。而且,公司不断从外面引进高级人才,比如每年都引进了一些博士,甚至博士后等。同时,原有石油钻探业务为提高效率、控制人员规模,增加企业竞争力,也在不断尝试新的项目管理模式运用。
3、公司具备实行工程总承包管理的基础条件。在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发布的关于工程总承包工作一系列文件精神指导下,一些工程公司和具有工程总承包能力的设计院,己经初步建立了适应于工程总承包的组织机构、项目管理体系,培养了项目管理人才,提高了项目管理技术水平。在这些年的工程总承包实践中,根据建设市场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工程总承包方式,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承包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在石油、化工等行业进行工程总承包的工程案例也逐渐的多了起来,积累了较丰富的国内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经验,对石油钻探行业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很强的借鉴作用。
4、改革现行主导项目管理模式缺陷的必然需要。平行发包模式是我国石油钻探建设的`现行主导模式。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模式的缺陷日益明显:首先采用平等发包方式选择各类承包商,招标采购和合同管理工作量大,需协调管理的界面多,项目管理工作零散且错综复杂,使得项目业主必须组建机构庞大且能力强大的项目管理团队,人力资源成本高,管理难,项目建成后又出现富余人员安置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平行发包模式下设计与施工的分离,产生了一系列对项目业主的不利情况,设计人和施工方的积极性无法调动,工程参建各方很难统一认识,从而导致投资失控,工期不确定,工程质量难以保证。相对而言,工程总承包模式适应了工程建设的专业化、科学化、规模化、集成化和市场化的要求,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择优选定能够对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全过程、全面负责的总承包商,有利于充分发挥设计在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使工程项目的整体方案不断优化,有利于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和脱节的矛盾,使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工作合理交叉。工程总承包模式的这些优点,更有利于项目业主在工程投资和工期方面的控制。
5、实施工程总承包模式是市场规律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传统的施工模式中,业主要承当很多的风险,有法律风险、自然条件、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等。如果在国外实施项目,还要考虑政治风险。但在EPC总承包模式下,业主仅仅承担自然条件和不可抗力的风险,其余的风险均由总承包商承担。因此,EPC总承包模式加大了总承包商的风险,降低了业主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EPC在目前的石油钻探市场中大有可为,也很受业主的欢迎。
2009年以来,该钻探公司在市场工作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不但在外部市场实现中标额同比增加35%,公司的施工作业率、市场收入和经济效益连续大幅度增长,整合业务创收同比增长39%。并先后在塔里木轮南,冀东3号岛,长庆环江、彭阳、合水,苏75区块和印度尼西亚马都拉等地区实施EPC总承包一体化服务。总承包业务的有效推进,带动了相关技术服务,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实现了规模效益。
二、企业EPC管理模式实施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华北石油钻探公司在实施EPC管理模式的历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反映了石油工程企业在经营中遭遇的一些共性难题。这些因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市场环境的作用,另一个就是企业内部环境及能力的问题。
(一)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
1、业主行为的影响制约了EPC项目的健康发展。目前市场中,业主类型较多,由于业主的建设目的不同,对建筑法、投招标法的理解有所差异。某些业主避开有关法规的限制,将工程进行分块,分段招标,不利于开展工程总承包管理。在石油工程建设领域,这种情况也很突出。例如在钻探和储运建设项目上,标段分段过细,其他如测井、固井、管沟土石方等工程也热衷于单独招标。此种外部环境,影响企业在钻探建设上开展EPC总承包管理。
2、非市场因素干预多,二级分包市场并不成熟。国内石油建设企业开展施工总承包的分包项目往往仅限于各单位的二级公司(分公司),内部进行行政干预、保护、制约了总承包市场,不利于外部优质企业进行良性竞争,导致总承包项目水平不高,市场评价较差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利因素。
(二)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
1、组织机构形式滞后,不适应工程EPC总承包的要求。按照既有思路,华北某钻探公司尚未建立适应总承包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架构。在开展EPC总承包时,依然沿用过去的施工总承包的组织模式,采取一级单位承包,二级、三级单位分包的方式,还未能完全按照项目管理的建制进行常态化的项目管理运作。
2、高端复合型人才缺乏,不适应EPC的发展需要。公司虽然拥有大量高素质的技术及管理人才,但能够组织大型工程项目投标工作、合理确定报价、合理承包并商签合同的商业人才还属凤毛麟角。高端复合型人才要按照国际通行项目管理模式、程序标准进行项目运作,熟悉各种合同文本和各种项目管理软件,能够进行全面的项目管理。
3、缺乏高层次总承包管理能力。石油钻探领域对于如何进行高质量的工程施工具有极为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还没有系统地总结提炼国内外石油钻探EPC管理模式的精髓,设计、采购能力与施工衔接不足,EPC管理还停留在总承包管理经验积累上。
4、项目管理体系有待完善,项目管理水平较低。企业在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及岗位职责、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文件、工作手册和信息化系统等方面都不够健全,多数还是运用传统手段和方法进行项目管理,企业资源信息化还有待完善。
三、进一步提高EPC管理模式效果的对策及建议
随着我国已经加入WTO,国外一些著名的石油钻探企业已经参与到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中。为了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结合实际,企业应从以下方面努力,改善EPC管理实施的效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1、加强培训,提升石油工程建设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对总承包的认识和理解。要充分认识到工程总承包是设计、监理、施工企业调整经营结构,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措施,是基建工程组织实施方式的调整。大力培养满足EPC管理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积极开展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高层人员同世界最新管理趋势接轨。加强对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的培训。培养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以适应国内外工程建设市场的需要。此外还要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设计、设备采办、施工管理、质量控制、计划控制、投资控制、HSE控制等方面的人才。对于设计、采购、工程施工人员,要加强对工程建设程序、相关标准规范及制度学习的同时,各种力量聚焦于施工一线,使各类人员适应自己在工程总承包中的角色定位,使理论与施工实践更好地结合,保证工程总体质量的实现。
2、调整组织结构,建立适合EPC管理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钻探公司可参考大型建筑业集团内部成立事业部性质的总承包部的做法,成立总承包部,专门从事EPC总承包工作。在项目部的组建上,可参考CPECC的做法,包括大项目部的管理模式、以我为主进行项目管理,施工进行分包的管理模式、联合体模式、纯项目管理模式。加强工程总承包单位内部队伍建设,提高内部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管理层及协调层的现场综合协调服务意识,提升工程总承包队伍的整体市场竞争力。
3、企业必须加强项目管理为中心的规范化经营。完善合同关系,依法管理。制定出适合本企业需要的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完善合同条款,做到关系清楚,职责明确,减少业主与总承包单位之间的推诿,为工程安全、优质达标服务。
4、应大力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增加EPC管理实力。EPC项目管理需要总承包商具有很强的融资、筹资能力。很多大型企业集团拥有较宽的融资渠道,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及信贷等方式获得大量资金。石油钻采企业必须放眼国际,加强与金融、信贷机构及政府的写作,强化企业融资能力,才能逐渐将业务从国内拓展到国外市场。
华北某钻探企业作为较早在海外进行石油钻探的企业,率先进行工程总承包工作实践,在工程总承包的管理中尚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处在不断摸索和积累经验的阶段,丰富的EPC管理项目经验将会为本企业及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带来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