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先进制度技术发展的管理环境及其优化”,《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1期;2.“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问题与对策”,《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4期;3.“主管质量及非均衡条件下的质价关系机理的讨论”,《经济学管理学前沿》,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期;4.“交通运输市场化经济理论分析框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2年5期;5.“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机理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9期;6.“西藏的经济竞争力的变化及其与交通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增刊;7.“工业企业竞争力的DEA评价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11期;8.“产业空洞化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国际贸易问题》,2002年11期;9.“北京为何向电动自行车说‘不’”,《综合运输》,2002年11期;10.“企业成长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1期;11.“制度安排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作用研究”,《西藏研究》,2003年3期;12.“战略性贸易政策中的产业政策及其绩效”,《中国软科学》,2003年3期;13.“藏区交通发展与制度的关系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4期;14.“环境成本内部化与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竞争力”,《经济与管理》,2003年4期;15.“试论‘后非典时期’的政府危机管理”,《学术论丛》,2003年6期;16.“交通向度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经济论坛》,2003年增刊;17.“公共政策框架下的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9期;18.“北京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战略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11月;19.“邮政市场引入竞争的经济学分析”,《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2期;20.“非正式制度变迁的实证方法研究——以西藏为例”,《凉山大学学报》,2004年2期;21.“精益供应及其启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2期;22.“中国应对WTO贸易技术壁垒的管理政策研究”,《亚洲商务论坛》,2004年会论文;23.“战略性贸易政策下的关税保护理论与实证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3期;24.“基于经济发展战略角度的城乡收入差异分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3期;25.“‘无为而治’与现代行政管理”,《晋阳学刊》,2004年4期;26.“基于‘链理论’的汽车产业政策链探析”,《学术论丛》,2004年6期;27.“对当前价格传导受阻现象的解析”,《价格月刊》,2004年11期;28.“汽车产业的政策链理论初探”,《经济师》,2005年1期;29.“汽车产业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启示”,《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1期;30.“对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构想”,《陕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1期;31.“浅析我国的金融制度供给”,《经济瞭望》,2005年1期;32.“提高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的政策选择”,《山西科技》,2005年3期;33.“提高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选择”,《太原科技》,2005年6期;34.“对中国汽车发展自主品牌的思考”,《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6期;35.“基于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中国MP3产业‘游击战’思考”,《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6期;36.“对中国汽车发展自主品牌的思考”,《生产力研究》,2005年7期;37.“从产业链‘微笑曲线’看北京汽车工业的发展策略”,《改革与战略》,2005年11期;38.“我国汽车工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北京汽车》,2005年12期;39.“对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学习论坛》,2006年1期;40.“对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学习论坛》,2006年1期;41.“BDA级和产业群:开拓产业机群理论新视野”,《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1期;42.“青藏铁路的建设与对西藏发展的影响”,《中国藏学》,2006年2期;43.“基于地区专业化指数的北京优势产业分析”,《商场现代化》,2006年2期;44.“物流系统中要素冲突问题研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年3期;45.“创新招商引资模式与提升机和产业机群效应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06年4期;46.“服务链理论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4期;47.“国外知识重用研究述评及新进展”,《情报科学》,2006年5期;48.“基于产业价值链理论的北京汽车服务业发展研究”,《北京汽车》,2006年5期;49.“物流网络模式研究”,《商品储运与养护》,2006年5期;50.“服务链结点相关性理论在区域产业规划中的应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5期;51.“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北京汽车服务业发展研究”,《北京汽车》,2006年5期;52.“基于价值链的物流企业组织模式的探讨”,《改革与战略》,2006年8期;53. “中国供应链管理发展分析与展望”,《金融经济》,2006年8期;54.“基于链理论的服务业运行机理初探”,《管理科学文摘》,2006年9期;55.“北京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改革与战略》,2007年1期;56.“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概况分析”,《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1期;57.“全流程核电经济性评价系统的探讨”,《能源工程》,2007年2期;58.“核电经济性评价中的流程问题”,《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2期;59.“从委托代理视角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演进”,《商业时代》,2007年3期;60.“城市汽车服务链节点最优选址与规模”,《统计与决策》,2007年4期;61.“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inghai Tibet Railway and It’s Impact on Tibetan Development”,《China Tibetology》;62.“企业管理变革下的业绩评价创新趋势”,《商业时代》,2007年4期;63.“基于区位商的中国汽车产业结构研究”,《经济论坛》2007年7期;64.“基于常规电力的核电发展经济性研究”,《中国电力》,2007年9期;65.“北京市企业技术创新现状与对策研究”,《经济论坛》,2007年11期;66.“熵思想下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模型探讨”,《工业技术研究》,2008年2期;67.“运用汽车报废推导汽车产业需求规模”,《企业经济》2008年5期;68.“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来选取与汽车保有量有关的因素”,《北京汽车》2008年6期;69.“中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与市场绩效关系研究”,《商场现代化》,2008年3期;70.“美国机场时刻分配政策演变的经济学分析”,《综合运输》,2008年7期;71.“基于行业性质的出租汽车产业结构分析”,《综合运输》,2008年8期;72.“出租汽车司机收入相对偏低的原因分析 以北京市为例”,《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年5期;73.“北京出租汽车行业管制的关键问题”,《综合运输》,2008年9期;74.“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现状与发展研究”,《电器工业》,2008年第2期;75.“北京如何发展可持续的都市型工业”,《经济导刊》,2008年第2期;76.“后工业经济时期北京都市工业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第2期;77.“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分析”,北方经济,2008年第8期;78.“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选取与汽车保有量相关的因素”,《汽车工业研究》2008年第7期;79.“后工业经济时期首都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商业时代》,2008年第22期;80.“罢运风波呼唤出租车管理模式的变革”,《综合运输》,2008年第12期;81.“工业节能降耗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研究”,《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08年第4期;82.“北京城市生活垃圾物流系统研究”,《时代经贸》,2008年第S3期;83.“基于熵视角的价值理论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9期;84.“论产品族生产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85.“出租车市场的利益分配格局及对策”,《综合运输》,2009年第4期;86.“综合运输的价值链与价值链治理”,《综合运输》,2009年第12期;87.“耗散结构理论与都市圈发展演化过程”,《经济论坛》,2009年第5期;88.“都市圈演进中的产业空间影响机理”,《经济论坛》,2009年第4期;89.“都市圈内区际差异及度量方法”,《新西部》,2009年第1期;90.“产品族的作业成本法核算模型初探”,《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4期;91.“基于网络分析的什邡市灾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92.“西藏草地畜牧业现代化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年第9期;93.“基于信任机制的复杂网络知识传播模型的研究” 《价值工程》,2009年第12期;94.“产品族设计的成本测算研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增刊)》,2009年第5期;95.“台海两岸物流合作方式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96.“基于公共经济视角的北京市郊铁路资源整合”,《综合运输》,2010年第1期;97.“铁路改革中公益性问题的解决途径”,《综合运输》,2009年第11期;98.“基于灰色预测的生态足迹方法研究”,《中国市场》,2010年第49期;99.“西藏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特区经济》,2010年第5期;100.“印度农业地下水灌溉用电电价研究”,《中国物价》,2010年第4期;101.“农村地区水权管理研究”,《北京水务》,2010年第5期;102.“农民在灌溉系统管理转移中的作用研究”,《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年第10期;103.“基于区位熵理论的北京第三产业发展研究”,《中国市场》,2010年第13期;104.“基于环境经济协调度模型的草场生态系统协调性评价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第9期;105.“草场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 以西藏那曲地区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第7期;106.“磁浮交通技术应用中的路径依赖及对策”,《综合运输》,2010年第9期;107.“海峡两岸经济整合的驱动机制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108.“西藏经济增长:事实、机理及政策选择”,《中国藏学》,2010年第1期;109.“西藏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特区经济》,2010年第5期;110.“中小学建筑抗震设防情况的抽样调查与分析”,《结构工程师》,2010年第2期;111.“草场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 以西藏那曲地区为例(英文)”,《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2010年第1期;112.“城乡统筹发展中农村人口流动的复杂网络分析 以南磨房乡为例”,《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113.“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农转非中的实证研究 以朝阳区南磨房乡为例”,《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114.“A Contrastive Study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glev and High-Speed Wheel-Rail”,第十届“交通运输领域华人学者国际会议”(ICCTP 2010,);115.“基于公共经济视角的北京市郊铁路资源整合”,《综合运输》,2010年第1期;116.“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的冲突及其治理机制”,《中国铁路》,2010年第4期;117.“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的合作机制研究”,《综合运输》,2010年第11期;118.“Research on the Nonlinear Pricing of Transportation: Based on ConsumerHeterogeneity for Passenger-dedicated Lines”,10th International Chinese Conference of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2010卷1579页;119.“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 Bases to the Decision Making of Railway Traffic Safety in China”,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MASS 2010),2010卷/年2期97页;120.“Team Decision Mak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rganization Based on Knowledge Management”,IEEE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Management Science (ICAMS 2010),2010卷/年1期252页。121.“交通规则形成的演化博弈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122.“面向市政管理的不良信息传播仿真模型”,《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123.“城市交通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年第4期;124.“北京市交通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价格月刊》,2011年第1期;125.“城市公共交通技术应用的探讨”,《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1年第1期;126.“西藏普兰县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第3期;127.“高寒草原圣域区保护与发展模式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128.“‘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概述”,《全球定位系统》,2011年第1期;129.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及因果关系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第10期;130.“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产业集群组织内部企业边界”,《企业活力》,2011年第11期;131.“房地产投资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第11期;132.“基于BA模型的朝阳奥运功能区产业优化模式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第12期;133.“中国各行政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对应分析”,《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第2期;134.“关于完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思考”,《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第2期;135.“基于自组织的台海两岸经济系统演化机制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2年第1期;136.“北京市私人小汽车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及因果关系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137.“美国富人利己政治隐藏在“占领华尔街”身后的真正祸根”,《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2年第1期;138.“西藏普兰县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分析”,《软科学》,2012年第1期;139.“企业战略联盟博弈策略选择分析”,《企业活力》,2012年第2期;140.“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分析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第4期;141.“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制度及谈判进展分析”,《绿色科技》,2012年第3期;142.“民族手工企业盈利能力差异研究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分工理论的视角”,《中国商贸》,2012年第11期;143.“外部冲击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效应分析基于VAR模型”,《中国证券期货》,2012年第4期;144.“不完全契约视角下的生态工业园区企业共生研究”,《商业时代》,2012年第13期;145.“人力资本专用性视角下的农村池塘闲置研究(英文)”,《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2年第5期;146.“新加坡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的经验”,《亚太经济》,2012年第3期;147.“美军基于网络空间战的空袭作战信息指挥系统效能浅析”,《飞航导弹》,2012年第6期;148.“人力资本专用性视角下的农村池塘闲置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第19期;149.“网络结构对集体行动合作决策扩散影响的仿真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2年第7期;150.“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缘何陷入困境?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当代教育论坛》,2012年第4期;151.“基于“交通—经济”大系统环境下的交通投资预测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2年第8期;152.“交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模型研究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分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孤山——黄帝铸鼎之地 陈振民 《史记. 孝武本纪》曾有“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之下”的记载。 名叫荆山的山,湖北、安徽、河南、陕西都有,而《史记》这儿说的荆山,经我的研究,则应是山西万荣的孤山。 不过首先提出这一看法的并不是我,而是万荣荆村已故老人王宗序先生。鉴于史载黄帝曾到古汾阴今万荣河汾交汇处的陆岛脽上祭祀后土(见《平阳府志. 卷十》、《蒲州府志. 卷二十三》),而这位后土的人格原型学界已共识为女娲;又鉴于鼎是古代祭祀时用作烹煮牺牲的的金属器皿,故他在《汾葵与宝鼎》一文中说,黄帝到脽上祭后土女娲要用鼎,鼎由铜铸,附近古名首山的中条山产铜著名,而孤山又位于脽上与中条铜矿中途,故黄帝在中条山采铜于孤山铸鼎,再带到脽上祭祀后土女娲最合理不过。他还根据《史记.夏本纪》说的“道(导)九山: 汧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之语,在黄河流域的晋、陕、豫数了九个山,说孤山即最后一山,故孤山即“汧及岐至于荆山”的荆山。既然孤山即荆山,那么黄帝铸鼎的荆山也就是孤山了。 但他这样说有个大问题——抛开了夏禹在全国治水的大格局,未看到所谓“道九山”即在全国开通九条山间水路。 《史记.夏本纪》在这方面的原文是: “道九山:汧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常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负尾;道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汶山之阳至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 显然,“道九山”三个字的的意思,是对全国大范围内的九条山路体系的开导。而王老却只从黄河沿岸强数所谓九座山,并对个别山名有所改变,这就大差了。所以他的研究被有的学者予以否定,并另行主张黄帝铸鼎之地当在河南灵宝,因那儿也有荆山及铸鼎之说。 我认为王宗序先生对“道九山”的理解及论证方法固有严重错失,但其关于《史记.夏本纪》这条资料所说的荆山实即孤山的终极观察,还是应予赞成。因为我想到,不用其法论证,而专注于这条资料中的“逾于河”三字,也能得出“荆山即孤山”的结论。理由如下—— 汧与岐二山均在陕境,其境固然也有荆山,但“逾于河”三字却否定了“至于荆山”的荆山即陕境的荆山。原因是按全句之意,“逾于河”三字是对荆山地望的说明性文字,亦即括号里边的文字。现不妨将此句重新标点如下: “ 汧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 这样,其意思就明显是说“至于荆山”的荆山是指过了河的荆山。而从地图上看,汧与岐均在陕西中部,往东曲折延伸至河——即黄河(1)——对应的正是山西运城地区的临猗与万荣一带,从这里过了黄河,正好能看到迎面之山唯只万荣孤山。所以荆山即孤山。 倘使一定要说此荆山即陕境的荆山,那么陕境的荆山既为汧歧二山之间水路延伸的终至之处,后边何必有“逾于河”三字?而且“逾于河”之后,再无其它地名坐实其所至,此路岂非茫无所向且渺无所限了?这明显不合《史记.夏本纪》所载的大禹治水规划。 倘使又认为“逾于河”是指大禹本人行动,但原文却无大禹过河之后下步奔向的行动,岂非又止步不前了?续后的诸条治水路线又如何去开? 还有,《史记.夏本纪》所载大禹的另一治水路线,在表述上与上述“汧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类同,谓之“太行、常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这“入与海”意即这条水路要“至于碣石”,就须“入于海”,因为碣石位处渤海沿岸之处(见《水经注》和《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所以“入于海”三字也是括号中解释“至于碣石”的。若是把它看成大禹本人行动,他既已把路线开到碣石了,还“入于海”干什么?没必要啊! 这样参照分析,两者道理相同,故上述“逾于河”三字必系括号中解释水路所至的文字。古时文字没有标点,我们现在应深入体会古人文意而还原其本来的内涵。 如此务实分析一番,前文所谓过了河的荆山就必指孤山。 那么,孤山位处万荣这个黄土高原,它有可能通水吗?很有可能。古今地形地势因地壳运动而有一定变化已是常识,故洪荒时代与现在的地貌大有不同。大禹治水已说明当时水漫四野,孤山半腰有的沟崖横面至今还能见到水滤层,从下至上的大石层、碎石层、粗沙层、细沙层沉淀分明,曾引起游客慨叹: 这地方竟也发过大水! 读过著名《山海经》的人,对此种状况当不惊奇 这里还须说到的是,前边所列的“道九山”的九条山间水路中,有一条是“道嶓冢,至于荆山”,嶓冢是陕南一山,它所“至于”的“荆山”之后再无说明性文字,所以应该即陕境的荆山;也正因它的存在,“汧及岐,至于荆山”的“荆山”,就与它成了两个荆山了,《史记》作者司马迁为了不使读者头脑中产生两个荆山实即一山的误会,便特地将“汧及岐,至于荆山”的“荆山”加了“逾于河”的说明,意即此荆山乃过了黄河之荆山,非陕西境内之荆山也。这正是司马迁构思的精细之处。这种精细,又是说明我的认识的一条有力旁证。 说此荆山必指孤山,还有一个理由是:《山海经.中山经》有句云“荆山之首曰景山”,而孤山正与景山有关。孤山顶峰法云寺曾出土清代康熙年间古碑一座,碑文有句曰: “孤峰,《山海经》云景山是也。”据查《山海经》所云“荆山之首曰景山”本指湖南保康而言,但山西万荣之孤山既有景山之称,山根又有荆村、荆淮二村都带荆字,其况与湖南保康类似,说明两者有一定联系。尤其学术界关于《保康关山千家坪——荆山之首景山》的研究纵述中提出一个重要观点: “荆山为四方所宗”,这就更说明了保康荆山与全国各地荆山的源流关系。当然,这并非指保康荆山实体脉系的延伸,而是指其名称的流布。而根据惯例,这种名称流布的根本原因,应是其本土跑到各地的移居者,缘于不忘故园,通过以李代桃的方法,将移居地的山名予以改称的结果。据有关研究资料,秦汉时期是水灾高发期,竞达119次之多,汉高后三年(前158)夏,江水汉水溢,流民4000余家。汉代共移民120余万,光是汉武帝有一次就北移10万难民。保康地势甚低,全县大小河流248条,长江支流沮河、南河、蛮河穿越其境,每遇发水,必出洪灾。此际大量难民或自发逃荒,或由政府组织,都往高处的北方走。最远二三千公里,直至黄河河套一带(2)。在这种情况下,山西万荣这一黄土高原自然成其选居之地;孤山之地尤高,当为首选。在此定居后,他们出于对故土的怀念,便将老家的景、荆山名冠于孤山上下了。这便是山的首峰名景山,山之整体即荆山的原故。山根荆村、荆淮两个带荆字的村落,当即古时荆楚移民聚居地之遗存。孤山周围竟还有阎景、西景、东景、南景诸村都带景字,应当也与保康当年的移民有关。 至此,《史记.孝武本纪》的“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之下”一语中的荆山系指万荣孤山,万荣孤山乃黄帝为祭祀后土女娲而铸鼎之地,自为水到渠成之结论了。 哪么,孤山有没有关于黄帝的遗迹呢?有,孤山东坡下半腰柏林庙旁的“昆仑台”就是。优秀“社科”期刊《社会科学论坛》在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陈平原主持下,于2017年2月发表了上海学者张远山的文章《昆仑台传播史——解密华夏核心奥密:昆仑之谜》,据该文研究,“昆仑台”实即伏羲与女娲测日影、观天象之台,黄帝曾经“仿建”而用于祭祀。上为“圆形三层”,“上有楼…拜祠上帝”;下为“方形三层”,“祠后土于下房”。孤山“昆仑台”县志有载,并有若干古代文人吟咏(见民国版《万泉县志.卷之六与卷之八》),《山西通志. 山川考》也记道: “ 孤山,在县南二里 … 山东南之巅有古祠焉。祠下有台曰昆仑。”其遗址在孤山柏林庙南面偏下。这,应该就是黄帝铸鼎之地了;所谓“祠后土于下房”,则应是铸鼎成功之后在此先行试祭,而后又到脽上正式祭祀(3)。《山西通志.山川考》对这种祭祀又记了一笔: “ 汉建武九年,光武亲幸,登是台而祀之。 ”再后,昆仑台的“祠后土”就如各地后土庙一样,成为乡民祭祀之所了。 至于有的学者说河南灵宝荆山也有黄帝铸鼎的遗迹和故事之类,我觉得应视为人们对古圣先贤事迹的多元信仰与其地好事者率先作为所致。诚如后土与关公之庙宇在各地也多有所见一样。而且,鼎在古代是用于祭祀的,黄帝于首山(中条山)采铜,到孤山铸鼎,最后带至脽上祭祀后土,无论在地望上,还是在用途上都最合逻辑,因而最有说服力。而灵宝荆山所谓的铸鼎却是图了为民煎药治病;何况据其传说,鼎刚铸成黄帝就升天了,并未给民治病。灵宝附近虽亦有首山,并被称为黄帝采铜之处,但此首山史上向非产铜胜地,著名八大铜乡并无其名,而亦名首山的中条山铜矿却赫然在八大铜乡之列(4)。这些都说明黄帝于中条采铜、孤山铸鼎、脽上祭祀后土女娲之说,较之灵宝铸鼎之说,在理据上显然更胜一筹。当然,从这类多元信仰有利于培育人们道德观念上考虑,我们也不否认灵宝铸鼎之说的社会价值。由于现实中消费黄帝铸鼎传说的群体有所不同,两地如能强化自身传说的个性,使之在发展上有鲜明的差异,实现各自价值的最大化,就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 在这方面很引人深思的是: 我们若能仿效灵宝先贤在这种敬祖设施上捷足先登的作法,也在孤山的昆仑台周围营造起具有自己特色的黄帝铸鼎的纪念性建筑,想来对弘扬尊祖重土的后土文化,对增强后土旅游事业的市场吸引力,无疑是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的。 注: (1)古籍所谓河,只要前边不带其它主词或定语,均专指黄河。释见《辞源》、《词海》。 (2)见《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6月版所载《秦汉时期水灾与荒政述论》和百度网。 (3)据张远山之文的研究,昆仑台在其它一些地方也有,这应该是后土与黄帝信仰在社会上泛化的表现。作者研究的也是这种普遍现象。由于孤山的昆仑台与后土女娲居地脽上及后土祠同在汾阴境内,相距最近,而黄帝到汾阴脽上祭祀后土又是最早的祭祀,故孤山昆仑台应是最初始的昆仑台。 (4)百度网说中国著名八大产铜地是—— 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 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 烟台鹏晖铜业公司 —— 作者系1937年生,万荣人大退休干部,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后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后土文化》杂志原主编 手机: 地址: 万荣县警苑小区一号楼一单元二层东
学院位于河北 廊坊,归北京市管辖。电话等是北京市的:咨询电话:学院办公室:010-61596029招生就业处:010-61591235学生工作处:010-61596076 开车来院路线:1.从北京市内到八王坟上京通快速路(大约14公里)在北关环岛上京哈高速(大约11公里)从白庙收费站直行下高速,遇第一个红绿灯(燕灵路口)左转,再从第二个路口(学院街)右转,前行50米即到。2.从京外来校,进京后经四环、五环换到京通快速路,或者经六环换到京哈高速,再按前面路线行进即可。乘坐公共汽车来我院路线:1.从北京火车站下车,到北京站口乘坐1路公共汽车到八王坟站,换乘到燕郊的930路公共汽车(由于930路公共汽车支线较多,请在上车前询问售票员是否到“学院街”站),在学院街站(930路到校历时约45分钟)下车后,向东步行50米即到。2.从北京西客站下车,从西客站乘坐特1路公共汽车到八王坟站,换乘到燕郊的930路公共汽车(由于930路公共汽车支线较多,请在上车前询问售票员是否到“学院街”站),在学院街站(930路到校历时约45分钟)下车后,向东步行50米即到。3.从北京市内乘坐地铁,到地铁1号线大望路站下车,走上地面换乘到燕郊的930路公共汽车(由于930路公共汽车支线较多,请在上车前询问售票员是否到“学院街”站),在学院街站(930路到校历时约45分钟)下车后,向东步行50米即到。防灾科技学院始建于1975年,隶属于中国地震局,位于北京东燕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具有理、工、经、管、文等学科门类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2011年被教育部列为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建设单位和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 防灾科技学院始建于1975年,隶属于中国地震局,位于北京东,燕郊经济开发区学院街,是我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具有理、工、经、管、文等学科门类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2011年被教育部列为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建设单位和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 防灾科技学院校徽学院现占地面积600余亩、建筑面积16万多平方米,现有教职工500余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5000多万元,图书馆藏书88万余册、拥有17个数据库和2个资源搜索平台,体育场馆和设施齐全。学院立足行业、面向社会,以防灾减灾类特色专业群建设为核心,初步形成了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和经济学等五大学科门类,涉及地球物理学类、仪器仪表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土木类、测绘类、地质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以及金融学类等16个专业类,现有20余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专科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行业技术培训等并存的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学院现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1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和3个院级重点建设学科。近几年,先后承担了各级科研、教研课题,在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编制、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处理、城市震害预测、应急科普等领域,以及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国内重大地震灾害应急与科考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学院学生在全国性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在“2010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国家一等奖。建校三十多年来,学院秉承“崇德博智,扶危定倾”校训,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团结奉献”的优良传统,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强校、和谐兴校,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潜心育人,成功实现了由中专到大专再到本科的大跨越、大发展。学院已为地震系统和社会培养了3万余名毕业生,许多校友已经成为技术骨干、地震台台长、地震监测预测专家或厅局级领导干部,为防震减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多人获得各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及全国和省级劳动模范称号,学院因此被誉为“地震系统的黄埔军校”。学院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600余亩,建筑面积16万多平方米,拥有实验室63个,校外实习基地76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5000余万元,其中地震监测预测实验设备在国内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能开出一批独具防震减灾特色的实验项目。同时,学院是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的节点单位,可实时享用翔实的地震监测数据。学院藏书88万余册、拥有17种电子文献数据库、面积 13000余平方米的现代化图书馆,学院30000余平方米的标准化运动场,新建的13000多平方米的体育馆、游泳馆和1300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以及即将竣工的20000平方米的实验楼,可为师生提供优越的学习、生活和健身条件;多次改造升级、方便快捷的校园网则促使学院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不断朝着科学化、信息化、高效化、绿色化的更高水平迈进。学院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现有专职教师300余名,其中,教授、副教授近100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专职教师200余名,在防灾减灾部分学科领域拥有国内一流水平的专家学者。近年来,院所台合作办学的模式不断深化,学院与中国地震局各研究所及全国地震台站对口共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聘请了地震系统5位院士为学院顾问,17位研究员、教授为学院客座教授,引进了包括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首席专家袁一凡在内的10余名专家教授在校任教。学院立足防震减灾事业,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在不断加强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以科研促教学、以服务求发展,不断提高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学院教师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行业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一大批高水平项目,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达200余项,获多项省部级奖励;公开发表论文千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近500篇,被SCI、EI等收录20余篇。《防灾科技学院学报》被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遴选)刊物。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受中国地震局和教育部指派,学院先后派出4批人员进行现场救援、科学考察、灾害损失评估以及中小学房屋破坏情况考察工作,圆满完成任务。学院还承担了西昌市防震减灾规划项目等社会服务工作。
是中文核心期刊名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创办日期: 1981主管部门: 江苏省地震局主办单位: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江苏省地震局主 编: 欧进萍刊期: 双月电话: Email: 国内统一刊号(CN): CN 32-1695/P国际标准刊号(ISSN):ISSN 1672-2132 本刊被以下核心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TP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俄罗斯《文献杂志》AJ of VINITI美国《剑桥科学文献》CSA
防灾减灾救灾的刊普有《防灾减灾工程学报》,《震灾防御技术》,《地震地质》。《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刊期:双月刊。是由江苏省地震局主管,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主办的核心期刊。《震灾防御技术》刊期:季刊。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主办的核心期刊。《地震地质》刊期:双月刊。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核心期刊。
招!学院有人文社科系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理、工、经、管、文等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学院始建于1975年,其前身是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1985年升格更名为“地震技术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升格更名为“防灾科技学院”。学院坐落在北京东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首都天安门东30公里的潮白河畔,930路公共汽车直达北京。学院占地600余亩,建筑面积15余万平方米。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00余人。学院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设施先进、齐全。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已达4200万元。现有7个现代化语音室、54个多媒体教室、70余个功能完善的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校园网、新建的标准化体育场、拥有藏书70余万册和7种电子资源数据库的现代化图书馆、英语调频广播覆盖全院的语音调频台和先进的非编系统和课件采集系统。学院现设有10个教学系部、15个本科专业和13个专科专业。学院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专业、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专业已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专业还被评为国家级精品建设专业;有多门课程被评定为省部级精品课程。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00余名,其中教授20名、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106名。专任教师中有110人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长期聘有外籍教师。学院坚持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求发展。近几年先后承担了各级科研教研课题200余项。国内外公开发行出版的《防灾科技学院学报》在地震系统和相关行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所刊文章被《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并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期刊优秀奖。近年来,学院与中国地震局京区研究所对口共建,实现资源共享。作为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培训基地,学院承担着国家十五重点项目的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任务和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任务的培训工作。常年聘请两院院士和邀请国内外专家到校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多次派有关人士到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和欧洲国家进行教育考察,并与加拿大有关教育机构、新加坡民防学院等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三十多年来,学院为地震系统和社会培养毕业生2万多名。学院培养的防灾类毕业生中许多人已经成为技术骨干、地震台台长、地震监测预报方面的专家和厅局级领导干部;多人获得各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及全国和省级劳动模范称号。学院因此被誉为“地震系统的黄埔军校”。今后,学院将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朝着我国防灾减灾事业的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中心、文化辐射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的目标迈进。
1999-2000年在中科院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做高级访问学者。2004-2005在英国Cranfield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曾任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受聘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点领衔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为防灾科技学院副院长、教授,《防灾科技学院学报》主编、《工程勘察》编委,受聘湖南师范大学和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多地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地震地下流体等方面教学研究。曾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及教育部高级访问学者基金等多项课题研究;在国内主流刊物《水利学报》、《土壤学报》、《工程地质学报》、《水土保持学报》和英文刊物《Mine Water and the Environment》、《Soil Science》、《Pedosphere》等发表论文60多篇;在国家核心期刊《工程勘察》上发表“地下水系统规划与管理”学术讲座4讲(1995);出版专著《地下水系统规划与管理优化模型》(中南大学出版社,1995)和大学教材2部;主编全国高中实验教材《环境保护》(2004);曾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中国地理学会、水利学会等多项奖励。现参与科技部支撑项目、主持科技部行业专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于2013年2月1日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防灾科技学院副院长刘春平教授当选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学院位于河北 廊坊,归北京市管辖。电话等是北京市的:咨询电话:学院办公室:010-61596029招生就业处:010-61591235学生工作处:010-61596076 开车来院路线:1.从北京市内到八王坟上京通快速路(大约14公里)在北关环岛上京哈高速(大约11公里)从白庙收费站直行下高速,遇第一个红绿灯(燕灵路口)左转,再从第二个路口(学院街)右转,前行50米即到。2.从京外来校,进京后经四环、五环换到京通快速路,或者经六环换到京哈高速,再按前面路线行进即可。乘坐公共汽车来我院路线:1.从北京火车站下车,到北京站口乘坐1路公共汽车到八王坟站,换乘到燕郊的930路公共汽车(由于930路公共汽车支线较多,请在上车前询问售票员是否到“学院街”站),在学院街站(930路到校历时约45分钟)下车后,向东步行50米即到。2.从北京西客站下车,从西客站乘坐特1路公共汽车到八王坟站,换乘到燕郊的930路公共汽车(由于930路公共汽车支线较多,请在上车前询问售票员是否到“学院街”站),在学院街站(930路到校历时约45分钟)下车后,向东步行50米即到。3.从北京市内乘坐地铁,到地铁1号线大望路站下车,走上地面换乘到燕郊的930路公共汽车(由于930路公共汽车支线较多,请在上车前询问售票员是否到“学院街”站),在学院街站(930路到校历时约45分钟)下车后,向东步行50米即到。防灾科技学院始建于1975年,隶属于中国地震局,位于北京东燕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具有理、工、经、管、文等学科门类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2011年被教育部列为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建设单位和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 防灾科技学院始建于1975年,隶属于中国地震局,位于北京东,燕郊经济开发区学院街,是我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具有理、工、经、管、文等学科门类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2011年被教育部列为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建设单位和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 防灾科技学院校徽学院现占地面积600余亩、建筑面积16万多平方米,现有教职工500余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5000多万元,图书馆藏书88万余册、拥有17个数据库和2个资源搜索平台,体育场馆和设施齐全。学院立足行业、面向社会,以防灾减灾类特色专业群建设为核心,初步形成了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和经济学等五大学科门类,涉及地球物理学类、仪器仪表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土木类、测绘类、地质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以及金融学类等16个专业类,现有20余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专科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行业技术培训等并存的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学院现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1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和3个院级重点建设学科。近几年,先后承担了各级科研、教研课题,在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编制、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处理、城市震害预测、应急科普等领域,以及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国内重大地震灾害应急与科考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学院学生在全国性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在“2010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国家一等奖。建校三十多年来,学院秉承“崇德博智,扶危定倾”校训,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团结奉献”的优良传统,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强校、和谐兴校,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潜心育人,成功实现了由中专到大专再到本科的大跨越、大发展。学院已为地震系统和社会培养了3万余名毕业生,许多校友已经成为技术骨干、地震台台长、地震监测预测专家或厅局级领导干部,为防震减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多人获得各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及全国和省级劳动模范称号,学院因此被誉为“地震系统的黄埔军校”。学院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600余亩,建筑面积16万多平方米,拥有实验室63个,校外实习基地76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5000余万元,其中地震监测预测实验设备在国内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能开出一批独具防震减灾特色的实验项目。同时,学院是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的节点单位,可实时享用翔实的地震监测数据。学院藏书88万余册、拥有17种电子文献数据库、面积 13000余平方米的现代化图书馆,学院30000余平方米的标准化运动场,新建的13000多平方米的体育馆、游泳馆和1300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以及即将竣工的20000平方米的实验楼,可为师生提供优越的学习、生活和健身条件;多次改造升级、方便快捷的校园网则促使学院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不断朝着科学化、信息化、高效化、绿色化的更高水平迈进。学院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现有专职教师300余名,其中,教授、副教授近100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专职教师200余名,在防灾减灾部分学科领域拥有国内一流水平的专家学者。近年来,院所台合作办学的模式不断深化,学院与中国地震局各研究所及全国地震台站对口共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聘请了地震系统5位院士为学院顾问,17位研究员、教授为学院客座教授,引进了包括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首席专家袁一凡在内的10余名专家教授在校任教。学院立足防震减灾事业,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在不断加强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以科研促教学、以服务求发展,不断提高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学院教师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行业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一大批高水平项目,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达200余项,获多项省部级奖励;公开发表论文千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近500篇,被SCI、EI等收录20余篇。《防灾科技学院学报》被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遴选)刊物。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受中国地震局和教育部指派,学院先后派出4批人员进行现场救援、科学考察、灾害损失评估以及中小学房屋破坏情况考察工作,圆满完成任务。学院还承担了西昌市防震减灾规划项目等社会服务工作。
1.“我国先进制度技术发展的管理环境及其优化”,《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1期;2.“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问题与对策”,《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4期;3.“主管质量及非均衡条件下的质价关系机理的讨论”,《经济学管理学前沿》,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期;4.“交通运输市场化经济理论分析框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2年5期;5.“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机理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9期;6.“西藏的经济竞争力的变化及其与交通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增刊;7.“工业企业竞争力的DEA评价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11期;8.“产业空洞化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国际贸易问题》,2002年11期;9.“北京为何向电动自行车说‘不’”,《综合运输》,2002年11期;10.“企业成长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1期;11.“制度安排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作用研究”,《西藏研究》,2003年3期;12.“战略性贸易政策中的产业政策及其绩效”,《中国软科学》,2003年3期;13.“藏区交通发展与制度的关系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4期;14.“环境成本内部化与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竞争力”,《经济与管理》,2003年4期;15.“试论‘后非典时期’的政府危机管理”,《学术论丛》,2003年6期;16.“交通向度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经济论坛》,2003年增刊;17.“公共政策框架下的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9期;18.“北京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战略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11月;19.“邮政市场引入竞争的经济学分析”,《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2期;20.“非正式制度变迁的实证方法研究——以西藏为例”,《凉山大学学报》,2004年2期;21.“精益供应及其启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2期;22.“中国应对WTO贸易技术壁垒的管理政策研究”,《亚洲商务论坛》,2004年会论文;23.“战略性贸易政策下的关税保护理论与实证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3期;24.“基于经济发展战略角度的城乡收入差异分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3期;25.“‘无为而治’与现代行政管理”,《晋阳学刊》,2004年4期;26.“基于‘链理论’的汽车产业政策链探析”,《学术论丛》,2004年6期;27.“对当前价格传导受阻现象的解析”,《价格月刊》,2004年11期;28.“汽车产业的政策链理论初探”,《经济师》,2005年1期;29.“汽车产业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启示”,《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1期;30.“对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构想”,《陕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1期;31.“浅析我国的金融制度供给”,《经济瞭望》,2005年1期;32.“提高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的政策选择”,《山西科技》,2005年3期;33.“提高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选择”,《太原科技》,2005年6期;34.“对中国汽车发展自主品牌的思考”,《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6期;35.“基于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中国MP3产业‘游击战’思考”,《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6期;36.“对中国汽车发展自主品牌的思考”,《生产力研究》,2005年7期;37.“从产业链‘微笑曲线’看北京汽车工业的发展策略”,《改革与战略》,2005年11期;38.“我国汽车工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北京汽车》,2005年12期;39.“对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学习论坛》,2006年1期;40.“对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学习论坛》,2006年1期;41.“BDA级和产业群:开拓产业机群理论新视野”,《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1期;42.“青藏铁路的建设与对西藏发展的影响”,《中国藏学》,2006年2期;43.“基于地区专业化指数的北京优势产业分析”,《商场现代化》,2006年2期;44.“物流系统中要素冲突问题研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年3期;45.“创新招商引资模式与提升机和产业机群效应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06年4期;46.“服务链理论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4期;47.“国外知识重用研究述评及新进展”,《情报科学》,2006年5期;48.“基于产业价值链理论的北京汽车服务业发展研究”,《北京汽车》,2006年5期;49.“物流网络模式研究”,《商品储运与养护》,2006年5期;50.“服务链结点相关性理论在区域产业规划中的应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5期;51.“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北京汽车服务业发展研究”,《北京汽车》,2006年5期;52.“基于价值链的物流企业组织模式的探讨”,《改革与战略》,2006年8期;53. “中国供应链管理发展分析与展望”,《金融经济》,2006年8期;54.“基于链理论的服务业运行机理初探”,《管理科学文摘》,2006年9期;55.“北京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改革与战略》,2007年1期;56.“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概况分析”,《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1期;57.“全流程核电经济性评价系统的探讨”,《能源工程》,2007年2期;58.“核电经济性评价中的流程问题”,《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2期;59.“从委托代理视角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演进”,《商业时代》,2007年3期;60.“城市汽车服务链节点最优选址与规模”,《统计与决策》,2007年4期;61.“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inghai Tibet Railway and It’s Impact on Tibetan Development”,《China Tibetology》;62.“企业管理变革下的业绩评价创新趋势”,《商业时代》,2007年4期;63.“基于区位商的中国汽车产业结构研究”,《经济论坛》2007年7期;64.“基于常规电力的核电发展经济性研究”,《中国电力》,2007年9期;65.“北京市企业技术创新现状与对策研究”,《经济论坛》,2007年11期;66.“熵思想下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模型探讨”,《工业技术研究》,2008年2期;67.“运用汽车报废推导汽车产业需求规模”,《企业经济》2008年5期;68.“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来选取与汽车保有量有关的因素”,《北京汽车》2008年6期;69.“中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与市场绩效关系研究”,《商场现代化》,2008年3期;70.“美国机场时刻分配政策演变的经济学分析”,《综合运输》,2008年7期;71.“基于行业性质的出租汽车产业结构分析”,《综合运输》,2008年8期;72.“出租汽车司机收入相对偏低的原因分析 以北京市为例”,《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年5期;73.“北京出租汽车行业管制的关键问题”,《综合运输》,2008年9期;74.“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现状与发展研究”,《电器工业》,2008年第2期;75.“北京如何发展可持续的都市型工业”,《经济导刊》,2008年第2期;76.“后工业经济时期北京都市工业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第2期;77.“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分析”,北方经济,2008年第8期;78.“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选取与汽车保有量相关的因素”,《汽车工业研究》2008年第7期;79.“后工业经济时期首都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商业时代》,2008年第22期;80.“罢运风波呼唤出租车管理模式的变革”,《综合运输》,2008年第12期;81.“工业节能降耗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研究”,《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08年第4期;82.“北京城市生活垃圾物流系统研究”,《时代经贸》,2008年第S3期;83.“基于熵视角的价值理论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9期;84.“论产品族生产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85.“出租车市场的利益分配格局及对策”,《综合运输》,2009年第4期;86.“综合运输的价值链与价值链治理”,《综合运输》,2009年第12期;87.“耗散结构理论与都市圈发展演化过程”,《经济论坛》,2009年第5期;88.“都市圈演进中的产业空间影响机理”,《经济论坛》,2009年第4期;89.“都市圈内区际差异及度量方法”,《新西部》,2009年第1期;90.“产品族的作业成本法核算模型初探”,《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4期;91.“基于网络分析的什邡市灾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92.“西藏草地畜牧业现代化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年第9期;93.“基于信任机制的复杂网络知识传播模型的研究” 《价值工程》,2009年第12期;94.“产品族设计的成本测算研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增刊)》,2009年第5期;95.“台海两岸物流合作方式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96.“基于公共经济视角的北京市郊铁路资源整合”,《综合运输》,2010年第1期;97.“铁路改革中公益性问题的解决途径”,《综合运输》,2009年第11期;98.“基于灰色预测的生态足迹方法研究”,《中国市场》,2010年第49期;99.“西藏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特区经济》,2010年第5期;100.“印度农业地下水灌溉用电电价研究”,《中国物价》,2010年第4期;101.“农村地区水权管理研究”,《北京水务》,2010年第5期;102.“农民在灌溉系统管理转移中的作用研究”,《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年第10期;103.“基于区位熵理论的北京第三产业发展研究”,《中国市场》,2010年第13期;104.“基于环境经济协调度模型的草场生态系统协调性评价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第9期;105.“草场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 以西藏那曲地区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第7期;106.“磁浮交通技术应用中的路径依赖及对策”,《综合运输》,2010年第9期;107.“海峡两岸经济整合的驱动机制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108.“西藏经济增长:事实、机理及政策选择”,《中国藏学》,2010年第1期;109.“西藏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特区经济》,2010年第5期;110.“中小学建筑抗震设防情况的抽样调查与分析”,《结构工程师》,2010年第2期;111.“草场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 以西藏那曲地区为例(英文)”,《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2010年第1期;112.“城乡统筹发展中农村人口流动的复杂网络分析 以南磨房乡为例”,《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113.“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农转非中的实证研究 以朝阳区南磨房乡为例”,《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114.“A Contrastive Study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glev and High-Speed Wheel-Rail”,第十届“交通运输领域华人学者国际会议”(ICCTP 2010,);115.“基于公共经济视角的北京市郊铁路资源整合”,《综合运输》,2010年第1期;116.“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的冲突及其治理机制”,《中国铁路》,2010年第4期;117.“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的合作机制研究”,《综合运输》,2010年第11期;118.“Research on the Nonlinear Pricing of Transportation: Based on ConsumerHeterogeneity for Passenger-dedicated Lines”,10th International Chinese Conference of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2010卷1579页;119.“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 Bases to the Decision Making of Railway Traffic Safety in China”,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MASS 2010),2010卷/年2期97页;120.“Team Decision Mak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rganization Based on Knowledge Management”,IEEE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Management Science (ICAMS 2010),2010卷/年1期252页。121.“交通规则形成的演化博弈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122.“面向市政管理的不良信息传播仿真模型”,《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123.“城市交通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年第4期;124.“北京市交通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价格月刊》,2011年第1期;125.“城市公共交通技术应用的探讨”,《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1年第1期;126.“西藏普兰县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第3期;127.“高寒草原圣域区保护与发展模式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128.“‘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概述”,《全球定位系统》,2011年第1期;129.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及因果关系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第10期;130.“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产业集群组织内部企业边界”,《企业活力》,2011年第11期;131.“房地产投资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第11期;132.“基于BA模型的朝阳奥运功能区产业优化模式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第12期;133.“中国各行政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对应分析”,《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第2期;134.“关于完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思考”,《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第2期;135.“基于自组织的台海两岸经济系统演化机制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2年第1期;136.“北京市私人小汽车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及因果关系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137.“美国富人利己政治隐藏在“占领华尔街”身后的真正祸根”,《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2年第1期;138.“西藏普兰县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分析”,《软科学》,2012年第1期;139.“企业战略联盟博弈策略选择分析”,《企业活力》,2012年第2期;140.“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分析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第4期;141.“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制度及谈判进展分析”,《绿色科技》,2012年第3期;142.“民族手工企业盈利能力差异研究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分工理论的视角”,《中国商贸》,2012年第11期;143.“外部冲击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效应分析基于VAR模型”,《中国证券期货》,2012年第4期;144.“不完全契约视角下的生态工业园区企业共生研究”,《商业时代》,2012年第13期;145.“人力资本专用性视角下的农村池塘闲置研究(英文)”,《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2年第5期;146.“新加坡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的经验”,《亚太经济》,2012年第3期;147.“美军基于网络空间战的空袭作战信息指挥系统效能浅析”,《飞航导弹》,2012年第6期;148.“人力资本专用性视角下的农村池塘闲置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第19期;149.“网络结构对集体行动合作决策扩散影响的仿真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2年第7期;150.“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缘何陷入困境?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当代教育论坛》,2012年第4期;151.“基于“交通—经济”大系统环境下的交通投资预测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2年第8期;152.“交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模型研究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分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兼任中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副秘书长、专家库成员、院校创新教育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产学研教育分会理事,西部地区教育顾问,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河北省高职高专院校培养评估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编委,《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编委会主任,《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核心期刊)编委。
招!学院有人文社科系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理、工、经、管、文等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学院始建于1975年,其前身是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1985年升格更名为“地震技术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升格更名为“防灾科技学院”。学院坐落在北京东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首都天安门东30公里的潮白河畔,930路公共汽车直达北京。学院占地600余亩,建筑面积15余万平方米。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00余人。学院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设施先进、齐全。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已达4200万元。现有7个现代化语音室、54个多媒体教室、70余个功能完善的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校园网、新建的标准化体育场、拥有藏书70余万册和7种电子资源数据库的现代化图书馆、英语调频广播覆盖全院的语音调频台和先进的非编系统和课件采集系统。学院现设有10个教学系部、15个本科专业和13个专科专业。学院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专业、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专业已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专业还被评为国家级精品建设专业;有多门课程被评定为省部级精品课程。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00余名,其中教授20名、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106名。专任教师中有110人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长期聘有外籍教师。学院坚持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求发展。近几年先后承担了各级科研教研课题200余项。国内外公开发行出版的《防灾科技学院学报》在地震系统和相关行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所刊文章被《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并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期刊优秀奖。近年来,学院与中国地震局京区研究所对口共建,实现资源共享。作为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培训基地,学院承担着国家十五重点项目的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任务和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任务的培训工作。常年聘请两院院士和邀请国内外专家到校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多次派有关人士到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和欧洲国家进行教育考察,并与加拿大有关教育机构、新加坡民防学院等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三十多年来,学院为地震系统和社会培养毕业生2万多名。学院培养的防灾类毕业生中许多人已经成为技术骨干、地震台台长、地震监测预报方面的专家和厅局级领导干部;多人获得各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及全国和省级劳动模范称号。学院因此被誉为“地震系统的黄埔军校”。今后,学院将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朝着我国防灾减灾事业的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中心、文化辐射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的目标迈进。
党校本科只属于党校内学历,代表受过党校培训,这种学历是非国民教育的学历,社会不承认。
唐山党校是一所非公办党政类本科院校。
(由于学校众多,仅列部分)
北京
10001北京大学
10002中国人民大学
10003清华大学
10004北京交通大学
10005北京工业大学
1000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007北京理工大学
10008北京科技大学
10009北方工业大学
10010北京化工大学
10012北京服装学院
10013北京邮电大学
10015北京印刷学院
10016北京建筑大学
10017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10018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10019中国农业大学
10020北京农学院
10022北京林业大学
10024北京协和医学院
10025首都医科大学
10026北京中医药大学
10027北京师范大学
10028首都师范大学
10029首都体育学院
10030北京外国语大学
1003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10032北京语言大学
10033中国传媒大学
10034中央财经大学
10036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0037北京物资学院
10040外交学院
1004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10042国际关系学院
10043北京体育大学
10045中央音乐学院
10046中国音乐学院
10047中央美术学院
10048中央戏剧学院
10049中国戏曲学院
10050北京电影学院
10051北京舞蹈学院
10052中央民族大学
10053中国政法大学
10054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10772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11232北京机械工业学院
1141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1414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141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1417北京联合大学
11418海淀走读大学
11625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11626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11831首钢工学院
1191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11921北京工商大学
11954中华女子学院
11971中国防卫科技学院
1245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天津
10055南开大学
10056天津大学
10057天津科技大学
10058天津工业大学
10059中国民用航空学院
10060天津理工大学
10061天津农学院
10063天津中医学院
10065天津师范大学
10066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10068天津外国语学院
10069天津商学院
10070天津财经大学
10071天津体育学院
10072天津音乐学院
10073天津美术学院
10080河北工业大学
10792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11032天津职业大学
11126 武警医学院
11904天津医科大学
11908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
10075河北大学
10076河北建筑科技学院
10077石家庄经济学院
10079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10080河北工业大学
10081 河北联合大学
10082河北科技大学
10084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10085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10087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10090华北煤炭医学院
10092张家口医学院
10093承德医学院
10094河北师范大学
10096保定师范专科学校
10097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
10098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10099唐山师范学院
10100廊坊师范学院
10101衡水师范专科学校
10102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
10103邯郸师范专科学校
10104邢台学院
10105沧州师范专科学校
10107石家庄铁道大学
10216燕山大学
10795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10796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0798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11104华北科技学院
11105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11236河北体育学院
11420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11629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11775防灾科技学院
11777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11821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11918河北经贸大学
11919河北医科大学
11920河北农业大学
11960唐山学院
11964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1972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12352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12367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
12418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12784河北传媒学院
12887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12389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
12415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12796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原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
13070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
13071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13072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13393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13394渤海石油职业学院
13395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13400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
13690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13822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13895燕京理工学院
14103冀中职业学院
14158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4185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
14208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
14213石家庄科技职业学院
14255廊坊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14259泊头职业学院
14280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
14281承德护理职业学院
14335廊坊卫生职业学院
19145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50139河北地质职工大学
10001北京大学 10002中国人民大学 10003清华大学 10004北京交通大学 10005北京工业大学 1000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007北京理工大学 10008北京科技大学 10009北方工业大学 10010北京化工大学 10011北京工商大学 10012北京服装学院 10013北京邮电大学 10015北京印刷学院 10016北京建筑大学 10017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10018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10019中国农业大学 10020北京农学院 10022北京林业大学 10024北京协和医学院 10025首都医科大学 10026北京中医药大学 10027北京师范大学 10028首都师范大学 10029首都体育学院 10030北京外国语大学 1003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10032北京语言大学 10033中国传媒大学 10034中央财经大学 10036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0037北京物资学院 10040外交学院 1004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10042国际关系学院 10043北京体育大学 10045中央音乐学院 10046中国音乐学院 10047中央美术学院 10048中央戏剧学院 10049中国戏曲学院 10050北京电影学院 10051北京舞蹈学院 10052中央民族大学 10053中国政法大学 10054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11232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1141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1414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141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1417北京联合大学 11418北京城市学院 11625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11626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11831首钢工学院 1191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11921北京工商大学 11954中华女子学院 1245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10055南开大学 10056天津大学 10057天津科技大学 10058天津工业大学 10059中国民航大学 10060天津理工大学 10061天津农学院 10063天津中医药大学 10065天津师范大学 10066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10068天津外国语大学 10069天津商业大学 10070天津财经大学 10071天津体育学院 10072天津音乐学院 10073天津美术学院 10792天津城建大学 11032天津职业大学 11904天津医科大学 11908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0075河北大学 10076河北工程大学 10077河北地质大学 10079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10080河北工业大学 10081华北理工大学 10082河北科技大学 10084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10085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10092河北北方学院 10093承德医学院 10094河北师范大学 10096保定学院 10098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10099唐山师范学院 10100廊坊师范学院 10101衡水学院 10102石家庄学院 10103邯郸学院 10104邢台学院 10105沧州师范学院 10107石家庄铁道大学 10216燕山大学 10798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11104华北科技学院 11105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11236河北体育学院 11420河北金融学院 11629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11775防灾科技学院 11777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11821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11918河北经贸大学 11919河北医科大学 11920河北农业大学 11960唐山学院 11972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12352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12367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 12389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 12415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12418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12784河北传媒学院 12796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 12887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13070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 13071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13072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13393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13394渤海石油职业学院 13395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13400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 13404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13592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13595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13690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13822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13891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13895燕京理工学院 13899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14103冀中职业学院 14158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4185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 14202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14208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 14213石家庄科技职业学院 14255廊坊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14259泊头职业学院 14280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 14281承德护理职业学院 14335廊坊卫生职业学院 19145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10140辽宁大学 10141大连理工大学 10142沈阳工业大学 10143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10144沈阳理工大学 10145东北大学 10146辽宁科技大学 10147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10148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10149沈阳化工大学 10150大连交通大学 10151大连海事大学 10152大连工业大学 10153沈阳建筑大学 10154辽宁工业大学 10157沈阳农业大学 10158大连海洋大学 10159中国医科大学 10160锦州医科大学 10161大连医科大学 10162辽宁中医药大学 10163沈阳药科大学 10164沈阳医学院 10165辽宁师范大学 10166沈阳师范大学 10167渤海大学 10169鞍山师范学院 10171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0172大连外国语大学 10173东北财经大学
1999-2000年在中科院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做高级访问学者。2004-2005在英国Cranfield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曾任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受聘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点领衔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为防灾科技学院副院长、教授,《防灾科技学院学报》主编、《工程勘察》编委,受聘湖南师范大学和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多地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地震地下流体等方面教学研究。曾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及教育部高级访问学者基金等多项课题研究;在国内主流刊物《水利学报》、《土壤学报》、《工程地质学报》、《水土保持学报》和英文刊物《Mine Water and the Environment》、《Soil Science》、《Pedosphere》等发表论文60多篇;在国家核心期刊《工程勘察》上发表“地下水系统规划与管理”学术讲座4讲(1995);出版专著《地下水系统规划与管理优化模型》(中南大学出版社,1995)和大学教材2部;主编全国高中实验教材《环境保护》(2004);曾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中国地理学会、水利学会等多项奖励。现参与科技部支撑项目、主持科技部行业专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于2013年2月1日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防灾科技学院副院长刘春平教授当选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学校代码是多少?院校代号即院校代码,为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回组成的代答号串。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扩展资料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截至2019年6月教育部公布,全国正规高等学校共计2956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成人高等学校268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