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金融三大期刊

发布时间:

金融三大期刊

财经界挺好的.

推荐《经济研究》,影响因子10以上,以下是杂志的简介,希望有所帮助:

《经济研究》创办于1955年,是全国性综合经济理论期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学术性、时代性、创新性和前沿性特点,立足中国现实,面向世界经济理论研究前沿,致力于发表研究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具有原创性意义的高水平的理论文章,忠实地为经济理论研究人员、各级经济决策者、实际工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和理论宣传部门的广大干部、各高等院校和财经类中专学校师生、各类企业的负责人和一切有志于研讨经济理论的各级人士以及关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各界朋友服务。近十多年来《经济研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中国经济学理论发展的新形势,及时更新研究主题,密切关注现代经济学新的研究方法,积极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并在国内经济理论期刊中率先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努力不断提高期刊质量,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多年多次获得各种奖项。《经济研究》1998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1999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2000年获第二届“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奖”和首届“国家期刊奖”两项大奖(唯一入选的经济理论期刊);2002年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一等奖”和第二届“国家期刊奖”;2009年被中国期刊协会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评为“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唯一入选的经济理论期刊);2010年,本刊门户网站被评为“全国出版业网站百强”;2012—2017年,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图书馆和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连续六年评为当年度“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并在所有被评的中文期刊中位列首位;连续三次(2013年、2015年、2017年)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为“百强社科期刊”。

《金融时报》是党和国家在金融经济领域的重要舆论阵地,是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指定披露重要信息的媒体;《中国金融》杂志已成为我国经济金融界具有权威性、政策性、指导性和群众性的刊物;《金融》周刊是由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管部牵头,会同工农中建交等16家银行打造的权威金融信息平台,也是投资理财、企业投融资的良师益友;此外《城市金融论坛》、《城市金融》、《建设银行》等都很不错。全国各个城市的地方商业银行也都有自己的行报,诸如《三足鼎》(潍坊市商业银行行报)、《商业银行》(湘潭市商业银行)、《丹东商行》(丹东市商业银行)等不胜枚举,而且今后这一类期刊也将越来越多。

金融类杂志核心期刊有:1.金融研究2.国际金融研究3.金融论坛4.金融理论与实践5.保险研究6.证券市场导报7.中国金融8.武汉金融9.上海金融10.金融与经济11.财经理论与实践12.财经13.投资研究14.新金融15.广东金融学院学报16.浙江金融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8.经济导刊19.南方金融

金融三大期刊实证论文

我读的偏corporate finance,结合文献课list、专业书籍以及自己总结做一个推荐,个人觉得去数据库里下载很麻烦,推荐下载文献用谷歌学术搜索吧,即便你的学校没有购买很多的数据库,或者你已经毕业了,有很多文章在这里都可以直接下载。建议如果是入门,还是先读经典文献,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利用这一领域的经典文献绘制知识体系,再去读前沿文献,一样是谷歌学术搜索。如果不知道怎么判断好论文,最简单的方法是找发表在顶级期刊的最新论文,公司金融领域有JF、JFE等等。

F82/F84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类核心期刊表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金融论坛 4、金融理论与实践 5、保险研究 6、证券市场导报 7、中国金融 8、武汉金融 9、上海金融 10、金融与经济 11、财经理论与实践 12、财经 13、投资研究 14、新金融 15、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16、浙江金融 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8、经济导刊19、南方金融

1.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个“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对干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要求。3.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提高全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干部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在经济建设中,作为领导人员和机关的办事人员,要写指示、通知、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要写说明书、广告、解说词等说明文;还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信号,是传达信息的方式。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

Journal of Finance, Journal of Fiance and Economics, Mathematical Finance 等,可参考2007年《情报探索》上出版的文章:SSCI收录的金融学期刊与论文投稿指南。上面有详细介绍和期刊排名

在金融顶级期刊发表论文三篇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一位女博士在实习期间通过了自己的努力,发表了三篇顶级期刊的核心论文的故事,这个消息被报道之后,引起了广大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为什么别人总是这么优秀,而自己这么多年仍然还是一个混吃混喝的小废物罢了,虽然这些都是网友们调侃的看法,但是也从另一个方面表现出了对于这位女博士的敬佩之情。故事的主人公韩淑捷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博士生,并且她在上学期间的学习成就一直是非常优秀的,是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韩淑捷在博士就读期间实习的地方是阿里巴巴集团,在那段实习的日子里,韩淑捷努力充实自己,并且由于自己就读的是计算机相关专业,所以作为其中为数不多的女生,韩淑捷却超越了大部分的同期实习生,并取得了很多人的赞赏,最终凭借着自己扎实过硬的专业能力以及科研成果,韩淑捷被评为了当年的优秀实习生。我们从她的身上能够学习到的是坚韧不拔的品格以及专注的信仰,韩淑捷说既然选择了自己现在所学的这个专业,就不要找理由懈怠,而是利用每一个碎片时间来充实自己,学到自己脑子里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很多人都想要咨询韩淑捷到底是怎样才能够发表那么多的核心论文的,仿佛发表论文对于她来说是非常简单的意见事情。但是在韩淑捷的回答中我们玩可以看出,原来天才也会有遇到瓶颈的时候,只是他们能够及时的调整自己,让自己尽快的找回状态,韩淑捷建议我们:当遇到瓶颈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放松一下,一味地追求速度反而会不太美好,毕竟欲速则不达,也许换一种心情,会有更好的结果呢。

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像韩淑捷这样,做一个热爱自己、热热爱生活的人,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这么优秀,只要过好自己的日子,也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金融领域是Journal of Financ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

她是一个极其自律的人,能够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分开,并且在工作中取得重大成绩的人,而且能够得到高层的欣赏。她的经历相当励志和感人,是一个值得让人敬佩的人。

比如behavioural finance啦,overlapping generation(美国的那个)

baby boomer啦,yield curve arbitrage啦这些

权威金融期刊

第一财经周刊, 中国证券日报 ,中国金融时报, 财新周刊

《金融经济》。由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主管,湖南省金融学会主办,中国金融会计学会、湖南省涉汇企业联合会联办的经济类期刊。该杂志全国公开发行,系中国金融优秀期刊、中国十佳经济期刊、湖南省双十佳社科期刊;是中国第一家走向大众、走向市场的通俗金融刊物,读者覆盖各级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和大中型企业财务部门、金融院校、研究机构等,在美、英、日及国内主要城市北京、上海、重庆、深圳及鲁、桂、黔、琼等省设有联络办事处。

推荐《经济研究》,影响因子10以上,以下是杂志的简介,希望有所帮助:

《经济研究》创办于1955年,是全国性综合经济理论期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学术性、时代性、创新性和前沿性特点,立足中国现实,面向世界经济理论研究前沿,致力于发表研究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具有原创性意义的高水平的理论文章,忠实地为经济理论研究人员、各级经济决策者、实际工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和理论宣传部门的广大干部、各高等院校和财经类中专学校师生、各类企业的负责人和一切有志于研讨经济理论的各级人士以及关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各界朋友服务。近十多年来《经济研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中国经济学理论发展的新形势,及时更新研究主题,密切关注现代经济学新的研究方法,积极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并在国内经济理论期刊中率先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努力不断提高期刊质量,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多年多次获得各种奖项。《经济研究》1998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1999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2000年获第二届“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奖”和首届“国家期刊奖”两项大奖(唯一入选的经济理论期刊);2002年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一等奖”和第二届“国家期刊奖”;2009年被中国期刊协会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评为“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唯一入选的经济理论期刊);2010年,本刊门户网站被评为“全国出版业网站百强”;2012—2017年,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图书馆和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连续六年评为当年度“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并在所有被评的中文期刊中位列首位;连续三次(2013年、2015年、2017年)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为“百强社科期刊”。

金融创新期刊

这是我的论文··我刚定稿试析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和风险的控制摘 要: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改革开放中步入创新时代。金融创新已经成为当代商业银行发展的新趋势之一,然而与之相伴的金融风险也日益突出,特别是金融创新在规避原有金融风险的同时又会产生了新的金融风险,成为金融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就是在揭示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二者对立关系的同时,简要归纳了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中可能带来的新的风险,比如信用风险、设计风险、法律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并在此基础上的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商业银行在实施金融创新过程中防范和控制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的基本策略,以促进商业银行在最小的风险下实施金融创新,在创新中求稳健发展。关键字:商业银行 金融创新 金融风险 An Analysis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risk controlAbstract:70 from the mid-20th century,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to a new era. Financial innovation has become a contemporary commercial banks, one of a new trend, but the financial risk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ingly prominent, especially in financial innovation in circumvention of the original and also the financial risks arising from the new financial risks, as a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on constraints. This article reveals that the risk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financi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opposing briefly summed up the commercial banks in financial innovation that may bring new risks, such as credit risk, design risk, legal risk and operational risk, and in this on the basis put forward by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ces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various risks that may occur in the basic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commercial banks to minimize risk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in terms of innovation in order to steady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 financia lrisks financial innovation引 言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金融自由化改革和金融创新的浪潮。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形成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金融创新在世界范围内正形成一股世界性的强大浪潮,冲击着各国传统的金融制度和金融业务,给世界金融业的发展与改革经营与管理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金融创新也被人们赋予了越来越丰富的内涵。在金融工具不断突破传统旧体制、推进金融市场化、促进金融发展的改革过程中,中国的金融创新也随着20世纪80年代银行金融体制改革而开始了。所以,中国银行金融体制的改革过程实际是一个金融不断创新的过程。然而银行业在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金融风险,金融创新的过程虽然规避了某些风险,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有关人士也指出了创新和风险的对立关系,创新就是要勇敢大胆的去尝试去走别人从未走过的路,嚼别人从未嚼过的馍。这种情况下,往往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再加上这种创新投入非常高,因此创新风险也很大;一个完整的创新项目,在很大方面,如策略、技术、产品创新等一般没有大的问题。但是在整个创新过程中,人们不可能预见所有的情形,百密难免一疏,往往有些很小的细节会被忽略,而恰恰是这些微小细节,很可能颠覆整个创新规划,致使创新全盘失败;如果新产品超前生产,相应的行业标准付诸阙如,配套产业远未跟上,产业链条没有形成,孤军奋战是极为艰难的。产品成本会高局不下,质量难以保证不说,利润空间受到很大的挤压。因此银行业应该在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银行业创新的同时,要针对金融创新对产品市场做出迅速反应,根据产品推出速度快、更新周期短,以及组合化、交叉化、复杂化、电子化程度高等特点和趋势,密切关注和识别伴随创新的金融风险,及时引导银行机构加强风险管理。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进行金融创新,在创新中实现快速发展。总之,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商业银行应该适当的把握这把双刃剑,使其在当前变幻莫测的环境下发挥其最优的效果。一、金融创新含义及其产生的必要性(一)金融创新的涵义20世纪20年代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其名著《经济发展理论》中认为创新是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包括新产品的开发、新生产方式或者技术的采用、新市场的开拓、新资源的开发和新的管理方法或者组织形式的推行。那么金融创新就是在金融领域里建立“新的生产函数”、“是各种金融要素的新的结合,是为了追求利润机会而形成的市场改革”。归根到底金融创新是金融的革新创造,它是金融领域中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的创建活动的概称 。(二)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处于金融深化初期的发展中国家,无论是金融制度的创新,还是金融产品的创新,都是当前商业银行维持生存的当务之急和寻求发展的必然选择。1、只有金融创新,才能顺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当前经济形势发展较快,由于各种经济增长的措施逐步到位,我国国民经济增速提升,今后一段时期,党和国家将要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优化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同时把促进消费需求增长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项重大措施来抓。经济决定金融,进一步促使经济增长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挑战。不仅需要银行增加投入,调整信贷结构;而且要求商业银行扩大中介服务、创造新的信用工具、改革结算手段等。在新的经济走势面前,商业银行必须审时度势,积极进行金融创新,才能以变应变,更好地为推动经济增长 。 2、只有金融创新,才能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多年来,商业银行在传统业务经营上立下根基,依靠老字号、金招牌来巩固阵地,发展业务,在客户中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已进入一定的衰减期,银行面对的市场和客户发生了显著变化。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交易市场的逐渐开放、国企改革有效实现结构升级和产品换代、个人资产日益增加等等,使得内地银行业已愈来愈深切地感受到了银行竞争的挤压;市场和客户的发展变化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集约化、综合化,这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大量的业务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内商业银行只有不断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研究市场、驾驭市场,做好创新文章,在经营上独树一帜,才能形成自身经营特色,满足客户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巩固和扩大自身的份额。 3、只有金融创新,才能应对外资银行激烈的市场竞争 现代金融充溢着激烈的竞争,既有国内的市场竞争,更有国际的市场竞争。谁的经营高人一招,胜人一筹,谁就能有效地占领市场,赢得竞争的主动权。随着入世后保护措施的取消,获得国民待遇的外资银行凭着其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娴熟的创新技巧以及已经成熟的创新产品,在中国的业务将获得飞速发展。目前,200多家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所占的份额为3%左右,据预测,在未来10到15年,外资银行在中国国内的业务将可望年均增长40%,可能占据中国国内金融市场约30%的份额。外资银行在经营体制、管理水平、科技网络、国际业务、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将采取精选区域、精选客户、精选业务的发展策略,重点在国际结算、消费信贷、银行卡、个人理财、财务顾问等中间业务领域与国内商业银行争夺优质客户。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国内商业银行只有锐意进取,通过不断地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来拓展市场,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发展程度由上可见,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的必由之路。而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是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逐步开始的,历经20多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 :(一)组织制度方面在组织制度方面,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银行体制,完成了中央银行的机构建设框架,形成了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十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城市信用社改组为城市商业银行,建立了近百家证券经营机构、多家保险机构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初步形成了多元所有制结构、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企业体系。同时,放宽了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和保险业市场进入条件,初步建立了外汇市场,加快了开放步伐。(二)管理制度方面在管理制度方面,中央银行从纯粹的计划金融管制变为金融宏观调控,调控方式由计划性、行政性手段为主向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转变;放松了对金融机构业务管制,各专业银行可开办城乡人民币、外汇等多种业务。(三)金融市场方面在金融市场方面,形成了多种类、多层次、初具规模的金融市场体系;建立了同业拆借、商业票据和短期政府债券为主的货币市场;建立了银行与企业间外汇零售市场、银行与银行间外汇批发市场、中央银行与外汇指定银行间公开操作市场相结合的外汇统一市场。(四)金融业务方面在金融业务方面,负债业务上出现了保值储蓄存款、住房储蓄存款、委托存款、信托存款等品种;资产业务上出现了抵押贷款、质押贷款等品种;中间业务上推出多样化服务,开办个人汇款、个人支票业务,扩大各种代理业务,开发多功能的信用卡等等。(五)金融工具方面在金融工具方面,主要有国库券、商业票据、短期融资债券、回购协议、大额可转让存单和长期政府债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股票、受益债券、股权证、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等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金融工具。(六)金融技术方面在金融技术方面,金融机构电子化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电子信息技术在金融中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已全面实现了金融机构资金汇划电子化、证券交易电子化、信息管理电子化和办公自动化,出现了电子货币“一卡通”、网上银行、网上股票交易、网上电汇办理等新型电子与网络金融业务,在金融技术上实现了与国际金融业的对接。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我国金融创新已经全方位展开。通过金融的改革创新,提高了金融企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信贷资产质量有所好转,盈利状况逐步改善,从而极大地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也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但俗话说“收益越大,风险也就越大”,金融创新具有双刃剑效应,风险管理是银行创新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三、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将风险管理贯穿于创新过程始终风险管理是银行创新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对于现代商业银行而言,风险管理已经渗透到它的血液当中。因此,不考虑风险的创新不是科学的创新,不会给银行带来稳定可持续的收益。银行应该在创新过程中保持更高的风险敏感性,让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都贯穿于业务开发的始终。一遇到客户需求,就想到创新,一遇到创新,就想到风险 。(一)金融创新增强了商业银行管理和规避金融风险的能力作为商业银行管理风险的手段,金融创新能够通过制度创新、业务创新、市场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等手段有效提高商业银行管理和规避金融风险的能力。首先,商业银行通过产品创新,可以将同一单位的金融资产分摊到多个金融产品上、或运用于多个金融市场、或由多个风险承担者分摊,通过不同的组合和配置有效地分散风险。其次,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创新可以将自身承受的风险合法的转移给其他主体。如银行通过一些金融衍生产品如远期、期货等可以将未来金融资产的交易价格确定下来,将风险转嫁给愿意承担风险的投机者,从而使市场风险也可以从正常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第三,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各种软技术的创新,如早期的统计、概率以及后来的金融工程、数学金融等对金融风险进行规划和安排,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硬技术创新,如计算机、各种现代通讯手段等更快、更有效地对金融风险进行记录和管理,达到有效规避风险的目的。最后,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为银行对冲风险提供了有效手段。利率远期协议、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及信用衍生产品等,为银行对冲其市场风险甚至信用风险提供了可能。 (二)金融风险促进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发展 从金融创新的起源来看,最初的金融创新就是规避金融风险。金融创新的发展过程证明,金融创新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就是金融风险表现最激烈的时期。纵观商业银行的发展史,没有任何一个时期比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金融创新更广泛、持久、深刻。金融创新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与金融风险的加剧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一时期的金融创新主要包括金融业务、金融组织结构和金融制度创新三大方面。从金融业务创新来看,保值金融工具以及金融衍生工具都与规避金融风险有关;从金融组织结构创新来看,全能银行的产生除了获利目的外,与金融业增强抵抗金融风险能力的要求也密不可分;从金融制度创新来看,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与发展的道路就是一条不断探索规避各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波动的风险,寻求更稳定的国际货币秩序的道路。 (三)金融创新在规避金融风险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风险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加剧一直是国际金融市场最为鲜明的发展特点。金融创新在管理和规避金融风险的同时,也制造了新的金融风险 。第一,金融创新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同质化,加剧了商业银行间的竞争,银行传统的存贷利差缩小,不得不从事高风险的业务,这又导致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增加,信用等级下降。近年来国际上发生的大银行倒闭事件无不与金融创新有关。第二,金融创新源于金融风险的增加,但事实上,作为金融创新的结果,金融产品的风险伴随着金融创新过程仍在加大。第三,金融创新增加了表外风险。即没有在资金平衡表中得到反映而又可能转化为银行真实负债的业务或交易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目前,在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中,特别是美国,表外业务的规模已超过了表内业务,由表外业务创造的利润正在成为金融机构新的盈利点。结果,表外业务的风险也成为金融机构风险的主要来源。第四,金融创新推动了金融同质化、自由化和国际化。一国金融机构之间、本国金融机构与外国金融机构之间、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加。金融体系中任何出现的差错都会涉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使得“伙伴风险”凸显。总体来说金融创新中新增风险可以细分为以下各种风险。(1)设计风险。即由于金融创新设计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而使金融创新措施未能如期出台,甚至流产的可能性;(2) 法律风险。即由于交易合约内容不符合法律规范,交易合约不具备法律效力或其他方面的法律原因,而给交易主体带来的风险;(3)信用风险。即衍生交易的一方不按合同条款履约而导致的风险;(4)操作风险。指由于内部控制系统或清算系统失灵而导致的风险 。四、金融创新中防范风险的措施我国现正处于体制转轨时期,金融创新的需求巨大,金融创新的发展空间相当广阔,因而加强金融创新风险监管、对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国家金融安全的意义也更加重要。为了构造有效的金融创新风险监管机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加强金融监管部门的风险防范1、参与金融创新的研究和开发金融监管机构要派专人参与金融创新的研究和开发,全面了解金融创新的过程,准确掌握其产品的风险情况,组织有关专家和教授对金融创新产品进行全面论证并审定能否进行金融创新,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设计风险。2、完善立法对银行业金融创新设立一整套完备的法律程序,制定关于金融交易管理的统一标准,以消除交易过程中不必要的风险,使金融交易从合约的签订到最后执行完毕的整个过程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来规范。同时建立关于风险管理和交易咨询的有效机制,使各金融机构都有防范金融风险的举措,确保投资的安全性,有效的防范法律风险。 3、严格监管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活动来控制金融创新中的信用风险要根据其信用状况、经营能力、对风险的应变能力及当前的市场波动状况给其制定一系列风险监控指标,将风险控制在所能接受的范围内。同时,在对待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上,要做到放松管制与加强管理并重。对有争议的金融创新工具应严格控制其上市,尤其是对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应加强管理力度。对金融机构进行信用评级时,要把金融机构从事的投机性交易所占的比例作为重要指标来考察。4、商业银行在创新过程中,风险日益增大,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银行业在面对金融环境变化、风险增大的现实,要想取得良好的经营效益,必须确立风险管理的意识与观念。必须在员工中树立风险意识,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把防范风险作为每个人的职责,力求员工在处理每一笔业务时,都能严格按章操作,自觉注意防范风险。银行的业务部门应把风险的监控和规避视为本身的基本职责,作为每天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日常的监控中及时发现并避免操作风险。(二)金融创新主体的风险防范 1、明确风险管理原则首先商业银行在创新新产品,推出新业务时首先要遵循谨慎决策的原则,切勿盲目从事,急于求成;其次,商业银行还要遵循分散风险的原则,扩大经营范围,实行多元化经营,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此外,商业银行在创新过程中,还要遵循规避风险的原则,避开高风险业务,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2、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金融机构要统一制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制度,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的风险预测评估指标系,通过该体系,随时对全行各项业务的风险作出比较准确的监测和判断,测算风险的时间、风险发生的环节、风险量,以及风险化解的可能性,及时通过系统指导各行解决问题,化解风险。同时,通过建立动态风险报表,随时发现业务创新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及时通报全行注意回避,并协同业务部门就该风险制定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率。 3、加强内控制度建设,防范各类风险产生首先,员工要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在进行业务创新开拓时要考虑管理制度的配套,对现行制度与新业务不相适应的地方应结合业务发展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逐个部门落实安全责任制,细化各项基本制度和内部管理处罚制度,明确各项业务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使内控制度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其次,充分发挥银行监察部门的案件防范作用,抓好“三道防线”建设。如果说,风险管理部门是从业务本身防范风险,银行监察部门就是从人员入手,把好人员的风险关。监察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规范人员遵章守制行为。定期召开案件分析会,择取典型案例加以讲解,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防微杜渐。建立起人员防险的“三道防线”,前台一线人员要把好业务操作风险关,业务职能部门重点监督一线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并针对制度与业务不适应的地方提出具体措施加以改进,稽核部门检查全行业务拓展情况和人员合规经营操作情况,将风险的苗头扑灭在萌芽之中。五、得出结论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金融创新是银行业不断发展的推动力,也是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目前金融创新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还是新生事物,它的成长需要商业银行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共同推动。银行是金融创新的主体,对创新活动及其风险承担第一责任,所以在银行在创新的过程中,要不断发现创新风险,对其有效控制,才能使我国商业银行得以快速发展。致 谢 论文在我的导师王东林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在毕业论文设计的整个过程中,王老师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指导,他那严谨的治学作风与宽广渊博的知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毕业论文主要涉及了金融创新与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在此之前,我对这方面了解的并不多。在王老师的引导下,我在学术上以及在为人处世等方面,踏踏实实的对待每一个问题,并以逆向思维方式去用于争取新的突破。王老师的教导使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在此谨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另外我还要感谢山西财经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对我的培养与帮助,在这里我学到了知识,开阔了思维,感受了快乐。最后真诚的谢谢所有给于我关心与帮助的人!参考文献[1][德]迪特尔.巴特曼. 零售银行业务创新 [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2]贾琛. 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风险与防范 [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3]阚新华,陈明贺. 浅谈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 [J]. 经济研究导刊,2007[4]赵瑞.我国银行业加快创新步伐防范创新风险 [J].金融时报,2007[5]邹民生,朱兆荃. 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J]. 中国经济网,2008[6]李伏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商业银行当务之急 [J]. 上海证券报,2007[7]赵红.金融创新风险与防范研究 [M].中国金融学,2004[8]茅芜. 创新的“四险”境地 [J]. 企业改革与管路,2008年第2期[9]林后春.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 [J]. 金融论坛,2003[10]陈忠阳. 金融创新如何催生毒垃圾 [J]. 中国青年报,2008[11]杜芹平,张洪营. 商业银行服务营销 [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2]王玉珍.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分析与对策 [J]. 中国期刊网,2008[13]刘秋红,梁九科. 商业银行风险与防范 [M].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4]林海. 我国基层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防范现状及对策 [J]. 中国期刊网,2008[15]倪锦忠.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16]Zeithaml, Berry,.,“Problems and Strategies in Service Marketing”,Journal of Marketing [17]Watson,j.,“Crucial Issues in Bank Marketing”,The Bankers’Magazine (UK)(May 2007)[18]Eugene : Intermediate Financial Management, Fifth Edition, The Dryden Press, 2005[19] Brealey and myers: Commercial banks the risk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The Bankers’Magazine ( 2007)

是的。

《现代金融导刊》由原期刊更名后正式创刊。该刊由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主办,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金融类月刊。《现代金融导刊》依托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中国现代金融学会良好的学术研究资源,立足实务研究定位,通过本刊特稿、热点聚焦、特别策划、工银研究、理论探索、实证研究、业务探讨、观察调研、金融创新、普惠金融等栏目,专注经济金融改革发展重点热点问题,致力于打造有高度、有深度的经济金融理论与实务研究平台。

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撰写的学术论文叫学位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条件。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有资格申请学位并为申请学位所写的那篇毕业论文就称为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既是学位论文又是毕业论文。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一、学术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二、科学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三、创造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 唯物主义和 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四、理论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1.表论文的过程 投稿-审稿-用稿通知-办理相关费用-出刊-邮递样刊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选定期刊后,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 2.发表论文审核时间一般普通刊物(省级、国家级)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杂志,审核时间为14-20天。 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4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 3.期刊的级别问题 国家没有对期刊进行级别划分。但各单位一般根据期刊的主管单位的级别来对期刊划为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主管单位是省级单位。国家级期刊主管单位是国家部门或直属部门。

保险类核心期刊有:

1、保险研究

是中国保险学会会刊,是我国目前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唯一一本保险理论刊物,是保险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金融保险类核心期刊。自1980年创刊以来,《保险研究》为繁荣学术研究、创新保险理论和促进我国保险事业。

《保险研究》近期特别关注的研究方向:保险公司2013年度信息披露质量评估研究、保险经纪公司价值的理论分析、我国银行保险战略联盟模式选择与并购财富效应影响——基于AHP与Event study分析法的实证研究。

2、社会保障研究

《社会保障研究》面向高校、研究机构、人力资源与社保部门、卫生部门、民政部门、财政部门、工会、残联、老龄工作部门、慈善组织、养老机构、医疗机构以及银行、基金、保险行业,关注社保基金、养老保险。

3、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主要刊登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财务、会计、济经管理、经济法等财经类理论研究和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课题研究成果、调研报告、会议综述等及有关国外财经方面的著文等。荣获2002年北京高等学校社科学报一等奖。

4、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的前身是《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开始更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云南财经大学学报》是云南省重点高校云南财经大学主办的大型财经类学术理论期刊,主要刊载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学术水平的经济学科和管理类学术论文、述评和综述。

学报设立了宏观经济、企业管理、金融投资、金融保险、信息管理、财税与会计、统计与审计、区域经济、旅游经济、研究生园地、探索与思考、高教研究等栏目;经济研究、地方经济研究、高教研;究是学报的特色栏目。

5、金融研究

《金融研究》中国金融学会主办,北大核心期刊,综合影响因子:。金融研究成为在中国金融理论研究和实践考察中占据重要地位,扎根金融改革和发展实践,引领学术前沿的理论性、政策性、实践性兼备的权威学术期刊。

《金融研究》主要反映金融市场动态及发展情况,宣传中国金融政策,介绍最新金融理论研究成果。读者对象为金融理论及政策研究人员、经济工作者及经济院校师生。

设有金融银行体制、方针政策及其阐述、银行制度与业务、金融商场、信贷与投资、保险理论、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金融银行理论等栏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融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保险研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