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对外留学生汉语文化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对外留学生汉语文化策略研究论文

留学生写作课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摘 要:留学生学习汉语作文时常常会出现一些语篇衔接的偏误,从前后衔接和语义连贯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偏误的类型,以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篇偏误;衔接;连贯;教学策略

“写”是留学生汉语学习四个环节中的一个输出性的环节,是语言学习到语言运用的过程,是在语境中对已经学过的语法、词语重新组合、选用的过程。外国留学生在学习写作时普遍感到难度较大,而汉语语篇中的衔接方式和语义连贯又是留学生们最感到头痛的内容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15篇留学生汉语作文 中的偏误进行统计分析,

考察留学生汉语作文中普遍存在的衔接方式和语义连贯的偏误类型及出现的原因,找到相应的教学策略。

1 衔接方式和语义连贯的偏误类型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的重要特征。衔接主要体现在篇章的表层结构上,一般通过使用照应、省略、替代等语法手段和关联词语、词的同现或复现关系等词汇手段来实现,也称为“形合”。 连贯存在于篇章的底层,一般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也称“意合”。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偏误:

(1)虽然我去过的大城市不多,当时我觉得西安是最好的城市,有以下几个理由。

例⑴中的“但是”不该省略却省略了,不符合汉语的习惯。 在汉语中,关联词常常成对使用,无论主从复句还是并列复句都如此。汉语让步复句中有些成对使用的关联词有时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个,但被省略的.一般是从句的关联词,主句的决不能省略,所以应在里加上“但是”。

(2)关联词使用不当。

我来西安已经三年多了,刚来的时候,我不会说中国话 ,而且不太了解中国。我跟丈夫决定为了了解中国,我们要去旅游,因此趁着机会四处去看看,所以我们去的地方不少,并且比以前更了解中国了。

例⑵中的关联词很多,层次混乱。划线的“因此”误用了,因为“我们要去旅游”和“趁着机会四处去看看”之间没有因果的关系,而是并列的关系,二者一起和前面的“为了了解中国”构成了目的状语从句,所以应该去掉“因此”。划线的“所以”也是误用了,因为“我们去的地方不少”是“去旅游,趁着机会四处去看看”的结果,不是因果关系,应该把“所以”去掉。

(3)替代和重复不当。

⑶西安除了兵马俑外还有大雁塔、大唐芙蓉园,还有鼓楼,在那里也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东西,古代的历史的东西,来西安的话可以了解中国的历史概况。

例⑶中应将划线部分改为“看到中国古代的东西,了解中国的历史”。

(4)句式不一致。

例⑷西安是中国古代的首都,那时候把西安叫“长安”,西安在中国地图的中间,去别的地方都很方便。

例⑸那个朋友以前是历史系的学生,知识面很广,我能通过跟他谈话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使我增长了不少见识。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汉语中常用的两种有密切联系的句式,也是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例⑷中第一小句和第三小句的主语都是“西安”,第二小句突然把主语换成“人们”,这样前后不一致,显得别扭,所以最好把第二小句的主语也换成“西安”,即将“把”字句换成“被字句”,划线部分改为“那时候叫长安”,读起来更协调。例⑸中开头两小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句式上应该保持一致,这里却一个用主动句式,一个用被动句式,影响了语句衔接和语义的连贯。如果把“使我”去掉,或者把“我能”去掉,再在“谈话”之后加上“使我”,这样读起来就顺畅多了。

(5)语义不连贯。

例(6)而且,最近内在西安开设了很多韩国饭店,有时候想家或者患了严重的思乡病,可以通过享受韩国菜,来让我很快忘掉这种感受,就更不想回家了。

例(7)中语义前后不相一致。如果保留后半部分,那么,“就”之前表达的是自己不想回家,因为副词“更”表达的是递进的意思。但实际上该同学想表达的是“因为吃了韩国菜,缓解了思乡的情绪,所以就不那么想家,不想回家了。”所以,应该去掉“更”,才符合作者的本意。

2 语篇衔接连贯偏误的原因

母语负迁移

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母语和文化,他们原有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势必会给他们的汉语语篇带来影响。当然其中有些影响是正迁移,有些是负迁移,由母语负迁移而引起的语篇偏误,又称为干扰性偏误或对比性偏误,如例⑴就是因为在英语中,从句中一定要运用关联词,主句中出不出现关联词则是自由的。   目的语的干扰

受已经习得的目的语知识影响,而出现的语篇偏误,又称发展性偏误,如过度泛化、忽略规则限制等。由于汉语词汇丰富,语义缜密,近义词较多,在词语的选择上留学生常会出现偏误,如“以后”和“然后”、“还”和“又”的误用等。

语言发展难度和回避策略的影响

要学习的语言项目难度超出了学习者当时的中介语发展水平而出现的偏误叫“发展难度”偏误。当学生遇到这种难题时,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回避难点,而采用近似的或间接的表达方式,从而绕过该用的语言项目。如“其实有可能要是我真的忘了西安也不可能了,因为西安成了我生命中的一段。”这里应该使用“即使…也…”连接,可能该学生还不知道这个连接词的用法,超出其汉语水平,所以采用了相近的表达方式,从而回避使用这个词,以致出错。

3 教学策略

培养留学生的汉语思维习惯和能力

我们应该注意从语言的角度培养留学生的汉语思维习惯和能力,比如在写一篇作文时,我们应根据题目提一些相关的问题,作适当的引导,通过讨论让学生清楚要写什么,应该注意什么,用哪些词语句式来表达,在讨论中学生们相互启发,不仅可以消除或减弱对汉语写作的畏惧感,同时也有助于锻炼汉语思维。

重视语段的写作训练

从留学生汉语的实际情况来看,从语段开始训练更有利于学生接受语篇连贯的概念。比如在听一段话,看一幅图后写一段话,或用汉语翻译一个语段,也可以写一些简单的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段落等。在此期间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围绕一个中心进行汉语书面表达。在评讲时,也要强调这一点,每一段都要有一个中心,句与句紧密连接并为表达语段中心服务。

作衔接与连贯的专项训练

罗青松先生认为留学生汉语作文的语篇衔接应该从“有形”到“无形”,从简单到复杂。③(P143)从“有形”到“无形”是指先引导学生关注那些有明显标志的衔接手段,如关联词语等,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那些无标志或标志不明显的衔接手段,如照应、替代等。从简单到复杂是说先学简单的衔接方式,如逻辑排列和列举方式,再学复杂的衔接方式,如省略。训练的方法可以是用指定的连接词语写一段话或改写一段话(或熟悉的课文),也可以打乱一段话的句子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等。在训练学生成段表达时,要采取由句到段,连段成篇的顺序逐步进行。如为了让学生做关联词填空的练习,训练学生对语段结构关系,语义连贯性的把握,待学生熟练以后,可给出关联词语,让学生作专题作文,以此检验学生熟练应用这些词语进行语篇建构的能力。在评讲时,老师也要有意识地加强衔接与连贯方面的内容,而不是把重点放在用词、句法上。

把写和听、说、读结合起来,使其相互促进

写作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它与听、说、读等其它技能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在写作课教学上,教师可以把听写范文,口头作文,阅读范文三种活动应用进来。我们要指导学生从写的角度去看范文是如何安排句序、连句成段、组段成章,如何表达中心思想等。通过听写、阅读、复述等方式来分析范文,以此来训练留学生的汉语思维及汉语书面表达方式,学习掌握汉语写作的方法,这样也比较符合留学生汉语技能的习得心理。

参考文献

[1]@罗青松.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何立荣. 浅析留学生汉语写作中的篇章失误[J].汉语学习,1999,(1).

[3]赵成新. 外国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方式偏误分析[J].台州学院报,2005.

盘点对外汉语教学原则与策略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外汉语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灵活选用随机渗透法、专题讲座法、跨文化实践和专题研究法等教学策略,坚持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更多地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加深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对外汉语教学原则与策略的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 成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文明教学中的位置不容小觑,各类对外汉语教材均有选取动物相关成语,该类成语承载了中华民族所寄予的特殊情感与文明外延。基于对外汉语教材选词概略和语义角度剖析了对外汉语文明教学中该类词语的教学准绳,提出有关战略。

[关键词] 成语;动物;对外汉语教学

引言

成语是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局部,含有动物相关语素的成语在成语家族中占有一定比例,花果的千姿百态和草木的枯荣规律承载了中华民族特殊的情感与文明外延。成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兼具言语教学和文明教学的双重性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位置不容小觑。本文着眼于近年来局部对外汉语教材中选取的与动物相关的成语,对其选词概略、语义停止剖析,并讨论动物相关成语的对外汉语教学准绳与战略。

一、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动物相关成语选词根本状况剖析

本文对《成功之路冲刺篇》《中级汉语阅读教程》《初级汉语阅读教程1》《博雅汉语初级翱翔篇》《初级汉语报刊阅读下》《汉语报刊阅读教程》《初级汉语阅读与写作教程》、《开展汉语初级汉语》《开展汉语初级汉语写作》和《新编汉语报刊阅读教程初级本》的词汇表停止统计,失掉各教材收录的动物相关成语如下:

(1)百步穿杨,势不可当,指桑骂槐,披荆斩棘,南柯一梦,无米之炊,九牛一毛,稍纵即逝,青红皂白,如火如荼。

(2)国色天香,花团锦簇,根深蒂固,草长莺飞,生气勃勃,闭月羞花,细枝末节,花花绿绿,花好月圆,归根结底,拔苗滋长,蜻蜓点水,入木三分,鸟语花香,如虎添翼,古木参天,独树一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木已成舟,岁寒三友,借花献佛,含苞待放,天女散花。依照实指动物和虚指动物停止分类,其中第一局部的成语,势不可当、南柯一梦和稍纵即逝等明白指出了大自然中实践存在的某种动物,如竹子、黄粱、昙花等详细动物,即实指。第二局部例如花团锦簇、草长莺飞、闭月羞花和古木参天等成语并没有明白指出是哪种动物,而是提到了一类动物,即虚指。实指动物成语中紧紧抓住特定动物的特点或属性来运用,而虚指动物成语中紧紧抓住类属动物的特点或属性来运用[1]129。从以上分类可以看出,虚指动物成语所占比例绝对实指动物成语比例较高,标明对外汉语教材在文明教学中的成语教学局部,更倾向于从类属动物共同特点及属性动手。同时可以发现,这些教材中收录的成语中的动物,多与日常生活毫不相关,如米、粟、粱属于主食,其中三分之一的成语触及到花,阐明这些对外汉语教材在选词上倾向于贴近生活,易于教员在教学进程中展现实物的成语。

二、动物相关成语的语义特点剖析

从语义范围对本文所触及的动物相关成语停止剖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动手。

(一)字面意义

每个成语都有字面意义,字面意义是成语的根底,其引申义、比喻义都凭这个根底孳衍而发生[2]114。如:古木参天指的是陈旧的树木枝繁叶茂,高入云天。该类成语的意义反映在字面上,粗浅易懂。数量绝对较少。

(二)不同来源发生的意义

1.只要充沛理解成语的来源,才干确切了解成语所包含的语义,才干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成语来源普遍,分类办法众多。其中有来自书面零碎的,包括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事情、名词摘引;还有来自口语零碎的,如官方俗语。以及借用外语而来的[3]132。本文触及的动物相关成语的来源次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寓言故事,如:(1)南柯一梦,指的是卢生整日为得不得荣华贫贱而苦恼,一次在邯郸旅店住宿。睡后做了一场享尽终身荣华贫贱的好梦。醒来的时分发现连店主人的黄粱米饭还没有熟的故事。比喻梦想的幻灭。(2)拔苗滋长,指的是一位现代宋人为了使本人田地里的禾苗疾速生长,将禾苗向上拔,后果禾苗反而疾速繁茂了。阐明事物的开展有起本身的规律,不能将客观愿望强加之。该类成语是寓言故事的稀释。寓言具有鲜明的挖苦性和教育性,经过比喻性的故事寄予意味深长的道理。该类成语的特点在于功用上具有积极的寓意,给人以启示。

2.历史故事,如:(1)百步穿杨来源于春秋时楚国养由基擅长射箭,能在一百步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后用百步穿杨描述箭法或枪法十分拙劣,并引申为身手十分高强。(2)闭月羞花中闭月指的是三国貂蝉拜月时,浮云将明月遮住,正好被王允瞧见。王允逢人就说,貂蝉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躲在云彩前面。羞花是指唐代杨玉环赏花时,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刻膨胀,绿叶卷起低下。宫娥四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原与沉鱼落雁相连,描述我国现代四大美人的容貌倾国倾城,宛若天仙。现指男子的容貌美丽。该类成语经过冗长的文字将事情停止稀释,多具有现实依据。绝对于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而言,该类成语并不侧重于挖苦和教育的`意义,而是描绘性、描述性更强,因此引申义较少。

3.诗文语句,如:(1)蜻蜓点水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诗,昔日龌龊缺乏夸,今朝放纵思无涯。春风自得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原描述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粗略地察看一下。(2)草长莺飞出自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羣莺乱飞。后来多用草长莺飞描述春天的美妙的风光。该类成语是从诗文语句中提炼出的精髓,具有极强的文学性,在写作中运用可以提升文采,起到如虎添翼的效果。4.借用而来的成语,如:(1)稍纵即逝比喻美妙的事物或现象呈现了一下,很快就消逝。出自《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2)天女散花原为佛教故事,天女散花以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花至菩萨身上即落去,至弟子身上便部落。后多描述倾泻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该类成语所包括的语素多于佛、佛经相关,通常是佛教用语,但运用办法和习气是中国式的,所以原本的意思、字面意思以及如今常用的意思之间多有差距,了解和运用绝对较难。

(三)依据民族心思文明附加而发生的意义

言语是一个社汇集体的文明和心思的写照,汉民族看待不同的动物有特定的思想方式和表达习气。经过对动物形状特征和生长习性停止联想和想象,将特殊的文明信息和审美心思搭载在动物相关成语之上。动物与人类生活毫不相关,动物的千姿百态和枯荣规律极具特点,这些特征给人们以启示,从而发明出包括与动物相关的语素的成语。动物的形体特征给人以启示,比方粟最大的特点就是形体极小,所以人们发明了九牛一毛,含义是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十分微小,微乎其微。势不可当古木参天等成语也属于这一类。动物的生长规律给人以启示。比方昙花开花十分美丽,但开花后马上繁茂,从花边开端展开到繁茂整个进程仅四个小时。所以人们用稍纵即逝来比喻美妙事物不耐久。岁寒三友草长莺飞等成语也属于这一类。在字面意义的根底上,经过民族文明心思的渲染,赋予了成语愈加丰厚的含义。文明附加意义之所以能充任言语价值的调控机制,其缘由在于文明附加义是具有民族性的,是一个民族运用言语时必定要加以运用和表现的[4]60。

三、动物相关成语的对外汉语教学准绳与战略

依据动物相关成语的语义特点,在对外汉语教学进程中可以遵照以下教学准绳:

(一)动物相关成语的对外汉语教学准绳

1.典型语素准绳动物相关成语有固定的构造方式和固定的说法,但少数动物相关成语的含义不单是字面的意思,其引申义、比喻义丰厚,并且在不同语境中能够出现不同的意思,充任不同的句子成分。言语教学的目的是培育留先生运用所学言语停止交际的才能,所以教员在讲授进程中应该选取常用的、典型的动物语素和搭配停止举例,设计语境,重复练习,加深留先生的了解。

2.文明比照准绳动物相关成语具有民族性,其中包括的动物承载了汉民族共同的民族文明心思和审美意趣。所以不同文明背景、社会背景的留先生在学习时能够由于母语国度没有该动物、母语文明中对该动物的认知与汉语文明中对该动物的认知不同而形成的文明负迁移。所以教员在解说进程中该当注重文明外延方面的解说,经过文明比照,引导先生分辨这种动物在不同国度文明中代表的含义。在解说时尽能够剖析、表现出该类成语的民族特征。引导留先生分辨出母语文明和中国文明中的不同之处,从而加深记忆。

3.归结发散准绳教员该当引导留先生适时对所学过的成语停止归结。例如,可以经过树状图停止归结,以根底动物语素作为树根,每当学习新的与之相关的成语就添加一根树枝。这样利于留先生及时温习,温故知新。引导留先生经过归结成语发现其中蕴涵的规律,停止造句和近义词同义词交换练习,从而到达触类旁通,融会贯穿的效果。

4.温故知新准绳关于留先生学习进程中较难了解的以及运用进程中常出错的动物相关成语,该当停止记载,剖析留先生学习时的难点以及常出错的缘由,有针对性的停止再次解说和练习,停止稳固。例如蜻蜓点水常被留先生误以为是行走的马在看花,这是典型的望文生义,并且这个成语后来的意思与如今常意图思相差较大。教员在解说进程中该当指出在现代汉语中走是古代汉语中跑的意思,蜻蜓点水,就是骑着奔跑的马看路边的花,由于马奔跑的速度很快,所以骑马的人不能看清楚每一朵花,只是粗略看一眼。所以这个成语如今的意思是粗略的察看一下。

(二)动物相关成语的对外汉语教学战略

动物相关成语教学并不是一门独自的课程,普通在教学进程中会触及到,从而停止进一步的解释。少数动物相关成语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语义,所以留先生在运用时比拟拘束,这就需求教员在教学进程中依据该类成语的语义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战略,即直观展现、故事影像、引入原文以及文明导入。调动留先生学习该类成语的积极性。

1.直观展现。针对常用字面意义的动物相关成语,解说时可以应用实物或图片这一类直观的办法停止教学。对外汉语教材中触及的成语中包括的动物通常是生活中罕见的动物。在解说进程中,教员可以在课堂上向留先生展现相关动物的实物,或许率领留先生深化大自然和相关动物停止近间隔接触。让留先生对动物的外形停止描绘甚至描画,有利于加深印象。关于不易展现实物的动物,也可以借助图片停止展现。例如在解说古木参天时,假如校园里有古树,可以间接率领留先生前往观赏。假如校园四周没有适宜的树木,可以在网上找到中国著名古树的材料展现给留先生,从树龄、形状等方面动手,出现出古木参天的画面。针对该类成语的练习,可以将留先生分组,停止你画我猜你说我猜等游戏。这一环节不只直观生动,而且可以调动课堂氛围,有助于留先生加深记忆。

2.故事影像。针对来源于寓言故事和历史故事的成语,教员在解说局部故事性较强的动物相关成语时,也可以详细解说成语的来源和面前蕴涵的意义,甚至可以由此引出其他成语,停止连接的学习。例如在解说百步穿杨时,可以用战国时期秦国白起将军意图攻击魏国,魏国的谋士苏厉觐见周天子,请周天子派使者劝说白起保持防御。使者依照苏厉的吩咐给白起将军讲述了百步穿杨的故事,以及养由基在做到百步之外射中杨柳叶之后,有位智者指点他,一旦力气用尽,只需有一件不中,就会毁掉百发百中的名声,所以一个真正擅长射箭的人,该当留意坚持名声。白起将军听了这个故事,为了保住战无不胜的好名声,中止了对魏国的防御。在这一段故事里,还可以引出百发百中、战无不胜、百战不殆和适可而止等一系列成语,以及其中蕴涵的中国人崇尚中庸,适可而止的肉体。这一类成语通常还有丰厚的影像材料,例如电影、纪录片、动画和歌曲。教员可以将传统教学办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在正式教学之前向先生展现相关电影、纪录片或动画,也可以在课前布置义务让留先生学习相关歌曲。针对这一类成语的练习,可以举行讲历史故事竞赛、编寓言故事竞赛,以及成语扮演竞赛。寓教于乐,让留先生在预备竞赛和停止竞赛的进程中自动学习。

3.引入原文。针对来源于诗文语句的动物相关成语,这一类成语文学性较强,多运用在写作中。在日常生活、口语交际中的运用频率绝对较低。教员在解说这一类成语时,该当引入原文,适当引导先生对原文停止赏析。例如在解说草长莺飞时,引入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中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羣莺乱飞。对原文停止翻译,引导留先生用本人的话描绘对草长莺飞一词的了解。教员也可以率领留先生对成语停止扩写,有利于留先生充沛的了解成语的意义及用法。针对这一类型的成语的练习办法多为书面练习,例如扩写成语、概括缩写成语、填空、连线等。这些练习可以反映出留先生对成语意义和用法的了解水平,也可以直观反映出留先生学习进程中发生偏误的缘由。

4.文明导入。针对借用而来的动物相关成语,这一类成语通常是被汉语化的佛教用语,了解和运用绝对较难。教员在解说时,应该停止充沛的文明导入,精心设计语境。例如在解说稍纵即逝时,可以设计如下语境:教员:同窗们喜欢花吗?你见过的最美丽的是什麼花:先生:喜欢。玫瑰花,茉莉花,牡丹花,樱花教员:有些同窗喜欢玫瑰花、牡丹花这些开花工夫很久的花,还有些同窗喜欢樱花这样开花工夫很短的花,谁来说说你为什麼喜欢花期短的花呢?先生:由于花期短的花很难见到,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物以稀为贵,所以我觉得开花工夫短的花更美。教员:教师晓得一种非常美丽的花但是它开花的工夫十分短,就是昙花,在夏天的早晨,昙花怒放,洁白无瑕,但是三四个小时就凋落了。所以人们用稍纵即逝来比喻美妙的事物或许现象呈现了一下,很快就消逝。那麼,同窗们看过流星吗?流星一呈现,就飞速消逝。而太阳每天都照射着大地。所以人们常说,流星的光辉只是什麼,而太阳的光芒才是永久的?先生:流星的光辉只是稍纵即逝。教员:稍纵即逝是什麼意思呢?哪位同窗可以再造一个句子?先生:比喻美妙的事物或许现象呈现了一下,很快就消逝。一位晚辈通知我,不要做稍纵即逝的人物。先生:烟花的美丽很长久,就像稍纵即逝一样。先生:太美妙的东西总像是梦,真是稍纵即逝。经过设计语境,留先生更容易了解稍纵即逝的含义,让留先生仿照例句停止造句,讲练结合,有利于达成运用成语停止交际的目的。

5.针对民族心思文明附加而发生意义的动物相关成语这一类成语是留先生在学习进程中最难的,在运用进程中最容易发生偏误的类型。留先生母语国度与中国的天文环境不同、习俗习气不同、民族文学传统不同或许宗教信仰的不同,都是留先生在学习这一类成语时的妨碍。所以教员在解说这一类成语时,应该侧重文明比照,让留先生更清楚地分辨出某一种动物在中国文明与其母语文明中的相反、类似和不同之处,及时停止分类总结。教员也可以展开课外专题讲座,选取典型动物,愈加零碎的引见成语和汉民族文明。例如在学习国色天香、闭月羞花等成语时,可以展开花与女性专题讲座,解说中国人的思想方式以及表达习气赋予动物的意义。同时可以引入花容月貌、出水芙蓉和豆蔻年华等成语。针对这一类型的成语,可以经过词语辨析的办法停止练习,让留先生分辨母语与汉语中同一种动物的不同含义,分辨汉语不同成语中同一动物的不同含义,以及留先生母语与汉语中相反含义的不同动物。这些练习有利于留先生加深对成语的了解,自动考虑这一类成语面前蕴藏的文明,经过对多个成语的剖析,停止归结总结,发现规律,从而融会贯穿。

结语

中国版图辽阔,动物品类单一,每一种动物都有特定的形状以及生长规律。中华民族将本人的历史文明、民族心思和审美意趣附加在动物之上,从而发生了动物相关成语,这些成语语义丰厚。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员经过一定的教学办法和教学技巧,可以无效进步留先生对该类成语的学习兴味,提升学习效率,防止跨文明交际中呈现偏误,从而提升交际才能。

[参考文献]

[1]王荣文.浅谈包括动物称号的成语[J].中国市场,2011(40).

[2]李铁范,李亦嘉.六畜成语的文明言语学论析及对外汉语教学战略[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6).

[3]安丽卿.成语来源新议[J].凯里学院学报,2012(1).

[4]毛海莹.浅析汉民族生肖词语的文明附加义[J].修辞学习,2004(4).

词语的文化含义与对外汉语教学 论文关键词:汉语;词语的文化含义;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论文摘要:对外汉语教学是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运用和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词语的文化含义在教学和交际中是难点也是重点,本文通过对词 语文 化含义的阐释,为对外汉语词汇的文化含义教学提出相关策略。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语言通常能够反映该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本质以及思维方式。我们在学习一门外语时,对该国家文化的了解对语言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汉语亦然。在汉语诸要素中,词汇直接反映着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民族文化的发展,是最基本、最活跃的成分。语言的文化本质决定了词汇必然承载着丰富和特定的文化内涵。第二语言教学主要解决词语含义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以及词语含义的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干扰这一问题,保证词语传递的信息畅通。 一、词语的文化含义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通常将词语的意义分为两类:语言概念意义(简称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意义(简称文化含义)。语言意义指的是客观事物的一般属性或本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和概括,是词典义,是不受交际者的主观意志和感情的色彩左右的客观意义。文化含义是附加在语言意义之上的意义,表示的是在实际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价值以及所传递信息的文化特征。词语的语言意义体现的是语言的特点,受语言规则的制约,表达出的是词语的基本意义,比较固定,不会因人而异。例如:表示自然现象、科学技术、生活用品等客观物体与现象的词语就属于这一类。文化含义却是超越语言意义的交际意义和心理意义,反映出的是词语使用者的主观态度、感情色彩和意欲传递的信息。人们的主观态度和感情色彩受到母 语文 化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生活习俗、行为规范、交际规则、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制约。所以,词语的文化含义最突出的表现是文化不同,人们所赋予文化的背景意义、感情色彩和交际价值也不同,并且受到不同交际规则的制约。 二、汉英词语含义的对应情况 1、语言意义对应,文化含义也对应 这类词语多出现在指称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方面。例如:“太阳、月亮、空气”与“sun,moon,air”;“计算机、电视机、科学”与“computer,television,science”。不过此处的“对应”还是主要指语言意义的对应,在一定的语境中用于隐喻义时就不能说不同文化之间也一定会完全或基本对应了。 2、语言意义与文化意义皆不对应 这类词产生于独特的文化背景中,反映一个民族所特有的物质文化,称为“国俗词语”或“文化词语”,国俗词语在其他语言中很难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词,也称为“非等值词语”。如汉语中的“华表”、“太极拳”、“脱贫”、“下放”、“和谐社会”;英语里的“streak(裸跑)”、“hippie(嬉皮士)”、“punk”。 3、语言意义不对应,文化含义对应 在两种语言之间,有时对同一种事物或现象有不的表达方法。例如,“三伏天”对应于“dog days”,都指的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中国文化中的“三伏天”是根据中国农历的季节变化确定的,一般指7月下旬至8月上旬。英语中的“dog days”指“dog star”升起的时间。这两个说法充分反映了中英文化的不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差异。 4、语言意义对应,文化含义此有彼无 许多词语在双语词典中都可以找到语言意义对应的释义,但是词典义对应的词语所反映出的文化形象或文化概念不一定也对应,甚至将一种语言的说法译成另一种语言的对应词时,对译入语国家的人提供不了任何信息或者提供错误信息。例如:“单位”与“unit”,中国人常用“单位”表示自己或别人的工作机关、团体或部门,汉英词典将“单位”译成“unit”。在跨文化交际中,西方人却难以理解其含义。其实,在中国,“单位”既是个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也是各方面的需求,例如,可以享受廉价住房、医疗保险。改革开放以后,“单位”的作用不断缩小,然而“单位”的许多功能仍然存在。在可见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单位”在人们心中的重要作用仍然难以彻底消除。 5、语言意义对应,文化含义此无彼有 对于外语词语的语言意义,一般懂外语的人一看就懂了,即使不懂,通过查阅词典也可以知道。然而对于词语的文化含义和交际价值,不了解该国文化的人就真的难以理解了。例如,英语的“tea break”“coffee break”这两个词的语言意义很清楚,但是不了解英 语文 化的人根本无法理解这些词的文化含义(a short pause from work in the middle of the morning or afternoon for a drink, a rest,something light to eat,ect)。这里的“喝茶”也有着极为深刻的文化含义:一是时间在午餐和晚餐之间;二是内容不仅有茶,而且有咖啡、点心;三是这种饮茶方式是家庭主妇间社交的常用方式,所以,要了解这类词语的文化含义,不了解文化背景和语言使用者的习俗是不行的。 三、对外汉语词汇的文化意义教学 词语的文化意义的差异是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的重要原因,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得到重视。 首先,对外汉语教师应有针对性的进行词 语文 化背景意义的教学。跨文化交际的冲突几乎是随着语言学习的开始就发生了,不过在初级阶段的教学中,往往会对其采取宽容态度。随着留学生语言学习的不断深入,要求语言与交际并重,文化知识也逐渐渗入。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习词语的文化意义,防止产生交际误解。 教师在讲完该词的语言意义之后,可以通过使用环境来揭示词语蕴含的文化信息。比如,在讲到“龙”的文化意义是,可以通过中国人对“龙”的崇拜,古代帝王宫殿上大都刻有龙来说明:“(1)象征中华民族;(2)象征帝王”等。与英语中的“龙”(dragon)区别,在西方世界龙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这一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片面或武断的产生一些不合实际的联想。因此通过具体使用环境,联系实际生活来揭示其文化意义,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避免发生交际冲突。 然后,对于此有彼无的词句教学时要进行慎重处理。在具体教学与翻译中处理中国文化独有的说法需要区别对待:一要做到意义和信息的准确传递,二要避免在讲述时使非本国文化背景的人产生文化误解或者导致文化冲突。对于那些当代社会流行但只反映中国文化,尤其是当代中国文化特征的说法,教授时要力避文化误解和冲突;对于那些中国社会流行但并不规范的说法,要酌情处理,能不译成外语时就不必翻译,如果是非译不可,需要加上背景说明和评论,以便排除文化误解;对于那些只针对中国人的标语、口号、公示和布告,可以不必翻译。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这不仅因为作为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它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而且其基本单位词语中,沉淀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要真正掌握汉语,应该而且必须了解汉语的文化意蕴,深入、全面地掌握语义,特别是其中深层的文化意义,在教授外国留学生时进行必要的文化渗透便成为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毕继万.第二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2]孙德金.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高燕.对外汉语词汇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外语可视化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浅谈英语教学方法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浅谈英语教学方法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英语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科目,既有缜密的思维,又有随意的流动性;既有记忆的成分,又有规律可循的成分,是动与静的结合,是听、说、读、写的综合反映。如何处理英语教学中“难”与“易”这对矛盾,从而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

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的教学目的之一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全班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改变“只抓少数,忽视多数”的升学思想,要向“全面贯穿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素质教育转变。比如,英语课堂教学中,为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采取形式多样而有效的教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双人训练”、“小组练习”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增加每个学生口语练习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好地创造课内外学习英语的氛围。

二、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入手

这是问题的关键,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浓与淡,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初中学生已在生理上渐趋成熟,已经为自我培养广泛的学习兴趣和学科爱好创造了前提条件。作为教师,应该当好引路人,如给学生订阅英语报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实现“要我学——我要学——要学好”的转变。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英语的声像效果,让学生产生一种“好奇”的心理,进而循循善诱,促使学生对学习英语感兴趣。

三、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入手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达到与外界的交流和认知。有些学生怕说,或说的是“中国式”英语,不能脱离母语。因此,作为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作为一个关键。一些经常化的口语,教师首先要带头说起,比如:平时交流、上课前后的问候语、课堂的值日生汇报等,并且要做到字正腔圆,以免学生受到错误影响。

四、加强日常训练

这里所说的日常训练具体指的是听、说、读、写的训练。听,就是要求学生正确地发好音,实现英语的标准化,提高学生的辨音知音能力,使听者能理解说者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可以不定期地利用早读、课间、课堂播放英语磁带、英语电教片、英语歌曲等。说,就是在日常的交流中注重英语口语表达的养成,且要营造一种氛围,做到教者带头说,学者跟着说,尽量消除英语课堂上的“汉语化”。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读,就是要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理解对话、课文,加强对单词、词组、语法的理解和记忆。写,就是要勤用笔写。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经常性地组织学生默写单词、词组,并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写一句话,或写一篇小短文,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掌握能力在日常训练中得到提高。在发展听、说能力的同时注意读、写能力的培养,以求四种技能同时提高。平时可结合使用练习册,开展多种活动、竞赛等笔头训练,这对培养写的技能无疑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精讲”与“精练”相结合,提高教学的科学性

“精讲”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讲重点、难点、疑点。为此,要确定重点,找出难点,明了疑点。教学中,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精练”是指要练准、练巧、练好。通过练,扩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并把新知识及时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不断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好练习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利用课后习题挖掘其智力因素,发展智能,培养素质;二是有针对性、启发性、多样性地设计习题,注意面向大多数学生,又富有弹性,使优生吃得“好”,差生能保“底”,中间生吃得“饱”;三是让学生自己设计习题,这样更容易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在练习中,要注意及时反馈和调节,以便校正误区和强化绩效。

六、切合实际,施展教艺

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施展教学艺术,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如:可巧用“误导”原理,正确理解教材内涵,用“漏词法”、“调位法”、“误判法”等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下苦功。同时,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准确理解教材内容,如采用电视、实物、图片、挂图、幻灯、音乐等,不断刺激学生的眼、耳、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一起“活动”。这样,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就会深刻起来,教师所教内容也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七、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

初中生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通过组织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活动,将英语教学深入活动之中,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和锻炼,这种活动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不断总结

总结是为了更好地进步。作为教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疑虑要善于思考,“晓其一而知其全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通过指导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对所教内容也要做到“课前能预习,课堂能会教,课后能提高”。

英语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适合自己及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摘要:

英语学习作为一种非母语学习,对农村小学生来讲,激发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主要探讨了小学英语教学方法。

关键词: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方法

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1.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应贴近生活,能充分反映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把所学的内容应用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中去。如,在教学away时,教学生An apple a day,keep the doctor away.学习名词dog时,我又告诉学生,含dog的词组或谚语也不少,而且很有趣,如a lucky dog(幸运儿),hot dog(热狗),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之日)。

2.教师应在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下,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自然信心就增长了,也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

二、教学手段应形式多样,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与良好的语言环境

1.为了适应学习内容的灵活性,把英语变成开放、民主的交流现场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要想让课堂“活”起来,教师先要“活”起来。教师自始至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教师语调抑扬顿挫、语言风趣幽默、表情丰富、手势恰当,以此做出榜样,渲染气氛,感染学生。

2.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课堂教学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情景法、直接法、讨论法、练习法、视听法、交际法等,只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都可采用。

三、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1.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每个学生取得的成绩及点滴进步都予以肯定。可采用多种表扬和奖励的方式,如:我在上课时给认真听讲的学生发小贴熊,并将每节课时英语学得好一点的学生指命为当天的小老师,并发小贴熊,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在平常教学时,让他们用所学知识分组比赛,并由教师或其他同学给予评分,这也能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听讲。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应采用各种有效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摘要:

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值得我们去研究。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多年,对于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有许多想法。在课堂上如何进行语法教学、怎样指导学生背诵、如何打好英语学习基础等都成为本文所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

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疑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场巨大变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成了教育界人士常常谈论的论题。

笔者在农村中学从事英语教学十七年,对于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有许多想法。“教学”一词中的教,在英文中为teach,有“给人示例”的意思。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指教师教得认不认真、教学内容有没有完成。关键在于看学生有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如何。如果学生学的糟糕,教师教的卖力、再辛苦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笔者在教学中,很注意向同行学习,注意平时的教学反思。一节好的英语课,需要教师细心雕琢、认真准备才行。听课及教学日志、或教学反思是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方法。

笔者通过实践、摸索,逐渐掌握了一套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现在写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笔者注意以下问题的处理:

(一)抓好语法教学

现行英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多,课时又极有限。

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教材,在编写内容上重复的较多,如音标、字母、日常口语、对话等相当一部分七年级课本中的单词和句子,在小学课本中均已出现。中小学英语教材的衔接上存在着脱轨现象,严重地违反了教育学原理。

语法项目等比较复杂,学生不易掌握。

语法揭示了语言的内在规律。对于学习者来说,一定的语法知识有助于更正确和更标准地使用语言。而对于外语学习来说,语法学习则是掌握一门语言的捷径。

近些年英语教学方法不断翻新,英语课成了“四不象”。一部分教师,尤其是刚走上讲台的教师,容易走极端。在英语课上几乎不讲语法,上课就是全盘西化的授课方式,这种课实质上是很不走俏的课,费时低效不说,学生易“走火入魔”,或容易造成“两极分化”。

交际教学法是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在1972年提出的。后来在此理论基础上,肯纳尔(Canale)和斯温(Swain)进一步完善了他的理论,他们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

笔者认为: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不讲语法和语法讲的较少的作法是很危险的。英语对于学生们来说,有许多陌生的.地方,如单词难记,句子结构不容易掌握。所以,在教学中,要腾出时间补上语法教学这一课。语法教学,也不能脱离语境——如能将语法知识融入语言材料中,通过阅读材料分析重点内容、强化难点等方法,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内容。选取的材料应有趣: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小文章、诗词、对话等,都可以用。也可选取英美小说简易本中的东西,让学生读。网络上、报纸上许多与学生所学知识有关的材料也可以拿来用。

应该注意教材上每单元的Grammar Focus ,让学生明白句意,再出现一些例句,归纳词和句的用法。让学生象学古汉语那样,字词都一一去推敲。另外,让学生做点语法练习。这样做,有百益而无一害。语法教学在基础英语教学中不能缺少,方法应多样。学生通过贴近生活的感知、理解来学习和使用语法,而不是孤立的拿句子就事论事。

所以我们既不要谈语法“色变”,也不要脱离语言实践,而津津乐道于语法。

(二)加大背诵力度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从孩子一开始学英语,就要注意指导学生去背诵。

刚开始时,只需让学生背一两句话,逐渐地加大力度。由背句子,背对话,再到背诵长文章,教师要坚持每天督促学生朗读背诵。

学生一旦养成此学习习惯,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英语学习本无捷径可言,入门阶段需要死记硬背。想不费功夫,就牢记单词、脱口而出讲英语,恐怕是徒劳的。

许多英语名家都提倡学生背诵。如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梅仁毅先生就说过,“在基础阶段,或高年级,要努力背诵名篇,譬如说,背50—100篇,无论从语言还是从内容来说,这都是精华。背熟了,对了解西方文化和研究文字的运用都有好处。”

真是至理名言。在教学中教师们应注意对孩子背诵能力的培养。

(三)努力用英语组织课堂

用英语教英语,这应当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之一,应倡导。

尽量用英语讲课,语速自然停顿恰当,不给学生在大脑中进行英汉转换的时间。

课堂上,教师如果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刚开始学生可能不太适应,但如果坚持做下去,学生的听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就会逐渐增强,这个笔者深有感触。

刚走上讲台时,因为用英语教英语,招来同事、学生以至领导的不解,但笔者顶了下来。刚开始时,课上允许说汉语。慢慢地,等学生适应了,尽量减少汉语的出现。学生称笔者为“洋老师”,说我的课有趣,他们喜欢这种授课方式。

课堂力应求形式多样。

每天课前热身对话,让不少学生抛弃“害羞、怕开口”的毛病。课前几分钟的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课堂气氛,对学生起帮带作用。热身对话以新颖愉快的方式拉开教学帷幕,以迅速简洁的形式整合学生思维,从而把学生带入轻松活泼的教学活动中。

在笔者的课上,采用最多的是表演课。让学生对话表演,谈论图片、说喜欢的事物、讲故事等,把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联系起来。让英语课真正成为学生十分向往的兴趣天地。

(四)打好基础

基础很关键。在刚开始英语教学时,应当抓好学生的语音关、书写关。

1、过语音关。

教学生国际音标的读音、元音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让学生朗读单词。反复认真的模仿及大声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对学生进行看、听训练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反复模仿,养成良好的语音习惯。对于长词、长句的语音训练,要分音节和语段训练。大声朗读对学生语感的形成,帮助会很大。

2、重视书写

要从刚开始就要抓好学生的书写,对学生的作业应该严格要求,不能听之任之。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业要当面订正、指导。书写差的,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书写,图快不认真的,让他重做;抄袭作业的,提出批评,坚决杜绝抄袭现象。

(五)注意文化教学

中国古时候儿童入私塾读书,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此外还读《千家诗》《唐诗三百首》,意在让儿童早期接触我国传统文化。

学英语也一样,让学生通过英语文章、材料等的学习,了解西方人说话、做事等礼仪知识,了解其风土人情。

在课堂内外,可以抽出时间去介绍西方礼仪和节日的知识。如:在谈及西方的感恩节、圣诞节时,可通过VCD、多媒体、图片、书报资料等,让学生观看节目和阅读文字,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平时在开课前播放音乐、英文歌、对话材料,营造语言学习气氛。

教师可在课外组织各种文化专题讲座。如外国节日、宗教习俗、餐桌礼仪、小费、问候语、禁忌语、体态语和手势语等。教师也可帮助学生阅读一些英文故事、报纸杂志文章,促使学生留心并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这将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英语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把学习过程真正交给学生——但是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把“对话”当做问答,把“自主”变成“自流”。独自学习、探究学习等有名无实。

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笔者这里所提到的问题,可能对于其他同行有参考和借鉴作用。因限于篇幅,就写到这里。

最后笔者想借别人的话结束本文——“在英语教学中,应当还孩子们说的权利。让民主像一座桥一样搭在师生的心灵至上。做老师的人,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做他们的好朋友。”让你的英语课堂成为孩子们心灵所向往的最快乐的地方吧!

“讲学之功,贵在心悟;施教之功,在于诱导。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

教学是一门科学,只要我们肯下功夫研究,会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突破口的。

参考文献:

【1】张丹主编,《初中英语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2】王道福主编,《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

【3】于勇主编,《教学技能训练》(中学英语),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

【4】胡春洞主编,《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第一版.

【5】包天仁主编,《基础英语教改论坛》(初中教师卷·第三集),吉林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

中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教学。“精讲、多练、细查、常补”的教学程序包含了师生的共同活动,调动了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一方面要看到教与学同时并存,缺一不可,相互制约,教学相长,教好是学好的前提,学好是教好的标志,教和学是统一的。另一方面,教和学又有区别,只能相互影响不能互相代替。在实施程序教学过程中,必须灵活而辩证地发挥这一作用。

【关键词】中学英语 课堂教学 策略研究

中学英语新教材的使用,标志着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开始从单纯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外语素质的培养。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讲得多,学生实践少,造成两极分化,使一些学生丧失了学习外语的兴趣,乃至最后放弃。即使成绩好的学生,也往往灵活运用能力、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不强。众所周知,语言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经过漫长的实践获得的,外语也不例外,它往往需经过反复的循环和大量的实践才能习得。中国学生学外语不具备耳濡目染的语言环境,只有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并通过多次强化和反馈来获得并巩固知识,加之外语的遗忘率很高,若不及时复习,学生就有掉队的可能,这就需要教师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加以巩固和补充,以增强学生学习外语的信心。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我们每位教师应主动投入到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去,以积极的态度不断探索适应新教材的教学策略。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总结和进行新旧教材的对比,摸索到了一些既符合学生学习外语的特点,又符合循序渐进原则的教学新策略——“精讲、多练、细查、常补”教学程序。按照这一程序进行教学,符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往往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精讲

讲,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学生百思不解之时,在疑难问题的关键之处,教师应给予“少、精、活、透”的讲解。教师要注重讲的艺术,如有声有色的语音语调、恰如其分的动作表情等等,这样就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取得较好的听课效果。讲课是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形式,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法。

(一)讲解法

将单词、词组、句型同课文融汇在一起进行讲解,在单词中学语音,在课文中理解句子。在讲解的过程中可采取设疑与答疑的方法:教师边讲边问,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教师对于学生已懂的知识可不讲、少讲,学生未知的知识要重点讲,讲明讲透。对课文的词组、句型、语言点要作扼要的重点讲解。

(二)设疑法

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设疑。疑要设在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上、设在学生不易理解和易混淆的知识点上,然后以课文情节发展为主线,围绕疑问作重点讲解。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答疑、辩论、练习、启发的方式激发他们的思维,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三)答疑法

在学生预习课文之后,教师可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让学生提出难点,教师根据他们的难点启发式地进行少而精的讲解与归纳。经过学生的思考提出的难点,有时就是教师要讲的重点,这样老师在讲难点时,他们就感到如饥似渴,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通过讲解法、设疑法、答疑法,学生获得的知识印象深、记得牢,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学习的方法,越学越会学,越学进步越快。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准、透、活的.讲解是十分重要的。

二、多练

练,是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又是巩固知识、检查课堂效果的重要环节。外语课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课,学生必须经过多次反复的实践训练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练的形式要多样化、层次化。练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注意学生个体差异性;同时还要注重外语教学的连续性、循环性和阶段性。在设计课程时,要注意练密度、宽度和深度。所谓密度,就是教师充分利用45分钟,合理分配教学内容,注意教学效果,进行密集快速的活动。所谓宽度,就是学生练的面要大,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都要“动起来”,每节课学生的活动面一般要在80%以上。所谓深度,是指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要注意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贯彻可接受性与高难度相结合;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耳、动脑,使学生在运用英语中获得兴趣,提高能力。上课时学生积极“动”,老师善于“诱”,“诱”、“动”配合,就会形成教学高潮。

练是多层面的,是通过听、说、读、写来完成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听力训练

“听”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听得懂才能学得会课堂上用英语组织教学,教材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很好材料。要使学生听得懂、听得明白听得有趣,教师每堂课必须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课堂设计,教学要有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训练听力不是仅仅靠开设语音课或补充听力材料来进行我们也可从教材中发掘材料。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词组或短语来解释新词或新词组与短语,用学过的句型来套用新出现的句型并加以引申、归纳。这样,学生既训练了听力又学到了新的知识,可较好地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二)口头训练

“说”是在听的基础上把所学得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理解,以说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学生不仅用英语来讲,而且用英语来想。为了说清楚,学生必须把所要说的内容在脑海里经过一番整理。因此,这是一个有难度的综合练习。现在使用的新教材,语言环境设计形象、生动、活泼,适合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我们可以采用值日生报告、学生问答、背诵课文、复述课文、做游戏、表演小品等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复述课文是培养学生组织语言和连贯表达的很好训练,这项能力一开始对有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老师可以采用问话方式,提示并鼓励他们说下去,逐渐过渡到不加提示独立复述的程度。如果在外语教学中,我们能长期坚持听说训练,就会使学生越说越流畅、越读越准确,大大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三)阅读训练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需要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学生接触的文章越多,语言点重现率越高,所学的知识掌握得就越牢。在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有效方法,要求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做到快速浏览、整体把握、重点精读、理解分析、猜测词义教师应结合所学课文,补充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阅读材料,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每周可以采取限时阅读、难易结合、长短结合的方法,并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四)笔头训练

写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写,可检查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的程度。大量的练习,是通过写来完成的。对于练习,提倡少而精,不提倡多而杂的“题海战术”,笔头训练题目要具有典型性、综合性和多变性。同时,可采取听写、默写、缩写、写日记等多种形式以达到练的目的。英文的写作是英语课教学的难点,必须是细水长流、积土成山。每节课,适当做些听写等笔头练习,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每周布置一、两篇小作文,常练多写,迈小步、不停步,循序渐进地进行课堂训练,最终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

总之,练是英语教学中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以练为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细查

查,就是对所讲的知识验收,是教育对象接受力的反馈。在整个教学完成后,教师应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查,比如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还有哪些知识需要补充和提高,学生还存在哪些问题等等。这一步要查得细而实,从而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查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平时的练习、作业、单元过关、阶段测试、个别谈话来检查,也可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复述课文、听写等查出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时更正、及时辅导。

四、常补

补是程序教学法中落实教学效果的最后阶段,是对学生已学知识的缺漏之处给予充实、完善和提高的有效措施,常查常补是防止两极分化的重要手段。补有多种形式,课上补和课后补、集中补和单个补、口头补和书面补。对于后进生,可列出常错题,限时当面做,及时面批、讲透;对于优等生为了使他们吃得饱,教师可以编一些灵活性、综合性强的试题,以弥补能力的不足。可以把作业、考试、练习中学生常犯的错误、带有普遍性的错句编成“学生错句集”发给学生改错。口头练习出差错,如回答问题、值日报告等,可当面给予纠正和补充。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查漏补缺要尽量做到堂堂清、段段明、时时补。

“精讲、多练、细查、常补”是一种综合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各环节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是统一的整体,但并不是每节课都必须采用所有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将其中几种重新组合,如可用讲、练结合形式,练、查结合形式,查、补结合形式,也可以采用讲、练、查、补同时综合进行。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是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中有补、补中有练,灵活运用,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冯克诚,西尔枭.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陈仕清.外语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原则[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2,(3):7-8.

[3]葛文山,朱俊爽.英语听力理解及其策略训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1): 25-28.

对外汉语研究生论文题目

可选题是在太多了,建议和导师沟通选择为好。比如说选题:构词法与对外汉语合成词教学对外汉语基本词汇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汉语轻声研究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等等等等

这个汉语专业的选题比较广,最好从某一文学作品开始分析,比较具体

当然合适,很多外国人都弄混语法,说不标准,希望你能写好

一带一路详解

对外汉语语音研究论文

1.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及体系

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它既不同于针对本族人的汉语教学,也不同于针对本族人的外语教学。任何学科只有具有自身独特的学科任务,才有独立分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也具有独特的学科任务。

2.对外汉语教学的特征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包括以下几点: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一种语言教学,它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教好语言。与此同时,对外汉语教学又是第二语言教学,这就与第一语言教学(常常是母语教学)区别开来。由于它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因此它一方面要受到第二语言教学普遍规律的制约,同时又要受到汉语教学本身特殊规律的制约。此外,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而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因此它又不同于对我国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根据以上有关对外汉语教学性质的分析,可以简要归纳出几个对外汉语教学的特征:(1)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不是让已具备汉语运用能力的本族人掌握更多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而是让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掌握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交际活动的能力。(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语言作为技能和能力,只有通过练习、实践才能掌握。(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为重要,基础阶段总是拥有最多的学习者,也最能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与规律。(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通过汉语与学习者母语的对比确定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分析并纠正学习者的错误。(5)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语言教学本身就应包含运用目的语成功地进行交际所必需的文化内容。(6)集中、强化的教学——相对说来,课程较集中,课时较多,内容较密集,进度较快,班的规模较小。

3.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与课程设计

教学目的是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它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制约着各个教育阶段、各科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总方向,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统贯全局的作用。教学目的发挥积极作用的前提条件是教学目的制定的合理性。教学目的要在教学计划中恰当定位,与教学客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协调一致,指导教学主体行动并转化为教学结果,从而实现自身的合理性。

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是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外国学习者,他们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希望能够利用中国的语言和文化环境,更好地掌握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因此我们在制定教学目的时一定要兼顾外国学习者及其国家与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从加强各国之间、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愿望出发,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培养全面发展的外国汉语人才。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对外汉语学者将其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是对外汉语教学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目的,它体现了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由于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并运用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的特点,因而比其它情况下的汉语教学更充分地显示出把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教学目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汉语的自学能力。语言学习是一个认知发展的过程,不仅需要有智力因素发挥作用,同时也需要情感因素的参与。在掌握目的语的过程中,由于教在掌握目的语的过程中,由于教师有意识地采取适当的训练和辅导方法,加上学习者的积极配合,智力和情感因素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3)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学习汉语必须同时掌握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可以说,中国文化知识越丰富就越能从深层次上掌握汉语,发展高级的`汉语交际能力。

杨金成指出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和目标,以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目标作系统的分类,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它与对外汉语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确 立、教材的编写以及教师队伍的建设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对学生考试题目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 (教学目标分类学最早就是因考试问题而出现的)。不但教学内容、教材等都是为教学目标服 务的,而且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教师的能力结构的培养也将服从于教学目标。0这段话明确 阐释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定位、目标分层、目标陈述,对对外汉语教学任务的有效实施、教材 编写、师资培养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4.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定位

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定位源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既与外语教学有共同点,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首先,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是外国学习者,所以我们的汉语教学不是母语教学,而是第二语言教学,培养学习者的目标也不是简单的交际能力,而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外国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尽管五花八门,但学会用汉语进行交际是其基本目的,而其交际过程又总是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进行的,这一点无论学习者是否意识到,意识到的程度有多深,其使用汉语进行的交际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

本文认为:

(1)对外汉语教学属第二语言教学,因此其总目标应明确定位为培养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定位不仅符合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与实际,而且对贯彻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语言——语用——文化)三位一体的教学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2)对外汉语教学目标是有层次的,下层目标与上层目标层层衔接,共同构成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系 统;(3)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陈述应特别关注陈述的有效性,总目标层的目标陈述应是纲领性、方 向性的,分目标层的目标陈述应既具指导性、示范性,又具可操作性,而底层的目标陈述则应完全 是具体、明确、规范、可操作的。

(4)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语言能力、语用能力、文化能力。三者的关系犹如一棵根植于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参天大树,语言能力是干,语用能力、文化能力是枝,没有树干,树枝就无所依附,没有树枝,树干也达不到枝繁叶茂,三者只有相辅相承,协调发展,才能共同为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营养。

语言能力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具备的语言知识与技能,诸如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知识以及听、说、读、写技能等,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性、前提性条件,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学习的第一步。

语用能力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具备的语境理解与认知力,既包括所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也包括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够把握住基于交际场景的言外之意。如果说语言能力是体,那么语用能力就是用,教学中两者应同时展开。

文化能力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具备的多元文化理解与认知力,包括能够使用汉语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能够较好地理解、把握基于汉语文化背景下的/言外之意,能够恰切地处理两种或多种文化背景者之间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出现的矛盾冲突。相对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来说,文化能力是最复杂的,其交际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最突出,所以要培养第二语言学习者这一能力,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但毋庸讳言,文化能力也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否得体地运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教学中应与语言教学、语用教学同时展开,但需缓慢渗透。

5.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分层

如何有效地陈述对外汉语教学目标?对目标编写者来说在具体陈述中除了应知晓目标陈述间的层次关系外,还需恰切地把握住本层次陈述与其上各个层次陈述间的相关、相衔关系、目标陈述的内涵实质。对此,我们从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系统出发提出以下几点认识。

(1)总目标层陈述对其下所有层次的目标陈述都是纲领性、方向性的,所以各层次目标的编写均要接受总目标的指导。比如/培养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总目标,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以该目标为方向开展。

(2)分目标层陈述,其上层目标陈述和下层目标陈述之间须相互衔接,对下层目标陈述来说,其上层目标陈述既应是指导性的、示范性的,又应具可操作性。

(3)底层目标陈述应是具体的、明确的、规范的、可操作的。姜丽萍(2006)根据布卢姆等人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以《基础汉语40课》(上册)第十一课/去商店买东西0为例编写了该课文的教学目标,在技能领域要求达到以下3个目标:

A.学生在学完课文(全文约265个字)后能在3分半钟内朗读一遍,发音声调基本正确,语调比较自然;

B.复习时听写3个句子,共45个字,要求学生以平均每分钟10个字的速度听写,错字不超过5个;

C.复习时口头回答问题或复述课文,语音正确,语法基本正确,语速不低于每分钟90个字。

但在情感领域要求达到以下2个目标:

A.学生有去商店买东西的愿望,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于询问价格、尺寸、选择商品等;

B.学生想学到更多的购物习惯,比如讨价还价。

这样的目标编写围绕着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文化能力这一中心内容,既与总体目标相一致,又具很强的操作性,落实在课堂上可直接实现,所以我们说其目标陈述是一种有效的陈述。

(4)各分目标层和底层的目标陈述无论采取何种分层理论,在编写目标过程中均应贯彻语言-语用-文化三位一体的原则,坚持在培养第二语言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框架下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文化能力的协调发展。当然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文化能力的培养并不是齐头并进的,而是要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类型、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等有所侧重,但不可偏废,所以其目标的编写也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在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文化能力协调发展的前提下灵活处理三者的关系,使教师和第二语言学习者更好地完成教学与学习任务。

拓展

一、近十年对外汉语语音研究及语音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对汉语语音本体各要素的研究

汉语语音要素主要包括声韵调、儿化、轻声、变调等,学术界及对外汉语教学界对这些知识的关注依旧是最多的。

1.关于声母和韵母的研究及教学,早期的研究成果已有很多,主要是通过汉语与学生母语的对比来确定学生学习的难点以此来指导教学,现在的研究内容也是围绕这些方面展开。

2.声调是整个语音教学中学生最难掌握的部分,外国学生的“洋腔洋调”问题主要是对汉语声调掌握不好而产生的,因此研究者们对这一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上世纪的声调及声调教学研究中,其重点多放在声调的难点及难度顺序及汉语声调与学生语言中相关内容的比较,如与泰语声调、英语语调的对比。而近十年的研究重点已转向方法的研究,即怎样在教学中更好地教授声调,很多方法都被证明在一定程度上是切实可行的,如音乐教学法(蒋以亮1999);传统的歌诀教学法(陈延河2003);声调语调对比教学法(关键2000)等。研究方法上,过去分析声调习惯采用传统音韵学的“调类”概念,使用四声等音韵学名称,对学生的发音做经验的概括。现在主要用先进的设备及软件对声音进行更精确细微的观察和测量。这样可以深入分析声调的各种声学特征(包括时长、音高、音强)及其与声韵母的关系,以及不同连续的动态声调的变化表现。目前所见到的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研究的手段主要有录音分析法和听辨标注分析法(池扬琴2005)。

3.轻声、儿化、变调等研究

这类研究基本都是围绕教学展开,对这些语音现象进行分级分层次的处理,确立哪些必须教,哪些可教可不教,哪些先教,哪些后教等,这较之以往的研究在教学中的应用更为实际直接。

(二)关于语音的认知研究逐渐增多

这类研究主要围绕几个方面展开:留学生语音意识的培养及语音短时记忆的研究,这能够比较准确地确定外国学生习得汉语语音的重难点及其原因,以及教师的哪些教学能促进其语音及语音意识的发展。高小丽、刘瑜等人的研究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对汉语语音教学而言,这种认知方面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留学生语音能力的发展有更明确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对语音教学现状、对策的研究

针对一直以来语音教学不甚理想的状况,近十年来很多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从教师、教材、学生、汉语本身的特点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及改革的设想,如张宝林2005,柴俊星2005等。这些研究都给今后的语音研究及语音教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及方向。

二、几点争议

(一)汉语语音教学的“标准”

汉语语音教学的“标准”是什么——这是个首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语音教学的过程与结果。汉语语音难学,尤其是声调及一些特殊的音变现象,这是为大家所公认的。为了减少留学生的“畏难”心理,降低学习难度,很多人提出对外国人的语音教学可以降低标准,理由是很多中国人所说的汉语也并不是标准的普通话,但并不会影响交际(王汉卫(2002)。而刘珣(2002)对语音教学的标准问题也曾做过论述,二语教学,不论学习者带有何种学习目的,都应严格要求学好语音。

两种观点其实并无太大冲突,刘先生认为应该从一开始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这样才能首先养成一种良好语音学习意识,对以后的学习才会有帮助。而王汉卫的观点则是针对于教学的具体实施,哪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哪些是难学的,哪些是一定的偏误又不会影响交际的。这样的安排能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安排教学进度。不可否认,教师应该以高标准来要求学生,但实际中这些语音偏误又很难突破,所以进行适当的安排折中也不失为一种有效地教学方法。

(二)《汉语拼音方案》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

《汉语拼音方案》是目前最为完备及最为有效的外国人学习汉语及汉语语音的工具,很多人已有论述,但同时也给语音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主要表现在:1.有些音位(音素)的标注与国际音标有所出入,如《方案》采用拉丁字母中浊辅音字母b、d、g表示汉语中不送气清塞音。2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与实际读音有差异,如用字母o跟唇音声母拼出来的读音。对此,学术界曾有过争论。我们认为要充分发挥《汉语拼音方案》的优越性,没有必要去改变它,至于它所带来的问题,教师需要灵活变通。

三、研究特点

(一)外汉语语音研究逐渐从从经验型描述向科学研究型转变。

研究中实证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更多的采用语音学、音系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语音的认知研究也逐渐增多,第二语言的语音知觉、知觉与发音的关系成为语音偏误分析之后的新热点,这些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经验式研究的局面,使外国学生汉语语音习得研究的方法更加科学、严紧,结论也更可靠,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关于语音教学法的研究成为这一时期语音研究的主流。

纵观这些论文,我们发现基本上每一篇都涉及到了语音教学法的论述,这与目前全世界学习汉语的大潮是息息相关的,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很多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得出的,因此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三)受西方语音教学法的研究较大

不论是实证研究还是认知研究,在研究的方法上都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西方的理论,这一方面显示出对外汉语教学界已开始用新的理论和方法为自己的研究服务,同时也表明我们自己在研究理论及方法上的相对薄弱。

四、不足及展望

(一)在研究的广度及深度上依旧没有太大突破。

这表现在这些论文大多数还是集中在原有的成果上,声韵调的研究依旧是研究的主体,虽然出现了几篇关于认知的论文,但其数量还是远远不够的。在研究的深度上亦是如此,如关于声调的研究及教学,关注的仍然是机械练习与有意义练习的结合,在语流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声调意识等方面。但同时很多研究者都已注意到了学生母语的语调、节奏等对汉语声调学习的负迁移,而多数论文只是简单的将其进行一个是升是降的比较,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挖掘。我们认为,学生“洋腔洋调”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语调、节奏有很大关系,也许从这方面入手能发现更好解问题的突破口。

(二)经验性的描述多,实证研究依旧较少。

前文我们提到过实验音系学的引入给对外汉语的语音研究及语音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却是远远不够的。虽然很多论文提出了很多的语音教学的方法,但这些方法也只是基于自己小范围的教学经验而得出的,能不能大范围的推广,也需要实证研究的支持。

(三)目前,多媒体技术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广泛应用,如何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来提高语音教学的质量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论文

摘要:

本文分析了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的思维特点和容易遇到的困难,并建议对外汉语的汉字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选择“先语后文”和“语文并进”的教学法,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关键词: 对外汉语 汉字教学

汉字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日本、韩国等国的留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在本国语言中接触过一些汉字,有比较好的“字感”,汉字的学习和识记相对容易一些。对于那些母语是拼音文字的学生来说,汉字的学习就相对困难了,他们的头脑中没有建立处理形象符号的机制。在他们看来,汉子就是一个个神秘的、无规律的图形,想要通过识别图形来唤起语音和语义,是十分困难的。

对外汉语教师,应该了解不同国家学生的汉字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汉字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汉字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对汉字产生兴趣,并要合理的安排汉字教学的进度,不能让学生短时间内记忆大量的汉字,产生畏难情绪;也不能在教学中过于重视语音和口语的教学,忽视了汉字读写能力的`培养。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选择“先语后文”和“语文并进”的汉字教学法。

所谓“先语后文”是指在汉语教学的初期,先利用拼音进行教学,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句型之后,对汉语有了初步认识,再集中引入汉字。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汉语学习的初期,更快地进入汉语语境,对母语是拼音文字的留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因此,对这样的初学者,教师可以考虑在最初的一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利用拼音进行教学,让学生迅速掌握更多的词汇,还可以巩固和规范拼音的使用,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师在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的时候,也要适当向学生介绍汉字,不要让学生对汉字产生排斥心理,可以引入一些简单的象形字,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为进一步的汉字教学做好铺垫。

“语文并进”的教学方法是在语言学习的初期就开始汉字的教学,语音和汉字的学习同时进行,让学生同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给学生记忆汉字和词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对于汉语的学习是大有帮助的。由于汉语有大量的同音字,如果单纯进行语音的教学,学生会产生许多关于字义和词义的困惑,单凭字音很难区分。“语文并进”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汉字的特点和汉语言的词汇规律,更早建立汉字识别的语言机制。对于有一定汉字基础的学生,比如韩日的留学生,教师可以采取“语文并进”的教学方法;对于没有汉字基础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适当尝试“语文并进”,以帮助学生尽早跨越汉字学习的障碍。

二、汉字教学要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

根据人的思维特点,简单、形象的汉字更容易被接受。对于没有汉字基础的留学生,教师应该先选择一些简单的象形字和独体字进行教学,并可以结合图片,进行形象化的汉字导入;教师还可以适当介绍汉字的演变和形成,让学生对汉字有感性的认识,增加学生汉字学习的兴趣。

在进一步的汉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汉字形声字众多的特点,引导学生识别汉字偏旁,了解汉字偏旁表意的功能,以及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等,逐步引导学生形成对汉字结构的理性认识,注意利用规律识别和记忆汉字。

教师在进行汉字结构的解读时,要注意解释的科学性,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胡乱联系,以免误导学生。另外,由于汉字的构成及演变过程十分复杂,许多声旁和形旁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字音和字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教师不要让学生过度依赖汉字形声字的表音功能,也不要让学生对字形的形成过程过分追究,以免舍本逐末。

参考文献:

[1]彭万勇。教学对外汉语汉字字源教学法论略[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2]马艳辉。对外汉语教学的汉字与词语教学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3]胥宇虹。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

[4]李莉。汉字文化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2)。

[5]张海燕。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的教学研究[J]。理论界,2009(06)。

[6]赵明德。汉字易学与对外汉语教学新路子[J]。汉字文化,2009(02)。

毕业论文题目1.现代汉语语音研究2.汉语新词语研究3.汉语外来词语研究4.汉语字母词研究5.汉语媒体语言特点研究6.汉语修辞研究7.汉语多音字研究8.汉语复活词研究9.当代汉语科技词语研究10.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11.当代汉语词语语音形式的发展变化12.汉语惯用语研究13.当代汉语新谚语研究14.当代汉语青年流行语研究1.现代汉语同音误用研究2.谈谈副词“终于”的用法3.论正极意义和负极意义4.语用正误与语频统计5.因果关系与转折关系的上位义比较6.给病句一个理由1.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符号2.文化符号“道”和“道”族词汇的研究(说明:本题中的“道”也可换成“气”、“心”、“性”、“理”、“天”、“命”、“神”等字,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3.当前我国社会称谓的使用问题4.“女士、先生、小姐、太太”使用情况调查5.“同志”的尴尬6.文学语言研究7.汉语语气词研究8.书名和社会文化心理9.店名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店名”也可换成“人名”、“姓氏”、“地名”、“菜名”、“品牌名称”等等词语,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0.鬼神名称和宗教文化11.命名和艺术世界——谈小说《西游记》的人物、地点命名在艺术建构中的作用12.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3.汉语动物名称研究14.汉语植物名称研究15.新时期小说语言粗鄙化现象研究16.“X吧”类新生店名研究17.说“秀”(英show)18.汉语象声词研究19.泛义动词“整”与“搞”的比较研究20.汉语感叹词研究21.东北方言动词“造”的研究22.东北方言语气助词“呗”的研究23.东北方言后缀“——巴”的研究24.新时期以来新生句法现象研究25.话语与政治的关系研究1.字词误读研究、字词误用研究2.汉字形体演变及识记研究3.褒义词考查分析4.同义词辨析与运用5.贬义词考查分析6.汉英词语对比研究(包括对外汉语教学)7.成语运用研究、习语运用研究8.新闻语言研究9.广告用语研究10.法律、商贸语言研究11.社交用语研究、文艺用语研究(小品、歌词等)12.词类区分研究13.语境与语言表达研究14.新辞格研究或辞格发展研究15.语境对词义(句子结构)的影响16.有特点的句法结构考察分析1.现代汉语语法2.汉语应答句研究3.标题语法研究4.标题语用研究5.标题语义研究6.东北官话地点方言研究7.东北官话语音研究8.东北官话词汇研究9.东北官话语法研究10.东北官话语用研究11.现代汉语词典编纂研究12.现代汉语修辞研究1.现代汉语主谓谓语句研究2.现代汉语补语研究3.程度副词与状态形容词的组合研究4.程度副词与特殊的动词性结构组合研究5.“副+名”的社会运用考察6.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7.动词和名词的句法语义关系研究8.现代汉语歧义问题研究9.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10.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11.现代汉语程度副词重叠式研究12.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 当代作家语言研究(包括词汇、语法、修辞)2. 报刊语言研究3. 节目主持人语言特点考察4. 少儿节目语言特点考察5. 流行歌曲中的若干语言现象6. 法律语言研究7. 辩论、演讲语言的特点8. 对外汉语教材的对比研究9. 留学生汉语习得的语误研究10. 汉语各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研究11. 现代汉语插入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12. 现代汉语委婉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13. 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研究(如:对了、嗯、好、得了、回头、然后、我说等)14. 代词“人”、“人家”使用情况考察15. 句末语气词使用状况调查16. 谈“俗话”17. 汉外对比研究(如:亲属称谓、外来词、具体语法现象)18. 状语的类型与状语的位置(是否可以前置)19. 《现代汉语词典》收词情况分类考察20. 夫妻互称的历时、共时研究21.交际语言的若干问题研究1.对外汉语语音教学2.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学习研究3.韩国留学生汉语单字音学习研究4.歧义格式的实验语音学研究5.哈尔滨方言单字音研究6.歧义结构的语音分化研究7.黑龙江方言语音研究8.“都”字歧义句的实验语音学研究9.哈尔滨方言声调研究10.实验语音学11.对外汉语单字音教学研究12.语音史研究13.语音的规范与发展毕业论文题目1.《审音表》与《现代汉语词典》定音比较研究2.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研究3.对外汉语教学技巧研究4.对外汉语词汇教学5.对外汉语语法教学6.对外汉语汉字教学1.语言文化教学策略与方法2.汉语中介语研究3.对外汉语教学史研究4.对外汉语教材分析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口语训练7.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1.关于中国文化教学问题的宏观讨论2.语言课的文化教学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4.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5.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6.情景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7.对外汉语中的俗语教学8.交互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9.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角色10.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1.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2.对外汉语中的成语教学3.对外汉语写作教学4.对外汉语形容词教学5.对外汉语虚词教学6.程度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7.祈使句的对外汉语教学8.疑问句的对外汉语教学9.感叹句的对外汉语教学

小学生语文课外精读策略研究论文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由于小学生关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学生容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他们才会对书感兴趣。 3.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 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而且要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4.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 5.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三、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课外阅读。 1.开发图书馆。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每个农村小学就逐步完善教学设施,着力建立图书馆或图书室。 2.建立班级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3.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4.优化读书环境。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增添了文化气息。读书时,放上一盒优雅舒缓的钢琴曲,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尽情地读书,平和的心境,互相感染,融入书海而不亦乐乎! 四、积极评价,让学生坚持阅读 学校要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加语言沉淀,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入手,主动养成七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认真细致的阅读习惯认真的阅读习惯首先表现在阅读的时候能够专心致志,把注意力全部放在阅读的对象上。简而言之,就是要用心读书,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抵制干扰的能力,形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其次要在激发兴趣上下工夫,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认真阅读的习惯。二、列出清单的阅读习惯虽然读书多多益善,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加上近年来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目可谓浩如烟海。在大量书籍中,老师要根据时代的需要和课标的要求,针对不同年段列出要阅读的书目清单,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为此,针对每年段的课标要求,我都会列出思想健康,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阅读清单,这样学生就不会毫无计划和目标地去阅读。三、晨起早读的阅读习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学生在早晨精力充沛、思想集中,充分利用早晨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书大有益处。在晨读中,学生品味着文章的语言,感悟着语言文字的美,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快乐地理解文章、读懂文章,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朗读技巧,而且又提高了学生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充分利用好晨读尤为重要,老师切忌在晨读时间内处理班务。在晨读时,老师或与学生一起读,或辅导朗读能力差的学生,或组织学生进行晨读比赛,或让学生跟着录音读,学生在快乐的晨读氛围中度过,他们会自不而然地喜欢上晨读,期待每天的晨读。四、定时定量的'阅读习惯除了每天的晨读外,老师还要每天布置学生在校外的读书时间和内容,要求学生要在大致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阅读内容。低年段学生可布置每天20分钟的阅读时间,中年段学生可布置每天30分钟以上的阅读时间,高年段学生可布置每天1小时左右的阅读时间。老师可根据当天教学的内容布置相关内容的阅读,如,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就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书,学习了《冬阳·童年·骆驼队》就读《城南旧事》一书,也可根据列出的清单布置作业。五、有的放矢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书,主要靠老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在教学新课时,第一次读是解决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第二次读要求理解一些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第三次读则是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次读就是理解课文主旨。以上"四步曲"就是在阅读时做到了有的放矢。教师在让学生反复读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归纳方法,如如何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将理解的词语说出一句话,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并鼓励学生把读书"四步曲"及方法不断地运用于阅读实践中,日积月累就能形成有目的的读书习惯。六、写读书卡的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感悟,总会有触动心灵的地方,如果把这些点滴体会用读书卡的方式记录下来,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又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能力,真可谓"一箭双雕。"读书卡中可设置书名、作者、增识的字、好词好句、主要内容、我的感悟等。学生记录那些美好情愫的文字,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那些精彩的描写、精辟的议论、优美的抒情、名人名言、凡人妙语,可以帮助孩子们分清真善美、假恶丑。七、圈点批注的阅读习惯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就是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勾画、一边品味,用一些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重要的字、词、句,划出层次,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读透文章,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真正有自己的见解,达到既忘我又有我的境界。圈点勾画可要求低年段的学生,作批注则是要求中高年段的学生,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是极好的。"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勤于要求,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才会因为会阅读而更加地爱语文!参考文献:张培秀。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中国校外教育,2012(01)。浅谈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初中生文学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浅谈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论文

一、创造适合学生读书的空间,营造良好氛围。 每天抽出一节课谈课外阅读体会,讲精彩的故事以及精彩的语段,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这样以点带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让同学们交换阅读,把自己喜欢的书(当然得经过老师审阅)和其他同学换,比赛谁读的书多,记住的好词多。使读书成为同学们不可缺少的课外生活。在班里办一个图书角,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书拿来和同学分享,使每一个同学都以读书多而自豪。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一)、通过讲解培养兴趣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不懂得课外书的趣味。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帮助学生分析书中深奥的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二)、亲身带领读书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三)、“赏识激激发兴趣。”     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一)、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