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体验式作文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

体验式作文教学论文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小学生作文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他的语文能力。作文本应顺其自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悉心体味,“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但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本来最富有个性的作文变成虚假的、机械的,应训练习。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话真情。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谈真话,抒真情。这里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留心生活 捕捉素材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随时记录下来,因为作文教学不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因此,老师要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启学生的写作源泉。二、学好语文 积累素材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述思想的方法。要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广泛阅读,该背的课文要背诵如流,该记的内容要滚瓜烂熟,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美文”熏陶,体味谋篇布局,达到善于借鉴运用自如的目的。同时要把作文训练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随课堂积累优美词句。因为,要使文章精彩,首先是文章有优美的语言和词语。这些内容从哪里来呢?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求每个学生备有一个优美词句本,每学完一课,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在本子上,并互相交流,有些词语还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练习写话。这样日积月累使学生获益匪浅。如教《小摄影师》、《我不会失信》等课文后,就要训练学生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特点来描写表现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内心世界等。三、课外阅读 扩充素材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生语言积累明显不足,写起文章来,就难免“入不敷出”。因此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但是单从课文中学习知识,积累素材,是远远不够的。老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向学生推荐一些童话、寓言、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以及中外名作名篇的编写普及本等。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强调学生要自备笔记本,随时摘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也是说多读是提高学生作文的基础。小学生活泼好动,真正让他坐上数分钟,读一篇长文章,他是没有耐心的。即使让他读作文范例,他往往也是蜻蜓点水式的读法,不深入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这就要求教师要与他们一起欣赏好作文。可根据不同内容的文章,采取不同的读法。写景的文章可读得山清水秀、心旷神怡,有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之感;记事的文章,可读得扣人心弦、如痴如醉;写人的文章,可读出欢蹦乱跳、活灵活现。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精句妙段,并和自己一起去读,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成了水到渠成,自然流泻轻松的事,下笔才能洋洋洒洒。四、勤动笔写 用好素材有了素材,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勤能补拙,练能生巧。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但仅仅依靠作文课堂上学生冥思苦想,“闭门造车”,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指导学生写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日记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内容不拘,可长可短,非常灵活。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练笔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当然,引导学生写日记,关键是激发兴趣,启发自觉,一般不宜把日记作为必须完成的作业来布置。要使日记成为学生生活上的乐事,让学生想写、爱写。这样学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笔的热情就能经久不衰,习惯成自然了。学生习惯了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写作的素材也就丰富了,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起来。到那时,无论写人、记事或写景的记叙文,都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还可以坚持写读书笔记,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又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径。总之,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勤写多练,在练中用好素材,同时也会促进学生不断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总之,在作文教学中,不光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这星期在教学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时, 夏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串谐音笑话,为平常的教学增添了快乐.那天的情景犹在眼前. 夏老师打开电脑,移动鼠标,点击了课件,“谐音笑话”四个大字顿时映入眼帘.只见夏老师干咳了声,严肃地说:“同学们听好了,‘兔子们、虾米们,不要酱瓜,咸菜太贵了.’”还没等老师读完,同学们的狂笑声,就如海浪一般掀起. 夏老师做了做手势,示意同学们静一静,但是笑容已挂在嘴梢很难收回,夏老师也发出了“咯咯”的笑声.夏老师正了正脸,同学们立刻竖起耳朵仔细地听着,“原来这句话的正确意思是:‘同志们、乡民们、不要讲话,现在开会了.’”一秒还没到,同学们的喧闹声、狂笑声又掀起.“兔子们、虾米们,不要酱瓜,咸菜太贵了.”“同志们、乡民们、不要讲话,现在开会了.”这谐音也太“谐”了吧,这两句话不停地在同学们的耳畔萦绕着,产生的想像空间无穷之大,造成的幽默效果如此之佳.同学们像中了魔似的,有的朝天开怀大笑;有的抱住肚子捧腹大笑;有的双脸通红,笑出了眼泪;有的笑得人仰马翻,上气接不住下气.而我却一本正经小声对左邻右舍说:“有啥子好-----”扑哧声,我也实在受不了,笑得前俯后仰,不停地用拳头直拍桌面,嘴里重复着:“兔子们、虾米们,不要酱瓜,咸菜太贵了.”教室的笑声震耳欲聋.老师传神地往下读,同学们一边想像一边笑不成声跟着念,一阵又一阵的欢笑声掀起,比刚才更狂,更凶,更猛,似乎要把屋顶给掀翻了.就这样,同学们拼命地笑着,喘着,拍着. 啊,中国的汉字真是丰富多彩.天南海北的方言汇聚一堂,那是多么精彩.。

一天,我们在上语文课,老师叫了几个同学去黑板上听写生字。

当听写到“傍晚”这个词的时候,一位同学写了个傍“目兔”。等同学们都写完了以后,老师对他的字进行了讲评,把他写的那个“目兔”重点讲了一下,说他写的是“眼睛看兔子”。同学们听了都很惊?,老师又说:“这不嘛,他写的是目和兔的组合,这样写难道不是眼睛看兔子吗?”听了老师说的话,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老师说:“笑话到此结束,我们继续上课。”教室里又恢复了安静,接着老师就讲了“晚”字的写法和意义。晚——就是日+免,把太阳免了就到了晚上了。同学们觉得这样的解释很有趣,同时又记住了晚字的正确写法。

真是一节有趣的语文课,我越来越喜欢我的语文老师了。

我们班级的老师上课时,学生有不同的动作,不信?你瞧瞧: 语文老师上课:“三军”过后尽开颜 语文老师上课可有趣啦。

有一次,我们上语文课时,学习《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一课,她叫每一个大组派一小组(4人)上台参加“课本剧”比赛。四个大组各具风味,各有特色。

还有的让我们哄堂大笑。这样,不但开心,而且还领会了课文的要点,了解了课文,学中玩,玩中学。

所以,大家上语文课时,没有一个人打瞌睡。下课后,许多人都笑着走出了教室。

数学老师上课:昏昏欲睡 数学老师就不一样啦。他上课死板板的,同学们听了都烦,还有的直接打瞌睡。

有一回,我们上课时,他出了十道题目,全是简单的,明明是为差生服务的,但好成绩的也要做。真烦。

老师等于“学生国”的皇帝(这句“名言”是我自己编的),谁敢不听?只好硬着头皮做起了作业。写完后,老师又一题一题认认真阵地讲了一遍,还拖堂!一直到第二节可上了才讲完,许多人都睡觉了。

英语老师上课:腰酸背痛手抽筋 英语老师最爱默写!几乎堂堂课默写,而且每次至少十个句子。有一次,她说:“拿出一张纸来默写”“啊?”“老天救命”这类的话在教师里回荡,因为同学们最怕默写了。

……总算默写完毕了,我们又开始进行“答案审核”。唉,英语老师呀,您就不能少默写吗? 以上就是我们主课老师上课,同学们的动作,至于副科,我就不一一讲了。

教室内,讲台上的老师正在上每周一次的作文讲评课。“掉!掉。。。。。。”一学生再次发生声音,语气显然比先前多了一份期待。“蜘蛛。。。。。。”一女生忽然大叫起来。原来,老师头顶,一只蜘蛛正在横梁上进行“杂技”表演,老师显然听见了这句话,停下了讲课,心平气和的走下了讲台,来到了女生桌前,问她:“你刚才说什么?老师的话中透着微微的怒意,女生羞怯地低下了头,小声说:“我只是想告诉您头上有一只蜘蛛!”老师盯着她看了一小会,突然转身疾步走上讲台,并皱着眉头看着那只蜘蛛,蜘蛛好像被人盯的不自然了,开始爬来爬去,好像想着一个洞把自己藏下来,老师看着它,嘴角扬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大家屏住呼吸看着老师。老师开口了:“大家既然这么有兴趣,那么大家不如来个即兴作文?”大家面面相觑,随后,大家懂得了老师的意思,开始欢呼,有甚者更是打了两个滚。开始了,老师为大家计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只有大家的心跳和笔尖沙沙的声音。“时间到!”老师喊道,大家都停了笔。老师说:“我们来抽签决定谁来读作文,”同学们一脸期待与紧张,“X X X”老师念到,那个同学愁眉苦脸的走上讲台开始念作文,“。。。。。。那蜘蛛荡来荡去,一会儿这边,一会儿那边,一会儿这边,一会儿那边,一会儿。。。。。。”“停、停,别念了。我“一会儿”都糊涂了,那个同学羞得满脸通红,老师让他站在旁边,又抽了一个同学,抽得这同学太巧了,刚好抽到了说“掉、掉”的那个同学了。那个同学一上来就嚷嚷道:“蜘蛛正在房梁上爬,东爬爬西爬爬,南爬爬北爬爬。。。。。。”老师哭笑不得:“你当蜘蛛是飞侠呀!”同学们早就笑弯了腰,老师忍住笑,又继续抽签,抽到了我们的那位喊蜘蛛的女生,看来一切皆有可能,那女生紧张死了,一上来就小声说:“蜘蛛被我看见了,然后我大喊了一声,蜘蛛就跑了。。。。。。”老师这次可没笑,他转过脸对大家说:“他们都存在什么问题?”

“讲的太粗略!”“不是,那只蜘蛛刻画得不够细致!”。。。。。“同学们,安静,我来说;他们没有把它写得有血有肉,写得很平,让人读起来索然无味!”“是啊!”“就是”“下来请班长把自己的作文读一读!”老师只能用吼才能盖过大家的吵闹声。大家安静了下来,班长神色自若的走上了讲台:“我正在听讲,突然有人大叫一声“蜘蛛”,我很不耐烦,不高兴的往梁上看了一眼,看见,那蜘蛛过来过去,好像在找妈妈,又像在找食物,不一会儿,它吐出丝来,开始荡秋天,这好像上了发条的闹钟,过来过去,我还可以想象出蜘蛛那悠闲的神色,这时她突然跳跃了一下,跃到了房梁上,站稳后,得意的站在上面俯视众人,紧接着又用一条腿旋转起来,好像在跳芭蕾舞。。。。。。”老师赞许的点了点头,说:“班长把这个蜘蛛的动作细细的描写了一遍,让人感到有兴趣,这就是我们说的有血有肉的作文了,我们要学习。。。。。。”“阿————”蜘蛛掉了下来,下课 *** 在同学们的吵闹声中也响了起来。

----------------------------------------------------------------------

这段文字体现了一个学生的恶作剧。

续写:你可以描绘当时的场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里,细节进行描写这一课堂闹剧,体现了当代学生的顽皮可爱。

批判这位学生不尊重老师的行为;或反映老师教学的死板,枯燥,体现当代学生的顽皮可爱。

抒写感受:按照你的想法发表你的见解

希望我的理解对于你的灵感有所帮助

今天,刘老师带了四瓶泡泡走进教室,我们大家都兴奋地哈哈大笑,有的同学似乎都忘了自己是来学习的,还有的兴奋过了头连要写作文都忘了,觉得自己像一只正在蓝天上飞翔的小鸟。

开始吹泡泡啦!我们像免子一样地冲向刘老师坐的桌子旁,只见刘老师拿起泡泡瓶,拧开盖子,抽出泡管,沾了一下泡泡水,然后慢慢地移到嘴边,轻轻地吹,同学们似乎忘记了以前烦恼,带着微笑跑过来跑过去,有的泡泡太高了,同学们跳起来用头去顶泡泡,还有的踩在椅子上,有的站在桌子上,都生怕自己抓不到,刘老师吹出来的泡泡真漂亮啊!五颜六色,各种各样,有大也有小,最大的比我的拳头还要大,最小的像一颗颗珍珠,真美啊!飘在半空中的时候,好像一群小朋友在游泳池里游戏。 刘老师吹得累了,就换了几个上课听话的同学来吹,我也被选上了,只见有好多的同学围在我的桌子旁,等我吹泡泡,我像刘老师那样沾了一下水,拿起来,我还没吹他们就抢着吹,一口气全吹到了我的脸上,我气坏了,正要抓他们,我马上想到了我手里的泡撒到地上可就不得了,会有同学摔跤的,想到这里,我的表情虽然不动声色,但是我的已经火冒三丈了。

刘老师看我们也吹的累了,又换了一些同学来吹,我们班的同学全吹完了,地上到处都是泡泡水,像我们见过的滑冰场,同学们在上面滑来滑去,又像一群小鱼儿在上水面欢快的舞蹈,老师发火了,我们才停下来,同学们依依不舍地回到了座位上。 今天吹泡泡的游戏真有趣啊。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但作文教学多以命题作文为主,“老、旧、虚、拼”现象屡见不鲜。

本文以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为切入口,联系精品课程建设案例,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1、创设有效情境;2、紧扣年段目标;3、对比学习范文;4、多元评价;5、接力日记;6、办作文报;7、悦读悦写等。通过这些方式和手段丰富学生表象,指导写作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情境体验;丰富表象;教学策略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一线教师困惑最多的地方。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多以命题作文为主,“老、旧、虚、拼”现象屡见不鲜。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未能创设有效情境,指导写作方法,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缺乏观察意识,对作文缺乏兴趣。

写作心理研究指出:作文必须经历“物-意-文”双重转化的过程,即将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观念或情感,再将这种观念或情感转化为书面言语。但在多数情况下,写作时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并不出现于眼前,赖以转化的物质基础其实就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留在人脑中的记忆表象。没有表象,“意”和“文”只是无源之水。不同的“物”在人脑中的表象并不处于相同的水平,同一表象在人脑中也不完全凝固不变,常常会淡漠和遗忘。因此,表象储存的质量如何与作文质量直接相关,有效的情境创设就是为了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

据此,我以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为切入口,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是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课堂内科学有效地创设一种情境。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交流,丰富表象。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指导学生写作方法,把作文教学与语言表达、思维发展、性情陶冶等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出有个性的作文。并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1.在写作文时,我们有时无从下笔,经过冥思苦想,突然间文思泉涌,真可谓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艺术节上,欣赏着同学弹奏的醉人的琵琶曲,你会闭目吟诵道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 .3.小明学习不用功,整天想着玩,你会用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来劝诫他.4.欣赏自然万物,古人喜欢借物表达自己的情操请你写出一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0。

(一) 用自身的感受去创设情境。

小学生爱听故事,尤其爱听老师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可以在指导他们写作时,讲述一些自己的故事来感染他们,以教师的自身感受来创设一种情境,诱发他们敞开心扉,与老师产生共鸣,从而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如我在指导写《----的苦恼》的半命题作文时,我没有急于指导他们怎样审题,怎样选材,而是对他们讲述起自己的苦恼。我从小便患上近视眼,这给我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多苦恼,有一次上语文课,老师在黑板上讲解“鹰”的字型,因为我看不见黑板,便格外用心地听,只“听”老师到“‘鹰’字里面有个‘双立人’……”。

我错误地领会成是这样一个字“鹰”,于是在课后听写时,我因为错了字而遭到老师的指责。唉,都怪这双近视眼,心里别提多苦闷了。

然后,当我要求他们也大方地讲讲自己的苦恼时,一只只小手高高地举起,纷纷地把自己的苦恼告诉大家,有的同学讲述了自己“个子矮”的苦脑;有的述说了“小胖墩”的苦闷;还有的则讲起了自己家没有电脑的烦恼……。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个个敞开了心扉,各种新颖的话题不断产生,随后的作文中不公选材多样,而且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用多彩的活动来创设情境。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造成目前学生“榨文”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作文环境单一,可供写作的材料太少,总是写那些司空见惯的事,难以勾起他们的表达欲望。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泼流个不息。”我们的生活丰富多采,为什么不充分利用这丰盛的资源来为学生创设作文情境,使他们自主地投入到写作当中去呢?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我经常有意识、有计划地为学生组织一些活动,指导他们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这块土壤上吸取知识经验,从而积累写作素材,写出真情实感,比如,在父亲节、母亲节前夕,分别给学生一周时间为爸爸、妈妈做一件好事;在班级有目的地开展“献爱心”活动,开办赛诗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并充分利用学校组织的春游、运动会、参观等活动。

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作文的源泉变为一潭活动水。 如:去年年未,我班有一名同学要移居加拿大,想到同学们想处六载,情深谊厚,今朝分别不知何日再聚首,为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传递友情的机会,我布置班干部们利用班会为他开了一个小小的送别会,会场的气氛可想而知。

同学们流泪在留言簿上留言,握着手互道珍重,连平日最不关表达的孩子也随大家含泪唱起“友谊地久天长”的歌曲,整个班级被一种浓浓的同学情包围着,在这动人情境中,同学们都真切地感受到友情的珍贵!在事后的随笔中,学生那浸润了真情实感的文字谈来令人落泪:“从来没有想过,我们之间的情谊如此深厚,在那流逝的岁月中,我并没珍惜他的存在,而今日,望着那空空的座位,我的心竟然也像被掏空一样……,朋友,一路顺风,在那满目金发碧眼,满耳ABC的陌生社会中,请不要忘了祖国,忘了母校,忘了我们……我们期待你的成功!”“挥一挥手,却难说再见!难忘那留言簿上真诚的祝福,难忘送别会上那动人的歌声,更难忘那执手相看的泪眼……好同学,无论你在天涯海角,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读着这一篇篇催人泪下的文章,我更深信,用多彩活动来创设情境,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用优秀范文来创设情境。

小语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知识非常宽泛,不公有丰富的语言材料,还不感人的故事情节,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地结合一些优秀范文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读写结合。 《荔枝》中母亲舍不得吃荔枝的细节描写,这些情境都可以很好地切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作文的好素材。

总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深深感受到,在作文教学前创设情境,并不是为了适应教改而采取的花哨形式,而是使学生的作文训练回归到正常的程序中来,让学生通过情境的创设,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多恣多彩的写作情境,缩短写作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思维潜能,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所谓“生态课堂”指的是在课堂上通过绿色、健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把对环境的认识和情感统一起来,使学生了解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及其广泛的生态关系,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使学生树立和谐的自然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培养人才,创造条件.情境作文就是通过感知情境来积累表象达到启发想象的目的,最后描绘情境作文.有音乐触发人对事物的整体感知,使人感到心旷神怡的同时对眼前的对象有一种亲切感,充分体会他的美,再把心中所感用文字表达.去百度搜搜,有很多关于这类的总结文章的。

以上是我自己的理解.。

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然而,有的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叫苦不迭。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快乐作文呢?下面我就谈一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拉近作文与生活的距离,培养写作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单凭空想像是写不出好作文来的。我们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身临其境才能获取和积累写作素材,写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尽可能多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参观、课外实践活动、文体竞赛、游戏等,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金秋十月,学校组织了一次去农场采摘活动。到了果园,满眼都是红的绿的苹果、枣子,这可是他们头一次见到啊!学生兴奋得不得了,飞也般得冲进林子。他们几人一组,想尽一切办法地抢摘着,提着沉甸甸的“战利品”,个个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回来后,他们以《快乐的采摘》为题记录下了这次活动。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兴奋、快乐的感受,这篇作文当然写得是前所未有的生动。

当然,还可以在作文课中现场组织一次活动或比赛,如拔河比赛、老鹰捉小鸡,打龙头。这样学生既是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观察者,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又有教师的引导观察,使学生既乐在其中,倾情投入,又能置身事外,冷静观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描述生动,充满情趣,写作兴趣也会自然而然有了。

二、写“下水文”,激发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

动动笔,或者作和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说,就是“下水”。这话是极有见地的经验之谈。老师如果坚持“下水”练笔,不仅能使自己得到提高,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从而大面积地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向师性经常写“下水”文,确实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一次,我指导学生写《我熟悉的一个人》。在部分学生写孩子的习作草稿中,几乎个个都是一样的描述。其实,人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特点。小孩子的长相绝对不会彼此相同。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细致地观察,想当然地写。针对这一具体共性的问题,我首先从学生的习作中抄录几个片段让大家“认领”,由此让学生认识到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写的重要性。接着我朗读“下水”文,让学生猜猜老师写的是谁,并说出根据什么猜出来的。我写的学生是这样的:“个子很高,身体消瘦。他留着短短的平头,浓黑的眉毛下有一对不大的眼睛,一笑起来就成了一条缝儿。鼓鼻梁,尖下颏儿。也许是身上没有力气吧,他总是弓着背,下巴搭在课桌上,显出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你再看他那一身黑乎乎的校服,可想而知定是个淘气包。”我读了之后,学生们马上猜出我写的是谁。这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举手练习说话——说特点猜人物。

三、利用多媒体,激发写作欲望。

实践证明:靠大谈写作意义、重要性之类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的事物激活思维,才能使学生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叶圣陶先生亦云:“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运用多媒体教学作文,可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进课堂,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

例如:写景抓不住特点,写不出意境和内涵是学生不喜欢写景的重要原因。人们往往把这归结于学生对周围的景物不够留心,缺乏丰富的联想,加之谴词造句的火候不到所至。而实际上,老师指导学生写景时仅仅纸上谈兵,没有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融入景物才是学生对写景作文倍感头痛的关键所在。在一次《我爱家乡》的作文教学中,我首先演示CAI课件(小兴安岭美丽而富饶的景色),这样学生自然就被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课堂上巧妙的用画面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课件意境美。有了表达的欲望后,再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捕捉习作素材,帮学生成功的跨越写景作文这道难关。学生在课堂上同时受到音乐、美术、文字语言等多种媒体的熏陶,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因此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相当高。学生习作题材较广,感情真挚,能写出一定的意境,文章颇富新意。

四、以赏识激励,激发写作热情。

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

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实践证明,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而对赏识却欣

然接受。一个班的学生写作水平当然是参差不齐的,但从学生的'写作愿望来说,他们都有追求美好、憧憬未来、渴望成才的共同特征,他们都想

用优美的词句、新奇的立意、巧妙的构思来写一篇“杰作”,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因此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我对每一位学生的作文都会认真地写下评语。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学生在看到那些恰到好处的批语后,不管自己写得好不好,都会有一种舒服感,更激发了他们写好作文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五、展示写作成果,激发写作动力。

强烈的成就感会给人于前进的动力。小学生好奇心强,又爱表现,教学中我利用他们这一特点,为学生习作创造展示的机会,共同分享他们的成果,使他们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例如,我利用黑板报不大的一块地方,开辟出一片“作文小天地”,让学生中一些优秀习作都有机会在园地中得到展示,满足小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同时又做到定期更换,这样既调动了学生们的写作积极性,有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间,做到人人有机会。每一期作文展示后,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评比,评选出“班级小作家”。被选上的学生喜形于色,深受鼓舞,没有被选上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个人作品收藏,把自己满意的作品集结成册,这样既能留下美好的回忆,又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的积累。这些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也乐此不疲地积极参与。写作对他们来说,再不是一件苦差,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了。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只有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使他们热爱写作、乐于写作。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在其中。

体验式教学课题研究论文

体验式教学下教学模式论文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的现实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高校毕业生更好地实现就业,构建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在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更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建设能够指导大学生转变就业思想,养成科学的就业理念,培养毕业生形成明确的就业目标,增强毕业生就业的综合素质。着实增强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效用效果,一定要构建适应新形势下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引导毕业生的就业行为,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目前我国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帮助毕业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特点,明白自身就业所具备的优势,知道对自身就业不利的条件,充分地把握当前就业市场的竞争程度,合理地定位自身的就业范围,科学地规划自身的就业方向,为更好地实现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石。因此,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就要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坚持理论讲授的同时,牢牢把握当前就业的现实状况。现在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不同于以往的大学生,他们更加注重追求自由、追求个性,因此在指导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用其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导。本文所讲述的体验式教学就是这种思路的教学模式,通过在职业规划课教师的指引下帮助大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把大学生的自主亲身体验当成目标、中介、过程和结果而实施的教学活动。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职业规划理论知识和大学的现实行为相结合的方针,借助职业规划教师的全面设计,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在积极参加对自身志趣、能力、职场、职业生涯决策整个过程中得到切实的体会。体验式教学能够有效地将情境设计与大学生的探究过程当成实施有效教学的载体,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充分发挥毕业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坚持以大学生的体验为中心,突出体验式教学,将大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最大限度地应用到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更好地服务于就业。

二、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模式构建

(一)构建体验式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构建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要有先进的思想作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构建体验式教学活动中就是要坚持把大学生当作主体,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理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以满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急迫需求为立足点。努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增强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按照体验式教学的规律办事,把大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激发出来,把体验当成职业生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有效地指导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的规划,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综合素质。对大学生开展体验式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帮助大学生在求学期间不仅学到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学会正确地认识自身,合理规划自身的职业道路,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素质,而不仅仅局限于帮助大学生学会职业生涯规划技能,因此可以讲体验式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增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增强其职业生涯规划技能。

(二)设计多环节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主要是通过多个环节的教学模式体现出来,坚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由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学习方式。体验式教学模式体现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具体过程中就是指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讲授过程中转变之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变为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大学生积极体验,由填鸭式教学转变参与式教学。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单纯地将职业生涯中的各个不同的概念教条式地讲授于学生,而是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清楚地界定,充分开发不同的就业指导资源,对就业问题进行情景模拟,有效利用课堂上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究活动。职业规划教师要尽力培养大学生参与课堂的精神,激发大学生对课堂的活跃度,同时在师生互动中帮助学生自主探索,让大学生在体验式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增强就业能力。首先,模拟职业生涯规划的体验场景。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讲授过程中,职业指导教师应当按照职业规划课程的内容进行教学场景的构建,增强课堂讲授的趣味性,启迪学生进行思考,挖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使大学生在和谐的气氛里增长才干,分享体验,教师借助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队进行科学指导,让毕业生身临其境感受毕业规划的场景。在情景模拟中,指导教师进行职业规划课程的教授。其次,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职业生涯探究活动。在职业规划指导教师的场景模拟中,使大学生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法。指导教师应当事先认真分析判断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程度,教师要预知到课堂上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精心准备,适时留意大学生对活动的体验状况,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地分析,分类指导,合理控制体验探索的活动时间,保证活动的可持续性。教师要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分析,总结学生进行自我观察和反思的素质,增强学生自身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再次,对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进行讨论和评论。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指导教师需要认真设计一些问题,同时将其列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使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进行讨论并发表一些不同的意见,在讨论中要充分发扬民主作风,活跃课堂气氛,好的意见要对其表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指导教师应当认真细心地听取和鉴别学生于分享活动中的职业取向以及认知偏差,对学生的职业取向开展一定程度的评论,引导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同时有计划地对自身的职业规划进行调整。最后,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整理工作。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经验和教训应当及时地进行整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指导教师要认真地对教学情境进行合理科学地设置,另一方面学生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验式教学活动中,充分体验这种教学模式,分享自己的想法,提出合理的意见。指导教师要对体验式教学过程中的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提炼,对重要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进行梳理,形成有机的结合体,把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切实体验、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总结成系统的能够理解的通俗性理论。

(三)灵活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

第一,充分运用情感体验法。在信息化时代,依靠现代化的媒体,如网络、电视、客户端等现代化工具,合理有效地利用学校现有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学资源,按照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内容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通过这种氛围有效地感染学生的思想感情。借助感染学生的思想情感把课堂气氛突出,借助情感的作用升华为意志和行为。举个例子,当指导教师解释“爱好”这一词组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首平缓的曲调,使学生闭上眼睛回想以前开心的日子,使学生表现出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能够使其忘记时间和空间的存在,进而使整个自我投入到课堂中,借助有效的情感体验表达爱好的含义。第二,适时进行角色体验法。按照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预先使学生自主准备话剧、相声、模拟招聘等活动,借助不同的扮演使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动状态。将让人提不起兴趣的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现实案例,一方面使角色扮演者有了亲身体验,另一方面也能够促使欣赏者发生情感的共鸣。借助生动的戏剧化表演能够使学生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转化成一种自我的行为约束。借助角色的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容易地适应现实的职场招聘情形,更好地适应以后真实的职场招聘情形。第三,有效地使用竞争体验法。现在的90后大学生富含朝气,具有一股奋发向上、渴望自由的精神,进取的精神也体现在这个群体身上,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应该按照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效地开展若干有助于就业的竞赛活动,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举个例子,组织就业方面的知识竞赛,把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队,使这些若干个小队对教师提出的有关就业方面的试题进行抢答,得分多的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不仅要有精神方面的奖励,而且还要有物质方面的奖励,对成绩不好的也要进行处罚。通过竞赛答题增加学生就业方面知识,提升其综合素质。第四,充分运用现实体验法。借助社会实践活动将学生带领进现实的工作场景中,使学生尽早地认识社会的本质,将大学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学校和院系应当尽力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锻炼机会,引导大学生主动参加实践锻炼,增长才干。举个例子,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人才招聘会,把握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变化。学校要尽量安置学生实习,顺利地完成体验式教学的实践环节。

(四)加强体验式教学的课外实践保障

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验式教学着重于讲授内容的实用性和授课环节的有序性,另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验式教学更加重视对课外实践环节的引导。职业生涯规划的授课过程中的体验更加偏向于一种学生的心理体验及自身的反思,而课外的体验则偏向于对职场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增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实效性,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环境。因此,加强体验式教学的课外实践保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高校应当加强课外体验基地的建设力度,不断扩大学生的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增强校企合作的力度,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学生锻炼的资源,建设学生课外实践平台。第二,探索科学的课程体系,把学生的实践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第三,推动社会实践朝着常态化方向发展,引导和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按照职业测评结果和职业规划意向,选择和自身职业方向一致的工作岗位开展体验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课外体验过程中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检验知识的正确性,同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其符合自身的特点。第四,体验式教学更加需要课外实践教师的全程指导,按照各个年级和各个专业学生自身的特征,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就业意向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职业体验指导,依靠集中授课和个别辅导等形式,对学生的职场体验实施全程监控,最终达到校内和校外体验的统一。

三、结语

借助全方位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学生能够得到直接、具体和丰富的体验,进一步明白知识经验的重要作用,调动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体验中产生情感,养成在实践中独立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观念。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是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发展方向,然而把体验式教学应用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中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高校构建体验式教育教学的长效机制。

多维互动体验式教学的构建论文

摘要 :现代教育技术强调教学设计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以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这与重视创设情境和激发情感,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其融会贯通的实践能力的体验式教学具有一致性。本研究以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融入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为基础,从认知互动和情感互动是体验式教学的切入点,以及体验式教学的本质强调亲历性两个方面论述了研究的必要性。构建多维互动的体验式教学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具有建设性意义。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多维互动模式;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要求根据个体的认知特点与规律,通过设置现实中曾经经历过的情境,展现教学内容,让个体在体验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激发情感、提高能力并建构体系的教学形式。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设置清晰的教学情境,激发并引导受众的情绪情感,让其通过亲身感受和自我领悟,在实践中验证课堂教学内容,进而真正实现教学所追求的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知行合一、探索实践的独立的自我。体验式教学倡导了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其以个体的终生发展为理论依托,重视对生命的尊重、关怀、提升与拓展。这一教学模式不仅仅关注个体在教学活动中能够获取的知识量,更注重经由教学培养和扩展个体的生命意义和自我价值感。体验式教学强调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对其情绪情感的彰显和升华,强调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其重点并非否定以单向传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而是基于课堂教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原则促进学习并改善绩效。通过创新、应用、管理教学资源和教具,综合多元的教学方法,为教学目标设计独特的教学活动,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以优化教学课堂,提升教学效果。而体验式教学能够满足上述要求,其重视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强调其主观能动性,增强其融会贯通的实践能力。构建多维互动的体验式教学是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依据,采用媒体借用、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拓展训练、模拟创业、课外项目等方法,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亲身感受学习知识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检验。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是构建多维互动模式

在社会学视域,“互动”是指社会中的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基于某种关系而进行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传播学视域,对于“互动”存在两个层面的界定:一种指不同主体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沟通、交换和分享;另一种是指不同传播要素相互之间的制约、影响和作用。将“互动”引入教育教学领域是学科间的融合和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是以先进的教育学理论为基础,以多维互动模式革新了传统的单向传授式教学,加强了教学媒体的功能,丰富了教学活动的内容,能够发挥和凸显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和补充以对己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和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任务是创新教学模式,其中构建多维互动模式是教育模式创新的核心。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注重以受众为主体的教学设计,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创新课堂教学情境,关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其主要目标是探索在课题教学组织者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和环境自主获取、处理和加工新知识的能力。多维互动式教学强调知行合一、知情同一,具备多元互动性、个体差异性、叠加整合性、动态平衡性、形式多样性诸多特征。因此,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最新的现代教育资源和技术,探索构建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融合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堂教学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师生共享学习资源,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教学过程具有渐进性,教学效果具有可操作性,教学评估具有可测量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拓展教育者和学生的教学体验的交集,加强双方问题视域的融合。教育者需要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性建议,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已有的教学条件,及时获得反馈意见,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化解教学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计划将教学任务与教学实践相关联,构建出知识内容和理论体系。总之,为了达成课堂教学效率、效果、效益相结合的“三效”目标,教育者需要通过建立现代教育技术意识,增进积累教学理论,有效管理教学活动,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完善重构教学过程,美化修整教学环境,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研究与创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二、构建多维互动的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培养与发展理性思维和辨证思维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教育目标,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由现象到本质,对现象的认识的积累引发人类智慧的产生,因此人们对现象的认识方式决定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决定了许多“先天先验”能力的发展。人类的智慧在于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要沿着不断寻求事物的新属性、不断寻求事物的同质化、不断寻求事物的新组合这三个方向实施。这与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是类似的,首先是设置教学情境、呈现教学内容、让学习者做好接受直观的感官刺激的心理准备;接着根据学习者的“先验知识结构”使之初步接触教学内容,进入教学环节;然后以感知感悟为基础推动学习主体和客体相融合;最后鼓励学习者将体验结果表达出来,表达方式既可以选择情绪情感宣泄,也可以采取言语文字记录。构建多维互动的体验式教学的互动性体现在教育者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进行互动学习,交流传递教学内容,并互相进行练习测试。当课堂教学提供的信息越生动形象、感知度高,学生获得的信息量就越丰富,互动的效果就更优化,效率就更高速,过程就更流畅。该教学模式的体验性体现在设置逼真的教学情景,模拟社会情景或现实生活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迁移到日常实践中去,并将有效的行为模式和经验泛化到实际应用中。教案的合理性是体验式教学发挥效果的重要前提,教学方案的设计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改变。总之,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多维互动的体验式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融入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体验式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主体,以体验为载体,让个体通过自我感受去领悟新知,再回归于实践的教学模式。其通过借鉴心理学关于心理场论、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完型理论、后现代心理学、生命哲学等探索体验的作用与意义的相关理论,强调了在体验的过程中加深理论学习、生命成长、人格培养与个性发展的重要意义。这一创新型教育模式用富有生命力的体验和感悟取代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主导课题教学的模式。拓扑心理学的创始人勒温以心理场论为基础,认为教育理论应倡导行动研究,个体行为的产生是一种场的机能,包含多种条件和力量的交织。因此在行动研究中认识与评价在教育过程产生效果和影响的各种因素比发现新的`教育规律更重要,应该通过行动研究不断地探索、改善、解决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体验式教学基于拓扑心理学和心理场理论,动态结合了理论与实践,强调教育理论的可行性与实践性,教育实践应重视体验与互动,教育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对策的统一性。勒温的行动研究法作为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融入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最大的贡献在于纠正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不足,为探索教学理论与整合教学信息技术提出了新方法和新路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将学习视为每一个个体的自我终生发展,为了满足个体人格整合、心灵成长和个性解放。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培养学习者的自尊和自信以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个体的自我成长并非依靠单方面的外部输入和行为塑造就能实现,必须依靠个体的自我体验和感悟生成。这一理论与体验式教学的理念相一致,学习者只有自己发现并进行同化和内化的知识才能够影响个体的行为,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习应该基于学习者的内在动机之上。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同样蕴含着多维互动模式的相关理念,认为学习者是自我成长和发展的主体,即学生必须具备强大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将教育过多的倚重于他人和外在因素。因此,一切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都将最终落实在学生这一主体,一切教学成果也要体现在学生自身,离开了学生主体来谈教学是无的放矢。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优劣取决于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多维互动的体验式教学就是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尊重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和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积极参加与教学相长的实践活动来进行自我培养、自我成长、自我革新和自我提升。

(二)认知互动和情感互动是体验式教学的切入点

教学过程是认知互动与情感互动的统一,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信息交流和情感信息交流是师生之间互动沟通的两条信息路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保证这两条信息路径都畅通无阻,否则无论哪一条路径产生信息沟通障碍都会影响教学活动的实施。在体验式教学中,教育者采取任务设置、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头脑风暴等方法,设置与教学内容相统一的情境和情感氛围,引导学生以团队分工协作的方式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让他们在认知、体验、思索和感悟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自我思维,最终教育者组织全体学生进行交流体验、分享感触、提升认识,为激发自我的内在价值和生命意义努力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因此,在体验式教学中认知互动和情感互动是相辅相成的切入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育者、学习者和教学内容之间是单向的三角关系,而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师生通过认知互动和情感互动进行双向交流,师生关系由单向三角形结构变成多向四边形结构,因此,多维互动的体验式教学是“知、情、意”三位一体的教学。认知互动和情感互动是体验式教学的切入点,认知互动属于信息交流路径,主要是对知识进行吸收、储存、转化、同化、内化、评价;情感互动隶属情感信息交流路径,其具备的动力功能、调节功能、疏导功能、强化功能、迁移功能、感染功能,情感互动能够提升认知互动,二者应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共同为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承担启动、导向、维持、协调、平衡的作用,以实现高效优质的教学目标。苏联霍姆斯基认为,“认知互动为求共识,情感互动为求共鸣”,认知的最终目的并非仅仅停留在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将知识体系内化为主体自身的情感和人格,以探索“为什么”;知识只有成为主体自身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才能深化为“怎么办”。教育的起点是“教”与“学”双方的积极的参与,是教育者和学习者相互心灵微妙的接触,教学的终点要回归到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这充分说明教学活动应伴随着认知互动和情感互动,而非枯燥的理论的探索和知识传输。情感是体验式教学的重心,情感是体验的出发点,个体曾经的命运与际遇,内心的情绪与情感累积是体验和揭示生命意蕴的起点;情感也是体验的终结点,能够把对生命活动新的把握生成体验,把对生命更深刻认识注入个体认知体系。因此,从认知互动和情感互动切入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不但是认知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以实现安顿自身情感为目的的师生之间情感交融共鸣的过程。

(三)体验式教学的本质强调亲历性

体验式教学与传统式教学的差异在于,其不仅注重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正确与否,还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的情绪情感的升华和“体验”本身对学生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的影响。因此体验的价值往往并非在于体验过程中获取的某种固化的有形知识,而在于气质、人格、情绪、情感、认知、态度、价值观和责任意识等重要品质的培养。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的自我选择与体验深度影响着上述心理行为品质发生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因此,体验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体验对生命成长的意义,为健全人格的培养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广大的空间,是提升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制动阀。体验式教学的本质特征是亲历性。“亲历”与“亲身经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包含实践层面的亲历和心理层面的亲历。实践层面的亲历,是指主体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体验、情境带入等亲身经历日常生活事件;心理层面的亲历,是指主体通过对自我的回顾性反思和对他人的移情性理解在心理上虚拟地亲身经历某件事。体验式教学主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知、感情和行为等方面直接参与到教学中模拟的情境或心境中,通过自我体验和自身亲历来建构知识,而非被动地接受知识。体验式教学将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互动作为教学之本,教学安排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兼顾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构建多维互动的体验式教学就是要在情感培育与行为塑造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动之以情”到“导之以行”,通过体验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的认知进而形成正确的行为取向。

三、构建多维互动的体验式教学的建设性

多维互动的体验式教学的建设性体现在以解决实践性问题为依托构建了通过引发式的学习体验,进而传播知识体系、提升实践能力、展现生命意义与价值的体验式教学系统。对体验式教学设计原理进行归纳和总结不难发现,该教学模式在理论上革新了传统教学设计中碎片化的知识点,建构了完整的知识面,变革了学习仅仅是为了探索未知的“将来”,强调重视鲜活且实在的“当下”同样重要,改变了以往只追求外显的行为模式而忽视内隐的心理体验,指明了体验式教学设计的内在机理与操作路径是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相统一。体验式教学系统重构了一种通过学习体验以有效实现教育的科学化与自我的人文化相统一,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的个性化与再社会化相统一的内发创生式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就是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突破了以往教学信息表达方式的单一化和文字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多维互动模式关键在于教学活动的可控性和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在教学情境中应用新兴教学媒体,教育者更容易把握和控制互动的主题、内容和范围,提高课堂的可控性;对于教学内容,当参与互动的个体增多,教育者适当的调控能够使广度随着信息量的增大而扩大,教学的启发点也随之增多,学生个体的领悟深度也将进一步被挖掘。多维互动模式的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体验是与个体的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自我意识、自我态度和价值观密切相关的个性心理特征。在积极的体验式教学中,个体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自由联想,摆脱现有知识结构的束缚。体验式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帮助学习者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如果课堂教学中缺乏体验,学习者就难以形成独立的自我意思,难以形成深刻的情绪情感,难以建立创新型思维结构,难以构建深刻自我的反思,自然难以生成和发展实践能力。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教育者和学生之间、学生彼此之间、个体与教学环境之间的互动中,提供开放的教学资料,纳入开放的学习方式,培养教学者开放心态,促进学生开放思维,提升教学开放模式,不再将学生局限于书本知识和标准答案的权威,培养其会学、活学和乐学的能力。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通常是抽象的,这种平面化的知识学习和经验积累,难以被立体思维模式的学生所内化,更谈不上形成知识体系和经验结构。因此,教育者需要在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建立一个通道,即多维互动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及时为学生提供一个直接感知知识的平台和运用经验的空间,使他们在生动的感知体验和实践操作层面,从物境到情境,从情境到意境,最终形成自我的感悟。体验式教学之所以有效是源于合理的教学方案设计和积极的课堂互动。多维互动的体验式教学能够打破机械孤立的碎片化学习状态,通过“体验”这一通道,认识主体就能够高效率地感知到认识对象,促使主体在解决问题时能综合运用已获取的知识和经验,进而获得新的认知和感悟。综上所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多维互动的体验式教学探索出了素质教育的新路径,实现了以知识传递为重心向以体验生成为重心的转化,实现了外在传授式教学设计向内发创生式教学设计的转化。这一教学模式的转向构建了多维互动的体验式教学体系,促进了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交互发展。因此,构建多维互动的体验式教学是一项理论性与实践性,指导性与操作性,现实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重要研究。其中实践性是体验式教学最大的特点,表现为基于实践性问题发掘的内容体系,依托实践性问题解决的进程体系和彰显实践性思维的目标体系,这三大体系构建了体验学习和经验生成的的组织体系。教育者通过多维互动的体验式教学能够有效协助学生充分领悟蕴含于知识深层的意义,将知识融入生命世界,体验自我生命的价值,发现生命的意义,将理论知识转化为适应、选择与改变环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庆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技术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05:29

[2]王棋.关于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2):10-13

[3]邱小艳,宋宏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实验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95-98

[4]姚巧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1,05:18

作者:李文姣 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体验式教学的生物论文题目

生物研究性课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题目: 高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实施路径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在教育目标研究方面比较突出的有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即把教育目标分成三个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正处在发展阶段,义务教育及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分别于2001年、2003年颁布,就全国范围来讲,在三维目标的实施途经研究方面是一个难点问题,大家都很关注,有老师在实践中开展探索,专家和一线的老师对知识与能力的研究比较多,但在如何认识过程、生物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能力目标的具体化、情感价值观的分类、生物课程中如何有机渗透情感及价值观教育、特别是三者的有机整合、如何实施三维目标等方面缺少比较系统性的研究,有部分课程专家在有关课程改革的论述中谈到过这些问题,如《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教司组织编写)、《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新课程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课程与教学论》(钟启泉、张华主编)等。

目前国内其它学科如数学、历史、政治等学科有三维目标实施途径的研究,关于三维目标方面的理论和论文也较多。但有关生物学科如何实施三维目标方面研究较少,研究成果更少。因此,研究本课题可以填补国内外这方面理论空白,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理论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元认知理论。同时也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改变推动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基本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增强生物教师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意识。

2、使生物教师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

3、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寻找实现生物课堂三维目标的途径,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通过课题研究培养我校生物青年教师教科研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

1、生物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

2、实现生物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途径

3、探索生物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4、高中学生生物学习方式

(三)研究重点

1、生物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的研究

2、实现生物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途径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一)核心概念:高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实施路径

(二)界定:

1、高中生物课程:“高中生物课程”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精神和要求设计的。 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包括“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3个模块;选修部分有“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个模块。

2、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 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过程与方法”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合应该具有的感情体验;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一种对周围事物、事件的态度的形成;价值观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对周围经济利益、金钱的看法。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成果。

3、实施路径:指按照一定的标准,采取一定的方法实现高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的途径。

四、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文献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通过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既得到教学的最大可能效果,又不致造成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知识的管理者、学习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从这些知识出发,开发新的教学方法。

3、弗莱维尔的元认知理论.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莱维尔认为:元认知是对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其实质就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

以上是我整理的生物研究性课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联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和初中生物的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它们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例如:综合实践的指导思想与新生物大纲的指导思想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是一致的,教育部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17号)。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生物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传统初中生物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初中生物课是学生喜欢学习的课程之一。原因是由于这门课程讲到的内容有很多与学生自身有关,与生活实际联系得很紧密,而且是学生最早接触到实验的课程。但是我们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讲的话,学生会很快失去了兴趣。为什么呢?1、由于初一的学生中有些还没有从小学的学习习惯中转变过来,因而当学习量突然加大时,不适应。再加上生物知识需要理解,死记硬背的同学考试成绩肯定会较差。当第一次或第二次的成绩不理想时,学生会有畏难的情绪。这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教师上课时照本宣科的话,学生如果提前看了课本的内容,则课堂上容易走神。3、上实验课时,如果教师提前演示实验的过程,学生去重复,要得到与教师的一致的结论的话,学生的许多行为必然受到限制,因而有趣的实验课也会变得味同嚼蜡了。4、学生在学习时具有间接性,通过教师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虽然有教师在引导,但与学生独立完成的效果还是不可相比的。学生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 他们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缺乏了体验。因而,生物课程的改革是必然要进行的。 新课改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改善目前教学现状的好办法: 新课改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初中生物是非中考科目,在有的人的眼里这是一件坏事,因为这会直接导致学校领导和学生对生物教学的轻视。但在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方面则具有优势。因为,一方面,我们生物教师在进行研究时如果失败了则压力没有那么大。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就是时间的不可控制性。对于中考科目来说,在目前的现状下,中考成绩可以说是一个学校或一个教师的命脉,所以时间不可控制性是一个大问题,但初中生物老师则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生物教师在这方面多作尝试,还可为其它学科的教学探明道路。 二、生物学科中有较多的内容适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生物课中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包括教材中生物学所辐射的绝大多数范围,例如: 1、动植物标本制作:大型标本制作方面:植物的标本可以制作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动物标本则主要选择节肢动物门中的动物,例如用鱼、蛙、龟、蛇等脊椎动物做透明骨骼标本;微观标本制作方面:植物的可以考虑“洋葱根尖的纵切面结构”、 “蚕豆叶的横切面结构”等永久切片,既教会了学生一定的制作技术,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可以通过观察更进一步掌握根、茎、叶的结构知识。动物的可以考虑草履虫、神经纤维、血液涂片等。这些小制作只要告诉学生基本原理后,学生就可以自主探索。相信学生,往往会取得好的成果。例如,我在2003年组织的兴趣班中,有学生交上来了玻璃制作的标本,还有琥珀标本、蜡制标本等,这些制作在老师的估计范围之外。 2、植物栽培:在我校的植物生态园中,可在不同的季节栽种不同的植物,既美化了校园,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另外,还可以将嫁接、扦插、压条等技术让学生掌握。无土栽培技术还可以用来装扮教室或家庭的书房。至于组织培养则要看学校的条件,如果消毒的水平过关的话,也是可以作一下尝试。 3、探究性实验:生物课本中的探究式实验非常多,由于上课时间限制,书本上一些无法完成的探究性实验就可以放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来安排、落实和完成。只要遵从探究活动的规律,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先进行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在完成一些小实验的基础上,也会得出深刻的生物学规律。例如:七年级上册的《探究种子的发芽率》、八年级上册的《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等。 4、调查研究: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也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手段。现在的学生所必备的素质不仅仅是能够学习,还需要有和社会交流、融入社会的能力。所以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课堂外去,到大自然和社会环境里,通过访问(个别谈话法)、座谈、问卷、测验(如智力、能力、个性等测试,书面资料分析)等手段收集各种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例如,我在2003年9-11月间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江门市垃圾处理情况调查活动》,在我校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性效果。我将我指导的这次活动教案附于后面,以供参考。 5.举办展览:利用生物摄影,把各种各样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行为方式展示出来。作品题材包括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和病毒。可用普通相机、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根据实物拍摄的生物题材用来展览:大到生物景观、生态系统,小到一只昆虫、一片蝴蝶的翅、一朵花、一片花瓣、甚至于细胞组织的超微结构等都可以。此外还可将学生的小制作用来展览,如 “叶脉书签拼画”展、“插花艺术展”等小展示。还有,我组织了学生对青春痘、近视眼等调查,将这些调查的图片、成果等在校园的橱窗中展示出来。这样把科学性、知识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对其他同学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也是一个促进和示范的作用。 三、生物教师开展综合实践的意义: 1、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才能产生质的变化。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因此,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学生主动报名参加的,积极性能得到保证。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就能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老师提供综合实践活动的平台,相当于外因,促使学生获取知识,从而发生质变。学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学习生物和其它学科自然容易一些。学生能否持续发展是我们当教师的必须时时刻刻关注的问题,如果透支了学生的兴趣和活力,活动开展还不如不开展。 2、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 :在生活的任何方面,每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认识、理解都是不尽相同的。在对江门市垃圾处理情况的调查活动中,通过学生设计、选择活动的形式,体验活动的过程,检验活动的效果,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通过参与活动,使学生在相互沟通和碰撞中,增强自信心。由于我对垃圾的处理也不是很清楚,一切问题的答案要学生们自己去调查和探索,这让初一和初二的学生有一个机会去充分了解自我、展示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机会。 3、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认知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心学生是否获得知识,而且要关心学生是否获得体验,增长了智慧。过程比结果重要,智慧比知识重要。建构主义认为:应建立在富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从而获得知识。我们的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生活、感受经历、获取知识。活动本身的结果不一定重要,起码它让学生在过程中经历了成功与失败,感受到了愉快与沮丧,在过程中习得了课堂中没有的知识,并在过程中将一些理论知识应用并巩固。 4、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我们的学生中有些人的依懒性强、任性、娇气、缺乏合作精神。而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参与度较少,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活动的平台和有限的资源。因而学生要搞清楚他所研究的问题,必然要与同学和老师及社会上的人士交流和合作。要适应这样一个小环境,他们就必须克服不良的性格,让学生学会相处、谦让、容忍,逐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5、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只有在生活中、在活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才会想办法去解决。我们每个普通人都是需要些压力才会去思考和改变,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不到垃圾场就不知道垃圾集中在一起的味道是如何的臭,学生们也就不会想到用什么植物或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四、生物教师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评价 活动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其实际效果如何?它的功能是否得到发挥?评价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不但关系到这次活动的成败,还关系到下一次活动是否能顺利地开展。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起着对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诸方面发展变化的评估作用。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评价活动中教师更要优先思考的是评价是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是否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并行,是否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它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每一学习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一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对学生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方式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学生、教师、家长都可以作为评价者,评价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实践中,我们将主要采用自我评价、档案袋评价、他人评价这三种主要的形式。 (1)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以学生自身作为评价主体的一种评价方式,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学生可以设计了一张自我评价表。对于自身获得的学习结果、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心理变化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促进自身向好的方向发展。 例如:我在学生参加垃圾调查活动时参考其他人士成功案例后设计的量规:

生物是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如果我们写一篇生物 毕业 论文要怎样来拟定题目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生物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生物教学论文题目

1、本地珍稀濒危植物生存现状及保护对策

2、中学生物实验的教学策略

3、如何上好一节生物课

4、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

5、激活生物课堂的教学策略

6、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创新 教育

8、本地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防控对策

9、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10、室内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1、糖尿病研究进展研究及策略

12、心血管病研究进展研究及策略

13、 儿童 糖尿病的现状调查研究

14、结合当地遗传病例调查谈谈对遗传病的认识及如何优生

15、“3+X”理科综合高考试题分析

16、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差生转化教育

17、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8、在当前中学学科分配体制下谈谈如何转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观念

19、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20、直观教学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1、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准备策略

22、编制中学生物测验试题的原则与 方法

23、浅析生态意识的产生及其培养途径

24、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25、城镇化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6、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当地旅游区为例

27、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28、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对策-以当地农村为例

29、全球气候变化与低碳生活

30、大学与高中生物学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衔接的初步研究

31、国内、国外高中生物教材的比较研究

32、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33、河北版初中生物实验教材动态分析研究 “

34、幼师生物学教材改进思路与建议

35、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课堂评价体系研究及实践

36、中学生物双语教材设计编写原则探索与研究

37、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生物课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构想

38、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39、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课程创生研究初探

40、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整合

41、中学生物学情境教学研究

42、游戏活动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43、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

44、尝试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45、生物科学探究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46、生物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47、白城市中学生物师资队伍结构现状的调查及优化对策

48、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开展环境教育的研究

49、让人文回归初中生物教育

50、课程结构的变革与高中生物新课程结构的研究

微生物毕业论文题目

1、脲解型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研究

2、马铃薯连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影响

3、“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4、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检测

5、贺兰山东麓荒漠微生物结皮发育过程研究

6、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中的污染微生物分析

7、油脂降解微生物的筛选及代谢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8、深海微生物硝化作用驱动的化能自养固碳过程与机制研究进展

9、地膜降解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10、微生物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与检测中的应用

11、草莓不同生育时期根区微生物多样性及动态变化

12、台湾林檎叶片浸提液对致腐微生物的抑制效果

13、细胞、微生物及其相关培养技术

14、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15、有机无机缓释复合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16、东北传统豆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

17、不同 教学方法 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比较研究

18、环境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和管理

19、食品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20、应用型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

21、关于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探讨

22、外源汞添加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23、论研讨式教学在《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4、采煤塌陷复垦区先锋植物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25、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26、食品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7、土壤微生物总活性研究方法进展

28、浅水湖泊沉积物中水生植物残体降解过程及微生物群落变化

29、应用型本科院校微生物实验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30、外源生物炭对黑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31、浅谈土壤微生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

32、秸秆还田深度对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影响

33、水质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模块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34、高师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探究式教学实践与思考

35、5种江西特色盆景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比较研究

36、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探索

37、浅谈林学专业《微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和教学改革

38、兽医微生物学教学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39、利用微生物学原理处理城市生活垃圾

40、高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41、案例教学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42、淡水湖泊微生物硝化反硝化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

43、微生物法修复水污染技术研究进展

44、玉米栽培模式对暗棕壤微生物学特性及养分状况的影响

45、浅谈案例教学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46、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47、微生物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机制及影响因素

48、地方性高校《动物微生物学》教学体系的优化

49、微生物技术修复水污染的发展

50、浑河底泥微生物群落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题目

1、生物制药产业化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

2、现代生物技术管理的企业策略与集群发展研究

3、现代生物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及企业的相关策略研究

4、武汉华龙生物制药的营销策略研究

5、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竞争力研究

6、生物制药产业创新联盟知识协同研究

7、亮菌口服液液体深层发酵工艺的研究

8、基于生命周期的生物制药企业之融资策略研究

9、B医药企业的营销策略研究

10、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效果比较研究

11、基于财务视角的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研究

12、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杠杆效应的实证研究

13、九阳生物人力资源战略研究

14、以生物制药为例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效应的实证分析

15、我国海洋生物制药技术产业化政策研究

16、生物制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问题研究

17、中国制药产业价值链特征研究

18、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对产出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19、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创新工程应用研究

20、我国生物制药业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21、WS生物制药公司员工培训管理研究

22、科兴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研究与设计

23、我国生物制药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的实证分析

24、企业混合所有制模式选择与绩效研究

25、AMP生物制药公司竞争战略研究

26、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生物制药企业业绩评价研究

27、DBZY公司财务能力测评及提升对策研究

28、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

29、生物制药企业专利权评估方法研究

30、专利制度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影响

31、生物制药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收益法探究

32、CDZZ药业有限公司知识产权管理策略研究

33、基于开放式创新的云南生物制药产业产学研合作机制与模式研究

34、基于开放式创新的云南生物制药产业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35、引入非财务指标的生物制药企业估值研究

36、私募股权融资在科技初创企业的应用

37、艺普生物制药教育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38、海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财务成长性分析

39、基于EVA的安科生物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40、基于自由现金流的上海莱士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2021生物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2021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生物类学术论文(2)

★ 生物技术论文范文

★ 毕业论文题目来源

★ 毕业论文题目怎么选

以学生的观点来写,以现在的科学发展的进程和高速发展为题来写。

体育教学经验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教育体育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幼儿园小班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无论是在小班教学的导入环节还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环节,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正视这些问题,并找出改善策略才是硬道理。

1、体育教学的导入环节被忽略

在小班幼儿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容易忽略导入这个环节。部分教师在上课时,开门见山,直接让小伙伴们做游戏或者自行玩耍。笔者认为,这种教学的方法对于刚上小班的幼儿来说,并不是十分科学的。因为幼儿此时的年龄尚小,很多东西我们应当循序渐进地去引导,让他们慢慢地对体育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知,而不是让他们误以为体育课就是游戏课。

2、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不恰当

幼儿的体育训练要掌握好“度”,这是由幼儿的身体条件决定的。同样,体育教学活动也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组织和计划。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幼儿教师的体育教学活动组织不恰当,导致幼儿既达不到训练体能的目的,又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比如,有的幼儿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和进度,不考虑幼儿接受能力和身体承受能力,一味地只知道让幼儿不停地反复练习,中途也不注意让幼儿适时进行休息或保留恢复体力的间隙,频率和次数让幼儿根本无法接受,更有甚者,站在成人角度来组织开展相关体育活动,其强度远远超出幼儿身体所能承受范围。如此这般,只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二、幼儿园小班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组织策略的好坏决定了一堂课的质量和效率。在幼儿园小班体育教学中,如果能够紧密结合幼儿的身心特征,适时地设置教学各个环节,巧妙地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就能够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导入教学活动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的,这是教学活动组织中的第一步,也是相当关键的一步,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这里的导入就是体育活动的开头,笔者认为,以下三种方法还是较适合小班幼儿的:

(1)游戏导入法

小班幼儿的体育课堂很大部分是游戏组成的,这使得体育课堂的游戏导入更具优势。教师可先在课前组织幼儿玩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幼儿首先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情境。这样既能引导他们上好整堂体育课,又能提升他们对体育的兴趣。

(1)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就是以幼儿教师所提出的具有引导意义的问题为中心,以使幼儿产生疑虑并积极思考为目的的课堂导入方法。这种方法在小班体育教学中同样适用。比如在开展《小白兔拔萝卜》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提问:“小白兔去拔萝卜时要经过小河,还要经过什么地方呢?”通过这样简单的提问,从而激发幼儿想像,又引出体育活动的下一个环节,使幼儿对体育活动更加有兴趣。

(3)表演导入法

事实上,小班幼儿的体育教学中也含有一定的表演成分,如果能够通过直观性强、富有表现力的表演方式来导入课堂的话,就可以刺激幼儿的神经,使幼儿的注意力得到高度的集中,还能增加教师与幼儿的参与度。如《小鸡捉虫》体育活动,教师与幼儿一起模仿表演小鸡怎样从蛋壳中钻出来,吸引幼儿兴趣,然后通过出壳的小鸡捉虫此本领进行体育活动,大大提高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幼儿在这样有兴趣的活动中,就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当中。

2、有的放矢地指导教学活动

在小班幼儿体育课堂上,教师应当做到有的放矢。一是当幼儿在自由练习时,教师可以多鼓励一些做得好的,借助榜样的力量,激发幼儿之间互相学习的欲望。比如,在幼儿学习双脚行进跳的时候,随时提醒幼儿观察同伴的动作是否正确?如有错误的,就及时指出,互相纠正。二是教师要注重对幼儿细节的观察和引导。在观察幼儿动作的过程中,还不能忽视了对所有幼儿的全面观察,不然会造成良莠不齐的效果。三是要特别注意训练的密度和强度的分配,避免幼儿肢体疲劳,影响身体发育。例如,在教幼儿学习蛙跳动作时,教师就应当及时地考虑幼儿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和总体强度。

3、及时开展课后的评价工作

教学活动的组织除了课前和课中,还包括课后。课后的评价工作是收获效果反馈信息的关键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不容忽视。一堂体育课下来,幼儿教师应当主动地与幼儿倾心交谈,问幼儿在活动中你学会了什么,玩得开不开心,等等,当幼儿作出回答后,教师应当及时回应,同时,教师还要多鼓励幼儿,让幼儿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及不足的地方,教师的语言要温婉,以表扬激励为主,如此才能激发他们下次上体育课的浓厚兴趣。

三、结语

总之,幼儿园小班体育教学活动的导入环节与组织环节都至关重要,我们的幼儿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与时俱进,积极创新,这样我们的小班幼儿体育教学质量才会显著提高。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重,老师和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 文化 课的学习上,对于学生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学习目的缺乏应有的重视。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体育与健康 教育 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体育与健康教育论文篇一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能开展一定的体育锻炼和活动。教学中继续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形式,既单调又枯燥,容易产生厌恶心理。学生学习新的技术动作和锻炼 方法 的兴趣不浓,给体育教学和组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通过反复思考,决定尝试一种新的 教学方法 ——将比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此改变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态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一学期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制定学期教学目标 本学期里我担任高中二年级的体育教学,首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设施因地制宜的制定教学目标。选择了教学大纲中的 篮球 (半场三人制)、 足球 (小场地五人制)、 排球 (六人制)、 武术 、田径等五个项目作为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比赛内容。并做好了五个项目的教学计划,把要学习的基本技术和基本知识拟出来,根据课程时间做好上课的规划和安排,并制定了教学小目标。争取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二、组织报名 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学期的教学主要任务和要求,并积极宣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比赛,每个同学至少要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项目,由体育委员牵头其他班委干部协助做好报名工作,并根据本班的人数,合理的将男、女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指导分组)。报名完成后由体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好比赛的赛制。打印出比赛秩序册发到班上由体育委员保存一份教师保存一份备用。 三、教学过程——比赛与教学、练习的结合 体育课以比赛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将学生的技术练习过程转化到比赛中来,用比赛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比赛水平和比赛质量,达到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 教师应做好每一堂课的安排和布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比赛项目,课的内容一般分:新授课、复习课、比赛三个内容或新授课、比赛两个内容。同时把学生分成三个或两个组。即新授课学习小组、复习练习小组(有时候可不安排此内容,根据课的内容决定)、比赛小组。新授课的内容根据计划、目标为比赛服务,复习课内容为技术水平和比赛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比赛质量的提高则最终完成新授课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使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一节课中,首先满足要参加比赛的同学,有比赛的参加到比赛中去,然后是满足新授课学习小组(不参加比赛又报有新授课内容项目的同学),剩下的为复习练习小组。教师做好全课的安排和布置。 例如,在一节课中,教学内容为:新授课——排球基本技术(传球、垫球),复习课——田径(蹲踞式起跑),比赛——男子足球。教师首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并做好合理的分组——比赛小组(A组对B组,参加人数及负责人员共20人)、复习小组(12人)、新授课学习小组(30人)。 1、比赛小组:根据制定好的秩序册安排参加男子足球比赛。比赛办法及规则——5人制小场地比赛,球门高度为2米、宽为5米的小球门。分上下半时,每半时时间为20分钟中间休息3分钟。通常由学生担任裁判执法。规则上,除不发角球,不罚点球,不掷界外球外, 其它 的安最新足球规则执行。技术上,不得使用危险和高难度的技术动作踢球,提倡在比赛中多运用所学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以保证比赛安全。双方的队长、体育委员、班长、裁判员同学负责组织和维护纪律,有急事请及时向老师 报告 。同时,体育委员做好比赛的记录。 2、复习练习小组:根据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自觉地在跑道上练习,按照老师要求把复习小组的同学分成练习的三个小组分别在1、2、3跑道上进行练习,并且每小组选一个技术动作较好地同学做小组长带领本小组练习并作技术指导,做到以优培差。看谁练得最好,哪组的练习最好。要求在重难点上多下功夫,有所提高和进步。为以后的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还安排其中的2名同学负责练习过程中的纪律和组织,并收集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待老师解决和处理。 3、新授课学习小组:学生则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田径场地的附近学习排球基本技术——传球、垫球。教师要做到语言简洁,动作准确,讲解示范清楚,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两人或三人一组的传球练习、垫球练习和传、垫相结合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 由于全班学生活动的范围大,在新授课学生进行练习的时候,教师要抽出时间到其他的两个场地察看,作技术指导并询问负责的同学是否有疑难问题或需要处理的事情。做好全课堂的监控工作。 课后教师小结。多用表扬法 总结 学生在练习、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方面的优点,让学生有成就感和成功感,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在一节课中,要根据项目、学生运动水平不同采用多种方式安排,可以采用先比赛再学习、先学习再比赛、现学习现比赛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运用比赛相结合就将课中学生灵活的分成练习不同的小组,有自觉练习的,有在比赛中练习的,有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的。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自觉融合到体育课中来。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做到——比赛为练习,练习提高比赛,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基本知识和得到锻炼,最终达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目的。 在一学期的实践过程中,比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赛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水平,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增强了学生的体育、保健意识,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 爱好 ,发展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创新、合作和应变能力,以及自立自强、坚毅勇敢顽强拼搏和开拓进取的精神。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比赛的作用和功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体育与健康教育论文篇二 体育作为中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以下是本文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高度重视准备活动,坚持健康第一原则 无论是体育课、运动会,还是课外体育活动,都有可能会出现受伤的情况,这既会损害学生的身体,也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还可能使其他学生对 体育运动 产生惧怕的心理。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把“健康第一”这一原则放在首要位置,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练习要求,既要保证运动量的适度,又要使学生得到锻炼。另外,为了防止学生受伤,教师应高度重视课前准备活动,让学生做好活动前的热身,以适应慢慢增加的运动强度。 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 在学习运动技能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传统的学法与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结合起来,以期取得好的效果。以足球教学中正脚背射门这一技术为例,教师先不要讲解和示范该动作,只是给学生设定一个目标:看谁射球有力且准确,再展开分组练习。学生自己练习时,为了实现该目标,他们会反复练习,寻找最佳的方法。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之间一起探讨和交流,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像如何站位支撑脚,找准击球点等,最后教师再进行精讲和示范,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该技术动作,再加上自身感悟,学生不再感到乏味无趣,相反变得愿意学习,养成科学健康的学习习惯,有效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鼓励学生相互交往,科学培养个性心理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个性健康得以发展的必经途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进行接触和交往,彼此间展开竞争与互相帮助,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良好群体意识的养成,消除忧郁、骄纵、孤僻等负面心理倾向,养成宽容、大度、互助的正向心理。体育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时态度要积极,因为它直接关系着能否形成健康而有凝聚力的集体。假如教师对某一学生长期从态度上进行排斥,忽视其能力,对他的动作表现视而不见,甚至经常性加以处罚,时间一久,他也会被学生集体所排斥。因此,在公共活动场所,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多进行鼓励和表扬,肯定和认可他们的表现。 总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我们广大体育教师要转变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体育与健康教育论文篇三 在体育课教学中,常有一些体弱的学生,他们因为身体素质差、运动水平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上课时积极性不高。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变消极为积极,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通过探索,我采用了下面的几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学习兴趣中学生朝气蓬勃,好胜心强,凡事都想争个第一,处处都想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来培养其学习兴趣。如,在练习50米或100米 短跑 时,我将不同水平的学生按好、中、差分成若干小组,让同学们以终点线为起跑线,反方向一起跑。当速度较快的第一名同学到达起跑线时,教师(或体育委员)举旗为号,其余同学立即停止跑动,记准自己到达的位置,并划一条线为自己的起跑线。然后,第一名同学就以起跑线为起点,其余同学按各自测得的起跑线开始跑,看谁能超过自己原先的成绩。这样,体弱的学生基本上能跟体质好的学生同时到达终点,而且有可能领先,从而激发了体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了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利用学生求知心理培养学习兴趣体弱生大都文化课成绩较好,求知欲较高,他们渴望通过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来充实和提高自己,这对教学十分有利。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满足他们的求知要求,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学习篮球急停技术时,教师可先提问:什么样的姿势才能使身体停得注停得稳?让学生充分思考,并有意识地让体弱生去回答,然后教师再讲解示范。在练习时教师要耐心辅导体弱生,这样,就必然能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习兴趣中学生活泼好动,对感兴趣的事物常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把教学组织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气氛活跃,充满生机。如在学习 铅球 投掷技术时,因为动作比较枯燥、单调,往往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体弱生更是消极。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让铅球击中目标的方法,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具体做法是,在推铅球的场地插一小旗,并划一标志线,体弱生可用较轻的铅球投中目标。如身体好的学生用5公斤铅球投掷,体弱生可用4公斤铅球进行对垒,看谁能击中目标,从而使学生在学习铅球的投掷技术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的兴趣。 当然,在教学中,除了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手段和方法来培养体弱生的兴趣外,还要加强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他们的兴趣进行教学。

浅谈体育教师如何备好体育课学校体育的中心任务是体育教学,怎样才能把课上地好些呢?我认为首先应当在备课上下功夫,努力钻研和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1、熟悉和精通教学大纲和教材;2、认真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方面的关系;3、安排和设计好备课环境;4、集思广益,集体备课。因此,教师必须首先理解和熟悉教学大纲和掌握有关教材的的“三基”,然后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基础、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和思想品德设计好因地制宜、新颖和利于授课的环境,再加上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首先熟悉和精通教学大纲和教材 教师接受教学任务后,应当在担任这门课之前,对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进度以及课时数分布情况,通读全部教材,做到心中有数,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特性,对教材的专门性、辅助性练习及分组练习要仔细推敲,分析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订出课的目的、任务、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组织形式、练习手段、教法指示、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纠正方法等。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大纲理解越深越透,重点就抓地越准,难点就容易突破,学生就容易听懂、领会、练习和掌握。同时,体育教师应经常温习和查阅有关体育科学知识,掌握和钻研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随时注意积累资料,多阅读体育书刊、报纸和有关电视广播,多参加教学活动和教学交流,积累教学先进经验和最优教学训练方法,随时收集加以保存,以备备课时可以翻阅。 二、认真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方面的关系 由于教师存在着“教材、技术教法、教师、场地”为中心的教学旧观念,忘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要根据,应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科学、合理、有效、积极地安排课的内容,加强学生科学思维、锻炼方法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学,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锻自导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总结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研究,合理安排。另外,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精选最优教学方法和节奏,善于从教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的科学性、实用性、挖掘趣味性、竞争性,注重以生动的手段说明体育“三基”强身健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体验式作业的研究现状论文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均受到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但是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环节之一的家庭作业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研究成果来看较为零散、重复率高、研究水平较低。加强对家庭作业领域的研究,在实际作业活动中渗透新课改理念,是当前值得重视的问题。作业设计作为家庭作业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其它一切作业活动的重要基础。优质、高效的作业设计是顺利实现作业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在对已有文献梳理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作业活动的现状,并选取了典型性、代表性的作业案例作为可借鉴的蓝本,提出了优化小学家庭作业设计的相关建议。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案例分析法,基于当前家庭作业的研究状况、教育实践领域内家庭作业设计的现状及选取的典型案例,提出优化作业设计的建议、策略。基于以上思路,笔者构建了本研究的框架,论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此部分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的内容及方法,界定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概念并梳理分析了当前家庭作业设计研究的现状。 第二部分即理论基础。此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立足的理论基础,具体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杜威的“做中学”理论,以此为支撑引领作业设计的深层次研究。 第三部分是现状分析,此部分通过问卷、访谈等对当前教育实践领域家庭作业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梳理,找出家庭作业设计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 第四部分是案例分析。此部分选取作业设计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作业案例,通过对其介绍、分析、总结,把其中零散的经验系统化、规范化,为论文的第五部分即作业设计的策略建议部分提供有力的资料来源。 第五部分是优化小学家庭作业设计的思考探索。立足于以上几部分的分析,从作业设计的量、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功能认识等方面对优化小学家庭作业提出相关建议。 第六部分即论文的结语部分。此部分总结了本研究所做的工作,提出了研究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对小学家庭作业设计提出了一定的展望。 通过对已有研究现状的把握及实际作业活动状况的分析,本研究在充分掌握素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作业设计的相关策略。一方面有利于丰富、改善教师、学生及家长的作业理念,促进家庭作业活动新课改理念的渗透,另一方面也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业兴趣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活动目的: 让同学们过一个安全、健康、充实、愉快的寒假;培养学生多动手、动脑、协作、探究等能力;教育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关注发展。 (二)活动内容: 1、实践研究题:每个同学可以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以“雏鹰假日小队”为单位集体完成一个小课题,具体题目附后。 2、动手操作题:每个同学自行设计、制作一个“迎新春,庆元宵”花灯。 一、二年级实践研究题 读儿童书籍,听广播或家人讲故事,看电视节目等,写下十个故事以上的题目,熟记五个有趣的故事。 三、四、五年级实践研究题 1、以“××家成长之路”为研究课题。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家”(如:革命家、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教育家等)为研究对象,然后通过阅读、调查、访问、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等,了解这类“家”的事迹,写二十个以上摘录卡(“摘录卡要写清楚人物的简历。如:姓名、出生年月,重要学习工作经历,主要成果和名言一句)。在收集足够的资料之后,对这些“家”进行归类分析。如对他们的“学习条件”、“文化程度”、“自身努力”、“把握机遇”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出成名成家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写出课题总结报告。 2、以“环境保护”为研究内容。如“宁德市环境改造方案”。 活动提示:学习环境保护知识,通过走访有关部门、年长者、技术人员、专家,查阅材料,弄清以下问题:①当地的庄稼种类、树木种类、河流情况、昆虫和鸟的种类;②本地居民饮用的水源在哪里,是否缺水;③过去的环境与现在的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④周围有哪些污染源和污染隐患,污染物是什么,对人、动物有什么危害;⑤什么部门管环境保护的事情,他们怎么评价家乡的环境,采取的措施;⑥少先队员对家乡的环境保护能做哪些事情;⑦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设想当地将来的环境如何改造。 3、以“父母工作和生活情况”为内容,开展调查研究。 活动提示:确定不同职业的几位同学的父母及这些同学作为调查对象,选取平常的一天进行访问,弄清以下问题:父母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一天都做了哪些工作,工作多少时间,劳动强度如何,平均获得多少劳动报酬;父母回家都做了哪些家务,花费多少时间;父母为了子女做了哪些事情,花费多少时间;同学们了解父母什么,是否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是否体谅父母,同学们平常对父母采取什么态度。在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一个与父母沟通、孝敬父母的建议方案。 4、以“未来的家电”为研究课题 活动提示:分析现在某一家电的种种缺点和不足,设想你心目中未来的这一家电是什么样子。可以有什么功能。分析你的设想实现依赖于什么样的技术,大约什么时间会成为现实。 (三)活动要求: 1、“花灯”制作要亲自动手,材料可充分利用废弃物,要多想象,重在创意,有特色。 2、小课题要在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积极实践的基础上完成,课题研究的调查报告或小论文要用方格纸抄正。 3、组成课题小组,讨论课题的实施计划,确定观察的地点或走访对象;每次观察、走访要有记录;从有关文件、报刊和书籍上搜集资料,做成剪报或资料卡;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小组内要进行分析、讨论,形成小组的共同观点和结论,确定课题小论文的提纲以及写作分工。 4、以上提供的内容供参考,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另选研究课题。 (四)活动评奖: 1、下期开学后,学校将举办一、二年级“故事大王”比赛(只有能讲五个故事以上的,才有参加预赛的资格)。对比赛优胜者,学校除了给予奖励外,还请他们到学校电视台讲故事给大家听。 2、小课题研究按年段评选特等奖一名,一、二、三等奖各6名,优秀奖若干名,并于开学初进行“论文答辩”与展示。 3、花灯制作,按年段评选一、二、三等奖各10名,优秀奖若干名,参加学校“元宵灯展”。 4、各班评选若干名“参与奖”,若干名优秀成果奖。 寒假结束,学生的实践性、研究性学习作业效果让我们吃惊。学生的“花灯”制作,多姿多彩,形状不同,材料各异,想象丰富,富有个性特色。学校举办“元宵灯展”吸引了全校学生和不少家长。一、二年级的“故事大王”比赛,通过学校电视台直播,教室里掌声不断。小课题研究更让我们体会到小学生的能力,证实我原有的想法。西方国家的小学生,可以搞“研究”,可以写“小论文”,同样,中国的孩子,也可以开展“课题研究”,也能写出“小论文”来。 二、小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 通过寒假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增强了我们开展这一活动的信心。于是,我们进一步加强了这一实践活动的管理。2000年秋季,宁德市(原宁德地区)初教工作会议上,原初教科长俞长生将我校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向全市作了推广。 2001年开始,我们继续在寒暑假开展这一活动的基础上,向高年级学生提出了撰写小论文的要求,并在毕业班开展撰写小论文的学生毕业作文可以免试的尝试。同时,向学生明确提出小课题研究的要求: 1、参考学校、老师提供的课题或内容范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能力完成的题目进行探究(特别强调自己的兴趣); 2、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组成课题小组(课题小组可以打破原有年级、班级的界限,按居住地、兴趣爱好等,自由组合); 3、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察走访、实践体验等形式积累资料,并及时做笔记、写体会; 4、独立思考,或小组共同分析、讨论、交流,形成一致的观点或结论后再写成课题研究“小论文”。 5、学校开放图书馆、电脑室、器材室,同学们可以到学校查阅、借用书刊资料,上网查阅资料,借用活动器材;随时可以向老师咨询、请教。 同时,我们通过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说明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要求家长“根据孩子的特点、家庭的条件,为孩子创造一个实践性研究性学习的良好氛围,更希望家长能成为孩子开展实践性研究性学习的引导者、参谋者、参与者、评价者。” 2002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实施,我校作为福建省课程改革实验基地校,我们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要求,将课题研究向作文教学拓展,向各学科教学延伸。 2003年初,得知福建省教育学院中文系林文锜老师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立项课题——新时期作文教学全境研究”后,我们向课题组申报了子课题《小学生课题研究与小论文写作的研究》,很快得到课题组的审批。我们把“小学生课题研究”作为一个正规的课题进行研究,并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我们确定: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学识、身体、心理特点,探讨小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撰写小论文的策略,寻求正确的、恰如其分的指导方法,使小学生课题研究这一崭新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能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达到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 本课题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有:小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范围、形式、制约因素、研究策略探讨、必须遵循的原则探讨、效果评价、与写作水平提高的关系等。小学生开展课题研究不同于以往的主题活动,小论文撰写不同于以往的习作,对小学生来说,这是一项较高难度的综合性学习,对学生有挑战,对教师也有挑战,尤其是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上观念要有较大突破。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针对小学生在开展课题研究、撰写小论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求正确的引导方法,使小学生课题研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培养、提高小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课题研究、小论文撰写能力,将“研究性学习”作有效性的拓展,探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新路子。 三、小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经过前后五年多的实践与研究,尤其是2003年以来的实践,我校“小学生课题研究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提高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开展小课题研究给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选择、自我把握、自我展示的时空。小学生兴趣爱好广泛,自主选择课题涉及面也广,探究的领域大,在自主、快乐的情况下开展研究,因此参与的兴趣很浓,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探究某一问题,涉及环保、城建、农业、天文、战争、科技、电器、家庭、名人成才、学校发展等。例如,“蕉城河道污染的调查”、“宁德市水资源的调查”、“我骄傲,我是宁德人”、“我自豪,我是附小人”、“小学生家务劳动和自理情况的调查”、“压岁钱的来历和使用情况调查”、“小学生在校园玩危险游戏的调查”等,都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设计的;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题,如喜爱战争故事的学生选择“坦克的发展史”、“现代战争与高科技”,喜欢家用电器的学生选择“手机(或电灯、空调、洗衣机、计算机、冰箱……)的发展史”、“未来电视预测”,注意关注家庭生活的学生选择“与父母沟通”、“父母工作生活的调查”,喜欢了解名人的学生选择“××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学生选择“故居老街的变迁”、“社会用字不规范的调查”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内容。这些内容学生兴趣浓,乐于参与体验,主动开展探究,因此收到的效果也特别好。当我们看看学生撰写的小论文的题目,像模像样;数数小论文文章篇幅,短的1000多字,长的上万字;读读这些小论文,有的让你不敢相信是出自小学生之手。 2、提高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鼓励小组合作,协作完成小课题研究。实际上,有相当部分的课题,根据小学生扽实际能力独立无法完成,必须小组合作,如:“蕉城河道污染的调查”、“宁德市水资源的调查”等。从实际情况看,多数的同学也是寻找合作伙伴,组成小队合作探究共同完成。而小组合作从合作伙伴的构成到小队名称的确定,从课题的选择到计划的制定,再到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最后到成果的形成(如写出小论文),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主确定,学生积极性很高。 合作小队一般三人以上十人以下,每一个小队都聘请一个“小队辅导员”(大多数是其中一个队员的家长),每一个小队都取了队名,如“申奥环保小队”、“寻找污染源小队”、“焕新家园小队”、“雷锋小队”、“乐您小队”、“快乐小队”、“青苹果小队”、“考拉小队”、“霹雳小队”、“闪电小队”、“曙光小队”、“前进小队”、“新·心·星小队”、“跨世纪小队”……为获得第一手资料,他们走街串巷,调查访问,不亦乐乎。就像五年7班的同学说的:“有时采访没人理睬,有时父母也不理解,但我们还是做得很起劲,因为那真正是我们自己喜欢干的事”。“绿色”雏鹰假日小队写的宁德市环境问题调查报告《伸出我们的双手——建设美好的家园》,四年级薛可君等同学探究的《神秘远天的一颗星——王绶王官》,五年三班左立竹同学执笔完成的《从海湾战争看现代战争与高科技》,还有《坦克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发展史》、《论现代家务劳动》、《关于父母工作生活的调查报告》、《故居老街的变迁》、《社会用字不规范的调查》、《宁德师范附属小学现状调查和发展设想》等等,都是学生合作的成果。五年级的兰泳同学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难找到需要的资料,小队成员都积极行动起来,大家一起找就容易多了”。 3、提供了获取素材的有效载体,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学生习作的最大难题是“无话可说,没内容可写”。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少一定的社会经历,作文内容成了制约学生习作的瓶颈。要么说假话,说空话,或者是东抄西拼,甚至整篇抄袭,开展小课题研究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十分丰富、有趣的内容。 学生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读书看报,上网查找资料,开阔视野;通过参与实践、实地观察、体验生活,在自发性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素材,使习作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如:学生组成的课题小组活跃在社区、街道、工厂、机关,宣传、访问、参观、调查,既使课题内容具体化、真实化,又在实践中获得第一手素材;学生在学校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进图书馆、上网查询资料,采访校长、老师、同学,拓展活动空间,收集第一手材料;回到家里体验家庭生活,参与家务劳动,调查家庭有关数据等,都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上述种种体验活动,既能让学生获得写作素材,又能唤起学生的创作灵感,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 老师们反映,开展课题研究后,学生习作内容真实性加强,选材大量是自己的亲身体验内容,材料的组织、语言的表达都有明显的进步。特别是毕业班,毕业前夕人人完成一本自己的习作集,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分门别类,归成几组文章,如写人篇、记事篇、状物篇、调查篇等等,写上前言(或写在前面的话),加上目录,设计封面,装订成册,有的同学还画上插图,不少同学还用电脑打字。那一本本学生习作集,不留心还真以为正式出版的作文选呢。我们几年来都举办了学生自编的习作集展览,吸引了不少同行和家长的目光,有人给我们提字说:“未来作家从这里起步”! 4、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锻炼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接触社会少,社会适应性差,而开展小课题研究,离不开社会。因此,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接触社会生活,到机关、到工厂、到企业、到社区,去访问、去调查、去了解,在社会生活中体验,扩大视野,开拓思路。更重要的是,在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锻炼并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笔者在五年七班召开了座谈会,学生谈了很多很多小论文写作以外的事。有的同学说:“到小商小贩那里调查最不好做,他们爱理不理,有的说话很难听”;有的同学说:“到单位进门房特别难,看门人总说我们小孩采什么访?看不起我们”;有一个同学神秘地说:“我发现官越大人越好,局长的态度比门房好多了,门房不让我们进去,局长还给我们倒茶”;有的同学说:“找别人帮忙态度要好”;有的同学说:“找大人采访特别要注意文明礼貌”……其中黄轩昊同学说:“去年我们小队选择的课题是‘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走街串巷,观察、寻找蕉城城区的污染源;走访了环保局的栗书记、许副局长、办公室刘主任和环境监测站的叔叔阿姨;了解了护城河周边商店的营业员,发放了一些问卷;读了《十万个为什么》、《怎样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大全》、《环保周刊》等书,还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从而获得了不少有关环境污染的数据,了解到不同阶层人员对环境问题的看法,懂得不少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也学会了一些与他人交往的本领……”姚君浦说:“小孩子去访问大人要讲究方法,不然就会遭到拒绝”。魏凌波同学说:“怎么样从收集到的一大堆材料中选择有用的写成文章呢?这次我不依赖父母,我找来很多书参考,选择与课题有关的剔除无关的,理清主要的和次要的,还经过了小组的讨论之后才开始下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提高,尤其是社会适应性的培养,是其他教学无法实现的。 总之,通过“小学生课题研究的研究”实践,我们发现小学生的潜能是很大的,外国的小学生能够搞“研究”、能够写小论文,我们的小学生同样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不但能写出“类似科研”的小论文来,而且在课题探究中锻炼了自己,提高了综合素质。 我们认为:小学生课题研究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和探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随着研究性学习的进一步开展,随着对小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鼓励、支持,小学生在课题研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有的教师对待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感到困惑,有的甚至不敢再让学生参与这类课题研究式的研究性学习。其实,对待出现的问题不必大惊小怪,只要我们充分信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给学生搭建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平台,学生的潜能一旦被激活,问题就会得到解决,活动就能健康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综合能力必将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特殊 教育 是人类文明形态的一大表征,是国民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对特殊人群所产生的影响极为重要,没有特殊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特殊教育浅谈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特殊教育的缺失摭谈》

【摘要】学校教育,德育为先。特殊教育存在的严重缺失,就是对残疾孩子思想教育工作的忽视。本文从实际出发,对特殊教育德育工作提出理性的思考和实践探索,对特殊教育德育工作的理性认识、德育现状及教育途径进行大胆尝试与研究。

【关键词】特殊教育;德育缺失;缺失原因;教育途径

一、问题提出背景

从现在的社会基本情势不难看出,受社会普遍意识的影响,学校、家庭、社会都十分重视残疾 儿童 的智力发展与教育,关注对他们的生活照管与呵护,而忽视了对残疾儿童的人格品德教育,缺乏对残疾儿童人格品德的正确引导,使得智力教育与人格品德教育出现了脱节,甚至出现倒挂现象。残疾孩子,由于生理的先天缺陷,加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再由于生理的缺陷带来的情感方面的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容易做错事,容易蛮干,容易受别人的挑唆和鼓动,容易导致不自主的有悖于社会要求的行为,甚至触犯刑律。

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培养和加强残疾儿童思想品德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当务之急。特殊教育不但要矫正、补偿残疾学生的身心缺陷、功能障碍、知识能力,而且要培养他们辨别是非、分辨真善美的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减少犯罪、做一个合格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实践研究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主要从残疾孩子感恩意识缺失方面来进行一些尝试性研究,以点带面,来谈谈特殊教育面临的确实现状、导致原因及解决途径。

(一)问卷调研情况

带着了解与困惑,本人在学校的孩子当中搞了一个感恩意识问卷调查和访谈,共调查了51名学生和28名家长。调查的结果显示:1.只有极少的学生经常做家务,大部分学生对家庭生活琐事关心较少,学生的自理能力很差。2.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父母关爱自己理所应当,没有意识到父母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苦,也不主动经常给父母打电话问候。大部分孩子对父母的批评不接受,甚至很叛逆。3.绝大部分同学对他人给予的帮助会心存感激。但主动帮助别人的意识不明显。4.同学遇到困难时会帮助,但只是一时的,大都缺乏持久的支持。5.没有孩子知道 感恩节 是哪一天,更无从谈起如何去感恩了。6.大部分孩子对教师和政府的关怀还是感到幸福的,但没有持久的感恩意识。

(二)缺失原因剖析

一是 家庭教育 的缺失。残障孩子的父母承担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很大,为了抚养儿女成长成才付出了无私的爱,所以他们一味宠爱自己的孩子,而忽略了如何教导孩子去做人,总认为孩子本身残疾,父母内心的自责与痛爱自然表现为娇生惯养。

二是感恩教育的缺失。由于学校和家长往往关注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状况,很少在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教师的百般呵护、不图回报的付出淡化了这些孩子的感恩意识。

三是社会负面的影响。社会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狭隘的人道主义同情,会不知不觉的纵容残疾孩子的自私、自卑和懒惰、依赖意识。

四是自找借口的迷茫。残疾孩子往往以自身残疾为借口,以自我为中心,把他人的帮助视为理所应当,思想上不求上进,学习上得过且过,生活中攀比享乐,活动中消极懒散,自立意识不强,感恩意识淡薄,甚至有些孩子产生自甘堕落和敌视他人的意识。

(三)教育途径探讨

如何培养残疾儿童感恩意识,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学校、社会、家庭关注的问题。如果我们现在要找回它们,就得要从身边点滴感恩 文化 开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努力,才能重新建立起良好的感恩文化氛围。

一是自我方面:促进残疾孩子自我教育,提高感恩意识认识。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控制自己,进行换位思考,逐渐学会理解他人、体谅别人,学习他人的长处,宽容他人的不足。

二是学校方面:转变教育观念,开展感恩教育。主要做好以下工作——让孩子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接受感恩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媒体素材,让学生自发接受感恩教育;布置体验式作业,让学生直接体验父母、老师的辛苦,内化成他们的感恩意识;抓住教育契机,实施关爱与感恩教育;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提升精神素养;注重情感培养,补偿学生缺陷;注重规范行为,培养良好习惯;注重教师形象,做好学生榜样;注重学科渗透,教书育人结合;学校环境育人,文化因势引导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学校德育教育途径。

三是家庭方面:转变家庭教育理念,父母做到以身作则。父母要以身作则,要潜移默化地熏陶孩子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帮助时,要有感激之心,要铭记于心,知恩图报;要经常教育孩子懂得怜悯,懂得体谅别人,懂得尊重,懂得负责,与人为善,善待自然等,让孩子在幼小的时候,就能接受一个良好的感恩教育。

四是社会方面:搭建感恩教育平台,多 渠道 进行感恩教育。社会要加强媒体宣传的力度,大力弘扬感恩文化,可以通过电影、电视、互联网播放一些带有“感恩教育”思想的影片,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多方面的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积极引导残疾儿童参加,对表现突出和优秀者,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并张榜公布,大肆宣扬,形成社会弘扬感恩的氛围。同时积极宣传引导和监督惩戒,形成对残疾孩子的呵护与教育同行、引导与督管并举的社会氛围。

感恩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积极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作为特教工作者,扶助这些残缺生命飞翔就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让每一个残缺的生命都得到尊重,就能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出璀璨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概论(修订本)[M].华夏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修订).

[3]刘春玲,杜晓新,姚健.普通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

[4]王逢贤,鲁洁.德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特殊教育浅谈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