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硕士论文选题
从事国际贸易,英语应当是相当好的,不仅仅是书面英语,比如外贸英语函电,口语也是相当重要。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国际贸易硕士论文选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中美纺织品贸易隐含碳测算及碳责任分析
2、中日贸易隐含碳排放实证研究
3、中日文化产品贸易结构对贸易竞争力影响的比较研究
4、中国与日本文化贸易的对比研究
5、扩大中泰木薯产品贸易的对策研究
6、中俄转轨过程中汇率安排对贸易和FDI影响的比较研究
7、全球贸易便利化对中国进口的影响
8、马克思的自由贸易思想探索
9、TPP对中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影响研究
10、中美光伏产业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11、金砖国家自贸区预期经济效应分析
12、基于CMS模型的中日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变动因素分析
13、应诉反倾销结构价格研究
14、中国与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研究
15、中美贸易非均衡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总体与电子产业比较
16、出口代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评价
17、中国与俄罗斯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问题研究
18、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出口企业利润率的影响分析
19、中俄贸易商品结构失衡问题研究
20、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发展及其贸易影响研究
21、中国智利自贸协定下贸易效应研究
22、TPP国际贸易投资规制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23、贸易便利化水平对服务贸易的影响研究
24、自贸区原产地规则比较研究
25、中国对日本船舶出口贸易潜力研究
26、中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27、人民币升值对中美加工贸易的影响研究
28、中日韩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效应研究
29、中欧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0、多边自由贸易区与开放型经济水平研究
31、中国与俄罗斯服务贸易比较研究
32、韩国经济调整及对韩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究
33、RTAs框架下印度服务贸易自由化分析与评估
34、美国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35、中加天然气贸易可行性问题的系统建模和分析
36、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的服务外包契约设计
37、国际贸易中的环境标准研究
38、欧盟对华瓷砖反倾销贸易效应分析
39、G公司俄罗斯市场客户关系的维护研究
40、服务业跨国公司的贸易效应研究
41、比较社会交易成本与贸易便利化问题研究
42、TPP高标准贸易规则及其对中国涉外贸易影响的研究
43、基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视角下三国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
44、生产性服务贸易对全球价值链影响的研究
45、中国和英国商品贸易互补性与贸易潜力研究
46、中印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47、我国贸易结算中出口信用证拒付问题研究
48、中美产业内服务贸易指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9、中美钢铁产品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50、中韩两国文化贸易竞争力研究分析
51、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风险管理
52、日本非关税壁垒对山东省机电产品出口影响研究
53、欧美对中国白酒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研究
54、中国和喀麦隆木材贸易及对策研究
55、内蒙古与蒙古国出入境旅游与进出口贸易互动关系研究
56、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差额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57、N银行苏州分行信用证风险管控研究
58、制度距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
59、印度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60、自由贸易协定下我国货物贸易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
61、印度对中国企业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影响及对策研究
62、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
63、中智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及影响因素分析
64、我国转口贸易支付风险问题研究
65、出口信用证项下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方式的适应性和选择分析
66、中国与欧盟贸易成本的变动及其启示
67、海上新丝路沿线国家进口需求研究
68、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现状、问题及创新路径
69、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研究
70、外商直接投资对西非共同体畜牧贸易影响研究
71、多哈农业谈判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72、越南的经济增长与中越能源贸易关系的研究
73、中俄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74、中意食品饮料行业进出口贸易
75、蒙古国的皮革制品出口问题研究
76、中泰天然橡胶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77、中俄两国服务贸易结构与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78、俄罗斯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与影响因素研究
79、中国与东盟反补贴政策的比较研究
80、越南对美国货物出口贸易发展研究
81、ZG银行江西省分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82、WTO与中国自然资源出口限制研究
83、欧亚经济整合框架中的哈萨克斯坦的外贸政策
84、A出口企业汇率风险规避模式研究
85、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成本的测度与分析
86、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双边货物贸易潜力研究
87、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中美贸易顺差分析
88、基于数据驱动的Y公司大宗商品套利策略研究
89、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国际比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90、国际金融监管下的韩国贸易金融制度研究
91、美国对进口中国钢铁类制成品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研究
92、俄罗斯削减关税对中俄汽车贸易合作影响研究
93、文化距离对文化产品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94、J企业出口物流成本控制的改善研究
95、俄罗斯入世对中俄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
96、外贸企业的内部控制研究
97、日本对华FDI与对华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
98、中美经济非对称性共生及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99、中国企业东盟市场进入模式研究
100、中国与韩国、日本汽车产品内贸易结构研究
1.韩国经济实力强、产业结构合理,是中韩贸易发展的有力支撑韩国自20世纪60年代成功地实施了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经济上一直保持双位数的增长,被称为“汉江奇迹”。1996年韩国正式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迈入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虽在1997年的经济危机受到了重创,但在韩国政府的带领下,经济很快得以恢复。1999年增长10.9%,2000年增长9.3%,2002年增长6%,2001年GDP已经达到4422亿美元。韩国的工业结构十分合理,尤其在电子产品业、信息及通信业、半导体业、汽车业、钢铁业、造船业、纺织工业、零件和材料工业上具有无可比拟的国家和企业竞争力。韩国是世界上第四大电子产品制造国,大字、三星等公司拥有数字电视和等离子显示器等关键技术。韩国钢铁工业就钢产量而言居世界第六位。POSCO是世界上最好的钢铁公司之一。韩国的汽车总产量居世界第五位。韩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厂,韩国造船工业以建造技术尖端的LNG船闻名世界。自1999年的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将信息和通讯产业培育成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韩国也是一个贸易大国,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出口增长率居世界前列。从1964-2000年,韩国出口平均每年增长22.4%。自1992年以来,半导体已占到韩国出口产品的最大比例,汽车和船只也是主要的出口产品。随着信息全球化和IT技术的蓬勃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韩国计算机和无线通讯设备的出口有了突发性的增长。2001年,韩国出口总额达到1504亿美元,进口总额达到1411亿美元,贸易总额列世界第13位。2001年底的出口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6%。但在韩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另一些矛盾也日渐突出。韩国面积9.9万平方公里,人口4800万,市场相对狭小,其发达的产业与具有竞争力的产品需要通过贸易等渠道解决。韩国的人力成本已相当高,据有关资料显示,韩国的薪资水平差不多是中国的8倍左右。韩国工人每小时平均薪资为7.75美元,而中国劳动力资源充沛,中国工人平均数为0.92美元。韩国也需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来解决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因此,两国通过贸易关系的发展进行资源组合,将有利于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2.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景为两国贸易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国属于发展中的经济大国,经济总量大,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提高很快。2002年GDP为11587亿美元,居世界第5位。市场容量大,现有13亿人口,人均GDP已达1000美元;经济发展快,发展潜力大,机会多。中国已连续7年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2002年利用直接投资居全球第一,对外贸易额超过62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5贸易大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为韩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契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逐步取消贸易壁垒,全面开放市场,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将逐步实行零关税,这些非常有利于韩国产品对华出口,尤其是IT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根据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的报告,中国入世后,韩国对中国的IT产品出口将平均每年增加6亿美元。中国经济稳定而快速增长将使两国贸易扩大。21世纪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今后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7%以上的增长率,经济的快速增长不仅为我国的出口提供了丰富的货源,也为进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据分析预测,中国未来10年,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态,市场容量会越来越大。韩国只要继续保持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预计到2010年时,两国的贸易额将突破1000亿美元。北京申奥成功、上海申博成功,中国开发西部战略等等,都将为韩国贸易提供巨大的商机。北京申奥成功后,将投资338亿美元进行相关建设。韩国有过成功主办1988年奥运会、2002年韩日世界杯的经验,且邻近中国,因此,韩国企业将获得许多投标的机会。韩国产业资源部分析,由于北京奥运会的需求,韩中贸易规模将达到1000亿美元。特别是韩国对中国出口将以年平均15%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对中国出口额将达到565亿美元,为现在的3倍。同时,中国开发大西北战略正在实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市场巨大,而且在开发初期,有着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因此,随着我国西部地区和韩国的经贸规模将扩大,包括在利用西部劳动资源、西部基础设施以及西部能源开发等投资项目中,韩国都很有可能占据一定份额。此外,中国正在逐步开放金融、商业、旅游等服务领域,可以预计,两国服务贸易也将会得到较快地发展。3.两国贸易结构存在巨补性由于中韩两国经济发展及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形成了产业结构不同优势,从而使得贸易结构存在着互补性。中国对韩国出口的最大商品是纺织原料及制品,矿产品也是对韩出口的主要产品。2001年中国纺织原料及制品、机电音像设备及部件、贱金属、矿产品、化工和谷物等六大类商品占我国对韩出口总额的78.20%。韩国对我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是有机化学品、电子产品、油类制品、编织物、钢铁制品、工业用电子产品、一般机械、皮革及皮革制品等。近年来,韩国电子产品、钢铁制品、一般机械等高附加值工业产品出口量稳步上升。2002年,韩国对华出口大幅度增加,主要增长点来自计算机、半导体等IT产品,其中,半导体出口增长96%,计算机增长160%。此外,两国地缘接近,文化相似,有共同的价值取向,经济联系历史悠久,这种渊源使中韩两国贸易合作十分容易。
提供一些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供参考。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分析 欧盟对华皮鞋(或纺织品等)反倾销的政治经济分析 服务业跨国转移的趋势、影响及我国对策 香港服务业与内地制造业优势互补、合作互动研究 国内服务外包市场发展前景探讨 国际交易中短期自然人流动及其走势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对外依存度的分析 WTO规范下非农产品出口授信补贴正当性的检验 允许专利产品平行进口对我国的影响 发展加工贸易与产业技术升级探析 从历史视角看美国贸易政策的本质 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及美方利益集团分析 对中韩国际贸易分工格局由互补到竞争转变的分析 自愿出口限制的性质与成因分析 超额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策略 阿拉伯海湾国家经济一体化对中国企业的机遇探讨 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评价及实证分析 我国切花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解析日本的赶超经济 美国对华贸易技术壁垒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入世前后我国各地区FDI经济环境比较研究 我国贸易条件恶化与贫困化增长 我国农产品遭遇他国技术贸易壁垒的实证分析 我国小家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贸易的政策选择 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视角来看欧盟食糖政策 WEEE和RoHS:欧盟“双绿”指令下我国相关行业的困境与对策 区域经贸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证研究 从前100位出口商品看中日韩出口结构竞争 义乌商圈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态势与对策研究 外国直接投资与双边贸易关系中的国别差异 美国实施反倾销贸易政策的动因、绩效与启示 钢铁行业电子商务研究 论我国国际贸易的电子商务服务模式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印度(或韩国、俄罗斯等)反倾销政策及其特点分析 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选址问题研究 中美经贸关系面临的新挑战 中日和谐与构建东亚区域合作平台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比较 国际文化贸易的内涵及其发展前景 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跨国公司环境效应的理论解析 美国、日本和欧盟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比较研究及启示 从美欧转基因案看转基因产品贸易的管理 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积极效应之剖析 全球化条件下的中欧贸易产品结构与贸易不平衡分析 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加工贸易对XX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与升级研究 美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论我国能源产品的进出口管制——以石油和煤炭为例 我国外贸企业高坏账率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技术创新研究 第三方反倾销初探——基于美国对华彩电反倾销案的分析 我国进口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信息不对称下的技术贸易:理论分析和经验检验 国际贸易对一国研发投入及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贸易摩擦理论研究 我国蔬菜出口的增长效应分析 从物流外包到物流联盟:契约机制体系与模型 世贸组织解决贸易争端政策倾向悖论及启示 “亚洲间贸易”论的局限性研究 技术引进模式与东亚经济的发展 闽台两地产业结构变迁与产业合作发展的空间和路径 农产品出口策略研究——以XX省(或市、县)农产品出口为研究样本 出口退税新机制的经济效应分析——以XX省出口企业为例 我国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转移的实证分析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服务业对外开放与服务贸易政策体系构筑 我国服务业引资环境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服务企业全球营销战略内部驱动因素研究 东亚汇率变动与我国出口贸易的竞争优势 我国科技兴贸战略的若干问题 我国装备制造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几点思考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品牌”战略研究 相互依存的中美经贸关系 加工贸易管理制度改革方向探讨 中韩两国出口制成品的技术结构比较分析 五年来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服务贸易的发展及其启示 外向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论贸易自由化的国家利益原则 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与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国际贸易与技术溢出:经验研究的最新进展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 企业国际化理论的新发展:国际新企业理论 多边投资体系对我国服务业企业发展的影响 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中国区位比较优势的实证 反倾销的滥用及其贸易保护主义效应 综合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促进进口增长——“减顺差”必要的选择 对我国外贸顺差的几点认识 “走出去”战略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的思考 全球失衡格局中的国际经济分工与中国分工角色转换 我国贸易顺差的内部结构效应与外部预期非理错位 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中的投机资金流入——方式、影响和对策探讨 论贸易自由化——多边贸易体制及其法律制度的基石 中国贸易收支顺差调整的可能性探讨 能源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分析 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的三步战略 论贸易摩擦的成因与影响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分析——现状、原因及影响 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三大贸易救济措施比较分析 国外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新动向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中国银行业对外投资动因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革的现实选择 贸易自由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建立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 纺织品自愿出口限制的福利分析 国际投资中污染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规模的影响 外国直接投资的国际贸易效应:基于我国行业数据的分析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技术溢出的渠道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我国食品产业的决定因素分析 我国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FDI溢出效应与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华FDI就业效应实证研究 FDI对环境福利的影响及对策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中的撤资问题研究——以韩(或美、德)资为例 中国FDI激增对东南亚FDI的影响 XX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研究 XX省利用外资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XX省吸引FDI经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外国直接投资对XX省区域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人力资本、出口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 解析美国巨额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 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互动效应的实证检验 基于钻石模型的区域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以XX省为例 外资企业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分析 我国外资适度规模的测算:基于“双缺口模型”的实证研究 员工海外培训: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培养国际工程管理人才:思路与途径 跨区域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与我国策略
经济,教育类近十年韩国网络游戏进出中国市场战略研究釜山港和上海港的对比研究论韩中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农作物出口的影响中韩FTA对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化对韩国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中韩FTA对商品制造业的影响论中韩FTA对中国汽车产品贸易影响韩国Gmarket与中国淘宝的对比研究韩国的G-market与中国淘宝营销策略的比较研究韩国汉语教育现状分析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对山东经济的影响对韩国“循环”生活模式的研究浅谈中国朝鲜族对于国家共同体的心理变化论仁川登陆战对韩国近代史的影响关于现代索纳塔在中国市场的营销战略研究关于韩国燕子爸爸现象的研究论中国大学韩国语专业发展现状及展望中韩大学外语教学比较研究儒家思想对中韩两国中小学学校教育的影响比较研究论中国网络韩语教学的现状及其发展中韩高考制度改革对比研究韩国两次金融危机的对比研究中韩对银行业经营和监督的研究和对比全球化的金融危机后韩国企业进军中国的现状韩国Gmarket与中国淘宝的对比研究中韩公益广告的对比研究爱茉莉太平洋进军中国市场的战略研究论韩国职业棒球的发展性中韩自贸区对韩国经济促进作用的分析与研究中国顺丰快递和韩国无人快递的对比研究韩国的《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对中国综艺节目发展的影响中韩企业文化的经营管理思想的对比研究韩国与中国的就业形势对比研究90年代以来韩国电子竞技的发展及现状中韩大学生自主创业对比中韩自由贸易协议政策对比乐扣乐扣OEM向OBM转型过程分析语言语法类:韩国留学生汉语结果补语偏误分析中日韩三语言“体”的对比母语为英语和韩语的汉语学习者表形量词习得研究关于女性的中韩谚语比较研究韩国留学生习得介词“给”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三语教育背景下的朝鲜族英语教育韩汉定语对比以及韩国学生的汉语定语的偏误分析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汉、韩谚语对比研究韩汉生命体量词对比研究中韩名量词对比研究对中国学习者的韩语惯用语、俗语教育研究韩版汉语教材的调查分析汉语存在句在韩语中的对应形式汉韩称赞语及其应答语对比研究少数民族迁移者群体建立及适应韩籍学生使用“以为、认为”的偏误分析基于汉韩对比的现代汉语容器量词研究针对中国学习者的韩国语过去时教学方案汉语词汇与韩国语汉字词的比较研究中韩同形词对比研究汉韩语言中的误导词的对比研究及对韩汉语教学名词性词语的概念转喻研究汉韩外来词对比研究韩国学生汉语语气副词习得研究韩国语‘(?)’与汉语‘眼·目’的语义扩张及对比研究关于韩中广告语言的考察韩国学生汉语“了”字用法的偏误分析汉韩形容词重叠对比研究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研究汉韩成语比较研究汉韩量词对比研究一年制零起点韩国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中韩女性谚语内容比较从学习观念的视角论高职英语折中主义教学汉韩礼貌语对比研究汉韩语触觉形容词对比对韩谦语教学研究韩国语中的汉字词研究韩国和中国汉字音的比较研究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心理动词偏误分析汉韩同形异义词的对比研究青岛市航海运动俱乐部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汉韩量词及其对比研究关于日中韩“拒绝”的表达方式对韩汉语教学中“被”字句、兼语句的比较研究汉韩“比”字句对比分析现代汉韩语社交称谓对比“把”字句在韩国语中的对应形式研究汉语波斯语名量词对比分析及教学对策韩国留学生汉语关系从句的习得研究文化类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比较研究韩国的民俗文化中韩生活习惯比较研究韩中民俗对比(物质民俗、精神民俗)中韩文化交流研究关于韩国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影响研究关于中韩大众文化的比较研究从炸酱面看中韩的饮食文化 文学翻译类中韩文学交流研究中韩翻译和中韩翻译的不同之处韩国语中的汉字词韩国语中的外来语中国和韩国近代小说的比较研究中国和韩国现代小说的比较研究梁启超对韩国近代文学思想的影响爱国启蒙时期的小说研究1970年代小说研究黄顺元小说研究
化妆品是国家投资比较少,包袱比较轻,同时又是为国家创造高税利,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行业。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化妆品营销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本文在对国内化妆品百雀羚公司营销现状进行考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化妆品的产品及营销特征,对百雀羚公司的营销策略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产化妆品 百雀羚 营销策略 对策
一、国内化妆品市场现状
1.化妆品概述
根据2007年8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 方法 ,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肤、毛发、指趾甲、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
国内市场上的化妆品基本可分为以下三种形态:一是基础护肤类产品,如:护肤霜、洗面奶等;二是洗涤类产品,如洗衣液、沐浴露等;三是彩妆型产品,如粉底液、腮红、BB霜、睫毛膏和香水等。
2.国内化妆品的消费及市场现状
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化妆品行业也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2001-2011年,中国化妆品零售规模增长了5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妆品消费市场之一,其中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增长尤为显著。2009年中国化妆品市场,宝洁以亿销售额、19%占有率位列第一,欧莱雅以亿销售额、占有率名列亚军。雅诗兰黛集团,2009年其在中国市场增长了近30倍,中国已成为其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2010年,排名前十的化妆品品牌销售额占整个化妆品市场的38%,其中80%是外资品牌,中国本土品牌只有自然堂和佰草集。
另据数据显示:2011年化妆品行业搜索指数为272万,2011年下半年的搜索指数比上半年上涨近30%。2011年美容护肤相关搜索内容中,产品类相关内容搜索占比最高,关注度达到。由此可以看出,化妆品行业的市场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3.国内化妆品市场的消费趋势
(1)消费日益理性化
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会优先考虑产品的质量,然后再综合平衡性价比。这说明,人们对化妆品的消费将会作出更加理智的选择,产品的功效将成为顾客购买的新引擎。消费者会倾向于选择适合自己皮肤的化妆品,倾向于购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人们不再盲目崇拜各种 广告 ,而是更多地关注产品的质量、功效和性能,同时对化妆品的消费也在向更高的档次迈进。本土化妆品企业若能研发出质量较好的高档化妆品,在性价比上无疑更占优势。
(2)产品需求细分化
产品需求细分化,是近年来我国化妆品消费市场呈现的一个明显的特征。细分化不仅仅是指品牌、品类、品种、功能和功效,它还包含着消费者群体化消费习惯,以及消费者个人的消费习惯个性化的消费趋势。由于消费者永远在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化妆品,因此,对产品的深度细分是获取目标客户的最直接手段。
二、化妆品的营销特征
在化妆品行业,产品(Product)质量、功能、款式、品牌、包装;价格(Price)合适的定价;促销(Promotion)尤其是好的广告;分销(Place)建立合适的销售 渠道 ,都是相当重要的营销手段。
1.产品策略方面:化妆品不同于其他消费类产品,仅从其外观和包装上并不能看出化妆品所具有的功能。人们在选择化妆品的时候,更多是基于产品外在包装或者其品牌形象所展现出的吸引力。因此,在不能一眼看出产品的好坏的情况下,化妆品的包装及品牌形象尤为重要。直接影响人们对于品牌的认识和感觉,由此影响人们的态度和购买行为。
2.促销策略方面:化妆品的产品使用效果具有滞后性,由于其不属于即时性消费品,所以产品的效果展现过程比较缓慢。随着人们护肤知识的增长,人们也认识到对于所谓宣传“一洗白"或者“一贴白”等具有明显美白效果的产品,通常是由于其产品里面汞、铅超标所致。因此对于化妆品的功效的过于夸张宣传反而会引起人们的怀疑。由此,一个能直击人心的广告,一个让消费者相信功效、愿意购买商品的广告是化妆品营销中的重要手段。
3.分销策略方面:目前化妆品的主要分销策略是专柜营销。在大商场开设自己品牌的专柜,或是直接开专卖店进行销售。假冒化妆品无孔不入,而且大部分消费者对于是否为正品难以区分。由此看来,专柜和专卖店内的商品是最让消费放心的。
三、上海百雀羚公司及其现有营销策略分析
1.公司简介
上海百雀羚日用化学有限公司(英文缩写:SPDC)是一家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具有七十多年历史的化妆品专业生产企业。公司拥有知名品牌如:百雀羚、凤凰、小百羚, 主要生产的大类产品有:护肤用品、洗护发用品、个人清洁用品、花露水和美容化妆用品等优质产品。
目前外资品牌占据着中国化妆品市场主导地位,中高端市场基本被外资合资企业所占据,外资或合资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已接近80%,欧莱雅、宝洁、资生堂、雅诗兰黛等几家国际巨头形成了寡头竞争之势。中高档化妆品市场几乎完全被洋品牌独霸,国有品牌的四成市场几乎都是局限于一些低档日化用品。就百雀羚化妆品来说,消费者对其的了解程度较低,甚至只是听说过。虽然这个品牌辉煌过,消费者也占有一定比例,但是这个品牌在市场中占有的份额很少。
目前百雀羚集团在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也是国际名牌化妆品,主要有雅诗兰黛(Este’eLander)、P&G公司的玉兰油(Oil&Ulan)、妮维雅(Nivea)、资生堂(Shiseido),等。除了世界品牌在国内的混战外,百雀羚集团还面临着 其它 国内本土品牌的袭击和进攻。
2.公司的营销现状及其效果
(1)处于细分市场的初步阶段,不管是从产品线的横向还是纵向都有所扩张。但对于化妆品这个特殊的行业,百雀羚企业目前的市场细分和定位还是有欠精确。
(2)广告的代言人为莫文蔚,为品牌增加了时尚感,但其广告的投放力度明显不足,在消费者心中并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并在其宣扬产品特色方面也稍有不足。
(3)伴随着产品品种及包装上的提升,价格有了明显的提升,在国产品牌中处于中上水平。但其在各大商场的占柜率还较低。 (4)产品的品牌主要是百雀羚,企业加大了对产品的研发力度,产品的质量有所提升。经调查发现,目前消费者对于百雀羚的态度存在两种:一是受早期的品牌和价格的影响,对现在价格有所提升,包装有所创新的产品就其质量效果有所怀疑;二是使用过产品的顾客表示,产品不会使其产生不良反应,但具体的效果也就无明显感知。
四、完善百雀羚公司营销策略的对策建议
1.产品策略
(1)要在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外在设计以及产品的功能方面体现产品的差异化。要强势研发,提高核心竞争力。在众多国际品牌屡次出现质量危机之时,在大众在崇尚自然之时,上海百雀羚以安全护肤的东方护肤理念,为消费者创造天然温和的优质护肤品,对其来说是一种机遇。
(2)品牌提升策略:特色品牌抢占市场。要改善和提高影响品牌的各项要素,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消费者对于百雀羚产品的了解程度较低,甚至只是听说过虽然这个品牌辉煌过,但现今给人的感觉就是低廉的老产品。因此,首先要消除这一观念。
(3)多品牌策略:多品牌策略是宝洁公司首创的,宝洁公司也是运用多品牌策略成功的典范。多种不同的品牌可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高市场占有率。百雀羚可根据市场细分,对不同的目标市场采用多品牌策略。
2.价格策略
从百雀羚以往的消费格局来看,消费价格需重新改革,突破低档品牌的格调,百雀羚品牌可首先在国内打响,突破老品牌的低端价格,开拓国内市场,在国内设立专柜,提高档次,提升价格,品牌全面包装革新。
3.促销策略
化妆品促销中最重要的是广告。巴黎欧莱雅、玉兰油、美宝莲等品牌的广告随处可见,而且其宣扬的产品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选择产品代言人方面,也都是具有时尚号召力的明星。同样作为国产品牌的上海相宜本草,无论是其在不同的产品系列上采用不同风格的明星代言,还是广告在各大媒体上的投放力度都是值得被借鉴的。因此,百雀羚可在广告设计上和投放力上加深力度。
4.利用STP营销,细分市场,做到精准定位
先对整个市场进行细分,再选择目标市场,最后确定市场定位。要知道自己的顾客是谁。要把顾客分类,“我要把产品卖给所有人”这是一种错误的营销理念,一定要定位好自己的客户群体。找顾客的需求点、定位产品的卖点。产品的卖点必须是独特的。假如有人向你推销一款化妆品,说可以“包治百病”,那一定是不会有人敢买的。因此,策略行销也要考虑顾客购买时的考虑点:(1) 能否解决我的问题;( 2) 能否带来好处;( 3) 能否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国庆.品牌概念战:中国式营销[M].南京大学出版社,
[2](美)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营销管理(第12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
[3]严碧华.国产美容护肤品急待重树消费者信心中国联合商报[J].
[4]李勤.论全球化的化妆品包装及品牌营销策略,生产力研究[J].
[5]张建民,张晓冬.本土化妆品的品牌推广策略研究,日用化学品科学[J].
[6]周军.女性化妆品消费心理及营销策略研究,中国集体经济[J].
[7]MarkGodfrey.中国市场 报告 [J].SPCChina,2010(3):8-9.
[8]郭俊.复苏、创新、超越[J].中国化妆品,2010(2):36-47.
[9]王炳东.中国化妆品市场大盘点[J]..中国化妆品,2010(2):60-65
摘要: 化妆品行业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比较快的行业,同时又是国家投资比较少,包袱比较轻的行业,也是为国家创造高税利,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行业,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已成为亚洲第二大,世界第八大化妆品市场,行业品牌化竞争格局已形成。本文首先分析,中国化妆品市场现状,国内化妆品企业在 市场营销 方面应采取的营销战略。
Abstract: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osmetics industry in China develops relatively fast; at the same time, its investment is relatively small, and it is high profit and the resource of state revenue and creates substantial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fter several years of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China has become the second largest industry in Asia, and the eighth largest cosmetics market in the world. Industry competition pattern has been formed. Firstly, it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cosmetics market; second, it analyzes the marketing strategy that domestic cosmetics enterprises should take.
关键词: 市场现状;存在问题;策略
Key words: market 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6-4311(2013)12-0165-02
1 目前我国化妆品市场现状
雅芳是中国国内化妆品品牌发展较好的代表之一,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限制了直销的发展,雅芳果断的决定向渠道营销转型。雅芳经过几年的发展,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品牌专柜和专卖店,这些专柜和专卖店的建设,让雅芳迅速的形成了巨大的销售网络,提升了品牌影响力,这是雅芳多年来一直保持重要市场占有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欧莱雅先后收购了小护士和羽西,占据了化妆品市场的塔尖位置,使得中国化妆品市场形成了金字塔格局。其实,在一开始,欧莱雅进入中国一直在研究和试探中国市场的未来前景,在2003年的时候开始发力,到2005年,欧莱雅全面的出击中国市场。欧莱雅作为全球化妆品领先牌品,它们在中国的目标就是凭借自身产品的高低中端产品全覆盖,来竞争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占有率第一的位置。
保洁公司的优势在于广告优势和品牌优势,以及终端的建设方案和销量。保洁公司在抢夺优势资源的方面做得好,并借此使得自身的竞争对手有所下降,并对其他国内品牌形成了巨大的威力,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看出,目前保洁对市场的稳固仍然是抱有谨慎的心态的。
化妆品是目前中国最为活跃的日用消费品之一,在最近的几年中,我国化妆品行业的产值每年的增长率都在18%左右。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知名化妆品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我国化妆品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各大化妆品公司在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的同时还需要及时的关注着自身的市场占有率,一旦发现市场变化,就会迅速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根据最近的 市场调查 数据显示,雅芳是我国化妆品市场上使用率最高的品牌,随后是全球化品牌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资生堂等,而其他的一些品牌和这些品牌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2 我国化妆品营销存在问题
目前中国广大爱美女性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去商场选购化妆品,但是,伴随着近几年来,国际品牌的迅速扩张,在大商场里已经很难能看到国内品牌了,在这些国外品牌的排挤下,国产化妆品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郁美净集团有限公司外宣传部长李部长这样感概到:“虽然我们的产品在农村地区有一些价格上的优势,但是目前国外的品牌也已经盯上了这块最后的市场。”之后的发展可想而知,激烈的竞争会继续下去。
洋品牌垄断高端 根据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在2007年世界化妆品销售额的国家排名中,中国超过了法国和德国,成为了世界第三大化妆品市场,而且中国还具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在化妆品的销售额这项数据中,其中占绝大优势的是中高档商场的化妆品专柜。这些商场专柜的销量不大,但是却占据着整个化妆品销售额的一大部门。目前占国内化妆品企业总数30%左右的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其化妆品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却分别占国内化妆品销售量的60%和40%左右。
低端市场也将不保 伴随着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化妆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国产化妆品企业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而且仅仅限于在中低端的市场去竞争。
3 我国化妆品市场营销策略
根据目前我国化妆品业存在的现状,提出了以下战略:
目标营销策略 目标营销主要是针对的特定的消费者群体,通过对这部分消费人员的心理研究,制定出有专门的营销策略。因此,在目标营销的策略中,研究女性的消费心理非常的重要。
关于化妆品网络营销论文
导语: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以下是我整理关于化妆品网络营销论文,以供参考。
一、化妆品网络市场的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山寨产品泛滥
在化妆品网络营销中,尽管企业是本着诚信经营的原则,但是由于网络虚拟的特点,无法对产品进行面对面的了解和使用,缺乏监管力度,就会造成部分商家以次充好,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的产品。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消费者的积极性,损害了集团的名誉。这是各行各业网络营销都将面临的巨大挑战。要求行业加强管理,国家在法律法规政策上加强力度,全名监督,营造良好的网络营销环境。
2、网络营销尚有待创新
现在的网络销售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表现为营销策略的水平低下,成本过高,利润较低,绝大多数企业尚未形成成熟的营销模式,未能及时的发现存在的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有力方案。例如化妆品的促销活动,知识简单的罗列信息给消费者,然后大打折扣,以降低利润空间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这种粗犷的营销方式,才造成了低利润的恶性循环。
二、思埠化妆品网络营销的优势
尽管网络营销有着诸多弊因,但是思埠集团还是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每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生存下去,固有它优于别的企业的创新之处。思埠集团游刃有余的秘诀就是一下几点:
1.分销环节少
分销环节越多,产品的价格就会被自然的提高,无形的降低了产品的性价比。思埠化妆品有着购买次数多,而购买数量少的特点,中间商越多,必然增加营销费用。在网络营销的前提下,顾客对产品的预定是直接的,发货也采用快递方式,是最直接的商家-顾客的营销渠道。直接减掉中间环节,极大限度的降低了销售成本。
2.企业与消费者联系紧密
网络能够便捷的传输互动信息,突破传统营销方式的单向性。思埠集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客服系统。顾客可在任何一台能够上网的电脑前,咨询产品的相关信息,对预定产品的全程跟踪及优质的售后服务如果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或与顾客肤质不适等问题,售后将做合理处理。
3.多媒体产品宣传广泛
传统的思埠化妆品介绍宣传方式中,仅仅限于报纸、广播、电视等几种方式,由于各种宣传方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顾客无法全面的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而在网络上,思埠棘突通过flsh动画、视频等更加吸引顾客眼球的方式进行详细地介绍产品。在这一方面,思埠集团还能很好的利用微信平台进行产品宣传。以地毯式的模式最大限度的传播产品相关信息。
4.产品销售突破地域界限
在化妆品的'传统营销模式下,由于地域、交通的约束,企业的市场被圈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消费群体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上网所面临的是广大的网络用户,思埠集团做好广阔的宣传活动,在此基础下,占有了广阔的网络市场份额。网络营销使得商圈可扩展到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范围之内。
5.提供24小时不间断销售服务
服务作为企业的竞争软实力,具有很大的可扩展性和创新性,21世纪是网络营销的时代,掌握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软实力是在竞争激流中生存下去的必要因素。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和全天候营业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带来了新的营销规则。思埠集团通过近几年在网络营销的积极探索,逐渐走在了化妆品行业的前沿。
三、思埠化妆品网络营销策略建议
从最新的一份市场报告来看,化妆品企业必须在传统的销售路径中做出一定的创新和改变。当前中国的市场中,从中低端化妆品品牌欧莱雅、雅芳等发布的财报中都显示其在中国化妆品市场增长势头下降,销量增长放缓,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本土化妆品企业的兴起。在科技浪潮的驱使下,不断进行营销模式的更新和发展,最终从市场份额的10%开始不断的提升。这也给我们诸多老牌企业敲了一个警钟,企业如果不创新,不能够很好的与时俱进,则面临的后果就是在发展中不断落后。思埠集团的成长要伴随时代的进步,优质的网络营销将给企业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品牌策略
思埠化妆品网络市场营销的品牌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品牌的定位,另外一个方面是品牌的宣传。利用网络市场营销,一定要符合品牌的定位,思埠集团对目标客服的发掘要根据品牌的定位来进行。思埠集团目前的品牌定位大致为中低端产品,那么企业面临的目标客户则是有此销售能力的客户群。在接下来的发展模式中,思埠集团可以考虑增强研发团队的综合实力,挺近高端产品的行列,这是一个思考的方向,另一方面,牢牢抓住现有的中低端产品目标客服。无论是品牌的宣传,目标客户的开发,还是自身产品的研发都要做到相对的统一,每个环节彼此关联,环环相扣。
2.价格策略
价格战一向是市场竞争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很残酷,但同时也很有效果。思埠集团可以通过降低化妆品的价格,降低企业的利润空间,来换取市场,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对于思埠化妆品这样的企业来说,其发展还不算成熟,可以适当的采用这样的价格策略方式。然而,在价格策略中,不仅仅低价策略有效,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免费策略和高价策略同样也对网络营销有所帮助。如果思埠化妆品适当的推出免费试用,一分钱秒杀等免费价格的活动,无疑是用免费策略来赢得市场份额。但是,各个企业有自己不同的情况,免费策略意味着零收入、零利润,这就要求企业自身有过硬的实力才可采用这样的方式赢得市场。思埠集团在结合低价策略和免费策略赢得市场之后,如果想提升企业自身的品牌档次,发展高端产品,则可采取高价策略,这也是定位全民消费者的一个过程。
经济全球化呀,而且中国不能孤立,也需要共同发展,而且中国需要扩大世界商场,把经济深入到更多的地方!
国家间存在共同利益 在经济贸易上存在互补性 另 中国与这两国为邻国 关系友好 加强贸易合作 可减少成本 互通有无 所以中俄、中韩贸易迅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化联系加强产业结构互补区域优势导致贸易发展,如中国纺织业优势明显,成为纺织品主要出口国,是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政治原因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中国
中韩双边贸易在宏观层面上存在较直观的问题有:
一、中韩两国双边贸易的主要特点:
中韩两国双边贸易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双边贸易发展迅速,增长波动性较大。
(二)贸易不平衡持续扩大,中方逆差增速趋缓。
(三)韩国贸易商品结构有所改善。
(四)韩国企业对外投资首选中国,电子业对华投资增长迅速。
一、中韩贸易发展的简要回顾 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交往历史渊源流长,文化背景极其相似,这为中韩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且,目前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结构互补,各有所需,也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现实性。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二、中韩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中韩贸易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过程,取得这些成就当然可贺,但也属正常。随着中韩贸易基数越来越大,发展渐趋成熟,其间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以便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之策。(一)中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韩双边贸易在宏观层面上存在较直观的问题有:1.贸易增长乏力直至为负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后的四年中,双方贸易可谓是大踏步前进,每年贸易增长率均在40%以上。但到1996年,由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外经贸政策法规,加上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使我国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下降。韩国作为我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对其出口必然受到影响。同时,在双方贸易中担当重要角色的韩资加工贸易型企业,在出口利润下降的情况下,进口积极性也受到波及,从而使中国从韩国的进口贸易也有所放缓,致使双边贸易增长率从1995年的44.8%下降至1996年的17.7%。1997年,局势有所好转,双边贸易出现恢复性增长,增幅达20.3%,但已与1996年以前的增长势头不可同日而语。1998年,双边贸易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韩国还是当事国之一,这样,中韩贸易的增长步伐戛然而止。从1998年年底的统计数字看,双边贸易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负增长,降幅达11.6%。1999年上半年,双边贸易虽有所恢复,但增长速度并不快。 2.贸易不平衡趋势渐大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中韩双边贸易中中方逆差是越来越大的,到1997年已达到58.1亿美元,占到从韩国进口商品总值的38.9%。尤其是1997年下半年韩国发生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大幅下挫,一些大宗商品如纤维制品、农矿产品、电子零部件等跌幅更为突出,1998年中国对韩出口额仅为61.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1.3%。同时,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也不及预料的好,半导体、汽车、机床、船舶、通讯设备等工业品及家电等一般消费品的对华出口上半年还有大幅增长,下半年就逐步萎缩,到年底,对华出口总计149.9亿美元,增长仅0.4%。1998年全年双边贸易中中方逆差达87.2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1999年上半年,中方的贸易逆差仍有扩大的趋势,为44.6亿美元。笔者认为,两国贸易不平衡的存在是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若是这种不平衡持续存在并一味扩大,终将会影响双边贸易的健康发展。 3.韩国对华投资出现“缩水” 1997年以前,韩国对华投资的整体规模每年都在扩大。正当中韩两国努力促进双方经济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时,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一演进急速冻结。1998年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项目仅为1309个,实际投入资金18.0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减少了25.3%和,特别是一些回收期长、规模较大的项目都面临压缩投资、延期投资或予以撤资的情况。此外,大量韩企的驻华分支机构、商社等纷纷撤离。由于中韩双边贸易中有相当部分是通过在华的韩资企业承担的,投资的大规模“缩水”势必会影响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双边贸易的发展。(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上述比较直观的、表象化的问题必然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这些原因概括起来大体有这么几个方面: 1.亚洲金融危机是造成目前困境的罪魁祸首1997年8月一场以韩元加速贬值和股指深幅下泻为表征的金融危机开始席卷整个韩国,使韩国国内经济一片混乱:许多大企业集团相继倒闭或陷入困境;资金周转困难;失业人口激增;银行拒开进口信用证。在此形势下,韩国企业当然无法进行正常时日的进口。而我国在这次亚洲金融危机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相对增加了出口成本。韩国企业给中国的订单明显减少,而转向从东南亚国家进口,这样就造成了我国对韩国的出口大幅下挫的局面。另一方面,韩国政府为了增加外汇储备,借韩元贬值之机,加大力度增加出口,贸易盈余由负变零,越来越大。中国作为韩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必然受到韩国进口产品的冲击,这样就使双边贸易的不平衡局势更加严峻。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理论上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应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但由于担负双边贸易的相当多企业是在华从事进出口加工贸易的韩资企业,所以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其进口积极性也有所降低,进口增幅还小于出口降幅;再加上我国国内需求萎糜,导致进口需求减弱,使韩国的对华出口并未出现大幅攀升,故双边贸易额总体上出现下滑局势。上述同样的原因,使韩国企业到中国投资的成本增加,而多数韩资企业都把“降低成本”作为来华投资的首选动机,这样,韩国的对华投资必然会大幅减少。况且,韩国企业面临国内经济萧条的情况下,缺少资金来源,也无暇进行海外投资,从而使对华投资出现了“缩水”现象。2.进出口商品结构差异是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按照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原理,中韩传统贸易在宏观层面上确实符合这一理论的要旨,即中国向韩国出口初级产品或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如原材料、农矿产品、纺织服装、皮革等,而韩国则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如化工产品、电子通讯设备、机电产品等,即使中国向韩国出口一些电子产品,也多以零部件为主。正是这种较单纯建立在技术层次差异基础上的商品结构,使中韩双边贸易本身就存在不平衡的因素。再者,从总体上看,中国向韩国出口的商品与从韩国出口的商品相比,其价格弹性相对要高。在国际市场发生波动时,前者更易受到冲击或影响。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大量廉价商品充斥国际市场,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相对提高必然会丧失较大份额的市场。换言之,即使在韩国不是危机当事国之一的情况下,这种贸易结构的差异也会使贸易差额更加扩大,不平衡局势更加严峻。总之,这种以垂直分工为基本特征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是造成双边贸易不平衡并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3.韩国在华投资的特征因素也是双边贸易下滑的原因之一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70、80年代其发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内工资成本也快速上升,某些一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削弱,部分劳动密集型工业及部分重化工业(如水泥)也逐渐归入了夕阳产业之列。韩国政府为了鼓励新兴产业如电子、生物工程、航空等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海外转移。而中国与韩国地域相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又低,农矿资源丰富,自然成为韩国进行该类产业投资的首选对象。据统计,韩国对华投资中有60%以上集中于纺织服装业、电器组装业、木家具及鞋类、皮革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这是韩国在华投资的产业特点。再从单项投资规模看,韩国对华投资项目多为中小型项目,投资金额在100万美元以下的约占70%。1998年所吸引的1309项韩国直接投资平均规模仅为137.8万美元,不仅低于韩国海外投资的平均规模,也低于所有来华投资的平均规模(229.6万美元)。由于中韩贸易中有相当部分是由在华韩资企业承担的,上述两大特征的存在,导致双边贸易增长的后劲明显不足,也导致在华韩资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目前,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竟争越来越激烈,多数中小韩资企业不堪重击,普遍面临经营困境。由于在华韩资企业所表现的这种脆弱性,使由投资所带动的原材料、生产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受到很大影响。此外,由于韩国对华投资的行业及规模特点的存在,必然会出现许多韩资企业在管理中一味强调降低成本的情况,从而导致劳资双方矛盾的激化,这也影响了双方贸易及投资的发展。三、知难而进,积极应对 从长远看,中韩贸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目前两国贸易受到重创,但其发展的基础如文化类似、地域相近、经济互补等依然存在。特别是韩国经济,目前虽受一时之困,但那些曾创造经济奇迹的诸多因素如健全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劳动力、强烈的进取精神、开放的贸易体系等等并未丧失,并将为韩国走出危机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或放弃韩国这一重要市场。并且,两国在彼此对外贸易中所奠定的地位是双方长期努力的结果,因而要本着积极的态度,知难而进,采取相应措施以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当然,要长期稳定地发展中韩贸易,关键还是要扩大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市场,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一)加快双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中国对韩国出口的传统产品多属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这类产品的竞争最激烈,受冲击最大,因此加快我国对韩国出口商品的结构调整不仅是必然的。近两年对韩出口商品结构虽有所改善,但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特征仍很明显。为此,一是要拓宽贸易范围,实现出口商品的多元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日益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故可加大这类产品如机电产品零部件及产成品(电视机、电话机等)对韩国的出口。二是要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尽快从‘‘以廉取胜”和“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取胜”,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在竞争中保住乃至扩大市场份额,使出口产品真正成为高创汇产品。同财,也希望韩国方面结合我国工业化建设及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更多地向中国出口原材料、石化产品及成套设备等。总之,双方既要注重眼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促进双边贸易健康发展。(二)大力发展中韩两国的技术贸易70年代,韩国侧重于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如重化、汽车等工业,故其在许多领域的应用技术已具相当水平。若能从韩国引进该类技术,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都相当有益。而中国在航空航天、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上具有自己的优势。因而双方在技术合作中的发展潜力很大,双方可加强技术领域的合作,共同开发研制新产品,提高两国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带动双方商品贸易的发展。(三)推动两国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在韩国的对华投资方面,一是应注意调整韩国企业的投资方向,使韩国企业依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能源、交通、农业开发等领域的投资;二是改善韩资企业的规模结构,提高大企业集团来华投资的积极性,这就需要中国在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搞好政府服务方面多下功夫。这样,韩国大企业集团也会从长远、全球眼光认真研究中国市场的投资价值,继续加快来华投资的步伐。此外,中韩两国也要注意加强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合作,从而使韩国的对华投资呈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格局。此外,中国也要加快向韩国投资的步伐。目前,双方的资金流动更多地表现为韩国对中国的单向流动,不利于双方合作的持久稳固发展。随着中国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办厂定会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而韩国作为中国地缘相近、文化背景类似的友好国家,也会成为中国进行海外投资的首选地区之一。故中国企业应尽快改变那种仅在韩国设立贸易办事处的作法,加大对韩国的生产性投资,这样不仅可以使双方合作更加深入均衡,而且可以带动对韩国的出口,减少中方逆差,从而促进贸易的均衡发展。目前,韩国政府正积极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开放本国的资本市场,放宽对外商投资的限制,为中国企业进入韩国资本市场提供了时机。特别是韩币贬值及工人工资水平下降,使外商投资成本降低,也为中国的对韩投资提供了现实性。 (四)加强政策扶持力度,防止中韩贸易继续滑坡 一方面,中国企业除了积极利用已有的优惠政策如纺织品退税率由9%提高到11%等等外,国家也应给传统市场的出口更多的扶植:增加出口信贷规模;简化出口退税手段;为来华投资的韩国大企业集团提供资金支持等等。另一方面,希望韩国政府从双方长远利益出发,减少对中国进口商品的贸易壁垒。值得欣慰的是韩国政府已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如韩国财政经济部宣布自1999年1月1日起将征收调节关税的中国38种产品减少为19种,大幅下调对鳝鱼等10种产品的调节关税率,对生铁等不再征收配额关税。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贸易滑坡的局面会得以扭转。
学习小语种的方式方法 论韩国语进阶教学 标准韩国语与韩国方言 韩国语实际应用 基础韩国语教学 韩国语与汉字的关系 等
经济,教育类近十年韩国网络游戏进出中国市场战略研究釜山港和上海港的对比研究论韩中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农作物出口的影响中韩FTA对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化对韩国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中韩FTA对商品制造业的影响论中韩FTA对中国汽车产品贸易影响韩国Gmarket与中国淘宝的对比研究韩国的G-market与中国淘宝营销策略的比较研究韩国汉语教育现状分析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对山东经济的影响对韩国“循环”生活模式的研究浅谈中国朝鲜族对于国家共同体的心理变化论仁川登陆战对韩国近代史的影响关于现代索纳塔在中国市场的营销战略研究关于韩国燕子爸爸现象的研究论中国大学韩国语专业发展现状及展望中韩大学外语教学比较研究儒家思想对中韩两国中小学学校教育的影响比较研究论中国网络韩语教学的现状及其发展中韩高考制度改革对比研究韩国两次金融危机的对比研究中韩对银行业经营和监督的研究和对比全球化的金融危机后韩国企业进军中国的现状韩国Gmarket与中国淘宝的对比研究中韩公益广告的对比研究爱茉莉太平洋进军中国市场的战略研究论韩国职业棒球的发展性中韩自贸区对韩国经济促进作用的分析与研究中国顺丰快递和韩国无人快递的对比研究韩国的《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对中国综艺节目发展的影响中韩企业文化的经营管理思想的对比研究韩国与中国的就业形势对比研究90年代以来韩国电子竞技的发展及现状中韩大学生自主创业对比中韩自由贸易协议政策对比乐扣乐扣OEM向OBM转型过程分析语言语法类:韩国留学生汉语结果补语偏误分析中日韩三语言“体”的对比母语为英语和韩语的汉语学习者表形量词习得研究关于女性的中韩谚语比较研究韩国留学生习得介词“给”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三语教育背景下的朝鲜族英语教育韩汉定语对比以及韩国学生的汉语定语的偏误分析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汉、韩谚语对比研究韩汉生命体量词对比研究中韩名量词对比研究对中国学习者的韩语惯用语、俗语教育研究韩版汉语教材的调查分析汉语存在句在韩语中的对应形式汉韩称赞语及其应答语对比研究少数民族迁移者群体建立及适应韩籍学生使用“以为、认为”的偏误分析基于汉韩对比的现代汉语容器量词研究针对中国学习者的韩国语过去时教学方案汉语词汇与韩国语汉字词的比较研究中韩同形词对比研究汉韩语言中的误导词的对比研究及对韩汉语教学名词性词语的概念转喻研究汉韩外来词对比研究韩国学生汉语语气副词习得研究韩国语‘(?)’与汉语‘眼·目’的语义扩张及对比研究关于韩中广告语言的考察韩国学生汉语“了”字用法的偏误分析汉韩形容词重叠对比研究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研究汉韩成语比较研究汉韩量词对比研究一年制零起点韩国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中韩女性谚语内容比较从学习观念的视角论高职英语折中主义教学汉韩礼貌语对比研究汉韩语触觉形容词对比对韩谦语教学研究韩国语中的汉字词研究韩国和中国汉字音的比较研究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心理动词偏误分析汉韩同形异义词的对比研究青岛市航海运动俱乐部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汉韩量词及其对比研究关于日中韩“拒绝”的表达方式对韩汉语教学中“被”字句、兼语句的比较研究汉韩“比”字句对比分析现代汉韩语社交称谓对比“把”字句在韩国语中的对应形式研究汉语波斯语名量词对比分析及教学对策韩国留学生汉语关系从句的习得研究文化类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比较研究韩国的民俗文化中韩生活习惯比较研究韩中民俗对比(物质民俗、精神民俗)中韩文化交流研究关于韩国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影响研究关于中韩大众文化的比较研究从炸酱面看中韩的饮食文化 文学翻译类中韩文学交流研究中韩翻译和中韩翻译的不同之处韩国语中的汉字词韩国语中的外来语中国和韩国近代小说的比较研究中国和韩国现代小说的比较研究梁启超对韩国近代文学思想的影响爱国启蒙时期的小说研究1970年代小说研究黄顺元小说研究
晕,我是学韩语的。。但是写的论文不是经贸的,是关于饮食的!!
1. 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品出口 2. 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之我见 3. 我国外贸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战略思考 4. 贸易大国形象与非贸易强国之实质 --------浅析中国外贸的发展现状 5. 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绿色贸易壁垒之异同 6. 论企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7. 浅谈行业市场营销的现状与对策 8. 论市场营销中的非价格竞争策略 9. 个性化需求与定制市场需求 10. 企业目标市场选择问题探讨 11. 实施绿色营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12. 营销队伍的建设现状与对策 13. 中国轿车消费市场的分析 14.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 15. 我国人民币汇率取向的对策和建议 16. 现行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17. 论出口结汇风险的防范 18. 人民币汇率保持持续稳定的必要性 19.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缺陷及改革方向 20.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及对策 21. 论述我国当前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 22. 论述国际收支顺差对一国经济影响 23. 中国储备增长和人民币汇率压力 24. 对外开放度的计量与模型构造 25. 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研究 26. 建设中国跨国公司相关问题研究 27. 中外(美、日本、欧盟)贸易争端的产生原因与解决方式探讨 28. 中国对外反倾销机制的完善 29. 中国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 30. 长三角经济合作模式探讨 31. 经济全球化中我国开放型服务业的发展 32. 内外贸一体化研究 33. 循环经济相关问题研究 34. 长三角地区利用跨国公司投资相关问题研究 35.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 36. 有关反倾销及其他贸易壁垒的问题 37. 涉及国际贸易纠纷的问题 38. 人民币汇率问题 39. 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问题 40. 国外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41. 外国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制造业产品国际竞争力 42.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及其启示 43. 金融开放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经验分析 44. 美元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分析 45. 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和我国企业的对策 46. 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战略及其影响和启示 47. 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48. SA8000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与中国对策思考 49.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问题跟踪研究 50. 推动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研究 51. 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重组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52. 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及其跨国投资战略 53. 鼓励和支持我国企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问题研究 54. 参与区域贸易自由化问题研究 55. 规范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秩序研究 56. 完善我国汇率形成机制问题研究 57. 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 58. 外商在江苏投资“研发中心”的现状及政策建议 59. 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践 60. 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危机国际传染性及对中国的政策含义研究 61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62本土农产品品牌的国际化经营 63当前我国纺织品贸易面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对策分析 广东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和对策 广东企业反倾销对策研究 广东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引进外资问题研究 广东省零售业应对“入世”挑战的发展战略 广东省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研究 广东省农产品应对绿色壁垒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广东省手机企业出口策略研究 国际技术转移与惠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研究 国际技术转移与惠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问题研究 广东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惠州港功能定位研究 惠州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惠州市电子行业发展的瓶颈分析以及对策研究 惠州市工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惠州市区域外向型产业集群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惠州数码产业的集群化研究 绿色壁垒对广东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 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的产品出口研究 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广东纺织品出口的影响以及对策 粤港物流竞争与合作问题研究 中国与东南亚农产品贸易前景分析 中泰柑橘产业比较研究 珠三角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与发展战略 自主知识产权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国际技术转移与惠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技术学习机制研究.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问题"《企业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5 回答者: yanglu88xuzhou
国贸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如下:
1.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驱动力及区位因素研究。
2.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贸易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黑龙江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4.非关税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产品种类溢出效应 ——基于产业视角的研究。
对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基于产出与效率双重视角。
6.中国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异质性的出口效应研究。
7.“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园艺产品贸易整体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8.中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出口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新新贸易理论视角。
9.中国与南亚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及潜力研究。
10.中蒙农业合作影响因素分析。
11.玉米价格波动对我国玉米产业安全影响的实证分析。
12.欧盟-越南自由贸易协定(EVFTA)对越南纺织品出口影响效应研究。
13.蒙古国外资企业投资环境研究。
14.影响辽宁省旅游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15.内蒙古边境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16.俄罗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潜力研究。
17.基于SWOT模型的中蒙跨境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18.韩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
学习小语种的方式方法 论韩国语进阶教学 标准韩国语与韩国方言 韩国语实际应用 基础韩国语教学 韩国语与汉字的关系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