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便于匿名审稿和通讯联系,稿件在形式上分为三部分,并作如下要求:①首页。首页为稿件前第一页,应依次包括中英文对照的如下内容: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内容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详细通信地址、邮编、电话号码及电子邮件地址。如无联系电话或电子邮件地址,将影响论文进入审稿程序。②正文。正文应另起一页,内容依次为中文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及注解和引用作品,正文中出现的新的外来名词和术语、新的作家作品名和人名请附英文原文。如论文属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的成果,请在正文第一页加脚注,并说明项目名称、批准文号、起讫时间、管理单位以及本人所承担的任务。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在参考《MLA文体手册和学术出版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在本刊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格式规范。引用作品应保证十条以上。所有中文引用文献均需附上英文译文。凡是向本刊投稿的作者务必注意本刊对注解和引用作品的要求。如作者暂时不能适应本刊关于文体方面的要求,则请作者一定要提供详细准确的注解及引用作品信息,如作者姓名、论文名称、杂志名及出版时间、论文在杂志中的起止页码、引文在杂志中的具体页码。再如著作名、译者、出版地、出版单位、时间等。上述信息均需要英语译文,如有英文版,则请认真核对。凡缺少必要信息的来稿,则可能不能进入审稿程序。
外国文学研究所主办的《世界文学》和《外国文学评论》两个刊物始终在我国外国文学翻译和评论杂志中处于领先地位。《世界文学》历史悠久,其前身是鲁迅先生创办于30年代的《译文》。众多国内外知名作家、学者担任过该刊主编(如茅盾先生、曹靖华先生、冯至先生等)。该刊主要发表翻译的文学作品,实行国际、国内发行,在本学科内外有较大影响。《外国文学评论》创刊于1987年,是我国外国文学研究领域权威性的刊物。另有《外国文学动态》主要介绍外国文学现状。在文化全面发展繁荣的新时期,外国文学研究所的全体人员将共同努力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
胡亚敏,女,1954年4月生,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7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留校任教。1987年和2001年在该校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1986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兼任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青年时期大学毕生做过中学、大学教师,因笃好金石书画艺术, 灵动之妙。在书画创作和研究上的深厚造诣,使其作品流露出对社会 发展与变革的深切关注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强烈表达厂艺术家应具备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实现了艺术风格与人文情操的高度统一,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受到业界推崇,更多艺术家奉为表率,是当今卓有盛誉的一代名人,书画大师,在中国艺术市场最具增值潜质的著名书画家,通过国家人事部1SQ9000A!SE艺术体系资质认证.被列入全国著名书画家受防伪保护的之一。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际),受聘于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会理事、中国文化艺术城艺术季员会理事、中国民间艺术名人开发季员会常委、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院院士、中国现代民族书画家协会副主席、(香港)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名人,认定委员会高级专家兼名誉总裁、中国书画学会名誉主席、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中国庐山文化交流中心教授级研究员、中国国学学会《国学杂志社》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艺术学会常务委员会常委等职。荣获中国首届国学奖(金奖、国学功勋艺术家)、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共和国艺术家”等多项金奖及荣誉称号。常应邀参加国内外主要活动书画展和社会知名人士有关活动,为国家领导人、国际友人和社会名流及平民百姓属书作画刊石并流传四海。作品多被毛主席纪念堂、李宗仁文物管理处、中国国家博物馆、吴昌硕艺术纪念馆、齐白石艺术纪念馆、诸乐三艺术纪念馆、张家界国家公园、中国翰园碑林等多处典藏。传略辑入《当代世界名人传》、《共和国艺术家>>、中央电视台《印象中国》等多部辞集,出版《半之国画选》、《半之篆刻书法作品集》。
历史类核心期刊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历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2 中国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3 近代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4 世界历史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5 史学理论研究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6 史学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史研究所 7 中共党史研究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8 文博 陕西省文物事业管理局等 9 清史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10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当代中国史研究 北京 当代中国史研究所,国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档案学通讯 《档案学通讯》杂志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近代史研究 北京·近代史研究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年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考古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抗日战争研究 北京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历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清史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理论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史研究 北师大史学所 北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世界历史 北京·世界历史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文献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社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农史 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科技史料 北京中科院自然学史研究所 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 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百年潮 北京 中共党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出版发行研究 出版发行杂志社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档案学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档案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东南文化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敦煌研究 甘肃敦煌 敦煌研究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故宫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胡适研究丛刊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学报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与文物 西安·该刊编辑部 陕西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历史档案 北京·历史档案杂志社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历史地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民国档案 南京·民国档案杂志社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明史研究 合肥·黄山书社 中国明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农业考古 江西 中国农业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学月刊 开封·河南人民出版社 河南史学会,河南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学集刊 长春·吉林大学该刊编委会 吉林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林 上海·该刊编辑部 上海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苏联历史问题 西安 陕西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文博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西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文物 北京·文物出版社 文物编辑委员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西北史地 兰州·该刊编辑部 兰州大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地方志 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中国地方志领导小组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史研究动态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档案 北京 国家档案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北京·经济研究杂志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北京·文物出版社 中国历史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资料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自然科学史研究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历史研究》、《世界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文史》、《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专一点看《唐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国学研究》、《燕京学报》等等
《中国英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外研社现代英语研究《英语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1世纪英语教学周刊》《实用专业英语考试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 现为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 该刊与国际学术前沿接轨,审稿制度和编辑体例均严格遵从国际惯例,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编委会,由北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负责编辑,并实行同行专家匿名审稿。其被长期列为“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编制,自1991年首评以来一直名列外国语类核心期刊第一)、“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制,在该系列中位列第一)、“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教育部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科评价中心编制,在全国16家语言学类期刊中位列第一),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还获评“北京市十佳社科学报”和“北京市一等奖社科学报”等。并为《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本刊以学术性、规范性得到国际学界认可,为美国《语言学与语言行为研究文摘》(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Behavior Abstracts)、《社会学文摘》(Sociological Abstracts)等著名文摘检索刊物收录。
大东方杂志不是核心期刊。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大东方是省级期刊。大东方》杂志创办于,是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主管的重点学术期刊,省级期刊,现被等权威机构收录,大东方杂志社介绍:文化研究、文学研究、艺术研究、思政研究、教育研究、管理研究、语文研究、外语研究等。
《空中英语教室》《大家说英语》《彭蒙惠英语》我个人一直在看空英,外语期刊评比第一
推荐你看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最好是他的学生涂又光翻译的可以说里面全是精华,浓缩了哲学的门类、代表人物、主要著作、主要思想主张这些内容,非常简练,可以说就是一本中国哲学发展的全集,对你来说是最好的复习资料,买不到的话可以看以下网址
《世界哲学》简介历史沿革: 1956年创刊。1966——1977年停刊,1978年复刊。宗 旨: 《哲学译丛》(季刊)是专门介绍外国哲学的刊物。它译载国外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的重要论文;译介国外主要哲学流派的现状及争论的主要问题,以及有关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哲学史、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等论著;报道外国哲学界动态,提供有价值的哲学资料。2002年改刊名为《世界哲学》(双月刊)。主要栏目: 分析哲学、历史哲学、现象学、解释学、科学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美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宗教哲学、环境哲学、计算机哲学、新视角、当代哲学述要、当代著名哲学家、谈学论译、书评。刊期:季刊出版单位:哲学研究杂志社中国哲学史发展轨迹略论南镜 整理钱穆先生曾云“国家不幸哲人幸”,笔者认为此句用来形容中国古代哲人的处境是最恰当不过的了。纵观中国学术发展史,汉唐盛世,人文学术的主要成就都在文学方面,而衰乱之世,哲学的成就则更加突出。无论是“古史剧变之会”的先秦,还是“适逢二千年未有之变局”的近世,大抵如此。说到“中国哲学”,这个词总令人疑惑,中国真的有所谓“爱智慧”吗?换言之,中国古代“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哲人们,难道他们属于那种以闲暇为前提,爱好自然奥秘,追求知识,以知识本身为惟一目的的“哲学家”吗?“中国哲学”,作为一个学科,是百年前现代学者以西方哲学为参照重树中国思想传统的一种学术建树,对于我们沟通中西学术,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产生出新的问题:以“哲学”的眼光,是读懂、理解以及欣赏中国哲人思想的最恰当方式吗?当我们说“中国有哲学”时,哲学在此究竟何指呢?也许,我们尚可把作为西方文化全球化后果的“哲学”一词,用来指称人类思想在“轴心时代”从宗教母体中突破出来的思想形态。我们在泛指以古希腊、印度和中国为代表的文化后果的意义上,把“哲学“当做一个共名来使用。然而当我们按照一些西方哲学史家所强调的,把”哲学“当做古希腊独特的突破成果时,把中国思想称为”哲学“,很可能并不是理解中国文化突破成果,从而进一步理解中国文化特质的恰当方式。中国古代哲人,脱胎于巫史。经过“绝地天通”、“武王克商”和“怨天尤人”等几个历史具体事件,天命神学的信仰体系逐步动摇,直至崩溃。作为中国哲学开端的几个标志性事件,叔兴论“阴阳”“吉凶”,伯阳父论“地震”,史伯论“和同”,史墨论“陪贰”,都是周天子或诸候国君的史官、大夫们解释自然或社会现象。在这里,旧式的巫史一变而为新式的哲人,最容易给出宗教神学解释的巫史们,却抛弃了依赖卜筮的专业手段,不再诉诸鬼神天帝,而是试图用理性给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宣告了中国文化从宗教母体中的突破,宣告了中国哲学这一崭新文化样式的诞生。由于他们身为巫史的独特身份,他们虽有闲暇,但却不是追求纯粹知识的“爱智者”,他们也解释自然现象,但关心的重心却总在于人事,“推明天道”的目的,无非是为“人事”给出一个较为圆满的解释系统,以解决在宗教天命观念坍塌之后思维世界中无法可依的彷徨。中国哲人出现的具体历史机缘,既造就了中国哲学的性格,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个性。中国哲人的“推天道以明人事”,使得中国哲学具有鲜明的入世品格;中国哲学关心的重心在于人事,使得中国哲人总是饱含忧患。“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这是《易传》作者对前人哲理作品中巫史性格的会心体认。另一方面,古代的中国人又富于理论思维传统,他们虽然关心的重心在于人伦日用,但他们总是寻求世俗生活的超越根据。“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古代哲人的学术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古代哲人的自觉使命。中国哲学与哲人的特质,也形成了中国哲学“国家不幸哲人幸”这样一种历史发展轨迹。先秦时代,礼崩乐坏,诸候异政,百家异说。诸子并起,“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成一家之言”者,《汉志》所录竟达189家,造就了中国哲学的第一个高峰。汉代学者以“九流十家”来概括总结先秦诸子学术。东汉末年,“苍天已死”,名教衰落,社会动荡,人心思治。其时哲人,以玄谈的方式,来为名教给出新的论证,探讨儒、道的内在相关性以及本末地位,从而引发了名教与自然、本末有无、言意之辨等多个重要学术辩题,哲人们的理论创造空前活跃。唐宋之际,民族杂糅,价值混乱,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官方文化与民间文化,矛盾尖锐。韩愈、李翱发其先声,宋初三先生(孙复、石介、胡瑗)、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响应继起。宋代的理学家们立志重建宋人的精神世界,他们出佛入老,尔后返之六经,融会三教,开创了理学的新时代。明清之际,异族易代,一代学人在抗清失败后,隐居深山古寺,整理典章制度,深刻批判反省传统文化,出现了建树卓越的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方以智等一批饱学深思之士,并使中国哲学达到新的理论高度和反思深度。时至近世,“中央之国”与西方扩张瓜分世界的强盗民族相遇,一败再败,民族自信降至前所未有的低点。“强国保种”、“救亡图存”成为第一时务。中国哲人论“古今中西”,求自强图新之道,引入西学,会通中西,形成一种影响至今的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新文化。就中国哲学与中国社会的关系来看,所谓“国家不幸”的时代,可以看做是时代给出重大哲学课题的时代;所谓“哲人幸”,可以看做是哲人们在回应时代重大课题的过程中富有活力的思想创造活动。每当中国哲学处于这样一个集中发展时期,学派之多,人才之盛,思想之自由,学术之开阔,都会达到一个高峰。中国哲学之兴衰,系于中国社会之兴衰,同时也造就了民族精神的个性与内涵。
宗 旨: 《哲学译丛》(季刊)是专门介绍外国哲学的刊物。它译载国外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的重要论文;译介国外主要哲学流派的现状及争论的主要问题,以及有关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哲学史、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等论著;报道外国哲学界动态,提供有价值的哲学资料。2002年改刊名为《世界哲学》(双月刊)。 主要栏目: 分析哲学、历史哲学、现象学、解释学、科学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美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宗教哲学、环境哲学、计算机哲学、新视角、当代哲学述要、当代著名哲学家、谈学论译、书评。 刊期:季刊 出版单位:哲学研究杂志社 中国哲学史发展轨迹略论 南镜 整理 钱穆先生曾云“国家不幸哲人幸”,笔者认为此句用来形容中国古代哲人的处境是最恰当不过的了。纵观中国学术发展史,汉唐盛世,人文学术的主要成就都在文学方面,而衰乱之世,哲学的成就则更加突出。无论是“古史剧变之会”的先秦,还是“适逢二千年未有之变局”的近世,大抵如此。 说到“中国哲学”,这个词总令人疑惑,中国真的有所谓“爱智慧”吗?换言之,中国古代“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哲人们,难道他们属于那种以闲暇为前提,爱好自然奥秘,追求知识,以知识本身为惟一目的的“哲学家”吗?“中国哲学”,作为一个学科,是百年前现代学者以西方哲学为参照重树中国思想传统的一种学术建树,对于我们沟通中西学术,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产生出新的问题:以“哲学”的眼光,是读懂、理解以及欣赏中国哲人思想的最恰当方式吗?当我们说“中国有哲学”时,哲学在此究竟何指呢?也许,我们尚可把作为西方文化全球化后果的“哲学”一词,用来指称人类思想在“轴心时代”从宗教母体中突破出来的思想形态。我们在泛指以古希腊、印度和中国为代表的文化后果的意义上,把“哲学“当做一个共名来使用。然而当我们按照一些西方哲学史家所强调的,把”哲学“当做古希腊独特的突破成果时,把中国思想称为”哲学“,很可能并不是理解中国文化突破成果,从而进一步理解中国文化特质的恰当方式。 中国古代哲人,脱胎于巫史。经过“绝地天通”、“武王克商”和“怨天尤人”等几个历史具体事件,天命神学的信仰体系逐步动摇,直至崩溃。作为中国哲学开端的几个标志性事件,叔兴论“阴阳”“吉凶”,伯阳父论“地震”,史伯论“和同”,史墨论“陪贰”,都是周天子或诸候国君的史官、大夫们解释自然或社会现象。在这里,旧式的巫史一变而为新式的哲人,最容易给出宗教神学解释的巫史们,却抛弃了依赖卜筮的专业手段,不再诉诸鬼神天帝,而是试图用理性给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宣告了中国文化从宗教母体中的突破,宣告了中国哲学这一崭新文化样式的诞生。由于他们身为巫史的独特身份,他们虽有闲暇,但却不是追求纯粹知识的“爱智者”,他们也解释自然现象,但关心的重心却总在于人事,“推明天道”的目的,无非是为“人事”给出一个较为圆满的解释系统,以解决在宗教天命观念坍塌之后思维世界中无法可依的彷徨。 中国哲人出现的具体历史机缘,既造就了中国哲学的性格,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个性。中国哲人的“推天道以明人事”,使得中国哲学具有鲜明的入世品格;中国哲学关心的重心在于人事,使得中国哲人总是饱含忧患。“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这是《易传》作者对前人哲理作品中巫史性格的会心体认。另一方面,古代的中国人又富于理论思维传统,他们虽然关心的重心在于人伦日用,但他们总是寻求世俗生活的超越根据。“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古代哲人的学术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古代哲人的自觉使命。 中国哲学与哲人的特质,也形成了中国哲学“国家不幸哲人幸”这样一种历史发展轨迹。先秦时代,礼崩乐坏,诸候异政,百家异说。诸子并起,“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成一家之言”者,《汉志》所录竟达189家,造就了中国哲学的第一个高峰。汉代学者以“九流十家”来概括总结先秦诸子学术。东汉末年,“苍天已死”,名教衰落,社会动荡,人心思治。其时哲人,以玄谈的方式,来为名教给出新的论证,探讨儒、道的内在相关性以及本末地位,从而引发了名教与自然、本末有无、言意之辨等多个重要学术辩题,哲人们的理论创造空前活跃。唐宋之际,民族杂糅,价值混乱,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官方文化与民间文化,矛盾尖锐。韩愈、李翱发其先声,宋初三先生(孙复、石介、胡瑗)、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响应继起。宋代的理学家们立志重建宋人的精神世界,他们出佛入老,尔后返之六经,融会三教,开创了理学的新时代。明清之际,异族易代,一代学人在抗清失败后,隐居深山古寺,整理典章制度,深刻批判反省传统文化,出现了建树卓越的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方以智等一批饱学深思之士,并使中国哲学达到新的理论高度和反思深度。时至近世,“中央之国”与西方扩张瓜分世界的强盗民族相遇,一败再败,民族自信降至前所未有的低点。“强国保种”、“救亡图存”成为第一时务。中国哲人论“古今中西”,求自强图新之道,引入西学,会通中西,形成一种影响至今的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新文化。 就中国哲学与中国社会的关系来看,所谓“国家不幸”的时代,可以看做是时代给出重大哲学课题的时代;所谓“哲人幸”,可以看做是哲人们在回应时代重大课题的过程中富有活力的思想创造活动。每当中国哲学处于这样一个集中发展时期,学派之多,人才之盛,思想之自由,学术之开阔,都会达到一个高峰。中国哲学之兴衰,系于中国社会之兴衰,同时也造就了民族精神的个性与内涵。
主要有以下期刊可以投稿国内哲学期刊1、《世界哲学》。是国内知名学术期刊,刊载国内外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外主要哲学流派的现状及争论的主要问题以及有关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哲学史、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等研究论著和译文;报道外国哲学界动态,提供有价值的哲学资料。2、《现代哲学》。现代哲学》创刊于1985年,2002年第1期起由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编辑出版。目前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外哲学期刊。1、《StudiesinHistoryandPhilosophyofScience》2、《EuropeanJournalforPhilosophyofScience》3、《Philosophy,Ethics,andHumanitiesinMedicine》。
以下用两个排名来例举外国心理学期刊的排名
一、总论2《Psychological bulletin》(心理学公报)【美】
3《Psychological review》(心理学评论)【美】5《Psychological reports》(心理学报告)【美】17《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心理学年度评论)【美】25《Psychological science》(心理科学)【美】41《American psychologist》(美国心理学家)【美】42《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专业心理学,研究及实践)【美】73《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英国心理学杂志)【英】86《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美国心理学杂志)【美】90《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斯堪的纳维亚心理学杂志)【英】
二、实验10《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ognition》(实验心理学杂志.学习、记忆和认识)【美】
14《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实验心理学杂志.人类知觉与行为)【美】38《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实验心理学杂志.总论)【美】74《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instruments & computers》(行为研究方法、仪器与计算机)【英】72《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y Animal behavior processes》(实验心理学杂志.动物行为过程)【美】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都是相对应的,大学教师发论文最低也要发国家级的,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还有时代教育,有些杂志就不收中小学的文章。大学学后关键是评什么,学校要求发什么级别的期刊。
1 心理学报 《心理学报》(Acta Psychologica Sinica),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发表我国心理学家最新、最高水平的心理学科技论文。现任主编为陈永明研究员,曹日昌、潘菽、徐联仓、匡培梓、林仲贤曾任该刊主编。《心理学报》1956年创刊,1966年因“文革”而停刊,1979年复刊,至2000年共出版32卷122期。从2001年起改为双月刊。1989年以前,《心理学报》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1989年以后由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主办;1995年以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成为《心理学报》的协办单位。《心理学报》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作为反映我国心理学研究水平的主要窗口,《心理学报》不仅在中国心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该刊的文章摘要被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心理科学数据库(PsycINFO Database)所收录。 2 心理科学 《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协办的综合性心理学学术期刊。该刊是国务院学位办审定的核心期刊。 《心理科学》全面反映心理学各个分支的成果,论文涉及心理学各个领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论建设和实验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应用研究的重视,特别是心理学教学的研究。为适应心理学发展的需要,在保证论文质量的前提下,特设专栏刊登一定数量的中、短篇论文,形成该刊的特色之一。《心理科学》被国内多家权威检索机构收录,并收入于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 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心理科学数据库(PsycINFO Database),在心理学界和相关学界享有声誉。 3 心理科学进展 《心理科学进展》(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原名《心理学动态》,2002年改为现名,季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主要发表能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各领域研究新进展、新动向、新成果的理论性和综述性论文。1983年创刊。现任主编为杨玉芳研究员,徐联仓、匡培梓、张侃曾任该刊主编。至2000年,《心理科学进展》共出版62期。该刊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该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源期刊。 4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与教育》(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季刊,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承办。是国内唯一的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术刊物,主要发表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报告与论文。下设5个栏目:认知与社会性发展、教与学心理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理论探讨与进展、研究方法与工具。 《心理发展与教育》创刊于1985年,已故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朱智贤教授曾任该刊主编,现任主编为林崇德教授。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统计源期刊。 5 应用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季刊,浙江省心理学会和浙江大学主办。主要刊登心理学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论文、评述、研究报告和学术动态。特别欢迎认知心理、管理心理、工程心理、教育心理、社会心理、心理测量、医学心理、心理卫生和咨询、体育运动心理、文艺心理、司法心理及心理学在其他领域的运用等方面的文章。 6 心理学探新 《心理学探新》(Exploration of Psychology),季刊。1981年创刊。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和史”及“学校教育心理学”两个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共同协办。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998)来源期刊。该刊着力发表心理学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方法研究的探索性文章。主要内容为:心理学理论和史研究、认知心理学研究、发展和教育心理研究、心理测量和心理学研究方法、应用心理研究、心理学教学改革。主要面向专业心理学工作者和广大业余心理学爱好者。 7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国际刊号:ISSN 1000-6729,国内刊号:CN 11-1873/R。创刊于1987年2月,初为双月刊,2002年起改为月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挂靠单位为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1991年起被纳入R74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类学术核心期刊。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涉及学科包括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健康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是跨学科的学术期刊,全面反映我国心理卫生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学术水平。年发行量在10万册左右。不仅拥有国内相关领域的大量作者,权威的专家评审队伍,还有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地区的作者和特约编辑。 该刊多年以来被美国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 PA),美国精神卫生文摘(Mental Health Abstract, MHA),美国ULRICH国际期刊,及英国皇家图书馆收录。在国内被收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和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在全国期刊评比中,该刊连续4年获奖,1998,1999,2000,2001年均获得中国科协专项资助,属择优支持的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 8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1993年创刊,季刊,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香港大学心理系协办。该刊属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PsycINFO Database)定期收录本刊发表论文的英文摘要,曾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科技期刊。《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主要发表应用心理学的论文及相关的基础和理论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与教育测量、神经心理、健康心理、病人心理和儿少学习和行为问题等。主要面向的读者为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儿童保健、教育、司法鉴定、学校卫生、人事管理、人才开发以及其它特殊职业(体育、航空、军事)工作人员。《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刊号为ISSN 1005-3611, CN 43-1214/R, 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 42-122,国外发行代号 4619-QR。 9 心理与行为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2003年创刊,季刊,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办。现任主编为沈德立教授。《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发表认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心理测量与研究方法、管理心理等心理学研究的论文。主要面向心理学教学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等。 除了以上介绍的8种期刊外,我国的心理学学术期刊还有《健康心理学杂志》、《四川心理科学》。我国还有台湾出版的《中华心理学刊》(Chi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y)、香港出版的《华人心理学报》(Journal of Psychology in Chinese Society)。
期刊方面的问题可以找【论文部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