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论文全文翻译免费

发布时间:

论文全文翻译免费

论文翻译软件比较多,比如百度、谷歌、有道等等,软件其实大同小异吧。

《典论·论文》原文: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①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②俦也。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着论,成一家言。

节选自曹丕《典论·论文》  注:①张、蔡:张衡、蔡邕。 ②扬、班:扬雄、班固。

《典论·论文》译文:

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擅长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下笔千言,不知所止。”大凡人总是善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

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当今的文人,只有鲁人孔融孔文举、广陵人陈琳陈孔璋、山阳人王粲王仲宣、北海人徐干徐伟长、陈留人阮瑀阮文瑜、汝南人应旸应德琏、东平人刘桢刘公干等七人。

这“七子”,在学问上是没有什么遗漏的,于文辞没借用别人的,(在文坛上)都各自像骐骥千里奔驰,并驾齐驱,要叫他们互相钦服,也实在是困难了。我审察自己,来衡量别人,所以能够免于(文人相轻)这种拖累,而写作这篇论文。

王粲擅长于辞赋,徐干不时有齐人的(舒缓)习气,然而也是与王粲相匹敌的。如王粲的《初征赋》、《登楼赋》、《槐赋》、《征思赋》,徐干的《玄猿赋》、《漏卮赋》、《圆扇赋》、《橘赋》,虽是张衡、蔡邕也是超不过的。然而其他文章,却不能与此相称。陈琳和阮瑀的章、表、书、记是当今特出的。应旸平和但不够雄壮,刘桢雄壮但不够细密。

孔融风韵气度高雅超俗,有过人之处,然而不善立论,词采胜过说理,甚至于夹杂着玩笑戏弄之辞。至于说他所擅长的(体裁),是扬雄、班固一流的。

曹丕典论论文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原文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二、翻译

文章是以“气”为主导的,气又有清气和浊气两种,不是可以出力气就能获得的。用音乐来作比喻,音乐的曲调节奏有同一的衡量标准,但是运气行声不会一样整齐,平时的技巧也有优劣之差,虽是父亲和兄长,也不能传授给儿子和弟弟。

文章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是不朽的盛大事业。人的年龄寿夭有时间的限制,荣誉欢乐也只能终于一身,二者都终止于一定的期限,不能像文章那样永久流传,没有穷期。

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于写作,把自己的思想意见表现在文章书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辞,也不必托高官的权势,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

1、CNKI翻译助手

CNKI翻译助手是“中国知网”开发的大型在线辅助翻译系统,词汇、句子均可进行翻译检索。系统对翻译请求中的每个词给出准确翻译和解释,同时给出大量与翻译请求在结构上相似、内容上相关的例句。120余万常用词汇、专业词汇、词条以及1000余万例句,形成海量中英在线词典和双语平行语料库。内容涵盖自然、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2、Google语言工具

Google语言工具界面更友好。不仅支持中文与英文互译,也可以直接与英、法、德、等大语种或捷克、朝鲜语等小语种进行语无伦次的互译。可自动检测语言。在进行翻译时可选择·检测语言·的选项,Google会自动猜测语言的种类,省却很多麻烦。总得来说google的翻译功能很强大。

3、微软WindowsLive在线翻译

这是软件专门用于提供翻译服务的网站,微软的翻译还是相当准确的,每次最多翻译500字,同时也提供网站全站翻译,支持多种语言。

4、海词在线词典

海词在线词典由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范剑淼创建。正式使用于2003年11月27日(美国的感恩节)。词汇主要由计算机生成,准确性相对爱词霸弱,但是它提供了大量例句并且有发音,可以帮助矫正发音问题。海词也提供了大量的小工具,你可以把它们添加到你的博客或者个人网站上来增加更多丰富多彩的功能。

5、百度词典

百度词典的释义来自译典通,并且没有太大改进,无拼写提示无发音,基本上没有什么特点。类似于Handbook一类的工具书。

免费论文翻译

1、CNKI翻译助手

CNKI翻译助手是“中国知网”开发的大型在线辅助翻译系统,词汇、句子均可进行翻译检索。系统对翻译请求中的每个词给出准确翻译和解释,同时给出大量与翻译请求在结构上相似、内容上相关的例句。120余万常用词汇、专业词汇、词条以及1000余万例句,形成海量中英在线词典和双语平行语料库。内容涵盖自然、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2、Google语言工具

Google语言工具界面更友好。不仅支持中文与英文互译,也可以直接与英、法、德、等大语种或捷克、朝鲜语等小语种进行语无伦次的互译。可自动检测语言。在进行翻译时可选择·检测语言·的选项,Google会自动猜测语言的种类,省却很多麻烦。总得来说google的翻译功能很强大。

3、微软WindowsLive在线翻译

这是软件专门用于提供翻译服务的网站,微软的翻译还是相当准确的,每次最多翻译500字,同时也提供网站全站翻译,支持多种语言。

4、海词在线词典

海词在线词典由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范剑淼创建。正式使用于2003年11月27日(美国的感恩节)。词汇主要由计算机生成,准确性相对爱词霸弱,但是它提供了大量例句并且有发音,可以帮助矫正发音问题。海词也提供了大量的小工具,你可以把它们添加到你的博客或者个人网站上来增加更多丰富多彩的功能。

5、百度词典

百度词典的释义来自译典通,并且没有太大改进,无拼写提示无发音,基本上没有什么特点。类似于Handbook一类的工具书。

论文翻译软件比较多,比如百度、谷歌、有道等等,软件其实大同小异吧。

答辩后大概率是要修改,因为答辩专家会提一些建议或者问题,会后你要根据这些建议或问题进一步完善论文,这也是答辩的目的之一。北京译顶科技做的不错,可以联系他们一下 统一查下。

翻译论文免费

1、CNKI翻译助手

CNKI翻译助手是“中国知网”开发的大型在线辅助翻译系统,词汇、句子均可进行翻译检索。系统对翻译请求中的每个词给出准确翻译和解释,同时给出大量与翻译请求在结构上相似、内容上相关的例句。120余万常用词汇、专业词汇、词条以及1000余万例句,形成海量中英在线词典和双语平行语料库。内容涵盖自然、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2、Google语言工具

Google语言工具界面更友好。不仅支持中文与英文互译,也可以直接与英、法、德、等大语种或捷克、朝鲜语等小语种进行语无伦次的互译。可自动检测语言。在进行翻译时可选择·检测语言·的选项,Google会自动猜测语言的种类,省却很多麻烦。总得来说google的翻译功能很强大。

3、微软WindowsLive在线翻译

这是软件专门用于提供翻译服务的网站,微软的翻译还是相当准确的,每次最多翻译500字,同时也提供网站全站翻译,支持多种语言。

4、海词在线词典

海词在线词典由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范剑淼创建。正式使用于2003年11月27日(美国的感恩节)。词汇主要由计算机生成,准确性相对爱词霸弱,但是它提供了大量例句并且有发音,可以帮助矫正发音问题。海词也提供了大量的小工具,你可以把它们添加到你的博客或者个人网站上来增加更多丰富多彩的功能。

5、百度词典

百度词典的释义来自译典通,并且没有太大改进,无拼写提示无发音,基本上没有什么特点。类似于Handbook一类的工具书。

翻译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英语翻译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2017英语翻译论文范文篇1 学翻译中意境的传递 关键词:意境 传递 模糊 语言 摘 要: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特点,使读者浮想联翩,如临其境,感同身受。意境的传递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译者的审美能力和 文学再创造能力、语言差异和 文化 差异。意境的核心内容是模糊美,译者需要巧妙运用模糊语言来传递原文的意境。 一、引 言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凝结了中国人的 哲学 智慧和 艺术 经验 。道家的本无之论和佛禅的空观是意境诞生的哲学前提,意境的提出受到了佛、道、禅的影响,美学正是在与宗教、哲学的区别中找到了自己的独特规定。(刘成纪,2006:87,92)根据《辞海》(1999年版)的解释,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入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中国的古典文论独标境界,以意境之高下来衡量作品的艺术价值。优秀的文学艺术往往能使情与景、意与境相交融,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茅盾曾为文学翻译下过一个定义:“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茅盾,1984:10)不少人认为文学翻译是以意境的传达和再现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意境的营造已属不易,而要在翻译中用一种语言再现另一种语言所烘托的意境就更是难上加难。“意境由意象群组合而成,它浑融诸意象,而超越于意象之和。”(吴战垒,1991:41)刘禹锡曾说:“义得而言丧,故微而难能;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合。”这说明“意境产生于意象又超越于意象,可意会而不可言传”(龚光明,2004:38)。翻译时译者要如何处理这种不可言传性,在译文里再现原文的意境,对自身无疑是一种高难度的挑战。其实,意境再现是一种翻译的理想境界,有时很难实现,毕竟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在语言、文化和思维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不过,译者可通过自身的努力,用另一种语言来传递原作的意境。 二、影响意境传递的主要因素 意境的传递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既然是翻译,就一定会涉及原文和译文、译者和读者。意境属于美学范畴。“翻译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原文、译文),翻译中的审美主体(译者、读者),翻译中的审美活动,翻译中的审美判断,审美欣赏,审美标准以及翻译过程中富有创造性的审美再现等等。”(毛荣贵,2005:7)意境的再现或传递要求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达意,还要传情,要引起读者身临其境的审美冲动”(陆洋,2005:50)。译者的审美能力和文学再创造能力是影响意境传递的主观因素,而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则是影响意境传递的客观因素。 1.译者的审美能力和文学再创造能力 译者的审美能力决定了译作的美感层次。译者从事翻译活动时是“由多种 心理要素及其功能关系组合而成,这些心理要素通力合作,才能保证译者审美经验(美感)的最终实现”(屠国元、袁圆,2006:25)。文学翻译的艺术性强调了译者对原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的审美把握,要求译者以再现原作的艺术美为旨归。因此文学翻译的过程可以简单表述为“感受美—体验美—理解美—表达美”。译者要再现或传递原文的意境,自己就必须能够感知原文的意境美、体验并理解这种美,然后在译文中再现或传递原文的意境。 “意境的创造要求达到物我水乳交融,即意与境浑,心与物共。”(孙迎春,2002:87)作者是意境的创造者,他的主观心灵与客观事物相融合而产生某种意境。译者首先是原文的读者,需要细心品味文中之境,让自己如身临其境般去体验作者的审美情感,之后通过再创造将原文的意境传达给译文的读者。文学作品通常蕴涵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因此译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人生经历才能比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原作的意境,才能将译文读者带到原文的意境美中去。 郭沫若曾说:“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 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这不是一件平庸的工作,有时候翻译比创作还要困难。”(郭沫若,1984:22)翻译的创造性性质属于二度创造,也就是再创造。译者需要深入了解原文作者艺术创造的过程,把握原作的精神,然后用适当的语言在译文里再现或传达原作的内容、风格和意境等。文学再创造不是词对词、句对句的转换,译者为了再现或传递原作的意境,不应拘泥于原文的形式框架。“译者的创造不是指语义内容层面上的变化,而是指艺术心理的发挥。”(姜秋霞,2000:260)译者首先要感知原作的意境,再通过审美心理要素的作用,使心物交融,获取审美意象,然后用另一种语言再造象外之意的意境。 2.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 翻译需要进行语言文化的对比研究,认识差异并寻求穿越差异的 方法 。就汉语和 英语 而言,两者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这就注定它们之间的翻译不能完全对等。比如中 英文 诗歌的互译就常常遇到难题,因为汉语的平仄和英语的十二音节诗句的韵律效果是不同的。汉语是一种意境语言,“只要排列出奇,组合得当,三言两语就能出景、出情,情景交融”(毛荣贵,2005:220)。而英语则注重逻辑分析,少了“虚”和“意”,更多的是“实”和“境”。例如:余冬日往视,但见衰柳寒烟,一水茫茫而已。此汉语 句子 里有“意”——衰、寒、茫茫,有“境”——冬日、柳、烟、水,可以说是情景交融,让人充满联想和感触。试比较林语堂的英译:I went there, however, on a winter day and saw only a stretch of cold water against some sparse willow trees and a frosty sky. 虽说林译切合原文,也传达了原文的情与景,但由于英语没有汉语那么多产生朦胧美的词,使得译者无法完全再现和传递中文原句特有的意境。 文学翻译并不是发生在真空中,当两种语言发生碰撞时,它们是在两种文化传统的背景下进行的。由于不同的文化会有不同的表达特色,所以每一种文化都存在于与另一种文化相互作用的 环境中。(王宁,2006:46,48)中国文学作品,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常常具有一词多义、象征性、审美意象和隐喻等特征,字里行间别有一番韵味和意境。要 体会和理解其中的深意,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 中国 文化修养和 文学功底,因此,译者要向另一种文化背景的读者传递原文的意境的确是不易。“文化具有一贯性、持久性,渗透于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不同的文化中很难找到意义完全对等的词语。”(廖七一,2002:276)例如,唐朝诗人孟郊的《古离别》:“欲去牵郎衣,郎今去何处?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许渊冲的英译是:I hold your robe lest you should go /Where are you going, dear, today? / Your late return brings me less woe / Than your heart b Eing stolen away.文中的临邛不仅指地名,更是一种文化意象,出自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 故事 。“莫向临邛去”意思是不要效仿司马相如另寻新欢。由于临邛所承载的文化意象对英译本读者来说比较陌生,无法用简练的诗歌语言翻译出来,所以许渊冲不得不进行再创造,把原文隐含的意境直接用 英语 表达出来。 三、模糊语言与意境的传递 语言模糊性是语言自身的特点之一,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语言文字构成文学作品,作家用语言文字来传达文学形象。“文学审美中的非物质形态即意象、情感、意境、风格等这些非表象要素代表文学作品的气质,虽然可感,但又因难以捉摸、不可计量而模糊。”(毛荣贵,2005:230)文学语言的模糊化是作家对语言做 艺术 处理的结果。美学意义上的所谓“模糊语言”,是指语词具有朦胧而又广远的语义外延。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不穷自己所欲言,不“嚼饭与人”,不无视或低估受众的能动;而是让读者独立思考,让读者驰骋想象,让读者享受咀嚼。(毛荣贵、范武邱,2005:11)模糊语言调动了审美主体,扩大了审美客体,从而扩大艺术空间,增加阅读美感。意境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模糊美,或者说含蓄美、朦胧美。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范畴,它的产生和流传是中国影响外国,有着中国的特色。汉民族善于由具体到抽象的联想综合,在文字表达中强调整体的表达,主张藏而不露,欣赏似是而非、只可意会的意境。汉语表达注重整体感应,是一种意境性语言,讲究意合意会,不注重分析和逻辑;而英语则讲逻辑、重分析、求形合,欣赏客观描述,漠视整体感应。汉英翻译的憾事之一就是眼睁睁地看着汉语模糊美感的磨蚀。由此可见,在文学翻译中要完全再现原文的意境是多么困难,在很多情况下只能力求传达或传递原文的意境。 四、结语 中国传统美学崇尚意境美,追求实境与虚境的和谐统一。作者通过形象化的艺术描写手法,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想象的艺术境界。意境的基本特点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具有较强的审美冲击力,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同身受。意境产生于意象又超越于意象,具有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性,文学翻译中意境的传递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再现原文的意境十分困难。为了更好地向译文读者传递原文的意境,译者必须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学再创造能力,把握两种语言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巧妙运用模糊语言来传递意境,体现出意境的核心内容——模糊美,即含蓄美、朦胧美。 参考 文献 : [1] 龚光明.翻译思维学[M].上海:上海社会 科学 院出版社,2004. [2] 郭沫若. 论文 学翻译 工作[A].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 [3] 姜秋霞.佳境生象外——文学翻译的美学随想[A].翻译思考录[C].武汉:湖北 教育 出版社,2000. [4] 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5] 刘成纪.重谈中国美学意境之诞生[J].求是学刊,2006:(5). [6] 陆洋.论“美译”——林语堂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5:(5). 2017英语翻译论文范文篇2 论文学翻译中的再创造 摘要 翻译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文学翻译更是如此,与其他文本类型相比较,文学翻译具有其独特的创造性。本文探讨了文学翻译再创造的必然性以及译者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时要考虑的四个层面:历史层面、宗教层面、文化层面和语言结构层面。 关键词:文学翻译 再创造 层面 中国的翻译可谓源远流长,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统。随着翻译这一门学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翻译理论的探讨也不断深化。各种翻译理论层出不穷,释道安的“五失本”,玄奖的“喻俗”,严复的“信达雅”,到鲁迅提出的“宁信而不顺”,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镜”,再到我们现在通用的“忠实、通顺”等等,都对翻译作过精辟的论述。但文学翻译却有别于其他文本的翻译,具有其独特性。它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艺术,要求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特色用另外一种语言准确地重新表达出来。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会受制于诸如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使得翻译活动与前人所提出的“忠实”背道而驰。“忠实”的翻译原则似乎不能给文学翻译以有效的指导,在文学翻译中究竟要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如何跨越不同文化之间的鸿沟去理解与再现他国的文学作品,这些都是文学翻译面临的挑战。 一 文学翻译再创造的必然性 译者是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媒人”,原文经过译者的加工而转换成译文。从翻译活动的开始到翻译活动的结束,原文是译文的出发点,离开了原文,翻译便无从谈起;而译文却是原文的归宿,翻译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把原文转换成译语读者能读懂的信息。当一种语言环境下产生的作品被移植到另一语言环境中时,译者要让译文在译入语环境中产生与原文最为相似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译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强调“忠实”而忽视“创造”。在过去如果有人提出翻译的创造性,就往往会被指责为误译、滥译、胡译。这实际上是曲解了创造性的真正含义,错误地把创造性当作了任意性,不能把握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度”。 “过度”的创造确实会歪曲原作的内容,破坏原作的意境,但是“适度”的创造在表达原作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好的文学作品的翻译离不开译者的再创造,忠实只是再创造的基础,但忠实的译文并不等于好的译文,太过“忠实”的译文不能满足译入语读者的期待,这好比是给译者套上了沉重的枷锁,禁锢了译者的思想,忽略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在难译和不可译的地方,只能采取“死译”,因而与翻译的初衷背道而驰。再者,文学翻译除了要传递原文的意义外,还要涉及到复杂的审美活动。文学作品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情与景交融的产物,译者在理解原文的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价值评判标准、文化修养、生活阅历及审美情趣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再创造”这种主观的能动参与是无法避免的。 茅盾先生说过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对原文进行再创造,才有可能译出好的译文。当有人把“The man is the blacksheep of family.”译成“那人是家里的黑羊”时,确实让人啼笑皆非了一把。这就是典型的“忠实”的翻译。译文确实以最大程度呈现出了原文的字面意思,但是译得很失败。译者完全陷入了所谓的“忠实”翻译,译得一字不差,但却译得不知所云。如果对原文进行创造性翻译,考虑到喻体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将blacksheep译成“害群之马”,问题便迎刃而解。还有些译文不是对与错的关系,而是合适与不合适的关系了。 培根在《论读书》中的第一句话可谓是众所周知了,“Sdudies serve for delight,for ornament and,for ability”。如果根椐字面意思译为“读书可以让人们感觉很愉快,可以增添光彩也能增长才干”,确实让人大跌眼镜,原文的美感全无,原文的排比结构也无从体现。故王佐良先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了再创造,将其译为“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成为了精典译作。由此可见,文学翻译确实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艺术性地进行再创造。 二 文学翻译再创造的层面 1 历史层面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经历过其自身的历史演变,而作为历史文化载体的语言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族历史的差异造成了语言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文学作品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顾及到不同文化在历史中的积淀、 思维方式 及表达情感的方式等不同民族的习惯。毛泽东的《七律?送瘟神》里面有一句:“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尧舜。”有人译为: “Spring winds move willow wands,in tens of million:Six hundred million we shall all be Yao Shun.” 这是不合适的译文,汉语诗句中的意思不难理解,“神州”指的就是中国,“舜尧”则是中国古代两位最英明的帝王,这里引申为圣贤之人,这是译入语读者不知晓的信息,显然不能直接音译。只能进行再创造: “Spring winds move willow wands,in tens of million:Six hundred million we shall all be Sage-Kings.” 这样一来,译文中的“Sage-Kings(贤明之主)”更忠实于原文。《红楼梦》第三回有一段文字用来描写林黛玉的“稀世”之美: “两弯似蹙非蹙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霍克斯(David Hawks)译为: She had more chambers in her heart than the martyred Bi Gan;and suffered a tithe more pain in it than the beautiful Xi Shi.(David Hawks,1973) 国外的读者理解不了上面的表达,因为比干、西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前者代表着智慧和忠诚,后者代表着绝世的美艳。此处如果不采取加注的方式对原文进行再创造,译文的失败在所难免。 2 宗教层面 宗教在文明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由民族的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所形成的文化。中国的三大宗教在中国民众心中有深远的影响。而在西方人心目中,耶稣的位置不可替代,____贯穿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西方文化的主体特征之一。由此演变出很多与宗教相关的词汇,它们承载着特殊的涵义。在宗教文化的影响下,有些词语的长期使用,其含义已远远地超出了原来宗教词语的含义,随着词语使用环境的不同,其含义也有所不同,如果不进行再创造,往往不能传达这些词的全部含义,造成文本的信息丢失。在《红楼梦》的第六回,刘姥姥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英国翻译家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将这句话译为“Man proposes,God disposes”。他用英语 谚语 来对译汉语 成语 ,似乎是神形兼备。“天”译为God”。而“God”的意思是____中的上帝,原句中的“天”却是一个道教概念。这使得东方道教和西方基督____的文化差异和宗教渊源无从体现。西方读者会以为《红楼梦》里的人物信奉着基督____样作品的原汁原味就丧失了。翻译家杨宪益先生将这句话译为:“Man proposes,Heaven dosposes.”他将“天”直译为“Heaven”,保存了原文中的道教色彩,使原作的文化特色得以再现。 3 文化层面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这些文化特征又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在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品中。在翻译的过程中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来排除文化差异,以达到文化再现的目的。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各不相同,致使相同的表达在不同语言文化中所传递的内涵也大不一样。英汉语分属两个截然不同的语系,受语言和文化的特殊性的影响,不同的国家赋予词汇的意义也各不相同,在翻译时若一味“对号人座”、望文生义,不仅令人费解,而且也不能准确地表达原文真正的涵义,因此只能采用意译法恰当地进行翻译,以再现原文的神韵和意境。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Bush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如果把它译成“布什不吃鱼还玩游戏”则让人莫名其妙。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在伊丽莎白女王时代,教徒们为了表示绝对的忠诚,反对罗马天主教在星期五只吃鱼的习俗,所以有了“不吃鱼”这个说法,此处我们把“不吃鱼”创造性地译为“忠诚”;而“play the game”义同“play fair”,大体上是指公平地比赛,根据具体的语境在此处译为为人正直。所以上面的句子若能译为“布什既忠诚又正直”则更为达意。此外,中西文化中的“龙”也是很好的例证。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权力、地位”,古代的皇帝都坐喜欢坐在龙椅上大概就是这个原因了;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却是邪恶的象征,是一种不讨人喜欢的喷火的动物。因此,在翻译时就要准确地把握该词所在的语境。 4 语言结构层面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英语隶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则是汉藏语系;英语采用26个字母为其语言的表达符号,而汉语则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传情达意;汉语是螺旋式思维,而英语是直线式思维;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这些差异使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得斟词酌句、深思熟虑。如果把“The coat is nice and cheap”译为“这件外套漂亮和便宜”就失去汉语的意味了,因为原句中“nice”和“cheap”的搭配可谓是相得益彰,符合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们的审美观,但在翻译的过程中忽略了汉语语言的特点,失去了原文的“美”,若能此处译为“这件外套物美价廉”,则带给中国读者完全不同的感觉。译文充分考虑到了汉语语言结构特点,采用四个字的成语表达,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最自然最贴切地再现了原文。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些时候还要转换词语的词性,译文若采取与原文同样的词性,可能会造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是译文晦涩难懂的局面。如:“Independent observers have commented favourably on the achievements you have made in this direction.”翻译成了“有独立见解的观察家们对你们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很好的评价。”译文把句中的动词“commented”译为了名词“评价”,而原句中修饰动词的副词“favourably”也相应地转译成汉语的形容词。 三 结语 文学翻译是一门艺术,而创造是表现这门艺术的唯一途径。翻译比写作更难,这是因为作家可根据自己的经验随意进行发挥、自由创作,而译者的翻译受原作内容与艺术意境的制约,可供译者驰骋的空间只有方寸之地。即使对那些“文化空白性”事物的翻译也不是任意的,既要使原文的艺术意境能顺利地“化出”,又要能为本族语的读者所接受,除了进行恰当的“创造”与“叛逆”,译者恐怕也别无他法。所谓百分之百的忠实只能是一种错觉。译者在翻译中必须借助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经验水平,在“忠实”和“再创造”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只有这样,才能翻译出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通讯编辑部:《翻译研究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年版。 [2] 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 臧克家讲解,周振甫注:《毛主席诗词十八首讲解》,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版。 [4] 谭晓鸣:《文化差异与文学翻译障碍》,《科技信息》,2008年第28期。 [5] 黄顺红:《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信息求真》,《焦作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6] 孟健、王春:《比较之中出鉴别――文学翻译中风格的传达》,《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对比其异同,对于英语翻译教学是很重要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翻译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英汉语言的异同及其翻译策略

在英汉翻译中,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词的意义,词的顺序和词的搭配能力三个方面;从句法方面来说,英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句子顺序和其他一些表达方式上则有各自的特点。下面笔者就从词汇现象和句法现象两方面来探讨英汉的对应程度如何,以及根据这些对比,在进行翻译实践时,应该运用哪些翻译技巧。

1、英汉语言的对比

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

首先,从词的意义方面来看。词汇作为语言的三要素之一,相比于语音和语法,它的变化最快。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在语言中一方面增加了新词,一方面旧词增添了新的意义。人类发明轮船以前,用的是帆船,英语“sail”一词原意为“帆”,短语“setsail”,就有张帆起航之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帆船逐渐被用煤,柴油,甚至是用核动力的轮船所代替。自从潜艇出现后,“sail”这个词又增添了“潜艇指挥塔”的新含义。这就是词义的发展变化,我们在对比英汉语言时,应该明确它们的对应情况是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着的。英语词汇在汉语里的对应程度,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情况。第一,完全对应。英语中的词所表达的意义,可以在汉语里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如“computationallinguistics”(计算语言学),“”(美国国务院)。这主要是一些已有通用译名的专用名词,术语和生活中常见事物名称等。第二,部分对应。英语中有些词和汉语中的词汇在词义上只能部分对应,体现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如“morning”(上午,早晨),“gun”(枪,炮),一个英语单词相对应有较多的汉语意义.第三,无对应。

英语中有些词或汉语里有些词在对方语言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来表达。这主要是指一些新词以及反映社会特殊风俗和事物的词。如英语单词“beddo”(指的是一种多用途的床),“plumber”(美国调查政府雇员泄密的特工),“brunch”(为了休闲和放松,通常周日才吃的早午餐);汉语里如“八仙桌”,“太师椅”等在英语中都无法找到对应的词。最后,英语中很多词都是一词多义,分别与汉语中几个词对应。对于这些多义词的具体意义,要联系上下文来确定。比如“time”一词,在“havenotimetodosomething”中,它的意思是时间;在“Thetimesaredifferent.”中,意思为时代;在“Imetherseveraltimes.”一句中,它指的是次数。可见一个单词可能会有很多词义,意思随着不同的使用场合而不同。

其次,从词的搭配能力方面看。英语和汉语在词的搭配能力上有差异,一个英语单词往往可以搭配很多其他的单词,来表达不同的汉语意思。以单词“cut”为例,可以用于以下短语之中,如cutcake{切蛋糕},cutwheat(割麦子),cutfingernails(剪指甲)。由此可见,cut的搭配能力很强,可以用于“cake,wheat,fingernails”,而汉语就需要分别用“切,割,剪”来搭配.在翻译时,要注意英汉语在搭配能力上的差异,译文选词要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如“Sheworeapairofsunglassesandawhitedress.”一句中,wear分别搭配了两个名词“sunglasses”,和“dress”,应译为“戴太阳镜”和“穿连衣裙”.

最后,从词的顺序方面看。英汉句子中主要成分如主语,谓语动词,宾语的词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定语的位置和状语的顺序在英汉语中则有同有异,变化多样。例如,汉语句子“他们在教室里唱歌”,翻译成英语是“Theyaresingingintheclassroom.”,汉语中状语“在教室”是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而英语中状语“intheclassroom”,放在了谓语动词的后面。又如英语中时间或地点状语之间的排列顺序是从小到大,而汉语的顺序是从大到小。如“.”,译为“她出生于1990年10月1日上午8点。”另外,定语的位置在英语和汉语中也有差异,英语单词作定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词的前面,但有时也后置,如“aninterestingstory”中,定语“interesting”是放在被修饰词“story”的前面;而“somethinginteresting”,当中定语“interesting”放在被修饰的词的后面。然而汉语的定语一般前置。

英汉句法现象的对比

在翻译中,英汉句子结构有时不需要转换,有时则要根据情况进行转换,这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英汉句法现象上的差异,主要就体现在句子结构和句子顺序两个方面。

句子结构的转换分以下几种情况,将英语简单句转换为汉语复合句,将英语复合句转换为汉语简单句,英语倒装句转换为汉语正装句,英语被动结构转换为汉语主动结构等。如“Shedoesn'tknowwhatlifemeanstoher.”这句话在译为中文时,可将英语中的主从复合句转换为汉语的简单句,译为“她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在英语中,为了突出重点和上下文语气的需要,常常用倒装结构,而汉语一般不倒装,此时应将英语倒装句译为汉语正装句。

另外,英汉的句子顺序,这里指的是主句,从句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它们的先后位置也不完全一样。

现以英汉复合句中的时间顺序为例。英语主从复合句中,表时间的从句既可以放在主句之后,也可以放在主句之前,位置很灵活。而汉语则会按照比较严格的时间先后顺序,将先发生的事陈述,之后陈述后面发生的事。如“AfterIhadmydinner,IwatchedTV.”英语句中,不论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主从句位置可以互换。若将此句翻译为汉语句子,则应先说先发生的事:

“吃完晚饭后,我看电视”.表示因果的英语复合句也是一样,因果顺序较为灵活,而汉语的习惯表达是因在前,果在后。

2、英汉翻译技巧

通过以上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和句法现象的对比,可以看出两种语言各有特点,在翻译时根据这些特点,可以运用一些翻译方法和技巧来表达语言形式的思想内容。英汉翻译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很多,如词义的选择,引申,词类转译,增词法,省略法,正反表达法,分句合句法,各种从句的译法,习语,拟声词的译法等。现根据上文提到的英汉差异,从分析语言的特点入手,着重选择几种翻译技巧加以说明。

词义的选择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词多义,一词多类的现象,同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不同的词义,属于几个不同的词类。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就要根据英汉词汇的对应情况,选择和确定关键词的意义,有时还需要对词进行引申和选择其褒贬意义。选择词义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和联系上下文,看词在句中的搭配关系。如在“Likechargesrepel,unlikechargesat-tract.”一句中,根据分析词类,判断出“like”是形容词,汉语意思是“相同的”,全句翻译为“同性电荷相排斥,相异电荷相吸引”.

“like”除了作形容词外,还可以作动词和介词。如“Tomlikestoplayfootball.”中,“like”作动词“喜欢”讲.“Herhairisshininglikegoldinthesunbeam.”中,like作介词“像”讲.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要选择正确的词义,可以根据该词在句中的词类来确定。另一方面,英语中同一个词,同一词类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往往也有不同的含义,必须结合上下文再根据词的搭配来确定某个词在特定场合中的意义。如以下几句话中的“serve”一词,都作动词,但根据上下文,可以确定它的词义是不同的。“.”中译为“任职”;在“Histwodaughtersandasonservedinthearmy.”中译为“服役”;在“Itisyourturntoserve.”中,译为“发球”.

英语中,常用一个表具体形象的词来表示一种概念或一种属性,而汉语常用抽象的概念。在翻译时,要注意到英汉在表达习惯上的差异,不能逐词死译,应根据上下文和逻辑关系将该词的意义作进一步的引申.如,“Everylifehasitsrosesandthorns”中的“rose”(玫瑰)和“thorn”(刺)这两个具体形象不能直译,而要引申为“甜”和“苦”.整句话译为“每个人生都有自己的苦与甜”.又如,“Ihavealittlemoneyputasideforarainyday.”此句中的“rainyday”不能译为“下雨天”,而是一个抽象概念,指急需用钱之时。

转译法

在英汉翻译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就不能“一个萝卜一个坑”来死搬硬套,有些词在翻译时需要转换词类,这样才能使译文流畅自然。词类的转译法就是指将原文的词类转译为其他的词类,如英语名词转译为汉语动词,例句“.”中的“teacher”是名词“教师”,在翻译时可转译为动词“教”,本句译为“我想她会教得比我好”,如果译为“我想她会是比我好的教师”就显得死板生硬。形容词有时也可以转译为名词。英语中有些形容词加定冠词可以表示一类人,汉译时就要把形容词译为名词。如“Wewilldoourbesttohelpthesickandthewounded”中的形容词“thesickandthewounded”要译为名词“病人和伤员”.英语中还有一些形容词表感觉,情绪,如“angry,confident,afraid,aware,concerned,ashamed,thankful”等,这类形容词放在系动词后作表语用时,往往可以转译为汉语动词。

如“Heisawareofhismistakes.”此句中形容词aware应译为动词“知道”.英语和汉语比较起来,汉语中动词用得比较多。根据这一特点,英语中很多词类,尤其是名词,形容词,副词在汉译时往往可以转译成动词。

增词法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尽相同,翻译时,除了转换词类外,还可在词量上作增减。增词法就是根据意义和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词使译文更加忠实于原文的思想内容。为了使句子更加通顺流畅,在翻译时可以增加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等。如“Hewenthomeafterthebanquetsandconcerts.”如果直译为“在宴会和音乐会后,他回家了。”,意思似乎不够明确,但如果在名词前加上动词,译为“在参加完宴会和出席了音乐会之后”,这样就形成了两个动宾词组,句子就更通顺了。又如“Thecrowdsmeltedaway,”(人群渐渐散开了)。本句中,在动词前增加了副词“渐渐地”,使译文的表达更加确切。再如“Youshouldwashbeforemeal.”(你应该饭前洗手)。该句的宾语“手”其实是隐含在动词“wash”之后的,所以在翻译时要把宾语表达出来,在这里增加了名词。另外,英语中的数词往往能直接与可数名词连用,而汉语往往要借助量词来表达其形状,特征。如,abike一(辆)自行车,abaddream一(场)恶梦,aredsun一(轮)红日.

以上几个例子中,在汉译时都增加了量词,这样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省略法

前面提到的增词法是指增加一些词来使译文更通顺,省略法则是指原文有些词不需要译出来,删除一些可有可无,有之反而累赘或违背译文语言习惯的词。但省略并不是摒弃原文的思想内容,而是译文中虽无其词但明其意。现从语法角度和修辞角度分别举例加以探讨。第一,从语法角度看,可以省略代词,it,连接词,冠词,前置词等。根据汉语的习惯,前一句话已经出现主语,而后一句若是相同主语,则不需要重复使用。然而英语通常每句话都有主语,在翻译时应考虑到英汉在表达上的差异。如“Hewasthinandhelookedmiserable.”(他很消瘦,看上去很可怜),第二句话中的主语在翻译时已省略掉。英语中的物主代词在汉译时往往也可以省略。如“Heshruggedhisshouldersandshookhishead.”中的物主代词“his”不需要译出来,该句译为“他耸耸肩,摇了摇头”.在英语中,it也是一种代词,它常常作非人称用,此时,往往省略不译。如Sheglancedathiswatch;itwas7.(她一看表,是七点了)。另外,汉语词语之间的连接词不多,其逻辑联系常常是暗含的,英语则不然,连接词用得比较多,因此,英汉翻译时不需要把连接词译出来。第二,从修辞角度看,英语句子有些短语反复出现,英译汉时可作适当省略。“Appli-cantswhohadworkingexperiencewouldreceivepreferenceoverthosewhohadnot.”译为“应聘者有工作经验的优先录取。”如果不作省略,译成“应聘者有工作经验的比没有工作经验的优先录取”就显得罗嗦。

英汉翻译还有很多方法和技巧,如重复法,正反表达法,反正表达法,分句合句法等,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对比其异同,对于英语翻译教学是很重要的。本文对比研究了英语汉语在语言文字上最普遍最典型的特点和差异,提出几种适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供教师在翻译课教学时参考。当然,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在翻译时应根据原文的具体思想内容加以灵活运用,不应生搬硬套。总之,翻译是一种语言的创造性活动,经过实践积累总结的翻译理论和技巧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们可以用来指导和启发翻译实践,而翻译实践也是检验翻译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作为英语教师,在进行翻译课的教学时,应注意到翻译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做到既重视翻译实践,也不忽视必要的翻译理论。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陈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J].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方梦之。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J].天津翻译出版公司,1994.

[4]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英汉翻译中的“忠实”

摘要: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英文写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中英文背景的巨大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写作角度、方法、用词等的不同使得我们在英语写作中出现了很多错误。很多的实例证明,英语的学习言语错误与汉语干扰有直接的关系,即负迁移,也就是汉语之间的差异对外语学习造成的干扰以及与所学外语的某些特点、某些规则造成的干扰有关。

关键词:英汉翻译 表达方式 忠实 1 英文对同一事物的表达方式的不同造成的错误

词性错误

很多同学在英文写作时只注意所选词的词义,而忽视了该词的词性,造成用词错误的发生。

(1)My friend doesn’t afraid of dogs.

(2)His father adviced him not to fight with anybody.

例句1)把形容词误用为动词,而例句2)把名词误用为动词。这是由于基础不牢,对一些常用词不认真考证,导致用词的错误。

词形错误

在英文写作中经常会出现遗漏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形态,还有关于名词单、复数的错误,这是因为在汉语中,汉语的名词一般不分单、复数,也无可数、不可数之分,主谓间也不存在数的关系,谓语没有第三人称单数的问题,由于中英文用词这明显的区别,在英文写作时会写出这样的句子:

(1)There are many sheeps on the grassland.

(2)She look after 3 children.

例句(1)中,sheep被当作可数名词,其实它不可数名词。例句2)中,look应为第三人称单数looks。

虚词错误

英语虚词包括冠词、介词和连词,冠词和介词在汉语中根本就不存在,用错的几率很频繁,而唯一在汉语中可以对上号儿的连词显然起到了很是深远的负迁移的作用:

(1)He arrived Beijing yesterday.

(2)I bought the dictionary in 1980s.

(3)Although it is raining, but I go to school all the same.

在例句1)中,arrive是不及物动词,其后一定要用前置词in或at,所以arrive后应加in。例句2)中,英语中“…年代”前必须用定冠词,所以应改为“in the 1980s”。例句3)中,由于受到汉语“虽然…但是…”结构的影响而出错,所不同的是在英语中although…but只能用一个。

语境不同所选词也应不同,这是又一个易出错的地方

语境不同,用词也应不同,语境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着用词,因此在写作时必须要选用适合上下问的词语来选词,如不注意语境对选词的影响,就可能因用词不当而写出前后矛盾、不合逻辑的句子。

May I open the gate?The are in the room is too close.

此句从上下文看,说话者gate指的是房门,应该用door才合理,而gate指的是“院落的大门”,不符合上下文的表达。

2 翻译界在翻译的标准问题上很难达成共识,但有两条标准是大家所公认的忠实、通畅

所谓“忠实”,首先是指译文必须准确如实的传达原文的内容,对原文的意思既不能随意歪曲,也不能任意增减。内容除了指原文中所叙述的事实,说明的道理,描写的景物以外,也包括作者在叙述、说明和描写过程中所反映的思想、观点、立场和感情。“忠实”还指对原文风格的如实传达。译者者不能随意改动原作的风格面貌,如原作是口语体,就不能译做书面体;原作是粗俗的文体,就不能译成高雅的格调,也就是说,译者不能用自己的风格去代替原文的风格。

有些译者过分拘泥于原文的字面形式,译文晦涩难懂,不知所云

汉英翻译中,“忠实原著”一向是第一要求,是多少年来翻译理论和实践一直围绕的中心。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呼吁想要告诉大家对翻译的仅仅“忠实”已经满足翻译要求。《外国语》1998年第3期所载《从梦想到现实:对翻译学科的东张西望》一文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文中引勒菲弗尔语曰:“忠实只不过是多种翻译策略里头的一种,是某种意识形态和某种文学观结合之下才导致的产物。把它捧为唯一一种可能的、甚至唯―一种可容许的策略,是不切实际的、徒劳无益的。”文章作者据此及其他一些类似论点得出结论:“忠于原文不是理所当然的、唯一的标准,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绝对正确的标准。”

译者可否选择百分之三十、五十、七十的忠实

翻译的出现是出于文化交流的需要。在这一点上,完全可以把它比之于向国人介绍西洋绘画、西洋音乐,或者相反,把中国画或者中国的民族音乐介绍到国外去。无论这种介绍活动的其他目的怎样,在一个首要的、根本的目标上它们是一致的:向文化的接受者呈现原作的本来面貌。在这个起点上要求的是绝对忠实,我们并没有“百分之三十、五十、七十”的选择。

这时“忠实”就意味着一个客观存在的对象完完全全、不多不少的再现。但是我们无法把翻译与介绍绘画、音乐的类比坚持到底,其根本原因在于,两者所使用的媒介不同。钱钟书先生早就指出,“我们该辨清,假使绘画的媒介(medium)是颜色线段,音乐的媒介是音调,那末诗文的媒介不就是文字,是文字和文字的意义;假使我们把文字本身作为文学的媒介,不顾思想意义,那末一首诗从字形上看来。只是不知所云的墨迹,从字音上听来,只是不成腔调的声浪。”

到这时“忠实”就成了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缺乏客观性就缺乏可操作性。

但是,翻译的“忠实”标准并不是如此就能被轻易否定的。在实践中,人们可能牺牲一部分“忠实”,但这往往是为了保证更大部分的“忠实”能够实现,仍然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忠实”。事实上,―旦放弃对于忠实的主观追求,译者就没有理由停止在“百分之三十”,而会走向百分之十、百分之五甚至更少。对忠实的追求是维持原文与译文之间联系的纽带,这根纽带一旦被切断,也就无从被称之为译文,翻译也就随之不复存在。

3 结语

在翻译中,“忠实”固然重要,但只有忠实是远远不够的。翻译不是一字不落的复制,也不是不顾原著的表达肆意加上译者的思想随意篡改,翻译不仅要重现原文中所叙述的事实、所描述的景物更重要的还要重现作者在叙述、说明和描写过程中所反映的思想、观点、立场和感情及风格。

好用的论文翻译软件推荐如下:

1、知云

知云,是一款国产的永久免费软件。自带PDF阅读器功能。以下面这一篇PDF格式文献为例,下图就是软件界面。

2、GeenMedical翻译

是根据生物医学科研人群的实际需要开发的GeenMedical翻译平台。

3、专业词汇翻译--MedSci

MedSci,拼写检查及中英互译 ,收录超过200万个专业词汇,尤其是对新词的收录能力强。像生物医药领域出现的新词,或复杂的化学名均有收录,很全面,更新及时。与各家相比,算是更全面。

4、Linggle

Linggle是一个可用来进行英语语法、句子写作的工具,可为学习者提供更准确的英文写作建议,还能够根据词性来推测短句和句子,精准的分析出完整英文句子如何撰写。

5、NetSpeak

NetSpeak 是一个提供免费线上单词、词组、语句翻译的工具,其特点是可以在线搜索和比较各种英文词汇、短句、语法、单词解释等内容,并且可以统计出这个用语的变化形态,还可以分析使用频率和情境,堪比谷歌翻译。

论文翻译网站免费

百度网站,QQ网站都可以做网站翻译的,不管是英语也好日语也好,都可以给你翻译出中文

你好,个人用过editsprings不错,在这方面评价好,建议你试试,望采纳,谢谢。

你试一下editsprings,很不错的。

一般像学校给提供的就可以使用知网研学。个人比较推荐这个,在线功能很好。不过我也喜欢找人工翻译,准确率很高,北京译顶科技就不错

英文论文翻译在线免费

求认为医方翻译网站要看具体的你是搞什么啦?方面的翻译呀,你既可以点击到往绩上,他基本上就会翻译出来,各方面网站里都有啊。

我在万能的某宝上面找到了。宝贝叫“毕业论文翻译神器”。拍下来之后,几分钟店家就把翻译好的内容发过来了。价格也很便宜,我传了个7000多字的文稿给他,出来之后,才花了几块钱。

一般像学校给提供的就可以使用知网研学。个人比较推荐这个,在线功能很好。不过我也喜欢找人工翻译,准确率很高,北京译顶科技就不错

英文文献翻译推荐的翻译网址如下:

福昕翻译是一个在线的翻译网站,可以一次性翻译整篇文档,还有双语对照和还原排版的译文可以下载,阅读起来比较方便。而且支持的格式也比较多,PDF、Word、PPT、Excel,甚至是扫描件都可以直接翻译,目前网站支持30来种语言翻译,还可以批量翻译。

优点:操作简单,上传文档就能翻译全文;2M内的文件免费翻译,不限次数;支持多格式翻译,支持数十种语言翻译;提供双语对照译文和还原排版的译文。

缺点:文档翻译支持2M内免费;在线查看译文时有水印(下载的没有水印)。

用知云打开一篇英文文献,鼠标划取一段文字,软件右侧展示翻译结果。翻译结果是翻译与原文的对照,知云可以当作PDF阅读器来使用。即便是word文档,知云也能直接打开。

目前知云集合了多种翻译引擎,有百度AI翻译,谷歌智能云翻译,谷歌生物医学专用翻译,有道翻译,搜狗翻译。谷歌生物医学专用翻译,特别的优化了专业术语。

优点:免费,且没有广告;提供多种翻译引擎,更有谷歌生物医学专用翻译引擎支持;提供Mac版本和Windows版本。缺点:不能整篇翻译;对非文本的PDF文档,不能翻译。

CopyTranslator的实现方法是监听剪贴板的变化,翻译结果会将原文本的换行去除。

优点:免费,代码开源;翻译结果会将原文本的换行去除;提供Mac版本、Windows版本和Linux版本。缺点:虽然不需要复制粘贴操作,因为软件没有与PDF阅读器整合,体验还是欠佳。

DeepL,优点是可以免费下载翻译文档。谷歌翻译,优点是目前不限文档字数;可以免费下载翻译文档(docx文档)。缺点:翻译的专业性欠佳。

搜狗翻译,优点是可以免费下载翻译文档,还提供中英对照的,也是docx文档。彩云小译,优点是可以免费下载翻译文档,也提供中英对照的,是docx文档。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