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626年登上皇位,次年改年“贞观”,唐太宗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下面就让我评价一下唐太宗。节用戒奢:唐太宗深受隋朝急速灭亡的震撼,决定力戒奢侈,尽量节俭,克制自己的欲望,减轻百姓的负担。他针对官多职滥的现象,下令精简机构,裁撤了大量冗员,完善了隋文帝的三省六部制。从这一点看出他爱民如子,怕百姓受苦,力求节俭,也加强了百姓对他的信任和他的统治。招贤用能:唐太宗认为“官在得人,不在员多”。他知人善任,不论资历,不计亲疏,只要是治国安邦之才,就委以重任。他发展科举制,使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学术风气都有了深远的影响,使天下的英才,尽在他掌握之中。这点可看出他重用人才,无论文化程度高低,只要是贤臣他都重用。虚心纳谏:唐太宗知道要治理好国家,就要集思广益,择善而从,于是虚心听取他人教诲,使得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富裕。这看出唐太宗居安思危,励精图治,是一个虚心的皇帝。晚年得失:到贞观中晚年,唐太宗自认为在武功、文治和怀远三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古人,骄傲自满的情绪因而大大地滋长,不再鼓励臣下对自己提出意见,臣下提出意见后,接受时多少也有些勉强,而在个人享受的贪欲方面也与日俱增。这时的唐太宗有些自大,极度虚伪,骄傲自满。唐太宗的得与失有很多,这告诉我们: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虚心听取他人教诲,一旦骄傲自满,就不会得到他人的爱戴。
我觉得楼上的对李世民的评价只说了好的一面,难道李世民就没缺点吗??对一个人,尤其是帝王的评价应该从其优缺点出发。不能扬长避短,有缺点说出来也不是批评,是为了警示后人。才能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镜子自古至今,世界上有许许多多质地不同、形状各异的镜子,这些镜子都叫人爱不释手。难道镜子只是人们的心爱之物吗?不,千古明君李世民说过, 镜子 可以正衣冠,更可以知得失。一代名相魏徵死时,李世民哭了,说: 我失去了一面 镜子 。 当一个人没有了 镜子 时,不仅不能正衣冠,而且还要整天浑浑噩噩,不明事理。失去了 镜子 ,就等于失去了指路明灯。商纣王杀了比干,失去了 镜子 ,接踵而至的是失去了天下。项羽赶走了范增,失去了 镜子 ,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西游记里的唐僧,黑白不分,错把妖怪当成美女,是没有调动和利用好孙悟空这面 镜子 。凡此种种,都说明 镜子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妈妈是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面 镜子 。小时候,在幼儿园里分水果时,妈妈给我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让我把大的让给年龄小的小朋友。这让我知道了尊长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做人就应如此的道理。上学后,老师是我的第二面 镜子 。老师要求我们遵守校规校律,要求我们好好学习,德智体全面发展。我遵循老师的教导,努力学习,团结同学,这样一来,老师表扬我,同学们喜欢我,爸爸、妈妈夸奖我。因为有了老师,我从蒙昧的荒原中走了出来,在天天向上的道路上,生活充满了阳光。社会,是我成长中的第三面 镜子 ,也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面 镜子 。我从小学围棋,围棋博大精深的理论,使我游历于黑白之间,使我更加坚毅坚强。在围棋班里,我追赶强者,更不敢轻视弱者。因为只有挑战强者,重视弱者,我的棋力才能不断地提高。这面 镜子 ,时时刻刻都在敲打着我,叫我不敢掉以轻心奥!社会这面 镜子 ,让我知道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的道理,让我知道了 攒下金钱是追命鬼,交下朋友是护身皮 的利害关系。社会这面 镜子 ,使我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镜子 对人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面对社会,辨其真假,去伪纯真,需要 镜子 ;严于律己,善待他人,需要 镜子 ;浪子回头,迷途知返,更需要 镜子 。总之,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有一面真实的 镜子 来导演和纠偏。
百度知道里都有啦!
唐太宗,即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通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并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容许百姓休养生息,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此举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下面我来介绍一下他的主要功绩。唐太宗在政治方面,首先是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为了实现唐朝的长治久安,他用人不避仇怨,不拘门第、民族,兼收并用。因此,贞观一朝,人才济济,而且他还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在经济方面,第一是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我们知道,隋炀帝曾无休止地征发徭役,导致人民怨声载道,从而引发农民起义。唐朝统治者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多次减免租税,兴修水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二是戒奢从简。唐太宗力倡节俭,不准修建台榭,还禁止地方官进贡珍奇宝物。在思想文化方面,兴科举,以儒为师,唐朝的文化政策基本沿袭前代。兴科举是继承隋制,以儒为师是继承汉制。大大扩充了国学规模,扩建学社,增加学员。贞观年间,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任用贤能,从善如流,闻过即改,视民如子,不分华夷,开创“贞观之治”,是中国人千年称颂的好皇帝。 识时务者为俊杰,唐太宗就是一位识时务的俊杰!18岁的李世民就已察觉到天下可为,并坚定了其父起兵的决心。后来,本朝的经验和前朝的教训对于年轻气盛的李世民转变观念影响很大,那就是不能完全靠武力征服天下!唐太宗即位后就宣布说:“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文武之道,各随其时。”这确是识时务的看法! 唐太宗之所以能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是因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虽然李建成并非像有些史书上记载的那样平庸、禄禄无为,他也很有才华。有人说,如果他当了皇帝,也会把唐朝治理得很好,李世民过于狠毒,杀戮亲兄弟有损他一代明君的形象。 但,再伟大的君主身后也会有白骨累累。李建成确实有才华,但跟李世民比要逊色得多。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纯属封建社会时期皇族内部的夺权斗争。在那个立嫡以长不以贤的时代,宫廷政变司空见惯,那是一场鱼死网破的政治斗争。如果他不去争,就只能屈居人下,甚至被人杀死,对他个人而言是壮志难酬,对大唐王朝发展而言则有可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且评说一个历史人物应看他是否为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唐太宗为唐朝的建立及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比他的兄长李建成更有远见卓识。唐太宗即位后,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戒奢从简、善用人才,连魏征这样曾经的政敌,他都不计前嫌予以重用,这是何等的气量与胸怀!而正是有像魏征这样的众多人才的辅佐,才有了初唐的气象万千。李建成会有这样的远见与胸怀吗?所以,在我心目中,玄武门之变无损于他的英明形象。 唐太宗的明君形象深入百姓心中,借“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用以对人民的力量表示敬畏,约束自己的行为,对当今社会的领导人仍起很大作用。 唐宋以后的皇帝制度尽管仍然在继续发展,但遗憾的是,它的发展和完善都是注重于如何控制臣下的方面,不是如何约束皇帝的一面!从宋太祖到明太祖,乃至清朝的康雍乾诸帝,无不在驾驭之术上处心积虑,而不愿在皇帝自我约束上动心思。相反,一部《贞观政要》的君臣论治,重心不是如何驾驭臣下,而是如何约束皇帝,如何进谏纳谏! 这正是唐太宗高明之处,是唐太宗超迈古今帝王成为千古一帝的原因所在,也是唐太宗留给后人的一份政治遗产。
百度知道里都有啦!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 )在位23年(627-649)民族英雄,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千古一帝,中国最有作为的皇帝,并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国力最强大的大唐帝国。他少年英雄,初出茅庐救隋帝,匹马单刀斩老生!他是晋阳反隋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和直接的行动者!他天资地质,李密为之倾倒!南征北战结束了数十年的中华分裂割据状态,一统华夏!他五骑会蛮主,四年灭突厥。他成功的消灭了隋以来的中华最大的边患,并将其融入了中华的怀抱!他是世界历史上真正的民本思想皇帝,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着三权分立的雏形!他是天可汗,他开创了夷汉一家的时代。这也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个真正民族融合团结的时代。他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和他国家的先进,开放,使他的国土和朝堂成为世界各大文明羡慕向往的地方!他和他国家的胸怀和实力,让他无可争议的成为维护东亚政治秩序的领袖!他发展了读书人最好的考试制度,他给了士人最高的礼待--尊重并听取他们的意见!他重视人道,更重视法律,他让他的首要功臣来负责法律的修缮!并完成了历史上最好的法律贞观律!他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他的部下名臣数量之多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能比的!太宗皇帝在唐朝建立中出生入死,运筹帷幄,在李卫公答对中对其军事思想给予了详细介绍。 即位后,统一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同时执行夷汉一家的政策,是历史上民族关系最为良好的时期,在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在位二十三年,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军事力量强大。后人称他在贞观年间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太宗的飞草非常著名,开创了行书写碑!太宗诗歌在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太宗编写了著名的秦王破阵乐。在帝范和唐会要等书籍中,对太宗的政治理论有相当多的描述。【李世民早年】唐太宗于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即公元599年出生于贵族之家,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公元614年娶妻长孙氏,(登基后称长孙皇后)。 隋大业十一年(615),隋炀帝被突厥10万骑围困于雁门(今山西代县),世民应募从屯卫将军云定兴前往救援,提出虚张军容,昼引旌旗数十里,夜以钲鼓相应的疑兵计。时值东都及诸郡援兵亦至忻口(今忻县北),迫使突厥始毕可汗解围而去。十三年六月,与其兄建成率兵攻西河(治今汾阳),首战获胜,促使李渊决意西向关中。任右领军大都督,统右三军,于七月随李渊自太原(今太原西南)南下。途中李渊一度动摇,欲还师更图后举。世民坚决主张继续进军,提出先入咸阳,号令天下的方略。八月,进攻霍邑(今霍州),先率轻骑至城下,诱隋守将宋老生出战,继而率骑猛冲其侧背,配合李渊、建成正面攻击,斩宋老生,克其城(见霍邑之战)。九月,军至河东(郡治今永济西南),力主急速进军长安(今西安),遂奉命率前军西渡黄河,顺利占领渭河以北地区,各大族豪强纷至军门投效,数支农民起义军亦来归附,兵力迅速发展至13万人。十一月,会诸军攻克长安(见李渊攻取长安之战)。李渊立代王杨侑为帝。世民被封为秦国公。唐朝政权建立以后,为统一全国,先后进行了六次大的战役。这六个战役李世民就指挥了四个,全部取得了胜利,为唐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第一次是对陇右薛举父子集团的战役,唐武德元年,薛举率军进攻关中,双方在现陕西长武县发生激战,在这里,李世民打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大败仗,退回长安。但不久,他便在浅水原之战彻底打败薛军,消灭了陇东集团。第二次,刘武周依附突厥,南下进攻唐朝,攻占了晋阳,李世民不畏艰险,终于击溃了敌人主力,并乘胜追击,两天不吃饭,三天不解甲睡觉,彻底消灭了敌军,收复了丢失的土地。第三次是对王世充和窦建德的战役。这次战役规模为唐统一战争中最大的。在这次战役中,李世民先将王世充击败,围困在洛阳,令其无粮草供应,待其自毙。就在洛阳将下未下之时,河北的窦建德军十余万众号称三十万为救援王世充,突然出现在唐军背后,李世民力排众议,在虎牢之战中大败窦建德军,生擒窦建德。洛阳的王世充也只得投降,这次李世民一举两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第四次是平定刘黑闼的战役,刘黑闼是窦建德的部下,他打着为窦建德复仇的旗号,在河北起兵反唐。李世民指挥了平定其第一次起兵的战役,仅仅两个月就取得了胜利。(其他两个战役是由李孝恭指挥的平定杜伏威的江淮军和平定以江陵为根据地的萧铣的梁政权).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进入长安时,受到部分军民以皇帝的礼仪招待。武德四年冬十月,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陜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食邑增至二万户。高祖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俨然形成一个小政府机构。李世民在战斗中注重战前侦察,虽屡次遇险,但每次战斗都能作到知己知彼,善于制造战机,当敌强我弱时,他经常用"坚壁挫锐"的战法拖垮敌人,战斗中身先士卒,亲自率领骑兵突击敌阵,胜利后勇追穷寇,不给敌人喘息之机,因此获得了每次战役的胜利.在统一边疆的战争中,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明于知将,选拔良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李世民用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大唐帝国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愧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他的赫赫武功也永垂青史!
唐太宗,即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通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并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容许百姓休养生息,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此举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下面我来介绍一下他的主要功绩。唐太宗在政治方面,首先是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为了实现唐朝的长治久安,他用人不避仇怨,不拘门第、民族,兼收并用。因此,贞观一朝,人才济济,而且他还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在经济方面,第一是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我们知道,隋炀帝曾无休止地征发徭役,导致人民怨声载道,从而引发农民起义。唐朝统治者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多次减免租税,兴修水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二是戒奢从简。唐太宗力倡节俭,不准修建台榭,还禁止地方官进贡珍奇宝物。在思想文化方面,兴科举,以儒为师,唐朝的文化政策基本沿袭前代。兴科举是继承隋制,以儒为师是继承汉制。大大扩充了国学规模,扩建学社,增加学员。贞观年间,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如果他不去争,就只能屈居人下,甚至被人杀死,对他个人而言是壮志难酬,对大唐王朝发展而言则有可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历史作业 ———————— 唐太宗任用贤能,从善如流,闻过即改,视民如子,不分华夷,开创“贞观之治”,是中国人千年称颂的好皇帝。 识时务者为俊杰,唐太宗就是一位识时务的俊杰!18岁的李世民就已察觉到天下可为,并坚定了其父起兵的决心。后来,本朝的经验和前朝的教训对于年轻气盛的李世民转变观念影响很大,那就是不能完全靠武力征服天下!唐太宗即位后就宣布说:“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文武之道,各随其时。”这确是识时务的看法! 唐太宗之所以能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是因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虽然李建成并非像有些史书上记载的那样平庸、禄禄无为,他也很有才华。有人说,如果他当了皇帝,也会把唐朝治理得很好,李世民过于狠毒,杀戮亲兄弟有损他一代明君的形象。 但,再伟大的君主身后也会有白骨累累。李建成确实有才华,但跟李世民比要逊色得多。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纯属封建社会时期皇族内部的夺权斗争。在那个立嫡以长不以贤的时代,宫廷政变司空见惯,那是一场鱼死网破的政治斗争。如果他不去争,就只能屈居人下,甚至被人杀死,对他个人而言是壮志难酬,对大唐王朝发展而言则有可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且评说一个历史人物应看他是否为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唐太宗为唐朝的建立及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比他的兄长李建成更有远见卓识。唐太宗即位后,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戒奢从简、善用人才,连魏征这样曾经的政敌,他都不计前嫌予以重用,这是何等的气量与胸怀!而正是有像魏征这样的众多人才的辅佐,才有了初唐的气象万千。李建成会有这样的远见与胸怀吗?所以,在我心目中,玄武门之变无损于他的英明形象。 唐太宗的明君形象深入百姓心中,借“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用以对人民的力量表示敬畏,约束自己的行为,对当今社会的领导人仍起很大作用。 唐宋以后的皇帝制度尽管仍然在继续发展,但遗憾的是,它的发展和完善都是注重于如何控制臣下的方面,不是如何约束皇帝的一面!从宋太祖到明太祖,乃至清朝的康雍乾诸帝,无不在驾驭之术上处心积虑,而不愿在皇帝自我约束上动心思。相反,一部《贞观政要》的君臣论治,重心不是如何驾驭臣下,而是如何约束皇帝,如何进谏纳谏! 这正是唐太宗高明之处,是唐太宗超迈古今帝王成为千古一帝的原因所在,也是唐太宗留给后人的一份政治遗产。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他年轻始就与父、兄、弟等人登上隋末群雄逐鹿中原的大乱战的舞台上,推翻了隋末的残暴政权,建立李唐王朝,又以无比的气魄与军事才能,统率部曲,平定国内多次割据势力,使到李唐政权实现了真正的统一。于武德九年,他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兄长建成及弟弟元吉,继而夺取得皇太子的地位,同年,李渊“禅让”皇位,李世民正式登基称帝,年号“贞观”…… 纵观李世民的一生,“玄武门”之变成为后世史家非议的诟病。此外,《太宗实录》及新旧《唐书》等传统史书把他的兄弟建成、元吉诬蔑得甚是不堪,后世学者认为史官给李世民涂脂抹粉,嗤之以鼻。 李世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君主?“贞观之治”是否如一些博客所说的“空洞无物”,他是否是一位擅长掩饰、虚假作秀的政治人物呢?“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是否如此?个人认为,倒不一定如此。 笔者试图从一些学者的考证论点、史书里搜索得若干片段,在展述的同时,也简明扼地介绍这位头顶有许多光环,可是背负着一些不光彩骂名的帝王。尽管背负骂名,大唐堪称中国封建时代的顶峰,孕育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等光芒四射的人物;大唐也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高峰,造就一批一流的书法家。“唐风”被泽后世,也传到外国,大大地拓宽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这些辉皇的成就,都跟李世民在“贞观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分不开。
议论文两篇人与书的关系我爱读书是有我的理由的。人与书的关系,就像庄稼与泥土的关系。如果没有肥沃的土地,庄稼将生长在哪里?而秋后的丰收又从何而来?书就是人的泥土,人的灵魂就是泥土上的庄稼。灵魂是需要生长的,要想自己有一个有品位的灵魂、崇高的灵魂、伟大的灵魂,那就必须把书当成它的泥土。人与书的关系,就像飞鸟与翅膀的关系。如果没有羽毛丰满的翅膀,蓝天就不属于鸟儿,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就只能是一个幻梦。如果你想像鸟儿一样,可以在追逐流云中享受欢乐,可以站在高高的树巅向高空引吭,那么,你就得把书当成自己的翅膀,在阅读中让自己的羽毛丰满起来,然后,志立高远,展翅高飞。人与书的关系,也如琴与弦。虽然世上有梧桐这样的制琴佳木,虽然世上有伯牙这样好的琴师,如果琴张而无弦,谁能听到高山流水般美妙的乐曲?如果你正是一把用上好佳木制成的好琴,请多读书吧,在自己的心灵上安上也是上好的琴弦。于是,美妙的乐曲就会从你的心灵中流泻出来。还需要更多爱读书的理解吗?人如果不爱读书,生命就会无处生根,灵魂就找不到归宿,犹如农夫,空把一筐种子播撒在贫瘠的土地,看似一生奔波忙碌,却总是看不到好的收成;人如果不爱读书,生命就会找不到方向,犹如一个越洋的航海者,手里没有一只罗盘,就会丢失目标,迷失在汪洋里….爱读书的人,心胸比天空还宽阔;爱读书的人,心灵比白雪还纯净;爱读书的人,情感比泰山还厚重;爱读书的人,思想的脚步无拘无束,理想的天空无边无际。爱读书的人,灵魂的后院会有一个美丽的后花园,那里四季如春,奇花异草,佳木成荫,繁花似锦,果实飘香……当我们累了网了的时候,退到这里来,暂且远离红尘,可以听小说家讲故事,可以听诗人朗诵,也可以听散文家诉说衷情……在这里,每一朵鲜花都可以是一首诗,每一个果实都可以有故事,每一杯泥土,都可以酝酿出一个美丽的童话……生活很烦杂,灵魂很劳累。爱读书的人,就会给自己营造出这样一个心灵花园,放纵心灵,回归原始。读书,将是我一生的最爱。希望我以上的陈述,也将成为更多人爱读书的理由。 对体育的思考鹿特丹的世乒赛,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又让我想到了前不久结束的广州亚运会,中国队几乎也是拿下了大部分重头奖项。这值得中国人庆幸,同样值得思考。思考一:体育强国≠体育大国在各种大大小小的体育赛事上,中国运动员总是能够过关斩将,最终捧回“第一名”的荣誉,这为我们国家赢得了体育强国的称号。然而这样一个体育强国,为什么社会上的青少年肥胖症人数只增不减?为什么近视眼人群的年龄越来越小?为什么许多企业白领过早的患上了颈椎病?甚至会有人身体不适猝死在工作岗位上?这是因为我们是一个体育强国,而并非体育大国。体育强国体现在我们国家中有强者,而体育大国是指一个国家中体育的全民化。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为了鼓励全民参与体育,强身健体。而不是去追求名次,追求第一的称号。思考二:参与体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有人说“参与体育就是为了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有人说“参加奥运会就是为了争金牌的。”非也,非也。正是因为中国人对体育赛事的看法过于偏激,“金牌观念”过于深入,才有了种种惨痛的教训。看吧,16岁的桑兰,为了替国家争得荣誉,在赛场上去挑战那常人难以想象的动作,最后重重的摔在了地上,再也没能站起来,16岁,花一样的年龄。雅典奥运会的跳水冠军胡佳,为了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克服生理极限,一次又一次的跃入水中,睁开双眼去克服水带来的巨大冲击力。最终,不得不以焊接眼角膜的方法重见光明。还有王义夫,赵蕊蕊,陈冲……中国人,我们错误的认识了参与体育的真正目的,他不是为了争夺那所谓的第一,而是让我们强健体魄。思考三:包揽冠军的弊端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中国人更为擅长不无道理。但是,若我国总是独揽这一项目的冠军会使其他国家运动员失去对这一项目的信心和兴趣,从而影响了这一项目在世界上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应该倡导在各项体育赛事中让我国的业余选手参赛,既有利于体育全民化,又有助于为别国选手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从而使某种项目的发展逐步壮大。总而言之,我们要真正理解体育,理解奥林匹克精神,这才能够有利于国民的身体健康,有利于我国从体育强国向体育大国迈进。
求学岁月 一个运动员的求学悬梁岁月 出处: 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清华获得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 ——邓亚萍 1997年退役进入清华大学,2001年拿下学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英国诺丁汉大学,2002年12月12日,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邓亚萍用求学路上一路奋斗的故事讲述—— 清华:求学从写26个英文字母开始 “临近退役时,我便开始设计自己将来的路,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那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邓亚萍说。 “1996年底,我被萨老提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我明白,这既是国际奥委会的重用和信任,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英语和法语。然而,这时我的英语基础几乎是零,法语也是一窍不通。面对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和自己外语水平的反差,我心里急得火上房。”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邓亚萍接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初进清华时,她的英文几乎是一张白纸,既没有英文的底子,更别说有口语交流的能力。 “怀着兴奋而又忐忑的心情迈进清华大学。老师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写出26个英文字母看看。我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了出来,看着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就这个样子了。但请老师放心,我一定努力学好!”她有些羞愧但更相信自己的努力。 “上课时老师的讲述对我而言无异于天书,我只能尽力一字不漏地听着、记着,回到宿舍,再一点点翻字典,一点点硬啃硬记。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即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12点。”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邓亚萍几乎完全取消了与朋友们的聚会及无关紧要的社会活动,就连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也大大减少。为了提高自己的听力和会话能力,她除了定期光顾语音室,还买来多功能复读机,过去用于听音乐的“随身听”也“转业”做了英语磁带的单放机。由于总是一边听磁带,一边跟着读。同学们总是跟她开玩笑:“亚萍,你成天读个不停,当心嘴唇磨出茧子呀!”“但我相信:没有超人的付出,就不会有超人的成绩。这也是我多年闯荡赛场的切身体验。” 学习是紧张的,每天的课程都排得满满的。除学习之外,邓亚萍每周还要三次往返几十里路到国家队训练基地进行训练,疲劳程度可想而知。 “每天清晨起床时,我都会发现枕头上有许多头发,梳头的时候也会有一把一把的头发脱落下来。对此我并不太在意,倒是教练和队友见到我十分惊讶地说:‘小邓,你怎么了?’我说:‘没什么,可能是学习的用脑和打球的用脑不一样吧。’” “虽然都是一个‘苦’字,但此时的我却有不一样的感受:以前当运动员,训练累得实在动不了,同伴们一阵加油声,一咬牙,挺过来了;遇到了难题、关坎,教练一点拨,通了;比赛遇到困难,观众一阵吼声,劲头上来了,转危为安。但读书呢,常常要一个人孤零零面壁苦思,那种清苦、孤独是另样的折磨,没意志、没恒心是坚持不下去的。” 为了更快地掌握英语,几位英语老师建议邓亚萍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经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批准,1998年初,刚在清华读了几个月的邓亚萍作为交换生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语言中心突击英语。 剑桥:每天凌晨5点起床攻读 1998年2月26日邓亚萍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飞向剑桥。对她来说,这自然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却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 “第二天就是开学上课的日子,全班一共9个同学,教室不大,9张课桌椅向着黑板,摆成半圆形。老师先让大家做自我介绍。接下来给每人发了两张讲义就开始讲课,课堂上没什么纪律,讲解方式也很随意,老师一讲课,同学们一边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我在云山雾罩中上完了课。四、五个星期过去了,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的付出,收效并不大,英语水平的提高也不显著。作为一个插班生要赶上其他同学困难太大。加上没有教材,每次上课才能拿到老师发的讲义,这种教学方法也很难让我适应。” “生活的环境也不尽人意。到英国留学的留学生,多数都是住在学校所安排的英国人家里,我也不例外。本想住在英国人家里,一来可以更多地了解英国的风俗民情,二来可以有更多的英国会话机会。但是我所居住的这个女房东家,距学校太远,而且房费伙食费很高,每月除了要交200多英镑房租,还要交100多英镑饭费,两项合起来每月的支出约合人民币将近5000元。对一个自费到英国上学的我来说,惜金和惜时同样重要。” “记得当我头一次穿着防雨运动衣,骑着自行车到学校时,许多同学见了都大为不解:怎么世界冠军还骑自行车来上学?是啊,世界冠军也是凡人,我的所有,是我用汗水换来的,它来之不易,我必须十分珍惜它。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困扰着我,我急切盼望能改变这种状况。” “刚到英国不久,我想往家寄点钱,然而到邮局拿了单子,却不知如何填写,邮局的人在单子上指指点点,我却一脸茫然,我站在邮局前,两眼发呆,我能怎办?问谁去?问了,自己还是听不懂,最后,只好悻悻而归。” “开学前,为了让我熟悉一下环境,房东开车送我去学校转了一圈。第二天人家不送了,我虽然买了辆自行车,却找不到上学的路了,七拐八拐,赶到学校已经上课了。一向守时的我成了迟到生。我急得蹦出几个单词解释,然而解释不明白,那滋味,那窘迫,现在都忘不了!” 邓亚萍就读的纽汉姆学院是隶属剑桥大学的一所小学院,类似于国内的语言进修学院。这里的学生主要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而邓亚萍是唯一来自中国内地的留学生,她主修的是英语,学期为三个月。邓亚萍来剑桥后学习压力挺大,加上留学时间短,她几乎天天闭门苦读。 “刚到剑桥的那段时间,我虽然比较刻苦,效果却不十分明显。我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语言基础还相当薄弱,要想在剑桥这个精英云集的学府里站得住、学得好,更需要全力以赴地去拼搏。做学问与体育训练一样,没有任何捷径可寻,更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儿,一切靠自己去拼去搏吧。”为了赶功课,邓亚萍起早贪黑,每天只睡几小时。 “开始的一两个月之内,根本听不懂老师在上面讲什么,我把老师所有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一遍。回到家里以后,自己再翻字典,再看。每天的生活比较单调,上课时间是四个半小时。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吃饭对我来说好像都很费事,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我一般都不回宿舍,就是吃上午带去的三明治,然后看一会儿书。晚上经常吃的东西就是自己做的方便面条加青菜、西红柿和鸡蛋。几乎每天都学习到12点才能睡觉。” 虽然基础比其他同学差,她总是不甘心,想超过别人。这种好胜的心理后来才慢慢开始转变:“毕竟基础不同,从运动员到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学习上升也要有个过程,那些留在这儿的教授也是通过非常辛苦的努力,付出很大的代价以后才取得了这样的位置。” 为了使自己能挤出时间学习,邓亚萍把父母接到英国,照顾自己的生活起。“除了像在国内那样,整理讲义、查阅资料、练习听力外,课余时间我会深入人群,先听他们谈话,然后慢慢练习与他们对话。每次归来,我再反复琢磨,从中进一步挖掘英语的文化背景、历史变革、语言规律,以便帮助自己理解、分析英语,寻找学习规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邓亚萍的口语和听力已进入班里的优等生行列。 回到清华,邓亚萍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国球的历史及发展》。从开题报告、到第一次提交论文、以至论文的最终修订,邓亚萍不仅每一项都达到标准,而且步步提前,赶在时间表前完成。 “我终于带上了学士帽,在毕业典礼上,我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 诺丁汉:一看她学习的劲头就知道她是个世界冠军 2001年9月,邓亚萍从清华走进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原本更喜欢剑桥,那里风景可人,令我心醉。可我还是投奔了诺丁汉大学,因为诺丁汉大学有全英国最棒的外语系。” “导师对我不太了解,似乎有些不放心,担心一个运动员能否完成学业。我恳切地对导师说:我可能比您的其他学生基础要差,请你多费心了,别人能听懂的课程,我可能要两次甚至多次,别人需要一年,我可能需要一年半甚至两年。但不管费多少力、多长时间,我都要把学业拿下来!我是那种很要强,性子也很犟的人,因此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 “在英国,修硕士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类似于应试教育。就是上一门课考一门,直到通过所有课程;另外一种是跟导师做课题研究,研究结束后做论文,如果论文通过就可以毕业,我采取的是第二种办法。比语言更难的是这里的学习方式,和国内真是大不一样。我有自己的导师,但并不经常见面。往往是他给我提供一个阅读书目清单,我自己到图书馆或大学找书,然后阅读。有了问题才和他预约见面、答疑。开始时,我很不习惯这种方式。而且我修的方向是‘中国当代研究’,一个似乎和体育无关的冷门专业,即便图书馆里也不一定有相关材料。这样,我就必须在不同的图书馆和大学里去找。不过,现在看来,这也是我在国外学习的重要收获之一。新的学习方式让我学会了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找到实现目标的办法。” 邓亚萍的学习心态从一开始一心想超过别人的好胜心,逐渐改为跟上就行的平常心,因为她看到了自己在学习基础上的差距。“打球的时候,视力两眼都是,上学以后下降得很快,现在有一只眼已经了。学习和打球相比完全是两码事,睡眠不足,上课总是犯困,眼睛睁不开,越坐越困,恨不得用根棍儿把眼皮撑起来。可对面坐着的是老师,你又不可能睡觉,更不可能溜号。刚开始时这种感觉特别明显,后来慢慢适应了这种生活,知道该怎样安排好作息,找到一些规律。” “我的研究课题则是《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例子用的就是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为了研究这个课题,我阅读了一些对中国女运动员的研究材料,大部分是外国人写的。这些外国人并没有真正了解中国女运动员的生活和成长经历,因此他们的研究并不到位。我希望能够从我开始,有人真正关注中国妇女和中国女运动员的研究。我也希望通过在国外学习,在工作中,便可以尽量避免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引起的误会,以便更好地介绍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而在国际体育界,能让人理解你的见解,接纳你的主张并非易事。” 学习上的她拿出打球时的劲头。能吃苦就不必说了,最可贵的是她十分敢说。按说老师安排的课程已经呈饱和状,每周天天有课,周末的作业也不轻松,做罢作业还要准备下一周的课,周而复始。可她还是觉得“吸收”得不够,她都有点“贪”了。 也难怪,她心里真的是着急。邓亚萍刚撂下球拍儿,就成了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一位年轻的委员,她恨不得赴会时能立马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于是,这位乒乓球世界冠军心底悄悄萌生着愿望,早一点进入高级班,明年向Master进军。英语是她的第一个关卡! 在诺丁汉大学上课的过程中,邓亚萍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抢着发言。老师用开玩笑的口吻说从她学习的劲头可以看得出这是一个世界冠军。“下了课,我必须匆匆赶到另一个老师那里去做个别辅导,这是学校针对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同而特别安排的单独辅导时间。每次出去开会之前,我的老师都会帮助我准备发言材料,纠正我的语音语调和演讲的方式方法。另外学校还专门为我开了一门课,教我如何用英语进行采访。在学校我过着典型的大学生三点一线式生活,和校园里那些普通的女孩子没有什么区别。” “这个硕士学位我非拿不可,而且一定要在国外的大学里拿到。”那样的话,在我国的奥运会冠军当中,她可能又拿了一项第一。作为诺丁汉大学的一名学生,邓亚萍每天的时间表比较紧。“除了上语言系的课,还要上英语系的课。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 “过语言关对我来说还有着另外的意义。当时我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同时还负责国际乒联的一个项目,如果你没有办法跟别人交流,那么一切都是零。同时还有一个公众形象,就是说我毕竟代表着是中国,同时代表着中国运动员,所以精神风貌是很重要的。” 一年后,邓亚萍面对严格的考官,用英语宣读了3万5千字的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 以翔实生动的材料和清晰有力的论点论述了中国妇女及中国妇女体育的巨大发展和变化。临场考官的一致结论是:无条件一次通过!2002年12月22日,她如愿获得硕士学位。萨马兰奇先生称赞她“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至此,从1997年进入清华大学起,邓亚萍已在校园度过了近六个春秋,并将自己当年小学三年级的“学历”变为研究生学历。邓亚萍坦言,从运动员到学生,尤其是一个留学生,她付出的努力并不亚于打球。“从对英语一窍不通到熟练的用英语与教授交流,从人生地不熟到朋友遍英国,从开始时的迷茫到后来的迎接挑战,每一步都走得很辛苦。但海外生活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真正了解了世界。” 其间,她还作为北京申奥成员,赴莫斯科为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作了贡献。 2001年7月13日,邓亚萍用流利的英语向国际奥委会委员呼吁:请给中国运动员一个机会,让我们做一次奥运会的东道主! 再回剑桥:学习、紧张工作与速冻饺子 知识,没有止境。2002年,她如同一个长跑运动员,又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始新的拼搏——满怀信心地攻读剑桥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2008奥运会对当代中国的影响”,邓亚萍的“中国研究”又得以继续下去了。 2003年2月24日,正在剑桥攻读博士的邓亚萍又回来了,在北京奥组委,新的忙碌又开始了。“我在剑桥的导师彼德·纽伦是一位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已经研究中国经济30余年,他深知2008年奥运会对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会有极高的经济研究价值,他认为我回国,不仅能为祖国服务,也能为论文收集第一手珍贵材料,因此,他特例批我回国边工作,边学习。未来的工作很艰苦,但这是非常好的机会。” 2004年的春节假期,她为了赶写剑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放弃了与亲人的团聚,买来一堆速冻饺子,每天的水饺餐伴她度过了假日。 “有人可能觉得我这是自讨苦吃,甚至有人说你的荣誉多得一大把,不攻读什么学位,后半生照样可以过得不错,即使读学位也不必那么辛苦,甚至不妨找个‘枪手’代笔写论文。但我读书上大学可不是为了‘镀金’,我上学只是要圆自己的读书之梦。我从自己与外国朋友交往中深切感受到知识缺乏、交流不畅。尽管基础差,我不想投机取巧走捷径,更不要说我就读的清华、剑桥等国际知名大学治学严谨,容不得弄虚作假!” 饺子可以速冻,人才却难以速成。邓亚萍学业上的成功与打乒乓球的辉煌,其实并非得益于她具备多大的天赋。恰恰相反,无论学业还是打球,她都是在先天条件不大有利的情况下,靠坚韧不拔的毅力,靠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金牌。 “我现在依然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体育与环境委员会和改革委员会三个委员。特别是运动员委员会,委员都是很有名的奥运会冠军,都有自己代表的权益,很长一段时间我是惟一的亚洲委员,因此我不仅代表中国,而且还是亚洲的代表,有责任为亚洲和第三世界国家运动员争取权益。”在邓亚萍的努力下,运动员委员会已经向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提出在推举奥委会委员时必须有一名(共8人)亚洲委员的建议。 而她在剑桥的博士学业也已经到了第二年,谈到学业,邓亚萍说:“难啊,真是太难了,感觉压力很大。一天到头就是绷着,所以感觉特别辛苦。但我要感谢当学生的这段经历,因为它让我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找到了自己新的价值。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清华获得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拼搏、拼搏、再拼搏!无论是做运动员还是做学生,邓亚萍对自己的要求都几近苛刻:“必须做好,我没有理由做不好!”这就是一份自信!
这个太长了吧?乒乓球基础知识--乒乓球发球技术(一)正手发奔球(1)特点 球速急、落点长、冲力大,发至对方右大角或中左位置,对对方威胁较大。(2)要点①抛球不宜太高;②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③第一落点要靠近本方台面的端线;④击球点与网同高或稍低于网。(二)反手发急球与发急下旋球(1)特点 球速快、弧线低,前冲大,迫使对方后退接球,有利于抢攻,常与发急下旋球配合使用。(2)要点①击球点应在身体的左前侧与网同高或比网稍低;②注意手腕的抖动发力;③第一落点在本方台区的端线附近。(三)发短球(1)特点 击球动作小,出手快,球落到对方台面后的第二跳下不出台,使对方不易发力抢拉、冲或抢攻。(2) 要点 ①抛球不宜太高;②击球时,手腕的力量大于前臂的力量;③发球的第一落点在球台中区,不要离网太近;④发球动作尽可能与发长球相似,使对方不易判断。(四)正手发转与不转球(1)特点 球速较慢,前冲力小,主要用相似的发球动作,制造旋转变化去迷惑对方,造成对方接发球失误或为自己抢攻创造机会。(2)要点①抛球不宜太高;②发转球时,拍面稍后抑,切球的中下部;越是加转球,越应注意手臂的前送动作;③发不转球时,击球瞬间减小拍面后仰角度,增加前推的力量。(五)正手发左侧上(下)旋球 (1)特点 左侧上(下)旋转力较强,对方挡球时向其右侧上(下)方反弹,一般站在中线偏左或侧身发球。(2)要点:①发球时要收腹,击球点不可远离身体;②尽量加大由右向左挥动的幅度和弧线,以增强侧旋强度。③发左侧上旋时,击球瞬间手腕快速内收,球拍从球的正中向左上方摩擦。④发左侧下旋时,拍面稍后仰,球拍从球的中下部向左下方摩擦。(六) 反手发右侧上(下)旋球(1)特点 右侧上(下)旋球力强,对方挡住后,向其左侧上(下)反弹。发球落点以左方斜线长球配合中右近网短球为佳。(2)要点 ①注意收腹和转腰动作;②充分利用手腕转动配合前臂发力;③发右侧上旋球时,击球瞬间球拍从球的中部向右上方摩擦,手腕有一个上勾动作;④发右侧下旋球时,拍面稍后仰,击球瞬间球拍从球的中下部向右侧下摩擦。(七)下蹲发球(1)特点 下蹲发球属于上手类发球,我国运动员早在50年代就开始使用。横拍选手发下蹲球比直拍选手方便些,直拍选手发球时需变化握拍方法,即将食指移放到球拍的背画。下蹲发球可以发出左侧旋和右侧旋,在对方不适应的情况下,威胁很大,关键时候发出高质量的球,往往能直接得分。(2)要点①注意抛球和挥拍击球动作的配合,掌握好击球时间。②发球要有质量,发球动作要利落,以防在还未完全站起时已被对方抢攻③发下蹲右侧上、下旋球时,左脚稍前,身体略向右偏转,挥拍路线为从左后方向右前方。拍触球中部向右侧上摩擦为右侧上旋;从球中下部向右侧下摩擦为右侧下旋。④发下蹲左侧上、下旋球时,站位稍平,身体基本正对球台,挥拍路线为从右后方向左前方。拍触球右中部向左上方摩擦为左侧上旋;从球中部向左下部摩擦为左侧下旋。⑤发左(右)侧上、下旋球时,要特别注意快速做半圆形摩擦球的动作。(八)正手高抛发球(1)特点 最显著的特点是抛球高,增大了球下降时对拍的正压力,发出的球速度快,冲力大,旋转变化多,着台后拐弯飞行。但高抛发球动作复杂,有一定的难度。(2)要点:①抛球勿离台及身体太远。②击球点与网同高或比网稍低,在近腰的中右处(15厘米)为好③尽量加大向内摆动的幅度和弧线。④发左侧上、下旋球与低抛发球同。⑤触球后,附加一个向右前方的回收动作,可增加对方的判断(结合发右侧旋球,球,更有威力)。乒乓球基础知识——球拍的基本握法乒乓球握拍方法分直拍握法和横拍握法两种,不同的握法各有其优点,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打法。一、直拍握法 直拍握法的特点是正反手都用球拍的同一拍面击球,出手快,正手攻球快速有力,攻斜、直线球时,拍面变化不大,对手难于判断。 二、横拍握拍法 横拍握拍法的特点是正反手攻球力量大,攻削球时握法变化小,反手攻球容易发力也便于拉弧圈;但正反手交替击球时,需变换击球拍面,攻斜、直线时调节拍形的幅度大,易被对方识破。 (一) 无论哪种握法,握拍都不应过紧或过松。过紧会使手腕僵硬,影响发力时的手腕动作,过松则影响击球力量和击球的准确性。(二) 握拍不宜太浅。直握时,食指和拇指构成的钳形不能过大或过小,以免影响手腕动作的灵活性。(三) 在变换击球的拍面、调节拍面角度时,要充分利用手指的作用。(四) 不应经常变化握拍方法,否则会影响打法类型及风格的形成,尤其是初学者,更应注意。乒乓球基础知识——基本步法 (一) 单步 1、移动方法:以一只脚为轴,另一只脚向前、后、左、右不同方向移动,身体重心随之落在移动脚上。2、实际运用于:①接近网小球;②削追身球;③单步侧身攻枣在来球落点位于中线稍偏左或对推中侧身突袭直线或对搓中提拉球时常用。(二) 跨步1、移动方法:一脚蹬地,另一脚向移动方向跨一大步,蹬地脚随后跟上半步或一小步,身体重心即移到跨步脚上。2、实际运用于:①近台快攻打法,用来对付离身体稍远的来球;②削球打法,左、右移动击球;③跨步侧身攻,当来球速度较慢,但离身体稍远时,左脚向左前上方跨一大步,右脚随即跟上一小步,同时配合腰部右转动作,完成侧身移动。 (三) 并步1、移动方法:一脚先向另一脚并半步或一小步,另一脚在并步脚落地后随即向来球方向移动一步。2、实际运用于:①快攻选手在左右移动中攻或拉球;②削球选手正反手削球;③并步侧身攻,多用于拉削球,右脚先向左脚后并一步,以便转体,随之左脚向侧跨一步。(四) 跳步1、移动方法:以来球异侧脚用力蹬地,两脚同时离地向来球方向跳动。2、实际运用于:①快攻选手左右移动击球,常与跨步结合起来使用;②弧圈类打法由中台向左、右移动时常用;③跳步侧身攻或拉,但在空中需完成转腰动作;④削球选手在接突击时常采用,但以小跳步来调整站位用得较多。 (五)交叉步1、移动方法:以靠近来球方向的脚作为支撑脚,该脚的脚尖调整指向移动方向,远离来球方向的脚在体前交叉,向来球方向跨出一大步,身体随之向来球方向转动,支撑脚跟着向来球方向再迈一步,这是前交叉步。后交叉步是在体后完成交叉动作。2、实际运用于:①快攻或弧圈打法在侧身攻、拉后扑打右角空档,或从右大角变反手击球;②在走动中拉削球;③削球打法接短球或削突出击。乒乓球实战技术——击球力量的控制乒乓球运动是一项技巧性要求很高的体育运动,对于力量运用的要求也是如此。除了我们需要爆发力之外,更需要讲究力量的运用,这是提高击球质量,保证击球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1. 击球力量从打法来说: i. 一般的攻球,如近台快攻、扣球时,均以撞击力为主,用力方面要尽量接近球心。 ii. 一般的旋转球,如弧圈球、搓球等,则以摩擦为主,用力方面要远离球心些。 2. 击球力量从击球距离和不同打法来说: i. 近网短球以腕发力为主。 ii. 近台球和以快为主的打法,如近台快攻、推挡等,以前臂发力为主;以力量为主(如扣球)和拉弧圈球的打法,则以大臂发力为主并带动前臂。 iii. 离台较远的球,如中、远的拉球和攻球,都以大臂发力为主带动前臂。 3. 根据战术的需要调节击球力量: i. 发力:依靠自己的挥拍速度,在击球的瞬间发挥出爆发力,使球产生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力,这是在比赛中运用最多的得分手段。 ii. 借力:借对方来球的力量把球回击过去。借力只能回击冲力较强的来球,如弧圈球、扣球等。借力击球要求掌握好拍面角度,击球的时间一般是第一时间,即上升初期。 iii. 减力:放慢回球速度,如放短球、减力挡等。它能起到变化节奏的作用,尤其是防弧胶拍和长胶拍运用借力时效果最好。 乒乓球实战技术——击球时间的控制 来球在本方台面弹起后,球从着台点上升到回落的过程,可分为上升初期、上升期、高点期、下降初期,以及下降期五个时期。 击球时间要依各种类型打法、体型高矮,来球性能有所不同。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好和固定球时间,有助于提高球的命中率。 1. 快攻型打法:它以快为主,突出速度,多数情况下击球上升期,如近台攻球、推挡就是击球的上升期。推挡也有推高点期的,主要在以力量为主时,靠本身发力推压。 2. 弧圈球打法:它以旋转为主,故要充分是挥拍击球时的摩擦力量,击球时间稍迟些。如前冲弧圈球一般是击球的最高点;加转弧圈球一般是击球的下降初期。 3. 削球型打法:它主要是后发制人,削球时间大都在下降期。如以近削为主的,一般是削球的下降初期,中、远台削球以搞转及不转为主的,一般是削球的下降期。 以上叙述的击球时间只是一般规律,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速度与旋转的结合运用,在击球时间上都力争加快。但是,快与慢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快是为了削慢,快慢结合又能破坏对方的击球节奏。所以在练习中掌握击球时间要以快为主,能快能慢,快慢结合,运用自如。乒乓球实战技术——击球位置的控制 合理的击球位置,对提高击球的准确性和动作的协调性很有帮助。击球位置不对,不但会使动作变形,而且也容易击球失误。 合理的击球位置,一般指"身前击球"。尤其是攻击型选手,身前击球显得特别重要。身前击球具体一点说,就是把击球点选在身前,并在身前找好球与拍的距离(击球距离)。 不同的风格和类型打法,击球距离是不同的。如以快速变化打法为主的人,回击一般来球,球与拍的距离较短。由于球与拍距离近,不仅有利于加快击球时间,而且动作也较容易固定。以力量为主的人,球与拍的距离较长,有利于增大击球力量。因此,各种类型打法的人,总是千方百计地找好击球距离,特别是强调在身前找好击球距离,这点是十分重要的。 要取合理的击球位置,必须对不同路线和落点的来球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好击球点,迅速移动脚步。例如,当站位离台较近而对方的来球又急又长时,要及时移步后退,才易找到好的击球位置;当站位离台较远时,对方发个短球,应及时向前上步,否则就会因身体距离击球点太远而失误;回击追身球来不及移动脚步时,则需借助收腹转体,让出一点距离。乒乓球实战技术——判断来球判断来球是打乒乓球首要的一个环节,它是确定移动步法和击球技术的根据。 1. 判断来球路线的主要方法: A. 从对方击球时拍面的方向判断来球的路线。一般说来,对方球拍触球时,拍面所朝的方向,即为对方的触球路线,例如,对方在正手一侧击球,球拍触球时,拍面正对自己的右角,为斜线球;拍面正对自己的左角,为直线球。 B. 从来球通过网顶的位置来判断来球的路线。例如,对方在正手一侧击球,球从网的中部或中部偏右的位置越过,球将飞向自己台面的右方;来球从网的左边越过,球将飞向左角。 C. 根据自己打出球的落点,预先判断来球路线。例如,反手重压对方反手斜线大角度球,对方很难回击直线球,一般回球路线多在自己左半台或靠中间的位置。 2. 判断来球的旋转性质: A. 根据对方击球时实际的挥拍发力方向和摩球的部位来判断球的旋转性质。如对方由上向下发力挥拍击球,多为下旋球;由左上向右下发力挥拍击球,多为下旋球。 B. 根据对方击球时发力的大小以及摩擦的"厚薄"来判断来球旋转的强弱。对方挥拍擦击球的动作幅度大,挥拍速度快,摩擦"薄",则来球旋转强,反之则弱。 3. 判断来球的落点: 来球落点可从对方击球时的力量轻重来判断乒乓球实战技巧——常用的接发球技术 接发球的判断 判断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接发球的方式和接发球的成败。为了判断发球的旋转性质、旋转强度及来球线路落点,应利用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1、 就对方发球时的站位决定自己接发球的站位。 2、 观察对方发球前的引拍方向。 3、 观察球拍触球瞬间摩擦球的方向,判断球的旋转性质。 4、 观察发球时挥臂的动作幅度和手腕用力大小,判断球的落点长短和旋转强弱。 5、 根据发球的第一落点判断来球的长短。 6、 根据球在空中的飞行弧线判断旋转。 7、 根据手感判断来球的旋转。 8、 记住不同性能球拍的颜色及各自的性能。 接发球技术的具体运用 : 1、 接上旋转(奔球) 正反手攻球或推挡回接,拍面适当前倾,击球的中上部,调节好向前的力量。 2、 接下旋长球 用搓球、削球、提拉球回接,搓或削时多向前用力。 3、 接左侧上下旋球 可采用攻球和推挡(搓球或拉球)回接,拍面稍前倾(后仰)并略向左偏斜,击球偏右中上(中下)部位,以抵消来球的左侧上(下)旋力。 4、 接右侧下、下球 可采用攻球或推挡(搓球或拉球)回击,拍面稍前倾(后仰)并向右偏斜,击球偏左中上(中下)部位;回接要点和方法与接左侧上、下旋球相同。 5、 接近网短球 用快搓、快点或台内突击回接,主要靠手腕和前臂的力量。 6、 接转与不转接 在判断不准的情况下可轻轻地托一板或撇一板,但要注意弧线和落点。 7、 接不同性能球拍的发球 长胶、生胶、防弧胶的发球基本属不转球,用相应的方法回接。 8、 接高抛发球 如球着台后拐弯的程度大,应向拐弯方向提前引拍。乒乓球技术——削球技术 (一) 远削1、特点与运用:击球动作大、球速慢、弧线长,有利于削转与不转球和以落点变化来牵制对方。常适用于对付对方的扣杀球、弧圈球和提拉球。它是以削为主打法的选手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2、要点:①向上引拍,是为了增大削击球的用力距离。②在下降期击球,但不能过于低于台面。③要保持足够的撞击力,否则球不会过网。(二) 近削1、特点与运用:动作幅度小、回球速度快、前进力较强,多用于近削逼角,有一定的威胁,往往能获得主动或直接得分。一般用来对付轻拉球和一般的上旋球。 2、要点:①向上引拍比肩略高。②根据来球的情况调节拍面后仰角度。③前臂发力为主,手腕配合下压,击球后没有前送的动作。(三)削弧圈球1、特点与运用:削加转弧圈球是削球手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术。由于加转弧圈球上旋强,触拍后向上的反弹力极大,处理不好容易回出高球甚至出界,所以难度较大。2、要点:①应在来球的下降后期触球,此时,球的旋转已减弱。②击球点一般选在右腹前为宜,并适当放低些,这样可利用来球部分向上的反弹力形成自然的回球弧线,有利于提高削球的准确性。③球拍触球时,拍面不能过分后仰,应触球的中下部;如来球旋转较强,可使拍面坚直些,并适当加大手臂向下压球的力量。④触球时,手腕应相对固定,以免回球过高。乒乓球技术——推挡球技术(一)挡球1、 特点与运用:球速慢,力量轻,动作较简单,初学者容易掌握。它可以帮助初学者熟悉球性,认识乒乓球的击球规律,提高控制球的能力。2、要点:①挡球是推挡球技术的基础,初学者应形成正确的动作手法。②引拍时,上臂应靠近身体。③前臂前伸近球,手腕手指调节拍形,食指用力,拇指放松。(二)快推1、 特点与运用:快推的特点是站位近,动作小,借力还击,速度快,线路变化多。适用于回击一般的拉球、推挡球和中等力量的攻球;在相持中能发挥回球速度快的优势,推压两大角或袭击对方空档,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条件。它是推挡球最常用的一项技术。2、要点:①击球前靠近身体,前臂适当后撤引起。②在前臂向前推送的过程中,完成外旋动作。③转腕动作不宜过大,关键是时机要恰当。(三)加力推1、特点与运用:回球力量重,速度快,击球点较高,充分发挥手臂的推压力量。比赛中运用加力推可迫使对方离台,陷于被动局面(如侧身正手攻前一板,加力推底线或大角度),与减力挡搭配使用,能有效地调动对方,获得主动。它适用于对付速度较慢、旋转较弱的上旋球或力量较轻、着台后弹起比网稍高的来球。2、要点:①球拍后撤上引是为了增大用力距离。②击球点适当离身体远一点。③击球时间不宜过早或过迟。④要有效地把身体各部分的力集中在击球的一瞬间。 (四)减力挡1、特点与运用:回球弧线低、落点低、力量轻。回接对方的大力扣杀或加力推挡时能减弱回球的力量,如与加力推结合运用,可以前后调动对方,是对付中台两面拉或两面攻打法的有效战术,它还常用于接加转弧圈球。2、要点:①击球前身体重心略升高,稍屈前臂,球拍保持合适的前倾角度。②触球瞬间,有意识地做手臂和手腕后收的动作。③削弱来球反弹力的同时,借来球的力量将球挡过去,回球速度快。乒乓球的锻炼价值我爱好乒乓球开始是基于我的体质比较差,不适合强度大的运动,而乒乓球恰好不需要很大的体力。乒乓球的特点在于它的小巧、灵活、所需的场地小,适于在各种环境下开展运动。因此,这项运动可以作为终身运动。可见它的锻炼价值是很大的。具体的锻炼价值如下:一、趣味性和观赏性、竞技性相结合。乒乓球有灵活多边的特点,容易调动人的全身运动,其运动过程也是趣味横生的享受过程。另外,其高水平的竞赛则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在欣赏中,我们能充分体会到运动员的高超技艺、刺激的对攻。二、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敏性。乒乓球体积小,重量轻,打起来速度快、变化多,打球时精神高度集中,视觉灵敏,思维快速多变。因此,乒乓球运动能够提高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转换速度,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敏性。三、能够有效的发展心理与智能。乒乓球能够培养一个人的积极进取、机智果断的优良品质,培养勇敢顽强的良好心理素质。另外,有资料证明,经常进行乒乓球运动的人往往性格开朗、积极。四、全面促进人的健康,增强体质。打乒乓球需要发力击球,快速移动站位,甚至补救险球,因此经常参加乒乓球运动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有利于新陈代谢,提高整体机能水平,全面促进人的健康。五、具有健美价值。乒乓球运动需要全身运动,它能够调动身上的每一部分,当然能够使太肥的地方变瘦,瘦的部位变的发达,从而使人体更加匀称、协调、富有美感。特别是对于爱美的女学生更有很大的吸引力。★★★★★奥运会论文奥运经济可以理解为:适应奥运会举办而开展的全部经济活动总称。 所谓适应奥运会的举办,是指这种经济活动必须以奥运会为轴心,满足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对奥运会举办所需要的各种条件,而这些条件是奥运会成功举办所必须具备的。 适应奥运会举办而开展的全部经济活动,主要由5部分组成: 1.为奥运会的举办而开展的各种直接经济活动。举办奥运会,需要建造比赛场馆、运动员村等,这是任何一个举办城市都必须开展的活动,不然,就难以满足国际奥委会的要求,奥运会也难以正常举办。区别只是在于,一些城市由于经常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已有一些现成的运动员村和比赛场馆,因而大部分运动员村和比赛场馆可以继续使用,需要投入的只是一些新建和改扩建的比赛设施。 2.为奥运会顺利举办而进行的各种间接投资。例如为奥运会顺利举办而进行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是奥运会顺利举办的必备条件。一般把这方面的投资称为奥运会的间接投资。对不同的城市来说,间接投资会有很大不同。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如机场、通信设施、交通等都达到了较先进水平,因而不需要有更多的投入。而城市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的城市就需要在这方面有较多投入。 3.借奥运会举办契机开展的城市改造等经济活动。这类活动主要有,对城市危旧房进行改造,对城市的文物进行维修,对城市发展重新作出规划,将污染严重的工厂整体搬迁或重新改造,等等。这种经济活动并不是举办奥运会所必需的。也就是说,不开展这类活动,奥运会也能够举办。但这些活动能够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比如,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将奥运规划融入城市改造规划,借奥运契机,推动城市改造,不仅奥运会得以成功举办,也大大改善了城市形成,提高了巴塞罗那的知名度,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4.对奥运会抱有较高的心理预期而诱发的投资活动。这是指因奥运会的举办使得投资环境大为改善,投资机会明显增多,投资商因为对奥运会的举办具有较高的心理预期而诱发的投资活动。比如,投资商认为奥运会的举办会提高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投资房地产有利可图,因而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城市房地产。投资商的较高心理预期,也许并不准确,在市场人气诱发下而进行的投资活动,与奥运会能否顺利举办几乎没有任何关系,但却是因奥运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如果没有奥运会,投资商的资金可能会投入其它领域或其它城市。 5.与奥运会有关的各种投资带来的连动效应。上述各种投资都会带来相应的投资乘数,即投资对居民收入的乘数效应。居民储蓄倾向愈低,边际消费倾向愈高,投资所带来的收入乘数效应愈高,引致的经济活动也就愈大。通俗地说,投资乘数效应也可以理解为上述前3类经济活动对相关产业和部门带来的连动影响。例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直接刺激地铁列车、建筑材料和原材料的生产,地铁列车的生产又刺激了钢材等部门的发展,钢材部门的发展又推动了铁矿石的生产,等等。 上述5类经济活动,如果说前3项是可以预期、可以计算的话,那么,第4项则难以预期,有很大的随机性。由于第4项经济活动也有投资乘数,也有连动效应,它的不可预期导致了第5项经济活动也难以预期。只有奥运会结束后才能计算出这类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通过对奥运会经济活动的分析,可以对奥运经济下一个更为确切的定义:奥运经济是为满足奥运会需要或利用奥运会提供的商机而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称。 二 奥运经济将有力地促进首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对促进北京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初步建立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本框架,提前实现“新三步走”战略目标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提前两年实现人均GDP奋斗目标 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在2008年提前两年实现北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提出的,在2010年实现人均GDP6000美元的奋斗目标。 2008年人均GDP6000美元的奋斗目标能否提前实现,主要取决于以下三项因素,即经济增长速度、人口规模和汇率水平。这中间的任何一个因素变化都会对2008年人均水平的实现产生重要影响。 1.经济增长速度分析 要实现2008年北京人均GDP6000美元水平,今后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速度必须达到11%以上。前提条件是,全市户籍人口在现有基础上略有增长,总量控制在1200万以内,且汇率保持不变。一些专家认为,由于奥运经济,今后6年,北京GDP年均递增将达到13%。也有一些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受世界经济整体下滑形势的影响,即使考虑奥运经济,后6年能够达到9%也就很不错了。笔者以为,如果后6年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没有大的不可测的因素发生,北京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1%是有可能实现的。而要达到年均增长13%水平,则有相当大的难度。 今后6年,奥运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刺激投资、扩大消费、增加就业三个方面。以投资为例,按照《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由于奥运会的举办,今后几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在此基础上增加几个百分点。奥运会比赛计划使用场
乒乓球发球论文 发球是乒乓球比赛中每一分的开始,它是乒乓球技术中唯一不受对方制约、主动性很强的技术。一个高质量的 发球,可以起到先发制人的作用。也正是由于发球技术在比赛中所起的独特作用,国际“乒联”才不断地对发球规则进行修改,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球给对方造成的威胁,使比赛更具观赏性,以此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现就乒乓球运动各个发展时期的主要发球以及为限制发球的威胁而修改的规则进行阐述,并针对现阶段的发球训练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与要求。 1 各个时期的主要发球与发球规则 纵观发球发展的历史,每一次发球规则的修改,都是由于乒乓球运动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发球给对方造成了较大的威胁,从而降低了比赛的对抗性和观赏性,使竞赛活动出现新的情况下产生的。自从19世纪后半叶有了乒乓球运动以来,就有了发球,但由于当时所使用的器材与现在大不一样,不可能发出有一定速度和旋转质量的球。因此,规则并没有对发球 进行过多的限制。50年代海绵拍的出现,发球的旋转才从单一的用胶皮后发下旋球发展到可以发现旋转较强的侧上、侧下旋球。并随之出现了“下蹲式”合力发球,由于这种发球受合力影响,旋转较强烈,有较大的威胁。第28届世乒赛后,国际“乒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规定了抛起的球从最高点下降时才能击球,因此认定合力发球是不合法发球。60年代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发球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更注重发球的旋转与速度,开始出现了高抛发球,但由于并没有给接球方带来很大的威胁,所以,规则并未对这些新的发球技术进行过多的限制。70年代我国的前三板技术有了新发展,发球技术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尤其是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了高抛发球的技术,使它能够在同一位置用相似的手法发出不同旋转和落点的球,并且这一技术很快被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广泛采用,发球逐渐给接球方带来了威胁。80年代,发球的隐蔽性和威胁性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运动员充分利用发球规则的不完善或漏洞,运用各种手段,使比赛出现了“观众难理解、选手难掌握”的危机现象。如发球时利用相同颜色但不同性能的球拍进行“倒拍”和“遮挡”并配以发球跺脚,让对方无法判断是用什么样的覆盖物击的球,使接球员在接球的瞬间成为“瞎子”和“聋子”,使发球的效果达到了令乒坛舆论为之哗然的地步。国际“乒联”为了降低发球的“隐蔽性、突然性、威胁性”,让乒乓球运动具有观赏性,便对规则进行了一场“革命”。要求球拍的两面必须是不同颜色,发球时,球拍必须始终高于球台水平面;发球时不能跺脚;击球时,球同球网之间的距离不得比身体同球网之间的距离更远等一系列的修改。 进入21世纪,乒乓球运动已经处于一个巅峰时代,各种打法的技术已近极致,很难有大幅度的突破。为了推动乒乓球运动更好地走向社会,进入市场,让比赛变得更加激烈、精彩。国际乒联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球体变大;比分缩短以及发球无遮挡等。使发球技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限制,把发球的威胁降到了最低。 2 提高发球质量的三大要素 从发球规则演变的历史来看,各个时期发球规则的修改都是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球所造成的威胁。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发球的质量,做到让对方即使能看清球的旋转,也照样“吃”发球,就必须增强发球内在的技术质量,而衡量发球质量优劣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发球的速度、旋转和落点的配合上。 2.1 加强发球旋转的变化。乒乓球的旋转,在现代乒乓球技术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首先,用球拍合适的部位触球,有利于增强球的旋转,如:用正手发下旋球时,用拍面的左侧接触球,就能制造较强的旋转;反之,便很难制造旋转。其次,加强摩擦是制造旋转的关键。摩擦是指作用力线远离球心,但并非越薄越好,如果过薄,反而造成球在拍面上打滑。因此击球时先要使球拍“吃”住球,再增大球的摩擦力。 2.2 控制球的落点。控制发球落点变化是发球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发球落点必须长短结合、轻重结合、左右结合。如果只发短球而没有长球的配合,即使发的再短,落点再刁,也很难给对方造成威胁。因此,要做到用同一个手法发出不同落点和旋转性质的球。 2.3 提高球的速度。发球时,球速的快慢与球拍挥动的速度有关,与球拍触球的一瞬间作用到球上力量的大小有关。如果在摩擦球的基础上,触球时的爆发力越大,其发球的质量就越高。因此,要充分利用引拍,就像助跑一样。必须有一定的挥臂时间。在具备了一定的抛球高度的同时,充分发挥前臂、上臂、手腕和腰、腿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加快挥拍速度,使旋转与速度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3 发球训练的要求和训练的方法 3,1 要有恒心。发球训练是比较枯燥的,而且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它需要经过长期训练的积累。要练好发球,除了要充分认识发球的作用,更主要的是要从小培养对发球的兴趣,只有对发球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持之以恒地去琢磨它、研究它。 3.2 吃透发球规则的精神。高质量的发球必须规范,特别是对青少年运动必须讲明规则的要点,尤其是规则,必须对发球规则做到理解渗透。发球违例的现象有许多种,在青少年中比较常见的有:不执拍手未张开伸平;抛球时,不执拍低于比赛台面;抛球的高度低于16公分等。但目前更多的违例现象是遮挡发球。要做到发球无遮挡,就要求发球员的不执拍手在抛球后,应立即从发球员身体和球网之间的区域内拿开。因此,在进行发球训练时,就要注意纠正违规的发球技术,特别是要注意避免正手发球时用自己的身体、手臂、衣服等遮挡对方的现象。 3.3 建立正确的概念。在发球练习前,要让运动员了解球的旋转、落点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帮助运动员弄清各种发球的特性,明确各种发球方法及技术要领。要尽可能使发出的球具备力量重、落点刁、旋转强、速度快等特点。 3.4发球训练的手段 3.4.1 多球训练。这是发球训练中最基础的训练方法,它对于摸索发球规律、提高发球质量是很有效的。 3.4.2 高水平队员陪练。发球和接发球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技术,其互练的效果最好。如果接球方的接球能力较强,水平较高,就更有利于发球者尽快提高发球技术。而且可以在高水平接发球队员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练习发球技术的某一环节,突破某一难点。 3.5 配套成龙,精练一套。为了某一种发球能发挥作用,必须要有配套的干扰配合。如,强烈下旋球,要有不转球配合;短球要有长球配合等。一套发球的变化应尽量多,包括速度、旋转和落点变化。但在训练中要求“精”,要根据自己特长,掌握一两种技术精、质量高的发球,切忌贪多求全而技术不精。 3.6 改进和创新发球技术,适应新规则。发球新规则并没有完全否定原来的一切发球技术,比如下蹲发球、反手低抛发球和反手高抛发球等都可以延用或加以改进和创新。尤其是反手高抛发球,由于反手发球的击球位置原本就在发球方身体的前面,比较容易适应新规则的要求,加上高抛发球能够加快球的速度、加大球的力量,从而增加球的旋转。因此,着重研究反手高抛发球技术并加以创新,显然有其优越的条件。 求学岁月 一个运动员的求学悬梁岁月 出处: 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清华获得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 ——邓亚萍 1997年退役进入清华大学,2001年拿下学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英国诺丁汉大学,2002年12月12日,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邓亚萍用求学路上一路奋斗的故事讲述—— 清华:求学从写26个英文字母开始 “临近退役时,我便开始设计自己将来的路,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那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邓亚萍说。 “1996年底,我被萨老提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我明白,这既是国际奥委会的重用和信任,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英语和法语。然而,这时我的英语基础几乎是零,法语也是一窍不通。面对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和自己外语水平的反差,我心里急得火上房。”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邓亚萍接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初进清华时,她的英文几乎是一张白纸,既没有英文的底子,更别说有口语交流的能力。 “怀着兴奋而又忐忑的心情迈进清华大学。老师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写出26个英文字母看看。我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了出来,看着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就这个样子了。但请老师放心,我一定努力学好!”她有些羞愧但更相信自己的努力。 “上课时老师的讲述对我而言无异于天书,我只能尽力一字不漏地听着、记着,回到宿舍,再一点点翻字典,一点点硬啃硬记。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即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12点。”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邓亚萍几乎完全取消了与朋友们的聚会及无关紧要的社会活动,就连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也大大减少。为了提高自己的听力和会话能力,她除了定期光顾语音室,还买来多功能复读机,过去用于听音乐的“随身听”也“转业”做了英语磁带的单放机。由于总是一边听磁带,一边跟着读。同学们总是跟她开玩笑:“亚萍,你成天读个不停,当心嘴唇磨出茧子呀!”“但我相信:没有超人的付出,就不会有超人的成绩。这也是我多年闯荡赛场的切身体验。” 学习是紧张的,每天的课程都排得满满的。除学习之外,邓亚萍每周还要三次往返几十里路到国家队训练基地进行训练,疲劳程度可想而知。 “每天清晨起床时,我都会发现枕头上有许多头发,梳头的时候也会有一把一把的头发脱落下来。对此我并不太在意,倒是教练和队友见到我十分惊讶地说:‘小邓,你怎么了?’我说:‘没什么,可能是学习的用脑和打球的用脑不一样吧。’” “虽然都是一个‘苦’字,但此时的我却有不一样的感受:以前当运动员,训练累得实在动不了,同伴们一阵加油声,一咬牙,挺过来了;遇到了难题、关坎,教练一点拨,通了;比赛遇到困难,观众一阵吼声,劲头上来了,转危为安。但读书呢,常常要一个人孤零零面壁苦思,那种清苦、孤独是另样的折磨,没意志、没恒心是坚持不下去的。” 为了更快地掌握英语,几位英语老师建议邓亚萍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经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批准,1998年初,刚在清华读了几个月的邓亚萍作为交换生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语言中心突击英语。 剑桥:每天凌晨5点起床攻读 1998年2月26日邓亚萍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飞向剑桥。对她来说,这自然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却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 “第二天就是开学上课的日子,全班一共9个同学,教室不大,9张课桌椅向着黑板,摆成半圆形。老师先让大家做自我介绍。接下来给每人发了两张讲义就开始讲课,课堂上没什么纪律,讲解方式也很随意,老师一讲课,同学们一边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我在云山雾罩中上完了课。四、五个星期过去了,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的付出,收效并不大,英语水平的提高也不显著。作为一个插班生要赶上其他同学困难太大。加上没有教材,每次上课才能拿到老师发的讲义,这种教学方法也很难让我适应。” “生活的环境也不尽人意。到英国留学的留学生,多数都是住在学校所安排的英国人家里,我也不例外。本想住在英国人家里,一来可以更多地了解英国的风俗民情,二来可以有更多的英国会话机会。但是我所居住的这个女房东家,距学校太远,而且房费伙食费很高,每月除了要交200多英镑房租,还要交100多英镑饭费,两项合起来每月的支出约合人民币将近5000元。对一个自费到英国上学的我来说,惜金和惜时同样重要。” “记得当我头一次穿着防雨运动衣,骑着自行车到学校时,许多同学见了都大为不解:怎么世界冠军还骑自行车来上学?是啊,世界冠军也是凡人,我的所有,是我用汗水换来的,它来之不易,我必须十分珍惜它。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困扰着我,我急切盼望能改变这种状况。” “刚到英国不久,我想往家寄点钱,然而到邮局拿了单子,却不知如何填写,邮局的人在单子上指指点点,我却一脸茫然,我站在邮局前,两眼发呆,我能怎办?问谁去?问了,自己还是听不懂,最后,只好悻悻而归。” “开学前,为了让我熟悉一下环境,房东开车送我去学校转了一圈。第二天人家不送了,我虽然买了辆自行车,却找不到上学的路了,七拐八拐,赶到学校已经上课了。一向守时的我成了迟到生。我急得蹦出几个单词解释,然而解释不明白,那滋味,那窘迫,现在都忘不了!” 邓亚萍就读的纽汉姆学院是隶属剑桥大学的一所小学院,类似于国内的语言进修学院。这里的学生主要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而邓亚萍是唯一来自中国内地的留学生,她主修的是英语,学期为三个月。邓亚萍来剑桥后学习压力挺大,加上留学时间短,她几乎天天闭门苦读。 “刚到剑桥的那段时间,我虽然比较刻苦,效果却不十分明显。我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语言基础还相当薄弱,要想在剑桥这个精英云集的学府里站得住、学得好,更需要全力以赴地去拼搏。做学问与体育训练一样,没有任何捷径可寻,更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儿,一切靠自己去拼去搏吧。”为了赶功课,邓亚萍起早贪黑,每天只睡几小时。 “开始的一两个月之内,根本听不懂老师在上面讲什么,我把老师所有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一遍。回到家里以后,自己再翻字典,再看。每天的生活比较单调,上课时间是四个半小时。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吃饭对我来说好像都很费事,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我一般都不回宿舍,就是吃上午带去的三明治,然后看一会儿书。晚上经常吃的东西就是自己做的方便面条加青菜、西红柿和鸡蛋。几乎每天都学习到12点才能睡觉。” 虽然基础比其他同学差,她总是不甘心,想超过别人。这种好胜的心理后来才慢慢开始转变:“毕竟基础不同,从运动员到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学习上升也要有个过程,那些留在这儿的教授也是通过非常辛苦的努力,付出很大的代价以后才取得了这样的位置。” 为了使自己能挤出时间学习,邓亚萍把父母接到英国,照顾自己的生活起。“除了像在国内那样,整理讲义、查阅资料、练习听力外,课余时间我会深入人群,先听他们谈话,然后慢慢练习与他们对话。每次归来,我再反复琢磨,从中进一步挖掘英语的文化背景、历史变革、语言规律,以便帮助自己理解、分析英语,寻找学习规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邓亚萍的口语和听力已进入班里的优等生行列。 回到清华,邓亚萍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国球的历史及发展》。从开题报告、到第一次提交论文、以至论文的最终修订,邓亚萍不仅每一项都达到标准,而且步步提前,赶在时间表前完成。 “我终于带上了学士帽,在毕业典礼上,我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 诺丁汉:一看她学习的劲头就知道她是个世界冠军 2001年9月,邓亚萍从清华走进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原本更喜欢剑桥,那里风景可人,令我心醉。可我还是投奔了诺丁汉大学,因为诺丁汉大学有全英国最棒的外语系。” “导师对我不太了解,似乎有些不放心,担心一个运动员能否完成学业。我恳切地对导师说:我可能比您的其他学生基础要差,请你多费心了,别人能听懂的课程,我可能要两次甚至多次,别人需要一年,我可能需要一年半甚至两年。但不管费多少力、多长时间,我都要把学业拿下来!我是那种很要强,性子也很犟的人,因此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 “在英国,修硕士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类似于应试教育。就是上一门课考一门,直到通过所有课程;另外一种是跟导师做课题研究,研究结束后做论文,如果论文通过就可以毕业,我采取的是第二种办法。比语言更难的是这里的学习方式,和国内真是大不一样。我有自己的导师,但并不经常见面。往往是他给我提供一个阅读书目清单,我自己到图书馆或大学找书,然后阅读。有了问题才和他预约见面、答疑。开始时,我很不习惯这种方式。而且我修的方向是‘中国当代研究’,一个似乎和体育无关的冷门专业,即便图书馆里也不一定有相关材料。这样,我就必须在不同的图书馆和大学里去找。不过,现在看来,这也是我在国外学习的重要收获之一。新的学习方式让我学会了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找到实现目标的办法。” 邓亚萍的学习心态从一开始一心想超过别人的好胜心,逐渐改为跟上就行的平常心,因为她看到了自己在学习基础上的差距。“打球的时候,视力两眼都是,上学以后下降得很快,现在有一只眼已经了。学习和打球相比完全是两码事,睡眠不足,上课总是犯困,眼睛睁不开,越坐越困,恨不得用根棍儿把眼皮撑起来。可对面坐着的是老师,你又不可能睡觉,更不可能溜号。刚开始时这种感觉特别明显,后来慢慢适应了这种生活,知道该怎样安排好作息,找到一些规律。” “我的研究课题则是《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例子用的就是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为了研究这个课题,我阅读了一些对中国女运动员的研究材料,大部分是外国人写的。这些外国人并没有真正了解中国女运动员的生活和成长经历,因此他们的研究并不到位。我希望能够从我开始,有人真正关注中国妇女和中国女运动员的研究。我也希望通过在国外学习,在工作中,便可以尽量避免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引起的误会,以便更好地介绍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而在国际体育界,能让人理解你的见解,接纳你的主张并非易事。” 学习上的她拿出打球时的劲头。能吃苦就不必说了,最可贵的是她十分敢说。按说老师安排的课程已经呈饱和状,每周天天有课,周末的作业也不轻松,做罢作业还要准备下一周的课,周而复始。可她还是觉得“吸收”得不够,她都有点“贪”了。 也难怪,她心里真的是着急。邓亚萍刚撂下球拍儿,就成了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一位年轻的委员,她恨不得赴会时能立马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于是,这位乒乓球世界冠军心底悄悄萌生着愿望,早一点进入高级班,明年向Master进军。英语是她的第一个关卡! 在诺丁汉大学上课的过程中,邓亚萍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抢着发言。老师用开玩笑的口吻说从她学习的劲头可以看得出这是一个世界冠军。“下了课,我必须匆匆赶到另一个老师那里去做个别辅导,这是学校针对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同而特别安排的单独辅导时间。每次出去开会之前,我的老师都会帮助我准备发言材料,纠正我的语音语调和演讲的方式方法。另外学校还专门为我开了一门课,教我如何用英语进行采访。在学校我过着典型的大学生三点一线式生活,和校园里那些普通的女孩子没有什么区别。” “这个硕士学位我非拿不可,而且一定要在国外的大学里拿到。”那样的话,在我国的奥运会冠军当中,她可能又拿了一项第一。作为诺丁汉大学的一名学生,邓亚萍每天的时间表比较紧。“除了上语言系的课,还要上英语系的课。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 “过语言关对我来说还有着另外的意义。当时我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同时还负责国际乒联的一个项目,如果你没有办法跟别人交流,那么一切都是零。同时还有一个公众形象,就是说我毕竟代表着是中国,同时代表着中国运动员,所以精神风貌是很重要的。” 一年后,邓亚萍面对严格的考官,用英语宣读了3万5千字的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 以翔实生动的材料和清晰有力的论点论述了中国妇女及中国妇女体育的巨大发展和变化。临场考官的一致结论是:无条件一次通过!2002年12月22日,她如愿获得硕士学位。萨马兰奇先生称赞她“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至此,从1997年进入清华大学起,邓亚萍已在校园度过了近六个春秋,并将自己当年小学三年级的“学历”变为研究生学历。邓亚萍坦言,从运动员到学生,尤其是一个留学生,她付出的努力并不亚于打球。“从对英语一窍不通到熟练的用英语与教授交流,从人生地不熟到朋友遍英国,从开始时的迷茫到后来的迎接挑战,每一步都走得很辛苦。但海外生活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真正了解了世界。” 其间,她还作为北京申奥成员,赴莫斯科为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作了贡献。 2001年7月13日,邓亚萍用流利的英语向国际奥委会委员呼吁:请给中国运动员一个机会,让我们做一次奥运会的东道主! 再回剑桥:学习、紧张工作与速冻饺子 知识,没有止境。2002年,她如同一个长跑运动员,又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始新的拼搏——满怀信心地攻读剑桥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2008奥运会对当代中国的影响”,邓亚萍的“中国研究”又得以继续下去了。 2003年2月24日,正在剑桥攻读博士的邓亚萍又回来了,在北京奥组委,新的忙碌又开始了。“我在剑桥的导师彼德·纽伦是一位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已经研究中国经济30余年,他深知2008年奥运会对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会有极高的经济研究价值,他认为我回国,不仅能为祖国服务,也能为论文收集第一手珍贵材料,因此,他特例批我回国边工作,边学习。未来的工作很艰苦,但这是非常好的机会。” 2004年的春节假期,她为了赶写剑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放弃了与亲人的团聚,买来一堆速冻饺子,每天的水饺餐伴她度过了假日。 “有人可能觉得我这是自讨苦吃,甚至有人说你的荣誉多得一大把,不攻读什么学位,后半生照样可以过得不错,即使读学位也不必那么辛苦,甚至不妨找个‘枪手’代笔写论文。但我读书上大学可不是为了‘镀金’,我上学只是要圆自己的读书之梦。我从自己与外国朋友交往中深切感受到知识缺乏、交流不畅。尽管基础差,我不想投机取巧走捷径,更不要说我就读的清华、剑桥等国际知名大学治学严谨,容不得弄虚作假!” 饺子可以速冻,人才却难以速成。邓亚萍学业上的成功与打乒乓球的辉煌,其实并非得益于她具备多大的天赋。恰恰相反,无论学业还是打球,她都是在先天条件不大有利的情况下,靠坚韧不拔的毅力,靠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金牌。 “我现在依然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体育与环境委员会和改革委员会三个委员。特别是运动员委员会,委员都是很有名的奥运会冠军,都有自己代表的权益,很长一段时间我是惟一的亚洲委员,因此我不仅代表中国,而且还是亚洲的代表,有责任为亚洲和第三世界国家运动员争取权益。”在邓亚萍的努力下,运动员委员会已经向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提出在推举奥委会委员时必须有一名(共8人)亚洲委员的建议。 而她在剑桥的博士学业也已经到了第二年,谈到学业,邓亚萍说:“难啊,真是太难了,感觉压力很大。一天到头就是绷着,所以感觉特别辛苦。但我要感谢当学生的这段经历,因为它让我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找到了自己新的价值。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清华获得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拼搏、拼搏、再拼搏!无论是做运动员还是做学生,邓亚萍对自己的要求都几近苛刻:“必须做好,我没有理由做不好!”这就是一份自信!乒乓球1890年首次出现在英国,当时是一项贵族运动。欧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称为"桌上的网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网球发展而来。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於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 20世纪初,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和亚洲蓬勃开展起来。192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了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后被追认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同时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 乒乓球运动的广泛开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进。最初的球拍是块略经加工的木板.后来有人在球拍上贴一层羊皮。随著现代工业的发展,欧洲人把带有胶粒的橡皮贴在球拍上。在50年代初,日本人又发明了贴有厚海绵的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种类似网球的橡胶球,1890年,英国运动员吉布从美国带回一些作为玩具的赛璐珞球,用于乒乓球运动。 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赛中,最负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起初每年举行一次,1957年后改为两年举行一次.。 在乒乓球运动进入奥运会之前,它经历了一漫长的发展阶段。 1980年,乒乓球被发明出来。 1952年,在孟买的世界锦标赛上,日本选手首次使用橡胶面的球拍,引起了轰动。 1952年,日本人佐藤博治成为第一个赢得世界冠军的亚洲选手,这次冠军预示着日后亚洲人对这项运动的主宰。 1954年,亚洲选手,特别是中国和日本选手使用了由南斯拉夫人发明的直拍握法。当时,流行的握拍方法是匈牙利著名选手维克托-巴那使用的传统握拍法。 1971年,这一年的4月13日,美国乒乓球队到北京和中国队进行了比赛,他们最后以1比13输给东道主,但这次比赛开通了中美两国的外交关系。 1981年,乒乓球作为奥运项目得到国际奥委会
莎士比亚 每个人都有心中的偶像吧,有现实的,有虚幻的。我也有偶像,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剧圣:莎士比亚!对莎士比亚的第一印象是那样一句名言:“当荣誉心受伤的时候,友谊是治愈它的良药。”它对所有的事情似乎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正是我欣赏他的地方。后来我读了很多他的着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王子复仇记》《仲夏夜之梦》《李尔王》等等。我从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发现他在创作的时候处在一种疯狂的状态。这种疯狂让他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创作当中,让读者与他一起疯狂,一起同主人公喜怒哀乐,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改变自己的心情。所以,读莎士比亚的作品,就是一种享受。也许会一边读一边落泪,也许会一边读一边哈哈大笑。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也变成了疯子,但是疯得痛快,疯得舒心,疯得淋漓尽致。我与莎士比亚就是这样一种“对疯”的关系,虽然莎士比亚早已离开了我们,但一读起他的作品,我却感觉他就在我身边,给我讲他的创作环境,创作状态。就这样,他告诉了我:“对待什么事都要有这种接近疯狂的状态,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你的学习或工作上去,这样你就能真正感受到学习或工作的愉快,也能让别人和你一起愉快!”
论文题目即文章的题名,题目犹如“文眼”,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的核心内容,至关重要。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国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美国文学论文题目(一) 1. 从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管窥英国人的婚恋观 2. 浅析永别了武器的艺术风格 3.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金钱与婚姻 4. 通过《莎菲女士的日记》和《三个金币》比较 5. 弗吉尼亚.沃夫与丁玲的女权主义思想 6. 呼啸山庄中的爱与仇 7. 浅谈《最后一个莫西干人》的风景和种族文化冲突 8. 论《觉醒》中的象征主义 呼啸山庄中的环境分析 9. 论《觉醒》中的象征主义 10. 简爱的双重性----简爱眼中的女权主义与平等主义 11. 《双城记》中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12. 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13. 乱世佳人中两位女性之对比 14. 苔丝悲剧及其成因 15. 对大卫•科波菲尔的性格分析 16.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破灭 17. 从《傲慢与偏见》看女性意识 18. 儿子和情人中人际关系探讨 19.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破灭 20. 黑暗的召唤--分析《麦克白》中女巫及其预言 21. 论《飘》的社会价值及斯嘉丽人物性格 22. 论《鲁宾逊漂流记》中的资本主义倾向 美国文学论文题目(二) 1、海明威战争小说中的人道主义分析 2、解读《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 3、王子复仇记》主题分析 4、哈姆雷特之性格分析 5、论悲剧《李尔王》的艺术技巧 6、浪漫主义文学与新古典主义文学之对比研究 7、王国维的“出入说”与华兹华斯的诗论 8、由爱反映出的个性-《简.爱》中情爱的分析 9、浅析王尔德的文艺主张 10、托马斯.哈代-一个传统主义者还是现代主义者 11、苔丝:一个纯洁的女人 12、殖民地时期美国文学的特点 13、华盛.欧文-真正的美国文学之父 14、清教与美国文学 15、论马克吐温的艺术风格 16、论亨利詹姆斯的“国际题材” 17、美国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特点 18、美国梦与美国噩梦-试析《大人物盖茨比》 19、当代汉语文学与外国文学的联系 20、《章鱼》:有的放矢的一本小说 美国文学论文题目(三) 1. 价值观的碰撞-中美交流的根本冲突 2.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个人主义 3. 早期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初探 4. 自由之旅-析马克.吐温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5. 浅谈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性格”和“环境”的关系 6. 海明威小说的叙述声音 7. 从嘉莉妹妹的形象看德莱塞的女性观 8. 《红字》中的海斯特?白兰形象解读 9. 《白鲸》的宗教意义透视 10. 《老人与海》中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命运新析 11. 从《永别了,武器》看海明威的写作技巧 12. 论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13. 《欲望号街车》的幻想与现实的对立 14. 静水流深-----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 15. 《喧哗与骚动》的象征意义 16. 哈代小说中的自然主义 17. 《太阳依旧升起》中“迷惘的一代” 18. 白色和红色-----苔丝的双重象征色 19. 挣扎于“围城”中的悲剧人物-方鸿渐 20. 论《红字》中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对爱情、罪恶、生活的态度 21. 关于斯佳丽的生活观 猜你喜欢: 1. 英美文学类论文范文 2. 浅谈英美文学论文 3. 英美文学论文范文 4. 英美文学方向毕业论文 5.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1.莎士比亚这一著作确实有令人深深回味的价值!将其联系在我们当今的现实生活中也是非常合适的!它体现了一种人性的丑恶与人性的美丽!莎士比亚是一个语言大师。在文章中,第一幕第一场葛罗斯特与肯特的一段对话,葛罗斯特就用了低俗语言,这种流行于社会底层的俗语,却更能揭示葛罗斯特真实的内心世界,这种低俗语言的运用消解崇高,降低了高雅语言虚伪的自以为是,起到了引导观众洞悉真实而远离虚假的作用。在第三幕第四场里,李尔被两个女儿驱逐出门以后,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民,跑到暴风雨的荒野,诅咒女儿忘恩负义。在雷电交加中,李尔对穷苦的人们喊道:“衣不蔽体的不幸人们,无论你们在什么地方,都得忍受这种无情的暴风雨的袭击,你们的头上没有片瓦遮身,你们的腹中饥肠雷动,你们的衣服千疮百孔,怎么抵挡得了这样的气候呢?啊!我一向太没有想到这种事情了。安享荣华的人们啊,睁开你们的眼睛来,到外面来体会一下穷人所忍受的苦,分一些你们享用不了的福泽给他们,让上天知道你们不是全无心肝的人吧!”在这个价值迷失的时代,李尔对整个社会贫富悬殊的愤怒和批评,表达了人们在传统价值崩溃时代迷途的痛苦和寻求的渴望。莎士比亚在这里向我们表达了人的激情,他以一个疯狂国王所有的可怕威风怒号出来,同猛烈咆哮激动的自然相抗衡。这种激情和自然界的暴风雨亲和成一体,使剧情悲愤达到高峰 故事中许许多多的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的. 在我们身边的官场里,职场里!为了得到满足自己利益的溜须拍马的小人随处可见,然而所谓的领导就喜欢这样的小人,有多少刚步入社会的正义学子们,被这种风气“感化了”,最终改变了自己立志已久正义之梦.不知道这是因为现在的社会风气造成的还是这就是人的本性。另一方面,都说养儿防老,可是又有多少的老人被自己的儿儿女女女抛弃,又有多少为了争夺家产的亲兄弟,最后反目成仇! 都说好人有好报,可又有多少好人得到了好报?还不是有许多坏人逍遥法外! 也许莎士比亚正是没有能力去改变这种现象,才用纸和笔去批判. 很多人都说这篇文章些的好,可又有多少人从中感悟到了它的真谛, 又有多少人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又有多少人在认识自己的不足与错误后改变了自己.莎士比亚戏剧集西方戏剧之大成,在银幕上搬演莎士比亚戏剧,既要发挥中国戏剧表演的特长,又要在遵循西方戏剧舞台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某种“变法”和“革新”;谢家声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中西方演员的特长,将《李尔王》中蕴涵的人性的光辉展示给观众。 《李尔王》无论在导演手法上,在演出形式上,还是在舞台布景上都不同于以往对这部悲剧的诠释。在主题的建构上,《李尔王》表现了家庭关系中无休无止的势力斗争、争风吃醋、血缘关系、财产争夺、权力与爱的严峻对抗,并且把这种矛盾和争斗延伸到社会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把各种势力、各种矛盾、各种心理活动都掺合在一起,表达了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扭曲的主题。谢家声试图通过塑造一个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的李尔和接受英国教育的考狄利娅之间发生的误解,以及高纳里尔里根等人物的野心、丑恶来探讨中西两种伦理观念的冲突。尽管舞台背景和服装是现代的,但戏剧的内容,包括采用的朱生豪的译本却仍然是属于莎士比亚的。在导演手法上,着重于悲剧意蕴的开掘,他深得亚洲独特的东方式形体动作戏剧的灵感启发,将戏剧的背景放在一个规模巨大的国际商业王国之中,英伦的海滩变成了上海的外滩。而这个跨国公司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在这个国际商业王国的高层视频会议上,各种人物在一个接一个的视频画面中表演了对权力的贪婪、膨胀的野心和罪恶的欲望。在背景不断变换的各种视频中,反复出现各种人物赤身裸体的画面,从女性的胴体,到男性的扭曲,再到一丝不挂的婴儿,这一切都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在这个国际商业王国中,人们在股市上获取利润,在会议中勾心斗角,金钱像雪片一样飞来,却仍难以填满欲望的沟壑。三个巨大的玻璃视频既成为戏剧的背景,又是舞台布景的有机组成部分,演员穿梭于其中,象征着会议室、客厅、监狱、电梯、多佛酒店、房地产公司等等。中英两种语言交替使用,中国京剧的锣鼓点、形体动作与西方话剧的对白、独白混合使用。李尔的悲剧还涉及到佛教精神,舞台呈现给观众的,是他已经相信所有的生命终究是要经历苦难,而人的灵魂是可以轮回的,所以,今世要为来世着想和积德修福。救苦救难的的观世音与《李尔王》对“爱”的演绎正是这种佛教精神的体现。但是,谢家声的《李尔王》还不止于此,道家思想也是他要表现的一个重要内容。李尔在历经人世的苦难与风暴之后,终于要在中国道教中去寻找人生的启迪了。但悲剧已经无可挽回了。弄臣的角色用歌队的形式表演,在音乐声和歌声中使李尔的潜意识不断得到了强化。采用中西嫁接、古代与现代融合、权力、野心、欲求与人性复归的导演理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部戏剧的主题,鲜明地体现了导演谢家声先生的艺术和美学追求。 西方戏剧是建立在模仿论的基础上的,其目的不仅在于创造出逼真的外在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把具有真实感的人物置身到这个环境中去,并让他们自主地行动起来。由周野芒先生领衔主演,扮演的李尔王在表演中显然抓住了“真实感”这个关键,同时又不圄于“逼真的外在环境”,充分发挥了戏剧“虚拟”的表演特长,在表演中周野芒结合中西戏剧的演出方式,将“悲怆、浓烈、深邃和阔大的演出风格贯穿于人物的行动,忠实、自主地传达了原作的精神”。戏剧,就其本质来说,是行动的艺术。处于贫病交加中的李尔,柔肠寸断,悔愧不已,老泪纵横,迸发出人性的思想光辉。在戏剧的表演过程中,周野芒通过联系于知觉和表象的审美想像赋予所塑造的人物以新的审美知觉和审美想像,而且,这种想像不是凭空进行的。它是在已有的知觉、表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对李尔的形象进行了重新的创造。正如阿恩海姆所说:“富于想像力的形象,并不是去歪曲真理,而是对真理的肯定,实际上,正是在处理那些最普通的对象和最为老生常谈的故事时,艺术想像力才最最明显地表现出来。”而这种富有想像力的再创造,必将使在世界莎剧舞台上被演绎过无数次的《李尔王》获得了新的生命。 表演的《李尔王》真实、准确。他在演出中追求念白的非生活化,呈现出诗的韵律,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演出以真实表现荒诞,使观众从现实中感受到象征的力量,不仅是个人的命运,而是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前途。戏剧话语的最大特点在于把情境直接展现出来,而不是通过别人叙述,而这种情境的展现主要依靠的就是呈现在舞台上的台词语言。李尔的台词经过周野芒的锤炼,似珍珠光芒四射,他的台词经过精心提炼是极其讲究的艺术语言,具有强烈的审美感。这种审美感知是 “艺术家的心灵所赋予这些对象的形式”。听他念词,清晰洪亮,跌宕有致,富于强烈的韵律感,加上莎翁台词本身具有的诗意,使他的台词达到朗诵化的境界,也有浓郁的戏曲“韵白”的味道,由于观念与形象达到了和谐一致,美的感受就产生了。在“风暴”一场,周野芒以深厚的底气,超人的力度,发出“吹吧,风呵,猛烈地吹吧!”的呼喊,使全场观众感到震撼。然后,大段独白,一气呵成,字字句句都像携带着雷电。既体现了莎剧的原作精神,又相当完美地塑造了具有东方文化特色中国李尔这个复杂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