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关于孙中山论文范文资料

发布时间:

关于孙中山论文范文资料

演讲稿 应该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要做到这点,除了观点、道理要能为听众接受以外,演讲稿还要写得充满感情,用情来打动听众。以下是我整理了缅怀孙中山演讲稿3篇,供你参考。

缅怀孙中山演讲稿篇1

你去过中山公园吗?这里地处闹市,风景优美,来此锻炼、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你知道吗?汉口中山公园曾经是一片湖泊沼泽,1910年开辟为私家花园。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28年改名为“中山公园”。

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游览中山公园时,我们更要缅怀伟大的孙中山先生。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欲壑难填,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而苟延残喘的清王朝,不惜大量出卖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中国人民的苦难更加深得。一批批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孙中山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孙中山是一个年少有志的人,认为凡是不合理的事,就应该反对,就应该改变。孙中山先生在广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看到姐姐被强迫缠足,白天行走困难,晚上疼痛不能入睡,就要求母亲为姐姐解除缠足,由此和母亲发生一场争论。他反对“大脚丫头嫁不出去,三寸金莲走路好看”的封建传统思想。当上了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妇人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孙中山是个不屈的斗士。在推翻封建统治、建立共和的伟大事业中,作为中国革命先行者的孙中山先生,一生为了革命事业四处奔波,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在早19世纪末,孙中山就联络爱国青年和华侨,开始进行反清革命。1905年,他与其他革命志士一起创立了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们吹响了革命号角,激发了人民的革命斗志,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受孙中山等人的革命思想影响,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和士失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武昌起义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响应,清朝的统治在革命的浪潮中土崩瓦解。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人们永记孙中山。

孙中山是一个关注环保的人,在艰难的革命斗争之余,仍不忘在各种场合提出富含环保理念的主张,并努力付诸实践。他提倡植树造林,调节生态平衡;他重视治理江河,发展水利;他关注城市污染状况,改善城市环境。每年的3月12日是 植树节 ,孙中山逝世的日子与植树节是同一天,这也是告诉我们,孙中山是万古长青的、永远值得我们敬仰的人、缅怀的人。

在辛亥革命一百年之际,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我国做出贡献的所有人,更不能忘记伟大的孙中山。

缅怀孙中山演讲稿篇2

今天是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在其遗嘱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激励着一辈又辈的人为民主共和的目标而奋斗!我想,我们上不应该忘记这位伟人的!

孙中山是中华民族的一代伟人,伟大的爱国者,民主革命和中国近代化的先驱。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的近代化事业,他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和智慧。在半个多世纪的生涯中,孙中山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异国他乡度过的,足迹遍及欧、美、亚洲各地,历经各种艰险。他频繁地接触国内外各个阶层的人士,他的爱国革命活动也对外国发生了影响。所以,他又是一位世界性的伟人。正由于孙中山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又由于他思想深邃和人格高尚,自1925年他逝世以后,世界上研究他的思想和学说、评价他的历史功业者很多,“孙学”一直是一门显学。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中国人民已经搬掉了帝国主义侵略、封建统治和官僚资本垄断这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不但胜利地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我在想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来纪念孙中山呢?因为这是为了使我们永远怀念中国民主革命时期这位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缅怀孙中山演讲稿3篇相关 文章 :

★ 缅怀孙中山演讲稿3篇

★ 关于孙中山的散文

★ 2016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演讲稿(2)

★ 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学生演讲稿范文

★ 纪念孙中山诞辰优秀范文

★ 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作文优秀范文

★ 纪念孙中山诞辰中学生作文

★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心得体会范文2016(3)

★ 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范文

★ 纪念辛亥革命国旗下讲话稿三篇

1000字啊,老大,就为了你这20分要写几个小时哦!

孙中山民权主义与中国政治现代化早期模式的建构无论是哪一种现代化模式的国家,在现代化进程的初期,面临的主要问题都集中在政 治方面,这是由于:一方面,在这个时期,现代化的最大阻力不是来自于经济方面,而 是来自于政治方面,即传统的政治权力中心对现代化的抗拒。因此,如何实现国家权力 由传统势力向现代势力的转移就成为这些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最重要的条件。另一方面, 即使完成了这种转移也并不意味着现代化就可以迅速、顺利地实现。实践表明,在一些 传统势力较为强大的国家,上述任务的完成往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国 家政治还要经历持续不断的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从而严重地影响到现代化的发展。所 以,作为现代化的倡导者,他们在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尝试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 是如何选择、制定正确的政治发展目标和模式,以保证国家政治现代化的顺利实现。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在充分借鉴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和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精神的基础 上,结合中国长期遭受封建专制统治的特点,对中国的政治发展目标及模式进行了有益 的探索,从而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现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一现代政治制度的最基本特征是政治民主化,在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体系中,以及他对 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模式的设计上,其核心目标和全部出发点就是在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的基础上,实现中国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建立一个民主共和政治的资产阶级国家。首先,孙中山对民主共和政治的提倡,是由于他对清王朝封建专制制度反动性和腐朽 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对中国 进行的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同时,也是造成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 要挽救中国深重的民族危机和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就必须以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制度代替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正如他所说的:“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 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1](P325)。所以必须进行政治革命,而“讲 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1](P325)。其次,孙中山认为,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 是实现国家进步的基本要求。孙中山指出,现在世界发展的主流已经到了民权时代,民 主共和政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无法抗拒。应该说,孙中山的上述认识,反映了他对中 国近代以来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对中国来说,鸦片战争以后,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下,逐步趋于 解体,中国的发展开始显露出新的契机,即以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代替落后的封建 生产关系,从而推动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孙中山以民权主义思想 为理论基础,提出了民主共和的中国政治发展目标及模式,这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现 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孙中山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还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寻找到 了理论支持。在孙中山看来,中国不仅必须要建立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而且他还认为 中国已经具备了实行民主共和的客观条件: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某些固有的属性如中国 的行省制度及国民在断讼、教育、公共事业管理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自治能力。这就是 孙中山所说的“中国已经具备了共和政体的雏形”的客观依据。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 上,孙中山得出了“共和政治不仅为政体之极则,而适合于支那国民之故”[1](P173) 的结论。二一个以追求政治现代化为目标的政权与传统政权最大区别就在于民众的广泛参与性。 这种参与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现代化最大的阻力来自于传统势力,而克服 这种阻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建立一个与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现代民主制度来扩大 民众的政治参与范围;另一方面,由于民众总是现代化的受益者,因而,也是现代化坚 定的支持者,通过这种参与,可以使民众在国家政治决策过程中充分体现其影响,从而 达到削弱传统势力影响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孙中山在其所提出的未来中国政治发展目标与模式中,着重强调了全民 政治的观念。首先,孙中山认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独裁专制政出一人,老百姓没有任何民主 权利,也没有民主参政意识,因此,必须通过革命的手段推翻封建政治制度,建立一个 “主权在民”,而非“主权在君”的新型国家政权。为了真正做到还政于民,孙中山详 细考察了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他发现,即使西方先进的国家,人民得到的民主权利仍 然很少,如在代议制政体下,人民虽然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其他方面的权利算 不上充分、发达。同时,由于西方近代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的享有设定了财产、受教育 程度等的限制,使民权制度往往成为资产阶级所专有,成为压迫平民的工具。基于这种 认识,他提出了“直接民权”的思想,以作为“全民政治”的基础。其次,为了追求“直接民权”理想,孙中山主张全体社会成员平等的、最大范围的参 与政治过程。按照他的设想,大多数人参与政治的途径应当是直接行使选举、罢免、创 制和复决四大民权。他说:“人民有了这四个权,才算是充分显现民权;能够实行这四 个权,才算是彻底的直接民权。从前没有充分民权的时候,人民选举了官吏、议员之后 便不能够再问,这种民权,是间接民权。间接民权就是代议政体,用代议士去管理政府 ,人民不能直接去管理政府。要人民能够直接管理政府,便要人民能够实行这四个民权 。人民能够实行四个民权,才叫做全民政治。”[2](P350)由于孙中山在中国未来政治 发展模式上坚持了全民政治的方向,又由于这个方向体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总 的趋势,因此,辛亥革命后民众对新政府的目标和手段能够在较大的程度上给予合理而 稳定的认同,其结果,就使新政权在革命胜利后的相当长时间内和相当大的程度上获得 了权威性和稳定性。而新政府就是利用了这段宝贵的时间,迅速而有序的贯彻、推行自 己的政治主张,并通过这些主张将中国引上现代化之路。当然,此后不久中国社会便由 于传统势力对现代化的抗拒而导致国家政治长期的动荡不安,但从总的趋势看,辛亥革 命以后,由于民众参与政治范围的扩大,进一步削弱了传统政治势力重新占据国家权力 中心的可能,而中国社会政治的发展此后也一直在沿着打破地方主义倾向的方面前进, 在中国以后的政治发展中,无论任何一种政治力量,只要它有可能问鼎国家权力中心, 总是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从这时起,建立一个以民主政治为基础的、统一的国家政权 已经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惟一选择.三孙中山在选择未来中国政治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十分注意新政权的质量问题即新政权 必须具有政治职能上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以保证新政权在对国家实行管理的过程中充分 显现工作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孙中山在国家的制度建设上,以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为基础,提 出了政权与治权分离的设想。政权即人民拥有的权力,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 复决权。治权即政府拥有的权力,包括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督权。人 民掌握了政权,就可以直接参与国家政治;而政府拥有了充分的职能,就使政府能够以 较高的效率管理全国事务。政权就是人民大众行使权力参与政治的过程,政府权运行时 ,人民又可以运用罢免权和复决权进行制约,也是一个参与过程。总之,在政权与治权 的各自运行过程中,都包含了人民大众参与政治的内容。具体来说,孙中山上述思想的贯彻,主要是通过五权分立的方法来加以实现的。五权 ,即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考试权和纠察权。孙中山在对未来国家创制问题上进行 长期、深入的思考后,认识到政府的质量是资产阶级政权能否得到巩固、政府职能能否 有效行使的关键。为了保证新政权的稳定和行政的高效率,一方面,孙中山充分借鉴了 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三权分立的原则;另一方面,又挖掘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长 期推行的考试制和纠察制,提出了他的五权分立政治构想。孙中山认为,虽然三权分立 的原则对巩固资产阶级政权、对限制和监督行政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行政机关 常常对立法机关采取忽视的态度,因而,在国家行政实践上,很难真正做到行政与立法 、司法的分离和相互监督,从而造成行政弊端。因此,在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之外 再加上考试权和纠察权,其目的就是通过考试,使大小官吏“除却盲从滥举及任用私人 的流弊”[1](P330)。通过纠察,以避免西方立宪国家立法机关兼有监督权限而常常导 致议院专制的弊病。与上述构想相适应,国家机构由“五院”组成,即中央政府由在权 力上完全平行的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组成。孙中山的用意在于通 过划清政府和人民的权力,各自在权力许可的范围内充分活动以维持两者之间的适当平 衡。这样,既最大限度地发挥民权的制衡作用,同时也可以使政府职能得到最充分的发 挥。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其在自身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中,总会孕育出一 些方法和机制,用于处理社会中不断发生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创制、协调、整合的问 题,以保证该国家或社会体制在较为正常、顺利的条件下运行。这些方法和机制实际上 反映了社会的调节功能。在正常的情况下,这些方法和机制越合理、越完善、越充分, 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就越顺利。现代化作为较高层次的社会发展过程,其所面临的问题 与过去相比都最多、最复杂,也最难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处于现代化进程中 的国家或社会应当具有较过去相比更有效、更合理、更完善的社会调节功能,以保证现 代化的顺利实现。孙中山在设计中国现代化蓝图时,在政治发展模式和目标的确立上, 十分注重社会调节功能的完善,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在政府与政府之间和政府与民众之间 建立起合理而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以实现上述目的。应该说,孙中山上述政治模式的 提出,极具创见性,这不仅为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现代化提供了较为合理的发展模式, 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未来政治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也具有很大的借鉴意 义。四政党政治是孙中山中国未来政治发展模式的另一个追求目标。我们都知道,政党既是 近代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物,同时也是近代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的出现及其在社 会政治中所发挥的作用构成了政治现代化的主要成分。因此,孙中山十分重视政党在中 国革命斗争和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孙中山的政党政治理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作 用和地位以及在现代政治中如何加强和完善党的自身建设;二是在国家政治制度化的前 提下,如何发挥政党的作用以推动政治的发展。首先,孙中山始终强调,政党的建立对于国家的政治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正如 他所说的,政党是“集一般优秀人物组织而成,各持一定之政见,活动国内,其影响及 于国家政治,至远至大”[3](P1)。因此,从他参加革命活动时起,就将建立一个坚强 的政党以及将政党作为其领导中国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同时,孙中山认为,政党政治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依赖 于政党政治。他说:“无论世界之民主立宪国、君主立宪国,固无不赖政党以成立者” [3](P5),而“共和立宪国之政治,……未有不以政党为其中心势力”[4](P397—398) ,即一方面,党必然是民主共和政治的基本标志;另一方面,只有以政党作为国家政治 发展的推动力量,民主共和政治才能存在和发展。孙中山还十分重视政党的自身建设, 即党纲、党德的建设及党员自身觉悟的提高。他首先强调党的政治路线的确定,应当以 国家的发展前途为进退,这既是政党存在的基础,也是政党能够取得事业成功的前提。 孙中山说:“政党欲保持其尊严之地位,达福国利民之目的,则所持之党纲,当应时势 之需要,以合乎世界之公理”[3](P1)。同时他还指出提高党员自身觉悟对政党的重要 性:“政党之发展,不在乎一时势力之强弱,以为进退,全视乎党人智能道德之高下, 以定结果之胜负。使政党之声势虽大,而党员之智能道德低下,内容腐败,安知不由盛 而衰?若能养蓄政党应有之智能道德,即使势力薄弱,亦有发达之一日。”[3](P2)其次,在对国家政治制度的设计上,孙中山在考察了英、美、法、日等国的政治制度 以后,主张中国应在共和制的基础上,实行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制度。他说:“要知文 明各国不能仅有一政党,若仅有一政党,仍是专制政体,……欲免此弊,政党之必有两 党或数党互相监督,互相扶助,而后政治方有进步。”[4](P408)孙中山认为,虽然政 党政治是现代政治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政党在国家政治中占有中心地位,但由于政党 也只是代表着一定的政见而活动于国内,如果某一政党不以国家为重,而专行私见,必 与国家无益,因此,在中国未来政治发展模式的选择上,应实行两党或多党制,既有执 政党,又有在野党。这样,如“甲党执政,则甲党以所持之政策尽力施行之。而乙党在 野,则立于监督者之地位,有不善者则纠正之,其善者则更研究至善之政策,以图进步 焉。”[3](P63)在现代政治制度条件下,随着某些社会或经济集团在政治上的唤醒,政党及政党体系 就成为政治参与的主要制度保证,在这种情况下,政党的高质量及政党体系的完善无疑 是政治发展最重要的内容。孙中山在其长期革命实践中充分认识到,政党是中国政治走 向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一整套关于政党的地位与作 用、两党或多党制以及政党建设的设想。由于这些设想是以资产阶级政党为主要特征的 ,因此,在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时,这种政治上的设想 无疑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方向。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建立一个支持现代化的具有较高权威的和制 度化的新型国家政权,又是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关键,因此,要成功地推行现代化,社会 系统必须创造出一种新的政治模式,以此来推动社会和经济变革。面对这一历史任务, 进入近代以后,中国的各派政治力量都曾提出过自己的解决方案,从而形成了各种不同 的现代国家建设理论。这些理论不仅丰富了中国人民的思想,也为中国人民探索国家出 路提供了大量可资借鉴的思想理论成果。但比较而言,由孙中山所提出的,以民权主义 为核心的政治现代化理论是在充分总结前人的学说及辛亥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 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逐渐补充、完善而最后定型的,因此,它是辛亥革命前后 中国人所提出的各种政治现代化方案中最系统、最深刻的.总之,孙中山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早期主要倡导者,他所提出的民权思想在较为完整的 意义上确立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及其模式,这些目标和模式的提出不仅为中国 政治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而且也确定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早期基 本框架。可以说,孙中山民权思想对于中国政治从传统走向现代具有伟大的奠基意义。收稿日期:2001-12-12【参考文献】[1]孙中山全集: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2]孙中山全集:第9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3]孙中山全集:第3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4]孙中山全集:第2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2.

你还是自己找点资料,静下心来写一写!相信很快就会写好的!

关于孙波论文范文资料

(奖励、专利、论文、论著):奖励:1)“中国红壤退化机制与防治”,分别获得2004年度江西省度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5)和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6);2)“土壤质量演变规律与持续利用”,2005年江苏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6)。论文:合作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1篇,EI收录论文2篇;论著:主编专著2部,参与编写专著3部。

先来挂个号 等我详细回答你你看这些够用不? 已经很多了 如果还不够 单独联系吧[1]Patrick Vyncke. Lifestyle Segment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Copyright © 2002. SAGE Publications [2] 唐纳德•勒曼 拉塞尔•威纳. 《营销分析实务》.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4 [3] 郑丽萍. 《国际服装业十大实力品牌发展战略》.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 [4] 林资敏 陈德文.《生活型态写真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5] 郑丽萍.《旗舰日志-国际服装业十大实力品牌发展战略》.浙江大学出版 社. 2003 [6] 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与控制》.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7] 余志鸿.《符号——传播的游戏规则》.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 [8] 顾松林 菲利斯(美).《消费品营销反思》.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0 [6] J.保罗•彼得.《消费者行为与营销战略》.东北财经出版社. 2000 [7] 里斯 特劳特.《定位》. 中国经济财政出版社.2002 [8] Ferle, C. L., Edwards, S. M., & Lee, W. (2000). Teens’ use of tradition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40(3), 55-65. [9] Anderson, C. (2000). Survey: The young: Youth, Inc. The Economist, 357(8202), S9-S10. [10] White, N. (2002) Markets from Networks: Socioeconomic Models of Production.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1] Peter, . and . Olson (1994) Understanding Consumer Behavior. Burr Ridge, IL: Irwin. [12] Patrick Vyncke. Lifestyle Segmentation-From Attitudes, Interests and Opinions, to Values, Aesthetic Styles, Life Visions and Media Preferences.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Copyright © 2002. SAGE Publications [13] Chaney, D. (1996) Lifestyles. London: Routledge. [14] Cosmas, . (1982) ‘Life Styles and Consumption Patterns’, Journal of ConsumerResearch 8: 453–5. [15] Kahle, . and L. Chiagouris (eds) (1997) Values, Lifestyles, and Psychographics.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16] Kevin Lane Keller.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 [M]. Upper Saddle River, NJ : Prentice-Hall, 1998. [17] Aspers, P. (2001) Markets in Fashion: A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Stockholm: City University Press. [18] Kevin Goldman, Adidas Tries To Fill Its Rivals Big Shoes [J]. Wall Street Journal, 1994-03-17. [19] Wolburg, . and J. Pokrywczynski (2001) . A Psychographic Analysis of Generation Y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41(5):33–50. [20] Joanne Entwistle. The Aesthetic Economy-The production of value in the field of fashion modeling. Copyright © 2002 SAGE Publications, (London, Thousand Oaks, CA and New Delhi) Vol 2(3): 317–339 [1] 汤姆•邓肯. 《整合营销传播:利用广告和促销建树品牌》.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2] 郑丽萍. 《国际服装业十大实力品牌发展战略》.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 [3] Patrick Vyncke. Lifestyle Segment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Copyright © 2002. SAGE Publications 1、 服装CAD/CAM概论 中国纺织出版社 [英]斯蒂芬`格瑞 2、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赵汝嘉,孙波主编 3、机械CAD/CAM 葛巧琴、许超.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4、王隆太.现代制造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5、服装设计与工程 东华大学出版社 服装设计与工程编写组 6 、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教程 电子工业出版社 武晓丽 主编 7 、机械CAD技术与应用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关晓平 等著 8 、CAD/CAM技术 唐荣锡..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 9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东华大学出版社 楼慧珍 等编著 10、服装人体工效学与服装设计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潘健华 著 11、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 孙志挥等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12、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 许超、汤文成等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 个人资料 〗 中文名(Chinese Name):孙波 昵称( Name):SUE 出生日期(Birthday) :1991年09月22日 性别(Gender):男 身高(height ):172cm 体重(Weight):50kg 星座(Horoscope):天蝎座 血型(Blood Type):B型 嗜好(Hobby): 旅游,音乐,跳舞 ,创作,唱歌 居住地(address):吉林省 通化市 偶像(idol):周杰伦,许嵩 个人收集: 古董 最喜欢吃: 海鲜,烧烤 最喜欢的车: 宝马 最喜欢的颜色: 白色,绿色 最喜欢买的东西: 衣服 最喜欢喝的酒: 红酒 最喜欢喝的饮料: 果汁 最喜欢的漫画:没有 最喜欢看的卡通: 很多,宫崎骏的都喜欢 最喜欢的卡通品牌: 大嘴猴 最喜欢的品牌:美特斯邦威 最喜欢看的电影: 科幻 最喜欢的动物: 狗 最喜欢听的歌:英文,钢琴曲,流行歌曲 最喜欢的季节: 夏天 最讨厌吃的东西: 很多,生姜。。 最害怕的东西: 会爬的东西,虫类 最喜欢的明星:周杰伦 最想去的地方: 日本,喜欢那里的古屋,漫画,高校,和服,太多了

孙波,1968年2月出生于山西宁武县,1993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矿井通风专业,中共党员。1993年分配至煤炭部抚顺煤科院,1994年~1995年借调至煤炭部工作。长期从事煤矿瓦斯防治研究,在《煤矿安全》《煤炭科学技术》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高级工程师。

关于孙温论文范文资料

长子长孙冲:尚太宗女长乐公主。官至秘书监。冲生子延,延生子(元)冀(追念无忌功劳,复封为赵国公)。 次子长孙涣。 三子长孙浚。 四子长孙淹。 五子长孙温。 六子长孙澹。 七子长孙净。 八子长孙溆。 九子长孙湛。 十子长孙津。 十一子长孙泽。 十二子长孙润:封金城县子。

你好,历史文献记载孙温的资料比较少。孙温生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卒于光绪十八年(1891)。生于清嘉庆年间的画师孙温,更曾绘有大型彩绘绢本全本《红楼梦》画册24册,230余幅,其画图构思严谨,情节连贯,笔法细腻,设色浓艳,人物形象非常生动。待全图绘制完成之时,孙温早已年逾古稀。但是在诸家画史和地方志中均不见孙温其名,孙温的生平情况至今仍了解甚少。

于小彤,1994年5月27日出生于辽宁大连,男演员,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附中。2007年在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梅兰芳》中出演“小梅兰芳”,2008年在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红楼梦》中饰演“小贾宝玉”而获得关注,凭借该剧于小彤获得韩国首尔电视节最具人气奖。2012年出演了《娘心计》和《劝和小组》等电视剧;2013年9月份其参演的情感电视剧《胜女的代价2》播出。2014年在韩国导演吴尚元导演、李少红监制的《亿万继承人》中饰演樊宇轩。中文名于小彤外文名Jim别 名混世魔王,小彤,彤哥,彤子、宝哥哥国 籍中国民 族汉星 座双子座血 型O型身 高190cm体 重63KG出生地辽宁大连出生日期1994年5月27日职 业演员,歌手,主持人毕业院校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学经纪公司北京荣信达影视艺术有限公司代表作品《红楼梦》《梅兰芳》《劝和小组》主要成就韩国首尔电视节“最具人气奖”粉丝名称铜锣烧属 相狗演艺经历2007年,13岁的于小彤被导演陈凯歌选中,出演电影《梅兰芳》中少年梅兰芳。[1] 2008年导演李少红翻拍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选中了于小彤出演少年宝玉,该剧于2010年播出,于小彤凭借该剧走红并获得韩国首尔电视节最具人气奖。[2-3] 2009年与蒋梦婕、李沁一同代言韩国服装“金丽杉”和大卫地板等多个代言。[4-5] 2011年4月于小彤参加湖南卫视《舞动奇迹》第三季表演开场第一支舞《黑天鹅》和单独表演舞蹈 《兰陵王》;5月8日在《舞动奇迹》第三季与刘美含搭档配对,5月15日共同表演舞蹈《纳尼亚传奇》而后又表演舞蹈《牛仔少年》和《粉丝狂想曲》。6月17日于小彤参加安徽卫视《天声王牌》第三季第4场比赛演唱《恋爱ing》,与武艺合唱《东风破》;7月1日参加安徽卫视《天声王牌》演唱《奔跑》,成为最后一位晋级选手;同年客串陈凯歌执导电影《功夫侠》。[6-9] 2012年主演民国电视剧《娘心计》,饰演贺家大少爷贺铭生;2013年其主演的电视剧《劝和小组》和《胜女的代价2》先后播出,于小彤分别饰演张大川和李大飞。2014年受邀加盟央视跨年晚会,现场演绎经典歌曲《校园的早晨》[10] ;同年出演韩国导演吴尚元导演、李少红监制的《亿万继承人》,在剧中饰演男二号樊宇轩。2015年与张国强等合作出演电视剧《碧海雄心》获奖记录韩国首尔电视节 ▪ 2011-08-31 最具人气奖 红楼梦 (获奖) 腾讯星光大典 ▪ 2010-12-29 第六届 “年度电视剧最具潜力新人奖” (获奖) 人物评价于小彤眼睛很干净,没有杂质,就像扮演的童年梅兰芳一样,只是一个弱弱的孩童,并没有经历那么多的纷杂人情事故,单纯无邪。(陈凯歌评价)。于小彤演的小宝玉很有味道,原著中宝玉在大观园里就是十二、十三岁,于小彤演小宝玉的时候也才十三岁,从人物感情上把宝玉的懵懂、天真、无邪 都表现出来了(红学专家马瑞芳评价)。李少红形容见到于小彤第一面的印象时说:“他的相貌与众不同,尤其是眉眼,不同于常规概念中宝玉的形象,却很像(清代)孙温(的)画里走出来的古代少年。”陈凯歌拍摄电影《梅兰芳》时跟副导演大邰说:“小梅兰芳”就照着男孩里的“国色天香”、“艳若桃花”来找。当副导演把于小彤领到陈凯歌面前,陈凯歌一拍手:就是他了!美术指导叶锦添如此评价于小彤:“他的五官有一种童稚之气,那是一种简单又有古典韵味的活力,初看的时候会觉得他在清秀的外表下有一种独立于外的气质。”

初中关于孙中山论文范文

孙中山民权主义与中国政治现代化早期模式的建构无论是哪一种现代化模式的国家,在现代化进程的初期,面临的主要问题都集中在政 治方面,这是由于:一方面,在这个时期,现代化的最大阻力不是来自于经济方面,而 是来自于政治方面,即传统的政治权力中心对现代化的抗拒。因此,如何实现国家权力 由传统势力向现代势力的转移就成为这些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最重要的条件。另一方面, 即使完成了这种转移也并不意味着现代化就可以迅速、顺利地实现。实践表明,在一些 传统势力较为强大的国家,上述任务的完成往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国 家政治还要经历持续不断的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从而严重地影响到现代化的发展。所 以,作为现代化的倡导者,他们在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尝试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 是如何选择、制定正确的政治发展目标和模式,以保证国家政治现代化的顺利实现。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在充分借鉴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和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精神的基础 上,结合中国长期遭受封建专制统治的特点,对中国的政治发展目标及模式进行了有益 的探索,从而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现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一现代政治制度的最基本特征是政治民主化,在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体系中,以及他对 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模式的设计上,其核心目标和全部出发点就是在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的基础上,实现中国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建立一个民主共和政治的资产阶级国家。首先,孙中山对民主共和政治的提倡,是由于他对清王朝封建专制制度反动性和腐朽 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对中国 进行的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同时,也是造成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 要挽救中国深重的民族危机和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就必须以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制度代替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正如他所说的:“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 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1](P325)。所以必须进行政治革命,而“讲 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1](P325)。其次,孙中山认为,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 是实现国家进步的基本要求。孙中山指出,现在世界发展的主流已经到了民权时代,民 主共和政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无法抗拒。应该说,孙中山的上述认识,反映了他对中 国近代以来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对中国来说,鸦片战争以后,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下,逐步趋于 解体,中国的发展开始显露出新的契机,即以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代替落后的封建 生产关系,从而推动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孙中山以民权主义思想 为理论基础,提出了民主共和的中国政治发展目标及模式,这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现 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孙中山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还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寻找到 了理论支持。在孙中山看来,中国不仅必须要建立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而且他还认为 中国已经具备了实行民主共和的客观条件: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某些固有的属性如中国 的行省制度及国民在断讼、教育、公共事业管理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自治能力。这就是 孙中山所说的“中国已经具备了共和政体的雏形”的客观依据。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 上,孙中山得出了“共和政治不仅为政体之极则,而适合于支那国民之故”[1](P173) 的结论。二一个以追求政治现代化为目标的政权与传统政权最大区别就在于民众的广泛参与性。 这种参与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现代化最大的阻力来自于传统势力,而克服 这种阻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建立一个与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现代民主制度来扩大 民众的政治参与范围;另一方面,由于民众总是现代化的受益者,因而,也是现代化坚 定的支持者,通过这种参与,可以使民众在国家政治决策过程中充分体现其影响,从而 达到削弱传统势力影响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孙中山在其所提出的未来中国政治发展目标与模式中,着重强调了全民 政治的观念。首先,孙中山认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独裁专制政出一人,老百姓没有任何民主 权利,也没有民主参政意识,因此,必须通过革命的手段推翻封建政治制度,建立一个 “主权在民”,而非“主权在君”的新型国家政权。为了真正做到还政于民,孙中山详 细考察了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他发现,即使西方先进的国家,人民得到的民主权利仍 然很少,如在代议制政体下,人民虽然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其他方面的权利算 不上充分、发达。同时,由于西方近代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的享有设定了财产、受教育 程度等的限制,使民权制度往往成为资产阶级所专有,成为压迫平民的工具。基于这种 认识,他提出了“直接民权”的思想,以作为“全民政治”的基础。其次,为了追求“直接民权”理想,孙中山主张全体社会成员平等的、最大范围的参 与政治过程。按照他的设想,大多数人参与政治的途径应当是直接行使选举、罢免、创 制和复决四大民权。他说:“人民有了这四个权,才算是充分显现民权;能够实行这四 个权,才算是彻底的直接民权。从前没有充分民权的时候,人民选举了官吏、议员之后 便不能够再问,这种民权,是间接民权。间接民权就是代议政体,用代议士去管理政府 ,人民不能直接去管理政府。要人民能够直接管理政府,便要人民能够实行这四个民权 。人民能够实行四个民权,才叫做全民政治。”[2](P350)由于孙中山在中国未来政治 发展模式上坚持了全民政治的方向,又由于这个方向体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总 的趋势,因此,辛亥革命后民众对新政府的目标和手段能够在较大的程度上给予合理而 稳定的认同,其结果,就使新政权在革命胜利后的相当长时间内和相当大的程度上获得 了权威性和稳定性。而新政府就是利用了这段宝贵的时间,迅速而有序的贯彻、推行自 己的政治主张,并通过这些主张将中国引上现代化之路。当然,此后不久中国社会便由 于传统势力对现代化的抗拒而导致国家政治长期的动荡不安,但从总的趋势看,辛亥革 命以后,由于民众参与政治范围的扩大,进一步削弱了传统政治势力重新占据国家权力 中心的可能,而中国社会政治的发展此后也一直在沿着打破地方主义倾向的方面前进, 在中国以后的政治发展中,无论任何一种政治力量,只要它有可能问鼎国家权力中心, 总是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从这时起,建立一个以民主政治为基础的、统一的国家政权 已经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惟一选择.三孙中山在选择未来中国政治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十分注意新政权的质量问题即新政权 必须具有政治职能上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以保证新政权在对国家实行管理的过程中充分 显现工作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孙中山在国家的制度建设上,以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为基础,提 出了政权与治权分离的设想。政权即人民拥有的权力,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 复决权。治权即政府拥有的权力,包括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督权。人 民掌握了政权,就可以直接参与国家政治;而政府拥有了充分的职能,就使政府能够以 较高的效率管理全国事务。政权就是人民大众行使权力参与政治的过程,政府权运行时 ,人民又可以运用罢免权和复决权进行制约,也是一个参与过程。总之,在政权与治权 的各自运行过程中,都包含了人民大众参与政治的内容。具体来说,孙中山上述思想的贯彻,主要是通过五权分立的方法来加以实现的。五权 ,即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考试权和纠察权。孙中山在对未来国家创制问题上进行 长期、深入的思考后,认识到政府的质量是资产阶级政权能否得到巩固、政府职能能否 有效行使的关键。为了保证新政权的稳定和行政的高效率,一方面,孙中山充分借鉴了 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三权分立的原则;另一方面,又挖掘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长 期推行的考试制和纠察制,提出了他的五权分立政治构想。孙中山认为,虽然三权分立 的原则对巩固资产阶级政权、对限制和监督行政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行政机关 常常对立法机关采取忽视的态度,因而,在国家行政实践上,很难真正做到行政与立法 、司法的分离和相互监督,从而造成行政弊端。因此,在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之外 再加上考试权和纠察权,其目的就是通过考试,使大小官吏“除却盲从滥举及任用私人 的流弊”[1](P330)。通过纠察,以避免西方立宪国家立法机关兼有监督权限而常常导 致议院专制的弊病。与上述构想相适应,国家机构由“五院”组成,即中央政府由在权 力上完全平行的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组成。孙中山的用意在于通 过划清政府和人民的权力,各自在权力许可的范围内充分活动以维持两者之间的适当平 衡。这样,既最大限度地发挥民权的制衡作用,同时也可以使政府职能得到最充分的发 挥。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其在自身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中,总会孕育出一 些方法和机制,用于处理社会中不断发生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创制、协调、整合的问 题,以保证该国家或社会体制在较为正常、顺利的条件下运行。这些方法和机制实际上 反映了社会的调节功能。在正常的情况下,这些方法和机制越合理、越完善、越充分, 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就越顺利。现代化作为较高层次的社会发展过程,其所面临的问题 与过去相比都最多、最复杂,也最难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处于现代化进程中 的国家或社会应当具有较过去相比更有效、更合理、更完善的社会调节功能,以保证现 代化的顺利实现。孙中山在设计中国现代化蓝图时,在政治发展模式和目标的确立上, 十分注重社会调节功能的完善,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在政府与政府之间和政府与民众之间 建立起合理而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以实现上述目的。应该说,孙中山上述政治模式的 提出,极具创见性,这不仅为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现代化提供了较为合理的发展模式, 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未来政治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也具有很大的借鉴意 义。四政党政治是孙中山中国未来政治发展模式的另一个追求目标。我们都知道,政党既是 近代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物,同时也是近代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的出现及其在社 会政治中所发挥的作用构成了政治现代化的主要成分。因此,孙中山十分重视政党在中 国革命斗争和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孙中山的政党政治理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作 用和地位以及在现代政治中如何加强和完善党的自身建设;二是在国家政治制度化的前 提下,如何发挥政党的作用以推动政治的发展。首先,孙中山始终强调,政党的建立对于国家的政治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正如 他所说的,政党是“集一般优秀人物组织而成,各持一定之政见,活动国内,其影响及 于国家政治,至远至大”[3](P1)。因此,从他参加革命活动时起,就将建立一个坚强 的政党以及将政党作为其领导中国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同时,孙中山认为,政党政治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依赖 于政党政治。他说:“无论世界之民主立宪国、君主立宪国,固无不赖政党以成立者” [3](P5),而“共和立宪国之政治,……未有不以政党为其中心势力”[4](P397—398) ,即一方面,党必然是民主共和政治的基本标志;另一方面,只有以政党作为国家政治 发展的推动力量,民主共和政治才能存在和发展。孙中山还十分重视政党的自身建设, 即党纲、党德的建设及党员自身觉悟的提高。他首先强调党的政治路线的确定,应当以 国家的发展前途为进退,这既是政党存在的基础,也是政党能够取得事业成功的前提。 孙中山说:“政党欲保持其尊严之地位,达福国利民之目的,则所持之党纲,当应时势 之需要,以合乎世界之公理”[3](P1)。同时他还指出提高党员自身觉悟对政党的重要 性:“政党之发展,不在乎一时势力之强弱,以为进退,全视乎党人智能道德之高下, 以定结果之胜负。使政党之声势虽大,而党员之智能道德低下,内容腐败,安知不由盛 而衰?若能养蓄政党应有之智能道德,即使势力薄弱,亦有发达之一日。”[3](P2)其次,在对国家政治制度的设计上,孙中山在考察了英、美、法、日等国的政治制度 以后,主张中国应在共和制的基础上,实行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制度。他说:“要知文 明各国不能仅有一政党,若仅有一政党,仍是专制政体,……欲免此弊,政党之必有两 党或数党互相监督,互相扶助,而后政治方有进步。”[4](P408)孙中山认为,虽然政 党政治是现代政治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政党在国家政治中占有中心地位,但由于政党 也只是代表着一定的政见而活动于国内,如果某一政党不以国家为重,而专行私见,必 与国家无益,因此,在中国未来政治发展模式的选择上,应实行两党或多党制,既有执 政党,又有在野党。这样,如“甲党执政,则甲党以所持之政策尽力施行之。而乙党在 野,则立于监督者之地位,有不善者则纠正之,其善者则更研究至善之政策,以图进步 焉。”[3](P63)在现代政治制度条件下,随着某些社会或经济集团在政治上的唤醒,政党及政党体系 就成为政治参与的主要制度保证,在这种情况下,政党的高质量及政党体系的完善无疑 是政治发展最重要的内容。孙中山在其长期革命实践中充分认识到,政党是中国政治走 向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一整套关于政党的地位与作 用、两党或多党制以及政党建设的设想。由于这些设想是以资产阶级政党为主要特征的 ,因此,在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时,这种政治上的设想 无疑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方向。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建立一个支持现代化的具有较高权威的和制 度化的新型国家政权,又是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关键,因此,要成功地推行现代化,社会 系统必须创造出一种新的政治模式,以此来推动社会和经济变革。面对这一历史任务, 进入近代以后,中国的各派政治力量都曾提出过自己的解决方案,从而形成了各种不同 的现代国家建设理论。这些理论不仅丰富了中国人民的思想,也为中国人民探索国家出 路提供了大量可资借鉴的思想理论成果。但比较而言,由孙中山所提出的,以民权主义 为核心的政治现代化理论是在充分总结前人的学说及辛亥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 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逐渐补充、完善而最后定型的,因此,它是辛亥革命前后 中国人所提出的各种政治现代化方案中最系统、最深刻的.总之,孙中山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早期主要倡导者,他所提出的民权思想在较为完整的 意义上确立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及其模式,这些目标和模式的提出不仅为中国 政治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而且也确定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早期基 本框架。可以说,孙中山民权思想对于中国政治从传统走向现代具有伟大的奠基意义。收稿日期:2001-12-12【参考文献】[1]孙中山全集: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2]孙中山全集:第9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3]孙中山全集:第3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4]孙中山全集:第2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2.

演讲稿 应该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要做到这点,除了观点、道理要能为听众接受以外,演讲稿还要写得充满感情,用情来打动听众。以下是我整理了缅怀孙中山演讲稿3篇,供你参考。

缅怀孙中山演讲稿篇1

你去过中山公园吗?这里地处闹市,风景优美,来此锻炼、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你知道吗?汉口中山公园曾经是一片湖泊沼泽,1910年开辟为私家花园。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28年改名为“中山公园”。

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游览中山公园时,我们更要缅怀伟大的孙中山先生。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欲壑难填,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而苟延残喘的清王朝,不惜大量出卖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中国人民的苦难更加深得。一批批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孙中山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孙中山是一个年少有志的人,认为凡是不合理的事,就应该反对,就应该改变。孙中山先生在广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看到姐姐被强迫缠足,白天行走困难,晚上疼痛不能入睡,就要求母亲为姐姐解除缠足,由此和母亲发生一场争论。他反对“大脚丫头嫁不出去,三寸金莲走路好看”的封建传统思想。当上了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妇人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孙中山是个不屈的斗士。在推翻封建统治、建立共和的伟大事业中,作为中国革命先行者的孙中山先生,一生为了革命事业四处奔波,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在早19世纪末,孙中山就联络爱国青年和华侨,开始进行反清革命。1905年,他与其他革命志士一起创立了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们吹响了革命号角,激发了人民的革命斗志,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受孙中山等人的革命思想影响,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和士失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武昌起义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响应,清朝的统治在革命的浪潮中土崩瓦解。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人们永记孙中山。

孙中山是一个关注环保的人,在艰难的革命斗争之余,仍不忘在各种场合提出富含环保理念的主张,并努力付诸实践。他提倡植树造林,调节生态平衡;他重视治理江河,发展水利;他关注城市污染状况,改善城市环境。每年的3月12日是 植树节 ,孙中山逝世的日子与植树节是同一天,这也是告诉我们,孙中山是万古长青的、永远值得我们敬仰的人、缅怀的人。

在辛亥革命一百年之际,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我国做出贡献的所有人,更不能忘记伟大的孙中山。

缅怀孙中山演讲稿篇2

今天是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在其遗嘱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激励着一辈又辈的人为民主共和的目标而奋斗!我想,我们上不应该忘记这位伟人的!

孙中山是中华民族的一代伟人,伟大的爱国者,民主革命和中国近代化的先驱。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的近代化事业,他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和智慧。在半个多世纪的生涯中,孙中山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异国他乡度过的,足迹遍及欧、美、亚洲各地,历经各种艰险。他频繁地接触国内外各个阶层的人士,他的爱国革命活动也对外国发生了影响。所以,他又是一位世界性的伟人。正由于孙中山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又由于他思想深邃和人格高尚,自1925年他逝世以后,世界上研究他的思想和学说、评价他的历史功业者很多,“孙学”一直是一门显学。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中国人民已经搬掉了帝国主义侵略、封建统治和官僚资本垄断这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不但胜利地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我在想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来纪念孙中山呢?因为这是为了使我们永远怀念中国民主革命时期这位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缅怀孙中山演讲稿3篇相关 文章 :

★ 缅怀孙中山演讲稿3篇

★ 关于孙中山的散文

★ 2016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演讲稿(2)

★ 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学生演讲稿范文

★ 纪念孙中山诞辰优秀范文

★ 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作文优秀范文

★ 纪念孙中山诞辰中学生作文

★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心得体会范文2016(3)

★ 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范文

★ 纪念辛亥革命国旗下讲话稿三篇

孙中山是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一位伟大人物,他发动和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终结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推开了中国跻身现代化国家的藩蓠;他提出和倡行“三民主义”主张,关注民族、民权、民生问题,开凿了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先河;他坚持实业救国,致力于变封建农业国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构筑了中国未来经济现代化的蓝图;他传承先进文化,努力用近代文明荡涤封建主义思想意识污秽,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这个学期的学习,我们重温了中国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迹,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近现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孙中山。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在国内,多数革命者也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革命组织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顺利被选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领导他创建的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在名义上完成中国的统一。到战争中后期,孙中山很自然被推举为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亦为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他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监察权与考试权,形成五权宪法学说。而孙中山在其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却坚持共和民主之宪政体制,至今仍有其价值。因此经历史证明孙中山确实是近代倡导共和革命,成功组织成分复杂的各种反满势力,并注入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与宪政思想成分的领导人。孙中山与历代反抗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英雄和同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显著不同之处在于:一是通过其他方式独到的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将欧美资本主义制度之精华与中国落后封建专制制度之国情相结合;二是他自发动和组织革命伊始,终其一2生,在领导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彻底的反封建立场和坚定的革命方向;三是他始终坚守“一心为公”的崇高精神境界,从建立兴中会、同盟会,发动广州、惠州、黄花岗等十次武装起义,到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临时政府、举行二次革命,到组织和改造国民党、组建黄埔军校、实施国共合作,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抛却个人名利,大公无私,一生操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孙中山的理论学说、立场信念和品德情操,可说是独秀一枝,也正是由于孙中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与革命理论的宣扬,才使得广大中国民众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走出对民主共和的“反动”政治思想认识误区,有力的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扩大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影响,使得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世凯,是导致袁世凯窃国、革命政权旁落、共和制度倒退的起始成因,有些史论、史说由此引申出“孙中山一大失误”的评价,似乎顺理成章。然而,从客观现实来看,把此事件放在当时清末民初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中考察,却自然而然地得出截然相反的评价——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不仅不是失误或局限性,相反,是促成清帝退位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促使民主共和旗帜飘扬和革命思潮深入民心的一大历史功绩。所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能彻底实现革命目标,是时代的局限和国情的制约,中国近代史上这场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和正义悲壮的革命,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演示、提供了经验、准备了条件。总之,孙中山是一个伟大的革命领袖,他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做贡献,虽有一些在革命上的不足,但是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些事无法避免的,故他是一个令人敬仰的革命前辈。参考文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国父的传奇人生:《天下为公——孙中山传》„„„„„„„„„„„„„„„„„„华文出版社李菁著《孙中山全传》„„„„„„„„„„„„„„„„„„„江西人民出版社李守鹏汪鹏生倪三好著

关于孙立新论文范文资料

2009年 6 月 18 日姓 名刘国龙专业和年级工程造价0702学制 3 年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提高工程造价的编制水平一、 毕业论文课题综述或毕业设计说明书一.本课题目前研究状况:正确地编制工程造价对政府和业主的决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已经“入世“的形势下,研究如何提高工程造价编制水平,科学地反映工程的实际费用支出,已经是摆在我们工程造价专业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重大的课题。现结合实际工作以及对有关问题的思考,谈以下几点体会和建议。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治理制度是在五十年代形成、八十年代完善起来的。由于历史原因,基本上是从前苏联全盘引进的基本建设概预算制度。这套制度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表现形式为国家直接参与和治理经济活动。规定在不同设计阶段必须编制概算或预算并对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制定了概预算编制原则、内容、方法和审批办法,规定概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和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的编制、审批、治理权限等。随着历史进程,经过恢复、改革和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概预算定额治理体系。三.本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意义:提高工程造价编制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家队伍,还要有配套的的政府政策和社会环境。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与分析,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编制水平的低下和不足,对于促进我国工程造价的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本题的主要内容工程造价除与工程内容有关外,它还与建设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建设者的治理和技术水平、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政策、法令等外部条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工程项目的唯一性决定了工程造价也具有唯一性。正确地编制工程造价对政府和业主的决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来控制好我国的工程造价的水平的解决措施: 1. 改变落后观念,确立全过程控制投资意识2有效控制工程造价3.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工程造价队伍 三、完成期限和采取主要措施 年6月8日 熟悉论文指导书,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选题。 年6月9日 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事宜。 年6月19日—7月18 及时与指导教师联系,接受指导。积极搜索资料,撰写论文。 年7月19日—8月18日 完成论文初稿。 年9月2日 正式上交毕业论文文稿。 四、主要参考文献书目 1.方鸿强,李政。建筑市场有效运作利益制衡机构研究【J】。建筑经济。2003,(12):14-16 2.孙立新。关于无标底招标与企业定额【J】,建筑经济,2003,(1):50-51 五、审核意见:指导教师意见: 系领导审查意见: 注:此件指导教师、学生各存一份。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审表姓名刘国龙专业和年级工程造价0702学制3 年题目提高工程造价编制水平类别毕业论文内容提要工程造价是指一个建设项目建成投产所支出的各项费用的总和。工程造价除与工程内容有关外,它还与建设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建设者的治理和技术水平、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政策、法令等外部条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工程项目的唯一性决定了工程造价也具有唯一性。正确地编制工程造价对政府和业主的决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已经“入世“的形势下,研究如何提高工程造价编制水平,科学地反映工程的实际费用支出,已经是摆在我们工程造价专业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重大的课题。现结合实际工作以及对有关问题的思考,谈以下几点体会和建议。 指导教师意见指导过程及检查记录第1次时间及内容: 第2次时间及内容: 第3次时间及内容:实际操作测试 (此栏毕业论文可以不填)评 语 初评成绩 签 字 时 间 年 月 日 答 辩 记 录(此栏初评成绩为优秀的设计或论文必须填写)答辩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情况1、 2、 3、 4、 答辩小组评语 答辩成绩 答辩小组长签字 时 间 年 月 日考核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评 语 综合成绩 考核领导小组长签字 时 间年 月 日系领导审查意见 系领导签字: 年 月 日注:此表一式两份,一份存系,一份装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后面。

1982年从镇海中学考入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4年后又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免试录取为研究生,1989年被授予硕士学位。毕业后在浙江大学任教,两年后应邀赴新西兰研究有袋类动物,不久获纽约州立大学奖学金,随国际著名动物学家穆勒施瓦茨深造。1996年,获学校学生最高荣誉:丹斯奖,并被授予博士学位。2002年被美国中华盛顿大学提升为终身教授,后又担任中华盛顿大学一个学院的副院长。目前已在9个国家的16种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近40篇论文,出版了多本专著。是国际知名动物行为学家、社会生物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他提出的“亲缘关系信息素”等理论,已被全世界同行广泛应用。

孙立新,1男,1962年10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即墨市,1979—1986年,就读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获学士、硕士学位;1988—1990年和1996—2001年,先后两次赴联邦德国留学,曾在美因兹欧洲历史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在美因兹约翰内斯·古登堡大学和奥格斯堡贝托尔特·布莱希特大学注册学习,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86—1996年,在山东大学历史系任教;1991年9月晋升讲师,1994年12月晋升副教授。2002—2008年,在中国海洋大学工作,担任德国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历史地理专业硕士生导师;2008年6月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工作,担任世界现代史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已写作、参与写作和翻译中德文专著、译著、论文集和校译著作10部,在中德文杂志报刊和学术论文集中发表论文、译文和书评70余篇。兼任中国德国史研究会理事;《书写历史》杂志编委;《海外中国学评论》杂志编委;青岛市档案馆客座研究馆员;“青岛城市档案文献遗产开发工程”丛书编委。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