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杂志社 - 首页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须知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Ⅰ、作者信息:作者姓名、单位、职称、联系电话、通讯...爱发表
根据相关信息了解,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外审时间为1个月。
刊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办: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周期:月刊出版地:湖南省长沙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673-923XCN:43-1470/S 现用刊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曾用刊名:中南林学院学报创刊时间:1981 刊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主办: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周期:双月刊出版地:湖南省长沙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673-9272 创刊时间:2007年联系地址: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邮编:410004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官网登不进去可能是因为网络不稳定。可以查看一下网络环境再登录看看。吉林省,简称“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长春。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与辽宁、内蒙古、黑龙江相连,并与俄罗斯、朝鲜接壤,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吉林省总人口为万人,下辖1个副省级城市、7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60个县(市、区)和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省会长春市。吉林省地貌形态差异明显。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以中部大黑山为界,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大地貌。地貌类型种类主要由火山地貌、侵蚀剥蚀地貌、冲洪积地貌和冲积平原地貌构成。吉林省主要山脉有大黑山、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老岭、牡丹岭等。主要平原以松辽分水岭为界,以北为松嫩平原,以南为辽河平原。吉林省海拔最高点是长白山的白云峰(2691米)。吉林省地貌形成的外应力以冰川、流水、风和其他气候气象因素的作用为主。第四纪冰川在长白山的冰川剥蚀遗迹仍然可见。现代流水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很广泛,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盆地、谷地多受侵蚀、剥蚀、堆积、冲积等综合作用,形成了各种流水地貌,如河漫滩、冲积洪积平原、冲沟等。火山地貌占吉林省总面积的,流水地貌占,湖成地貌占,风沙地貌约占。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报告,被英国《科学文摘》( SA , INSPEC )等多种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是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信息科学类专业与基础理论兼顾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吉林大学学报编辑部设有书记 1 名,主任 1 名,总编 1 名,副总编 4 名,办公室主任 1 名;专职编辑 25 名,其中有高级职称者 14 名;博士 1 名,硕士 5 名。《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仿生工程学报》)是 2004 年创刊的以工程仿生学科为特色的国际性英文学术期刊(季刊)。由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刊登仿生机械、仿生制造、仿生材料、生物信息、控制仿生、建筑与环境仿生及仿生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创刊仅一年,就被AJ和CSA中的多种数据库收录。《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编辑部设总编 1 名,主任 1 名,专职编辑 3 名。
吉林大学学报编辑部网站
刊名: 森林工程 Forest Engineering主办: 东北林业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1-005XCN: 23-1388/S邮发代号:14-170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森林工程曾用刊名:森林采运科学创刊时间:1985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目前就是普通期刊,应该就是几百元吧!
从投稿到采纳是两周的时间,算是比较快的了~~~~~~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陈俊儒,李玉峰)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由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等合并建立的一所中国重点高等林业院校。设在哈尔滨市。原名东北林学院,1985年改为现名。刘达(刘成栋)、杨衔晋、修国翰先后担任院、校长。
东北林业大学是一所以林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多科性、综合性的林业大学。设有林学、野生动物、森林采运工程、林产工业、林区土木建筑工程、林业机械、林业经济、数学、物理、外语、社会科学及师范等12个系(部);林学、森林保护、园林、森林调查规划设计、野生动物、森林采运工程、木材机械加工、家具设计与制造、林产化工、林区道路与桥梁工程、林业机械设计与制造、木工机械设计与制造、森工电气自动化、汽车运用工程、林业经济、财务会计、木材贸易与管理、计划统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林业政法、政治教育、体育等26个专业。学校还设有研究生部,现有15个学科(专业)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6个学科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此外,还设有函授部和夜大学。
至1985年底,为国家培养了研究生200名,本科生万名,外国留学生70名,各种技术短训班学员万名,干部专修科300名,函授生、夜大生400名,进修教师近千名;50年代还附设有森林工业学校,培养中专生1600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000多名,其中研究生260名。函授部在校生1200名,夜大学在校生近400名。
现有教师85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0多人。全校教师按学科分为72个教研室和20个研究、设计室(所)。现有75个实验室,包括电子计算机中心、分析中心、测试中心、电化教学中心、国家级木工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等现代化实验室。
东北林业大学有三个实验林场:①位于小兴安岭以红松原始林为主的凉水实验林场,系自然保护区,面积为6400公顷,场内设有生态研究站;②位于张广才岭以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为主的帽儿山实验林场,面积为26400公顷,是天然次生林及人工林研究基地,设有人工林实验站和生态研究站;③在哈尔滨市内有以树木标本和育苗研究为主的哈尔滨实验林场,面积为50公顷。此外,还有为工科及师范各专业服务的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机械厂、木材加工厂和附属中学。有藏书40万余册的图书馆,以及田径、球类、水上、冰上等各种设施。
学校每年承担国家、林业部及其他部和一些省科学研究课题数十项,“六五”期间取得成果66项,其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5项。如“杨树单倍体花粉植株的诱导和培育”、“Ml-492型多用木工机械”、“75型森林灭火剂”、“DN-1号刨花板用低毒脲醛胶”、“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应用研究”“防卡剂——妥尔油磺酸盐研制技术”、“樟子松球果烘干机”、“DT-1、DT-2号树脂漆”、“小带锯进料装置”等的研究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帽儿山实验林场进行近30年的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的研究成果,在东北林区有推广价值;特别是“地板块生产系统的研制”、“珍贵毛皮动物养殖技术”在黑龙江林区和山区农村的推广利用,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学校设有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除出版教材、学术专著外,还编辑出版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植物研究》等数种学术刊物,受林业部委托编辑出版《野生动物》、《森林防火》、《中国林业教育》、《林业财务会计》等杂志。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聘请国内外专家、教授来校讲学或合作举办专业培训班和学术讲座。经国家教委批准,森林生态、森林植物两学科有权接受国内访问学者进修和合作研究。近年来,选派教师赴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加拿大、瑞典、英国、澳大利亚、苏联等国留学、进修、考察或合作研究近100人次。学校与国外90多个大学、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进行交流,与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林学院、耶鲁大学林业与环境研究学院、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德克萨斯蒂芬奥斯汀州立大学、华盛顿大学森林资源学院、弗吉尼亚州立大学综合技术研究院林业与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及加拿大莱克黑德大学、阿尔伯特大学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有的已互派留学生,有的已开展合作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给录用通知,根据《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官网》显示,当所选文章被录用后会在官网显示,并以短信的方式发布录用通知通知本人。《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东北林业大学主办的学术性期刊,月刊,16开本。
具体见浙江农林大学网站,点击“学术研究”——“科技处”页面右侧“浙江农林大学学报”就可以看到。
谁说进浙农林都会后悔啊,我觉得能进我们学校很幸运啊,一个学校好不好也要看分数啊,你要是考北大的分数你就千万别来我们学校啊,在差不多分数的情况下,我们学校还是很不错的,就因为在临安,还是农林类的,所以分数一直偏低,但是学校的师资和学风还是很不错的啊
中文核心期刊吧,都不是很快!除非找低一点影响因子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天津农林科技》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可以推荐杂志之家,因为我通过这个网站发过期刊。感觉整体都要比其他网站快一点!而且发表老师态度很好,不懂的问题一一解答!值得合作!
校园环境很好!。。。不过离杭州还是有点距离,近40公里!。。[编辑本段]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坐落于杭州西郊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中国十佳可持续发展城市”之美誉的临安市,是浙江最早创办的高等学府,是浙江省省属重点建设大学。 浙农林大校标以绿色为主色调,由“浙江农林大学”中英文字样、银杏叶、建校年份(1958)三部分组成。采用绿色和银杏叶寓意学校以农林为特色,以培养绿色科技人才、服务现代农业、致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浙江农林大学校徽 校名中文全称 浙江农林大学 校名中文简称 浙农林大 校名英文全称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校名英文简称 ZAFU 校 训 求真,敬业 精 神 坚韧不拔,不断超越 学校层次定位 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 校 级 别 浙江省属重点建设大学 发 展 战 略 生态育人,创新强校 学校服务定位 三个面向:面向三农,面向基层,面向社会 [编辑本段]学校概况 浙江农林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浙江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具有52年本科历史。经过52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经成为一所以农林为特色,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农学、经济学、法学、医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重点建设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大门浙农林大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具有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资格。 校园占地面积2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校园按照“崇尚自然,优化环境;因地制宜,特色鲜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规划与建设。校园与植物园两园合一,是一座集教学、科研、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校园。[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1958年,中共浙江省委决定创办一所高等林业院校,定名“天目林学院”。当年6月,以省林业厅为主,建德地委抽调党政干部,一批知名教授和留学归国学者共同参与筹建。当时确定专业设置为林业、木材采伐与运输机械化、木材机械加工和林产化学加工工艺专业。招生规模400名。 1959年7月,省委、省人委决定,温州林学院与天目林学院合并。 1960年2月,省委决定,浙江农学院、天目林学院、舟山水产学院合并,成立浙江农业大学。 1962年2月,省委决定,天目林学院从浙江农业大学划出,归省教育厅领导,党委工作归省高校党委领导。原属省农科院领导的林科所划归省林业厅和天目林学院双重领导。 1966年9月,省人民委员会同意“天目林学院”改名为“浙江林学院”。 1970年7月,省革委会决定浙江林学院与浙江农业大学合并。 1978年4月,省革委会决定,浙江农业大学林学系改为浙江农业大学天目分校。 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恢复浙江林学院。设林学、林业特产专业,学生规模1000人。 1981年12月,国务院批准浙江林学院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6年7月,根据省委、省政府指示,浙江林学院由省林业厅主管改由省教委主管。 1997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教委对该院本科教学合格评价。 1999年5月,学院制订了《浙江林学院十年改革和发展纲要》。 2000年12月,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浙江林学院扩建工程选址临安市锦城镇镇北,按远期建设15000在校生规模设计,总规划用地万平方米(1866亩),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2001年5月,新校区校园总体规划方案通过评审。规划创建功能分区合理的校园总体布局和融建筑、空间、园林绿化及自然环境于一体,校园文化气氛浓郁的开放型、旅游型、现代化的绿色大学。6月6日,新校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2002年10月8日,一期工程竣工启用。 2003年,学院出台《浙江林学院学校定位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3-2020)》。 2010年,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第五届第四次会议于1月18号开始在广西南宁广西艺术学院行。1月20日下午举行的议程是针对本科高校升格更名为大学进行投票,浙江林学院高票获通过,正式升格为浙江农林大学。 2010年6月6日,浙江林学院正式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这也是浙江省唯一以农林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省长吕祖善分别发来贺信。浙江省政协主席周国富为学校揭牌,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致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出席揭牌庆典大会。[1][编辑本段]机构设置 学校的机构设置大致可分为三大系统: 教学单位(二级学院):包括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环境科技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农林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旅游与健康学院、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理学院、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浙江农林大学体育军训部等。 党群系统:包括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纪委办公室、学工部、学校工会、学校团委等。 行政系统:包括校长办公室、监察室、审计处、学生处、人事处、教务处、设备管理处、科技处、研究生部、计划财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基本建设处、产业后勤管理处、保卫处、教育发展中心、现代教育中心、图书馆、产业后勤集团公司等。[编辑本段]学科建设,科研实力 学校有51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4个(林学、园艺、园林、木材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本科专业3个(园林、林学、木材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建设专业9个(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管理、生物技术、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广告学)。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拥有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5个,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予领域9个,涉及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农学、法学等六大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国家级木质资源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具有副教授职称评审权学科12个,拥有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繁育基地1个,省级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个,拥有牵头的省重点创新团队4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2002年来,学院承担科研课题1527项,科研经费累计达亿元。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25项,其中“刨切微薄竹生产技术与应用”成果2007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同时以主要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竹炭生产关键技术、应用机理及系列产品开发”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多校联动共享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与实践”获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连续3年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368篇。《浙江农林大学学报》影响因子超过,入选浙江期刊方阵工程精优型期刊群。一批科研成果转化后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编辑本段]省部级重点学科名单 1、森林培育学科(省“重中之重”学科) 2、木材科学与技术(省“重中之重”学科) 3、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省级重点学科A类) 4、森林保护学(省级重点学科B类) 5、森林经理学(省级重点学科B类) 6、林业经济管理(省级重点学科B类) 7、城市规划与设计(省级重点学科B类) 8、土壤学(省级重点学科B类) 9、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省级重点学科B类) 10、林木遗传育种(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编辑本段]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1 浙江省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 2 浙江省森林碳汇研究重点实验室 3 省部共建“竹业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第7所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高校) 4 亚热带森林培育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省第3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高校)[编辑本段]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 国家木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唯一拥有的高校)[编辑本段]师资队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57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8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430余人。共享院士2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省政府特聘教授2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151”人才工程培养计划70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人;硕士生导师230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高教新秀等1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编辑本段]人才培养浙农林大学子风采 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000余人,在校研究生1020人。学校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具有“肯干、实干、能干”的品质,素以实际操作能力强、适应面广、综合素质好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前列。2008年教育部正式确定该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优秀。[编辑本段]国际合作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联合培养人才。聘请长期外籍专家43名,长期外籍语言教师50名驻该校任教。[编辑本段]浙农林大风景 [编辑本段]任领导 党委书记 耿启明 1959年7月---1978年7月 徐炳全 1978年7月---1984年2月 赵学廉 1984年2月---1988年1月 施社模 1988年1月---1988年8月(主持工作) 方心一 1988年8月---1990年10月(主持工作) 林华刚 1990年10月---1992年10月(主持工作) 林华刚 1992年10月---1998年8月 陈敬佑 1998年8月---2009年9月 汤 勇 2009年9月---2010年6月(副书记,主持工作) 宣 勇 2010年6月---至今 校 长 耿启明 1959年7月---1960年11月 赵雨农 1960年11月---1978年7月 王宪恩 1978年7月---1984年2月 戎文治 1984年7月---1987年1月(代校长) 刘茂春 1987年1月---1988年9月(主持工作) 刘茂春 1988年9月---1990年10月 忻士文 1990年10月---1991年6月(主持工作) 忻士文 1991年6月---1992年9月(代校长) 田荆祥 1992年9月---1998年8月 方志刚 1998年8月---2000年7月(主持工作) 张齐生 2000年7月---2008年12月 张齐生 2008年12月— (名誉校长) 周国模 2008年12月—至今[编辑本段]浙农林大建校初期的五个知名教授 牛瑞延教授(1912—1982),福建崇安县人,193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后赴日本留学。先后任福建农学院、英式大学教授,华中农学院、南京林学院、浙江林学院教授,教务科研处处长。长期从事森林经理的教学科研工作。 林刚教授(1891—1979),浙江平阳人,1921年金陵大学毕业。先后任林业部广西油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湖北农学院教授、中国林科院研究员、浙江林学院教授。长期从事经济林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为我国经济林科研的开拓者。著有〈〈油桐十年实验纪要〉〉、〈〈浙江省乌桕品种的优良单株选择调查研究〉〉。 徐明教授(1905—1975),浙江嘉兴人,1932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获硕士学位,先后任南昌大学、安徽大学、北京林学院、浙江林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林木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朱大猷教授(1901—1968),安徽无为县人,1927年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先后任浙江大学讲师,金陵大学副教授、教授、南京林学院、浙江林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森林经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郑止善教授(1913--1990),江苏武进人,193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国俄勒岗州大学获硕士学位。先后任浙江大学、东北林学院、浙江农学院副教授,浙江林学院副教授、教授。长期从事木材科学与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编辑本段]浙农林大校歌 词:王旭烽 曲:周斌 钱塘澎湃,天目巍然, 桃李不语,桃李不语东湖畔, 松风竹节养育我们情怀, 风华正茂恰少年,恰少年。 同学啊,同学少年, 青春作伴莫等闲, 华夏栋梁材我辈争先, 自强不息天行健。 同学啊,同学少年, 春华秋实我们奉献, 奋发奋发,奋发超越, 自强不息天行健。 同学啊,同学少年, 春华秋实我们奉献, 奋发奋发,奋发超越, 自强不息天行健。 文理通观,东西博采, 银杏参天,银杏参天集群贤, 求索无疆我们笃行致远, 薪火传承不舍昼夜,不舍昼夜。 同学啊,同学少年, 青春作伴莫等闲, 华夏栋梁材我辈争先, 自强不息天行健。 同学啊,同学少年, 春华秋实我们奉献, 奋发奋发,奋发超越, 自强不息天行健。 同学啊,同学少年, 春华秋实我们奉献, 奋发奋发,奋发超越, 自强不息天行健。[编辑本段]学校发展目标 学校规划到2013年建成以农林学科为特色,理、工、文、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2020年成为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编辑本段]浙农林大部分优秀校友 1 中科院博士生导师李春阳 李春阳,男,1967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市。1989年在浙江林学院获学士学位,1991年在东北林业大学获硕士学位,之后在中国林业科学院工作3年,1994年赴芬兰留学。1998年获赫尔辛基大学建校350周年青年研究奖。1999年10月在赫尔辛基大学获博士学位。2001年入选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2002年2月回国到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主持植物生态生理与分子遗传实验室,主要从事木本植物的生态、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2 知名学者——王传宽 1983. 浙江林学院林学学士 1989.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硕士 2002. 威斯康星大学生物统计学(Biometry)硕士 2002.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林学博士 职称或头衔: 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所所长 国家重点学科 - 生态学科带头人 国家科技部野外观测网站 - 帽儿山生态定位站站长 3 多伦多大学博士后滕元新 2005年,浙江林学院优秀校友、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滕元新博士受聘担任我校客座教授。 滕元新博士1982年从原浙江农业大学毕业,分配到浙江林学院工作。1987年赴加拿大留学,获博士学位,期间曾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林科院担任树木营养专家。以后相继在加拿大国家自然资源部任森林生态及树木营养专家,在多伦多大学任博士后。现主要从事森林生态与树木营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多次在权威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专题报道和论文。 4 科技标兵——李金昌 李金昌,诸暨人,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浙江林学院。现任诸暨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 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省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先进工作者”,“省先进林业科技工作者”,(二届)“绍兴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和奖励。 李金昌同志长期从事林业科研、生产和技术推广工作,是我国著名板栗品种“毛板红”的主要选育者,要林业工作中成绩显著,先后获得9项科技成果,13次获科技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5篇,参加编写专著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5 病虫害的克星——郎学军 郎学军 建德市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副科长、副主任 高级工程师 成果:板栗产前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研究2003年12月获得省林业局科技兴林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本人2004年荣获“首届建德市青年科技奖”、“浙江省森防检疫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6 廖永平:根扎在“林”中 廖永平:我校八四届毕业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绿化奖”获得者 7 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郑勇平 我校校友、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勇平荣获“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称号,受到浙江省委省政府隆重表彰,获奖励20万元。“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从2001年开始授予,每5年评审一次。评审活动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进行,奖励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有力支撑浙江省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的个人。 郑勇平于2000年创办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短短六年间,森禾已被誉为“中国花卉园艺产业的领跑者”和“中国民族花卉产业的旗手”。郑勇平董事长连续两年获得“中国花卉企业十大新闻人物”称号。会上,郑勇平作为唯一一位企业界获奖代表作了发言。他说,森禾从机制、投入、项目、渠道等方面入手,定位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工作方向,创新品种、革新流程、提升技术含量,开发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8 “花仙子”让花儿忘了季节 林霞 林霞1993年毕业于我校经济林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工作。她曾引种蝴蝶兰、红掌、一品红、凤梨、仙客来等这些原本在温州难觅踪影的花卉品种,并使之在温州落地生根。她的一品红、仙客来高山反季节栽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林霞主持的“良种花卉种子种苗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达国内领先水平。 9 浙江农林大学校长 周国模 1961年4月生,男,汉族,浙江诸暨人,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浙江林学院林学专业,留校任教;1984年考入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经理专业,1987年获农学硕士学位。 浙江省重点学科(B类)-森林经理学科带头人,中国林学会理事,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分会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林业系统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林学会副理事长。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4项。 主持完成的国际合作项目“退化林地改造的技术和社会经济手段综合研究”分获1999年度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浙江省“九五”重点项目“集体林区森林经理应用技术体系研究”获2001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浙江开化县杉木人工林经营技术研究”获199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四);“区域森林资源预警系统研究”获2002年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主持的教学改革项目分别于2004年和1993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先后在《林业科学》、《自然资源学报》、《水土保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New Forests》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篇,出版科技专著1部。1997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被确定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97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2000年获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2001年获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
[1]曹海军.“国家学派”评析:基于国家自主与国家能力维度的分析[J].政治学研究(CSSCI),2013,01:68-76.[2]曹海军,霍伟桦.城市治理理论的范式转换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CSSCI),2013,07:94-99.(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3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管理科学》2013年第9期、《社科论坛》[内刊]2014年第2期全文转载;常士訚、曹海军主编:《比较政治研究》第一辑,天津出版传媒集团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年3月,全文收录)[3]曹海军,霍伟桦.基于协作视角的城市群治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CSSCI),2014,08:67-71.[4]曹海军,刘少博.京津冀城市群治理中的协调机制与服务体系构建的关系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CSSCI),2015,09:21-25.[5]曹海军,刘少博.印度大都市区治理的制度逻辑与结构模式[J].中国行政管理(CSSCI),2016,03.[6]曹海军.国家能力建设的理论内涵与制度变迁[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04:25-28.(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7]曹海军.中国未来改革之路:社会改革基础论[J].理论与改革(CSSCI),2008,01:38-41.(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8年第4期全文转载)[8]曹海军.作为社会管制的社会管理理论初探[J].探索(CSSCI),2010,03:138-143.(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0年第10期全文转载)[9]曹海军,韩冬雪.“国家论”的崛起:国家能力理论的基本命题与研究框架[J].思想战线(CSSCI),2012,05:58-64.(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13年第1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10]曹海军.城市政治学:研究对象、性质、特点及发展趋势[J].思想战线(CSSCI),2013,06:101-106.(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11] 曹海军. 新区域主义视野下京津冀协同治理及其制度创新[J]. 天津社会科学,201(CSSCI)5,02:68-74.(《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15年第1期全文转载)[12]曹海军,张毅.对政治道德的几方面理论思考[J].理论探索(CSSCI),2005,04:121-123.[13]曹海军.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哲学前提[J].探索(CSSCI),2005,03:55-59.[14]曹海军,张毅.生态主义背景下政策分析方法的变革与局限[J].江苏社会科学(CSSCI),2006,02:109-113.[15]文长春,曹海军.行政伦理合法性的语境分析[J].探索(CSSCI),2006,02:66-69.[16]曹海军,张毅.生态文明视野下政策分析的理论建构[J].人文杂志(CSSCI),2006,03:154-161.[17]曹海军,文长春.“统合主义”政府: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J].理论探讨(CSSCI),2006,04:14-16.[18]曹海军.西方民主理论视野下的两种政治道德观[J].学海(CSSCI),2007,04:73-78.[19]曹海军.改革三十年:党、国家和社会关系再思考[J].探索(CSSCI),2008,06:61-64+73.[20]曹海军.论公民身份的二重性[J].学海(CSSCI),2008,03:72-76.[21]曹海军.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政治理论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CSSCI),2009,01:56-61.[22]曹海军.走出“边缘”:“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发展战略的经济政治分析[J].北方论丛(CSSCI),2010,04:127-130.[23]曹海军.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国家建设理论视角下的中国经验[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2010,06:5-10.[24]于海峰,曹海军,孙艳.中国语境下非政府性教育中介组织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CSSCI),2011,04:73-78+91.[25]曹海军,张毅.统筹区域发展视域下的跨域治理:缘起、理论架构与模式比较[J].探索(CSSCI),2013,01:76-80.[26]曹海军,黄徐强.城市政体论:理论阐释、评价与启示[J].学习与探索(CSSCI),2014,05:41-46.[27]张毅,曹海军.超大型发展小国家治理悖沦——基于印度民主的反思[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CSSCI),2015,04:154-162.[28]曹海军,张毅.转型期公共利益的实现路径选择[J].长白学刊,2002,05:15-18.[29]张毅,曹海军.对立与统一:公共政策与公共利益的张力关系[J].行政与法,2002,12:19-21.[30]曹海军,张毅.人才测评:人才价值链上的伯乐[J].人力资源,2002,06:13-14.[31]曹海军,张毅.社会公正的经济、道德和政治之维——当代社会公正问题的三个研究路径[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03:39-43.[32]曹海军.文本与语境:罗尔斯正义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博士学位论文)[33]张毅,曹海军.国家角色与社会资本建构的双重效应[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01:19-22.[34]曹海军.试论国家能力建设的科学内涵[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46-48.[35]曹海军.“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几个问题[J].行政与法,2006,11:29-31.[36]曹海军.国际正义与全球治理的哲学思考——罗尔斯“万民法”思想评述[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05:28-32.[37]曹海军.中国未来改革之路:社会改革基础论[J].理论导刊,2008,04:8-11.[38]曹海军.“美洲玻利瓦尔替代计划”:背景、倡议与基础[J].拉丁美洲研究,2010,03:14-19+79.[39]曹海军,邱兆亮.机构编制管理法制化路径辨析[J].长白学刊,2012,03:59-63.[40]曹海军.后发展视阈下的社会管理——抗争政治与国家构建的视角[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2,04:45-49+55.[41]曹海军.国家构建理论:范式转移与模式构建[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01:29-32.[42]曹海军,霍伟桦.国家构建与制度建设:转型国家的分析框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19-26.[43]曹海军,霍伟桦.基于协作视角的城市群治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城乡社会观察,2014,00:116-125.[44]曹海军,熊瑞涛.城市治理视野下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6,01. [1]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 曹海军.中国资本应将东盟变成“中国制造模式”的延伸[N].第一财经日报,2011-10-25A07.[2]曹海军 黄徐强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抗争政治:蒂利理解欧洲国家的线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5-04A05.[3]曹海军.“美丽城市”由经济竞争力走向生态竞争力[J].南风窗,2013,25:85.[4]清华大学博士后财经评论人 曹海军.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改革需警惕两点[N].中国经济导报,2013-02-21B05.[5]清华大学博士后财经评论人曹海军.转售业务试点中的欢呼与警惕[N].中国经济时报,2013-02-21012.[6]曹海军 天津师范大学 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 .美国城市治理困境重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9-27B02.[7]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曹海军 孙允铖.回归马克思主义城市政治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6-13B02.[8]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曹海军 霍伟桦.“京津冀”协同治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7-10005.[9]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曹海军 霍伟桦.城市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研究述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11-10007. [1]巴斯蒂安·扬茨,沃纳·詹恩,张敏,杨柳,曹海军.劳动力市场管理中问责的变化:由集中式问责到共担式问责?[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3(2):39-59.[2]玛丽琳·S.格林德尔,王冬芳,张平平,曹海军.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公共部门改革?对世界银行《2011-2020年公共部门管理方法》的评论[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3(3):10-17.[3]萨索·帕戈努,吕文增,董乾坤,曹海军,翟校义,沈桂花.分权化的善治过程中司法审查的作用:以多哥为例[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3(3):153-168.[4]肖卫兵,李放,黄徐强,曹海军,王冬芳,张敏.中国的信息公开改革:信息流分析[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3(4):187-204.[5]帕西可·帕雷,弗兰克易斯·格里玛,丹尼斯·伯纳德,韩艳,张敏,曹海军.当下属感受到管理者的支持时:对支持、信任、承诺和工作结果间关系的研究[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3(4):85-102.[6]詹姆斯·道恩,理查德·考卫尔,亚历克斯·陈,凯伦·摩根,崔玲,曹海军,庞诗.英格兰地方政府公众信任的决定因素:当选议员的道德操守有多重要?[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3(4):6-26.[7]加文·德鲁里,孙春晖,张毅,曹海军.行政科学,从过去到未来(经由环形路口)[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4(1):1-18.[8]吉瑟林·龙多,袁沁茹,孙广厦,曹海军.论现代化进程中组织认同的动力:对比利时某一行政机构的分析[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4(1):100-117.[9]贾斯珀·艾休斯,埃里克·汉斯·林恩,埃里克·布劳恩,庞诗,曹海军,孙春晖.区域营销与公民参与:将品牌推广作为处理政策制定中情感维度的策略?[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4(1):137-155.[10]迈克尔·豪利特,克劳斯·H.戈茨,孙彩红,曹海军,韩志明.导论:公共行政与政策中的时间、时间性与时间图[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5(1):1-16.[11]亚伊尔·扎尔曼诺维奇,李欣,王欣红,曹海军.勿令车轮倒转:对公共行政身份的探寻[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5(2):114-131. [1](英)布莱恩·巴里著;孙晓春,曹海军译.正义诸理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2](英)安东尼·阿巴拉斯特著;曹海军等译.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3](法)皮埃尔·莫内(PierreManent)著;曹海军译.自由主义思想文化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4](英)约翰·格雷(JohnGray)著;曹海军,刘训练译.自由主义[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5](美)达尔著;曹海军等译.民主及其批评者[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6](法)哈列维著;曹海军等译.哲学激进主义的兴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修订版2016年商务印书馆待出[7](英)布莱恩·巴利(BrianBarry)著;曹海军译.社会正义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8](英)巴利,曹海军译.社会正义论重印[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9](美)达尔著;曹海军,佟德志译.民主及其批评者上[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10](美)罗伯特·A.达尔著;曹海军,佟德志译.民主及其批评者下[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修订版人民大学出版社待出[11](英)巴里著;孙晓春,曹海军译.正义诸理论上[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12](英)巴里著;孙晓春,曹海军译.正义诸理论下[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13](美)贝茨著;曹海军,唐吉洪译.热带非洲的市场与国家农业政策的政治基础[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14]埃莉·哈列维著;何怀宏丛书主编;曹海军,周晓,田玉才译.哲学激进主义的兴起从苏格兰启蒙运动到功利主义套装上、下[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15] (美)亚历山大·加文. 曹海军等译.《规划博弈:从四座伟大城市理解城市规划》[M].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16]古典功利主义,译林出版社,2016待出 [1]曹海军编.权利与功利之间[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2]常士訚,曹海军主编.比较政治研究第1辑[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 [1]韩冬雪,曹海军著.功利主义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2]曹海军.权利与功利之间[M].2006.[3]曹海军.罗尔斯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4]曹海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问题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5]曹海军,李筠著.社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6]《城市政治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16待出)[7]《国外城市治理理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待出)
这个是可以到国家新闻总署去查询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