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中国电梯杂志总编辑是谁

发布时间:

中国电梯杂志总编辑是谁

销售就是有一点,一定要会卖。会让人家不这么的反

答:根新国标观光电梯规范标准,电梯玻璃门不透明高度应为玻。

电梯工程专业推荐书单写给电梯工程的在校学生以及新入电梯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 顾德仁 苏州远志科技有限公司3月6日,在南浔参加由《中国电梯》杂志社主办的“新形势下电梯后市场发展趋势研讨会”。会议期间,电梯专业人才培养仍是与会的电梯同仁们热议的话题。至2013年末,我国在用电梯已超过300万台,国内取得行政许可注册备案的电梯整机制造企业近500家,专门从事电梯安装、修理、保养业务的企业近6000家,电梯行业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的人员超56万,专业的配件生产企业达数千家。与近十年来电梯行业高速发展极不相适应的是,电梯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极为匮乏。电梯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人才是关键。培养和培训相关人才,一方面,要在高校中与时俱进地开设一些贴近社会和企业需求的课程、加强教学,这是人才的源头;另一方面,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也需要不断加强新技术的更新和培训。电梯行业内的技术人员多是从机械工程、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选取,对企业来说,这样的人才录用和培养模式,要使一名普通毕业生能基本胜任岗位工作,一般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用人单位承担着繁重的工程应用再教育的任务,这也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无论是读大学还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一直有个期盼和渴望。期盼和渴望有个领路人,帮我打开专业视野,让自己真正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行业,并且很快能进入工作角色。随着工作资历的增长,自己逐渐开始担负电梯整机企业不同部门的管理工作直至创办苏州远志科技有限公司,始终有身边的同事和朋友受到这样的困惑;2006年,我致信常熟理工学院相关专业的负责人,建议开设电梯专业;2009年底,常熟理工学院试点开设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梯工程)”专业,并于2010年被正式纳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第二批录取本科院校招生计划,这是国内高校中第一个开设本科层次的“电梯工程”专业。我受聘讲授《电梯结构与原理》、《电梯控制技术》等课程。在多年的电梯及电梯控制系统设计和电梯技术人员培训、培养及管理工作实践中,我接触了大量的电梯工程技术人员和电梯企业管理人员,深切地了解他们的渴望和需求。可是平时的工作中,总还会有身边的刚进入电梯行业的朋友向我咨询该看哪些书,于是我利用周末的时间整理这一份推荐书单。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我们的大学的专业名称很多,类似的专业在不同学校有不同的专业名称。鉴于电梯行业招录工程技术人员的普遍原则,一些工科专业所广泛采用以及必修的专业课教材不在这个书单。另外,受自己工作经历和行业资历的限制,难免会有很多疏漏,也请阅读本文的朋友有好的意见或建议及时给予反馈。1. 标准 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梯标准汇编.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姚泽华,李宁.世界电梯标准法规分析与研究.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朱昌明,孙立新,张晓峰等.EN81-1:199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解读.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刘锡奎,刘东洋,邢箭.EN115-1:2008+A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安全 第1部分:制造与安装》解读.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陈路阳,戴凤俊等.《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 7588理解与应用.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 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应用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在GB/T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 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中对“标准”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既是某个行业相关产品的最低要求,也可理解为一定范围内的游戏规则。因此,标准是最好的学习资料。从事电梯行业,我们不仅需要关注电梯行业的标准,更需关注与电梯行业相关的标准。如机械安全、电子可编程安全系统等相关标准。需要说明的是,因近几年国内电梯行业会新增或修订很多标准,并不建议大家购买《电梯及相关标准汇编》一书。可以通过以下网站查询标准动态信息和下载标准的电子文档。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标准分享网 标准库 . 电梯入门奥的斯电梯公司.电梯史话.奥的斯内部出版物,1988.李增健.人 电梯.中国电梯杂志编辑部,2003. ANICA.电梯如何运行-电梯使用实践指南.Elevatori杂志,2012.李增健.中国电梯行业三十年.中国电梯杂志编辑部,2011.国家电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电梯安全知识问答.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目前为止,在国内还未见到专门的关于电梯的入门级读物。这本奥的斯电梯的内部出版物《电梯史话》堪称经典,遗憾的是至今未能更新和再版。3. 电梯专业基础 [日]木村武雄,木村利雄.电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史信芳,陈影,毛宗源.电梯技术 原理 维修 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1989.朱昌明,洪致育,张惠侨.电梯与自动扶梯—原理 结构 安装 测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 陈家盛.电梯结构原理及安装维修(第五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何峰峰.电梯基本原理及安装维修全书(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喻纯泽.电梯设计计算与实例.《中国电梯》杂志社,2011.关于电梯原理、结构的书上述几本绝对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编者们都具有丰富的产品设计经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电梯与自动扶梯—原理 结构 安装 测试》几近成为电梯设计工程师的工具书。4. 电梯电气知识基础黄立培.电动机控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袁登科,陶生桂.交流永磁电机变频调速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李崇坚.交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科学出版社,2006. (美)Frank .电动机应用技术—原理、器件、维护、控制线路.科学出版社,2010.张燕宾.SPWM变频调速应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冯垛生,张淼.变频器的应用与维护.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陶红艳.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美)威廉·戈布尔.控制系统的安全评估与可靠性.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美)Michael G. Pecht.可靠性工程基础.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程军.Intel 80C196单片机应用实践与C语言开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 .刘凯.ARM嵌入式接口技术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曾峰,侯亚宁,曾凡雨.印刷电路板(PCB)设计与制作.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许翏.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美)阿什比 (Darren Ashby) .电子电气工程师必知必会.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电梯的电梯控制技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从信号采集的角度,主要涉及传感器技术;从逻辑控制角度,主要涉及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微机控制技术;从驱动控制角度,主要涉及电力电子技术、电动机控制技术、变频驱动控制技术。另外,从变频驱动技术的学习来看,因为日本安川电机616G5/G7系列变频器早期在电梯行业应用极其广泛,它的中文版说明书内容详尽,实为变频器知识学习的最佳读本。自GB 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引入电子可编程安全系统以来,电子可编程安全系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将在行业中得到普及,中国电力出版社的《控制系统的安全评估与可靠性》一书是目前国内公开出版的为数不多的相关读物之一。5. 电梯电气技术 毛宗源.微机控制电梯.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刘剑,朱德文,梁质林.电梯电气设计.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刘剑,朱德文,李斌.电梯交通配置理论与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朱德文,梁质林.建筑设计电梯选型与配置实用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刘剑,朱德文.电梯控制、安全与操作.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岳庆来.电梯现代智能控制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目前公开出版的电梯电气技术类图书的种类还是十分丰富的,遗憾的是书的内容及其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近年出版的图书中还在引用早已过时的GB7588-88的相关条文,有的还在花很大篇幅介绍继电器和机械式选层器的控制回路。上述图书是本人在市场上能够买到的电梯电气技术类图书中根据内容质量精心挑选出来的。尤其是两本关于电梯交通配置理论的图书,既紧贴业内的前沿技术,内容上又通俗易懂。6. 电梯安全与现场技术奥的斯电梯.全球工地安全标准.奥的斯内部出版物,2005. (美)国家电梯工业公司安全委员会.电梯安装维修人员安全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朱德文,朱慧缈.电梯安全和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杜岩.电梯装调维修工实用技术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刘爱国,张洪学,安振木.电梯工程技术—安装维修与故障排除1000问.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朱德文,李大为.电梯安装与维修图解.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电梯产品能够得以普及,完全有赖于安全技术的应用。奥的斯先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全电梯,奥的斯公司在安全方面的投入更是业内公认,奥的斯公司的《全球工地安全标准》的相关条文一直被国际上的电梯标准所广泛引用。7. 电梯产品设计拓展 钱学森.论系统工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美)劳拉·里斯,杰克·特劳特.定位-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钱涛,蔡粲,张雅琦.工业设计史.安徽美术出版社,2013.大学的时候曾读过钱学森的《论系统工程》,书中的内容大部分无法理解,现在看来,文中的“系统工程”相关理念应该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并且能够应用的常识。《定位-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虽为一本讲述营销的图书,工程技术人员设计产品的时候“定位”的相关思想不也是无处不在的么?8. 电梯管理及改善 曹卫东.《中国电梯》400期特刊.中国电梯杂志编辑部,2013. 李若望.精益之旅.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汪泉发,黎燕.质量卓越方式—一个实践者的视角.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周富林.质量与可靠性管理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中国电梯》400期特刊(2013年20期)邀请了458名电梯人参与了108道题目的研讨,“从不同专业角度、不同社会层面、不同经济文化背景,探求做好电梯、管好电梯、用好电梯的共同未来”(主编寄语),可作为电梯行业的百科全书。《精益之旅》、《质量卓越方式》两本书的作者均曾服务于奥的斯并从事相关质量管理工作,书中的“质量管理”以及案例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可以直接借鉴。9. 现代电梯技术系列教材蒋黎明.电梯安装施工管理与建筑工程基础.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 魏山虎.电梯故障诊断与维修.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卜四清.电梯检验检测技术.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 戴国洪.电梯制造技术.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 顾德仁.电梯电气原理与设计.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蒋晓梅.电梯专业英语 .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 梁风.围棋谋略与电梯销售技巧.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现代电梯技术系列教材”是由高等院校、电梯企业及特种设备安全检验部门合作编写的国内第一套系统的、应用于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系列教材。10. 电梯词典 金晴川.电梯与自动扶梯技术词典.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赵孔皆.电梯与自动扶梯英汉汉英技术词典.中国电梯杂志编辑部,2005. 杜岩.新编英汉电梯技术词汇.共利电梯网,2005.

关于电梯销售技巧的书籍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关于销售的书籍再一个是关于电梯产品的书籍只有把这两种书籍融会贯通,都学习好,才能够提高自己电梯销售的技巧

畅谈杂志总编辑是谁

新丝路期刊好。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畅谈期刊创刊于2009年,《畅谈》杂志是四川期刊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主流杂志,内容涵盖时政、财经、社会、文化、娱乐、生活等领域,丰富多彩,通俗易懂。新丝路期刊级别为省级期刊,出刊周期为半月刊,期刊创办于2014年,新丝路主要栏目设有: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咨政论坛、党建创新、丝路聚焦、经营管理、丝路建设、法治建设、和谐社会、丝路教育、丝路传播、一带一路文化艺术、历史文博。

没停。1、截止2022年5月10日畅谈还未停刊。2、杂志具有广泛的精英受众,备受读者欢迎,被业内人士誉为新型文摘杂志的三剑客之一,亦系重点联系的时政期刊之一。

鲁中晨报总编辑是谁

殷涛,男 ,山东德州人。1985年出生,爱好旅游,游遍中国很多 景区,从2004年起截止到2014年一直从事旅游工作。在长达十年的从业期间,从底层做起,先后担任过济南蟠龙山景区的营销员,寿光林海景区、青州泰和山(黄花溪)景区、平度茶山景区销售经理、营销总监、副总等职务,现任国家5A级景区——沂蒙山旅游区沂山景区副主任兼营销总监,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和深厚的人脉关系。1在长期的旅游工作中,不仅主持策划了寿光荷花节、青州泰和山啤酒节、青州黄花溪亲水节、平度茶山槐花节等众多的旅游活动,还曾多次参加了中国旅游交易会,省内各个大型旅游交易会与旅游推介会,并被中国旅游报、新华网山东频道、中国山东网、鲁中晨报、青岛早报等多家媒体的专题采访,在山东的旅游圈内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准的,公信力强的新闻内容:83。6%的被调查者认为该报的新闻“很可靠”。《鲁中晨报》创刊于1999年7月1日,依靠”嫁接成活”实现高起步,通过创新求变完成了超常规发展,报纸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报纸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市场价值也逐年增值。《鲁中晨报》拥有高素质、高消费能力的读者群,已经成为鲁中地区具有较强新闻宣传和广告效果的媒体。

新京报总编辑是谁

黄玉浩黄玉浩,男,原《新京报》揭黑记者,获得新京报社深度部年度新人和年度记者两次,五年间获得新京报社总编辑奖、年度调查提名奖合计近 40 次。人物简介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第二季全国六强选手。北京健康盒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环球医城创始人。主要经历2008年获中国年度风云记者称号

2003年7月,广州检察院以涉嫌受贿罪将《南方都市报》总经理俞华峰带走,在未查出经济问题的情况下,对俞华峰采取监视居住。《南方都市报》主编、东山区人大代表程毅中被带走。200 3年11月,《南方都市报》首次报道了“非典再现广州”。随后,在值班的社委被撤职、降职,作家记者曾也被要求免职。2004年1月6日,在广州市公安局的领导下,广州市税务部门在没有任何手续的情况下,进入《南方都市报》九楼财务室,对所有账户进行搜查。广州市检察院侦查员分批对南方都市报领导班子和南方日报集团社委程毅中、邓海燕等10余人实施批捕,几乎使南方都市报正常报道程序陷入瘫痪。2004年1月20日,邓海燕被广州市检察院批准逮捕。2004年3月4日,东山区人民法院206号法庭开庭审理了余华峰贪污受贿案,余华峰当庭否认其贪污受贿。2004年3月5日,广州市东山区人民法院第206庭审理了李玟_涉嫌收受余华凤贿赂97万元一案。李玟_的辩护律师否认受贿。2004年3月9日,程毅中被迫辞去《新京报》总编辑的职务。

您好,原新京报记者刘名洋目前在北京某知名媒体公司任职,他担任该媒体的新闻总编辑,负责统筹媒体的新闻报道工作。他曾在新京报任职多年,在任职期间,他曾多次获得新闻奖项,被誉为新闻界的佼佼者。他拥有丰富的新闻报道经验,深受新闻界人士的尊敬。

你可以去查查

中国中药杂志主编是谁

1. 狄留庆,范碧亭,黄亚.中药穴位给药治疗哮喘的药剂学研究进展,江苏中医1996,17⑸:422. 狄留庆,郭戎,范碧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加味逍遥丸中栀子甙和芍药甙,中国中药杂志 1997,22⑾:6713. 谢辉,范碧亭,狄留庆.薄层扫描法测定杠板归糖浆中槲皮素的含量,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13⑵:884. 狄留庆.促渗剂对定喘膏透皮渗透的影响,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13⑶:1465. 狄留庆,范碧亭.加味逍遥丸体外溶出速率及其工艺规范化研究,中成药 1998,20⑸:96. 郭戎,狄留庆,谢辉,范碧亭.HPLC法测定加味逍遥颗粒中丹皮酚的含量,中国中药杂志 1998,23⑶:1567. 陈峰生,狄留庆.薄层扫描法测定礞石滚痰丸中大黄素的含量,基层中药杂志 1998,12⑷:288. 狄留庆,谢辉,潘桂玲,范碧亭.薄层扫描法测定加味逍遥颗粒中栀子甙的含量,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4⑵:959. 狄留庆.中药药剂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教学与实践.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4(专辑):11410. 狄留庆,谢辉,范碧亭,毛春芹.牡丹皮中丹皮酚提取方法及工艺参数的优化.中药材1998,21⑴:3411. 狄留庆,张丽云,沈金文,郭戎.HPLC测定血压平滴鼻剂中芍药甙的含量.中国中药杂志1999,24⑴:3512. 狄留庆,范欣生,范碧亭,王永洁,童晓东.止喘雾化液的制备及其质量标准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15⑵:8813. 狄留庆.《中成药学》教学内容及要求初探.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5(专辑):6114. 王迎春,狄留庆.TLCS法测定咽炎康颗粒中熊果酸的含量.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5⑶:17715. 狄留庆,刘忠保.咽炎康颗粒制备工艺研究.时珍国医国药1999,10⑾:81516. 狄留庆.影响方剂疗效的药学因素探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6(专辑):3217. 狄留庆.干姜挥发油的提取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中药材2000,23⑵:9918. 狄留庆,徐枢.HPLC法测定止喘雾化液中黄芩苷的含量.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0,17⑴:4119. 狄留庆,谢辉,孙小玉,朱荃,等.经前安胶囊的主要药效作用.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0,17⑿:44120. 赵晓莉,崔小兵,狄留庆.HPLC法测定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中葛根素及3’-甲氧基葛根素含量.中国中药杂志2000,25⑺:41321. 狄留庆,谢辉,朱荃,范碧亭,等.镇静逍遥颗粒的药效学研究,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0,11⑴:3222. 张余生,许惠琴,狄留庆.穴贴定喘膏抗炎作用的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17⑹:36523. 刘幸平,许惠琴,狄留庆.定喘穴贴膏对过敏性哮喘豚鼠SOD、MDA、NO和NOS的影响.中医研究 2001,14⑸:924. 范欣生,周志祥,姜静,余晶华,周建英,李伟东,狄留庆,高想.中药吸入治疗中轻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痰中IL-8水平的影响,中国医药学报2001,16⑵:3825. 毛春芹,谢辉,狄留庆.片姜黄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研究.中成药 2002;24⑻:58126. 杜伟,周萍,卢金福,许惠琴,狄留庆.定喘穴贴膏对小鼠急性炎症的影响.江苏中医药 2002,23⑵:5027. 狄留庆,许惠琴,王维,林英勇.穴贴定喘膏的平喘作用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18⑶:16128. 杜吉荣,狄留庆.影响中药制剂疗效的药学因素分析.时珍国医国药 2002,13⑵:8029. 薛明,狄留庆,黄耀洲.细辛辛夷挥发油的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时珍国医国药 2002,13⑶:14330. 范欣生,周志祥,姜静,俞晶华,尚宁,狄留庆.Effects of Composite Xinyi Aerosol (复方辛夷雾化剂) on Asthma Related Cytokines in Serum and Sputum of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2,8⑷:27531. 赵晓莉,崔小兵,狄留庆,李伟.HPLC法测定海马中次黄嘌呤、黄嘌呤的含量.中药材2002,25⑽:71632. 狄留庆,谢辉,张莉,燕珂.贞芪响声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3,20⑵:14533. 谢辉,毛春芹,狄留庆.护肝拔毒软膏质量标准研究.中成药2003,25⑾:88234. 狄留庆. 蔡宝昌. 李伟东. 杨光明.金银花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中药材2003,26⑺:49135. 谢辉,狄留庆,毛春芹.小儿定喘口服液止咳平喘作用研究.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17⑸:5036. 李伟东,徐斌,狄留庆,蔡宝昌.RP-HPLC法测定通塞脉片不同拆方浸膏中绿原酸的含量.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19⑴:3237. 张莉,狄留庆,吴皓.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通塞脉片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⑵:9438. 狄留庆,范欣生,沈红.复方辛夷口服液的制备工艺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19⑷:22239. 沈红,狄留庆,黄耀洲.乳香、没药提取工艺可行性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⑸:29240. 王萍,许惠琴,狄留庆.穴贴定喘膏对过敏性哮喘豚鼠IL-3、IL-5和IgE的影响.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3,11⑸:1941. 谢辉,狄留庆,毛春芹.HPLC法测定咳喘平口服液中麻黄碱的含量.中草药2004,35⑵:16442. 李彦超,蔡宝昌,李伟东,狄留庆.马钱子总生物碱的测定及其提取条件的正交设计优选.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4,15⑴:4343. 毕肖林,狄留庆.薄层扫描法测定香菊感冒颗粒中百秋李醇的含量.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20⑵:12344. 沈红,狄留庆,黄耀洲.不同提取方法对麻黄中麻黄碱提取得率的比较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⑶:17045. 张莉,狄留庆,吴皓.阳离子交换树脂法除珠蚌蛋白质的工艺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20⑶:17346. 毕肖林,狄留庆.纳米技术及其在医药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医药学刊 2004,22⑹:106447. 狄留庆,范欣生,赵晓莉,沈红.复方辛夷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自然科学)2005,21⑵:111-112毕肖林,狄留庆,黄耀洲. 穴位药物疗法及其临床应用机理分析.时珍国医国药2004,15⑻:532-53448. 李伟东,杨光明,蔡宝昌,狄留庆.三种方法提取当归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比较,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⑶:206-21049. 王金余,狄留庆,潘红英. TLCS法测定复方芪连胶囊中盐酸小檗碱含量,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⑹:50. 李伟东,狄留庆,羊亚香. 复方通塞脉片提取工艺的研究.河北中医药学报2004,19⑷:24-2951. 狄留庆,毛春芹,谢辉,郭戎,等.麝香酮2种不同包合物及脂质体载体经皮扩散比较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5,30⑷:260~26252. 崔箭,狄留庆,沈红,崔勋. 野罂粟中野罂粟碱提取方法及其含量测定.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⑵:53. 张永太,吴皓,狄留庆,许风清.厚朴饮片切制规格的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⑶:173-17454. 狄留庆.中药制药工程学的内涵与外延初探.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21⑵:55. 毕肖林,郭胜伟,狄留庆.中华芦荟多糖提取和粗多糖中总糖的含量测定.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⑷:26956. 狄留庆,沈红,燕珂,刘圣金,等.旋转式制丸技术在通络微丸成型工艺中的应用研究.中成药2005,27⑼:100457. 狄留庆,蔡宝昌,陆茵,赵晓莉,单进军.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的研究思路探讨.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⑷:49~5358. 狄留庆,倪美华,刘圣金.杜仲炮制的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进展.南京中医药大学(自然科学)2005,21⑹:59. 刘圣金,狄留庆,吴德康.杜仲炮制的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2005,16⑾:1078-108060. 赵晓莉,狄留庆,吴皓.清胃宁心胶囊精制工艺的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⑸:308-30961. 倪美华,狄留庆,孙淑萍,等.HPLC法测定穴贴定喘膏中木兰脂素的含量.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5,16⑹:433~43562. 孙淑萍,狄留庆,黄耀洲,等.穴贴定喘膏的透皮吸收研究.中药材2005,28⑾:1026~102963. 单进军; 狄留庆.RP-HPLC法测定川芎挥发油中丁基苯酞的含量.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⑵64. 倪美华; 狄留庆; 朱蓉蓉; 孙淑萍.HPLC测定北细辛不同部位及穴贴定喘膏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⑵65. 吴永霞; 吴皓; 狄留庆; 张莉.两种淡水育珠蚌中多糖的含量测定.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⑵66. 单进军; 狄留庆; 罗兴洪; 陈浩.RP-HPLC法测定川芎中丁基苯酞.中草药2006⑵67. 徐向彩; 狄留庆; 谈献和. 脉络宁注射液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6⑷68. 孙淑萍; 狄留庆; 黄耀洲; 倪美华.中药全浸膏制剂防潮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2006⑶69. 吴永霞; 吴皓; 狄留庆.动物多糖的化学研究概况.时珍国医国药2006⑷70. 刘圣金; 狄留庆; 吴德康; 宋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中绿原酸的含量.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⑴71. 徐向彩; 狄留庆; 谈献和; 孙淑萍.皂土澄清剂处理对黄芪浸膏粉吸湿性的影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⑵72. 韦昌桂; 沈宇清; 葛乃贵; 狄留庆; 张永太.通解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中成药2006⑷73. 孙淑萍; 狄留庆; 黄耀洲; 倪美华.不同辅料对中药全浸膏制剂防潮效果的比较研究.中成药2006,⑹74. 花盈; 狄留庆.薄荷油的基础研究及其应用开发.世界临床药物.2006⑷75. 狄留庆; 孙淑萍; 黄耀洲.粉体表面改性技术降低中药全浸膏制剂引湿性的应用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⑷76. 吴永霞,狄留庆,吴皓,徐向彩.气相色谱法测定穴贴定喘膏中麝香酮的含量.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6,⑷: 1. 高等中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中成药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编委2. 中医药系列丛书《家用中成药140问》,江苏科技出版社1998,编委3. 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中药专业试题精选》,江苏科技出版社1999,编委4. 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中药药剂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编委5. 中医药系列丛书《方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副主编6. 国家执业药师应试指南《中药药剂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编委7. 中医药系列丛书《临床实用中药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编委8. 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药药剂学》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编委9. 国家执业药师应试指南《中药药剂学》.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编委10. 《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编委11. 高等学校教材《中药制药工程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编委12. 《物理药剂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编委13. 高等学校研究生用教材《物理药剂学》科学出版社,2005,副主编 通塞脉微丸的研究与开发 国家项目 第一马钱子生物碱抗肿瘤机理及其靶向给药制剂的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 第三杜仲饮片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 国家项目 第一穴贴定喘膏的产业化研究 部,省项目 第一通塞脉片复方活性部位群及其药效学研究 部,省项目 第二中药质量控制关键技术-指纹图谱的研究 部,省项目 第五中药全浸膏制剂防潮技术的应用研究 其他项目 第一半夏泻心胶囊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前研究 其他项目 第二中药复方辛夷口服液治疗哮喘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 部,省项目 第三芍药甘草汤配伍机理及物质基础研究 部,省项目 第四 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的研究思路探讨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5,7⑷ 第一旋转式制丸技术在通络微丸成型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中成药 2005,27⑼ 第一粉体表面改性技术降低中药全浸膏制剂引湿性的应用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4 第一不同辅料对中药全浸膏制剂防潮效果的比较研究 中成药 2006,⑹ 第二白芍中芍药总苷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工艺研究 江苏中医药 2006,⑿ 第二不同种类离体皮肤及人工合成膜对川芎贴膏体外透皮试验的影响 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6,⑹ 第三气相色谱法测定穴贴定喘膏中麝香酮的含量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06,⑷ 第二RP-HPLC法测定川芎中丁基苯酞 中草药 2006,⑵ 第二HPLC法测定穴贴定喘膏中木兰脂素的含量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5,⑹ 第二穴贴定喘膏的透皮吸收研究 中药材 2005,⑾ 第二麝香酮的2种不同包合物及脂质体载体经皮扩散比较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2005,⑷ 第一 中药药剂学 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3-01-01 第三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04-02 第五中药制药工程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01-01 第四物理药剂学的理论与实践 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5-01-01 第四物理药剂学 科学出版社 2005-01-01 第四

1985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获学士学位;1988年至1989年在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和汉药研究所学习;1990年7月在中国药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0年9月进入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1992年12月博士后出站后留校工作至今。1993年被聘为副教授,1997年被聘为教授,1999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同时任第九届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材饮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委员,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药品管理与中药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核心专家,国家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天然产物标准样品专业工作组专家,《中国药学》(英文版)、《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副主编,《药学学报》、《中草药》、《中国中药杂志》、《中国天然药物》、《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实验方剂学》、《中国现代中药》、《医药经济报》、《中国医药工业杂志》、《中国药学杂志》等编委,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三峡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内蒙古医学院、西北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客座教授。

1920年1月28日(民国九年),楼之岑出生在浙江省孝丰县(今安吉县孝丰镇)北村一个贫困的中医世家,曾在私塾就读,后转入本村初级小学和县立中山小学。 小学毕业后,由于家贫靠借款进入浙江省立湖州初级中学,因学业优秀获得奖学金资助,初中得以毕业。其后在孝丰县立南中小学任教一年。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考入浙江省立湘湖乡村师范学校。 1937年冬(民国二十六年),楼之岑在县立中山小学任教。 1939年2月(民国二十八年),到浙南山区浙江省立联合师范学校学习。1939年夏,他考取内迁至贵州的陆军军医学校大学部药科。第一学期末,以总成绩第一而闻名全校,后来参加校内历次期末考试及全国军事院校的作文比赛,均获第一名。1942年,毕业留校任助教。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中国药学会安顺分会成立并创办《药学季刊》,他担任编委,同时担任中国化学会永久会员。1944年冬(民国三十三年),楼之岑考取了英美奖学金留英研究生,同年他编译了《医药拉丁语》,1947年出版,这是中国同类书籍的第一部,楼之岑编译的《医药拉丁语》引起了医药界广泛的兴趣,故于1950年重印,1953年再版。 1945年9月(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入伦敦大学药学院学习,1947年7月,获药学士学位,在校从事生药学研究。 1948年夏(民国三十七年),由英国文化协会资助的奖学金期满,因他在研究工作中成绩突出,生药学教授范尔朋()提出挽留,由学校聘任为生药学研究助理,同时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打破了该校从未聘任外籍人员担任此职务的先例。同年他也接到中国北京大学医学院(后改名北京医学院)药学系主任薛愚教授的数次来信,邀请他去任教,并寄去了聘书。1948年夏—1950年,他除帮助教授完成一系列研究工作和药物分析任务外,还完成了博士论文并发表了6篇研究论文。同时担任英国伦敦大学药学院生药学科研究助理。 1949年,楼之岑研究和建立了新的植物性泻药的生物测定法在英国药学会年会上宣读并在英国学术期刊上发表,引起各国学者的重视,并被广泛采用,被称之为“楼氏法”。他利用这一方法,发现了大黄的泻下成分是结合性大黄醇,并建立了测定大黄中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分光光度法。 1950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读博士期间,他先后发表了6篇研究论文。楼之岑研究和建立了新的植物性泻药的生物测定法。该成果1949年在英国药学会年会上宣读并在英国学术期刊上发表,引起各国学者的重视,并被广泛采用,被称为“楼氏法”。他利用这一方法,发现了大黄的泻下成分是结合性大黄醇,并建立了测定大黄中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分光光度法。 1950年,楼之岑被伦敦大学医学院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他谢绝了伦敦大学生药学教授的极力挽留以及英国爱文思药厂的高薪聘请,以一片赤诚的爱国之心。 1951年1月,毅然只身由海路经香港返回祖国。楼之岑到达上海后,由于浙江大学理学院药学系主任孙宗彭教授热情的邀请,去该系任副教授,临时为毕业班讲授药剂学。是年秋季,受聘到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执教,组建了该校生药学教研室,先后任生药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药学系副主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社长。 1951年8月,起历任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授、药学系副主任 1953年起,他还兼任卫生部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和中央卫生研究院(后分设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医研究院)的生药研究指导。楼之岑十分重视中药材实际问题的研究。在他指导下,开展了生药形态组织学、化学分析及生物测定等方面的工作,先后完成了数十种药材的鉴定研究,为中药整理、品种鉴别和编写《中国药典》、《中药志》提供了科学资料。此外,他对波希鼠李皮、西黄芪胶、阿拉伯胶、胡黄连、安息香、毒毛旋花子等外国产生药的国产代用品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等,也进行了研究。这些工作的成果,有些已发表在中国外的期刊杂志中,有些收载于《中国药典》和他主编的《中药志》与《生药学》等著作中,有的已经在生产中应用并产生经济效益。如国产安息香已可满足中国需要,不再依赖进口。 1954年,他发表了《国产甘草的化学分析》的论文,为中国甘草首次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科学依据。1955年,中国建立研究生制度后,他先后招收了6名研究生。1978年起担任《中国中药杂志》顾问、《药学学报》副主编、《中国中药杂志》主编1979年8到12月,接受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聘请,任药用植物顾问。他积极参加中国外的学术活动。他接受世界卫生组织的邀请,赴日内瓦担任WHO总部药用植物顾问,为制定国际植物药标准起草了植物性生药的一般检验法,并对13种药典的有关规定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1979—1988年担任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曾接受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聘请,任药用植物顾问 、中国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物学会主任委员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天津召开关于植物药标准化与应用的国际会议,他当选为会议主席。1982年,关于中药细辛挥发油的研究获得了北京市学术成果奖。1981年,他和日本著名生药学家柴田承二教授共同发起组织“中日天然药物学术讨论会”,每两年轮流在中、日两国举行,对两国学术交流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1982年,联合国世界工业发展组织(UNIDO)在北京举办传统医药讲习班,他参加筹备并亲自讲课,深受各国学者的欢迎。他还数次率代表团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并在国外大学中作学术报告,积极宣传中国医药事业的成就。1985年,在中药大黄的系统研究中发现了根茎中呈蛇管状的特异导管,在秦艽中发现了特异的内、外周皮及其在根的分裂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关于中药材同名异物品种的系统研究(大黄类)获得了1986年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卫生部科技成果奖。 1987年,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常用中药材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在该项目中,由楼之岑担任北方组组长。对促进中药标准化和进一步修订《中国药典》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楼之岑所承担的61个专题,于1989年和1991年春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验收鉴定。其中他指导的防风、秦艽、龙胆等10个专题研究受到专家们的高度评价,认为在深度、广度和创新性等方面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另外5个专题也达到了中国先进水平。由他指导的“电脑在中草药鉴定中的应用――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指纹鉴定”课题也于1989年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验收鉴定,被认为立题新颖,结果可行,获得了一致好评。 1 9 8 8起,担任中国 药学会 名誉理事长、担任《中国中药杂志》顾问。1992年2月10日到3月3日,接受联合国卫生组织(WHO)东地中海办事处邀请担任WHO传统医药顾问。赴巴基斯考察传统医药情况,并对该国有关当局提供传统药物标准化及改进传统医药教育的意见。 1994年6月中国工程院成立,他当选为该院医药与卫生工程学部院士。1995年3月23日逝世,享年75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