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抗凝血酶;检测方法;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409(2012)03-0465-04 抗凝系统是维持机体出血与止血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抗凝系统中某些因子的数量或功能发生改变的时候,就有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是人体抗凝系统的主要因子之一,约占抗凝系统总活性的50%~70%,它与人体发生各类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从AT的结构、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等方面对其作一综述。 1抗凝血酶的分子结构及功能 抗凝血酶(AT)是一单链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血浆浓度为2μmol/L。A T分子主要由9个a-螺旋结构(A-至I-螺旋)、3个β折叠(A-至C-β折叠)、1个反应中心环(reactive center loop,RCL)共同组成一个大小75~100A的球状分子。AT有两个重要的功能区,一个是位于N端的肝素结合区,一个是位于C端的反应位点。AT通过Arg393-ser394的丝氨酸蛋白酶反应点及Lys残基(第125位、第107位和第136位)和Arg残基(第129位和第145位)有关2个功能位点,与肝素、凝血酶结合发挥其抗凝作用,其抗凝作用占体内总抗凝作用70%左右。AT与肝素的结合,是AT抗凝功能中的重要一环,在肝素存在下,AT的抗凝作用可以增加数千倍。在人体有生理意义的有3种亚型:AT-I、AT-Ⅲ、AT-Ⅵ,肝素主要通过加强AT-Ⅲ的活性而发挥间接抗凝作用,AT灭活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速度依赖于肝素,但灭活丝氨酸蛋白酶的量取决于AT的活性。1993年,国际血栓和止血协会推荐将AT-Ⅲ简称为AT。由于AT-I实际上是纤维蛋白,AT-Ⅵ为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故只有AT-Ⅲ才具有抗凝血酶的作用,因此临床上常常以测定血浆AT的水平作为判断机体抗凝水平和血栓形成性疾病的实验室指标,也据此选择治疗方法和评价疗效。 2抗凝血酶检测方法及原理 严格按抗凝剂与血液1:9的比例采血。严格按照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用发色底物法检测AT,其原理为定量的凝血酶加入到待测血浆中,与血浆中AT作用,形成无活性的复合物,剩余的凝血酶作用于发色底物,释放出对硝基苯胺(PNA),PNA在波长405nm处有最大吸收峰,PNA显色深浅与AT成反比。 3抗凝血酶与主要疾病的关系 抗凝血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研究表明,COPD患者无论是急性发作期还是缓解期血浆AT含量都明显低于正常组,治疗后明显上升,这可能是由于COPD患者长期缺氧、感染等因素使体内凝血因子含量增加或活化,从而使抗凝血酶的消耗增多,导致其抗凝机制出现异常,造成血液的高凝状态和肺小动脉血栓的形成,进而加重病情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在临床治疗中加以适当的活血抗凝治疗对控制病情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COPD常易并发肺小动脉血栓的形成,这与COPD的高凝状态有关,持续的肺部微小血栓的形成是导致及加重肺动脉高压的一个重要原因。 抗凝血酶与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在持续性高血糖状态下,可导致一些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及形态上的改变,特别是2型糖尿病,神经、血管、视网膜、肾脏等最易受累,血管内皮损伤、出凝血机制异常是其发生病变的重要原因。单纯的控制血糖,似乎也不能阻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血浆中AT明显下降。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激活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修复损伤的血管内皮,清除局部病理产物的堆积,致使AT下降。此外,AT相对分子质量小,通过肾小球,流失到尿液,尿中AT水平增高导致血中AT减少,并随着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加重而逐渐变化。如果肾内凝血反复进行必将导致肾功能的减退以及肾小球硬化。为此,在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除了积极控制血糖,治疗原发病因外,还应进行血、尿中AT的监测,以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抗凝血酶与高血压病 原发生高血压病患者存在凝血、纤溶的失衡。研究发现:工期时血浆中AT无显著性改变,尿中AT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Ⅱ期时随着尿中微量蛋白的出现,血中AT下降,尿中AT升高;Ⅲ期时,血浆中AT水平显著降低,尿液中AT增高明显。尿中AT与尿中白蛋白有关,与血压高低无关。尿中AT水平增高导致了血中AT减少,说明血液凝固性增高易形成血栓,如果肾内凝血反复进行,可导致肾功能减退以及肾小球硬化。通过检测血、尿中AT的变化,可以为临床监控高血压病及有无并发肾损害提供依据。 抗凝血酶与脑梗死 Tohgi等的临床实验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AT明显下降,说明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高凝状态,AT大量消耗所致,此变化且与年龄因素有关。表明AT的测定对进展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治疗及病情演变的观察提供了依据。 抗凝血酶与肺疾病 胸腔积液的良、恶性诊断是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有学者发现,出现胸腔积液的肺癌患者血液中的AT较正常人及结核性患者显著降低,而结核性患者血浆AT略有升高,但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所以AT的检测,对于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具有辅助诊断意义。 抗凝血酶与妊高征 文献报道,正常孕妇AT水平在整个妊娠期进行性降低,妊高征患者于孕20~24周起与对应的正常孕妇存在显著性差异,降低更为明显。妊娠时由于活性高的凝血因子与AT结合形成复合物,AT被消耗而降低,导致高凝状态。患者体内这种病理生理紊乱状态如未得到改善并继续发展,必然超出抗凝系统的代偿能力,最终形成血栓。故有专家建议采用小剂量肝素改善微循环,以提高AT的作用,这对于预防妊高征的发生及发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因此,在产前除做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外,对高危人群监测AT,对保护母婴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抗凝血酶与肝脏疾病
作者\林庆顺教授
(2020-1-15)美国医学会期刊JAMA发表Association of Pla *** a Concentration of Vitamin B12 With All-Cause Mortality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the Netherlands(荷兰一般人群中维他命B12的血浆浓度与全因死亡率的关系)。
我想,绝大多数人知道维他命B12对健康很重要,但是,绝大多数人却不知道过度摄取维他命B12是很危险的。
我在去年6月有发表素食,从海藻摄取B12?,劝告素食者不要听信一位所谓的养生专家的建议要从海藻摄取维他命B12。在这篇文章的结尾我有提供一篇刚在一个月前发表的研究论文,表明过度摄取维他命B12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请看Association of High Intakes of Vitamins B6 and B12 From Food and Supplements With Risk of Hip Fracture Among Postmenopausal Women in the Nurses’ Health Study(在护士健康研究中,停经后妇女的食物和补品中维他命B6和B12的高摄入与髋部骨折的风险相关)。
推荐阅读:研究发现:骨折机率增加一半,竟和服用过量维他命B群有关
除了会增加骨折风险之外,过多的维他命B12也与死亡率有正相关性。请看下面这三篇研究论文:
■Elevated Total Homocysteine in All Participants and Pla *** a Vitamin B12 Concentrations in Women Are Associated With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the Very Old: The Newcastle 85+ Study(所有参与者的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和女性血浆维他命B12的浓度与非常老的全因和心血管死亡率有关:Newcastle 85+研究)
■Elevated Pla *** a Vitamin B12 Concentrations A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In-Hospital Mortality in Adult Patients at Nutritional Risk(有营养风险的成年患者血浆维他命B12浓度升高是住院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Association of serum vitamin B12 and folate with mortality in incident hemodialysis patients(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维他命B12和叶酸与死亡率的关系)
上面这三篇论文都是针对特殊族群(高年,洗肾,住院)所做的研究。然而昨天在美国医学会期刊发表的这一篇则是针对一般人,所以它就更应值得大家关注。
推荐阅读:晚上不能吃B群?揭开B群错误吃法
这项研究的调查对象在一开始时总共有40856人,但在经过一系列的筛选之后,最后合格的只剩下5571人(男女约各半,平均岁)。他们依照血浆维他命B12浓度的高低被分配成4组,第一组的维他命B12浓度是小于,第四组则为大于。
在经过八年多的追踪,以及去除所有可能的干扰因素(如年龄,性别,肥胖,肾功能,等等)之后,分析的结果发现,第四组的死亡率约为第一组的两倍。
有鉴于此,研究报告的最后提供这样的建议:
有关维他命摄入过多,特别是维他命B12,已引起关注。Løland等人在2010年进行的一项研究报告说,补充维他命B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进展没有有益的作用,正如先前所假设的那样。
此外,在一项针对75864名女性的前瞻性研究中,补充维他命B12与髋部骨折风险增加相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的结果还可能建议,在没有维他命B12缺乏的情况下,对于是否要补充维他命B12,应谨慎行事。
【科学的养生保健 】授权转载原文出处【维他命B12浓度越高,死亡率越高】
以下是一些血浆站的发展思路和目标:1、增加捐献者数量:一个血浆站的主要目标可能是增加捐献者的数量,以增加可用血浆的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血浆站可以与社区合作,宣传血浆捐献的重要性,并提供给捐献者一定的激励措施。2、提高血浆品质:血浆站的另一个目标可能是提高捐献的血浆品质,以确保收集到的血浆符合治疗和研究所需的标准。血浆站可以通过严格的捐献者筛选和血浆样品的测试来实现这个目标。3、扩大服务范围:血浆站可以将服务范围拓展到更广泛的地区,以便更多人能够方便地捐献血浆。这可以通过增加血浆站的数量、增加移动血浆站的数量、创建新的血浆站以及与其他血浆站建立网络来实现。4、加强市场营销:为了促进血浆站的发展,可以加强市场营销,增加公众对血浆站的了解,并提高知名度。这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广告和与当地媒体的合作来实现。5、探索新的业务领域:血浆站可以探索新的业务领域,如制备和销售血浆制品、推动血浆研究、提供教育和培训、与当地医疗机构合作等。这些领域可以帮助血浆站创造更多的价值,增加收入来源,提高服务质量。
背景 :众所周知,心脑血管疾病如今是一种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并且这种疾病的罹患数量在不断递增。对未知的风险进行评估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数量是重中之中,本文收集了几种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同时本文作者也提出了一些想法。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全身性血管病变或系统性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脏和脑部病变的疾病,常见的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糖尿病和血小板增多等。导致出现此类病情的原因有环境因素和基因因素,例如不合理的饮食,吸烟,酗酒,缺乏身体锻炼等导致,常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是现在也逐步年轻化。为什么要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评估呢?数据显示,我国由于此类疾病导致死亡的数量始终高居不下,每年国家,人民因为这类疾病住院花费的钱财高达百亿元,所以提前进行风险评估,从而降低风险是目前最基本的方法。 技术 : 1. 结果 :耳机传感器采集脉搏波和体温,通过脉搏波波形,得到心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脑血管疾病离不开血流的因素,那么一旦得到血管的压力,我们就可以得知人体此时是否有潜在危险。 讨论 :(1)临床证明脉搏波波形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可以反映出血管外周阻力和血液粘度的变化.(2)多数疾病都会导致人体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而人体的深部体温又是反映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所以体温可以辅助监测人体是否危险。 之所以采用耳机传感测量数据,是因为耳部血管丰富,对耳机的损耗小,并且这种方法用红外耳温计测温,增加了数据的可信度。同时我认为它的优点是方便,无创伤,可以让人们随时监测到自己的身体数据。但是缺点在于它的数据用SD卡读取显示在PC机上,这种呈现的数据并非是一个单纯的红色或者多色警告,它呈现的就是体温和血流动力学数据,这对于一般的人是无法看懂或者能够立马分析自己的危险指标,即受文化程度和专业的限制。如果能够对耳机内部系统进行改良,让显示在人们眼前的信号是简单易懂的,可能更容易投入使用。 2. 结果 :FRS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模型。通过评估年龄、性别、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收缩压、血压是否治疗、是否吸烟以及是否患有糖尿病等来预测10年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结果可以提前帮助人们预防与治疗。 讨论 :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原因非常多,通过一次数据测量就可以预测10年的风险,无疑是人们向往的。这种模型评估的范围广,所以可以预测多种疾病,利用特定的计算工具可以得到疾病的一个危险数值,如果是多个疾病,那么我们可以得到每一种疾病对应的风险,从而防患于未然。特殊的地方在于这个模型的风险评估数值也可估算心脏和血管的年龄,即危险指数越高,心脏和血管的年龄越大,对应的老化程度也增加。 这种模型虽然已经在临床上使用,但是我认为缺点依旧存在。(1)有人种局限,它最适用的对象是白种人群,对于其他人群会出现数据上的偏差,但是中国的ICVD模型可以较好的排除种族因素;(2)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模型面对的疾病范围非常广,虽然人们乐于这种多方面的评估,但是“多”不意味着是好事,它意味着投入临床后会缺乏针对性;(3)没有考虑到一些风险因素,例如家族史,C反应蛋白等。所以模型只是预测一个风险的存在,可能这个模型的结果作用时间高达10年,但是我们无法去预知一切,我认为一个实时的监控更有效。 3. 结果: 免疫透射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低其含量,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临床证明,高水平的CRP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通过这个实验也证明了如果去降低血清中的CRP浓度,那么患者的病情就能够得到改善。 讨论 :这个实验是使用在已患病的病人身体上,那么如果我们把它使用在风险评估上,去提前预防疾病发生就可以有效降低患病数量。我们每年或几年对人群进行血清中CRP的检测,发现过量的数据,就对其进行降低反应。 我认为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1)如果是年年都测,那么成本会非常大,需要的人力,物力不计其数,并且一般的小医院无法进行,人们需要到较大的医院进行检测,所以这并不是一个方便平常之事;(2)CRP不仅参与心脑血管疾病,它最基本的功能还是一种炎症标志物,在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和放射性损伤时含量也会急剧上升,所以在判断是否是心脑血管疾病之前,要首先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CRP上升。 本文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三种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并且三种方法均属于不同的层次角度,分别是机械上的传感器技术,模型数据评估与生理方面的单一蛋白降低技术。三种方法都有其不同的优点,但无一例外的都具备缺点,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需要很长时间,也许在日后科技足够发达,可以研制出方法,但是我认为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完美的。 我认为模型评估不靠谱,通过一些数据去预测评估10年甚至20年的疾病,这些数据也不一定完全准确,这个模型也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类,有的疾病的发生也是迅速的。我比较希望第一种的设备能够改善后使用,不一定就是耳机,只要能够戴在身上,随时随地对于数据发出警报就行。或者日后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类可食用的药丸或者其他东西,像个小机器人一样进入人体,像巡逻员似的检测数据发给人们,然后再被消化排除,当然如果它能在人体中作用几个月更好。[资料来源] [1] 杨阳,杨琳,王薇薇等.一种监测人体体温及脉搏波的耳机装置[A].中国医学设备.2013,10(5) [2] 徐嘉纯,常进,宫海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对中国高血压防治的启示[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9,17(3) [3] 杨靖,李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血清C反应蛋白治疗前后比较[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19(1)
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以下是我带来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据世界心脏联盟的统计,全球每病死3个人中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全球每年因心脏病和中风病死的人数高达1750万。有专家指出,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我国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每12s就有1人因中风或心肌梗死而倒下。我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全部病死人数的40%左右。近5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仍呈明显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己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大部分心血管疾病都属于慢性疾病或反复发病,患者在医院经过治疗,度过急性发作期出院后,仍需要持续治疗,并需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降低病死率。为此,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01名即将出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其对回归社会后连续性护理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从而为临床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护理人员专业化培训提供理论依据,现将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2009年1一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我院3个心血管病区中即将出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1例,其中男58例、女43例,年龄21~86血管疾病入院治疗,或在院期间确诊为心血管疾病;(2)经过临床治疗,符合出院指征;(3)自愿参加本调查;(4)无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101例患者的文化程度:本科10例,大专18例,高中及中专21例,初中30例,小学17例,文盲5例;职业:工人18例,农民7例,干部30例,军人12例,教师4例,公司职员11例,其他职业19例;疾病类型:冠心病53例,高血压31例,心肌梗死18例,心律失常11例,心绞痛11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其他疾病20例;其中患有一种心血管疾病者62例,患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心血管疾病者9例;手术及治疗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7例,心脏换瓣手术5例,介入治疗5例。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两部分:(1)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是否伴有其他慢性疾病、手术史及吸烟饮酒史等20项;(2)心血管疾病患者连续性护理知识和技能调查表,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含9个条目)、治疗相关知识(含13个条目)、康复相关知识(含27个条目)以及社会生活知识(含13个条目)等4个一级维度共62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评分:非常熟悉计5分,比较熟悉计4分,熟悉计3分,比较陌生计2分,完全不知道计1分;得分越高表示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越好。问卷经2位护理教育专家和3位临床护理管理专家审阅后修订而成,内容效度为,Cronbacha系数为。各病区指定专人发放和回收问卷。调查前,由研究者对发放问卷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使其了解问卷的设计原则、调查目的及填写要求。在患者即将出院时,调查人员向患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征得同意后请患者以无记名方式自行填写问卷。因视力等原因不能自行填写的患者,由工作人员逐条阅读并向其解释后,根据患者的选择代为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1份,回收有效问卷101份,有效回收率为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形式表示。
2结果
患者对连续性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总体认知情况。101例患者62个条目得分集中在3分左右,提示患者对连续护理知识和技能的认知总体处于基本熟悉和了解的水平。其中得分最低的条目为“知道安装起搏器后的注意事项”,得分为(±)分;最高为‘我感觉自己的生活很有意义”,得分为(±)分,两者均属于“康复相关知识”维度。
患者连续性护理知识和技能各维度的得分。疾病相关知识的9个条目,患者掌握较好的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是发病时的处理方法、复诊前的准备工作和复诊时间等,但对复诊指征、检测恢复状况、心功能评估等较为专业的知识掌握不理想。
患者对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治疗相关知识的13个条目中,患者对服药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好,对伤口护理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差。患者对康复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康复相关知识的27个条目中,患者对心理、饮食及睡眠等方面的掌握较好,对康复锻炼、起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理想。
患者对社会生活知识的认知情况。社会生活知识的13个条目中,患者对临终关怀和社会交往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好,但对保险与法律方面知识的掌握较为欠缺。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对连续性护理的认知状况不容乐观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住院治疗后即将出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对于自己回归社会后需要掌握的连续性护理的认知水平总体处于基本熟悉的程度,得分为~分,平均(±)分,其中有12个条目得分低于分,提示心血管疾病患者普遍缺乏连续性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尚未完全具备回归社会后实施有效自我护理的能力,不利于其疾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究其原因,可能是我国连续性护理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在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普及,大型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没有形成畅通的患者交接和信息传输渠道,患者没有形成出院后需要继续完成后续的治疗和自我护理的意识,没有主动获取疾病治疗和康复相关知识的习惯。此外,我国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覆盖面较窄,目前的健康教育主要针对疾病本身的防治和护理,从护理管理者到临床护士都对慢性病健康教育缺乏全面的认识。因此,亟待建立较为完善的贯穿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始终的系统的健康教育模式。
心血管疾病患者连续护理认知的各维度分析
心血管疾病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掌握较为理想由表1可知,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9个条目的得分均高于分,达到了熟悉的程度,但是离非常熟悉的程度仍有差距。可能是因为大部分心血管疾病均属于慢性病,且一些患者同时罹患多种疾病,长期的治疗使得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有了一定了解,尤其是发病时的处理方法、复诊准备和时间等重要知识掌握较好,提示患者的认知水平与其获取知识的意愿有关。
心血管患者掌握的用药知识优于伤口护理
前3位均属于用药方面的知识,而后3位均是伤口护理知识。可能是因为服药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该类疾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联合用药,才能使得相关检测指标达到要求;与介入治疗、手术等有创治疗方式相比,药物治疗更受患者及家属的欢迎,能够被接受,并作为长期的治疗手段被坚持,并不断摸索总结适合自己的用药方案。同时,用药指导作为医院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长期的实践与摸索中己经形成了较为规范、科学的教育模式,而造口、伤口等专业化护理起步较晚,尚未形成成熟的教育方式,且手术等一些会给患者体表形成伤口的治疗方法在绝大多数患者而言只接受一次,既没有经验,又没有长期接受该方法治疗的心理准备,因此,获取该类知识的意愿不强,进而导致其认知水平较低。
心血管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表3显示,62个条目中,得分最高和最低的条目都属于康复知识维度。心血管疾病患者对康复充满了信心,且对饮食、睡眠等生活常识了解较多,但是没有针对性掌握所患疾病的康复知识,不能恰当把握各种活动的节点,难以循序渐进地开展康复锻炼,尤其是对安装起搏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必须远离磁场,不能进行核磁检查等特殊要求及其注意事项了解较少。可能是因为上述内容大都是患者出院后面临的问题,住院治疗期间未涉及到。因此,护士没有针对上述内容给予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而是将宣教的重点放在疾病本身和患者住院阶段的治疗和护理上。这一现象说明连续性护理的理念尚未在护理人员中普及,目前临床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的仅是阶段性的健康教育,护理的连续性往往因患者的出院而中断,强调以患者自我管理为前提的疾病管理,即全民医疗干预和沟通活动开展仍不理想。
心血管患者的社会生活知识有待提高由表4可知,心血管疾病患者对临终时医疗机构的选择权等临终关怀知识较为了解但对保险知识、种类、如何维权等保险与法律知识的了解较欠缺。究其原因,可能是随着我国人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步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况和媒体的频繁报道,使得大众对临终关怀不再排斥,而是采取一种直面的态度并逐渐认同;而保险种类繁多、保障医疗消费者的'法律法规知识普及面窄等因素,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选择保险种类和利用法律保障自己合法权益方面显得茫然,这仍是医院健康教育与社区连续护理有效衔接的薄弱点。
管理对策健康教育是应该坚持不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的基本措施,是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161,只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7。因此,加强和规范健康教育是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对连续护理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选择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也可直接深入社区,或与社区合作,开展康复知识讲座和法律、保险常识普及工作,在随访的同时也实现了对患者的连续性的评估。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效结合,重点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将护士口头教育的枯燥形式转变为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可采用患者现身说法等经验共享的方式19,为患者传递综合性的教育内容。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注重效果评价,将健康教育的最佳效果定位在能否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才能保证健康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使患者真正受益。
综上所述,目前心血管疾病患者对连续性护理的认知水平亟待提高,强化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鉴于目前社区护理发展不平衡,社区的护理资源十分有限,社区康复护理指导不能实现有效地延续提倡医院应该规范对患者在院期间的连续性护理知识的教育,通过规范的健康教育使其实现自我护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引导患者树立连续护理观念,是满足患者连续护理需求、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心血管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持续增长,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庞大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加强护士的培养,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是我们要共同面对并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心血管疾病患者持续增长的现状,护理工作面对的难点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讨论。
1心血管疾病发病与治疗现状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报道1,估计全国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亿,每5名成年人中有1名患心血管疾病;2009年我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粗率万人;全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300万人,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死因的首位。我院2010年完成心脏外科手术7293例,较2009年提高了近20%,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术15833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7716例。由于患者数量增加,使临床护理工作量激增,医护比例失调、护理人力配置不足等问题凸显,超负荷工作状态给护士的身心健康及患者安全造成极大影响。
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技术不断更新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研宄取得了重要进展,2007年870所医院能独立开展PCI,年完成PCI数量为100例的有299所,占医院总数的;中国大陆2009年心脏外科手术总量为157444例,比2008年增长了,其中体外循环手术量为128358例1。在手术数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新技术、新业务也在临床广泛开展,例如: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应用,循环功能支持性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体外膜式氧合),持续动脉(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技术应用等机械辅助装置已成为救治危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积极有效的手段。随着心血管疾病诊断及治疗技术的不断改善,使复杂和疑难患者获得救治的机会增加,患者年龄也更趋向高龄或低龄、低体重婴幼儿,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跟上医学的发展步伐。
2心血管疾病专科护理凸现难点问题
患者方面
病情的复杂性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具备1个甚至多个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因素,高血糖、高血压及其合并症所导致的靶器官受损,影响到患者的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同时,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提高,非心血管疾病病房中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住院患者比例增加。患者病情的复杂性提高以及住院患者的覆盖面扩大,使疾病的治疗和护理难度显着增加。
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增加中国1999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8月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接近亿,总人口比重接近。随着人群寿命的延长,患者中高龄患者的比例增加,使诊疗和护理的风险增高;同时,他们除了自身所患疾病之外,还存在视、听、感觉、运动功能减退等老年问题,存在较大的护理安全风险。随着医学信息化普及程度提高,公众的医学知识越来越丰富,对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治疗的高风险、对疾病转归的不确定性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护理方面
护理教育方面近年来,我国护理教育规模逐步扩大,教育层次显着提高,然而从社会对护理人力需求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6。我国护理专业中专、大专及本科的起始教育均为通科护理教育,对毕业生的首要要求是具备临床护理实际工作能力。但新毕业护士的心血管疾病专科知识相对缺乏,与临床护理的需要有较大差距。范珊和胡晓鸿7的调查显示,低年资护士进入临床后,对专科知识培训的需求非常迫切,认为培训“非常必要”和“必要”的护士占92%,而排在前3位的是心脏外科常用药物、监护技能和心脏外科专业基础知识,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的专业培训。
护理人力配置方面据2010年卫生部统计年鉴8,2009年我国的医护比仅为1:,要达到卫生部公布的1:2的理想医护比,还缺注册护士190万人《护士条例》颁布后,特别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以来,护士数量较快增长,但医护比例失调的情况依然存在。卫生部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中规定:要根据各病房(病区)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病情配置护士,病房(病区)实际床位数与护士数的比例应当为1:。随着护理工作内容的不断丰富,新技术、新业务的陆续开展,危重、疑难病例的持续增加,对心血管疾病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护理人力资源的有限性与患者数量的增加、医院床位不断扩充的现状,使护理人力短缺的情况依然存在。加之除了正常休假之外的病假、婚假、产假等,使实际在岗护士人数低于配比人数,加重了护理人力不足的局面。
护士专业化发展方面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护理工作要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的整体观念出发,满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护理需恶“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亦要求病房实行责任包干制,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出院指导等所有的护理工作都由其责任护士全程、全面负责。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瞬息万变,临床诊疗技术日趋复杂,科室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应急突发情况多,对护士的临床决策能力要求非常高。护理临床决策是一个由护士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贱经验对患者做出护理判断的复杂过程,需要护士具备心血管专业的核心能力。2007年5月卫生部颁布《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以指导各地规范开展专科护理领域护士的培训工作,尚未对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的培养对象、培训目标、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做出规定。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的培养现状与护士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尚存在差距。
3对心血管疾病专科护理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卫生部马晓伟副部长在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第二次工作例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护理队伍“量”的激增是护理实贱发生“质”的飞跃的必要条件,是实现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重要条件。要达到责任到人、工作到位,护理人力的保证是基础。目前,心血管疾病病房护士的配置尚无统一标准,建议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自理能力测算护理人力需求。王玉玲和孙秀杰[14通过对包括心脏内科在内的4个试点病房的实贱,提出按患者自理能力将生活护理分为3级,完全依赖者为A级护理,部分依赖者为B级护理,完全自理者为C级护理,不同护理级别的患者分别按1:、:和1:配置护士。考虑到心脏外科患者病情观察、协助治疗和促进康复的需要,护士配置应适当高于此标准,特别是移植病房、心血管疾病病房等。
加强护士培训
建立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要求提高,临床诊疗技术日趋复杂,护理职能扩展,均对护士的能力和素质不断地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6。临床低年资护士是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不断补充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心血管疾病护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加之患者的病情趋于复杂和疑难,开展低年资护士的规范化培训迫在眉睫。针对此问题,我院尝试院科两级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将大专、本科毕业3年,中专毕业5年的护士按照工作年限划分为N1、N2、N3共3个层级,N1级护士定期进行基础知识及技能考试、撰写读书笔记;N2、N3级护士在此基础上,要求完成病例积累、承担小讲课、本科生带教等工作。在病例积累的过程中逐渐培养护士的主动学习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护理部将考核结果纳入护士评优、晋级、合同护士转正工作中。在注重专业培训的同时,通过护理投诉案例分析、人文关怀专题讲座等形式,使护士认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学习沟通交流的方法,改善服务,满足患者的需要。
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继续教育是护士不断更新知识的有效途径,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既是护士享有的权利,又是应尽的义务。作为护理管理者应大力宣传继续护理学教育的重要性,加强继续教育的管理,护理部、科室制订不同层级的继续教育计划,并纳入护理管理考核指标。我院每两年举办的“五洲国际心血管疾病研讨会暨护理学术交流会”已连续举办6届,为护理同仁搭建了良好的专业交流平台。同时我们将心肺复苏技术、除颤器应用、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常用心血管药物等心血管疾病护理知识与技能作为必修内容,通过护理查房、病例讨论、小讲课、自学、操作考核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实施临床护士分层级继续教育培训,将课程设置及培训形式根据各层级护士的需求结合岗位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从而确保培训效果。
学历教育与专科教育相结合目前,中专、大专学历的临床护士通过在职教育提升学历水平的比例很高,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729名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历教育。从调查反馈中发现,大专及本科学历教育阶段课程的设置中,有大部分内容存在交叉,有部分内容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很少,如果将大学课程设置与临床专科学习的内容紧密结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大专、本科学历的同时,更深入地学习所在专业的相关知识,更有利于临床护士专科素质的提高。
探索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的培训方式
我国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尚在探索中,目前多以参加ICU专科护士培训作为替代途径。周丽娟等报道了两期全军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培训经验,提出准入标准为大专及以上学历、专科护理工作2年以上或从事其他专科护理工作4年以上的注册护士。这与目前ICU、急诊、手术室、肿瘤等领域的专科护士准入标准基本相同。但在培训时间、方式、教材、考核标准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宄。针对目前采取的短期脱产培训存在培养周期长、培养人数有限的情况下,建议发挥ICU专科护士的作用,开展分层级培训,医院内组织心血管专业学习班,采取脱产学习、小班授课、理论与临床实贱结合的形式培养临床护理骨干,以满足临床护理需求,提升护理水平。
4小结
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心血管疾病专科护理面临的难点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如何合理配置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人力资源、探索建立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确定专业核心标准、开展专科护士培养工作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随着春节临近,国家相关部门也印发工作方案,部署加强当前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相关专家也提醒,春节期间,应加强对脆弱人群的保护力度。一起来关注最新疫情消息。多地公布新冠感染率调查情况近日,海南、浙江、四川等多地通过问卷调查公布了当地新冠感染数据。2022年12月30日晚间海南省疾控中心发文介绍,截至12月27日12时,共有33682人填写了第二轮海南省新冠病毒感染情况网络调查问卷。分析称,调查对象中有的人在12月19-25日期间感染新冠病毒,较上轮(12月12-18日)感染率()上升倍。此外,30日,海南省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近日,海南省每日新增新冠感染人数处于高位波动期,全省预计感染率已达50%。三亚市、海口市整体上已过感染高峰。浙江多地近日召开发布会,通报感染情况。根据研判,衢州市在2022年12月底进入感染高峰期,2023年1月初(元旦左右)达到第一波高峰,并进入高位平台期,可能在1月底(春节后一周)达到第二波高峰,同时,在达到感染高峰后一周左右,可能出现重症高峰;舟山市估算全市目前感染人数比例达到30%至40%,总感染人数接近40万人,估计于12月底进入疫情高位平台期,高峰期维持一周左右。2022年12月26日,四川省疾控中心发布问卷调查(第二次)结果显示,省内158506名被调查者的感染率为,另外还有28%的调查人群虽未测核酸或抗原,但有发烧、咳嗽等类新冠病毒感染症状,因此本次调查人群的新冠病毒实际感染率应高于。全省阳性检出的高峰期集中在2022年12月12日至23日,目前日新增感染已处于回落阶段。此外,针对网传北京已有德尔塔毒株等新冠病毒变异株流行,北京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研究员潘阳近日表示,近两个月来,北京市流行的新冠病毒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分支和分支。近期没有在社会面发现XBB、等变异株流行,也没有发现原始株、德尔塔等非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陈赛娟院士等团队:元旦前后北京等地疫情接近尾声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赛娟2022年12月31日表示,近期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的人群中,重症主要集中在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群体中;元旦和春节即将到来,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都需要重点关注。陈赛娟团队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范小红团队联合攻关,在Frontiers of Medicine发表研究论文《初步分析我国2022年秋冬新冠疫情中奥密克戎亚型多样性与流行病学特征》。研究人员初步判断,此轮奥密克戎疫情感染人数于2023年元旦前后在北京、广州、上海、重庆等城市接近尾声。基于对重庆市主城区和郊区数据的数学模拟分析,研究团队认为,疫情峰值在郊区有所延后,且其感染峰值将在春运期间因疫情扩散加速而显著增强。对于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等省,估计在农村和中小城镇地区的感染峰值将于2023年1月中下旬出现。研究指出,国内农村和中小城镇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且有大量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人群;春运期间城市和农村人口流动将极大影响疫情走向。研究团队认为,当前急需为奥密克戎疫情向农村地区扩散启动应急计划,将更多医疗资源配置到农村基层,做好有效药物和新型疫苗的应急使用许可,做好抗新冠病毒特异药物及辅助性药物、疗效确切的中药的生产储备、分配和临床合理使用;实施分类、分层治疗,加强中小城镇重症救治能力;继续精准用好非药物性公共卫生措施(在室内空间佩戴N95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公共交通工具适当增加班次以避免人群过于拥挤等),努力削减疫情峰值,缓解医疗系统和医务人员的沉重压力。研究团队同时提出,要继续做好高危人群全程免疫接种,启动高风险人群的第四针免疫加强针接种;加强个人家庭防控知识技能普及,做好健康宣传和风险沟通,保护民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生命健康,确保中国平稳走出疫情,促进社会经济有序恢复发展。官方印发:加强当前农村地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方案2022年12月31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工作方案,部署加强当前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关于健全基层疫情防控体系,《方案》提到“加强对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以省内城乡医院对口帮扶关系为基础,遴选省内城市综合实力较强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按照分区包片原则,与各县(市、区、旗)建立对口帮扶机制,依托县域医共体做好分级诊疗衔接,完善基层首诊、接诊、转诊流程。统筹县域内医务人员调配,结合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口和服务量,加大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配备力度。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逐级建立医疗卫生人员梯队,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发生短缺时,梯队人员立即通过驻点、巡回医疗等方式予以填补。关于提升重症救治水平,《方案》首先提到“加强县级医院重症和传染病医疗资源建设”。县级医院是三级医院的,加快完成综合ICU监护单元建设和升级改造。参照综合ICU标准,立即启动除综合ICU外其他专科重症监护床位扩容改造工作,配备满足综合重症救治需要的监护与治疗设备。县级医院是二级医院的,应当独立设置重症医学科,按照综合ICU标准建设和改造重症监护单元。加强缓冲病房和传染科建设。建立由重症医学专业医护人员、经培训的其他专科医护人员组成的混合编组工作模式。城市对口帮扶医院应当派出重症医学专业医护人员为县级医院重症、内科、儿科、急诊科等医护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提升其重症识别、应急处置和综合救治能力。关于加强农村重点人群防护,《方案》提到“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加快扩大农村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对重点人群实现签约全覆盖。通过电话、视频、微信或线下随访等方式加强对居家治疗观察人员的健康监测、用药指导、抗原检测等服务。对缺乏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残疾人、孤寡老人和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等,要协助其进行健康监测并及时向乡村医疗机构反馈。鼓励为农村地区合并基础疾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发放免费健康包。疫情严重期间,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精神专科医院等人群集中场所应采取严格的封闭管理和内部分区管理措施,防范疫情引入和扩散风险。春节临近,如何保护脆弱人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当前,“小地方”的疫情传播不像大城市这么迅猛,但是传播的持续时间比较长。随着春节人员的返流,可能会在当地引起一波输入性高峰。目前感染率比较高的地区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原来感染率非常低的地区受到的影响就会较大。对于感染率还不高的地区,要尽量减少大规模的人群聚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常务副院长裘云庆指出,按照病毒的发展规律来看,重症高峰一般会在感染高峰出现的2周到3周后出现。面对可能到来的重症高峰,如何更好地保护脆弱人群?裘云庆说,从个人角度来看,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是发展为重症的重点人群,这些人群一旦发生感染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能麻痹大意,现在很多人对于疾病严重性的认识依然不够,建议此类人群或者症状比较严重的人群在感染初期就进行CT影像检查和必要的早期抗病毒治疗。上海警方严打涉疫违法犯罪活动 抓获20余名殡葬“黄牛”据东方网报道,近期,针对哄抬药价、殡葬“黑中介”、非法销售新冠抗原检测套装等涉疫违法犯罪行为,上海警方高度重视,成立了由治安总队、经侦总队、刑侦总队等单位组成的打击涉疫违法犯罪工作专班,对借疫情扰乱社会秩序、非法牟利的不法之徒坚决予以重拳打击。殡葬服务事关生命尊严。对于疫情期间市民群众反映存在殡葬“黑中介”的情况,上海警方坚持打早打小,主动会同市民政部门,对12345市民热线及110等举报中涉殡葬黑中介的线索逐一排查梳理,重点对殡葬业“一条龙”从业人员涉嫌非法经营、非法获取家属信息、伺机哄抬殡葬服务价格,甚至未提供真实服务存在等涉嫌违法犯罪的线索,逐一排查梳理,形成专案实施精准打击。2022年12月29日,徐汇分局破获一起涉嫌高价收取殡葬费用的案件,3名犯罪嫌疑人在网上发布殡葬中介信息,以每单增加50%以上服务费提供殡葬服务非法牟利。此外,上海警方还派出专项督导组,采取着装和便衣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殡仪馆、医院开展巡查,及时查处“黄牛”扰乱秩序、获取不法利益等违法行为,及时整改各类问题隐患。12月29日,虹口分局在宝兴殡仪馆周边开展巡查时,现场抓获20余名殡葬“黄牛”,相关违法人员在没有殡葬服务需求和相关证明手续的情况下,通过插队等方式将得到的业务受理名额以1500至2000元不等的价格贩卖给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扰乱了市民办理业务的正常秩序。目前,上述违法人员已被依法行政处罚。山东:新冠相关症状互联网诊察费 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据大众日报,日前,山东省医疗保障局、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互联网医疗保障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新冠相关症状互联网诊察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与线下报销政策一致。《通知》明确,具备互联网医院资质、互联网诊疗服务资质的公立医疗机构在线提供新冠相关症状的首诊服务,按各地现行线下诊察费价格政策执行。互联网复诊等其他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仍按现行政策执行。开展互联网复诊不得按首诊诊察费价格收取费用。新冠相关症状互联网诊察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与线下报销政策一致。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医疗保障经办机构签订服务协议的,其医疗保障支付标准参照同级同类公立医疗机构医疗保障支付标准执行。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过程中,若发现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或存在其他不适宜在线诊疗服务的,医师应当引导患者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山东省鼓励医疗机构提供24小时网上咨询服务,为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透析患者和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提供就医及心理咨询、用药指导服务。鼓励医联体内上级医院通过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培训等方式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高风险人群的识别、诊断和处置能力。《通知》提出,各地要及时做好信息系统改造、编码维护和处方流转工作,探索开展药品线上开方、药店自取服务及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配送药品到家上门服务。对参保人的“互联网+”医药费用及时联网结算。县级及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互联网诊疗服务的监管,指导医疗机构合理诊疗、合理用药。医疗机构要落实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质量安全责任,确保线上线下医疗服务一体化、医疗质量安全同质化。医保部门要及时结算支付“互联网+”医疗费用,加强智能审核,促进医保基金合理规范使用。
当前,部分地区疫情反弹,我国面临德尔塔和奥密克戎毒株输入疫情的双重挑战。春运即将开始,人员流动和聚集大幅增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发生疫情的地区,要加快筛查、流调、隔离,尽早发现和管控风险人员,尽快阻断传播途径;推进落实区域协查,严防疫情外溢扩散。要千方百计保障群众的物资供应和基本就医需求,确保群众诉求能得到及时回应和解决。下面,和我一起看看德尔塔病毒相关知识吧。
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有多毒?
德尔塔(Delta)病毒一般指德尔塔(最早在印度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是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最早于2020年10月在印度发现。
1、传播速度快:
呈现跨省传播,目前我国至少20个城市有波及;新冠变异病毒Delta毒株已扩散至100个国家左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易传播的新冠病毒变异株。
2、传染性强:
广东广州曾出现无接触情况下14秒病毒传播案例;英国公共卫生部发布数据称,英国最近一周报告的Delta确诊病例,比原本的数量增加了46%,目前Delta变种病毒占英国新增病例99%。
德尔塔变异毒株一共有13处突变,可能造成S蛋白结构的改变。有研究数据表明这些突变会影响病毒的传播性,以及被抗体中和的能力。
3、潜伏期短:
钟南山院士表示,德尔塔病毒在身体中的潜伏期比较短,两三天就会发病,甚至有些24小时就发病。有的德尔塔10天之内有5代传播。
4、症状不典型:
德尔塔毒株感染患者早期可能仅表现乏力、嗅觉障碍、轻度肌肉酸痛等症状;这并不像新冠病毒变异前的表现:发热、乏力、干咳,还可能出现咽痒、咽痛、鼻塞、流涕、腹泻、味觉异常、嗅觉消失等症状。
5、治疗时间长:
从目前观察的结果看,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比起变异前的感染者,治疗周期更长,而且更易发展成重症。
6、密切接触者重新定义:
过去认为,密切接触者是发病前两天,患者家里的人还有同一个办公室的,或者一米之内有共同吃饭、开会等等,这叫密切接触者。
根据德尔塔病毒的特点,对于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的密切接触者的定义做了修改,在同一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建筑、发病前4天和患者相处在一起的,都属于密切接触者。
新冠疫苗是否对德尔塔还有效?
大家最为关心的就是,我们已经接种的新冠疫苗对于这种变异病毒是否有效?
《自然》杂志在6月10日上线了一篇研究论文表明,完整接种两剂mRNA新冠疫苗BNT162b2的2周或4周后,人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对德尔塔毒株仍然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尽管疫苗对德尔塔毒株的防护效果有所减弱,但仍然能显著降低出现新冠症状的风险。完全接种两针mRNA疫苗,保护效力可达88%。
说明目前接种的新冠疫苗,对于变异病毒仍有有效,所以,没有接种的人群,请尽快配合接种新冠疫苗,尤其是容易发展为重症的老人和孩子,尽快配合相关部门完成疫苗接种。
继续做好个人防护的重要性
疫苗不是万能的,不管是否接种疫苗,都继续做好个人防护
即便是接种了疫苗,也 不能保证100%预防新冠病毒 ,更不能保证100%预防变异病毒;因为接种疫苗本身并不是100%能产生抗体。
卫健委指出,我们 现在应对预防新冠病毒的方法对于变异病毒德尔塔仍是有效:
1、正确佩戴口罩,防止飞沫传播。
尤其是2021年,大部分人认为新冠病毒已经被控制住了,在很多场合都不佩戴口罩,甚至很多人去医院都不戴口罩,真是让人费解和头疼。
2、勤洗手保证手部卫生,要用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洗手液。
勤洗手这个习惯,即使没有新冠病毒,我们也应该作为日常预防疾病的习惯养成,而不是说新冠来了我就勤洗手,新冠走了我就不洗手了。何况现在新冠还没走,而且还变异了。
3、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聚集。
2020年新冠爆发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能按时开窗通风,避免聚集,可是今年疫情得到了一定控制,很多人都放松了。其实很多习惯,我们需要长期坚持,一旦养成好习惯,终生获益。
4、出门后不要用手接触鼻和眼睛,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这些个人卫生的习惯,在疫情期间要强调,即使疫情结束,我们也要反复强调。
5、注意保持社交距离。
目前新冠病毒,并没有被我们消灭,我们还应该提高警惕,尤其是变异病毒更加厉害,我们不论是出门还是上班都应该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
6、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全程佩戴好口罩。
前往过中高风险的人群,一定联系相关部门,做好隔离。出现发烧症状,尤其是前往过中高风险的人群,更应该及时就医,且要配合好医院,按照规章制度,全程佩戴口罩。
德尔塔变异株感染如何治疗?
目前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对症支持治疗。
科普划重点:
看似小小的病毒,折腾我们人类两年,至今仍未被我们消灭;相反狡猾的病毒变异了,在我们彻底消灭新冠病毒前,我们能做好的就是个人防护和配合疫苗接种,这是目前预防和控制新冠病毒以及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最有效的方法。
有。冠病毒是全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在对病毒开展的研究中,全世界科学家紧密合作、联合攻关,在病毒溯源、流行趋势预测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科研人员的成果以科技文献作为载体,与全球的同行进行交流与共享。截至2020年5月23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共收录、索引全球科研人员发表的4500多篇相关文献,定量分析发现,新冠病毒研究的全球合作广泛而普遍,其中,中美两国科学家发表的新冠病毒学术文献最多,且二者数量相当,中美也都是彼此最主要的科研合作伙伴,两国科学家共同发表的论文达149篇。中美两国发表论文最多且数量相当对新冠病毒相关关键词进行索引后发现,在这些来自全球121个国家和地区的论文中,中国(含港澳,不含台湾)与美国发表的论文量最多,且两者论文数量相差无几;第二梯队为意大利与英国,均发表了500篇左右的论文。从研究机构方面来看,共计有4600余家机构参与了新冠病毒相关研究,其中位于中国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发表了115篇论文,论文数量位居所有机构榜首;从学术期刊方面来看,英国、美国和中国在顶级期刊发文量位列前三;另外,中国的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发表了的新冠病毒相关论文最多,其次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情绪心理学属于心理学范畴,是研究我们人类情绪的一门学科,包括快乐与悲伤、期望与失望以及爱恋与淡漠、愤怒与恐惧、忧郁与焦虑等情感变化的奥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情绪心理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色彩是艺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色彩的科学应用能够充分调动观者的心理情绪,从而表现出最真实的心理反馈。现阶段,对于色彩应用方面的研究还较为稀缺,能够借鉴与学习的研究成果凤毛麟角。同时,色彩也是自然界赠与人类最盛大的礼物,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感官体验,为想象力插上了飞跃的翅膀。在这个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各种色彩对人们的情绪、心理、感官世界产生著不同的影响,在这种色彩的薰陶与感染下促成人们产生了独特的审美观点,作为一种情感与思想的抒发方式,色彩是最直观也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能够对观者产生情绪心理上的影响并通过其行为反映出来。
人类对某些事物的记忆有时候会停留在对某种代表性色彩的记忆上,或者通过代表性的色彩得到启发,从而引发对该事物的思考、想象、回忆,当某些色彩冲击到人类记忆的敏感神经元时,将能够改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类的心情或者举止行为。色彩不仅为人带来感官上的体验,更能够为人类表达与抒发思想情感,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色彩的影响力,更多更全面的在艺术设计中应用色彩,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关于情绪的理论概述
人们的情绪实际上是需求与客观事实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其内容主要包括了面部表情、生理反应以及情感抒发这三种因素的综合统一。也就是说,情绪是人类心理以及生理对于客观存在的事物,所产生的最直接的情感表达,体现了人类的主观需求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关系。在本文中所提到的情绪,与情感具有相同的性质属于同一理论概念。从某种角度来分析,情感与情绪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情绪是情感的直接表达,情绪的波动反映了情感的变化过程。同时,情感渗透于情绪之中,缺少了情感的影响,情绪的抒发缺少真实的感官体验,而情感离开了情绪,则无法显现出来。
二、色彩对人情绪心理的影响
情绪与色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的情绪能够通过不同的色彩表达出来,同时不同的色彩也能够 *** 或者引发人们产生不同的情绪心理。从物理学以及生理学的角度来讲,根据色彩不同波长的理论依据来研究,不同的波长对人们视觉的传达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人们对不同色彩所形成的情绪心理也各不相同,例如,实验研究发现,在所有色彩中蓝色的波长是最短的,在其对人类的视觉 *** 下,能够使人们情绪逐渐平静下来;
而在这其中红色的波长是最长的,通过红色对人们视觉上的 *** ,能够让人们感到情绪澎湃充满活力。往心里学层面分析,人们的联想受到不同颜色的引导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最终形成情绪上的相对反应。譬如:人们看到红色时,总是能想到温暖热烈的火焰,从而产生兴奋与激动的情绪;看到黄色时,能产生愉悦、明快的心理情绪;看到紫色时,会让人感到忧虑不安;而看到白色时,能让人产生冷静与理智的心理情绪。
在掌握了这些色彩对人类心理情绪的影响之后,科学合理的将这些色彩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能够发挥色彩的更多价值。曾有实验研究结构显示,将儿童医院的整体装饰颜色,从白色基调变换为以绿色为主的彩色基调时,儿童对于医院的恐惧与排斥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有所减弱,心理情绪上也得到了充分的安抚,更有利于儿童疾病治疗的进行。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经历,当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感到疲惫的时候,都会产生想去森林或者大自然放松心情的想法,这是因为绿色能够愉悦人们的心情,能够有效舒缓紧张的情绪让人能够放松下来,心灵得以释放和平静,在这过程中有效缓解疲劳与压力。
三、情绪心理在艺术设计色彩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艺术设计色彩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单纯的追求视觉体验上升为心理情绪方面的要求。由此可见,色彩的审美通常受到情绪心理的影响。
一在产品设计中运用色彩心理情绪所形成的审美
在产品设计中灵活的应用色彩,能够有效提高该产品的艺术美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视觉体验,从而加强人们的购买动机和欲望。较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近几年风靡全球的苹果手机,其选用了简单质朴的黑、白两大色系作为手机的主要色彩,众所周知,黑色是庄严、稳重的代表,而白色象征著纯洁和坦率也是在宗教中最为圣洁的色彩,这两种简单的颜色对于大众来说比较易于接受,因此,苹果手机在设计中运用黑、白两种色彩,一方面有别于市场上花样繁多的手机走简约商务路线;另一方面,巧妙的运用色彩搭配成功扩大的消费群体,促进了产品的消费。
二在室内设计中运用色彩心理情绪所形成的审美
在室内设计中灵活运用色彩,对于使用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譬如在设计儿童房的时候,多选用一些较为活跃的色彩如橙色、绿色、蓝色、黄色等,创造一种温馨的环境,能够对幼儿良好性格养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色彩的应用对于现代设计情绪心理的发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并且是表达心理情绪最直观的手法,这些特点在现代工业产品设计、室内设计中表现最为突出。色彩对人们心理情绪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因此,现代设计师需要对各种色彩的含义,以及对心理情绪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出在设计中合理应用色彩的增加设计价值的方案。
一、一般临床资料
李某,女,20岁,体态正常,在入学身体和心理检查中,未发现重大疾病史和精神病史。现为大学二年级学生,在家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姐姐。父亲在求助者初中时因车祸去世,之后母亲外出打工,求助者一致和奶奶生活。来访者性格偏内向,自卑,敏感,自尊心强,做事追求完美,有强烈的责任感。
二、主诉
近三个月来感觉焦虑,失眠也有三个月,害怕与同学交往,特别是比自己高的同学。大学一年级来过心理咨询中心,咨询过一次后感觉效果很好。但最近由于同学又和自己开玩笑,嘲笑自己身高,给自己取外号,但不敢直接和同学冲突,内心压抑,不愿意去上课,食欲下降,学习效率降低。求助者觉得自己与同学交往很功利,只愿意和对自己有帮助的同学交往,很讨厌这样的自己,很想改变现有的人际关系和自卑心理,因此前来咨询。
三、评估与诊断
根据求助者的症状咨询师选用SAS焦虑自评量表测试,结果得分显示:总粗分52分,标准分65分。属于中度焦虑。
根据李某的症状结合心理测验结果,其问题具有现实性的强烈 *** ----同学嘲笑自己身高引起的,内心冲突有现实意义,也有求治的愿望,不良情绪持续时间约三个月左右,出现了睡眠问题,不良情绪已经泛化,学习受到影响,求助者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一致,知情意协调一致,且没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因此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咨询师认为来访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有现实意义的,具体来说没有明显的生物学原因。心理原因可能是求助者一直以来就认为自己所有心理冲突产生的原因都是由自己身高引起,对自己认识不合理和同学关系不好就是自己长得矮,不自信,只要身高没有改变,自己心理问题就不可能解决。从社会原因角度分析,由于人际关系发生了变化,缺乏家庭支援系统,同学间人际关系差,也使得来访者有如此强烈的情绪反应。
四、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后确定如下咨询目标:近期目标是帮助来访者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和失眠状况。使求助者恢复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功能,能够顺利应对日常生活和人际压力。长期目标是帮助求助者认识其对于自我认识存在不合理信念,学会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技术调整认知,消除焦虑、自卑,提高自信,乐观生活,健全人格。
五、咨询方案的制订
一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
ABC理性情绪疗法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整体模型是“ABCDE”,是在埃利斯的“ABC理论”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这就称为ABC理论。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叙事疗法:叙事疗法是受到广泛关注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它摆脱了传统上将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透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透过叙事心理治疗,不仅在可以让当事人的心理得以成长,同时还可以让咨询师对自我的角色有重新的统整与反思。
二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参加国家规定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相关规定。
三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咨询次数为4次。前3次为每周1次,最后一次间隔两周。因是在校生咨询未收费。
六、咨询过程
一第一阶段: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建立阶段第一次咨询
目的:①了解基本情况,收集一般临床资料;②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③明确主要问题,并作出初步诊断。
二第二阶段:工作阶段;第二次到第三次咨询
目的:①帮助求助者认识心理问题的原因;②识别不合理信念;③运用具体化技术,帮助求助者澄清人际关系问题。
三第三阶段:结束阶段第四次咨询
目的:①增强求助者对自我积极的认知,改善情绪困扰;②完善健全人格。
七、咨询效果评估
一来访者本人评估
李某说:经过四次的咨询,我感觉好多了,原来一直以来认为我所有心理问题都是因为身高问题,咨询后才认识到自己心理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的根源是我存在不合理认知,我过分夸大身高对我的影响,我知道该如何调整自己的认知,如何改善情绪了。
二咨询师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刚开始来访者来的时候心情低落,人际关系很差,但经过这段时间的咨询,来访者的睡眠质量好多了,也对自己更有了信心,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优缺点,而且也学会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方法,也更正了自己的一些不合理信念。求助者也更加了解自己心理问题的根源,了解自己行为的原因,脸色笑容也更多,更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情感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人的情感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人类的情绪所带来的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情感的心理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情感的心理论文篇一:《爱自己才能更好地去爱》 摘 要: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如果说他爱别人,那一定是谎言。爱外物 胜过爱自己,但那是真的爱吗?通过学习张老师讲的《情感心理学》这门课,以及自己体验和感受,我认为那样的爱背后隐藏的是自私。 关键词:成长 情感 心理学 爱自己 正文: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大二就结束了,从一个懵懵懂懂,涉世未深的阳光男孩,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已有一些情感经历和社会阅历的小伙子,一路走来,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感慨颇多;特别是这学期听过张老师讲的《情感心理学》课,对自身情感、心理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认识和了解,从肤浅到深刻,有了一个质变的过程。 不知怎么地,慢慢地感觉到上张老师讲的《情感心理学》课就是一种享受,那些动人心扉的歌曲,那些生动幽默的动画,总能紧紧抓住我的眼睛,我渐渐地,渐渐地,融入到了这一门课程之中,享受着张老师给我带来的心灵的洗礼。张老师总是能够从一些具体事件讲起,然后,讲到人的情感,剖析出其中的情感世界,还原出事物的本质,让我们有了一个清清楚楚的认识,有些很残酷,却很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每天生活在一个情感极其复杂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与其挣脱,不如接受,去好好享受。 我认为,首先我们就得好好去爱自己,因为只有爱自己,才会懂得去好好的爱这个世界。 罗曼·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暗。爱就像是深埋心中的种子,随时会开出蓬勃的花朵,芬芳他人。它从古代一直延续到今天乃至永远,它流淌在每个人的心间,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里。从小我们被 教育 着要爱国爱家爱社会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却没有人教会我们要爱自己。 闲聊时听闻某某学校一个男生为情自杀,唏嘘叹息之余不禁有些惆怅。正是花样年华,轻轻一跃,却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赌上生命,他为了所谓爱情的奋不顾身换来的是如此结局,试问该情何以堪?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为了一时的冲动而误了自己的生命,爱需要发现,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爱,其实爱是无处不在的,爱就在你身边,爱就在你的心中。亲情,友情,爱情,他们无不都是对爱最好的诠释。你的爸妈,你的朋友,你的爱人,他们都在你背后关心你,支持你,爱着你。 人贵为万物之长,似乎又很脆弱,总是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情感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可是人生中总有些黑暗需要我们自己独自撑过,这些时候没有扶助的双手,没有关心的话语,没有可依靠的肩膀,那时又该怎么办呢? 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毕淑敏说,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孤本。所以她大声的宣告“我很重要”。是的,我也想说,我很重要。对于父母,我是他们存在于世界上的独特的生命的延续;对于朋友,我是他们相知相惜倾心相交的人;对于恋人,我是他于茫茫人海中苦苦找寻的唯一......这一切的一切,难道还不够我们学着爱自己么? 爱自己,不是让我们以自我为中心,盲目的迷恋自己夸赞自己,而是真心的喜爱自己,善待自己。哪怕自己并不优秀,毕竟有谁可以做到十全十美呢?学会爱自己,为自己的勇敢,为自己的坚强,为自己每一次小小的进步甚至是失败,爱自己,只因自己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随性而为,而是要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告诫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陪伴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护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寻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随风枯荣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爱自己,是是要让我们学会相信自己,永不放弃自己。即使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月华也没有星光的时候,在独立支撑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能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朵鲜花,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自己给自己一个温暖的拥抱,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强的走过一个又一个鸟语花香的清晨。 爱自己,这并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自于一种夜郎自大的自负与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灵魂的宫殿;也可以让我们在与黑暗的搏斗中,学会自己顶风冒雪高歌前行;让我们在即使一无所有的时候,依然能够在晴空下拥抱自己,鼓励自己勇敢的向前走。 爱自己是一种责任。有一句古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应该珍惜父母给我们的生命,我们无论做任何事,都应该想想后果,为自己的父母着想,古代孝道说,父母在不远游,不去危险的地方。遵纪守法。保持身心健康。 然后就是实现自我,让自己变得出色。 爱情也是一种责任,因为爱从来就是和责任相伴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源于爱。爱是光明的使者,是幸福的路人。”弗兰西斯卡是幸福的,因为她拥有了爱情,虽然她和罗伯特只有四天,但她一生都爱着罗伯特,牵挂着他,思恋着他,每分每秒都不曾离开过他,这是一种单纯真挚的至爱,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之爱。每个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力,但爱如果离开了责任也就失去了魅力。选择了婚姻,就要承担起婚姻的义务与责任。即使婚姻是囚笼,但没有到自己非得冲破它的时候,就应该继续做一个痛苦而幸福的“囚徒”。很多中年离婚的男女,打着“爱情自由” 的幌子,不断追求新鲜刺激与肉欲放纵,其本质依然是欲望的“囚徒”而非婚姻的囚徒,可是“有好的婚姻,但其中并无极乐。”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的对外开放与经济的全面发展,人们的物质 文化 生活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及爱情生活得到了显著的进步提高。在婚姻面前,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机遇。正是在这种婚姻爱情语境下,一些婚外恋人为自己狡辩,认为现实的环境与风气迫使自己“被婚外恋”。“背景又可以是庞大的决定力量,环境被视为某种物质的或社会的原因,个人对它是很少有控制力的。” 事实是这样的吗?不可否定少数婚外恋的人有自己充足正当的理由,但从人性最原始、最本质来说,大多数婚外恋的人都是肉欲的奴隶。在燃烧自己身体的时候,连自己的理性与灵魂也一起烧掉了。 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如果说他爱别人,那一定是谎言。爱外物胜过爱自己,但那是真的爱吗?通过学习张老师讲的《情感心理学》这门课,以及自己体验和感受,我认为那样的爱背后隐藏的是自私,是冠以为对方好的名义满足自己控制欲,目的是要对方无条件的接纳并且还说我是为你好,我爱你。但是内心呢?内心期待的是对方给予自己同样甚至是更高的回报。总是在比较两人之间究竟谁爱谁更多,谁付出的更多。当对方无法满足,给予不了的时候,便觉得失落,甚至抓狂。其实爱自己的意思是能够自我满足,接纳真实的自我哪怕不完美、不够可爱、不那么温柔。爱正如慈善一样,当你拥有更多的时候你才能给予更多,而这个拥有来自于我们充实的内心,丰富的体验,满怀希望的人生和真实真正的“大爱”,而不是依靠别人的给予,等待对方回报之后自己再付出。只有这样的爱自己才能用真正的爱感染对方,温暖对方,进而让两人的相处相得益彰。爱的目的不是占有,而是自由。我承认离开是一个选择,一个人生态度,倘若因为明白而离开那么将会是一个新的开始,相反只是为了逃避或者用离开来忘却,那么真正的问题并没有面对和解决,在将来的生活中这些未被解决的事还将如影随形。正面的信息真的很有力量,好好的爱自己,安守本分,活在当下,我们自然会觉得爱与被爱同时存在。 有一句很流传很广的话: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但我认为生命还是要放在首位的,没有了生命一切都是白谈。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去珍爱自己的生命。 爱自己,才会懂得怎样更好地去爱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斯宾诺莎、《伦理学》; 2、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情感的心理论文篇二:《浅谈大学生情绪情感和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 “心理断乳期 ”,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 , 注重个性表达 , 情绪体验丰富 , 情绪波动起伏的时期。大学生常见的情绪有: 快乐、兴趣、羞愧、内疚、羞涩、悲伤、惊奇、敌意、愤怒、蔑视、厌恶、恐惧等。大学生情绪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情绪的丰富性。从自我意识的发展看 ,大学生出现较多的是自我体验 , 自我尊重的需要强烈 , 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 从社交看 , 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日益扩大 , 同学、朋友及师长之间交往频繁 , 有的大学生开始了恋爱 , 情绪表现得更细腻、更复杂; 大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社会 , 学习社会的道德规范 , 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志向、价值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 理智感、美感、集体荣誉感等高级情感也有所发展。 2、情绪的不稳定性。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 , 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 , 大学生的情绪活动往往强烈而不能持久 , 情绪活动随着认知标准的改变而改变。喜怒哀乐无常、阴晴雾雨变化是大学生情绪常见的现象 , 风平浪静之后可能就是疾风暴雨。大学生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 高兴时忘乎所以 , 看什么都顺眼 , 消沉时心灰意冷 , 看什么都别扭 , 情绪呈现不稳定状态。 3、情绪的掩饰性。大学生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 , 思想内涵的丰富 , 在情绪反映上较隐晦。他们已具备在一定的情景下压抑控制自己愤怒、悲伤等情绪 , 而将真实的情绪掩饰起来的能力 ,形成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不一致的特点。他们会根据一定的条件来表达情绪 , 如对一件事情或对某人明明是厌烦的 , 但由于种种原因 , 可能表现出较好的或不在意的态度。 4、情绪的冲动性。有的心理学家把青年期形容为 “疾风怒涛 ”时期。大学生的情绪往往表现得快而强烈 , 常因一点小事振奋不已 , 豪情万丈。大学生情绪的冲动性一般表现为对外部环境或他人的不满 , 情绪失控 , 语言、行动极富攻击性 , 如果不予以引导 , 会给大学生本人以及社会带来危害。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天之骄子的大学生 , 作为国家的希望 , 未来的人才 , 应试是充满信心和蓬勃朝气的。但是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 , 竞争压力的增大 , 面临的心理负荷却越来越重。据南京脑科医院统计 , 在2 200多人心理疏导门诊中 , 90%是大学生; 国家教委对 1216万大学生调查表明 , 有 2013%存在心理问题; 天津市对 5万名大学生调查发现 ,有 26%存在心理问题; 云南师大调查发现有2617%存在心理问题; 北京 16所大学统计 , 因心理疾病休学的逐年上升。 目前 ,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环境适应问题。经过 10年寒窗苦读, 刚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常常会 “自我感觉良好 ”,但是, 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 发现 “天外有天 ”、“强者更有强中手 ”之后, 不仅自我感觉一下子消失, 还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有些学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方式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和习惯, 会产生失眠健忘、精神恍惚、沉默寡言等问题。长期的心情压抑、无精打采、情绪低落最终会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2、人际关系协调问题。当代大学生个性比较强 , 强调自我意识 , 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 , 不懂 人际交往 的技巧与原则 , 处理问题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 对别人要求严 , 对自己要求松。有的大学生不愿与人交往 , 孤芳自赏 , 缺乏全局意识和团队精神 , 不善于同他人开展合作, 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差。有的大学生由于不擅长协调人际关系 , 合作能力差 , 走入工作岗位后不受单位的欢迎 , 也得不到应有的重用。 3、承受挫折能力问题。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大部分没有经历过挫折。在进入大学之前 , 他们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 , 父母的掌上明珠。多数学生只能接受表扬和赞许, 而无法接受来自身边人的批评。当他们面临学业、生活、感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挫折时 , 就会显得无所适从 , 不知所措 , 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 甚至会怀疑人生。贫困学生在独立性、未来感、自由感、自信心等方面更容易受挫折。 三、情绪调节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 (1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 )适应环境 , 人际关系彼此谦让; (3 )有幸福感; (4 )在职业工作中 ,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 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部分国内学者认变 ,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自我评价 正确; 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意志健全; 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 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环境 , 调节、平衡各方面的心理冲突; 能够从心理上接纳自己;勇于面对现实; 对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心; 学习 方法 得当等。 情绪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最大, 作用最强烈的因素, 强烈的负性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现代医学证明, 精神状态不佳、情绪不稳定, 可能导致不少疾病, 如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情绪问题不仅会使大学生身体上会出现病症反映, 还会导致学习能力降低, 如不能有效地记忆、想象和思考等。 当大学生的情绪处于良好状态时, 身体各器官功能协调, 有益于身心健康。当大学生处于内疚、悲伤、愤怒、厌恶、恐惧等负性情绪状态时身体内部各器官功能紊乱, 引起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问题, 使大学生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研究表明 , 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 , 积极的调节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 而消极调节则会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 且消极调节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更为显著。所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 , 应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特点 , 尝试进行情绪自我调节。 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 1、自我控制。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 , 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 , 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 , 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 , 抑制冲动 , 抵制诱惑 , 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当某些消极情绪被激发起来后 , 有的大学生会哭泣、吼叫、打人、骂人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这时就要先冷静下来 , 有意识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 , 先要仔细考虑采取这种行为的利与弊 , 然后选择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另外 , 平时要注意不能随意乱发脾气 , 要求在生气、发怒时尽量控制自己 , 不能随意扩大某事的严重性 , 尽可能做到“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 这样能更好地促进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2、注意转移。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 其它 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情绪调节方法。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 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 或暂时避开令人伤心的地方。如: 外出散步, 看电影, 听听笑话, 看看幽默小说, 打球, 下棋, 找朋友聊天, 换换环境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使情绪平静下来, 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快乐。这种方法, 一方面中止了不良刺激源的作用, 防止不良情绪的泛化、蔓延; 另一方面, 通过参与新的活动, 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达到增进积极情绪的目的。 3、自我安慰。这种情绪调节方法主要是当一个人追求某个事物而不能实现, 为了减少内心失望, 找一个借口或理由, 以缓解矛盾冲突, 消除焦虑、抑郁、烦恼和失望情绪。人不可能处处顺心事事顺利, 学习、就业、人际交往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 在经过最大努力仍不能改变状况时, 可适当地进行自我安慰, 要说服自己适当让步, 将不成功归因于客观条件和客观现实, 同时要勇于承认并接受现实。这种方法, 对于帮助人们在大的挫折面前接受现实, 保护自己, 避免精神崩溃是很有益处的。经常用 “胜败乃兵家常事”、“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坏事变好事”等词语来进行自我安慰, 可以摆脱烦恼, 缓解矛盾冲突, 消除焦虑、抑郁和失望, 达到自我激励、 总结 经验 、吸取教训之目的有助于保持情绪的安宁和稳定。 4、适当发泄。当情绪发作时, 人体内潜藏着一股能量 , 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 , 积聚起来有害身心健康。大学生有焦虑、烦闷、抑郁等负情绪时 , 也不能一味地把不良心情绪藏在心底 , 进行适度的宣泄 , 使压抑的心境得到缓解和改善 , 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情绪的发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 直接的宣泄就是直接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来表达情绪。当直接发泄对于别人或自己不利时, 则可以用间接发泄, 如找个僻静地方大声叫骂、抨击、使人恼怒的对象; 或是尽情地向亲朋好友倾诉的不平和委屈; 或是通过 体育运动 、劳动等方式来尽情发泄或是在感觉生活压力太大时, 通过写 日记 的办法将负性情绪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一旦发泄完毕, 心情也就随之平静下来, 负性情绪得以缓解。 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负性情绪时 , 要有一定的自制力 , 不能随便发泄 , 要采取正确的方式 , 要把握 “放松自我 , 利己利人 ”的原则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 , 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情感的心理论文篇三:《浅谈 儿童 心理情感的构建平台》 【摘 要】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知活动的发展,而认知活动主要体现在儿童的心理情感的发展上。因此,认识和了解儿童的情感体验,可以正确全面地了解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及规律,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文章 通过分析儿童情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家庭、学习以及社会三个方面来构建儿童心理情感的平台。 【关键词】儿童心理;情感;平台;构建 一、儿童情感在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儿童教育的普及和重视,很多教师和家长意识到情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情感和情绪从来都不是应该被忽略或者轻视的,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情感以及情绪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年龄越小,情感的影响越大,因此,构建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平台对儿童今后心理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作用。 首先,情感对儿童心理活动以及行为的发生具有激发和刺激作用。对于很多儿童来说,他们的行为完全是受情感和情绪的控制与影响,情感让他们去做或者不去做这样那样的事情,比如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下,他们就会积极地区做任何事情,而在情绪不满的情感体验下,则会表现出不听话、不配合、不积极。当一个儿童认可或者喜欢一位教师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听老师的话,对老师教的知识也能容易的吸收,而当儿童对一个教师具有排斥心理的时候,则老师说的就不愿意听,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对老师讲的知识也掌握不好。儿童所谓凭兴趣做事,高兴不高兴、愿不愿意就是情感对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其次,情感可以帮助儿童组织构建心理活动。儿童认知活动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受情感情绪的影响较大,很多心理学家都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做了研究,表明情感和情绪对其心理活动的作用,比如利用一些刺激与激励手法去帮助儿童掌握一些教难的知识,具体表现为:对于外界新鲜事物的刺激,儿童的情感表现在兴奋和恐惧两种情绪之间;愉快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开发,而消极和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则会阻碍儿童智力的开发;即使同一种情绪在不同的强度下,对儿同的影响效果也不同,过低和过强的情感体验都不如适中强度的情感体验。总之,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同一情感的不同强度都对儿童的认知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 最后,情感以及情绪对儿童的个性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人的个性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但是婴幼儿时期的情感体验对人的一生的性格有重要影响,一是在儿童时期接触到的不同的人和事物中,儿童学会了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人和事并以此产生情感体验,比如,有一个儿童由于家长做生意而平时很少有时间陪伴,甚至连参加家长会都是委托亲戚来的;而另一位儿童的爸爸妈妈从他一出生就学习和研究儿童成长方面的知识,并且懂得如何处理儿童的一些心理情感问题,因此,这两个儿童在以后的上学以及为人处事方面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前面的一个有点自闭,不爱与学生交流,而后一个自信、乐观。因此,儿童情感体验对儿童今后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需要教师以及家长各方面的配合与努力。 二、构建儿童心理情感的主要平台 (一)家庭平台:儿童心理情感构建的基础 家庭教育 是终身性的,家庭对儿童心理情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家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一是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家长在处理矛盾的过程中要克制情绪,给儿童温暖和幸福的环境。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会对家长的一些 言行举止 进行模仿,因此,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儿童起到榜样示范作用。除此之外,家长要适当地与儿童进行交流沟通,对孩子讲述的事情要有耐心、要做出及时的回应,对孩子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对孩子的挫折要鼓励克服,在于家长的交流沟通中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使儿童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学会与其他的人进行交往。 (二)学校平台:儿童心理情感构建的主体 学校为儿童提供了健康发展的主要平台,尤其学校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化的开发,为此教师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热情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努力。首先,儿童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儿童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掌握一定的儿童心理方面的知识,要有实施心理教育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和儿童发展的意识。其次,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需要展开针对性的心理引导教育,比如寓教于乐,使儿童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再次,儿童教育工作者要具备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情感,对学生能够付出真挚的情感,对每一位学生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下课,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变化。最后,尊重儿童的尊严和人格,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对一些事物难以判断对错,对此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错误宽容对待,让儿童了解过失的原因,教会他们如何改正错误,慎重使用惩罚 措施 。 (三)社会平台:儿童心理情感构建的保障 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应该受到全社会共同的关心和重视,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儿童的教育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但是,发达的网络科技以及多媒体的普及,对很多儿童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此,应该净化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社会”。同时应该建立健全儿童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晓华.3-6岁儿童情绪理解的特点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1). [2] 解军.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例述[J].心理科学,2001 (05). [3] 邵宇曦.家庭生活与儿童心理健康[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0). [4] 郑毅.亲子关系与儿童心理健康[J].少年儿童研究,1995 (01). 猜你喜欢: 1. 浅析心理学的论文3000字 2. 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3.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4. 大学大一心理健康课论文3000字 5. 大学生心理健康关于爱情的2000字论文
《情绪调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情绪、情绪调节与情绪调节策略 情绪是人类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 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认为 , 情绪包括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 Izard指出有 8—11种基本情绪 , 如快乐惊奇、愤怒、悲伤、恐惧、厌恶、兴趣、羞涩羞愧、蔑视、内疚等。复合情绪(如抑郁)是多种基本情绪的混和体。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调整整合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 通过一定行为策略和机制 , 情绪在主观感受、表情行为、生理反应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情绪调节策略是建立在情绪调节的基础上。广大学者不仅研究了情绪调节策略的类型, 还注重研究了情绪调节策略的个体差异, 以及情绪调节策略对认知、社会行为、心理健康等问题的影响。 有关成人情绪调节策略 , 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负性情绪的调节和心境调节 , 主要是通过开放式问卷、个体访谈、座谈等方式 , 了解当一个人处于抑郁状态时 , 应该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国外有学者在研究避免抑郁行为时 , 发现情绪调节方式使用频率由多到少依次是思考原因注意力转移、积极行为和欣赏音乐。在比较这些方式的有效性时 , 认为社会支持、思考原因、注意力转移、宗教活动、锻炼等积极行为是比较常用和有效的。 国外学者还通过问卷、访谈和文献检索等方法收集了百余种不同的情绪调节方式 , 初步归纳出回避(从情绪或关注对象中转移注意力)、分心 (寻找注意和行动的替代性焦点) 、面对(对情绪和关注对象的积极活动)、接受(被动地授受发生的结果)四种情绪调节策略。 二、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 “心理断乳期 ”,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 , 注重个性表达 , 情绪体验丰富 , 情绪波动起伏的时期。大学生常见的情绪有: 快乐、兴趣、羞愧、内疚、羞涩、悲伤、惊奇、敌意、愤怒、蔑视、厌恶、恐惧等。大学生情绪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情绪的丰富性。从自我意识的发展看 ,大学生出现较多的是自我体验 , 自我尊重的需要强烈 , 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 从社交看 , 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日益扩大 , 同学、朋友及师长之间交往频繁 , 有的大学生开始了恋爱 , 情绪表现得更细腻、更复杂; 大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社会 , 学习社会的道德规范 , 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志向、价值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 理智感、美感、集体荣誉感等高级情感也有所发展。 2、情绪的不稳定性。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 , 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 , 大学生的情绪活动往往强烈而不能持久 , 情绪活动随着认知标准的改变而改变。喜怒哀乐无常、阴晴雾雨变化是大学生情绪常见的现象 , 风平浪静之后可能就是疾风暴雨。大学生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 高兴时忘乎所以 , 看什么都顺眼 , 消沉时心灰意冷 , 看什么都别扭 , 情绪呈现不稳定状态。 3、情绪的掩饰性。大学生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 , 思想内涵的丰富 , 在情绪反映上较隐晦。他们已具备在一定的情景下压抑控制自己愤怒、悲伤等情绪 , 而将真实的情绪掩饰起来的能力 ,形成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不一致的特点。他们会根据一定的条件来表达情绪 , 如对一件事情或对某人明明是厌烦的 , 但由于种种原因 , 可能表现出较好的或不在意的态度。 4、情绪的冲动性。有的心理学家把青年期形容为 “疾风怒涛 ”时期。大学生的情绪往往表现得快而强烈 , 常因一点小事振奋不已 , 豪情万丈。大学生情绪的冲动性一般表现为对外部环境或他人的不满 , 情绪失控 , 语言、行动极富攻击性 , 如果不予以引导 , 会给大学生本人以及社会带来危害。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天之骄子的大学生 , 作为国家的希望 , 未来的人才 , 应试是充满信心和蓬勃朝气的。但是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 , 竞争压力的增大 , 面临的心理负荷却越来越重。据南京脑科医院统计 , 在2 200多人心理疏导门诊中 , 90%是大学生; 国家教委对 1216万大学生调查表明 , 有 2013%存在心理问题; 天津市对 5万名大学生调查发现 ,有 26%存在心理问题; 云南师大调查发现有2617%存在心理问题; 北京 16所大学统计 , 因心理疾病休学的逐年上升。 目前 ,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环境适应问题。经过 10年寒窗苦读, 刚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常常会 “自我感觉良好 ”,但是, 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 发现 “天外有天 ”、“强者更有强中手 ”之后, 不仅自我感觉一下子消失, 还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有些学生面对新 的生活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方式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和习惯, 会产生失眠健忘、精神恍惚、沉默寡言等问题。长期的心情压抑、无精打采、情绪低落最终会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2、人际关系协调问题。当代大学生个性比较强 , 强调自我意识 , 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 , 不懂人际交往的技巧与原则 , 处理问题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 对别人要求严 , 对自己要求松。有的大学生不愿与人交往 , 孤芳自赏 , 缺乏全局意识和团队精神 , 不善于同他人开展合作, 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差。有的大学生由于不擅长协调人际关系 , 合作能力差 , 走入工作岗位后不受单位的欢迎 , 也得不到应有的重用。 3、承受挫折能力问题。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大部分没有经历过挫折。在进入大学之前 , 他们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 , 父母的掌上明珠。多数学生只能接受表扬和赞许, 而无法接受来自身边人的批评。当他们面临学业、生活、感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挫折时 , 就会显得无所适从 , 不知所措 , 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 甚至会怀疑人生。贫困学生在独立性、未来感、自由感、自信心等方面更容易受挫折。 四、情绪调节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 (1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 )适应环境 , 人际关系彼此谦让。 (3 )有幸福感。 (4 )在职业工作中 ,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 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部分国内学者认变 ,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自我评价正确; 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意志健全; 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 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环境 , 调节、平衡各方面的心理冲突; 能够从心理上接纳自己;勇于面对现实; 对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心; 学习方法得当等。 情绪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最大, 作用最强烈的因素, 强烈的负性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现代医学证明, 精神状态不佳、情绪不稳定, 可能导致不少疾病, 如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情绪问题不仅会使大学生身体上会出现病症反映, 还会导致学习能力降低, 如不能有效地记忆、想象和思考等。 当大学生的情绪处于良好状态时, 身体各器官功能协调, 有益于身心健康。当大学生处于内疚、悲伤、愤怒、厌恶、恐惧等负性情绪状态时身体内部各器官功能紊乱, 引起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问题, 使大学生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研究表明 , 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 , 积极的调节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 而消极调节则会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 且消极调节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更为显著。所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 , 应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特点 , 尝试进行情绪自我调节。 五、如何进行情绪调节 1、自我控制。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 , 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 , 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 , 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 , 抑制冲动 , 抵制诱惑 , 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当某些消极情绪被激发起来后 , 有的大学生会哭泣、吼叫、打人、骂人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这时就要先冷静下来 , 有意识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 , 先要仔细考虑采取这种行为的利与弊 , 然后选择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另外 , 平时要注意不能随意乱发脾气 , 要求在生气、发怒时尽量控制自己 , 不能随意扩大某事的严重性 , 尽可能做到“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 这样能更好地促进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2、注意转移。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情绪调节方法。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 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 或暂时避开令人伤心的地方。如: 外出散步, 看电影, 听听笑话, 看看幽默小说, 打球, 下棋, 找朋友聊天, 换换环境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使情绪平静下来, 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快乐。这种方法, 一方面中止了不良刺激源的作用, 防止不良情绪的泛化、蔓延; 另一方面, 通过参与新的活动, 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达到增进积极情绪的目的。 3、自我安慰。这种情绪调节方法主要是当一个人追求某个事物而不能实现, 为了减少内心失望, 找一个借口或理由, 以缓解矛盾冲突, 消除焦虑、抑郁、烦恼和失望情绪。人不可能处处顺心事事顺利, 学习、就业、人际交往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 在经过最大努力仍不能改变状况时, 可适当地进行自我安慰, 要说服自己适当让步, 将不成功归因于客观条件和客观现实, 同时要勇于承认并接受现实。这种方法, 对于帮助人们在大的挫折面前接受现实, 保护自己, 避免精神崩溃是很有益处的。经常用 “胜败乃兵家常事”、“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坏事变好事”等词语来进行自我安慰, 可以摆脱烦恼, 缓解矛盾冲突, 消除焦虑、抑郁和失望, 达到自我激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之目的有助于保持情绪的安宁和稳定。 4、适当发泄。当情绪发作时, 人体内潜藏着一股能量 , 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 , 积聚起来有害身心健康。大学生有焦虑、烦闷、抑郁等负情绪时 , 也不能一味地把不良心情绪藏在心底 , 进行适度的宣泄 , 使压抑的心境得到缓解和改善 , 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情绪的发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 直接的宣泄就是直接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来表达情绪。当直接发泄对于别人或自己不利时, 则可以用间接发泄, 如找个僻静地方大声叫骂、抨击、使人恼怒的对象; 或是尽情地向亲朋好友倾诉的不平和委屈; 或是通过体育运动、劳动等方式来尽情发泄或是在感觉生活压力太大时, 通过写日记的办法将负性情绪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一旦发泄完毕, 心情也就随之平静下来, 负性情绪得以缓解。 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负性情绪时 , 要有一定的自制力 , 不能随便发泄 , 要采取正确的方式 , 要把握 “放松自我 , 利己利人 ”的原则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 , 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结束语: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发展、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面临着大学生活的适应、专业知识的学习、交友恋爱、择业应职等一系重大的人生课题。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情绪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 复杂的自身和社会问题 , 往往容易导致大学生强烈的心理冲突 , 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 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因此 , 研究大学生情绪调节及情绪调节策略 , 帮助大学生进行负性情绪的自我调节 , 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 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来源: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参考资料:呵呵 学校期刊网很多的啊
论文答辩的时候会根据你写的答辩论文问你几个问题的,所以不管通过什么方式得到论文首先要对论文的内容自己要熟记啦~不然导师就卡卡了
阑尾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应归于外周免疫器官,它担负着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功能。阑尾还具有分泌细胞,能分泌多种物质和各种消化酶,以及促使肠管蠕动的激素和与生长有关的激素等。
阑尾位于盲肠与回肠之间,它的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并闭锁,活动范围位置因人而异,变化很大,受系膜等的影响,阑尾可伸向腹腔的任何方位。
/"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esrc=""/>
扩展资料:
阑尾的走行
阑尾的走形变化比较复杂,分为阑尾根部、近侧部分、远侧部分。阑尾根部27例(27/31,)位于盲肠后内侧壁时,其中阑尾近侧部分14例(14/27,)位于回肠末端前,12例(14/31,)位于回肠末端后,1例(1/27,)。
位于盲肠后的浆膜下,自左下向右上走形。4例(4/31,)阑尾根部位于盲肠尖端时,其中阑尾的近侧部分3例位于回肠末端前盲肠下,1例位于回肠末端后。
阑尾远侧部分变异较多,18例(18/31,)向左、7例(7/31,)向右、3例(3/31,)向左上、1例(1/31,3%)向右上、1例(1/31,3%)向左折叠呈M型,1例(1/31,3%)位于左侧盆腔。
参考资料来源:/"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阑尾">百度百科—阑尾
小儿的阑尾很有用,成人的话,如果急性发炎,还是提倡手术
二十年前,医学又发现阑尾是有用的,可以帮助肠道蠕动,分泌一些消化液。近年来,医学又有新的发现,原来阑尾是一个淋巴免疫系统的重要脏器,可以增强腹膜淋巴结的免疫功能。所以阑尾不能轻易就切除。---------------------------------------------------阑尾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给外科医生带来源源不断的财源,因为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因阑尾炎而不得不进行阑尾切除手术,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却有可能促使人们重新看待人体内一些被视为无用的器官阑尾一向被人们视为多余乃至有害的东西。不少人认为,如果没有阑尾,也许生活质量会更好些。但是一项新的研究成果却颠覆了这种流行的看法。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的外科医生和免疫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阑尾产生和保护对人体肠道有益的微生物。他们的研究论文已发表于近期的《理论生物学杂志》。阑尾的功能似乎与栖息于人体消化道内数量巨大的细菌相关。在人类的身体中,细菌的数量要远远多于人体的细胞,其中大部分细菌对人是有益的,且有助于我们消化食物。但是,肠道内的细菌有时会死亡或被清除。一些疾病,如霍乱、阿米巴痢疾,则会把肠道内的有益细菌清除掉。在这种情况下,阑尾就可以大显身手了。它就像一个“备份盘”,能重启在患病时被删除掉的肠道系统。论文的作者之一、杜克大学的外科教授比尔·帕克(Bill Parker)认为,阑尾实际上是细菌的一个很好的安全屋。阑尾所处的位置正好在正常的食物流以下,它作为大肠的死胡同贮存了各种各样的细菌,这些都可以说明阑尾是一个安全的备份盘。从形状上看,阑尾像一个蠕虫似的器官;实际上,它是一个细菌加工厂,培育着对人有益的细菌。但是阑尾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细菌加工厂,因为它培育细菌的方式有些特别。比如,如果一个人因生病或其他原因导致肠道内的菌群死亡,阑尾会利用从其他人那里收集的细菌来轻而易举地重新培育这些细菌。当然,阑尾采集他人的细菌是通过种种接触食物的方式,比如聚餐或共用餐具等,或不清洗手便进餐,把其他人的细菌收集到自己的麾下,贮藏起来。但是,在当代的密集人口之前或疾病正在流行之时,如霍乱影响到某个地区,阑尾就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培育出细菌。即使这样,阑尾也在某个时候派得上用场。阑尾当然有负面作用,比如发炎。不过在发展中国家,阑尾炎的发病率要低于发达国家。这意味着在卫生条件较好的地区,阑尾炎可能是细菌触发身体免疫系统产生过度反应的结果。因为在不太卫生的地区,人们接触细菌较多,人体免疫系统包括阑尾,会对许多细菌产生适应,不把它们当作外来的敌人对待,因而不产生免疫反应。而在卫生条件较好的地区,人们接触的细菌较少,稍有较多的细菌(这些细菌并非对人体有害),就会引起体内免疫系统的反应,诱发炎症,包括阑尾炎。在阑尾发炎的情况下,如果不及时摘除,也有可能致人死命。阑尾炎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见,20至30岁为发病高峰。到目前为止,急性阑尾炎仍有%-%的死亡率;一旦发生弥漫性腹膜炎后,其死亡率可高达5%-10%。美国每年有 300至400人因患阑尾炎治疗不及时而死亡,而中国的死亡数字会高一些。所以,患了阑尾炎也需要及时手术治疗。一些科学家对杜克大学的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研究很有意义,而且提出了有趣的问题。比如,马萨诸塞州的布兰德斯大学的生物化学教授道格拉斯·西奥博尔德 (Douglas Theobald)认为,杜克大学的研究结果并非仅仅是解释阑尾的功能,而是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美国密执安大学微生物教授加里·赫夫纳格尔(Gary Huffnagle)也持同样观点。他说,“我敢打赌,最终我们会发现扁桃腺有同样的问题。”不过在此之前就有研究人员列举了人和动植物的一些无用的器官,包括不会飞的鸟类,如鸵鸟、食火鸡的翅膀;鲸的后腿;人类的毛发;人类的“尾巴”(一根藏在体内的骨头);墨西哥脂鲤的眼睛;人类的智齿;蒲公英的性器官;男人的乳腺组织;人类的阑尾等等。然而在涉及人类的一些无用器官时,却引起了较大的争论,其中人类的阑尾和毛发是争议最大的,因为这两种器官并非对人无用,而可能是用处极大。有人讥讽说,阑尾最大的用处恐怕就是给外科医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源,因为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因阑尾炎而不得不进行阑尾切除手术。但是,杜克大学的这项研究成果已经对此做出了反驳。其实科学家早就认识到阑尾并不多余,因为它有着重要的免疫作用,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各种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其中免疫器官又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包括了骨髓、胸腺,对于鸟类来说还包括法氏囊。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免疫系统。阑尾恰恰属于黏膜免疫系统(又称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一个组成部分。黏膜免疫系统指的是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黏膜上皮细胞下聚集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它们弥散地分布于肺及小肠粘膜固有层,或形成完整的淋巴滤泡,如扁桃体、小肠的派氏集合淋巴结及阑尾。这些淋巴组织内有B细胞、T细胞、浆细胞、巨嗜细胞等,当受到局部入侵病原体的激活,除了执行固有免疫功能外,还能活化B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A(IgA,抗体之一种),执行特异的免疫功能。人体50%以上的淋巴组织存在于黏膜免疫系统,在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阑尾作为其中的一小部分,虽然作用不算太大,却也决非毫无作用。所以,在杜克大学的研究之前,已经有很多临床医生对切除阑尾持保留意见,除非是急性炎症,非切除不可,一般情况以保留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