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如何才能兼备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时代的转折点上,承载着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可以说我们即将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社会的进程与走向。因此,时代要求科技的进步,时代要求人性的回归,时代更要求我们必须德才兼备! 提到德才兼备,我们就不得不说到“德”。那么什么是“德”呢?“德”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知,“德”是理想信念的坚持,“德”是爱国主义的拥护!可以说,“德”就是人材素质的基础。 “德”亦是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自身的存在规则。它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那么什么又是“才”呢?相较于“德”而言,“才”同样也包含着广泛的内容。而“才”的本质是“智”。“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智”是当代大学生掌握的各种科技文化知识的程,“智”是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智”并不是简单的IQ指数,它在更大的程度上代表着心理成熟的表现程度。 “才”仍有许多的外延,当然,我们没必要一一陈述。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才”在本质上指出了个人对于知识的掌控与应用的技巧性。而所谓的才高八斗,我们完全可以重新给予诠释:形容某个人能更好的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对事物做出诠释。 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必须要明确的认识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和人民。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中国古代思想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用“德”统“帅”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学术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才关系的警钟。对我们大学生来说。“德”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德才兼备才是王道! 综观历史,有才无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可是他们全都没留下好的名声。秦珲不聪明吗?有才华,不然又怎么能权倾朝野?但是遗憾的是他没德行,结果遗臭万年,遭受到历史的唾弃。和申,又一个只注重“才”而无“德”的典范。即使当时可以讨得龙颜一悦,权倾一时,但最终仍是为后世所不耻。为什么?你能说他智商低吗?显然不能,其实,只是他不懂德才结合的道理。就拿我们当代说吧,马家绝就是一个好例子。所以说有才无德造成的社会危害更大!反之,有德无才也不成,因为那样只能成为一个老好人。毕竟这样的人对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所能起到的价值太小了。 那么我们又要如何做一个德在兼备的人呢?或者说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呢?我以为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即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承,不相互矛盾冲突的。道德与法律同是调节人民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他们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道德与法律不可分割抵触。 其次,我们要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毕竟我们是学生,学业本是我们的主业。如果我们连学业本身都搞不好,那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一个合格大学生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我们要独立,而独立的前提就是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与人交往,为人处世。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学习,要象高尔基前辈说的一样:我对于书,就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而我们要说:我对与知识就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在我们学习的同时努力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也许你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会如此重视“德”?那是因为“德”反映着人们的基本心理状态。我们通过对“德”的把握感受社会关系的脉动,识别社会的发展的方向,确定自身的生存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并形成自身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觉的扬善抑恶,明辨荣辱,选择高尚,弃绝卑下,保持社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 再次,我们要继承和宏扬中华民 族优秀道德传统。这样才能使我们避免有才无德的尴尬。显然,这么做又恰巧与时代的要求相符合。因为继承和宏扬我们的传统美德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德与才应该是互补的,相辅相成的。 自古以来,人们在学习的同时就十分注重德行。因为他们知道学以至用”中的“用”是用在对他人对团体对国家甚至是对人类社会都有益处的事情之上。 此外,我们还应该在实践中学习和体会德才兼备所带来的好处。“德”在广义上也可以代表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俗话说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认真对待每件事情,积极乐观地去面对一切挑战,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全部力量!遗憾的是,到现在仍有一些现象让人心寒。比如说有些网络黑客,利用以学的技术来入侵他人或是政府或银行电脑网络系统,带来无比巨大的损失。可以说完全是自私的行为。他们有才不?有!而且非常有!他们有德不?很遗憾他们没有!可见单一的德与才真是可怕。 因此,为了追求我们伟大的理想,为了达成我们身负的使命,同时,也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就必须要做到德才兼备!
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能点燃人生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才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理想信念的思修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政治课的理想信念教育探讨》
摘 要:理想是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对人的成长起着驱动、导向和调控的作用。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政治课堂则是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教育实践者的视角,谈谈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前政治课堂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最后对改善中学政治课堂的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一些措施。
关键词:理想信念;中学生;中学政治课
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是前进的动力,我们只有扬起理想的风帆,努力拼搏,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当然,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我们有披荆斩棘的坚定信念,才有勇气和毅力克服困难,抵达成功的彼岸。所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对于中学生的成长、成才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一、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1.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理想的笃信与支持状态。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能点燃人生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才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古今中外,凡是为人类进步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无不具有崇高、远大的理想。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要重视对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2.时代发展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以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根红线,党和国家的历届领导同志一直都很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江泽民同志曾强调,“要对青少年儿童进行共产主义信念、社会主义思想、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民族传统教育”。胡锦涛同志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都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改革开放、社会变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一方面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也冲击着青少年的心灵。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旧的规章制度与价值体系逐渐解体,而新的制度和价值体系尚未完全确立。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的价值观,享乐主义的价值观,不劳而获的剥削思想,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有不少表现,它表现为抢劫、偷盗、贪污、腐败、坑蒙拐等社会现象,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当下,必须对中学生进行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和主力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必须传承好民族文化的精髓,坚持坚定的理想信念。
3.中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期,但由于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展过程中,对于社会现实和自身的认识常常会存在偏颇,容易冲动,受到挫折又极易气馁,所以青少年学生需要有明确的的理想目标和明智的理想选择。
当下的很多中学生,特别是城市中的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总是尽一切可能地创造最好的条件给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孩子从来没有感受过缺乏什么。生活过得太安逸了,就失去了奋斗的激情和动力,失去了竞争意识。缺乏进取心是当下很多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者,笔者深感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当前政治课堂的理想信念教育现状
理想信念的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时期的德育目标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都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现阶段对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中学生的成长需要,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引领社会风尚,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目标定位不准,内容相对滞后
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多层次的特点。理想信念的形成大体上也是按照生活理想信念、职业理想信念、道德理想信念、社会理想信念的模式向前发展。在我国现行的人教版教材,强调的是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以及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这种过大、过高的目标要求,不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过分强调社会理想信念的教育和理论灌输,缺乏其他层次性的内容,无法形成理想信念教育的整体合力,也导致中学生无法形成认同而知行分离,不利于促成其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
从内容的编排来看,人教版政治课新教材关注了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三贴近”教育原则,但在理想信念的教育内容部分却仍然是裹足不前,缺乏为国家培养各层次人才的教育大理念,使德育教育目标难以实现。而且,在整个中学政治课的教育内容安排上,理想信念教育核心地位都不够突出。既然理想信念教育对一个人影响重大,那么我们就要充分重视起来,在每一学年、每一学期都要有相应的、具体的理想信念教育目标。
2.教育的方式和手段落后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树立新的师生观,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但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很多教育者仍然习惯于理论灌输式教育,缺乏师生间的互动,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热情,或者边缘化于课堂。
如果没有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判断,理想信念教育是很难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念,也就难以成为激发其上进的动力。当前对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主要通过课堂进行,教育者要深入研究使课堂生动有效的方法。
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政治课堂也应该打破封闭性教育的现状,改革落后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3.教育评价机制的欠缺
在“升学率”几乎是评价学校教学效果唯一指标的当下,学生的考试分数依然是评价教师工作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最重要因素,而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很难通过考试的分数被直观地反映出来,这便成了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尴尬。虽然理想信念的正确与否对中学生的一生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但它在具体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又处在似乎可有可无的境地。
教育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使教育带有太多的功利主义色彩,这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理想的实现带来了不少障碍。
三、加强中学政治课堂理想信念教育的措施
1.推进政治课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改革
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来建构教材体系,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政治课教学中,要增强针对性,突出层次性。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理想信念教育要有不同的侧重点,每个年级也有不同的内容,要充分考虑中学生的成长特点。
从把理想信念的教育内容分为社会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理想信念教育,政治课的理想信念教育要突出层次性。可以这样划分:初一、初二年级,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启发他们把生活理想渗入社会理想;初三、高一年级,有意识地把信仰的知识融入教育之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和正确的社会理想;高二、高三年级,开展“人生、理想、信仰”的教育活动,鼓励学生以科学的人生观去追求和实现理想。通过这样的设计,使理想信念教育层层递进、环环相接,不断取得好的效果。
总之,理想信念教育一定要充分地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关注时代发展,科学分析当前的社会现象,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情感体验与共鸣中升华形成理想信念。
2.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为提高政治课堂的科技含量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如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使政治课教育时时保持丰富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教育者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政治课堂,筛选时代感强、影响力大的事件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
运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手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政治、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冲击,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存在和发展已经是客观事实。面对文化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变单纯地灌输,发挥隐性教育的优势,用启发式的教育手段指导学生在对各种社会价值进行分析、比较和甄别的基础上,自主合理地选择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品质,把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理想信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中学生的思想中。
3.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自古以来,教师就承担着育人的神圣职责,教师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教学水平直接关系着对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败。
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政治课教师肩负着言传身教的重任,因此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教学业务水平,清楚认识自己的能力和职责,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不仅在课堂上能够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能够以自身的道德品格影响感化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塑造学生。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成为学习型人才,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拓展视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纠正存在的错误思想认识,认清自身的社会责任,确立和坚定为社会服务的信念。
4.关注学生的课堂成长
如果我们把教育分为教师的指导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那么所有的教育其实归根到底都要落实到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因为只有通过受教育者的我自体验、感悟、内化、升华,教育者的教育才算是达到了目的。由于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中学生常常会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而困惑,这是由于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不全面、不深刻、不确切造成的,这时候一方面需要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学生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要让学生认识到理想随着知识阅历增长发生改变都是正常的。
有理想但是如果没有行动,那就是幻想和空想。面对这个缺乏艰苦磨练的群体,教师一定要让中学生理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培养中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成为一种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因为它是连接理想和现实的桥梁。
总之,理想信念教育既是一个影响人一生的教育,也是一个人一生都要持续进行的自我教育,特别是对于一个人思想观念发展成型的关键时期——中学阶段,教师更要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教育,这既是政治课堂的任务,更是教育的责任。有积极健康理想信念的人是幸福的人,有积极健康理想信念价值观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刘建军.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理论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4,(11).
[2]杨维,刘苍劲.现代社会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基本特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8).
[3]杜菊辉.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抽象化问题剖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7,(04).
[4]刘永跃.理想信念与人生[J].优秀作文评选(高中版),2009,(11).
理想 理想,在我国古代被称为“志”,理想是沙漠中的绿洲,是暗夜里的灯光,是吹响生命的号角。诗人流沙曾说过:“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人生路途漫漫,有说不清的驿站,有讲不完的故事。但,终点只有一个:那就是结束了自己的故事,到达了终点站,从而在自己的人生理想中划上个句号。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的我们,谁也不敢轻易的说:对自己的人生失去了信心,没有了理想。但,我们对理想的认识深刻吗?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为什么样的理想而奋斗着还是徘徊着?还是挣扎着? 理想是什么?其实所谓理想,就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憧憬,对明天的一种良好愿望。理想不同于幻想。理想一般都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它催人奋进,给人以动力。只要经过奋斗,就有可能实现。而幻想则是一种“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它使我们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浪费时间,自然于事无益。而现在的我们就是没有把握好理想与幻想之间的度,从而模糊了前程的视线。当我们从踏入大学的门槛,我们的意识就上升了一个档次,就不再是原来稚气的理想,肤浅的认识。但是,很多大学生上了大学,都严重的体现出理想与幻想之间的度,把握失调。周总理读书时的理想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而我们中的许多大学生呢?虽然都很渴望拥有周总理的伟大理想,雄心壮志。但,整日躲在宿舍,就是为了闭门造车吗?宿舍的电脑游戏就是那么的迷人吗?“身在曹营,心在外”的观念就那么的浓厚吗?看来大学生的阿Q精神,简直就可以把鲁迅从旧中国带到现代来,驾御着文学的殿堂。上了大学,大学生经常出现夜郎自大的心理。看来,空想主义又会把这些大学生带入封建社会,会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辉煌的历史?只有,他们才知道自己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大学生经常认为自己的意识已经比中国的八亿农民高了一个大档次,相对其它的五亿文化分子,自己似乎也还不赖。正是由于他们有这种观念,很轻易又把他们的理想追求度下降了多少个百分点。大学生是社会的生力军,将主宰着21世纪的发展,改写新的历史。年轻的力量,却是混淆了空想和理想的定义。空想就如同虚无缥缈的浮云,一切都捉不住,让机会和机遇与我们擦肩而去,人生就变得乏味。而理想是我们人生的描红线,贯穿我们的生命的始终。如同大海里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在黑暗中前进。让我们的人生充满着激情和斗志,点缀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 从远古时代的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知识爆炸,信息革命,多少年,多少代,多少志士仁人都有着崇高的理想。今天,是昨天父辈们用蘸着鲜血的理想建成的;明天,更需要我们用蘸着汗水的理想去创造!当今的大学生,虚度光阴多如牛毛。而那些把握自己人生理想的学生则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古语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但,偶尔有些大学生看的是发了霉的“黄色”书,看的是引诱他们怎样非法获得财富的犯罪道路。每天虚度着过日子,就为着实现他们的所谓的理想。问当今上课认真听课的大学生有几个?他们可以说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流了多少汗水和血汗。只知道自己去逛街掉了根脚毛,去所谓的桑拿沐足丢了胡须。哪里还记得他们的父母姓什么。看来,只有重修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名字。他们的理想已经变了质,已经失去了知识分子的味道。他们荒废了学业,不仅累了自己,还害了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失去了理想,生活就会失去光彩。生命就会枯萎。 山溪的理想是大海,泉水的理想是池塘,幼苗的理想是栋梁。怎么样才是大学生的正确的理想?才是我们所渴望,所追求的呢?知识!就是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理想的推动力。当我们进入了大学的门槛,就得不断深化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四有”新人,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可以向着更崇高的理想进军,可以朝着更高的山峰攀沿。当我们的知识到了一定档次,我们可以考研,可以考博,可以……。这就是我们的理想!我们要为理想奏凯歌,我们要为理想而奋斗,我们要为理想编织安徒生般童话故事。高尔基曾写过:《理想的阶梯》,就是最好的表率。而知识就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知识是理想最基础的基石,它改造我们的意识,酿造我们的人生。我们大学生的理想就根本需要:知识!虽然,当今的“四有”有点模糊认为是“有车、有款、有房、有型”,但,也是个目标,也是指引着我们奋斗的目标。不过,大学生们千万不要为了这些目标,也就是所谓的理想而采取了不理想的手段,那么监狱的大门可是为我们敞开着的。我们要努力掌握的还是知识,只有知识才能改变我们的理想,让我们的理想走上正确的方向,也使我们的人生多姿多彩。而那些迷茫在知识门前的人就会比起我们来,暗淡了许多。想做什么样的大学生?我想,你们的理想已经让行动告诉了你们。享受知识,就是你们行动最好的体现。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我们需要努力学好知识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扬起我们的理想风帆,为我们的人生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作黄金。青春的魅力,应当使枯枝长出新叶,沙漠变成绿洲。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分!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束阳光,合起来就是一轮太阳,就是一个春天!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束纤维,织起来便是一叶巨大的风帆,就可以推动祖国的航船前进。 我们是龙的传人,是华夏子孙,是五月的花海,我们应该用青春拥抱未来。前方,是新世纪的曙光,是我们的用武之地,我们正当青春年少,应该以超越古人的雄心壮志努力学习,艰苦奋斗,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灿烂的理想之花。用拼搏的双手去开拓祖国美好的未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于大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一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课程。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思修论文精选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
《把理想信念 教育 放在思想建设的首位》
摘 要: 从党章历史沿革的维度来研究党的思想建设,得出的结论是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党思想,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特别重视和不断加强对中青年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
关键词: 党的建设;思想建设;理想信念
邓小平同志早就讲过:“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1]。苏联、东欧共产党发生政治巨变,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出了问题。纵观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史,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来教育全党。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和干部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通过对中共党章的梳理和研究, 总结 我们党在思想建设,特别是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 经验 教训,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一、民主革命时期的党章:以崇高的革命理想教育全党
1921年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注:后文中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均用简称)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明确要求所有党员必须承认党的纲领和政策,对党忠诚,并且必须与那些和我们党的纲领背道而驰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2]。这说明,一大的政治纲领具有高度的原则性和鲜明的战斗性,体现了列宁建党学说的一些重要原则,没有任何机会主义色彩。在当时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1922年党的二大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部正式的党章。二大党章的中心内容是加强组织建设和建立严明的组织纪律,特别对党员和干部必须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做了严格的规定[3]。二大还通过了一个《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对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作了明确的阐述,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党章的内容,具有很大政治意义。二大的党章和决议对于健全党内生活、指导党员的政治言行、促进党的组织发展与巩固、提高党的战斗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崇高的革命理想、严密的组织体系和严格的政治纪律,正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特征。
1923年6月召开的三大和1925年1月召开的四大,分别通过了两个《党的修正章程》。党的三大还制定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党的四大制定了《对于组织问题之决议案》。三大和四大以后,在党的领导下,很快就迎来了中国革命的高潮和北伐战争的伟大胜利,党在组织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建党初期的50人、二大召开时的190多人、三大召开时的400多人、四大召开时的994人,到1927年五大召开时已经发展到57900多人,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强大政治力量。
1927年4月的五大是在大革命处于危急时刻召开的,会议期间没有制定党章。根据此次会议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提出的原则和具体要求,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6月1日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案》。这个修正章程共计12章85条,除了没有总纲以外,在结构上已经与七大党章很相似,是一部比较完备的党章[4]。大革命失败以后,有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惨遭杀害,但绝大部分共产党人临危不惧,大义凛然,头可断,血可流,也决不背叛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决不出卖组织机密和革命同志,表现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贞不屈的意志品格,就连国民党阵营中的有识之士也为之感叹不已。这些革命先烈的英勇 事迹 至今仍然激励和鼓舞着当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成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那些活下来的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所吓倒,而是继续高举共产主义的旗帜,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和大批农村根据地,掀起了土地革命的新高潮。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这一时期参加革命的共产党人,大多数都成为我们党的中坚力量和各级领导干部。这些足以证明,从一大到五大,我们党制定的党章是基本正确的,各级党组织依据党章对党员干部进行的理想信念教育也是卓有成效的。
1928年6月至7月在莫斯科召开了六大。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六大党章存在一些严重缺点。实际上,六大党章没有解决好的一些重大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根据地的实践过程中已经逐步加以解决了。1929年12月召开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提出用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党员,通过思想教育克服党内的各种错误思想,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决议》要求支部要建在连上,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各级党委和基层党支部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克服党内严重存在的小农意识、小资产阶级意识、封建主义思想以及流寇主义和军阀作风。这是毛泽东的建党思想开始形成的重要标志。[5]
1945年4月至6月,党在延安召开了七大。七大党章与六大党章相比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
1.七大党章增加了总纲部分。在七大党章的总纲部分,开门见山、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果,是我们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号召全党要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提高全党的理论和思想水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是七大党章最鲜明的政治特色。
2.七大党章具有高度的自主创新意识,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想路线。七大党章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彻底地脱离了苏共党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3.七大党章充分吸取了一大到六大党章(包括《古田会议决议》)的优点,着重强调从思想上建党。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 报告 》中指出:“我们党的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首先就是思想建设问题,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去教育和改造我们的党员,特别是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的问题,就是和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进行斗争并加以克服的问题。”“因此,一切加入我们党的人,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在入党以前和以后,更须学习,并进行思想上的改造,必须抛弃他们原来的阶级立场,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克服他们的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宗派主义等倾向。没有这种改造,就不能成为很好的党员。而这种改造,又常是一种长期的艰苦的工作,并且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就是我们党的建设上特别重大的问题和重大的特点。”[6]从刘少奇同志的讲话中,我们可以非常强烈地感受到,党的七大修订党章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特别强调思想建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武装全党,抵制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使广大党员真正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一建党思想影响极为深远。
二、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前的党章:对执政党思想建设的艰辛探索
(一)八大党章:大力加强执政党的思想建设
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八大。八大党章在思想建设方面的主要创新点,一是更加强调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并且着重要求党员、干部要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日益滋长的骄傲自满情绪,把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努力避免脱离群众的危险性。邓小平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要求“必须在党的教育系统中,在党员的教育材料中,在党的报刊中,着重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7]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意识。二是明确指出要提高党员标准。邓小平对此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党的事业的胜利,党对于人民所负的责任的加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的增长,都要求党对于党员提出更高的标准。而且,如果在以前,一个人决心加入我们的党,往往表示他决心冒着丧失自由和生命的危险,去为群众的利益斗争,去为人类的最高理想斗争;那么在现在,就容易出现这样的人,他们为着取得名誉和地位而入党,他们在入党以后,不去支持群众的利益,反而妨害群众的利益。诚然,这样的人在我们党内是极少数,但是,我们决不能忽视这个事实。为提高党员的标准而斗争,这是当前党的重要的政治任务之一。”[8]这说明我们党已经开始站在执政党的立场上思考如何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如何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从而确保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先进性。
(二)九大、十大党章:党的思想建设出现严重混乱
九大是在“”的高潮中(1969年9月)召开的,九大党章仅有12条,文字表述极为简单,突出强调“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无产阶级“””,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九大党章对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特别是对毛泽东思想)做了错误的、不科学的论述。
1973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十大。十大党章除了对涉及到林彪的文字表述做了必要的修改,其内容和结构都保持了九大党章的原貌。正如邓小平后来说的那样:“九大、十大搞的党章,实际上不大像党章,党员有什么权利和义务,究竟怎么样才算个共产党员,不合条件怎么办,都没有规定好,需要修改。”[9]
总的来说,在““””时期召开的两次党代会及其制定的党章,是在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指导下制定出来的,完全背离了毛泽东过去几十年所坚持的正确建党思想。这就必然在全党造成极大的思想混乱和“左”的政治狂热,严重削弱了对党员干部进行科学的、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教训惨痛。
(三)十一大党章:思想建设的进步与徘徊
1977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大。十一大党章在总纲部分强调要大力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和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防止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谋取任何特权,同资产阶级思想和作风做坚决的斗争;强调“党员不论何时何地都要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实现党的纲领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10]。在条文部分全面规定了党员的8项义务,贯穿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内容;在第19条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中,还明确规定了“领导党员和非党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路线的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11]的内容。这些修改无疑都是积极的和正确的。
但是十一大党章在总纲部分继续沿用了九大、十大党章关于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特别是关于毛泽东思想的错误论述;继续沿用了九大、十大党章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无产阶级“”的性质以及“这种性质的政治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的错误论述;继续沿用了九大、十大党章关于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的错误论述等,这些又是错误的。
十一大是在毛主席去世和粉碎“_”以后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党代会。由于党的领导层还没有实现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在当时还不可能一下子从“”的“左”倾路线和对毛主席的个人崇拜中觉醒过来,更不可能系统地纠正九大、十大错误的的路线、方针、政策。所以,十一大党章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既有正确的东西,也有错误的东西;既体现了一种努力向前、稳定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面貌,又暴露出对“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路线的迷信与固执。
三、改革开放以后的新党章:不断深化对党的思想建设规律的认识
(一)十二大党章:为改革开放时期的新党章奠基
1982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十二大。十二大党章在加强思想建设方面的主要创新点是:第一,根据七大、八大党章的历史经验,结合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情况、新特点,系统地科学地阐述了党的性质和最高理想、奋斗目标、党的指导思想、党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三项基本要求等,形成了一个内容充实的总纲;第二,对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党员的8项义务、8项权利的表述更加严谨科学;第三,专列“党的干部”一章,明确提出了干部的6个基本条件。
十二大党章专门针对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三项基本要求,这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其中第二项要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人要永远为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要制定和实行能够体现人民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建国以后30多年的历史一再证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搞特权搞腐化、脱离人民群众,对执政党是最大的危险。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教育全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二)十三大提出了10条党章修正案
1987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十三大。十三大没有制定新的党章,也没有做修改党章的报告,只是对十二大党章提出了10条修正案,涉及十二大党章中的10个条文,共计有13处增删改动。十三大政治报告提出党要经受住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提出在党的建设上,要走出一条不搞革命、而主要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这些新提法、新论断实际上充实和发展了党章总纲的内容。[12]
(三)十四大党章:对党章总纲进行重大修改,丰富和发展了思想建设的内容
1992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四大。十四大党章在思想建设方面的突出贡献:一是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进行了系统概括,充分肯定了这一理论在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把这个理论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二是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正式写进党章,并且表明这是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长期坚持、绝不能动摇的基本路线。三是把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第一次系统阐述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全新的政治命题,这对全党来说又是一次重大的思想变革,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解放思想的作用。四是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基本要求进行了重大修改。
(四)十五大党章: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7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五大。十五大党章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五大政治报告指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毛泽东和邓小平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新理论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把邓小平理论正式写在党章上,确定为党的旗帜,这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是我们党在思想认识上的一次升华。在十五大党章起草过程中,江泽民就指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我们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不动摇。在邓小平逝世后,我们全党,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尤其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什么风险,都不动摇。”[13]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又明确指出:“我们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十五大无疑将以这一点为标志载入史册。”[14]现在,邓小平理论已经成为对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思想武器。
(五)十六大党章:对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的又一次完善
2002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六大。十六大党章最为引人瞩目的修改,是对总纲第一段(关于党的性质和最高理想、最终奋斗目标)的修改;其次是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补充和完善,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单列一段加以论述[1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其思想内涵极为丰富。邓小平理论主要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命题,它进一步深化了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把这个重要思想写进党章,有利于统一全党的思想,增进党的团结,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六)十七大党章:总结历史经验,大力倡导理想信念教育
2007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七大。十七大党章修改的主要亮点:一是在总纲第七段增写了科学发展观,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16]这是对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丰富和完善。二是在总纲第八段增写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17]这段文字,这是总结改革开放29年的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政治结论,它旗帜鲜明地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回应了党内存在的各种思想疑虑。三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总纲部分增写了第14段和第17段,同时大幅度修改了第15段和第16段。在先进 文化 建设这一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努力使我国人民成为有理想、有纪律、有道德、有文化的人民”的重大命题。同时提出“对党员还要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18]四是在党章第三条(党员义务)增加了“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在党章第34条(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也增加了“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的论述。[19]这实际上是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思想道德和政绩标准。
总之,从十二大到十七大,中国共产党章程经历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这是党的历史上党章结构最稳定、体系最健全、理论创新最活跃的一个时期。党章在十二大奠定的框架结构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经过五次党代会的反复修订,现在已经日臻完善,对党的思想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0.
[2][3][4][6][7][8][10][11]中国革命博物馆. 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8;22;33;74;177;193.
[5][12] 范平,姚桓. 中国共产党章程研究[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20;36.
[9]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975-1982)[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233.
[13][14] 李君如.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07:353;353.
[15][16]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章程[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6;.
[17][18][19]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章程[Z].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6;14;57-5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思修论文精选范文
大一学期开设思修课程,是对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 教育 的重要方式,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范文篇一:《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 摘 要:诚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中华民族最崇尚的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 文化 精华,诚信问题一直以来都被整个社会和民族重视。在当今高校如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道德观念,并找到相应的教育对策,这已经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也是当今社会都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诚信道德 素质教育 教育对策 0 引言 在道德范围内,诚信是人类最起码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是否有诚信,是否有道德,任是当今社会评价的一条重要准则。2000多年前孔子就说过:“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从那时起,诚信问题一直沿袭至今。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道德”(“四有”之一)到江泽民同志的“以德治国”,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领》中的“明礼诚信”到朱镕基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 工作 报告 中提出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无不充分说明,社会各个层面都在努力倡导和培植诚信道德。那么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诚信,则这个由人组成的社会就失去了根本,作为即将担负起建设祖国重任的当代大学生们,如何正确认识诚信道德问题已经成为“必须”。 1 大学诚信道德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当今社会的大潮流中,由于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网络虚拟世界的渗透,高校扩招带来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等等因素,造成大学生在诚信道德问题上同样出现问题;有向银行贷款不还,有盗窃他人财物,也有参与“三害”(黄、赌、毒)的,还有学风缺乏诚信,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求职材料造假等诚信缺失的现象。 助学贷款遇到的新问题 在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能否信守贷款承诺以及成为发放贷款的最大顾虑。根据中国工商银行长沙市岳麓山支行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南大学2001届 毕业 生中,有173人应还贷款,但截止到2002年1月1日,第一期贷款的还贷率仅为26%,经银行和学校3个月的共同催收,仍有61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为。第二期贷款截止到3月20日,有129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仅为。而湖南大学2001届毕业生中有136人应还贷款,截止到2002年1月初,第一期贷款的还贷率仅为42%,经3个月的催收,仍有1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为86%。第二期贷款截止到3月20日,有98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仅为31%,据调查了解到,贷款学生中没有按期还贷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还款意识不强,有的拖着故意不还,有的谎称忘记了;二是获得贷款的学生中,个别人因某些原因中途退学而放弃还款;三是个人无能力还贷,不是单位效益不好,就是还没有就业;四是有些学生想还款,但又不知道还款方式;五是有的贷款学生将助学贷款当成是国家无偿资助,以致贷款得到后就根本没有偿还的打算等等。总的来说,偿还贷款的情况与学生的诚信道德素质、就业情况以及个人品行等因素有关。 当前人们的信用观念和大学生的信用状况问题 在我国,人们对于“信用”这个概念的理解是随着信用贷款、信用消费等金融业务的开展而渐渐深入的,但由于我国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人们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还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水平。没有信用的人在一些信用制度发达的国家是寸步难行的,在那里,人们可以没有钱,但是绝不能没有信用。在现代社工会中,信用意识和观念的缺乏已然是目前银行执行国家助学贷款的一大风险,所以,具备良好的信用意识确实是信用贷款赖以生存的土壤。 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从中可以发现大学生的信用现状:主观方面,就目前我国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来看,其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是需要依赖大学生的诚信度,也就是其自觉性。大学生作为高校助学贷款的主体对象,一般都具有较高素质,这一群体的道德水准及信用意识和观念也应与其受教育的程度成正比,具有一定高度的。但也不能排除某些个体利用其聪明才智钻法律和制度的空隙,故意拖欠还款的可能性。而客观方面,银行及相关部门也必须考虑大学生,特别是刚毕业大学生的实际还款能力,国家助学贷款相关规定大学毕业生在校助学贷款还款期限是大学毕业生四年内就必须还清利息(除政府贴息部分外),但是恰恰学生毕业工作的前几年正是他们个人打拼期,其经济实力处于最薄弱期,没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已经是不得不受到重视的客观现实问题。 社会矛盾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影响 之所以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出现这些与大学教育不和谐的现状和事实,就其大学教育本身而言,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综观国际国内,努力发展本国经济,丰富钱袋子,早已成了这个商业社会里人们普遍的价值追求,在手段、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出现破坏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商业文化发展的结果,尤其在商业文化相对活跃和发达的地区,这种现象更容易出现。在这场商业文化与 传统文化 的教育和对抗中,一方面要使人们合法地发展经济,获取最大的物质利益,另一方面又要让给人们自觉地维护和坚守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必然会出现不和谐甚至是矛盾。而整个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不和谐和矛盾从发现到蔓延,对大学校园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从最初的勤工俭学(实际上就是以挣钱为目的的维持自己的学习生活费用)到允许并开始鼓励在校大学生待学创办公司,这股风越吹越烈,参与人数越来越多,让学生过早地融入复杂的商业领域并要亲身去面对和体验商业领域里的各种险象。毫无疑问,这也是导致大学生诚信和道德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西方文化对价值观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整个社会除了在经济方面受益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外,我们在自身的价值领域,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等方面也同样受到了西方自由思想、享受主义的侵蚀。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西方文化也同时涌入,当代大学生不得不在传统的诚信道德与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行为的斗争与碰撞的夹缝中寻找合适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如果没有较强的个人道德底线来做选择的话,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以致某些学生在选择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偏差,造成错误价值观的形成。 社会和学校的责任 对于当今部分学生缺乏诚信道德的原因,也有很多研究,分析不难得出,大学生缺乏诚信道德不仅有其自身的因素,社会和学校也存在相应责任,不仅有我国传统体制的原因,也有现实的意识观念的原因,这是一个长期存在也是亟需解决的系统化的社会问题,这不仅仅是学校和学生的事情,而是社会甚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必须正视的问题。 2 提高大学生诚信道德素质的教育对策 加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力度 诚实守信是我国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其整体素质都是比较高,所以大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高校及银行一般都是采取无需经济担保的形式来办理相关手续的。高校作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有义务加大对大学生的信用观念教育和信用意识的培养。中共中央于2001年9月20日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以高校要切实依据《纲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意见和具体 措施 ,并认真组织实施。以“明礼诚信”的基本道德规范为教育核心,把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进一步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和观念,培养并珍惜个人的经济信誉,自觉形成高度信用责任感,成为具有良好的诚信意识的公民。 诚信教育应注意从基础教育抓起 在学生高中阶段,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考上大学就好,忽视了对学生做人的关注与教育。“为人”教育应该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并放在首位,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做人,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学生生活等方面,从小抓起,从幼儿园到中学到大学,点点滴滴严格要求学生,从喊 口号 到实践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起做人要诚实,讲信用的观念,教育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充分挖掘和发挥学校道德教育资源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有利于诚信道德建设的校园气氛,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内的一切思想文化阵地都要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要大力宣传和体现时代精神的诚信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充分发挥典型榜样示范作用,鼓励大学生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和时效性 广大教育者和学生管理干部应认清工作目前思想道德教育所面临的挑战,研究新情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行之有效的工作,促进学生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良心,转换为自身的行为习惯,转换为自身的道德需求,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动人,增强学生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意识和能力。众所周知,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培养出来的,那么、诚信道德信念也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加以培养。另外,教师可以通过研讨、座谈、集体备课和教学观摩等活动,积极研究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规律和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学校道德教育的优势,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使广大教师和学生管理干部起到带头的作用。 法制的完善 只有将信用建立在法律制度上,才能提高学生信守合同的自觉性。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 经验 ,尽快建立个人信用征询系统,加大学生“失信”成本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 3 结束语 诚信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的重视,需要高校的重视,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学生管理干部以德管人,爱岗教业,为人师表,教育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学生以德修身,通过接受教育和自身体验、实践,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文化基本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这样培养出讲诚信,负责任的大学生,才能够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范文篇二:《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摘 要】树立崇高理想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面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以及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本文强调了加强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倡导高校更加重视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意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永葆生机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动力。然而当代的青年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成为了理想信念缺失的一代,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南方网讯的记者在一些大学毕业生的 毕业留言 册上,十分震惊地看到了这样的 句子 :最大的理想:“挣大钱,娶美女!”最喜欢的职业:“能挣到钱的一切职业!”更有甚者,在“最大理想”中赫然写着:“有财富,包小蜜!” 面对当代青少年理想的失落,以及对理想的淡漠态度,我们怎能置之不理?温家宝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中提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因而,我们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邓小平1974 年3 月在谈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时指出:“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原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都必须坚持的社会制度。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大学生受到了各种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一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一些大学生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对于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能忽视,更加不能回避,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修正,因为大学生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 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关键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理论知识的教育,使其树立马列主义的崇高理想。大学生出现理想信念模糊多数是由于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及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知识的理解。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应该成为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它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高等学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为大学生指明政治方向,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 论,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将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 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希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形成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最终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目前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是用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当代大学生,使其坚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认同国家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个人的需要同人民的需要联系起来;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和辩证的看待社会中发生的各种事情,并且可以使大学生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用良好的心态和科学的态度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同时增强抵御各种不良思想和文化的能力。 另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是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意识、政治观念施加影响的教育活动。判断我国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如何,关键是看青年大学生是否认同与支持我们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政治主张、政治信仰,是否将党和国家的理想信念作为大学生个人理想的自然选择。我党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并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邓小平同志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加强,而理想信念教育要以核心来抓。他曾告诫全党同志:“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是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总之,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信任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将其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位。 3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 社会实践 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这样大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和长才。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四有”新人。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人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有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在“四有”新人的目标中,“有理想”是处于首位的,说明理想信念教育与做人有重要的关系。只有首先具备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走正确的道路。在大学学习期间,大学生总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的选择、以及择友问题、恋爱问题、面对挫折问题等等。面对种种问题,大学生很容易出现烦恼和压力,甚至产生理想信念的困惑与不解,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那就是开展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学时期确立了理想信念,将对大学生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克服各种不良影响,为大学生走上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指明方向。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勤奋学习。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学习、做人、和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大学生勤奋学习,将个人的成长成才同国家的民运联系在一起。大学生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激发同学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和是敏感,努力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本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和知识对国家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也是未来知识和科技创新的主体,这就更加凸显出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其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理想、增强抵御各种不良思潮和价值观的侵蚀能力,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抵制各种诱惑,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4-165.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0.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范文篇三:《浅谈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当前,国内外各种思潮风云激荡,意识形态的博弈波云诡谲。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乃至高等教育领域都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而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立足于文化软实力,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阵线。破解大学生群体意识堕落乃至高等教育发展瓶颈难题,不得不坚持以人为本,着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一、养德——扬弃的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文以载道,文化的功能承载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以及为人处世能力的养成。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当代青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经受一系列考验,应对成长成人的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包括中华传统文化在内的精神文明体系,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大多数青年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学习科研生活上缺乏一股韧劲和向上的精神。伴随着就业矛盾和社会压力,大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凸显,心理问题归根究底是理想信念问题,学生保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信念,往往就会产生与此相关的行为。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孝道、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在指导着后代子孙怎么做人,怎么成人。儒家思想蕴含的精华智慧提倡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等等,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奇书的《菜根谭》就是一整部儒家修身学说的缩影,把修身问题追溯到心性层面上,有效彰显了思想觉悟提高的作用力。在校园里迷茫的大学生可以采用扬弃态度,从浩瀚的传统文化巨典中汲取营养,学会做人和求学问。 二、修德——学生党建与团学工作突出新亮点 学生党建工作是加强学生理性信念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大学生党的建设需要一些成绩突出业绩优秀的骨干青年;另一方面,党组织在吸收新鲜血液的同时注重考察拟发展对象的思想政治觉悟、理想信念认识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平时学习工作中辛勤付出的同学,组织上可以多给与褒奖,而对于平时表现不积极,发展党员时行动积极的要分别对待。党组织上分配任务,本身是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考验。基层共青团、学生会和社团组织同样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扮演着不可估量的角色,因为在学生社团中不缺乏踊跃分子,他们的工作能力得到训练,具备了初步的自我成长与社会认知。团学工作的历练使他们在思想认识上先人一步,服务与奉献精神上充足有余,在价值观念上也会发生微妙的转变。在基层共青团或学生会、社团组织表现优异的同学还可以被提拔成干部或推荐为党员。这层机制能够有效代表组织上对于追求积极上进的同学的认可和鼓励。学校里的团学组织由此可以成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辅助 渠道 ,作为鼓励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其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提供了大学生历事练心的平台,这对于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乃至为人处世能力的提高带来极大益处。 三、护德——新媒体传播担当重要角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这一构想是我国在信息时代条件下建设创新型大学、探索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当前,互联网发展高度发达,媒体行业信息弥漫,我国的大学生群体如何突出重围,选择有价值的信息,整合资源并为我所用成为一项重大课题,手机、电脑终端的普及使用已经打乱了部分学生的生活作息习惯以及正常的阅读学习习惯,值得深刻思索。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事件通过网络新媒体传播,可以瞬间到达每一部电子终端上。从中,大学生难免面临一系列诱惑,包括财富、美色、名誉的干扰,以及慵懒、嗜睡、贪吃的熏陶。如果把社会比作一大大染缸,那么互联网就好比染缸里的水,网络的正能量作用难以施展,这个校园里的青年带来不小的挑战。大学生跳楼事件、自杀事件以及事件等负面报道层不穷,来自大学校园里的正向宣传少之又少。青年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极其便利,而课堂教学未能就社会 热点 问题展开深入剖析,致使自省自律意识淡薄的学生无法驾驭欲望诱惑,走向痛苦的深渊。新媒体担负的重要角色,可从微信、QQ、MSN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上传播窥见一斑,尤其是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官方的发声渠道,发挥了弘扬正能量,鼓励向上向善的良好风气形成的重要作用。 四、守德——大学生社会实践带来新契机
大学生不仅要有远大的理想,还应脚踏实地的为实现理想而奋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如何实现理想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理想具有可能性、时代性等特征;信念具有稳定性、不同层次性等特征。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为什么学。当代大学生要树立崇高理想就必须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关键词:理想信念 大学生 成长成才 树立崇高理想信念
引言:针对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目标不明确,理想观念淡薄,过于追求物质上的享乐,以至不能将自己的前途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有些同学甚至有“此时不乐,更待何时”的想法。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有关理想信念的具体内容。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时代,人们的理想各不相同,同一阶级、同一时代人的理想也不尽相同。理想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产物。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发展趋势的超前反映,即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基础上给自己构成的未来美好蓝图。因此,理想不是人们主观的臆造,不是空想或幻想,而是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符合科学的目标。
(1)理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从形式上看,理想是主观的精神现象。主体的需要、价值观、人生观等都会影响人的理想的形成。但从内容上看,理想又具有客观的因素。
(2)理想具有时代性。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既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因此,它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1)信念具有稳定性。
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信念的稳定性也不是绝对地,科学的信念必然会随着客观实际的改变而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
(2)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
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不同方面的信念和相应不同的信念。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苏格拉底曾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因此,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理想信念能够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所以,树立正确远大的理想信念对我们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作人的根本。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在大学阶段,“做什么人”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会时时面对的人生课题,只有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很好的回答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友、如何恋爱、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需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将来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是宝贵的一生富有价值,卓有成效,充满自豪。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为什么学。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自身成才而发奋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把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是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成才之果。
总之,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量,理想信念越坚定,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就越坚定。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和所承担的任务与以往不同了,但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同样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克服困难和应对挑战的坚强意志。
三.当代大学生怎样树立崇高理想信念
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首先,我们要坚定对中共的信任,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取得胜利地关键,坚定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信心。只有紧密的团结在党的周围才能将自己的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联系在一起,坚定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才能够自觉按照党的和人民的要求为人、学习、做事,健康成长成才。
其次,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相结合。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同时立志需躬行。志当存高远就是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从于一时一地的困难和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个人私利的多与少、得与失。当然,雄心壮志只能建立在踏实的基础上,“雄心壮志需要有步骤,一步步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一步一个脚印,不让它有一步落空”。(《华罗庚诗文选》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188页)
再次,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在逆境中孤而不堕,逆境的恶劣环境,对于挑战者而言,可以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在顺境中不骄不躁,应高潮而快上,乘顺风而勇进,抓住时机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
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杜绝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使自己的理想适应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真正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每个人,都有或曾有个属于自己的梦,即所谓的理想,那么理想是什么,其意义又是什么呢?理想是建立在现实可能性基础上的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理想的意义在于人们对未来事物的想象和希望,他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认识的深化,理想亦不断的被调整、丰富和发展。理想具有客观现实性,预见性,超前性,时代性和阶级性。并且理想的形式是多样的,他有大有小,有平凡又有伟大,却都是独一无二的!
现在不少的大学生每天只会夸夸其谈,我以后怎么怎么样,可有谁再想我现在怎么样,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你连今天的事都做不好,何谈以后怎么样。我们应该一步一步的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真正的认识自己,少做点空想,多做点事实,少想一点结果怎么样,多去享受一下经历的过程。事实上,大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迷茫与困惑。因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实现了高考这一所谓“人生理想”后,由于迷失了目标以致丧失了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时常感到空虚无聊,找不到寄托,哀叹生活没有意义。中学生徐力、大学生马家爵事件告诉我们,人生需要一个理想目标,没有理想的人,只是一具行尸走肉,生活如荒凉的戈壁,更别提有所作为了。现在,大学生谈理想,有时候会觉得很抽象,谈未来,谈责任又觉得很苍白,很无力。但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弄清楚自己是谁,在社会与他人心中的定位如何。
同时,一个坚定的信念,会让你勇敢的走着自己的路。信念也同
理想一样,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定的,对某种思想和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郭沫若说过“我们只愿在真理的圣坛之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的权威之前拜倒。” 我们只愿在真理的圣坛之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的权威之前拜倒。如果把理想比作舟,那么信念就是帆。舟不能没有帆,而没有舟,更没有帆存在的意义。鉴于两者的关系,人们更喜欢将它们放在一起讨论,将它们视为一体。
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量,理想越坚定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就越坚定。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的实现往往要通过一条充满艰险的曲折之路,有赖于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奋斗。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他们对党的方针政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有较高的认可度;他们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了解个体的发展与国家前途的内在联系;他们看到了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的巨大变化,对邓小平理论有了逐渐深刻的理解。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 申请书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党员在学校和我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有朝气,有热情,思维活跃,富于创新精神,给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同时也应当看到,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淡薄,一部分大学生,包括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信心不够坚定,对社会主义前途存在模糊认识,某些消极、落后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和各种错误思潮在大学生中还有相当的影响力。但是,空谈理想,不去实践,即使有着坚如磐石的信念,也是无济于事的。俗话说的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真正行动起来,一切才会变得真实,同时,机遇也是理想实现不可缺少的。
人生是一个奋斗的过程,活着就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一个人有了理想信念,就会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创造奇迹。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要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况且当代大学生还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不管你现在正处于一个什么状态,朋友,让我们一起为自己树立个目标并勇敢的为之努力奋斗吧!
摘 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关键在于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如下:创新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完善教学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优化学校环境,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在目前的情况下,当代大学生主要是指90后大学本专科学生,是指1990-1999年出生的进入大学的中国公民。从2008年秋开始,我国高校90后大学生不断增加,他们在理想信念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鲜明的特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其核心就是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让他们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把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自身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1]。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3],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高度重视。当前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对大学生自我的全面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理想信念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 社会实践 的产物,它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因而对人们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4]。信念和理想一样,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和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理想和信念相辅相成,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常常理想即信念,信念即理想。
(一)指引奋斗目标,引导大学生怎样做人
一个人要想有意义地活着,就必须在有意义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可以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即使在前进中遇到挫折,也能使人看到希望,不迷失前进的路。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社会、塑造自身。在“四有”新人目标中,“有理想”摆在了首位,说明理想信念与大学生应该怎样做人关系紧密。
(二)提供前进动力,指引大学生怎样进步
理想信念是人生力量的源泉,给人们向着既定的目标奋斗提供了动力。当代大学生应高度重视并认真选择科学的理想信念,让未来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在大学期间树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在确定人生目标的时候,会有更加坚定的信念作支撑,也才不至于迷茫。
(三)提高精神境界,激励大学生怎样为学
理想信念作为人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引导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提高精神境界。一个人的理想信念越崇高、越坚定,精神境界和人格就会越高尚。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努力学习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努力建设国家和服务人民而努力学习。
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与问题
胡锦涛同志在2009年五四讲话中希望当代青年具有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格、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温家宝同志也希望青年朋友做有道德、有学问、能为人民做出贡献的人。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们,他们享受着三十几年改革开放的硕果,又承受着改革开放以及社会转型所带给他们的压力。受“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他们成了一家人的希望。他们备受关怀,甚至是在溺爱中成长,因此他们习惯于从家庭和社会中索取,享受生活。他们也缺少兄弟姐妹,在成长过程中特别孤独,所以长大后尤其希望与社会沟通,但又缺乏的一些素养和知识,往往就会受到挫折和失败。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很快,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独立且多样。怎样才能公正地评价80后、90后大学生?瞿振元在2009年五四期间所发表的 文章 中阐述的观点具有一定代表性。他认为当代青年确实是我国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支力量,确实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理想信念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思考。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创新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首先老师们应当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课堂中设计讨论环节、进行案例分析等,从而丰富课堂教学生活,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使学生能更形象而深刻地理解并接受教学内容。比如,在给学生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第一章涉及的内容时,不是单纯的理论讲授,这样让学生觉得内容枯燥又乏味,可以增加课内主题讨论环节,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讨论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一个问题:立志须躬行。作为当代大学生,立志须躬行就是要落实到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从认真听好每一堂课开始,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同学们在讨论的环节中将获得更多的收获,更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当然在创新教学方式的时候也可以组织同学们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尤其是灾后重建地区去参观考察。其次,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老师们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在课外教育实践活动中,认真对他们进行积极的辅导教育,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和品质,在校园 文化 活动中进一步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为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总之,教学方式多种多样,还可以做进一步的开拓与创新,为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教学方式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来适当选择,并不是一概而论。
(二)完善教学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每个大学生都有个体差异和特殊的实际情况,具有不同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而90后大学生更是如此。90后大学生经历丰富,思维活跃,见识广,接触新事物新思想多,而目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僵化,教学形式单一,不能够引起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学习的兴趣,这些已成为90后大学生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重要原因。据了解,大家普遍谈及了对思想政治课中的理想信念内容教学的改进诉求。对于该课程,课堂应该更开放,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教师传授,大家还应该有必要的交流和讨论,这样可以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此外,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既可以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更加自主地学习。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应改变简单化的群体集中灌输教学方式,向多元化、灵活性的方向转变,充分发挥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学习。
(三)优化学校环境,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校园环境对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 思维方式 、精神状态、心理素质、行为处事方式,乃至价值取向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学校是影响和塑造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场所,关系到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发展。构建积极健康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是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学生接受的理想信念教育主要还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来承担,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老化,教育形式不丰富,教学方式单一,没有将理想信念的教育看成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仅仅抽象地描述理想信念,使理论与实践、言传与身教分离,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导致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出现“知行不一”等许多矛盾现象。
总之,在加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积极地做出多方面的努力,尽量让我们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让大学生们的理想信念更加牢固,以更好地服务人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参考文献:
[1]潘子彦,王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实效性的张力架构[N].光明日报,2006-04-08.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
[4]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6.
1.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论文
2. 大学生走向成功论文
3. 大学生思修论文题目
4. 大学生生活规划心理论文
5. 大学生自我管理论文
6. 大学生创新论文范文
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能点燃人生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才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理想信念的思修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政治课的理想信念教育探讨》
摘 要:理想是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对人的成长起着驱动、导向和调控的作用。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政治课堂则是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教育实践者的视角,谈谈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前政治课堂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最后对改善中学政治课堂的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一些措施。
关键词:理想信念;中学生;中学政治课
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是前进的动力,我们只有扬起理想的风帆,努力拼搏,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当然,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我们有披荆斩棘的坚定信念,才有勇气和毅力克服困难,抵达成功的彼岸。所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对于中学生的成长、成才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一、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1.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理想的笃信与支持状态。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能点燃人生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才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古今中外,凡是为人类进步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无不具有崇高、远大的理想。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要重视对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2.时代发展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以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根红线,党和国家的历届领导同志一直都很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江泽民同志曾强调,“要对青少年儿童进行共产主义信念、社会主义思想、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民族传统教育”。胡锦涛同志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都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改革开放、社会变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一方面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也冲击着青少年的心灵。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旧的规章制度与价值体系逐渐解体,而新的制度和价值体系尚未完全确立。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的价值观,享乐主义的价值观,不劳而获的剥削思想,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有不少表现,它表现为抢劫、偷盗、贪污、腐败、坑蒙拐等社会现象,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当下,必须对中学生进行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和主力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必须传承好民族文化的精髓,坚持坚定的理想信念。
3.中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期,但由于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展过程中,对于社会现实和自身的认识常常会存在偏颇,容易冲动,受到挫折又极易气馁,所以青少年学生需要有明确的的理想目标和明智的理想选择。
当下的很多中学生,特别是城市中的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总是尽一切可能地创造最好的条件给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孩子从来没有感受过缺乏什么。生活过得太安逸了,就失去了奋斗的激情和动力,失去了竞争意识。缺乏进取心是当下很多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者,笔者深感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当前政治课堂的理想信念教育现状
理想信念的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时期的德育目标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都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现阶段对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中学生的成长需要,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引领社会风尚,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目标定位不准,内容相对滞后
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多层次的特点。理想信念的形成大体上也是按照生活理想信念、职业理想信念、道德理想信念、社会理想信念的模式向前发展。在我国现行的人教版教材,强调的是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以及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这种过大、过高的目标要求,不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过分强调社会理想信念的教育和理论灌输,缺乏其他层次性的内容,无法形成理想信念教育的整体合力,也导致中学生无法形成认同而知行分离,不利于促成其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
从内容的编排来看,人教版政治课新教材关注了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三贴近”教育原则,但在理想信念的教育内容部分却仍然是裹足不前,缺乏为国家培养各层次人才的教育大理念,使德育教育目标难以实现。而且,在整个中学政治课的教育内容安排上,理想信念教育核心地位都不够突出。既然理想信念教育对一个人影响重大,那么我们就要充分重视起来,在每一学年、每一学期都要有相应的、具体的理想信念教育目标。
2.教育的方式和手段落后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树立新的师生观,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但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很多教育者仍然习惯于理论灌输式教育,缺乏师生间的互动,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热情,或者边缘化于课堂。
如果没有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判断,理想信念教育是很难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念,也就难以成为激发其上进的动力。当前对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主要通过课堂进行,教育者要深入研究使课堂生动有效的方法。
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政治课堂也应该打破封闭性教育的现状,改革落后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3.教育评价机制的欠缺
在“升学率”几乎是评价学校教学效果唯一指标的当下,学生的考试分数依然是评价教师工作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最重要因素,而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很难通过考试的分数被直观地反映出来,这便成了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尴尬。虽然理想信念的正确与否对中学生的一生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但它在具体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又处在似乎可有可无的境地。
教育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使教育带有太多的功利主义色彩,这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理想的实现带来了不少障碍。
三、加强中学政治课堂理想信念教育的措施
1.推进政治课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改革
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来建构教材体系,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政治课教学中,要增强针对性,突出层次性。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理想信念教育要有不同的侧重点,每个年级也有不同的内容,要充分考虑中学生的成长特点。
从把理想信念的教育内容分为社会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理想信念教育,政治课的理想信念教育要突出层次性。可以这样划分:初一、初二年级,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启发他们把生活理想渗入社会理想;初三、高一年级,有意识地把信仰的知识融入教育之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和正确的社会理想;高二、高三年级,开展“人生、理想、信仰”的教育活动,鼓励学生以科学的人生观去追求和实现理想。通过这样的设计,使理想信念教育层层递进、环环相接,不断取得好的效果。
总之,理想信念教育一定要充分地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关注时代发展,科学分析当前的社会现象,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情感体验与共鸣中升华形成理想信念。
2.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为提高政治课堂的科技含量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如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使政治课教育时时保持丰富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教育者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政治课堂,筛选时代感强、影响力大的事件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
运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手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政治、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冲击,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存在和发展已经是客观事实。面对文化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变单纯地灌输,发挥隐性教育的优势,用启发式的教育手段指导学生在对各种社会价值进行分析、比较和甄别的基础上,自主合理地选择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品质,把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理想信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中学生的思想中。
3.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自古以来,教师就承担着育人的神圣职责,教师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教学水平直接关系着对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败。
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政治课教师肩负着言传身教的重任,因此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教学业务水平,清楚认识自己的能力和职责,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不仅在课堂上能够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能够以自身的道德品格影响感化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塑造学生。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成为学习型人才,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拓展视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纠正存在的错误思想认识,认清自身的社会责任,确立和坚定为社会服务的信念。
4.关注学生的课堂成长
如果我们把教育分为教师的指导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那么所有的教育其实归根到底都要落实到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因为只有通过受教育者的我自体验、感悟、内化、升华,教育者的教育才算是达到了目的。由于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中学生常常会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而困惑,这是由于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不全面、不深刻、不确切造成的,这时候一方面需要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学生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要让学生认识到理想随着知识阅历增长发生改变都是正常的。
有理想但是如果没有行动,那就是幻想和空想。面对这个缺乏艰苦磨练的群体,教师一定要让中学生理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培养中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成为一种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因为它是连接理想和现实的桥梁。
总之,理想信念教育既是一个影响人一生的教育,也是一个人一生都要持续进行的自我教育,特别是对于一个人思想观念发展成型的关键时期——中学阶段,教师更要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教育,这既是政治课堂的任务,更是教育的责任。有积极健康理想信念的人是幸福的人,有积极健康理想信念价值观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刘建军.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理论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4,(11).
[2]杨维,刘苍劲.现代社会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基本特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8).
[3]杜菊辉.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抽象化问题剖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7,(04).
[4]刘永跃.理想信念与人生[J].优秀作文评选(高中版),2009,(11).
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能点燃人生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才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理想信念的思修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政治课的理想信念教育探讨》
摘 要:理想是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对人的成长起着驱动、导向和调控的作用。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政治课堂则是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教育实践者的视角,谈谈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前政治课堂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最后对改善中学政治课堂的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一些措施。
关键词:理想信念;中学生;中学政治课
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是前进的动力,我们只有扬起理想的风帆,努力拼搏,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当然,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我们有披荆斩棘的坚定信念,才有勇气和毅力克服困难,抵达成功的彼岸。所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对于中学生的成长、成才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一、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1.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理想的笃信与支持状态。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能点燃人生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才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古今中外,凡是为人类进步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无不具有崇高、远大的理想。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要重视对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2.时代发展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以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根红线,党和国家的历届领导同志一直都很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江泽民同志曾强调,“要对青少年儿童进行共产主义信念、社会主义思想、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民族传统教育”。胡锦涛同志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都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改革开放、社会变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一方面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也冲击着青少年的心灵。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旧的规章制度与价值体系逐渐解体,而新的制度和价值体系尚未完全确立。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的价值观,享乐主义的价值观,不劳而获的剥削思想,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有不少表现,它表现为抢劫、偷盗、贪污、腐败、坑蒙拐等社会现象,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当下,必须对中学生进行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和主力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必须传承好民族文化的精髓,坚持坚定的理想信念。
3.中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期,但由于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展过程中,对于社会现实和自身的认识常常会存在偏颇,容易冲动,受到挫折又极易气馁,所以青少年学生需要有明确的的理想目标和明智的理想选择。
当下的很多中学生,特别是城市中的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总是尽一切可能地创造最好的条件给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孩子从来没有感受过缺乏什么。生活过得太安逸了,就失去了奋斗的激情和动力,失去了竞争意识。缺乏进取心是当下很多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者,笔者深感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当前政治课堂的理想信念教育现状
理想信念的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时期的德育目标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都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现阶段对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中学生的成长需要,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引领社会风尚,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目标定位不准,内容相对滞后
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多层次的特点。理想信念的形成大体上也是按照生活理想信念、职业理想信念、道德理想信念、社会理想信念的模式向前发展。在我国现行的人教版教材,强调的是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以及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这种过大、过高的目标要求,不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过分强调社会理想信念的教育和理论灌输,缺乏其他层次性的内容,无法形成理想信念教育的整体合力,也导致中学生无法形成认同而知行分离,不利于促成其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
从内容的编排来看,人教版政治课新教材关注了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三贴近”教育原则,但在理想信念的教育内容部分却仍然是裹足不前,缺乏为国家培养各层次人才的教育大理念,使德育教育目标难以实现。而且,在整个中学政治课的教育内容安排上,理想信念教育核心地位都不够突出。既然理想信念教育对一个人影响重大,那么我们就要充分重视起来,在每一学年、每一学期都要有相应的、具体的理想信念教育目标。
2.教育的方式和手段落后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树立新的师生观,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但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很多教育者仍然习惯于理论灌输式教育,缺乏师生间的互动,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热情,或者边缘化于课堂。
如果没有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判断,理想信念教育是很难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念,也就难以成为激发其上进的动力。当前对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主要通过课堂进行,教育者要深入研究使课堂生动有效的方法。
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政治课堂也应该打破封闭性教育的现状,改革落后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3.教育评价机制的欠缺
在“升学率”几乎是评价学校教学效果唯一指标的当下,学生的考试分数依然是评价教师工作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最重要因素,而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很难通过考试的分数被直观地反映出来,这便成了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尴尬。虽然理想信念的正确与否对中学生的一生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但它在具体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又处在似乎可有可无的境地。
教育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使教育带有太多的功利主义色彩,这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理想的实现带来了不少障碍。
三、加强中学政治课堂理想信念教育的措施
1.推进政治课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改革
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来建构教材体系,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政治课教学中,要增强针对性,突出层次性。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理想信念教育要有不同的侧重点,每个年级也有不同的内容,要充分考虑中学生的成长特点。
从把理想信念的教育内容分为社会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理想信念教育,政治课的理想信念教育要突出层次性。可以这样划分:初一、初二年级,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启发他们把生活理想渗入社会理想;初三、高一年级,有意识地把信仰的知识融入教育之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和正确的社会理想;高二、高三年级,开展“人生、理想、信仰”的教育活动,鼓励学生以科学的人生观去追求和实现理想。通过这样的设计,使理想信念教育层层递进、环环相接,不断取得好的效果。
总之,理想信念教育一定要充分地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关注时代发展,科学分析当前的社会现象,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情感体验与共鸣中升华形成理想信念。
2.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为提高政治课堂的科技含量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如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使政治课教育时时保持丰富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教育者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政治课堂,筛选时代感强、影响力大的事件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
运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手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政治、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冲击,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存在和发展已经是客观事实。面对文化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变单纯地灌输,发挥隐性教育的优势,用启发式的教育手段指导学生在对各种社会价值进行分析、比较和甄别的基础上,自主合理地选择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品质,把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理想信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中学生的思想中。
3.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自古以来,教师就承担着育人的神圣职责,教师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教学水平直接关系着对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败。
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政治课教师肩负着言传身教的重任,因此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教学业务水平,清楚认识自己的能力和职责,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不仅在课堂上能够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能够以自身的道德品格影响感化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塑造学生。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成为学习型人才,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拓展视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纠正存在的错误思想认识,认清自身的社会责任,确立和坚定为社会服务的信念。
4.关注学生的课堂成长
如果我们把教育分为教师的指导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那么所有的教育其实归根到底都要落实到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因为只有通过受教育者的我自体验、感悟、内化、升华,教育者的教育才算是达到了目的。由于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中学生常常会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而困惑,这是由于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不全面、不深刻、不确切造成的,这时候一方面需要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学生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要让学生认识到理想随着知识阅历增长发生改变都是正常的。
有理想但是如果没有行动,那就是幻想和空想。面对这个缺乏艰苦磨练的群体,教师一定要让中学生理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培养中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成为一种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因为它是连接理想和现实的桥梁。
总之,理想信念教育既是一个影响人一生的教育,也是一个人一生都要持续进行的自我教育,特别是对于一个人思想观念发展成型的关键时期——中学阶段,教师更要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教育,这既是政治课堂的任务,更是教育的责任。有积极健康理想信念的人是幸福的人,有积极健康理想信念价值观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刘建军.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理论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4,(11).
[2]杨维,刘苍劲.现代社会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基本特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8).
[3]杜菊辉.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抽象化问题剖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7,(04).
[4]刘永跃.理想信念与人生[J].优秀作文评选(高中版),2009,(11).
大一学期开设思修课程,是对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 教育 的重要方式,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范文篇一:《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 摘 要:诚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中华民族最崇尚的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 文化 精华,诚信问题一直以来都被整个社会和民族重视。在当今高校如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道德观念,并找到相应的教育对策,这已经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也是当今社会都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诚信道德 素质教育 教育对策 0 引言 在道德范围内,诚信是人类最起码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是否有诚信,是否有道德,任是当今社会评价的一条重要准则。2000多年前孔子就说过:“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从那时起,诚信问题一直沿袭至今。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道德”(“四有”之一)到江泽民同志的“以德治国”,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领》中的“明礼诚信”到朱镕基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 工作 报告 中提出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无不充分说明,社会各个层面都在努力倡导和培植诚信道德。那么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诚信,则这个由人组成的社会就失去了根本,作为即将担负起建设祖国重任的当代大学生们,如何正确认识诚信道德问题已经成为“必须”。 1 大学诚信道德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当今社会的大潮流中,由于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网络虚拟世界的渗透,高校扩招带来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等等因素,造成大学生在诚信道德问题上同样出现问题;有向银行贷款不还,有盗窃他人财物,也有参与“三害”(黄、赌、毒)的,还有学风缺乏诚信,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求职材料造假等诚信缺失的现象。 助学贷款遇到的新问题 在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能否信守贷款承诺以及成为发放贷款的最大顾虑。根据中国工商银行长沙市岳麓山支行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南大学2001届 毕业 生中,有173人应还贷款,但截止到2002年1月1日,第一期贷款的还贷率仅为26%,经银行和学校3个月的共同催收,仍有61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为。第二期贷款截止到3月20日,有129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仅为。而湖南大学2001届毕业生中有136人应还贷款,截止到2002年1月初,第一期贷款的还贷率仅为42%,经3个月的催收,仍有1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为86%。第二期贷款截止到3月20日,有98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仅为31%,据调查了解到,贷款学生中没有按期还贷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还款意识不强,有的拖着故意不还,有的谎称忘记了;二是获得贷款的学生中,个别人因某些原因中途退学而放弃还款;三是个人无能力还贷,不是单位效益不好,就是还没有就业;四是有些学生想还款,但又不知道还款方式;五是有的贷款学生将助学贷款当成是国家无偿资助,以致贷款得到后就根本没有偿还的打算等等。总的来说,偿还贷款的情况与学生的诚信道德素质、就业情况以及个人品行等因素有关。 当前人们的信用观念和大学生的信用状况问题 在我国,人们对于“信用”这个概念的理解是随着信用贷款、信用消费等金融业务的开展而渐渐深入的,但由于我国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人们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还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水平。没有信用的人在一些信用制度发达的国家是寸步难行的,在那里,人们可以没有钱,但是绝不能没有信用。在现代社工会中,信用意识和观念的缺乏已然是目前银行执行国家助学贷款的一大风险,所以,具备良好的信用意识确实是信用贷款赖以生存的土壤。 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从中可以发现大学生的信用现状:主观方面,就目前我国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来看,其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是需要依赖大学生的诚信度,也就是其自觉性。大学生作为高校助学贷款的主体对象,一般都具有较高素质,这一群体的道德水准及信用意识和观念也应与其受教育的程度成正比,具有一定高度的。但也不能排除某些个体利用其聪明才智钻法律和制度的空隙,故意拖欠还款的可能性。而客观方面,银行及相关部门也必须考虑大学生,特别是刚毕业大学生的实际还款能力,国家助学贷款相关规定大学毕业生在校助学贷款还款期限是大学毕业生四年内就必须还清利息(除政府贴息部分外),但是恰恰学生毕业工作的前几年正是他们个人打拼期,其经济实力处于最薄弱期,没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已经是不得不受到重视的客观现实问题。 社会矛盾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影响 之所以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出现这些与大学教育不和谐的现状和事实,就其大学教育本身而言,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综观国际国内,努力发展本国经济,丰富钱袋子,早已成了这个商业社会里人们普遍的价值追求,在手段、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出现破坏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商业文化发展的结果,尤其在商业文化相对活跃和发达的地区,这种现象更容易出现。在这场商业文化与 传统文化 的教育和对抗中,一方面要使人们合法地发展经济,获取最大的物质利益,另一方面又要让给人们自觉地维护和坚守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必然会出现不和谐甚至是矛盾。而整个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不和谐和矛盾从发现到蔓延,对大学校园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从最初的勤工俭学(实际上就是以挣钱为目的的维持自己的学习生活费用)到允许并开始鼓励在校大学生待学创办公司,这股风越吹越烈,参与人数越来越多,让学生过早地融入复杂的商业领域并要亲身去面对和体验商业领域里的各种险象。毫无疑问,这也是导致大学生诚信和道德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西方文化对价值观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整个社会除了在经济方面受益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外,我们在自身的价值领域,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等方面也同样受到了西方自由思想、享受主义的侵蚀。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西方文化也同时涌入,当代大学生不得不在传统的诚信道德与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行为的斗争与碰撞的夹缝中寻找合适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如果没有较强的个人道德底线来做选择的话,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以致某些学生在选择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偏差,造成错误价值观的形成。 社会和学校的责任 对于当今部分学生缺乏诚信道德的原因,也有很多研究,分析不难得出,大学生缺乏诚信道德不仅有其自身的因素,社会和学校也存在相应责任,不仅有我国传统体制的原因,也有现实的意识观念的原因,这是一个长期存在也是亟需解决的系统化的社会问题,这不仅仅是学校和学生的事情,而是社会甚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必须正视的问题。 2 提高大学生诚信道德素质的教育对策 加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力度 诚实守信是我国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其整体素质都是比较高,所以大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高校及银行一般都是采取无需经济担保的形式来办理相关手续的。高校作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有义务加大对大学生的信用观念教育和信用意识的培养。中共中央于2001年9月20日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以高校要切实依据《纲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意见和具体 措施 ,并认真组织实施。以“明礼诚信”的基本道德规范为教育核心,把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进一步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和观念,培养并珍惜个人的经济信誉,自觉形成高度信用责任感,成为具有良好的诚信意识的公民。 诚信教育应注意从基础教育抓起 在学生高中阶段,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考上大学就好,忽视了对学生做人的关注与教育。“为人”教育应该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并放在首位,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做人,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学生生活等方面,从小抓起,从幼儿园到中学到大学,点点滴滴严格要求学生,从喊 口号 到实践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起做人要诚实,讲信用的观念,教育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充分挖掘和发挥学校道德教育资源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有利于诚信道德建设的校园气氛,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内的一切思想文化阵地都要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要大力宣传和体现时代精神的诚信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充分发挥典型榜样示范作用,鼓励大学生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和时效性 广大教育者和学生管理干部应认清工作目前思想道德教育所面临的挑战,研究新情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行之有效的工作,促进学生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良心,转换为自身的行为习惯,转换为自身的道德需求,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动人,增强学生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意识和能力。众所周知,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培养出来的,那么、诚信道德信念也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加以培养。另外,教师可以通过研讨、座谈、集体备课和教学观摩等活动,积极研究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规律和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学校道德教育的优势,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使广大教师和学生管理干部起到带头的作用。 法制的完善 只有将信用建立在法律制度上,才能提高学生信守合同的自觉性。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 经验 ,尽快建立个人信用征询系统,加大学生“失信”成本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 3 结束语 诚信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的重视,需要高校的重视,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学生管理干部以德管人,爱岗教业,为人师表,教育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学生以德修身,通过接受教育和自身体验、实践,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文化基本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这样培养出讲诚信,负责任的大学生,才能够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范文篇二:《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摘 要】树立崇高理想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面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以及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本文强调了加强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倡导高校更加重视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意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永葆生机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动力。然而当代的青年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成为了理想信念缺失的一代,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南方网讯的记者在一些大学毕业生的 毕业留言 册上,十分震惊地看到了这样的 句子 :最大的理想:“挣大钱,娶美女!”最喜欢的职业:“能挣到钱的一切职业!”更有甚者,在“最大理想”中赫然写着:“有财富,包小蜜!” 面对当代青少年理想的失落,以及对理想的淡漠态度,我们怎能置之不理?温家宝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中提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因而,我们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邓小平1974 年3 月在谈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时指出:“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原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都必须坚持的社会制度。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大学生受到了各种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一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一些大学生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对于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能忽视,更加不能回避,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修正,因为大学生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 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关键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理论知识的教育,使其树立马列主义的崇高理想。大学生出现理想信念模糊多数是由于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及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知识的理解。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应该成为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它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高等学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为大学生指明政治方向,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 论,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将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 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希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形成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最终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目前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是用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当代大学生,使其坚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认同国家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个人的需要同人民的需要联系起来;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和辩证的看待社会中发生的各种事情,并且可以使大学生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用良好的心态和科学的态度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同时增强抵御各种不良思想和文化的能力。 另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是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意识、政治观念施加影响的教育活动。判断我国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如何,关键是看青年大学生是否认同与支持我们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政治主张、政治信仰,是否将党和国家的理想信念作为大学生个人理想的自然选择。我党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并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邓小平同志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加强,而理想信念教育要以核心来抓。他曾告诫全党同志:“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是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总之,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信任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将其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位。 3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 社会实践 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这样大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和长才。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四有”新人。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人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有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在“四有”新人的目标中,“有理想”是处于首位的,说明理想信念教育与做人有重要的关系。只有首先具备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走正确的道路。在大学学习期间,大学生总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的选择、以及择友问题、恋爱问题、面对挫折问题等等。面对种种问题,大学生很容易出现烦恼和压力,甚至产生理想信念的困惑与不解,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那就是开展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学时期确立了理想信念,将对大学生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克服各种不良影响,为大学生走上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指明方向。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勤奋学习。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学习、做人、和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大学生勤奋学习,将个人的成长成才同国家的民运联系在一起。大学生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激发同学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和是敏感,努力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本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和知识对国家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也是未来知识和科技创新的主体,这就更加凸显出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其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理想、增强抵御各种不良思潮和价值观的侵蚀能力,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抵制各种诱惑,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4-165.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0.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范文篇三:《浅谈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当前,国内外各种思潮风云激荡,意识形态的博弈波云诡谲。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乃至高等教育领域都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而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立足于文化软实力,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阵线。破解大学生群体意识堕落乃至高等教育发展瓶颈难题,不得不坚持以人为本,着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一、养德——扬弃的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文以载道,文化的功能承载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以及为人处世能力的养成。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当代青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经受一系列考验,应对成长成人的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包括中华传统文化在内的精神文明体系,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大多数青年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学习科研生活上缺乏一股韧劲和向上的精神。伴随着就业矛盾和社会压力,大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凸显,心理问题归根究底是理想信念问题,学生保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信念,往往就会产生与此相关的行为。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孝道、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在指导着后代子孙怎么做人,怎么成人。儒家思想蕴含的精华智慧提倡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等等,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奇书的《菜根谭》就是一整部儒家修身学说的缩影,把修身问题追溯到心性层面上,有效彰显了思想觉悟提高的作用力。在校园里迷茫的大学生可以采用扬弃态度,从浩瀚的传统文化巨典中汲取营养,学会做人和求学问。 二、修德——学生党建与团学工作突出新亮点 学生党建工作是加强学生理性信念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大学生党的建设需要一些成绩突出业绩优秀的骨干青年;另一方面,党组织在吸收新鲜血液的同时注重考察拟发展对象的思想政治觉悟、理想信念认识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平时学习工作中辛勤付出的同学,组织上可以多给与褒奖,而对于平时表现不积极,发展党员时行动积极的要分别对待。党组织上分配任务,本身是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考验。基层共青团、学生会和社团组织同样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扮演着不可估量的角色,因为在学生社团中不缺乏踊跃分子,他们的工作能力得到训练,具备了初步的自我成长与社会认知。团学工作的历练使他们在思想认识上先人一步,服务与奉献精神上充足有余,在价值观念上也会发生微妙的转变。在基层共青团或学生会、社团组织表现优异的同学还可以被提拔成干部或推荐为党员。这层机制能够有效代表组织上对于追求积极上进的同学的认可和鼓励。学校里的团学组织由此可以成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辅助 渠道 ,作为鼓励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其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提供了大学生历事练心的平台,这对于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乃至为人处世能力的提高带来极大益处。 三、护德——新媒体传播担当重要角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这一构想是我国在信息时代条件下建设创新型大学、探索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当前,互联网发展高度发达,媒体行业信息弥漫,我国的大学生群体如何突出重围,选择有价值的信息,整合资源并为我所用成为一项重大课题,手机、电脑终端的普及使用已经打乱了部分学生的生活作息习惯以及正常的阅读学习习惯,值得深刻思索。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事件通过网络新媒体传播,可以瞬间到达每一部电子终端上。从中,大学生难免面临一系列诱惑,包括财富、美色、名誉的干扰,以及慵懒、嗜睡、贪吃的熏陶。如果把社会比作一大大染缸,那么互联网就好比染缸里的水,网络的正能量作用难以施展,这个校园里的青年带来不小的挑战。大学生跳楼事件、自杀事件以及事件等负面报道层不穷,来自大学校园里的正向宣传少之又少。青年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极其便利,而课堂教学未能就社会 热点 问题展开深入剖析,致使自省自律意识淡薄的学生无法驾驭欲望诱惑,走向痛苦的深渊。新媒体担负的重要角色,可从微信、QQ、MSN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上传播窥见一斑,尤其是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官方的发声渠道,发挥了弘扬正能量,鼓励向上向善的良好风气形成的重要作用。 四、守德——大学生社会实践带来新契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于大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一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课程。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思修论文精选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
《把理想信念 教育 放在思想建设的首位》
摘 要: 从党章历史沿革的维度来研究党的思想建设,得出的结论是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党思想,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特别重视和不断加强对中青年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
关键词: 党的建设;思想建设;理想信念
邓小平同志早就讲过:“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1]。苏联、东欧共产党发生政治巨变,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出了问题。纵观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史,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来教育全党。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和干部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通过对中共党章的梳理和研究, 总结 我们党在思想建设,特别是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 经验 教训,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一、民主革命时期的党章:以崇高的革命理想教育全党
1921年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注:后文中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均用简称)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明确要求所有党员必须承认党的纲领和政策,对党忠诚,并且必须与那些和我们党的纲领背道而驰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2]。这说明,一大的政治纲领具有高度的原则性和鲜明的战斗性,体现了列宁建党学说的一些重要原则,没有任何机会主义色彩。在当时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1922年党的二大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部正式的党章。二大党章的中心内容是加强组织建设和建立严明的组织纪律,特别对党员和干部必须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做了严格的规定[3]。二大还通过了一个《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对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作了明确的阐述,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党章的内容,具有很大政治意义。二大的党章和决议对于健全党内生活、指导党员的政治言行、促进党的组织发展与巩固、提高党的战斗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崇高的革命理想、严密的组织体系和严格的政治纪律,正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特征。
1923年6月召开的三大和1925年1月召开的四大,分别通过了两个《党的修正章程》。党的三大还制定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党的四大制定了《对于组织问题之决议案》。三大和四大以后,在党的领导下,很快就迎来了中国革命的高潮和北伐战争的伟大胜利,党在组织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建党初期的50人、二大召开时的190多人、三大召开时的400多人、四大召开时的994人,到1927年五大召开时已经发展到57900多人,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强大政治力量。
1927年4月的五大是在大革命处于危急时刻召开的,会议期间没有制定党章。根据此次会议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提出的原则和具体要求,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6月1日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案》。这个修正章程共计12章85条,除了没有总纲以外,在结构上已经与七大党章很相似,是一部比较完备的党章[4]。大革命失败以后,有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惨遭杀害,但绝大部分共产党人临危不惧,大义凛然,头可断,血可流,也决不背叛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决不出卖组织机密和革命同志,表现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贞不屈的意志品格,就连国民党阵营中的有识之士也为之感叹不已。这些革命先烈的英勇 事迹 至今仍然激励和鼓舞着当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成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那些活下来的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所吓倒,而是继续高举共产主义的旗帜,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和大批农村根据地,掀起了土地革命的新高潮。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这一时期参加革命的共产党人,大多数都成为我们党的中坚力量和各级领导干部。这些足以证明,从一大到五大,我们党制定的党章是基本正确的,各级党组织依据党章对党员干部进行的理想信念教育也是卓有成效的。
1928年6月至7月在莫斯科召开了六大。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六大党章存在一些严重缺点。实际上,六大党章没有解决好的一些重大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根据地的实践过程中已经逐步加以解决了。1929年12月召开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提出用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党员,通过思想教育克服党内的各种错误思想,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决议》要求支部要建在连上,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各级党委和基层党支部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克服党内严重存在的小农意识、小资产阶级意识、封建主义思想以及流寇主义和军阀作风。这是毛泽东的建党思想开始形成的重要标志。[5]
1945年4月至6月,党在延安召开了七大。七大党章与六大党章相比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
1.七大党章增加了总纲部分。在七大党章的总纲部分,开门见山、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果,是我们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号召全党要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提高全党的理论和思想水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是七大党章最鲜明的政治特色。
2.七大党章具有高度的自主创新意识,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想路线。七大党章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彻底地脱离了苏共党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3.七大党章充分吸取了一大到六大党章(包括《古田会议决议》)的优点,着重强调从思想上建党。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 报告 》中指出:“我们党的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首先就是思想建设问题,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去教育和改造我们的党员,特别是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的问题,就是和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进行斗争并加以克服的问题。”“因此,一切加入我们党的人,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在入党以前和以后,更须学习,并进行思想上的改造,必须抛弃他们原来的阶级立场,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克服他们的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宗派主义等倾向。没有这种改造,就不能成为很好的党员。而这种改造,又常是一种长期的艰苦的工作,并且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就是我们党的建设上特别重大的问题和重大的特点。”[6]从刘少奇同志的讲话中,我们可以非常强烈地感受到,党的七大修订党章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特别强调思想建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武装全党,抵制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使广大党员真正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一建党思想影响极为深远。
二、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前的党章:对执政党思想建设的艰辛探索
(一)八大党章:大力加强执政党的思想建设
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八大。八大党章在思想建设方面的主要创新点,一是更加强调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并且着重要求党员、干部要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日益滋长的骄傲自满情绪,把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努力避免脱离群众的危险性。邓小平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要求“必须在党的教育系统中,在党员的教育材料中,在党的报刊中,着重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7]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意识。二是明确指出要提高党员标准。邓小平对此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党的事业的胜利,党对于人民所负的责任的加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的增长,都要求党对于党员提出更高的标准。而且,如果在以前,一个人决心加入我们的党,往往表示他决心冒着丧失自由和生命的危险,去为群众的利益斗争,去为人类的最高理想斗争;那么在现在,就容易出现这样的人,他们为着取得名誉和地位而入党,他们在入党以后,不去支持群众的利益,反而妨害群众的利益。诚然,这样的人在我们党内是极少数,但是,我们决不能忽视这个事实。为提高党员的标准而斗争,这是当前党的重要的政治任务之一。”[8]这说明我们党已经开始站在执政党的立场上思考如何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如何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从而确保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先进性。
(二)九大、十大党章:党的思想建设出现严重混乱
九大是在“”的高潮中(1969年9月)召开的,九大党章仅有12条,文字表述极为简单,突出强调“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无产阶级“””,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九大党章对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特别是对毛泽东思想)做了错误的、不科学的论述。
1973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十大。十大党章除了对涉及到林彪的文字表述做了必要的修改,其内容和结构都保持了九大党章的原貌。正如邓小平后来说的那样:“九大、十大搞的党章,实际上不大像党章,党员有什么权利和义务,究竟怎么样才算个共产党员,不合条件怎么办,都没有规定好,需要修改。”[9]
总的来说,在““””时期召开的两次党代会及其制定的党章,是在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指导下制定出来的,完全背离了毛泽东过去几十年所坚持的正确建党思想。这就必然在全党造成极大的思想混乱和“左”的政治狂热,严重削弱了对党员干部进行科学的、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教训惨痛。
(三)十一大党章:思想建设的进步与徘徊
1977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大。十一大党章在总纲部分强调要大力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和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防止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谋取任何特权,同资产阶级思想和作风做坚决的斗争;强调“党员不论何时何地都要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实现党的纲领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10]。在条文部分全面规定了党员的8项义务,贯穿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内容;在第19条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中,还明确规定了“领导党员和非党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路线的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11]的内容。这些修改无疑都是积极的和正确的。
但是十一大党章在总纲部分继续沿用了九大、十大党章关于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特别是关于毛泽东思想的错误论述;继续沿用了九大、十大党章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无产阶级“”的性质以及“这种性质的政治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的错误论述;继续沿用了九大、十大党章关于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的错误论述等,这些又是错误的。
十一大是在毛主席去世和粉碎“_”以后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党代会。由于党的领导层还没有实现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在当时还不可能一下子从“”的“左”倾路线和对毛主席的个人崇拜中觉醒过来,更不可能系统地纠正九大、十大错误的的路线、方针、政策。所以,十一大党章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既有正确的东西,也有错误的东西;既体现了一种努力向前、稳定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面貌,又暴露出对“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路线的迷信与固执。
三、改革开放以后的新党章:不断深化对党的思想建设规律的认识
(一)十二大党章:为改革开放时期的新党章奠基
1982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十二大。十二大党章在加强思想建设方面的主要创新点是:第一,根据七大、八大党章的历史经验,结合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情况、新特点,系统地科学地阐述了党的性质和最高理想、奋斗目标、党的指导思想、党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三项基本要求等,形成了一个内容充实的总纲;第二,对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党员的8项义务、8项权利的表述更加严谨科学;第三,专列“党的干部”一章,明确提出了干部的6个基本条件。
十二大党章专门针对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三项基本要求,这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其中第二项要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人要永远为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要制定和实行能够体现人民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建国以后30多年的历史一再证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搞特权搞腐化、脱离人民群众,对执政党是最大的危险。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教育全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二)十三大提出了10条党章修正案
1987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十三大。十三大没有制定新的党章,也没有做修改党章的报告,只是对十二大党章提出了10条修正案,涉及十二大党章中的10个条文,共计有13处增删改动。十三大政治报告提出党要经受住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提出在党的建设上,要走出一条不搞革命、而主要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这些新提法、新论断实际上充实和发展了党章总纲的内容。[12]
(三)十四大党章:对党章总纲进行重大修改,丰富和发展了思想建设的内容
1992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四大。十四大党章在思想建设方面的突出贡献:一是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进行了系统概括,充分肯定了这一理论在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把这个理论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二是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正式写进党章,并且表明这是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长期坚持、绝不能动摇的基本路线。三是把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第一次系统阐述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全新的政治命题,这对全党来说又是一次重大的思想变革,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解放思想的作用。四是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基本要求进行了重大修改。
(四)十五大党章: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7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五大。十五大党章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五大政治报告指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毛泽东和邓小平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新理论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把邓小平理论正式写在党章上,确定为党的旗帜,这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是我们党在思想认识上的一次升华。在十五大党章起草过程中,江泽民就指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我们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不动摇。在邓小平逝世后,我们全党,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尤其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什么风险,都不动摇。”[13]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又明确指出:“我们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十五大无疑将以这一点为标志载入史册。”[14]现在,邓小平理论已经成为对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思想武器。
(五)十六大党章:对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的又一次完善
2002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六大。十六大党章最为引人瞩目的修改,是对总纲第一段(关于党的性质和最高理想、最终奋斗目标)的修改;其次是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补充和完善,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单列一段加以论述[1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其思想内涵极为丰富。邓小平理论主要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命题,它进一步深化了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把这个重要思想写进党章,有利于统一全党的思想,增进党的团结,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六)十七大党章:总结历史经验,大力倡导理想信念教育
2007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七大。十七大党章修改的主要亮点:一是在总纲第七段增写了科学发展观,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16]这是对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丰富和完善。二是在总纲第八段增写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17]这段文字,这是总结改革开放29年的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政治结论,它旗帜鲜明地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回应了党内存在的各种思想疑虑。三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总纲部分增写了第14段和第17段,同时大幅度修改了第15段和第16段。在先进 文化 建设这一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努力使我国人民成为有理想、有纪律、有道德、有文化的人民”的重大命题。同时提出“对党员还要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18]四是在党章第三条(党员义务)增加了“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在党章第34条(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也增加了“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的论述。[19]这实际上是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思想道德和政绩标准。
总之,从十二大到十七大,中国共产党章程经历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这是党的历史上党章结构最稳定、体系最健全、理论创新最活跃的一个时期。党章在十二大奠定的框架结构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经过五次党代会的反复修订,现在已经日臻完善,对党的思想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0.
[2][3][4][6][7][8][10][11]中国革命博物馆. 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8;22;33;74;177;193.
[5][12] 范平,姚桓. 中国共产党章程研究[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20;36.
[9]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975-1982)[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233.
[13][14] 李君如.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07:353;353.
[15][16]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章程[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6;.
[17][18][19]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章程[Z].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6;14;57-5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思修论文精选范文
1、为理想而奋斗
2、理想点亮人生
3、阅读让理想插上翅膀
4、理想七十二变
5、给理想一点时间
6、让理想照进现实
7、理想是成功的基石
8、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9、爱的信念
10、信念是成功的翅膀
11、为自己的人生道路而奋斗
12、梦之所想,心之所向
为理想而奋斗理想点亮人生阅读让理想插上翅膀理想七十二变给理想一点时间让理想照进现实理想是成功的基石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爱的信念信念是成功的翅膀为自己的人生道路而奋斗
插上理想的翅膀
大学生不仅要有远大的理想,还应脚踏实地的为实现理想而奋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如何实现理想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理想具有可能性、时代性等特征;信念具有稳定性、不同层次性等特征。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为什么学。当代大学生要树立崇高理想就必须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关键词:理想信念 大学生 成长成才 树立崇高理想信念
引言:针对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目标不明确,理想观念淡薄,过于追求物质上的享乐,以至不能将自己的前途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有些同学甚至有“此时不乐,更待何时”的想法。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有关理想信念的具体内容。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时代,人们的理想各不相同,同一阶级、同一时代人的理想也不尽相同。理想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产物。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发展趋势的超前反映,即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基础上给自己构成的未来美好蓝图。因此,理想不是人们主观的臆造,不是空想或幻想,而是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符合科学的目标。
(1)理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从形式上看,理想是主观的精神现象。主体的需要、价值观、人生观等都会影响人的理想的形成。但从内容上看,理想又具有客观的因素。
(2)理想具有时代性。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既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因此,它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1)信念具有稳定性。
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信念的稳定性也不是绝对地,科学的信念必然会随着客观实际的改变而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
(2)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
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不同方面的信念和相应不同的信念。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苏格拉底曾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因此,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理想信念能够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所以,树立正确远大的理想信念对我们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作人的根本。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在大学阶段,“做什么人”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会时时面对的人生课题,只有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很好的回答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友、如何恋爱、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需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将来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是宝贵的一生富有价值,卓有成效,充满自豪。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为什么学。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自身成才而发奋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把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是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成才之果。
总之,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量,理想信念越坚定,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就越坚定。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和所承担的任务与以往不同了,但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同样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克服困难和应对挑战的坚强意志。
三.当代大学生怎样树立崇高理想信念
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首先,我们要坚定对中共的信任,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取得胜利地关键,坚定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信心。只有紧密的团结在党的周围才能将自己的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联系在一起,坚定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才能够自觉按照党的和人民的要求为人、学习、做事,健康成长成才。
其次,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相结合。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同时立志需躬行。志当存高远就是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从于一时一地的困难和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个人私利的多与少、得与失。当然,雄心壮志只能建立在踏实的基础上,“雄心壮志需要有步骤,一步步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一步一个脚印,不让它有一步落空”。(《华罗庚诗文选》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188页)
再次,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在逆境中孤而不堕,逆境的恶劣环境,对于挑战者而言,可以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在顺境中不骄不躁,应高潮而快上,乘顺风而勇进,抓住时机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
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杜绝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使自己的理想适应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真正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每个人,都有或曾有个属于自己的梦,即所谓的理想,那么理想是什么,其意义又是什么呢?理想是建立在现实可能性基础上的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理想的意义在于人们对未来事物的想象和希望,他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认识的深化,理想亦不断的被调整、丰富和发展。理想具有客观现实性,预见性,超前性,时代性和阶级性。并且理想的形式是多样的,他有大有小,有平凡又有伟大,却都是独一无二的!
现在不少的大学生每天只会夸夸其谈,我以后怎么怎么样,可有谁再想我现在怎么样,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你连今天的事都做不好,何谈以后怎么样。我们应该一步一步的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真正的认识自己,少做点空想,多做点事实,少想一点结果怎么样,多去享受一下经历的过程。事实上,大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迷茫与困惑。因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实现了高考这一所谓“人生理想”后,由于迷失了目标以致丧失了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时常感到空虚无聊,找不到寄托,哀叹生活没有意义。中学生徐力、大学生马家爵事件告诉我们,人生需要一个理想目标,没有理想的人,只是一具行尸走肉,生活如荒凉的戈壁,更别提有所作为了。现在,大学生谈理想,有时候会觉得很抽象,谈未来,谈责任又觉得很苍白,很无力。但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弄清楚自己是谁,在社会与他人心中的定位如何。
同时,一个坚定的信念,会让你勇敢的走着自己的路。信念也同
理想一样,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定的,对某种思想和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郭沫若说过“我们只愿在真理的圣坛之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的权威之前拜倒。” 我们只愿在真理的圣坛之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的权威之前拜倒。如果把理想比作舟,那么信念就是帆。舟不能没有帆,而没有舟,更没有帆存在的意义。鉴于两者的关系,人们更喜欢将它们放在一起讨论,将它们视为一体。
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量,理想越坚定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就越坚定。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的实现往往要通过一条充满艰险的曲折之路,有赖于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奋斗。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他们对党的方针政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有较高的认可度;他们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了解个体的发展与国家前途的内在联系;他们看到了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的巨大变化,对邓小平理论有了逐渐深刻的理解。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 申请书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党员在学校和我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有朝气,有热情,思维活跃,富于创新精神,给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同时也应当看到,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淡薄,一部分大学生,包括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信心不够坚定,对社会主义前途存在模糊认识,某些消极、落后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和各种错误思潮在大学生中还有相当的影响力。但是,空谈理想,不去实践,即使有着坚如磐石的信念,也是无济于事的。俗话说的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真正行动起来,一切才会变得真实,同时,机遇也是理想实现不可缺少的。
人生是一个奋斗的过程,活着就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一个人有了理想信念,就会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创造奇迹。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要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况且当代大学生还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不管你现在正处于一个什么状态,朋友,让我们一起为自己树立个目标并勇敢的为之努力奋斗吧!
摘 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关键在于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如下:创新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完善教学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优化学校环境,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在目前的情况下,当代大学生主要是指90后大学本专科学生,是指1990-1999年出生的进入大学的中国公民。从2008年秋开始,我国高校90后大学生不断增加,他们在理想信念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鲜明的特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其核心就是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让他们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把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自身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1]。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3],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高度重视。当前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对大学生自我的全面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理想信念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 社会实践 的产物,它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因而对人们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4]。信念和理想一样,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和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理想和信念相辅相成,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常常理想即信念,信念即理想。
(一)指引奋斗目标,引导大学生怎样做人
一个人要想有意义地活着,就必须在有意义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可以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即使在前进中遇到挫折,也能使人看到希望,不迷失前进的路。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社会、塑造自身。在“四有”新人目标中,“有理想”摆在了首位,说明理想信念与大学生应该怎样做人关系紧密。
(二)提供前进动力,指引大学生怎样进步
理想信念是人生力量的源泉,给人们向着既定的目标奋斗提供了动力。当代大学生应高度重视并认真选择科学的理想信念,让未来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在大学期间树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在确定人生目标的时候,会有更加坚定的信念作支撑,也才不至于迷茫。
(三)提高精神境界,激励大学生怎样为学
理想信念作为人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引导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提高精神境界。一个人的理想信念越崇高、越坚定,精神境界和人格就会越高尚。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努力学习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努力建设国家和服务人民而努力学习。
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与问题
胡锦涛同志在2009年五四讲话中希望当代青年具有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格、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温家宝同志也希望青年朋友做有道德、有学问、能为人民做出贡献的人。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们,他们享受着三十几年改革开放的硕果,又承受着改革开放以及社会转型所带给他们的压力。受“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他们成了一家人的希望。他们备受关怀,甚至是在溺爱中成长,因此他们习惯于从家庭和社会中索取,享受生活。他们也缺少兄弟姐妹,在成长过程中特别孤独,所以长大后尤其希望与社会沟通,但又缺乏的一些素养和知识,往往就会受到挫折和失败。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很快,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独立且多样。怎样才能公正地评价80后、90后大学生?瞿振元在2009年五四期间所发表的 文章 中阐述的观点具有一定代表性。他认为当代青年确实是我国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支力量,确实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理想信念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思考。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创新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首先老师们应当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课堂中设计讨论环节、进行案例分析等,从而丰富课堂教学生活,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使学生能更形象而深刻地理解并接受教学内容。比如,在给学生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第一章涉及的内容时,不是单纯的理论讲授,这样让学生觉得内容枯燥又乏味,可以增加课内主题讨论环节,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讨论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一个问题:立志须躬行。作为当代大学生,立志须躬行就是要落实到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从认真听好每一堂课开始,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同学们在讨论的环节中将获得更多的收获,更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当然在创新教学方式的时候也可以组织同学们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尤其是灾后重建地区去参观考察。其次,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老师们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在课外教育实践活动中,认真对他们进行积极的辅导教育,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和品质,在校园 文化 活动中进一步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为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总之,教学方式多种多样,还可以做进一步的开拓与创新,为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教学方式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来适当选择,并不是一概而论。
(二)完善教学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每个大学生都有个体差异和特殊的实际情况,具有不同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而90后大学生更是如此。90后大学生经历丰富,思维活跃,见识广,接触新事物新思想多,而目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僵化,教学形式单一,不能够引起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学习的兴趣,这些已成为90后大学生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重要原因。据了解,大家普遍谈及了对思想政治课中的理想信念内容教学的改进诉求。对于该课程,课堂应该更开放,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教师传授,大家还应该有必要的交流和讨论,这样可以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此外,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既可以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更加自主地学习。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应改变简单化的群体集中灌输教学方式,向多元化、灵活性的方向转变,充分发挥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学习。
(三)优化学校环境,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校园环境对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 思维方式 、精神状态、心理素质、行为处事方式,乃至价值取向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学校是影响和塑造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场所,关系到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发展。构建积极健康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是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学生接受的理想信念教育主要还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来承担,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老化,教育形式不丰富,教学方式单一,没有将理想信念的教育看成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仅仅抽象地描述理想信念,使理论与实践、言传与身教分离,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导致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出现“知行不一”等许多矛盾现象。
总之,在加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积极地做出多方面的努力,尽量让我们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让大学生们的理想信念更加牢固,以更好地服务人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参考文献:
[1]潘子彦,王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实效性的张力架构[N].光明日报,2006-04-08.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
[4]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6.
1.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论文
2. 大学生走向成功论文
3. 大学生思修论文题目
4. 大学生生活规划心理论文
5. 大学生自我管理论文
6. 大学生创新论文范文
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能点燃人生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才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理想信念的思修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政治课的理想信念教育探讨》
摘 要:理想是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对人的成长起着驱动、导向和调控的作用。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政治课堂则是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教育实践者的视角,谈谈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前政治课堂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最后对改善中学政治课堂的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一些措施。
关键词:理想信念;中学生;中学政治课
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是前进的动力,我们只有扬起理想的风帆,努力拼搏,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当然,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我们有披荆斩棘的坚定信念,才有勇气和毅力克服困难,抵达成功的彼岸。所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对于中学生的成长、成才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一、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1.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理想的笃信与支持状态。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能点燃人生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才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古今中外,凡是为人类进步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无不具有崇高、远大的理想。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要重视对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2.时代发展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以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根红线,党和国家的历届领导同志一直都很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江泽民同志曾强调,“要对青少年儿童进行共产主义信念、社会主义思想、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民族传统教育”。胡锦涛同志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都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改革开放、社会变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一方面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也冲击着青少年的心灵。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旧的规章制度与价值体系逐渐解体,而新的制度和价值体系尚未完全确立。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的价值观,享乐主义的价值观,不劳而获的剥削思想,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有不少表现,它表现为抢劫、偷盗、贪污、腐败、坑蒙拐等社会现象,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当下,必须对中学生进行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和主力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必须传承好民族文化的精髓,坚持坚定的理想信念。
3.中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期,但由于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展过程中,对于社会现实和自身的认识常常会存在偏颇,容易冲动,受到挫折又极易气馁,所以青少年学生需要有明确的的理想目标和明智的理想选择。
当下的很多中学生,特别是城市中的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总是尽一切可能地创造最好的条件给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孩子从来没有感受过缺乏什么。生活过得太安逸了,就失去了奋斗的激情和动力,失去了竞争意识。缺乏进取心是当下很多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者,笔者深感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当前政治课堂的理想信念教育现状
理想信念的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时期的德育目标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都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现阶段对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中学生的成长需要,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引领社会风尚,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目标定位不准,内容相对滞后
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多层次的特点。理想信念的形成大体上也是按照生活理想信念、职业理想信念、道德理想信念、社会理想信念的模式向前发展。在我国现行的人教版教材,强调的是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以及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这种过大、过高的目标要求,不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过分强调社会理想信念的教育和理论灌输,缺乏其他层次性的内容,无法形成理想信念教育的整体合力,也导致中学生无法形成认同而知行分离,不利于促成其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
从内容的编排来看,人教版政治课新教材关注了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三贴近”教育原则,但在理想信念的教育内容部分却仍然是裹足不前,缺乏为国家培养各层次人才的教育大理念,使德育教育目标难以实现。而且,在整个中学政治课的教育内容安排上,理想信念教育核心地位都不够突出。既然理想信念教育对一个人影响重大,那么我们就要充分重视起来,在每一学年、每一学期都要有相应的、具体的理想信念教育目标。
2.教育的方式和手段落后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树立新的师生观,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但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很多教育者仍然习惯于理论灌输式教育,缺乏师生间的互动,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热情,或者边缘化于课堂。
如果没有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判断,理想信念教育是很难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念,也就难以成为激发其上进的动力。当前对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主要通过课堂进行,教育者要深入研究使课堂生动有效的方法。
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政治课堂也应该打破封闭性教育的现状,改革落后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3.教育评价机制的欠缺
在“升学率”几乎是评价学校教学效果唯一指标的当下,学生的考试分数依然是评价教师工作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最重要因素,而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很难通过考试的分数被直观地反映出来,这便成了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尴尬。虽然理想信念的正确与否对中学生的一生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但它在具体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又处在似乎可有可无的境地。
教育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使教育带有太多的功利主义色彩,这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理想的实现带来了不少障碍。
三、加强中学政治课堂理想信念教育的措施
1.推进政治课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改革
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来建构教材体系,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政治课教学中,要增强针对性,突出层次性。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理想信念教育要有不同的侧重点,每个年级也有不同的内容,要充分考虑中学生的成长特点。
从把理想信念的教育内容分为社会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理想信念教育,政治课的理想信念教育要突出层次性。可以这样划分:初一、初二年级,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启发他们把生活理想渗入社会理想;初三、高一年级,有意识地把信仰的知识融入教育之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和正确的社会理想;高二、高三年级,开展“人生、理想、信仰”的教育活动,鼓励学生以科学的人生观去追求和实现理想。通过这样的设计,使理想信念教育层层递进、环环相接,不断取得好的效果。
总之,理想信念教育一定要充分地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关注时代发展,科学分析当前的社会现象,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情感体验与共鸣中升华形成理想信念。
2.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为提高政治课堂的科技含量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如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使政治课教育时时保持丰富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教育者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政治课堂,筛选时代感强、影响力大的事件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
运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手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政治、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冲击,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存在和发展已经是客观事实。面对文化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变单纯地灌输,发挥隐性教育的优势,用启发式的教育手段指导学生在对各种社会价值进行分析、比较和甄别的基础上,自主合理地选择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品质,把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理想信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中学生的思想中。
3.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自古以来,教师就承担着育人的神圣职责,教师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教学水平直接关系着对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败。
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政治课教师肩负着言传身教的重任,因此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教学业务水平,清楚认识自己的能力和职责,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不仅在课堂上能够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能够以自身的道德品格影响感化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塑造学生。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成为学习型人才,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拓展视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纠正存在的错误思想认识,认清自身的社会责任,确立和坚定为社会服务的信念。
4.关注学生的课堂成长
如果我们把教育分为教师的指导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那么所有的教育其实归根到底都要落实到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因为只有通过受教育者的我自体验、感悟、内化、升华,教育者的教育才算是达到了目的。由于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中学生常常会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而困惑,这是由于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不全面、不深刻、不确切造成的,这时候一方面需要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学生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要让学生认识到理想随着知识阅历增长发生改变都是正常的。
有理想但是如果没有行动,那就是幻想和空想。面对这个缺乏艰苦磨练的群体,教师一定要让中学生理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培养中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成为一种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因为它是连接理想和现实的桥梁。
总之,理想信念教育既是一个影响人一生的教育,也是一个人一生都要持续进行的自我教育,特别是对于一个人思想观念发展成型的关键时期——中学阶段,教师更要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教育,这既是政治课堂的任务,更是教育的责任。有积极健康理想信念的人是幸福的人,有积极健康理想信念价值观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刘建军.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理论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4,(11).
[2]杨维,刘苍劲.现代社会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基本特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8).
[3]杜菊辉.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抽象化问题剖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7,(04).
[4]刘永跃.理想信念与人生[J].优秀作文评选(高中版),2009,(11).
为理想而奋斗理想点亮人生阅读让理想插上翅膀理想七十二变给理想一点时间让理想照进现实理想是成功的基石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爱的信念信念是成功的翅膀为自己的人生道路而奋斗
同学,参考文献材料,整理好了。
为理想而奋斗 理想点亮人生 阅读让理想插上翅膀 理想七十二变 给理想一点时间 让理想照进现实 理想是成功的基石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爱的信念 信念是成功的翅膀 为自己的人生道路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