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语文学习动机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语文学习动机毕业论文

语文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它作为一种文化教育,又承担着传播民族优秀文化和文化育人的重任。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语文教育毕业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论语文教育的文化价值》

摘要:语文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它作为一种文化教育,又承担着传播民族优秀文化和文化育人的重任。从本质上来看,可以说语文教育是一种“生活的必须”,本文简要探讨了语文教育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语文教育 文化价值

在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可以说是遵循一种人文构成的脉络,它就像是一双隐形的双手,不管是在内容上的丰富性还是在形式上的变化性,都为我们今天的语文教育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借鉴素材。

作为我国近代的文化传播工具,语文教育是在两股力量的驱使下前进的――西方文化和中国的儒家文化。西方文化主要以其独有的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支撑,中国的儒家文化则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两者之间相互交锋、碰撞,在相互吸收与促进的同时,近代的语文教育则有所突破,其表现就是改变了只注重道德教化的单纯性,转而更加注重对社会政治、经济和学科基础建设的努力。语文教育之路在我国现代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在各种思想的汇合下不断确立起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它的主导思想,并为之苦苦求索,这是一条为社会服务,关注民生之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语文教育将白话语体作为语文教育的载体。语文课程在建国前五十年注重继承人文传统和开拓人文精神,建国后六十年语文课程对文化的选择则充满了艰辛和困惑,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文化的意识和意义逐渐被发现和唤醒。语文教育在民族文化彰显新的意义和价值的同时,以开放的心态使文化传播成为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

文化生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是现实世界中人与社会的一种建构。语文教育在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中,是师生围绕文化进行切磋和积极对话的一个过程,它旨在传播社会所提倡的主流文化,其表现在师生参与活动过程中的一种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信息的理解、互动和共享之中。

自我国近现代以来,虽然语文教育在实践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在科学性的强化、传统文化失语和人文性的弱化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偏颇。语文教育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教化、工具和人文三方面,下面笔者主要从教化价值、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三方面来对语文教育的文化价值进行简要的探讨和分析。

一、教化价值

语文教育的教化价值是指在平时的语文教育中用社会的政治文化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教育,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社会的行为规范等。通过这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换句话说,教育感化即教化。教育感化自古以来都作为一项重要的事业存在着,我国古代教育把“教化万物”当成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事业,其实就是一部用传统文化教化天下的教育。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的逐步深入,年轻人的思想受到西方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建国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基础语文教育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它的主要内容,语文教育秉承着共产主义思想、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主导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的进一步深入中,我国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对学生进行教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中心思想。其实在任何社会,教化功能一直都在教育功能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受教育者进行一定的教化,主导着其主观的判断,这也为更好的建设社会提供了可能。

语文教育的文化教化价值是任何社会的语文教育都不能回避或弱化的,它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保持政治、文化的先进性,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只有这样,语文教育的教化价值才发挥到了极致,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

二、工具价值

语言因人类的交际而产生,是人类交际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通过语言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等。由于语言的特殊功能,人们将它作为最基本的交际工具,而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了语文,语文的产生离不开语言的出现,将满足交际需要作为主要任务的语文,使得语文具有了工具价值。不管是语文教育内容中的静态文化还是动态文化,在它的工具性方面都体现着语文教育的价值,它的工具性主要在于满足众多交际主题的需求上。语文教育的文化工具价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知工具性;二是传播本民族优秀文化和借鉴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工具;三是教师组织工具;四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工具。

文化包罗万象,而语文教育中的文化内容则是经过深思熟虑选择的。在语文课程中民族优秀文化充当了语文课程的主体。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多元的优秀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育文化则起到了传播本民族优秀文化并对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行深入的借鉴和吸收的作用。

文化在语文教育中为师生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背景语境和情境语境,也提供了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教学内容。师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体验语文教育的文化价值并通过相互的交流折射出文化的意义。通过文化展开师生互动,通过相互间的互动来找到新的发现和对语文知识的满足。通过师生共享文化,围绕文化而产生的工具性价值,使语文教育变得更加有意义。

语文教育的文化还有教师组织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价值。语文教师根据教育内容来组织语文内容。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会将教学内容的基本信息告知给学生。其次,将文化的意义和情感等进行阐述,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存在和价值所在。再次,文化本身作为一种解释方式,语文教育也具有解释的价值。最后,文化在给学生传播文化、发展文化的过程中发挥了指导性的工具作用。

三、人文价值

语言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基本交际需求而产生,它除了具有教化和工具价值以外,还蕴含着人的精神层面的思想道德、情绪情感等等,在人的精神层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不仅仅是工具,它更是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1],这说明语言不仅有工具方面的意义,在人的精神层面它还包含极其丰富的意义。“言语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是语感的外化,是人类的生命之声、心灵之声,言语中映现着人的生命、生存、生活,言语和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同步。”[2]语文教育将语言和言语作为载体,语言是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而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语文教育的文化既包括了人的生命活动又包括了人的精神活动,既包括活动的过程又包括活动的方式,它的人文价值表现在静态和动态的文化熏陶和潜移默化上。

语文教育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内涵,“粗浅地说,人文性就是指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包括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等方面。”[3]人文性体现出了对人的尊重和对人自身的人文关怀。人作为人不仅仅满足物质层次的价值,还应满足精神层次的价值,语文教育也是同理,既要求满足工具的价值需求,还要满足人的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文化在精神层面有所提升。

总之,培养学生社会所需要的主流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终极关怀,是语文教育的文化的人文价值,是对语文教育的文化教化价值和工具价值的进一步提升。语文教育召唤着人性最本真的一面,陶冶着学生的情感,促进他们成长。我们只有在文化传播中不断探索,才能发现语文教育的文化价值和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2][3]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69,372,37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语文教育毕业论文3000字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在教育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是学生生活世界中最具有语文教育性因素的潜在课程。校园文化对语文教育具有潜在的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语文教育毕业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议校园文化与语文教育》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在教育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是学生生活世界中最具有语文教育性因素的潜在课程。校园文化对语文教育具有潜在的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校园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语文教育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指由全校师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文化可以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景观和校园非物质文化景观,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校园物质文化景观与语文教育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校园里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语文教育中,有些语文教材里包含有丰富的道德情操教育、审美情趣教育。然而校园物质文化景观对这些教育起到熏陶与感染的作用。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与语文教育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学校人际关系几个地面。

(一)校风建设

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二)教风建设

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包括工作作风建设),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在干部职工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和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总之,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

(三)学风建设

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

三、如何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一)启动宣传媒体扩宽学习渠道

建立校广播室是加大宣传力度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广播室可以转播国内外新闻及有关教育政策,起到宣传、激励的作用;也可报道校园内的好人好事,及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可播报发生在身边的生活趣事,启发学生懂得学好语文必须联系生活。另外,还可指导学生模仿课本中的“消息”、“通讯”,写一些校园消息和人物通讯,向广播室投稿。做到学以致用,既可提供学生练笔的机会,还可宣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拓宽创意领域,开发学生思维

1.依据叶圣陶先生“口头为语,书面为文”的说明,确认语文的主体是言语,而不是语言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根据这种精神,我们发现言语教学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在一定的活动中开展的,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双向互动;口语交际的提高更应该注重在校园环境中,在学生的共同活动中提高。

2.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很难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寓教于乐,寓阅读于多种活动之中,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学校组织的“语文周”活动,“古诗词背诵比赛”等。在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3.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大难题。学生普遍反映: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缺少内容。当然,造成这种现象有很多的原因,其中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的写作脱离生活。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学生的人生“史记”。而脱离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材料的源泉,即使你有强烈的兴趣,也会受到没有题材所带来的痛苦的遏止。弥补这一缺点最为常见的就是通过阅读来增加学生的间接经验。我们都知道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输出,读是写的基础,而写也是读的升华和发挥。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语文教育同样也是学校教学中不能忽视的教学内容。当然,比较完善和成熟的校园文化,都具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校园文化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当前,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将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新形势下学校实施推进素质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语文教育毕业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获奖范文篇2 浅谈创新设计小学语文课外作业 摘要:正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碰到老师们抱怨学生家庭作业存在应付了事、完成得不理想的情况,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是作业僵化单一、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家庭作业渐渐变成了学生的负担。因此,我们应该遵循顺应学生发展和提高学生素质的原则,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设计一些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课外作业,以达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思以及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创新设计;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承载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任务。但一直以来,我们的作业模式比较单一,作业形式种类不多,学科特征明显,答案标准化,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受到禁锢。那我现将自己在语文教学实践的几点参考。 1.调查研究式作业: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①教师应该相信学生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鼓励他们做一些"研究",以研究者的意识和态度去观察、思考,查找并搜集资料,进行阅读,提炼自己的观点,组织文章……如:学习《赵州桥》后,考查当地桥梁与赵州桥的异同;查找现代立交桥、上海杨浦大桥、长江大桥的资料,自己能试着去设计吗?并且为你设计的桥写一篇简介。完成《赵州桥》这篇课文的作业,学生不仅获得关于古今桥梁的知识,通过图片、札记进行积累,甚至有兴趣的还能自己设计一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学生想到要介绍自己设计的桥,必定花心思去写好这篇简介。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阅读、表达相互联系起来,构成整体,既促进读写结合,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如:学习<<蛇与庄稼>>之后,"以事物间的复杂联系"为题,开展调查研究,并写成文形式,可请教你喜欢的老师。这是一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查阅资料且相对独立地完成的具有鲜明个性和独创性的作业。当今社会,各种信息令人眼花缭乱,怎样捕捉、收集、处理信息是人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小学语文应从这里入手,让学生自定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学习自己收集资料,组织材料,写"论文"。这类作业涉及面广,可以是自然界的,也可以是社会领域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积极意义。在这样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责任感,促使他们设法去战胜,从而锻炼意志和毅力,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 2.强调兴趣培养,变机械重复为快乐实践 传统作业布置,内容简单,形式单一,不是让学生写词语,就是让学生背课文。实践证明,这种方法,除了对"应试"有点作用外,就是扼杀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训练成作业机器。在大力实践新课标的今天,我们不能再走这种老路,要丰富作业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做作业主人,能在作业实践中感受到作业快乐。俄国最伟大作家托尔斯泰说得好:"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作业作为语文课堂的延伸和拓展,我们也必须把激趣放在首位,变机械重复为快乐实践,让学生感受到作业过程的快乐和作业成功带来的愉悦。为此,我们要尽量减少单一的机械性的抄、背作业,变枯燥化、重复化作业模式为多元化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在知识得到升华的同时,还要得到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锻炼,在更多平台上发展语文素养。 例如,当学了《让我们荡起双桨》后,让学生唱歌跳舞;学了《奴隶英雄》、《草船借箭》等故事性强的课文,让学生们排演课本剧,写剧本;当学了《乌鸦喝水》之后,做实验;学了《穷人》之后,让学生后来发生的故事……这些作业,应该说,比起常规的抄写练习,难度还较大,可是完成的情况却比想象的好许多,学生不但没把它们看成是负担,反而兴高采烈地按时完成,而且还与众不同,独具匠心,颇有质量。所以,创新作业设计,注重趣味性设计,注重动手动脑并重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作业方式中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完成作业,不仅激发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而且多方面的能力发展,达到作业目标,实现作业意义。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多些提问作业,少些答问作业 质疑问难,已经是现在一个十分流行的教学模式了。学生发现疑难、提出疑难、解决疑难的过程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长期以来,学生的课外作业不是抄抄写写,就是答题训练。其实,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平时把向教师、家长、同学提问作为一个课外作业,例如:比一比哪一个学生提的问题有价值,哪一个学生提的问题能让老师和同学"伤伤神",难住老师和同学。再如,学了一课的生字后,回家考一考父母,看看他们能否会读会写,若不会,你教会他们。学生在自己提问的同时,自己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提问的同时,他的分析理解能力就会提高,学习的速度也会加快,不但利人而且利已,何乐而不为呢?这样,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器",而变成是知识的"抽水机"了。 4.作业设计要追求人文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课文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在作业设计时应考虑作业的人文性,力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既能增长知识,又能陶冶情操。现今语文课本中,有不少伟人的故事,这些既是学生阅读写作的名篇,也是学生做人的镜子。我们可以设计《寻找名人的足迹》,制作《名人录》等活动,让学生收集伟人、名人、英雄的故事、图片、个人简介,还可以以"小报、班会"的形式"话英雄,赞名人",这样,就能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得到鼓舞,找到人生道路上前进的"路标",又能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总之,加强作业创新设计,其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乐意、主动地在更多语文实践中发展语文能力,而不是让教师始终牵着学语文。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才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最好平台,我们在作业设计时,要让学生回归生活,在广大实践中挖掘潜能,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2] 孙春成.《给语文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3] 张香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1.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完整范文 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3.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 4. 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论文 5.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论文开题报告

英语论我知道,分析,这样我理解

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学习兴趣,是英语学习的主要情感因素之一,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教学心理学表明:当教学能引起兴趣时,可使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并使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的负担,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望,加强对知识的探索力量,激起克服困难的意志。但是,从当前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看,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愉快,把它看成是一件乐事的少;视英语学习为畏途,把它看成是沉重负担的多;主动学习的少,被动学习的多,而且年级愈高,分化愈大。究其原因,与我们在教学的起始阶段没有注重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没有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有很大关系。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这是学习英语的前提和保证。那么,应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呢?我们需要做到:一、如何提高英语的学习兴趣1.丰富多彩的导入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而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见的导入方法有如下几种:1)讲故事。中学生对故事可谓情有独钟,听到故事,他们的兴趣马上来了。如八年级上册第九单元when was he born?介绍了一些名人,其中有“飞人”乔丹,可通过讲述乔丹的成长经历来导入新课,既可激起学生兴趣,还可以借乔丹的一些曲折经历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2)模拟生活情景。对于生活,学生有太多想说,他们很乐意讲述自己的生活,只要是跟生活贴近的学习单元,都可以用此导入法。3)辩论。中学生特别喜欢与人竞争,只要有机会表现自己,他们绝对不会错过。此外,成功的导入还可以采取实验,歌曲及想像等方式来实现。良好的导入等于成功了一半,学生也会因精彩的导入而兴趣陡增,从而不知不觉进入最佳学习状态。2.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从生理上讲,单一的形式容易导致大脑刺激由兴奋转化为抑制,降低学习效率。而从心理上讲,中学生处于活泼好动,喜欢变换的时期,再好的教学形式和练习形式,如果简单重复太多,学生兴趣也会锐减。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应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等心理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采取多种形式。总之,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新鲜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以下是几种教学方法:1)口诀法 。特别适用于语法规则的学习,英语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语法规则,死记硬背不仅易忘,而且效果不佳,这时,口诀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基数词变序数次的规则就可以编成一下口诀:一,二,三特殊记,八去t,九去e,f替ve, 然后再加-th, 以ty结尾的数十的整数,变序数词时,把y改ie, 再加-th, 若是碰到第20以上的“第几十几”,只变个位就可以,除此外,其余的直接加-th。2)竞赛法、根据音节拆词法、猜词法、传话法。以上均适用于单词记忆,英语学习中最大的障碍莫过于单词记忆,而单词学习又是最枯燥的,若能把单词记忆过程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竞技化,单词识记就简易的多,学生学习兴趣也就随之调动起来。中学生喜欢你追我赶,分组记单词比赛,看哪组记得快、准、多,其效果肯定比不断重复的机械记忆要好。根据音节拆词法适用于音节长但很规则的单词,如comfortable,共三个音节,可按com,for,table分别记,意思是来到有桌子的地方,自然是舒适的。猜词法特别适合于贴近生活的单词,如dance,可让学生上台来表演相应的舞蹈动作,其余的学生根据表演的动作进行猜测。传话法,既可以用于单词记忆,也可用于句型操练,具体就是利用学生在教师的座位按横排或直排来参加比赛,也可以两个横排或两个直行为一组,教师低声对每组的第一个学生说一个句子或单词,要求一次低声传下去,由每组最后一个学生起立并大声重复,传话又快又难为优胜,在一个时期内,传话内容可以逐渐增加,难度可以逐渐增大,以便锻炼学生听说能力。3)bingo游戏。在bingo卡的9个空格上随意写上9个单词或短语,老师每次随意读出其中3个,学生对照所填写的bingo卡划去听到的单词或短语,如果划去的单词或短语成横线、竖线或斜线(任一方向)就喊 “bingo”,最快的胜出并获得奖励3.传统兼现代的教学手段1)发动学生亲自制作教具,提高英语学习兴趣。有时,由于教学条件有限,为了更直观教学,可以发动学生亲自制作教具,如水果,蔬菜类的英语学习,可以让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画在纸上,涂上颜色,再剪下来,供课堂教学用。教学完毕,把同学们辛勤制作的教具陈列在一起办个展览,让同学们一起分享劳动成果,体会学习的乐趣。2)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计算机技术和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是新兴的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的产生和发展使得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都有了质的飞跃。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多种媒体引入英语课堂,是英语活动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要求。多媒体利用视、听、说,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性刺激信息,有利于学生注意力保持,同时,精彩的多媒体课件也能激发学生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思维想象,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把握和运用知识。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了增加和激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赋予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除了在课堂上下功夫外,在课外,教师还可以编辑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琳说过:“课内设置的情景不管如何逼真,都是假的,只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才能真正掌握语言。”陈琳教授强调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重要性。所以,要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课外引导必不可少。那么英语课外活动该如何搞呢?除了常见的英语演讲比赛,英语作文征文大赛,英语角,还可开展英语书法大赛,英语歌曲联唱,举办英语文化节和设置英语日。特别是英语文化节,可以跟学生介绍有关英语国家一些与我国习俗,传统文化,历史人文等差异非常大又特别有意思的知识,如 “white elephant” (白象),在我国文化中是中性词,但在英语中是贬义词,又如”love me, love my dog,”中文直译是“爱我,就爱我的狗,”而其实它真正的意思是“爱屋及乌,”让学生在文化差别中体味英语学习的乐趣,同时,利用学生的惊奇提高他们的兴趣。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并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加其自信心,增添学习英语的兴趣。5.结学习小组,每月一次评比,并给予奖励具体的做法是,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需注意的是每组学生英语成绩相当,且每组内都有英语高手,以便帮助成绩较弱的学生。参加评比的项目不仅包括一个月之内的考卷平均分,还包括平时表现,如上课发言人次,作业上交情况,上课纪律,每一项目分均量化,通过评比,来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及参与度。6.外教及英语成功人士讲学如有条件的话,可聘请外教,顺应学生的好奇心,促进他们对英语知识的探求。让英语成功人士讲学,一方面,学生可汲取有益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现身说法及名人效益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7.迁移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除开用正面的方式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尝试着侧面法,以兴趣激发兴趣,如有的学生对动画片感兴趣,可推荐其看诸如《冰河世纪》之类的外语动画片,激发其学习英语的欲望,此方法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二、创设初中英语新教材课堂教学情境的教学策略 ,以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谓的“创设情景”就是指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以形象性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景,例如通过演示实物、卡片、简笔画、身体语言、图片,放录像或播放录音等形式对新材料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把学生带到特定的课堂艺术境界中,以引起相同的情感体验,在较短时间内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我们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课堂活动交际化、多样化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敢于开口、善于开口说英语的习惯;在交际实践中激发学生潜质,张扬学生个性,体现“动中学,用中学,乐中学”的语言教学格局,这是我们着眼于英语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创设情景境的教学策略:1、 音乐渲染,创造情境在课前3-5分钟播放优美动听的经典英文歌曲或熟悉的音乐,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安静下来,对学生起到心理放松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被利用起来,导入新课;例如,我在执教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5这课时,正好要教“现在进行时”的时态,我就选择了一首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由《两只老虎》这首儿歌改编成的含有“现在进行时”时态的《are you sleeping》这首歌曲,在歌词中将“两只老虎”分别换成“are you sleeping”,学生们一听到这音乐,感到很有意思,不用教我就跟着唱了,而且唱起来又具有连贯性,这对接着要上的新课起着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2、利用插图、简笔画和卡片,创造情境插图是语言的形象再现,语言是插图的理性表述。例如,在练习句型how is the weather?时,教师可以出示一幅图,图中有两个人在对话,其中一个手里拿着一副含有天气标志的图画。请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编一段对话。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一段对话或小短文来画画。.既创设了情景,又让学生感觉到了学习的乐趣。3、聆听声音,创造情境在学习动物名称时,可以先将小动物的声音录制下来,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和样子来学。例如,cat,cat,喵喵喵;dog,dog,汪汪汪,……这样,学生就会很有兴致,有的装成猴子,有的扮成小狗,……。再难的词在学生口中变得流利起来,枯燥的单词很快被学生记住。也可采用听音辨动物的方法。这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上课的学习积极性。4、拓展想象,创设情景初中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在学习教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4中的teacher, student nurse, doctor, policeman ,actor, report, waiter, worker表示职业的单词,有的已听说过,如单纯认读单词,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教师通常采取实物、图片、投影等形式。但是对于这一课的单词如果采用这种形式学生学起来不会带劲,因为学生们目前没有面临“你的职业是什么?”的问题,即使做一些关于职业的头饰或图片让学生来说,也很缺乏真实性,学生们积极性也不会太高,我就以最近正在准备的班会,“我有一个梦想”,利用已学的句型i am …引出各个单词。于是,我给学生们扩展了一些关于职业的词语,如driver, farmer, policeman,等,学生就特感兴趣。5、选择真实事例,创造情境学生通常喜欢谈论真实事例。因此,教师设计活动所选择的场景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教表示家庭成员的词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来\"合家欢\"照片,并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等。6、运用体态语言,创造形象的体态情景体态语能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陌生的字母组合与活生生的事物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英语课堂教学以交际为主,毫无生气的交际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枯燥,而生动活泼甚至夸张的手势、表情、动作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注意,促使交际愉快地顺利进行。教学单词fat、thin、tall、short、时,教师可以利用夸张的手势形态表达,同时让学生参与表演表达单词。孩子们乐于加入表演的行列。又如当教“i’m hungry.”时,教师可一边捂着肚子一边抿嘴,表现出饥饿状,让学生明白其意,并纷纷拿出食物和你说“have some bread. have an apple. have a cake……” 用体态语言创设的情景,有利于迅速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同时由于学生在课内一边看教师做动作,一边自己模仿学习,并进行动脑思维,因而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学习状态中,从而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讲究课堂教学方法心理学证明:听觉、视觉、动觉多通道协同作用于英语,学生就易于解和掌握。因此,英语教学要充分动用眼、耳、口、手、大脑等个种器官,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是听说与读写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直观教具的运用直观是在教学媒体直接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认识活动,“从生动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教学过程也得尊学这条基本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事物直观、焦距直观等来提高感性的认识,正确地运用直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常用的直观教具包括实物、图画、图表、课堂表演等。1、利用实物在初级阶段的语言训练中,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来学习它们的名称,描述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性质、用途等。例如:在教big---small,heavy—light,full---empty这三组反义词时,教师可以拿几个色彩鲜艳的盒子和大小不一的两个瓶子,一个是空的,另一个装满了水。还可以用教师里的粉笔盒、时钟盒子、学生的书包等作为教具,即教了这三组反义词,也操练了各种句型。2.、利用图画与图表利用挂图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手段。挂图的大小要适当,要能让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挂图可以是老师自制,也可以寻找周围一写现有的日历挂历。图画可以创造有意义的语境,利用视觉器官进行训练,训练学生的听觉能力。图画可以进行课堂教学,也可以进行语法、词汇教学,还可以用语测试。如看图写文、看图填空、看图听录音后回答问题。利用图表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先问若干学生的父母的职业,让一位学生把这些项目填在老师已在黑板上画好的表格里,然后利用这些表格继续进行语言操练。3、课堂表演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到一切积极因素。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好比演员。,想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就得素质好,演技好。教师采用动作、表情或扮演角色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使学生生动活泼,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英语数字1—100,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记住这些数字,在课堂上我任意点一个同学的号数,如:four(number four),被点到的同学得站起来,有他说出任意一个号数(必须讲英语)。如此循环反复,全班同学都集中注意力,提高了听、说数字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也可以把有情节的课文改成短剧,让学生表演,效果会更好。4、简笔画的运用简笔画是一种极简单的画,简单几笔就勾画出一幅能够表达某一种概念或情景的画,在课堂上,教师利用黑板迅速地画出一组简笔画,就可以进行教学。运用简笔画,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众多的教学手段中,黑板画以直观、形象的优点优于其它。它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一种形象化的教学手段。黑板画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用粉笔迅速地在黑板勾勒出来的简笔画。它的作用是运用简练的绘画语言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生动化。5、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常用的电化教师设备有:录音机和录音磁带、幻灯、投影机、电影和录像、外语广播、音像实验室。坚持听标准录音可以使学生学到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有利于提高学生听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听原声录音磁带。要鼓励学生在家里多听磁带,还要让学生把自己朗读或说的英语录下来,这样可以进行比较,便于自我纠正。(二)口诀的总结运用英语语法规则,词的用法区别,发音规则等,常让学生迷惑。有鉴于此,教师可编些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降低学习难度,使学英语的热情升温。对初一学生讲“be”的用法,记口诀:i用am,you用are;is跟着他,她,它。要问复数用什么?其后全部都用are.。教师要常收集归纳,多积累,勤于总结,口诀就会涌涌不断,教学也定会趣味横生。四、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的活动1、自编短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要“学以致用”,而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了英语后要开口说英语,为此。每节课,笔者都花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他们自编的对话或演讲。这样不仅复习了旧知识,也加深了对新学内容的理解,最终达到“学以致用”。2、开展竞赛,调动学生的兴趣初中学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熏陶下,学生竞争意识更加激烈。将竞争意识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我们可以将日常口头操练用语变化成竞赛用语,问答可以用来抢答;单词方面可以来一个“单词大王”竞赛;以及书写比赛,猜谜语大赛,传悄悄话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再用积分法,给以鼓励效果最佳。课堂上适当的竞赛,学生乐于争光,乐于学习,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是多样的。凡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就是好方法。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短暂兴趣引导到稳定兴趣,从直接兴趣引导到间接兴趣。同样,老师在提高学生兴趣上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 总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存动力。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实到实处。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有选择地运用一些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途径,努力使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精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Giving Life Meaning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和致谢。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题目(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署名(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引言(三)论文——引言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材料方法(四)论文——材料和方法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实验结果(五)论文——实验结果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讨论(六)论文——讨论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结论(七)论文——结语或结论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参考文献(八)论文——参考义献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论文

(一) 、动机的定义:

动机(motive)是心理学上用来描述人类行为活动的内部原因的一个术语,被解释为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里倾向或动力。动机并不能说明活动本身是什么,或者决定活动如何进行,而是解释活动为什么要进行。需要(need)和诱因(incentive)是动机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需要是内在的条件,诱因是外在的,有两种不同性质的诱因:凡是个体趋向诱因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就被称为正诱因;凡是个体因逃离或躲避诱因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称为负诱因。比如“金牌”和“一只在身后咆哮的狮子”都是促使一个人快速向前奔跑的诱因,只不过前者是正诱因,后者是负诱因。

(二) 学习动机的定义:

学习动机(learning motive)是社会性动机的一种,是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具体化,指的是在某种学习需要的基础上,在诱因的刺激下而产生的推动个体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三)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学习动机作不同的划分。常见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1) 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学习的目标指向学习活动本身,不需要其他外部因素推动而能自愿学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学习为乐”。如某同学每天坚持去图书馆看各种课外书、经典名著等用来开阔视野,储备自己,便于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因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是非常有意义的。

外部学习动机是指学习的目标指向学习活动之外,需要学习情境以外的诱因加以维持的动机,比如,相当一大部分大学生中学时代的学习动机就是“考大学”。进入大学后,由于这一目标已经实现,其作为动机的推动力也不复存在,而新的目标还没有形成,学习的意义不明确,对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造成“动机丧失型”学习障碍。此外,有研究表明,内部动机与学习成绩成显著正相关,而外部动机与学习成绩则是负相关的关系○

主题词:新生 心理问题 学习摘要:进入大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在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方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习动机,学习焦虑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面对心理问题的出现应该勇敢地面对,积极的调整。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一定可以克服困难,顺利的进入大学学习的正轨。进入大学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经过高考奋力拼搏,个个带着理想、希望,满怀信心进入大学殿堂。但是,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教学风格,新的学习方式,感到极度的不适应,有的哭过,有的想家,有的甚至想退学。在进入大学之后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心理适应期,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映,但如果无视这种反映一味让它蔓延,那将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大学新生中容易产生一些特有的学习心理问题。1.学习目标暂时缺失学习动机缺乏 刚刚经过紧张的高考冲刺,来到了全新的大学校园。那种万人争过独木桥后,终于可以放松放松了的思想;那种进入大学后飘飘然的美好感觉,使不少人开始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喘口气,歇一歇的想法。忘记或忽视了要为自己设定新的人生目标,甚至对自己今后的发展茫然无知,没有清晰的人生目标。缺失了学习动力,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与学习无关的地方。上课听不进去,课后也不想看书。作业应付了事。甚至出现旷课,沉迷网络和游戏。浪费了大好光阴。2. 学习疲劳 学习疲劳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心理疲劳并不是由身体能量消耗引起的,而是由于所从事的活动不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因而难以形成积极态度所致。对于自己不愿做的工作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做,那么就难免会引起厌倦。由于心理疲劳并非生理上的,因此,其外部表现不太明显,而具有内隐性。表现为思维迟钝、注意力涣散、情绪躁动、抑郁烦躁等。学习疲劳使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学习错误增多.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如不能及时消除.发展下去还可能导致神经衰弱。心理疲劳有如下症状:(一)早晨起床后,感到全身无力,四肢沉重,心情不好,甚至不愿意和别人交谈;(二)学习、工作不起劲,什么都懒得去做,工作中错误多、效率低;(三)容易感情冲动,神经过敏,一点不顺心的事也会大动肝火;(四)眼睛容易疲劳,视力迟钝,全身感到不舒服,眩晕、头痛、头重、背酸、恶心等等;(五)乏困,可是躺在床上又睡不着;(六)没有食欲、挑食、口味变化快。心理疲劳是一种主观上的疲劳。3.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 与其他年级相比,大学新生的学习焦虑是最高的,程度也是最重的。学习焦虑的学生往往容易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缓慢.失眠、烦躁、易怒等。难以进行正常的学习。 考试焦虑是学生学习焦虑在考试时的具体体现。表现为考试前后紧张、心烦意乱、喜怒无常、胃肠不适.还可能出现原因不明的腹泻、呕吐、多汗、头痛及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等:考试中出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满头大汗.头昏、恶心、记忆力下降、思维混乱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全身颤抖.当场昏倒.即所谓“晕场”。由于焦虑情绪,常常影响其临考状态,考试成绩反而不好;而成绩不好又使其担心失败,追求好成绩的心理加重,使得在下次考试时,焦虑加重,陷入恶性循环。在对某学校管理专业大一学生的调查中,有的同学遇到过或正处于考试焦虑之中。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首先是学生的知识经验储备不足,记忆提取困难,难以应付考试,在不利于取得好成绩时就感到万分焦急;其次是个体对考试性质的认识程度、对考试利害关系的预测程度及对自身应付能力的估计程度直接影响其焦虑水平;再次是由于缺乏应试技能,在考场上极易产生慌乱现象,不能有效地分配时间,抓不住重点,从而增加考试焦虑。大学新生学习心理问题的诱因 大学新生的种种学习心理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1. 客观环境的变化进入大学,对于绝大数学生来说是第一次完全脱离家庭环境,进入陌生的环境,难免会有各种不适应的表现。独立处理个人生活学习;融入集体生活,和不同背景性格的人朝夕相处。这些因素无疑会对学习产生心理上的影响。2.心理落差 在进入大学前,许多学生想象的大学都是校园风景如画,教室宽敞明亮,处处欢歌笑语,充满诗情画意。然而,进入大学,经过短暂的兴奋期之后,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有的学生感到自己所考上的大学与自己梦想的大学相去甚远;有的学生因为自己的高考失利,或是填报志愿时受到老师、家长的左右,所上大学并非自己所愿;有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甚了解,或者根本就不是自己选择的,因而没兴趣,也学不进去。这些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致使一些学生常常怅然若失,忧心忡忡,情绪低落,感到前途渺茫,困惑失望,从而形成失落心理3.人生角色的转换进入大学,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都不再把学生看作孩子了,而是按照一个成年人来要求。很大程度上,学生进入大学实际上成为事实上成年的分界线。这个时候,要求对于大学生负担起更多的责任,在学习和生活上也真正的独立起来。自己来处理各种问题和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学习上则具体表现为,由中学阶 段的老师家长监督学习转变成自主学习,自己为自己的学业负起责任。4. 自我评价失调导致的自卑心理 大学是人才荟萃之地。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多数是中学时的尖子,老师称赞,家长鼓励,同学羡慕,自我感觉良好。但到了大学,昔日小河竞舟的佼佼者,而今在大学这条大江中若不奋力拼搏,就会有落后、沉没的危险。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挑战,原有的优势和平衡被打破,不少人从鹤立鸡群变成了平庸之辈。其中多数学生满怀信心和希望,开始新的拼搏。而有些学生却因原有的优势被削弱甚至丧失,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导致自我评价失调,由强烈的自尊心转变为自卑心理。5.学习方法的差异大学与中学相比,学习内容和方式显著不同。中学是基础教育,学生对老师依赖性强,教师管理非常直接和严格。而高校是专业教育,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探索性特点突出,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心理品质。如何合理安排课程和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挖掘个人潜力,进行科学创造,是每个新生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由于大学学习的具体特点,在课堂上的进度要比高中快很多,很多同学都表现出了不适应。如何克服学习心理问题 1.重新确立新的人生坐标。目标是人们活动追求的预期结果,也是激发积极性的源泉和动力。人学后之所以出现空虚、无聊和松懈心理,主要是与目标丢失和理想间歇有关。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扬起理想的风帆,建立合理科学的奋斗目标。2.正视现实、勇于接纳现实的自我。不管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和感受走进学校,不管学校的现实与理想有多么大的差距,必须首先承认和接受这个现实,应该正视挫折,勇于接纳现实的自我,自强自立,迎接命运对自己的挑战,任何沮丧、自卑、懊悔都是有害无益的。在学习上正视优势和差距,用实际行动弥补差距,提高成绩,提升信心。3.尽快适应高校学习的特点。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和自学能力。对学习进行规划,并严格执行。在方法上可以通过向老师请教或向高年级同学求询,并且自己在学习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提高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 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不仅是适应环境的需要,也是个人成长的必要条件。进入大学后,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独立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过好生活关。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反复实践、干中成长。 5.培养人际交往的技巧。 面对来自全国各地性格、兴趣、习惯迥异的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必须学会与不同的人进行沟通,主动与他人交往,达到相互理解、尊重和接纳。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合作氛围,对于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获取社会心理支持,顺利渡过心理适应期,都是非常必要的。出现一定的学习心理问题并不可怕,怕的是不敢正视这些问题。只要勇于面对,积极调整。加上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一定能够克服这些问题,使学习走上正轨,为人生新的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作者:姜亚洲 与心灵有约——关注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 2.作者:陈坪 浅谈对大学新生学习焦虑心理的咨询与辅导 作者:陈坪3.作者:杨新宇 李齐全 胡鹤玖 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问题的分析与教育措施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63 2004年第3期(总第63期)4.作者:怡心园 华南师范大学新生适应调查 (南方心理在线)

信息时代如何学习是个很大的问题,21世纪是学习的世纪,学习是所有人的事情,中国有13亿公民就有13亿个学习主体、学习者。每个学习主体都存在一个如何学习的问题,自从有人类就有学习的问题,今天我们提“如何学习”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就是因为我们在信息社会,学习出现了新问题。从前我们有一套很成熟的学习理念和方法,这套方法和理念在今天不一定合适,所以今天我们来讨论在信息时代,在21世纪我们怎样来学习的问题。 (一) 要讨论学习问题,有几个前提我们先得认识清楚,因为不认识这几个前提只是谈学习谈不清楚,我要先跟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信息社会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什么叫信息社会? 第二:当代教育发生了什么变化 ? 我们都说现在我们处在信息时代,现在是信息社会,但信息社会究竟有什么跟以前不一样的规律,不一样的特点呢?信息时代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我们要认识一下在信息社会之前是什么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农业社会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非常成熟,农业社会之后人类进入的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只有几百年的历史,约50年前人类开始使用电脑,那就意味着从那一时刻开始,我们就慢慢地进入了信息社会。 三个社会有三个不同的文明规范,也就是说不同的文明规范下,它的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不讨论农业社会,我们先讨论工业社会。 工业社会的基本特点: 1.实践对象主要是人以外的物质世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我们人类要生存和发展。 2. 模具制造,批量生产 几百年的工业社会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必须创造出可供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活条件和生产资料,现在看起来,人类在工业社会发展得很好。 因为工业社会讲究生产的效率,必须大批量的制造出我们所需的东西出来,所以这种生产不能是个别化的个性化的生产,都必须是统一的批量生产,大批量的制造,这一点在工业社会做得非常好!工业社会就是一个批量生产的社会。我们现代社会的主体还在工业社会,工业社会这种根深蒂固的长达几百年的观念还在影响着我们,不仅是一般的影响,而且很多方面已经深化到我们的思想里,深化到我们的血液里。从判断事物的基本依据到在教育上,学习上,我们都深信不疑,但这里就有个规矩:如果社会不发生一个根本的变化,我们这种思维方式还是有效的,如果社会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以后就对我们提出了挑战,那么这就是信息社会我们要面临的问题。 那信息社会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1. 信息爆炸,信息成为有价值的东西。 2. 互联网构造了“即时通讯”改变了人类活动的时间模式,形成的汇集知识、智慧和情感的海洋文化。 3. 社会实践的主要对像从改造物质世界变成了提升人的世界。 4. 信息文明发展,不可预测内容增多。 工业社会是个很实在的社会,我们一定要看得见,摸得着、能用、好使、能吃、能穿才判断它有价值,信息不是干这个的,信息既不能吃也不能穿,而在信息社会它成了有价值的东西,而且还不是一般的价值,有重大的价值,那么这是跟以前社会不一样的现象。 “即时通讯”就是通讯可以成为一顺间发生的事情,信息传递非常的快,互联网不仅构建了即时通讯,它整个改变了人类的时间模式。 以前的长周期,现在变成了短周期,以前,慢节奏变成了现在的快节奏。 很多事情让我思考决策的时间变得很短,所以可以说在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没有“密秘”的时代,世界上任何角落发生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了解到。这就是即时通讯,即时通讯的产生给我们人类带来重大的问题。因为我们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凭的是时间,但现在没有时间了,一顺间大家都知道了,怎么办?过去我们可以小部分人先开会,定个调子,再发动群众一层一层的布置。现在来不及开会了,一下子大家都知道了,这对我们过去习惯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带来很大的冲激。而且互联网把全人类的知识、智慧和各地的事件都汇聚起来了变成了一个知识、智慧的海洋,人类所有的创造知识产品向你扑面而来,就是这样的一个世纪。 农业社会也好,工业社会也好,我们的兴奋点就是开采大自然,把大自然所有的东西转变成我们需要的物质产品,这就是社会最根本的任务。但今天好像这个问题有了一些变化,实际上我们观察一下周围都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得出这个结论,我们现在家庭的开支就是整个的“恩格尔”系数在下降,用于吃、穿、日常生活消费的比例在下降,当然我们还要买大件,比如我们要买房子,买车。现在越来越提升的是孩子的教育,是学习型家庭的建设。这些东西在我们过去看来不应该花那么多钱!教育怎么能花这么多钱呢?我们得花更多的钱得吃喝呀!得穿衣服呀!现在变了观念变了,这就说明从我们千家万户来看,我们也是把主要的工作从保证温饱转移到提升我们的素质。 另外呢就是社会事件变化,不可预测的因素增多。不像在工业社会,工业社会我们做事情可以很从容地去做计划,再按计划去做,现在很多事情我们没法做预测,没法做计划。太快!我们过去执行一个计划都是五年计划,叫五年规划!就像七五计划、八五计划,一做就是五年。但现在您在做一个五年规划试试?第二年你就得改,为什么?变化周期缩短了,再做五年计划,早就变了。所以变化的短周期、快节奏给我们的教育和学习提出的挑战是最严峻的。大家知道,我们过去学习,教育要教材,过去出一本教材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没有十几年,几十年,出不了一本教材。但我们想想出一本教材到学生手里使用的时候,已经过了十几年,那么这十几年里面社会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教材里讲的情况还是真实的吗?教材里面的数据还是可靠的吗?教材里的结论还是科学的吗?都不一定。现在人类知识的半衰期(就是有一半要淘汰)只有3、4年,甚至更短。我们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里面要进行教育和学习的。这就是信息社会给我们带来的新的变化。谈论一切问题都要从这个现实出发,否则谈不清楚。 以上是我们对第一个前提有所认识以后,来讨论第二个前提:科学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已经说了社会文明在变,我们又说了现代科学也在变,科学的内涵,科学的精神,科学研究的对像,科学发现的规律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那教育能不变吗? 传统教育的特点: 1. 追求内容和过程的确定性 2. 追求结果的标准化 3. 追求人的批量生产。 我说的传统教育是指从近代学校产生以来这一段的教育,为什么要这样?很清楚!教育是跟当时这个社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工业社会就得有工业化的教育,工业化的教育是为工业社会服务的,适宜于工业社会要求的这样一种教育。我们前面讲过:工业时代的生产就模具制造、批量生产,所以工业时代的教育也必须用模具制造,批量生产。就是把人当作物一样来制造,来生产。从流水线这一端输入进入经过这一流水线走出来一个标准件。我们用不着觉得这是一个很不人道的过程,因为那个社会就必须这样,必须这么做,这么做就对了,这么做就完成她自己特有的历史使命。但今天不一样,我们社会的实践对像、目标都变了,教育也要跟着变。具体怎么变,这里简单地讲一下当代教育的几个关键词,也就是说她朝什么方向变的,发生了什么质的变化。 1. 服务 我们知道现在我们国家服务业已经是一个很大的产业,我们过去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现在服务业是第三产业。但什么叫服务业呢?我们过去种庄稼、炼钢铁、存不存在服务业呢?不需要服务业。人以外的物质世界不存在服务的问题。谁为谁服务呀?不是为物服务,而是物为人服务,所以一说起服务业就是为人服务的那个产业,对人才需要服务,对物只是一个开发、开采的问题。那么我认为在今天信息社会,我们的教育要产生一个重大的变革是从塑造型的教育变成服务型的教育,教育的主题词是为学习服务。所以现在不存在一个削弱学校功能的问题,学校的功能用不着削弱,但她要改变一个方向:从塑造型变成服务型。 过去我们描述老师的那些话都带有明显的工业社会或说制造业的痕迹。我们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园丁”,都是明显的工业社会的概念。包括什么“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一定要有一桶水”,这都是工业社会的概念。在信息社会都是落后的沉旧的概念。信息社会我们主张的是为学生成长服务。 2. 学习 学习这个关键词是跟教育来比的,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有个很有名的提法,叫做:“教、学、半”几千年来我们人类的学习都是在教育的关照下进行的,或者说在教育和学习的关系上,学习始终处于次要的地位。教育是主要的。但今天学习这个小角色已经成了巨人,这个意义是告诉大家来之不易。不是所有人都那么清楚的,我们一直认为教育很重要,我一点都不否认教育重要,可是我要说学习的问题比教育更重要。我们过去是不怎么研究学习问题的,起码在上个世界八十年代以前研究学习的文章很少,近几年才多了一点,但是多到什么程度,把教育摆在什么位置上,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清楚的。我要告诉大家的是:21世纪不是教育的世纪而是学习的世纪。教育是为学习服务的,21世界人类发展的核心就是两个字:教学。学习有多少人呢?教师很多,教师是个十分庞大的队伍;但是学习的队伍有多少呢?是个人他就是学习者,中国有多少人口就有多少学习者。什么概念也比不上这个概念大。 3. 个性化 个性化不是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班级授课,批量生产。 4. 积极思维 什么叫积极思维,我们在工业时代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养成了个毛病:就是特别爱批评人,我们的老师,我们做教育的,包括我们家长,在批评孩子上我们本事很大,这个本事我们已经掌握的几百年了,就是一代、一代的祖先传给我们的批评人的本事。 为什么在工业时代我们要养成这个本事?跟那个时代还是有关系的。因为工业时代要的是标准化,一旦有了标准我们就很容易做事了,简单到凡是不符合模具的通通都是次品。所以只能保留这样符合模具的,其它的通通砍掉。就是批评、批判的办法把它除掉就完了,就这么简单,这个简单的逻辑是工业社会模具制造,批量生产的本性所决定的。 但是在信息时代,科学是一个开放的探索的世界,科学是加入了人的情感,加入了人文关怀的世界。标准化的科学还在,但更大的空间,更大的领域是需要我们来讨论,它是一个开放的事情,是一个探索的事情。这样的话我们惯用的那种工业时代的消极、批评的办法就不太好使,怎么办呢?在信息社会我们得有一套新的思维方法:就是积极思维。积极思维说通俗一点就是多鼓励、多表扬;少盯着缺点看,多盯着优点,亮点看。这一点也是观念改变的问题,许多老师和家长认为:缺点不说改不了,优点不说跑不了。这是工业社会的老话,但今天我们要改这个话,告诉大家,每个孩子心里面都有两个小人:一个是好孩子,另一个是坏孩子。也就是说都有优点和缺点,只是看你要什么?而你要什么这个处理的办法跟我们过去的处理办法正好是相反的。过去是:猛说他的缺点,然后把他的优点激出来。把那个坏孩子那个小人扼杀掉,正好做反了。我们要多呼唤好孩子那个名子,淡化那个坏孩子,使其逐渐遗忘掉那个坏孩子。是倒过来的,两个出路,两个办法,一个反应了工业时代的模式;一个反应了信息时代的思维方式。这里有一个教育上的基本原理:皮克马利翁效应(见附录)。就是说你怎么看待你的教育对象,他就会根据你眼光对他的期待去成长。其实孩子本身是开放的,它是什么都有的,现在就看我们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子。你首先要把他假定成什么?我假定他就是天才,那他就是天才没有问题,也就是这个问题,大家不要太实在。工业社会形成的那种实在的文化在严重的束缚我们在信息时代的发展。 (二) 信息时代谁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在农业社会,农业问题的专家——老农民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工业社会,工业问题的专家——老工人,七级工、八级工是最好的老师。但要问信息时代的问题,我想不出人来,为什么?因为信息社会就那么几十年,专家还没出来呢?七级工、八级工还没有,现在只一级工、二级工和学徒工。信息社会大家都是孩子。在信息社会没有长辈,但有长子,就是最擅于探索和研究信息社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那一批人。不仅中国是这样,全世界都是这样。那么怎么办呢?找不到老师就麻烦了,因为一说起学习,我们脑中就有个概念:要有老师吧,要有教材吧,教室吧?要有考试的题目,作业吧?如果你还抱着这样的教条来学习的话,你的学习就寸步难行。老师没了,教材没了,谁给你布置试题?自学吧!所以我们今天就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我也得去学习。这就是现实,没有办法。谁也不敢说我就是信息时代的老师,我就能教你信息社会遇到的一切问题,谁也不敢说这话。只有探索者,没有过去时代老师那个概念。所以说信息时代老师的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都是相对的了,过去的那种绝对的,终身的那种老师真的没有了。所有的老师都不得不重新当学生,所有的学生都不得不当好自己的老师。 (三) 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学习态度? 1.学会享受学习 我们以前“学海无涯苦做舟”,“苦做舟”怎么是享受学习呢?“苦做舟”是工业社会的逻辑,今天我们要换一种心态来学习,学习没有那悲观,没有那么消极,没有那么可怕!谁不爱享受?谁都爱享受,一想到享受这两个字的时候,我们就很轻松,所以用享受的心态来对待学习。 2. 学会快速学习 在工业社会是精益求精的学习,而现代社会需要一种快速的, 粗糙的,蜻蜓点水式的学习。在信息社会不掌握这样一种学习方法真的很难。并不是否认精读,精读的同时要学会快读。什么时候用精读,什么时候用快读?要看阅读的对象,有的对像需要我们精读,下功夫,一年读透一本书;有的时候很多书用不着那么读,一年读十本、二十本、甚至一百本。不一样要看学习的对像,也要看学习的目的,究竟为什么读。在信息社会大量的阅读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信息太多了。 3. 学习既可以是循序渐进的、也可以是跳跃的、超前的 学校教育搞出一个体系,我们必须循序渐进,这个体系就为工业化服务来说很有道理,不够!所以说要两条腿走路,两种学习方法并行。 4. 学会“减法”学习法 过去我们接受了一个理念:学习就是不断往脑子里加东西。我们很乐于接受加法的学习,甚至是乘法的学习,今天我要告诉大家在信息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快,所以不要太留恋已经得到的东西。不断的清除垃圾,要学会减法的学习,甚至是除法的学习,整个一块你都可以换掉。家里藏书三五年不看的,除了工具书和权威的书外就得放弃。 5. 充分利用互联网学习 说极端一点儿,互联网上应有尽有,只是我们没有找到好的路径。互联网是人类知识、智慧的汪洋大海,你不上网、不冲浪,那你是落后于时代了!那么现在有很多学生和家长担心孩子在网上学了一些不好的东西,陶醉于游戏等,这当然也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但总体来讲“互联网”利大于弊,大得多,所以还是要鼓励孩子上网。 6. 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我们新课改也是提倡自主的学习,就是要培养中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小就开始培养。我给家长提的建议就是:你把你希望孩子看的东西买下来摆在那儿,不说话让孩子自己去挑,挑上什么是什么,因为孩子的选择肯定是跟他自己的接受能力,跟他的个性特点有关联,那么他挑了就说明这里有他挑的道理,这里他哪天挑过去看了,就是最好的选择。这是自然进行的而不是你强加给他的,强加给他的很难有最佳的效果。孩子做的事情我告诉大家都是有道理的,这个道理就在孩子自己的生命、智慧里头,他说不出来,但在他的生命智慧起作用。我们经常是用大人的小道理去束缚孩子生命里的大道理。鼓励孩子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从小培养自主的意识。 对孩子是这样,对所有的学习者——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校长、我们的老师也都是这样!这里我说过我们信息社会没有现成的老师了,我们自己要做我们学习的老师。当全国13亿公民都成为自己学习的老师的时候,学习化的社会就建立起来了;学习型家庭就建立起来了;终身学习就建立起来了,这时候这个世界发展的动力就无比的强大。 附录:在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塞浦路斯一位王子“皮格马利翁”用象牙雕刻了一位美女,雕刻时他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感情,雕成后每天捧在手中,用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她,时间久了,忽然有一天这个美女竟然有了生命。受这个故事的启发,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罗森塔尔和雷诺尔•贾可布森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应。他们把这种效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人们也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的实验表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在实验中,他们随意抽取一组一年级学生,尔后告诉这些学生的老师,这些学生经过特别的测验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无穷潜力。以后,师生们在各方面对他们另眼相看,老师们积极、恰当地引导。他们不知不觉受到感染,自尊心、自信心倍增,各方面分外努力。结果发现,当教师期待这些学生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智慧进步时,他们果然在一段时间后取得比对照组学生高得多的智商分数。研究者解释说:这些学生的进步,主要是教师期待的结果,即这一效应就是由对教育对象的尊重、信任、热爱和对其更高的人际期待而产生的“罗森塔尔效应

引言 动机是激励人们采取行动的心理动因。人的各种活动都源于一定的动机。有关学习理论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学习效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学习活动归根到底是学习者本人的事情,而学习者之间出现的差异除了智力、个性等自然禀赋外,主要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否明确持久。大学生的学习比中学生更复杂、更高级,同时也更依靠自觉和独立的能力。学习动机的强弱对大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着极大的影响。那么,目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他们的学习动机有何特殊性?如何激发和保持其学习动机?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提出几点激发和保持学习动机的办法。 一、动机概述 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是其源泉,学生的学习动机活动也不例外,所谓学习动机是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趋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因,学习动机的实质是学习需要,这种需要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古今中外很多著名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法国启蒙教育家卢梭进过:“形成一种独立的学习方法,要比获取知识更重要。”这说明只有学习者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主动、高效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习质量[1]。学习的动机对大学教育的影响也是十分的明显的。 大学的学习活动有较强的专业性,独立性和自觉性。这就更需要我们必须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促使我们的学习活动保持一定的强度和力度,当前,在大规模扩招下步入高校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在着学习动机缺乏的问题,当然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变量,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缺乏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高校必须多方齐下,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空虚是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感受。从中学那如上弦箭般的紧张生活到无拘束,学生很容易变得像大海上面的没有舵手的小船,不知道何去何从。所以确定自己的目标,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同学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出现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身上。上大学前后的动机落差,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远大理想,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都是导致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重要原因。 随着校园生活的多样化,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容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跳出农村,在城市工作。因为有很多农村家庭的子女,尽管家庭并不富裕,但父母仍希望孩子读书,出人头地,这样的孩子往往都很懂事,也很努力学习。他们的目标是争取在城市找个比较合适的工作,走出农村,不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2.做一个大学生有较高的声誉,能被人尊重,这便成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3.能够获得一个好的工作,追求较好的物质生活待遇。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较好的物质生活对人来说很重要。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是越来越严格。特别是一些领域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往往这些领域的薪水是比较高的,因此能在大学里面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对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这也成了实现他们梦想的动力,也正是他们学习的动力。 4.做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以便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这样的学习动机我们是应该有的,因为国家培养了我们,我们也应该学习更多的知识来回报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懂得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和夺取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新胜利的道路上的重要性。把我们的这种想法作为我们学习的动机,并且坚持下去。 5.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实现亲人的美好愿望。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父母的付出是最多的,我们有义务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对我们的期望也是很高的,我们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对它们最好的报答就是好好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会让更多的人有所建树。 6.学业和就业压力。适当的压力也是动力,但是太超前的想这些压力会觉得很累,但太多压力有适得其反的作用。竞争是非常的激烈,我们要把这种压力变为动力,让他来促进我们的学习。 上面所说的这些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因素,然而事实上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许多的不纯之处,这些不单纯动机将错误地引导大学生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学习动机过于狭隘。有些学生只想到自己,而忘了曾经关爱过自己的人,没有报恩的意愿,为了自己,什么事都会做,这种不懂得反哺的人,将来对社会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那样学习者整天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固然好,但有时他们为了自己,而不惜采用不正当的方法而毁了别人的一生,这在大学里是普遍存在的。 其次,学习动机过于低俗。有的学子奉行爱情至上,为了爱情,无视其他的一切,为了它的长存,就会努力学习。在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这对学生的未来固然很好,但这样的学生的眼中会无视周围的一切,养育自己的父母,关爱自己的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很有可能会被忽略,这样的人对社会有很大的好处吗?学生不应把自己拘泥于一个小的范围,否则,对社会的发展不会有多益处。 最后,学习动机过于功利化。从踏入大学的那天起,一些学子就会以金钱为学习目的,为了金钱利益,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一学期为了得到什么奖项而努力,有时它是进取的表现,但在一些大学,为了奖项在努力学习中得不到的话就采用不正常的方法,这样做对有些人是不公平的。在大学就学会了暗箱操作,那到社会上岂不是要让许多务实的人吃亏,对社会来说,这样的人才也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下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给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教师方面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也会对这位教师传授的课程感兴趣。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就要注意塑造自身的形象。广博的知识、优雅的谈吐和高尚的人格是教师形象的魅力所在。教师要不断地充实、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去征服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产生学习兴趣。教师不仅在教学内容、思维方法上影响学生,而且以自己的整个人格的魅力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尊重、信任学生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得到人格的尊重和必要的信任,才可能进入“主角”,参与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才能激发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坦诚相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 2.精心谋划和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要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做法,做班级中平等的一员,组织学生自我管理,使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自主学习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但它不排除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它对教师“主导”的要求更高了。如何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并能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如何营造民主氛围,使全体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如何淡化“教”突出“学”,把教学过程变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使教师自身由知识传递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这一切都需教师精心谋划和组织才能真正实现。 3.改变单一的传授式的教学的模式 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模式,采用“讨论式”、“启发式”和“自主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组织引导下,刻意营造宽松的民主的环境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在动态中探索求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的一种学习过程。讨论的过程可以使教师发现学生知识掌握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既节省了时间,又因为传授的是学生想知道的问题,学生乐于接受,因而提高课堂效果。“启发式”教学方法,指在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教师有目的地安排教学内容,启发学生质疑、解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己努力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学习过程。其优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求知,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原则,是包含于讨论和启发过程中的。显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课堂教学中,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根据教学内容、课型设计的变化,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一法为主,多法兼用”,多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教学方法越科学,活动水平越高,活动内容越丰富,人的发展就越全面和充分[2]。 4.设置合适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给出一个恰当的目标定位,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查阅资料,能够成功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有合适的目标,经过努力,实现成功后,就会激发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的情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多方面的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比如我们对学生的某个行为或某个方面取得的进步特别满意时,可以给学生一个特殊的奖励,如颁发奖品、给他某一特别的权利等等。“好极了!”“就是这样!”“我为你自豪!”“棒极了!”“精彩极了!”这些美好的话语,我们应该毫不吝啬地献给学生。让学生看到所学知识的效果,体会成功的欢乐,产生成就感,强化其学习动机,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使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5.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 老师应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丰富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教师来说,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生已基本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社会经验,如果教师对教学的内容缺乏研究,在课堂上机械的照本宣科,讲解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势必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大大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教师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课堂上旁征博引,思路清晰,又不乏风趣幽默,用教师的个人魅力来吸引和感染学生,增强其学习的兴趣。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教师的功能应该集中体现在如何把“信息”转化为“知识”,把“智能”转化为“智慧”[3]。教师已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而需要更高层次的教学能力。把计算机视为一种媒介的辅助教学,教师的知识需要更渊博,也就是他所扮演的角色,可以是旁观者、协助者、主导者或参与者。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由场上的“主演”变成场外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了,但教师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要大大加强。每一个环节若要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 6.重视大学生的情感教育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以基本形成,已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过程有自己的独特的方式,教师应寓教以情,以情促教,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学习,强化其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学生方面 从学生来看,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推动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它驱使大学生的学习活动朝着一定的目标前进,学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正确的学习动机: 1.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许多学子们的学习动机都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制定拟取的。大学生并没有完全踏入社会,社会经验远远不足,许多事情都是以个人意志来做的,而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们影响几乎是决定性。正确的价值取向会给他们以正确指导,从而是正确的做法。同样,错误的价值取向会给他们错误的指导,从而是错误的做法。有些大学生做事,或许很个性,但却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2.拥有自信心,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学习者个体拥有的关于他自身存在的而且与他的性格特点相一致的主观评价和意识的全部。自我概念的最主要含义是自我形象。自我形象指每个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及其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的主观评价和意识。自我概念与师生关系,同学间关系以及他自己的性格特点都有密切关系。如果一个学习者从老师、同伴那儿得到良好反馈,他会更加自信,他会有更加强烈的动机去取得更大的成绩。Williams &Burden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受到学生自我评估的影响。学习者的自我概念会对他的课堂表现产生很大影响。学生个体应努力消除对自己的自我形象持消极否定态度的错误观点,全面地了解自己,乐观地寻找机会参加各种学习活动。 3.确立学习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学习目的有远期与近期之分,远大的学习目的是建立在社会需要基础之上的,例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近期学习目的是以学习的具体活动或具体教学要求相联系,如准确理解某个词义的含义就是课堂教学要求的反映。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有长远的明确目标,又要有短期具体的学习目的,后者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成功地达到远大学习目标的关键。 4.注重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不仅具有促进人的学习作用,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还会使人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利于促进人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可以说就有了很好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入手: (1)学生可以通过找课本中有用的、切合实际的、易与现实联到一起的东西去读,使自己对这些东西感兴趣,才会想去学习。 (2)组织一些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体验成功的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这是提高兴趣的重要途径。 5.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在人的成长道路上,失败与挫折就像预先为人设下的激流险滩,只有通过它,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当遇到挫折或失败时,要挺住,不气馁,敢于承认和正视挫折的存在,要有与挫折抗争的精神,学会在失败中奋起,在挫折中成长。 四、结语 在众多影响学习成效的因素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至关重要。因此,对学习动机的研究应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保证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是复杂的,可以说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是项系统过程,需要广大教师、教学管理者和学习者的通力合作。

英语学习动力研究论文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中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往今来,凡是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师,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课都让学生着迷。笔者通过几年数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一、迁移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让“双差生”学英语是让很多老师头痛的事。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双差生”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只是从正面向他们大谈学好英语的种种好处,恐怕收效甚微。如能把这些学生在其它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英语中来,则可事半功倍。有一次,笔者把班上的几个常逃学到街上打电子游戏的学生叫到宿舍,打开电脑,让他们见识“红色警戒”、“沙丘2000”、“星际争霸”等游戏。那令人震憾的32位音效,赏心悦目的3D动画,人性化的交互式操作,让街上游戏厅中的16位甚至8位的游戏望尘莫及。很快地,他们就融入游戏之中。但每每就在他们指挥着千军万马,即将解放全人类,实现心中梦想时,屏幕上却出现了数行的英文提示,这些学生全傻眼了,这时我就在旁边轻描淡写地给予翻译。学生顿悟下世纪,玩,也要懂英语。事后,我发现英语课上,这几个学生“重新做人”了。可见,巧妙地迁移学生的兴趣,正如“四两拨千斤”。对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大有裨益。二、用口诀帮助记忆,进步学英语热情。英语语法规则,词的用法区别,发音规则等,常让学生迷惑。有鉴于此,教师可编些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降低学习难度,使学英语的热情升温。对初一学生讲“be”的用法,记口诀I用am,you用are;Is跟着他,她,它。要问复数用什么?其后全部都用are 又如,Double O的长短音,编“三字经”如下煮毛木,看了书,脚送,立后屋。除之外,读长|u|。前面7个单词是cook,wool,woud,look,good,book,foot;接着是2个动词过去式took(take),stood(stand)并带出另两个过去式mistook,understood;然后是一些“后屋”,classroom,bedroom,meettingroom等等。教师只要常收纳,多积累,勤总结,口诀就会涌涌不断,教学也定高中学习方法会趣味横生。三、让学生制作教具,激发学习英语兴趣。对初学者,直观教学尤其显得重要。由于条件限制,学校缺乏必要的挂图,笔者就发动学生自己动手画。对教学中所要用到的图片,提早一个星期布置下去,要求他们用彩笔画在白色的硬纸片上,在纸片的背面再写上图画所表达的单词及其音标,为了便于以后保存,我对纸片的大小作了统一的规定。一周后,一些“作品”被运用在课堂上。这样,在课外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制作图片,课上他们都期待着自己“作品”的出现。开展画图片活动,其意义已经超出图片的本身,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愿意来上英语课。此外画图片,也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也可让他们先熟悉一下将要教的新课,达到预习的目的,真是一举多得!四、自编短剧,调动学习积极性。学习要“学以致用”,而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了英语后,要会开口说英语。为此,每节课,笔者都花五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他们自编的课本剧。具体做法如下上课前,由当天的值日生(两个),先用英语作Duty Report内容有星期、日期、出席情况、天气等。(未学到的项目可适当删减)。然后由这两个值日生,或者他们再邀请别的两三个同学一起,表演他们课前已编排好的短剧,剧情可依照已学过的课文的情景,也可自己创设情景,但是台词必需要运用已学过的类型。之所以这样做,为了复习旧课,而这种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一种创造,是语言的活用,从而加深对新学内容的理解,终极达到“学以致用”。自编自演课本剧,让学生在笑声中复习,巩固旧知识,避免了让学生紧张得窒息的提问复习法,而收效却远远超过后者,这点,笔者深有体会,一些学生毕业后,仍恋恋不忘他们英语课上的五分钟表演。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试得一试。五、开展竞赛,调动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熏陶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加激烈。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我们可以将日常口头操练用语变化成竞赛用语;问答可以来一个“抢答”;拼读学词,来一个拼“单词大王”竞赛,以及书写比赛,猜谜语大赛,传悄悄话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再用积分法,给予鼓励效果更佳。课堂上适当的竞赛,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六、因地制宜,诱发学习英语兴趣长乐是侨乡,近年来出国打工的人猛增。出了国的人,更是深刻地体会到懂英语的好处,由于这些申请出国的人或已经出了国的人,就是学生所熟悉的人,因此他们觉得可信,对英语也有了兴趣,当然笔者也留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告诉他们学英语并不只是为了出国打工,真正的用途是为了让中国走向世界。总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存动力。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以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英语虽然是一种外来语言, 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如今,我们尽大多数小学在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开始英语的学习。所以说,小学英语教教育教学是英语启蒙教学,是基础教学,学生大多在8——12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热情、好表现、模仿能力强,有可塑性,但同时有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课堂上留意力集中时间不长。若我们教师不去注意这些,一味的满堂灌,学生肯定会觉得学习英语是一件乏味的事情。所以说,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观察、多注意,利用他们的心理特点,培养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让他们体会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有足够的学习动力和强力的愿望进行今后的英语学习。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就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学习英语的快乐。一、 积极肯定,及时表扬很多时候人的喜悦感是由成功带来的,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大部分来自于学习的成功。他们渴望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因此在实际的英语学习中,我们教师就应该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感受成功,让他们尽量体会学习的快乐。但是,有些学生上课并不是表现的那么积极、向上。对于外来的一种语言,有的学生由于性格原因怕开口,在课堂上“默默无闻”,几乎是扮演着听众的角色。而我们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忽视了这些学生,对他们偶然答非所问的回答不甚满意,匆忙中便找好学生来代替。有的老师甚至会因为学生的错误回答而冷嘲热讽。如果这样做,他们慢慢的对英语的学习会失去兴趣,有的学生还会厌学。那怎样才能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呢?我觉得作为一个老师,我们最不能吝啬的,最能利用的是我们的表扬和赞美。我们如果希望一个学生能有所改变、有所进步,首先是肯定他,再次是表扬他,哪怕是细微的进步,因为表扬的效果往往要比批评好的多。我现在所教的班中有一位学生,她曾经是老师眼中的“差生”。我接他们班的时候发现她的英语作业几乎没有写对的地方,英语的读音也一塌糊涂。 前面的英语老师给这位学生的评价非常差,对她几乎是放弃的。我想无论如何我应该做些什么,我不能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一开始,我对她非常严厉,但是我发现她的脾气非常倔。我试着改变方法,我就想方想法的找出她的优点表扬她。比如,她今天做作业了,字写的好了。即使是有时侯她做的不是那们好,我也总是赞赏她,肯定她的点点滴滴,经常对她说“你今天做的很好,比以前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们会和其他同学一样优秀的。”我还不时的在课堂上把发言的机会给她,尽量当着全班学生表扬她。慢慢的,这位学生对自己产生了自信心,也开始喜欢我和我的英语课了。不再觉得自己是老师眼中的“差生”了,因为我的肯定和表扬,班里的同学对她也改变了看法。这些都让她产生了学习的自信和兴趣。她一改以往在课堂上一言不发的情况,现在已经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会话了。作业也基本上能独立完成;成绩也一天天在提高。有一次上完英语课,这位学生跑过来对我说;“Miss Jin, 现在我觉得实在上英语课挺有趣的。”我知道这是她的心里话,这位学生已经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了,体验到成功学习的快乐,今后的英语肯定会越学越好。二、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情景,学习语言更离不开情景。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的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创设性的实现教学目标的新过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综合英语的趣味性、实践性,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并且根据不同课型,创设一些童趣盎然,引人入胜的英语情景,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情景中学习英语,感受乐趣。课堂上我结合教学内容,经常创设如下情景1生活情景。人一旦脱离了社会,就学不会语言。生活情景即是把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搬入课堂中来。例如我在教牛津英语5B《A PE Lesson》这课时,我特别安排在操场上上课,把这节课上成一节体育双语课。学生觉得非常新鲜、有趣,因此他们表现都很积极。我和学生一起边说英语边做动作,不一会儿就学会了本单元中一些体育的专业术语。等他们会说过后,我还让几个学生当体育小老师,用刚才学过的短语和句型来上一节体育双语课。由于摆脱了传统课堂的束缚,即使是那些困难学生也不再拘束了,他们尽自己的所能在那里和其他同学交流,尽量的表现自己,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增加了学习的信心,体验了学习英语的乐趣。2体态情景。如果我们教英语只是一味的命令学生读、写,很快就会厌倦,不仅达不到学习的目的,还会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体态情景即教师用面容、手势、姿态等来表达和体现教学内容。体态情景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产生进一步学习和参与的欲望。它非常适合我们在教低年级学生学习动物名词的时候用。例如,我们在教蛇,猴子等一系例动物时,老师可以结合动物的特点和学生一起模仿、学习,边说边做。这样学生就可以避免枯燥的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3游戏情景。小学生好奇、好乐、好胜、好玩,对游戏情有独钟。游戏情景即利用游戏、比赛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根据不同课的类型和阶段安排相适应而又有趣的游戏,丰富学生的课堂。这些游戏可以是表演形式的,也可以是比赛形式的。只要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和我们的英语课程相吻合的,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的游戏形式,我们老师都可以采用。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游戏运用和巩固所学的英语知识。形式新奇,丰富多样的游戏更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悦。三、 延伸课堂,感受乐趣丹麦语言学家叶斯帕森说过“外语教学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浸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小学英语课时少,时隔长,这对于我们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非常的不利。我在每节英语课的开始,坚持让学生进行一个简短的英语“演讲”,所谓的“演讲”可以是简短的一首英语小诗,也可以是自己用所学知识写的一篇英语短文,甚至可以是几个人合作表演的一个英语短剧。不拘泥于形式,不注重成绩,力求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开辟英语学习的第二课堂,举行诸如英语聚会,英语书法比赛、英语口语比赛、创设英语小品等,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多说、多看、多听。这些是活动式英语课堂在课后的延伸,它能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英语的第二课堂形成了一种开放的、***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会产生浸润性的学习效果,即让学生愉快地融合在英语环境之中,自觉地,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这些不但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了学以致用的乐趣。由于年龄和心理的原因, 许多小学生觉得学习英语是一件“苦差事”, 大量单词的记忆、句型的把握和运用、考试的压力等等。然而这一切都是可以改变和克服的。我们教师应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爱学生,在教学中对学生勤鼓励、勤赞美;我们教师还可以运用形式多样,新奇而富有创意的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教师更应在课外和学生多交流、多沟通,用多姿多彩的课余生活丰富他们的语言世界。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注重英语教学的艺术,把英语教学作为一种乐趣,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也会日益增加,他们也会真正的把学习英语作为一种乐趣。很多人都知道人脑的左右部分有不同的功能。具体地说,左半部分主要处理语言、逻辑、数学和次序等,而右半部分处理节奏、旋律、音乐、图像和幻想等。传统的机械记忆仅仅使用左半脑。通过将记忆内容与相关的画面联系起来,即同时使用左右半脑进行记忆,是提高记忆力的首要方法之一。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就是这个道理。对事物的直观认识有助于持久的记忆以及在此记忆基础上的推理。爱因斯坦曾说过天才的思维是直观的。因此,只要学会了将抽象的事物用图示化的方式表达出来,人的记忆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将会得到难以估计的提高。所有的课文都是为了阐述某种事物。这样的事物可能是易于直观化的。例如,对某个人和物体的外观的描述。也可能是很难直观化的,例如对人的性格、心理的描述,对哲学问题的辩论等。图忆的独到之处在于,它提供了对事物和过程进行直观化描述的方法,从而使大脑内部的人工语言环境有了形象化的、明确的、逐渐规范的表示,使其易于记忆。脑图忆培优是脑神经学、记忆学、心理学、语言学在英语领域创造性应用的最新科技成果,它通过对英语单词进行合理拆分并配成有精美脑图或动漫,但每个都变成了音、形、意的完美统一体,从而帮助学习者实现了快速记忆单词并不会遗忘的梦想。它具有神奇和快乐两大特点神奇唤醒人脑记忆潜能的灵丹妙药。诺贝尔获得者罗杰史培利提出右脑记忆的能力是左脑的100万倍,而平时记忆单词主要是用左脑在记忆,所以记忆效率低下。脑图忆培优英语开启你神奇的大脑,让你进行一场记忆的革命。每天记忆300个单词大脑依旧轻松。快乐爱上英语乐此不疲用脑图忆培优英语记忆单词背诵课文;看着幽默搞笑的动漫,听着老师风趣生动的解说,以前枯燥乏味的单词、课文不知不觉进入并长期留在你脑海深处,英语学习从此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英语记忆单词背诵课文看着幽默搞笑的动漫听着老师风趣生动的解说,以前枯燥乏味的单词,课文不知不觉进入并长留脑海深处,英语学习从此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下面举几个例子say [sei] v 说;讲拆分s + a + y记忆听奖杯(y)。别人说,你在第5(s)届奥运会上又获得了一(a)个scream [skrim] vi 尖叫;(机器、汽笛等)发出尖锐刺耳的声音;(风)呼啸拆分s + cream记忆蛇(s)一吃冰淇淋(ice cream)就会尖叫。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如乐知之者”。可见快乐和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某些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追求人生目标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开发智力的一把钥匙。学习英语是否快乐和感兴趣直接关系着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好坏,人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既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也在这一过程中消亡。英语学习的困难使许多人望而却步,减少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诸如苦于记不住英语单词;苦于搞不懂英语语法;苦于说不好流利的英语等等,这些都导致人们高中学习方法丧失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到底如何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让苦恼变为快乐呢? 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词汇学习、课外阅读和休闲娱乐三方面探讨如何在英语学习中体验快乐。一、从词汇学习中体验快乐单词是英语的基本单位,掌握单词是英语学习最基本也是最必要做的事情。只有记住了单词,扩大了英语词汇量,才能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反之,如果连单词都没掌握多少,那就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记单词在许多人的眼里是一条十分难以逾越的鸿沟,死记硬背令他们尤为头疼厌烦,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到底如何越过这条鸿沟去感受快乐记单词呢?一句话,方法最重要。(一) 插上联想的“翅膀”。在日常学习中,要善于发现身边熟悉的简单的单词,不断拓展联想和进行发散性思维,这样便能知一词而记一串,从而扩大英语的词汇量。笔者曾在计算机系任教,计算机专业的多数学生对英语不是特别感兴趣,也常常懒于主动地学习和记忆单词,但他们对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却是十分感兴趣。利用这个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使用发散性思维和拓展联想的学习方法,收效颇好。例如大多数同学都知道, puter是计算机的英文单词,那么计算机的各个零部件、操作程序、命令等用英文应该怎么表达呢? 这样一联想就产生了许多好奇心,求知欲一下子变得强烈起来。在强烈求知欲的驱使下,学生会主动去询问老师或查阅字典、词典等学习工具,这样所有相关词汇都会尽收眼底,疑难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比如以下这些与计算机相关的零部件名称 屏幕( screen ) 、显示器(monitor) 、鼠标(mouse) 、键盘( keyboard) 、打印机( laser p rinter) 、软件( software) 、硬件( hardware) 、调制解调器(modem ) 、软盘( floppy disk ) 、驱动器( driver) ; 看到这些单词我们不禁会有进一步地联想monitor有“班长”的意思,在计算机英语中却表示的是“显示器”; mouse 原本是“老鼠”的意思,在这里却表示的是“鼠标”,非常形象易记。许多同学认为,通过这样的联想学习,不仅扩大了词汇量,而且也感受到了学习词汇的乐趣。除此之外,还可以不断利用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来发掘一些新鲜有趣的单词由苹果、西瓜的英文单词联想到杏、桂圆、荔枝等喜爱的水果的英文表达;由西红柿、黄瓜的英文词汇扩展到西芹、洋芋等蔬菜的英文说法;由排球、篮球的英文词语串想到橄榄球、棒球等受欢迎的比赛项目的英文翻译。这样,让自己的大脑插上联想的“翅膀”,举一反三,借助词典等工具,不断熟悉新单词,温习旧单词,使望而生畏的单词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二) 在形象记忆中体验快乐。有些学习者认为学习和记忆英语词汇太枯燥乏味,因而产生畏难情绪,学习英语的热情、兴趣也随之减退。在这里,可采用一种形象化记忆单词的方法。尽管有不少英语单词较枯燥乏味,但是并非所有的英语词汇都是枯燥无味的。相反,有些英语词汇,甚至应该说有相当数量的英语词汇具有鲜明、生动、具体的形象性。你一看到它们,只要稍加思考,就会与生活中某一形象的特征对号入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甚至难以忘怀。例如 walk - in patient门诊病人(门诊病人大多能走着去就诊) ; wage ceiling最高工资限额(用ceiling“天花板”表示最高限额,形象生动) ; chalk and talk注入式教学法(习惯于满堂灌的老师授课时总是讲呀,板书呀,而忽略了学生的参与。用chalk and talk 来表示此意十分形象) ;cram school补习学校( cram一词意为“把塞进”,其引申义指的是“用填鸭式方法教学生”。在补习学校中一般都要采用此种教法方能有成效。)这些都是典型的形象化单词,我们作为英语学习者,平时应当细心观察,多寻找、多发现这种词汇的特点,利用其形象性,加深英语单词的印象,使记忆单词成为一件有趣的事。(三) 探索词缀的奥秘。英语词汇有其自身造字的奥秘,通过掌握这些奥秘,我们同样可以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许多英语单词的构成有一定的规律,了解并掌握其中一些基本规律对英语学习有很大帮助。许多单词都由两部分构成词干与词缀。词缀一般都有特定的含义,例如 p re - (前) , post - (后) , anti- (反对)等等。我们可以根据词缀来猜出新单词的含义。War 大家都知道是战争的意思, 那么p rewar, postwar, antiwar分别是战前的,战后的,反战的意思; 同时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p rewar 与postwar是一对反义词。再例如,笔者曾有一次在课堂上讲解到ex - 意为“前任的”,然后请学生们来猜以下含有此词缀的单词的意思 ex - wife, ex -husband, ex - p resident, ex - boyfriend, ex - girlfriend等,同学们纷纷踊跃发言,基本上都能猜对这些复合词的意思,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当学到新单词*** (三角形)时,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由“tri - ”和“angle”组成的复合词。在高中时就知道angle是角、角度的意思,那“tri - ”会不会代表着“三”呢?查一查工具书,这个猜测果然得到了印证。诸如此类的有趣词汇构造在我们的英语学习中屡屡碰到,只要我们肯动脑筋,不断总结回纳,比较英语和汉语、英语和英语的“同”和“异”,这样既提高了英语学习效率和英语水平,又可以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二、从课外阅读中体验快乐大量的阅读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从阅读中体验乐趣的一条重要途径。大量阅读固然重要,但读什么更为重要。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广阔的阅读天地,我们必须有选择地看些自己感兴趣的、又对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有帮助的英语书籍和英语报刊。统观起来,下列书籍可作为阅读对象(一) 英语幽默故事集。我们可以先借阅一些篇幅较短,内容生动有趣的英语简易读物,如《天方夜谭》、《每日一读》和《英文幽默与笑话》等,这些读物没有专业词汇,生词又少,且不用费很多精力去查字典,有的甚至把生词都标注出来了。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内容和文字的表达方法上,遇到有趣的故事和文章段落,我们可以把它背下来或用自己的话复述,在口语课堂上与老师或同学们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既提高了自己的口语水平、丰富积累了写作的素材,又增强了自己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还有助于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二) 英美文学经典著作。一些简写的中英文对照的英美文学经典著作也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又一佳径,例如《傲慢与偏见》、《茶花女》、《红与黑》等,这类著作故事性强,文章难度适中,词汇的选用也是经过了精心的安排。阅读时,我们可以先阅读英文部分,当遇到生词或难度较大的句子时,可以参照中文部分,慢慢地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自然而然地找到了英语学习的乐趣。通过阅读这些文章,不仅能学到语言知识,而且还能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知识等。(三) 英文报刊、杂志。就知识的覆盖面而言,任何教材都是难以与报纸相比的。每天读些报纸上的文章,会使我们接触到用纯正的现代英语所写的充满时代气味的文章,同时也是巩固词汇、扩大我们的知识面的好方法。因此,阅读报纸是提高英语水平的最佳方式。订购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英文报纸, 如China Daily, 21century News***,Shenzhen Daily等,这些报刊每天都可以把最新的消息带给我们,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能够从这些新闻中练习阅读,还能够让我们更多地接触到英美国家的日常生活。

这么巧。我的论文也是关于英语学习动机的,只不过,我的研究对象是高中生,你愁的是开题报告,可我不知如何用统计软件来求证实验结果。 其实,开题挺好写的,你只要把你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目的,预期结果,参考文献等交代清楚就行了。希望能够帮助你! 如果,你研究到最后能用SPSS统计软件得出相应结果,可否告诉我一下如何使用吗?统计过程是怎样的吗?大家互相帮助,都是为了毕业,不容易嘛!谢谢!

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途径【摘要】二语学习的过程中,影响语言学习的动机是一个最复杂,最有意义的变量。对于动机的研究表明动机是与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密切相关的。为了促进二语教师的语言教学,文章在以加德纳的社会教育模式基础上,对于二语动机进行了分析,找出了隐含在二语学习动机中的三个层次,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方法。【关键词】社会教育模式;动机的层次;激发动机的途径人们称动机是语言教学的一个被忽视的中心,作为老师,我们总是忘记这个规律:我们的教学活动是通过学生的动机而得到渗透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学生在控制着教学的过程。没有学生的动机,语言教学就没有生机,语言课堂就没有生命。当我们知道了运用一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动机时,我们就成为一个比较合格的教师,我们的教学也就会更让人感到愉快。一、动机在二语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动机这个问题,特别是在英语作为二语学习的背景中是非常重要的,相比之下,其他的教学法的思考似乎是要逊色了。我们要把动机当成语言教学的一个根本的事情,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所了解的那些对于成功地进行二语语言学习有利的所有的背景都是缺乏的:在这样的背景中,没有足够的语言的输入,可能没有足够的机会与说英语的人进行交流,没有真正的强有力的任务来促进英语的学习,社会也没有一个这样的迫切的要求:说话人必须用流利的英语进行交谈。因为这样的环境是不利于英语的学习的,所以学习者必须有强大的动机来促进英语学习的成功。二、Gardner的社会教育模式Gardner在动机领域内所做的研究主要是受到Mowrer的影响的(1950, cited in Larson-Freeman and Long 1994),但是Mowrer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母语进行的。Mowrer认为在学习母语的孩子之所以取得了成功,是因为他们首先想融入他的家庭,然后,再融入更大的社会语言群体。以此为基础,Gardner把动机作为影响二语习得的一个因素,对此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调查研究。Gardner的模式是在有组织的二语课堂上而不是在其他的自然的背景中研究二语学习的。社会教育模式试图通过把二语习得的四个相关方面结合在一起来研究二语习得。这四个方面是:社会和文化环境,学习者个人差异,学习二语时的背景和语言输出(Gardner 1982)。社会和文化背景指的是学习者的生活背景,决定着学习者对于其他的语言和文化的信念,这样的信念对于二语习得有重要的影响。Gardner (1979, cited in Skehan 1993) 指出对于双语体制的希望和对于目标语及其文化的态度形成了个人对于语言学习的态度的基础。Gardner的社会教育模式的第二部分论述了人们普遍认为的对于二语习得最有影响的四种个人差异,包括智能,语言天赋,动机和环境焦虑这四个变量(Giles and Coupland 1991)。该模式的下面的一个组成部分,即进行二语学习的背景,他提到了两个背景:课堂上的有正规的指导的背景和自然条件下没有指导的语言习得的背景。在不同的背景下,个人差异对于二语习得的影响会发生改变。三、动机的研究的启示研究界将动机定义为对于目标的一个定位,动机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能源,可以促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努力地学习,让他们愿意将这样的学习行为维持多长时间,让他们感觉到他们与学习活动有多大的相关性。许多的研究已经证明了这样的因果关系:动机影响着努力程度,努力程度影响着学习的结果,好的结果导致了能力的提高。正是因为激发和维持积极的学习动机对于最终的英语语言学习的成功的作用是如此的重要,因此,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际上是在增强他们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加油。四、教师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途径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关于动机的研究已经使我们清楚地理解了动机以及作为老师所能够去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一些因素,在以上所提到的二语动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寻找出具有实际意义的动机的三个层次:(一)发现学生的激情第一个层次或者是动机的核心就是“发现学生的激情”。所有的学习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与学习者的激情连在一起的。激情,就是一个人的生活的中心目标,是学习者最为关注的事情,是情感上使他受到鼓舞的东西。老师可以通过几种方法帮助学习者将他们的激情带入英语语言课堂。第一,为了激发学生的激情,可以在课堂上导入一些“热门的元素”,比如,音乐,电影等时尚的东西,还可以是目前的热门话题,人物,游戏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改变学生的现状一些对于沉浸式的语言学习的研究指出,一般情况下,语言学习者要取得语言学习的进步,至少每周要花费四小时来专注于语言学习。对于二语语言教师来说,那就是学习者在课堂上需要的指导比我们课堂上所能够提供的要多。在课堂上花费时来帮助学生选择,分享和评价他们的家庭作业和讲解教科书上的课文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是一样重要的。改变学生的现状意味着让他们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语言学习,意味着帮助他们采取简单的步骤,自己约束自己去进行有选择的语言学习形式,进行有自我约束的、有选择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这个层次的动机。(三)与学习的活动建立起联系“联系”指的是在活动中将学习目的,注意力和记忆联合起来。所有的老师都想让自己的学生与老师所准备的学习活动联系起来,但常常没有采取适当的的措施使之发生较好的联系,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的几种方法来传授教学内容:第一,使用个性化的热身活动,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活动中,帮助学生融入这种热身活动中,创造一种必要的相关的环境,使学生联想到以前的记忆,更有效地投入课堂的学习。第二,尽可能地使课堂活动生动和切合实际,运用一些刺激性的话题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提供多样性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第三,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活动,并且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目的,在结对活动和小组活动中向学生指派角色。教师要密切地监管学生,特别是那些内向的和程度较差的学生,使他们积极地融入活动中。第四,在课堂上要使学生进行诱导性的学习,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发现问题——语法要点,语用句型,新的词汇等;给学生机会去进行思考。对于动机以及为什么动机在二语学习中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这些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动机相关的问题是复杂的,但是学生的动机是灵活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这一点却是非常清楚的。作为教师,我们可以直接地影响我们地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上所提到的动机的三个层次可以使教师知道老师是能够影响每一个学生的。如果我们和学生一起在每一个动机的层次上取得进步的话,我们就可以激发我们的学生的动机,将教学的中心引入英语课堂。参考文献[1]埃利斯.R.二语习得研究[M].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2]加德纳,.,伯特.态度和动机:第二语言学习[M].纽伯利屋出版社,1972.[3]圣伊莱斯,H.,杜邦,N.语言:环境和结果[M].自由大学出版社,1991.[4]弗里曼,D.,.二语习得研究[M].朗曼出版社,1994.[5]斯凯恩,P.二语学习中的个人差异[M].爱德华阿诺德出版社,1993.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As a Chinese teacher, how can I raise my students’ interest so that they learn English on their own initiative? 作为一名中国教师,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做到主动学习? Students are always more motivated when they regard English as a means to an end, rather than an end in itself. Compare the attitudes of young pupils who are told repeatedly that English will be extremely important to them in their lives, and the attitudes of students who find they need English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say to study medicine or law). The former are quickly bored; the latter are highly motivated. The way to raise motivation among young pupils is to set them project work, where English is a means to an end. For example, if you set pupils the task of finding out about the history of Hong Kong, this will be their prime objective and English will be a by-product of the process.�� 当学生们意识到英语能够作为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时,他们对英语的学习才会有动力。让我们看看小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态度吧! 他们反复被告诫英语在他们生活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再看看另外一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比如说为了学习医学或法律),他们感觉到有学好英语的必要。前者很快对英语的学习感到厌烦,而后者则显示出强烈的学习动机。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方式就是给他们布置一些课堂活动,并规定只能通过英语这一工具完成。比如,如果你给学生布置查找有关香港历史的作业, 便是他们的首要目的,而对英语的使用是这一过程的副产品。 should I teach students grammar in my teaching? 教学过程中,我该如何教语法呢?� Modern textbooks concentrate on teaching communication (=how to do things in a foreign language). Grammar is the natural by-product of this undertaking. This means, you teach grammar not as an end in itself, but as a support system to communication. Most of the questions students have about English concern grammar (when to use some or any, when to use to or at and so on). Deal with these as they arise. When dealing with grammar, extract as much information as you can from your students and then set them exercises to raise their awareness of particular grammatical points, but always do this after you have trained them in communicative skills lik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using language for a purpose, etc. �� 现代教材着重教授交流能力(=如何用外语这个工具做事情)。语法是这一任务的副产品。这就是说,你并不是为教语法而教语法,而是把它当成交流的辅助体系。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大多数问题是有关英语语法的(例如,什么时候用some或者any,什么时候用to或者at,等等)。问题出现时,立即解决。在解决有关语法的问题时,要从学生们那儿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然后给他们设置一些旨在培养他们对具体语法点的感悟的练习。但这些一定要在让学生得到足够的交流能力(如理解、语言的运作,等等)训练之后进行。 这些应该能派上用场,望采纳。。。。。。 补充: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 Whichever one subject, if can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an be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In English teaching, we will find a common phenomenon, the interest of learning English as the rise and decline in, also decrease, how can inspire students' interest, causes the student to maintain strong desire to continue to learn English well? Several methods on my below.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哪一门科目,如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英语教学中我们都会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学英语的兴趣随着年级的上升而下降,成绩也随之下降,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继续把英语学好呢?下面浅谈我的几点做法。First, the development of rich and colorful oral activitiesStudents listen to fear of mental, and lack of said corresponding language learning environment. I am in class on the various forms of oral activities. Practice: 1, the layout of the oral training class, such as singing English songs, read English short poems, listen to tapes, lets the student to prepare new. 2, organizes the student to carry on sentence answers. This kind of activity content is already learned basic sentence patterns, let everyone have to chance. This review can consolidate learning, also can let student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exercise oral English. 3, setting up class small game or little game. After studying the new content, appropriate design some novel small clever, with game or in the form of games to mobiliz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new knowledge of the review. These oral activities, although small, but so that students in a relaxed atmosphere had heard of opportunity. Neither has improved students' oral and listening, and stimulat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enthusiasm.一、 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活动针对学生怕听怕说的心理,且缺乏相应的学语言的环境。我特意在课堂上开设形式多样的口头活动。具体做法:1、布置课前的口语训练,如唱英文歌曲、朗读英文简短的诗歌,听录音带等,让学生过渡到新课作准备。2、组织学生进行句型问答。这类活动的内容是已学过的基本句型,让每个同学都有参加的机会。这样既可以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有锻炼口语的机会。3、巧设课堂小游戏或小比赛。在学完课文新内容后,适当设计一些新颖巧妙的小题目,以游戏或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复习巩固新知识的积极性。以上这些口头活动,占用时间虽然不多,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有了听说的机会。既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听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Second, the use of language and diversified humorous teaching meansEach class has specific learning contents, fixed time, as a good teacher, with vivid language and should be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to attract students' learning. So, I had to do every lesson full of spirit and vivid words clearer, various ways. In the teaching, I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demonstrations, ask and discuss, etc, to mobiliz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Also help students to remember new knowledge, and dull opportunely ease burden of study and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In addition, in practice, an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students in different levels, decorate a difference to avoid produce inferiority mentality. So that each student to harvest, and make students learn more and more brilliant.二、 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每堂课都有特定的学习内容、固定的时间,作为一个好老师,应当用生动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学习。所以,我每节课都尽力做到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清晰,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内容的实际,并运用演示、讲授、提问、讨论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帮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趣记巧学,从而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在练习设计方面,还注意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避免差生做题产生自卑心理。这样,使到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使学生越学越有劲。Third, create suspense let students after classThe most wonderful to hear the story of pupils, so, at the end of each class, I always put some knowledge of suspense to students go home. If I put every class, make CAI softwar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Put some relevant speaking, listening and writing of animation content, lets the student intentionally with this section, the home of the picture, imagination, again next lesson in the classroom discussion, answer. Do good effect, make the students from beginning to end will keep rising learning , pay attention to encourage and praise promptlyEveryone hopes to get approval and praise, especially students. Each student has little progress to the teacher. I think, for better progress or student, teacher timely, sincere and proper recognition, can enabl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improve, so I can actively looking for students. Some students are good enough, but his writing English good, or his answer problem of sound loud, good sense, I have to praise, so that they appreciated, produce larger study , I deeply realized, only let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ctivity, can arouse them feel fun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enduring and stability study interest, thus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三、 创设悬念让学生课后思考小学生最爱听精彩的故事,因此,每节课末我总是把一些悬念的知识留给学生回家去思考。如,我把每一课进行整理,制作成CAI教学软件,在授课的过程中播放。把一些有关说话、听力或书写方面的动画内容故意不放,让学生回味本节的内容,回家思考,想象画面的内容,下节课再在课堂中讨论,回答。这样做效果甚佳,使学生从始至终都能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四、 注意多鼓励和及时表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赏,尤其是学生。学生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我认为,对于有进步或表现好的学生,老师及时、真诚和恰到好处的表扬,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所以,我能积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够好,但他的英语书写很棒,或者他回答问题的声音响亮,语感较好,我都对他们进行表扬,使他们在得到赞赏的同时,产生更大的学习的动力。总之,我深深的体会到,只有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才能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形成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英语学习毕业论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大学生活在不经意间即将结束,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什么样的毕业论文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浅析商务英语教学中计算机网络利弊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在商务英语中的利与弊,探讨计算机网络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作用早已远远超出其辅助功能。培养复合型涉外商务英语人才,应打破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建立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商务环境下的语言训练。同时,学生不仅要掌握商务英语知识和技能,也要掌握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 商务英语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对外经贸的迅速发展,社会需要越来越多既懂英语,又懂商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培养复合型涉外商务英语人才的过程中,商务英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商务英语教学,一方面,学生可以掌握国际贸易主要术语和必要的商务知识,熟悉经贸业务流程,提高听、说、读、写、译方面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还能掌握商务基本礼仪、经济、贸易等基础理论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最终能够胜任用英语进行对外经贸活动的工作,成为复合型涉外商务英语人才。

一、计算机网络对商务英语教学环境的改善。

商务工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交际过程。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用英语进行沟通的能力。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环境基本上局限在教室和课本上,给学生提供的是零商务环境,导致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极有可能遭遇“环境休克”,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在我国已经得到重视和应用,并使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在英语教学中得以实现。

(一)计算机网络能够营造自主学习环境。

Henri Holec提出,学校应该设立两个教学目标:一是帮助学生获得语言和交际能力;二是帮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

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计算机网络使学生能够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自学,而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调控学习进度,探索学习方法,掌握与商务英语相关的经济、贸易、金融等知识,不断在自身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其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发展其认知结构。

除了丰富的商务知识外,计算机网络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资料,使学生可以不必依赖教师和教材。

各种媒体资源及专门的商务英语教学网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阅读或通过原声电影、英文歌曲、英文广播等多种手段,提高商务英语的听、说、读、写、译基本能力。

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e- mail) 、聊天室( chatroom) ,或者MOO (multiuser domainobject oriented)进行一人对一人、一人对多人,或多人对多人的共时( synchronous) ,或非共时交流( asynchronous) ,解决自主学习时遇到的困难。

(二)多信息通道的配合使用有利于改善信息的识记效果。

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曾指出:“我们大概应该努力为正常人本身拥有的本能的直观判断能力创造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人类自然接受信息是通过人的各种感官来进行的,其中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其中视觉和听觉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可以提供丰富的画面、视频、影像和文字,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视听结合,图像和声音信息同步输入,有效刺激大脑皮层,提高记忆能力,从而比传统的、单一的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大量真实的商务英语材料使语言输入有足够的“重复率”。

Van Patten在谈到语言吸收时认为:“能够被吸收的语言知识在语言输入中必须有足够的‘重复率’( frequen2cy) 和‘凸显性’( salience) ”。计算机、网络和商务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将商务活动方方面面的情景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找到关于接待、谈判、会议、询盘、发盘、装运、保险等各种商务活动的文字材料,也可以找到相关的听力、视频、音像资料。

就商务活动的某一主题而言,比如询盘,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多种对话资料、听力资料、阅读资料、写作资料及文化背景资料。多种资料中商务术语、商务知识的重复出现,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扩大了自己的知识层面。另外,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网上实时进行国际贸易业务实训,或通过教学软件进行贸易流程的训练。这种真实的商务英语材料不受课本知识的局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真实的商务环境连接起来,帮助学生有效地克服“环境休克”现象。

二、商务英语教学中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误区。

与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相比,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使商务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式学习的方向发展。

但是,在许多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学的本质并未发生改变,还是一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黑板+粉笔+录音机的教学形式相比,只是多了光盘、计算机和网络,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以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课文讲解为例,一方面,教师过度依赖课件。教师往往将课本内容完全照搬到多媒体课件中,然后借助课件进行讲解。即使学生课后上网学习和网络版的内容也基本是课本内容的重复,意义不大。在这种情况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化学习和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之中,就显得非常困难。另一方面,计算机其及网络自身客观上存在局限性,多媒体教学固然生动,但是教师往往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过大的信息量,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教学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其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发展。

由此可见,在许多高校的商务英语课堂上,普遍认为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用于教学的目的是要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手段,其特点是:第一,辅助教师的演示工具(辅助教授难点或重点) ;第二,教学内容基于课本;第三,学生是被灌输知识的对象;第四,不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第五,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教学上使用的计算机被认为能够增强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因为信息被放大在屏幕上。因此,计算机作为一种技术只能起到增强教学效果的辅助作用,而不能真正成为人们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Morrison and Lowther, 2005) 。

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作用早已远远超出其辅助功能。尤其是在商务领域,人和计算机已经成为一个整体,不能分离。商务活动中,许多具体业务都必须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来完成。比如,在电子商务( e - business)中,询盘、发盘、谈判、签订合同等都需要通过电子邮件( e - mail) 、网络聊天等方式来完成。

如果单把计算机网络看做是辅助的工具,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计算机辅助大大削弱了计算机网络本身的功能和作用,不能够从根本上帮助培养复合型涉外商务英语人才,因此需要打破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建立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知识来源可以扩大到教育网站、数据库、电子书、音像制品、学习课件、报刊杂志、电视广播、教科书、虚拟图书馆、学习软件、网络交流平台及其它材料,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知识灌输者”,学生变成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同时,学生也要在学习商务英语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 1 ]陈坚林。 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有机整合———对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概念的生态学考察[ J ]. 外语电化教学, 2006, (12) : 23.

[ 2 ]黄秀红。 商务英语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策略[ J ]. 教育传播与技术, 2006, (2) : 15.

[ 3 ]肖芳菲。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刍议[ J ]. 琼州大学学报, 2007, (2) : 37.

[ 4 ] 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 Oxford: Pergamon, 1981.

[ 5 ]Morrison, G. R and Lowther, D. L. Integrating Comput2er Technology into the Classroom [M ]. Pearson EducationAsia L imited, 2005.

本科生英语论文 范文

范文一:英语本科 毕业 论文

The Spirit of Revolt of Tess --Stud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Thesis statement:

Everyone knows that Tess’s life is a great tragedy, but she is still a courageous woman who dares to fight by all means. In order to defeat the unfortunate fate she always resists the decadent society,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and the hypocrisy religion.

Outline

Ⅰ.Brief Introduction to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A. Women’s role in industrial movements during 19th century in England

B. A brief commentary of the novel

1. the writer --Thomas hardy

2.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the novel

Ⅱ.Tess’s spirit of revolt all through her life

A. Tess’s fight to the moribund society

1. the moribund society

2. Tess’s fight to the moribund society

B. Tess’s resistance to the traditional moral concept

1. the traditional moral concept

2. Tess’s resistance to the traditional moral concept

C. Tess’s resistance to the hypocritical religion

hypocritical religion in that time

2. Tess’s resistance to the hypocritical religion

D. Tess’s resistance to the unfortunate marriage

’s unfortunate marriage

2. Tess’s resistance to the unfortunate marriage

Ⅲ.Conclusion: In a word, Tess has shown a powerful woman's image to common people with her unyielding spirit of revolt. She, to the moribund society, traditional old morals, hypocritical religion, capitalist marriage system, has carried on the strongest revealing and criticism. Her kindhearted enlightenment, noble emotion, strong personality, and her resistance in imbuing all rooted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forever, worth savoring.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spirit of revolt of Tess.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begins with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novel. Then, 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commentary of the novel. Moreover, it concentrates on :(1) Tess’s fight to the moribund society. (2) Tess’s resistance to the traditional moral concept. (3) Tess’s resistance to the hypocritical religion. (4) Tess’s resistance to the unfortunate marriage. And at last the paper reveals that Tess is actually a character with the spirit of revolt all through her life.

key words:tragedy,Spirit of revolt,industrial movement,unfortunate fate

内容提要

本文研究的是小说主人公“苔丝”的“反抗精神”。首先,本文对小说的背景做了介绍。然后,对文本进行简要评论。再次,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文本主人公“苔丝”的“反抗精神”进行集中讨论:(1) 苔丝对腐朽社会的抗争;(2) 苔丝对传统的道德观念的反抗;(3) 苔丝对伪善的宗教的反抗;(4) 苔丝对不幸婚姻的反抗。最后,揭示出苔丝整个人生经历中的反抗精神。

关键词:悲剧,反抗精神,工业运动,不幸命运

范文二: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1、主要任务

毕业论文写作是完成本科教学计划、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是英语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毕业论文是学生大学毕业前的最后学习阶段,是英语教学深化和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对学生的英语实践技能、英语 语文知识 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综合素质、研究与创新能力进行检验考核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士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是衡量、评估英语专业教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

2、知识要求

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按专业方向的不同可分为“文学”、“语言及语言学研究”、“语言教学”、“翻译研究”和“ 文化 与跨文化”等不同类别。按论文性质的不同,又可分为理论型研究论文、应用型研究论文、综述型论文和研究 报告 型论文。每个专业方向都可以有这4种不同的类型。

(1)理论型研究论文指对已有的语言、文学、翻译、教学、文化等学科领域的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研究成果,在翔实、可靠的事实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有一定新意的探讨,这种新意可包括新的命题、新的视角、新的材料、新的 方法 、新的论证、新的结论。理论型研究应熟识与了解现有的科学观点、结论和评价,并进行消化、吸收,针对现有理论中的不足、不确切和未涉及之处进行局部的修正、改进、补充或完善。写理论型研究论文的学生要有较好的理论准备,能够熟练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正确、科学地分析、解决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具体的理论性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提出理论性问题并对某一具体理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2)应用型研究论文指以实际应用为目的,探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可能性,或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探索应用的新途径。应用型研究必须与教学、研究或社会相结合,重点在于如何运用现有的知识,提出、分析、论证或解决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作出有参考或应用价值的结论。选择写应用型研究论文的学生要有一定的理论准备,能够熟练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正确分析、解决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某一具体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3)综述型论文是对某一学科领域研究与发展状况作综合叙述介绍的一种论文类型。综述型论文是在大量阅读各种文献的基础上,对学科中某一具体的理论性或实际应用性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整理,去粗取精,做出判断,理出清晰而明确的研究发展脉络,从而展示研究现状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分析问题的症结,并指出未来的研究走向和发展趋势的动态性研究成果。写综述型论文的学生应对所选课题的研究状况有比较全面的把握和正确的了解,对材料的归纳 总结 要较好地体现出综合性和概括性,要在分析、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新的结论,而且要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前瞻性。

(4)研究报告型论文是就某一课题开展调查或测试并对调查或测试中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整理、讨论,从而作出结论的调研性论文。研究报告型论文可分为调查报告与测试报告两类。写研究报告型论文的学生需要具有正确采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和数据的方法,需要具有在理论上对调查过程进行分析和论证的能力,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 1

制定调查或测试方案。

3、能力培养要求

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一项内容和组成部分,是学生毕业前提交的一份具有一定的理论或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它是学生毕业前独立而系统地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毕业论文表明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表明学生相关学科方面的学识水平,表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毕业论文对能力的培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1)锻炼学生运用连贯的、正确的、科学的英语语言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水平;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品质;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来理论性问题或英语实践技能方面的应用性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5)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4、综合素质要求

毕业论文在英语人才培养中起着一般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对课堂教学和非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毕业论文跟课堂教学和非课堂教学二者的配合可有效地解决语言知识、言语技能和相关知识的活用问题,能以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成果的方式把分散的知识、技能与能力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是全方位的,即思想、观念、知识、技能、能力和文化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全面综合,这种结合同时也包括文献资料检索能力、资料筛选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归纳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总之,毕业论文教学以培养学生全方位的多方面综合素质为目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